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教育心得體會 >

教育新理念培訓心得體會範文

教育新理念培訓心得體會範文

高等教育理念是對高等教育實踐理性思考後形成的理性認識、思想觀念、理想追求和哲學觀點。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教育新理念培訓心得體會範文,供你參考!

教育新理念培訓心得體會範文
教育新理念培訓心得體會範文篇1

“以教師為中心”的特點是重教師傳授而不重自主探索,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難以充分發揮,獨立自主的學習能力也難以培養;“以學生為中心”的特點是學生被認為是學習的主體,學生的學習由自身負責,知識內容的難易程度由自己決定,這種“自負盈虧”的學習方式往往使學習陷入無序化、無效化;在以學習為中心的教學模式中,教師和學生的地位都很重要,兩者是辯證統一不可分割的整體,形成學習的共同體,師生互相發揮作用,共同促進學習。這種教學觀念的轉變促進了教學實踐的變革,具有現實性和前瞻性意義。吳泓的語文專題模塊教學就是這種教學模式的典型。

所謂“模塊”,是指圍繞某個專題組織的一組教學內容,“語文模塊教學”就是在一定的語文知識的基礎上實施分塊、分專題的教學模式。傳統的模塊教學通常是將語文分為聽話、説話、閲讀、寫作、口語交際、研究性學習、綜合性學習等板塊;而在吳泓老師這裏,語文模塊被賦予了新的內容和意義:它將經典文學著作分為有內在關聯和邏輯結構的模塊,以專題研究性學習的形式呈現,由師生共同學習、共同探究、共同追求語文知識和精神內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令人耳目一新。

具體説來,吳泓老師的專題模塊教學有以下幾大特色:

設置專題,引路自學。建立以學習為中心的教學模式,並不意味着淡化教師的作用,相反,這種模式對教師的引導服務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要化有行為無形,從台前走向幕後。吳泓老師的專題模塊教學就是如此。他本着“言意一體”“精神與言語共生”的原則,設置了二十八個專題,分階段讓學生學習。這些專題涉及古今中外文學經典,承載了豐富的文化知識與精神思想,具有永恆意義和普適價值,對於促進高中階段的學生形成自己的思想、價值和觀念來説,顯得適當且必要。在課堂上,學生以自學為主,進行大量的專題研讀,老師只是陪同、引導。專題學習基本分為閲讀、思考、寫作、辨析這四個階段,雖然呈現出時間上的先後,但是在整個專題學習中,這幾個階段是有機結合、交叉進行的:在閲讀中思考,思考之後表達,表達之後進行交流達到深度辨析,從而形成自己的思辨能力。在這個有機的學習過程中,吳泓老師為學生的自主學習鋪好了路、搭好了台,然後與學生進入共同學習、同步學習、同時學習的狀態,促進學習過程順利有效地完成。

也許有人會問,設置這些專題,那學生的教材怎麼辦?吳泓的學生是這樣回答這個問題的:教材提供的僅僅是某個文本的片面或部分,就像在大江春水中之舀了一瓢水呈現給學生,而高中生需要更多更全面的文本來滿足情感上的認同,而老吳(吳泓的學生親切地將其稱之為老吳)的模塊教學就填補了這個空白,他提供了大量的、積極的、完整的經典文本資料,讓學生閲讀、體悟,進而形成自己的思想。①

吳泓敢於把教科書放在一邊,全心全意地與學生一起進行專題模塊學習,是因為這些專題的內容已經涵蓋甚至超過了教材中所包含的內容,在這些專題中,學生們學到的不僅是語文知識、語言知識,更是在潛移默化中形成的語文能力、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打造平台,解疑思辨。以學習為中心,要求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的主導,教學過程服從並服務於學習過程,學生的學習過程通過其讀、寫、思、議等主體學習活動來完成。國家教委國家教育發展研究中心提出,“為鼓勵這種相互作用式的學習,學習環境應當重新構:尊重並把學生帶來的東西作為一種學習環境的資源;學生確定目標;面向問題的學習;樹立學習事業心和開拓技能;學會合作;利用相互作用式的學習,廣泛利用教育技術;教師起學習促進者的作用而不是知識的源泉”②除了教室這個學習的空間,吳泓老師還利用現代網絡技術為學生打造了一個教師參與、學生學習、師生互動的三維開放式網絡學習平台,這個平台叫做“家園”。在“家園”這個學習天地裏,吳泓老師精心打造了一系列學習專欄,包括專題概述瀏覽、專題文本細讀、專題文萃精讀、師生學習社區、學生習作展評及吳泓工作室等,分不同層次給學生呈現相關文本資料,供學生查閲研讀。此外,老師還開發了專題鏈接,鏈接了包括國學網絡、紅樓夢網、百家講壇、新生代文學網以及各大文學家教育家的博客等大量有價值的網絡信息,這些資源包容性極大,都是吳老師經過了深思熟慮之後,有針對性地篩選出來的。通過這些資源學生們自己就可以完成閲讀文本——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整個學習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及時地與老師進行交流溝通,或者通過網絡課程尋找自己想要的資源,這種學習無疑是主動的、思辨型的、探究式的。

傳統課堂與網絡課程相結合是吳泓老師教學的一大亮點。在這樣的學習方式中,學生能自由地暢遊在高營養的學習殿堂裏,自主地與文本進行思想對話、精神交流,完全契合高中階段學生的學習心理——他們的心智亦趨向成熟,也擁有自己獨特的認知規律和學習方式,吳泓的教學模式迎合了學生的認知心理,因而倍受歡迎;同時,吳泓對知識、對信息的篩選與過濾,保證了學習資料的高營養、高品質,學生在面對眾多網絡資源時不至於迷茫和混沌,更不至於誤入歧途而導致“負學習”。

在學習過程中,肯定會存在因學生的閲讀速度快慢或接受能力強弱而導致學習進度的不一致,吳泓老師的做法是,提前完成專題學習的即可進入下一個專題模塊的學習,或者針對其興趣點,給能力較強的學生適當增加相關內容,進行拓展閲讀。學習無止境,只要學生願學、樂學、會學、善學,老師便欣然提供這樣的機會。

研讀經典,砥礪品質。學習方式反映了學生在完成認知任務時的思維水平。思維水平和認知任務的要求有關,可分為記憶操作類學習、理解性學習和探索性學習。吳泓老師的專題模塊學習濾去了簡單機械的記憶和重複低效的題海,與學生一起進入對經典的探索。

在專題模塊教學中,吳泓老師分三個組整合了二十八個專題,第一組為古代題材的9個專題:讀《詩經》,讀《楚辭》,讀《世説新語》,讀陶潛,讀李白杜甫,讀韓愈,讀蘇軾,讀王安石,讀《紅樓夢》;第二組為中國近現代題材的9個專題:讀蔣廷黼的《中國近代史》,讀《吶喊》《彷徨》,讀《雷雨》,讀穆旦,讀《邊城》,讀張愛玲,讀《呼蘭河傳》,讀《圍城》,讀中國當代詩歌;第三組是外國題材的10個專題:讀莎士比亞,讀雨果,讀托爾斯泰,讀海明威,讀《百年孤獨》,讀卡夫卡,讀《等待戈多》,讀加繆,讀里爾克。看這些名家、名著,無不包含了巨大的語言文學知識和豐富的精神文明價值。如若真的將這些經典研讀下來,加以探究吸收,對於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思維思辨能力和砥礪精神品質、形成文學素養意義深遠。

事實證明,對經典的研讀,收效甚優:讀了《詩經》,學生品出了《千古雪雨,綿延歸途——徵人歸家詩中的意象》《多情自古空餘恨,此恨綿綿無絕期——論<氓>女主人》;讀了《孟子》,學生寫出了充滿現實哲理意義的文章《何必曰利,亦有仁義而已矣?》;讀《老子》,學生感悟出了老子《“絕勝棄智”與“以柔克剛”糅合》;讀了韓愈,學生寫出了《雙面伊人——淺析韓愈排佛》,感悟了人性之複雜、之可愛;讀了蔣廷黼的《中國近代史》,學生總結了《由士階層的覺醒看中國近代救亡運動的失敗》;讀了魯迅,學生看到了《撕破黑暗的一絲陽光》;讀了海子,學生用詩意的筆觸寫出了《感悟神話之死》;讀了蕭紅,學生讀出了《蕭蕭風去,冉冉花紅——讀蕭紅心境與文字》;讀了“新詩”,學生學會了《用眼睛去諦聽》;讀了莎士比亞,學生寫出了《不妨留一份“缺憾”——評哈姆雷特的遭遇》;讀了加繆的《鼠疫》,學生明白了《選擇,不分對錯》這一充滿辯證智慧的人生主題……這些習作均出自高一高二學生,文章篇幅均在兩千字以上,有的甚至超過五千字;字裏行間充滿了學生的睿智思想、個性表達。這種深邃辯證的思想,這些個性而流暢的表達,如果不是經過了對文學經典的賞析錘鍊,對先哲文人思想的研讀思索,是難以獲得的。

“以學為本”的主體教學理念,只有結合了有效的教學方法,才能真正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學生的個性才能真正凸顯,才情智慧才能真正激發,自主意識才能真正張揚,思想才能真正成熟,人格才能真正平等,能力才能真正提升。

陶冶精神,終身受益。以學習為中心的教學關注學生終身學習的願望和能力的形成,促進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正如吳泓所説“生命留痕,精神不滅”,他是這麼説的,也是這麼做的。他的模塊教學最終要實現的就是培養學生的思想,讓學生能思考,會思辨。這種能力無論處在什麼階段都不可或缺的,在不久的將來,當學生走入社會之後,這種能力將顯得更為重要,會成為生活的能力,生存的本領。

教育新理念培訓心得體會範文篇2

學習《幼兒教育新理念》感受頗深。作為一個新世紀的教師,我深深地認識到學習教育理論、更新教育理念的必要性。社會賦予我們的教育的使命、是授予我們更多的責任和權利,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期望。而我們應該以新世紀的教育事業發展為動力,以先進的、代表新時代的現代教育理論為指導,才能使我們在緊張而繁忙的工作中認清改革的方向、與時俱進。

通過對有關教育教學理論的學習,讓我感到學習是認識自我和提高自我的一種最好途徑;學習,能瞭解更多的知識;學習,才能適應時代,也能改造自我的世界觀、更新教育理念和開拓思路、創造業績而發展。

教育的核心和本質是育人。育人的內涵是:教師對幼兒的愛心和關心,讓幼兒學會做人,學會認知,學會創造。因此,教師要進行新的教育理念的學習,才能在教育思想中,樹立遠大的理想,用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去感染和影響幼兒、去適應現代課堂教學的需要和提高教學效益,應自覺加強理論學習、業務進修,自覺地更新教育教學觀念。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大膽地探索和嘗試新的課堂教學方法和模式,虛心學習,博採眾長,在教學中不斷摸索,逐步形成完整有效的教學方法。自古云:學海無邊,教無定法,實踐和效果才是真理。所以,只有不斷學習、思考、實踐、研究,才能不斷髮展,才能促進自身觀念的不斷轉變和更新,從而提高自己的全面素質,促使我們更加奮發努力地探索和追求,在實踐中擔負起教育的重任,認真負責地在教育線上走下去。

人生道路不是平坦而是坎坷的,只有在崎嶇山路上行走過的人,才能在平坦的道路上奔跑。人只要有了曲折的經歷,才會有豐富的經驗。才能獲得巨大的成就、實現自己的人生夢想。在我國基礎教育面臨着前所未有的來自國內外的傳統與現代的挑戰面前,我深感自己與時代相差甚遠,仍需繼續學習,矢志不渝地去探求,大膽實踐,在開拓前進中不斷去鍛鍊,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和創新實踐的能力,始終牢記“學高為師,德高為範”的座右銘,一方面要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不斷通過教學反思,促進自己專業發展;另一方面要不斷按照幼兒園管理規範對教師語言和行為的要求,加強自身的修養,規範自己的言行,使自己成為一個讓幼兒與家長尊重的教育者。要達到這個目標,一定要在以後的工作中,不斷的完善自己,超越自己,使自己成為一個合格的教師!

總而言之,教師的創造性是教師應該樹立創造性的教育思想、創造教學的能力和具體的創造實踐有機的結合起來,才能使幼兒的創造潛能更好地發揮出來。現代教育對教師自身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應具有與時代精神相符的教育理念,並以此作為自己專業行為的基本理性。還要有對教育事業心的熱愛和博大的胸懷,對下一代成長的關懷和敬業奉獻的崇高精神。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提高自身素質和發展的本錢。

教育新理念培訓心得體會範文篇3

面向未來的社會,是學習型的社會,面向未來的學校,我們每一位教師都必須是一名學習型的教師。學習型的教師,能善於獲取、創造、轉移知識,並以新知識為指導,勇於修正自己的不足之處;並且不斷超越自己,培養全新、前瞻、開闊的思維方式。教師必須轉變角色意識,把更多的教學活動讓位於學生,設計豐富多彩的、有儘可能多的學生參與活動,創設具有吸引力、感染力的真實情境,打開一條“讓學生主動走向知識的通道”。

新課程倡導“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為教學服務,而不是一定恪守以往的常規秩序,應當根據學生髮展的需要來調整教學策略,有些課雖然沒有完成任務,但學生在某一方面獲得了充分發展,也應當給予肯定。課程改革要改變過於強調知識傳授的傾向,但不是不要傳授,必要的概念還要講,但是學生自己探索解決的問題,要給學生提供機會,讓學生自己去解決,是在現今的教育中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在教師的角色上主要講述教師是學習者、發現者、欣賞者,教師是開發者、引導者、組織者,教師是研究者、反思者、創造者這三個方面。

結合《數學》課程,在課改的教學中有許多新的變化,這就需要我們課改實驗教師認真從學習課改的教育理論,從學生出發培養學生科學探究的能力和自己角色靈活轉變入手。

一、學習課改的教育理論。

任何實踐都應有理論的指導,沒有理論的指導是盲目的,缺乏科學性的。作為一名課改實驗教師,應深深懂得這次自己所肩負的任務的重量,所以在教學實際中,應不斷的學習,提高自己的業務理論水平。

《課標》中指出:數學課程要面向全體學生。為每個學生提供公平的學習機會與有效的指導,要充分考慮到每個學生各方面的差異,這既體現了義務教育的公平性原則,保證每個學生有平等的接受教育的權利,也反映了現代數學教育面向全體的思想。

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體。要實現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的主體地位,關鍵是要轉變教師的學生觀,重新定位課堂教學中的師生關係。學生學習方法與能力、學習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往往需要通過學生在參與探究活動中體驗與感悟,而不是簡單地通過教師的講授就可以實現的。所以學生的參與性和主體性是必須體現的。

教師要建立學生的語文學習要以探究為核心的理念。因為探究既是國小生語文學習要達到的目標,又是國小生學習語文的主要方式,真正實現學生的數學素養的有效途徑。

還有課程的內容要滿足社會和學生雙方面的需要;課程要具有開放性;把對學生的多樣化評價引入課程等。這些可以説是數學課程的新理念,當然是在前人教學的基礎上發展與探索出來的。對理論的學習教師應不斷的進行。

二、讓學生自主學習。

讓學生自主學習,並不否定教師“傳道、授業、解惑”的作用,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有計劃有層次地培養起來的,學生自主學習的每一步,都離不開教師的指導與幫助。面對全班學生,這個學生的學習態度要端正,那個學生的學習障礙要排除;課堂良好的學習環境要精心創設,學生個體的巨大差異要尊重;共同性的疑難要解答,獨立思考的問題要誘導……這些細緻而複雜的內容,只是決定着教師在教育教學中的角色有了新的變化,即由傳統教學中“教師教,學生學”變為“充分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不僅僅是讓教師重新定義“傳道、授業、解惑”的內涵與外延,讓教師教的過程精彩紛呈,更要讓學生學的過程充實、輝煌。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jiaoyu/e3j98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