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行政公文 >議案 >

關於教育方面的提案(精選17篇)

關於教育方面的提案(精選17篇)

關於教育方面的提案 篇1

案 由: 關於普及中國傳統文化教育的提案

審查意見:建議國務院交教育部、文化部分別研究辦理

提案人:

內 容:

歷史經驗告訴我們,任何民族在任何時代發展文化,必須重視弘揚本民族的傳統文化,離開了傳統文化,就丟掉了文化之魂,失去了發展的方向,也就淡化了民族特色,並將淪為外國文化的附庸。近年來,正當許多發達國家努力發展自己文化的時候,我們卻忽視了具有五千年曆史的中華傳統文化。傳統文化觀念的淡漠,文化發展的滯後,將會帶來嚴重後果,我們正面臨着西方文化巨大沖擊的考驗。對此,黨和國家高度重視,將文化建設做為戰略任務,制訂了一系列文化建設的方針政策和措施,加快了發展步伐。為貫徹中央精神,動員全社會的力量,推動中國文化的偉大復興,現就普及中國傳統文化教育問題,提出如下建議:

一、在大、中、國小普遍開設傳統文化教育課

弘揚中國傳統文化關鍵在教育,教育重點在廣大青少年,青少年受教育的課堂主要在各級學校。為使傳統文化代代傳承,實現中國文化的振興和發展,建議在大中國小普遍開設傳統文化教育課,將傳統文化教育做為學生必修課程,列入教學大綱,納入學校教育重要內容。通過教育,使學生了解中國傳統文化歷史,學習傳統文化知識,領悟傳統文化精華,弘揚傳統美德,激勵傳統民族精神,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新型人才。

二、加強教師隊伍培養

傳統文化教育質量取決於教師水平。由於多年忽視傳統文化教育及教師隊伍建設,目前教師的自身文化素質和教學水平難以承擔傳統文化教學任務,因此搞好傳統文化課教學,必須從培訓教師,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入手。通過培養訓練,形成一支熟悉中國傳統文化歷史,熟悉傳統文化教材,熟悉教學方法,有獨立教學能力的中國小教師隊伍;一支高學歷,高水平,學者專家型的大學教師隊伍。

三、重視中國傳統文化教材建設

近年來,教育部將中國傳統文化教育列入"新世紀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工程"項目,有關大學和出版部門先後編寫出版了《中國傳統文化概論》《中國傳統文化通論》《中國傳統文化精神》《中國文化歷程》等書籍,有的已作為大學傳統文化教材進入大學課堂,為大學傳統文化課教材建設打下了基礎,創造了經驗。希望在此基礎上,集中有經驗的專家學者加強對現有教材的分析研究,儘快編寫規範化的大學教材。同時,各地要結合本地域特點儘快為中國小編寫好傳統文化教材,並不斷加工修改、提高教材質量,逐步將全國傳統文化課教學引向健康發展軌道。

四、在縣級以上城市建立中國傳統文化園

借鑑全國各地青少年教育基地的建設經驗,利用博物館、展覽館、公園和現有各類教育基地等場所,為廣大青少年建立中國傳統文化設施和活動,展示富有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的傳統文化園,使其成為學生的校外課堂和羣眾接受傳統文化教育的公益性文化活動中心。

五、營造中國傳統文化的社會輿論環境

弘揚中國傳統文化要有良好的輿論環境和社會氛圍。要努力拓展傳統文化的輿論空間,在學校、工廠、軍營、車站、機場、碼頭等各種公共場所,設置標語、圖片、宣傳畫等載體,展示中國傳統文化,讓廣大羣眾處處生活在傳統文化的氛圍中,時時接受傳統文化的教育;新聞媒體要通過設專欄、辦專刊,介紹中國傳統文化,開展傳統文化研討活動,加大宣傳力度,形成輿論環境;要開展以弘揚傳統文化為題材的創作演出活動,讓傳統文化走上藝術舞台,進入影視節目和文學作品;要進一步加強對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宣傳,完善法規、制度措施,強化全民保護意識,培養弘揚傳統文化的社會風氣和良好習慣。

關於教育方面的提案 篇2

教育始終被社會視為推動社會進步有力武器,教育問題倍受關注,義務教育、高職教育、高等教育如今在我國取得了較快發展,為我國的現代化建設輸送了不少人才,為社會發展提供了智力支持,功不可沒,教育改革和其他改革一樣,都是在探索中前進,難免會存在不足,本委現特就此找出相關問題,並提相應解決思路。

一、存在的問題

中國改革開放走過了31年曆程,改革開放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中國的教育改革自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以來也已進行了15年,其間進行了一系列改革,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變初見成效,為中國的現代化建設輸送了不少素質型人才。但是,我們也不能忽視當今社會尚存的各種與教育息息相關問題:

1、口號天天喊要給中、國小學生“減負”,但現實是學校的實際操作並未給學生“減負”,課餘家教之風盛行,學生負擔未減反增;

2、高等院校為社會輸出的本應是應用型人才,但由於高校教學的專業設置並未結合社會實際需求,導致課堂教育與社會需求嚴重脱節,形成了用人單位難招到合適人才,學生則存在畢業則失業的雙重尷尬;

3、掃盲工作關乎整體國民素質的提高,但在各地的掃盲工作中,教育過程走形式、考試找人代替現象非常嚴重,掃盲率完成得不錯,但實際效果卻事與願違,掃盲工作形式化現象嚴重,這需引起相關部門重視;

4、不少80、90後青年,思想浮躁,缺乏鬥志,不願付出只求收穫,其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嚴重偏離實際。

如何針對社會存在的諸多問題切實進行教育改革,如何將改革措施落到實處並取得實效,如何矯正身系祖國未來的下一代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尚有很長的路要走。

二、解決的思路

1、給中、國小學生“減負”,要將具體措施落到實處,把學生“減負”工作責任制層層落實,從政府主管部門、分管領導到教育部門負責人,到學校校長,再到班主任甚至任課老師,層層簽訂責任書,加強監督考核,形成長效機制,在教育綜合考核評定工作中引入“減負”工作考核指標,實行“減負”工作不落實的一票否決制,不斷規範教育市場,嚴禁學校老師變相給學生加負;

2、高校教育要以社會需求為導向,堅持教育服務社會的方針,加強調研,結合實際深入開展改革工作,將課程設置與社會需求密切掛鈎,增加工作技能方面的課程,真正為社會及時提供所需人才,同時也解決現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

3、掃盲工作形式化,緣於工作方式“一陣風”,監督機制不到位,所以要使掃盲工作真正取得實效,就得將掃盲工作納入經常性工作來抓,加強經常檢查與突擊檢查工作力度,同時建立起暢通的監督機制,接受社會的考評監督;

4、在中、國小德育課程中,應針對當代青少年學生的心理特點,有針對性地設置相關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課程內容,同時建立起家庭、社會和學校三位一體的教育模式,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圍,引導青少年學生的健康成長。

關於教育方面的提案 篇3

近年來,上幼兒園難,上幼兒園貴的現象越來越嚴重,因學前教育資源缺乏、質量不高以及家長對學前教育的期望過高所引起的社會矛盾相當突出。

政府對學前教育的投入不足,公辦幼兒園數量不足,企事業單位自辦的幼兒園大多已關閉,民辦幼兒園大部分質量不高,合格的幼兒園又得不到必需的扶植。

現有資源分佈不均,農村、城鄉結合部、西部、城市某些新區幼兒園的配置率很低,政府對幼兒園的投入也有很大差距。對某些幼兒園撥發的經費過高,擴大了官民、貧富差距,奢侈浪費,也不利於幼兒健康成長。

民辦幼兒園得不到政府的經費支持和業務指導,完全依靠學費或導致收費高,或導致質量低,甚至完全不合格。教師和輔助人員大多不合格,政府缺乏監管。

在城市和農村都有不少幼兒進不了幼兒園,特別是農村的留守兒童和城市中的外來人員子女,造成嚴重的社會矛盾,也使未來的學生在入學時就已存在巨大差異,不利於社會的和諧和教育事業的可持續發展。

原來的幼兒師範學校和專業基本已撤消,相應的專業和學位不足,造成學前教育師資數量不足,質量下降,人才匱乏。造成

家長和社會對學前教育提出越來越高的不恰當要求,期望值過高,學前教育國小化、成人化,過於注重知識才藝,忽視人格、行為規範、興趣,童真。盲目追求重點幼兒園、實驗幼兒園、國際化幼兒園、雙語幼兒園加劇了入園難,高收費和名目繁多的額外收費。

為此提議:

政府大幅度增加對學前教育的投入,原則上應保證本地實際居住的學前兒童都能獲得生均經費。對企事業單位及民辦幼兒園,只要驗收、監管合格,應與公辦幼兒園一樣按生均經費額度予以資助。

調整幼兒園的分佈,使公辦、民辦幼兒園的分佈大致能符合學前兒童的分佈,對農村、城鄉結合部、新居民區等資源不足地區要增加投入,切實改變這種狀況,使留守兒童、外來人口中的兒童同樣能進幼兒園。對低保人員及其家庭的救助,應包括學前教育的因素。

規範公立幼兒園的收費,對某些奢華、高標準的公辦幼兒園,要在原收費標準上加收超標準部分,以利社會公正。

在職業培訓和高職、高校中恢復或增設幼教專業,增設幼教類學位,按我國學前教育的需要大力培養不同層次的幼教人才。對現有幼教人員應由政府提供培訓,儘早實行資質准入,淘汰不合格人員。

政府、專業人士、媒體都要普及學前教育的基本常識和科學原理,引導家長和社會理性對待學前教育,避免對學前教育過高的期望和對幼兒的過高要求,正確理解“起跑線”的意義,避免惡性競爭和盲目投入。

在經濟發達地區應考慮提前實施學前義務教育。在義務教育延伸到高中階段與提前到學前階段兩種方案中,建議選擇後者。在其他地區應以普及為主,確保需要進幼兒園的兒童都能入學。

關於教育方面的提案 篇4

案由:關於進一步完善居民醫療保險的提案

理由:目前醫療保險已基本覆蓋全縣人民,主要分為:職工醫療保險、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及居民醫療保險。居民醫療保險人羣的主體是城鎮居民,由於這一部分人人口較少,參保人員少,基數低,保險金額少,致使居民醫療保險自己繳納保險金額較多,報銷比例偏低,手續繁瑣,歷時較長,手續全部辦完大約需要半月之久,十分不便。

建議:

一、將居民醫保與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合併,可避免參保人員少,基數低,保險金額少的問題。

二、將居民醫保繳納個人醫療保險金、報銷比例、報銷內容和慢性病報銷的金額及程序等方面,參照農村合作醫療保險的相關政策執行。

三、按照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出院立即報銷的政策,實行居民醫保住院報銷“直通車”制度。

四、按照農村合作醫療保險救助制度,對貧困居民住院實行醫院先墊付一部分資金,出院時一次結清的辦法,緩解貧困人員的就醫困難。

提 案 人

主辦單位:

x年3月29日

關於教育方面的提案 篇5

案由:

隨着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的實施,我國的學前教育事業有了快速發展。但是,在很多地方仍然存在着民辦園太貴上不起、公辦園“擁擠”不易進的現象。同時,很多城市因為歷史遺留問題,有很多集體或者街道辦園,這部分幼兒園既非完全意義上的公辦園,又非民辦園,身份不清晰,不僅師編制難以解決,體制性的障礙也妨礙其教育質量的提升。

本案提出的普惠性民辦幼兒園,是指幼兒園的創辦主體屬於民辦,但收費相對低廉,具有公益性、普惠性的幼兒園。在目前難以實現學前免費教育的背景下,明晰普惠性民辦園身份,一是可以在硬件上要求其達到辦園基本標準,提升整個地區的學前教育水平,併為普通羣眾提供更多的入園機會,緩解“入園難”;二是可以在收費上實行政府定價或接受政府指導價,緩解“入園貴”;三是可以在教師編制及培訓等方面給予其公辦園的同等待遇,提升其辦園水平。

在這方面,成都市已經探索出創新普惠性學前教育發展機制的路子。到目前為止,成都公益性幼兒園學位覆蓋率已經超過60%,對就近、方便入園感到滿意的市民達80%以上。成都市的主要做法是:一是限價收費。明確規定中心城區公益性幼兒園保教費標準為600元/生·月,其他區(市)縣由當地在不高於中心城區收費標準的前提下研究確定。二是建立“以縣為主”財政補助機制。一、二、三圈層(含青白江區)分別補助20xx元/年·生、800元/年·生、600元/年·生,市級補助比例分別為30%、30%、70%。區(市)縣對公益性幼兒園教職工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單位繳納部分給予40%的補貼。三是建立傾斜扶持的獎補機制。市財政對三圈層縣(市)、青白江區自籌資金完成新建(改、擴建)的農村公益性標準化中心幼兒園,分別給予每所70萬元、50萬元的補助。四是按照“專業領辦,環境安全,配置達標,管理規範”的要求,建立起了市、縣、鄉三級辦園標準。制定下發《成都市公益性幼兒園管理暫行辦法》(成教發〔〕8號),從申報、認定、招生、收費、辦園、退出、監管等方面,規範了公益性幼兒園管理行為,初步構建起了公益性幼兒園准入與退出機制。

本案建議:

建議教育部推廣成都經驗,進一步推進公益性民辦幼兒園建設的步伐。建議如下:

一、推動各地進一步明晰普惠性民辦幼兒園的身份。加快梳理公辦園、民辦園與普惠性民辦園,並出台相應的政策法規,明確其公益性質,給予其與公辦園的同等待遇,掃除普惠性民辦園發展的體制性障礙。

二、出台鼓勵性政策,支持社會公益組織、慈善機構和個人創辦符合標準的幼兒園。並且通過免費提供場地、提供專項經費、補助建園費用、補貼生均經費、提供專業師資等辦法,加大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的力度。

三、建議設立普惠性民辦幼兒園發展專項經費。在新增教育經費中設立專項經費或基金,一方面通過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的方式,讓一大批高收費的民辦幼兒園轉型為普惠性民辦園,滿足普通市民的上學需求,另一方面用於改善普惠性民辦的辦園條件,提升部分普惠性民辦園的辦園水平。

建議辦理部門:教育部

關於教育方面的提案 篇6

加強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建設

提案人:農工黨xx市委會

【案由】

近年來,我市的中醫藥服務能力建設取得了顯著的成績,但也存在不少薄弱的環節,主要是基層(縣及以下)中醫藥服務能力不足的問題比較突出,存在中醫藥整體服務能力水平滯後、基層中醫藥人才缺乏、中醫特色專科建設滯後、中醫藥適宜技術推廣進展較慢、基層中醫藥服務網絡建設投入不足、技術力量不強等問題。

【建議】

一是完善硬件建設,重點幫扶,提高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完善中醫館建設,進一步推行“醫聯體”的模式,擴大“醫聯體”的試點醫院,加大對中醫藥服務能力薄弱的基層醫療單位的扶持力度。二是降低基層醫療機構中醫藥人員招聘門檻,緩解基層中醫藥人員招聘難、引進難等問題,同時加強在職、在崗中醫藥人員的繼續教育。三是安排專項扶持資金,建設、發展一批中醫特色專科,同時引導基層開展中醫重點專科及特色專科申報評審工作。四是投入資金,加強社區衞生服務站和村衞生室中醫診療設備配備,鼓勵社會力量在基層辦中醫。五是加強中藥使用的管理,經省食藥局批准的院內中藥自制劑在全市醫療機構內流通使用,並納入醫保報銷範圍。

關於教育方面的提案 篇7

加大扶持民辦養老機構力度

提案人:

【案由】

空巢老人、高齡老人及孤獨老人的增長在逐年加快,傳統的幾代同堂已逐步解體,家庭小型化已成為必然趨勢,傳統家庭養老已面臨挑戰。目前,陽江70-99週歲的老人有19.3萬人,按照5%的老人有入住養老院的需求,則需9650張牀位,目前陽江市只有六間民營養老院,一間公辦養老院,養老牀位共1400張,供不應求。

【建議】

養老機構投入成本高、投入資金大,靠政府資金投入建設公辦養老機構成本太高,政府財力難以接受,而社會資金投資新建養老機構又難以落實用地。因此,建議將養老機構建設納入城鄉社會事業統一實施,每五年安排一萬平方土地作為養老機構用地,公開招標,每五年新建一間1000張牀位醫養結合型的養老機構,滿足我市日漸增長的需求。同時加大對民辦養老機構的補貼,對新建的養老機構新增牀位補貼提高到每張1萬元,對改建的民辦養老機構新增牀位補貼提高到每張牀位5000元,對重度失能老人護理補貼每人每月提高到100元。

關於教育方面的提案 篇8

案由 關於完善醫療保險制度的建議

提案內容:

x年,我市啟動了城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的並軌運行、實現市級醫療保險聯網支付,進一步提高了醫療保障水平、切實方便了羣眾看病就醫。但我們也看到存在職工醫療保險資金沉定過多、預算管理粗放、支付方式老舊、新農合保障水平低、有穿底風險等問題。建議政府管理部門進一步完善醫療保險制度建設。

一、 提高籌資水平。

在逐年提高新農合籌資水平的基礎上,抓住並軌管理的有利時期,逐步統一城鄉居民醫保籌資標準,鼓勵有條件的地區、農村居民優先進入城鎮居民醫療保險。

二、 強化醫保支付管理

創新醫保支付方式,建立具有雙向調整功能的支付方式,如科學核定單病種支付金額,結餘歸醫院,超額進行客觀評估,由資金和醫院聯合承擔;實行按疾病相關組支付;對慢病提高門診支付比例,減少住院頻次;強化對分級診療的醫保政策支撐。

三、 強化醫保資金使用監管

依託信息支撐,強化實時監管;結合醫院級別、診療範圍等,有效控制醫保資金支出;對過度醫療、過度檢查行為,減少或拒絕醫保支付,從而提高醫保支付的效率。

關於教育方面的提案 篇9

提案號:

提案人:教育組

案 由:加大農村勞動力培訓力度,切實增加農民收入

內容與建議:我區是個農業大區,農業人口近100萬,其中農村勞動力達54萬人。因而勞務輸出是農民增收的第一抓手。據統計,我區現約有22萬農民在外務工,年收入達11億元左右。但從我們調查瞭解的情況看,我區農村勞動力外出務工存在着令人堪憂的情況:一是絕大多數的人從事的都是苦髒累技術含量低的簡單勞動;二是肓目外出,單打獨鬥的多;三是從事的工作週期性短,流動的快,沒有保障;四是工資報酬低。最根本的原因是文化素質不高,沒有一技之長。因此,要使我區農村勞動力,特別是新增勞動力能在經濟發達地區勞務市場上站穩腳跟,求得生存,求得發展,必須大力開展對農村勞動力的職業技術培訓。建議:

1、大力開展宣傳發動,切實轉變部分農民的思想觀念。

2、明確培訓單位,狠抓培訓質量。從我區目前實際情況看,區職教中心能夠很好地承擔職業培訓任務。

3、成立組織,加強考核,確保參訓人數。各級政府要專門成立勞動力培訓工作領導小組,在全區形成區、鄉、村三級培訓工作網絡,實行“一把手”負責制,明確專人負責,確保培訓工作有人抓、有經費、有實效。同時,區委、區政府應加大督查力度,加強考核。

4、明確分工,各負其責。

5、落實經費,保證培訓工作的順利開展。(略)

辦復情況:該提案,受到區委、區政府的高度重視。年初,區政府出台了《楚州區20xx年勞務輸出工作意見》和《關於鼓勵和扶持勞務技能培訓的暫行辦法》,明確目標,落實責任。上半年,全區已組織培訓農村勞動力12618人,輸出11997人。主要開展了以下幾項工作:一是加強了農村勞動力培訓工作的宣傳;二是着力提高農村勞動力培訓質量。首先加強了勞動力技能培訓體系建設,建立了城鄉一體化的教育培訓,形成了以職業學校為骨幹,各類社會培訓機構共同參與的職業技能培訓體系,同時充分發揮區職業教育中心在師資、教學設備等方面的優勢,根據需要向各鄉鎮委派師資,實現了區內職業培訓資源的共享;其次加強了勞務技能培訓基地建設。今年來,在全區範圍內認定了43家培訓機構為農村勞務技能培訓基地;再次加強了農村勞動力培訓的針對性、實用性。先後組織開設了服裝縫紉、數控機牀、家政服務等10多個工種的培訓班;還加強了培訓與輸出的對接。三是加強了勞動力培訓協調工作;四是加大了對勞動力培訓的扶持力度。今年,區政府決定,對勞動力培訓除省市給予的補助外,從教育費附加、再就業資金、扶貧資金和支農資金中分別提取25%,約50萬元的資金,建立勞務技能培訓獎勵基金。通過以上舉措,對擴大勞務輸出規模,提升勞務輸出質量,拓寬農民增收致富的渠道,起到了積極推動作用。

關於教育方面的提案 篇10

關於政銀合作開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貸款的建議

提案人:

一、x區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情況

xx屆三中全會提出“健全嚴格規範的農村土地管理制度”,允許農民以多種形式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發展適度規模經營,這一政策使土地真正成為農民的財產。x區作為我市建設城鄉一體化發展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近年來,在推進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方面進行了大膽實踐,特別是去年9月份,區政府出台了《進一步推進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實施意見》,通過設立農村土地流轉的風險補助基金等方式,積極鼓勵和引導農村長期、連片流轉承包地,提高了土地經營效益,拓寬了農民增收渠道,使農村人口向二、三產業轉移。

目前,隨着農村產業化經營的推進,經營主體對資金的需求更為強烈,由於農民和農民合作社等農村經濟實體無有效資產可以抵押,無法從金融機構獲得融資,資金的缺乏一定程度上又限制了農村土地承包權流轉,農村土地的流轉如果僅靠有限的政府補助資金來推動,這對農村產業化發展的經營主體來言是杯水車薪,會影響到我區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制度改革的順利開展。

二、“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貸款”

根據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相關政策以及x區農村土地流轉實際情況,建議由市區信用聯社與x區政府合作開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貸款”,設想如下:

“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貸款”以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人為服務對象,x區轄內符合條件的自然人,為滿足生產、經營資金需求,以本人或第三人的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作抵押向農村信用社申請貸款。信用社經審核,併到政府相關部門進行價值評估,並辦理抵押登記手續,由政府相關部門出具登記證明,申請人可從信用社獲得信貸資金用於創業和發展再生產。

通過“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貸款”可以解決農村土地承包經營者的貸款難問題,使土地真正成為農民的資產,形成土地規模經營的激勵機制,從信用社獲得信貸資金用於創業和發展再生產,反過來進一步提高土地經營使用效益。

三、開展貸款合作的建議

1、x區政府和市區信用聯社簽訂開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貸款業務合作協議。

2、建立x區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管理中心(以下簡稱“管理中心”),允許x區內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流轉可以突破原有村級界限,在全區範圍內進行流轉,由“管理中心”具體負責、統籌管理。

3、“管理中心”下轄設立“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價值評估處”和“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登記處”等部門。其中“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價值評估處”負責對擬提供抵押的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進行價值評估(土地承包經營權評估價值=年租地平均收益×經營期限+種養物價值),並出具書面評估材料,“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登記處”負責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抵押登記,並出具登記證明。

4、貸款出現無法償還時,信用社向“管理中心”提出回購申請。“管理中心”負責回購,並在轄區內掛牌公開拍賣。

四、風險防範措施

1、把好貸款用途關,防範信貸風險和用地政策風險。借款人取得貸款必須用於農業開發項目及拋荒地復耕。

2、合理確定貸款金額與期限。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貸款金額不超過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認定價值的70%。貸款期限由貸款人按中短期流動資金貸款期限確定。

3、建立擔保機制。一是“公司+土地經營權抵押”,即農業產業化企業是貸款主體,並將企業擁有的土地承包經營權作為抵押物,同時企業負連帶責任;二是“基金擔保+土地經營權抵押”,即政府設立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貸款風險基金,由基金擔保和經營户的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共同擔保以獲得貸款,擔保責任由基金和土地承包經營權按約定比例分擔。

4、完善流轉土地農民的擔保體系。政府出台相關政策,對長久流出全部土地承包權的農户,應該享受失地農民在社會保障、就業、培訓等方面的同等待遇,並給予一定標準的政府補貼,政府補貼用於分年補貼流轉土地農民的社會保障,解決流轉土地農民的後顧之憂。

關於教育方面的提案 篇11

建議主題 關於建立自助公共自行車租賃服務系統的提案

代表姓名

內容:

自助公共自行車在國外已很普及,現在國內很多城市也已經建立了自助公共自行車租賃,並納入公共交通領域,例如江蘇的南通、常熟、崑山,湖南株洲、浙江的杭州、台州、紹興等。公共自行車旨在倡導綠色交通、減輕城市交通壓力、增強市民體質、培養低碳環保的生活習慣。公共自行車租賃系統的建立與運行,不僅可以成為城市公共交通體系的有力補充,也能為緩解城市交通擁堵、停車困難等“城市病”症狀。大力發展便民公共自行車是一個較為成熟的思路,無疑是一種有益的探索。目前,全國已有多個城市都在探索建立公共自行車租賃系統,力促環保,解決出行難題。而當下發展公共自行車租賃市場做得較好的杭州市,市政府一次性就投入1.5億元用於自行車租賃市場的硬件購置和基礎建設。作為曾經的“自行車之城”,我們是否同樣該早日作出嘗試?

在義烏設公共自行車租賃系統的意義和必要性:

第一,義烏流動人口多。義烏實有人口已突破200萬,其中本市人口74萬,外來人口達到143.3萬人,常駐外商1.3萬,是罕見的外來人口多於本地人口的縣級城市。外來人口一般是打工居多,可能並無能力消費汽車,自行車出行可能會成為首選。公共自行車方便快捷,為居民出行節省交通成本。

第二,義烏交通壓力大。目前義烏的汽車保有量已突破26萬輛,由汽車迅速增加帶來的交通擁堵、大氣污染和能源消耗,已十分嚴重。公共自行車的推廣,必將一定程度上緩解城市交通壓力、減少尾氣污染。在嚴重擁堵路段,自行車出行一定比開車或打車更快到達目的地,而且不用考慮停車難題。建立自助公共自行車租賃系統,為緩解義烏汽車交通堵塞無疑是一個十分有效的舉措。

第三,營造全民健身氛圍,為商城義烏的快節奏添加慢動力。單車運動不僅可以健身,還可以完成空間位移,一舉兩得。隨着義烏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意識明顯增強,選擇公共自行車出行也是一種良好的生活方式。

在義烏設公共自行車租賃系統的可行性:

1、義烏正在打造“兩區六城”建設。建立自助公共自行車租賃系統有助於提升義烏的城市形象,倡導低碳環保意識。通過新聞媒體加大“低碳環保、綠色出行”的宣傳力度,鼓勵市民選擇公共自行車為出行方式。

2、可在人流集中的大中國小校、汽車站、火車站、醫院、公園、購物中心、各類大市場、機關辦公和居民社區,合理配置和設置自行車租賃點。

3、可以採用“政府主導、企業運作”的模式,由政府來牽頭,具體由國企來操作,不打破其公益性質。鼓勵採取冠名、捐助、廣告贊助等形式,拓寬公共自行車發展籌資渠道。

4、可以借鑑其他城市成功的自助公共自行車租賃系統。如我省的台州地區下屬的幾個縣級市,在城區建設了便民公共自行車交通系統。只要年齡在16—65歲居民持有效身份證件辦理。繳存300元押金可辦理租車卡,退卡時即退還押金。為提高公共自行車使用效率,規定單次使用一小時內免費,超出時間後按1元/小時收取公共資金佔用費。

關於教育方面的提案 篇12

關於加快分公司人才梯隊建設的提案

提案人:

附議人:

目前福州、佛山地鐵等項目區間施工的模式下,項目規模變大,工作量增加,迎檢接待任務重,對外協調工作量大,工程技術、商務概算、安全管理、項目總工等有經驗的管理人員缺乏,目前已經滿足不了項目管理工作需要。隨着分公司今後項目規模和數量的不斷增加,分公司應該在積極解決現有緊缺人才的同時,超前謀劃,儘快引進、培養和儲備相關管理人才,以保證人才需求。

1、分公司現有人才引進渠道需要進一步拓寬。從社會招聘、學校訂單培養、勞務隊伍中引進優秀人才都可以,只要是裝備公司需要,就可引進,可適當放寬學歷要求。

2、人才培養的梯隊建設,重要崗位要有針對性的增加配置,比如設備、安全的管理人員,指定兼職的人員協助幹好相關管理工作,可以避免出現人才斷層。

3、公司內部擇優現場培養,尋找感興趣,又有相關專業能力基礎的員工按照分公司的一、三、五人才規劃,讓他們充實到項目管理中來,必要時提拔到管理崗位,避免出現人才短缺現象。

4、管理人員走出去學習和培訓

回覆:根據分公司地鐵、高鐵項目的發展,分公司於20xx年調整了人才引進計劃,採取了招聘應屆大學本科生、招聘社會人才、學校訂單培養等方式引進人才,今後可以考慮從勞務隊伍中引進一些優秀人才。關於人才培養,分公司一直都很重視這項工作,根據近幾年地鐵大上的情況,在項目人員特別是技術人員的配備上加大力度,引進的大學生儘量安排在技術崗位上鍛鍊,結合分公司“一三五”人才培養工程和“人才裂變”的方針,採取導師帶徒、名師帶徒等手段,加快人才的培養步伐,項目領導要擔當人才培養的帶頭人和領路人,儘快培養出一大批地鐵高鐵骨幹人才隊伍。

關於教育方面的提案 篇13

加強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建設

提案人:農工黨xx市委會

【案由】

近年來,我市的中醫藥服務能力建設取得了顯著的成績,但也存在不少薄弱的環節,主要是基層(縣及以下)中醫藥服務能力不足的問題比較突出,存在中醫藥整體服務能力水平滯後、基層中醫藥人才缺乏、中醫特色專科建設滯後、中醫藥適宜技術推廣進展較慢、基層中醫藥服務網絡建設投入不足、技術力量不強等問題。

【建議】

一是完善硬件建設,重點幫扶,提高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完善中醫館建設,進一步推行“醫聯體”的模式,擴大“醫聯體”的試點醫院,加大對中醫藥服務能力薄弱的基層醫療單位的扶持力度。二是降低基層醫療機構中醫藥人員招聘門檻,緩解基層中醫藥人員招聘難、引進難等問題,同時加強在職、在崗中醫藥人員的繼續教育。三是安排專項扶持資金,建設、發展一批中醫特色專科,同時引導基層開展中醫重點專科及特色專科申報評審工作。四是投入資金,加強社區衞生服務站和村衞生室中醫診療設備配備,鼓勵社會力量在基層辦中醫。五是加強中藥使用的管理,經省食藥局批准的院內中藥自制劑在全市醫療機構內流通使用,並納入醫保報銷範圍。

關於教育方面的提案 篇14

提案人:餘 附議人:

【案 由】

加強我校校園環境文化建設,為申報省一級達標校做準備。

【提案內容】

我校的校園環境一直是一張向外宣傳的名片,其建築風格、綠化、衞生等是一流的。但是,幾次帶朋友、同學參觀校園,包括家長的反饋,總感覺有些美中不足,那就是校園文化氣息不濃,與其他重點學校的校園環境文化建設還存在一定的差距,還不規範,急需加強,以創建適合我校特點的文化氛圍,併為省一級達標校的申報做好準備。

【建議措施】

1、成立校園環境文化建設領導小組。具體負責全校校園文化建設任務,做好學校整體規劃,確保各項工作落到實處。充分發動年段、教研組、黨員教師、團員教師、學生會、各班級力量等在校園環境文化建設中的主體作用,調動其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努力形成全員參與、羣策羣力、齊抓共建的良好氛圍。

2、校門外側可設立安全文化宣傳牌及相關制度,校門內側應設有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及安全、創衞宣傳欄;辦公區應懸掛我校校訓和辦學宗旨;宿舍、食堂等生活區門前應有温馨提示;操場等運動區牆面有永久性標語、體育運動圖標和安全創衞標語;生物園、亦樂園、國際部應設有安全提示。

3、蘇霍姆林斯基説過:“要使學校的牆壁也説話”。在教室各樓層走廊可設置安全警示語、文明禮貌語,懸掛名人圖片、名人語錄;把師生的書法、繪畫作品、手工製作精品,分別裝幀分類,懸掛在各個走廊牆壁上;樓梯提示學生輕聲緩步,注意安全。各樓層宣傳欄以師生活動為主,每幢教學樓的底層以課外活動為主,可設有“領導關懷、發展規劃、校長贈言、師生名言警句、古典詩詞、生活專刊”等板塊。

4、教室、圖書館、醫務室、教師休息室、教師辦公室、功能教室、活動室、演播廳、藝術館等內部設施,應張貼相應的室內標語和規章制度,實行管理責任包乾到人,做到誰使用、誰管理、誰負責、誰保潔,便於規範管理。如:

教師辦公室文化。張貼《教師職業道德規範》、能代表本組教師學科特點或鼓勵性的標語;懸掛書畫藝術作品;擺放幾盆綠色植物花卉;各種制度、資料文件張貼規範美觀。

教室文化。前面設置“公告欄”,用於張貼課程表、作息時間表及班內各項工作安排和學校通知等內容;擺放衞生用具和消防設施等。後面設立“讀書角”,放置一些自訂、班訂、教師提供、學生捐獻的中學生讀物和報紙、雜誌等。黑板報左邊為習作園地,展示學生的書法和美術作品、優秀作業等,展示個性;右邊為光榮榜。左右牆壁可以張貼班級組織、名言警句等。各班教室門前可張貼時間表、課程表、值日表、班級簡介,便於師生查看。教室文化由各班主任負責,要求班級文化建設有切合實際的實施方案,凸顯主題,個性鮮明。

5、在開水房、廁所的外牆張貼關於愛護環境、講究衞生的宣傳畫,有警示性標語;在開水房、廁所內在相應的地方張貼耐人尋味、意味深長的標語,體現處處育人的理念。

關於教育方面的提案 篇15

關於將慈城古縣城儘快建成4A級景區的建議

提案人:

慈城古縣城有千年歷史,有9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4個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數十個市級和區級重點文保單位,文化底藴很濃。有5名狀元、534名進士,並湧現出許多當代著名人士,如著名京劇大師周信芳、中科院院士談家楨、國務院參事馮驥才等。慈城還被評為中國第一個慈孝之鄉、國家歷史文化名鎮、全國環境優美鄉鎮。目前已經建成縣衙、孔廟(文廟)、關聖殿(武廟)、城隍廟、校士館(考棚)、(慈湖)書院、南有彭山塔、北有慈湖等,正在修建了俞宅、馮宅,還有許多有歷史意義的景點,慈城可以講景點繁多,但是缺少“月亮”光照,這個“月亮”就是4A級景區的名份。有名份跟沒有名份大不一樣,在宣傳力度上,有名份就響亮,沒有名份只能王婆賣瓜、自賣自誇,要爭創慈城古縣城4A級景區還有許多工作要做,對照旅遊景區質量等級申請評定報告的要求,共1000分,分為8個大項。4A級旅遊景區需達到850分,還是有比較大的難度。通過上下共同努力,對照評定要求,爭取早日建成4A級景區,建議如下:

一、組建申請4A級景區領導小組

有一個能協調各方的領導小組,是申請4A級景區成功的關鍵。首先要有一個詳細申請規劃,包括景區面積、景點分佈、工作人員總數(含導遊、安保、管理人員、環衞人員)、上年經營情況、投入情況、今後發展規劃等。領導小組要分三個小組(服務質量與環境質量小組、景觀質量小組、遊客意見小組)。另外要狠抓自己負責的工作內容,宣傳力度要加強,環境資源和環境的保護要繼續加大。

二、要多次組織自查

要多次進行自查,在自查中發現缺什麼就補什麼。目前停車場地不夠,內部交通不完整,紀念品服務過少,高級導遊員比例不足,遊客公共休息設施太少,安全設備設施還要加強,這一些還要努力去提高。

三、加大同省市旅遊局溝通

加大同省市旅遊局溝通,爭取他們支持,請他們指導,力爭早日建成4A級景區。

關於教育方面的提案 篇16

醫療保障制度作為政府公共管理的最基本制度,作為現代社會保障制度中敏感而重要的世界性難題,成為各國不斷探索、努力改善的核心領域。在計劃經濟時代,我國曾建立起世界上最成功的低水平、低成本醫保制度體系,用GDP3%的投入,實現了社會所有成員享有基本醫療衞生服務的目標,成為發展中國家典範;在市場經濟時代,我國醫保制度又走在各項社保制度前列,率先探索制度選擇和運行模式,推進國家基本制度建設不斷調整、完善。“”至20xx年是我國全面小康社會建設的關鍵時期,是實現經濟社會協調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階段,不斷完善基本醫保制度,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醫療保障改革之路非常重要和必要。

當前,我國醫療保障制度問題亦非常深刻。從醫療保障體制上看,缺乏整體設計,制度框架及運行機制存在固有缺陷,改革難度巨大。表現為:管理體制分割,醫療保障職能分部門管理;制度運行封閉,建立在以户籍為基礎的城鄉二元封閉制度上;公共履職欠缺,衞生總費用佔GDP不到5%,遠低於世界9.3%的平均水平。從醫療保障機制上看,核心缺陷是需求與供給極度不平衡,醫療費用持續攀升、低收入人羣醫療可及性差、醫療服務不均等。表現為:醫療保障未全覆蓋與重複參保現象並存;醫療保障籌資能力不足與籌資補貼差距較大並存;保障水平低與基金結餘規模龐大並存;統籌層次低與區域間轉移接續難並存;供方支付激勵強勁與需方支付監管薄弱並存;醫保投入“追高”與醫療服務“追尖”並存。

基於國情和經濟社會發展,根據“人人享有健康”目標,提出如下醫療改革建議:

1.從機構設置上進行大部制改革。成立國家社會與家庭發展部門,將國民享有的各項社會福利保障相對集中,統籌管理。進行醫療保障管理體制改革,實現管辦分離,形成購買服務與提供服務相互制約、政府監管與市場競爭相互協調的格局。

2.從理念思路上推行公益性改革。醫療保障制度發展的重大變革及完善醫療保障制度的核心是確立普遍性和公平性的價值取向。為此,明確公共衞生服務屬“公共物品”,其投入完全政府主導;基本醫療衞生服務屬“準公共物品”,其投入由政府主導、社會和個人與政府按比例分擔,強化政府責任同時發揮市場作用;特需醫療衞生服務屬“私人物品”,其投入由政府政策引導,個人和商業保險支付為主。

3.從醫療保障制度上構建“社會積累制”。我國醫療保障制度採取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户相結合的“現收現付制”,處於勞動力最為豐沛、老年人口規模相對不大的深度人口紅利期,建議抓住這一最有利時機,構建醫療保障“社會積累制”,建立社會積累和社會統籌資金池互補機制,逐步清償醫療保障轉製成本,建立轉移接續過渡機制。

4.廣開醫療保障資金的籌集渠道。拓寬醫療保障基金籌措新路子,醫療保障基金統一運作,建立“主權社會保障基金”,徵收遺產税,變現國有資產,發行醫療保障國債,發行醫療福利彩票。完善財政分權和轉移支付制度,完善政績考核機制。引入社會資本進入醫療保障領域

關於教育方面的提案 篇17

關於加強環保執法能力建設的提案

隨着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環境污染問題特別是歷史污染累積問題也日益凸顯。造成環境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環境保護執法不嚴。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關注環境保護工作,新環保法實施後,國家各有關部門開始力推環境負面清單政策,尤其關注對企業的監督性監測結果和企業的環境守法信用,為守法企業創造公開透明的競爭環境。在此背景和趨勢下,環保執法能力和效果成為使法律“落地”,維護企業公平競爭環境的首要制約因素。

一、環保執法能力現狀和問題

一是人員不足。x年,我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量為36.9萬個,規模以下的工業企業數量更是數量眾多。此外還有大量涉及粉塵排放的建築業工地、涉及油煙治理的餐飲企業。面對數量如此巨大的執法對象,環保一線執法人員數量嚴重不足。據統計,x年我國環保系統共有21.2萬人,其中環保機關人員5.3萬人(佔25%);環境監察人員6.3萬人(佔29.6%);環境監測為人員5.8萬人(佔27.3%)。在一些區縣,環境監測大隊的人數僅在個位數,卻需要管理上千家企業。從工作量上看,執法人員擔負着十幾部環保法律法規、數十項環保標準的執行任務,有些地方還要負責核實企業的各種排污數據等很多額外工作。此外,還有很多工業企業特別是規模以下企業以及非法企業藏匿在山區或偏遠農村,前往監測以及執法的時間成本、人力成本很高。

二是執法人員專業素質不夠。環保執法對執法人員的環境保護專業知識要求較高。但基層環保部門學環境出身的執法人員並不多,真正跑一線的很多年輕人更是缺乏系統的行業知識、環保專業知識及執法經驗。在隊伍專業素質方面,專業人員少、持證上崗人員少、獨立操作儀器人員少“三少”現象在基層環境監測站十分普遍和突出。環境保護涉及各行各業,工業行業門類眾多,工藝技術產品千差萬別,環保治理設備層出不窮,這都對環保人員的行業專業知識有很高的要求。

三是執法裝備不足。目前,環保部門依然未被列入執法部門序列,其執法用車、設施等配備受到直接影響。有些地方特別是縣級環保部門,執法設備設施落後,缺乏相應的技術手段。大多數縣級財政沒有環保能力項目建設經費預算,沒有環境監管業務運行經費,導致儀器裝備無法購置,上級配置的儀器設備難以更新、維護和正常使用。基層環保部門環境應急體系不完善,應急監測數據庫、應急環境監測儀器配備薄弱,環境預警檢測手段不足,缺乏對污染事件應急監測和快速診斷能力;鄉鎮企業導致農村環境問題日益突出,鄉鎮一級的環保機構基本處於空白,大多數鄉鎮沒有環保機構和專職人員。

四是環保執法強制力不足。由於法律未授予環保執法人員直接的強制執行權力,沒有工商、税務、公安等部門擁有的扣押、查封、凍結、沒收等權力,因此,環保執法人員經常會遇到消極抗法、暴力抗法現象。由於環保執法專業性強,執法人員自由裁量權過大,缺乏對執法人員有效的監督和檢查機制,滋生相關腐敗,環保執法的公正性公平性也頗受質疑。同時,還存在部分領導環保意識不高,以發展經濟為由干預環保執法等現象。

二、加強環保執法能力的建議

一是清楚定位環保部門職責。重新考慮環保部門定位,將更多的機關人員調劑到環保一線執法崗位。聘用環保執法協管人員。建議探索將環評、環境規劃等可以社會化的職位進行社會化,調整出來的編制調劑到環監部門。環保部門通過管好企業污染物出口這一關鍵的環節,倒逼企業自行選用先進的環境污染預防和治理技術裝備,促進企業環保成本的內化,創造有利於守法企業公平競爭的市場。

二是加大培訓力度。根據新形勢下環境管理的需要,制定環保監測和執法人才培養及引進規劃,加大環保業務知識技能培訓和演練力度,切實增強培訓實效,不斷提升基層環境監管人員整體業務素質和能力,定期考試,考試合格才能上崗。優化環保隊伍結構,嚴把人員入口關,引進環保專業人才,提高環境監測機構專業技術人員比重。建議執法時分行業配備相應的行業環保專家,執法人員也要分行業學習行業技術工藝知識,探索執法人員分行業培訓,培訓獲得行業執法資格後可以相應行業企業進行執法。

三是加大環保執法檢測監測儀器裝備的配備。開展詳細調查,列出基層環保部門必備環保監測、執法設備、防護裝備清單,國家財政出資為基層環境監測機構儘快配備能夠基本滿足常規監測及污染源監督性監測需求的儀器設備,有針對性地配備應急監測設備和符合執法要求的交通工具,配備應急指揮、通訊、現場調查、防護等設備裝備,實現省(自治區、直轄市)、設區市、縣三級環境應急聯動。

四是加大環保執法隊伍反腐力度。在國家強力反腐的大背景下,各級紀檢系統、司法系統要加大對環保執法系統的監督檢查力度,加大針對環保執法隊伍的反腐敗力度;環保部門要強化反腐倡廉教育,堅決整肅借環保執法檢查進行吃、拿、卡、要的行為,打造一支專業素質強、政治素質硬的環保執法隊伍。

標籤: 提案 精選 教育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gzheng/yian/0e9zn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