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專題 >熱點專題 >

2020感動中國人物事蹟簡介

2020感動中國人物事蹟簡介

在現實的生活中,有一種“人”讓人感動,在歲月的滄桑中,這種感動讓人為之震撼,就像風的力量,這種力量足以讓整個民族為之動容。以下是小編整理了關於20xx感動中國人物事蹟簡介_感動中國20xx年度人物候選人名單,希望你喜歡。

2020感動中國人物事蹟簡介

四川森林消防員

20xx年3月30日下午,四川涼山木裏縣發生森林火災,四川森林消防總隊涼山支隊西昌大隊組織消防隊員開赴一線展開撲救。

3月31日消防隊員克服山高坡陡、溝深林密、缺氧難行等困難,每人負重30餘斤,徒步行軍8個小時,在海拔3700餘米的地方與森林大火展開了搏鬥,當天下午,明火已被撲滅後,消防員在向山谷兩個煙點迂迴接近時,遭遇林火爆燃,27名森林消防指戰員和三名當地撲火人員全部犧牲。

伍淑清

全國工商聯副主席、香港企業家。伍淑清一家人愛國愛港,改革開放之初,伍家父女北上創業,創辦了北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

香港迴歸後,伍淑清致力於香港和內地的交流合作,建立教育基金,積極增進香港青年對中華歷史和文化的認識。組織青少年赴內地交流學習百餘次。

修例風波發生以來,她嚴辭阻止亂港分子發起的學生,成為亂港分子的眼中釘、肉中刺,他們放言要聲討、抵制伍淑清及美心集團。20xx年9月,伍淑清現身瑞士日內瓦聯合國人權理事會例會,向世界説出真實的香港。

毛卓雲

浙江省寧波市看守所艾滋病在押人員專職管教。20xx年來,毛卓雲累計管理教育涉艾在押人員524名,他堅持用愛心和智慧温暖矯正在押人員,確保刑事訴訟順利完成。

他歸納總結出涉艾在押人員管教工作“五心法”,為浙江省特殊監管對象管理工作提供經驗遵循,並在全省公安監管系統推廣。

周秀芳

寧波市退休教師。周秀芳在古稀之年遠赴湖南省漵浦縣支教,並架起愛心橋樑。4年多的時間內,經周秀芳多方協調,寧波、上海等地的愛心人士在湖南漵浦捐建了27所希望國小,近400名貧困生得到結對幫扶,累計捐款物近3000萬元。

周秀芳先後榮獲了“中國好人”、全國脱貧攻堅奉獻獎、第七屆全國道德模範等榮譽。

中國女排

上世紀八十年代,女排以拼搏精神贏得五連冠,成為了當時中國人的模範和驕傲。三十多年來,女排魅力不衰,粉絲遍中華,縱跨幾代人。

20xx年國慶前夕,中國女排以十一連勝的驕人戰績贏得20xx年女排世界盃,這也是中國女排第十次榮膺世界大賽冠軍,女排姑娘的成就,顯露出祖國至上、頑強拼搏、勝不驕敗不餒的英者風範,也成為中華民族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生動見證。

黃文秀

黃文秀北京師範大學碩士畢業後回鄉工作,20xx年擔任廣西百色樂業縣百坭村的駐村第一書記。黃文秀的家庭並不富裕,父親身患重病,重重壓力之下,黃文秀總是樂觀開朗、積極向上。

從進村開始,黃文秀就努力融入當地生活,挨家挨户走訪,學會了桂柳方言,一年多時間,她幫村裏引進了砂糖橘種植技術,教村民做電商;協調給每個村建起了垃圾池。在黃文秀任上,百坭村103户貧困户順利脱貧88户,村集體經濟項目收入翻倍。

黃文秀駐村筆記中寫道:“每天都很辛苦,但心裏很快樂。” 20xx年6月17日凌晨,黃文秀遭遇突發山洪不幸遇難,年僅30歲。

葉連平

安徽省和縣卜陳學校退休教師。自1978年從教以來,葉連平始終堅守在三尺講台,為鄉村教育奉獻了40多年。退休後葉連平自費開辦家庭課堂 “留守兒童之家”,30多年堅持為學生義務輔導。

20xx年設立“葉連平獎學金”,在社會各方的支持下,累計發放10萬多元。獎勵、資助了132個留守兒童。葉連平對自己卻極其節儉,目前仍然住30多年前的老平房裏,他穿的衣服中,有一些還是60多年前的。

朱麗華

43年前,浙江嘉興人朱麗華因傷失明,她自學成為當地唯一盲人中醫師,從事推拿工作30餘年,開創了自己的診所,為100多名殘疾人提供工作崗位。同時,她堅持做慈善,到目前為止,朱麗華已累計資助貧困學生480人次,為希望工程捐款累計達373萬元。

杜嵐 尤端陽

1949年10月1日,杜嵐在濠江中學升起了澳門第一面五星紅旗。此後,每年校慶和十一國慶日濠江中學都要舉行隆重的升國旗儀式。

澳門迴歸祖國當天,已經87歲高齡的杜嵐,放下枴杖親自升起國旗,把對國家的愛傳遞給澳門濠江中學的孩子們。濠江中學後任校長尤端陽繼承了杜嵐的教育理念,在澳門迴歸後的20xx年裏,每逢週一都舉行升旗儀式,讓愛國情懷融入到孩子們的學習生活中。

庫爾班·尼亞孜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什縣前進鎮國家通用語言國小校長。20xx年庫爾班創辦國家通用語言國小。辦學之路格外艱辛,但他卻從未動搖過辦學的信念。

庫爾班的國家通用語言國小,自行編寫中華文化教材,開設國學課堂,設立孔子像,教孩子們讀唐詩、唱京劇、練書法,讓孩子們從小在心裏種下民族團結的種子,加深他們對國家和民族的認同感。

他的夢想就是讓學生們走出封閉的天地,走向外面的世界,用知識改變命運,為社會貢獻力量。

張富清

中國建設銀行湖北省分行來鳳支行離休幹部。張富清在解放戰爭的槍林彈雨中九死一生,先後榮立一等功3次、二等功1次,被西北野戰軍記“特等功”,兩次獲得“戰鬥英雄”榮譽稱號。

建國後,他響應國家號召主動到偏僻的湖北來鳳縣工作,為貧困山區奉獻一生。60多年來,張富清刻意塵封功績,連兒女也不知情。20xx年底,在退役軍人信息採集中,張富清的事蹟被人們發現。

徐前凱

中國鐵路成都局集團有限公司重慶車務段榮昌站車站值班員。徐前凱值班時,一位老人突然橫穿鐵道。在危急關頭,他跳下火車,把老人推離鐵軌,挽救了老人的生命,自己卻失去了一條腿。

王婭

王婭是天津市一名退休職工。從1985年開始走上了愛心公益之路,默默堅持了三十餘年,從西南旱災、青海震災、南方水災、希望工程,到汶川地震,處處都有她愛心善舉的痕跡。

此外,她還常年無償獻血。20xx年,王婭被查出罹患胰腺癌晚期,她放棄治療,治療費全部捐給貧困學生,並將唯一房產捐贈給公益機構。在她去世後,親友們按照她的遺願為她辦理了遺體捐獻手續。

顧方舟

中國著名病毒學專家,我國脊髓灰質炎疫苗研發生產的拓荒者。20xx年1月逝世。1957年,31歲的病毒學家顧方舟臨危受命研製脊髓灰質炎疫苗。

為加快進度,他舉家搬到雲南大山深處的科研所,在疫苗問世後,顧方舟和同事們除在動物身上試驗,還自己以身試藥,為儘快確定安全性,顧方舟還偷偷隱瞞家裏人,喂自己孩子疫苗。

1965年,脊髓灰質炎疫苗向全國推廣以來,“脊灰”的年平均發病率從1949年的十萬分之4.06,下降到1993年的十萬分之0.046,使數十萬兒童免於致殘。20xx年,世衞組織宣佈中國為無脊灰狀態。

賴宣治

廣州市花都七星國小體育老師。賴宣治武漢體育學院畢業後來到花都七星國小任教,他刻苦鑽研,堅持用跳繩使一羣來自農村的孩子們走上世界舞台。在近兩年的世界跳繩錦標賽上,花都國小跳繩隊狂奪金牌,並屢次打破世界紀錄。

潘維廉

潘維廉1988年起在廈門大學管理學院任教,4年後,他申請永居資格,成為福建省第一個拿到“中國綠卡”的老外。

在中國工作生活31年,他了解並熱愛中國,見證了中國經濟發展變化,先後幫助廈門、泉州等地獲得國際花園城市金獎,他還榮獲中國國家外國專家局頒發的中國“友誼獎”、“廈門市榮譽市民”等稱號。

20xx年,潘維廉出版新書《我不見外——老潘的中國來信》,以一個外國人的獨特視角,記錄和展現了中國改革開放的歷史進程和偉大變革。習近平總書記高度讚賞他的“不見外”,為他“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見證者,熱情地為廈門、為福建代言”而點贊。

竇蘭英

甘肅省張掖市肅南裕固族自治縣紅灣寺鎮隆暢社區居民。6年前,竇蘭英的大女兒患病離世後,留下12萬元看病欠款,竇蘭英年過花甲,仍然決定替女還債。

她用田字格本做了個小賬本,把12萬元賬目全都羅列出來,記在本上、裝在心裏。為了還債,60多歲的老人當保姆、鐘點工,撿廢品賣破爛,省吃儉用把每一分錢都攢下來。

6年時間裏,在老人的努力和社會各界幫助下,12萬元債務已還得只剩下1萬多元了。竇蘭英老人視誠信如生命,被街坊四鄰親切地稱作“信義奶奶”。

葉培建

中國科學院院士。現年74歲的葉培建,從事航天工作已有51年之久,從探月工程到逐夢火星,他的大半輩子和中國航天緊密相連。

葉培建是嫦娥一號總指揮兼總設計師,在後來各號嫦娥方案的選擇和確定、關鍵技術攻關、大型試驗策劃與驗證、嫦娥四號首次實現月背軟着陸等各項工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近些年,葉培建更多是站在幕後,為年輕的航天工作者們撐腰。在發射現場,大家都説,葉總就是“定海神針”。

陳彼得

陳彼得是台灣著名音樂人。上世紀八十年代末,他創作了《吾愛吾國》,以抒發對故鄉的憧憬。1988年第一次返鄉後,陳彼得逐步將自己的事業從台灣移至大陸,並開始為中華古詩詞譜曲工作。

20xx年春節,在央視的快閃系列活動中,鬚髮皆白的陳彼得,懷抱吉他,演唱《我和我的祖國》,瞬間感動很多中國人。

樊錦詩

敦煌研究院名譽院長。樊錦詩從小在上海長大,1963年北大畢業後,把大半輩子的光陰都奉獻給了大漠上的敦煌石窟。人們親切地喊她“敦煌的女兒”。

為了敦煌,樊錦詩和丈夫兩地分居長達20xx年,兩個兒子出生後都沒有得到很好的照料,但她卻視敦煌石窟的安危如生命,紮根大漠,潛心石窟考古研究和創新管理,完成了敦煌莫高窟的分期斷代、構建“數字敦煌”等重要文物研究和保護工程。

20xx年,國慶前夕,樊錦詩獲頒國家榮譽稱號勛章。

寧夏話劇團

上世紀80年代初,寧夏話劇團改裝舊卡車當作流動舞台,成為全國首創的文化“大篷車”。話劇團創作演出的《女村長》《税官王振舉》《鐵桿莊稼》等19部話劇,部部精彩,處處受到農民歡迎。對傳播傳統價值觀和正能量起到了春風化雨的作用。

35年來,“文化大篷車”行駛80多萬公里,流動演出超過8000多場,用老百姓看得懂、聽得懂的方式,把精神食糧送到千家萬户。

標籤: 事蹟 感動 人物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zhuanti/redian/o0y0x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