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學習心得體會 >

學習張桂梅先進事蹟心得感想(精選15篇)

學習張桂梅先進事蹟心得感想(精選15篇)

學習張桂梅先進事蹟心得感想 篇1

偶然間在微信朋友圈刷到一篇記錄張桂梅事蹟的文章,在讀的過程中我被深深的感動,同時也感受到了強大的力量。是什麼力量支持這位看起來飽經滄桑女士願意為了山裏的女孩們能夠上學付出自己的一切。同時她實現了自己的願望,在黨和政府的支持下成功創建了全免費的女子高中,並且讓1600多名女孩成功走進了大學,改變了一生的命運,其中不乏全國頂級的大學,有浙大、武大、川大等。

學習張桂梅先進事蹟心得感想(精選15篇)

事蹟的來源是央視的《面對面》,在節目中主持人對張桂梅做了採訪。先來看一下張桂梅其人(以下內容來自百度百科),女,滿族,1957年6月出生於黑龍江省牡丹江市,麗江市華坪縣民族中學教師兼兒童之家院長,麗江華坪女子高級中學校長。這些內容是她眾多人生經歷中的一小部分,但這是最令我感動的歷程。雲南麗江華坪女子高中是全國惟一一家全免費的女子高中,這裏招收的學生全部是華坪縣農村貧困家庭的孩子。據公開資料顯示,20_年,全校共有118人蔘加大學聯考,600分以上有10人,一本上線48人,本科以上有109人,綜合上線率達100%。建校12年以來,有1645名女孩從這裏走出了大山,多名畢業生進入名牌大學。這是一份多麼偉大的成績,但每一個偉大的成績背後都是一般人難以想象的付出。

張桂梅在華坪中學任教過程中,時不時就會有女孩在課堂上消失,在家訪之後她發現,這些十幾歲的女孩都被家裏嫁人了。20_年張桂梅擔任兒童福利院院長,她發現一些健康的女孩被丟棄在福利院門口。這些經歷讓她萌生了建一所免費的女子高中的想法,因為幫助一個女孩可以挽救三代人。於是從20_開始她四處奔走,利用寒暑假的時間四處募捐,然而社會往往是現實的,用了5年時間僅籌到了1萬元。事情的轉機出現在20_年作為黨的17大代表參加黨代會期間,一名記者在她褲子的破洞上發現了她的願望,發表了一篇名為《我有一個夢想》的報道。從此她想辦一所免費女子高中的願望得到了黨和政府的支持,政府出資200萬元創辦了華坪女子高中。高中創辦之後也不是一番風順,條件艱苦,師資落後,多名老師因無法接受這個工作條件而辭職。剩下的老師在張桂梅的帶領下,憑着作為共產黨員的信念才堅持下來,並取得了不凡的成績。

任何偉大的事業背後的過程都是艱難的,張桂梅甚至沒有自己的生活,她説:“也不是不想有自己生活,只是一天做着做着,就把時間做沒了。忘了,把生活忘了”。是什麼支撐張桂梅走了下來?在採訪的最後,記者問道:“您覺得您這輩子的價值在哪?”,張桂梅回答:“不管怎麼着,我救了一代人,不管是多還是少,畢竟她們後面走的比我好,比我幸福就足夠了,這對我是最大的安慰”。我在這句話中找到了答案,就是她找到了人生的使命,是使命的力量支撐她堅持下來,並在黨和政府的支持下做到了這一切。

使命是什麼,在當代的企業管理中,使命、願景、價值觀是經常被提到的三個詞彙,企業的使命就是你的企業存在的目的是什麼。對於個人來講又何嘗不是如此,一個找到自己使命的人和一個沒有使命的人,能夠做到的程度是絕對不一樣的。張桂梅就是因為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使命,也就有了支撐自己走下去的信念,在這個過程中她可以不記榮辱,不記得失,真心誠意的為自己的使命去奮鬥,進而取得了一般人難以企及的成績。

張桂梅的事蹟給我了很大的啟發,“亡羊補牢,為時未晚”,在20_年這個特殊的年份,疫情肆虐,國際形式波譎雲詭,但所有的危機又都是機遇,從此時此刻起認真的梳理自己,挖掘自己的人生使命,併為自己的人生使命而奮鬥。

在疫情之下,我們的黨和政府表現出了強大的執政能力,以極快的速度控制住了疫情,是貨幣基金組織預測唯一能保持經濟正增長的國家。作為一名共產黨員,要珍惜當下的大好環境,為了自己的人生使命而努力奮鬥。張桂梅在採訪中也提到:“我希望她們出來不需要感謝張桂梅,不需要感謝女子高中,我希望她們感謝我們的黨和政府就足夠了”。這正是一名共產黨員的心聲。

學習張桂梅先進事蹟心得感想 篇2

許多年前,一次家訪途中的偶遇,讓張桂梅至今無法忘懷。

一個女孩坐在山坡上,憂愁地望着遠方,身旁放着籮筐和鐮刀。她上前詢問得知,女孩才十三四歲,父母為了3萬元彩禮,要她輟學嫁人。

張桂梅暗自發願:要改變大山女孩的命運,讓她們通過讀書走出大山。20_年,她創辦了全國第一所免費女子高中——雲南麗江華坪女子高級中學。12年來,已有1800多名大山女孩從這裏考上大學。

她像一盞明燈,燃燒自己,照亮大山女孩的夢。

低進高出,1800多名女孩命運改寫

今年的大學錄取通知書,來得比往年稍晚一些。8月底,學生們報喜的短信把張桂梅的手機震得嗡嗡作響,但她卻悶悶不樂了好幾天。

這一屆,華坪女高159名學生參加大學聯考,150人達到本科線,本科上線率為94.3%,其中一本上線人數70餘人。“如果沒有疫情影響,姑娘們能考得更好。”張桂梅心有不甘。其實,這個成績真的很不錯了。

因為,華坪女高招收的學生大多來自貧困山區,不少學生基礎差,甚至會考分數遠低於當地高中的最低錄取線。低分進高分出,大學聯考成績常年位居麗江市前茅,華坪女高創造了大山裏的教育奇蹟。

12年來,1800多名女孩從這裏考上大學,改變了人生軌跡。

27歲的陳法羽是其中之一。20_年,家境貧寒的陳法羽會考分數沒過線,自費讀高中一年要好幾千元。“當時我妹妹也在上學,家裏拿不出這麼多錢。”陳法羽説,實在沒辦法,她只能放棄讀書,回家種地。

後來聽説華坪有一所女子高中,專門招收家庭貧困的女孩,不收任何費用,陳法羽像抓住救命稻草一樣,趕快跑來報名。在女高學習三年之後,陳法羽順利考入雲南警官學院,如今已成為麗江市的一名警察。

回憶高中三年,陳法羽難忘校長的嚴厲與堅守。不管颳風下雨,張桂梅每天清晨都會陪着學生晨練;白天,幾乎每節課她都會親自查課;晚上,她和學生一起住在宿舍,直到夜裏12點後查完宿舍才入睡。

“沒有張老師的嘔心瀝血,就沒有我們的命運轉變。”陳法羽説。

學習張桂梅先進事蹟心得感想 篇3

張桂梅,像一團火、一盞燈、一顆星,燃燒着、閃爍着、散發出愛的光芒,向貧困山區的孩子們播撒希望的種子,引領她們走出大山。在她身上,體現出一名共產黨員勇擔為社會主義事業培養合格接班人的使命,她以自己的行動和忠誠詮釋基層教育工作者的責任和擔當,展現了新時期一名優秀共產黨員的仁心大愛和大公無私的崇高品質。

一個心願:為社會主義事業培養合格接班人

60歲後,能夠幹什麼?

多數人是退休回家,含飴弄孫,悠閒自適。但在張桂梅眼中,60歲則是煥發生機活力的又一個起點,培養山區貧困家庭女學生的“第二春”。

“我一定要讓華坪女子高級中學的學生考上清華、北大,為社會主義事業培養合格的接班人。”今年62歲的張桂梅激情滿懷地向記者“規劃”着未來。

隨着年歲的增長,張桂梅非但沒有放緩將貧困山區女學生帶出大山的節奏,反而增加了和孩子們在一起的時間。

“每天5點半起牀的張老師,便開始了一天的忙碌。”麗江華坪女子高中教師韋堂雲説,每天早上,叫完學生集合後,張老師回到辦公室一邊啃饅頭一邊開始處理日常事務,等忙完手裏的活,她還要去各個教室檢查,常常沒有一個完整的早餐時間。

很多人問張桂梅,華坪女子高中建校以來,你已經幫助1500多名山區貧困學子走出大山,還把自己獲得的70多萬元獎金全部捐獻給貧困山區,麗江華坪女子高中也連續10年獲得了麗江市大學聯考綜合第一的好成績,如今都這把年紀了,有必要這麼拼嗎?

“我沒時間了,多搶一點時間,多培養一個合格的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就是多作一份貢獻,特別是要培養出考上清華、北大的學生。”張桂梅説。

身體本就不好,還長時間超負荷工作,張桂梅全身時常疼得動不了,可她卻瞞着所有人,吃點止痛藥,稍好一些,又投入到緊張的工作中。

今年3月,張桂梅再一次住院。醫生要求靜養。這對視時間如生命的張桂梅來説,簡直和病痛一樣難受:“靜養,把我照顧管理學生的權利都奪走了,這樣幹待着,太浪費時間!”

好不容易熬過了3天3夜,張桂梅稍微緩過勁來,沒等醫院同意出院,她就自己偷偷跑回學校。“孩子考上好學校,就是最好的藥!我一定要培養出能上清華、北大的女學生。”説話間,張桂梅的眼睛裏閃爍着充滿希望的光芒。

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讓張桂梅忘記了病痛,忘記年齡,使她渾身充滿力量。為了學生,她長期帶病堅持工作,幾次暈倒在講台上,而每一次張桂梅都以驚人的毅力克服病痛的折磨,始終堅守在三尺講台上,始終堅持把學生的學習、生活和命運放在心坎上。

學習張桂梅先進事蹟心得感想 篇4

1974年10月,17歲的張桂梅跟隨姐姐從家鄉黑龍江來到雲南,支援邊疆建設。45年來,她不是一步步走向大城市,而是一步步走向貧困山區。

1996年8月,她的丈夫去世,父母雙亡、無兒無女的張桂梅黯然神傷,她決定離開傷心之地,調入麗江市華坪縣。她放棄進入全縣條件最好的華坪一中,選擇了師資最弱、條件最差的民族中學任教,承擔起4個畢業班的教學任務。

一年後,不幸再次降臨。1997年4月,她查出患有子宮肌瘤,且肌瘤已經有5個月胎兒那麼大,需要立即住院治療。

張桂梅忍着疼痛繼續站在講台上,她不願意因為自己而影響學生們會考。直到7月會考結束,她才住進醫院。打開她的腹腔,醫生們倒吸了口冷氣:腹腔內的器官全都移了位,腸子已經粘連在後壁上了,取出的腫瘤有兩公斤多。

20-年,張桂梅兼任新建的華坪縣兒童福利院(華坪兒童之家)的院長。第一天,兒童之家收了36個孩子,最小的兩歲,最大的12歲。此後,張桂梅除了上課,還要一把屎一把尿地照顧這些幼小的孤兒。

兒童之家的工作,讓她萌生了創辦一所學校、讓貧困山區女孩免費接受高中教育的想法。經她到處遊説,這一善舉得到了各級黨委政府的支持。華坪縣委、政府協調出土地,省、市黨委政府劃撥了100萬元的辦學經費。

20__年8月,全國第一所全免費的女子高級中學在華坪建成。11年來,華坪女子高級中學連續10年大學聯考綜合上線率100%,1645名貧困女孩從這裏走進大學。

學習張桂梅先進事蹟心得感想 篇5

滕啟剛同志對黨忠誠、對司法事業無私奉獻、對人民擔當負責的敬業精神和司法為民的情懷十分值得我學習,他的生命定格在57歲,成為遼寧政法英模榜上一顆耀眼的星,温暖着每一個人。在滕啟剛的身上,我看到了一名人民法官無私奉獻、廉潔奉公的高尚品格,也看到了共產黨員忠誠信仰、堅守初心,從羣眾中來、到羣眾中去的先鋒本質。他以生命踐行使命,將公平正義寫進了自己的人生。

英模是一個民族的脊樑,一個時代的座標,一支隊伍的象徵。弘揚英模精神,既是政法隊伍教育整頓的重要一環,也是新時代加強政法隊伍建設的必然要求。我要以英模為鏡,深刻感悟英模精神,築牢思想之基,汲取奮進力量。滕啟剛同志的先進事蹟,樸實無華、情景交融,感人至深、催人奮進,我們既為失去這樣一位好法官而痛惜,也為遼寧政法隊伍中湧現出這樣一位先進典型而自豪。

學習滕啟剛同志先進事蹟,就要學習他初心如磐、意志似鐵的忠誠本色。不管崗位怎麼變換,他始終堅守初心、忠誠履職、秉公辦案。他把對黨和人民事業的絕對忠誠融入到每一份公正判決、每一次矛盾化解中。要學習他牢記宗旨、甘於奉獻的愛民情懷。把百姓的利益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不斷提高羣眾工作本領,始終與人民羣眾想在一起、幹在一起,風雨同舟、同甘共苦,通過優質高效服務,不斷提升人民羣眾對政法工作的滿意度。也要學習他勤勉敬業、守土盡責的擔當精神。把職業當成事業來幹,以實幹書寫人生,用奮鬥鐫刻榮光,用實際行動踐行崇高理想信念,把維護公平正義作為永恆價值追求。更要學習他清正廉潔、嚴於律己的道德情操。始終牢記手中的權力是人民賦予的,自覺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繫、利為民所謀,真正做到一身正氣、兩袖清風。我們要堅守初心,履行好新時代政法工作職責使命,努力提升工作本領,推動政法工作高質量發展,為推動遼寧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實現新突破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我要厚植為民情懷,堅持把每一件事關人民羣眾的小事當成大事,把實事辦到羣眾心坎上,用自己的辛苦指數換取人民羣眾的幸福指數。我要堅守法治精神,捍衞司法權威,努力讓人民羣眾在每一起案件辦理、每一件事情處理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義。我要把英模精神轉化為實際行動,把教育整頓成效轉化為解民憂、辦實事的能力,以更加昂揚的精神狀態、更加飽滿的工作熱情、更加紮實的工作作風,展現新擔當、實現新作為。

時代造就英雄,偉大出自平凡。堅守平凡便是不凡。作為一名共產黨員,作為一名法官助理,百姓懇切的訴求和期待,就是激勵我不斷前進的初心和動力,百姓對我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就是我繼續努力的深厚底氣。我要牢記“無論何時,集體利益高於個人利益,一切服從組織需要,黨叫幹啥就幹啥。”舍小家顧大家,不計較個人得失,把對黨和事業的忠誠融入到每一份的公正判決之中,融入到每一次的矛盾化解之中,在_、“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開啟新徵程,貢獻新力量!

學習張桂梅先進事蹟心得感想 篇6

張貴斌為何成為“偶像”?因為他以不凡經歷給予我們不斷拼搏的勇氣。為了新中國的解放事業,不懼犧牲,參加多次戰鬥,先後榮立4次大功、4次小功。1954年回到老家海城西柳農村工作。先後任村黨支部書記、信用社負責人、供電所所長,後來又到農電局工作,一直到1978年10月離休。在每個崗位上,他都聽從黨的安排,從不計較個人得失,一心只講奉獻。

張貴斌為何成為“偶像”?因為他用正能量讓我們看到了應該堅持的方向。老人是離休幹部,每個月退休金5000多元,但他多少年都住在30多平方米的老房子、用着老傢俱,兩件舊衣服穿了十幾年,卻毫無怨言、安然自樂。明知道可以享受很好的醫療待遇,但他總是主動放棄,想着能幫國家省一點就是一點。有再多的困難也都自己克服,始終保持一名共產黨人的本色。

張貴斌為何成為“偶像”?因為他讓我們看到了努力的目標,看到了我們應該承擔的責任。現在全市上下正全力實施“兩翼一體化”經濟發展戰略,作為鞍山一員,我們要學習他恪盡職守、甘於擔當的務實作風,幹一行愛一行,幹一行鑽一行,履職盡責、擔當作為,把崗位當成事業幹,努力成為更好的自己。

學習張桂梅先進事蹟心得感想 篇7

我不知道同學們心目中的勞動者是不是和我想的一樣。有些人會認為是醫生,他們會説出很多種答案來,有的説:我媽媽是醫生我看見她每天早出晚歸的,一個星期裏沒見過幾次面;有的會説:我爸爸也是醫生,他也非常的忙,有時半夜三更的還有醫院來電話説要搶救病人或是被打的頭破血流的送進醫院來搶救;有的人説:我媽媽雖然是護士,但她在非典時期,一刻也沒離開自己的工作崗位上,站在非典第一線,鼓勵病人與魔鬼做鬥爭。等等的事。這是他們認為的,當我問他們那清潔工人呢?他們都説:他們有什麼好的啊,又臭又脹又沒有文化薪水又低,那向我們的父母啊!文學又高工作又幹淨薪水也很高,我的父母要是清潔工的話,我的面子往哪放啊!在同學們的指指點點下,誰要和我交朋友啊!

可我認為清潔工人是最了不起的拉!他們的工作是我們學生每天早晨都能看見的,可是你們的父母在醫院裏你看見他們認真工作了嗎?我想你是看不到吧!也聽不到吧!也許你的父母在工作的時候還有的吃有的説還有的座更別説薪水了,這個薪水是清潔工人的兩倍還要多。那哪些清潔工人呢?他們沒的座沒的吃沒的説,只能拿着掃帚和畚箕在大馬路上掃啊掃的,薪水也低,但他們為了養家只能這樣了,因為他們文化少啊!他們是用勤勞來賺錢的,用自己的雙手來賺錢的。你們也可以去常識一下掃地的滋味啊!我想那是你們吃我消的工作,你們掃到半個鐘頭也不到就説累了,那他們呢?他們比你們要少的時間長,可他們不怕累不怕苦,用自己的一雙長滿老繭的手去支撐起一個家庭來,那是不容易的吧!

在炎熱的夏天,他們要在火辣辣的太陽下掃地,沒有冰涼的空調,沒有冰涼的泉水,沒有夏天所用的防曬霜;只有嘴裏冒着白泡的口水,頭上流着黃豆大的汗珠,身上披着一層黑色的肌膚,中暑了連醫院也不去,生怕要花錢去看病,在家裏叫自己的老伴幫自己在身上扭兩把(這個是杭州人的傳統方法)就可以解除中暑了,這個我也常識過,這樣扭其實是很痛的,一直要扭到背上起黑色才可以結束。而那些做醫生的呢?在涼絲絲的空調房裏吹這些和冷氣,坐在那裏舒舒服服的喝着茶,看着報紙和同事們説説笑笑的,多麼的舒服啊!和清潔工人們比起來真是相差十萬八千里。

在呼呼秋天,樹上的葉子紛紛的落下來,在馬路上滿地都是葉子,清潔工人還是那樣的幫着馬路打掃,可這個季節是他們還算不怎麼累的呢。可冬天呢?雪在馬路上厚厚的,一層,讓他們掃的腰痠背痛的,臉上長了凍瘡,手上也長了,腳上也長拉!讓人看的都心疼啊!可他們還是勤勞的掃着,為人民服務着。

在寒冷的季節裏,他們全身冷的直打哆嗦,連手都快不聽使喚拉!還在那裏掃啊掃啊!不知道掃了多少年拉!每個人都在家裏吃着熱乎乎的早餐,而清潔工人呢?每天起個大早不怕冷不怕累的,在為人民服務。

在我的心目中清潔工人是最好的勞動者拉!因為他們默默的在保護着我們的生活環境。

學習張桂梅先進事蹟心得感想 篇8

在本該迎接新年到來的歡樂日子中,突然傳出武漢正在與病毒進行沒有硝煙的戰爭的消息。

害怕嗎?廣播裏一遍遍喊着的“士兵守則”,每個村子門口的警戒線和路障,每家每户的人員行蹤登記,新聞報紙上鋪天蓋地持續了兩個月的報....

戰場上的士兵不能臨陣退縮,“領導階層”的人站起來了,醫生護士,他們在我們縮在保護我們的小房子的時候,向前走,從安全區到方艙醫院,從普通衣服到防護服。

冒着極大的恐懼,推遲臨期的婚禮,瞞着擔心的父母,他們本着個醫護人員救死扶傷,不能漠視生命被摧害的這一基本原則,一點點往前衝。

張伯禮校長義無反顧的站了出來,在生死關頭,衝在抗擊新冠肺炎的最前線,他穿起防護服,面對病毒,不言恐懼。這種不畏艱險、永不放棄的大愛品質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去學習。

感謝張伯禮校長給我們樹立了榜樣。讓我們明白了什麼是一個醫者應該做的事情;什麼是一個共產黨人應該逆行的時刻;什麼是一個學者該擔當的責任。也感謝您在抗疫一線的無私奉獻,為中醫藥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今年,這場來勢洶洶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給我們的學習和生活按下了“暫停鍵”。春節原本是團圓的日子,卻依舊有許多勇敢的戰士們寫下請戰書,不顧一切奔向抗“疫”—-線的隊伍中。多虧有了他們,我們將要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

每當看到有關醫務工作者的報道,我都忍不住熱淚盈眶,心中五味雜陳。有擔憂、期盼、感動,但更多的,我覺得是“感恩”。

經過這次考驗,我更加體會到了作為中國人的驕傲與自豪,感受到中華民族強大的凝聚力和戰鬥力。

學習張桂梅先進事蹟心得感想 篇9

嶽金棟:遞上“請戰書”,義無反顧上“疫”線

嶽金棟,中共黨員,生前系國家電網廣平供電公司辦公室主任。2月8日,在連續奮戰13個日夜後,他因長時間高強度工作誘發急性胰腺炎重症,倒在了疫情防控工作崗位上,年僅57歲。

疫情發生後,公司黨委在組建疫情防控領導班子時,考慮嶽金棟平時身體不太好,沒有給他安排任務。得知這一情況,他很不是滋味,跟老伴説“咱是一名老黨員,危險來了、戰鬥打響了,怎麼能當逃兵?我得請戰” 。1月23日(臘月二十九)一上班,他就向公司領導提交了請戰書,主動請纓擔任公司疫情防控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此後,他牢牢“釘”在防疫一線,每天都要到8個基層站所和主動分包的4個小區巡查一遍。他結合實際,成立了疫情聯防聯控專班工作組並擔任組長,建立了分門別類的重點人羣管理台賬,組織沒有物業管理小區的業主們組建臨時物業管委會開展聯防聯控,並探索出了“網訊通”移動平台+人工摸排+數據比對的互動響應機制,對分佈在10餘個小區的公司員工及家屬近2萬餘人開展滾動摸排。從大年三十到正月十二,他安排辦公室其他同志輪流值守,自己卻每天早上第一個到辦公室,晚上加班晚了就在沙發上湊合一宿,一天也沒有休息過,直到昏厥在辦公桌前。

學習張桂梅先進事蹟心得感想 篇10

賺錢的事讓羣眾幹,不賺錢的事讓黨委政府幹

政和經濟基礎薄弱遠近聞名,也因此成為福建歷任省長固定的幫扶縣。在任福建省長期間,曾三次到政和調研。20xx年9月,同志在政和縣調研時指出,希望山區縣的同志們發揚愚公移山、滴水穿石的精神,實實在在地發展山區特色經濟。如何讓山區羣眾脱貧,一直是廖俊波心頭的一件大事。為讓羣眾過上好日子,廖俊波開動腦筋,想出不少新招。

政和縣石屯鎮石圳村,如今是遠近聞名的“美麗鄉村”、白茶小圳,最多的時候一天接待遊客超萬人次。看着古樸的民居、潺潺的流水、幽香的茶社,很難想象在四年前,這裏還是一個出了名的“垃圾村”,村裏的河溝淤積了近30年的垃圾無人清理,年輕人都外出打工,除了本村留守的老人兒童,外村人都不願踏進村裏。

廖俊波當縣委書記後,聽説石圳村的10個婦女成立了村巾幗理事會義務清理垃圾,專程到村裏走訪。他鼓勵她們不僅要整理衞生,還要恢復村容村貌,申報美麗鄉村,想辦法搞旅遊項目。巾幗理事會會長袁雲機記得,那時每個月廖俊波都要到村裏來三四趟,問她最近有什麼想法,遇到什麼困難,有沒有需要他幫助解決的。“賺錢的事你們來幹,不賺錢的事讓我們來幹”,廖俊波常把這句話掛在嘴上。在他的幫助下,水、電、橋、路燈等基礎設施逐步完善,石圳村發生了脱胎換骨的變化,有100多名村民回到本村從事旅遊等相關產業,村民人均收入翻了幾番,村裏的老人們都説日子好得“像是掉進了蜜罐裏”。

鐵山鎮東澗村在20xx年的時候人均年收入僅5000元,村裏900多口人中有1/3外出打工。20xx年10月,廖俊波來到村裏和村民們座談,幫他們想辦法增收。“能不能流轉土地,搞花卉種植?”看到村民們渴望的眼神,廖俊波主動找到一家花卉種植基地負責人周勝,邀請他落户東澗村,發展了400多畝的花卉基地,帶動了本村50多人的就業。如今,這個村有5家企業落户,村民的人均年收入已達1萬多元。

外屯鄉洋屯蓮子合作社負責人許仁壽20xx年創辦合作社時,怎麼也沒想到,三年不到的時間,合作社種植蓮子的規模居然從100畝擴大到了2700畝。“多虧了廖書記幫我們出主意,辦理了小額金融貸款,我們的蓮子合作社才能逐年不斷擴大規模。”20xx年,合作社由於週轉資金短缺,找到銀行卻因承包的土地無法抵押貸不了款。在廖俊波到外屯鄉調研時,許仁壽抱着試試看的態度提出了貸款的難題。廖俊波立即找縣郵儲銀行等多個部門商討,由縣財政將扶貧貼息的350萬元作為風險保證金,幫助他們開通了小額金融貸款項目。

學習張桂梅先進事蹟心得感想 篇11

出山的路通了,青壯年走出了下莊。看着留在村裏的老人、小孩,還有成片撂荒的土地,40多歲的毛相林留了下來。“我要在這片土地上開拓一條致富路。”

20__年,老下莊村和兩合村合併成一村,毛相林當選為新下莊村村主任。“作為羣眾選出來的村幹部,帶領大家脱貧致富,是我的本分。”在村民代表大會上,毛相林堅定地説。

毛相林學歷不高,但他知道,要脱貧致富,除了先修路還得發展產業。聽説漆樹值錢,他就帶領幾個青壯年爬上海拔1000多米的原始森林,挖回羊羔大木漆,在村裏培育出2萬餘株漆樹,沒想到當年夏天樹全部熱死了。

後來他又在村裏養山羊、種桑樹養蠶,但都失敗了……

為此,毛相林主動在村民大會上做了檢討,他也明白了“要懂科學,不能蠻幹”。雖然屢戰屢敗,但毛相林下定決心一定要讓下莊村走出一條產業扶貧的新路子。

他請來縣裏農業專家對下莊的氣候、土壤環境進行全面的考察分析,確定了發展柑橘、桃樹、西瓜三大產業。為打消村民顧慮,他積極爭取縣農委補助,組織村民代表到曲尺鄉實地考察柑橘產業,還率先種植10畝柑橘,並讓開車跑運輸的兒子到鄰近的奉節縣自費學習技術,無償為村民提供技術支持。幾年下來,全村種下650畝柑橘,按照“村集體經濟組織+專業合作社+產業+農户”的模式,成立專業合作社進行統一管理,500多畝已掛果,每年給村民增加收入200萬元左右。

20__年村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2670元,是修路前年收入的40多倍。毛相林帶領村民歷時15年,探索培育出“三色”經濟,發展鄉村旅遊,將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蹚出了一條“致富路”。

學習張桂梅先進事蹟心得感想 篇12

連日來,新華社、人民日報、中央電視台等中央媒體對黃大發同志先進事蹟的系列報道,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反響,他被譽為“當代愚公”。黃大發是貴州省遵義市播州區平正仡佬族鄉草王壩村原党支書,從上世紀60年代起,帶領全村幹部羣眾,歷時36年,繞三重大山、過三道絕壁、穿三道險崖,靠着鋤頭、鋼釺、鐵錘和雙手,鑿出一條長9400米的“生命渠”,結束了千百年來滴水如油的歷史。當地建築公司曾經重新評估過工程,認為質量過硬,尤其是沒有現代化設備和高級技術團隊的支持,簡直不可想象,堪稱工程“奇觀”。但就是這樣一位老支書、一個基層黨支部、一羣山村裏的村民,愣是與大山較勁、與貧困較勁,完成了一項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走出了一條脱貧攻堅的不屈之路,展現出了一個支部就是一盞燈、一個黨員就是一面旗。黃大發憑藉忠誠的信仰、憑藉驚人的毅力、憑藉開展羣眾工作的出色能力,用一輩子摸索出了一套符合基層實際、靈活實用且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

善於團結羣眾。基層工作千頭萬緒,脱貧攻堅任重道遠。黃大發深知只有團結全村每一個人,才能解決村裏的難題。他把羣眾當親人,完全打成一片,用村民聽得懂的語言講話、信得過的方式辦事,做到説服不壓服、講理不武斷、換位思考不居高臨下。修渠放炮炸山時,落石砸壞了村民房頂,有人喊着拉他跳崖,他沒有發火,很快説服村民平靜情緒,並於當晚親自到農户家誠懇地進行補償。工程途徑三個村、十餘個村民組,遇到了許多阻力,他要求身邊幹部“做事要大氣,不要氣大”,挨家挨户宣講修渠的道理,根據各家不同的困惑,“一把鑰匙開一把鎖”打開了心結。大家心裏敞亮了,各類難題也就迎刃而解。黃大發45年的村幹部生涯,每次都是全票當選,得到了全村人的高度擁護。

開好“院壩會”。羣眾路線是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開好“院壩會”則是貫徹羣眾路線、瞭解羣眾訴求、解決羣眾難題的有效途徑。黃大發常説,有事要開“院壩會”,沒有“院壩會”不能解決的問題。他從不搞一言堂,遇事召開羣眾會,同坐一根板凳、共商一件事情,組織動員大家為全村發展出謀劃策。修渠缺資金,會上他一句“想吃白米飯,大家一起幹”,説到了鄉親們心坎上,大家二話不説,立馬把自家的雞蛋、黃豆、蜂糖拿到集市去賣了換錢,當天晚上就湊齊了救命錢。看着一堆皺皺巴巴的鈔票,黃大發流着眼淚立下了軍令狀:“修不好我把名字倒過來寫,我拿黨籍作保證,拿命來換水!”

活到老學到老。1971年,第一次修渠因不懂技術而宣告失敗。面對鄉親們的絕望與埋怨,黃大發冷靜總結了癥結所在,“沒有文化就沒有方向,光靠蠻幹註定修不成功。”1989年,54歲的黃大發主動申請到鄉鎮水利站跟班學習。幾乎是半文盲的他用了三年時間,從零起步、從頭開始,一個字一個字地臨摹,一張圖一張圖地學習,最後變成了水利專家。除了自己學,他還帶領大家學,並且號召集資修建學校,宣傳“娃娃有前途,必須要讀書”的道理。現在,許多村民講起水利建設頭頭是道,變成了“赤腳專家”。村裏還走出了30多位大學生,偏僻閉塞的小山村變成了文化村。

黨員幹部要帶好頭。黃大發認為,有困難黨員幹部要先上。秉承這樣的信念,他始終把百姓裝在心中、把責任舉過頭頂,面對艱險打頭陣、遇到難題自己扛。看着離地300米的懸崖峭壁,村民們心驚肉跳不敢動工,“太危險了,給多少錢都不幹”,請來的專業施工人員也停下了手腳。黃大發第一個站出來,腰裏栓一條繩子就翻了過去,完成了測量工作。在老支書的感召下,小夥子們也紛紛把繩子系在腰上,開始了飛檐走壁的施工任務。採訪時,記者問他當初是否緊張,黃大發很淡然地笑着説:“如果我怕了,大家就怕了;我都不怕,大家有什麼可怕的呢?”

堅持就是勝利。開弓沒有回頭箭,脱貧攻堅無退路。對於擺脱草王壩村貧困的命運,黃大發有着難以想象的決心和毅力。他三十六年一件事,帶領全村鑿出一條“生命渠”。他一輩子一個目標,讓鄉親們吃上白米飯、過上好日子。懷着這最初的承諾,24歲的黃大發義無反顧地走上了山崖。幾十年過去了,黃大發和草王壩人用雙手鑿出了奇蹟。水通了,黃大發又帶領羣眾開展“坡改梯”,稻田從240畝增至720畝。昔日的荒山禿嶺上,羣眾正逐步改變傳統的種植結構,10萬株蜜桔、李子已經開始有收益,牛羊養殖大户超過30户。今年年底,全村將會勝利完成出列貧困村的歷史進程。那些修渠往事,記載着這位“年份英雄”的足跡,像陳年老酒那樣歷久彌香。

公私要分明。“幹部幹,羣眾看”,黃大發堅信,只要幹部不搞特殊化,不謀一分私利,就一定會得到百姓的擁護。他常把“公家的事怎麼硬都行,自家的事怎麼軟都成”掛在嘴邊。築渠需要的水泥,他每次都親自運回來。有一天趕夜路遇到了暴雨,運水泥的車陷入泥潭,他擔心水泥被偷,硬是在水泥包上睡了一夜,像看護自家娃娃一樣看護着公家的水泥。家裏的灶台破了,老伴想要一碗水泥補補,被他堅決拒絕,“公家的水泥一碗也不能貪”。多年來,全村老百姓毫不猶豫地把修渠集資的錢交他手上,都説“放一百個心,黃老支書一毛錢也不會給自己花”。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長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長征路。黃大發同志以不忘初心的堅定信念、大公無私的高尚情操、愚公移山的豪情鬥志、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用一生丈量了他和草王壩人的長征路。在脱貧攻堅全面小康的新長征路上,千千萬萬位黃大發,正在自覺運用這永不過時的“黃大發工作法”,一心為民、不畏艱險、志拔窮根、克難攻堅,以信仰打通小康路上的“發家渠”, 用行動爭做脱貧攻堅的先鋒軍,讓實幹凝聚貧困羣眾的信心決心,拿作風把牢集體奔小康的方向盤,把不忘初心的承諾鐫刻在遼闊的大地上,書寫出屬於這個時代的光榮與夢想。

學習張桂梅先進事蹟心得感想 篇13

點亮一盞“榜樣燈”

大片開播,震撼來襲。《榜樣4》,帶給我們的,依舊是滿滿的感動與靈魂的洗禮。一個個榜樣如一盞盞明燈,閃耀着璀璨的光芒。科·達勒維耶説:“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黨員幹部當以榜樣為標杆,點亮一盞“榜樣燈”。

以張富清為榜樣,點亮一盞淡泊名利的“榜樣燈”。張富清在解放戰爭的槍林彈雨中九死一生,先後榮立一等功三次、二等功一次,被西北野戰軍記“特等功”,兩次獲得“戰鬥英雄”榮譽稱號。1955年,張富清退役轉業,主動選擇到湖北省最偏遠的來鳳縣工作,為貧困山區奉獻一生。張富清的履歷,完全可以謀得一個讓很多人羨慕的“高位”,但是他沒有。他將戰功的證書鎖進那個鎖頭早就壞了的皮箱,連同曾經的輝煌一併封存。“在部隊,他保家衞國;到地方,他為民造福。”張富清在深藏功名中為我們點亮一盞一輩子堅守初心、不改本色的“榜樣燈”,以張富清為榜樣,讓淡泊名利的種子——生根、發芽、茁壯成長。

以李連成為榜樣,點亮一盞帶頭吃虧的“榜樣燈”。28年來,河南省濮陽縣西辛莊村支部書記李連成不計個人得失,帶領西辛莊人民創業致富,受到羣眾稱讚,其“吃虧精神”聲名遠播。西辛莊村委會門前石碑上,刻着9個紅色大字“當幹部就應該能吃虧”。李連成説:“吃虧就是多付出,吃虧就是多幹活兒。”任村支書十多年,他沒有喝過村裏一杯酒,沒有亂花村裏一分錢,村裏一分錢的招待費也沒有。實幹苦幹,身先士卒是李連成的一貫作風,外出跑業務、辦公事,儘可能當天回去,捨不得住招待所……以“吃虧”換來增收致富,以帶頭吃虧換來百姓幸福。都説吃虧是福。李連成用帶頭吃虧為我們點亮一盞甘於奉獻、實幹為民為的“榜樣燈”,用吃虧詮釋共產黨人崇高的精神追求。

以黃文秀為榜樣,點亮一盞紮根基層的“榜樣燈”。20__年,北京師範大學碩士畢業的她毅然返鄉,作為優秀選調生進入百色市委宣傳部工作。20__年3月26日,黃文秀響應組織號召,到百坭村擔任第一書記,在脱貧攻堅第一線傾情投入、奉獻自我,在紮根基層中詮釋共產黨人的初心之美,譜寫新時代的青春之歌。為解決道路對村裏發展的制約,黃文秀實地勘查,帶着村幹部和羣眾做方案、拿對策,積極申請、推進項目;為解決山裏缺產業問題,她帶領村幹部和羣眾學經驗、找路子,立足當地資源,大力發展杉木、砂糖橘、八角、枇杷等特色產業;為打開銷售渠道,黃文秀帶着全村發展電商,僅砂糖橘去年在電商上就銷售20000多公斤,銷售額22萬元……基層是個大舞台,而黃文秀,就是舞台上,最美的“舞者”。我們要以黃文秀為榜樣,用紮根基層點亮一盞“榜樣燈”,在基層廣闊天地,書寫自己的精彩人生。

以唐真亞為榜樣,點亮一盞堅守平凡的“榜樣燈”。投遞報刊和信件,多麼平凡的事情啊。作為江蘇省淮安市洪澤縣郵政局老子山支局的一名普通投遞員的唐真亞。20年來,他風雨無阻,水陸兼顧,堅持每天靠划船投遞湖區郵件,水陸行程近30萬公里,投遞報刊和信件100多萬份,服務面積達300多平方公里,開闢了一條為民服務的水上郵路,被湖區漁民親切地稱為“大湖鴻雁”。“平凡的事,堅持做好就是不平凡;簡單的事,堅持做好就是不簡單。”唐真亞為我們樹立了心繫漁民、堅守平凡的榜樣。我們要以唐真亞為榜樣,點亮一盞堅守平凡的“榜樣燈”,堅守平凡,在平凡的崗位上實現人生價值。。

以李萌為榜樣,點亮一盞愛崗敬業的“榜樣燈”。“寧肯一人髒,換得萬家淨。”20__年,李萌從部隊復員回到北京。在安置工作時,她毅然決定到環衞系統工作,而且選擇了抽糞班。李萌説,“也許是當兵的經歷改變了我的觀念。在部隊什麼工作都幹,沒人覺得有什麼貴賤之分,大家認為只是分工不同而已。”1989年出生的李萌現在是北京東城區環境衞生服務中心十所“三八女子抽糞班”副班長。從20__年2月參加工作,在一線抽糞工崗位上她已經幹了八年。筆者與李萌同年,同為“抓住了80後尾巴”的人,看到李萌的事蹟,除了感動,就只剩下敬佩——感動於她的愛崗敬業,敬佩於她的選擇與堅守。以以李萌為榜樣,點亮一盞愛崗敬業的“榜樣燈”,把服務人民羣眾放在前面,把獲得回報放在後面,在愛崗敬業中幹事創業,書寫守初心擔使命的絢麗詩行。

以隋耀達為榜樣,點亮一盞實幹築夢的“榜樣燈”。為了鄉親們脱貧,身體情況並不適合駐村的隋耀達衝鋒在脱貧攻堅最前線。他用工資擔保為貧困户貸款、在第一任期結束時主動申請續任駐村……為了發展黑山羊養殖產業,帶領村民脱貧致富,身為駐村第一書記的隋耀達捨棄了太多,甚至還曾把家人接到了村裏和他一起養羊。駐村這幾年,隋耀達的電話成了村裏的熱線電話,村民們有個家長裏短、大事小情,無論白天黑夜總願意給他打電話。他的私車也變成了村裏的“公交車”“救護車”和貨車,3年跑了近20萬公里。“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面對脱貧攻堅的繁重任務,隋耀達紮根基層,與羣眾同吃同住同勞動,運用實幹築夢,推動共村61户貧困户231人整體脱貧“摘帽”。黨員幹部要以隋耀達為榜樣,點亮一盞實幹築夢的“榜樣燈”,用實幹築夢全新徵程。

以嫦娥四號工程黨組織為榜樣,點亮一盞勇於創新的“榜樣燈”。20__年1月3日10時26分,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着陸在月球背面東經177.6度、南緯45.5度附近的預選着陸區,並通過“鵲橋”中繼星傳回了世界第一張近距離拍攝的月背影像圖,中國人率先叩響了“謎之月背”的大門。正是因為堅持自主創新、協同創新、開放創新,才實現人類航天器首次在月球表面巡視探測,率先在月背刻上中國足跡。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沒有創新,就沒有月背上的中國足跡;沒有創新,就沒有科技的發展進步;沒有創新,就沒有國家的發展。黨員幹部要以嫦娥四號工程黨組織為榜樣,勇於創新、善於創新,激發創新這個“中華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稟賦”。

一個榜樣就是一面旗幟。點亮一盞“榜樣燈”,照亮初心與使命,讓我們前行的腳步,更加輕快。

  教師觀看《榜樣4》先進事蹟觀後感三

近日,中央組織部、中央廣播電台播放《榜樣4》專題節目,用平凡的故事講述深刻道理,用先進事蹟詮釋黨的崇高理想,引領廣大黨員羣眾向榜樣看齊。榜樣的力量從何而來?來源於榜樣對初心的堅守和踐行,來源於始終不忘為民初心和使命。榜樣的事蹟帶給我們的不僅是感動,更要用榜樣的力量涵養“初心”。

用榜樣的力量喚醒初心。什麼是初心?不同職業、不同羣體、不同年齡的人都有着不一樣的回答。初心之問成為我們人生當中的必答題,也只有正確回答初心之問,才能引領我們乘風破浪繼續前行。榜樣的事蹟告訴了我們答案,本色英雄張富清,在解放戰爭的槍林彈雨中,九死一生的張富清先後榮立一等功三次、二等功一次,被西北野戰軍記“特等功”,兩次獲得“戰鬥英雄”榮譽稱號,在他專業以後主動到偏遠艱苦地區,開闢第二戰場,兢兢業業奉獻一生。習近平總書記在重要指示中強調,老英雄張富清60多年深藏功名,一輩子堅守初心、不改本色,事蹟感人。張富清老英雄曾説到:“我入黨時宣過誓,為黨為人民我可以犧牲一切。”什麼是初心,面對黨旗莊嚴宣誓,為黨和人民可以犧牲一切,這就是初心。作為黨員幹部要牢記入黨初心,企業員工要牢記入職初心、學生則要牢記入學初心,唯有以初心為航向,才能不斷砥礪前行。

用榜樣的力量堅守初心。正在如火如荼開展的“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中,“守初心”放在了總要求的第一位,可見堅守初心尤為重要。初心每個人都有,但並不是所有人都能一以貫之堅守下來。吃虧書記李連成,他有一句著名的口頭禪:“當幹部就應該能吃虧”,1991年,村民推選李連成當他們的“領頭羊”,希望他能帶領大家共同致富。在就任村黨支部書記的當天,李連成就立下誓言:不喝村裏的一盅酒,不亂花村裏的一分錢。寧願自己吃虧也要帶領大家致富。就這樣,他立下初心,堅定不移地堅守着,自家的蔬菜大棚送給村裏的貧困户、拿錢給農户發展產業、將價值百萬紙廠低價轉讓個村集體等等,這一系列的舉動在外人看來,每一件都是“吃虧事”,但李連成為了村集體發展、為了羣眾脱貧,他甘願吃虧。民間有句俗語叫作“吃虧是福”,吃虧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吃虧。只有心裏裝着羣眾,始終堅守“吃虧”的初心,才會一生甘願“吃虧”。

用榜樣的力量踐行初心。榜樣的力量是將初心付諸於實際,無怨無悔,奮勇前行。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就必須打倒貧困這隻“攔路虎”,全國上下向脱貧發起了總攻,在脱貧攻堅一線湧現出一大批先進榜樣。扶貧之花黃文秀,農村的黃文秀,求學過程中,依靠黨和國家的扶貧資助才得以完成學業。學成回報這片土地,幫助更多像自己一樣的困難羣眾,是她的心願。她如願成為一名駐村扶貧幹部,在脱貧攻堅一線不辭辛勞、艱苦付出,這位扶貧路上的“女戰士”曾在自己的駐村日記中到:“扶貧之路就像一條長征路,無論多麼艱難,都會堅定不移走下去。”但不幸的是她在返回駐村途中突遇暴雨洪流,不幸遇難,沒能繼續在脱貧攻堅道路上走下去,但她留下的精神感染着每一個人,她用實際行動踐行着自己的初心,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

時間砥礪信仰,歲月見證初心。大湖鴻雁唐真亞、環衞天使李萌、扶貧“硬漢”隋耀達、攬月“天團”嫦娥四號任務羣體代表,每一個榜樣背後都有一段感人至深的故事,都有一顆堅如磐石的初心,都有一股堅不可摧的力量。我們需要榜樣的引領,需要榜樣的力量,需要榜樣的精神,才能在新時代闊步前進。

學習張桂梅先進事蹟心得感想 篇14

時光輾轉,顛沛不息,從初春到嚴冬,從縣到市再到省,從20vv到20vv。陳克軍,這名江陵縣人民檢察院的一名普通幹警,就這樣,實現了成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檢察官跨越式的發展。這三年間,在院黨組的正確領導下,在反貪業務骨幹的悉心教導下,陳克軍同志參與偵辦了小到村級幹部,大到正廳級幹部貪腐案件。這一件件案件,猶如知識的海洋,讓他暢遊其中,如獲至寶;這一個個貪腐份子,又像高懸的警鐘,時刻長鳴,讓其靈台清明,謹記人民的使命,不敢懈怠。

20vv年初春,剛剛過完農曆新年,陳克軍同志便接到院黨組的命令,和該院反貪業務尖子楊勇同志一道,接受荊州市院反貪局的調遣,成立專案組,參與偵辦省院統一指揮協調的省工商局局長許業福的重大受賄案件,遠赴襄陽谷城、保康、南漳等地調查取證,蒐集相關證據材料。此時,天寒地凍,地處北方的襄陽,尚飄着雪花,且山區道路濕滑,更是增添了辦案阻力,而偵查羈押期限卻刻不容緩,不由得他們説“no”。但就是這樣艱苦的外部取證環境,也沒有難倒一個初入反貪的新兵,他堅定信念,和征戰在反貪一線的老同志比肩,頑強的堅持下來,順利的完成了一個一個取證任務,圓滿的保證了偵查工作正常偵結,並最終移交法院審判。

雖然業務繁忙,工作壓力大,但陳克軍同志也沒有放鬆對自己學習上的追求,作為一名法學專業畢業的大學生,而且現在也幹着自己喜歡的檢察工作,他始終都覺得,不通過司法考試,無論自己業務上有何進步,都是一個失敗的法學人,都是一個失敗的人生。雖然20vv年的司考,他最終沉沙折戟,與360分失之交臂。但從他遺憾的表情中透露着自信,他説失敗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為什麼失敗,而通過考試,算是明白了“放棄也是一種選擇”這句話。果然,在來年的20vv年司法考試中,用智慧去考試的他,收穫了豐碩的果實,以396分的驕人成績通過了考試。而對於考試的經驗,他也沒有敝帚自珍,而是拿出來同院裏的同志們一起分享,感受學習的快樂。

雖然青澀,但卻堅韌。他永遠都記得剛入檢察系統,接受院黨組指派,到市院公訴處學習培訓的那段經歷,除了是他的第一次從檢的學習體驗,讓他記憶猶新。更是崗位的特性,讓他明白了一個單兵作戰的公訴人和一個講究團隊配合的反貪幹警的區別,而這樣風格迥異的業務部門,更是在今後的辦案工作中使得他如魚得水,遊刃有餘。學習期滿,臨別在即,時任公訴處處長李濤同志對即將奔赴反貪一線的他説,小陳,反貪可能不像公訴這麼純粹,反貪接觸的對象形形色色,而且多和社會上的人打交道,你要謹記自己的職責和使命,不要把自己搭進去。語重心長的話語落在心頭沉甸甸,卻並沒有讓他消沉和固步自封。思想上,他一直堅持認真學習馬克思主義、思想、理論和重要思想,堅定崇高的政治信念,牢固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切實履行法律監督職能,緊緊圍繞“強化法律監督,維護公平正義”的檢察工作主題,把政治理論學習當作自己持之以恆的必修課,堅決守住職

業道德防線。加強職業道德修養,確立高尚的生活目標,培養健康的情趣愛好,增強拒腐防變的能力。

就這樣快樂的學習,就這樣努力的工作。褪去了稚氣的他,就這樣慢慢的成長,猶如生長在檢察系統的小樹苗,不斷向上,渴望陽光和雨露。人們説,是金子,就算在煤堆裏也能發光。20vv年元旦剛過,剛從節日的喜慶中走出來的他,便接受院黨組領導的指派,同市院反貪局同志一道,被省院抽調成立專案組,參與偵辦原隨州市政協主席樊建國重大受賄案件。再次回到熟悉的地方,熟悉的案件,經過兩年多磨礪的他,不再如當初的毛頭小夥子一樣彷徨、無知。歷時半年的偵查取證,他同省市院兩級領導同志們一起,奔赴湖北襄陽、隨州、黃石等地,走訪證人近百人,獲取證人證言近百份,調取相關銀行賬據材料近百份,蒐集各類書證更達千張,累計形成10本卷宗。所有的點滴努力,百河交匯,匯聚成海,在法律面前,彰顯了正義,維護了國家法制,並最終將此案移交審查起訴,使犯罪嫌疑人得到了法院莊嚴的審判。

這三年來的辦案學習經歷,他始終堅信,“學海無涯苦作舟,書山有路勤為徑”,比起戰鬥在反貪一線的前輩,他一直都是一名菜鳥,而他要做的,就是努力前行,凝望燦燦的檢徽,恪守檢察職業道德,牢記歷史的使命,爭做一名維護社會公平與正義的人民檢察官。

學習張桂梅先進事蹟心得感想 篇15

據x報道,半個多世紀以來,九師一六一團老黨員魏德友義務巡邊近20萬公里,勸返和制止臨界人員千餘人次,堵截臨界牲畜萬餘隻,未發生1起涉外事件。

在了不起的人生“數字清單”背後,是魏德友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對無私奉獻、艱苦奮鬥精神高地的默默堅守,是魏德友作為一名兵團人對老兵精神、兵團精神的有力傳承,對黨中央賦予的維穩戍邊神聖使命的忠誠履行。

堅守一陣子,容易;堅守一輩子,很難。在魏德友50多年的戍邊生涯中,且不説艱苦無比的自然環境、緊張異常的邊境形勢、數次經歷的生死考驗,僅僅那種空曠無比的孤獨和寂寞也不是人人都可以承受的。而這不正是堅守的沉潛力量嗎?這不正是魏德友的偉大之處嗎?

在社會流動性日益加劇的今天,幾十年如一日地堅守一個地方,不羨慕別處的風光,是多麼的不容易;在物質誘惑日益增多的當下,內心不為城市的繁華所躁動,甘於清貧如水、寂寞單調的日子,是多麼的難能可貴;在思想觀念多元多變的今天,初衷不改,矢志不移,是多麼令人敬佩!從這個意義上我們可以説,堅守是一道多麼美麗的風景。

試想,如果內心沒有對祖國強烈的愛,怎能把自己的一生無怨無悔地獻給為國戍邊事業?如果內心缺乏對黨的堅定信仰,怎能耐得住內心的寂寞、物質的清貧、環境的考驗?如果沒有把個人利益融入國家利益的自覺,怎能在單調的生活中仍能獲得心靈的富足?如果內心缺乏對屯墾戍邊事業的擔當,怎能克服種種想象不到的困難,在看似平凡的崗位上迸發出如此強烈的感人力量?

遠行的人常常是孤獨的,但那孤獨並非就是苦痛。如果那遠方的路是屬於自己的,路邊的樹是自己栽下的,目的地是自己內心向往的,那麼遠行者就會甘之如飴、鍥而不捨、風雨兼程。

儘管一路坎坷,但如果再次選擇,相信魏德友也仍會毅然選擇堅守,走上義無反顧的戍邊之路,因為在他的骨子裏鐫刻着對祖國的忠誠,在他的血液裏流淌着對屯墾戍邊事業的熱愛。

兵團人是一個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奉獻、極具感召力的英雄羣體。60多年來,為了新疆的發展穩定,為了新疆各族人民的幸福安寧,為了祖國的安全統一,他們堅守腳下的土地,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奉獻不休、戰鬥不止。在這一過程中,孕育形成了以“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艱苦創業、開拓進取”為主要內涵的兵團精神。

兵團精神是兵團人履行使命的強大精神支柱。她是凝聚力,聚沙成塔,集孤弱為偉大;她是生命力,自強不息,使絕地發新芽;她是戰鬥力,砥柱中流,挽狂瀾於既倒。以魏德友為代表的維穩戍邊人是兵團精神的培育者、踐行者,更是兵團精神的傳承人、代言人。

而今,新疆嚴峻複雜的穩定形勢,召喚着兵團人堅持國家利益就是兵團利益、新疆大局就是兵團大局,召喚着兵團人擔當起維穩戍邊的神聖使命,召喚着兵團人充分發揮穩定器大熔爐示範區作用。一句話,形勢和使命召喚着兵團人更好地堅守、更好地擔當,從而為新疆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作出應有貢獻,讓老兵精神、兵團精神在新的歷史時期放射出更耀眼的光芒。

在歷史的長河中,一輩子很短,用它來求取物質的享受和個人的利益,生命如隨水而逝的落花,留不下一絲痕跡;而把個人的奮鬥融入國家的大局、人民的利益,就會在後人的追憶中延續生命,在歲月深處寫下崇高。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xuexi/jyqqk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