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讀後感 >高中生讀後感 >

高中生麥田裏的老師讀後感:理想與現實的差距大綱

高中生麥田裏的老師讀後感:理想與現實的差距大綱

曾經,他讓父親絕望落淚,如今,他幫孩子們找回人生。他是孩子們的麥田捕手。他是誰?他是李崇建老師。

高中生麥田裏的老師讀後感:理想與現實的差距大綱

“做麥田裏的捕手,守在麥田裏、懸崖邊,攔住那些要衝向懸崖的孩子,這應該是每一個家長和教師都應承擔的責任。但現實的狀況並非如此,很多時候,孩子正是在家長或者教師的逼迫下,走向懸崖的。”第一次,看到如此一陣見血的語句,我的心被刺痛了!如何做才是正確的,如何才是真正的愛?值得我們深思。正如我們愛孩子,我們真心期望他們在學校學習快樂、學有所成,將來生活幸福,能自立自強於社會。但,僅僅有這樣一份真誠的愛心、這樣一份期待就足夠了嗎?

李崇建老師透過《麥田裏的老師》一書告訴我們,孩子的問題,大部分都在大人身上。大人的內在世界,往往是師生或親子關係的根本源頭。教育沒有捷徑,也沒有標準答案。但阿建老師説“無論孩子做什麼選擇,沒有孩子想向下沉淪的。他們都想向上奮進,都想當一個有價值的人。這個目標和我們對他們的期望是一致的,那我們理所當然要和他們攜手共進。” 山毛櫸、柚子、昆布、茉莉,這些聰明的孩子,或調皮搗蛋,或抑鬱寡歡,甚至有自傷行為,問題多多。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與家長關係非常緊張,都不愛念書,都沒有勇氣去好好愛自己。他們有幸遇上阿建老師,找到了面對問題,改變自己的勇氣,走向了自愛、自強的人生之路。

山毛櫸、柚子、昆布、茉莉,那些曾經的問題孩子在家長與很多老師眼中同樣是“屢教不改”甚至“無可救藥的”,是誰與他們共同造就了驚人的轉變呢?胡適先生説“要怎麼收穫,先怎麼栽。”是的,在這裏也有方法,也有前提。阿建老師在書中通過一個個生動地事例告訴我們:首先要建立主文化與規則,還要注意大人的應對姿態:大人應該先整理自我、以正向好奇、趨緊一致性的姿態面對孩子,真誠地接納孩子。當孩子出現狀況的時候,如果大人能先回頭整理自己的內心,明瞭自己情緒的根源,再逐一調整,以“正向好奇”、“趨近一致性”的態度與孩子一起面對問題,給孩子“有價值”的正向肯定,既宣達規則,又接納孩子,接納他會面臨的狀況,接納他會遇到的困難,讓他不至於為挫折所困住,當我們大人肯定了孩子有價值的正向特質,聯結了他的“渴望”層次,那麼大人與孩子都將獲得令人欣喜的回饋。我們會看到孩子的驚人轉變。

教育雖沒有標準答案,但教育又是相通的,我想到了我們的學生

特殊學生由於生理、心理特點,不能像正常人一樣交流溝通,而正常人也常常忽視他們的心理需求,不能及時瞭解他們的所思所想,使得特殊學生常常處於一種封閉、半封閉狀態,極易產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問題。因此,作為特殊學校的老師,在完成各科教育教學任務的同時,有責任、有義務走進這些孩子們中間,幫助他們疏通心理障礙,培養健康的心理。並針對其異常心理行為進行預防和矯治,促進他們健康成長,這對學校和社會都將起着積極作用。要促進特殊家庭學生心理的健康發展,學校教育必須幫助學生主動積極改變內因,並積極幫助他們適當改善外因,營造適合其健康成長的氛圍。特殊家庭學生中不良思想品質何行為習慣的形成,既有自身的消極因素,也有來自外部的消極因素。因此,對他們的品行進行矯治,家庭、學校、社會必須齊抓共管,既要各盡其責,又要互相配合,形成合力,才能收到良好效果。 我思考了以下的問題。

一、如何面對孩子的行為問題?

面對有行為問題的孩子,我們要真誠地接納孩子,這樣的接納是一種對生命的諒解,但接納一個孩子,並不一定認同他的行為,真心接納、耐心傾聽,幫助孩子釐清問題。

1.偷竊。兒童的某種“偷竊”行為不一定是病態反應。比如,兒童餓了,大人不給吃,他就自己拿來吃,事後父母卻責怪他是“偷”,因為他事先沒有徵得父母的同意。還有一種兒童被教唆犯拉去,從事偷竊活動。在這種情況下,兒童認為這種行為是正常的。因為大家都這樣幹,如果他不這樣幹,反而會被他們譴責或驅逐。也有一種情況,家人隨意地把錢亂放,但孩子發現未徵得家人同意就拿了錢去買他喜歡的東西,事後並沒有受到譴責。他就認為這是允許的行為。因此,老師和家長應正確看待兒童的偷竊行為,在教育和矯正孩子的偷竊行為之前,必須深入細緻地瞭解兒童發生偷竊的原因。有學生的東西不見,我們應該慎重對待,以免傷害到學生。

如何幫助教育有偷竊行為的兒童?父母和老師首先要給兒童指出偷竊是損害別人利益的錯誤行為。當發現兒童有偷竊行為時,不要嚴厲譴責他,以正向好奇,趨近一致性的姿態鼓勵他認識自己的行為不好,是得不償失的,應努力克服糾正;只要他以後不再偷,大家都會信任他,喜歡他。其次,父母和老師耐心找他談話,瞭解他為什麼拿人家的東西?針對問題進行教育。再次,告訴他,任何一個人不可能得到自己希望的一切事物,日常生活中誰都會遇到挫折。此外,父母和老師應注意自己的言行和態度,平等對待兒童,儘量避免挫傷兒童的自尊心,導致不良行為。

2.破壞行為。如經常在桌子或牆壁上劃字、用彈弓打破鄰居或學校玻璃窗、摘掉公共場所的燈泡、拔掉花草以及損壞他人財物,這些都是行為問題。如何幫助教育這些孩子呢?先要找出他產生這種行為的根源,熱情耐心地與他談話,瞭解他的問題,再進行教育;不要發現他有這種行為後即刻給予嚴厲的批評和懲罰。幫助他得把自己的體力施於周圍客體加以破壞,並不能表示自己強大,也不能補償自己懦弱的感覺;只有經常做有利於集體、有利於社會的好事,才能使大家感到他真正“偉大”。在班級裏建立文化規則,切實執行。我們教師在遇到衝突事件時,要做到不被自己的情緒所綁架,通過深呼吸試着和自己的內在渴望相聯結,用平穩的聲音和孩子進行交流和溝通,用“正向好奇”來探索孩子的問題,以便孩子能不抗拒地逐漸揭露自己,從而找到問題的關鍵,要讓那些企圖通過破壞行動來發泄怒氣的兒童知道,認為老師或父母給他種種限制是不能忍受的,因而企圖用破壞行為來對抗之,這種思想是不正確的。

二、如何培養學生語文學習的興趣?

課堂教學是師生的雙邊活動,教學過程不但是知識傳授的過程,也是師生與情感交流的過程。語文教學中可從以下四個方面發掘情感的積極性因素,促進學生對語言文化本身的追求、渴望和滿足,也就是阿建老師説的建立主文化,並制定規則,切實執行,從而在班級形成一種秩序,既保有孩子的活力,又能讓孩子學習負責。我想,可以嘗試從四方面去做:

1、建立民主平等的氛圍

良好的師生關係與和諧愉快的課堂氣氛是學生敢於參與的先決條件。學生只有在不感到壓力的情況下,在喜愛所教老師的前提下,才會樂於學習。教師首先要放下架子,與學生多溝通,跟他們交朋友,在生活上學習上都關心他們,從而激起對老師的愛;其次,教學要平等,要面向全體施教,不能偏愛一部分人,而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卻漠不關心。好好愛班裏每一個都是獨一無二的孩子。愛是一種真實的感受讓孩子們感受到愛,並且以此為基石,滋生自愛愛人,用心學習的勇氣。

2、正確評價學生。

學生學習的態度,情緒、心境與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有着密切的聯繫。在語文教學中,學生完成一個學習任務,得到了老師的肯定後,從學生的眼神和表情就可以看出他們得到了極大的滿足,可見教師正確的評價也是促使學生學習積極主動學習的重要因素。我們要多在課堂上、作業批改上給予學生正向的、引導性的評價,讓學生從評價中受到鼓舞,得到力量,勇於前進。

3、成功是最好的激勵。

學習成功得到快樂的情緒體驗是一種巨大的力量,它能使學生產生學好語文的強烈慾望。要使學生獲得成功,使不同水平的同學都能拾級而上,教師必須設計好探索知識的台階,當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遇到困難或出現問題時,要適時有效的幫助和引導學生,使所有的學生都能在學習中獲得成功感,樹立自信心,增強克服困難的勇氣和毅力。一旦聯結了孩子的渴望,就有了達到我們教育目的的可能,因為沒有孩子不渴望成為一個有價值、被愛、被接納而且有意義的人。

4、採取靈活多樣的形式,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

聾生由於年齡差別和個性差異,他們自制力差,學習明顯受心理因素支配。只有遵循聾生心理活動的規律和聾生的特殊教育實際,把學科特點和年齡心理特徵結合起來才能使學生願意學,主動學。在課堂教學中,力求形式新穎,寓教於樂。減少機械化的程序,增強學生的興趣。讓“體驗式學習課堂”進行到底。我們要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要讓學生有自我體驗的機會。教學中要盡最大的努力最充分地調動學生積極主動學習,由“我要學”轉化為“我要學”、“我愛學”。

張愛玲説過:“因為懂得,所以慈悲。”愛是成長的動能。給他支持,而非依賴,孩子才能真正成長起來。我們只需要——靜靜地、耐心地等待花開。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duhougan/gaozhong/jmly3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