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行政公文 >批覆 >

關於國家批覆設立新區最新消息

關於國家批覆設立新區最新消息

前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見》發佈,其中要求“嚴控各類開發區和城市新區設立”。而就在一週前,中國政府網發佈《國務院關於同意設立長春新區的批覆》(國函〔20xx〕31號),正式宣佈成立第17個國家級新區——— 長春新區。下文是關於國家批覆新區的最新消息,僅供參考!

關於國家批覆設立新區最新消息
我國20xx年17個國家級新區獲批 部分被指淪為空城

國家級新區,是指新區的成立乃至於開發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總體發展目標、發展定位等由國務院統一進行規劃和審批,相關特殊**政策和權限由國務院直接批覆,在轄區內實行更加開放和**的特殊政策,鼓勵新區進行各項制度改革與創新的探索工作。

自1992年第一個國家級新區———上海浦東新區成立至今,國務院共批覆了17個國家級新區,分別是:上海浦東新區、天津濱海新區、重慶兩江新區、浙江舟山羣島新區、甘肅蘭州新區、廣東南沙新區、陝西西鹹新區、貴州貴安新區、青島西海岸新區、大連金普新區、四川天府新區、湖南湘江新區、南京江北新區、福州新區、雲南滇中新區,哈爾濱新區以及長春新區。

20xx年以來,共有11個國家級新區獲批,批覆速度加快,其中20xx年和20xx年分別批覆了5個,20xx年至今已批覆1個。而1992年至20xx年的20xx年間,一共才批覆了6個。這些獲批的國家級新區數華東和西南地區最多。G D P多呈快速增長趨勢,甚至出現爆點。獲批後,有些新區大興土木,個別新區被詬病淪為“鬼城”。

即便如此,表態欲申請國際級新區的城市仍不在少數。南都記者梳理髮現至少有9個地方明確表態申請國家級新區或有意向申報。

分佈

華東和西南地區

國家級新區最多

國家級新區主要分佈在東西兩側。這些新區的設立並非隨心所欲,它們皆肩負着帶動區域經濟發展的歷史使命。從某種程度上來説,國家級新區的設立對於平衡區域發展具有戰略性意義。東部新區主要承擔產業結構調整升級的責任,而西部新區則是創造新的增長極。

時間

近兩年批覆量是之前20xx年的兩倍

從批覆時間上看,20xx年,我國一共批覆了17個國家級新區設立。近兩年國家級新區批覆明顯加快。1992年-20xx年的20xx年間,共有6個獲批。而20xx年和20xx年則分別有5個獲批。

人口

蘭州新區人口密度最稀

大多數新區成立後,GDP呈快速增長趨勢,甚至出現爆點。如上海浦東區1993年的GDP總量為164億元,20xx年的GDP總量達到了7109億元,是1993年的43倍。天津的濱海新區1994年GDP總值僅112.4億元,到20xx年達8760.2億元,是1994年的78倍。此外,蘭州新區地區生產總值從20xx年的39.04億元,躍升到了20xx年的125.8億元,年均增速達33.98%。不過,由於基數越來越大等原因,最早獲批的國家級新區“四大元老”的近幾年GDP增速總體上呈下降態勢。

申報

中山翠亨新區申報方案已草擬

據不完全統計,全國還有至少9個城市有意向打造國家級新區,分別是:武漢長江新區、江西昌九新區、石家莊正定新區、南寧五象新區、合肥濱湖新區、中山翠亨新區、瀋陽沈撫新區、濟南黃河新區、襄陽東津新區。

接下來國家會不會批覆更多的國家級新區?中國社科院研究所專注於區域經濟研究的研究員徐逢賢表示:“就目前來説,國家級新區這個部署已基本完成,也就是説國家級新區所肩負的帶動區域經濟的任務已基本分配完畢,所以接下來國家對於國家級新區的批覆會比較謹慎。”

目前國家級新區分佈在各個區域經濟帶,趨於飽和狀態。由於享受眾多**政策,如果盲目批覆可能會造成資源浪費,反會適得其反,影響經濟的協調發展。

2月21日,國務院發佈《關於進一步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見》,明確指出“嚴控開發區和城市新區設立”。這個新動向是否會影響國家級新區的申報?徐逢賢認為,國家新區批覆事宜必然會受該政策影響,但並不是主因,根本原因還是在於國家級新區趨於飽和。

前不久舉行的合肥兩會上,合肥市公佈十三五規劃綱要(草案),規劃建設國家級合肥濱湖新區。今年的廣東兩會上,中山市委書記、市人大會主任薛曉峯就提出爭取將中山翠亨新區提升為國家級新區的建議。薛曉峯表示,申報方案已經草擬。

分析

部分國家級新區被指淪為空城

從國家層面來説,國家級新區的設立是對整個區域發展戰略的宏觀設計,通過新區的經濟引擎作用來帶動當地發展。

對地方來説,成立國家級新區意味着能從中央獲得更多的政策和經濟支持。拿重慶兩江新區來説,成立之初就獲得10項超級政策支持。如:“區內所有國家鼓勵類產業的各類中資企業和外商投資企業,到20xx年減按15%的税率徵收企業所得税。”

有了這些**後,這些新區發展又如何?面臨哪些問題?

部分新區樓市庫存量大

縱觀17個國家級新區的發展,有熱火朝天如上海浦東新區、天津濱海新區,亦有“門前冷落車馬稀”如大連金普新區、陝西西鹹新區。一不留神,也有可能淪為“鬼城”。

一個新區成立後,通常房價迅速攀升。以南京江北新區為例,獲國家批覆後,連續十餘天新房認購量和成交量位於南京各大板塊之首。

對經濟實力雄厚,市場**巨大的新區來説,能“吃得下”這個後果,而對經濟基礎薄弱,城市化水平相對落後的新區而言,就是一個難嚥的苦果。

比如青島西海岸新區,住宅及商辦市場就面臨過剩風險。20xx年4月29日,青島西海岸新區發佈“房產新政11條”,以促進區域房地產市場平穩發展。

位於中部的湖南湘江新區也面臨樓市庫存量巨大的問題。大連金普新區的住宅以及商業也“無人認領”。而浙江舟山羣島新區房地產也處於下滑區間。

廈門大學經濟學院丁長髮副教授認為,地方政府易陷入誤區,認為新區最先發展房地產業能以最快的速度帶動新區經濟發展,這種急功近利,缺乏全面分析的做法必然得吞食惡果。

離丁長髮副教授最近的福州新區也面臨同樣問題。福州新區批下來1780多平方米。但這片新城區並沒有吸引更多的人口進駐。新區只是完成了土地層面上的城市化,而非人口的城市化。倘若説為了吸引對面的台灣,可是台灣進駐大陸的企業大多集中在長三角和珠三角以及地理位置更優越的廈門。所以説福州新區的發展能不能達到規劃的目標,還是一個疑問。

敢問路在何方?

去年4月23日,國家發改委、國土資源部、環保部、住建部聯合發佈《關於促進國家級新區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指出部分新區仍不同程度存在着規劃執行不嚴、土地等資源節約集約利用程度不高、產業競爭力不強、體制機制創新不足等問題。

目前除浦東新區之外,其他大部分新區的產業結構仍以第二產業為主,第三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總體不高。有的新區以高耗能的能源重化工業為主,發展面臨較大的資源環境約束;有的產能過剩現象突出,市場競爭環境出現惡化趨勢;另一些新區產業沒起來,只能賣地。

丁長髮副教授認為,“衡量新區的標準有兩個:產業的發展和人的城市化,而不只是土地的城市化。另外不能用2-3年這樣的時間節點來衡量,還是該以更長時間段來衡量,比如説20xx年。”

對於國家級新區的出路,丁長髮副教授則認為,應因地制宜地去發展經濟。政府要提高服務意識,為企業提供更好的投資環境;同時讓新區加入到市場經濟的洪流中接受鍛鍊。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gzheng/pifu/k4l7ll.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