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心得體會精選 >

老師課堂心得:是什麼將課堂“精讀”弄丟了

老師課堂心得:是什麼將課堂“精讀”弄丟了

今日教學《智取生辰綱》一課時,提及“楊志‘智’在何處時”學生集體沉默,只有一兩隻手伶仃地舉過頭頂,越顯得課堂落寞。我不禁反思起來:到底哪裏出問題了?

老師課堂心得:是什麼將課堂“精讀”弄丟了

首先從自己的問題設計角度剖析:這個問題有沒有必要提,是不是該這樣提?這樣提有沒有難度?需不需要降低難度?怎麼降低難度?

第一,這個問題不該這麼提。雖然這堂課的教學目標是“通過楊志的言行分析人物形象,學習小説通過矛盾刻畫人物的方法”,但直接問“楊志聰明在何處”,其實已經將學生的思維束縛住,告訴學生這個人很聰明,你就去找一找哪裏體現他的聰明,這沒有多大的意義。應該讓學生進行發散思維,“押送生辰綱是楊志生命中的大事,請同學們仔細閲讀課文,畫出楊志言行的句子,分析楊志這個人物形象。”這樣提問,學生就不侷限找楊志的精明之處,還會找到楊志的性格暴躁,蠻橫的一面,不僅分析了關鍵人物形象,還為下一個問題做了鋪墊。關鍵是,學生知道該通過怎樣的方式去分析——畫出言行相關的句子。這個要求一提,學生自然而然要再去精讀文本。

照此推理,弄丟課堂精讀的,首先是自己問題指向不明確。即自己提的這個問題沒有要求學生去精讀文本,就算學生精讀了文本也不知道怎麼去答。

其次得從一堂課的時間把控角度去分析。這堂課45分鐘,去掉課前讀和默寫的時間,實際只有35分鐘。課前還設置了搶答,帶着“生辰綱是什麼”“誰取的生辰綱,從誰的手裏取的,怎樣的方式取的”去閲讀課文,回答問題,又花了10多分鐘。也就剩下10分鐘左右分析楊志人物形象,還得學習通過矛盾刻畫人物的方法,顯然沒有事先考慮到時間夠不夠用的問題。尤其是自己的教學經驗尚淺,一發現時間不夠就會急,就會趕着學生往前找,這樣的教學活動對學生來説,好比是主人一直是牽着牛兒去吃草,如果哪天主人不在,牛兒就只能餓死了。這應該也是學生閲讀水平低下的一個重要原因吧。

從這個角度來説,教師課堂時間分配不均衡,沒有給學生留足精讀的時間,應該是第二個原因了。

第三個原因,就得從文章本身的語言進行分析了。《水滸傳》是古代白話小説,裏面有許多語言跟現在的意思不一樣,對於定力不夠的同學來説,看着看着就看不下去或者走神,這是很正常的事情。尤其對於普通班的同學來説。那麼,有沒有什麼辦法,可以讓學生集中注意力呢?我想,除了運用小組合作競爭的方式,是不是在閲讀指導的時候更細一點?比如要求學生用手指着讀,一個字一個字讀。並且給足時間。這樣操作,會不會更好一點?

宋子江老師曾説:“精讀,是提高語文能力的根本,舍此決然不會有紮紮實實的基本功。”語文閲讀,還是得在課堂上多精讀,引導學生在“文本中走幾個來回”,只有這樣,教師才能教得實,學生才會有所獲。

本文作者: 芒果happy(公眾號:羅老師用文字記錄生活)

標籤: 課堂 精讀 老師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jingxuan/wjmxd8.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