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心得體會精選 >

2023樹立新理念引領新常態心得體會(精選8篇)

2023樹立新理念引領新常態心得體會(精選8篇)

2023樹立新理念引領新常態心得體會 篇1

新的發展理念就是指揮棒,要堅決貫徹。新年伊始,在重慶調研時強調指出,全黨同志要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新的發展理念上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新的發展理念是統一思想、引領方向、指明路徑、開啟發展新境界的指揮棒,也是引領湖北“十三五”發展落腳到“率先”“進位”“升級”“奠基”四大目標上的思想指引和行動指南。

2023樹立新理念引領新常態心得體會(精選8篇)

以增強發展新動能為着力點,推動創新發展,堅持把“雙創”作為引領湖北發展的第一引擎。

崇尚創新引領發展,是黨中央放眼世界、立足全局、面向未來,增強發展可持續性的重大戰略決策。抓住了創新,就抓住了牽動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牛鼻子”。

建設“創新湖北”,就是要讓創新成為湖北的特質、底色和核心競爭力,成為湖北發展的根本驅動力量。“創新湖北”,重在建設。要深入解放思想,創新發展文化,凝聚湖北跨越式發展的“強大氣場”,讓思想解放的火花在荊楚大地綻放,讓創新創造創業的源泉在荊楚大地湧流。

創新實質就是一場深刻的改革。要始終堅持把“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作為改革突破口,通過出台權力清單、負面清單、改革行政審批、工商登記制度等,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營造良好環境。突出創新改革,必須積極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通過制度變革、結構優化、要素升級等,減少無效和低端供給,擴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給,增強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提高全要素生產率。發揮科技創新的乘數效應,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加快建成科教強省。

以保持經濟可持續發展為着力點,推動協調發展,統籌推進“一元多層次”戰略佈局、產業發展和軟硬實力三個協調。

行棋當善弈,落子謀全局。當今中國,只有協調發展,才能奏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交響曲。今日湖北,只有協調發展,才能建成戰略支點率先全面小康。我們要深入貫徹協調發展理念,進一步理順發展關係,積極拓展發展空間,不斷提升發展效能。

堅持協調發展,要切實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中貫穿的“全面”總要求,堅持統籌兼顧、綜合平衡,正確處理發展中的重大關係,統籌考慮城鄉聯繫、區域聯繫、經濟與社會聯繫、精神與物質聯繫、人與自然聯繫等,實現區域協同、城鄉一體發展。要按照支點建設的定位和要求,深化戰略頂層設計,深入推動以構建戰略支點為核心統領的“一元多層次”發展戰略。全面推進武漢城市圈、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和湖北長江經濟帶建設,深化提升漢江生態經濟帶的開放開發,通過“兩圈兩帶”總體戰略統攬全局,覆蓋全省,整體推進支點建設。在繼續推進“一主兩副”中心城市帶動戰略基礎上,全面提升長江中游城市羣建設。協調推動武漢城市圈、三峽城市羣、襄十隨、宜荊荊城市羣發展,努力開創多極帶動、多極支撐的發展局面。

以生態文明建設為着力點,推動綠色發展,做好資源保護、重大生態工程建設和生態文明制度體系構建。

妥善處理經濟發展、社會進步與能源資源、生態環境之間的關係,真正讓生態文明理念成為社會主流價值觀。不斷提高綠色GDP,讓百姓共享美麗湖北、健康湖北的民生福祉,才能真正實現人民富裕、湖北富強、中國美麗,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

加快實施“綠滿荊楚行動”。以生態重點工程建設為着力點,加快構建以江、湖、山、庫為重點的生態安全屏障。加強飲用水源地保護,確保城鄉飲用水安全。以治理霧霾為重點,加強大氣污染防治。要加快發展綠色經濟。大力扶持發展綠色低碳技術、低碳產業和循環經濟,積極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先進製造業,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和生態農業。推進綠色城鎮建設,把生態文明理念全面融入城鎮化進程,深入開展國家園林城市、森林城市、文明城市、生態市縣、生態鄉村等創建活動,全面改善人居環境。要改革創新綠色發展的體制機制,完善統計評估指標體系和政績考核評價體系,建立健全生態保護責任追究制度、環境損害賠償制度和環境損害責任終身追究制度,為子孫後代留下天藍、地綠、水清的生產生活環境。

以打造內陸開放高地為着力點,推動開放發展,強化湖北開放新理念,構建開放新體系,找準開放新抓手。

開放帶來進步、封閉導致落後,這已為古今中外的發展實踐所證明。作為典型的內陸省份的湖北,更應強化開放的新理念,找準開放新抓手,拓展開放新領域,打造開放新體系,全方位提升湖北開放型經濟,全面融入國內區域經濟一體化、世界經濟一體化,拓展發展空間,推動內外聯動發展。

在區域開放發展上,大力推動省內外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主動融入國家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東接長三角,中與湘贛皖合力打造長江中游城市羣,西連成渝經濟區。加強走出去戰略謀劃,統籌多雙邊和國際區域開放合作,加快策劃和推進湖北武漢自由貿易區戰略,積極對接和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推動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開放發展。在開放內容上,要把引進戰略性新興產業、承接海內外產業轉移作為擴大開放的重中之重,把開發區建設和產業園區建設作為擴大開放的重要載體,把優化軟硬環境作為擴大開放的關鍵舉措,加大“大通關”等建設和招商引資力度,並在引進的同時放開腳步走出去。在開放舉措上,要堅持和完善發展湖北開放型經濟政策體系,積極營造親商、利商、留商的投資環境,形成互動發展的全方位開放新格局。

以提升民生福祉為着力點,推動共享發展,更大力度增加公共服務供給,更大力度實施精準扶貧,更大力度持續增加城鄉居民收入。

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黨的共享發展新理念,是站在時代的高度,秉承歷史的責任,踐行為人民服務根本宗旨的必然選擇,也明確了湖北在“十三五”時期建設“五個湖北”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堅持把就業作為民生之本,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加強職業技能培訓,健全就業服務體系,大力支持自主創業。突出做好中低收入者和困難家庭增收工作,努力縮小收入差距。大力度增加公共服務供給,全面提升公共服務水平。堅持把教育作為民生之基,促進各類教育協調發展。堅持把社會保障作為民生之依,健全多層次的社保體系,積極推進公立醫院改革,繼續推進基本公共衞生服務均等化,加強重大疫病防治,提高人民羣眾健康水平。建立健全城鄉一體化社會救助體系和救災應急體系。要切實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更大力度推進精準扶貧工程,找準“窮根”、明確靶向,量身定做、對症下藥,真正扶到點上、扶到根上,確保如期脱貧、杜絕返貧,使貧困地區整體脱貧、全面脱貧,讓農村貧困人口與全國人民一道邁入全面小康社會。

2023樹立新理念引領新常態心得體會 篇2

黨的xx屆五中全會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這“五大發展”新理念將決定未來發展路徑,成為引領社會經濟健康穩定發展的新常態,去尋找新的發展思路,去走新的發展路徑,樹立發展新理念。

指出,唯改革者進,唯創新者強,唯改革創新者勝。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形成新常態,這新常態不僅是速度狀態,更是發展狀態,不僅是發展條件和環境的新常態,更是發展理念和模式的新常態。認識、適應、引領、發展社會新常態,是一個尊重客觀規律,發揮主觀能動性,創新性思維的過程,帶來的是發展方式、發展動力、體制機制的根本性轉變,從而為經濟社會發展帶來新跨越。

要達到一個新常態發展共識就是要有發展的眼光,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開拓創新,勇於實踐。一個民族不能沒有精神支柱,一個國家不能沒有精神力量,一個政黨不能沒有精神追求,一個社會不能沒有價值標準,這精神支柱、精神力量、精神追求、價值標準就是這新常態中凝魂聚氣,強基固本的精神食糧,只有不斷加強自身能力的建設,真抓實幹,堅持改革創新發展,在“變”中凝聚智慧和力量,推動社會創新驅動,形成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格局,讓發展、改革的成果惠及到人民羣眾的身上,讓人民羣眾的“菜籃子”鼓起來,讓人民的“錢袋子”漲起來,讓人民的生活更有盼頭。

充分發揮“五大發展理念”的效用,要有創新的思維和行動,要有統籌協調發展的能力和水平,要有持續推進綠色發展的頭腦,要有“時不我待”改革開放的胸襟,要有不斷推進人人蔘與、人人盡力、共享發展的理念,全面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引領社會經濟等各方面的發展,形成新常態,激活人的主觀能動性,發揮各方的智慧和積極因素,形成最大的“公約數”,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期”穩步前進。

黨的xx屆五中全會為我們規劃了“十三五”的藍圖,為我們指明瞭方向,時機難得,要充分利用改革的思維,創新理念,推進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協調統籌發展,奮力作為,形成新常態,引領社會革新新格局,推進綠色低碳循環經濟健康持續發展。

2023樹立新理念引領新常態心得體會 篇3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正從高速增長轉向中高速增長,經濟發展方式正從規模速度型粗放增長轉向質量效率型集約增長,經濟結構正從增量擴能為主轉向調整存量、做優增量並存的深度調整,經濟發展動力正從傳統增長點轉向新的增長點。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是各級黨委政府必須正視的新課題。市委常委會提出的創建“三個生態”,既是當前應對之策,也是長遠發展之謀。

讓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成為適應新常態之魂。適應新常態就是要有政治擔當、責任擔當,這是政治生態應具備的核心和關鍵。指出:是否具有擔當精神,是否能夠忠誠履責、盡心盡責、勇於擔責,是檢驗每一名領導幹部身上是否真正體現了共產黨人先進性和純潔性的重要方面。只有擔當盡責,才會使政治生態名副其實,充滿活力。新常態是我國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必然要經歷的歷史過程,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經濟規律的客觀反映,是成長過程中積聚發力的前期轉折。各級領導要以對黨負責、對人民負責的擔當精神,勇於擔當,積極適應,按照市委常委會提出的講政治、講大局、講規矩、講團結“四講要求”,政治擔當;按照責任幹事、為民謀事、勤奮理事、合作成事“四個堅持”,使命擔當;按照簡單共事、真誠相待、作風民主、自律嚴格“四點共識”,合作擔當。這樣適應新常態,方顯有識、有膽、有謀、有勇,才能抓到實處,才能顯效有為。

讓活力迸發的經濟生態成為適應新常態之要。新常態新在發展經濟的理念和思路,其核心還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目的是在適應中探索規律,在適應中穩步發展,在適應中蓄勢待發。新常態應堅持宏觀政策要穩、微觀政策要活、社會政策要託底的總體思路,不論是注重科技進步和全面創新,激發經濟發展活力,還是推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積極發現和培育新增長點是動力之源、活力之源。活力迸發的經濟生態有利於培育新的增長點。堅持市場要活,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從各個層面激活發展要素,讓一切發展源泉充分湧流。堅持創新要實,靠產業化的創新來培育和形成新的增長點,在石油石化、煤炭生產轉化“兩個千億級產業鏈”延鏈、補鏈、擴鏈上創新創造,在全產業鏈、全價值鏈、全循環鏈建設上創新突破,把慶陽最大的資源優勢轉化為富民興市的經濟優勢。

讓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態成為適應新常態之基。新常態的特徵之一,就是從資源環境約束看,過去能源資源和生態環境空間相對較大,現在環境承載能力已經達到或接近上限,必須順應人民羣眾對良好生態環境的期待,推動形成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新方式。自然生態是經濟發展的根基,是適應新常態之本。適應新常態就是“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着眼於開發資源與保護環境的有機結合,統籌於當前發展與造福後代的協調統一,這既是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態的應有之義,也是新常態下生態文明建設的目標所在。要讓自然生態成為適應新常態之基,必須自覺遵守經濟規律、社會規律、自然規律,堅決不上污染項目,堅決不做短期項目,堅決不為政績項目。堅持依靠資源,但不依賴資源,開發資源,但不出賣資源,加快由“黑色印象”向“綠色主題”轉變,走出一條生態文明與物質文明高度融合的綠色崛起之路。堅持實施“再造一個子午嶺”和“固溝保塬”兩大生態工程。堅持優化生態佈局,提升環境質量,讓人民羣眾共享“生態紅利”、分享“綠色福利”。這樣適應,方使新常態成為有源之水,才會有新生態“清如許”的盛景。

立足新理念才能把握大局,順應新常態方可乘勢而進。築牢政治生態的基座,才能托起經濟生態的“大廈”,營造自然生態的“美景”,更能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

《2019年樹立新理念引領新常態心得體會》是由小編為你整理收集,歡迎閲讀。

2023樹立新理念引領新常態心得體會 篇4

黨的xx屆五中全會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這“五大發展”新理念將決定未來發展路徑,成為引領社會經濟健康穩定發展的新常態,去尋找新的發展思路,去走新的發展路徑,樹立發展新理念。

指出,唯改革者進,唯創新者強,唯改革創新者勝。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形成新常態,這新常態不僅是速度狀態,更是發展狀態,不僅是發展條件和環境的新常態,更是發展理念和模式的新常態。認識、適應、引領、發展社會新常態,是一個尊重客觀規律,發揮主觀能動性,創新性思維的過程,帶來的是發展方式、發展動力、體制機制的根本性轉變,從而為經濟社會發展帶來新跨越。

要達到一個新常態發展共識就是要有發展的眼光,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開拓創新,勇於實踐。一個民族不能沒有精神支柱,一個國家不能沒有精神力量,一個政黨不能沒有精神追求,一個社會不能沒有價值標準,這精神支柱、精神力量、精神追求、價值標準就是這新常態中凝魂聚氣,強基固本的精神食糧,只有不斷加強自身能力的建設,真抓實幹,堅持改革創新發展,在“變”中凝聚智慧和力量,推動社會創新驅動,形成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格局,讓發展、改革的成果惠及到人民羣眾的身上,讓人民羣眾的“菜籃子”鼓起來,讓人民的“錢袋子”漲起來,讓人民的生活更有盼頭。

充分發揮“五大發展理念”的效用,要有創新的思維和行動,要有統籌協調發展的能力和水平,要有持續推進綠色發展的頭腦,要有“時不我待”改革開放的胸襟,要有不斷推進人人蔘與、人人盡力、共享發展的理念,全面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引領社會經濟等各方面的發展,形成新常態,激活人的主觀能動性,發揮各方的智慧和積極因素,形成最大的“公約數”,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期”穩步前進。

黨的xx屆五中全會為我們規劃了“十三五”的藍圖,為我們指明瞭方向,時機難得,要充分利用改革的思維,創新理念,推進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協調統籌發展,奮力作為,形成新常態,引領社會革新新格局,推進綠色低碳循環經濟健康持續發展。

2023樹立新理念引領新常態心得體會 篇5

黨的xx屆五中全會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這“五大發展”新理念將決定未來發展路徑,成為引領社會經濟健康穩定發展的新常態,去尋找新的發展思路,去走新的發展路徑,樹立發展新理念。

唯改革者進,唯創新者強,唯改革創新者勝。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形成新常態,這新常態不僅是速度狀態,更是發展狀態,不僅是發展條件和環境的新常態,更是發展理念和模式的新常態。認識、適應、引領、發展社會新常態,是一個尊重客觀規律,發揮主觀能動性,創新性思維的過程,帶來的是發展方式、發展動力、體制機制的根本性轉變,從而為經濟社會發展帶來新跨越。

要達到一個新常態發展共識就是要有發展的眼光,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開拓創新,勇於實踐。一個民族不能沒有精神支柱,一個國家不能沒有精神力量,一個政黨不能沒有精神追求,一個社會不能沒有價值標準,這精神支柱、精神力量、精神追求、價值標準就是這新常態中凝魂聚氣,強基固本的精神食糧,只有不斷加強自身能力的建設,真抓實幹,堅持改革創新發展,在“變”中凝聚智慧和力量,推動社會創新驅動,形成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格局,讓發展、改革的成果惠及到人民羣眾的身上,讓人民羣眾的“菜籃子”鼓起來,讓人民的“錢袋子”漲起來,讓人民的生活更有盼頭。

充分發揮“五大發展理念”的效用,要有創新的思維和行動,要有統籌協調發展的能力和水平,要有持續推進綠色發展的頭腦,要有“時不我待”改革開放的胸襟,要有不斷推進人人蔘與、人人盡力、共享發展的理念,全面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引領社會經濟等各方面的發展,形成新常態,激活人的主觀能動性,發揮各方的智慧和積極因素,形成最大的“公約數”,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期”穩步前進。

黨的xx屆五中全會為我們規劃了“十三五”的藍圖,為我們指明瞭方向,時機難得,要充分利用改革的思維,創新理念,推進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協調統籌發展,奮力作為,形成新常態,引領社會革新新格局,推進綠色低碳循環經濟健康持續發展。

2023樹立新理念引領新常態心得體會 篇6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正從高速增長轉向中高速增長,經濟發展方式正從規模速度型粗放增長轉向質量效率型集約增長,經濟結構正從增量擴能為主轉向調整存量、做優增量並存的深度調整,經濟發展動力正從傳統增長點轉向新的增長點。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是各級黨委政府必須正視的新課題。市委常委會提出的創建“三個生態”,既是當前應對之策,也是長遠發展之謀。

讓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成為適應新常態之魂。適應新常態就是要有政治擔當、責任擔當,這是政治生態應具備的核心和關鍵。指出:是否具有擔當精神,是否能夠忠誠履責、盡心盡責、勇於擔責,是檢驗每一名領導幹部身上是否真正體現了共產黨人先進性和純潔性的重要方面。只有擔當盡責,才會使政治生態名副其實,充滿活力。新常態是我國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必然要經歷的歷史過程,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經濟規律的客觀反映,是成長過程中積聚發力的前期轉折。各級領導要以對黨負責、對人民負責的擔當精神,勇於擔當,積極適應,按照市委常委會提出的講政治、講大局、講規矩、講團結“四講要求”,政治擔當;按照責任幹事、為民謀事、勤奮理事、合作成事“四個堅持”,使命擔當;按照簡單共事、真誠相待、作風民主、自律嚴格“四點共識”,合作擔當。這樣適應新常態,方顯有識、有膽、有謀、有勇,才能抓到實處,才能顯效有為。

讓活力迸發的經濟生態成為適應新常態之要。新常態新在發展經濟的理念和思路,其核心還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目的是在適應中探索規律,在適應中穩步發展,在適應中蓄勢待發。新常態應堅持宏觀政策要穩、微觀政策要活、社會政策要託底的總體思路,不論是注重科技進步和全面創新,激發經濟發展活力,還是推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積極發現和培育新增長點是動力之源、活力之源。活力迸發的經濟生態有利於培育新的增長點。堅持市場要活,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從各個層面激活發展要素,讓一切發展源泉充分湧流。堅持創新要實,靠產業化的創新來培育和形成新的增長點,在石油石化、煤炭生產轉化“兩個千億級產業鏈”延鏈、補鏈、擴鏈上創新創造,在全產業鏈、全價值鏈、全循環鏈建設上創新突破,把慶陽最大的資源優勢轉化為富民興市的經濟優勢。

讓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態成為適應新常態之基。新常態的特徵之一,就是從資源環境約束看,過去能源資源和生態環境空間相對較大,現在環境承載能力已經達到或接近上限,必須順應人民羣眾對良好生態環境的期待,推動形成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新方式。自然生態是經濟發展的根基,是適應新常態之本。適應新常態就是“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着眼於開發資源與保護環境的有機結合,統籌於當前發展與造福後代的協調統一,這既是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態的應有之義,也是新常態下生態文明建設的目標所在。要讓自然生態成為適應新常態之基,必須自覺遵守經濟規律、社會規律、自然規律,堅決不上污染項目,堅決不做短期項目,堅決不為政績項目。堅持依靠資源,但不依賴資源,開發資源,但不出賣資源,加快由“黑色印象”向“綠色主題”轉變,走出一條生態文明與物質文明高度融合的綠色崛起之路。堅持實施“再造一個子午嶺”和“固溝保塬”兩大生態工程。堅持優化生態佈局,提升環境質量,讓人民羣眾共享“生態紅利”、分享“綠色福利”。這樣適應,方使新常態成為有源之水,才會有新生態“清如許”的盛景。

立足新理念才能把握大局,順應新常態方可乘勢而進。築牢政治生態的基座,才能托起經濟生態的“大廈”,營造自然生態的“美景”,更能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

2023樹立新理念引領新常態心得體會 篇7

各級黨委和政府要按照“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和“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全面落實“十三五”規劃綱要,深入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加強改革創新,奮力開創經濟社會發展新局面。

“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向形態更高級、分工更優化、結構更合理階段演化的趨勢更加明顯,進一步提質增效、轉型升級的要求更加緊迫。全面落實“十三五”規劃綱要,我們必須立足自身優勢,堅持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共享發展,以新理念引領發展新常態,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切實轉變發展方式,確保如期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堅持創新發展,注重解決發展動力問題。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惟改革者進,惟創新者強”。當下,新一輪科技革命帶來的是更加激烈的科技競爭,如果科技創新搞不上去,發展動力就不可能實現轉換,我們在全球經濟競爭中就會處於下風。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目前我國創新能力不強,科技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能力不足,科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遠低於發達國家水平。因此,我們必須堅持創新發展,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等各方面創新,讓創新在全社會蔚然成風,着力形成新的發展動力源和增長極,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注入新的活力與動力。

堅持協調發展,注重解決發展不平衡問題。協調是持續健康發展的內在要求,而我國發展不協調是一個長期存在的問題,突出表現在區域之間基本公共服務水平差異較大、城鄉發展不平衡、經濟和社會發展不平衡、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一手硬一手軟”,等等。如果發展不協調的問題長期得不到有效解決,“木桶短板”效應就會愈加突顯,一系列社會矛盾會不斷加深。這就需要我們正確處理發展中的重大關係,堅持以城帶鄉、以工促農,加強城鄉互動,推進城鄉公用基礎設施一體化建設,讓城市優質公共服務資源向農村傾斜,加快補齊發展“短板”,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不斷增強發展的協調性和整體性。

堅持綠色發展,注重解決人與自然和諧問題。綠色是永續發展的必要條件和人民對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體現,“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當前,我國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的問題十分嚴峻,人民羣眾對清新空氣、乾淨飲水、安全食品、優美環境的要求越來越強烈,而只有保護好生態環境,才能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才能讓羣眾“看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才能保障人民羣眾健康生活。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堅持綠色發展,恪守生態環境“責任紅線”,積極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加快建設主體功能區、推動低碳循環發展、全面節約和高效利用資源、加大環境治理力度、築牢生態安全屏障,絕不能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換取經濟的一時發展。

堅持開放發展,注重解決發展內外聯動問題。開放是繁榮發展的必由之路,“打開窗子,才能實現空氣對流,新鮮空氣才能進來”。當前,我國對外開放水平總體上還不夠高,用好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能力還不夠強,應對國際經貿磨擦、爭取國際經濟話語權的能力還比較弱。這就需要我們順應我國經濟深度融入世界經濟的趨勢,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堅持內外需協調、進出口平衡、引進來和走出去並重、引資和引技引智並舉,進一步擴大開放領域,進一步優化開放結構,進一步提高開放質量,完善內外聯動,為發展拓展新空間、注入新動力,實現資源優勢互補、產業良性互動的格局,全方位提升開放型經濟水平。

堅持共享發展,注重解決社會公平正義問題。共享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就是要堅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人民羣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我們要看到,在共享改革發展成果上,無論是實際情況還是制度設計,都還有不完善的地方。這就需要我們堅定不移地堅持共享發展,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抓緊抓好,“做到老百姓關心什麼、期盼什麼,改革就要抓住什麼、推進什麼,通過改革給人民羣眾帶來更多獲得感”,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百姓,充分調動人民推動發展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朝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

站在新起點,開啟新徵程。“十三五”時期,我國發展仍處於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但也面臨諸多矛盾疊加、風險隱患增多的嚴峻挑戰,要實現發展目標,破解發展難題,厚植髮展優勢,我們必須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以新理念把握引領發展新常態,着力在優化結構、增強動力、化解矛盾、補齊短板上取得突破,不斷開拓“十三五”發展新境界。

2023樹立新理念引領新常態心得體會 篇8

近日,我市推出 “四項措施”抓學習貫徹落實工作,使省委政府 “海西發展改革工作會議”、州委專題擴大會議、州委書記文國棟州 “人民代表大會和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在德令哈代表團分團討論會以及閉幕式上的重要講話精神,成為指導全市上下統一思想、推動工作落實、引領發展新常態的指南。

領導幹部以身作則率先示範。為確保“海西發展改革工作會議”等會議、省州領導講話精神在德令哈儘快生根開花結果,市委立即召開常委擴大會議做出專題部署,各級領導幹部先學一步學深一點率先示範。市委組織部即説即行下發文件,為全市各級黨組織抓學習貫徹落實、促幹部羣眾思想轉變、推動工作發展創新定目標、提要求。各鄉鎮街道社區基層黨組織書記,積極履行“第一責任人”職責,把學習貫徹“會議”精神作為當前首要政治任務,採取召開集中學習會、專題討論會、個人自學、撰寫讀書筆記等多種形式,及時把會議精神傳達到城鄉黨員幹部、牧民、社區居民羣眾中。通過納入即將開展的“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活動範籌,確保做到學深、學透、學有所悟。

找準着力點,圍繞統一思想、轉觀念、轉作風抓落實。全市各部門結合目前正在開展的“樹立新理念,引領新常態,海西怎麼辦,我要怎麼幹”思想大解放大討論活動,對照“會議精神”認真查找思維模式、工作方法、發展觀念等與 “會議”精神要求不適應的問題。以“打造高原綠洲新城”、“ 西部改革發展新高地”的新理念,引領工作創新發展新常態。不斷增強加快發展的機遇意識、創新意識和責任意識,以思想的大解放、促進思想觀念的大更新。對照省委政府主要領導對海西幹部隊伍和作風建設提出的新指示、新要求,深入查找梳理自己存在的作風問題,採取列出問題清單、督導整改等措施,從嚴從實着力解決少數幹部精神狀態不佳、發展信心不足、消極畏難、作風漂浮等問題,增強黨員幹部的政治定力和精神動力。

準確把握精神實質,推進工作落實。按照促進海西經濟轉型發展的工作要求和政策導向,對照我市“十三五”發展規劃綱要、年度重點工作任務安排,各基層黨組織進一步細化分解本單位本部門年度工作任務,將任務目標細化到人,明確時間節點,層層傳導壓力,推進工作落實,激活全市各級黨員幹部幹事創業的積極性、主動性。廣泛開展宣傳引導,營造輿論氛圍。運用《德令哈晚報》、德令哈電視台、“德令哈黨建網”等媒體,全方位宣傳“海西改革發展工作會議”的精神實質、基本要求、重大意義,用“會議”精神統一廣大幹部羣眾的思想認識。派駐各村(社區)的“第一書記”、工作隊成員,結合目前正在開展的千名幹部下鄉“三帶三推”活動,以農牧民黨員羣眾為重點,面對面、點對點傳達宣傳會議精神確保準確到位。採取座談會、上門走訪、專題通報等形式,向全市1200餘名高層次人才、專業技術人才、黨代表、人大代表、農牧民黨員、黨外幹部、離退休老幹部宣傳會議精神,調動各類人才幹事創業的積極性,助推我市轉型跨越發展。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jingxuan/qewrr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