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報告 >事蹟材料 >

感動中國2022年度人物朱彥夫事蹟(通用18篇)

感動中國2022年度人物朱彥夫事蹟(通用18篇)

感動中國2022年度人物朱彥夫事蹟(通用18篇)

感動中國2022年度人物朱彥夫事蹟 篇1

朱彥夫對張家泉村的感情非常深厚。

1957年,朱彥夫擔任了張家泉村黨支部書記,只有24歲的他,扛起帶領鄉里鄉親過上好日子的重擔。他用25年的艱苦奮鬥,把張家泉村當成了戰場,帶領着村民發起了棚溝造地、打井引水、高山架電的“三大戰役”,張家泉村從一個落後的小山村,一躍成為全縣第一個有拖拉機、最早實現水澆田過半、全鎮最早通上電的村,村民人均收入始終保持全鎮第一。

在張家泉,一首首不斷改編的民謠“三慌慌”唱出了60多年來三代人的變化:一唱“三慌慌”,春天鬧糧荒,夏天忙得慌,秋冬無衣愁得慌;二唱“三慌慌”,春天有糧不慌慌,集體生產喜得慌,秋冬不再鬧饑荒;三唱“三慌慌”,春天花草美得慌,夏天瓜果甜得慌,秋冬腰包鼓得慌。如今,張家泉村早已是“山頂松柏戴帽、山間果樹環繞”的富裕村。

朱向峯作為朱彥夫唯一的兒子,不僅目前照顧着朱彥夫的日常起居生活,還從朱彥夫手中接過了接力棒,要繼續帶領張家泉村人發家致富。“我父親曾經説過,他是黨的人,這一生都在為黨幹事,一生都在為老百姓幹事。”朱向峯告訴記者,“回村裏之後,父親叮囑了我兩件事:管住手,管住嘴。其實他當年也是這樣做的。”

朱彥夫用右臂支撐,揮動左臂用自制的工具寫字

朱向峯迴村後,也給老百姓許下了承諾:清清楚楚地來,清清白白地走。每花一分錢,都讓村民知道是怎麼花的,讓村集體全部在陽光下運行,讓老百姓看得見、摸得着。

直到今天,朱彥夫還關心着家鄉的發展。他經常看書看到帶領鄉親們致富的好點子、好經驗,就會記在筆記本上,等朱向峯迴家後告訴他,讓他不斷學習農村工作的經驗做法。

今年過年時,朱向峯給鄉親們拍了照片和小視頻,回家之後拿給父親看,朱彥夫看到熟悉的面孔很是激動,因為他一直放不下的就是張家泉村。

感動中國2022年度人物朱彥夫事蹟 篇2

有這樣一位英雄的老戰士,他的名字叫朱彥夫,被譽為活着的“中國保爾·柯察金”。他的傳奇和事蹟感動了無數國人。

朱彥夫出生於1933年7月,祖籍山東沂蒙山區。他1947年參加了中國人民解放軍,參軍後不久,就趕上了兩場著名的大仗——孟良崮戰役和淮海戰役。解放戰爭中,他先後參加大小戰役、戰鬥近百次,多次負傷,3次立功。

1950年12月,在朝鮮長津湖爭奪250高地的戰鬥中,朱彥夫所在的連隊冒着零下30多攝氏度的嚴寒,與裝備精良的美軍兩個營進行着殊死戰鬥。敵人每天在陣地上拋下數百顆炸彈,山頭被削去幾十釐米,捧一把地上的土就有十幾塊小彈片。在反反覆覆的陣地爭奪中,全連的戰友相繼犧牲,250高地上只剩下遍體鱗傷的朱彥夫一人。

對敵人的再次衝鋒,朱彥夫把三挺機槍壓滿子彈,不停地換位射擊,死守陣地。而就在朱彥夫再一次給機槍上子彈時,眼前突然飛來幾顆手榴彈。他迅速抓起一顆扔向敵人,又抓起另一顆剛扔出手,就聽到“轟隆”一聲巨響,眼前一道火光,隨後就什麼也不知道了。

不知過了多久,鑽心的疼痛將朱彥夫從昏迷中喚醒,身體已經被厚厚的雪花覆蓋,他想大聲喊,但喊不出聲;想伸開手,手指早已被凍壞。他一次次用冰冷的拳頭搓揉雙眼和臉部,想把沾在臉上的冰涼的東西去掉,但拳頭不聽使喚,又飢又渴之下,他索性將這個異物吞下,後來他才知道,那是被手榴彈炸出來的自己的左眼球。

出於對生命的本能渴望,朱彥夫咬緊牙關,開始在冰冷的雪地上艱難地挪動軀體向前爬行。不知爬了多久,昏迷了多少次,朱彥夫終於被兩名志願軍戰友發現救起,緊急地送往戰地救護所救治。

由於朱彥夫的傷勢太重,他被輾轉送回國內接受治療和手術。在長春軍醫大學附屬醫院,朱彥夫先後進行了47次手術,昏迷了93天,流出體外的腸子被塞了回去,醫生把他從鬼門關拉了回來。

朱彥夫醒來後,發現自己的雙手和雙腿都沒有了,痛心至極,滿腦子都是輕生的念頭。想餓死,但護理人員按時往他嘴裏餵食物;想跳樓,但沒有手腳連窗台都爬不上去;想吃安眠藥睡過去,好不容易攢起8片安眠藥,吃下去卻沒能把自己“解決”掉。朱彥夫自殺了三次,都沒有成功。

還是醫生的一句話點醒了朱彥夫:“你的命是我們用幾個月的時間,千難萬難,硬從死神那裏奪回來的,你有什麼資格不珍惜?”從此,朱彥夫打消了自殺的念頭。

嚴酷的現實是,他的雙腿從膝蓋以下被全部截去,雙臂手腕以下被鋸掉,左眼成了空洞,右眼視力也下降到0.3。一個沒有四肢、沒有左眼的特等傷殘軍人,怎樣才能生存下去啊!

雖然國家對像朱彥夫這樣的特等傷殘軍人有切實的優待和撫卹保障,但朱彥夫認為自己“無手無腳仍是軍人”,他不甘於成為一個躺在牀上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廢人。1956年,他放棄在條件優越的醫院療養康復,毅然回到了故鄉山東省沂源縣西里鎮張家泉村。

回到家後,他開始練習自己吃飯、喝水、大小便,經過長時間的艱苦訓練,慢慢實現了生活基本自理,並儘量做點力所能及的事情。這期間,他還遇到了陪伴自己一生的好妻子__。

為了實現教鄉親們學文化的目標,朱彥夫騰出自家的一間堂屋,用母親做壽材的木板做成書架,買了200多本書,建起了全村第一個圖書室。隨後,朱彥夫又張羅着辦起了張家泉村第一所夜校,夜裏常常要艱難地走1公里多的山路給村民上課。夜黑路滑,健全的人走起來都費勁,沒手沒腳的朱彥夫不知在夜間跌倒了多少回。

1957年,朱彥夫被全村的8名黨員推選為村黨支部書記,他開始帶領張家泉村的村民們砌石壘堰、改天換地,在山坡上開出了80多畝“大寨田”,治理了3條大山溝,為村裏新增200多畝良田。

1960年開始,朱彥夫帶着鄉親們翻山越嶺打了9口水井,並在村裏打了3口用於灌溉的大眼井。他自己繪製圖紙,帶領大家修建起了1500米長的灌溉渠。同時,又成立了村林業隊,建起40畝蘋果園、10萬株的花椒園、2萬株的桑樹園。如今的村民,單是果樹每年就能收入幾萬元,生活富足,原來貧窮的小山村成了致富模範村。

1982年,一場大病之後,他與死神又一次擦肩而過,朱彥夫自知年事已高,體力不支,主動辭去幹了25年的村黨支部書記。令所有人都沒想到的是,英雄沒有就此止步,而是開始了另一場戰鬥。

他讓兒女買來筆墨紙張、參考書,説:“我是二十六軍的戰士,我要替連指導員完成他的遺願,把戰鬥經歷寫下來,讓後人知道我們是怎樣和敵人殊死搏鬥的。忘記過去就意味着背叛!”

可以想象,朱彥夫寫書有多大困難。殘疾的身體讓他吃盡了苦頭:他用嘴銜筆、雙臂抱筆、單臂綁筆,三種方法交替使用。寫不了幾個字,眼睛就疼得難受。他每天只能寫幾百個字,不知多少汗水和血水浸到稿紙上。

另一個攔路虎是文化水平不高,為了寫成這本書,他舔爛了4本字典。由於日夜煎熬,他的視力持續下降,原來的傷口發炎,心臟病加重。不論醫生怎麼勸、家人怎麼攔,他始終筆耕不輟。

熬過了嚴冬,熬過了酷暑,經過7年的努力,1996年7月,朱彥夫33萬字的自傳體小説《極限人生》出版發行。時任中央政治局委員、副主席、國防部長遲浩田上將親筆題寫書名並題詞:“鐵骨揚正氣,熱血書春秋。”人們説朱彥夫是中國的保爾·柯察金,而遲浩田將軍則説,朱彥夫就是活着的“鋼鐵戰士”!

《極限人生》一出版,便在社會上引起了極大反響,全國各地紛紛邀請他去作報告,在淄博市的一場報告會上,朱彥夫一口氣講了兩個多小時,當場暈倒在講台上。經搶救治療後,雖然保住了生命,右半身卻從此癱瘓,沒了知覺。英雄永遠是英雄,他硬是撐着病體,經過幾年的努力,又完成了另一部自傳體小説《男兒無悔》。

朱彥夫先後榮獲全國道德模範、全國模範傷殘軍人、山東省優秀共產黨員等榮譽稱號,他用鋼鐵般的意志書寫了自己的“極限人生”。20__年12月12日,朱彥夫家庭被評為第一屆全國文明家庭,受到習近平總書記的親切接見,朱彥夫説,這種榮耀和幸福,他終生難忘!

感動中國2022年度人物朱彥夫事蹟 篇3

3月3日晚,感動中國20__年度人物名單出爐,“人民楷模”、“時代楷模”朱彥夫當選。朱彥夫由於身體原因未能到場,朱彥夫四女兒朱向欣代父親到頒獎典禮現場領獎。

“能登上領獎台,我十分榮光,但也覺得非常有壓力,我們作為晚輩,向父親學習的地方還有很多。”接過父親的獎盃之後,朱向欣既倍感榮耀,又覺得自己身上的擔子很重。

作為朱彥夫的四女兒,朱向欣説自己繼承了父親教書育人的優良傳統。

在朱向欣很小的時候,她記得父親主動騰出自家的一間屋子,買了200多本書,成立了村裏第一個圖書室,當時識字的人很少,所以能來圖書室的人並不多。治標要治本,為了幫助村民讀書認字,朱彥夫又張羅着辦起了夜校,教村民們識字,每天拖着十幾斤重的假肢往返家和夜校。作為老師的朱彥夫,每天夜晚都要步行一公里的給村民們上課。夜校的開辦,改變了張家泉村很多人的命運,也培養出了村裏的會計和文書人員等中堅力量。

朱向欣長大後也讀了師範專業,畢業後在沂源縣實驗國小做了一名人民教師。“我也把學生當作我自己的孩子,用自己最大的力量去教書育人。”朱向欣一直在教師的崗位上默默耕耘,20__年,她獲得了“沂源最美教師”的稱號。

朱向欣到現在依然記得小時候,每天天還沒亮就聽到父親用假肢走路“嘎達嘎達”的聲音。“當然,我也從來沒覺得父親和別人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在朱向欣看來,朱家人從沒覺得父親是一個殘疾人,電纜、壘牆頭、拾地瓜幹他都能幹,一些體力活他都幹,甚至比母親和家裏其他成員乾的都多。

朱彥夫精神始終指引着朱家的晚輩。在朱向欣眼中,父親是一位自立自強的勇士。在工作中遇到了困難,朱向欣會想到父親的事蹟。父親能沒手沒腳的情況下,做了25年的村支書,為村裏棚溝造地、打井引水、高山架電,他還能寫出《極限人生》和《男兒無悔》兩部長篇小説,“那我沒有理由做不好工作,父親就是我的榜樣。”説起這些時,朱向欣的語調鏗鏘又有力。

殘而不廢,朱家人認為這是對朱彥夫人生最好的概括。朱彥夫的人生,是從挑戰“不可能”、突破“不可能”中走過來的,他不僅把常人眼中的一個個“不可能”,變成了一個個可能”,而且創造了一個個常人做不到的奇蹟。“我們能做的,就是把壓力轉化為動力,本本分分地做好本職工作,把父親的事蹟傳承下去。”朱向欣説。

感動中國2022年度人物朱彥夫事蹟 篇4

“生命於你不止一次。士兵於你不只是經歷。沒有屈服長津湖的冰雪,也沒有向困苦低頭。與自己抗爭,向貧窮宣戰,一直在戰鬥,一生都在堅守,人的生命,應當像你這樣度過。”這是感動中國20__年度人物頒獎晚會上朱彥夫的頒獎辭。

如今,朱彥夫年事已高,由於右半身偏癱,再加上做過兩場心臟支架手術,導致他行動不便,説話含糊不清,但他仍堅持每天讀書看報,關注時事新聞。剛剛舉辦的北京冬奧會也是朱彥夫關注的重點新聞,對一些運動項目和運動員的見解也頭頭是道。

“爺爺並不服輸,他現在用自己的方式鍛鍊身體,右半身行動不便,他就做一些自創的擴胸運動。”朱彥夫的孫子朱帥宗告訴記者,朱彥夫還一直保持着軍人作風,每日按點起牀、按時吃飯,生活非常有規律。儘管右半身行動不方便,朱彥夫也經常寫字練字,就在前兩天還寫下了“英雄二連”、“感動中國”幾個字,“爺爺今年89歲了,在他的精神世界裏他覺得自己還有用。”

現在,朱帥宗在朱彥夫教育基地擔任講解工作,爺爺的事蹟他早已背得滾瓜爛熟,但每次講給參觀者時,他也經常聲音哽咽、濕了眼眶。從小,朱帥宗就知道自己的爺爺與眾不同,爺爺的故事也時刻激勵着他,讓他明白一個道理:只要信念不死,只要衝鋒不止,我們每一個人都可以創造屬於自己的生命奇蹟。“我學到最多的就是爺爺那種自強不息的精神和超人的毅力,幹一件事情不是半途而廢,一定要把它幹好。”朱帥宗説,為了傳承和發揚好紅色基因,他大學畢業後也回到了家鄉,將爺爺的故事傳遞給了無數人。他認為,講好爺爺的故事是自己的責任,將爺爺的精神傳承好更是自己的擔當。

在朱帥宗看來,爺爺的夢是讓大家吃飽飯,爸爸的夢是脱貧攻堅路上一個都不少,他的夢是讓朱彥夫精神閃亮小康路,幫助家鄉發展紅色旅遊、鄉村旅遊,開闢幫助鄉親們增收的新途徑。朱帥宗提到,“實際上我們都是一個夢,我們祖孫三代在不同的年代為了一個共同的中國夢,我把這個想法告訴了爺爺,他也常常鼓勵我。”

在朱帥宗的手機裏,還保存着朱彥夫寫下“與其腐爛,不如燃燒”的照片,“爺爺的精神是我們奮鬥的動力,也是我們一家三代人努力的目標。”朱帥宗説。

感動中國2022年度人物朱彥夫事蹟 篇5

近日來,光明日報等中央媒體對朱彥夫先進事蹟的報道,在全社會引發強烈反響。25年村支書生涯,用殘軀撐起一個村莊;殘臂書寫幾十萬字自傳體小説,傳遞精神信念……朱彥夫的感人事蹟口口相傳。

讀完光明日報的報道,湖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龍兵感言:“朱彥夫身上折射出的精神,令人震撼。像朱彥夫這樣曾在戰場上浴血奮戰,復員後又為家鄉發展、社會主義建設鞠躬盡瘁的革命軍人,他們身上那種為黨為國奮鬥不止的氣概和擔當,永遠值得我們學習!”

山西洪洞縣人口和計劃生育局辦公室主任王凱説:“十年前我是一名武警戰士,通過《極限人生》瞭解了朱彥夫,再次看到朱彥夫的報道,仍然很受教育。雖然重度殘疾,但他生命不息、奮鬥不止,我作為一名黨員、一個身強力壯的青年,有什麼理由不努力奮鬥呢?”

“對朱彥夫來説,羣眾路線不是多難的事兒,是日常本分。”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機關黨委王軍説,朱彥夫把羣眾看得比自己重,他深入羣眾、彙集民智為民辦實事,是實實在在的羣眾路線踐行者,是全黨的好榜樣!

“朱彥夫身體殘疾,仍為黨為民鞠躬盡瘁,他的精神也激勵當代大學生磨鍊意志,超越自我,實現人生目標。”西北民族大學學生石凱平説。

朱彥夫先進事蹟的報道在網上也引起廣泛關注,網友紛紛留言發表感慨。一位山東濰坊的光明網網友看完報道後説:“精神的力量,就是這樣鼓舞人心,催人淚下,滿滿的正能量!”

“朱彥夫身殘志堅,堅持不懈,這需要極強烈的精神意志支持,多年來,不計個人得失,努力奉獻,凡事以人民滿不滿意為出發點和落腳點,真正把共產黨員的宗旨牢記在心,堪稱時代楷模。”網友“依山伴水20__”説。

感動中國2022年度人物朱彥夫事蹟 篇6

【頒獎詞】夢想天開

父親留戀那油菜花開的芬芳,兒子就把他葬在不遠的山上。三十年花開花謝,兩代人春來秋往,一家人不分晝夜,守護最微弱的希望。一粒種子,藴含着世代相傳的夢想。

【事蹟】沈昌健,男,46歲,湖南省常德市臨澧縣楊橋村村民。

1978年,養蜂人沈克泉在貴州山區發現了3株花期長,生長結構好的野生油菜,將其帶回家鄉播種,想為養蜂場提供新的蜜源。繼而想到改良培育出產量高的油菜品種,為家鄉解決吃油難的問題。

一開始,鄉親們嘲笑他"泥腿子想當科學家"。直到到了上世紀八十年代,沈克泉培育出了優質油菜種,得到了鄉親們的認可。

上世紀九十年代,由於沈克泉的油菜品種未經國家審定,當地部門對沈克泉進行了罰款、拘留。但他仍刻苦自學有關油菜遺傳育種和生產栽培的知識。在沒有專業分析、沒有專業儀器的情況下,父子倆用肉眼觀察,憑記錄總結規律。

1996年,家裏為搞油菜研究欠債不少。沈昌健賣掉中巴,帶着賣車款回家投入油菜研發。

20xx年,沈克泉父子繁育的"貴野A"不育係獲國家發明專利證書。20xx年,沈克泉帶着自己培育的巨型油菜"獨闖"在武漢召開的第12屆國際油菜大會,引起了不小的轟動。

20xx年,沈克泉去世,沈昌健依然是堅持着油菜育種。家人將沈克泉葬在離試驗地不遠的山坡上。家人知道,這些油菜是老人最後的心願和牽掛。

如今,沈昌健的"沈油雜"202、819已進入區域試驗環節,五畝送檢試驗田裏有300個單株樣本,每個樣本送檢一次就是200元;300畝的示範片裏還欠着兩萬多的工錢,馬上要施肥又是兩萬的肥料錢。對於已經35年沒有主業收入的沈昌健一家而言,"吃飯靠田,科研靠借"。幾十年來,沈克泉、沈昌健父子自籌資金150多萬元,這幾年政府也常有資助,可沈家裏欠下了不少債,"幾乎所有親戚都借遍了。"家裏最值錢的是兩台用來貯藏油菜種子的冰箱。

35年父子相繼,只為一株油菜的夢想。沈昌健説等現在的種子通過審定了,會賣給種子公司,拿着資金去滾動開發下一代油菜雜交新組合。自己的油菜育種路也許得"慢慢走",但怎麼也會走下去。

感動中國2022年度人物朱彥夫事蹟 篇7

有人説楊振寧是 20世紀中繼愛因斯坦和費米之後,第三位具有全面的知識和才能的"物理學全才",是華人當中知名度最高的當代科學家之一。曾任布洛克海文國立實驗室主任的實驗物理學家薩奧斯説:"楊振寧是一位極具數學頭腦的人,然而由於早年的學歷,他對實驗細節非常有興趣。

他喜歡和實驗學家們交談,對於優美的實驗極為欣賞。"美國物理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賽格瑞(e)推崇楊振寧是"全世界幾十年來可以算為全才的三個理論物理學家之一"。(網易評)

作為中國首位諾貝爾獎得主,楊振寧在中國政界、學術界一直受到極高的尊崇。(騰訊評)

楊振寧對數學的美妙的品味照耀着他所有的工作。它使他的不是那麼重要的工作成為精緻的藝術品,使他的深奧的推測成為傑作。這使得他對於自然神祕的結構比別人看得更深遠一些。(物理學家戴森評)

楊振寧是一位極具數學頭腦的人,然而由於早年的學歷,他對實驗細節非常有興趣。他喜歡和實驗學家們交談,對於優美的實驗極為欣賞。(曾任布洛克海文國立實驗室主任,實驗物理學家薩奧斯評)

感動中國2022年度人物朱彥夫事蹟 篇8

彭士祿,男,漢族,1925年11月出生,中共黨員,廣東海豐人,我國著名的核動力專家,中國核動力事業的開拓者和奠基者之一。他是黨的早期領導人、我國農民運動的先驅彭湃烈士之子,年幼時父母犧牲,8歲就被國民黨反動派投入監獄,此後顛沛流離,幾經輾轉到達延安,在黨的培養下成長成才。上世紀50年代,他響應黨中央號召,隱姓埋名投身核潛艇研製事業,擔任第一任核潛艇總設計師,主持了潛艇核動力裝置的論證、設計、裝備、試驗以及運行的全過程,為我國第一艘核潛艇成功研製作出了重要貢獻。改革開放後,他負責引進大亞灣核電站,組織自主設計建造秦山核電站二期,引領我國核事業發展實現歷史性跨越。曾任原第六機械工業部副部長、黨組副書記,原水利電力部副部長、黨組成員,中國核工業集團有限公司原科技顧問,是中國工程院首批院士。20__年3月在北京逝世。

彭士祿同志個人成長和家庭發展,歷經中國革命、建設、改革和新時代各個歷史時期,見證黨的建立、鞏固、發展的__年奮鬥歷程。他繼承先輩遺志,傳承紅色基因,賡續共產黨人精神血脈,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始終保持着對黨和人民的赤子之心。他以身許國、科技報國,求實創新、敢於拍板,踐行了“核潛艇,一萬年也要搞出來”的錚錚誓言,為我國核動力事業作出了開創性的貢獻。他高風亮節、淡泊名利,永葆初心、不改本色,為黨和人民的事業奮鬥不息、躬耕不止,集中體現了黨的堅定信念、根本宗旨、優良作風,生動彰顯了中國共產黨人艱苦奮鬥、犧牲奉獻、開拓進取的偉大品格。

彭士祿同志的先進事蹟廣泛宣傳報道後,在全社會引起熱烈反響。廣大幹部羣眾特別是科技工作者普遍認為,彭士祿同志是紅色家風的優秀傳承者,是科學家精神的傑出踐行者,是共產黨員的優秀代表,是中國核動力事業的拓荒牛。大家紛紛表示,要以“時代楷模”為榜樣,深入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從黨__年奮鬥中感悟信仰的力量,把個人成長奮鬥融入黨和國家事業,以優異成績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__週年。

“時代楷模”發佈儀式現場宣讀了《中共中央宣傳部關於追授彭士祿同志“時代楷模”稱號的決定》,播放了反映他先進事蹟的短片。中央宣傳部負責同志為彭士祿同志親屬頒發了“時代楷模”獎章和證書。國務院國資委、中國科協、中國核工業集團黨組負責同志,廣東省有關方面負責同志以及幹部羣眾、科技工作者、青年學生代表參加了發佈儀式。

感動中國2022年度人物朱彥夫事蹟 篇9

關鍵詞1:另起一行,走出別樣風景

周圍的人都説是正確的路,就一定正確嗎?未必!當年的蘇炳添很反感學校的放學後“興趣小組”補課行為,這種“自願”參加的“興趣小組”實在引不起他的興趣。於是,為了逃避補課,他選擇了短跑隊。然而,一發而不可收拾。這一選擇,竟然徹底改變了他的命運,蘇炳添是一個知奇才。在中山市中學生田徑比賽中,他以11秒72的成績引起市體校的注意,隨即進行專業訓練。

關鍵詞2:感恩對手,在競爭中成長

本次上海站比賽,與蘇炳添一同站上跑道的還有19歲的小將桐生祥秀等三名日本選手,蘇炳添最好成績是9秒99,而桐生祥秀在超風速情況下曾跑出過9秒87。拿桐生祥秀的話説,本次上海站比賽中,日本選手要圍剿蘇炳添。然而,疾風知勁草,烈火現真金。在兩次有選手搶跑等種種擾亂比賽節奏的情況下,蘇炳添成功突圍,以10秒09強勢奪冠。這才是對日本選手們最好的迴應。

關鍵詞3:臨淵羨魚,不若退而結網

在與對手的競爭中成長,這是競技體育最大的魅力之一,蘇炳添也是如此。同是中國短跑隊的隊友張培萌曾多次擊敗過蘇炳添,比如20__年4月的全國田徑大賽上,張培萌打破了蘇炳添保持的紀錄;同年8月,又在莫斯科田徑大獎賽中跑出10秒整的成績,這一度讓蘇炳添感到“壓力山大”。

但是,蘇炳添並沒有放棄,而是一如繼往的訓練,分析技術動作的每個細節,從0.01秒中爭取進步。最終在20__年5月31日的國際田聯鑽石聯賽中跑出9秒99的成績,成為亞洲短跑第一人,為黃種人爭得了榮譽。

感動中國2022年度人物朱彥夫事蹟 篇10

1.羣英薈萃

楊振寧本科畢業獲理學學士學位後,考入研究院理科研究所物理學部讀研究生。讀研究生期間,楊振寧住在聯大昆中北院研究生宿舍。與他同室居住的有凌寧、金啟華和顧震潮,黃昆和張守廉也偶爾來住幾天。這些中華民族未來的精英們聚於一起,在陋室裏交談切磋,結伴探索着科學的奧祕。

2.楊門長子

作為楊家長子,楊振寧為鼓勵弟妹多唸書,還訂出了一些頗為吸引人的規則:一天之中,誰唸書好、聽母親的話、幫助做家務、不打架、不搗亂就給誰記上一個紅點,反之就要記黑點。一週下來,誰有三個紅點,誰就可以得到獎勵———由他騎自行車帶去昆明城裏看一次電影。

3.名師高徒

楊振寧讀聯大物理學系時,給他上一年級普通物理課的是擅長實驗的物理學家趙忠堯教授,上二年級電磁學課的是著名學者吳有訓教授,上力學課的是在廣義相對論等方面頗有研究的著名學者周培源教授等。

但對楊振寧來説,除了物理系直接教他的這些教授們外,父親楊武之對他的影響也是相當大的。楊振寧在學校裏,遇有不懂的問題、碰上難以處理的事,總是經常跑到數學系辦公室向父親請教。

感動中國2022年度人物朱彥夫事蹟 篇11

在_年的東京奧運會上,蘇炳添在百米半決賽中跑出了9秒83的成績,半決賽排名第一進入決賽。決賽中由於有人搶跑,影響了蘇炳添的心態,最終蘇炳添只跑出9米98,排名第六。

近日,外媒製作的蘇炳添紀錄片播出,給我們帶來了關於蘇炳添更多的信息。紀錄片中説到,蘇炳添在半決賽中跑出的9秒83不僅是亞洲紀錄,其前60秒用時6秒29更是前無古人,載入史冊。

注意了,前無古人,也就是説,蘇炳添是60米世界第一人。如果奧運會有60米跑,蘇炳添不但能夠站上領獎台,還很有可能拿到金牌。不過很可惜,奧運會最短距離是100米,並沒有60米跑。

蘇炳添前半程跑能力出色,這是大家都知道的。有一張照片很經典,那就是蘇炳添和博爾特一起隔道而跑。蘇炳添超快的前半程讓博爾特都感到驚訝,看着快如閃電的蘇炳添,露出不可思議的表情。

不是吹蘇炳添,如果只比60米,那博爾特都不是蘇炳添的對手。博爾特起跑反應並不算很快,啟動速度也一般般,但後程爆發力十足。博爾特通常是在40米左右開始發力,大步流星甩開對手衝向終點線。

蘇炳添由於身高所限,步子邁得相對小一些,所以雖然前半程能建立優勢,後半程還是很難和博爾特這樣的高手媲美,能夠跑出9秒83,已經是非常不可思議的一個成績了。

蘇炳添爆發力不如博爾特他們,為什麼前60米卻能跑出世界第一的成績?這都是因為蘇炳添的努力和堅持。在短跑這個領域,30歲算是老將了。博爾特29歲就退役了,可想而知短跑對於年齡的要求是很嚴格的。

蘇炳添在30歲後還能取得進步,在32歲時創造個人生涯最佳成績,打破亞洲記錄,靠的就是不停的打磨技術。為了能夠跑得更快,蘇炳添對起跑姿勢,對槍聲的預判,對頻率的協調等等,都做得非常細緻。

很多人以為短跑靠的就是身體素質,其實並不是這樣的。身體素質自然是最關鍵的要素之一,如果沒有強壯的腿部肌肉,那想在短跑取得好成績是不可能的。但要想在世界大賽中跑出好成績取得名次,除了身體素質,技術也很重要。尤其像蘇炳添這樣身體素質並沒有黑人運動員好,就更需要技術來補救了。

可以這麼説,以蘇炳添的技術,如果他擁有黑人運動員平均的身體素質,那100米跑很可能博爾特都要甘拜下風。

在東京奧運會結束後,蘇炳添就沒有再參加比賽。蘇炳添開始陪伴家人,享受生活。其實這也是可以理解的,作為職業運動員,經常要東奔西跑,和家人聚少離多,是非常辛苦的。到了蘇炳添這個年紀,想回歸家庭,也屬正常。

不知道外媒製作的這個蘇炳添紀錄片,會不會重新喚起蘇炳添的雄心壯志。作為60米世界第一人,如果就這樣結束告別奧運會賽場,那是非常可惜的。蘇炳添既然能在32歲時再創新高,那為什麼不能在3年後的巴黎奧運會再創輝煌?支持蘇炳添繼續跑下去,在巴黎創造奇蹟!

感動中國2022年度人物朱彥夫事蹟 篇12

據央視新聞消息,國際體育仲裁法庭2月18日宣佈,英國田徑運動員烏賈被認定違反了反興奮劑規則,他在20__年8月6日舉行的東京奧運會男子4X100米接力決賽中的成績將被取消,並沒收獎牌、積分、獎品、證書。

根據相關規則,英國男子短跑接力隊在男子4x100米接力決賽中的成績也將被取消,並沒收獎牌、積分、獎品、證書。原本第四名的中國男子接力隊有望遞補獲銅牌。

20__年8月,國際興奮劑檢測機構表示,烏賈8月6日參加東京奧運會田徑項目男子4x100米接力決賽後收集的尿樣檢測呈陽性。9月,烏賈的B瓶尿樣檢測結果也呈陽性。

烏賈在東京奧運會上是英國4x100米接力隊的首棒選手,當時英國隊最終以0.01秒的差距敗給意大利隊,收穫銀牌。

在那場男子接力決賽中,由吳智強、蘇炳添、湯星強和謝震業組成的中國隊當時名列第四。國際體育仲裁法庭這份公告意味着有可能中國隊會遞補獲得銅牌,那將是中國男子接力在奧運會歷史上的最佳戰績。

20__年8月6日晚,在東京新國立競技場上演進行的4X100米奧運會田徑比賽中,由湯星強、謝震業、蘇炳添和吳智強組成的中國隊以37秒79獲得第四名。

20__年北京田徑世錦賽,家門口作戰的中國男子短跑不斷創造歷史。先是蘇炳添在男子100米預賽打開10秒大關,成為首位跑進世錦賽百米決賽的中國人。隨後,中國男子接力隊不斷突破自我,在鳥巢站上領獎台。

莫有雪、謝震業、蘇炳添、張培萌,曾經是那個夏天最讓人熱血沸騰的4個名字。

男子4×100米接力預賽,4位小夥子在預賽便跑出37秒92,刷新了亞洲紀錄,強勢晉級世錦賽決賽。決賽與眾多頂尖強隊同場競技,被分到了不利的第9道,他們沒有怯場,最終跑出38秒01,僅次於博爾特領銜的牙買加隊,斬獲一枚可以載入史冊的銀牌。

從那以後的6年間,中國男子接力隊一直在追逐下一枚世界大賽獎牌,卻屢屢與其失之交臂。

20__年裏約奧運會,中國男子接力隊的第一棒變成了湯星強,謝震業、蘇炳添、張培萌依然處在巔峯期。他們在預賽中跑出37秒82,再次刷新亞洲紀錄,站上了奧運會決賽的舞台,跑出37秒90的優異成績,遺憾獲得第4名。

20__年倫敦世錦賽,“謝蘇張”仍是主力,第一棒變成了吳智強,預賽跑出38秒20,決賽跑出38秒34,再次獲得第4名,與領獎台僅一步之遙。

20__年多哈世錦賽,中國男子接力隊對棒次做出巨大調整,蘇炳添、謝震業分別跑第一棒、最後一棒,許周政、吳智強分別跑第二棒、第三棒。預賽跑出37秒79,打破了全國紀錄,但謝震業決賽前受傷,最後一棒被迫換成別舸,中國隊最終獲得第6名。

20__年、20__年、20__年,中國男子接力隊接連闖進世界大賽接力決賽,卻一再無緣獎牌。

如今,中國男子接力隊終於有望圓夢,祝賀!

感動中國2022年度人物朱彥夫事蹟 篇13

20__年8月1日,東京奧運會男子百米半決賽的現場,蘇炳添跑出了9秒83,以小組第一進入決賽。

9秒83,超出了蘇炳添的極限9秒85!

9秒83,代表最快的中國速度!

9秒83,全球百米比賽速度榜第12名!

從此,蘇炳添多了一個響噹噹的頭銜:

首個進入奧運會男子100米決賽的中國人!

讓我們一起走進這位“亞洲飛人”,究竟是什麼,支持他跑到奧運百米決賽的現場?

小鎮跑出來的“短跑天才”

1989年8月29日,蘇炳添出生在廣東省中山市古鎮的一個農民家庭。

他還有一個弟弟,一家四口有商有量,日子雖然並不富裕,但也過得和諧愜意。

蘇炳添小時候這麼愛跑步,是因為媽媽也酷愛跑步,蘇媽媽是當年古鎮“跑得最快的人”。

蘇炳添最喜歡和小夥伴比快,玩捉迷藏、紅綠燈遊戲,都是他搶第一。

他的11個表兄弟中,有5人曾是田徑運動員。

蘇炳添從小就喜歡追着表哥蔡建發屁股後邊跑,表哥當時是全中山市的冠軍,蘇炳添總跑不贏他。

蘇炳添卻越挫越勇,以“跑贏表哥”為目標,經常拉表哥一起比賽。

八年級的時候,蘇炳添成績不是很好,“補課”是常有的事。

有一次,他和同學比賽摸籃球框,他一下子摸到了最高處,被路過的體育老師楊永強看到了。

楊永強老師問他:“願不願意練體育?以後就不用補課了。”

聽説不用去“補課”,蘇炳添開心極了,馬上就答應了。

蘇炳添剛開始練的是跳高,一次體育課的短跑比賽,他輕輕鬆鬆就甩掉了受過專業訓練的田徑隊同學。

當時沒有人練100米短跑,蘇炳添也順理成章地成了校田徑隊的短跑隊員。

15歲的蘇炳添瞞着教練參加中山市中學生田徑比賽,還拿了個冠軍,跑出11秒72的好成績。

楊永強驚喜萬分,對他説:“不用練了,直接去比賽!”

蘇炳添,很快就從小鎮來到了中山市體育學校,成為全村人的驕傲。

縱使前路坎坷,也要咬牙堅持

一開始,蘇炳添難以適應嚴格的體育訓練,在體校,每天早上五點就得起牀,還要跑十幾公里,有時候還得帶着沙袋。

一個人來到陌生的地方,又是轉校生,蘇炳添沒有什麼朋友,有苦無處説,情緒一直低落。體校考試時,他的成績不怎麼好,教練也開始冷落他。

終於有一天,他偷偷坐車跑回家,告訴父母不想上體校了。父親本想揍他一頓,被母親攔下來。

後來,體校發現蘇炳添不見後,馬上找到楊永強老師一起尋人。楊永強在凌晨才找到蘇炳添。

楊永強帶着體校老師勸蘇炳添回校,這時,蘇媽媽卻猶豫了。

表哥蔡建發勸她:“為了蘇炳添的前途,現在吃點苦不算什麼!”

表哥已經是一名專業運動員,看到他,蘇炳添又重新燃起了“超越表哥”的夢想,他又回到了體校。

從此,蘇炳添不再怕吃苦,他也向隊友敞開心扉,互相交流,最重要的一點,他特別自律。

我們都知道,運動員訓練要控制飲食,蘇炳添一直堅持合理飲食。

家庭聚會的時候,蘇炳添從不亂吃東西,不吃豬肉和西瓜,不喝橙汁,更不會喝酒。

作息上,蘇炳添堅持5點起牀訓練,從不遲到,晚上10點準時睡覺,放假也如此,幾年如一日。

吃苦耐勞加上嚴格自律,蘇炳添迅速調整好狀態,進步神速。

有一次,表哥説他100米最快能跑到11秒。

蘇炳添説:“那也太輕鬆了。”

表哥要求他現場演示。

他們來到村裏國小的百米賽道,表哥掐秒錶。秒錶一停,表哥震驚地看着那“10秒75”,説不出話來。

那天,蘇炳添實現了“超越表哥”的夢想。

“戰勝表哥”之後,蘇炳添想走向更大的賽場,挑戰自己。

在香港對抗賽上,蘇炳添收穫了100米和200米比賽的冠軍。僅用了兩年不到的時間,蘇炳添就接近了健將級運動員的水平。

年底,蘇炳添拜別恩師寧德寶,進入廣東省田徑隊,正式成為一名職業短跑運動員。

進入省隊後,蘇炳添進入了魔鬼式的訓練。

每天要五點多起牀,晨跑5000米,吃完早飯,又要進行體能訓練、負重跑訓練、技術動作訓練,每天都在不斷地重複,繁雜而枯燥。

蘇炳添感覺太累,太困了!

最關鍵的是,蘇炳添來到省隊,又進入了一個陌生的地方,連廣州的公交車都不會坐。

他不認識人,感到很孤單,特別想家,有時覺得自己都待不下去了。

有一次,他偷偷跑出去找工作,但是,一個星期後又回來。

回來之後的蘇炳添一門心思撲在跑步這件事上,他也逐漸顯示出他的天賦,不斷向前,不斷突破。

蘇炳添師從的教練是袁國強,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中國速度”的代表人物。

剛入省隊的時候,蘇炳添每天認真刻苦訓練,但是成績沒有進步也沒有倒退,他告訴教練他真的練不下去了。

袁國強教練就對他説:“你再堅持一下,後面有一個比賽,馬上就可以檢驗一下自己了。”

蘇炳添決定再堅持一下。

所謂“名師出高徒”,兩年內,蘇炳添斬獲了男子60米、男子4×100米接力項目的三枚金牌。

憑着優異的比賽成績,蘇炳添20歲的時候,進入了國家隊,他的能力上了一個台階,當年以11金的成績稱霸“田徑短跑界”。

榮譽與傷痛並存,突破極限

運動員榮譽的背後,往往伴隨着傷痛,不管是身體上還是心理上的,戰勝這些傷痛,也就突破了自己。

第五屆東亞運動會奪冠後,蘇炳添突遭病痛折磨,上半年基本沒有什麼比賽。養傷期間,他還在不斷地進行力量練習。

傷痛並沒有阻礙蘇炳添的速度,適當的反而讓他爆發更強的潛能。

年底的廣州亞運會,蘇炳添拿下男子4×100米的冠軍金牌,這枚金牌時隔20年再度回到中國接力隊。

莫斯科世錦賽中,蘇炳添因搶跑被罰下場,而同年比賽的張培萌卻跑出了10.00秒,追平日本選手伊東浩司跑出的黃種人最快紀錄。

“搶跑罰下場”那一幕,在他腦海裏揮之不去,甚至有的時候裁判還沒有開槍,他卻總覺得“槍好像已經響了”。

打那以後,這一幕就成了蘇炳添心裏的一道坎,他失去了往日的自信。

幸運的是,蘇炳添遇到了他現在的外國教練蘭迪-亨廷頓,這個教練帶來了新的技術和方法,讓蘇炳添慢慢找回了自信。

蘭迪-亨廷頓是個“多事的老頭”,他原來是中國男子跳遠隊的教練,那時經常去短跑組提意見,蘇炳添從中獲益良多,後來蘭迪-亨廷頓就成了他的專屬教練。

亨廷頓經過研究,找出蘇炳添百米跑步中存在的主要問題:起跑很快,但是在50米到60米的時候,容易打亂節奏,力量和速度也逐漸下滑。

全球百米記錄前10名都是跑進9秒的非洲後裔選手,跑進9秒,是亞洲人的極限。

亨廷頓説,蘇炳添想要突破極限,最關鍵的是改變他的起跑習慣--由左腳起跑改為右腳起跑。換句話來説,就是重新學跑步。

這個改變存在很大風險,蘇炳添很有可能毀掉他十幾年的運動員生涯。

但是,他堅持這麼做,決定改技術的那一時,他就做好了退役的準備。

蘇炳添聽從亨廷頓教練安排,遠赴歐洲改技術。

改技術的過程中,蘇炳添承受巨大的壓力。剛開始,他連女運動員都跑不過,加上年紀越來越大,他的職業運動生涯遇到了瓶頸。

他每天逼迫把左腳放前面,故意讓右腳發力,雖然極不協調。腦海裏也在不斷重複這個動作,甚至睡覺都是在跑步。

休假期間,他竟跑去訓練基地外的森林“追兔子”,把每個兔子洞都摸得一清二楚。

這樣“高強度”的練習下,蘇炳添很快掌握了新的技術。

在美國尤金站中,26歲的蘇炳添跑出了9秒99,跑進9秒關口,成為“亞洲第一飛人”。

領獎那一刻,蘇炳添致敬劉翔,做了一個同樣的動作:身披五星紅旗,跳上領獎台。

退役了,再戰奧運

長期的征戰比賽,高強度訓練,讓蘇炳添身上多處帶傷。

短跑運動員的黃金年齡大多在28歲前,20__年,蘇炳添選擇了退役。

但是他還有兩個願望沒有實現:突破亞洲人的極限9秒85,站在奧運會男子百米的決賽場上。

所以,為了進入奧運會的百米決賽,蘇炳添堅持繼續比賽,讓自己回到巔峯的狀態。

宣佈退役的兩年內,蘇炳添再次為國家貢獻男子100米3金,男子60米1金1銀。

由於疫情的影響,20__年的東京奧運會推遲到20__年舉行。

訓練期間,蘇炳添曾出現兩次大傷。

第一次是田徑亞錦賽前,一次力量訓練中,蘇炳添腰部肌肉拉傷。

蘇炳添晚上睡覺時,腰部還隱隱作痛,就像一根刺在上面。

他積極出國就醫。在美國養傷期間,想到自己的年齡和久病纏身,蘇炳添曾一度想放棄比賽。

隊醫朱志偉開導他:“你屬蛇的嘛,蛇都會冬眠的,人的狀態也有恢復週期,不如等春天來了再考慮。”

就這樣,蘇炳添回國康復養傷,繼續參加當年的鑽石聯賽上海站。雖然表現不理想,但是,蘇炳添還在堅持,他一邊調整狀態,一邊比賽。

第二次受傷是蘇炳添在一次力量訓練中,不小心拉傷左肩,短期內很難恢復,幸好沒有傷到關鍵的腿部。

為了以最佳狀態迎接東京奧運會,從那時起,蘇炳添就進入了較長的恢復調整期。

20__年8月1日晚,萬眾期待下,蘇炳添出現在東京奧運會男子百米半決賽現場,而且超水平發揮,跑出9秒83!

全國人民都沸騰了!

劉翔第一時間發微博祝賀他:封神!9秒83!

蘇炳添也完成了交接,成為中國新一代“飛人”。

跑得最快的“大學教授”收穫跑得最慢的“愛情”

備戰東京奧運會期間,蘇炳添堅持完成了自己的學術論文。

8 月 1 日,蘇炳添一篇名為《新時代中國男子 100m 短跑:回顧與展望》的論文在社交網站走紅,網友紛紛感歎蘇炳添親自為論文 " 跑數據 "。

暨南大學畢業後,受學校聘請,蘇炳添決定留校任教,成為體育學院的一名副教授,繼續他的學術研究。

東京奧運會上“一戰成名” ,蘇炳添也成為了世界上跑得最快的“大學教授”。

跑得最快的“大學教授”卻收穫跑得最慢的“愛情”。

20__年10月10日,蘇炳添與青梅竹馬的妻子林豔芳完婚,結束16年的“愛情長跑”。

國中時,蘇炳添貪玩不好學,林豔芳是組長,每週就負責催他交作業。

“女神”林豔芳有很多愛慕者,唯獨和蘇炳添“傳紙條”,後來,他們改用“日記傳情”。

蘇炳添進入國家隊後,兩人極少見面,只能通過打電話聯絡,這一打堅持了十幾年。

20__年7月11日,蘇炳添的兒子小天天出生。兒子出生那天,他還沒有從瑞士回國,網友調侃“亞洲飛人第一次輸了,跑不過兒子!”

現在,蘇炳添一完成比賽,就堅持回家陪兒子,餵奶、換尿布、哄睡、帶娃出去走走,“亞洲飛人”秒變“奶爸”。

在一次採訪中,蘇炳添説:“我有一個夢想,在我孩子有認知能力的時候,讓他的媽媽帶他到現場去看一次我的比賽,讓他永遠記得自己的父親最輝煌的一瞬間。”

今年東京奧運會,他讓妻子和兒子看到了他“封神”的時刻!

雖然未在決賽中拿到獎牌,但蘇炳添覺得雖敗猶榮。

賽後他也在微博上留言:

“以9秒83進入奧運會決賽圈我已經非常滿足了,決賽的9.98也沒有遺憾,因為這就是我的最真實水平!”

東京奧運會,很有可能是蘇炳添的最後一站,也許未來,他會以新的身份,再次回到賽場上。

祝福這位“亞洲飛人”,願他能培養出更多的“中國飛人”,帶領中國田徑隊走向另一個巔峯!

感動中國2022年度人物朱彥夫事蹟 篇14

得知顧誦芬先生獲此榮譽後,許多新一代的航空人對顧誦芬講出深情祝願。“顧總是瀋陽所的第二任總設計師,為新中國飛機設計事業做出了彪炳史冊的開創性貢獻。”瀋陽所總設計師孫智孝説。“顧院士是飛機氣動力設計的奠基人,在他的帶領下,瀋陽所一代代航空人不負眾望,注重創新,信念無比堅定,力量無比強勁。”瀋陽所副所長左林玄説。“從老一輩的設計師身上,我看到了勤奮、鑽研、嚴謹、忍辱負重、勇於擔當的品質,由於行業的特殊性,他舍小家,為大家,遠離名利,為了國家和民族做出個人最大的犧牲。”瀋陽所首席專家王永慶説。

顧誦芬的辦公室在二樓東側。一套木桌椅、兩個舊沙發是這件屋子僅有的活動空間,剩下全被各式書籍和資料填滿。在這片“書的海洋”裏,顧誦芬仍然能記得每一本書的位置,記起每一本書的內容,其中不乏有他主編的叢書。

顧誦芬年近80歲時,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醖釀名為“大飛機工程”的科技類叢書,顧誦芬欣然受邀擔任了該叢書的總主編。叢書涵蓋我國國產大飛機的總體氣動、航空發動機、結構強度、航電、製造等專業方向和關鍵技術。其內容既包括領域內專家們最先進的理論方法和技術成果,也包括來自飛機設計第一線的理論和實踐成果。截至20__年1月,顧誦芬作為《大飛機出版工程》主編,先後出版6個系列、100多種圖書,撰寫數十份涉及通用航空、轟炸機、輕型多用途戰鬥機等多機種的研究報告、諮詢報告和建議書。

如今,年屆九旬的顧誦芬,仍在為了航空事業思考謀劃,業內外院士、專家也經常過來請教技術問題。對每位專家提出的難題,顧誦芬都會神情專注地聽來者講述,並簡潔明快地作出回答。有時,他會站起來,步履稍顯蹣跚,但卻準確無誤地走向書架,幾乎不假思索地抽取一本書或刊物,翻到某一處,指點給來者説:“你所説的這裏有論述。”

由於年齡和身體狀況等原因,顧誦芬曾謙虛地説,“我自己的餘生就是搞這些工作了”,但實際上,他做的絕不僅僅限於組織寫書、譯書、出版和推介。他對我國發展大型運輸機、加快國家應急救援體系建設、航空高素質人才隊伍培養等提出決策建議,受到中央主要領導的高度重視,對中央的正確決策起到了重要的支撐作用。

自20__年起,航空工業發起“書香·航空”活動,每年一期。在第二屆活動中,時年已87歲高齡、剛動過手術的顧誦芬,親臨現場,與年輕人互動。他號召廣大青年人多讀書,首先是必須樹立正確的革命人生觀,建議熟讀並牢記的《紀念白求恩》《為人民服務》和《愚公移山》,努力鑽研《實踐論》和《矛盾論》,這也是錢學森推薦給科研人員的。同時,要向榜樣學習,研讀徐舜壽先生、管德院士以及美國凱利·約翰遜、俄羅斯費多索夫院士等航空界著名人物的傳記,認真學習他們鑽研技術,不斷創新的精神。

“這次參加兩院院士大會,聆聽書記的講話後我整夜沒能閤眼,感覺壓力很大,一直在思考我們的航空工業到底要如何突破‘卡脖子’的關鍵專業和技術問題。”20__年,年近90高齡仍心繫航空科技創新,分享了自己參加兩院院士大會的所思和所想,字裏行間流露出他對航空事業始終如一地堅守、熱愛與關切。

感動中國2022年度人物朱彥夫事蹟 篇15

楊振寧對物理學的貢獻包括粒子物理學、統計力學和凝聚態物理學等。除了同李政道一起發現宇稱不守恆之外,楊振寧還率先與米爾斯(s)提出了"楊-米爾斯方程",與巴克斯特(er)創立了"楊振寧-巴克斯特方程"。

宇稱不守恆理論

他與李政道提出基礎粒子間的弱核力並沒有鏡像對稱的特性,違反了當時物理家的認知。該理論後得吳健雄的實驗驗證。

楊—米爾斯方程

他與羅拔米爾斯(RobertMills)提出的理論,是粒子物理學的標準模型的基礎理論。

對理論結構和唯象分析他都有多方面的貢獻。他的工作有特殊的風格:獨立性與創建性強,眼光深遠。

美國鮑爾獎授予楊振寧時的頒獎詞説楊-米爾斯方程和牛頓、麥克斯韋及愛因斯坦的工作相提並論,必將對未來有着足堪比擬的影響。

楊-巴克斯特方程具有基本的數學結構,而且隨着時間的推進也慢慢在物理方面顯示出深層的意義。1990年菲爾茲獎頒給四位數學家,其中就有三位和楊-巴克斯特方程有關。

感動中國2022年度人物朱彥夫事蹟 篇16

1922年9月22日,楊振寧生於安徽合肥三河鎮(今屬肥西縣)。4歲時,母親開始教楊振寧認字,一年多的時間楊振寧學了3千個字。

1928年,楊振寧父親自美國歸來。同年隨父赴廈門大學,進國小二年級。

1929年,其父應聘清華大學,舉家赴平,居於清華院西院十一號;入讀教員子弟學校成志國小三年級。

1933年,國小畢業,入讀城內絨線衚衕天主教聖公會崇德中學,離家在校寄宿,曾因考試偷看被罰。

1937年,日軍發動七七事變,北平不穩,隨母攜弟妹返回合肥。

1938年,受日本侵華戰爭影響,全家逃難,經廣州、香港、越南河內輾轉抵昆明,楊振寧入讀昆華中學高中二年級。同年秋天,以高二學歷參加統一招生考試,被西南聯大錄取,先遵父命報化學系,後改物理系。

1942年,楊振寧畢業於昆明的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本科論文導師為北京大學吳大猷教授,後考入該校研究院理科研究所物理學部(清華大學物理研究所)讀研究生,師從王竹溪教授。

與他同室居住的有凌寧、金啟華和顧震潮,黃昆和張守廉也偶爾來住幾天。

1944年,國立西南聯合大學研究生畢業,碩士論文導師是王竹溪教授。

感動中國2022年度人物朱彥夫事蹟 篇17

在諾貝爾物理獎得主楊振寧博士發表的《父親與我》一文中曾經特別提及過一件事:

“我九、十歲的時候,父親已經知道我學數學的能力很強。到了十一歲入國中的時候,我在這方面的能力更充分顯示出來。回想起來,他當時如果教我解析幾何和微積分,我一定學得很快,會使他十分高興。可是他沒有這樣做;

我國中一與國中二年級之間的暑假,父親請雷海宗教授介紹一位歷史系的學生教我《孟子》。雷先生介紹他的得意學生丁則良來。丁先生學識豐富,不止教我《孟子》,還給我講了許多上古歷史知識,是我在學校的教科書上從來沒有學到的。下一年暑假,他又教我另一半的《孟子》,所以在中學的年代我可以背誦《孟子》全文。”

在他的自傳中又寫道:他在中學階段唸書時,父母要求他背誦孟子。當時的他沒有選擇説不的權利與勇氣,只好勉為其難,把整本孟子裝進記憶中。他上大學後,學習自然科學,一路走來極為順利,並獲得國際的肯定。但是,説來奇怪的是,他幼年時所背的孟子,在成年之後,居然成為他做人處世的基本原則。換言之,孟子的話在他心中形成一套價值系統,每當他面臨人生的重大抉擇,都會提供明確的答案。因此,影響他最深的,並不是他所專長的物理學,而是兩千多年前孟子的思想。

楊振寧博士在科學研究中重大思路的形成也得力於中國古代文化理念:我之所以懷疑rte的奇偶不滅定律,這和我在西南聯大讀《易經》的心得有關。《易經》中既有陰、陽相似的道理,同時卻也有陰陽消長或陽盛則陰衰,陰盛則陽衰,剝久必復,否極泰來的道理。類似楊振寧先生的例子還有很多,這就是文言文傳遞的中國古聖先賢智慧經驗所藴含的潛在力量!

可以看出,在科學創新過程中,聯想只能與已有知識發生關聯。能夠在科學創新中發揮借鑑作用的知識,則進一步説明經典的潛在力量。

感動中國2022年度人物朱彥夫事蹟 篇18

20__年“神五”發射前,劉伯明被選入備選梯隊。但在選擇第一梯隊航天員時發生了兩件事,讓劉伯明與“神五”的第一梯隊擦肩而過。

劉伯明的父親劉志生生前接受媒體採訪時曾經介紹,1998年,國家為“神五”發射在幾百名中一線飛行員中分兩批挑選了14名航天員,其中第一批6名中就有劉伯明,並且在隨後的各項訓練中都表現得非常好。

就在劉伯明準備把最好的狀態以保持到最後選擇階段時,一次打籃球,劉伯明竟然把腳扭傷。等剛把傷養好,更大的不幸降臨了,在依安老家,劉伯明不到60歲的母親突發心臟病突去世。

劉伯明沒有被這些意外打倒,反而更加勤奮學習、刻苦訓練。

20__年9月25日,“神七”升空,劉伯明第一次隨飛船進入太空,並與隊友景海鵬配合,幫助翟志剛完成中國航天首次太空漫步。

“神舟十二即將發射了,我們在家裏也很關注。最近一段時間已經聯繫不上二哥,估計又是在封閉性訓練,以前也是如此。”劉伯忠説,家人都很牽掛他,都會默默祝福他。

作為長兄的劉伯真,也是一直記掛着弟弟劉伯明這次飛行任務。“雖然平時隔段時間我們兄弟兩人就會通電話聊家常,但是自從知道神舟十二即將發射,我怕打擾他訓練,就沒有打電話了。”劉伯真説,明天上午他會準時觀看電視直播,祝福弟弟為國爭光,平安歸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aogao/shiji/9d93l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