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學習心得體會 >

張桂梅先進事蹟學習心得感想2023(精選25篇)

張桂梅先進事蹟學習心得感想2023(精選25篇)

張桂梅先進事蹟學習心得感想2023 篇1

假如今年的你39歲,丈夫病故、父母離世、無兒無女、身處異鄉,你是選擇庸庸碌碌虛度餘生,還是在奮鬥之中書寫新的人生華章?而她選擇了化悲痛為力量,紮根小城華坪20餘載,把一個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通過愛心傾注到當地的教育事業之中,帯領1600多名貧困女學生走出大山,播撒下希望,用責任和擔當書寫了新時代的“小城大愛”故事。她就是華坪縣民族中學教師兼“兒童之家”福利院院長張桂梅。

張桂梅先進事蹟學習心得感想2023(精選25篇)

在觀看張桂梅同志事蹟視頻時,我的眼眶就一直是濕潤的:當她暑假天天走那麼遠山路,只為了去了解學生家庭情況,告知家長孩子成績很好,只要考上了華坪女子高級中學,就能免學費就讀時;當她夜晚在手腳關節處塗完治療風濕的藥酒,躺在辦公室冰冷堅硬的條椅上時;當她面對鏡頭,説出唯一的願望“我想要再多活兩年,把這些孩子送入大學”時,我的內心受到了極大的震撼。她一位普普通通的人民教師,用真愛點亮了那些無依無靠的孩子們的希望之光,譜寫了一曲感人至深的愛的奉獻之歌。

愛心。

“我要用有限的生命、有限的力量為孩子們多做點事。”樸實無華的語言下,藴含着張桂梅對山區貧困學生最深沉的愛。她把家訪當常態,10餘萬公里的山路被踩在腳下,成為1500多户家庭走訪的“墊腳石”,為的就是減輕“山裏人出出趟門不容易”的負擔,瞭解到每一個學生最真實的情況,做通家長的思想工作,斬斷貧困的代際傳遞。她愛生如子。她雖然沒有孩子,可是她卻是許多孩子的媽媽。精心教育學生,輔導學生,中午、晚上看着學生睡覺,給學生蓋被子。學校學生和孤兒院50多個孩子,住院她陪着,給他們送飯,付醫藥費,資助學生讀書,自己連卻洗衣機都沒有。就這樣,她將愛播灑進孩子們的心田。

堅定。

“黨員在,女高就有辦下去的希望。”剛剛成立之初的華坪女高,師資緊缺、學生家底薄,被認為是一所“絕對辦不下去的學校”。但張桂梅卻不信這個“邪”,帶着8名教師,其中6名黨員,佩戴黨徽上課,發揮黨員帶頭示範作用,把黨員教師們內心的澎湃激情轉化為堅定信念,造就了獨特的麗江華坪“女高精神”,華坪女高也逐漸成為當地學生、家長嚮往的學校,教育教學成績日漸顯著。張桂梅和學校的黨員教師們用實際行動證明了成功需要無比堅定的信念,我們要從她身上汲取精神養分,對於選準了的方向、認準了的事,要敢抓敢管、取作敢為,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業績。

奉獻。

面對接踵而至的各項榮譽,張桂梅始終保持着入黨時的那份初心,把自己微薄的工資用於資助貧困學生和收養孤兒,把70多萬元的獎金全部捐獻給貧困山區,一條洗得褪了色的牛仔褲、一件很老氣的花襯衫、一雙舊舊的黑皮鞋、一副厚厚的近視鏡,是伴隨她多年的“行頭”,生活十分清苦。她所有的心思都奉獻給了自己最熱愛的教育事業。對她來説,“讓最底層的百姓看到希望,讓所有的孩子享受教育的公平”,奉獻理所應當!

面對“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為中華民族謀幸福”的歷史使命,我們要以張桂梅這樣的榜樣為標杆,對標對錶,學習她身上無私奉獻的品德與情懷,立足本職崗位,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幹勁,不講條件、不計得失,一心一意幹好每件工作,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學習榜樣精神,傳承榜樣力量!

張桂梅先進事蹟學習心得感想2023 篇2

張桂梅同志用自己的一片真情點燃無數貧困家庭的希望,用自己赤誠愛心托起了無數孤兒和困難學子的人生夢想,用自己真情摯愛,詮釋了什麼是大愛無疆、大愛無私。她以勇者無畏、生命不息、奮鬥不止的精神,續寫着一個優秀共產黨員的人生追求和信仰。在張桂梅同志身上,充分體現了一名共產黨員的崇高思想境界和高尚道德情操,充分體現了張桂梅同志對黨和人民的無比熱愛和無限忠誠,充分體現了一切為了羣眾、一切為了人民的為民情懷和堅定信仰。其事蹟陶冶了我們的情操,淨化了我們的心靈,深化了我們的情感,真可謂感人肺腑、振人心魄、令人肅然起敬。

黨總支王從愛書記要求,全校廣大黨員幹部要認真向張桂梅同志學習。學習她恪盡職守、愛崗敬業、心繫羣眾的高尚品德;學習她注重學習、求真務實、真抓實幹的工作態度;學習她厲行節約、艱苦奮鬥、無私奉獻的優良作風;學習她淡泊名利、牢記宗旨、忠誠於黨的優秀品質;學習她敢闖敢幹、敢為人先、敢於擔當的開拓精神;學習她堅定信念、執着堅定、無怨無悔的人生追求。在當前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活動中,要把向張桂梅同志學習作為重要載體,組織廣大黨員幹部廣泛深入學、聯繫實際學、結合工作學。要把張桂梅同志作為一面鏡子,認真開展自我剖析,真正心繫於民。

張桂梅先進事蹟學習心得感想2023 篇3

貫徹落實全國、全省教育大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精神,學習先進典型,弘揚高尚師德,發揮榜樣的示範引領作用,雲南省委教育工作領導小組在昆明舉辦“張桂梅思政大講堂”首場報告會。9月1日下午14:30,雲南師範大學商學院組織全校師生集中觀看“張桂梅思政大講堂”第一講《信仰的力量》,主講人張桂梅老師講述了創辦女子高中的坎坷經歷和自己作為一名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

“親其師,才能信其道”,張桂梅和女高的老師們帶領學生讀_、誦經典、講述革命英雄故事傳説,讓學生們接受紅色文化的薰陶,觸摸信仰的温度,懂得將個人的前途與國家的命運緊密聯繫在一起。

“心中有信仰,腳下有力量”。張桂梅老師把共產主義信仰教育放到學校教育的首要位置,引導學生健康成長,全面發展。努力讓學生成長為具有共產主義遠大理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

報告會上,中共雲南省委副書記、省委教育工作領導小組組長王予波同志作了發言,他説,《張桂梅思政大講堂》將作為全省上下辦好、教好、學好思政課的最生動材料。去引導學生切實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不斷提高思想水平、政治覺悟、道德品質、文化素養。通過邀請先進模範人物、知名專家學者上講台,以先進事例感染學生,以透徹學理分析迴應學生,以徹底的思想理論説服學生,用真理的強大力量引導學生,打造全省思政教育第一金課,使大講堂成為一個導向、一個標杆、一種激勵。

張桂梅先進事蹟學習心得感想2023 篇4

學習張桂梅同志愛崗敬業、愛生如子的高尚師德。她為了不讓一名女孩因貧困失學,堅持家訪11年,遍訪貧困家庭1300多户,行程十餘萬公里。她長期拖着病體工作,超量的付出透支了原本羸弱的身體,換來女子高中學生學習的好成績。她不遺餘力踐行着“只要我還有一口氣,就要站在講台上”的諾言,用實際行動鋪就貧困學子用知識改變命運的圓夢之路。多年來她一直住在學生宿舍,和孩子們吃住在一起,陪伴學生學習生活。她在教書育人崗位上為貧困地區教育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在她身上充分體現了人民教師潛心育人的敬業精神和立德樹人的使命擔當。

學習張桂梅同志執着奮鬥、無私奉獻的至誠情懷。她心懷大我,對自己近乎苛刻的節儉,卻把工資、獎金和社會各界捐款100多萬元全部投入到貧困山區教育中。長期義務兼任華坪福利院院長,多方奔走籌集善款,20年來含辛茹苦養育136名孤兒,被孩子們親切稱呼為“媽媽”。她把全部身心獻給了祖國西南貧困山區的教育和福利事業,在她身上充分體現了人民教師以德施教的仁愛之心和至善至美的師者大愛。

廣大教師和教育工作者要以張桂梅同志為榜樣,永遠忠誠於黨和人民,要以張桂梅同志為榜樣,爭做新時代“四有”好老師,自覺樹立崇高的職業理想和堅定的職業信念,將立德樹人、教書育人作為自己的神聖職責和使命,努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要以張桂梅同志為榜樣,珍視教師職業榮譽和肩負的職責使命,始終保持熱愛教育的定力、淡泊名利的堅守,將滿腔熱忱獻給黨和人民教育事業。要以張桂梅同志為榜樣,積極投身教育扶貧,幫助貧困家庭子女接受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努力為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貢獻力量。

各級教育部門和各級各類學校要精心部署、認真組織開展向張桂梅同志學習的活動,要將學習活動與決戰決勝脱貧攻堅相結合,與慶祝第36個教師節相結合,通過組織專題學習、集中研討、座談交流等方式,充分利用各類媒體及報刊、展板櫥窗等宣傳陣地,線上線下和校內校外聯動,迅速掀起學習張桂梅同志的熱潮。要把學習活動同加強學校思想政治建設、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結合起來,引導和教育師生厚植家國情懷,要深入宣傳張桂梅同志先進事蹟,大力弘揚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赤誠情懷,進一步激勵廣大教師和教育工作者為決戰脱貧攻堅、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努力奮鬥。

張桂梅先進事蹟學習心得感想2023 篇5

作為在雲南待了大半輩子的東北人,張桂梅對待學生成績時的“苛刻”,一如她一生的倔強和堅韌。

1974年10月,張桂梅響應黨的號召,隨姐姐從東北來到雲南,支援邊疆建設,此後的時間裏,她把全部身心獻給了祖國西南邊陲貧困山區的教育事業。

1996年,張桂梅的丈夫因胃癌去世,不久後張桂梅放棄了大理優越的工作環境,申請調到深度貧困山區華坪縣。她放棄進入全縣條件最好的華坪一中,選擇在全縣師資最弱、條件最差的民族中學任教,並承擔起4個畢業班的語文和政治課教學任務。

1997年4月,張桂梅被查出患有子宮肌瘤,需立即住院治療。但為了不耽誤九年級畢業班的教學進度,她偷偷把檢驗結果藏起來,直到7月份把學生送進會考考場後,才住院接受手術。

得知張桂梅身患重病,縣婦聯主席和工委女工委主任同時看望了她。幾天後的縣婦代會上,全體代表為這個“外來的姑娘”捐款。有人借錢捐款、有人把給孩子買衣服的錢捐了、有人捐了自己回家的路費……縣領導説:“張老師,你放心,我們再窮也要把你的病治好。”

手捧着這山鄉的情義,張桂梅的淚水奪眶而出:“華坪給了我第二次生命,我想為華坪做些事。”這一堅持,就是20多年。從那時起,張桂梅的生命就和華坪、和教育扶貧連在了一起。

丈夫去世後,張桂梅沒有再組建家庭,沒有親生兒女,全身心投入教育和慈善事業。20__年,她一邊在民族中學當老師,一邊兼任“兒童之家”院長,成了眾多孤兒的“媽媽”。20__年,維持“兒童之家”的資金面臨短缺。為緩解窘境,張桂梅到華坪各部門籌措資金,“求人很丟人,但如果孩子們生活得不好,我這個義務院長更丟人。”

20__年至20__年的寒暑假,張桂梅在昆明為孩子們籌措到兩萬多元。對此她説,一切辛苦都值了。

張桂梅先進事蹟學習心得感想2023 篇6

快遞小哥汪勇,為了節省醫務人員的時間以便搶救更多的感染者,主動發起了志願者團隊,目前武漢市接送醫務人員的志願者達到4000多人。

汪勇有一段話樸實又感人:“人這一輩子碰不到這麼大的事情,不管做什麼,盡全力做,不後悔。其實想想,我開始做這件事的初衷很簡單,一天接送一個醫護人員可以節省4個小時,接送100個就是400小時,400個小時,醫護人員能救多少人,怎麼算我都是賺的。”

汪勇以自己的行為告訴我們:只要力所能及地為別人、為社會、為國家做出奉獻,一個普通勞動者也可以在平凡崗位成為頂天立地的英雄!

汪勇同志是在疫情防控一線工作中默默湧現出來的平民英雄,是在疫情防控關鍵時期勇挑千斤重擔的“逆行”者,是衝鋒在疫情最前沿的最美快遞員。學習汪勇同志先進事蹟,就是要學習汪勇同志情繫公眾、一心為民的宗旨觀念,堅定信念、忠誠使命的政治品格,忠誠使命、恪盡職守的敬業精神,開拓創新、擔當有為的時代精神,友善無私、助人為樂的奉獻精神。我們要向汪勇學習,終繃緊疫情防控這根弦,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和上級的決策部署上來,真抓實幹,勇當先鋒,為疫情防控工作大局貢獻行業力量。

張桂梅先進事蹟學習心得感想2023 篇7

三月,蔚藍海岸,威海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然而,為這座城市奮戰了11天的一位白衣戰士,卻在春風中遠去。

3月20日6時45分,省直支援威海核酸檢測隊隊長、山東省立醫院臨牀醫學檢驗部主任技師白曉卉,因突發疾病搶救無效去世,年僅42歲。

回憶起與白曉卉在威海並肩奮戰的日子,山東省立醫院臨牀醫學檢驗部副主任技師吳曉本哽咽了。“事必躬親,責任感極強”,這是她留給吳曉本最深的印象。

3月9日凌晨4時抵達威海後,白曉卉顧不上休息,立即前往威高諾潤檢驗所查看實驗室條件,指揮運抵的儀器設備試劑裝配調試工作。當天14時,白曉卉作為第一組的一員,投入到核酸檢測工作中。

“隊長的工作已經很繁雜了,不僅要參與疫情處置決策,還要佈置分隊的工作,可她還要在實驗室參與一線檢測操作。”吳曉本説白曉卉“一天到頭手和嘴都不閒着”。此外,她多次通過視頻會議,進行樣本採集、運送、保存以及生物安全等相關知識的教學培訓。

身在威海,濟南的工作她也記掛在心。“上次聊天時,她提示我威海採用的實驗記錄表好用,我們可以借鑑一下。”山東省立醫院臨牀醫學檢驗部主管技師邱暘,翻着兩人的一頁頁聊天記錄,那是白曉卉分享的她在威海工作的新發現新想法。

快速準確完成大量核酸樣本的檢測是疫情防控的基礎,但對於檢驗人員來説意味着挑戰。

“檢測時需要穿防護服戴護目鏡,防護服內又悶又熱,有時護目鏡上都是水珠,只能從邊邊角角看過去夾樣。”白曉卉曾這樣描述檢測工作。為此她鑽研如何提高檢驗效率,總結,優化,崗位精細化,操作流水化,日樣本檢測量超過萬管。

為了減少穿脱防護服的次數,每次檢測工作都要持續數小時,加上防護服厚重封閉,一輪檢測下來,往往汗水浸濕了衣服,臉上佈滿了護目鏡的壓痕。許多比她年輕的同事結束一個班次回到房間都感覺累,可從沒有人從她口中聽到過“累”這個字。

3月19日凌晨3點,白曉卉和同事們返回酒店休息。“酒店離海,那麼近。”回程的路上,白曉卉突發感慨:“等解封那天,我們去海邊吧!”然而,白曉卉沒等到那一天。

張桂梅先進事蹟學習心得感想2023 篇8

近日,茂名石化組織幹部員工收看央視《新聞聯播》以及《時代楷模發佈廳》節目的頒獎典禮,深入學習時代楷模陳俊武院士的感人事蹟。幹部員工紛紛表示,要學習陳俊武院士活到老,工作到老,為國盡責,勇擔重任的精神,牢記“愛我中華,振興石化”初心,立足崗位奉獻企業,事事爭先、追求卓越,永不止步,在新一輪的發展浪潮中大顯身手,建功立業,為中國石化率先建成世界一流能源化工公司做出我們更大的貢獻!

中國好人、集團公司勞動模範、茂名石化研究院主管師岑靜芸表示,作為石化科技工作者,我們要學習陳俊武院士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用畢生精力報效國家的崇高精神,勇擔創新驅動發展的重擔;要像陳俊武院士一樣嚴謹務實,精益求精,沉下心來幹工作,心無旁騖鑽業務,全心全意想着科技工作;要像陳俊武院士一樣在石油化工的新領域不斷突破創新,努力實現科技工作新局面,為公司高質量發展添動力,為中國石化實現“兩個三年”、“兩個十年左右”戰略目標,打造更多“中國造,中國石化造”自主品牌,以技術創新為公司加快新舊動能轉換作貢獻。

集團公司技術能手、茂名石化熱電分部班長葉飛表示,92歲高齡仍堅持打卡上班,研究技術的勁頭比小夥子還足。真的很佩服這位“90後”院士——陳俊武,他是我們石化人的驕傲、石化人的榜樣。他的經歷、他的成就、他的精神鼓舞着我們。作為一名班長、黨員,我必須起到模範帶頭作用,把班組隊伍帶好,把試驗工作做好。作為一名勞模、工匠,我必須把勞模精神、工匠精神發揚光大,把試驗技術研究透徹,把試驗人才培養好。

茂名石化化工分部乙二醇車間黨支部書記李靈敏表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在陳俊武院士身上做了最鮮活的詮釋。學習他勇於超越、開拓創新的擔當精神,就是要在公司轉型發展、為生存而戰的事業中帶頭打破思想桎梏,以創新思維直面新困難新挑戰,模範完成工作,不讓領導為我分管的工作操心。

張桂梅先進事蹟學習心得感想2023 篇10

8月12日,由省政府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黨委主辦、西部礦業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承辦的尹磊同志先進事蹟報告會在青海會議中心舉行。副省長王黎明出席並講話。

尹磊同志生前是西部礦業西藏玉龍銅業股份有限公司紀委書記,20xx年6月18日,在工作崗位上突發疾病,不幸因公殉職。工作30年來,尹磊紮根高原堅守礦山忘我工作,從海拔3000米的青藏高原到海拔4000米的藏東高原,從中國最大的單體鉛鋅礦到亞洲最大的單體銅礦,尹磊同志用生命譜寫了一名共產黨員堅定理想信念、追求崇高精神的壯歌,用生命詮釋了青海精神高地的內涵。

報告團成員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面回顧了尹磊同志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完整地展現了30年來堅守礦山單位的事業發展軌跡和閃光的人生歷程,再現了一名優秀黨員領導幹部、一名優秀紀檢幹部一個個生動感人的情景。近兩個小時的報告中,報告人幾度哽咽,台下幹部羣眾潸然淚下。

在聆聽了尹磊報告團成員的深情講述後,王黎明説,尹磊同志是新時期國有企業黨員幹部的優秀代表,是新時期紀檢監察幹部的時代楷模,也是“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的先進典型,他的先進事蹟和崇高精神深深地感動了我們,為國有企業全體黨員幹部樹立了一面光輝旗幟。

王黎明強調,學習宣傳尹磊同志先進事蹟,要學精神,悟精髓,不斷把向尹磊同志學習活動引向深入;要立足學,着眼做,不斷把“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活動引向深入;要抓根本,揚優勢,不斷把國有企業黨建工作引向深入;要抓改革,謀發展,不斷把國有企業深化改革引向深入。

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協、省紀委辦公廳以及省委組織部、省委宣傳部、省直機關工委、省總工會等部門的領導參加報告會。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國資委領導班子成員及黨員幹部,省屬出資企業領導班子成員和二級公司主要負責同志、黨員職工代表及尹磊同志的家屬、生前好友等千餘人聆聽了報告會。

張桂梅先進事蹟學習心得感想2023 篇11

一百多年前,五四運動拉開了中國現代歷史的序幕,也為穿越世紀風雲的青春史詩寫下序篇。五四運動開啟的“振興中華”的偉大事業,九十年後已經匯成波瀾壯闊的滾滾洪流,注入到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中,使之發揚光大,沒有任何力量和困難可以阻擋它前進的步伐。20__年的今天是五四運動90週年紀念日,而這一年,又將是我們新一輪改革開放的第一年。撫今追昔,在歷史的嶄新階段,中國人民將更高地舉起思想解放和進步的旗幟,繼承”五四”光榮傳統,弘揚“五四”精神,加快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步伐,奔向更加宏偉的目標

五四運動是1919年5月4日在北京爆發的中國人民徹底的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五四運動是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的結束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五四運動,不僅是一場徹底反帝反封建的偉大愛國革命運動,而且還是一場偉大的思想解放運動和新文化運動。同時也是現代中國青年運動的發端,正是在五四運動中,中國青年作為一支新生的社會力量登上歷史舞台。中國共產黨成立後,中國青年運動確立了正確的方向,在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各個歷史時期,一代又一代先進青年在黨的領導下,為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為實現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進行了不懈奮鬥,建立了卓越功勛。

五四運動的精神乘着這春風的浪潮隨之湧來。作為一名新世紀的青年,親眼目睹了在黨的領導下,我們的社會一步一步走向了現代化發展建設的新時代。親身感受到了黨對我們青年的關懷、重視與栽培。五四精神的核心內容是“愛國、進步、民主、科學”。概括地講,就是“徹底地、不妥協地反帝反封建的愛國精神”。我們應該為了民族的獨立和解放,為了國家的繁榮和富強,前仆後繼,英勇奮鬥,積極進取,勤奮工作。“五四”運動所體現的愛國主義精神,是中華民族百折不撓、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的生動寫照,所有中華兒女都應萬分珍視,大力弘揚這筆寶貴的精神財富。五四運動的精神時刻提醒着我們,愛國的思想應該時時記在心中,發揚“五四”精神,與時俱進,樹立遠大的理想和信念,始終堅持正確的前進方向,勇敢地肩負起時代賦予的崇高責任,開拓進取,勇於創新,搶抓機遇,應對挑戰。

張桂梅先進事蹟學習心得感想2023 篇12

在觀看了劉博、張潤秋、景生啟等十位先進典型的事蹟後,我深受鼓舞。他們全部來自於鐵路工作的基層一線,但是代表了鐵路行業300多萬職工勤勞奮鬥的優秀品格。“守護列車安全的數據俠”劉博、高鐵第一站傳遞温暖的張潤秋、大秦鐵路“中國重載”第一人的景生秋、挺立鐵路科研第一線的朱挺等等,他們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人民鐵路為人民的根本宗旨,展示出了當代鐵路人的服務本色和擔當品格。

在這次的直播中,我看到了他們的無畏無私,看到了鐵路兒女奮力拼搏的奉獻精神,也看到了在他們身上映射着的無數鐵路職工舍小愛顧大局的光輝品格。

時代在不斷前行,他們是我們前進的榜樣,而我們也會湧現出越來越多愛崗敬業、認真負責的企業楷模,我們要傳承領悟他們的精神,讓中國鐵路走向世界,讓鐵路事業更上一層樓。

張桂梅先進事蹟學習心得感想2023 篇13

當筆者多次採訪會昌縣人民醫院醫務部主任朱麗琴時,她用一貫爽朗、幹練的話鋒迴應道:“不要報道我,多報道臨牀一線的醫務工作者,特別是內三科、發熱門診和急診科等科室的醫護人員,他們才是最前沿,最辛苦的!”

朱麗琴,女,1976年9月出生,副主任護師,中共黨員,從事護理工作26年,先後在會昌縣周田鎮衞生院、縣人民醫院傳染科、內科、急診科、兒科、護理部、醫務部等多個科室從事臨牀護理及管理工作,現任會昌縣人民醫院醫務部主任。自參加工作以來,她始終如一,嚴謹求實,兢兢業業,工作中勇挑重擔,敢於創新,善於總結,以高漲的工作熱情、踏實的工作作風,贏得了廣大患者和家屬、領導和同事的讚譽。因工作表現突出,她先後多次榮獲“全縣優秀護士”、“全縣優秀共產黨員”、“全市優秀護士”,連續數年被評為醫院“先進共產黨員”、“先進工作者”、“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20__年榮獲會昌縣第二屆“勞動模範”;20__年榮獲“贛州市五一巾幗標兵”稱號。

20__年1月,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席捲而來,全國各地疫情防控工作形勢嚴峻,而醫院是各個地方的重中之重。作為共產黨員的她首先想到的是“責任和擔當”,作為醫務部主任的她積極根據醫院院領導的工作要求,第一時間投入到抗“疫”工作當中。

抗“疫”是一場逆行者的戰爭,朱麗琴充分發揮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奉獻的過硬作風,身先士卒,承擔起醫務部主任的職責和使命。疫情發生以來,她全程參與到抗“疫”方案及救治流程制定、部門及科室職責分工、持續跟進工作落實情況、應急處理臨時突發事件、全面調度醫院應對疫情的各個環節。

面對重重壓力,她沒有説過一個“不”字,也沒有説過一個“怕”字。早上一到醫院,她立刻換上工作服,帶好口罩、帽子等深入到臨牀一線。經常一忙就是一整天,電話更是不斷,連喝水的時間都沒有,説話的聲音也沙啞了。用她自己的話來説,少喝水是為了減少上衞生間的次數和節省時間。

抗“疫”工作對於她來説來不得半點拖延和馬虎,一旦有疑似患者,她晝夜不停,組織專家進行會診,更不懼怕“病毒入侵”,與科室醫護人員共同參與到防控及診療方案制定中。

1月24日正值大年三十,會昌縣城下起了小雨,格外的寒冷。為儘快做好發熱病人篩查工作,除夕夜,她沒能和家人吃上團圓飯,冒着雨、頂着寒風組織人員在醫院各個點規劃警戒線和搭建工作帳篷。

抗“疫”工作半個多月以來,朱麗琴早出晚歸,每天睡眠不足4個小時,三餐有一頓沒一頓。最擔心她的莫過於沒有回家過年的女兒,每天都在微信中叮嚀:“老媽,你一定要注意防護,到醫院要帶口罩,哦,不,最好出門就要帶。”在女兒面前,她故作輕鬆地説:“沒問題,老媽身體好着呢!”其是她已經是“硬撐”了:腰椎間盤嚴重突出,她沒空做理療,在腰間捆綁住護腰帶繼續奮戰;連日的勞累致身體抵抗力差,感冒、咳嗽,她不曾請過一天假。

工作26年來,她深深地體會到,人,最寶貴的是生命,沒有生命,一切無從談起。而醫療工作,事關人民的健康與安危,穿上白大褂,就承擔了光榮的職責,踏入醫療行列,就肩負起神聖的使命。在這次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保衞戰中,她表示將全力以赴,在院領導的帶領下、在全院團隊的共同努力下,以保障廣大羣眾的健康安危及全院醫務人員的疫情防護作為一切工作的主線,力爭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做好排頭兵,當好先鋒人!

張桂梅先進事蹟學習心得感想2023 篇14

“治癒患者給醫者帶來的心靈慰藉,是任何酬勞都不能取代的”

20世紀70年代,李桓英來到蘇北農村,第一次見到麻風病人。當時的醫務人員頭戴防護巾,身穿隔離衣,手戴膠皮手套,場景令人恐懼……然而,看到病人被疾病折磨的樣子,李桓英產生了深深的同情。她暗下決心:一定要讓麻風病人過上有尊嚴的生活!

“我們不能怕病人,而要愛病人。”在日常診療中,她總是用微笑告訴人們:麻風病人不可怕。每當遇到窮困家庭的患者,李桓英總是給予更多的關懷和照顧,捐錢捐物,從不吝惜。

20__年3月,一名來自河南的麻風病患者前來就診。經瞭解,這家人中竟有5名新發麻風病患者,平時以撿拾垃圾為生。李桓英看到患者的腳部感染,又着急又心疼。她當即拿出隨身攜帶的1000元錢,作為患者的生活補助。

20__年5月,一名年僅24歲的男性患者前來就診,當時他手部已感染,發生了隱匿骨髓炎,需要手術。李桓英説:“患者這麼年輕,一定要為他的將來着想。”隨後,她聯繫了醫院骨科主任會診。由於患者有綠膿桿菌,李桓英又親自幫忙聯繫,找到了能做手術的機構和醫生。很快,患者接受了擴創及死骨摘除術,大大提高了生活質量。

1993年,雲南省文山縣有一名高三女學生,臨近大學聯考前被診斷為麻風病。此時,李桓英正好來到文山,立即仔細為她檢查,並耐心地開導:“現在得了麻風,就像得了一塊皮膚癬,只要聯合化療一週,就失去傳染性了,你可以邊學習邊治療,最多兩年就能治好!”後來,這名女學生考上了大學,併成為一名教師。

李桓英説:“治癒患者給醫者帶來的心靈慰藉,是任何酬勞都不能取代的。能治好患者的病,是我這一生最大的幸福。”

張桂梅先進事蹟學習心得感想2023 篇15

向張貴斌同志學習,就是要學習他清廉自守、艱苦奮鬥的高尚情操。張貴斌同志最難得的品質是艱苦樸素,從不向組織提出特殊要求,有再多的困難也都自己克服,始終保持了一名共產黨人的清廉本色。張貴斌離休金5000餘元,但是現在還和老伴到街上撿舊衣服和鞋,清洗乾淨後留給困難的羣眾拿去用。作為離休幹部,張貴斌住院費用全額報銷,但只要病情好轉能夠下牀了,就堅持出院,總想着幫國家省一點,用在別處。至今,張貴斌和老伴還住在30平米的老房子,用着老傢俱,對平平安安、有吃有穿的日子很滿足。向張貴斌同志學習,就要像他那樣時刻從人民的利益出發,任何時候不居功自傲,不向組織提特殊要求,始終保持艱苦奮鬥、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自覺做到生活向低標準看齊,工作向高標準要求。

張桂梅先進事蹟學習心得感想2023 篇16

最近被張桂梅的先進事蹟刷屏了,我認真的瞭解了張桂梅老師的事蹟,瞬間淚流滿面,從內心深處佩服張桂梅老師的偉大。20__年,作為一名普通的山區教師,孑然一身的張桂梅立誓:“我想建一所免費的女子高中,讓那些山裏的女孩子們讀書,讓她們走出大山……”20__年,她創辦了免費女子高中華坪女子高級中學,12年間讓1804個大山裏的貧困女孩考入大學,用知識改變貧困山區女生的命運,用教育阻斷貧困代際傳遞。

如今63歲的張桂梅百病叢生,滿臉歲月滄桑,但是她卻擁有最偉大的人格。她教書育人,立德樹人,引導學生樹立遠大志向,倡導女性自尊自信自立自強,注重言傳身教,傳承紅色基因,讓“感恩黨、聽黨話、跟黨走”成為學生自覺追求。張老師説在她辦學初期,最艱難快要走不下去的時候,她把學校的黨員找來,發現8個老師中6個黨員,一下子底氣就上來了,她帶着黨員老師們在學校裏畫了黨旗,重温入黨誓詞,既然有她們這些黨員在,扶貧的陣地就不會丟,這就是共產黨人的堅持。

看完張桂梅老師的事蹟,發自內心尊重她,她是個時代的偉人,用孱弱的身體撐起了一個共產黨員的承諾。我深切的被她這樣的一個智者和仁者所顯現出來的精神魅力所感染。張桂梅老師不是製造出來的英雄,她那麼樸實無華,用一個女人無私的奉獻悄然書寫着英雄的概念,這些英雄就真實的生活在我們的身邊。

在社會主義的今天,在現代化高速發展的今天,張桂梅老師的事蹟值得所有的教育工作者學習,學習張老師發自內心的無私,我們的教育事業太需要更多像她這樣的老師,純粹無私,不忘初心。我們學習張桂梅,就是要學習她處處以共產黨員的先進標準要求自己,為黨和人民的教育事業淡泊名利、無怨無悔;學習她的愛崗敬業,為人師表,為教書育人恪盡職守、嘔心瀝血的精神;學習她崇高師德,治學嚴謹的鍥而不捨;學習她珍愛生命,堅韌不拔的頑強,為戰勝病魔不屈不撓,要將自己的一切奉獻給山區的女孩們,她是當之無愧的時代楷模。

有人説,張桂梅除了一副瘦弱的身軀是自己的,沒有家、沒有親人、沒有孩子。她卻笑着説:“不,我是一名黨員,我有一顆火熱的心,這顆心裏面有黨,有人民,有學校,有國家,有千千萬萬的孩子,我什麼都有!”她用一生踐行大愛無疆,堅守着自己的信仰,把自己奉獻給黨和人民,這正是我們要敬仰的時代楷模!

張桂梅先進事蹟學習心得感想2023 篇17

近日,媒體報道了李桓英的事蹟。李桓英放棄了世界衞生組織的聘任,幾經周折回到祖國工作,經過數十年的不懈努力,治癒了國內萬餘例麻風病患者。直到現在,98歲高齡的李桓英仍奮戰在麻風病課題研究的一線。為了國家的抗麻風事業,她放棄了國外定居與家人相伴的機會,在雲南艱苦環境中工作多年,甚至多次遭遇車禍、骨折。回顧自己的選擇時,李桓英卻説:“下鄉我從來不叫苦,翻車我也不叫苦,生活是自己找的,但是(我)也從中得到了滿足。”李桓英的一生是幸福的,我們組工幹部們也是如此。

都知道組工幹部的辛苦,選擇了組織工作,就是選擇了寂寞清苦和夜以繼日,但是也選擇了另一種幸福。什麼是幸福?不同的人答案各異。我們不妨細細品味李桓英式的幸福,或許會有一番新的收穫。

組工幹部,就是要在“釘釘子”中創造李桓英式幸福。李桓英一次次翻山越嶺走進麻風村,將畢生精力投入到防治麻風病的事業之中,多次車禍傷了筋骨,卻沒有挫傷她的工作幹勁,她在別人不敢問津的領域獨闢蹊徑,鍥而不捨地開展新研究,最終幫助中國走出了麻風病時代。木匠釘釘子看似簡單,可實際操作中,眼中分寸的掌控、手上力度的把握、心裏韌勁的堅持,都需要夜以繼日的努力。我們組工幹部,要具備“咬定青山不放鬆”的精神,對於工作中遇到的難題,應想方設法迎難而上,一錘一錘接着敲,一點一點接着學,一件一件接着做,在鑽研的過程中感受自我的成長,在“釘釘子”的過程創造幸福。

組工幹部,就是要在“啃硬骨頭”中守護李桓英式幸福。98歲高齡的李桓英定下了一個目標,要工作到100歲:“不願意這兩年白活着,我願意盡我所能。白坐在家裏看小説、看電視,也是浪費。不如用你有生之年,做點更有意義的事。”“中國人民自古就明白,世界上沒有坐享其成的好事,要幸福就要奮鬥”。樹立奮鬥意識,就是要求我們組工幹部要做到敢為人先,敢於拼搏,敢於啃“硬骨頭”,始終保持艱苦奮鬥、開拓進取的鋭氣作風,始終保持積極作為、勇往無前的拼搏幹勁,不馳於空想、不騖於虛聲,拿出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闖勁,以更高更嚴的標準要求自己,堅忍不拔,迎難而上,順應新時代大勢的堅定者、奮進者、搏擊者,用汗水寫擔當,用奮鬥換幸福。

組工幹部,就是要在“學雷鋒”中體悟李桓英式幸福。李桓英説,“要把我最好的年代,奉獻給祖國。”98歲的她最大的心願,就是再回到她曾經戰鬥過的雲南。她心裏牽掛着那些治癒的麻風病人,更惦記着尚未的麻風病發病機制。可以説,她將自己的一生都奉獻給了抗麻風事業,為人民服務是她最大的幸福,這不由讓我們想到了雷鋒精神。雷鋒精神實質和核心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了人民的事業無私奉獻。當代雷鋒郭明義對於自己的幸福觀有過這樣的表述:“每做一件好事,就有一股幸福感湧上心頭,越做越有勁!”我們組工幹部學雷鋒不僅僅是學他做好事,更要把握好無私奉獻的精神內涵,在無私奉獻的過程中體悟這種幸福。對我們組工幹部來説,無私奉獻不是一種強迫而是一份自覺,不是一次作秀而是一生踐行,是源自內心深處的自覺追求。所以工作即便勞累,但奉獻的果實卻是醇美甘甜的,幸福感的獲得就在這裏,個人的意義和價值也就在這裏。

張桂梅先進事蹟學習心得感想2023 篇18

廖俊波,男,漢族,福建浦城人,1968年8月出生,中共黨員,1990年8月參加工作,1992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中央黨校研究生學歷。全國優秀縣委書記。曾任福建省南平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黨組成員。

廖俊波同志先進事蹟一

3月18日晚,福建省南平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廖俊波正趕往武夷新區公務,因雨天路滑,小車在服務區出口處發生側滑並撞到防護欄。廖俊波經福建省、市醫療專家搶救無效後死亡。

廖俊波同志是位好乾部,生前是福建省南平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武夷新區黨工委書記,他用短暫的49歲人生譜寫了赤子忠誠,用生命踐行了“兩學一做”。新時期基層幹部要以廖俊波同志為榜樣,認真踐行“兩學一做”。

20__年6月,廖俊波同志榮獲全國優秀縣委書記,僅用兩時間就帶領長期位居福建倒數第一的貧困縣迅速攀升至全省前10,而且全縣幹部無一違法犯罪。在政和縣任職期間,他身先士卒,帶領大家苦幹實幹。短短4年,政和山鄉鉅變,財政總收入從20__年的1.6億元增加到20__年的4.9億元,GDP、固定資產投資、規模以上工業產值均實現翻番。基層幹部踐行好“兩學一做”,就得立足本職崗位,嚴格要求自己,克服懈怠情緒、自滿情緒、畏難情緒,把優秀作為一種習慣、把創新作為一種求索,多“務實”少“務虛”,敢於“破難題”,多“思考”少“埋怨”,善於“出點子”,在辦好一件件小事中,不斷提高服務科學發展的能力和水平。

“週末不周末,關鍵看有沒有事,有事就沒有周末”,這是他常掛着嘴邊上的一句話。廖俊波同志從來沒有過週末,他的週末,都用在了基層上。當地有一句話這樣流傳“廖俊波不是這基層,就是在到基層的路上”。基層幹部踐行好“兩學一做”,就得始終把基層羣眾的“小事”當作“大事”來做,用一生心血去做。在工作中做到持之以恆,以自己的可貴品質,做好羣眾“小事”。敢於在當前的新形勢下應對各種危機,開拓進取,夯實基礎,開創工作的新局面。做到堅持走入基層一線,“身”入謀發展,“深”入幹實事,用心傾聽來自基層的聲音,盡力解決關乎民生的困惑難題,在“望、聞、問、切”的近距離接觸中解黨員羣眾之難,助基層發展之力。

3月18日晚,又是一個難得的週末,天上還下着雨,難道他就不知道休息和危險?為了公務,他義無反顧的選擇了前行。基層幹部踐行好“兩學一做”,在面對人生抉擇之時,始終做到選擇責任和奉獻。有榮譽感,有責任感,有成就感,有危機感。在面臨個人選擇的時候,不講得失,不怕苦、不叫累,始終把工作放在第一位,讓工作成為人生的事業,永遠以飽滿的熱情全身心投入工作中,甚至獻出自己寶貴的生命。

廖俊波同志用生命踐行了“兩學一做”,值得廣大基層幹部學習。基層幹部踐行好“兩學一做”,就得有責任和擔當意識,爭做對得起羣眾的好乾部。

俊波先進事蹟學習心得體會範文二

習近平總書記對廖俊波同志先進事蹟作出重要指示強調:不忘初心,紮實工作,廉潔奉公 ,身體力行,把黨的方針政策落實到基層和羣眾中去。

這段時間,祖國大地上,廖俊波同志的先進事蹟在廣大幹部羣眾中爭相傳頌,羣眾百姓為之感動,也為之扼腕。

人生的意義,不在於生命的長短,而在於生命的內涵。廖俊波以自己始終如一的言行,踐行着一名共產黨員的莊嚴承諾,堅守着共產黨員的精神高地,詮釋了人民公僕的深刻內涵。為此,我們廣大黨員幹部要始終做到心中有黨、心中有民、心中有責、心中有戒,自覺實踐着一名共產黨員的價值追求。

不墨守成規,敢於創新、敢於突破、敢於擔當,以苦幹實幹的務實精神與作風,推動鄉村經濟的建設發展。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我們應該堅持工作在一線,生活在一線,調查在一線,這樣才能真正當好“一線總指揮”。我們要深入羣眾,傾聽羣眾呼聲,心裏始終惦記羣眾的安危冷暖、把增進百姓福祉扛在肩上、抓在手上,用真情和實績贏得羣眾的信任、感謝和讚譽。各級黨組織要緊密聯繫實際,精心部署安排,組織黨員、幹部向廖俊波同志學習,以廖俊波同志為榜樣,踐行黨的宗旨,要牢固樹立“四個意識”,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履職盡責、擔當作為、開拓進取,為改革、發展、穩定的各項工作,做到穩中求進的開拓與進取,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為強有力的支撐。

張桂梅先進事蹟學習心得感想2023 篇19

首先要解決迫在眉睫的問題:農民們應該種什麼?

發展產業並非易事。前些年,瀾滄縣曾大規模推廣種植核桃樹,竹塘鄉就種了7000畝。不料,核桃樹長得挺好,但是掛果很少。

有企業找上門來,想種花椒。朱有勇左思右想,把企業勸退了,“中國花椒產地這麼多,這裏種有什麼特別的優勢?”

“既要用好我們的科技成果,也要和這裏的自然資源結合。”朱有勇抓住這條主線,通過對氣候、土壤、降雨等自然條件的科學分析,找到了一個突破口:這裏具備發展冬季土豆和冬早蔬菜的優越條件。

冬季土豆十一、十二月播種,第二年三四月份收穫。“這個時候能產新鮮土豆的地方很少,瀾滄縣可以成為全國最早上市的新鮮土豆產地之一,收購價格也比較高。”雲南農業大學教師黃惠川開始向村民作介紹。

“一畝地,一百天,一萬元。”專家們掰着指頭給村民算賬,村民將信將疑。

20__年冬天,扶貧隊員找上村民劉金寶,動員他種冬季土豆。劉金寶嘴上答應,結果第二天就去地裏撒了油菜種子。

朱有勇只好找到村組幹部,一起在蒿枝壩組的100畝地裏,搞起了示範種植。

20__年春天,示範基地迎來豐收。通過測產,最高畝產4.7噸,平均畝產3.3噸。按照每公斤3元的收購價,平均每畝土豆收益近萬元。

消息傳到劉金寶耳朵裏,他決定拿出2畝地種土豆試試。再一年開春,他家地裏長出了全村的“土豆王”,一顆足足重5斤。

到了20__年冬天,沒等扶貧隊員上門,劉金寶把自家10畝地全部種上了土豆。

這一年,瀾滄縣冬季土豆已推廣種植3200多畝。

張桂梅先進事蹟學習心得感想2023 篇21

我時常在問自己這樣一個問題:“你為企業的發展做好準備了嗎?”也許有人會説我只是一名普通的職員,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能幹出什麼驚天動地的事業?在這裏我要説:“你錯了!”公司的發展需要大家團結起來共同奮鬥,企業的壯大離不開你我的共同努力。也許你我都在平凡的崗位上,猶如大海里的一滴水,而正是這無數水珠聚集在一起才彙集成浩瀚的大海。你我愛崗敬業的實際行動必將成為企業發展壯大的堅實基礎。

人們常説:人若生不逢時,沒趕上英雄輩出的時代,即便竭盡所能,終是難以揚名天下。是啊,生於和平年代,大多數人從事着極其一般的工作,我們真的很平凡。但我要説,為何偉大不能寓於平凡之中,平凡的我們一樣能高揚起頭,因為平凡中,我們一樣能夠奉獻。既然我選擇了煤礦工作為我終身的事業,那麼我就要把自己的理想、信念、青春、才智毫不保留地奉獻給這莊嚴的選擇!這種執着會讓我們義無反顧地選擇敬業。

什麼是愛崗敬業呢?愛崗敬業就是要尊重自己的工作,忠誠自己的工作,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成績。不管颳風下雨,只要井下工作需要,義無反顧的踏上崗位。因為我們尊重工作,對工作盡職盡責,一絲不苟。因為我們忠誠於工作,把個人的利益與企業利益想統一,處處為工作着想,事事從企業利益出發,積極幹好自己的本職工作。

什麼是人生價值?在平凡的崗們上怎樣實現人生價值?相信許多人在思考,許多人在追求,也有許多人感到困惑迷惘。有句廣告語説得好: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一個人的價值取向決定人的奮鬥目標,也是人生進步的動力所在。

作為一名王家嶺公司的員工,我在工作中做到了嚴於律己、寬以待人、恪盡職守,為做好本職工作極盡所能的發揮了自己的才智。

公司還處在基建時期,是一個不斷創新、追求卓越、前景十分美好的企業。這樣一個優秀的企業事業裏工作,我又有什麼理由不為之努力,不為之奮鬥呢?

張桂梅先進事蹟學習心得感想2023 篇22

朱有勇是中國工程院院士、雲南農業大學名譽校長、雲南省科學技術協會主席,我國著名的植物病理學專家。他始終牢記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積極投身脱貧攻堅事業,主動來到深度貧困的“民族直過區”承擔扶貧任務,帶領村民發展特色產業,改變了當地貧困落後的面貌。他致力農業科學研究,取得多項重大科研成果,立足農村實際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創辦院士科技扶貧指導班,為雲南少數民族貧困地區培養了1000餘位科技致富帶頭人。他情繫三農,紮根邊疆,掛鈎聯繫瀾滄拉祜族自治縣以來,深入村村寨寨,跑遍田間地頭,與少數民族羣眾同吃同住同勞動,受到各族羣眾真心愛戴和社會各界高度讚揚,被親切地稱呼為“農民院士”。先後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全國傑出專業技術人才”“全國模範教師”等榮譽稱號。

這眾多榮譽的背後,是他不忘初心,紮根基層,苦心鑽研的深刻體現。在為羣眾解決實際問題後他曾説“這比拿多大的獎項、給多少錢都更讓我高興。”“能幫農民兄弟解決問題是幸福的事”。這種不忘初心,淡泊名利的精神,配得上他獲得的一切榮譽。

作為一名科技工作者,他有着強烈的問題意識、創新意識和實踐意識,他深入羣眾、深入基層、深入田間地頭,把論文寫在大地上,把汗水灑在田野裏,把幸福種在農民的心坎上。他年過六旬,卻毅然投身脱貧攻堅最前線,用奮鬥精神既扶智又扶志,把愛國情、強國夢、報國行鐫刻在邊疆民族致富路上。

朱有勇是精準扶貧精準脱貧基本方略的忠誠踐行者,是打贏脱貧攻堅戰中湧現出的先進典型,是奮鬥在脱貧攻堅主戰場的“農民院士”。我們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重要論述,學習朱有勇科技扶貧的先進事蹟和忠誠擔當的崇高精神,積極投身攻克深度貧困堡壘,決戰決勝脱貧攻堅戰的偉大事業,為奪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新勝利作出應有貢獻。

張桂梅先進事蹟學習心得感想2023 篇23

自6月中下旬開始,四川各地持續遭受暴雨襲擊。面對猝不及防的自然災害,四川各地黨員幹部身先士卒,成為與災害抗爭的主力軍、羣眾依靠的主心骨。

7月5日,綿陽市遭受持續暴雨襲擊,部分區域在不足15個小時內降雨量超過230毫米。災情就是命令,綿陽黨員幹部迅速行動,立即奔赴抗災、轉移安置羣眾的第一線。

綿陽市涪城區石洞鄉黨委政府組織鄉村幹部70餘人,發動羣眾400餘人,挨家挨户排查險情,迅速轉移安置羣眾65人。在關帝鎮,鎮黨委政府組織鄉村幹部、民兵排水搶險,不眠不休,將損失降到最小。在玉皇鎮,暴雨警報一拉響,全體黨員幹部就奔赴一線,組建黨員防汛應急搶險隊,24小時值守,重點把控水庫、塘堰、土坯房、危舊房、在建工地等,每隔4小時就排查一次險情。暴雨剛歇,玉皇鎮副鎮長謝斌便帶領20名黨員幹部深入村社,清理道路,扶植樹木,並幫助村民清理排洪溝。

黨員幹部的付出,讓羣眾看在眼裏,記在心裏,鼓舞了羣眾的信心。玉皇鎮鮮家壩村村民王翠蘭説:“黨員幹部帶頭,我們一起使勁把洪水沖毀的路修好,把家重新建起來。”

黨員幹部帶頭,重建家園就有希望,黨員幹部在,羣眾心裏就踏實。經歷汶川特大地震、蘆山大地震等自然災害考驗的四川黨員幹部更知道自己在大災面前的責任。他們自覺把搶險救災作為“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的主戰場,把鮮紅的黨旗插在搶險救災第一線,全力以赴做好搶險救災工作。

6月24日,四川茂縣疊溪鎮新磨村發生山體高位垮塌。四川省立即啟動自然災害一級救災應急響應,省州縣黨委堅強領導、靠前指揮,各方救援力量立即趕赴災區。

疊溪鎮黨委組織黨員幹部第一時間趕到受災現場,轄區內7個村黨支部迅速集結黨員搶險突擊隊。茂縣“疊海羌山”志願服務隊火速集結,太平、鬆坪溝、石大關等相鄰鄉鎮黨組織緊急組織黨員突擊隊,投入搶險救災工作。白臘等16個相鄰村黨員突擊隊,與時間賽跑,努力在亂石中尋找倖存的鄰里鄉親,搜尋生命跡象。後續到達的黨員突擊隊,在當地黨委統一組織下組建小分隊,維護現場秩序,排查次生災害隱患,耐心細緻做好受災羣眾安撫、失聯人員核實等工作。

汶川等生命通道沿線上的基層黨組織自發組織黨員組建巡邏巡查隊,協助交通部門疏散生命通道,確保受傷人員第一時間得到有效救治。同時,四川全省農村基層黨組織組建黨員巡邏巡查隊,逐一排查地質災害隱患。

廣大黨員幹部挺身而出,一位位普通黨員衝鋒在前。茂縣鬆坪溝鄉巖窩村黨支部書記何春蘭,得知災情後立刻和丈夫帶着繩子趕到現場,帶着村裏陸續趕來的30多個村民,用繩子拉石頭,努力進行救援;太平鄉胡爾村黨支部書記黃開國,組織黨員幹部成立29人的應急分隊,第一時間到達救災現場協助開展搜救,連續奮戰多天。在新磨村長大的茂縣公安局交警大隊民警趙秀剛14名親人失聯,茂縣公安局交警大隊輔警王斌4名親人失聯,他們強忍悲痛始終值守在一線,保障救災“生命線”暢通。

黨組織在任何時候、任何困難面前都不會垮掉。新磨村黨支部書記苟伯剛失聯後,有着17年黨齡的老支書顏順倫臨危受命,擔任臨時黨支部書記,成為受災羣眾的主心骨,安排撤離、協助搜救。顏順倫説:“一定要把大家團結起來,戰勝災難!”正是因為他們耐心細緻的工作和超常的付出,獲得了羣眾的理解、支持。受災羣眾説:“黨員幹部在,我們心裏就踏實!”

在抗洪救災的關鍵時刻,四川省委組織部及時下發《關於全省組織系統切實做好當前防汛減災有關工作的緊急通知》,要求全省組織系統講政治講大局,積極發揮職能作用,有效動員、組織和督促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幹部做好防汛減災等工作。全省各級黨員幹部主動作為,將對羣眾的承諾踐行在不捨晝夜的工作裏,寫在抗洪救災、重建家園的一線。

張桂梅先進事蹟學習心得感想2023 篇24

時光如箭,歲月如歌,不知不覺我已經在吳城收費站度過了一年半的美好時光。

當早晨的太陽染紅了天際,同志們唱着軍歌抖擻精神掀開新的一頁日曆,用熱情、辛勞、青春朝氣去書寫一天的努力。帶着這種希望,我邁步走向了自己的工作崗位。

站好自己的崗是我們一線廣大職工愛崗敬業、文明執紀的最直接體現。轟鳴的噪音,汽車的尾氣,十二小時的站立,要站好自己的崗,就要有強烈的事業心和高度的責任感。

首先,站好自己的崗要有強烈的事業心。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熟悉的安全島,熟悉的工作崗位,標準的軍姿站立。天天下班後,摸着那痠麻的雙手和雙腳,我毫無怨言;隆冬冰霜,夏日暴雨,秋日風沙,多變春季,還有在徵繳矛盾中產生的令人難忍的委屈,我毫無怨言。試想假如沒有強烈的事業心,我恐怕早就堅持不下去了。

其次,站好自己的崗更要有高度的責任感。幹什麼事就怕沒有高度的責任感,把個人的榮辱與共與集體聯繫在一塊。平時努力幹好本職工作,要牢記“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工作中要把握好原則,對各種突發事件和問題,要用腦子去工幹作,處理不了的及時請示領導。

站好自己的崗更要温情服務,文明執紀。文明執紀絕不是一句空話,隨便説説就可以的了,體現在平時的具體行動上。對於一線的廣大職工來説“十要求”“十不準”“文明用語”這是最基本的要求。對於我來説,站在安全島上,首先代表的是公路人的文明形象;其次代表的是收費站工作人員的精神風貌。我有一個目標就是使每一位路過這裏的人都能找到那種賓至如歸的感受。

站好自己的崗既要有強烈的事業心,又要有高度的責任感,還要有那種温情服務,文明執紀的意識。站好自己的崗要對得起工作,對的起自己。作為一名普通的一線職工,站好自己的崗,就是對這份工作熱愛的最好表現,就是文明執紀,愛崗敬業的最好體現。

張桂梅先進事蹟學習心得感想2023 篇25

當我們走在上班的路上,享受着陽光賜予的温暖;當我們手拉孩子,攜着愛人林間漫步;當我們陪伴父母,報答養育之恩之時。這些對荊州鄉紀委書記李夏及李夏的家人來説已經永遠的定格在了搶險救災的路上,李夏的年輕生命,和他未完待續的事業一起,也永遠留在了這個夏天。從此我們黨失去了一個好乾部,孩子失去了寵愛她的爸爸、妻子失去了丈夫、年邁的父母失去了兒子,白髮人送黑髮人,令人扼腕而歎。

在他幫扶的貧困户眼中,李夏是一個好乾部,總是像家人看望他們,帶着他們脱貧;在同事眼中,他認真負責,有天然的人民情懷;在家人眼中,他是一個説到做到,重承諾的人,但這一次,關於妻子的生日,關於女兒電話手錶辦卡,恐怕他將永遠無法兑現承諾了......

生命是短暫的,生命更因短暫而無價。年僅33歲的李夏,沒有虛度此生,在羣眾危難時刻毫不退縮、不怕犧牲,用短暫且不平凡的一生詮釋了新時代紀檢監察幹部忠誠乾淨擔當的優秀品格,用寶貴的生命踐行了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用實際行動樹立起共產黨員的標杆,以生命之軀揚起了鮮紅的黨旗。

“心之所向,素履以往”。有一種責任叫擔當,有一種情懷叫堅守。“在路上”是李夏的微信暱稱,“初心不因來路迢遙而改變,使命不因風雨坎坷而淡忘”。或許,他一直都為羣眾、為家人忙碌奮鬥在路上。李夏同志告訴我們工作總要有人幹,條件再艱苦,彎下腰去適應;工作再困難,迎上前去拼搏。

李夏同志與我是同齡人,同一年的公務員,孩子也同齡,但他身處基層一線,無論是工作環境還是工作任務,都比我要惡劣得多、繁重得多。李夏同志不懼艱險、奮勇向前,展現出“我將無我、不負人民”的為民情懷,這給剛踏上紀檢監察工作崗位的我上了生動的一課,帶來的是無限的動力。

作為一名年輕的紀檢監察幹部,我要主動向李夏同志對標看齊,時刻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把發展好、維護好羣眾利益作為監督執紀問責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用心用情做好本職工作,用實際行動詮釋一名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xuexi/4jl79v.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