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心得體會精選 >

感動中國2023年度人物朱麗華同志先進事蹟心得(通用13篇)

感動中國2023年度人物朱麗華同志先進事蹟心得(通用13篇)

感動中國2023年度人物朱麗華同志先進事蹟心得 篇1

10月18日下午,在秀洲區舉行的朱麗華同志先進事蹟報告會上,朱麗華樸實的話語、感人的事蹟,感染了現場每一位黨員幹部,新城街道春曉社區黨委書記朱育奇就是其中之一。

感動中國2023年度人物朱麗華同志先進事蹟心得(通用13篇)

“朱麗華在失去光明後還能以堅韌不拔的毅力從頭學習專業推拿技術,不願因為自己的殘缺給社會增加負擔,通過自己不懈的努力,反而成了命運的強者,為這麼多人帶去希望、傳遞正能量,我真的很佩服她!”朱育奇由衷感慨道,“與她相比,從某種程度上説,我們是無比幸運的,因為我們的世界五彩斑斕,而朱麗華的世界沒有光亮,但是她的付出、奉獻、大愛,卻比我們來得更加精彩!”

作為一名社區工作者,朱育奇表示,要學習朱麗華的無私奉獻和大愛精神,為身邊有需要的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特別是社區的弱勢羣體更是日常工作開展過程中的重點關注對象。“他們的難處是我們努力的方向,我們要把黨和政府的關心、關愛通過日常的點滴行動傳遞給他們,使他們能感受到來自社會的温暖!”

“這個月的網格服務日中,我們的黨員、退伍軍人志願者在網格中開展了助殘活動,走進殘疾困難家庭,幫他們打掃衞生、理髮等,也將朱麗華的先進事蹟帶進了他們家裏。”在10月22日聽完朱麗華先進事蹟報告會後,湘都社區黨委書記趙麗便想到了社區裏的殘疾人羣體。“朱麗華在失明後也有過低沉,但她在張海迪的故事中感受到了力量,對於我們社區裏的殘疾人羣體來説,朱麗華就是張海迪式的榜樣,能帶來更多對生活的期待。”

作為基層社區工作者,趙麗覺得在自己發揮帶頭作用的同時,要將朱麗華先進事蹟在居民中宣傳好,帶動更多人在奉獻中講好故事。

感動中國2023年度人物朱麗華同志先進事蹟心得 篇2

10月24日下午,市屬教育系統舉辦朱麗華同志先進事蹟報告會。在朱麗華及其先進事蹟報告團成員講述的一個個鮮活的故事中,與會人員感受到了這位身殘志堅、心存大愛的“朱大姐”自強不息、樂於奉獻的高尚情懷。

坐在台下,市教育局黨委副書記劉玉成內心久久不能平靜。“10月16日在嘉興大劇院的朱麗華同志先進事蹟報告會上,我就深深地被她感動,再一次聆聽,受到了更多激勵和鼓舞。”他告訴記者,以前就聽説過朱麗華的無私奉獻,但沒想到她有這麼多令人敬佩的故事,特別是在28年間累計資助貧困學生480多人次,捐款數額333萬元,為教育事業的持續發展作出了特別大的貢獻。“報告團中還有受助學生代表,他們發自肺腑的言語讓人動容,同時,朱麗華的事蹟,也影響着學子們的成長,讓他們有了更多前行的動力。”

在劉玉成看來,作為嘉興教育人,要宣傳好朱麗華先進事蹟,引領更多的老師、學生不斷向前,“對標先進、加壓奮進,爭先創優、追夢奔跑,為高水平推進教育優質均衡、奮力打造紅船旁品質教育不斷貢獻力量。”

和劉玉成一樣,這幾天,嘉興市綜合行政執法局經開分局局長謝斌在聽了朱麗華先進事蹟後,也深受影響。

“我印象最深的是朱麗華説的‘一個人可以沒有視力,但不可以沒有事業’這句話。她身殘志堅,靠刻苦學習成為盲人中醫師,令人敬佩;她資助400多名寒門學子,用愛心為他們點燃希望,令人感動。她就是我們身邊的榜樣。”對於謝斌而言,朱麗華先進事蹟有着鼓舞和振奮人心的作用,“我們綜合行政執法隊伍需要與羣眾打交道,在這一過程中,怎樣改變以往老百姓的觀念,把管理變為服務,提升羣眾的獲得感,這是我們要一直去努力的。只有每一位市民都參與到城市管理之中,我們的城市才能變得更美好!”

感動中國2023年度人物朱麗華同志先進事蹟心得 篇3

9月18日,以朱麗華為原型的音樂小品《春暖花開》登上了南湖區道德模範表彰晚會的舞台。音樂小品中,年輕的“朱麗華”和年老的“朱麗華”進行了跨越時空的對話。演出感動了現場觀眾,掌聲伴着淚水經久不息。

該劇的編導是嘉興市戲劇家協會副主席、南湖區戲曲家協會主席、南湖區文化館研究館員倪玲芳。有多年主題創作經驗的她,一看到朱麗華的故事就燃起了創作的慾望。9月初,她開始創作,通過時空對話、內心外化的方式表現了朱麗華自強自立、樂於奉獻的人生,生動地詮釋了“首創、奮鬥、奉獻”的紅船精神和“勤善和美、勇猛精進”的新時代嘉興人文精神。

“朱麗華歷經坎坷,鳳凰涅槃,不但從黑暗中走了出來,還在黑暗中為他人點燈。”倪玲芳告訴記者,每個人的生活中都會遇到磨難,失去光明的朱麗華被張海迪的事蹟激勵,如今朱麗華的事蹟也將激勵其他人,如果每個人心中都能存有光明,社會就充滿了正能量。

倪玲芳希望,即使是沒有見到過朱麗華本人的人,也能從小品中瞭解朱麗華,向她學習。接下去《春暖花開》將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文藝巡演中亮相。

10月16日,在嘉興大劇院舉行的朱麗華同志先進事蹟報告會上,在朱麗華18分鐘的報告過程中,真實鮮活的故事感人至深。“朱麗華身殘志堅,她用自己的行動影響着我們,她的精神讓我們深受鼓舞。”當天,聽完朱麗華先進事蹟報告會,海寧市委組織部副部長費曉義和桐鄉市委組織部副部長範瑜都情不自禁地為朱麗華鼓起了掌,在她們看來,優秀的浙大學子朱麗霞已經在傳遞朱麗華的信仰和初心了,“這也激勵我們在工作、生活中遇到困難時,去努力克服,斬除荊棘,不把困難當困難,堅定理想,不斷奉獻自己的光和熱。”

從一個報告廳到另一個報告廳,這段時間,朱麗華同志先進事蹟在禾城大地廣為傳頌,在榜樣的力量帶動之下,各行各業的人紛紛向“大寫的朱麗華”致敬,希望用行動不斷向她靠攏。

感動中國2023年度人物朱麗華同志先進事蹟心得 篇4

10月17日上午,嘉興市民政局召開朱麗華同志先進事蹟報告會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專題黨課。全市民政系統110餘位黨員幹部齊聚一堂,認真傾聽、用心感悟;審視初心,錘鍊黨性。

“福利院是我從學校畢業後的第一個工作單位,從那時起就知道麗華阿姨自強不息的故事和樂於奉獻的情懷,一直非常敬佩她。”聽了朱麗華的事蹟,市地名辦主任朱瀛深有感觸,“學習了麗華阿姨的先進事蹟,她樸實的語言、崇高的思想,讓我再一次深受感動,也深受教育。”

民政工作與老百姓息息相關,老百姓的需要就是民政人工作努力的方向,民政事業任重道遠,要想把工作做好,就必須具有敢於吃苦、勤於工作、迎難而上的精氣神。身為一名民政幹部,朱瀛對自己接下來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要進一步以過硬的黨性和紮實的作風,勇於難題,立足本職崗位,爭創工作業績;養成不求回報、無私奉獻的好品質,時刻牢記自己是人民的‘公僕’、人民的‘服務員’這個身份,自覺擺正位置,一切以為民、利民、便民為宗旨,急羣眾之所急,想羣眾之所想,辦羣眾之所需,把羣眾的事情辦好、辦細,真正將羣眾放在心上、職責扛在肩上、責任落到實處。”

朱瀛堅定地説:“我將把這份感動內化於心,外化於行,在今後的工作中,以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精神狀態埋頭苦幹,進一步樹立勤奮敬業、踏實肯幹的好作風,對標身邊的先進,踏踏實實、勤勤懇懇,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業績,為民政事業添磚加瓦!”

有相似經歷的人,聆聽朱麗華事蹟的時候不只是感動,更有一份對她的敬佩。

10月25日,聽着朱麗華講述自己已經簽下了器官捐獻書的時候,嘉興市婦幼保健院的黨員陳美芳流下淚來。曾經是一線護士,陳美芳最瞭解醫護人員的艱辛,當她聆聽朱麗華的講話時,心靈依然受到了極大的震撼。

“學醫的過程痛苦又枯燥,一般人都很難堅持下去,何況是一位盲人。”陳美芳感歎道,朱麗華一定是內心非常熱愛這個職業,並且有超乎想象的毅力才能成為嘉興唯一的盲人中醫師。在工作上,朱麗華刻苦鑽研,治療了300多例腦癱患兒;在生活中,朱麗華又奉獻自己回報社會,這是每一個醫務工作者的榜樣。

“行醫過程中,醫生都會遇到一些誤解和困難,朱麗華不但克服了困難,還自主創業。”相似的職業經歷,也讓陳美芳特別有感觸,“她決定捐獻器官,也是燃燒自己最後一絲能量,為醫學作貢獻,真的非常偉大。”

感動中國2023年度人物朱麗華同志先進事蹟心得 篇5

一段輝煌讓時代銘記

1981年11月16日傍晚,全國人民守在黑白電視機和收音機前,此時,第三屆女排世界盃的決賽正在日本大阪體育館進行,中國隊對陣東道主日本隊。在主場球迷震耳欲聾的吶喊聲中,一個叫郎平的北京女孩扣下了最後關鍵一分,中國女排3∶2艱難獲勝拿到世界冠軍。

中國女排7戰7勝,首奪世界冠軍,實現三大球歷史突破。

讓所有人都沒有預料到的是,這僅僅是一段傳奇故事的開端。1981年在日本世界盃奪冠後,中國女排接連拿下了四個世界冠軍:1982年第九屆世界排球錦標賽冠軍,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金牌,1985年第四屆世界盃冠軍,1986年第十屆世界女排錦標賽冠軍。

這五支冠軍隊伍裏,始終都有郎平的身影——前四年,她是隊內的頭號主攻手,1986年,她以助理教練身份出征。

取得這樣夢幻般成就,郎平靠的無非是一個“拼”字。

“我記得特清楚,我們一進體育館,牆上就掛了大標語,卧薪嚐膽,打敗日本韓國。”郎平説。

“每天就是三點一線,訓練場、食堂、宿舍。”年輕的郎平知道,“你不比人家多付出,不這麼艱苦地去訓練,你就趕超不了別人。”

正是憑着這股刻苦勁,郎平包攬了三大賽的冠軍MVP(1982世錦賽,1984奧運會,1985世界盃),也讓她贏得“世界第一主攻手”稱號,成為球迷口中的“鐵榔頭”。

感動中國2023年度人物朱麗華同志先進事蹟心得 篇6

周秀芳何許人也?為何獲此殊榮、引來那麼多關注?她就是年逾古稀,卻長期紮根深山播撒希望的浙江省寧波市退休教師!

據報道,20__年以來,周秀芳懷揣支教夢想、不遠千里來山區支教助學,用大愛為貧困山區的孩子點燃了夢想之燈、用真情在大山深處根植下一棵棵幼苗,為貧困地區脱貧架起愛心之橋、為邊遠山區的明天播撒希望種子。

為此,當地人都親切地稱她為——“支教奶奶”!

説是奶奶,名副其實,因為周秀芳已經72歲的高齡,而且對待非親非故的孩子甚至比對待自己的孫子都還要好。

“她非湘人,一心行善舍家離子,千里馳援湘西南。年逾古稀,二次奉獻支教扶貧,三年募款建九校……”這是感動中國之“感動湖南人物”評選活動組委會給周秀芳的頒獎詞。

如今,3年時間過去了,對周秀芳來説,改變的只是年歲的增長,還有不斷刷新的希望國小數量,不變的永遠是那種支教的真誠情懷和對貧困地區的真心幫扶!

説起周秀芳在漵浦的支教故事,得從一個意外開始。

20__年春節期間,正在貴州支教的周秀芳聽到朋友講起漵浦縣北斗溪鎮的教學條件十分艱苦,老師被艱苦的條件嚇跑了,孩子們沒有一間像樣的教室學習。

周秀芳不大相信。眼見為實,便萌生了到北斗溪鎮實地看一看的想法。

經過連續20多小時的路程顛簸,周秀芳從東海之濱的寧波來到海拔900餘米的漵浦縣北斗溪鎮桐林國小。

回憶起當時那一幕,她説那是永遠也忘不了的情景:“當天下着雪,17個孩子圍坐在3個火盆前,聽一位拄着枴杖、當地口音很重的老教師講課,孩子們小臉凍得發紅,渾身瑟瑟發抖。”

看到這一幕,周秀芳流下了心酸的淚水,深深觸動了內心最柔軟的那根弦,她當即決定留下支教,並暗下決心,一定要幫孩子們建所明亮整潔的學校。

一次探訪,從此成為一生牽掛。就這樣,周秀芳與漵浦結下了不解之緣,與大山裏的孩子過上了朝夕相處的生活。

感動中國2023年度人物朱麗華同志先進事蹟心得 篇7

葉連平,男,漢族,1928年9月生,中共黨員,安徽省馬鞍山市和縣烏江鎮卜陳學校退休教師。

葉連平退休不退志,投身貧瘠鄉村教育事業,自掏腰包創辦“留守兒童之家”,20年來免費給千餘名留守兒童做英語輔導,花光30餘萬元積蓄。年逾九旬的他被譽為餘熱生輝的“鄉村燭光”。

他重教書,更重育人。20__年,葉連平拿出2.1萬元積蓄,連同當地政府和社會捐贈,成立葉連平獎學基金,獎勵優秀學生、資助困難學生。

他生活極盡簡樸,節衣縮食,卻為留守孩子教育傾其所有。葉連平至今仍住着30多年前的老平房,沒有一件值錢東西。為了省錢他不惜騎行7公里到鎮上買菜,至今還穿着60年前的補丁棉衣。“我希望最後一口氣是在講台上呼出去的”“生命不息、戰鬥不止。鞠躬盡瘁、死而不已”“站好最後一班崗……”葉連平用一生詮釋了“初心”和“師德”的千斤重義。葉連平先後榮獲“全國離退休幹部先進個人”“全國中國小德育先進工作者”“安徽省優秀共產黨員”“中國好人”等殊榮。

感動中國2023年度人物朱麗華同志先進事蹟心得 篇8

1950年11月,朱彥夫所在的26軍在進入朝鮮戰場後,分到了爭奪朝鮮長津湖地區250高地的任務。可經歷數次爭奪戰後,我軍在250高地上的戰士只剩下朱彥夫一人,雖然朱彥夫勇往直前,但是一人始終難抵美軍的狂轟濫炸,他很快就被手榴彈炸暈。

恍惚間,朱彥夫好像聽到有人在叫他,這讓他清醒了點,不等他睜開眼,這被喚回來的一點意識又消散了,直接陷入了沉睡。等他再次醒過來時,他發現自己躺在了一張牀上,入目是一片白,他渾身上下都很痛,嗓子也很乾。

他意識到自己這是在醫院,就想開口叫醫院的工作人員,可他發不了聲。幸好旁邊病牀上的志願軍戰士發現朱彥夫醒了,趕緊叫來了醫務人員。後來經過詢問,他得知原來當時在戰場上,有兩名志願軍戰士路過,他們將自己救了起來送到了後方醫院。

可是因為他的傷勢實在太重,後方醫院治不好他。因此部隊就派人將他送回了國內的大醫院。他足足昏迷了93天,這93天內他總共動了47次手術。眾人都認為他可能救不活了,可他的主治醫師沒有放棄他,一直在對他進行治療。也正是由於這樣,他才能奇蹟般活了下來。

可活下來的朱彥夫並沒有繼續生存下去的勇氣,他感到生不如死。原來,朱彥夫的左眼在戰鬥時被敵軍炸燬了,四肢也因長時間躺在雪地裏被凍傷而致肌肉壞死,醫生們不得不給他做了截肢手術。看着自己殘缺的身體,他想:“我才不到18歲啊,我之後的人生該怎麼辦?難道要拖着這副殘破的身體過完一輩子嗎?我再也不能上戰場了,我還不如死了算了!”

朱彥夫滿腦子都是自殺的想法,最開始是絕食,可當醫護人員發現這事後,他們不停勸朱彥夫吃飯,不要有不好的念頭,絕食的方法只能放棄。此後,朱彥夫還想到了很多其他的自殺方法,如跳樓,拒絕治療等,這些都被醫護人員及時發現並制止了。

部隊領導很快知道了這件事,他專門來到醫院,對朱彥夫説:“朱彥夫,你這麼做對得起和你並肩作戰的兄弟嗎?對得起拼死拼活把你從鬼門關拉回來的醫生嗎?對得起你的母親嗎?我知道你接受不了現狀,但路都是人走出來的,你怎麼知道你未來不會有一番大作為?”

這番話如雷貫耳,讓朱彥夫羞愧地低下了頭,他想到了自己的戰友,看着身邊的醫生和護士,又想起了家中的母親,朱彥夫終於打消了自殺的念頭。

感動中國2023年度人物朱麗華同志先進事蹟心得 篇9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無論是戰火紛飛的革命歲月,還是熱火朝天的建設年代,亦或是砥礪前進的改革開放時期,我們一代代共產黨人始終堅持“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推動中華民族實現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再到強起來的偉大跨越。黃文秀一個甘於奉獻的優秀共產黨員用實際行動,彰顯着初心使命的強大力量,她那感天動地的奮鬥故事,奮鬥在脱貧一線奉獻了自己的青春,甚至奉獻了自己的生命。

時代楷模的力量是無窮的。我們全黨同志要深刻學習黃文秀同志的精神和偉大事蹟,時刻牢記“走得再遠、走到再光輝的未來,也不能忘記走過的過去,不能忘記為什麼出發”以黃文秀為榜樣,牢記初心使命,用於奉獻擔當,在新時代的前進路上做出自己最大的貢獻。

學習黃文秀甘於奉獻勇於實幹的精神。作為駐村第一書記,黃文秀腳踏實地埋頭苦幹,一年間就帶領88户418名貧困羣眾脱貧,全村貧困發生率下降20%以上。在平凡的崗位上,她書寫下了非凡的業績。黃文秀的感人事蹟,必將激勵廣大黨員幹部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勇往直前。

內化於心,才能外化於行。不忘初心,才能踐行使命。不忘初心,黃文秀用奮鬥鍛造開拓創新、真抓實幹的作風,用真情踐行心繫羣眾、公而忘私的奉獻精神,用畢生書寫了堅決打贏脱貧攻堅戰的使命擔當。

感動中國2023年度人物朱麗華同志先進事蹟心得 篇10

“我志願加入中國共產黨,擁護黨的綱領,遵守黨的章程,履行黨員義務,執行黨的決定,嚴守黨的紀律,保守黨的祕密,對黨忠誠,積極工作,為共產主義奮鬥終身,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永不叛黨”。 短短十二句,卻句句千鈞情,區區八十字,卻字字萬般意,每一名中國共產黨人,都要用一身去詮釋,堅守初心,永擔使命,為共產主義奮鬥終身。

初心是什麼,使命是什麼?初心即為中國共產黨建黨之初為人民服務的初心,使命是帶領中國人民實現富裕的偉大使命,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就是要永遠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永遠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永不懈怠、一往無前,甚至於奉獻出自己寶貴的生命,也無怨無悔。

是她,是她,就是她,優秀共產黨員黃文秀同志,用她的生命,踐行了黨的誓詞,為我們很好地詮釋了,什麼是初心,什麼是使命。她那種甘於奉獻、為民服務的赤子初心,在新時代樹立了一座不朽的豐碑,她是9000多萬黨員的榜樣,她是時代的楷模,她用生命詮釋了一名共產黨員應有的初心和使命擔當,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堅定信仰者和忠實踐行者,她用生命書寫了一曲新時代的青春之歌,唱響於祖國大江南北。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黃文秀同志從踏上廣西樂業縣百坭村那一刻,就作出了“不獲全勝、決不收兵”的錚錚誓言,她不等不靠,踐行着腳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澱多少真情,她用腳丈量了百坭村每一寸土地,用情感動了百坭村每一名百姓,短短一年間,村裏做成了許多過去想做而做不成的事:修通了水泥路,建起了4個蓄水池,發展起砂糖橘、油茶樹、八角、水稻等特色產業,有88户418人順利實現脱貧。羣眾脱貧致富了,但是雷厲風行的黃文秀同志卻永遠定格在了30歲,她的為民情懷為黨員幹部和廣大青年作出了榜樣,功名不過塵與土,唯有孜孜不倦、踐行初心,迎難而上、勇於擔當,方可無怨無悔,為世人所敬仰。

“‘文’在心,‘秀’於行”。我們共產黨人就要像黃文秀同志那樣,帶着強烈的責任感和赤子之心,堅守初心、對黨忠誠,心繫羣眾、擔當實幹,品德高尚、克己奉公,知重負重、堅韌不拔,傾情投入、甘於奉獻,多用腳丈量泥土大地,多用情聯繫百姓羣眾,主動到基層、進村組、入農家、話羣眾,和羣眾打成一片,知民情、解民憂、化民怨、提民心,把在黨旗下的錚錚誓言,融入到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不變宗旨中,用行動踐行黨的初心和使命,把為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作為終身奮鬥的目標。

斯人已逝,風範永存。黃文秀同志的先進事蹟是黨員幹部的一面鏡子、一個標杆、一盞明燈,是一名共產黨員初心和本色的體現,她身上的榜樣力量,永遠值得我們學習,我們要像她一樣,書寫不愧於時代、不愧於人民的青春之歌。

感動中國2023年度人物朱麗華同志先進事蹟心得 篇11

卓雲是寧波市看守所艾滋病監區的專職管教民警,從部隊轉業12年來,他始終堅守在這個特殊的崗位,累計管教了520多名艾滋病在押人員。他説,雖然眼下醫學上還不能治癒這個頑症,但精神的慰藉和人性的關懷,卻能夠讓這些曾經的失足者走出黑暗,而這正是他的初心所在。

這幾天,在押人員王某病情有些變化,毛卓雲也變得更操心起來。為了穩定他的情緒,毛卓雲花了一番周折,找到了王某的母親。

用情感來關懷這些患病的在押人員,這是毛卓雲12年來一以貫之的做法。考慮到管教民警的安全,看守所給他們配備了手套、防護服等設備,但毛卓雲從來不用。他覺得戴手套穿防護服,會使他和艾滋病在押人員距離遠了。“就像父母對待子女,老師對待學生,醫生對待病人。從身體上,心理上關心他們,反而促進他們配合。”

坦誠相待這些患病的在押人員,説起來容易,但真正做起來,背後的危險也是無處不在。眼前這疊厚厚的筆記本里,毛卓雲記錄下了一次次驚心動魄的瞬間。

豁出去幹,這是毛卓雲16年軍旅生涯歷練出來的氣質。20__年,看守所艾滋病監區成立,面對這樣一個很多人眼裏為之色變、而且還是最普通基層民警的崗位,從部隊副營級幹部轉業的毛卓雲二話沒説攬了過來。毛卓雲希望從軍十幾年轉業回來,能做出一些事業,做出一些成績,而在最艱苦最危險的崗位上,更能做出一番事業。

在平凡的崗位,展現自己的責任與擔當,毛卓雲説,12年來,他送走了一批批在押人員,這些人在離開後,都不忘給他寫信,而信中對他的稱呼不是生硬的“毛管教”、“毛警官”,而是“毛老師”、“毛校長”,甚至“毛爸爸”這樣的温暖的字眼。

毛卓雲自勉,一定要繼續保持共產黨員的本色,退伍軍人“退伍不褪色”優良傳統,做好每件事,管好每個人,這就是我本職工作崗位的初心和使命。

感動中國2023年度人物朱麗華同志先進事蹟心得 篇12

讓穆薩不能理解的是:假期返校,老師怎麼走了?國小6年,穆薩一共經歷了7位數學老師和4位語文老師,他一度十分自責,“是不是我們做得不好?”

庫爾班深知教師隊伍的穩定對學生的重要,但作為民辦學校,這所國小的漢族教師沒有編制,而很多人都渴望一個穩定的鐵飯碗,加上國小地處鄉村,交通、生活不便,教學壓力大,教師的流失率很高。

每年的特崗教師考試都是庫爾班內心最矛盾的時刻,他一邊言不由衷地對教師們説,“好好準備,希望你們能考走!”一邊期望“自己的寬容能讓他們改變態度”。20xx年,連最堅定的李永紅也動搖了,在家人的説服下參加了考試。

被錄取決定離開的那晚,所有人都睡着了,李永紅一個人坐在教室裏哭,這個瘦弱精幹的女子將她所有的教案和學生作業鋪在講台上,心裏默默地對庫爾班説了一聲“對不起”。

在四團附近的公立國小工作,李永紅終於能夠每天回家照顧孩子,可她心裏卻留有遺憾。20xx年,她辭職重返庫爾班的國小,再也沒有離開。

20xx年6月28日,對庫爾班·尼亞孜來説是極為煎熬的一天,第一屆國小畢業生報考“疆內國中班”的成績即將揭曉,全校師生在電腦前守了一天。庫爾班甚至想,“如果失敗了無顏面對家鄉父老,乾脆到內地隱姓埋名再不回來了!”

大家從艾孜買提的分數查起,滿分300分的卷子竟然考了227分,李永紅驚喜地從凳子上跳起來,38個孩子竟然有32個考入了“疆內國中班”,錄取人數佔了烏什縣錄取總人數的一半。

從此以後,這所國小再也沒有愁過招生。學校容納不了太多學生,有的家長就在學校門口不走,甚至説,“只要能進這所國小,缺牀我就搬牀,缺課桌我就買課桌!”直到庫爾班收下孩子才放心離開。一名曾經阻礙他辦學的人為了自己的孫子上學,向庫爾班校長承認了錯誤,“以前我不該那樣對你,請你原諒我的無知吧!”

穆薩和同學們在昌吉州四中的“疆內國中班”就讀時,庫爾班專程探望,得知上八年級的穆薩學習成績全年級第一,庫爾班又重複了一遍“你一定能考上清華大學”。

到了高三,幾次考試成績不理想,穆薩覺得自己離清華大學太遙遠,庫爾班想找人為他補習,並勸説他,“別放棄目標!”

20xx年大學聯考成績公佈的那天,連穆薩自己都沒想到,他竟然超常發揮考了701分,順利被清華大學醫學實驗專業錄取,穆薩能感覺到,那天庫校長和自己一樣激動。那年,不少曾經就讀於這所國小的維吾爾族學生陸續被各地的高校錄取。

建校以來,這所國小一直是以民辦公助的形式辦學,辦學條件越來越好。庫爾班·尼亞孜細數各級黨委政府的扶持與幫助:烏什縣委、縣政府無償劃撥1.5萬平方米土地,縣教育局每年選派4名公辦教師支教;自治區教育廳撥付項目資金1647.12萬元建設新校區,阿克蘇地區配套資金建新校區,購置牀鋪、被褥、灶具、餐具等;學校被納入國家義務教育保障機制範疇,在校生和公立國小生一樣同享“兩免一補”、營養餐補助資金等……

最令庫爾班驕傲的是,20xx年來將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弘揚貫穿於這所國小的教學管理中,將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注入孩子心中。春節吃餃子,端午節吃粽子,中秋節吃月餅;背誦三字經、論語,學習秧歌、京劇、二胡、古箏、國畫……中華傳統文化早已融入這所國小學生的日常生活之中。

自20xx年開始,學生們每天都要朗誦一段誓詞:“我是中華民族的一分子,作為炎黃子孫我感到非常自豪,我愛偉大的祖國,我愛首都北京,我願做民族團結的小主人,弘揚優秀國學文化,傳播民族團結正能量,願祖國早日實現民族偉大復興……”

“看着畢業的孩子們走出封閉的鄉村,走出烏什縣、走出新疆,到更廣闊的世界學習生活,我的夢想實現了。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的職責和義務是讓更多的孩子學好國家通用語言,傳承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庫爾班·尼亞孜説。

感動中國2023年度人物朱麗華同志先進事蹟心得 篇13

20xx年前,“八十年代新雷鋒”、“當代保爾”——張海迪的故事感動了大江南北,激勵着一代又一代人。當時年僅26歲的嘉興盲人朱麗華,正是在她的精神激勵下,自強不息,在黑暗世界裏創造了一份光明的事業。

然而,朱麗華怎麼也沒想到,自己能有一天見到張海迪,零距離聆聽她的教誨。昨天,中國殘聯主席張海迪在參加了第八屆全國殘疾人運動會嘉興賽區的活動後,晚上7時40分,抽空在嘉興國際奧林匹克酒店12樓,與朱麗華坐在了一起。

兩個出生於上世紀50年代、年齡僅相差2歲的女性,一見面,都顯得十分激動。張海迪坐在輪椅上,精神飽滿地望着身旁的朱麗華,談人生、談學醫、談心得,時而細聲細語,時而開懷大笑。

第一次現場聽到張海迪的聲音,朱麗華腦海裏立即浮現1983年聽廣播的情景。“您的聲音和故事,很快改變了我對人生的看法。”朱麗華動情地説,由於意外事故,一個對未來充滿憧憬的少女,五彩繽紛的世界從此變成了無法抹去的黑色,是張海迪的精神一直激勵着她挑戰自己,戰勝困難。

20多年來,在社會各界的幫助下,朱麗華憑着頑強的毅力,認真學習鑽研按摩技術,自學成才取得大專文憑,成為一名中醫師,並且熱心傳幫帶其他盲人從事推拿工作。經過10多年的努力,她將推拿診所辦得紅紅火火,還解決了10多名盲人的就業問題。從事推拿工作至今,她累計治療的患者已達17萬餘人,有百餘患兒在她手下神奇站立起來。

聽了朱麗華的經歷,張海迪十分開心,並回憶起自己15歲時,隨父母學習鍼灸和行醫的經歷,她意味深長地説:“盲人心裏應該有個太陽,永遠樂觀面對生活。”朱麗華也感慨地説:“你的精神感染了我,你是我的救命恩人!”説話間,兩人都開心地笑了。

當了解到朱麗華如今不僅是嘉興市盲人協會主席,還是市政協委員,並先後獲得嘉興市殘疾人自強模範、浙江省優秀共產黨員、浙江省“十大之江先鋒”等各種榮譽時,張海迪連連稱讚。

談話很快就超過半小時。作別張海迪,走出門外的朱麗華仍顯得十分激動:“這半小時將是我人生的一大財富,我將永遠珍藏,繼續努力,多為殘疾人事業貢獻力量。”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jingxuan/l748y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