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培訓心得體會 >

最新閲讀培訓的心得體會(精選18篇)

最新閲讀培訓的心得體會(精選18篇)

最新閲讀培訓的心得體會 篇1

20xx年7月16日至18日我們河曲教育界的中國小教師,校長,局領導一行40多人去煙台參加了為期三天的第六屆中國小語文“主題閲讀實驗研究”課題研討會,短短的三天時間裏,除了開幕式閉幕式、領導講話的慣例外,我們聽了七場先進學校的經驗介紹(孫愛芸、鬱小華、孫明芝、郭誌喜、李晨紅、王紅利、黃驊港市)四場專家報告(中國教科院基礎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陳如平、語文報社副社長裴海安、煙台市教科院副院長管錫基、劉憲華老師)觀摩了17節主題閲讀示範課聆聽了十幾次課後點評。觀看了一場國粹國小的第一屆主題詩會 。

最新閲讀培訓的心得體會(精選18篇)

三天的培訓結束了,説實話,培訓的時候覺得是累的,因為好久沒有全神貫注的坐在那裏,突然間一下子緊繃起來,真有點不適應。但是又不能不説是有收穫的。真是如沐春風,如飲甘泉,獲益匪淺,雖然學習時間很短,但他們帶給我們的震撼卻深遠悠長使我更加深刻的認識到以後如何進行紮實有效的語文閲讀教學活動,三天的學習信息量非常大,實踐性非常強,使我對新語文主題閲讀有了初步的瞭解,也對語文教學的本質問題有了進一步的認識。現將三天(實際上三天的培訓加上培訓後的思考已經一月有餘了)所學所思與大家分享

1、進一步認識了主題閲讀的意義及必要性。課外閲讀已經成為提升學生語文素養的一條重要途徑,但是由於學生閲讀時間有限、沒有良好的讀書習慣、閲讀內容魚龍混雜、教師指導缺乏有效性等主客觀因素的制約,課外閲讀一直缺少抓手和着力點。主題閲讀應運而生。所謂“主題閲讀”,是指圍繞一個主題,在充分重視學生個體經驗的基礎上,通過具有共同主題的多個文本的理會研習和碰撞交融,在重過程的生成理解中,實現文本主題意義建構的一種開放性的閲讀實踐活動。它主張在實際閲讀實踐中,將內容零散、形式單一但卻有着共同主題的閲讀文本重新作一番精心的整合。這裏的主題,可以是思想主題,也可以是知識主題或文化主題。聆聽了劉憲華校長和專家們關於“主題閲讀”的報告及專家點評,我被她“塑造心靈的閲讀”的全新思想所折服,被她“一主兩翼”的課程體系所吸引,為她“以藤串瓜,整體施教”的單元主題閲讀教學法而驚歎——這是一個孩子們真正需要的語文的精神世界,這是一種語文教學的至高境界,這是一場語文教學的新革命!

2、主題閲讀最大的特點是以單元為單位組織教學,而不是一篇課文一篇課文地去教。單元主題好比一根藤,文章好比藤上的瓜,以“藤”串“瓜”,進行整體設計。主題單元教學必須吃透教材,整合教材,找出單元課文的相通點,找出學習方法的共性,制定出適合學生高效學習的學案。在精讀課文中教師引導學生摸索出學習方法,然後在略讀課文中運用這種學習方法,學生自主高效地學習、交流。

3、主題閲讀以讀為主,從讀中領悟文章中的精髓。從不同形式,不同聲調,不同理解去領悟作者在這篇文章中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正如陸恕老師所説的“一讀解千愁”。

4、語文教學要有語文味。在課堂上,學生對語言的學習、訓練要紮實有效;採用合適的、不同形式的讀,使語文課堂書生琅琅;課中課後注重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積累和運用。“主題閲讀”提倡“三少三多”,即少提問,多讀書;少講解,多讀書;少做題,多讀書。這樣的教學思想讓《語文課程標準》倡導的“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有了充分的落實,從而保障了學生課外閲讀量的有效完成,讓我看到了國小語文教育的曙光。在“主題閲讀”的課堂上,我們聽不到老師繁瑣的講解,瑣碎的提問,聽到最多的是學生朗朗的讀書聲,看到最多的是學生專注的自學。有主題的閲讀與隨意讀,不求甚解的讀。的確,主題閲讀“一主兩翼”的課程體系和“單元主題教學法”在潛移默化中如春風化雨般對學生進行着心靈與思想的塑造。我想,這也正是“主題閲讀”能夠成為“深度閲讀”和“心靈閲讀”的根本所在。我堅信,這樣的課程能夠紮實、快速、有效地提高閲讀教學的質量。

觀摩了十幾節“主題閲讀”展示課,課堂上師生聲情並茂的誦讀,讓我深刻感受到了何謂“口誦心為”。在與“主題閲讀”近距離接觸後,我才真正感受到主題閲讀“情感誦讀”的魅力。

5、語文教學以讀為本。朗讀能發展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情感。學生朗讀能力逐步提高,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就會逐步加深。新課標在目標定位中指出: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應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朗讀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實踐經驗也告訴我們,朗讀是學生領略課文藴涵情感的最佳途徑,學生富有感情的朗讀本身就是對語言文字有敏鋭感覺的表現。閲讀教學中,教師要重視指導有感情地讀,讀出音韻,讀出意境,讀出情味。

總之,通過參加本次活動,我的收穫頗多,在以後的教學活動中,我將帶領我的團隊更加努力,認真做到語文教學體現以語言訓練為中心,特別加強語言的運用。培養學生的語文閲讀能力,提高他們的人文素養。努力轉變教學觀念及方法、策略,提高語文課堂的效率。於永正老師説:從語文教育的角度講,學生的語文素養很大程度上是在閲讀中形成的,三分築基在課內,七分築塔在課外。得閲讀者得天下,成閲讀者成一生-----抓住閲讀就抓住了語文的根,得到閲讀之“樂”就得到了語文的魂。這正是劉憲華校長倡導的“主題閲讀”的宗旨。今天,乘着課程改革的春風,走在迴歸語文教學本色的道路上,心若在,夢就在,昨天所有的榮譽,已變成遙遠的回憶. 勤勤苦苦已度過半生,今天重又走入風雨。我不能隨波浮沉,為了我所愛的學生. 再苦再難也要堅強,只為那些期待的眼神. 心若在夢就在,天地之間還有真愛 看成敗人生豪邁,只不過是從頭再來 。詩人汪國真在《熱愛生命》中寫到,“我不去想是否能夠成功 既然選擇了遠方 便只顧風雨兼程,我不去想身後會不會襲來寒風冷雨 既然目標是地平線 留給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我不去想未來是平坦還是泥濘 只要熱愛生命 一切,都在意料之中”。心頭的重擔無法釋懷,我相信,我們河曲教育戰線有這樣一班熱衷於主題閲讀的領導集體,有這樣一批痴心追求主題閲讀的教師,我們一定會將“主題閲讀”進行到底,“主題閲讀”也將會在我們河曲生根發芽,遍地開花,我們的語文教學也會破繭成蝶、鳳凰涅槃最終必將結出累累碩果。造福河曲人民。

最新閲讀培訓的心得體會 篇2

在淅淅瀝瀝的小雨中,我們踏上了去往温州的學習之路,一路上車子在山路間盤旋,兩旁的青山因為雨水的緣故云霧繚繞。路程有些漫長,還一直伴隨着忽大忽小的雨,好在一切都很順利,四個小時後,我們到達了温州市百里路國小。這是一所去年九月份建成使用的新學校,整個學校目前只有一年級四個班,雖然校舍的許多教室還沒有投入使用,但是它的普通教室和專用教室的比例是1:1.2,學校非常注重課程的建設,形成了“課堂·課程·課外”三位一體的教育模式。“為每個孩子擁有美好的童年服務,為每個孩子擁有幸福的人生奠基”是百里路國小的教育理念,他們把這一理念融入到了每件事情中,令我印象特別深刻的是這個校區的入學儀式,由於這個勤奮校區都是一年級的新生,所以開學第一天,校長親自給每個孩子胸前戴上鮮花,並且對他們説:“歡迎你們加入勤奮這個大家庭!”簡簡單單的一個動作和一句話就拉近了老師和學生的距離,並且消除了孩子第一天入學的緊張感和羞澀感。接下來走進教室,孩子們會發現每個人都能拿到一份伴手禮:裏面有棒棒糖、開心果、小糕點,寓意孩子們每天棒棒的、開開心心、步步高昇。下午,孩子們可以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做一張賀卡,送給誰呢?送給幼兒園的老師,學校希望孩子們上國小了依然記得幼兒園老師的三年培育,讓感恩的種子從小就在他們心中萌芽。

我們吃完午飯休息時正值他們的午休,當我們在學校裏走動時,發現每個班的孩子都非常安靜,有的拿着一本書看得很認真,有的在寫字,有的在休息,都自己做着自己的事情互不打擾,四個班級只有一個老師在巡視。當時我就覺得這個學校的孩子閲讀習慣非常好,閲讀興趣也很濃厚,肯定跟學校對他們的閲讀習慣培養分不開,果不其然,教導主任介紹時提到:開學之後,老師們不急着開始文化課的學習,而是通過兒歌、童謠、繪本、影視劇等兒童喜聞樂見的方式告訴孩子一年級應該養成哪些良好的習慣。而學校每個星期也有一節閲讀課,由校區校長執教,內容大多以繪本為主。學校還特別重視學生的健康,我們去時,正是一個班級在午後開展輪滑課,看着每個孩子都大膽、陽光地滑着輪滑鞋,真覺得孩子是多麼地有活力。

下午開設的兩節課和一個班級文化建設的講座也讓我受益頗豐。第一節課五年級的《臨死前的嚴監生》是一位其貌不揚的男老師執教的,但他的笑容之親切,課堂思路之清晰讓我印象深刻。最值得我學習的是他真的是和學生合作着在完成課文的學習,他把更多主動權交到學生手裏,自己只起點撥引導作用。整節課他和學生的關係非常和諧,能夠真切地感受到學生真的樂於學習,樂於參與,所以完全不會存在老師牽着學生走的感覺,學生才是課堂的主人。

第二位老師是一位活潑俏皮的一年級女老師,執教的是一年級下冊的《地球爺爺的手》她準備非常多生動的教具,一直以温柔、可愛的語調引領小朋友愉快地學習。我覺得值得我學習的是她一直不停的對孩子的鼓勵和讚美,比如在指導某個字的讀音時,她會説“我喜歡你的翹舌音”“某某某真棒,把輕聲讀得真好!”在寫字環節實物投影某個孩子的字時,她不是説“我們來看她的作業”,而是説“我們來看她的作品”,一字之差,就讓我們感受她對孩子的尊重和讚美,我相信孩子會在她的我鼓勵下會寫得越來越好!

第二天,我們來到了樂清市建設路國小,參加了海峽兩岸兒童閲讀研習營暨親子共讀專題論壇。參加論壇的專家有中國台灣國小語文教育學會祕書長賴玉連女士,台北教育大學的知名教授林文韻女士,兒童文學博士王林,浙江兒童閲讀推廣研究中心主任宋旭,這些在兒童閲讀方面泰斗級的人物讓整個論壇實實在在是一次思維的碰撞,是一場精神的盛宴。

到現在,賴老師那柔軟的中國台灣腔和可愛的語氣還在耳畔迴盪,她像個孩子似的給同學們講《老鼠爸爸説故事》,那嗲嗲的聲音常常惹得台下的觀眾鬨堂大笑。我們驚歎她的語言可以如此地和孩子的語言接近,同時也突然覺得給孩子講故事好像是得像她一樣誇張、有趣,聽完她的語言之後,我們甚至覺得從我們嘴裏説出來的話怎麼像一塊塊磚頭。如果説她的課堂是活潑俏皮的,那麼她之後的講座的內容則是具有操作性的,她以《老鼠爸爸説故事》為例,介紹了運用橋樑書進行羣文閲讀的策略,橋樑書介於繪本和小説之間,是一種專為過渡讀者閲讀能力出版的書類:有插圖但不承載故事情節,讓讀者讀完一篇有想要再讀下去的動力,藉此過渡到閲讀整本文學的小説。羣文閲讀課可以分成這樣幾個步驟來做:“談談睡覺前的活動”,“分享想象,連結經驗",“採取文學圈模式進行分享和交流”,“做排序”,“還可以多一些”。在整個活動中,學生有怎樣的感受、願意怎麼排序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學生如何把自己的感受用準確的語言説出來,以及如何有條理地把這樣排序的理由説清楚。教師從課堂觀察中要發現學生的想法,以此為依據提供思考的角度,比如是從角色對話的角度,或者場景變化的角度等等。賴老師讓我們這種從來沒有進行過羣文閲讀教學的老師有了一個可以學習和效仿的範例,讓我們對閲讀指導重拾信心。

賴老師是用生動活潑的課例向我們展示了閲讀課的指導方法,而另一位中國台灣的老師則是從閲讀理論出發提供了切實有效的閲讀策略。她通過一個個生動的實驗讓我們明白:閲讀是重意義的,即使其中的部分字詞被隱去,或者部分字詞意思不理解,學生也照樣可以用已有的認知來建構,在傳統的教學中,我們通常要求學生先把每個字的意思都搞懂,再來理解全文意思,這是非常枯燥乏味的。

時間過得飛快,第三天的培訓只有半天,在聆聽了一節富有關愛的《幾米和他的漫畫》的課堂以及一個引人思考的關於學習共同體的講座之後,“海峽兩岸兒童閲讀親子共讀專題研討會”進入了尾聲,伴隨着閉幕式的音樂和視頻,眼前浮現的都是這些參與的老師們對閲讀的那種熱情,是這些活潑可愛的孩子們對閲讀的那種喜愛和欲罷不能,是閲讀讓他們變得不一樣。宋老師説的很好:閲讀就像冰河世紀裏那隻松鼠找的那顆橡果一樣,撥動它就能讓地球重新獲得生機。我們心中都有一顆橡果,我們到處尋找,只為找回內心對於世界的愛。也許,忙碌的工作和生活讓我暫時遺失了它,現在,該是拾起它的時候了!

最新閲讀培訓的心得體會 篇3

XX月號上午,X老師給我們講了一堂關於教師專業發展的三把鑰匙的一堂課。引言裏關於三個關鍵詞:飛翔、愛與成長,讓我記憶猶新,接下來關於讀書的整個話題,都是圍繞這三個關鍵詞展開。

如果説人生是一場旅程,那麼人生也是一場追尋的旅程,這個追尋的過程,首先在讀書中找到方向。從入職階段到重慶階段到閲讀階段,X老師用自己的親身經歷來驗證了一個成功的事實,那就是閲讀真的可以成就一個老師的夢。閲讀是什麼?就是拿別人的經驗重複自己的故事,成長可以從模仿開始,寫作是課題也是也可以從學習別人開始。在這個過程中,X老師告訴我們態度比能力更重要,一個人只要不斷的努力,一定會走向一個幸運的人生。經過X老師四年的努力,拿下了省優質課,這是他成功經驗的一個驗證。那麼模仿從哪裏來呢?那就必須從讀書開始,首先我們要明確教師為什麼要讀書?讀書可以讀到智慧獨到之時,甚至能讀到人品,在“讀書成就名師”這本書裏12位傑出教師的故事,讓她在讀書中豐富了自己。研學老師在書中閲讀生命中最重要的預見中提到一個教師在教育這條路上究竟能走多遠,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對讀書的態度。教育閲讀更多的是基於對教育觀現實的觀察與思考彌補短板。

然而這個世界上有太多太多的書那麼教師要閲讀什麼樣的書呢?x老師指出,要讀奠定生命基礎的根本書籍,要讀學科知識,專業知識方面的重點書籍,要讀人類基本知識方面的書籍。這讓我意識到,一個不願意讀書的老師是永遠不會成長的,起碼説成長的不會很快。只有我們不斷的去讀這些正確的時候,我們才能夠更快的豐富起來。

當我們知道了讀書可以讓我們追夢讀哪些方面的書,可以讓我們更快的實現夢想,那麼怎樣閲讀便顯得更為重要?首先要分時期閲讀,作為一個閲讀的新手,我們必須從新手期到適應期,然後再到成長期,直至達到成熟。其次要做階段性閲讀,做有難度有坡度的閲讀,而不是永遠待在閲讀的舒適區。再次就是要做知識性的閲讀,就是説帶有專業性質的理解性的閲讀,如果一本書能夠讓我們很輕鬆的讀下來,那麼對於我們來説這本書就沒有太多的挑戰性,我們要讀那些讓我們跳一跳可以夠得着的書,但是讀書也要具有挑戰性。

班級管理同樣需要閲讀,他老師給我們推薦了一些班級管理的很優秀的書,比如説做一個會偷懶的班主任班主任工作漫談,做的班主任,問題學生與治療與學生家長過招,做一個專業的班主任,把班級還給學生等這些書籍,為什麼X老師能夠成為學校家長以及學生非常敬佩和敬仰的一個老師呢?很顯然他把這些班級管理的書籍讀了很多遍,並把它用到實際的教學與管理當中,於是便收穫了這樣美滿而完整的結局。X老師一直在講班規不是為了懲罰,而是為了規範學生的行為,但是很多時候,我們往往把懲罰作為一個班級管理的手段,錯誤的理解了班級管理的意義。在X老師的觀念要放下老師的心態,哪怕這個學生學習成績倒數,但是這次考試比上次考試多考了兩分,我們就要鼓勵他,你真棒。我突然明白了,什麼叫人性化的管理。

閲讀不僅讓我們在事業上有所突破,更重要的是讓我們自己得到提升,很多時候自信來自於閲讀,從緊x變得從容,便是因為閲讀的結果。通過閲讀讓我們知道,不是因為自己不優秀,而是因為自己不是足夠優秀,所以才讓自己有產生很多很多的問題,當你的才華提不起你夢想的時候,你要靜下心來去學習。當你不斷的閲讀,你就會知道自己的渺小不足,你才能永遠以謙卑的心態去閲讀。你想感受孤獨,走進孤獨時就去讀孤獨六講,當你有新模式你就讀西遊記,他會告訴你,心生則魔生。X老師從瓦爾登湖這本書中尋找到了自己心中的瓦登塔湖,同時獲得了一種簡單且自由的生活。每個人當你按照自己的節拍來走路的時候,你一定會尋找內心的華爾登湖恬美而寧靜,讓你不斷的閲讀,你就會發現生命越讀越沒精神發生改變人生的境界是內心豐富的安靜。

讀書是我們豐富,同樣使我們成功,但是讀書更重要的是讓我們心中有他人。X老師通過不斷的去做公益,對偏遠之兆的情懷越來越濃厚,它讓我一次次體會到教育是一種選擇,熱愛勝過一切做公益你可以見到很多有夢想的人,可以跟着一起往前走。所以我突然發現為什麼越來越優秀的人會越來越優秀,因為越是優秀的人就會吸引更多優秀的人,更多優秀的人碰撞就會產生更大的能量。

當我們不斷的去讀書,同時有更多的經歷,我們獲得了成功就要把它寫下來。那麼到底我們寫什麼內容呢?首先寫教育現象,教育故事,X老師説,當你給教育機會的時候,學生會給你驚喜,當你發自內心的去疼每一個學生,瞭解學生背後的生活,老師心中有愛,處處都會有故事發生。其次要寫書評,寫閲讀總結,歷一個人的成長史,就是一個人的閲讀史,同時在用你的生命影響更多的生命。再次要寫顆粒顆粒包括課堂實錄文本,文學價值,教學價值的解讀,教學中的問題和分析,教材的內容的挖掘整合與開發,甚至寫自己磨課的種。種選擇,疑惑等過程。我想任何一位老師如果能夠用心的把這些內容解讀出來的時候,他一定會成為一個非常優秀的老師,最後帶着豐富的自己走進課堂,一定會豐富每一個學生。

一切的努力源自於我們要成為什麼樣的人,老師告訴我們答案在風中。

最新閲讀培訓的心得體會 篇4

一、關於課堂管理

1、學習到教師職業的特點:堅持以身作則、説到做到;堅持讓學生認為他們每天都有所不同;堅持拒絕放棄任何人;堅持幫助學生,讓他們有信心完成任務;堅持良好的態度,因為態度決定一切;堅持讓自己成為學生心中的精神領袖;堅持幫助學生認識到他們可以是成功的人。總之,堅持就是課堂管理的鑰匙。

2、明白到教師要想積極地開展教學,就要講到學生的心裏去。首先就要讓學生信任你,這樣就可以帶領學生們遨遊四方。

3、確立規章和制度,當學生背離了約定的章程時,就要督促他們練習、練習、再練習等等。

二、實際授課指導

1、人非聖閒,教師在不小心犯了錯的時候,要及時改正錯誤。要做到承認錯誤並從中吸取教訓,不應該一蹶不振,要勇敢地振奮你的精神。

2、要觀摩其他教師的課或是多讓指導教師聽聽自己的課,從中會受益頗多。

3、在教學上,要因材施教、切忌只講不練、切記照本宣讀、允許和鼓勵學生互相幫助,一起學習、多關注學生的優點、適當傳授一些社交禮儀、將課堂內容與現實生活相聯繫、作業適量、讓學生獨立思考、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總之一切教學以學生的最大利益為重。

三、構建和諧的師生關係

1、首先必須意識到每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獨特的天賦、技巧、優點和夢想。要尊重差異,尊重個性,發掘他們身上的閃光點。

2、教師要點燃學生心中的火花,要保持微笑。在孩子的世界裏,他們更喜歡開開心心的教師,一個簡單的微笑足以讓你走進孩子們的內心世界。

3、教師要搭建成功的舞台,根據他們的實際情況,不斷地督促他們前進,讓他們相信自己能行,他們就能做得到。

4、教師的評價,對於學生來説至關重要。因此,要給學生比實際情況稍高一點的評價,讓他們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會成為最優秀的自己。

四、新增的7條建議中

1、每天都是一個新的開始,在建立了某個規範後,一定要堅持執行下去,只要你能讓自己堅持下去,你就有機會掌握教師管理權。

2、從講桌後面走出來,站在講台上,你是那些求知若渴的學生思想的源泉,走出來,拉近與學生的距離,提高學生的聽講意識,促進教學的展開。

3、樂觀地教學,切記,學生需要的是積極的、有影響力的、真正關心學生成長的老師,他們更喜歡這樣的老師,同時也更喜歡這樣的老師講的每一節課。

時間飛逝,不知不覺就來到了結束語部分。在結束語部分,明白了老師勤於探索和追求,就可以點亮孩子的靈魂,慢慢地,改變他們的世界,讓孩子不斷地實現自我超越。教師要用愛心去感觸每一個孩童,一直鼓勵他們勇於攀登,耐心地給予他們你所擁有的一切,這樣可以改變孩子的整個世界。

讀完這本書,明白了作為一名教師身上所承擔的職責,明白了教師力量的偉大,明白了教師職業神聖的內涵。除此之外,還體會到教師真正的意義。真是如此,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對於新手上任的我,在這本書的帶領下,我會快速成長,試圖做一名合格、稱職、優秀、受所有學生敬愛的老師。我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學生,我會鼓足幹勁、精神飽滿地對待每一天的教學。相信愛心+耐心+恆心=成功。教師職業,我來了!

最新閲讀培訓的心得體會 篇5

21世紀是一個信息化時代,機械化代替人工化,人工智能技術的出現併成熟運用,甚至是廣泛運用於生活的各個領域中。所以全世界的人都必須緊跟時代的步伐。不斷地學習充電,讓自己不至於被社會所拋棄、淘汰。社會是複雜的,幾乎沒有一件事可以用單一的某一項技能就可以單獨完成。所以羣文閲讀學習,跨學科學習是必然的社會趨向!

羣文閲讀是系統的學習,跨學科學習也是系統的學習。目前學校的學習基本還是單一的單科學習,這樣的學習會顯得比較枯燥無味,學生容易產生厭學的情緒。但是現實的實際生活中,學生真正要解決問題的時候卻需要聯繫幾個科目的知識才可以把問題解決,很簡單很現實的一種現象,現在的.人聊天的時候就經常是英語與國語普通話一起參雜着説的,或是方言加普通話,或是方言加英語。反正就是各種形式的搭配都有。如果交流的人只懂其中的一種語言,那這個交流就沒辦法進行下去的。所以學生的學習需要系統跨學科地進行學習!

羣文閲讀方便學生整理知識,跨學科記憶也有利於學生思維的活躍!學生還是一個孩子,並不懂得如何去整理知識點,歸納出有用的知識框架。但是羣文閲讀就能幫學生理清知識點之間的關係,這是非常有利於學生學習的。跨學科學習可以幫助學生記憶知識點,知識點與知識點之間是有聯繫的,但是這些聯繫卻不是每一個學生都能懂的的,有了跨學科的學習就可以幫學生解決這一問題了。

羣文閲讀與跨學科是相互相成的,跨學科學習是基於羣文閲讀的,與跨學科學習在形式、情境、本質與思維上的內在邏輯共通,羣文閲讀可為跨學科學習的實現提供重要啟示。羣文閲讀提供了跨學科學習的文本組合方式,提供了跨學科學習的思維方式,提供了跨學科學習的實施策略。羣文閲讀學習需要跨學科學習,同樣的跨學科學習也需要羣文閲讀。

羣文閲讀應該被大力倡導,大力推行。羣文閲讀適合現今時代人類發展的需要,與人類的生活息息相關,為大家的生活、工作、學習帶來便利。

與此同時,作為教育工作者的老師們就要更加快速地學習,多給自己的大腦充電,不能只學習自己本專業的知識,還要多學習其它學科的知識,不斷地進行學習,老師就是學生的榜樣,學習的楷模。所以老師要給學生起模範帶頭作用,率先進行羣文閲讀和跨學科學習。

生活在信息爆炸的時代,知識化的時代,人工智能技術廣泛運用的時代。認真學習、多學習是我們生存的基本要求。正所謂“活到老,學到老。”不也是這個道理嗎?學習吧!努力吧!我們才能越來越優秀!

最新閲讀培訓的心得體會 篇6

通過聆聽學校優秀教師嚴煉對《羣文閲讀》的知識講座,我受益匪淺。我對羣文閲讀有了新的認識。明白羣文閲讀就是圍繞着一個或多個議題選擇一組文章,教師和學生圍繞議題進行學習。

在這之前,我們還是習慣於單篇課文的教學,但隨着統整課程的概念推廣,我們也應該要開始嘗試羣文的閲讀教學活動,結合教材及課外讀物,針對相同的議題,進行多文本的閲讀教學,多個文本、同一個議題、教學。從“一篇”到“一羣”,羣文閲讀的.教學價值絕不止課堂閲讀形式的革新,它的內涵也不限於閲讀文本進入“課堂”後的簡單疊加,它的背後,是教師對語文閲讀教學理念的更新。“羣文閲讀”要發展“讓學”,讓學生自己讀,讓學生自己在閲讀中學習閲讀。過於精緻細膩的課堂,往往是連結和環節偏多、轉換頻繁的課堂,這樣的課堂間接地侵佔了孩子自讀自悟的時間,沒有大塊時間讀,大塊時間悟,“羣文閲讀”就不可能實現。老師也不能按部就班地“從字詞的學習開始,經由句式、篇章結構、內容探討進行教學”,不可能面面俱到,不可能步步紮實……“羣文閲讀”,教學目標一定要抓住重點,突出要點,把握難點,一定要學會放棄。以最大的真誠,充分信任兒童母語學習的能力,打破以單篇獨進、深探細究為主要特徵的精讀教學一統天下的狀況,通過全面的閲讀指導,拓寬孩子的閲讀視野,引領孩子的閲讀生活。構建以一定議題為依託,以粗讀略讀為主法,以分享感悟為核心,以探索發現為樂趣的羣文閲讀,最大限度地解放與培養兒童的閲讀能力。

在體現《全閲讀》的閲讀理念的廣泛性、經典性的同時,還特別強調文本的可朗讀性,讓兒童在朗讀童韻和諧、朗朗上口的文本中獲得語感,獲得內心成長的能量。

羣文閲讀時,應該做到:多閲讀,多比較性閲讀,讓孩子在閲讀中學習閲讀,多質疑,多分享,將閲讀過程處理為探索和發現的過程,多學習、多實踐瀏覽、略讀、跳讀等閲讀方式,多瞭解、多嘗試真實、實用的閲讀策略。

今後,在教學中,我要嘗試運用羣文閲讀教學,提高教學效率,擴寬學生的視野,培養學生學習興趣。

最新閲讀培訓的心得體會 篇7

聽了重慶沙坪壩國小許麗老師執教的羣文閲讀課和西南師範大學李玉文博士關於"羣文閲讀"的講座後,我對"羣文閲讀"教學有了初步的瞭解。

在以《故事的情節順序》為主題"羣文閲讀教學"中,許麗老師用簡潔而又親切的語言帶着三年級的孩子們在不同的童話故事閲讀中,感受童話的魅力,同時循序漸進地培養孩子的記憶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給孩子們帶了快樂,讓孩子們沐浴在書的.芳香裏,激勵着孩子們去大量閲讀,享受閲讀帶來的精神上的愉悦。

李玉文博士的講座讓我初步明白了"羣文閲讀"的特徵。羣文閲讀是同一個議題、多個文本、探索性教學。所謂"羣文",顧名思義,就是在教學現場,較短的單位時間內,要呈現多篇文章,多到四五篇,甚至七八篇。那麼從單篇到"羣文",對閲讀教學而言,意義究竟何在?從她執教的課中,我明白了羣文閲讀的意義:首先是讓師生迴歸到"閲讀"的本原,其次,羣文閲讀是對真實閲讀情狀的模擬意義。羣文閲讀意味着"教"的改變,意味着你老師不可能講太多話,不可能提太多問題,不能發起太多討論;意味着老師對課堂結構的藝術性不能有太多苛求,不可能更深、更細、更透地講析文章了;意味着你也不能按部就班地"從字詞的學習開始,經由句式、篇章結構、內容探討進行教學",你不可能面面俱到,你不可能步步紮實;意味着你不能將"朗讀"、將"有感情朗讀"無限放大。"羣文閲讀"主要是讓學生自己讀,讓學生自己在閲讀中學習閲讀。因此,"羣文閲讀",教學目標一定要抓住重點,突出要點,把握難點,一定要學會放棄。必須根據讀物的不同性質,更多地嘗試略讀、瀏覽、跳讀等閲讀方式。

因此,"羣文閲讀"更是對語文教師的課堂教學提出了巨大的挑戰!課堂上,如果要讓學生讀"一羣"文章,就意味着教師要去讀更多的文章,為此,就需要我們語文教師要不斷豐富閲讀積累! 此次活動,帶給我們全新的閲讀形式,隨之而來的還有關於閲讀全新的思考和探索。這是一場關於語文閲讀教學的革命,革命需要堅持和嘗試,作為一名一線教師,我們是閲讀的探索者和實踐者,如何將閲讀課上的得效、高效,需要我們不斷嘗試和改革。

最新閲讀培訓的心得體會 篇8

20xx年xx月xx日至20xx年xx月xx日我很榮幸地參加了“國培計劃”四川省農村國小語文骨幹教師培訓。俗話説“磨刀不誤砍柴工”,一個人能夠靜下心參加學習培訓是非常有必要的。學習要樹立為完善自我,超越自我而學習的理念;要把學習作為一種必要責任、一種精神追求、一種思想境界來認識和對待。我非常珍惜能有這樣一次學習的機會,因為它不僅是我職業生涯的新的奠基點、人生的又一起跑線,更是我服務學生、服務學校、服務農村教育事業,實現自我價值的前提和條件。對於作為一名農村國小語文教師的我來説,既要有為學生、學校服務的意識,更要有服務的本領,只有通過不斷的學習,使自己具備廣博的知識理論、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個人素質,才能真正成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

在整個培訓過程中各位專家、學者和我們進行了交流,對我們進行了引領,老師們的講解內容豐富、旁徵博引、深入淺出、生動形象,且觀點鮮明、見解獨到,使我深刻地感到自己的認識明顯存在侷限與不足,老師或幽默或儒雅的風采讓我為之傾倒,嚴謹的治學態度讓我為之震憾,他們精彩紛呈的理論演繹和彰顯個性的理念宣揚讓人折服。本次培訓,好比面對一桌豐盛的大餐,一盤盤“山珍海味”讓我們目不暇接。

一、品——課程之豐盛(培訓的基本情況)

這次培訓課程涵蓋面廣,內容非常廣泛,新課改、教學預設、課題、兒童教育等無不涵蓋,既突出了時效性、針對性,又是完美的整體,既體現了黨和國家的良苦用心,又説明了教育部對這次“國培計劃”的高度重視,獨具匠心。教學內容上的精心編排,課外活動上的周密部署,名師的言傳身教,無一不體現出組織上的高度重視和良苦用心。令人耳目一新,在學習期間使我們深深體會到“學無止境”,讓我們在知識的海洋裏流連忘返。

二、感——理論之精華(名師授課的特點)

不同專家,不同理念,不同視角,不同收穫。由於專家教授們從事不同的實踐活動,研究領域不同,理論背景不同,正是這樣精彩各異的身份才使我們吸納不同的信息,啟發我們多樣的思考角度。專家教授能將豐富的實踐經驗、淵博的知識和深厚的理論積累融會貫通,思維活躍,視角新穎,於此總結出的觀點閃爍着智慧的光芒,課堂上厚積薄發的從容這給了我們諸多思考。

劉永康教授的《走進新課程改革——十年課程改革的問題與反思》講座,對當前我國十年來新課程改革方面的弊端侃侃而談的獨到見解,語言犀利而準確,風趣幽默,讓我們驚歎與佩服。他是我認識到,原來我們一直在課改的誤區中:在教學中忽略了對學生做人的教育,在教學關係上我始終凌駕於學生之上……而這一切都是我對課改認識不深造成的。同時在他的講座中我也找打瞭解決問題的答案:一是我們語文教師必須儲備淵博的語文知識,錘鍊良好的思想品質。二是避免把尊敬學生搞成無原則的吹捧,杜絕把欣賞和讚美學生演變成上課時奉行的“説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的原則。三是不能將愉快的教學庸俗化。

李雲龍老師雖説講的是《教學適切與教研支持》這個話題,但他授課的角度新穎,把具體案例與理論知識結合起來,讓我重新認識了“教學預設”,使我明白了教學預設是非常重要的,沒有充分預設就不會有課堂教學的有效進行。但是教師的預設再充分,課堂中還是有許多不確定的因素存在,教學中生成的問題本身也是一種教學資源,這就要求教師能夠抓住這種資源,隨機應變,適時引導學生,做到掌握分寸,方法得當,而要想提高教學機智,平時就應加強學習,多閲讀教學雜誌和理論書籍,不斷提高自身的理論水平和業務修養!

肖成全老師關於“課題”的講座能將複雜的枯燥的問題通過身邊的案例化簡為淺顯易懂的道理,為我們揭開了課題的神祕面紗,對我起到了觸類旁通的指導用,讓我恍然大悟:原來課題實際就是解決教師自己的問題,促進教師自身專業的發展。我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可能不產生各種問題,只要我們用心去解決這些問題,就是在做微型科研。所以教師要想提高自己的素養,必須要在研究的狀態下工作,在工作的背景下研究,做一名真正的學者型,探究型教師。

羅建良老師從國小、語文、教學三個方面詮釋了兒童視野下的國小語文教學的真正含義,幽默詼諧的小故事配合摘錄的教學片斷讓我們明白瞭如何在課堂上體現童趣,迴歸學生的自由天性;有層次、有梯度的引領着我們打造有效教學,讓自己的課堂更適合兒童的心理髮展。

成尚榮老師帶領我們豎起心靈的鏡子,追尋教師職業幸福的根源。成老師告訴我們:經驗是可貴的同時也是可怕的,可怕的是經驗沒有與時俱進,沒有發展,固守原有,沒有創造。經驗能熟能生巧,也能熟能生笨,養成惰性、倦態,而惰性、倦態是阻礙自己發展的絆腳石。所以我們要不斷的學習,不斷的超越自我,可我們不能把自己禁錮在語文專業中,我們要超越學科,學習兒童研究。現在的老師最大的毛病就是忘掉自己的童年時代,把學生培養成一個個小大人,讓學生脱離了童真和樂趣。所以現在我們教師的最大任務就是讓兒童回到自由天性上去,回到兒童的偉大之處(兒童的生成性、創造性),回到兒童的生活狀態、生活方式上。保護好學生的學習天性,才是老師的職責所在。永遠不要忘記語文教學就是教會學生學習語文。把兒童學習的權利還給兒童,這才是真正的語文教學。

總之,各位專家、學者的講座在激情的背後確是一種獨立思考光芒的閃射。他們在各自的理論視閾中加以探究、拓展,平面的語言文字變成跳躍的音符。

三、悟——行動之堅定(關於學習的啟示)

“國培計劃”雖然短暫,但是卻建立起了我們農村教師自我提升的平台,在這個平台上,我們農村教師的職業能力得到了鍛鍊、個人素質得到了提升,留給我們的必然是終身收益的收穫和永恆充實的思考。這次培訓,能融入到濃厚的學習氛圍中,汲取最先進的人文社會知識。感受到知識的更新、科學技術的進步、時代前進的步伐是如此的緊迫。使我深深地感到自己的不足與膚淺,自身在很多方面都還存在很多差距,必須樹立勤學習、終身學習的思想,不斷充實自己,才能適應時代發展的客觀要求。

水本無華,相蕩乃生漣漪;石本無火,相擊乃生靈光。一次又一次與老師們的思想、觀點發生着碰撞,他們中有的讓人迷惑,但驅使我加快思考和探索的腳步;有的讓人思路清晰,堅定了自己繼續前行的信心和勇氣;更多的是為我找到了工作的鑰匙、教育的真諦。今後,我會一如既往,將自己的全部心血傾注於農村語文教育事業上,一輩子做教師,一輩子學做教。

一言以蔽之,教育之路漫漫,我堅定行走着……

最新閲讀培訓的心得體會 篇9

20xx年XX月XX日至XX日我們教育界的中國小教師,校長,局領導一行多人去煙台參加了為期X天的第X屆中國小語文“主題閲讀實驗研究”課題研討會,短短的X天時間裏,除了開幕式閉幕式、領導講話的慣例外,我們聽了節主題閲讀示範課。觀看了一場XX國小的第一屆主題詩會。

三天的培訓結束了,説實話,培訓的時候覺得是累的,因為好久沒有全神貫注的坐在那裏,突然間一下子緊繃起來,真有點不適應。但是又不能不説是有收穫的。真是如沐春風,如飲甘泉,獲益匪淺,雖然學習時間很短,但他們帶給我們的震撼卻深遠悠長?使我更加深刻的認識到以後如何進行紮實有效的語文閲讀教學活動,三天的學習信息量非常大,實踐性非常強,使我對新語文主題閲讀有了初步的瞭解,也對語文教學的本質問題有了進一步的認識。現將三天所學所思與大家分享

1、進一步認識了主題閲讀的意義及必要性。課外閲讀已經成為提升學生語文素養的一條重要途徑,但是由於學生閲讀時間有限、沒有良好的讀書習慣、閲讀內容魚龍混雜、教師指導缺乏有效性等主客觀因素的制約,課外閲讀一直缺少抓手和着力點。主題閲讀應運而生。所謂“主題閲讀”,是指圍繞一個主題,在充分重視學生個體經驗的基礎上,通過具有共同主題的多個文本的理會研習和碰撞交融,在重過程的生成理解中,實現文本主題意義建構的一種開放性的閲讀實踐活動。它主x在實際閲讀實踐中,將內容零散、形式單一但卻有着共同主題的閲讀文本重新作一番精心的整合。這裏的主題,可以是思想主題,也可以是知識主題或文化主題。聆聽了劉憲華校長和專家們關於“主題閲讀”的報告及專家點評,我被她“塑造心靈的閲讀”的全新思想所折服,被她“一主兩翼”的課程體系所吸引,為她“以藤串瓜,整體施教”的單元主題閲讀教學法而驚歎——這是一個孩子們真正需要的語文的精神世界,這是一種語文教學的至高境界,這是一場語文教學的新革命!

2、主題閲讀的特點是以單元為單位組織教學,而不是一篇課文一篇課文地去教。單元主題好比一根藤,文章好比藤上的瓜,以“藤”串“瓜”,進行整體設計。主題單元教學必須吃透教材,整合教材,找出單元課文的相通點,找出學習方法的共性,制定出適合學生高效學習的學案。在精讀課文中教師引導學生摸索出學習方法,然後在略讀課文中運用這種學習方法,學生自主高效地學習、交流。

3、主題閲讀以讀為主,從讀中領悟文章中的精髓。從不同形式,不同聲調,不同理解去領悟作者在這篇文章中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正如陸恕老師所説的“一讀解千愁”。

4、語文教學要有語文味。在課堂上,學生對語言的學習、訓練要紮實有效;採用合適的、不同形式的讀,使語文課堂書生琅琅;課中課後注重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積累和運用。“主題閲讀”提倡“三少三多”,即少提問,多讀書;少講解,多讀書;少做題,多讀書。這樣的教學思想讓《語文課程標準》倡導的“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有了充分的落實,從而保障了學生課外閲讀量的有效完成,讓我看到了國小語文教育的曙光。在“主題閲讀”的課堂上,我們聽不到老師繁瑣的講解,瑣碎的提問,聽到最多的是學生朗朗的讀書聲,看到最多的是學生專注的自學。有主題的閲讀與隨意讀,不求甚解的讀。的確,主題閲讀“一主兩翼”的課程體系和“單元主題教學法”在潛移默化中如春風化雨般對學生進行着心靈與思想的塑造。我想,這也正是“主題閲讀”能夠成為“深度閲讀”和“心靈閲讀”的根本所在。我堅信,這樣的課程能夠紮實、快速、有效地提高閲讀教學的質量。

觀摩了十幾節“主題閲讀”展示課,課堂上師生聲情並茂的誦讀,讓我深刻感受到了何謂“口誦心為”。在與“主題閲讀”近距離接觸後,我才真正感受到主題閲讀“情感誦讀”的魅力。

5、語文教學以讀為本。朗讀能發展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情感。學生朗讀能力逐步提高,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就會逐步加深。新課標在目標定位中指出: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應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朗讀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實踐經驗也告訴我們,朗讀是學生領略課文藴涵情感的途徑,學生富有感情的朗讀本身就是對語言文字有敏鋭感覺的表現。閲讀教學中,教師要重視指導有感情地讀,讀出音韻,讀出意境,讀出情味。

總之,通過參加本次活動,我的收穫頗多,在以後的教學活動中,我將帶領我的團隊更加努力,認真做到語文教學體現以語言訓練為中心,特別加強語言的運用。培養學生的語文閲讀能力,提高他們的人文素養。努力轉變教學觀念及方法、策略,提高語文課堂的效率。於永正老師説:從語文教育的角度講,學生的語文素養很大程度上是在閲讀中形成的,三分築基在課內,七分築塔在課外。得閲讀者得天下,成閲讀者成一生——抓住閲讀就抓住了語文的根,得到閲讀之“樂”就得到了語文的魂。這正是校長倡導的“主題閲讀”的宗旨。今天,乘着課程改革的春風,走在迴歸語文教學本色的道路上,心若在,夢就在,昨天所有的榮譽,已變成遙遠的回憶。勤勤苦苦已度過半生,今天重又走入風雨。我不能隨波浮沉,為了我所愛的學生。再苦再難也要堅強,只為那些期待的眼神。心若在夢就在,天地之間還有真愛看成敗人生豪邁,只不過是從頭再來。詩人汪國真在《熱愛生命》中寫到,“我不去想是否能夠成功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我不去想身後會不會襲來寒風冷雨既然目標是地平線留給世界的只能是背影我不去想未來是平坦還是泥濘只要熱愛生命一切,都在意料之中”。心頭的重擔無法釋懷,我相信,我們河曲教育戰線有這樣一班熱衷於主題閲讀的領導集體,有這樣一批痴心追求主題閲讀的教師,我們一定會將“主題閲讀”進行到底,“主題閲讀”也將會在我們河曲生根發芽,遍地開花,我們的語文教學也會破繭成蝶、鳳凰涅槃最終必將結出累累碩果。造福河曲人民。

最新閲讀培訓的心得體會 篇10

“閲讀教學除了單篇精講之外,還有哪些教學形態?”“單篇精讀不是閲讀教學唯一的課程形態,要積極開拓新的閲讀教學形態。”在讀這篇文章前,我從沒有考慮過這個問題,一直在苛求如何把單篇精讀教學打磨精緻。所謂“單篇精讀”類閲讀教學,是指圍繞一篇選文進行精講細讀,反覆琢磨,充分開掘選文的識字、閲讀、寫作、口語交際等全息性的語文教學價值。他雖然有有利的一面:教學內容選擇個性化,重視教材的文本研讀,高度藝術化的教學設計,綜合展示語文綜合素養,積澱了行之有效的精讀教學方法,長於培養語感能力等等,但有很大的侷限性:

(1)閲讀教學技術化傾向、肥胖症 。

(2)遮蔽學生真實的閲讀情形。

(3)不利於培養學生全面的閲讀素養(尤其是高級閲讀能力)。

(4)無法滿足學生精神世界的需求。導致現在的學生得了三種病:貧血(缺少真情和激情)、缺鈣(缺乏遠大的理想和頑強意志)、腦膜炎(跟着感覺走,懶於理性思考)。得病的重要原因就是不讀書啊!

“羣文閲讀”就是在課堂教學的單位時間內,呈現多篇文章,多到四五篇,甚至七八篇,圍繞同一個議題展開的探究性閲讀教學。理想的閲讀課程體系應該包括多種閲讀形態:單篇 (課文)閲讀 、羣文閲讀、整本書閲讀……“羣文閲讀”的顯著特徵是:同一個議題、多個文本、探索性教學。羣文閲讀教學具有很強的實踐價值:

1.讓師生迴歸生活世界的“閲讀”狀態。

2.改變閲讀教學的痼疾。單位時間內,“羣文閲讀”儘可能多的讓學生自己去讀,讓學生在閲讀中學會閲讀。

3.發揮閲讀策略指導的優勢。“羣文閲讀”可以依憑“多文本”優勢,充分發揮實用閲讀策略 :“速讀”、“比較”、“統整”…

4 .“羣文”更容易促進學生的自由探究。

而現在,我們的“閲讀教學”仍然以識記為主,缺少理解、質疑和發現。是在為老師自己的閲讀而教,為教參而閲讀 ,為考試而教閲讀。在傳統課堂閲讀中,閲讀者的閲讀行為又過多地受到教師的干預與評價,缺乏獨立地位。

實施羣文閲讀的“先做減法後做加法”也值得深思。把教育的目標放得更長遠些。教育改革不要以增加師生的負擔為代價。減什麼?減去繁瑣的課文分析;減去課堂上大量的無謂的朗讀;減去枯燥無益的語文作業;減去似是而非的語文知識;減去對課文人文內涵的過度挖掘……加什麼?加入不同角度切入的羣文(一篇課文帶出羣文、自助策劃羣文閲讀課程)加入真實生活中的閲讀策略,加入更加靈活有效的教學活動……需要減去的東西恰恰是我們竭力追求的,需要加入的恰恰是我們忽視的啊!

羣文閲讀要求“一節課裏讀一羣文章”,這意味着:教師不能講太多話,不能提太多問題,要發展“讓學”,讓學生自己讀,讓學生自己在閲讀中學習閲讀。教師對課堂結構的藝術性不能有太多苛求,起承轉合、層層遞進、環環相扣、高潮迭起……過於精緻細膩、轉換頻繁的課堂間接地侵佔孩子自讀自悟、大塊時間讀、大塊時間悟的時間。

教師不可能這麼深、這麼細、這麼透地講析文章。微言大義、字斟句酌、咀來嚼去……這是內容分析式閲讀的典型特徵。這是老師閲讀感受完全取代孩子的`閲讀感受。老師不能夠做的事不正是我們目前所熱衷的大力推崇的麼?“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是否也該換成“有一千個讀者,也只有一個哈姆雷特”了?

羣文閲讀還要求,教師不能按部就班地從字詞的學習開始,經由句式、篇章結構、內容探討進行教學”;“羣文閲讀”的教學目標一定要抓住重點,突出要點,把握難點,一定要學會放棄。教師不能將“朗讀”或“有感情地朗讀”無限放大,必須根據讀物的不同性質,更多地嘗試略讀 、瀏覽、跳讀等閲讀方式,必須更多地嘗試生活化閲讀。

羣文閲讀的出現,以其靈動性賦予了普通一線 教師“編者”的身份 ,讓其擁有了“選擇”的自由與責任。因此,“羣文閲讀”更是對語文教師的課堂教學提出了巨大的挑戰!課堂上,如果要讓學生讀“一羣”文章,就意味着教師要去讀更多的文章,因為只有精神豐盈的教師,才能引導學生朝向“豐盈”的精神。為此,就需要我們語文教師要不斷豐富閲讀積累!做一個愛閲讀的人!轉變閲讀觀念,改變閲讀方法,明確閲讀目的!“羣文閲讀”教學,讓學生更加自主、更加愉悦、更加生活化地去閲讀、去理解、去質疑、去發現,真正達到提升發展學生閲讀能力的效果!羣文閲讀教學勢在必行!

最新閲讀培訓的心得體會 篇11

20xx年4月20日,陽光明媚,在這美好的這日子裏我很榮幸參加了“焦作市羣文閲讀教學觀摩研討會”,讓我這個年輕教師學到了很多,可謂是收穫頗豐。尤其是來自全市十三位老師的現場課,也使我在教育思想上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洗禮。

在此之前,對“羣文閲讀”的瞭解並不多。只知道“羣文”,就是在教學現場,較短的單位時間內,要呈現多篇文章,多到四五篇,甚至七八篇。這也僅僅是從字面上瞭解“羣文”。通過這次的聽課,從視覺聽覺都真正的感受了“羣文閲讀”的魅力之所在:

一、“羣文閲讀”是對教師能力的再現。

首先,教師要想教好“羣文閲讀”,必須自己要有巨大的閲讀量,只有先武裝了自己,才能有條不紊的指導孩子在閲讀中出現的問題。在此次的聽課中,每個老師都向孩子們推薦了三篇文章,這都是教師平時在課下多閲讀多積累的結果。反之是選不出有代表有意義的文章。其次,教師還要選擇與孩子年齡或學段層次相適應的文章,只有這樣孩子才容易接受,也能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這次研討會上,執教的教師來自不同的教學階段,從低到高,也讓我們從不同視角瞭解到每個階段的羣文閲讀教學目標。再次,羣文課也必須嚴格遵循課程標準。所謂課程標準是我們教師上好課的前提。雖然是羣文但必須按照課程標準來上,只有這樣我們教師才能做到遵循孩子生長髮展規律。最後,羣文課都有自己的主題。教師選擇的`每篇課文都是有一定聯繫的,所以在這些文章中提煉出主題,讓生圍繞主題閲讀、思考、完成作業。所以,這就要求教師的主題必須新穎、易懂、易把握。這次學習中每個執教老師的主題都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反覆》《走進神話》《童年成長》等,這就需要我們教師在以後的教學中就必須學會聯繫,更要留心。

二、“羣文閲讀”是鍛鍊孩子閲讀能力的有效手段。

“羣文閲讀”打破了過去只教一篇的教學模式,而向我們展示的是多篇教學。這是對孩子思想上一次扭轉。正如“羣文閲讀”這四個字那樣,就是要求孩子在能較短的單位時間內,閲讀多篇文章,同時這也是對孩子能力的一種考驗。就語文本身而言,就是讓孩子學會語言文字,能夠獨立去閲讀的科目。“羣文閲讀”的過程就是老師把閲讀思路講給大家,孩子按照老師出示的作業,獨立完成其他的文章,這樣也培養了孩子學傾聽、學合作、學記錄的習慣。真正意義上做到了“學生主體,教師主導”的作用。

三、“羣文閲讀”是教育上的大勢所趨。

隨着教育的發展,南北方的教育交流越來越密切,南方先進的教育思想逐漸流入北方,的確對北方的教育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最主要的是教育理念的改變。所以就需要教師在不斷的充電學習,適應萬變的教育

最新閲讀培訓的心得體會 篇12

本次我們學習的主題是“國小羣文閲讀教學”。在去時的火車上,我就和劉老師探討了這個羣文閲讀,她告訴我,這是最近兩年悄然興起的一種突破性的閲讀教學實踐,我聽了一頭霧水。我之前只是聽説過,自己沒有接觸過,而劉老師的講解也是讓我一知半解。直到我聽到了週一貫教授的講解,我明白了什麼是羣文閲讀。羣文閲讀從根本上説就是組織不同文本一個教學閲讀單位的一種比較閲讀。

我們為學生提供羣文閲讀,不只是讓學生去讀,而是解決了形的增量,這才是羣文閲讀的價值所在。

“羣文閲讀”的成功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我們把怎樣的文章放在一起,如何放在一起。有的人可能會問,教材裏不是已經有一組一組的文章了嗎?有的地方不是已經在嘗試“單元整組”教學了嗎?你為什麼還有“另起爐灶”呢?這真是個關鍵問題,在我眼裏,教材裏的一組一組文章,雖是把一篇一篇文章放在一起了,但關聯性不大,並且教材的設計本質上還是基於老師的“教”的。

閲讀視野、品味以及閲讀教育理念。因為我們要儘量選用多種文類的文本,包括豐富學生文學體驗的文學類文本,例如神話、故事、寓言、散文、童話、詩歌、小説、傳記,也包括為獲取和使用信息的實用性文本,例新聞報道、説明書、廣告、通告。我們還要儘量選用多種行文特色和敍事風格的作品。教材中的課文,主題是往往是明確的、正向的,意義是“顯而易見”的,篇幅是有限制的,語言也是經過規範的,詞語的選用是經過衡量的,這就是大家所説的“教材體”文章,而“羣文閲讀”,選文的自由度大大增加,選文應該努力保持原貌,不隨意刪、換、改,包括保留原文的文字風格,保留敍述的複雜性。

前蘇聯的克魯普斯卡婭在20世紀初就有一個“石破天驚”的教育觀點:在學校裏往往只發現記憶力:讀課文,講述、背誦。而一個記憶不好的兒童往往可能是很有能力、很有才華的人。幾十年過去了,儘管我們做出了很大的努力,而我們的“課文教學”不能否認還是以識記為主,缺少理解,缺少質疑和發現。我們在課文教學的課堂裏,即使有問題,問題大部分是老師的問題,即使有發現,發現大部分是老師的'發現。這不僅是我們的教學操作出了問題,也是由於單篇文章自身的侷限。

當然,有人也許會問,單篇文章的閲讀難道就沒有真問題、沒有真發現了?當然有,但你仔細想想,那些疑問和發現往往是讀者將所閲讀的文章內容,與自己曾經讀過的其它文章、個人的生活經驗或生活情境中的類似事件(文章的另一種形式)加以連結後產生的,所以某種意義上,這也是一種“羣文閲讀”。這就是關鍵所在,我們的孩子閲讀能力還在發展中,很多孩子在讀一篇文章時還不具備連結其它文章的能力。羣文,橫向的比較性閲讀容易引發高質量的思考。

最新閲讀培訓的心得體會 篇13

20xx年xx月xx日我參加了教研室組織的國小語文教學培訓活動。在培訓過程中,聽取了李愛玲老師的《一枝一葉總關情》,而且還有幸聽取了其他優秀老師的報告,感覺收穫很多。通過培訓讓我明白了,朗讀訓練是國小語文教學的關鍵,朗讀訓練不僅能培養學生的基本口頭表達技能,也可以培養學生掌握主動理解課文的學習方法,從而更深入地去理解文本。因而抓好朗讀訓練,在國小語文教學中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一、教師要做好示範朗讀

根據課文的不同情況,我把範讀分為以下幾種:

1、範讀全文。敍事性課文有時放在解題後範讀,以引起學生閲讀的興趣;有時講完課文後進行總結性範讀,給學生完整的印象,使其融會貫通。

2、範讀重點段落。有些課文重點段的語調較難處理,有的是襯托人物內心活動的地方,學生對語速不好掌握,教師應對就選擇這樣的段落進行範讀。

3、範讀重點語句和模稜兩可、含糊不清的難句。對於關鍵性的語句,聲音重輕強弱難以處理的語句要範讀。

4、有些課文可讓朗讀技巧好的同學範讀,但次數不易過多,讀前給予提示,讀後加以指導,以老師帶學生,以學生促學生。

二、朗讀的目的

1、朗讀能使學生吸取和豐富知識,發展智力。語文課應着重教給學生吸取知識的方法,吸取精華部分,擴大自已的知識視野,起到觸類旁通的作用。現在的國小語文教材的內容,既有社會科學知識,也有自然科學知識,有助於學生認識生活、社會和歷史,學生通過閲讀吸取和掌握知識的同時還可以開發學生的智力。

2、朗讀能使學生更深刻感受文章所藴含的思想感情。國小生年齡雖小,但也已有了一定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通過對課文的感情朗讀,可使自身思想與教材內容產生共鳴,使學生能“走”進教材,設身處地的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

3、朗讀能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從而受到美的教育。國小語文教材大多是經典之作,這些作品從各方面表現了人類的創造精神和審美過程。因而,教師要根據文學的審美特性,通過語言文字反覆朗讀,將文學作品中具體生動的形象滲入學生的心靈,使學生在一種沁人肺腑的情感陶冶中受到潛移默化的審美教育。

三、朗讀的形式要靈活多變

朗讀訓練中,朗讀的形式應該靈活多變。如果只是一味地齊讀,個別讀,則會顯得十分單一,乏味,勢必影響學生的朗讀興趣和熱情。採取多種形式的朗讀可以引起學生朗讀的興趣與熱情。如領讀、個別讀、分角色讀、輕聲讀、評讀、快速讀、競賽讀、配樂朗讀等。下面簡單介紹一下評讀、競賽讀和配樂讀。

1、評讀:是對學生或老師的朗讀質量作評價,指出優點或不足之處。評讀可以是自評或他人評,可以是老師評學生,也可以是學生評老師。既評朗讀的感情,又評朗讀技巧,長期堅持這樣訓練,就會找到朗讀的感覺,逐步形成良好的朗讀意識,對於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有很大的作用。

2、競賽讀:為了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活躍課堂的氣氛,有時適當運用競賽朗讀,比一比哪一組讀得好,哪一個同學讀出了感情。學生的好勝心較強,採用競賽朗讀,不但可激發他們的閲讀興趣和熱情,還可以激發他們精益求精、不斷進取的精神。

3、配樂朗讀:音樂以特有的旋律和節奏塑造藝術形象,把人們帶入特有的意境中,喚起人們的感情。例如教《草原》一課,為了使學生深入體會中心,有身臨其境的感覺,老師讓學生聽配樂朗讀,在優美的音樂中,在腦海重現課文中敍述的優美意境,使學生沉醉於祖國江山分外妖嬈的美感之中。

四、要加強朗讀的訓練

1、端正教學思想。在教學中,教師由於受統考升學率的影響,往往會重寫輕讀,狠抓字、詞、句、篇的落實,把朗讀基本功的訓練擠掉了,結果造成學生朗讀能力低的現象。我在教學中,堅持把“朗讀”放在教學的一定高度,並加強朗讀訓練,學生聽説讀寫的能力有了明顯的提高,加強朗讀教學和朗讀訓練決不是絆腳石,而是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的金鑰匙。

2、組織學生認真聽朗讀。學生聽朗讀包括教師的範讀、放錄音帶、組織學生認真聽讀,要有明確的要求,聽什麼內容,教師要告訴學生集中注意力,提高聽讀的效率。

3、重視朗讀指導。教師可以從吐字發音、理解內容和技巧等方面給予指導。朗讀時吐字發音,要儘量做到正確、清楚、規範。理解內容的指導,教師首先要了解課文的寫作背景、作者意圖、人物性格等,才能更好地指導學生朗讀。技巧的指導也很重要,主要是對聲音、停頓、快慢、語氣、語調等的指導。

4、制定朗讀計劃。教師制定學期的語文教學計劃時,要輔之朗讀計劃。全書中那些是重點指導朗讀訓練的文章?這些文章各具有什麼特色?哪些是全文指導?哪些是片段指導?都要事先安排好。在朗讀基本功的訓練方面,本期要達到什麼要求等,都要明確提出來。只有朗讀計劃周密,教學時,才能做到心中有數。

5、課外閲讀博採眾長。課內閲讀要與課外閲讀相結合,加強閲讀指導,讓學生博採眾家之長。首先要激發興趣,使學生有閲讀的慾望,想閲讀。二要創造條件,讓學生有書可讀,有好書可讀,隨時能讀到好書。三要教給方法,如瀏覽法、摘抄法、剪報法、批註法等等,促使學生養成動筆墨、動工具書、動腦子的良好習慣。同時,再定期舉行一些詩歌、散文朗讀比賽或朗誦會,豐富學生的課外閲讀形式。五、結論

總之,語文學科要充分利用自身的優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堅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長此下去,學生的讀書能力以至説話能力、寫作能力都會有很大提高,必能實現“自能讀書,不待老師講;自能作文,不待老師改”的這一語文教學的終極目標。

最新閲讀培訓的心得體會 篇14

通過學習“《國小語文課堂學習研究與評價》”,結合“羣文閲讀”案例,談談自己的學習收穫。

今天學習了著名特級教師蔣軍晶老師的《語文課上更重要的事》一文,我在“羣文閲讀”教學方面有了一些收穫。

20xx年,蔣老師上了一節研究課《創世神話》。課上,他讓學生讀了7篇文章:1篇科普文《關於宇宙大爆炸》和6篇神話《諸神創世》、《淤能棋呂島》、《盤古開天地》、《始祖大梵天》、《阿胡拉·馬茲達》、《巨人伊密爾》。現場聽課的一位老師記錄下自己的聽課感受:這節“冷清”的課,只有教師平靜的聲音通過話筒傳播在會場,孩子們在忙碌地看書、思考、陳述、傾聽。的確不夠熱鬧,如果放到公開課評審系統中,估計連入場的“這樣的教學”是怎樣的教學呢?我把它稱之為“羣文閲讀”資格都沒有。但這的的確確是一節閲讀課,一節真正讓學生在閲讀中“學習”閲讀的閲讀課“這樣的教學”是怎樣的教學呢?我們把它稱之為“羣文閲讀”。

所謂“羣文”,顧名思義,就是在教學現場,較短的單位時間內,要呈現多篇文章,多到四五篇,甚至七八篇。甚至有日本的一則教學案例,80分鐘左右的'時間裏,學生讀了十幾篇文章。那麼從單篇到“羣文”,對閲讀教學而言,意義究竟何在?

蔣老師談了三點:

意義一:讓師生迴歸到“閲讀”的本原。

意義二:對真實閲讀情狀的模擬。

意義三:努力改變閲讀教學的痼疾。

“羣文閲讀”,如果僅僅是讓孩子多讀幾篇文章,或者讓孩子感受真實的閲讀情景,又或者是讓孩子體驗到自主的學習空間,這些遠遠不夠。在我看來,“羣文閲讀”應該發揮出更大的教學價值。

從這篇文章中瞭解到了:羣文閲讀意味着“教”的改變。意味着你老師不可能講太多話,不可能提太多問題,不能發起太多討論;意味着老師對課堂結構的藝術性不能有太多苛求,不可能更深、更細、更透地講析文章了;意味着你也不能按部就班地“從字詞的學習開始,經由句式、篇章結構、內容探討進行教學”,你不可能面面俱到,你不可能步步紮實;意味着你不能將“朗讀”、將“有感情朗讀”無限放大……

羣文閲讀追求在有限時間內讓學生經歷較高水平的探究性閲讀,體驗發現的樂趣。有人要問了,難道單篇文章的教學中就投有“發現”嗎?當然有,不過單篇閲讀教學中,發現往往是藉助教師的“講”和“問”,由教師層層遞進的環節設置誘導出來。這樣的“發現”,現實的模擬性不夠強。而羣文閲讀,通過文章的結構化組合以引發困惑,啟動思考,最終導出發現。

他想,相對於朗讀、講述、背誦能力,理解、質疑和發現能力難道不更應該成為語文課堂上的“主角”嗎?為什麼不能給語文課留下一定的時間去嘗試這樣新的可能呢?羣文閲讀或許能夠提供這種可能。

讓我們也大膽嘗試“羣文閲讀”教學,給語文課留下一定的時間,讓學生更自主、更愉悦地閲讀、理解、質疑、發現,從而達到提升其閲讀能力的效果,這真的是一種很好的方法。

最新閲讀培訓的心得體會 篇15

轉眼間,我在XX縣的崗前培訓時間已經結束,雖説是短短的兩天,可我卻受益非淺。

剛來到這個陌生的地方時,我心中有一種莫明的慌恐。我在旅舍裏休息了一夜之後,來到了XX縣教育局報到,這裏的領導也是非常熱情的安排了我們的住處和吃飯問題,接着就是培訓的內容、時間、地點。

給我們上課的老師有教育局裏面的領導、有幾所學校的校長,有些領導雖説看着年齡已經很老了,但是他們説話依舊是那麼的青春、風趣。因此吸引了我的注意力,也引發了我的聯想,我想到:對,就是這種精神風貌才是一個真正的老師形象,最簡單的,如果一個老師充滿了陽光,也能帶動自己的學生充滿活力、想象力,也能給學生帶來温暖的課堂、和諧的課堂氛圍。這就是這些領導給我的第一印象。

其次就是這些老師使我深刻的理解了怎樣當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

雖説我們在學校的時候試講過、實習過,我也在民辦學校上過課過,但是我們都只是去做好自己的本分、盡好自己的職責,但卻從未認真的想過這些問題。

聽了這些老師的講課之後,我才真正的意識到原來要想當好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真的不是那麼容易。聽了講課之後我個人有以下一些膚淺的見解。

當好一名教師首先你要知道學生想要什麼樣的老師、家長想要什麼樣的老師:當然必須是希望能有一個專業知識比較紮實的老師,這樣更能將更多的知識傳授給自己的學生;除此還必須是老師的自身品德修養問題,俗話説“其身正,不令而為;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其次就是作為一個老師的人際交往關係,老師除了要和學生搞好關係之外,還得和家長、和學校領導以及同事之間都必須得有很好的人際關係,這樣會便於我們開展教學活動。再次就是作為一個老師要每天思考一下自己的教法問題,備好學生、備好教材走一條屬於自己的科學的、合理的、創新的教法之路,繪出自己的個人色彩。

另外就是作業安排質、量的合理化,課後輔導的工作也必須到位,每天還作好學生易錯的記錄,替學生尋找一下原因以及解決的方法。

最新閲讀培訓的心得體會 篇16

兩天的培訓讓我對“主題閲讀教學”有了更深的認識,下面就談談我在這次培訓中的心得體會。

重視單元導讀

單元導讀課重在導,以單元導語為切入點,帶領學生對整組內容進行整體感知。主要體現在:導趣,引發情感參與;導讀,全面感知內容;導學,明確學習任務;導延,課內延伸課外。在單元教學起步時,要讓學生通過單元導讀預習全單元,讓學生粗知單元內容,對單元的整體脈絡有一個大概的印象。可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的不同,採用不同的方法。

培養閲讀興趣

“主題閲讀”教學共分為五個板塊,在二、三、四板塊中都有推薦叢書,而且推薦的都是同一主題的文章和書籍,使閲讀文本指向性更集中,目的性更鮮明,能夠更好地發揮教材的示範作用。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閲讀興趣,擴大閲讀面,提升閲讀速度,以抵達“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書”的閲讀目標。

注重系統教學

主題閲讀是把一個單元的內容都整合在一起,不再一課一課地教,而是一個單元一個單元地教,這樣一個單元變成了一個小系統,那麼這個主題就是單元的魂,以此把所有課文串起來。

課堂的學習方式不再是一篇文章的閒敲碎打,而是以一個單元為一個整體,引導學生從整體入手,整體把握,緊扣單元訓練項目把相關知識聯為一條教學線索,把學生髮散的思維最終集中於單元主題這一點上。學完課本內容後,再將這種學習的方法遷移到課外同一主題的其他文章中去,堅持“舉三反一”的原則,讓學生在課堂中分析比較,並抽象概括出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加強小組建設

小組學習的過程是學生對問題深入探討、共同解決的過程。它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全體性和活動性,可使學生之間形成和諧、友好、合作、互助、競爭的關係,為接下來的單元主題式教學的實施奠定堅實的基礎。

小組合作學習中,建立有效的評價機制是最重要的。只要對小組合作學習施以恰當、系統的評價,就能調動每個學生合作學習的積極性,同時也可起到紀律約束性。小組合作交流和探討,令學習效果、課堂氣氛產生神奇的變化,學生不僅願學,而且樂在其中!

最新閲讀培訓的心得體會 篇17

xx年5月9日在縣委禮堂舉辦了xx年澄邁縣幼兒園教師運用《指南》支持幼兒遊戲和幼兒閲讀教育技能專題培訓,本次培訓分別由吳海虹老師和丁麗園長為我們做講座。

吳海虹老師老師開篇便直指了“遊戲”是幼兒園的基本活動,所以“遊戲”是幼師的重要基本功。

接着吳老師還指出區域目前的狀況:

1、入區時間短,不夠一小時;

2、材料單一,玩法單一;

3、不能自由自在玩,受人數,不串區等規則限制。

吳海虹老師説了這樣一句話:只有讓幼兒玩起來才會有學習故事。

重點還向我們傳達了以下觀點:

1、兒童從一出生就是主動的有能力的和自信的學習者。尊重兒童的學習方式,他們最喜歡玩,最喜歡自由自在的玩(把孩子當成孩子,相對應的就出現擔憂、責備、控制、溺愛、阻擋。把孩子當成學習者,去支持,迴應推動,尋找幼兒的“哇”時刻);

2、鏈接教師自己的童年(想象替代);

3、孩子比我們想象的要聰明(等一等,看一看,聽一聽可能你的教學就不一樣了),本環節再次觀看了催人淚下的視頻《老師,我可以不愛嗎》,再次告訴我們教學就是傾聽,等待,觀察,迴應,追隨兒童的學習方向興趣和優勢。活動最後吳老師指出了老師在遊戲、區域時困惑,並幫助我們解惑。

下午是丁麗園長的《幼兒園不同活動形式閲讀教育方式方法的研究》。

丁園長分別從:

1、做什麼。

2、為什麼這麼做?

3、我們怎麼做?

4、我們的收穫。

幾個方面向我們進行了講析。培訓最後是唐海妹老師進行的《讓牆飾成為幼兒快樂閲讀的橋樑》講座。唐老師首先指出了現狀並分析了存在問題,接着就規則牆、互動牆、新書推薦三大板塊進行了講析,使我直觀瞭解如何創設圖書角的牆飾。

一天的學習,又為自己增添了新的收穫。

最新閲讀培訓的心得體會 篇18

一、蒙台梭利要求她的教師必須受專門的訓練,以便實現她所提倡的教育原則和方法。

1、教師教育兒童的前提首先要了解兒童。為此,她將教師這一名詞改稱為“指導員”。但教師的作用並不能因此而降低。她説,指導員的作用比一般人理解的要深入、重要得多,因為她要指導兒童的生活和心靈。她要為兒童準備學習的環境,成為兒童的觀察者和引路人,而不僅是教會兒童一些知識。

2、蒙台梭利認為教師的精神狀態比掌握技能更重要。教師的準備工作不能只靠學習,使自己成為一個有文化的人。更重要的是具備道德方面的品質,如機警、穩重、耐性、愛心和謙遜,其中最重要的是時刻考慮到兒童。她指責傳統的教育過多地考慮傳授知識,忽視兒童個性的內部發展。

3、教師要相信兒童、熱愛兒童

蒙台梭利説,生命的成長必須有“愛”的感覺,兒童的自覺性和自我認識是通過愛得來的。兒童正是因為愛他的周圍環境才產生了一種壓制不住的衝動,在整個的敏感期,將自己和周圍事物連接起來。這種愛不是一般理解的情緒感覺,而是一種愛的智慧,通過愛來吸取外界事物並且建構自己。正是這種愛,使兒童對周圍環境有那樣的熱情和細緻的觀察態度,而成人則往往表現冷淡,視而不見。

蒙台梭利還反覆強調教師對兒童要有信心,相信兒童遲早會表現出真正的天性。對各種類型的不正常的兒童都不能動搖信心。應當看到一個表現不同的兒童的精神狀態,並相信當有興趣的“工作”吸引他的時候,他會達到正常化。她號召:“要體驗從兒童那裏得到更大的精神快樂”,這就是教師的最高報酬。

4、教師要耐心等待,不要急於干涉兒童

蒙台梭利認為教師不應當以自己的智慧代替兒童的智慧,應當引導兒童自己進行活動,不要做兒童的僕人,替他們盥洗、穿衣、餵飯。兒童需要發展自己的獨立性,自己選擇志願,自己選擇工作,並且堅持下去,盡最大努力,不知疲倦地工作着。當他戰勝了力所能及的困難時,則將獲得最大的快樂。這時,教師就會發現兒童有一個要發展的個性。當然,對於兒童的有害的表現,應毫不猶疑地去制止。教師的責任不僅在於知道什麼時候對兒童的活動應該加以禁止,而且要盡力避免這種禁止,這是一件極不容易的事情。對於進步慢的兒童要有無止盡的耐心,對他的成功要表示熱情和歡迎。當發現兒童的動作緩慢時,成人如果不是去幫助他實現他最重要的心理需要,而是代替兒童所要完成的一切活動,這樣就將成為兒童主動發展的最強大障礙。她對教育者提出的格言是:“在觀察的同時要耐心等待”。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peixun/w7z4q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