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心得體會精選 >

課堂經歷與教學實踐的心得體會(精選19篇)

課堂經歷與教學實踐的心得體會(精選19篇)

課堂經歷與教學實踐的心得體會 篇1

上週,我很榮幸的參加了襄陽市教育裝備與信息技術中心主辦的襄陽市中國小生創客大賽指導教師培訓會,非常感謝學校領導給我的這次外出學習的機會。

課堂經歷與教學實踐的心得體會(精選19篇)

本次學習歷時僅有兩天,我認真聆聽了專家們精彩的專題報告,現場觀摩了襄陽市諸葛亮中學的創客教室——“小諸葛創意空間”。在這裏瞭解了編程無人機、WER積木機器人、機器人編程、三維設計、創新手工製作、3D打印等等,實地感受了校園創客氛圍和文化。

所謂創客教育是創客文化與教育的結合,基於學生興趣,以項目學習的方式,使用數字化工具,倡導造物,鼓勵分享,培養跨學科解決問題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和創新能力的一種素質教育。

在培訓中我學習了怎樣編程無人機,並進行實踐。親手編寫程序讓無人機完成我的指令,按照我編寫的程序來運行。編程無人機是通過圖形化編程軟件對無人機進行編程,操控無人機飛行,完成自定義的模擬現實世界的各項任務。這裏面涵蓋飛行原理、航拍和編隊技巧、編程、人工智能等豐富知識,培養學生的科學創造力,同時也能鍛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

説到創客同樣也少不了3D打印,3D打印技術又稱三維打印技術,是一種以數字模型文件為基礎,運用粉末狀金屬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過逐層打印的方式來構造物體的技術。它無需機械加工或任何模具,就能直接從計算機圖形數據中生成任何形狀的零件,可以説,只要有圖就能做出實物。讓學生感受到發明家不再是遙不可及的想象。

隨着國家教育部人工智能相關的編程教育政策的敲定,全國各省都在推行編程教育,除了地方政府重視,各大高等院校也紛紛向信息學特長生拋出橄欖枝,降分錄取,保送政策等等,地方政府的大力推動和名校越來越重視編程教育,是編程教育已經從“非剛需”轉變成“剛需”,相信不久的未來,全國中國小都將普及編程教育。

課堂經歷與教學實踐的心得體會 篇2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一門與學科課程有着本質區別的新的課程,是我國基礎教育課程體系的結構性突破。對應於分科課程,它是一門綜合課程;對應與學科課程,它是一門經驗課程。概括起來説,綜合實踐活動是基於學生的直接經驗,密切聯繫學生自身生活和社會生活、體現對知識的綜合運用的課程形態。這是一種以學生的經驗與生活為核心的實踐性課程。教師應做到以下幾點:

首先教師角色要發生改變。

我們知道,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下,教師是主角,理所當然是三尺講台的霸主。往往是教師講什麼學生就得聽什麼,教師説什麼學生就得記什麼,一切包辦代替,一切整齊劃一。而今課堂要求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問題探究的參與者,合作交流的組織者,質疑問難的先驅者。從此意義上講,教師已不再是以往主宰課堂的“聖賢”,而是學習活動中重要的一員,是與學生共同學習的一份子,充其量也僅僅是首席。因此我們一定要放下至若長尊的架子,以平等、謙虛、和善、熱情的姿態深入到學生中間,同學生一起提出疑問,和學生一道討論分析,幫助學生排憂解難,鼓勵學生知難而進,與學生一塊享受成功的快樂,總結分析的教訓。古語云“親其師,信其道。”應該説於今仍有其深刻的現實意義。只有擺正了師生的位置,才能發揮我們在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重要作用,避免喧賓奪主。

其次,在新課程實施的過程中,學生的學習方式要發生變革。

新課程理念強調,要從“知識與技能、過程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來制定並落實教育教學目標。這實際上既高度概況了對教師教的要求,又明確提出了對學生學的要求。因此,新課程“提倡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這種學習方式一開始學生可能會表現出不習慣或不知道怎麼做,切莫就此而罷休,只要堅持下去就一定能步入正軌的。而且這種學習方式一旦深入人心,就會使學生受益終身,而我們教師也會收到一勞永逸的理想教育教學效果。實踐證明,諸如情境教學、話題教學、體驗教學、發現教學等方法對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及合作意識快捷有效。總而言之,要千方百計地給學生多多提供動腦、動口、動手的機會,學生自己能做的就大膽地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做。只要我們敢於放手,就很可能收穫得意外的驚喜。但放手絕不等於放任, 不要忘了自始至終我們都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把握大局、運籌帷幄的重任仍然肩負在我們身上。所以若想不辱使命,我們就必須鬆馳有度、收放適宜。國中學生的可塑性是很強的,而且有着極大的潛能等待開發。因此其接受和適應新事物的速度特別快,只要教師教導有方便很快上路。所以,最忌諱的就是急功近利、淺嘗輒止的浮躁之舉。

最後,新課程理念得以貫徹落實的關鍵在於師生的熱情參與。

因為課堂教學是新課程改革的主陣地,所以説廣大師生才是新課程改革的直接參與者和實施者,在新課改的問題上我們一線教師和同學們是最有發言權的。因此我們沒有理由不以高度的主人翁責任感投入新課改的大潮中去。

要想真心實意地搞改革我們就必須妥善處理以下兩方面的關係。

第一,要構建和諧、融洽的師生關係,實現師生的通力合作。

學生是有血有肉、有情有義的人,誰對他(她)付出真情,他(她)就會對誰付出真意。同樣,哪位老師對他(她)負責,他(她)就會信賴哪位老師。當大部分學生都信賴我們的時候,還何愁改革不成功呢?

第二,要合理安排時間,努力協調工作和學習的矛盾。

面對新課程改革,我們每個人要充實新知識、樹立新理念。為了適應新課程改革,就得學習,而學習的最佳途徑是踏踏實實地搞教育科研。每位教師、教育工作者都能以對民族未來高度負責的態度積極投身於新課程改革,再苦再累都會克服。

針對綜合實踐活動的性質、特點,從落實素質教育的重點—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目標,以優化課程結構為手段,在學生中開展了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探索與實踐,下面談幾點個人的看法:

一、創新思路 充分體現綜合活動的課程特點

綜合實踐活動既不同於學科課程,也不同於一般的課程,還有別於原來的活動課程,其最顯著的特點就是綜合性、實踐性、地方性和時代性。如何體現這些特點呢?為此,我在課程內容的選擇、呈現方式和課程形態的定位等方面進行了創新。首先在課程內容的選擇方面,努力做到三個“一”,一是選擇那些能體現多學科知識的綜合運用並能促進學生多方面發展的課題,以體現綜合實踐活動的綜合性;二是選擇那些貼近學生現實生活和學習實際、容易引起學生思考和探究興趣的課題,以體現綜合實踐活動的時代性;三是選擇那些能反映當地歷史和文化傳統、反映現階段地區經濟和社會發展成就或問題的課題,以體現綜合實踐活動的地方性。其次,在課程內容的表現方式方面,不象學科教材那樣直接的、大量的呈現知識、結論和觀點,而是採用“想一想”、“做一做”、“讀一讀”、“説一説”、“寫一寫”“試一試”等小欄目的形式呈現課程內容,並留出適當的空間讓學生自己去填寫,這就為學生涉及了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體現了課程的實踐性,同時也為課程的生成性預留了充足的空間。

二、開發綜合實踐活動 有利於課程內容的自我更新

針對當地的地理環境和經濟發展實際,應抓住機遇,深入挖掘文化內涵,將其納入綜合實踐活動的課程的開發體系,形成了獨具地方特色的模式。如成立了人文地理社會實踐調查小組。調查範圍:一是人文地理景觀,歷史淵源;二是風土人情,英模名人;三是工業、農業的環境資源。此項活動,能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感,增強了學生的環保意識和社會交際能力,為將來走向社會打下基礎。

在教學改革實踐中,我逐步認識到,傳統的單一學科課程過分強調共性全“優”,而忽視了人的發展的不可避免的不平衡性,忽視了學生個性愛好的發展。綜合實踐活動課恰恰彌補了單一學科課程的不足,他以利於激發學生興趣愛好,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長,使每個學生在不同的起跑線上都能得到發展。

比如,在數學教學中進行大膽嘗試,增加了大量的活動內容,通過動手、動腦,培養了學生動手操作的技能,發展他們的形象思維和創新能力。因綜合實踐活動的課程開發以挖掘社區教育資源為依託,所確定的課題和選用背景材料都源於學生的生活實際,源於當地歷史文化傳統和社會經濟發展的現狀,因此具有明顯的時代性和地域性。這些課題雖然不很“經典”,但卻很“鮮活”,在時空上離學生近,因此很容易引起學生學習和探究的積極性。

三、探索科學的綜合實踐活動評價方法 加大活動強度

綜合實踐活動課評價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教學起着調控的作用,因貫穿於教學的全過程。教師一方面要對教育學雙邊活動進行評價,另一方面要注意給學生評價的機會,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自主探索、自主體驗。

1、注重綜合實踐活動過程的評價

綜合實踐活動的目的是為了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因此,教師進行評價時要儘可能全面的評價學生每一方面的發展,既關注結果,又關注得出的結果的思維過程。除了評價活動結果,還對學生參與活動的興趣度、自我調控力,克服困難的精神等進行評價,以教師的評價帶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促使學生在活動過程中充分的動起來。

2、“學生主動參與”“活動教育”的核心。教師應創造多種評價機會,讓學生參與評價。一方面讓學生及時發現、糾正錯誤,肯定優點,品嚐到實踐活動的樂趣;另一方面讓學生在評價別人的同時反觀自身、展示自身。這不僅僅是學生主動參與的體現,更重要的時學生在評價過程中獨立思考、用於評判、主動發展,展現裏,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熱愛家鄉、熱愛大自然的情感,也是興趣小組深深植根於當地實際的沃土中,為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改革和發展注入了活力。對學生特長的培養及發展產生極其深遠的影響。“思維活動的過程,是更深層的實踐活動。

總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開展,拓展了學生的視野,使學生的智力水平、動手能力、交際能力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課堂經歷與教學實踐的心得體會 篇3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一門與學科課程有着本質區別的新的課程,是我國基礎教育課程體系的結構性突破。對應於分科課程,它是一門綜合課程;對應與學科課程,它是一門經驗課程。概括起來説,綜合實踐活動是基於學生的直接經驗,密切聯繫學生自身生活和社會生活、體現對知識的綜合運用的課程形態。這是一種以學生的經驗與生活為核心的實踐性課程。教師應做到以下幾點:

首先教師角色要發生改變。

我們知道,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下,教師是主角,理所當然是三尺講台的霸主。往往是教師講什麼學生就得聽什麼,教師説什麼學生就得記什麼,一切包辦代替,一切整齊劃一,存在着嚴重的課堂霸權主義。而今課堂要求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問題探究的參與者,合作交流的組織者,質疑問難的先驅者。從此意義上講,教師已不再是以往主宰課堂的“聖賢”,而是學習活動中重要的一員,是與學生共同學習的一份子,充其量也僅僅是首席。因此我們一定要放下至若長尊的架子,以平等、謙虛、和善、熱情的姿態深入到學生中間,同學生一起提出疑問,和學生一道討論分析,幫助學生排憂解難,鼓勵學生知難而進,與學生一塊享受成功的快樂,總結分析的教訓。古語云“親其師,信其道。”應該説於今仍有其深刻的現實意義。只有擺正了師生的位置,才能發揮我們在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重要作用,避免喧賓奪主。

其次,在新課程實施的過程中,學生的學習方式要發生變革。

新課程理念強調,要從“知識與技能、過程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來制定並落實教育教學目標。這實際上既高度概況了對教師教的要求,又明確提出了對學生學的要求。因此,新課程“提倡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這種學習方式一開始學生可能會表現出不習慣或不知道怎麼做,切莫就此而罷休,只要堅持下去就一定能步入正軌的。而且這種學習方式一旦深入人心,就會使學生受益終身,而我們教師也會收到一勞永逸的理想教育教學效果。實踐證明,諸如情境教學、話題教學、體驗教學、發現教學等方法對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及合作意識快捷有效。總而言之,要千方百計地給學生多多提供動腦、動口、動手的機會,學生自己能做的就大膽地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做。只要我們敢於放手,就很可能收穫得意外的驚喜。但放手絕不等於放任, 不要忘了自始至終我們都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把握大局、運籌帷幄的重任仍然肩負在我們身上。所以若想不辱使命,我們就必須鬆馳有度、收放適宜。國中學生的可塑性是很強的,而且有着極大的潛能等待開發。因此其接受和適應新事物的速度特別快,只要教師教導有方便很快上路。所以,最忌諱的就是急功近利、淺嘗輒止的浮躁之舉。

最後,新課程理念得以貫徹落實的關鍵在於師生的熱情參與。

因為課堂教學是新課程改革的主陣地,所以説廣大師生才是新課程改革的直接參與者和實施者,在新課改的問題上我們一線教師和同學們是最有發言權的。因此我們沒有理由不以高度的主人翁責任感投入新課改的大潮中去。

要想真心實意地搞改革我們就必須妥善處理以下兩方面的關係。

第一,要構建和諧、融洽的師生關係,實現師生的通力合作。

學生是有血有肉、有情有義的人,誰對他(她)付出真情,他(她)就會對誰付出真意。同樣,哪位老師對他(她)負責,他(她)就會信賴哪位老師。當大部分學生都信賴我們的時候,還何愁改革不成功呢?

第二,要合理安排時間,努力協調工作和學習的矛盾。

面對新課程改革,我們每個人要充實新知識、樹立新理念。為了適應新課程改革,就得學習,而學習的最佳途徑是踏踏實實地搞教育科研。每位教師、教育工作者都能以對民族未來高度負責的態度積極投身於新課程改革,再苦再累都會克服。

針對綜合實踐活動的性質、特點,從落實素質教育的重點—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目標,以優化課程結構為手段,在學生中開展了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探索與實踐,下面談幾點個人的看法:

一、創新思路 充分體現綜合活動的課程特點

綜合實踐活動既不同於學科課程,也不同於一般的課程,還有別於原來的活動課程,其最顯著的特點就是綜合性、實踐性、地方性和時代性。如何體現這些特點呢?為此,我在課程內容的選擇、呈現方式和課程形態的定位等方面進行了創新。首先在課程內容的選擇方面,努力做到三個“一”,一是選擇那些能體現多學科知識的綜合運用並能促進學生多方面發展的課題,以體現綜合實踐活動的綜合性;二是選擇那些貼近學生現實生活和學習實際、容易引起學生思考和探究興趣的課題,以體現綜合實踐活動的時代性;三是選擇那些能反映當地歷史和文化傳統、反映現階段地區經濟和社會發展成就或問題的課題,以體現綜合實踐活動的地方性。其次,在課程內容的表現方式方面,不象學科教材那樣直接的、大量的呈現知識、結論和觀點,而是採用“想一想”、“做一做”、“讀一讀”、“説一説”、“寫一寫”“試一試”等小欄目的形式呈現課程內容,並留出適當的空間讓學生自己去填寫,這就為學生涉及了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體現了課程的實踐性,同時也為課程的生成性預留了充足的空間。

二、開發綜合實踐活動 有利於課程內容的自我更新

針對當地的地理環境和經濟發展實際,應抓住機遇,深入挖掘文化內涵,將其納入綜合實踐活動的課程的開發體系,形成了獨具地方特色的模式。如成立了人文地理社會實踐調查小組。調查範圍:一是人文地理景觀,歷史淵源;二是風土人情,英模名人;三是工業、農業的環境資源。此項活動,能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感,增強了學生的環保意識和社會交際能力,為將來走向社會打下基礎。

在教學改革實踐中,我逐步認識到,傳統的單一學科課程過分強調共性全“優”,而忽視了人的發展的不可避免的不平衡性,忽視了學生個性愛好的發展。綜合實踐活動課恰恰彌補了單一學科課程的不足,他以利於激發學生興趣愛好,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長,使每個學生在不同的起跑線上都能得到發展。

比如,在數學教學中進行大膽嘗試,增加了大量的活動內容,通過動手、動腦,培養了學生動手操作的技能,發展他們的形象思維和創新能力。因綜合實踐活動的課程開發以挖掘社區教育資源為依託,所確定的課題和選用背景材料都源於學生的生活實際,源於當地歷史文化傳統和社會經濟發展的現狀,因此具有明顯的時代性和地域性。這些課題雖然不很“經典”,但卻很“鮮活”,在時空上離學生近,因此很容易引起學生學習和探究的積極性。

三、探索科學的綜合實踐活動評價方法 加大活動強度

綜合實踐活動課評價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教學起着調控的作用,因貫穿於教學的全過程。教師一方面要對教育學雙邊活動進行評價,另一方面要注意給學生評價的機會,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自主探索、自主體驗。

1、注重綜合實踐活動過程的評價

綜合實踐活動的目的是為了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因此,教師進行評價時要儘可能全面的評價學生每一方面的發展,既關注結果,又關注得出的結果的思維過程。除了評價活動結果,還對學生參與活動的興趣度、自我調控力,克服困難的精神等進行評價,以教師的評價帶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促使學生在活動過程中充分的動起來。

2、“學生主動參與”“活動教育”的核心。教師應創造多種評價機會,讓學生參與評價。一方面讓學生及時發現、糾正錯誤,肯定優點,品嚐到實踐活動的樂趣;另一方面讓學生在評價別人的同時反觀自身、展示自身。這不僅僅是學生主動參與的體現,更重要的時學生在評價過程中獨立思考、用於評判、主動發展,展現裏,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熱愛家鄉、熱愛大自然的情感,也是興趣小組深深植根於當地實際的沃土中,為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改革和發展注入了活力。對學生特長的培養及發展產生極其深遠的影響。“思維活動的過程,是更深層的實踐活動。

總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開展,拓展了學生的視野,使學生的智力水平、動手能力、交際能力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課堂經歷與教學實踐的心得體會 篇4

是不是教師精批細改事功相當呢?非也。目前國小生習作教師批改後發到學生手裏,學生往往只看分數,合上作文本了事。傳統的習作教學程序是:“教師指導——學生習作——教師批改——教師評講。” 在這四項程序中,教師活動佔了三項,學生寫完了習作就了事。這種程序的主要弊端是:⑴沒有安排突出的地位,讓學生自己修改習作。這樣學生的寫作積極性和創造性不能充分地調動起來。⑵教師日夜辛勞,忙於批改習作,應付檢查,其結果是負擔過重,卻勞而無功或勞而少功。學生習作的批改似乎與學生事不關己,因此教師習作批改中的辛與酸,誰解其中味?教師批改習作的苦功除了應付學校教學常規檢查外,可以説“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既然精批細改教師精力跟不上,並且學生受益也不大;不批不改,更是禍害學生。那麼,教師對國小生的作文評價要採用什麼方法呢?教師對學生的作文評價一般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 針對性

首先是要考慮到每次作文的寫作要求。這些要求既是“課程標準”對所在年級學生的寫作要求,又是教師根據各個單元訓練項目和學生實際總結出來的具體訓練要求。對按要求完成寫作任務的給予表揚,對偏離要求或不按要求做的要指出存在的問題,使學生養成認真審題、按要求寫作的好習慣。其次要考慮到文章的特點。由於學生的認知水平、寫作能力、性格、興趣的差異,所寫文章的風格特點要避免千篇一律、大同小異等不良傾向。

二、啟發性

1.鼓勵性。

不僅要在總體上對文章的優點給予充分肯定,而且要對文章一些小的優點,某一方面的長處也應給予表揚和鼓勵。尤其對後進生的文章閃光點,哪怕一個詞或一句話用得好也要給予鼓勵,以此培養學生寫好文章的自信心。

2.指點式。

學生文章有不足之處或缺點錯誤,教師一要提出來,二要指點。指點式評價要求學生必須按評價指點進行修改或補充,可以把補充添改的句段寫在小紙條上,夾在該頁中,也可以在添改的地方編號寫在文章後面。文字少的補充和修改可直接在作文的間隔處進行。改完後最好指導學生對修改前後的文章進行比較,從而領悟教師的評價,體會修改前後的優劣。這種形式的評價對作文能力差的、特別是那些平時作文無話可説的學生,會產生顯著的效果。

3.商討式。

以商量的語氣對文章中不盡完美的地方提出建議或要求,指導學生以更高的標準、從更廣的角度去審視、去修改。商討式的批語評價更適合那些作文較好的、寫作興趣較濃的學生。

三、聯繫性

1.聯繫前次作文批語。

教師要表揚那些按批語要求發揚優點、改正缺點的學生,充分發揮批語的導向作用,讓學生養成認真看批語、按批語要求改正作文毛病的習慣。

2.聯繫閲讀教學批語。

學生在作文中能用上閲讀教學中學到的新的表達方法、寫作知識,甚至新的句子、新的詞語等,在批語中都要予以肯定和鼓勵,引導學生把語文課上學到的知識自覺運用到寫作中去,培養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

3.聯繫生活實際評價。

學生作文內容離不開他們的所見所聞、所做所思,也必然反映出他們的學習生活,表達出他們的思想感情。寫批語時,對文章所表現的這些內容與瞭解到學生本人的真實表現進行聯繫,給予鼓勵表揚。這樣不僅評價了文章,也評價了學生的行為習慣。

作文評價是對一篇文章優缺點所作的分析、指點和改進説明,是指導學生進行寫作訓練的一個重要環節。教師的評語和等級一般要起三個作用:一是導向作用。學生從批語中明確今後寫文章的方向,在哪些地方努力,克服哪些缺點,知道自己文章的優缺點,估價自己的寫作水平;二是指導作用。學生可按評價批語指出的問題,對文章進行修改和補充,使文章更完美,讓學生知道寫文章的方法;三是教育作用,教師的批語對文章記敍描寫的事物和表達的思想,進行分析和評論,幫助學生獲得正確的認識,提高辨別是非的能力。恰當的評價對提高國小生的寫作水平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

總之,作文評價要根據文章的具體情況,儘量按照以上三個方面靈活而恰如其分地寫好.使學生一看就知道自己的作文好在什麼地方,哪些地方還存在什麼問題,應該如何改正,讓學生更好的揚長避短,練有目標,起到導向作用和指導作用,只有這樣,學生的作文水平才能,一次比一次有所提高。

課堂經歷與教學實踐的心得體會 篇5

數學課程標準中提出:有效的教學活動是學生與教師的統一,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學生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認真聽講、積極思考、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課堂上認真聽講學生幾乎都能做到,積極思考多數學生也能投入,可學生在動手實踐、自主探索環節還存在很多的不足和惰性。

數學的學習不同於語文、英語課程,數學課需要學生思維的提升,動手能力顯得格外重要,學生主動思索探究問題能力是必不可少的。教學實踐中發現我們的 “懶”學生很多,課堂教學中不願動手操作、不願動腦思考的學生大有人在,許多學生的學習惰性很強,怎樣讓我們的學生在數學學習中不再“懶”,怎樣讓我們的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積極思考,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果呢?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1、密切聯繫生活。

著名的數學家華羅庚説過:“人們對數學產生乾燥無味的印象,原因之一就是脱離實際。”因此在數學課堂教學中要儘可能的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讓學生感到學習內容與生活很貼近,從而消除學生的乏味感,以積極的心態投入到學習中去。如在教學“噸的認識”時,先通過學生猜一猜老師和同桌的體重是多少的活動,大家都説出了數字和單位(千克),接着師以為什麼不用克作單位引入課件示出:鯊魚、恐龍、藍鯨的體重,用千克不方便所以出現了“噸”,為了加深學生對噸與千克之間的聯繫,便讓學生搬一袋重50千克的大米去感受,還通過學生觀察周圍生活環境中的路標、橋頭指示牌的照片,有5T、3T、8T等,使學生感受到“噸”在生活中是有很重要作用的,同時也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桌還交流了在買東西過程中要用到“噸”、“千克”,這就更好的將生活與教學聯繫起來了。

2、合理應用多媒體。

多媒體教學是現在課堂教學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蘇教版國小數學教材中對於概念教學的總結、計算法則的歸納,都沒有明確的強調,教師課堂上口頭的歸納、強調,還是隻能引起一部分學生的注意,個別不專心的學生根本就忽略了,為了加深學生對這類知識的理解記憶,就充分發揮多媒體教學設備,例:蘇教版四年級上冊數學第三單元《除法和加、減法的混合運算》,學生列式出80÷10+12、12+80÷10,嘗試計算出結果後我強調了計算順序,同時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在屏幕上出示:算式中有除法和加法,應先算除法。學生經歷了除法和加法混合運算的探究過程,此時對計算方法做了完整的表述,有助學生進一步理解、加深除法和加法混合運算順序。下一個問題是除法和減法的混合運算:18-80÷10。學生在已有知識經驗基礎上獨立嘗試計算,用自己的語言敍述出計算順序,學生們都能用自己不完整的語言説出想法,隨機我在屏幕上出示:算式中有除法和減法,應先算除法。在拓展了幾道計算後我在屏幕上出示了:算式中有乘、除法和加、減法,應先算乘、除法。這一句話概括了本節課的重點,幫助學生形成完整的知識結構,進一步加深學生對除法和加、減法的混合運算的理解和應用,強化了只是難點,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

多媒體教學設備還可以豐富課堂教學內容,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在教學“位置與方向”時,藉助課件中的小猴、小熊的説話表明了自己的位置,這樣直觀、動態的的情景吸引了學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為學生創設了多樣化的學習活動場所,使學生在猜一猜誰在第幾排第幾號的活動中確定了找位置的方法。而傳統的示出掛圖教學,老師指圖學生看圖來回答問題直接明瞭,但忽視了學生的自主性學習,聲情並貌的電動化教學既進行了個別自主化學習,又能形成互相協作學習,充分發揮為生主動性,師生在教與學的過程中,及時得到教學的反饋,也實現了教學模式的多樣化。

二、自主活動,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導者。

1、自主探究,激發學生主動學習。

學生的學習是一個參與活動的過程,引導學生在動手操作中感知,親身經歷新的知識的產生、形成的過程,能很有效的調動學生各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培養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例在教學“認識圖形”時,我沒有直接告訴什麼是四邊形和五邊形,先是示出了兩塊地板磚(一塊長方形和一塊正方形),讓學生用手摸一摸,感知到地板磚各有4條邊,也就是四邊形,接着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利用五邊形、六邊形的學具,動手摸一摸,進一步感知了四邊形、五邊形、六邊形的操作,加深了學生對圖形可以從邊的多少上來區別,個別學生還發現桌面、書面也是個四邊形,整個過程中學生是主動的參與和探究,同時又將身邊的物體與課堂中的新知識很好的結合應用,從而提高了學生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2、巧用素材,創設學生活動的氛圍。

依據低年級兒童的心理特點,巧妙的設置活動情景,建立一種亢奮的學習氛圍,是學生能積極參與課堂活動教學的一個重要前提,如在教學“認識乘法”時,學生對幾個相同的數相加可以用乘法計算比較模糊,首先要使學生明白的是“有幾個相加”,教學中我利用班級的學生讓大家一齊來數有幾個2,有一張桌子就坐了兩個學生也就是1個2,數了4張桌子就是有4個2,用乘法列出算式就是42或24,還讓3個學生站成一排,就讓其餘學生説有幾個幾,學生告訴有1個3,再上來3個學生排好,問學生有幾個幾?學生説有2個3,這樣讓學生來當“幾個幾”,直觀而形象的數一數、想一想,使抽象化的數學轉化的簡單明瞭。還讓學生利用手中的小棒,數一數一堆擺了幾根,擺了幾堆就是幾個幾,學生樂意動手擺,又在擺的過程中思考了有“幾個幾”,還有的學生在擺的過程中交流了自己的想法,這樣的操作學習比老師自己的演示、講解要強的多。

三、及時鼓勵,讓學生嚐到成功的喜悦。

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備課的形成也隨之變化,每節課的課堂總結或課堂反饋都是必不可少的一環,一旦數學課結束了,不同的學生都獲得了不同的成功,及時的鼓勵能給學生帶來對學習的喜悦,也為學好數學培養了情感,每節課留下5分鐘我便問學生:“今天這節課你學會了什麼?你是怎樣學會的?你還有什麼問題要問嗎?你能把你學到的東西給大家説説嗎?”活潑的學生可能會主動的説出自己的想法,個別小膽的學生在同學的帶動下也積極發言了,全班交流着自己的成功之處,使不同水平的學生都有一個展示自己的機會,在交流中完善自己的學習,也為學好數學創造了機會。

四、難易適中,改變數學作業的單一化。

作業是檢測學生課堂學習效果的一個重要手段,也是數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但長期以來的單一、重複性作業習慣影響了學生思維的發展和創新意識的提高,要改變單一的機械作業就要做到:

1、設置有層次的作業。俗話説:“十個手指還不一樣長”,那一個班級裏的學生對作業的需求也是不相同的,作業佈置的簡單了,部分優生就覺得吃不包,學困生正好消化了,作業佈置難度大了,優生有了發展自己的空間,而學困生就不行了。所以作業的佈置不能一概而論,要根據課堂的教學目標設計一些不同層次難度的習題,讓學生們在必練題目基礎上有選擇的解答適合自己的習題,這樣就解決了“吃不飽”和“吃不了”的現象了,也給學生的學習提供了自我發展的機會。

2、以書為本,發展性練習為輔。現在佈置星期天、假期作業時,讓學生從練習幾寫到練習幾,或從第幾題做到第幾題的現象太多了,這樣量大而單一化的練習形式讓很多學生是不樂意的去完成,甚至有此學生用抄一遍的方法來應付這樣的重複練習,所以在學生的練習中設置開放型、發展型的問題是可適量而取的。如在學習了“1—4的乘法口訣”後,練習中出現了用“三四十二”寫出兩道乘法算式的練習,學生都很容易的寫出了34=12和43=12,再學完了5和6的乘法口訣後,我便給學生留下一道家庭作業:“( )十二”,要求先填( )裏的數,再根據乘法口訣寫出乘法算式,有的學生填了三四十二,寫出的乘法算式就是34=12、43=12,有的學生填的是二六十二,寫出的乘法算式就是26=12、62=12,這就出現了不同的填法,當兩種填法呈現在黑板上時,有的學生説我寫了兩種答案,有的學生寫了其中的一種,這樣的練習既鞏固了新知識又很好地新舊知識結合起來,也為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提供了空間,增強了學生挑戰難題的熱情和信心,也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課堂經歷與教學實踐的心得體會 篇6

時代在進步,社會在發展,而隨之而來的競爭也非常嚴峻的擺在了我們的面前,現代社會所需要的已經不再是單純的知識型人才。時代賦予人才新的定義:不僅能夠駕馭新科技,具有創新意識,更要有將科技應用於實踐的能力。但是,再看看我們,只是被禁錮在四角高牆內,捧着"書中自有黃金屋"的古訓,做着日後事業有成,飛黃騰達的白日夢。我們的傳統,我們的教育制度還有我們本身使我們缺乏勇氣走出象牙塔,去接受實踐的檢驗和社會競爭的洗禮。在這樣一個知識與實踐完全脱節的環境裏,我們又有什麼資本去談成才、談競爭、談事業?時代證明,歷史證明,我們的自身狀況證明:我們唯有面對社會,才能心平氣和地作出一些選擇,才能確立自己學習和生活的目標。

今年的暑假社會實踐活動日子早已遠揚,回顧起來,至今仍歷歷在目,感觸良深,在這次社會實踐中不斷經受鍛鍊,在短短的十幾天日子裏,讓我難以忘懷。

我是在我的一個老鄉的一家飯店裏面幫忙的,我的心裏異常興奮,因為這使我感覺到自己真的是一個有用的人。每天起來很早,因為客人來吃早餐上班都很早,我做的活是端盤子和擦桌子,聽起來很不爽,但這個社會什麼行業都是需要人來做,儘管和我的專業一點都沒有聯繫,但有機會讓我接觸社會,所以當初我就來幫忙了。平時我們每次到飯店吃飯都是吃完就走,根本不知道餐飲行業其實是很辛苦的,很早起不用説,從早到晚幾乎沒有休息時間,有時客人少的時候我坐在凳子上也會睡着,可見我們平時花錢的時候不知道錢來得不容易,現在真的感悟很深啊!有時候一些挑剔的客人還東挑西挑的,態度也很不好,但我沒有辦法只好忍了,誰叫顧客是上帝?每當我躺在牀上的時候真的不想在去幹活了,因為真的很累,一趟道牀上就睡着了。但我還是挺了過來,接觸很多行業的人,各種各樣的客人都有,有時和他們聊天也讓我知道社會更多,知道學校學不到的東西。這些我認為對以後我出來工作應該有一定的幫助。

此次社會實踐,開闊了我的`視野,鍛鍊了我的耐性,加大了我與社會的接觸面,進一步激發了我們們的學習、就業、創業的激情。使我們認識了自我,對生活、對社會有了更深的理解。總之,通過暑期社會實踐活動,我在服務社會的同時,自身也受到深刻的教育,得到了提高。實踐證明,社會實踐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培養高素質人才的一個重要途徑。走出校園,深入社會,實踐成才,刻不容緩的“走出去,到農村、工廠、社區去”,發揮知識技能優勢,開展各項社會實踐活動,更好地服務社會、服務人民、服務社會發展,在活動中提升自我。”

課堂經歷與教學實踐的心得體會 篇7

小草用綠色證明自己,鳥兒用歌聲證明自己,我們要用行動證明自己。打一份工,為以後的成功奠基吧!

不經風雨,怎見彩虹,沒有人能輕輕鬆鬆成功。

在現今社會,招聘會上的大字板都總寫着“有經驗者優先”,可是還在校園裏面的我們這班學子社會經驗又會擁有多少呢?為了拓展自身的知識面,擴大與社會的接觸面,增加個人在社會競爭中的經驗,鍛鍊和提

高自己的能力,以便在以後畢業後能真正的走向社會,並且能夠在生活和工作中很好地處理各方面的問題記得老師曾説過學校是一個小社會,但我總覺得校園裏總少不了那份純真,那份真誠,儘管是大學高校,學生還終歸保持着學生身份。而走進企業,接觸各種各樣的客户、同事、上司等等,關係複雜,但你得去面對你從沒面對過的一切。記得在我校舉行的招聘會上所反映出來的其中一個問題是,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與在校的理論學習有一定的差距。在這次實踐中,這一點我感受很深。在學校,理論學習的很多,而且是多方面的,幾乎是面面俱到的,而實際工作中,可能會遇到書本上沒學到的,又可能是書本上的知識一點都用不上的情況。或許工作中運用到的只是簡單的問題,只要套公式就能完成一項任務,有時候你會埋怨,實際操作這麼簡單,但為什麼書本上的知識讓人學的那麼吃力呢?

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只是古代讀書人的美好意願,它已經不符合現代大學生的追求,如今的大學生身在校園,心兒卻更加開闊,他們希望自己儘可能早地接觸社會,更早地融入豐富多彩的生活。時下,打工的大學生一族正逐漸壯大成了一個部落,成為校園裏一道亮麗的風景。顯然,大學生打工已成為一種勢不可擋的社會潮流,大學生的價值取向在這股潮流中正悄悄發生着改變。

對於大學生實踐活動,一直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許多人的看法不盡相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模式,我們有理由走自己選擇的人生路,只要把握住自己,掌握好學習與打工的分寸,肯定能把大學這個人生階段過得豐富多彩。

實踐的途徑或者形式多種多樣,只要是對社會有益,對自己積累人生經歷有益,還能夠有少量收入,就可以毫不猶豫的參與其中。

我寒假實踐了的內容就是幫媽媽單位排了年會晚會的節目,過了一次導演的癮。

起初我知道媽媽她們單位要排年會的節目,我就特別想去參與,因為我學習專業的原因,我就挺想在這個活動中付出自己的一點努力,為各位叔叔阿姨們的年終成果表達一點慰問,同時也想鍛鍊一下自己的導演天賦。

年會的晚會,有主持人的稿子,有歌劇舞蹈的編排表演以及舞台效果,還有真正要體現公司對於員工辛勞付出的這整整一年的慰問以及獎勵,更要突出所有參與人員對年終的喜悦和過年團員的興奮之中。所以需要考慮的方面有好多,各方面的表現都要圍繞這個出發點進行配置。

雖然在實踐中我覺得內容還挺簡單的,但能把自己在學校學到的知識真正運用出來也使我頗感興奮!在學校上課時都是老師在教授,學生聽講,理論佔主體,而我對知識也能掌握,本以為能夠應付得來,但是在實踐過程中並沒有想象的那麼容易。因此,每一個環節都不能出錯。

在學校裏掌握的都是理論知識,但這裏更需要的是與實際相結合。總之,這個寒假的社會實踐是豐富而又有意義,一些心得和體會讓人感到興奮,但卻決不僅僅用興奮就能描述的,因為這是一種實實在在收穫,是對“有經驗者優先”的感悟。

在我的導演過程中,我也明白了許多人際交往和待人處事的技巧。在人與人的交往中,我能看到自身的價值。人往往是很執着的。可是如果你只問耕耘不問收穫,那麼你一定會交得到很多朋友。對待朋友,切不可斤斤計較,不可強求對方付出與你對等的真情,要知道給予比獲得

更令人開心。不論做是事情,都必須有主動性和積極性,對成功要有信心,要學會和周圍的人溝通思想、關心別人、支持別人。

現今,在人才市場上大學生已不是什麼“搶手貨”,而在每個用人單位的招聘條件中,幾乎都要求有工作經驗。所以,大學生不僅僅要有理論知識,工作經驗的積累對將來找工作也同樣重要。事情很簡單,同等學歷去應聘一份工作,公司當然更看重個人的相關工作經驗。

就業環境的不容樂觀,競爭形式的日趨激烈,面對憂慮和壓力,於是就有了像我一樣的在校大學生選擇了寒假實踐。寒假雖然只有短短的兩個月,但是在這段時間裏,我們卻可以體會一下工作的辛苦,鍛鍊一下意志品質,同時積累一些社會經驗和工作經驗。這些經驗是一個大學生所擁有的“無形資產”,真正到了關鍵時刻,它們的作用就會顯現出來。

大學生除了學習書本知識,還需要參加社會實踐。因為很多的大學生都清醒得知道“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的人不是現代社會需要的人才。大學生要在社會實踐中培養獨立思考、獨立工作和獨立解決問題能力。通過參加一些實踐性活動鞏固所學的理論,增長一些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和技能。因為知識要轉化成真正的能力要依靠實踐的經驗和鍛鍊。面對日益嚴峻的就業形勢和日新月異的社會,我覺得大學生應該轉變觀念,不要簡單地把假期期打工作為掙錢或者是積累社會經驗的手段,更重要的是藉機培養自己的創業和社會實踐能力。

現在的招聘單位越來越看重大學生的實踐和動手能力以及與他人的交際能力。作為一名大學生,只要是自己所能承受的,就應該把握所有的機會,正確衡量自己,充分發揮所長,以便進入社會後可以儘快走上軌道。

除了工作中我學到很多很多在學習中無法學到的知識和經驗外,在我看來,我收穫最大的是,我變得很開朗很自信。以前在人羣裏,我膽

小得幾乎寧願縮在角落裏,希望沒人能注意到我。而這一次,我負責整個節目的編排,表演,我變得很自信,我勇於在大家面前表達我的看法。我覺得,這次社會服務活動給我最多的是,讓我自己有了很大的改變,而且這個改變,是我之前都一直想要的。

在這次寒期的工作中,我懂得了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重要性,獲益良多,這對我今後的生活和學習都有很大程度上的啟發。這次的實踐是是一個起點,我相信這個起點將會促使我逐步走向社會,慢慢走向成熟。

這次的實踐的確給予了我很多。今後,我將繼續保持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高尚的思想覺悟,進一步充實自己,爭取在以後的學習中更好的完善自己,在以後的實踐中更好的運用去自己的知識,做一個合格的大學生,將來做一名對社會有用的人。

課堂經歷與教學實踐的心得體會 篇8

面對當前班額大、學生自控能力差、成績參差不齊的現狀,最急需解決的問題便是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當我常常忙於作業批改中抬不起頭、常常在2個班之間來回奔走時,我也會問自己:學生到底得到了多少?這節課的有效有沒有得到體現?最近一段時間的學習和公開課的觀摩、研討,也給了我很多的思考。

何為有效?有效教學指教師遵循教學活動的客觀規律,以盡少的時間、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儘可能多的教學效果。簡而言之: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在後兩個單元的教學中,我嘗試用這種方法教學自讀課文,學完精讀課文,學生對本單元的單元要點和學習要求已經有了一定了解,於是,我在此基礎上,設計學習目標,讓學生通過自學解決問題,在交流中提升認識,同時,把大量的時間留給留給學生讀書、練習來進行鞏固,試驗了幾節課,我發現,學生在課堂上有事可做,反而安靜了許多,但是要想使“先學後教、當堂訓練”真正有效,在實施的過程中,我覺得應做好以下方面:

一、要認真備課,精心設計課堂教學。

這樣的課堂老師看似輕鬆了,但實際上老是不同的功夫要下在課前,要想使課堂真正有效,設計課堂教學是教師課前必備的環節,課堂教學過程中同樣需要教師的精心設計才有課堂的高效。首先是緊抓落實課前預習;其次是課堂學習目標的課堂設計;再次是精益求精的課堂練習。因為教學活動它並不是一個獨立的過程,而是一個系統性很強的活動。雖然追求的是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但一定要從課前預習抓起,並且要跟課堂練習的作業佈置密結合起來,這樣才能形成合力。

一節好課,就必須讓學生課前做好比較充分的準備。因此,對於教師來説,就必須要精心設計預習作業,而且要緊緊圍繞課堂教學目標來設計。通常第一課時,老師在課堂上都要檢查生字詞的預習情況,然後再進行整體感知。那麼,我們在佈置預習作業的時候就可以將以上兩項內容佈置下去。到了課堂上,我們就可以利用課件來進行獨立作業。以這樣的方式來落實生字詞,不僅節省時間,而且效率很高。另外,由於我們已經將課堂上要講的內容作為預習作業佈置下去了,那麼我們在課堂上講課的速度必然加快,效率就自然提高了。另外,就課堂上的重點和難點,我們還可以把它們設計成課堂練習,讓學生在課上進行有針對性的複習和鞏固。對此,我覺得在第二課時前,還是要採取獨立作業的方式去進行必要的檢查。這樣,我們可以讓學生預習有目標,複習有目標。而不至於讓作業僅僅成為一種習慣,流於形式。這樣,我們課堂教學的目標明確,學生的課後學習有目標,檢查又環環相扣,教學的效率自然就得到提高了。

二、給學生充分讀書的時間,注重積累。

新課標指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中央教科所張田若老師也指出“閲讀教學第一是讀,第二是讀,第三還是讀。”因此,在語文教學中,儘可能地營造濃烈的朗讀氛圍,促使每個學生的個性充分發展。並在這樣的氛圍中,吸引學生融入情景,感受語言的神奇、內容的豐富多彩、內藴的意味深長,再通過朗讀表達出來。另外,文中的好詞好句要儘量能夠讓學生在課堂上背誦,以增加積累,提高語感和寫作能力。

三、及時反饋

課堂檢測要想成為激發學生學習的動力,就必須及時反饋,對錶現好的和有進步的進行表揚和激勵,當然批改的方式可以多樣,老師批改、同桌互批、小組長改等等,不管採取哪種方式,最關鍵的一條就是要及時,這樣才能真正發揮他的有效性。

總之,教無定法,有效教學也並非一種固定模式一層不變,在運用的過程中,我們必須以教學理論作指導,經過自己的不斷實踐,不斷總結,不斷創新,才能真正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提高學生學習的質量。

實踐中,課堂提問浮淺、隨意、瑣碎甚至無效,不能激發興趣,啟發思維,引發爭議,闡發觀點,形成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這就需要正確的理論性的指導。課堂成敗與否,課堂效率的高低,不僅依賴於教師的學識水平、語言表達能力、評價藝術等,更重要的在於教師的組織教學能力。學生應該在教師的精心組織下,圍繞課堂教學目標,充分利用課堂40分鐘,在有限的時間裏,進行有組織、有紀律、高效率的學習。可是,怎樣組織、引導並參與學生的語文學習呢?經過這段時間的學習與實踐充分證明:科學有效的提問,是激活課堂、促進教學實現動態生成的重要方法之一。教師課前應當充分預設每一個教學環節的引領性問題,並根據學生在課堂上不斷生成的新問題,調整、重組、靈活機動的組織教學。我圍繞“語文課堂提問的有效性研究”積極探索,在前階段提出了課堂提問有效性的九項策略:

(一)態度真誠

提問的目的就是幫助學生理解教材內容、獲得知識和找到獲得知識的'方法。教師如果在提問時能神態自然,以鼓勵的眼神和親切的話語鼓勵每一位學生,這樣學生就會積極參與到問題思考中來。但是,每個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理解能力是不一樣的,思考的結果也千差萬別,無論答案怎樣,教師要公平、公正,要滿腔熱情,一視同仁。對回答正確的學生,教師要予以表揚,對回答錯誤的學生,教師也不指責和嘲笑,真誠而又耐心地加以引導和啟發。另外,提問要儘量照顧不同層面的學生,不能只提問幾個“尖子”學生而忽略其他學生,特別是成績差的和不善言談的學生,從而調動每一位學生回答問題的積極性。

(二)因人施問

孔子因材施教這條教學原則,應用於課堂提問中,即為因人施問。教師在預設問題時,要根據學生情況,分層次預設;在選擇學生回答問題時,要根據問題的難易程度,因人而異。如課前檢測字詞時,可讓程度較差的學生來回答,以增強差生的自信心,提高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對課文理解及一般性的概括問題,可以讓中等學生回答,以促其思考,提高理解能力和語言表述能力;對於難度較大的拓展性問題和綜合性表述題,可以讓程度較好的學生和部分中等生來回答。教師對他們的回答要加以點評,讓所有學生在比較與鑑別中,提高分析能力與概括能力。

(三)注重實際

教學不僅要從教材出發,更應從熟悉學生,瞭解學生認識水平。只有全面瞭解學生,我們的提問才能與學生的思維接軌,才能取得教學主動權。因此設計提問,我們既考慮學生的思想方法,又考慮學生的知識層面和興趣愛好。

(四)體現整體

傳統的語文教學都喜歡將一篇課文肢解開來,零碎地發問,易形成分析的疲勞。提問應注意有利於學生整體感受文本,在此基礎上深入研討關鍵點。

(五)創設情境

在進行課堂教學時,創設情境問題是必要且重要的一個環節。好的情境問題,不僅能營造良好的氛圍,避免傳統教學“一張嘴、一塊黑板、一張嘴”的尷尬局面,提高學生的積極性,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對於提高課堂效率,更是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當然如果情境問題過大,過於寬泛,學生容易“跑調”,很難被引入課堂學習的正軌,造成課堂教學時間嚴重不足,寶貴的學習就這樣白白浪費了,從而導致課堂效率低下。

(六)重視體驗

設計的問題能讓學生有親切感,有利於學生説真話、抒真情。比如教學《中彩那天》,可以提問“聯繫自己的實際,説説你中獎的感受?”“《中獎那天》中的父親得到那輛汽車後能經過道德抉擇把汽車還給庫伯,你感受出什麼?”這些問題切合學生實際,學生有話可説,能激發思維,形成熱烈的課堂氣氛。

課堂經歷與教學實踐的心得體會 篇9

女兒有幸趕上了教學改革的好時代,從教師教,學生學,教師講,學生聽,教師讀,學生記,一下子過渡到學生探究性學習,説實話,我着實擔心了好長時間,生怕女兒適應不了,成績大幅度下降,所幸有老師的宏觀調控,運籌帷幄,期中成績還算穩定。據前段時期,我女兒的參與式學習,淺談幾點體會,有不當之處,請老師見諒。

一、學習積極性更高了

和女兒每天聊得最多的是誰當小老師,怎樣上課,怎樣寫題綱,怎樣把課上好,要準備那些材料,要如何做好學習內容銜接,怎樣把握時間等問題。看着女兒興奮的臉,説不完的課堂趣事,我感到女兒對學習的興趣愈來愈高了。

二、樹立了健康的競爭意識

前幾天,女兒她們要舉行演講比賽和課堂主講評選,在好勝心極強,表現欲極高的年齡階段,女兒一面想參賽展示自己,一面與同學出謀劃策,共同探討參賽的'技巧,看着她們的認真勁,我為她們有那種健康的競爭意識感到欣慰。

三、培養團結協作的精神

參與式學習中的小組互助學習能很好的培養孩子的團結協作精神。組員間榮辱與共,互助前行,在學習上取長補短,共同提高,讓習慣了依我為中心的獨生子們體會到團結協作的重要性,樹立了我幫人人,人人幫我的思想。

四、提高了學習能力

愛思考,勤提問是國小階段學生的特點,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模式,讓孩子有了更廣闊的思維空間,提高了學生的動腦、動手能力,探究問題的能力,分析總結問題的能力,是一種能讓孩子“樂學”的好方法。

五、養成了良好的習慣

以學習者為中心參與式學習培養了孩子的學習習慣。這種教學模式需要學生課前預習,掌握相關的學習知識,課後複習,鞏固所學的知識,孩子每天自覺完成既定任務,並積極查閲資料,有時上網瞭解,並煞有介事的摘抄下來,看電視時間少了,學習時間多了,玩的時間少了,看書的時間多了,使孩子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

總之,女兒有了很大的進步,我代表我的家人向老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沒有老師的辛勞,就沒有女兒的進步,沒有老師的誨人不倦,就沒有女兒的健康成長,沒有老師新的教學理念,就沒有女兒快樂的學習。千言萬語匯成一句話:“謝謝您,老師!”

課堂經歷與教學實踐的心得體會 篇10

隨着近幾年素質教育的逐步深入,創造力的發展已經成為培育下一代的重要因素之一。幼兒園作為實施學前教育的機構,同樣也擔負着培養幼兒創造力的重要使命。《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明確指出:“提供自由表現的機會,鼓勵幼兒用不同藝術形式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個幼兒的想法和創造,肯定和接納他們獨特的審美感受和表現方式,分享他們創造的快樂。”幼兒園開展創意美術教學就是激發幼兒創造力的有益實踐。

一、認識幼兒創意美術教學

很多家長喜歡並希望孩子畫畫的時候,要對照參照物,畫的有多像就多像。而創意美術更注重的是孩子的創造能力,創作不一樣的,創作屬於自己的作品。所謂的創意美術,就是讓幼兒在原始的繪畫原則上思維取得突破的一種繪畫方式。繪畫亦是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開發幼兒智力的一種重要手段,它不僅培養了幼兒的審美能力,欣賞能力,也培養了幼兒表現美的能力。通過繪畫,幼兒的手、眼、腦逐漸協調,對外界信息的把握逐漸豐富。所以説,創意美術教學的目的就是要讓孩子插上想象的翅膀,通過對線條、色彩,空間的利用,讓孩子們在紙上盡情的表現自己的想法、意願,展示自己的聰明才智。

二、幼兒創意美術教學需要注意和把握的一些原則

(一)以幼兒為主體的原則。教師在創意美術教學活動中應該本着以幼兒為主體的原則,注重幼兒的不同層次、不同興趣和能力差異,正確地啟發和引導幼兒自主性繪畫,鼓勵幼兒主動探討、發現並大膽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想法,才能使活動取得良好效果,促進幼兒最大限度地自主發展。

(二)開放性的原則。在創意美術教學活動中,教師要為幼兒創設開放的環境,引導幼兒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性的開展活動,教師通過設計開放性的提問,鼓勵幼兒根據提問進行思考、回答,教師要充分尊重幼兒獨特的想法,開放性的接納他們的意見。

(三)快樂的原則。創意美術教學應本着讓幼兒在活動感受快樂的宗旨,所以在活動的設計、組織時應多通過引用遊戲、情景體驗等形式導入,在繪畫、評價等環節也應該考慮幼兒在活動的感受,營造快樂至上教學氛圍。

(四)啟發性的原則。教師在創意美術教學活動中,遇到幼兒的提問、難題要本着引導、啟發的態度去對待,不能馬上將答案、問題指出來告訴幼兒,這樣可以讓幼兒養成思考、想象的習慣。

(五)因材施教的原則。教師應該允許幼兒的個體差異,並根據幼兒的能力、發展水平、興趣的差異進行教學,使幼兒都能在活動中獲取快樂,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和發展。

(六)循序漸進的原則。創意美術教學活動是以主題活動、系列活動教學為主,開展自主性繪畫活動時,教師應注意活動的難易程度,由易到難,逐步提高要求。在整個系列活動完成之後,從幼兒的一系列作品中能明顯的發現幼兒一次次進步的過程,不同程度的提高和發展。

(七)創造性的原則。幼兒創意美術教學活動重在激發幼兒的創新意識,尊重幼兒的主觀和情感的表達,每位幼兒因個體的差異,對周圍世界的認識和感受各不相同,幼兒美術活動帶有鮮明的個性,教師應對幼兒富有個性的表現加以鼓勵,要創設富有探索性、創造性的環境,支持幼兒“大膽地想”、“放手的畫”。

(八)多元化的原則。活動的形式(水彩筆畫、水粉畫、拓印畫、油水分離畫、漏印版畫、線描畫)、活動的類型(想象畫、裝飾畫、寫實畫、名畫欣賞)、繪畫德材料(繪畫紙、砂紙、瓶子、石頭)、評價的方式(幼兒自評、同伴互評、教師點評)多樣,讓幼兒在多元化的美術空間中自由想象。

三、開展幼兒創意美術教學的實施過程和心得體會

(一)幼兒創意美術教學的基本過程。

在傳統的繪畫教學中,教師一般都是這樣組織活動:“出示範畫——示範、講解——幼兒作畫——教師評價”。整個活動,幼兒是被老師牽着鼻子走。作畫方法學老師的;作畫材料聽老師的;作品評價更是老師的事。在這樣一種模式下,幼兒對於繪畫,僅僅停留在“學老師範畫”這一基礎上,他們失去了自主,忽視了自我感受,更談不上想象力、創造力的培養。 而在幼兒創意美術教學活動中,最重要的是突出幼兒的自主觀察、探索和體驗。筆者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初步總結出4個教學環節:一是觀察形象、情景體驗環節;二是引導提問、鞏固認識環節;三是幼兒創作、教師引導環節;四是作品欣賞、評價反思環節。這四個基本環節最主要的都是引導並激發幼兒繪畫、思考的自主性。這樣的教學過程,更重視幼兒作畫前的觀察和想象,更強調教師的隨機引導,更突出過程中的評價與欣賞。

(二)幼兒創意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掌握一些指導策略。

這些指導策略包括:挖掘幼兒感興趣的題材,豐富繪畫內容;通過情緒體驗環節,激發幼兒投入活動的興趣;鼓勵幼兒深入觀察,豐富幼兒的經驗;共同討論作畫方法,發揮幼兒的獨創性;營造創造性思維的空間,發揮幼兒的創作潛能;進行鼓勵式和個性化的點評和表揚,滿足孩子的成就感。

在以上幾點指導策略中,我們不難發現,任何環節都是以幼兒為中心,以幼兒為主體的,對幼兒獨創性的發展有着強烈的推動作用。但是,“自主≠自由”。整個活動是在教師“看似無意卻有意”的引導下進行的。如自由選擇作畫材料、自由表現作品、大膽互評等環節,雖然表面是在教師的“低控制”下,其實教師一直在關注每位幼兒,及時地調整自己的教學策略,引導幼兒在既定目標的指引下,富有個性的表現、繪畫。

其次,“不示範≠學不會”。在自主性繪畫活動中,教師很少示範,即使示範,也只限於兩種情況:一是局部難點的示範,如在《刷牙》中示範嘴部的誇張畫法;二是作畫方法的示範,如版畫的製作過程。除此之外,教師幾乎不用動筆,只是引導幼兒觀察後,就開始創作。這樣的過程,筆者在實施時,也經歷了一段迷茫的時期,但通過摸索,通過加大對幼兒觀察的引導、對作品的賞析,再加上螺旋式的主題系列繪畫活動,幼兒們開始適應了這一形式,而且創造力也得到了飛速發展。

幼兒創意美術教學活動在很大程度上能促進幼兒繪畫技能的提高,發展幼兒的創造力。讓他們能按照自己的意願、選擇自己的喜好、發揮自己的水平、養成自己的行為方式,獨立地來接觸信息、感知世界,獲得經驗,提升認識,自主地發展,使幼兒真正成為了學習繪畫的主人。尤其是中班進入大班這一階段,是發展幼兒創造力的關鍵期,教師應把握時機,大膽實施創意美術教學,為幼兒的發展提供一切可能。

課堂經歷與教學實踐的心得體會 篇11

新學期開始了,背起行囊向春天出發。今天我和四個班幹部同學分別進行了個別談話。

和學生談話,瞭解了班級的問題,這就是所謂的調研吧!

瞭解到班級情況的現狀,班級前十七名同學狀態比較好,目標明確,有上進心,有信心,有決心。他們是班級的榜樣。

中間同學或者習慣不夠好,有時上課説話;或者學得比較慢,還沒有找到合適的學習方法。

最後成績較差的同學習慣較差,基礎比較差,不願吃苦,上課説話甚至睡覺,還有的同學讓別人寫作業。有的同學不敢説出實情,影響了自己的學習狀態。

針對班級這一現狀:

我採取如下措施:

1.對學生嚴格要求,不放過任何一個學生。督促學生完成作業,上課用心聽講。

2.進行小組師友合作。讓學生結成對子。

3.讓學生樹立理想,熱愛祖國的理想。

4.怎樣熱愛祖國呢?先熱愛母親。

5.如何熱愛母親,那就瞭解母親的憂傷和難處,為母親解憂,學會分擔母親的苦與樂。

6.讓學生在時間和空間明確自己最喜歡的讀物、最喜歡的學科等。這是解決問題的一個突破口。

今天我又處理了幾個孩子在班裏推拉的現象,造成了徐少洋和班勝博之間的糾紛風波,這都是學生行為不文明造成的,石再全總是耍小聰明,這幾個同學一塊進行反省。

另外,也嚴重處理了孫祥朕,對他進行批評並再教育。

通過談話,基本確定了下週升旗手、護旗手的人員,和國旗下演講的人員。

今天的作文教學是讓學生寫一篇《假期二三事》

在作文之前我給學生談了幾點要求:

1.敍事要完整。品文題,理思路,詳寫一件事,略寫另外兩件。交代清楚記敍的要素,交代要素,可根據情況靈活掌握。例如,交代時間,總是某年某月某日,顯得比較單調、死板。其實,完全可以通過對時令景物進行描述來表示時間的變化。

2.合理安排記敍的順序。順序即文章材料安排的先後次序,常用的敍事順序有:

順序(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

倒敍(事情的結果→起因→經過)

插敍(在敍事的過程中插入與中心相關的事件)

3.敍中有思法

在敍事的過程中,寫出自己對事件的思考。在敍事的基礎上進行議論,用來對文中人物進行評價,抒發作者思想觀點,揭示或昇華文章主題。

然後讓學生開寫,學生用了一節課的時間基本完成。然後讓學生交流,我進行瀏覽,看到了學生的進步,字跡比較工整,書面也比較乾淨。由於時間關係,我看到了幾篇精彩的佳作,有王森傲、陳笑容,吳程程、袁碩等。四班的有牛曉雨、馬豫魯等。

正是新學年新氣象,班級工作在進行,教學實踐從頭越。

課堂經歷與教學實踐的心得體會 篇12

教學是一門需要時間需要靜下心來認真學習的藝術,通過兩個月的教學實踐,相比較只是坐在大學的課堂學習理論的自己而言,的確成長了許多,優點和缺點都是有的,只是還是需要歷練去把缺點變成優點,不斷補足自己。從開始時的聲音小,緊張語速快,到現在的泰然自若,從容大方,從開始時的教學方法脱離學生實際而一味追求理論運用,到現在的從學生本身素質水平出發理論聯繫實際,從開始時的課本內容不熟悉到現在的查閲資料認真研究再呈現課堂,從開始時的單方面側重學生成績到現在更加註重學生心理有層次要求,實踐出真知的道理在自己的實習生活中得到了印證,但是在某些教學方面,自己還是存在着不少缺點。

在備課過程中,對教材的整體把握程度還不是很好,在處理重難點過程中還是存在不足,有時候重難點並沒有很注意在教學過程中區分,人們常説,教師要給學生一杯水,就要自己準備一眼泉,用來比喻知識與傳授知識的關係。這“一眼泉”不能只來自備教材,還需要備與教材內容有關的教學參考資料,只有教學參考書是不夠的,還應該學習一些與教材有關的資料,如報刊上的文章,新聞資料、經典著作、歷史書籍等。要想把課講好,把活、講深刻,必須掌握豐富的資料和信息,那樣才能讓學生對學習產生興趣。我們只是要求學生要注意積累,卻忽視了自己也應該積累,形成習慣,才能備不時之需。而在這點上,自己做的着實不夠好。

在講課過程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引導,雖然石塔中學還不是新模式的實行者,但是在教學實踐中,自己在慢慢的轉變,但是距離新課標和新模式的要求還是相差很遠,在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方面,還是有很大的不足,高中生不像國中生那樣愛舉手了,他們更加重視別人的眼光和評價,害怕課堂上會出錯,害怕自己答錯了會被老師或者學生取笑,他們的身體在站與不站的糾結中坐立不安,相比較自己站起來回答問題他們更喜歡集體回答,有人渴望被老師點起來回答問題,就會給你眼神上的交流,有的眼神飄忽是在拿不準自己分析的對還是不對,有的深深地紮下腦袋是因為沒有思考單方面害怕自己被老師點名,課堂上的狀況百出,但是積極舉手主動回答問題的卻少之又少,我認為主要原因還是在老師,因為你沒有真正的調動起他們的積極性,課堂氣氛不夠寬鬆有序,教學方法不夠深入學生實際。自己還是需要根據當地學生的實際慢慢摸索的。其次,也是我認為自己存在的最大的問題,就是在把課本知識聯繫實際時,自己的知識面不夠寬,再解釋某些現象時做補充時,自己的詞彙量匱乏,在引導和啟發方面做得還是不夠理想。還是積累問題,需要不斷關注時事材料,擴充自己的知識面,平時注意積累。

總之,不斷學習,不斷進步!

課堂經歷與教學實踐的心得體會 篇13

一、實踐的目的與要求

安排教學實踐的基本目的,在於通過理論與實際的結合、學校與社會的溝通,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思想覺悟,尤其是觀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實際工作能力,以便把學生培養成為能夠主動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的高素質的複合型人才。具體表現在三個方面:

1、運用和檢驗教學成果。運用教學成果,就是把課堂上學到的系統化的理論知識,嘗試性地應用於實際工作,並從理論的高度對教育教學工作的現代化提出一些有針對性的建議和設想。檢驗教學成果,就是看一看課堂教學與實際工作到底有多大距離,並通過綜合分析,找出教學中存在的不足,以便為完善教學計劃,改革教學內容與方法提供實踐依據。

2、瞭解和熟悉學校的運行。對師範類專業的本科生來説,實際能力的培養至關重要,而這種實際能力的培養單靠課堂教學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從課堂走向實踐。

3、預演和準備就業工作。通過實踐,讓自己找出自身狀況與社會實際需要的差距,並在以後的學習期間及時補充相關知識,為求職與正式工作做好充分的知識、能力準備,從而縮短從校園走向社會的心理轉型期。

二、基本情況

我們十月十一日來到湖南永州雙牌縣第二中學,到十一月十八日實踐結束。我被分到高一(172)班進行實踐。

實踐的基本內容包括兩部分:課堂教學和班主任工作,基本情況

1、課堂教學:完成教案數為六份,試講次數為六次,上課節數為六節;批改作業五次;監考十場;自習輔導十二課時。

2、班主任工作:組織一次主題為“網絡的利與弊”的班會;組織本班學生與實踐老師之間的籃球賽兩次;找學生單獨談心、瞭解情況十一人次。

這次實踐令我感受頗多。一方面,我深感知識學問浩如煙海,使得我不得不晝夜苦讀;另一方面我也深深地體會到,要想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不僅要學識淵博,其它各方面如語言、表達方式、心理狀態以及動作神態等也都是要有講究的。每上完一節課後我最大的感受就是:當好一名老師真不容易啊!

試教工作開始以後,我每天的工作就是聽優秀化學教師的課——寫教案——試教——修改——試教,這樣反覆練習,完善。直到把一節課要講的內容練到爛熟於心為止。

即使這樣,在我第一次深入課堂時,我還是遇到了許多師範學校裏沒學過、事先也沒有料到過的難題。畢竟試教的時候和正式去教室上課的時候的心態是很不一樣的教學生知識如果我們僅僅只懂得書本上的知識的話,那是遠遠不夠的。俗話説的好“要給學生一碗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上好一堂課不僅要求我們能夠旁徵博引,而且平時學生也會提一些書上沒有涉及到的知識,這時候你不僅要自己對這些知識點有所瞭解,而且更為重要的是你要能夠以學生容易理解的平實的語言將它表達出來。

這一點我深有體會,比如有一次我分析基礎訓練的時候,有一個題目是説“往飽和的碳酸鈉溶液裏通入二氧化碳氣體時會有什麼現象發生?”此題只要知道了碳酸氫鈉的溶解度比碳酸鈉的小,就能得出“可見到有白色晶體析出”的結論。由於事先我覺得此題很簡單,也就沒有深入地思考。出乎我意料的是,無論我怎麼講,同學們也無法理解為什麼碳酸氫鈉的溶解度比碳酸鈉的小就會有晶體析出。後來只好向他們的原任課老師請教此處該如何表達。

通過這次的經驗,我深感不能以自己的思維來揣度學生的思維,自己認為很簡單的問題,對於剛剛涉及這一知識的學生來説很可能就會是一個無法理解的地方,這時候,我們以何種方式將此知識點向他們表達清楚就顯得猶為重要了。

於是,在以後的備課過程中,我就不在象以前一樣只要自己弄清楚了就了事,而是更加側重於如何將知識的來龍去脈向學生表達清楚。我的這一舉措果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學生聽完課後普遍都説我講得較清楚。這讓我感到很欣慰。

在當實踐班主任的過程中,我從他們原班主任那裏學到了很多關於班級管理方面的經驗,確實讓我受益不少。比如如何與學生談心,如何幫助後進生轉化成為先進生等等。雖然這些經驗都是非常寶貴的,但是我也沒有完全照搬,第一是我覺得我的身份畢竟與他們原班主任不同。第二是我覺得我與學生年紀相仿,不象原班主任一樣與他們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代溝,這是我的優勢所在,應當加以利用。

所以,在與學生的長期交往中,我漸漸形成了一套既有自己風格,又吸收了原有寶貴經驗的行事方法,而且還收到了較好的效果。比如説我和我們班上一位同學談心的時候,她告訴我她讀國中時成績很好,幾乎每次考試都是班上的第一名,數學成績猶為突出,用她自己的話説就是“那時侯學數學簡直就是一種樂趣”,但是現在情況就完全不同了,不僅整體成績直線下降,就連自己的強項數學也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

當我問及其中的原因時,她告訴我,由於會考的失誤,進入高中以後她就失去了信心,再加上高中的課程本身就比國中的要難,使她的成績更加後退了,以至於現在對讀書失去了信心,想一心從事自己的愛好去學聲樂算了。

而這些她都沒有和原班主任説過,原因是班主任“太兇了”。我聽了之後並沒有直接反對她的觀點,而是從客觀條件、學習條件以及以後的前途等方面和她分析了她的這種想法,使她明白了學習和愛好之間誰輕誰重,個人簡歷並引導她自覺得把心思放到了學習上來。

課堂經歷與教學實踐的心得體會 篇14

教學是一門需要時間需要靜下心來認真學習的藝術,通過兩個月的教學實踐,相比較只是坐在大學的課堂學習理論的自己而言,的確成長了許多,優點和缺點都是有的,只是還是需要歷練去把缺點變成優點,不斷補足自己。從開始時的聲音小,緊張語速快,到現在的泰然自若,從容大方,從開始時的教學方法脱離學生實際而一味追求理論運用,到現在的從學生本身素質水平出發理論聯繫實際,從開始時的課本內容不熟悉到現在的查閲資料認真研究再呈現課堂,從開始時的單方面側重學生成績到現在更加註重學生心理有層次要求,實踐出真知的道理在自己的實習生活中得到了印證,但是在某些教學方面,自己還是存在着不少缺點。

在備課過程中,對教材的整體把握程度還不是很好,在處理重難點過程中還是存在不足,有時候重難點並沒有很注意在教學過程中區分,人們常説,教師要給學生一杯水,就要自己準備一眼泉,用來比喻知識與傳授知識的關係。這“一眼泉”不能只來自備教材,還需要備與教材內容有關的教學參考資料,只有教學參考書是不夠的,還應該學習一些與教材有關的資料,如報刊上的文章,新聞資料、經典著作、歷史書籍等。要想把課講好,把活、講深刻,必須掌握豐富的資料和信息,那樣才能讓學生對學習產生興趣。我們只是要求學生要注意積累,卻忽視了自己也應該積累,形成習慣,才能備不時之需。而在這點上,自己做的着實不夠好。

在講課過程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引導,雖然石塔中學還不是新模式的實行者,但是在教學實踐中,自己在慢慢的轉變,但是距離新課標和新模式的要求還是相差很遠,在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方面,還是有很大的不足,高中生不像國中生那樣愛舉手了,他們更加重視別人的眼光和評價,害怕課堂上會出錯,害怕自己答錯了會被老師或者學生取笑,他們的身體在站與不站的糾結中坐立不安,相比較自己站起來回答問題他們更喜歡集體回答,有人渴望被老師點起來回答問題,就會給你眼神上的交流,有的眼神飄忽是在拿不準自己分析的對還是不對,有的深深地紮下腦袋是因為沒有思考單方面害怕自己被老師點名,課堂上的狀況百出,但是積極舉手主動回答問題的卻少之又少,我認為主要原因還是在老師,因為你沒有真正的調動起他們的積極性,課堂氣氛不夠寬鬆有序,教學方法不夠深入學生實際。自己還是需要根據當地學生的實際慢慢摸索的。其次,也是我認為自己存在的最大的問題,就是在把課本知識聯繫實際時,自己的知識面不夠寬,再解釋某些現象時做補充時,自己的詞彙量匱乏,在引導和啟發方面做得還是不夠理想。還是積累問題,需要不斷關注時事材料,擴充自己的知識面,平時注意積累。

總之,不斷學習,不斷進步!

第十八期頂崗支教趙縣分隊趙縣石塔中學政治龐鵬卓國小數學教學實踐反思淺談國中語文教學實踐的論文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實踐策略

課堂經歷與教學實踐的心得體會 篇15

通過“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培訓,回校後我認真嘗試並積極開展了“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確實有許多可取之處,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學得愉快有趣,教師也教得不累。但在我近來的教學實踐中,我也發現了一些學生在“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活動中,存在對學習仍是被動應付,不會主動學習探究問題,或缺乏科學的學習方法,很多時候達不到預期效果。究其原因,原因來自多方面的。但歸根到底,原因還是在教師。因為教師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授人以漁”,即交給學生打魚的方法。學生沒有打魚方法,怎能打到魚呢?

教學的最終目的是培養學生學會學習的能力。教師的工作就是建立知識體系,揭示思維過程,達到知識與思維同步發展的目標,最終達到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目的。埃德加富爾在《學會生存》一書中説:“未來的文盲不在是不識字的人,而是不會學習的人。”因而教師就是要在學習少上幫助學生掌握打開知識寶庫的鑰匙。讓學生學會聽、學會看、學會思、學會説、學會用。“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正是體現了這一思想。那麼怎樣才能教會學生會學、達到教是為了不教的目的呢?我認為在“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教會學生學習方法,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特別是農村學生見識少,基礎差。要提高教學質量,提高學生素質,教會學生會學習是教學過程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學模式中,要讓學生掌握以下一些學習方法,才能使學生在自主學習中發揮更大優勢。

一、教會學生“看”

教會學生看,不能只是指導學生“讀書”“預習”等,它應包括指導學生認真地看教材、看板書、還要仔細觀察教師的直觀教學手段。學生在課堂看書,更重要的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帶着問題專心看書。如教學《釣魚的啟示》一文,可以這樣導入新課,同學們:你們釣過魚嗎?你們在釣魚中有過什麼啟示嗎?然後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朗讀的方式輕聲讀課文,小組討論:作者從釣魚中得到什麼啟示?緊接着讓學生根據作者的心情變化,完成填空:當“我”釣到大鱸魚時,我多麼高興,多麼喜歡這條大鱸雨。爸爸要“我”把魚放回湖裏時,對爸爸的話很不理解,感到十分沮喪,但因為爸爸的話沒有商量的餘地,我只好依依不捨地把魚放回湖裏。事情過去三十四年後,我從中得到了深刻的啟示:在各種誘惑面前,要有抵制的勇氣和力量。其次,還可以根據課後第二題設計填空,指導學生看書,寫出作者不想放掉鱸魚的理由。如:

1.“過了好長時間,……濺起不少水花。”是説:這條魚“我”好不容易才釣到的。

2.“啊”,好大的魚!我還從來沒有見過這麼大的鱸魚。是説:鱸魚這麼大,這麼美,很誘惑人。

3.“到處是靜悄悄的……我再次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親。”是説:周圍沒有人,不會受到批評。

從中體會“我”實踐道德的艱難。除此之外,還可以引導學生看教師的板書,認真體會課文中心,理解課文含義。誘惑人的“魚”:吸引人的,讓人動心的,諸如:金錢、地位、榮譽……包括那些暫時帶來一點方便、一點好處的事。學校裏考試,老師多給了分數,沒人知道;買東西時,售貨員多找了錢,去歸還,還是將錯就錯?過馬路時,紅燈亮時,但周圍沒有民警叔叔,衝過去,還是等?與那條鱸魚相似的誘惑人的“魚”,在我們的生活中的確會經常碰到。所以,“看”確實是學生學會學習的一種好方法。

二、教會學生“聽”

我在課餘時間常常主動與學生交談他們的學習情況,在交談中我發現部分學生對課文理解不到位的原因是上課沒有認真聽課或不會聽課。學生在課堂中不認真聽講和不會聽講,必然影響學習效果。因此,教會學生聽課也是提高學習效率和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教會學生“聽”,不但要指導學生認真聽教師講課,還要認真聽同學發言。而且在“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學習活動中,要讓學生學會在聽中想,以想促聽,並作必要的記錄。如《七律·長征》這篇課文,要讓學生教好的理解、感受中國工農紅軍在毛澤東和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戰勝艱難險阻的大無畏精神,英勇豪邁的氣概和勝利後無比喜悦的心情,領略毛澤東作為詩人的豪情和作為偉人的偉大胸懷、高昂氣質。教師必須對長征作適當的介紹。只要學生對長征的經歷聽得入耳,學生在理解詩意時就不會費力了。

三、教會學生“思”

現代社會需要的人才僅有知識是不夠的。讓學生掌握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一定要同發展智力結合起來,發展學生的觀察力、思維力、想象力和自學能力。俗話説“學貴有疑”,如果教師能夠巧妙的設疑,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釋疑,本身就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就語文課而言,要通過教材引導和培養學生的觀擦力和想象力,如《小橋流水人家》一文,作者開篇的幾句話,就勾勒出了一幅“小橋流水人家”的寫意畫,可讓學生相象小橋流水人家的美好景色和生活——小溪潺潺繞村莊、楊柳依依垂水面、水鳥流水相和唱、色彩清新而明快、情調美麗而纏綿;想象小橋流水人家的人們恬淡、閒適的生活情況。

四、教會學生“説”

説是思維的外殼,有思才有説。教師在“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學過程中,首先要鼓勵學生敢説,進而引導學生不加修飾地直説,進一步培養他們説得有條理,言簡意明。學生回答問題出現:羅嗦呢喃現象,教師要耐心聽,並不時地幫助他們組織語言。學生説一半卡殼時,要及時給以啟發,幫助他們組織語言把意思説下去。隨着學生語文知識、語言詞彙量的不斷積累,可逐步通過遣詞造句回答問題,複述課文、口頭作文、即興表演等形式培育學生説的能力。

五、教會學生“用”

“學以致用”是説學習了要能用於實際。可見用是學習的最終目的。如果學富五車,而不會用還是等於零。“以學習者為中心”就是要教會學生用。而學會用應該包括應用和創造。如學生學了書信的寫法,會寫書信就是應用,並能在用的基礎上有創造,那就是學的目的。如學生學習寫詩歌、散文本身就是創造。培養學生的創造力,不僅是理科的事,也是文科、藝術學科的事,只要我們在“以學習者為中心”的課堂中注意發現和大膽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一定會為二十一世紀培養出社會需要的人才。

教給學生看、聽、思、説、用的學習方法,變學生由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變教師教學生學為學生自己學,教師作指導,達到使學生從不會學到會學。學生學會了閲讀、觀察、思考、表達、運用,就可以真正發揮好教師在“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在課堂中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一定能全面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出時代需要的素質全面的人才。

課堂經歷與教學實踐的心得體會 篇16

我有幸參加了“英國救助兒童會延邊安圖基礎教育項目”以學習者為中心”教學觀摩研討會培訓,雖説培訓只是短短的2天時間,但使我感受頗深.二天來我聽了各級領導講話看了教師們的作課,收穫很大。初步掌握了以學習者為中心的目的和意義,對“以學習者為中心“教學方法有了一定的瞭解。我初步體會以下幾點:

一、以學習者為中心的一個重要標誌,就是學生的參與

以學習者為中心就是要注重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中;只有通過師生互動,學生才能得到多方面的滿足,教師的主導作用才能得到發揮;最直接的體現是在課堂實施中學生能夠平等的參與,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是平等的,教師必須尊重學生獨特的認識和感受。參與式學習提倡分組活動的形式,分組活動的形式為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提供了更多的合作機會,智慧和經驗在合作中得到共享。其次,以學習者為中心教學還具有開放性、發展性等特點。以學習者為中心教學的原則是:多樣性原則、主動性原則、公平性原則和有效性原則。

二、提問在教學中的重要作用

在“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四種教學方法中,提問的方法常見的有控制型提問、無目的型提問、評價型提問。提問又分為封閉式提問和開放式提問。拓寬學生思維的12種策略:⑴給學生考慮問題的時間;⑵使用“獨立思考……兩人工作/小組工作……與全體同學一塊交流”的策略;⑶提出後繼問題......在英語課上通過對“實物教學”的提問學習,使我認識到提供資源的重要性,因為這樣,所有學生都可以親自動手操作以解決問題,實物教學可以引導學生對所學概念進行深入的理解和拓展。

三、小組工作學習的優點

在培訓中我親自參加了小組活動.通過對“小組工作”的學習,使我認識到“小組工作”的優點:一,是有利於生活技能的提高,小組工作,能充分發表組員的觀點,提高學生的動口、動手、動腦能力;能提高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交際能力,明白成果是集體智慧的結晶,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如:合作、協商、爭辯、共同解決問題、共同作決策等;二,是有利於提高社會和其他技能。小組工作具有組織性,能面向全體學生,達到資源共享、取長補短的目的。如討論、發言、傾聽、建議、思考等;;三,是對學生有激勵的作用;小組工作能深化所學知識,在活動中每個學生得到快樂,併兼顧學習困難生。四,小組工作實現了知識取向的改變,體現學生的自主學習,把“以教師為主體的課堂”轉變為“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是有利於學生學習知識和對知識的.理解等。還認識到組織小組工作的方法和技巧。

總之,通過此次培訓,無論在教學方法和教學思想上都有了更進一步的提高,無論是教師思想觀念的轉變,還是教師教學方法的改變,或者使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都離不開師生的共同參與和有機結合。教師仍須是教學活動的引導者、參與者、合作者和協作者。教育應該讓學生掌握自學的技能。鼓勵學生成為主動的學習者,而不是被動的講座傾聽者.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我要認真研究“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學方法,不斷提高教育教學工作能力,為下步的教學工作和教師培訓打牢基礎。

課堂經歷與教學實踐的心得體會 篇17

在認真聽取博興一小宋春景老師的精彩分析後,我收益匪淺。實踐活動課是非常花精力的課,需要準備材料,組織室外紀律,提高教學效率都是大家需要想到。如果組織好了,學生可以説終身受益;反之學生只是放放風而已。

因此,數學實踐活動課需要廣大教師加以重視,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的綜合體。

一、培養綜合應用能力。

數學實踐活動,以數學知識為支點,以豐富的生活實際為背景,讓學生通過觀察、操作實驗、調查、猜想、驗證、推理等,獲得一些初步的數學活動經驗,瞭解數學的簡單應用,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培養了學生綜合應用的能力。如實踐活動中測量學校的一草一木讓學生感受到100米的到底有多麼長,小紅的身高是多少……”在這樣的活動中,學生綜合運用各種數學知識,以富有個性的方式解決問題,感受到了生活的豐富多彩,領悟了數學學習的用處之大。

二.培養合作能力。

數學實踐活動,較課堂中數學學習有很大不同,更能體現小組合作的價值,在遇到富有挑戰性,學習獨立學習無法解決的問題時,往往需要合作,提高活動的效率。如:實踐活動“測量男女生的脈搏”,在學生掌握脈博的檢測方法後,需要通過互助合作完成,在活動前,要分成若干小組,分工協作,做到人人有事做,個個口、心、腦並用。同學之間增強了合作的意識,培養了合作能力,使不同的學生得到了不同的發展。

三.培養創新能力。

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不能只在一朝一夕,更不可能依靠課堂短短的40分鐘來實現。數學實踐活動能張揚學生的個性,較好地體現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如在教學平面圖形結束後,讓學生用所學的平面圖形拼成一些美麗的圖案,這樣的實踐活動既培養了學生運用基本知識的能力,更加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四.培養社會實踐能力。

在開展數學實踐活動的過程中,學生會受到很多的困難,從中培養了學生堅韌的意志品質。其次,學生通過對一些數據的蒐集,整理和分析,能夠作出比較客觀的判斷,形成了正確的情感道德觀。如對居民節約用水情況的調查分析,及我國乃至全球水資源情況的調查分析,就能使學生明白節約用水的目的和意圖,養成節約用水的好習慣。這樣讓學生早點接觸社會,融入了社會中學習數學,培養了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

我們在培訓中更清楚地認識到實踐活動對學生能力的培養,促進學生可持續發展有着重大的意義。

課堂經歷與教學實踐的心得體會 篇18

一個月在不知不覺中匆匆的流逝,結束了那忙碌的生活,突然間有了些許的不適應。讓我突然間有了些許的想念。

回想當初我們從找工作到開始工作,真的是充滿了挑戰啊。

廈門是一個我很想去的地方,當初因為某些原因我沒有報考廈門的大學,每當聽在廈門的同學講起來,總是很羨慕。所以在這次的暑假我決定去那邊打工。作為一名還未走出校園的學生,我深知自己要學的東西有很多很多,對即將踏入的工作崗位又有着太多的陌生和神祕,在這種矛盾心理的促使下,我滿懷着信心和期待去迎接這次暑假在這裏的打工生活。放假後我帶着期待的心情來到廈門。但一切卻沒有我想的那樣完美。在找工作的時候我遇到了一些困難。在看到招聘啟示的時我信心滿懷,但僅每一家店後我的信心總是少了一大半,因為店家每當看到我總是説“暑假工我們不要或是説我們要有經驗的”,幾天後我還是沒找到工作。原本想回家的,但通過朋友的幫助,幫我找到一份在餐廳當服務員的工作。

在這裏我就開始了為時一個月的打工生活。雖然我在沒放假那時一直都很希望嘗試一下當服員的,覺得這會是一種不一樣的感受。所以很高興有這樣的一份工作,然而剛開始我有點失望。因為這裏的工作真的是太累了,而且待遇又不是很高。然而為了提高自己的實踐能力還有提前學習一下工作所應該具備什麼樣的要求,我還是堅持下來了。漸漸的我也喜歡上這份工作了。

在這裏我們的.上班時間是一星期上早班,一星期上晚班。早班還好,但晚班都要上到晚上一兩點,這讓我有點吃不消。雖然這樣我還是默默的選擇告訴自己“既然我選擇了來這裏,就不能在中途説放棄,這樣不僅對不起自己,也對不起幫我找這份工作的朋友”。所以我就

學着慢慢的適應,漸漸的我也就開始習慣了。因為這裏的工作實在是很累,所以我懂得了掙錢的辛苦,這個因為自己經歷了這樣的辛苦,我知道了父母賺錢的不容易,所以我們更應該理解他們,懂他們,平時花錢也不要大手大腳的。

然而這裏跟我們在學校不一樣,在學校裏也許老師會告訴你今天要做什麼,明天做什麼,但在要這裏沒有人會跟你説的,你必須自覺的去做,並且要努力做到最

課堂經歷與教學實踐的心得體會 篇19

最近的一些日子裏,我一直在看一本名為《農村中學教學實踐探索》的書,裏面主要涉及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一)培訓學員教育論文選;(二)培訓學員教學設計、實驗設計、信息技術等整合成果;(三)教學實踐反思錄。每次看完一篇,都會思緒起伏,心潮澎湃,陷入深深的沉思中,這本書中的每一篇文章都來源於教學一線,裏面充滿了生動活潑的教學案例、深刻的教學反思、更深層次的教學軟環境調查研究等,所涉及的很多問題都是發生在我們身邊,而我們卻從來不曾或很少關注的現象。其中,給我印象很深的有幾個方面,我把它們概括為四要:要有愛心;要不斷學習;要及時反思;要提升自我。

第一:要有愛心

在眾多文章中有三位老師是做了關於學生厭學問題的研究,他們從七個方面詳細地分析了問題的癥結所在:

一、厭學現象與教學內容的關係

二、厭學現象與學生思想素質的關係

三、厭學現象與學生心理素質的關係

四、厭學現象與學生學習習慣的關係

五、厭學現象與教師的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個人魅力的關係

六、厭學現象與社會大環境的關係

七、厭學現象與學生學習誤區的關係

以上每個問題都進行了200份左右的問卷調查,並且對發現的問題提出可行性措施,整理成冊。通過他們的研究成果我看到的是他們都有的一顆熱愛學生的火熱的心。

作為深圳這個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的一名教師,我感到很慚愧,我們經常聽到周圍的老師發牢騷説不會寫論文,不知道寫什麼內容,不知道從何處下手,其實根本原因還是沒有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工作中,沒有將教育當成自己為之奮鬥終身的事業,而僅僅是把它當作一種職業,一種謀生的手段。工作中的付出不是發自內心,而是處於一種被動狀態,被動的寫論文就會絞盡腦汁,就會東拼西湊,就會花錢去買,結果教書半輩子下來沒有什麼值得跟自己孩子炫耀的地方,沒有什麼記錄了你的工作歷程,更沒有什麼可以值得大家學習的東西。

當一個人全身心投入某件事情時,會發現有很多做不完的事情在等着你,會發現自己的時間是如此的不夠用。

其實無論是農村還是發達的深圳,無論孩子聰明、愚笨還是富有、貧窮,無論生活的環境好或不好,有學生的地方就會存在許許多多這樣或那樣的值得我們去研究去關注的問題,只要有愛心,就會有發現、有收穫。現在我個人認為我們的教學有點過分去關注一節課的好壞,過分地強調如何最大潛能地發揮一節課的功效,過分地強調了一節課的形式,過分地強調要教師課堂要少説,要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卻忽視了對教學軟環境的關注和研究,其實許多課外的工作做好了,課內自然就會有效果,正所謂“功到自然成”,這裏的“功”是指課外要下足功夫,它不僅僅指老師的備課準備,更包括了與學生的談心、瞭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心理素質、愛好、行為習慣、家庭情況等等,這些都是愛心的具體體現,只有功夫做足了,課內就一定會有收效。

第二:要不斷學習

人必須不斷學習。要學習就要參加培訓,而參加培訓就應該有收穫。可是聯想到我們身邊很多老師將繼續教育課當成了掙學分課,去了只是籤個名,然後就是睡覺或溜號,有些老師甚至課程都學完了還不知道自己究竟報的什麼課。我本人近年來除規定的繼續教育外還參加了一些北京、浙江等先進地區大型的高端培訓,看到了自己與他們的差距,並從中學到很多,使自己的理論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為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基礎。

第三:要及時反思

一節課上的好與壞,自己是最清楚的,存在的問題或最成功的地方都值得我們去把它記錄下來,只有及時的反思才能不斷完善、不斷改進,才能快速成長,這點對年青教師尤為重要。記得有一節課講氧氣製取,在檢驗裝置氣密性時沒成功,當我用手握住試管時,導管口沒有冒出氣泡,雖然我跟學生説了裝置本身是封閉的,學生也表示理解,可我仍很難受,課後我馬上跟其他老師交流原因,最後找出毛病:檢驗前可能是先用手握過試管,導致氣體提前膨脹溢出,正式檢驗時效果就不明顯,第二個班時我注意了開始用兩個手指捏住試管口,講解完以後開始檢驗時讓一個大手男生操作,結果現象非常明顯,氣泡在水槽中突突冒着……這樣的事情還很多很多,相信大家也都有類似的狀況發生,及時反思,深刻反思既是對自己教學工作的總結同時也是一種值得每個人繼承與發揚的優秀習慣。

第四:要不斷提升自我

在這個到處充滿壓力的時代,教師也承受者來自各方面的壓力,教師不再是單純的“教書匠”,開始向“學者型”、“專家型”、“思想型”、“科研型”發展。教師要博覽羣書,優化、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不斷提升自己,增加自身的“含金量”,贏得學生的高度信任和崇拜,目前和諧教育大前提下區裏開展的學科帶頭人培養對象和年青教師的培訓正是我們提升自己的好機會。希望大家都有所收穫!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jingxuan/yekjyp.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