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學習心得體會 >

2023感動中國年度人物朱麗華先進事蹟學習心得(精選27篇)

2023感動中國年度人物朱麗華先進事蹟學習心得(精選27篇)

2023感動中國年度人物朱麗華先進事蹟學習心得 篇1

朱麗華雙目失明,卻為他人帶來光明未來。28年來,她捐款373萬元,資助了寒門學子480人次,還帶動了100多名殘疾人就業。她先後獲得了“全國自強模範”“浙江省道德模範”“浙江省優秀共產黨員”等30多項榮譽。

2023感動中國年度人物朱麗華先進事蹟學習心得(精選27篇)

9月21日,初心榜樣朱麗華的事蹟見諸報端,朱麗華用初心書寫的大愛故事震撼了嘉興人。“自己少花一元錢,就能多捐出一元錢。”“讓幫助過的人活得有尊嚴,是我最大的快樂。”“我的財產、我的器官、我的一切都將捐獻給社會。”她的肺腑之言,濕潤了讀者的眼眶,也映照了紅船旁一名六旬黨員的信仰之光。

9月29日下午,市委書記張兵專程來到南湖區麗華推拿診所,看望慰問盲人黨員朱麗華,並向她送上了鮮花。

10月10日,中共嘉興市委作出決定,在全市廣泛開展向朱麗華同志學習的活動。嘉興全市掀起了一股向朱麗華學習的熱潮。

從報紙到電視、新媒體,朱麗華這個名字被印刻在人們眼中、耳中、心中。身殘志堅、自強不息、心有大愛、樂於奉獻的她,成了全社會的榜樣。張兵先後兩次就朱麗華的報道作出重要批示,倡導全市共產黨員和各級幹部認真學習。

10月16日開始,朱麗華一次又一次走上宣講台,將她的初心和夢想娓娓道來。從市區到縣(市),從機關到學校,從部門到街道……人們一次又一次被她感動,熱淚盈眶。

被她的事蹟吸引而來的,還有新華社、央視、中新社、浙江日報等省級以上主流媒體,她的事蹟也從嘉興傳播到全省,乃至全國。

10月27日,第六屆全國殘疾人職業技能大賽暨第三屆全國殘疾人展能節在嘉興開幕。朱麗華的事蹟在殘疾人之間口口相傳,國務院和中殘聯、人社部等國家相關部委的領導接見了朱麗華。

褪去榜樣的光環,朱麗華依然是殘疾員工的好所長,是貧困學子的好媽媽。有人想來診所看望她,都被她一一回絕,“如果聽了我的故事有感觸,不妨將愛心傳遞,多關注身邊那些需要幫助的人。”

幾天前,朱麗華在前期捐款333萬元的基礎上,向嘉興市民政局發起的“暖巢行動”匯去了一筆40萬元的善款。40萬元,相當於她為顧客推拿6600多次。她要為低保家庭改善生活環境,給他們一個温暖的家。而她對於自己,依然苛刻,不論走到哪裏都穿着同一件紅色外套。

愛心使者,是她對自己的定位,也是她給人留下的最深的印象。前天,朱麗華獲評第六屆“浙江慈善獎”。手握愛心形狀的獎盃,她更加堅定了自己的信念,“我將堅守初心,繼續傳遞温暖和愛。”

2023感動中國年度人物朱麗華先進事蹟學習心得 篇2

五星紅旗在奧運會的賽場上又一次響起來了,我那顆激動心也跟着飛揚起來了。

看着12個美女,她們身着中國紅的運動服,胸前掛着金光閃閃的金牌,手裏拿着奧運會的標誌物,那神采飛揚的情態簡直讓我羨慕,讓我鼓掌,讓我的心兒飛翔。

回顧這些年來她在我心目中的形象,多此激勵我走過坎坷,走過泥濘,走過風雪。

今年的暑假我跟隨着女排的身影,和他們一起決戰了小組賽,四分之一決賽,半決賽,今天的決賽。女排的精神依然在姑娘們身上閃爍:責任降臨用肩扛起,對手兇猛智勇還擊,打倒了再爬起來迎戰,抓住機會猛了反擊,一輪輪的對戰,一場場的較量,一次次的置換,一天天的煎熬,他們在場上的姿態是昂揚的,信心十足的,讓國人看這就心安。

那個郎指導,手握圓珠筆一點點的圈畫勾勒,她是在在針對球的狀況進行分析研究,她站起來了,她的右手中指向了左手掌心,她申請了暫停,她把剛才自己觀察到的球情和隊員進行了現場指導,就是這一指導往往場上就出現了轉機,隊員們由衷的佩服,分數顯示出她的判斷力,當發現個別球的意外情況時,她會聲嘶力竭的吶喊,知道她的隊員聽見了她的聲音,你看,她又拿起水瓶喝水了,那是在濕潤那嘶啞的喉嚨。

聯繫她知道的三界奧運會,取得的成績時三連冠,有人稱她是郎帝導了。

是呀,三連冠,這在奧運會歷史上也是不多見的,更何況她是領着一個12人的隊伍。

中國女排的三連冠,這個成績的取得傳承了華夏人民不屈不撓的精神,在關鍵時候壓不彎,踩不扁,擠不碎,打不垮,頂得住,抗的起。

中國女排我向你致敬!

2023感動中國年度人物朱麗華先進事蹟學習心得 篇3

一天飯後,毛卓雲收到一封信。

“小劉寫來的。”他一下認出了信封上熟悉的筆跡,“小劉因運輸被判死緩,在這裏呆了20個月。去監獄後,還經常寫信來。”

小劉在信裏寫:“你給我的那本黑色本子,我至今還帶在身邊。現在我所有的一切與你的關心是不可分割的,我將會牢記一輩子!你年紀大了,還是要注意身體,該馬虎的馬虎下也應該的,不要太執着了。”

毛卓雲將信放進抽屜裏,打算下班後再回信。他和曾經的艾滋病在押人員這樣的書信往來,至少已有一百多封。

“他們都離開看守所了,你還管呀?”

“他們寫信給我,因為信任我,想和我説説話。我多跟他們説説,多做點分外事,他們就不容易偏激,不會做極端的事,社會上就能多一分安寧。”

認識老毛的人都知道,他的“傻”在於,幹了很多本來不用幹的活。

監室裏,很多人喊毛卓云為“毛校長”、“毛老師”,因為他把課堂搬進了監室。

管教過程中,毛卓雲發現,沒有文化是一些人走上犯罪道路的主要原因。

16歲的小虎,一個字也不認識,甚至無知到特地往身體裏注射艾滋病患者的血液。毛卓雲做了個大膽的決定——把監室“變”教室,教他們讀書認字。他找來了兒子小時候的課本,買來文具,從每個人的名字開始一點點教。3個月後,小虎認識了500多個字,還會寫簡單的日記和書信。

寧波市疾控中心性病艾滋病防治所工作人員李懷亮和毛卓雲已經是老熟人了。“一開始,他對艾滋病一點也不瞭解。12年來,他一點點學,已經成專家了。他經常根據新收押人員的類型請我來做講座。一些人不肯吃藥,他就哄他們,像家裏人一樣。真不容易。”

2023感動中國年度人物朱麗華先進事蹟學習心得 篇4

如今,激進暴力分子對香港的破壞,已經從實物、設施層面,蔓延至公共秩序、法律規則、社會人心層面,進而嚴重消耗着香港賴以發展的軟實力。街頭乃至校園暴力不斷升級,“黑色恐怖”蔓延,香港甚至“經歷了二次大戰以來最大規模的破壞”,失去了免於恐懼的自由。面對這樣一個傷痕累累、病入沉痾的香港,包括工商界在內的香港各界中能夠發揮影響力的人士,如果再不站出來抵制暴力、為社會的公義和香港的未來發聲,那就不只是對激進暴力分子的縱容,更是在眼睜睜看着一個繁榮穩定的香港滑入深淵,是在親手斷送香港的明天!

可以理解,一些工商界的企業家,乃至不同行業有影響力的人物,對站出來抵制暴力顧慮重重,是怕引火燒身。但只要稍稍向前看遠一些,就能明白,倘若今天因為懼怕而一時啞忍,看似保全了自己,實則是遺禍無窮。香港一旦被激進暴力分子打上恐怖、失序、不安全的標籤,就會對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和國際貿易中心的地位產生不可估量的重創,到頭來損失最大的還是香港的商業、金融業乃至各個領域。如今,已經到了危及香港整體利益和各行各業自身利益的關鍵時刻,每一個香港人心中都需要一杆秤。

不受嚴厲懲處的不會輕易收手,暴力亂港的勢力不會自行褪去,反而是你越弱、他就越強。如果在今天這樣一個退無可退的時刻,一些人還在猶豫、觀望、抱怨甚至投機,那麼最終必然悔之不及。香港是一個工商業高度發達的社會,經不起一點折騰。大家救香港,就是救自己!

之前,已有一些香港的企業家、有影響力的公眾人物站出來對暴力説不,也有大的地產企業捐出土地用於興建公屋,聚焦香港發展的深層次問題,獲得了廣泛認同和好評。現如今還需要更多有識之士挺身而出、帶頭髮聲、傳遞正能量,並且用實實在在的行動抵制暴力,抵制煽暴縱暴的行為,支持特區政府和警方嚴正執法、維護法治。有一點是非常明確的:止暴制亂的聲音越響亮,邪惡暴力的聲音就會越微弱;讓積極向上的正能量充盈香港,極端激進分子的暴力兇焰一定會被撲滅。

2023感動中國年度人物朱麗華先進事蹟學習心得 篇5

中國女排堅定“為國爭光”的信念,刻苦訓練,頑強拼搏。她們對發球、攔網等技術動作幾乎每天都要練習成百上千次,對訓練比賽造成的肩、腰等傷痛從不叫苦叫累。憑着堅韌的毅力,她們練就了過硬的技術本領,形成了以快速多變為主體、兼備高打強攻的獨特風格。

1981年第三屆世界盃賽上,中國女排以7戰全勝的戰績首次奪得世界冠軍,開創了中國女排的新紀元。之後,中國女排再接再厲,不屈不撓,克服重重困難,相繼蟬聯1982年第九屆世界女排錦標賽、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1985年世界盃賽和第十屆世界女排錦標賽冠軍,完美地詮釋了頑強拼搏、團結奮鬥、無私奉獻、為國爭光的中華體育精神。

中國女排奪冠後,五星紅旗一次次升起、國歌一次次奏響的場景,讓中華兒女熱血沸騰。一時間,各行各業掀起了學習女排精神、發揚女排精神的熱潮。“團結起來,振興中華”的口號響徹神州大地。女排精神成為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重要象徵。中國女排五連冠羣體為我國體育事業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女排精神至今仍然激勵着中華各族兒女不斷奮發向上,追求卓越。

2023感動中國年度人物朱麗華先進事蹟學習心得 篇6

“人生給了我一雙看不見的眼睛,我依然用它來尋找光明。”朱麗華説,她一直到很久以後才明白,心中有光,人生就不會黑暗。

18歲,這是朱麗華人生的一道分水嶺。這一年,只剩下一隻眼睛看世界的她,又因一次意外,徹底失去光明。從此,五彩繽紛的世界只停留在她的記憶裏、想象中、夢境裏。無邊無際的黑暗,讓她在此後的7年時間裏,沉浸在失去光明的苦痛與掙扎中。

“那是一種生不如死的絕望。我就是想死,覺得自己活着就是家人的負擔。”儘管時隔40多年,那時的彷徨、那時的無助、那時的絕望,對朱麗華來説還清晰如昨,“我偷偷攢了60多粒安眠藥,藏在枕頭套裏,準備隨時與這個世界告別。後來,護士來打掃房間時發現了,直接把枕頭套拿走。她也沒戳穿我,只是此後再給我安眠藥時,要求我當着她的面吃掉。我的家人也加緊了對我的照顧。”

深烙於心的苦痛記憶,最後化作奮進力量的轉折點,是在1983年。這一年,中共中央號召全國人民向張海迪學習,樹立共產主義人生觀。廣播裏報道張海迪的長篇通訊《是顆流星,就要把光留給人間》,把朱麗華喚醒了、感動了。

“海迪姐姐高位截癱,沒有進過校園,還自學了英語、日語、德語等多國語言,攻讀了大學和碩士研究生的課程,創作和翻譯的作品超過100萬字。我眼睛雖然看不見了,但至少四肢是健全的,我為什麼要等死?”千萬次的追問,朱麗華用海迪姐姐的那句話激勵自己,“一個人要奮鬥,內在的力量才是永恆的,總是依靠別人鼓勁是不會長久的。即使跌倒一百次,也要一百零一次地站起來。”

20xx年10月12日,朱麗華終於見到了神交已久的海迪姐姐。這個時候,海迪姐姐的身份是中國殘聯主席,而朱麗華因為自強自立、樂於奉獻被推舉為嘉興市盲人協會主席。

從1983年起,朱麗華漸漸明白:“眼前的黑暗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內心甘願淪為黑暗的奴隸。”她決定不再待在家裏孤影自憐,而要走出家門,用行動尋找心中的光明。

1985年,浙江省舉辦第一屆盲人中醫推拿培訓班,朱麗華報名成為嘉興市第一個勇吃螃蟹的盲人。

儘管爺爺是老中醫,儘管當一名醫生是她從小的嚮往,但第一次碰觸到患者身體學習推拿的那一刻,她哭了,蹲在地上哭得不能自已。因為她看不見,不知輕重,碰疼了患者的身體,讓患者有點愠怒。這個時候的她才知道,要學好推拿,對於她來説是關隘重重!

當一名合格的推拿師,就需要對骨骼、經絡、穴位、手法等技能瞭然於心,在對的地方用對了力量,病人才會感到舒適。這對普通人來説尚且不容易,更何況是盲人。為了掌握推拿技術,朱麗華反覆練習,揣摩每種手法的動作要領,她還經常聽廣播,努力學習中醫知識。手練得拉傷還打了石膏,雙腿也因為長時間站立而腫脹痠痛,但她沒有就此鬆懈。她反覆琢磨穴位的精準度,以及每一個部位受力的強度,細細體會什麼樣的病灶該用什麼樣的方法,病人才會發出滿意的讚歎。她在心裏暗暗發誓:“我朱麗華要做就做嘉興最好的盲人推拿師。”

1986年,學成歸來的朱麗華,被分配到嘉興市福利院醫務室工作。她的精湛技術不但讓她贏得了眾多回頭客,還伴隨着一傳十、十傳百的口口相傳,迅速在嘉興市區打開局面。

《病殘兒童的福音》《治療腦癱二十二例》《推拿療法結合功能訓練治療腦癱九十二例臨牀報告》等論文的相繼刊發,讓越來越多的嘉興人忽然發現,朱麗華的推拿實踐,已經昇華為理論,指導並造福更多的人羣。

“我終於能靠自己的雙手安身立命了,我終於不再是家人的累贅了!”拿到“中醫師”證書的那一刻,朱麗華把所有的委屈、無助以及付出,化作了潸然淚下。這是浙江省第一次向優秀的盲人推拿工作者頒發這樣的證書。在希望與失望的決鬥中,朱麗華用勇氣與堅決的雙手,掌舵自己的人生航向!

2023感動中國年度人物朱麗華先進事蹟學習心得 篇7

大大的“玩笑”

王婭特別喜歡養花養貓,熱愛生活。 “用我的話説,不光大家説的這個熱愛生活,我跟我周圍的人一直説享受生活。”王婭笑着説。讓誰也沒想到的是,命運和這個熱愛生活、享受生活的人,開了個大大的玩笑。

本打算出國旅遊的王婭,立即放棄了原來的計劃,開始住院治療。四個週期的化療,半年的時間過去了,王婭逐漸產生了耐藥。就在醫生為她會診,考慮下一步治療方案的時候,王婭卻萌生了放棄治療的念頭。這並不是因為拮据,而是想要用生命裏最後的時間,幹更多自己認為有價值、有意義的事情。

捐資助學

20__年8月,就在被告知生命還有半年的時候,王婭選擇跟隨資助貧困山區孩子上學的基金會到甘肅家訪,瞭解孩子們的情況。在生命的最後時光裏,她想聽從內心的聲音,乾點不一樣的事。捐資助學,就是王婭現在最掛念、最想做的事情。

一直沒結婚的王婭,最擔心的是,一輩子的積攢,不能在自己去世後發揮更大的作用。她想要把房子捐贈出去,幫助更多貧困孩子上學。她辦理了遺囑公證,去世後要把自己最大的資產——70多平方米的這套商品房捐贈給助學基金會,幫助貧困地區的孩子們上學。王婭希望在她生命最後的時間裏,自己的每一分錢都不浪費。

2023感動中國年度人物朱麗華先進事蹟學習心得 篇8

我們與王婭告別。

她走了,得知遺體捐贈批准後,她閉上了眼睛。哀樂低迴,她靜靜地躺在鮮花中間,睡得安詳。被病魔席捲的身體已經只剩骨頭,然而她的嘴角始終含着心願已了的笑容。

20__年1月,西青區公證處為她辦理了身後事的公證,將她的全部遺產都用於公益事業,圓了她最後的一個願望。

今天, 她在笑。愛她的人,在哭。

今天,一座城為她送別。

莊嚴肅穆的告別儀式上,陌生或熟悉她的人們從四面八方趕來聚在一起,再聽一聽她的故事,再看一看她的容顏,送她最後一程。

單身的王婭,從來不孤單!

她守護別人的同時,也有無數人默默守護着她。

曾經負責她日常健康檢查的西青區中北鎮社區醫院的醫護工作者們,安靜地站在告別的人羣中。今天,除去在崗人員,他們幾乎全員到場。其中,一位短髮女性眼淚一直不斷。她是王紅梅,王婭的家庭醫生負責人。在王婭與病魔抗爭的日子中,她是醫生,也是朋友。“每次幫她輸液後,總要跟她聊上幾句,幫她澆花,陪她看電影。她走了,讓我幫她下載好的電影還沒來得及看呢……”王紅梅説到這裏,再次哽咽。

2023感動中國年度人物朱麗華先進事蹟學習心得 篇9

愛心“搬運” 四年籌建29所希望國小

“我可以教孩子學到知識,可他們的境遇如何改變?”周秀芳在支教之餘一直琢磨着。

周秀芳將湖南的所見所聞做成幻燈片,發到由她的學生們組成的聊天羣裏。她的學生、在美國洽談業務的上海弘盛特種閥門製造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剛看到後,一回國就從機場趕赴湖南看望周秀芳。“我是周老師早年在寧波石浦國小教過的學生,班裏好多人都知道周老師在貧困山區支教,這份大愛情懷我們非常敬佩。”感動之餘,張剛開始用實際行動支持周秀芳。他捐資30餘萬元重建了桐林國小,並配齊學校所有的教學設施。

20__年4月,桐林弘盛希望國小動工興建。周秀芳在桐林村一所廢棄的農房裏住下。白天,她或在借來的教室為孩子們上課,或頂着烈日去監督新學校施工;晚上,她就和村幹部、村民一起商量解決建校遇到的問題。

20__年7月底,一所嶄新的學校拔地而起,成為漵浦縣九溪江鄉第一所農村希望國小。

一石激起千層浪,越來越多的愛心湧向漵浦。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EMBA班學生籌資40萬元援建的前進國小,上海企業家蘇書超出資28萬元援建的希望國小,寧波女企業家王嫻出資援建的搭溪國小,寧波象山石浦鎮中心幼兒園教師傅萃捐修的來鳳石浦岑玉希望國小等學校一一落成,愛心助學的雪球越滾越大。

周秀芳還牽線促成了浙江鄞州與湖南漵浦教學結對。20__年11月,鄞州區在漵浦建立支教基地,發動優秀教師去漵浦支教,漵浦縣選派中國小校長、年輕老師來鄞州“取經”,培育“種子教師”。

“愛心搬運工”周秀芳將全國各地的愛心源源不斷匯聚到大山深處,點燃了大山的希望。

2023感動中國年度人物朱麗華先進事蹟學習心得 篇10

女排精神是中國女排取得佳績的重要精神動力保障,同時也給中國社會帶來了一種正能量,學習傳承女排精神意義重大。無論時代如何變遷,女排精神始終需要繼承發揚。然而,女排精神該怎麼發展,怎麼打造,怎麼傳承,需要一代又一代人不懈地去探索努力,而不能故步自封,甚至拋諸腦後。

首先,女排精神是為國爭光。中國女排作為一個運動項目的國家隊,它的存在到底是為了什麼?就是為了數十年如一日,揹負着祖國和人民的期望,把為國爭光視為己任。只要入選中國女排,為國家爭光每一名運動員的重要使命。中國女排隊員要有遠大的理想,要有這種責任,這是女排精神最重要的一個點。沒有遠大的理想,沒有為國爭光的責任、志氣,就沒有中國女排精神。

其次,女排精神是永不放棄。中國女排精神,不僅僅體現在站上最高領獎台的那一刻,更重要的是看似她們被打趴下了,傷痕累累,她們還能不能站起來,還能不能繼續往上衝。幾十年來,中國女排的隊員們始終都會站起來。站起來並不是一個常態,有的時候站起來又倒下了,倒下了還能再站起來,這才是女排精神之靈魂。我可以失敗,但我不能放棄,我可以達不到目標,但是我不能沒有追求。

最後,中國女排精神就是團隊協作。對於中國女排這個集體來講,團結、奉獻不是説説那麼簡單。生活當中的團結、訓練當中的團結、參賽當中的團結、榮譽面前的團結、困難面前的團結等等。在球隊遇到困難的時候,需要有人敢於站出來勇挑重擔,敢於衝鋒陷陣挑大樑。在痛苦中去求得團結,追求和諧,手挽手,一條心,一股勁,用團隊的力量去戰勝一切。

中國女排一路走來,數次絕地反擊,上演驚天逆轉。比的是實力,拼的是意志,搏的是勇氣,奮勇拼搏,決不放棄。這是女排精神,是激勵中國前行的力量。我們相信,“女排精神”必將繼續傳承下去,一代又一代中國女排的教練員、運動員奪取冠軍、為國爭光的前進腳步永不停歇。

2023感動中國年度人物朱麗華先進事蹟學習心得 篇11

第一次寫周秀芳的故事時,湖南省懷化市漵浦縣,對於大多數鄞州人來説還是一個很遙遠很陌生的地名。記得當時某位與貧困學子結對的愛心人士,一個字一個字告訴記者,那些陌生的鎮名、村名、校名應該怎麼寫。

如今,不僅漵浦山區已經成為大家所熟知的愛心匯聚之地,還有源源不斷的人羣,在那山路上,用腳步丈量着屬於他們的公益歷程。

這一切的發生,都是因為那個滾燙的名字--周秀芳。

記者在漵浦的第一站是北斗溪鎮桐林希望國小,是她牽線捐建的29所希望國小中的第一所。

“下雪天,孩子們在沒有門沒有窗户的教室裏上課,小臉凍得通紅。”這樣的情形,每一次在記者腦海浮現,只為了與眼前高山之上,樹木清幽,校舍嶄新的景象作對比。

每一次去桐林,一路都是“過山車”般的轉彎,驚心動魄的山路,同行的新聞界同仁,有人在半路就吐了,有人到第二天還暈着。

這樣的山路,恐高、膝蓋疼痛的周老師,走過了4年。

在那些希望國小,每一次都會出現的畫面是,周奶奶被孩子們圍在中間,他們親熱地叫着她,好像是在叫着自己的親奶奶,他們還總會拿出畫之類的小禮物,送給周奶奶。

孩子們爭先恐後的身影,燦爛的笑容,與周圍山區的環境,與他們身後一個個貧困的家庭,形成了一種反差,給初見的我們帶來強烈的震撼,總是有人當場濕了眼眶。

在孩子們中間,她的笑容熱情親切,她的聲音温柔隨和,她叫得出每一個孩子的名字,她會問起他們家人的近況,她會勉勵大家要努力學習,她會隨時隨地教導學生,從握筆的姿勢到正在做的數學習題。

是奶奶,也是老師。從她身上,每個孩子都感受到被愛被重視的幸福。特別是一些身體上有些病殘的孩子,依偎在她身邊時,臉上的神情特別踏實。

在山村的國小,聽着孩子們的聲音,看着那一條條曲折而漫長的山路,曾經,這些孩子們為了上學,每天要走上幾個小時。

也只有走到這裏,看到她和孩子,才會更加明白,那一所所希望國小,那些因為她而來的支教、送教的老師,對於孩子們,對於山區的未來,所具有的意義。

她因此成為所有人的“周奶奶”,孩子、村民、家長、學校老師、縣城裏社區的居民以及記者在漵浦不同場合遇到的人們,都知道她。

她實實在在感動着漵浦,感動着湖南。

2023感動中國年度人物朱麗華先進事蹟學習心得 篇12

經歷過痛苦,才知道痛苦的滋味。經歷過絕望,才懂得絕望中那一絲光亮多麼珍貴。

如今的麗華診所,有13位推拿師,全都是盲人。有人問:“朱醫師,你的診所就業大門為什麼獨獨為盲人而敞開?”

“因為我自己就是一個盲人,我懂得在黑暗中四處求索、四處碰壁的艱辛。”朱麗華喜歡將心比心。她覺得隨着推拿診所的美譽度日增,讓自己好好地活着,已經不成問題。僅僅滿足個體的謀生,絕不是生命的唯一。一個被社會需要的人,生命才有意義。她想通過診所營造的光亮,讓更多盲人在頹廢中站起,在迷茫中找到前行的方向。

與朱麗華相伴了20xx年的吳阿姨説,如果當年沒有碰到朱醫師,自己的人生不知道會是啥模樣?兩位盲人相遇在福利院,懷着同是天涯淪落人、再難也要相攜着手闖出一片天的心境,從斜西街征戰到吉水路、磚橋弄、禾興北路。“朱醫師走到哪裏把我帶到哪裏,用心關照着我,比自己親姐妹還親。我比較笨,朱醫師接受新事物比我快,在這個日新月異的時代,啥也看不見的我不被拋下,多虧了她帶着我、推着我。”吳阿姨説,診所的工作,不僅讓她的生活有了穩定的依靠,還擁有正常人活着的那份尊嚴,真正體會到一個人只有自己足夠強大,才不會被生活踐踏。

1991年,朱麗華開始多了一個身份——師傅。“盲人”是她收徒弟的唯一條件。一旦接收,不但安排吃住,還免收學費。20xx年來,已經有100餘人在她手把手傳授下走上就業的道路。

有人不解:“朱醫師,你每培養一個徒弟,就樹立一個競爭對手。何苦呢?”

聽到這樣的感歎,朱麗華很淡然:“賬,不能這樣算。安置一個人,解放一家人,影響一大片。人活着,有的東西是無法用金錢來衡量的。再説,我無兒無女,能走到今天,是黨和政府培養了我、成就了我,我不能光想着自己。”

穿過歲月的風塵,朱麗華面對苦難時所展現的豁達與堅毅,感染並帶動了許多人。47歲的陳永明就是其中一位。

陳永明在麗華推拿診所已經幹了20xx年。同樣,如果不是朱麗華,他不敢想象自己的人生會是怎樣一種活法。

清瘦的陳永明患有嚴重的心臟病和強直性脊椎炎。20xx年病情惡化,他輾轉於各個醫院之間,醫生們都説治癒無望。

朱麗華的診所接收了他。朱麗華一有空就給他推拿。一個月,人能起來了;兩個月,腳能下地了;半年,可以拄着枴杖走路了……“20xx年我們診所搬家,我跟永明説,搬家枴杖不要忘記了,他説,我早就不用了。我一驚,什麼時候不用的,我哪裏曉得啊,我又看不見……”朱麗華説這句話的時候,特別開心。陳永明病情好轉後,也學習推拿按摩,現在在麗華推拿診所做着管理工作,每個月4000多元的收入,成了家裏工資最高的“頂樑柱”。

正是朱麗華的愛,給了吳阿姨、陳永明等經歷磨難的人們一雙“眼睛”、一縷陽光、一種希望。朱麗華用行動告訴他們,人生最大的災難,不在於過去的創傷,而在於把未來放棄。一個人即便身處困境,也可以用毅力,用希望,用全部的心力,去拯救自己於水火之中,拯救靈魂於黑暗之中!

2023感動中國年度人物朱麗華先進事蹟學習心得 篇13

在評選頁面,伍淑清的簡介中寫道:伍淑清一家人愛國愛港,改革開放之初,伍家父女北上創業,創辦了北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香港迴歸後,伍淑清致力於香港和內地的交流合作,建立教育基金,積極增進香港青年對中華歷史和文化的認識。組織青少年赴內地交流學習百餘次。修例風波發生以來,她嚴辭阻止亂港分子發起的學生,成為亂港分子的眼中釘、肉中刺,他們放言要聲討、抵制伍淑清及美心集團。20__年9月,伍淑清現身瑞士日內瓦聯合國人權理事會例會,向世界説出真實的香港。

倡港人從小培養身份認同

在那次發聲後,美心集團旗下多個品牌的食肆,持續遭到黑衣大肆破壞,網上也掀起了對伍淑清的“攻擊潮”。“早就預料到會有這些網絡的攻擊,因為這些網絡後面別有用心的操縱者,對誰説要發聲,誰要説清楚香港這個事情,他們都要打擊的。”伍淑清早前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

對於許多香港青年走上街頭並做出過激行為,伍淑清不止一次表示過痛心。在她看來,問題的關鍵在於部分青年的身份認同。她認為,必須從幼兒園、國小開始培養孩子們的身份認同感,讓他們認識國旗、國歌和中國人。“如果出現身份不認同,孩子就會説‘我不是中國的,我是香港的’。”她認為,香港教育界應着力培養青少年樹立國民身份認同,認識到自己是在香港生活的中國人。

2023感動中國年度人物朱麗華先進事蹟學習心得 篇14

在8月1日,東京奧運會的男子百米半決賽上一個紅色的身影,在跑道上飛馳而過,這就是“亞洲飛人”蘇炳添,曾創造了九秒八八的亞洲記錄。

昨天,在半決賽跑道上站着膚色不同的各國百米選手,聽着一聲槍響,蘇炳添脱穎而出,依據着超強的反應力一下子佔據了第一的寶座,跟別人拉開了一定的距離,雖然一秒一秒的過去,蘇炳添的速度一直非常穩定,腿之間出現了重影,有兩位外國選手同時開始衝刺,看着他倆與蘇炳添之間的距離越來越小,我也是十分緊張。在最後時刻宿命天他人一分米左右衝過終點,成為小組賽第一,晉級決賽。

令我驚喜的並不是蘇炳添成為第一,而且他打破了自己的記錄,9秒83雖然只比9秒88快0.05秒,但能提高這0。05秒也是十分不容易。蘇炳添的起跑讓我佩服的五體投地,之前有專家推測人類百米的極限是9.6秒,但不知為什麼非人般的博爾特跑了9.58秒,當初蘇炳添的快速起跑可是把“世界飛人”博爾特都嚇了一跳,要不是博爾特依靠着中途的超快衝刺還真不一定跑的過蘇炳添。在跑步過程中蘇炳添的面部表情很嚇人,全身的肌肉凸顯的十分清晰,跑完之後蘇炳添跪在地上,用怒吼來表示行動的高興,身披國旗。打破記錄的喜悦是無與倫比的,我也體驗過,等我1000米從3分41秒一下子進不到3分33秒時,那一週都沉醉在喜悦之中,但面對那些選手,我的成績他們面前不值得一提,他們的2分20多秒比我快了一分多。但在100米決賽中,蘇炳添跑了九秒八 九獲得第六名,這已是一個非常好的成績。

相信蘇炳添在退役之前定能再創輝煌,突破9.8秒這道大坎,跑贏“世界飛人”博爾特。

2023感動中國年度人物朱麗華先進事蹟學習心得 篇15

古稀之年的周秀芳,遠赴貴州、湖南支教,匯聚市民愛心送到貧困山區,並精準幫扶漵浦、延邊產業脱貧。她的事蹟在浙江、湖南等地引起強烈反響,湖南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杜家毫,浙江省委副書記、寧波市委書記鄭柵潔等領導都對她的事蹟作出批示。市委常委、區委書記褚銀良更是號召全區上下向“支教奶奶”周秀芳學習,並赴湖南長沙看望了周秀芳,向在湘鄞商代表介紹她的事蹟,鼓勵企業家們助力家鄉愛心人士的公益項目,將一個人的義舉變成一羣人的善行。

昨天,中華慈善日。這是屬於周秀芳的不眠之夜,全國道德模範、CCTV年度慈善人物等重量級榮譽,同時落在她頭上。

事實上,這幾年來,當她的故事傳遍浙湘兩地,當我們一次次為她刷屏點贊,在我們心中,她早已經是令人仰望和學習的道德楷模。

這些榮譽,於她是實至名歸。

記者寫的第一篇報道,是她在“感動中國之感動湖南”年度人物榜上列首位。此後的3年裏,記者開始追隨她的身影,記錄關於她的每一個感人故事。

她是一道光,會發熱,有能量,照耀到了那些貧困羣體。她的故事,也為有公益之心的鄞州人、寧波人、浙江人、中國人……打開了一扇門,看到了行動的方向。

2023感動中國年度人物朱麗華先進事蹟學習心得 篇16

嘉興是黨初心始發之地,也是“勤善和美”的文明福地,“勇猛精進”的幹事熱土,我們的身邊從來不缺少先進典型,盲人中醫師朱麗華就是其中的傑出代表——28年來,資助貧困學生480多人次,捐款金額高達333萬元,帶動了100多名殘疾人就業……

9月21日,晚報推出了深度報道《盲人朱麗華用初心照亮未來》。9月22日,市委書記張兵在該報道上作出重要批示:“她以自己的模範行為,生動詮釋了一名共產黨人的初心,生動詮釋了新時代‘勤善和美、勇猛精進’的嘉興人文精神,值得全市共產黨員和各級幹部認真學習。”

聽着朱麗華的事蹟宣講,現場的黨員幹部們情不自禁地為她鼓掌、點贊,紛紛表示要向她學習,時刻牢記初心,擔負起責任和使命。

市人大辦公室副主任易太賢流下了感動的淚水,“因為兩次意外雙目失明,重新樹立對生活的勇氣,就足以讓人佩服,後來她參加培訓學技藝,困難可想而知,但她不僅自強,還用大愛捐助了那麼多的孩子,為她的奉獻和大愛致敬,向她學習。”

“朱麗華身殘志堅,她用自己的行動影響着我們,她的精神讓我們深受鼓舞。”聽完朱麗華先進事蹟報告會,海寧市委組織部副部長費曉義和桐鄉市委組織部副部長範瑜都情不自禁地為朱麗華鼓起了掌,在她們看來,優秀的浙大學子朱麗霞已經在傳遞朱麗華的信仰和初心了,“這也激勵我們在工作、生活中遇到困難時,去努力克服,斬除荊棘,不把困難當困難,堅定理想,不斷奉獻自己的光和熱。”

“聽了朱麗華的事蹟報告,真正體會到了一個紅船旁的特殊共產黨員的高貴品質和人生境界。初心如磐,‘心燈’長明。”嘉報集團黨委委員張淵學感慨萬千,他感受到了朱麗華在人生道路上寫就的滿滿的自強不息、無私奉獻、樂於助人,“心中有信仰,光明在心裏,落實在行動,她的先進事蹟值得我們廣大新聞工作者學習。”

2023感動中國年度人物朱麗華先進事蹟學習心得 篇17

“堅決落實道德模範幫扶政策,讓好人得實惠,讓好人有好報。”得知好人王婭身患重病後,西青區區委書記李清就幫扶王婭女士有關工作作出專門指示。區裏在醫療救治方面為王婭開啟了全程免費服務的“綠色通道”,成立了醫護救助組24小時隨時待命並定期為王婭作全面體檢。同時,區裏特聘請外院專家共同制定診療方案,購進了專用藥物及器械。王紅梅主動請纓,參與到對王婭的救助中。

王紅梅告訴記者,最初王婭是拒絕的,在她看來,這些每天奔走在住户間為患者治療的家庭醫生們太辛苦了,她不願意給醫生們添麻煩。為了打消疑慮,王紅梅以朋友的身份慢慢走近王婭,最後使她同意接受治療。每隔兩天,醫護人員就會來家中幫王婭輸液,有時看到王婭強忍病痛,他們還會幫助王婭按摩舒緩。因為長時間輸液,王婭手上的血管已經非常敏感,稍不留神就會鼓包。為此,王紅梅和同事們幫王婭削好土豆片,壓在針眼處止疼。細心的呵護讓王婭很感謝他們,她對王紅梅説:“你們對我太好啦,我特別不好意思麻煩你們。”然而在王紅梅和同事們看來,這是職責所在。身為醫生,他們堅守着病人健康。身為普通人,他們無時無刻不被王婭的樂觀堅強感染着。面對王婭,他們願意全力以赴陪她同病魔抗爭。

好人王婭的事蹟被報道後,許多人想通過社區醫院的工作人員認識王婭,為她捐款、贈物。出於醫生的職業道德和對王婭本人的尊重,他們婉拒了這些要求。但在為患者診療時,他們也會把王婭的堅強和勇敢講給諮詢王婭情況的熱心人。

醫之大者,在醫術,更在仁心。在無數個病痛纏身的灰濛濛的日子,家庭醫生的悉心照料似一縷和煦的陽光,為王婭帶來温暖。“作為醫生,我們用盡職盡責守護好患者健康的方式,把王婭大愛無疆的精神傳遞下去。”王紅梅動情地説。

是的,在西青,傳遞關愛為道德模範及時排憂,是從區委區政府到基層幹部的擔當。無數輕車簡從的慰問,定期詢問生活情況的工作安排,及時為道德模範雪中送炭的呵護從未間斷。他們心懷使命,滿載温暖,他們以盡職盡責的形式,為這些曾為他人送上温暖的人,送上温暖。愛的能量,在西青生生不息地循環。

這一刻,他們都是王婭。

這一刻,王婭的名字,是擔當。

2023感動中國年度人物朱麗華先進事蹟學習心得 篇18

直到現在,葉連平還住在三十年前的舊平房裏,身上穿的也是打着補丁的衣服。他的家中,很難找到一件像樣的傢俱,基本上都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在留守兒童之家的圖書室裏,還放着老式的菜櫥,菜櫥裏擺放着有些陳舊的中國小必讀書本。

葉連平的節儉樸素眾所周知。為了省路費他常常騎車去7公里外的鎮上買菜,去周邊的南京、蕪湖等地,他也是騎着自行車。葉連平在講台書寫板書時,抬起的胳膊露出了他穿了多年打補丁的衣服一角。記者問他為什麼不穿一件新衣服,他説:“衣服不過是用來遮體的,沒必要太講究,錢應該花在刀刃上,而不是在這些吃喝穿着上。”他指着教室後面桌子上的一台複印機,“你看花錢買這個就值,好幾千呢。”那一刻,葉連平竟露出孩子般的得意。

除了義務輔導學生,免費為貧困留守兒童提供吃住,十幾年來葉連平還經常自費帶學生到南京、合肥,參觀科技館、博物館、烈士陵園等,每年春秋各一次,每次外出經費少則幾百元,多則幾千元,都是葉連平自己掏錢。開始連老伴都不理解,葉連平説:“都是我的孩子,他們家庭困難,我能不幫一把?”

5年前,葉連平不慎被電動車撞傷,從那以後葉連平經常摔倒,最後被查出腦溢血加腦膜炎。手術後住了四天院,他就要求出院,一週後到醫院拆線,不光是心疼住院費,“孩子們還等着我呢!”因為傷勢未痊癒,腰根本直不起來,他就坐在板凳上給孩子們講課、批作業。

20xx年,葉連平拿出2萬多元積蓄,在社會各方的支持下,成立了葉連平獎學金基金,用於獎勵優秀學生,資助困難學生。成立至今,獎學金已連續發放了7次,累計發放10萬多元,獎勵、資助了132個孩子。

在葉連平精神的感召下,社會各界和他的部分學生,也紛紛加入到基金會。

葉連平告訴記者,他已安排好了自己的身後事。百年之後,他會把積蓄全部捐給葉連平獎學金基金,把遺體捐獻給醫學院,供學生學習解剖。

“我希望呼出的最後一口氣是在講台上。”葉連平説。

結束對葉連平的採訪,抬頭看天,繁星閃爍。

葉連平,一束螢火蟲般的亮光,照亮了烏江邊上小村莊,讓我們看到了教育的力量,也看到了鄉村的希望。

2023感動中國年度人物朱麗華先進事蹟學習心得 篇19

總結出管教工作“五心法”這一方法正在全省公安監管系統推廣

在很多人印象中,管教民警是個“大老粗”的角色。毛卓雲卻寫得一手行雲流水的書法,經常把還飄着墨香的祝福、短文貼到監室。

上學時,毛卓雲最頭疼寫文章,這12年,卻寫了10萬多字的工作筆記。“有時把案例記下來做具體分析,有時候就傾訴內心苦悶。”通過多年的積累,毛卓雲歸納總結出艾滋病管教工作“五心法”,即近心法、正心法、勞心法、破心法、寧心法。目前,這一方法正在全省公安監管系統推廣。

12年來,毛卓雲幾乎總是風輕雲淡地對領導和家人説“不用擔心,沒事的”。在他的工作日記裏,卻多次出現了“害怕啊,我真的好害怕”“累啊,真的很累。”有的寫在被艾滋病在押人員攻擊後,有的寫在幫艾滋病在押人員處理暴露的創口後。他也曾多次偷偷去檢查,怕自己萬一被感染。

寧波市看守所所長張百川説:“老毛始終堅守崗位,不因為安全風險巨大而畏懼,不因為崗位邊緣而鬆懈,不因為臨近退休而懈怠。毛卓雲始終不忘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和人民警察的初心和使命。為安全文明管理、打擊犯罪,維護社會大局穩定做出了特殊貢獻。”

現在,家人也成了毛卓雲的有力後援。徐愛英説:“我知道他的脾氣,他認準的事情,就會一直做下去。我們只有給他支持,多多提醒他小心,希望他平平安安的。”

2023感動中國年度人物朱麗華先進事蹟學習心得 篇20

在亞運賽場最受矚目、最激動人心的男子百米飛人大戰中,中國男子百米飛人蘇炳添以9秒92新的亞運會紀錄摘得金牌,引起了全場沸騰。“中國飛人”蘇炳添加冕“亞洲飛人”,其9秒92的成績不僅刷新亞運會紀錄,與亞洲紀錄也僅有0.01秒之差,他也是參加決賽的8人中唯一一個跑進10秒以內的選手。蘇炳添帶給了我們太多的驚喜和榮耀。

決賽前,蘇炳添的外教蘭迪·亨廷頓曾説:“如果比賽的氛圍、環境和氣候都合適,加上運動員感覺良好的話,蘇炳添能在雅加達給中國帶來一個奇蹟。”外教在訓練場上信心滿滿地留下這番話,而蘇炳添果然也不負眾望取得了傲人的成績,成為中國乃至亞洲的驕傲。

在本屆亞運會前,蘇炳添兩度跑出平男子100米亞洲紀錄的9秒91,追平了卡塔爾選手奧古諾德創造的亞洲紀錄,成為“跑得最快的黃種人”。帶着這樣一份輝煌的成績單第三次來到亞運會賽場,蘇炳添的目標很簡單——拿到男子100米的金牌。最終以9秒92的成績奪冠,蘇炳添實現了自己的夢想,他説:“我覺得今天已經破了我的魔咒,作為男子百米選手訓練了十幾年,我參加的所有運動會都沒有嘗試過拿一個冠軍。29歲,我終於在亞運會上證明了自己。”手捧亞運金牌,蘇炳添終於成為名副其實的“亞洲飛人”。是的,蘇炳添用實力證明了自己,也證明了中國速度不容小覷。

2020__年初,那些關於“蘇炳添退役”的新聞不脛而走,蘇炳添的確動了這個念頭。然而,蘇炳添不甘心就這樣結束自己的運動生涯。於是,他堅持了下來,日復一日訓練比賽。數年如一日的封閉訓練,肩上積攢的'各種壓力,局外人統統無法體會。正是這樣的堅忍不拔、堅持不懈、永不言棄的精神才成就瞭如今的亞洲飛人。

在整體水平依然無法與歐美抗衡的亞洲,亞運會百米飛人大戰的意義不言而喻,正如蘇炳添所言,“這是打破魔咒、揚眉吐氣的一晚”。輝煌背後總是藏着無人言説的艱辛,不過還好,蘇炳添堅持下來了,用辛勤和汗水成就了自己也鑄就了中國的驕傲亞洲的驕傲。

2023感動中國年度人物朱麗華先進事蹟學習心得 篇21

1964年5月我出生於阿克蘇地區烏什縣依麻木鎮的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1986年畢業於新疆大學中語系,大學畢業後被分配到阿克蘇職業技術學院當了一名教師。20xx年,我創辦了依麻木鎮國語國小。

親身感受文化的差異

在大學裏面我讀的是漢語言專業,與漢族羣眾交流沒有語言障礙。但我又想去內地看看,瞭解他們的生活方式和發展變化。1998年,我停薪留職到內地做生意。我去過全國的好多地方,銷售過藥品,做過小商品批發。我一邊做生意,一邊觀察所到過的每一個地方,沿海發達城市對我的思想衝擊特別大,那裏的人們思想觀念開放,接受新事物的速度快,特別勤奮,能吃苦,工作效率高,非常重視教育,科技、文化都很先進。在外闖蕩了兩年,20xx年的時候,我帶着積蓄回到了阿克蘇,開了一傢俬人藥店和一家義烏小商品批發城,還在我的家鄉烏什縣依麻木鄉開了超市和藥店。

因為做生意的原因,我接觸到了很多的維吾爾羣眾,他們中很多人一輩子沒有走出過烏什縣,甚至沒有走出過依麻木鎮。在他們眼裏,世界就是幾畝地、幾隻羊,從家門口流過的託什幹河就是天底下最寬廣的河流。在我開藥店的時候,遇到過一個老太太帶着自己的孫女來藥店買藥,我看見那個孩子在出水痘,小臉兒已經慘不忍睹,就趕緊告訴老太太要如何治療,誰知老太太卻斥責我,她説:“我的孩子長得太漂亮了,被人嫉妒,遭了詛咒才變成這個樣。”

在這樣一個宗教氛圍比較濃厚的地方,父親因為在一次封齋期間吃了一塊饢而受到排擠,1999年父親去世時,宗教人士甚至不願意來家裏做儀式。

我遇到了很多這樣的事情,我深刻地意識到,宗教極端思想的滲透,科學文化的落後,嚴重製約了人們思想解放,打針吃藥只能解除身體上的病痛,卻治療不了精神的匱乏和思想的愚昧。

心靈震撼,萌生辦學念頭

我把在內地的親身經歷和回到家鄉的所見所聞做了對比,使我深刻認識到了新疆和內地之間的差距,其實這個差距就是教育的差距。要想讓家鄉的人們早日擺脱貧困,過上高品質的生活,就必須通過先進的教育來實現人們思想觀念的改變。有一天,在去縣城的班車上,我碰見了3個揹着書包的孩子。那時天色已晚,我很好奇地問孩子們:“你們這是到哪裏去?”孩子們答:“我們去學校。”我很納悶的説:“鄉上就有學校啊!”3個孩子聲音提高了幾度:“我們在烏什縣上漢語學校。”那一瞬間,看着孩子們驕傲自豪的神情,我一下子茅塞頓開,猛然間萌生了要在鄉里辦一所漢語學校的想法。

經過在內地的打拼和回家後做生意,我積攢了一些積蓄,在得到家人的支持後,20xx年5月我拿出60餘萬元投資興建依麻木鎮國語國小。那時候,依麻木鎮是一個宗教氛圍比較濃厚的鄉鎮,辦一所國語國小,壓力不言而喻,一時間非議四起——鎮裏為什麼無償劃撥土地給他辦學校?庫爾班有錢沒處花了?辦什麼辦“國語學校”!死後“胡達”不要他。頂着這樣的壓力,我還是義無反顧的創辦了國語國小。學校是辦起來了,又一個嚴峻的問題放在我的眼前——那就是招生難的問題。那些日子,我每天帶着一名漢族老師深入農户家中做宣傳,通過耐心細緻地勸説,採取先上學後繳費,對貧困户、特困户的孩子實行半價、免費等優惠政策,最終總算有100多名維吾爾族學生報了名。但是其中有一部分家長提出條件:“庫爾班,你一定要請維族老師來給孩子教漢語。”從事過教育工作的我卻認為,只有讓漢族老師來授課,這些孩子才能學到純正的漢語,才能打好牢固的基礎。終於開學了,這件事轟動了十里八村,有一部分人專程趕着毛驢車來看稀罕。

初見成效,深化民族團結情

20xx年8月20日學校正式開課。當聘用的漢族老師站在講台上時,一些家長意見頗深,甚至擔心漢族老師打他們的孩子。幾天下來學校的學生由最初的100多人減少到50多人,還有一些家長送孩子進教室後,仍站在教室外看漢族老師如何教他們的孩子。一天,兩天,三天……家長們終於放心了。直到20xx年11月人數才固定在80人左右。經過不斷的努力,國語國小越來越壯大,相繼開設了學前班和一至六年級,共十三個班級,有850名學生和28名漢族老師。一些較遠的村也將學生送過來學習國語。

我校是一所寄宿制學校,漢族教師和少數民族學生學習在一起,活動在一起,生活在一起。這樣既方便教師給孩子們教授知識,又可以讓學生學習教師身上良好的生活習慣。漢族老師十二個小時“泡”在學生中間,業餘時間老師們就和孩子們溝通交流。愛其師,信其道,久而久之,便在校園中形成了師生之間互助、互學、互信的濃郁氛圍。全校師生過春節,一起吃餃子;過端午節,一起吃粽子,中秋節一起吃月餅。在校園中,我們要求學生衣食住行全方位、全天候使用國語,建立孩子們的國語思維習慣。

我們很重視對孩子們的國學教育,在學校教孩子們跳秧歌、打快板、唱京劇和豫劇,感受國學文化的魅力;背誦《論語》《三字經》《弟子規》等書籍,學習國學文化的精髓。通過國學課堂讓孩子們感受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既豐富了孩子們的娛樂生活,又可以讓孩子們時時刻刻受到中華文化的薰陶,讓他們在潛移默化中增強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最終認同中華文化,成為民族團結的小主人。

碩果累累,樹立民族團結典範

20xx年來,先後共有七屆340多名學生從國語國小畢業,257名學生考入了自治區內初班和北京、上海等地的內地新疆高中班。20xx年大學聯考,一位世代為農民家庭的依麻木鎮維吾爾族孩子——穆薩·圖爾貢被清華大學錄取了,全地區為之沸騰。在談到大學聯考感言時,穆薩·圖爾貢深情地説:“我能考上理想的大學,主要得益於在依麻木國語國小打下了良好的語言基礎。如果當年不是在國語小語上學,我可能會輟學,和同齡人一樣早已結婚生子,一輩子也走不出小村莊。是烏什縣依麻木鎮國語國小讓我明確了人生的方向,我永遠感謝依麻木鎮國語國小!”

依麻木鎮國語國小名聲越來越大。一位曾經反對過辦學的宗教人士把自己的孩子也送來了。他來的時候有些難為情,也有些擔心,怕被拒絕,但是我很爽快地收下了他的孩子。現在,這位宗教人士成了國語國小的義務宣傳員。

教育是光,光明多了,黑暗就少了;依麻木鎮很小,世界卻很大。我有一個夢想,就是要讓我家鄉的孩子們走出這一方封閉的小天地,走向外面的世界,跟上現代化的腳步。

一滴水只有匯入海洋才能獲得永久的生命,維吾爾族只有融入到中華民族大家庭才能得到永續的發展。

2023感動中國年度人物朱麗華先進事蹟學習心得 篇22

王婭,一個普通的名字,連日來在天津市民口中傳頌。

王婭是天津市一名普通的電力退休職工,她致力慈善事業三十餘載。今年2月16日,與胰腺癌抗爭了11個月的她靜悄悄地走了。在彌留之際,王婭聽説資助的學生家裏發生變故,不僅從治療費裏拿出20xx元捐贈,還再一次和甘肅興華青少年助學基金會簽訂了20萬元的債權捐贈協議。2月20日,王婭的遺體告別儀式上,天津市紅十字會向王婭的家屬頒發了她公益路上獲得的最後一張證書——《遺體捐獻證書》,她成為今年天津市第十九位遺體捐獻者。

王婭從1985年開始致力於慈善事業,30餘年奉獻愛心、捐款捐物,從西南旱災、青海震災、南方水災、希望工程到汶川地震,處處都有她留下的愛心。清華大學已故教授趙家和傾畢生積蓄捐助西部貧困孩子的故事,讓王婭深受感動,隨後她通過甘肅興華青少年助學基金會資助西部地區多名貧困學生。去年3月,當66歲的王婭得知自己罹患胰腺癌後,放棄使用昂貴的化療藥物,卻向基金會捐款3萬元,更將名下唯一房產無條件捐出用作助學。

王婭在遺贈書裏寫道:“我一生行善,已將生前主要財產捐贈,幫助了很多貧困的孩子,而今卧於榻上,每念及此,終覺欣慰之至,此生無憾。”

2023感動中國年度人物朱麗華先進事蹟學習心得 篇23

偉大的精神總有催人淚下的力量。正是靠着百折不撓、英勇頑強、團結奮鬥的拼搏精神,中國女排在極其艱難的情形下創造了一個個奇蹟,贏得了一場場蕩氣迴腸、慷慨壯烈的史詩般勝利,最終在里約賽場贏得金牌,再次在奧運賽場奏起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高高升起五星紅旗。

這種感動整整綿延了35年。從1981年中國女排首次奪得世界盃女子排球賽冠軍起,拼搏精神一直深植於中國女排,成為這支光榮集體的強大基因。儘管其間幾經挫折、磨難、沉浮,但中國女排的拼搏精神一直洋溢於國際賽場。在最艱困的情況下,我們看到的是一次次奮起,而沒有絲毫放棄。這種愈挫愈奮的堅強,鑄就了幾代中國女排的精神氣質,在漫漫歲月中豐富了中國女排精神的內涵,成為一代代中國觀眾熱愛女排、支持女排、守望女排、將女排視作"英雄之師"的重要理由。

一支英雄之師需要一代代人去奉獻和傳承。在中國女排漫長的奮鬥歷程中,有一位代表性人物需要我們銘記,她就是郎平。在中國女排最需要、在祖國最需要的時候,她一次又一次放棄個人利益,不計榮辱得失,毅然走向一線,擔當起國人的期望與重任。

幾個普通鏡頭,留下了這種精神的感人瞬間:上世紀90年代中期,郎平從大洋彼岸歸來執教陷於低谷的中國女排,首都機場歡迎的人羣中,有她當年五連冠的老戰友,她遙遙地向着戰友們揮手示意,無聲宣示着振興這支英雄之師的意志。幾年前,老隊友陳招娣去世,郎平在深深的悲慟中堅定了重回中國女排、續寫中國女排輝煌的信念。她忘不了,30多年前,正是陳招娣忍着傷痛,與大家奮戰到奪冠的最後時刻,更忘不了女排姑娘誓把受傷的陳招娣"背上領獎台"的骨肉相連、榮辱與共的戰鬥情誼。這一切,賦予女排精神鮮活、實在的內容,成為郎平的生命意志。

奧運賽場,向來是最高強度的競技比拼,但是也是精神意志的較量。競技者自身的潛力與能量,往往在拼搏中激發、昂奮、高漲、磅礴,形成氣吞山河的力量。靠着"一分一分地咬""一分一分地拼"的精神和韌勁,中國女排硬是咬下了這一場場硬仗,贏得了最後的勝利,寫下了新的傳奇。這是拼搏精神的勝利與壯歌!

中國女排在里約再度奪冠具有重要啟示意義--在日益崇尚訓練條件、獎金待遇的當下體壇,拼搏精神彌足珍貴、永不過時、必須弘揚!

中國女排在奧運賽場寫下的新的壯歌,將鼓舞國人在感動落淚之時,用踏踏實實的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以點滴奉獻匯入時代大河。

女排精神不朽!

2023感動中國年度人物朱麗華先進事蹟學習心得 篇24

1997年4月,是個不幸的日子,張老師被查出患有子宮肌瘤,腹腔迅速膨脹,疼痛難忍。她一面吃止疼藥,一面把工作量加到了最大限度。當她知道自己生命垂危時,面對一紙無情的病檢報告(當時醫院診斷為癌症),她沒讓領導、同事、學生知道,而是默默忍受着身體和心靈上生與死的煎熬。在這幾個月裏,同事們經常看見她在通往教室的路上一步一步往前挪。她給學生加大了複習量,也加大了自己的工作量,她每天早上6點多鐘起牀,晚上批閲作業試卷到12點。這樣,一直堅持到7

月份,把學生送進會考考場後,才向領導説明情況,住進了昆明的一家醫院進行手術治療,切除的子宮和腫瘤重達2公斤多。手術後,醫生要求她至少休養半年,可是手術後的第24天,她就回到民中上班了。由於手術失血過多,傷口沒有完痊癒合,巨大的疼痛折磨着她,可她仍然堅持在講台。由於過度勞累,97年12月,張老師的病情復發,領導、同事、學生多次勸她住院治療,她不肯。她説:"我的事業是教書,我的希望是學生,不把他們送出學校我是不會先走的"。這段時間,她的工作量達到了極限,每天工作10多小時,更不存在星期六、星期天,全年休息的時間只有過春節的3天。直到98年3月,她的病情己惡化得特別厲害。人們勸她住院,她仍

然拒絕了。她説:"學生剛有起色,我不能離開他們,我的生命就是講台"。領導、同事們説:"我們需要你活着,華坪人民需要你活着,請你服從安排吧。"衝着這份真情,她才進了華坪縣中醫院,這時,她仍然一邊治療一邊堅持工作。每天都是一拔下針頭就走向講台,從沒有在醫院安穩地躺過一天。看了不到一個月,醫生告訴她醫院無法控制她的病情,需要轉院治療。為了節約國家的醫療費,她毅然決定出院。為了即將畢業的學生,她拒絕再到任何醫院治療,仍然堅守在崗位上。就這樣,張老師調到華坪兩年多了,雖然她一直帶着重病,一直承受着痛苦,可她從沒有請過一天病事假。人們常不解的問她:這樣做有什麼目的,有什麼好處?什麼力量使她這樣堅強?張老師總是笑着説:"如果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業:如集我有企盼,那就是我的學生;如果我有動力,那就是黨和人民"。

2023感動中國年度人物朱麗華先進事蹟學習心得 篇25

“一個人可以沒有視力,但不能沒有事業。”“再窮不能窮教育,只要我每年省一點,一年下來也能多資助幾個孩子。”……報告會上,朱麗華用樸實的語言、真切的情感講述了她雖然雙目失明,但始終自強不息、熱心公益的感人故事。40多年前,朱麗華因為兩次意外事故而使雙眼徹底失明,但她用奮鬥來追逐光明,靠着自己的雙手推出了璀璨人生。她刻苦鑽研中醫推拿技術,成為全市首位也是目前唯一的盲人中醫師,為22萬多人次患者緩解病痛,並帶動了100多名殘疾人就業;她熱心公益、無私奉獻,累計資助貧困學生480人次,捐款金額高達333萬元。近年來,朱麗華同志榮獲全國“自強模範”、浙江省“優秀共產黨員”、浙江省“道德模範”等諸多殊榮,現在還擔任着省盲協副主席、嘉興市政協委員、嘉興市盲協主席,嘉興麗華推拿診所所長。

9月22日,嘉興市委書記張兵對朱麗華同志先進事蹟專門作出重要批示:“朱麗華的事蹟十分感人。她身殘志堅、自強不息,心有大愛、樂於奉獻,自己失去了光明,卻給許多人帶去了光明,她以自己的模範行為,生動詮釋了一名共產黨人的初心,生動詮釋了新時代‘勤善和美、勇猛精進’的嘉興人文精神,值得全市共產黨員和各級幹部認真學習。”10月10日,嘉興市委發出《關於開展向朱麗華同志學習的決定》,激勵廣大黨員幹部對標先進、追夢奔跑。

報告會上,嘉興市社會福利院護理部主任、朱麗華曾經的同事胡慧娟同志和朱麗華曾經的助學對象、浙江大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智能算法工程師李超峯分別講述了他們眼中的“麗華姐”和“朱阿姨”的感人故事。

與會人員紛紛表示,要學習朱麗華同志堅守初心、一心向黨的政治品格,學習她身殘志堅、自強不息的頑強品質,學習她心有大愛、樂於奉獻的高尚情懷,學習她勇於擔當、奮發有為的崇高追求,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金平湖新崛起不斷貢獻力量。

在朱麗華同志三十年如一日的頑強奮鬥和默默奉獻背後,我們看到了她從受組織關愛,到成為一名無私幫助困難羣眾的共產黨員,她用最樸素的信念和最實際的行動,始終詮釋着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她身上折射出的共產黨人的精神力量,深深感染和激勵着我們,值得全市上下認真學習。

2023感動中國年度人物朱麗華先進事蹟學習心得 篇26

10月17日,“支教奶奶”周秀芳又在寧波人的朋友圈裏刷了屏。在重陽節,也是第五個全國扶貧日上,周秀芳榮獲全國脱貧攻堅“奉獻獎”。手握獎盃的她,面對鏡頭,笑容可掬。可是,她的心裏有點着急,因為天氣漸冷,一批物資還沒來得及送到支教山區孩子們的手中。

按照慣例,周秀芳一般不愛去參加頒獎禮,更願意把時間花在支教上。但考慮到這次獎項的規格以及能為支教山區對接到資源,周秀芳還是決定去了。如此便耽擱了物資發往支教地區的時間。“孩子們每天要走十來里路去上學,有的孩子還穿着破底的鞋。想到這些,我心裏難受。”周秀芳有些焦急地説。

從20xx年8月起,先後到貴州、湖南漵浦等地支教,心裏時時刻刻記掛着支教山區的孩子,成了退休教師周秀芳近幾年的生活重心。面對周秀芳超乎常人的善良,不少人會發出疑問:她為什麼會這樣做?一句話,把周秀芳的記憶拉回到60多年前。

義鄉義舉 刻在骨子裏的善良

鄞州,素有“義鄉”美譽,鄞人好善。周秀芳的父母正是這樣的人。

1948年出生的周秀芳,本有兄弟姐妹四人。為人心善的父母還收養了兩名孤兒,這使得本就家道中落的周家,負擔更重了。更不要説在家中富裕時,父母的樂善好施。父母的善舉,孩子們都看在眼裏,也在心裏埋下了善根。

而影響周秀芳把善意播撒到教育事業的,是她人生中談起來就要情不自禁落淚的三位老師。

周秀芳5歲開始上學,成績名列前茅。當上四年級時,由於家庭變故,家裏已無法再支撐她的學費。非常熱愛讀書的周秀芳此時遇到了人生第一位恩人——鮑老師。時任班主任的鮑老師説:“這麼小的孩子,成績又這麼好,如果輟學就太可惜了。”於是,鮑老師幫周秀芳墊付了三塊五毛錢的學費。周秀芳的求學生涯才柳暗花明。

從講述第一位恩人老師時,周秀芳眼淚止不住地往下掉。不知不覺間,十幾張沾滿淚水的紙巾在桌上散落開。

周秀芳説,到了國中,家境依舊沒有好轉。沒有了鮑老師幫忙交學費,她開始了“兩天打魚,十天曬網”的國中生活。天晴時,上山採藥採野茶葉,和哥哥拉上一車蔬菜,步行兩天到城裏去賣,辛辛苦苦賺來的錢,就是周秀芳上學的學費。下雨時,不用外出幹活,就是周秀芳最快樂的讀書時光。時至今日,周秀芳仍很喜歡下雨天。

即便如此,周秀芳還是輟學了。三年自然災害時期,不少學生主動退學,有校長、老師去學生家中勸學生返校。周秀芳在幫一位校長指路帶路時,訴説了想要讀書的念頭。不料,這位校長知道後,在筆記本上寫下了周秀芳的名字,並撕下來告訴她,拿着這張紙到一所民辦學校去念書。

周秀芳拿着這張紙,像拿着聖旨一般,興奮地跑到修建水庫的工地上,在上千名勞動者中找到母親,高興地説:“媽媽,我又可以讀書了。”然而母親的一句話卻把她的全部希望澆滅了:“飯都吃不飽,哪兒來的錢去讀書?”

怎麼走回去的,周秀芳已經記不得了。她只記得回到家後,她三天三夜沒有下樓,不吃也不喝。她當時內心的想法便是“不讀書我寧死”。

“媽媽,就讓妹妹去讀書吧。大不了咱們家三年不穿新衣,三年不吃肉。”在哥哥的勸説下,媽媽終於鬆了口。休學一年的周秀芳,再次踏上了求學路。

這位有恩於周秀芳的校長名叫徐志慧,在周秀芳之後的保姆生涯中,再次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國中畢業後,就連“勉強”讀書,家中都再無力支持。周秀芳無奈再次輟學,找了東家去當保姆。剛好這個東家就是徐志慧校長。

看到徐校長家有大量的藏書,周秀芳渴求讀書的意願再次噴湧,忍不住開口説:“這些書我可以看看嗎?”徐校長一口答應了。

從此以後,周秀芳白天帶小孩,晚上看書,常常看書看到半夜一兩點。有時候白日裏,把孩子哄睡後,性格開朗的周秀芳就帶着院子裏的小孩一起玩耍,教他們唱歌跳舞,常常把孩子逗得樂開了懷。住在隔壁一位名叫黃靜宜的老師看到此情此景後,對周秀芳説:“你性格好,對孩子有愛心,又愛讀書,真的可以當一個好老師!”

這句話,點燃了周秀芳的內心:“我一個小保姆也能當老師嗎?”從這之後,周秀芳就更加拼命地讀書。在當保姆的兩年時間內,她自學完成高中和師範學院的相關知識。

也正是感恩於三位老師,更堅定了周秀芳的信念——如果能當一位老師,寧可減去十年陽壽;如果以後有了能力,一定要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

三十餘載教書育人 把學生當自家人

“有沒有沒去周老師家吃過飯的,舉手。”

“有沒有沒去周老師家住過的,舉手。”

幾聲詢問下來,在場學生無一舉手。

今年中秋節,當得知周秀芳要回寧波市象山縣石浦鎮時,她曾教過的學生立馬自發組織起來,共聚一堂憶往昔。三十年前的事歷歷在目。

1971年,周秀芳到象山縣東門島上當代課老師。兩年後,她被調入象山縣石浦國小。在學生們看來,這個老師着實與眾不同。

教學上,她比較“懶”,喜歡讓學生自學;她從不戴手錶,喜歡先讓學生交流彙報自學成果,最後十幾分鐘點評;她比較愛玩,喜歡週末帶着學生去野炊,自帶米麪燒飯吃……海邊捉螃蟹,山上種玉米蘿蔔是學生的最愛項目。

用周秀芳的話來説,玩是孩子的天性,在玩樂中,在接觸大自然中就能學到知識,豈不美哉?

生活上,她又很大方。當時周秀芳的工資只有27.5元,除了家用,剩下的全花在了學生身上。哪個學生家裏父母鬧矛盾,哪個學生家裏有困難,都到周秀芳家吃住。有一次,一個同學家失火。周秀芳將他接到自己家,把外公外婆送兒子的禮物——一身衣服,送給了這名同學。

短短兩三年,周秀芳的教學天賦被釋放出來,並作為象山代表出征寧波比賽。自嘲“半路出家”的周秀芳,在一羣科班出身的參賽者中脱穎而出,奪得第二名。從而又調到寧波工作。之後,周秀芳更是成為寧波市第一個科學學科帶頭人。

在教育領域勤勤懇懇工作多年,周秀芳一直十分受學生喜愛。但直至20xx年7月退休,周秀芳心裏始終有一個遺憾,那就是沒能去支教。其實她原本有過一次機會。50歲那年,聽説教育局招募去貴州支教的老師,還在教學的周秀芳主動去報名,但因為年紀超齡被拒絕了。

“這輩子恐怕是沒機會去支教了。”周秀芳當時的內心充滿了失望與遺憾。

花甲圓支教夢 最是喜歡夕陽紅

雖説退休了十多年,但周秀芳在教育事業上的腳步並沒有停歇。她先是被一所民辦學校返聘,後又受教育局之邀,回去繼續上課。直到20xx年,她終於下定決心停下來。停下後的第一件事,就是開啟人生第一次長時間的、大範圍的西北自助遊。這次旅遊,意外遇到了支教機緣。

當年8月,行至張掖,周秀芳看到一個小孩子因為作業做不好正在挨家長訓。周秀芳犯了“職業病”,上前去輔導。她的這一舉動,引起了一個曾在貴州支教過的大學生的注意。得知貴州特別需要有教學經驗的支教人後,周秀芳立即與當地取得了聯繫,並提前結束了旅遊行程。

這一決定,改變了周秀芳本已安排好的種花、養草、騎車的安逸晚年生活,讓她一腳踏進了更為艱苦且忙碌的人生旅程。

20xx年春節,回到寧波過年的周秀芳聽説,湖南省漵浦縣九溪江鄉或許更需要支教,便決定去那裏看一看。3月,她和愛心人士孫紹富一起,坐了24個小時的綠皮火車到懷化,又從懷化坐了兩個小時大巴,再坐一個小時中巴,再轉坐小麪包車,終於來到海拔1000多米的桐林村,也看到了位於山上的桐林國小。

只見一座50多年前建造的竹木結構的房子,早已破敗不堪,搖搖欲墜,再加上沒水沒電,孩子們只能在飢寒交迫中學習。

觸景生情,周秀芳想到了自己小時候,想到了自己曾經堅定的信念。她一邊支教,一邊將自己的所見所聞發到朋友圈,動員以前的學生積極獻愛心。

上海弘盛特種閥門製造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剛是周秀芳早年教過的學生,在朋友圈看到昔日恩師的愛心召喚後,直奔北斗溪鎮看望周秀芳,並決定一人捐資35萬元重建桐林國小。就這樣,周秀芳成了奔波在寧波和湖南之間的愛心搬運工。周秀芳有記日記的習慣,從1966年起到現在已經有30多本日記本。翻開近幾年的日記,幾乎全與支教、家訪有關。哪個孩子傢什麼情況都記錄得清清楚楚。

這是她走家串户得來的一手資料。要知道周秀芳的膝蓋並不好,早在八年前,三家上海醫院給她下了通牒:膝蓋半月板磨損、循環液乾枯、一塊骨頭有裂縫,必須換膝蓋,不做手術,後半生只能在輪椅上度過!當時周秀芳已經是拄着枴杖走路,上樓梯時需要人抬,還把輪椅也準備好了。

可即便如此,周秀芳還是忍着痛,走訪了九溪江鄉的每一所國小,記錄了所有走訪過的孩子的情況。甚至有一次在家訪途中,周秀芳還到鬼門關走了一遭,等被救回後,她説了句:“如果我倒下了,把我埋在學校的那片土地上。”此外,她還親自監督工程進度、上陣平整土地、和鄉親們一起探討解決建校時遇到的種種問題。

周秀芳每個月的退休工資有7000多元,可她花在自己身上的還不足十分之一,甚至有一次工資卡里只剩下3.6元。穿的衣服是別人不穿送她的,一身體面的“領獎服”,是不到70塊錢的運動裝;一年當中,有260天在湖南吃白菜就辣椒;她沒有自己的房子,至今和兒子住在一起。她笑稱自己“不知道吃不知道穿,上無寸瓦下無寸土”。可她的愛心雪球卻越滾越大。

一所,兩所,三所……籌集善款修建的希望國小越來越多。如今,周秀芳和她的愛心團隊已發展到3000多人,在漵浦山區共捐建希望國小22所,其中已投入使用的有8所,讓322名貧困生得到結對幫扶,建校和資助貧困生累計捐獻款物達20xx餘萬元。

今年,周秀芳還採用眾籌方式,通過5313名寧波市民的愛心接力,短短3天集齊50萬元建校款項,將其作為孩子們的“六一”節禮物。

這次參加全國脱貧攻堅獎表彰大會,周秀芳又給漵浦山區帶去好消息。她與其中一位獲獎人對接好白茶茶苗資源,打算統計一下村裏有意向種白茶的人數及面積,指導村民做準備工作,春節期間帶來茶苗開種!

“滾滾長江東逝水……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這是周秀芳現在最喜歡的一首歌,尤其是“夕陽紅”三字,真的是深得她心。今年已71歲的周秀芳笑着説:“我的夕陽還要繼續紅。”

2023感動中國年度人物朱麗華先進事蹟學習心得 篇27

去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發聲後,伍淑清本人及美心集團隨即遭到了激進示威者不同程度的攻擊,甚至惡意報復。對此,伍淑清表示,一早就預料到會有這些網絡的攻擊。“去聯合國之前,因為中華基金中學反對學生不上課,就有一些網絡開始攻擊我和學校。去聯合國時,何超瓊主席的發言文字傳到網上,也招來了對何主席以及我本人的攻擊,甚至同時也將美心集團拉了進去。”

“美心是一個企業,養了幾萬個工人,後面有不同的股東。我不是美心的股東,我也不是在美心工作,根本美心集團跟我是沒有關係的。”伍淑清直言不諱,稱目前藏在網絡後面的那羣人別有用心,就是想從不同維度打擊香港企業,計劃給香港的管理造成白色恐怖。

“現在很多香港朋友為了保護自己不發聲,特別是你看我們商界,很多朋友有很大的企業都不敢發聲,因為怕被打擊,這是很可悲的。” 言及此,伍淑清憂心忡忡:“香港一些大的企業都不敢惹這些網絡,害怕這些網絡。如果將來繼續有這些‘不法分子’和網絡暴力影響香港,人家也不來港投資了。外資企業也覺得香港不安全,也走了。事實上,我們已經看到這種情況。”

早在1998年,伍淑清就成立了香港中華青少年曆史文化教育基金,安排第一批學生到天安門看升國旗。“1997年我在飛機上碰到董建華先生,他表示香港的孩子還沒有機會到內地參觀交流,覺得這個事情很遺憾。我想,我們不妨以民間的身份成立基金會來培養香港孩子認識自己中國人的身份。”伍淑清記得很清楚,1998年6月她帶領首批900多名學生去了北京,“家長給每名學生2500元,我們自己籌3500元/人,在北京請有關部委幫忙,參觀了人民大會堂,還在天安門廣場看了升國旗儀式。”

從1997年至20__年,伍淑清耗費逾千萬港元,共組織1萬多名香港學生去內地交流。直到20__年,香港特區政府成立了“薪火相傳——中華文化探索與傳承國民教育交流計劃”,每年通過該計劃資助3.75萬名中學生赴內地考察。

中華基金中學則是伍淑清在20__年成立的非盈利私立中學。她希望學校能給教育界做正面示範,“中華基金中學的校長很清楚,香港是一個特別行政區,進來讀書的學生要理解、認識自己的中國人身份。”伍淑清表示,中華基金中學組織過不少師生赴內地和國外考察,讓學生們立足香港、背靠祖國、走向全球。

“每次出國,學生們都會到當地的中國使領館,在國旗下跟着大使唱國歌。畢竟出了國,為他們提供保護的,是中國的使領館。”伍淑清表示,國民教育是循序漸進、潛移默化的過程,“香港青年的教育問題,可能需要兩代人來共同解決。”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xuexi/gdlz7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