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學習心得體會 >

理念的差距--國培體會

理念的差距--國培體會

回來的這幾天開始開始讀在鄭州圖書城買的李希貴寫的《36天,我的美國教育之旅》這本書。讀了一半,就把前面讀過的章節又重讀了一遍,因為有些內容給我的感觸太深了。初讀一半,我就感到我們中西方的教育理念、學習理念有着巨大的差距。

理念的差距--國培體會

我們作為師者的學習理念的差距

美國也進行教師培訓,而且比我們中國還頻繁。李希貴校長通過親身經歷,感受到中美教師在學習中的不同。雙方的研究小組在討論創建一個教師培訓模型的時候,雙方產生了分歧:中方堅持在最後環節讓培訓專家做一個總結性的點評,以給參加培訓的老師一個清晰的、完整的印象。美方堅決不同意,他們認為這樣就導致了培訓者強加給參訓者自己的意見。教育沒有最終的答案,沒有置於四海而皆準的公理,這是不正確的做法。讀完他們的意見我陷入了沉思。

我參加了很多次的培訓,也做過很多次的培訓者,我的感受是我們教師喜歡得到現成的東西,特別是經驗、方法,都認為能學到一招兩式才算是真的有收穫。就拿剛剛結束的國培來説,一些教授的講座沒有得到學員的普遍歡迎,因為純粹的理論,“沒用!”而何風采老師的課特別受歡迎,因為“她的很多做法我們回去就可以用了!”我在參與縣教師進修學校組織的教師培訓時也遇到過這樣的情況。教師進修學校老師的課不受歡迎,我和別的一線老師的課就受歡迎,理由同上。當時我也沾沾自喜,認為自己的水平還不錯,現在想來,錯!是因為我們老師的學習觀念有問題。

我們參加培訓不應該僅僅期盼從培訓者那裏得到一些方法、手段,而是這些方法最好是我們這些被培訓者共同的討論、交流碰撞中得到的。我們都討厭“填鴨式”的課堂教學,可是回憶一下我們的培訓課堂,那一節不是“填鴨式”的?我們應該積極地互動交流,在交流中學會傾聽、思考,完善自己的思想。我們不應該把學會一招兩式當做終極目標,而是應該通過培訓產生一種衝動——回去改革、研究的衝動,一種回去後組建一些大大小小的圈子,把在培訓中接觸到的各種資源集中起來,資源共享,把教育教學的研究延續下去的衝動。

我回憶剛結束的國培,學識淵博的教授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談吐不凡的學友也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課堂上普遍不敢發言,而處處不斷的冷場也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們太不善於,不勇於表達自己的思想,都是把自己當做一個容器,被動地容納,而不是主動地辨別、吸收!真希望我們今後的培訓課堂不再是培訓者的一言堂,而是我們學習者在他的組織協調下積極發言,勇於表達自我,讓我們在思維的碰撞中得到怎樣全面科學地看待問題的提升,得到思維方式的提升,而不僅僅是因為學到了一兩個小竅門而沾沾自喜。

我們教育教學理念的差距

到底教給孩子什麼?我們和西方的想法也不一樣。就是這個不一樣,教育的結果也是不一樣的。西方的觀點是教給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而不是僅僅教給答案,很多情況下沒有所謂的標準答案,教師關注的就是學生各自得到答案的過程。而我們老師普遍的做法就是提出問題,然後引導着學生找到標準答案。

很多情況下,我們的老師提出了一個問題指名回答。一開始有一些同學回答錯了,老師並不着急,接着指名回答。終於有一個同學回答正確了,老師出了一口氣,趕緊進行下一個環節。李希貴校長對這個現象進行了反思:我們的教學究竟是尋找答案,還是解決問題呢?一個問題,很多同學都出了問題,這反映了大多數學生所處的思維水平,教師應該基於這個水平來組織學生討論、交流,解決問題,而不是通過一個學生的發言告訴全班學生正確答案就算完成這個問題的教學任務。因為這個答案沒有讓全班學生都進行思維,或者説因為老師立即進行下一個環節而沒有機會去思考為什麼我之前的答案錯,這個答案正確。

基於西方關注過程的理念下的課堂教學,學生的思維都是活躍的,都真正交流了思想,因為不要指望從老師或同學那裏簡單地得到問題的解決辦法或問題的答案,只有聆聽、分享別人的意見才能不斷豐富、完善自己的思想。所以,在這樣課堂中學生真正學會了合作、探究,真正培養了解決問題的能力。而在我們的課堂中呢?老師把引導着學生找到標準答案作為主要的目的,那麼學生就會不斷地從老師、同伴那裏得到標準答案,當然你沒有參與小組討論也沒關係,等會老師或同學會直接告訴你的。所以,我們的學生很少真正能學會合作、傾聽、交流、探究的。我們的學生也普遍缺少創造性!

其實我們的課堂關注標準答案,是不是和我們作為師者的學習觀念也有關係呢?真正印證了有什麼樣的老師就能教出什麼樣的學生這句話了!

標籤: 國培 體會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xuexi/lx06g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