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心得體會精選 >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心得體會(通用26篇)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心得體會(通用26篇)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心得體會 篇1

孩子漸漸地長大,面對生活中如何與孩子相處?如何教育孩子?如何開發孩子的智商?……我心中充滿迷惘、困惑,猶如那個得到“玉”的農夫一樣,想把他雕成一件精美的作品,可手裏卻只有“鋤頭”?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心得體會(通用26篇)

偶然的機會,我辦了圖書館的借書卡,重拾起書本,愛上了在書的海洋中遨遊的快樂;也戀上了在微博中發表自己的一些學習、工作及育兒心得。記得,培根説過:“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在讀了《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本書後,我的心不再迷茫;不再困惑:正確的教育理念則如同一把萬能鑰匙,可以打開不同的鎖結。

其實,該書的作者既是好媽媽又是好老師,寫本書意在溝通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因有感於家庭教育的被忽視與不得法,而取名為“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是一本有勇氣、有思想、有智慧的書,是難得的書,是難得的家教讀本,既敢直面教育問題,又深入地思考;有獨到的教育觀念,更有教育智慧,最重要的還有無所不在的愛心。

父母之愛都深如大海,但有質量差別。決定質量高低的,不是父母的學歷、收入、地位等,而是對孩子的理解程度和對細節的處理水平。很多家長在面對自己的孩子時,更多的是無節制的愛或者可以説是自私無知的愛。孩子在成長中會遇到不少讓他們感到困難和懼怕的事,家長的職責是幫助孩子克服恐懼心理,讓孩子以積極平和的心態面對這些事情,把痛苦降到最低。

就説打針這件事,很多孩子在打針時,家長會説,“寶寶,打針不痛。”等針打好,孩子痛了,哭了。父母或爺爺、奶奶馬上又轉移事件的責任,“阿姨壞,幫我寶寶打針,害寶寶痛了。”或者是孩子在“拼命地”反抗,兩、三個大人也在用全力地摁住他,留在人們腦海裏的是久久不去的“歇斯底里地哭喊聲”……前一個孩子面對善變的家長和事件,小小的不諳世事的他應該更多的是迷惑了吧!而後一個孩子可以想象恐懼到了什麼程度,也可以想象打針這件“小事”給孩子帶來多麼大的心理折磨。孩子的忍耐力其實是驚人的,只要不嚇着他們,給出一個合適的心理預期,他們多半能夠接受一些似乎很困難的事情。作為父母,我們要很耐心、很坦然地告訴孩子,“寶寶你生病了,現在護士阿姨要給你打針治病。”同時也告訴孩子“打針有一點點痛,就象螞蟻咬了一口或寶寶摔了一屁墩兒。”或許,在我們和孩子解釋很多之後,打針時他還會哭,但他知道為什麼要打針,而且對打針所帶來的痛苦也將有自己的心理準備。

西方有句諺語:“地獄之路有時是好的意圖鋪起來的”。其實生活中,我們很容易就做到了幫孩子幹這幹那,但對孩子“袖手旁觀”,那可真叫做一種“煎熬”。經常看他那笨拙的樣子,我恨不得衝過去三下五除二幫他弄個服服帖帖的,在品讀《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之後,很多時候我都忍住了。我不能剝奪孩子自己動手的機會!為此,我可沒少受批評。記得,在兒子走路還不是很穩的時候,家裏的樓梯已經爬上爬下,很靈活了。一次老公的同學看到兒子在爬樓梯,我在“袖手旁觀”,很受不了,邊衝過去抱起兒子,邊温和地批評:“你這美國式教育真讓人受不了。”那時兒子爬樓梯已經很好了,即使他摔一下,樓梯周圍都是木頭的,也出不了什麼大問題,而且那也不完全是壞事情呀!他還可以積攢經念教訓,在可以犯的錯誤面前,為什麼不給一點機會?人生中,還有很多不可以犯的錯誤呢!那處處呵護中長大的他又該如何去判斷?!

在書中,我知道了:無論家長們多麼愛自己的孩子,如果經常向孩子提出“聽話”要求,並總是要求孩子服從自己,那麼他骨子裏就是個權威主義者。這樣的人幾乎從不懷疑自己對孩子提出要求的正確性和不容否定性,他潛意識中從未和孩子真正平等過。但在孩子眼中,他們只不過是些“不聽話”的家長。有一次和我兒子同學的媽媽閒聊,她表揚我兒子“活潑可愛、性格好”,問我平時怎麼培養的。我脱口而出:“平時面對孩子時,儘量要有好脾氣、有耐心,這樣孩子遇到什麼事情時也不會脾氣很躁了。……”她立馬打斷我説,“我不象你,每天上班,就休息時帶一下,能有好脾氣。每天24小時都帶她,厭煩極了。”説完,抱起正在畫畫的女兒吻了又吻,搞得孩子莫名其妙。是啊,相比而言,我還有很多工作上的煩惱呢!但那都不是不好好帶孩子的理由。作為家長,你自己都沒有好脾氣、好心態,那你教育的孩子——他的“活潑可愛、性格好”又從何而來呢?!

昨晚學着書上給孩子建立了一本“記功簿”,先生要給“記過”,我沒讓。本子上如此記錄:今天傍晚,卡卡自己穿衣、穿褲、穿鞋子,獨立完成。真開心!今天晚上,卡卡獨立完成奧特曼拼圖。很棒!讀着自己的“記功簿”,小傢伙很開心,玩拼圖更專注更獨立了,沒象以前那樣遇到一丁點困難就喊媽媽。我也輕鬆很多哦!

原來我只看到優秀孩子與不優秀孩子之間的差別,但品讀了《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本書之後,才發現這差別是教育孩子的父母之間差別——把孩子是精心教育大?還是養活大?!媽媽是朋友;媽媽是老師;媽媽是孩子的引路人,媽媽教育方法的差別常常影響孩子的一生。擁有了《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把金鑰匙,我就能開啟教育孩子的神聖殿堂,並將我的孩子精心教育成人!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心得體會 篇2

孩子漸漸地長大,面對生活中如何與孩子相處?如何教育孩子?如何開發孩子的智商?……我心中充滿迷惘、困惑,猶如那個得到“玉”的農夫一樣,想把他雕成一件精美的作品,可手裏卻只有“鋤頭”?

偶然的機會,我辦了圖書館的借書卡,重拾起書本,愛上了在書的海洋中遨遊的快樂;也戀上了在微博中發表自己的一些學習、工作及育兒心得。記得,培根説過:“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在讀了《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本書後,我的心不再迷茫;不再困惑:正確的教育理念則如同一把萬能鑰匙,可以打開不同的鎖結。

其實,該書的作者既是好媽媽又是好老師,寫本書意在溝通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因有感於家庭教育的被忽視與不得法,而取名為“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是一本有勇氣、有思想、有智慧的書,是難得的書,是難得的家教讀本,既敢直面教育問題,又深入地思考;有獨到的教育觀念,更有教育智慧,最重要的還有無所不在的愛心。

父母之愛都深如大海,但有質量差別。決定質量高低的,不是父母的學歷、收入、地位等,而是對孩子的理解程度和對細節的處理水平。很多家長在面對自己的孩子時,更多的是無節制的愛或者可以説是自私無知的愛。孩子在成長中會遇到不少讓他們感到困難和懼怕的事,家長的職責是幫助孩子克服恐懼心理,讓孩子以積極平和的心態面對這些事情,把痛苦降到最低。

就説打針這件事,很多孩子在打針時,家長會説,“寶寶,打針不痛。”等針打好,孩子痛了,哭了。父母或爺爺、奶奶馬上又轉移事件的責任,“阿姨壞,幫我寶寶打針,害寶寶痛了。”或者是孩子在“拼命地”反抗,兩、三個大人也在用全力地摁住他,留在人們腦海裏的是久久不去的“歇斯底里地哭喊聲”……前一個孩子面對善變的家長和事件,小小的不諳世事的他應該更多的是迷惑了吧!而後一個孩子可以想象恐懼到了什麼程度,也可以想象打針這件“小事”給孩子帶來多麼大的心理折磨。孩子的忍耐力其實是驚人的,只要不嚇着他們,給出一個合適的心理預期,他們多半能夠接受一些似乎很困難的事情。作為父母,我們要很耐心、很坦然地告訴孩子,“寶寶你生病了,現在護士阿姨要給你打針治病。”同時也告訴孩子“打針有一點點痛,就象螞蟻咬了一口或寶寶摔了一屁墩兒。”或許,在我們和孩子解釋很多之後,打針時他還會哭,但他知道為什麼要打針,而且對打針所帶來的痛苦也將有自己的心理準備。

西方有句諺語:“地獄之路有時是好的意圖鋪起來的”。其實生活中,我們很容易就做到了幫孩子幹這幹那,但對孩子“袖手旁觀”,那可真叫做一種“煎熬”。經常看他那笨拙的樣子,我恨不得衝過去三下五除二幫他弄個服服帖帖的,在品讀《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之後,很多時候我都忍住了。我不能剝奪孩子自己動手的機會!為此,我可沒少受批評。記得,在兒子走路還不是很穩的時候,家裏的樓梯已經爬上爬下,很靈活了。一次老公的同學看到兒子在爬樓梯,我在“袖手旁觀”,很受不了,邊衝過去抱起兒子,邊温和地批評:“你這美國式教育真讓人受不了。”那時兒子爬樓梯已經很好了,即使他摔一下,樓梯周圍都是木頭的,也出不了什麼大問題,而且那也不完全是壞事情呀!他還可以積攢經念教訓,在可以犯的錯誤面前,為什麼不給一點機會?人生中,還有很多不可以犯的錯誤呢!那處處呵護中長大的他又該如何去判斷?!

在書中,我知道了:無論家長們多麼愛自己的孩子,如果經常向孩子提出“聽話”要求,並總是要求孩子服從自己,那麼他骨子裏就是個權威主義者。這樣的人幾乎從不懷疑自己對孩子提出要求的正確性和不容否定性,他潛意識中從未和孩子真正平等過。但在孩子眼中,他們只不過是些“不聽話”的家長。有一次和我兒子同學的媽媽閒聊,她表揚我兒子“活潑可愛、性格好”,問我平時怎麼培養的。我脱口而出:“平時面對孩子時,儘量要有好脾氣、有耐心,這樣孩子遇到什麼事情時也不會脾氣很躁了。……”她立馬打斷我説,“我不象你,每天上班,就休息時帶一下,能有好脾氣。每天24小時都帶她,厭煩極了。”説完,抱起正在畫畫的女兒吻了又吻,搞得孩子莫名其妙。是啊,相比而言,我還有很多工作上的煩惱呢!但那都不是不好好帶孩子的理由。作為家長,你自己都沒有好脾氣、好心態,那你教育的孩子——他的“活潑可愛、性格好”又從何而來呢?!

昨晚學着書上給孩子建立了一本“記功簿”,先生要給“記過”,我沒讓。本子上如此記錄:今天傍晚,卡卡自己穿衣、穿褲、穿鞋子,獨立完成。真開心!今天晚上,卡卡獨立完成奧特曼拼圖。很棒!讀着自己的“記功簿”,小傢伙很開心,玩拼圖更專注更獨立了,沒象以前那樣遇到一丁點困難就喊媽媽。我也輕鬆很多哦!

原來我只看到優秀孩子與不優秀孩子之間的差別,但品讀了《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本書之後,才發現這差別是教育孩子的父母之間差別——把孩子是精心教育大?還是養活大?!媽媽是朋友;媽媽是老師;媽媽是孩子的引路人,媽媽教育方法的差別常常影響孩子的一生。擁有了《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把金鑰匙,我就能開啟教育孩子的神聖殿堂,並將我的孩子精心教育成人!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心得體會 篇3

有一次在逛書店的時候看到《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本書,覺得這是一本優秀的教育書籍,於是就一口氣買下來。看着看着,時常被其中短文中的通篇貫穿的育兒智慧所打動,也常常陷入我兒時經歷的各式各樣有利或是有害的“老式教育”中。每篇短文都值得家長和老師所深思和反省,它顛覆了許多根深蒂固的教育理念。做教師後,又重新將此書讀了一遍,感到自己受益匪淺。該書序中寫到,真正的教育、真正的大愛,是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所謂大愛無痕。不是刻意去喊,去説的,也不是刻意去做的。讀過之後覺得不但對自己如何做好一個母親有幫助,對自己如何教育好學生也有很大的幫助。

尹老師強調要讓孩子們輕鬆學習,千萬不要用學習作為懲罰孩子的手段,引導孩子體會到學習的快樂,把所學的東西應用到生活中去,真正體會學有所用的樂趣。她抓住孩子的心理,大量運用“逆向思維”的方法,提出了一系列與我們常見的做法截然不同的方法——“不陪”才能培養好習慣;懲罰你,不讓你寫作業;學習不要“刻苦努力”;不考一百分;考好了不獎勵……這些觀點聽上去令人耳目一新,又有點令人覺得不可思議,但是細讀之後,你會恍然大悟,你會發現尹老師在向我們講述一個樸素的道理:要讓孩子做好一件事,先讓孩子愛上它。

當我讀到“如果把學習做成一顆酒心巧克力,孩子如何能不喜歡;如果把學習做成一顆牛黃解毒丸,孩子又如何會喜歡?”時,我不禁想到了我自己,我覺得自己正是那種把學習做成了“牛黃解毒丸”的一類人。“你這孩子挺聰明的,就是在學習上不用心,不刻苦。”這是我説得最多,而家長們又最容易接受的理由。我一直以來也是這樣認為的,並以此來教育我的學生和我的孩子,從不以為有什麼問題。可是大部分學生還是不愛學習,不願意刻苦付出。這是哪出了問題呢?尹老師的書讓我找到答案。她説:“學習為什麼非得是苦的不可?我們都希望孩子喜歡學習,如果把學習做成一顆酒心巧克力,孩子如何能不喜歡;如果把學習做成一顆牛黃解毒丸,孩子又如何能喜歡?”我們為了讓學生的學習成績理想,往往不遺餘力的對他們進行教育,教育他們學習是如何如何重要,告訴他們不學習對自己的將來會有什麼樣的影響。這樣教育的結果是一學期下來,老師累的筋疲力盡,學生學得疲憊不堪,成績還不一定理想。那我們為什麼不能把學習做成一顆酒心巧克力呢?為什麼不能在學生的學習興趣上多下些功夫呢?如果像尹老師説的把學習當成一種遊戲,像“開小賣部”、“當小老師”,學生又如何能不喜歡呢?

這本書中,園園媽媽對孩子的每一件小事都是非常用心,字裏行間都流露着她對女兒的理解和尊重,更是懂得用一個個巧妙的方法來促進女兒的成長。當讀到這些內容的時候,便開始反思我在平時在對待學生教育的錯誤行為時,多以發火、批評、懲罰等方式來處理、對待,常惹得學生哭鼻子。讀過之後我才深深意識到,這樣的做法既傷害了孩子幼小的心靈,又打擊了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和學習興趣。我為自己那麼急躁的情緒而感到愧對孩子,深深的自責。孩子是屬於社會的,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是自己的主人,無論在生活中還是在學習上都是如此,與其硬逼着孩子去幹,不如換個方法讓孩子自己主動去幹,家長可以以做遊戲的方式來激發孩子做事的興趣!這樣會容易得多!

“在教育中,想要孩子接受什麼,就去誘惑他;想要他排斥什麼,就去強迫他——這是非常有效的一招。凡達不到目的,做得事與願違的家長,一定是把方法用反了。如果你想讓孩子喜歡課外閲讀,就千萬不要直接要求他‘讀書去’,也不要總拿他愛不愛讀書這事當話題來聊,更不要用閲讀的事來教訓他。”對此,我深有同感。在兒子讀書方面,我從來都是隨他所願,他什麼時候想讀了,自己拿書來讀,如果不想讀,你讓他做他也不願做,當然很多的時候由於孩子的天性,兒子不會自己自覺的進行讀書,這個時候,我總是在一邊自己拿起一本書來讀,小孩子的模仿性很強,當他看到你在讀書時,她也會自覺地進行閲讀,當孩子不喜歡讀書的時候,我會盡量和兒子做他喜歡的遊戲,如《開商店》、《奧特曼與怪獸》。

看這本書,真的覺得受益匪淺!教育就在身邊,每一個細節都可能是教育的最好的契機,關鍵是你擁有什麼樣的教育理念,採用什麼樣的教育方法加以引導。讓我們記住她的一句話吧!孩子不是為了“長大”或“成功”、“成才”活着,孩子首先是為了“童年”而活着。教育不應該有功利性,愛孩子才要施教,施教應該溶於濃濃的愛中,正確的教育方法是一把精美的刻刀;錯誤的教育方法就是一柄鋤頭,我想今後我應該把手中的“鋤頭”換成刻刀,力爭做一個好媽媽和一個好老師。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心得體會 篇4

有一次在逛書店的時候看到《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本書,覺得這是一本優秀的教育書籍,於是就一口氣買下來。看着看着,時常被其中短文中的通篇貫穿的育兒智慧所打動,也常常陷入我兒時經歷的各式各樣有利或是有害的“老式教育”中。每篇短文都值得家長和老師所深思和反省,它顛覆了許多根深蒂固的教育理念。做教師後,又重新將此書讀了一遍,感到自己受益匪淺。該書序中寫到,真正的教育、真正的大愛,是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所謂大愛無痕。不是刻意去喊,去説的,也不是刻意去做的。讀過之後覺得不但對自己如何做好一個母親有幫助,對自己如何教育好學生也有很大的幫助。

尹老師強調要讓孩子們輕鬆學習,千萬不要用學習作為懲罰孩子的手段,引導孩子體會到學習的快樂,把所學的東西應用到生活中去,真正體會學有所用的樂趣。她抓住孩子的心理,大量運用“逆向思維”的方法,提出了一系列與我們常見的做法截然不同的方法——“不陪”才能培養好習慣;懲罰你,不讓你寫作業;學習不要“刻苦努力”;不考一百分;考好了不獎勵……這些觀點聽上去令人耳目一新,又有點令人覺得不可思議,但是細讀之後,你會恍然大悟,你會發現尹老師在向我們講述一個樸素的道理:要讓孩子做好一件事,先讓孩子愛上它。

當我讀到“如果把學習做成一顆酒心巧克力,孩子如何能不喜歡;如果把學習做成一顆牛黃解毒丸,孩子又如何會喜歡?”時,我不禁想到了我自己,我覺得自己正是那種把學習做成了“牛黃解毒丸”的一類人。“你這孩子挺聰明的,就是在學習上不用心,不刻苦。”這是我説得最多,而家長們又最容易接受的理由。我一直以來也是這樣認為的,並以此來教育我的學生和我的孩子,從不以為有什麼問題。可是大部分學生還是不愛學習,不願意刻苦付出。這是哪出了問題呢?尹老師的書讓我找到答案。她説:“學習為什麼非得是苦的不可?我們都希望孩子喜歡學習,如果把學習做成一顆酒心巧克力,孩子如何能不喜歡;如果把學習做成一顆牛黃解毒丸,孩子又如何能喜歡?”我們為了讓學生的學習成績理想,往往不遺餘力的對他們進行教育,教育他們學習是如何如何重要,告訴他們不學習對自己的將來會有什麼樣的影響。這樣教育的結果是一學期下來,老師累的筋疲力盡,學生學得疲憊不堪,成績還不一定理想。那我們為什麼不能把學習做成一顆酒心巧克力呢?為什麼不能在學生的學習興趣上多下些功夫呢?如果像尹老師説的把學習當成一種遊戲,像“開小賣部”、“當小老師”,學生又如何能不喜歡呢?

這本書中,園園媽媽對孩子的每一件小事都是非常用心,字裏行間都流露着她對女兒的理解和尊重,更是懂得用一個個巧妙的方法來促進女兒的成長。當讀到這些內容的時候,便開始反思我在平時在對待學生教育的錯誤行為時,多以發火、批評、懲罰等方式來處理、對待,常惹得學生哭鼻子。讀過之後我才深深意識到,這樣的做法既傷害了孩子幼小的心靈,又打擊了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和學習興趣。我為自己那麼急躁的情緒而感到愧對孩子,深深的自責。孩子是屬於社會的,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是自己的主人,無論在生活中還是在學習上都是如此,與其硬逼着孩子去幹,不如換個方法讓孩子自己主動去幹,家長可以以做遊戲的方式來激發孩子做事的興趣!這樣會容易得多!

“在教育中,想要孩子接受什麼,就去誘惑他;想要他排斥什麼,就去強迫他——這是非常有效的一招。凡達不到目的,做得事與願違的家長,一定是把方法用反了。如果你想讓孩子喜歡課外閲讀,就千萬不要直接要求他‘讀書去’,也不要總拿他愛不愛讀書這事當話題來聊,更不要用閲讀的事來教訓他。”對此,我深有同感。在兒子讀書方面,我從來都是隨他所願,他什麼時候想讀了,自己拿書來讀,如果不想讀,你讓他做他也不願做,當然很多的時候由於孩子的天性,兒子不會自己自覺的進行讀書,這個時候,我總是在一邊自己拿起一本書來讀,小孩子的模仿性很強,當他看到你在讀書時,她也會自覺地進行閲讀,當孩子不喜歡讀書的時候,我會盡量和兒子做他喜歡的遊戲,如《開商店》、《奧特曼與怪獸》。

看這本書,真的覺得受益匪淺!教育就在身邊,每一個細節都可能是教育的最好的契機,關鍵是你擁有什麼樣的教育理念,採用什麼樣的教育方法加以引導。讓我們記住她的一句話吧!孩子不是為了“長大”或“成功”、“成才”活着,孩子首先是為了“童年”而活着。教育不應該有功利性,愛孩子才要施教,施教應該溶於濃濃的愛中,正確的教育方法是一把精美的刻刀;錯誤的教育方法就是一柄鋤頭,我想今後我應該把手中的“鋤頭”換成刻刀,力爭做一個好媽媽和一個好老師。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心得體會 篇5

讀了《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本書後,給我留下影像最深的是兩個字:閲讀。

書中提到“閲讀是智慧的水分和陽光。” “那些除了教科書什麼也不閲讀的學生,他們在課堂上掌握的知識就非常膚淺。” “如果沒有閲讀墊底,年級越高越會顯出力不從心。” “語文底藴的缺失也會影響專業學習,因為自己的思維寬度和廣度比起那些博覽羣書的人總是有很大侷限性。”這幾句話我深有感觸:因為我從小在農村長大,在上師範之前除了語文課本外,從沒見過任何讀物,也不知道這個世界會有什麼名著之類的讀物。上師範後明顯感到自己語文底藴的不足。我非常羨慕和敬佩那些滿腹經綸、才華橫溢的同學。但不管我怎麼狂補,最終還是不如他們。因此,我就很注重對我女兒閲讀這方面的培養。從我女兒會聽懂語言開始,我就買了很多童話故事的光盤,一有空我就放給她聽。當我女兒會説話時我就教她一些朗朗上口的兒歌和五言古詩,如:板凳板凳歪歪……等等,除此之外我還開始買書,最早買一頁就一行字的那種很簡單的故事書,色彩很鮮豔,情節也簡單,而且不容易撕壞。女兒很喜歡聽我讀,而且經常是我邊讀她邊看,漸漸地她就能記住故事,哪怕我講錯一個字,她也能立刻糾正。讀小班的時候,我就開始給她讀《格林童話》。她最喜歡裏面的《白雪公主》,每次拿起書,必須先要讀完《白雪公主》。久而久之,她竟然能把《白雪公主》學我的樣邊指邊讀一字不漏地讀出來。當時我感到很欣慰。

書中提到的邊走樓梯邊數數,我也和作者一樣做到了。不過那時我純屬是為了減輕自己的“負擔”,而並不是有意滲透數數。因為我家住五樓,當她會走路的時候,上下樓梯都要我抱,我實在有些抱不懂,我就靈機一動跟女兒説:“我們一起玩一個遊戲數樓梯好嗎?”女兒一聽是遊戲就欣然同意了。我女兒覺得這個遊戲也好玩,我們就經常邊走樓梯邊數。居然這對她的數數也幫了很大的忙。

書中提到不陪孩子寫作業,“不陪”才給孩子留下了讓習慣在內心生長的空間;學習不要刻苦努力,要讓孩子覺得學習是一種很有樂趣的事情;不追求100分和考好了不獎勵(學習一定不能功利)。這一點我們家也做到了。從一年級開始,因為我女兒的識字量也比較大,題目她都能讀懂。因此,我女兒寫作業,我和我老公是從來不陪的。我們還規定她無論如何作業必須在一小時左右完成(除複習外),質量還要保證。假如她碰到不會做的題目,我們也不會輕易告訴她,要看題目的難易,難的稍作提醒,易的叫她再想,意在培養她獨立思考的習慣。考了100分也從沒物質鼓勵,讓她明白學習是她的義務,是她必須要完成的一件事,並且做一件事一定要把她做得最好——也就是考100分是理所當然的。沒考100分説明你還沒把事情做得最好。當然考得不理想了,我會和她一起尋找錯題的原因,幫她查漏補缺。

書中其他的一些做法,有的我沒有做過,有的比較實用,我正在學。但不是刻意去做。生活是自然狀態,教育孩子也應該是自然狀態的。作為父母,我們創造了一個孩子,不僅有責任讓她長大,更應讓她有質量的生活,更應教會她做人。

以上是我讀了《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本書後的點滴感受及一些膚淺的看法。與家長們共勉。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心得體會 篇6

前些日子讀完了這本書,還是像前面説的那樣,讀完之後印象不是很深刻,只記住一些對我來説有些感觸的地方。

一、不要強迫孩子,孩子雖然小但也有自己的思想,也像大人一樣也有自己的悲喜,所以有時不要按照大人的意志強迫孩子,這點主要針對那些不愛吃飯的孩子,他不吃可能是不餓也可能是食慾不振,這頓不吃下頓餓了自然是吃了,有時我就愛罰他吃飯,不吃時硬逼着吃,主要針對的是我的孩子,但是自從看完之後我不在強迫了。餓了就吃,不餓就不吃,反正是餓不死呀。

二、順孩子的天性。首先認清自己的孩子是什麼樣的孩子,根據孩子的天性自覺的去培養,而不是硬逼迫孩子做些不想做的事情,孩子不是科學家的料,咱們即使拿菜刀非的讓他成為那樣的人結果只是兩敗俱傷。現在的孩子對父母多少有些不滿,甚至出現很多殺父母的現象,很大程度上就是父母沒照顧孩子的感受,沒關注孩子的真正需求,只是等到不可遏制時,對孩子拳腳相向,大聲呵斥,這令矛盾更加激化了,相信每個孩子都可以轉化只是咱們還沒找到真正的方法,沒摸清孩子的軟肋,每個孩子都有其各自的發展軌道,只要讓孩子走向正道,在孩子面前表現出咱們大人的真善美,潛移默化之下,孩子也不會走向歪道德。

在家庭教育中,我比較重視孩子的天性,小孩子我認為也不可能犯多大的錯誤,有了錯誤我讓他自己總結這件事情的壞處和影響,他有時表達的不夠完整我再加以深化,時間長了,有必要的時候就進行而不是大聲的呵斥,就如昨晚孩子要看動畫片,不到9點我困了,他還很有興趣,我喊了幾聲,他沒反應,我知道肯定入迷了,所以就沒再叫,我迷迷糊糊睡着了,他很自覺地關好電視和電燈(開關夠不到,他就踩在凳子上)很自覺地睡覺了,這前後也就10分鐘左右,如果説我要硬喊他或是強迫時,肯定會鬧得不愉快。可能在這種教育下,孩子有個個性,不好管,但我認為只要孩子發展的大方向對,這樣可以養成他的獨立性格,更好的處理自己的事情。但也有可能會溺愛孩子吧。

三、告訴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要做好。學習就是自己的事情,別人代替不了,我經常給我們班的學生説,如果老師替你寫作業,你能會了,你能上上大學,我情願替你,但這樣你能會嗎?學生自然也知道答案。我經常鼓動學生説你考試的目標是什麼,此時不論是好學生還是不好的學生,此時的答案是一致的就是優,我會説光靠老師喊有用嗎,要靠誰?靠自己。學習就是自己的義務就像老師來給你們上課一樣。

總之要順其孩子的天性發展而不是事事緊逼,否則會形成一種老鼠見到貓的架勢。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心得體會 篇7

讀了《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本書後,給我留下影像最深的是兩個字:閲讀。

書中提到“閲讀是智慧的水分和陽光。” “那些除了教科書什麼也不閲讀的學生,他們在課堂上掌握的知識就非常膚淺。” “如果沒有閲讀墊底,年級越高越會顯出力不從心。” “語文底藴的缺失也會影響專業學習,因為自己的思維寬度和廣度比起那些博覽羣書的人總是有很大侷限性。”這幾句話我深有感觸:因為我從小在農村長大,在上師範之前除了語文課本外,從沒見過任何讀物,也不知道這個世界會有什麼名著之類的讀物。上師範後明顯感到自己語文底藴的不足。我非常羨慕和敬佩那些滿腹經綸、才華橫溢的同學。但不管我怎麼狂補,最終還是不如他們。因此,我就很注重對我女兒閲讀這方面的培養。從我女兒會聽懂語言開始,我就買了很多童話故事的光盤,一有空我就放給她聽。當我女兒會説話時我就教她一些朗朗上口的兒歌和五言古詩,如:板凳板凳歪歪……等等,除此之外我還開始買書,最早買一頁就一行字的那種很簡單的故事書,色彩很鮮豔,情節也簡單,而且不容易撕壞。女兒很喜歡聽我讀,而且經常是我邊讀她邊看,漸漸地她就能記住故事,哪怕我講錯一個字,她也能立刻糾正。讀小班的時候,我就開始給她讀《格林童話》。她最喜歡裏面的《白雪公主》,每次拿起書,必須先要讀完《白雪公主》。久而久之,她竟然能把《白雪公主》學我的樣邊指邊讀一字不漏地讀出來。當時我感到很欣慰。

書中提到的邊走樓梯邊數數,我也和作者一樣做到了。不過那時我純屬是為了減輕自己的“負擔”,而並不是有意滲透數數。因為我家住五樓,當她會走路的時候,上下樓梯都要我抱,我實在有些抱不懂,我就靈機一動跟女兒説:“我們一起玩一個遊戲數樓梯好嗎?”女兒一聽是遊戲就欣然同意了。我女兒覺得這個遊戲也好玩,我們就經常邊走樓梯邊數。居然這對她的數數也幫了很大的忙。

書中提到不陪孩子寫作業,“不陪”才給孩子留下了讓習慣在內心生長的空間;學習不要刻苦努力,要讓孩子覺得學習是一種很有樂趣的事情;不追求100分和考好了不獎勵(學習一定不能功利)。這一點我們家也做到了。從一年級開始,因為我女兒的識字量也比較大,題目她都能讀懂。因此,我女兒寫作業,我和我老公是從來不陪的。我們還規定她無論如何作業必須在一小時左右完成(除複習外),質量還要保證。假如她碰到不會做的題目,我們也不會輕易告訴她,要看題目的難易,難的稍作提醒,易的叫她再想,意在培養她獨立思考的習慣。考了100分也從沒物質鼓勵,讓她明白學習是她的義務,是她必須要完成的一件事,並且做一件事一定要把她做得最好——也就是考100分是理所當然的。沒考100分説明你還沒把事情做得最好。當然考得不理想了,我會和她一起尋找錯題的原因,幫她查漏補缺。

書中其他的一些做法,有的我沒有做過,有的比較實用,我正在學。但不是刻意去做。生活是自然狀態,教育孩子也應該是自然狀態的。作為父母,我們創造了一個孩子,不僅有責任讓她長大,更應讓她有質量的生活,更應教會她做人。

以上是我讀了《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本書後的點滴感受及一些膚淺的看法。與家長們共勉。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心得體會 篇8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本書,感覺真是寫得好,使我受益多多。

作者尹建莉,是一位從事教育工作20xx年的老師,她也是一位成功的媽媽,培養了一位出色的女兒,因此這本書可以説是作者從事教育工作,以及身為人母教育女兒的過程中總結出的經驗之談,同時這又是一本非常專業的教育書,書中的觀點與事例緊密結合,闡述得有理有據,又提供了大量切實可行的教子辦法。此外作者的文筆也頗為人稱道,不枯燥,讓人有一口氣全部讀完的衝動。

真正的教育,是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是大愛無痕。不是刻意去喊,去説的,也不是刻意去做的。作者也是秉承這一宗旨來教育孩子的,把生活中的孩子的一切事都按照這去做,確實不容易,能夠做到大愛無痕地愛孩子,才是一個成功的母親。

書中作者的一些觀點我也十分贊同,永遠尊重孩子,不使用暴力;教孩子有同情心,愛心,誠實,同時自己要以身作則;給孩子充分的自由,不要管得太多太細,關心孩子,但不要監督孩子;發現孩子的優點,淡化孩子的缺點,孩子會越來越好;讓孩子愛上閲讀,愛上學習,要有方法,要保護孩子學習的興趣;和孩子一起端正學習態度,只關心學了多少,不關心考了多少。

我最感興趣的就是如何培養孩子的閲讀習慣的問題,作者認為閲讀是需要誘惑的。在教育中,想要孩子接受什麼,就去誘惑他;想要他排斥什麼,就去強迫他,這是非常有效的一招。讓孩子本身對閲讀有興趣,從閲讀中得到快樂。我想學校的閲覽室的工作也是要達到讓學生品味閲讀本身的興趣,這樣,我們的孩子就會愛上閲讀。

在對書的選擇上,作者提出,不看“有用”的書。不看“有用”的書,是在選擇中要以孩子的興趣為核心要素,不以大人所謂的“有用”為選擇標準。反思與對照我們在學生的讀書活動中,也給學生推薦了一些書,有文學名著、詩詞等。這可能是從老師的角度來選擇的,範圍比較狹窄,對學生興趣的培養是不利的。我們學校有20xx多名學生,他們閲讀的興趣一定是豐富多彩的,天文、地理、動物、植物、軍事、人文等,在這些方面,應該更放開。交給學生更大的選擇的自由與權力,讓學生讀自己喜歡的書,相信喜歡閲讀的學生一定會更多,閲讀的興趣也一定會更濃厚。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心得體會 篇9

其實我一直認為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影響是很深刻的,但我並不瞭解。讀了《好媽媽勝過好老師》,我才對家庭教育有了一定的認識。看書時我也常常聯想起我的侄女,想到她的行為。

比如打針這件事,記得一次侄女肚子一直疼,我和媽媽就帶她去了醫院,醫生看過後説要抽血檢驗,侄女一聽就害怕了。雖然我們一直安慰她打針不痛的很快的,但她依然拼命反抗。或許是因為家裏人常常説如果她不乖,就帶她去打針,以至於讓她產生了根深蒂固的思想:打針很痛的。或許家裏人的行為應當避免,我們也應當以温柔的方式告訴她打針是怎麼一回事。

而最讓我感同身受的是書中所提到閲讀的重要性。我從小到大讀的書不多,雖然偶爾心血來潮會買書看,但並沒有閲讀的習慣。雖然閲讀的目的不是為了應付考試作文,但我發現,沒有一定的閲讀量,作文真的寫不好。我每次作文都寫不好,或許就是因為思想和言語不夠豐富。而如今電視和電腦觸手可及,每次家裏人沒時間管侄女時,就會讓她去看電視玩電腦,從沒想過讓她看看書或做一些更有意義的事。我們全家人都應該反思吧,怎樣才是對孩子最好的。

當然我們不可能照搬書中的方法,但我們應當去學習,去體會,去做。 希望更多的人能通過這本書學到對待孩子的正確方法吧。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心得體會 篇10

第一次看完了《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忍不住又翻閲了一次。無論是以媽媽的角度還是老師的角度閲讀這本書,都受益匪淺。

“媽媽是朋友,媽媽是老師,媽媽是孩子的引路人,媽媽教育方法的差別,常常影響孩子的一生。”——這就是這本書的引。一開始之所以被這本書吸引,有一大部分原因在於看到了這個引。前言有一段話也很吸引人:年輕的父母也得到一塊玉——可愛的孩子——多年後的結果卻是,一些人得到了令人滿意的作品,一些人眼瞅這玉石的變化越來越失望。二者的區別,就是後者使用的,常常是鋤頭。

每讀完一篇,我都會馬上對照一下我自己,發現我自己原來也在用着鋤頭一樣的工具在雕琢着自己手裏的玉,想想這是多麼可怕的事情。只不過用的次數多少而已。

有幾個章節我更是看到了一個教育專家的教子方法,例如:不寫暴力作業、學習不要刻苦努力、替孩子寫作業等等,這在一般人看來簡直是亂套的東西,在教育專家的筆下卻是那麼的自然合理。不得不讓我佩服真正的教育的力量不是強硬而是方法。

另外作者十分重視閲讀習慣的培養,書的第二章幾乎都在講早期閲讀的,從閲讀的重要性,閲讀的方法,到閲讀給學習帶來的好處,闡述得很詳細,並且舉了很多的實例。用作者的話説,閲讀是一根“魔杖”,被“魔杖”點中的孩子學習能力強。

書中的很多做法是作者在長期的教育實踐中總結的方法和經驗,因此具備可操作性。並且,作者對現行的教育弊病做了大膽的批評,觀點鮮明。對於讀者有很強的指導作用。例如在如何培養良好學習習慣的過程中,作者提出了一系列與我們家長常見的做法皆然相背的逆向思維:“不陪”才能培養好習慣;懲罰你,不讓你寫作業;學習不要“刻苦努力”;“不考一百分”;“考好了不獎勵”,這些觀點聽上去令人耳目一新,又覺得不可思議。細細揣摩後,才有一種醍醐灌頂,茅塞頓開的頓悟。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心得體會 篇11

有一次在逛書店的時候看到《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本書,覺得這是一本優秀的教育書籍,於是就一口氣買下來。看着看着,時常被其中短文中的通篇貫穿的育兒智慧所打動,也常常陷入我兒時經歷的各式各樣有利或是有害的“老式教育”中。每篇短文都值得家長和老師所深思和反省,它顛覆了許多根深蒂固的教育理念。做教師後,又重新將此書讀了一遍,感到自己受益匪淺。該書序中寫到,真正的教育、真正的大愛,是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所謂大愛無痕。不是刻意去喊,去説的,也不是刻意去做的。讀過之後覺得不但對自己如何做好一個母親有幫助,對自己如何教育好學生也有很大的幫助。

尹老師強調要讓孩子們輕鬆學習,千萬不要用學習作為懲罰孩子的手段,引導孩子體會到學習的快樂,把所學的東西應用到生活中去,真正體會學有所用的樂趣。她抓住孩子的心理,大量運用“逆向思維”的方法,提出了一系列與我們常見的做法截然不同的方法——“不陪”才能培養好習慣;懲罰你,不讓你寫作業;學習不要“刻苦努力”;不考一百分;考好了不獎勵……這些觀點聽上去令人耳目一新,又有點令人覺得不可思議,但是細讀之後,你會恍然大悟,你會發現尹老師在向我們講述一個樸素的道理:要讓孩子做好一件事,先讓孩子愛上它。

當我讀到“如果把學習做成一顆酒心巧克力,孩子如何能不喜歡;如果把學習做成一顆牛黃解毒丸,孩子又如何會喜歡?”時,我不禁想到了我自己,我覺得自己正是那種把學習做成了“牛黃解毒丸”的一類人。“你這孩子挺聰明的,就是在學習上不用心,不刻苦。”這是我説得最多,而家長們又最容易接受的理由。我一直以來也是這樣認為的,並以此來教育我的學生和我的孩子,從不以為有什麼問題。可是大部分學生還是不愛學習,不願意刻苦付出。這是哪出了問題呢?尹老師的書讓我找到答案。她説:“學習為什麼非得是苦的不可?我們都希望孩子喜歡學習,如果把學習做成一顆酒心巧克力,孩子如何能不喜歡;如果把學習做成一顆牛黃解毒丸,孩子又如何能喜歡?”我們為了讓學生的學習成績理想,往往不遺餘力的對他們進行教育,教育他們學習是如何如何重要,告訴他們不學習對自己的將來會有什麼樣的影響。這樣教育的結果是一學期下來,老師累的筋疲力盡,學生學得疲憊不堪,成績還不一定理想。那我們為什麼不能把學習做成一顆酒心巧克力呢?為什麼不能在學生的學習興趣上多下些功夫呢?如果像尹老師説的把學習當成一種遊戲,像“開小賣部”、“當小老師”,學生又如何能不喜歡呢?

這本書中,園園媽媽對孩子的每一件小事都是非常用心,字裏行間都流露着她對女兒的理解和尊重,更是懂得用一個個巧妙的方法來促進女兒的成長。當讀到這些內容的時候,便開始反思我在平時在對待學生教育的錯誤行為時,多以發火、批評、懲罰等方式來處理、對待,常惹得學生哭鼻子。讀過之後我才深深意識到,這樣的做法既傷害了孩子幼小的心靈,又打擊了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和學習興趣。我為自己那麼急躁的情緒而感到愧對孩子,深深的自責。孩子是屬於社會的,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是自己的主人,無論在生活中還是在學習上都是如此,與其硬逼着孩子去幹,不如換個方法讓孩子自己主動去幹,家長可以以做遊戲的方式來激發孩子做事的興趣!這樣會容易得多!

“在教育中,想要孩子接受什麼,就去誘惑他;想要他排斥什麼,就去強迫他——這是非常有效的一招。凡達不到目的,做得事與願違的家長,一定是把方法用反了。如果你想讓孩子喜歡課外閲讀,就千萬不要直接要求他‘讀書去’,也不要總拿他愛不愛讀書這事當話題來聊,更不要用閲讀的事來教訓他。”對此,我深有同感。在兒子讀書方面,我從來都是隨他所願,他什麼時候想讀了,自己拿書來讀,如果不想讀,你讓他做他也不願做,當然很多的時候由於孩子的天性,兒子不會自己自覺的進行讀書,這個時候,我總是在一邊自己拿起一本書來讀,小孩子的模仿性很強,當他看到你在讀書時,她也會自覺地進行閲讀,當孩子不喜歡讀書的時候,我會盡量和兒子做他喜歡的遊戲,如《開商店》、《奧特曼與怪獸》。

看這本書,真的覺得受益匪淺!教育就在身邊,每一個細節都可能是教育的最好的契機,關鍵是你擁有什麼樣的教育理念,採用什麼樣的教育方法加以引導。讓我們記住她的一句話吧!孩子不是為了“長大”或“成功”、“成才”活着,孩子首先是為了“童年”而活着。教育不應該有功利性,愛孩子才要施教,施教應該溶於濃濃的愛中,正確的教育方法是一把精美的刻刀;錯誤的教育方法就是一柄鋤頭,我想今後我應該把手中的“鋤頭”換成刻刀,力爭做一個好媽媽和一個好老師。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心得體會 篇12

俗話説;“嚴師出高徒。”是啊!下面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我們的葛老師吧!

葛老師身穿長裙,蹬着高跟鞋,中等個兒,身材苗條,圓圓的臉上有雙大眼睛,滿頭拉鍊似的頭髮,在遠處看,不知道的以為是誰家婷婷玉立的黃花大閨女呢!她對我們比自己的兒女還要好,上課從不開玩笑,很嚴肅,而下課就和我們是好朋友在一起嬉戲聊天!她和別人交談時,臉上總會露出美麗的微笑;但是誰要惹她生氣時,就會“火冒三丈,怒氣沖天。”咚,誰又在惹事生非了,快去看看吧!

原來是我早上聽寫錯了很多單詞,老師正在罰抄呢!突然,老師正在向我招手,示意讓我過去,心想:“今天我之前寫的不好,肯定又要捱罵了。”誰知,老師把我叫到辦公室,全部都是紅差,沒有一個對的。”老師對我説:“怎麼寫的,寫的一塌糊塗。你要知道,一個好成績是努力才得出來的。你把單詞重寫一遍。”説完,我拿着本子,走在走廊上,天上的暈迷不起來了,忽然下起了大雨。作文

我曾一次又一次的希望自己努力學習,這樣可以受一點苦;我曾一次又一次的盼望自己長大,這樣就少受一點苦。我也想過:“為什麼走上教書的道路就無回頭的機會嗎?難道就只有默默地奉獻嗎?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心得體會 篇13

一直以來學校都注重培養我們教師的讀書習慣,通過讀書提高我們教師的個人修養,積澱自己的文化底藴,讓書香飄滿校園。一年來,我認真貫徹柳州市教師閲讀年的精神和學校的讀書活動方案,認真制定閲讀計劃。按照計劃,我認真閲讀了必讀和推薦讀的書目。我將一年來的具體做法總結如下:

一、利用課餘時間學習,提高自己的理論知識

每天堅持抽時間讀書,認真做好筆記,每個月撰寫4~6篇讀書筆記以及讀書心得。通過讀書,我學會了怎樣正確地去引導教育孩子,讀書使我再提起筆來寫些什麼,不再會覺得那是一件難事。我要做個真正的職業讀書人,從書中汲取更多的營養,再把這些營養輸送給我的學生們。

二、積極參加學校的每月的主題讀書活動,豐富自己的讀書生活

學校認真落實了讀書活動方案,開展了豐富的讀書活動。我積極參加學校每個月開展的主題讀書活動。這些活動分別有“好書我推薦”、“我讀書,我快樂,我成長”的徵文活動、“好書我交流”、“好書我導讀”、“讀書隨筆”、“讀書名言”、“讀書與成就”的論壇活動、“講述我的教育故事”、“閲讀、工作、成長”演講等主題活動。按照學校要求,我們每個月都將自己的學習心得上傳到學校的網絡硬盤上,與其他教師進行交流。這種跨越空間的交流方式提高了我們教師學習的興趣。

三、積極參加各項培訓,提高自身素質

我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寒假、暑假和平時觀看讀書光碟等各項培訓活動,並且仔細傾聽,認真做好筆記,及時記下點滴收穫。培訓結束後,都能按要求寫一篇學習心得。提高自己的理論認識,並把這種知識運用到教學中去,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在今天這樣一個瞬息萬變的時代,知識的更新無時無刻,作為一名教師,對於教學必須全身心的投入,必須學習學習再學習,讀書讀書再讀書,這樣我們才能用智慧教出趣味,用新觀念育出不同的人才,快樂地生活,快樂地工作,真正做一個享受教育的陽光教師!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心得體會 篇14

今天上午聽了優秀教師劉彩文老師的先進事蹟報告,她那一心只為教育的先進事蹟深深地感動着我,震撼着我,讓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我也是一名教師,儘管我們的教育環境迥然不同,但我們可以共享同一種精神、同一種信念、同一種態度和同一種操守,那就是、奉獻、鑽研和甘做人梯。在以後的教育職業生涯中,我將在先進教師先進事蹟啟迪和鼓舞下,樹立正確榮辱觀,努力增強“學高為師,身正為範,教書育人”的教師使命感,不斷強化自己作為一名教師的責任心。為此,我將從以下幾方面來努力。

一、端正態度

要想讓課堂有亮點,一要端正工作態度。態度決定一切,能不能上一堂好課,能不能讓課堂呈現出更多的亮點,教學態度是至關重要的,個人的教學能力和水平是次要的,個人的教學能力再強,水平再高,缺少一個端正的教學態度,課堂也是很難出彩的。只有端正工作態度,把教育作為事業來做,把教學作為藝術來研究,才有可能上出高質量的課,才能讓課堂亮點不斷閃現。不枉教師的光榮使命。

二、練好基本功

要教給孩子一滴水那麼多知識,教師就要具有一桶水那麼多的知識。所以,白天,我們不僅在學校上課,批改作業,處理一些班務,搞教研活動,還要抓緊業餘時間外出聽課學習,晚上回家還得備課,看書學習,查閲資料等,當別人在與家人聊天,朋友聚會,吃喝娛樂,享受工作之餘的悠閒的時候,我們還在為明天的的上課做準備,還在為某個學生的個體行為傷腦筋,還在為寫一篇論文而冥思苦想。是呀,可當我們看到學生的一丁點進步時,有家長向我們道謝時,自己課堂教學閃現出一丁點火花時,工作得到同事、領導的肯定時,那種興奮與激動是難以言表的。覺得所有的辛苦和付出都是值得的。人的一生雖然漫長,可記憶力和精力最黃金的時期卻是有限的,現在的我倍感歲月的不饒人,眼看人生的黃金時間匆匆從腳下流過,如果還不努力學習,不為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積澱下一些經驗的話,可能確實就要來不及了,所以,我想:現在辛苦點,累點,雖然會失去一些娛樂時間,但我會得到一筆人生最寶貴的財富,那就是解惑授業的經驗。天道酬勤,我相信只要辛勤耕耘就會收穫豐碩的成果,哪怕一顆青澀的小果,我也要為之努力奮鬥,心裏也覺得很甜。

三、擁有一顆真誠的愛心

“對待別人的孩子要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我們都應該學會換位思考,當我們希望別人怎麼教自己的孩子時,就一定得怎麼教別人的孩子。當家長把孩子送到我們手上的時候,他們對我們寄予很大的希望,所以,我們要象愛自己的孩子一樣真誠的愛他們,用積極的情感去感染他們,扣擊他們的心扉,激起他們感情的波瀾,這是一種責任。我們要象慈母一樣關心愛護每一個孩子,孩子身體不適時,我們應該噓寒問暖;孩子有缺點或不足時,不歧視,不挖苦,不嘲笑,應該有顆包容之心,要想到:他們是孩子,擁有犯錯誤的權利;當孩子的優點或進步時,要及時表揚,加以肯定和鼓勵,……總而言之,作為教師,我們要用自己的愛心、細心和關心,讓孩子真正能健康快樂地成長,那才是我們的心願。

四、與時俱進,開拓創新

都説人是要活到老學到老的。時代在進步,孩子在成長,對老師的要求也就有所提高,所以,我們要不斷加強學習,學習一些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用學到的理論知識指導自己的實際工作,大膽創新,積極尋找適合學生的教育教學方法,讓自己的腳步跟上時代的步伐,這樣才不會被時代所淘汰。

最後,我用這句話跟大家共勉:既然我選擇了教師這一行,我就要用我的熱情,用我的愛心把這份光和熱永遠延續下去。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心得體會 篇15

1. 老師,一個平凡的詞;老師,一個偉大的詞;老師,一個值得尊敬的詞;老師,一個值得讚美的詞。是的,他值得被讚美。您的愛,太陽一般温暖,春風一般和煦,清泉一般甘甜;您的愛,比父愛更嚴峻,比母愛更純潔;您的愛,天下最偉大,最無私,最神聖。老師,老師,我們讚美老師!讚美老師的温柔又嚴格;讚美老師為我們砍掉雜枝;讚美老師為我們輸送養料;讚美老師讓我們茁壯成長;讚美老師培育出無數發亮的珍珠;讚美老師的平凡而又偉大。老師,我們美麗的老師,讓我們一同來讚美老師,讚美老師!

2.老師,大家都説您培養着祖國的棟樑,我卻要説您就是祖國的棟樑。正是您,支撐起我們一代人的脊樑!您像一隻紅燭,為後輩獻出了所有的熱和光!您的品格和精神,可以用兩個字表達,就是——燃燒!不停的燃燒!您工作在今朝,卻建設着祖國的四面八方。老師,您是美的耕耘者,美的播種者。是您用美的陽光普照,用美的雨露滋潤,我們的心田才綠草如茵,繁花似錦!您的講課是那樣的豐富多彩,每一個章節都彷彿在我們面前打開了一扇窗户,讓我們看到了一個斑斕的新世界……

3.老師,是平凡的,從國小到國中,從國中到高中,從高中到大學。這些日子都會一晃而過,很快,很快,快的讓人抓不住,記不住。是啊!匆匆十年而過後,我們已經展翅飛翔,立足於社會的風口浪尖,創造我們輝煌的人生,在工作崗位上大展手腳。可老師依舊還只是老師,依然在工作崗位上辛勤耕耘,培育學生,依然平凡,平凡的讓那些他們教過的學生有些不大理解。

4.可同樣,老師也是偉大的。“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老師將他們那平凡的一生貢獻給了我們,願意教育我們,幫我們這些幼苗。小樹砍掉歪枝,給我們輸送養料,看護我們一代又一代的成長。而他們,卻在這時間中慢慢老去,慢慢老去,同樣有時也會慢慢被人們忘記。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心得體會 篇16

假期看了《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本書,當我翻開樸實的扉頁,我就被前言《我們的書中有塊玉時》深深的吸引,被尹建莉老師講的農夫的鋤頭和璞玉的故事所打動。前後一共讀了兩遍,真是值得一看的好書,受益匪淺。

每讀完一篇,我都會馬上對照一下我自己,發現我自己原來也在用着鋤頭一樣的工具在雕琢着自己手裏的玉,想想這是多麼可怕的事情。只不過用的次數多少而已。

細讀下去,很多教育觀念使我受益匪淺。

一、書的首頁錢理羣教授評論該書:這是一本有勇氣,有思想,有智慧的書",作者確實勇氣可嘉,既敢直面教育問題,又深入地思考;有獨到的教育觀念,更有教育智慧。對現行教育(包括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中存在的弊端能一針見血地指出來,旗幟鮮明地提出自己的觀點,其中例舉了大量的實例,如"暴力作業""學語文不是學語文課本""可不可以批評老師"等我們有目共睹的教育問題,都進行了批判。讓我們看到的是一位真正有智慧的家長。説實話有些時候我都沒有這樣的勇氣。看完此書我一直在想如果大家都敢於提出自己的理念和想法,大膽創新,也就不會有太多的教育問題了,主要是現在很多家長不敢違背常規,很多是偽心的討好老師,不敢説出自己的真實想法,怕孩子會受到更加重的傷害。我的一個同事有句話很精闢:"一個人如果不穿衣服光着屁股上街,會被認為是瘋子;十幾、二十幾個人如果不穿衣服光着屁股上街,那是藝術表演;所有人都不穿衣服光着屁股上街,那是狂歡!"沒有人原意被人當做瘋子。

二、對閲讀極其重視,該書的很多章節提到早期閲讀的重要性,作者從閲讀的重要性,閲讀的方法,到閲讀給學習帶來的好處,各個方面都闡述的很到位,並且舉了很多的實例。用作者的話説,閲讀是一根"魔杖",被"魔杖"點中的孩子學習能力強。

在45頁讓孩子識字不難這篇中作者説:"我的做法談起來實際上非常簡單,就是從我第一次拿起一本書給她講故事時,就不'講',而是'讀'。即不把故事內容轉化成口語或'兒語',完全按書上文字,一字字給她讀。在對圓圓的教育中,我深深地體會到,把學習生字融匯在日常生活中,建立在大量的閲讀基本上,是非常有效的教育方法。不僅孩子學起來輕鬆,大人實際上也輕鬆,事半功倍。"我慶幸兒子從小形成了閲讀習慣,我更慶幸關於閲讀的很多細節,跟尹老師提出的觀點不謀而合。我給大羽講故事,也是用"讀"的方式,我相信書中優美的文字可以豐富大羽的語言,很少去給大羽講故事,也從來沒有刻意教過大羽認字,更沒有上過任何識字班,尹老師也提出認字和閲讀要結合起來,而不是割裂開來。現在我開始嘗試講故事的時候,用手指着字讀,希望孩子在潛移默化中認字,至少保護孩子對文字的興趣。有時大羽翻開書自己講故事,很多時候他是一邊指着字一邊即興瞎編,當然編的內容都是憑他聽媽媽給他講的內容進行回憶。老師也告訴媽媽:"大羽的語言功底真的很好,他去哪裏玩了,怎麼玩的,回來都會很清楚的給我們講講。"不是自誇,兒子的語言天賦真的很好,有時他説出的話都會讓很多人吃驚,記得今天元旦我們四家帶着孩子一塊去郊外玩,到了目的地停車時,大羽突然來了一句:"王阿姨的水平可真高呀!(王阿姨開車帶我們去的)"頓時大家都樂了。嘿!這孩子什麼時候學會拍馬屁了!回來路上媽媽來例假,加上暈車,肚子、胃和腰都疼,在一個服務區,大家都下車去方便了,大羽和小吳叔叔坐在車上,小趙阿姨和媽媽也下來站車旁透氣,一會大羽喊小趙阿姨,叫小趙阿姨幫他把車前面放的香蕉給他遞一個,小趙阿姨問大羽:"你為什麼不叫你媽媽幫你拿呢?""因為我媽媽胃疼!"看來孩子是真長大了!知道心疼媽媽了!就這樣到了鄭州,大家決定去吃點飯再回家,吃飯時別的小朋友都有媽媽在喂,媽媽問大羽:"媽媽餵你吃吧?""我自己吃,因為媽媽胃疼,肚子疼,我怕你難受,所以我要自己吃。"吃完飯,繼續坐上王阿姨開的車,途中大羽和小朋友一直唱歌,唱了一會後大羽問道:"你們知道我為什麼唱這些歌嗎?"大家異口同聲道:"不知道!為什麼呀?""因為我想讓王阿姨好好高興高興"王阿姨一聽,樂道:"説的我太高興了!看來我下次要多請你吃出來玩幾次呀!"但是我給大羽講完故事,一般會要求他回答幾個問題,考察他究竟有沒有聽懂,現在看來我太急於求成了,閲讀的功能在於"薰陶"而不是"搬運"。眼前可能看不出什麼,但只要他讀得足夠多,豐厚底藴遲早會在孩子身上顯現出來。

三、學習不要"刻苦努力""一個人不可能既討厭一件事,又能把一件事做好。我們常説"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就是説要讓學生愛上某件事,他才能把這個件事做好。因此,我們要做的,是思考如何讓學生對學習有興趣,小心呵護孩子的好奇心,激發孩子的求知慾,讓他們始終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學習為什麼非得是苦的不可?我們都希望孩子喜歡學習,如果把學習做成一顆巧克力,孩子如何能不喜歡;如果把學習做成一顆苦藥,孩子又如何能喜歡?""人最難抗拒的就是"誘惑",最討厭的是"強迫",大人和孩子都一樣。在教育中,想要孩子接受什麼,就去誘惑他;想要他拒絕什麼,就去強迫他。凡達不到目的,做得事與願違的家長,一定是把方法用反了!"尹老師強調要讓孩子們輕鬆學習,千萬不要用學習作為懲罰孩子的手段,引導孩子體會到學習的快樂,把所學的東西應用到生活中去,真正體會學有所用的樂趣。她抓住孩子的心理,大量運用"逆向思維"。針對如何培養良好學習習慣,作者提出了一系列與我們常見的做法截然不同的方法:"不陪"才能培養好習慣;懲罰你,不讓你寫作業;學習不要"刻苦努力";"不考一百分";"考好了不獎勵",這些觀點聽上去令人耳目一新,又令人覺得不可思議,但是細讀之後,你會恍然大悟,你會發現尹老師在向我們講述一個樸素的道理:要做好一件事,先要愛上它。想想我們通常的做法都是多麼愚蠢四、只設"記功簿",不設"記過簿"。

尹老師設了一個"記功簿",記錄孩子成長中外在的一些進步,同時也記下了她內在的進步與成長。每頁只記一件事,畫一朵小小的紅花--算是給孩子的獎勵。這個方法,一些家長和老師也用過,但卻有些小小的不同。有的除了"記功簿"還有"記過薄",想借以加深孩子的記憶,提醒孩子不要再犯同樣的錯,沒想到這樣的結果是,優點會鞏固成為真正的優點,缺點也會鞏固下來,成為總也改不掉的缺點。也有的在設"記功簿"時,過分關注孩子的學習,如作業得了幾星,考試得了幾分,比賽得了幾等獎……,忽視了更為重要的品德的培養。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心得體會 篇17

1.我記得第一次上課時,一支紅色的粉筆在黑板上沙沙沙,熟練自如地畫上了我們偉大的祖國,告訴我們祖國有1500萬平方里,有豐富的地下礦物資源,土地肥沃,氣候宜人;農業發達,物產豐富,有世界最高的山,最長的峽谷,最大的平原……使我們對祖國有了新的瞭解,聽了這堂課後,使我們大開眼界,漸漸對科學課熱愛起來了。您對班上特別關心,經常協助班主任管紀律,管勞動,管理同學們生活,教育同學們愛學習,愛勞動,五講四美,熱愛黨,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集體。

2.您是舵手,引導我進入知識的海洋,您是燈塔,指引我人生道路前進的方向。您的一顰一笑伴我成長,您的一言一行都是我學習的榜樣。您愛我們如同愛自己的孩子。記得一次期末考試,我得了滿分,您激動地告訴我的媽媽:“孫野萌的媽媽,孫野萌語文考了100分!”那種欣喜,好像中了大獎一樣。還有一次期末考試之前。您拉着我的手,懇切地説:“孫野萌,只要你不馬虎,就一定能得滿分!”以後我每次做題,眼前總是浮現出您期待的目光。

3.您的知識淵博,為人師表,教學認真負責,您在教育戰線上默默無聞幾十年為了同學們,他頭上增添了縷縷銀髮,真正做到了施惠者不圖報,你是我心目中的好老師,我也會做到愛惠者不忘恩呀! 您象蠟燭,燃燒自己,照亮別人。您用一生的心血,培育出桃節滿天下,您卻依舊站在那三尺講台上,用汗水和心血把我們培養。謝謝您,我的老師!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心得體會 篇18

教師的天職是育人,肩負着民族興衰的重任,被廣泛譽為園丁、春蠶、蠟燭、人梯、靈魂工程師、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怎樣才能不辜負這些美稱呢?我認為關鍵是心中要有“愛”。我國現代教育家夏沔尊曾説:“教育之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能稱其為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是的,要成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心中必須要有愛。

首先,要愛學生。

每一位學生都是祖國的花朵、建設祖國的棟樑,因此我們要把每一位學生都看作是愛迪生、愛恩斯坦……。用愛心、關心、責任心、寬容心、細心去培育他們。高爾基説過:“誰愛孩子,孩子就愛誰,只有愛孩子的人才會教育孩子。”的確,愛是一種情感交流,只有把熾熱的愛通過一言一行傳給學生時,才會激起學生對老師情感的回報,從而樂於接受你所給予的一切。所以要成為一名受學生愛戴的老師,先決條件是要愛學生,只有心中有“愛”,才會無微不至地關心學生的健康成長;才會竭盡全力地去教育好學生。蘇聯著名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傾注了20xx年的愛,終將一名有偷竊習慣的學生培養成了一名成功的農莊主席,可謂愛的偉大!

其次,要愛學習。

教育是一項“灌溉”事業,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必須是一條有源頭的河流。所以要成為一名受學生敬佩的老師,一定都要熱愛學習,不斷學習,樹立終生學習的理念。學習新的教育理念,是使自己的教育取得成功的法寶;學習新的教學方法,力爭使自己的教學與時俱進,成為一種發展着的教學藝術;學習專業知識,使自己擁有豐富的知識積累和廣闊的智力背景。只有愛學習的老師,才會在教學中保持創造的激情與活力,不斷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質量,成為學生傾心,學校放心,家長開心的名師。

再次,要愛自己所從事的事業。

教育是一項事業,我們要愛自己所從事的事業,而不要僅僅把它當作一種職業,更不能只當作是一個謀生的飯碗。職業與事業的不同層次在於職業只讓我們生存,而事業才能讓我們自己、國家、社會發展。因此要成為一名對學生終生產生積極影響的老師,必須把教育當作一項事業作一生不懈的追求,把教育好學生放在首位,不為權力、地位、名譽、金錢和其他物質利益所動搖,每一天都充滿激情,勇於開拓,敢於追求,讓三尺講台綻放出世界上最美最燦爛的花朵。教師生活雖然艱苦,但我看到學生獲得優異成績後欣喜的笑容,看到一屆屆的學生正成人成才,我感到無比快樂!

我們既然選擇了教師,就註定一生都要傾注“愛”。只要不吝惜揮灑愛的教師,才會成為受學生愛戴的老師;才會成為受學生敬佩的老師;才會成為受學生感激的老師。國家教育周部長曾説:“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師愛就是教師的靈魂”。我,一介書生,深有同感。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心得體會 篇19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本書,感覺真是寫得好,使我受益多多。

作者尹建莉,是一位從事教育工作20xx年的老師,她也是一位成功的媽媽,培養了一位出色的女兒,因此這本書可以説是作者從事教育工作,以及身為人母教育女兒的過程中總結出的經驗之談,同時這又是一本非常專業的教育書,書中的觀點與事例緊密結合,闡述得有理有據,又提供了大量切實可行的教子辦法。此外作者的文筆也頗為人稱道,不枯燥,讓人有一口氣全部讀完的衝動。

真正的教育,是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是大愛無痕。不是刻意去喊,去説的,也不是刻意去做的。作者也是秉承這一宗旨來教育孩子的,把生活中的孩子的一切事都按照這去做,確實不容易,能夠做到大愛無痕地愛孩子,才是一個成功的母親。

書中作者的一些觀點我也十分贊同,永遠尊重孩子,不使用暴力;教孩子有同情心,愛心,誠實,同時自己要以身作則;給孩子充分的自由,不要管得太多太細,關心孩子,但不要監督孩子;發現孩子的優點,淡化孩子的缺點,孩子會越來越好;讓孩子愛上閲讀,愛上學習,要有方法,要保護孩子學習的興趣;和孩子一起端正學習態度,只關心學了多少,不關心考了多少。

我最感興趣的就是如何培養孩子的閲讀習慣的問題,作者認為閲讀是需要誘惑的。在教育中,想要孩子接受什麼,就去誘惑他;想要他排斥什麼,就去強迫他,這是非常有效的一招。讓孩子本身對閲讀有興趣,從閲讀中得到快樂。我想學校的閲覽室的工作也是要達到讓學生品味閲讀本身的興趣,這樣,我們的孩子就會愛上閲讀。

在對書的選擇上,作者提出,不看“有用”的書。不看“有用”的書,是在選擇中要以孩子的興趣為核心要素,不以大人所謂的“有用”為選擇標準。反思與對照我們在學生的讀書活動中,也給學生推薦了一些書,有文學名著、詩詞等。這可能是從老師的角度來選擇的,範圍比較狹窄,對學生興趣的培養是不利的。我們學校有20xx多名學生,他們閲讀的興趣一定是豐富多彩的,天文、地理、動物、植物、軍事、人文等,在這些方面,應該更放開。交給學生更大的選擇的自由與權力,讓學生讀自己喜歡的書,相信喜歡閲讀的學生一定會更多,閲讀的興趣也一定會更濃厚。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心得體會 篇20

在孩子的成長之路上,媽媽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為了孩子能夠擁有一個美好的未來,每一位媽媽都要努力成為合格的好媽媽!”其實當看到這些的時候,我第一個是想到是班上的孩子,我該如何去教育他們?如何把他們教育好?其次是我以後的孩子,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一個稱職的媽媽?最後就是我自己。

我想讀完這本書以後應該能從書中悟出我教育學生的方法。雖然我只看了50多頁,但也給了我很大的觸動,其中印象最深的就是第一篇的第3章《有什麼樣的媽媽就有什麼樣的孩子》,它裏面包含了愛笑的媽媽,給孩子播種陽光、積極向上的媽媽,孩子長大錯不了、媽媽脾氣壞,孩子性格暴躁、切莫讓大人的髒話髒了孩子的心靈、別把虛偽傳給孩子、媽媽的風度,決定孩子人生的高度、尊重孩子的意願,不暴力強權、把好心態遺傳給孩子、父母不在孩子面前爭吵、教給孩子看事物的角度、允許孩子“平凡”。

雖然是一本家庭教育的書,但我認為無論是家庭教育還是學校教育,教育都是相通的。書中寫了很多事情再次證明了作為一名教育者只要真正從愛、理解、尊重孩子的立場出發,任何一個智力正常的孩子,都可以被塑造成為優秀的人才。前蘇聯著名教育家馬可連柯曾經講過:“一個家長對自己的要求,一個家長對自己家庭的尊重,一個家長對自己每一行為舉止的注重,就是對子女最首要的,也是最重要的教育方法。”這也説明,父母是孩子最直接、最具體的榜樣。

例如書中提到的家長和老師無意中所犯的一些小錯,日積月累,會慢慢形成一個嚴重困擾孩子的大問題,給孩子帶來深刻痛苦和迷惑,甚至扭曲孩子的心靈,這不是我們的愛心不夠,確實是有些做法不對。這個觀點再次引起了我的反思。我們經常會在孩子學習不認真或犯了錯的時候,會處罰孩子,其實,當我們用這種做法我們可能在那個瞬間取得了勝利,得到了孩子表面的認同,卻在他們內心埋下了厭惡寫字的種子。我們一方面要求孩子認真,一方面又把學習作為懲罰手段用在孩子身上,可想而知,當孩子書寫的時候,想到老師懲罰的情景,不反感才怪呢。

我們常説“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就是説要讓學生愛上某件事,他才能把這個件事做好。因此,我們要做的,是思考如何讓學生對學習有興趣,小心呵護孩子的好奇心,激發孩子的興趣,讓他們始終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看這本書,真的覺得受益匪淺!教育就在身邊,每一個細節都可能是教育的最好契機,關鍵是我們擁有什麼樣的教育理念,採用什麼樣的教育方法加以引導。

最後,我想説:“管孩子,不如愛孩子;教育孩子,不如欣賞孩子。”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心得體會 篇21

20__年7月4日,今天聆聽了江蘇省特級教師陳老師的講座。他曾經是我們東吳外國語師範學校的校長,聽他的講座有些親切感。他的講座沿襲了一貫的幽默風格,從拉家常式的開篇到圍繞“江蘇”、“國小”、“英語教師”這三個詞彙進行鍼對教師職業榮譽感的宣講。他分析了我們蘇州英語教學的未來,同時對我們這些從事國小英語教育工作的老師寄予厚望。他結合“皮格馬利翁效應”、“北太效應”、預防“馬太效應”三大規律,歸納出:外語學習需要有聲記憶、美感吸引、文化吸引、信心鼓勵、構造機會、重複訓練、綱舉目張以及立體工程。在特級教師細膩而貼切的詮釋中,我們瞭解到了國小低年級英語教師在教學中還需要從更多方面努力改進和提高。以下是自己的一些隨感。

一、為孩子創設平等條件

對於低年級的孩子來説,國小英語教師是啟蒙老師。如果孩子們處在同一起跑線上,教師要有足夠的耐心和責任感為他們服務。如果孩子之間存在差異性,就需要我們耐心引導,擔負起責任,認真組織好課堂教學,鼓勵他們積極參與英語課堂活動,關注孩子的進步和成長,記錄並及時鼓勵,與其他教育工作者一起合作有效提高教育教學的效率。利用家校聯繫,多溝通、多交流。利用家校合力,把我們的英語教學提高一個層次。

二、增強自身的責任感

我們是孩子的第一任英語教師,對於他們學習英語的積極性來説,我們負有重大的責任。我們應該努力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良好的學習習慣,以滿腔的熱情來開展教育教學活動,像斯霞老師那樣為了孩子的無怨無悔地從事國小教育。為了一切孩子,為了孩子的一切,一切為了孩子,讓教師崇高的責任心為我們的教育教學護航。

三、不斷提升自我素質

教材在不斷變化,更新,而我們的教學也要不斷適應社會的進步和發展。在這個瞬息萬變的社會中,教師需要不斷地提高自身的素質,以便更好地為教學服務。在語音方面不斷訓練,保持良好的語音語調。提高個人的技能,通過簡筆畫、遊戲組織能力輔助英語教學。關注生活,聯繫實際,提高綜合運用英語的能力。學科專業方面要加強讓學生了解的相關信息,譬如楊梅等。教中學,學中教,讓我們的教學不斷完美,不斷更新。

總之,國小英語教師越來越受到社會、學校的關注,我們需要投入更多的熱情到英語教育教學工作中去。同時學習更多心理學、教育學的理論知識,並應用於教學實踐活動,使我們的教學更加符合孩子的年齡特徵,更適合整個社會的發展。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心得體會 篇22

我們選擇了教育事業,就要積極進取,努力創新。作為教師我們要不斷地更新自己的知識,不斷提高自身素質,不斷完善自己。今天的時代已經是知識經濟的時代,學習的時代。科學技術日新月異,教育學、心理學也有了很大的發展,對學生的成長規律也有了新的認識。教師只有不斷地更新和拓寬自己的知識領域,在工作中不斷地研究教材,研究學生,反思自己的行為,才能適應時代的要求,適應教育新形勢和需要。

一、要快樂

在教學實踐中,有時也許因為壓力而感到煩惱,但是我想我們還是應該做一名快樂的教師。因為只有快樂,才能始終保持一種激情,只有快樂,才能將心中的温暖與歡樂播撒。成長必須經歷痛的里程,但痛並快樂着更是一種成長。

二、熱愛學生

好的教師必須有愛的情感、愛的行為和愛的藝術。愛是一種信任,愛是一種尊重,愛是一種鞭策,愛是一種激情,愛更是一種能觸及靈魂、動人心魄的教育過程。教師的“愛”是真誠的。教師要真情對待學生,關心愛護學生。要建立良好的師生情感聯繫,教師必須真情付出,關心愛護每一個學生,公平地對待學生,做到一視同仁。教師的“愛”是公正的。公正是學生信賴教師的基礎,學生最希望教師對所有學生一視同仁,不厚此薄彼。教師的“愛”是嚴格的。嚴師出高徒。愛學生就要愛中有嚴,嚴中有愛,嚴中有度,真正地做到寬嚴相濟。教師的“愛”需要尊重學生的人格和創造精神,與他們平等相處,用教師的信任與關切激發他們的求知慾和創造力。

三、要有紮實的專業功底和淵博的學識

教師要時刻充實自己的專業知識。教師如果不具備廣博的學識見聞,學生問你問題你竟不曾聽説過,反而要向學生“取經”,這可大大折損了教師的威望和形象。具備了足夠的知識,加上紮實的專業技能,這才能將自己掌握的知識傳授給學生,並能在教學中主次分明,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從而做到深入淺出,收放自如,遊刃有如,保證教學質量。對於一個教師的最高評價莫過於學生在課堂上求知若渴,讚賞和佩服的眼光了!

四、要有創新精神

創新是教育的靈魂,沒有創新就沒有現代教育。所以做一名教師必須具有創新精神。為此,在教學實踐中應大膽突破,敢於向傳統挑戰,提出自己獨特的教學理念與方法,從而培養其積極進取、敢於創新的心理品質,以適應教育改革新形式的需要。

總之,老師只要本着一顆心,去愛自己的學生,愛自己的崗位,愛自己的專業,敢於去創新,做個在平凡的崗上有追求的老師,向學生捧獻真誠的心,和學生情感交流,心靈碰撞,一定能成為一名優秀合格的老師。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心得體會 篇23

一、做好老師要有規劃目標——努力成為一方名師。

"不想當元帥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我國現代教育的先行者陶行知先生畢生倡導"生活教育".1990年8月走上教育教學崗位之初,我就立志像陶行知一樣"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並規劃了個人專業發展的第一個十年目標,即"一年入門,三年達標,六年骨幹,九年拔尖,十年成為一方名師".如今20xx年過去了,早已實現了當初的戰略規劃:經過不懈的努力,本人已經成為中國語文研究發展中心會員,智卓網語文學科專家(東北名師魏書生也是該網學科專家),金星國際教育集團全國名師俱樂部會員,天星教育叢書編委會語文組成員,育星教育網首位"資源之星",中華語文網首位"資源之星",《青少年日記》20xx年12期封二人物,中華語文網20xx年十大教師博客之一,中華語文網20xx年新鋭名師(中華語文網是老牌名報《語文報》的網站),《滿分閲讀(國中版)》(重慶出版社)署名特約編輯,《中學生語數外(教研版)》(蓓蕾出版社)特約編輯,《瘋狂作文》超級教練團成員,《小作家報》國中同步教學版、教師版執行主編,萬方數據中國小數字圖書館教學研究員、簽約教師,《中學生導報》國中語文人教版、蘇教版、長春版、河大版作文版面策劃和組稿兼職編輯。這樣的成果成績,全縣鮮有聞。20xx年元月我被縣教育局評為全縣教科研工作先進個人;20xx年2月又被人民教育出版社聘為國中語文名師專家庫成員,並邀請為網站開設了專欄《會考語文複習衝刺系列》10講和《會考歷史速查式複習》7講,深受追捧。

我因三中而成長為全國名師,我與三中一起,不斷香氣遠播。

二、做好老師要有自我定位——努力成為反思型教師。

我看到過名師李鎮西這樣一句話:"一個真正的反思型教師至少具備四個‘不停’:不停地實踐、不停地閲讀、不停地寫作、不停地思考。其中思考貫穿於教育的全過程和每一個環節。"我就把自己就定位為反思型教師:反思自己是不是由保守型教師轉變為開放型教師,反思自己如何由傳授型教師進化為引導型、設計型教師,反思自己如何由單一型教師成長為全能型教師,反思自己如何由"拷貝"型教師發展為創造型教師,反思自己如何由苦幹型教師進步為效益型教師,反思自己如何由勞動密集型教師成熟為智力密集型教師,反思自己如何由經驗型教師打造為科研型教師。

多年反思的結果,就是教學思想的日益成熟,教學風格的逐步形成,教學成果的不斷湧現,教學經驗的日趨豐富,專家譽為"語文讀寫園地的一匹黑馬",在教育管理、課堂設計、閲讀編制、試題編擬、作文輔導等方面均有自己獨特感悟,並有所建樹。百度"陸可愛",可找到相關結果約為34,200個。

三、做好老師要有效率——努力成為研究性教師。

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一書中"提倡教師在日常工作中做一些科學研究".我從20xx年學校配備了電子備課室以後,開始了讀寫研究,"讓每個學生都愛上讀寫,都享受着讀寫帶來的成功樂趣"成為了我的個人願望,"倡導個性作文,學生作文不外乎有四大提分點:獨特化的視角眼光,真實化的情感表達,慎密化的思維流程和個性化的語言風格,一篇學生作文,一旦擁有了這幾個魔力武器,定會清香撲鼻,惹人喜愛"成為我的教學思想。20xx年6月率先在校園內建立第一個文學愛好者的樂園——綠可愛文學社,把作文權交給學生,把獨創性激發出來,把才學個性張揚出來,是她的宗旨;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興趣培養與美感體驗同存,學習與創作並重,是她的特色;以興趣小組為陣地,以課外練筆為渠道,以網絡為依託,圓文學之夢,走成才之路,是她的夢想。20xx年4月綠可愛文學社成為人教社網站唯一推介的文學社。截止眼下,我著書(教輔書)97本,其中參編42本,主編55本。

從20xx年開始,我將致力於"兩條腿走路",在教學科研不輟的前提下,向教育時評方面多傾斜,從教輔研究向教育探究邁步;同時,教學、教育、科研"三輪馬車"並駕,我申報的""鹽城市市級課題《教育現代化背景下師生和諧發展的有效研究》也已經立項,力爭在第三個十年裏完成"正高"的奮鬥目標。

做名好教師,由學習名師開始,向成長名師之巔峯不斷攀登,這個道路幸福而漫長,讓我們一起上下而求索吧。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心得體會 篇24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本書,感覺真是寫得好,使我受益多多。

作者尹建莉,是一位從事教育工作20xx年的老師,她也是一位成功的媽媽,培養了一位出色的女兒,因此這本書可以説是作者從事教育工作,以及身為人母教育女兒的過程中總結出的經驗之談,同時這又是一本非常專業的教育書,書中的觀點與事例緊密結合,闡述得有理有據,又提供了大量切實可行的教子辦法。此外作者的文筆也頗為人稱道,不枯燥,讓人有一口氣全部讀完的衝動。

真正的教育,是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是大愛無痕。不是刻意去喊,去説的,也不是刻意去做的。作者也是秉承這一宗旨來教育孩子的,把生活中的孩子的一切事都按照這去做,確實不容易,能夠做到大愛無痕地愛孩子,才是一個成功的母親。

書中作者的一些觀點我也十分贊同,永遠尊重孩子,不使用暴力;教孩子有同情心,愛心,誠實,同時自己要以身作則;給孩子充分的自由,不要管得太多太細,關心孩子,但不要監督孩子;發現孩子的優點,淡化孩子的缺點,孩子會越來越好;讓孩子愛上閲讀,愛上學習,要有方法,要保護孩子學習的興趣;和孩子一起端正學習態度,只關心學了多少,不關心考了多少。

我最感興趣的就是如何培養孩子的閲讀習慣的問題,作者認為閲讀是需要誘惑的。在教育中,想要孩子接受什麼,就去誘惑他;想要他排斥什麼,就去強迫他,這是非常有效的一招。讓孩子本身對閲讀有興趣,從閲讀中得到快樂。我想學校的閲覽室的工作也是要達到讓學生品味閲讀本身的興趣,這樣,我們的孩子就會愛上閲讀。

在對書的選擇上,作者提出,不看“有用”的書。不看“有用”的書,是在選擇中要以孩子的興趣為核心要素,不以大人所謂的“有用”為選擇標準。反思與對照我們在學生的讀書活動中,也給學生推薦了一些書,有文學名著、詩詞等。這可能是從老師的角度來選擇的,範圍比較狹窄,對學生興趣的培養是不利的。我們學校有20xx多名學生,他們閲讀的興趣一定是豐富多彩的,天文、地理、動物、植物、軍事、人文等,在這些方面,應該更放開。交給學生更大的選擇的自由與權力,讓學生讀自己喜歡的書,相信喜歡閲讀的學生一定會更多,閲讀的興趣也一定會更濃厚。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心得體會 篇25

今天下午,學校組織我們教師學習了蘇州教師的先進教育事蹟,我深受感動,深受啟發。這些老師是育人的模範、師德的楷模。他們崇高的人生追求、高尚的師德情操、無私的奉獻精神,感人至深,催人奮進。老師們的事蹟平凡之中見偉大,簡樸之中見激情,使我又一次受到了心靈的震撼,受到了一次生動而深刻的師德教育。其中陳智敏老師,她是“把愛獻給教育的人”,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為我們樹立了人民教師的光輝榜樣。也讓我深刻體會到教師的工作是神聖的,也是艱苦的,教書育人需要感情、時間、精力乃至全部心血的付出,這種付出是要以強烈的使命感為基礎的。一個熱愛教育事業的人,是要甘於寂寞,甘於辛苦的,必須受得住挫折,將自己的所有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實踐中去,正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所説的“捧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在她們的話語中,有細微的愛,有博大的愛,有深刻的愛……她們無愧於人民教師的光榮稱號。我要向她學習,學習她熱愛學生、教書育人、辛勤耕耘、無私奉獻的高尚品德。

熱愛學生是教師最基本的行為準則,是師德範疇的一項重要內容。斯大林所説:“要小心翼翼地培養人,就要像園丁栽培心愛的花木一樣。”“對待別人的孩子要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我們都應該學會換位思考,當我們希望別人怎麼教自己的孩子時,就一定得怎麼教別人的孩子。當家長把孩子送到我們手上的時候,他們對我們寄予很大的希望,所以,我得要把他們都看成是自己的孩子,要象愛自己的孩子一樣真誠的愛他們,用積極的情感去感染他們,扣擊他們的心扉,激起他們感情的波瀾,這是一種責任。我們要象慈母一樣關心愛護每一個孩子,比如:孩子身體不適時,我們應該噓寒問暖;孩子有缺點或不足時,不歧視,不挖苦,不嘲笑,應該有顆包容之心,要想到:他們是孩子,擁有犯錯誤的權利;當孩子的優點或進步時,要及時表揚,加以肯定和鼓勵,……總而言之,作為教師,我們要用自己的愛心、細心和關心讓孩子真正能健康快樂地成長,那才是我們最大的幸福。

二十多年的教育教學工作實踐,使我認識到:身為教師必須規範自己的文明行為。教師工作的“示範性”和學生所特有的“向師性”,使教師在學生心目中佔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學生總是把教師看作學習、模仿的對象。教師需要從小事做起,從自我做起,率先垂範,作出表率,以高尚的人格感染學生,以整潔的儀表影響學生,以和藹的態度對待學生,以豐富的學識引導學生,以博大的胸懷愛護學生。只有這樣,才能真正保證教書育人的實效,學生才會“親其師,信其道”,進而“樂其道”。

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事業,我將永不懈怠我的追求。以這這位教師為榜樣,讓愛在校園中蔓延,讓自己的生命之火為教育事業而燃燒。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心得體會 篇26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的作者尹建莉是一位教育專家、教育碩士,從教多年。她熟悉學校教育,對家庭教育有精深的研究。

尹老師把在教育女兒以及她在研究過程中所接觸到的家庭教育的典型小事例,結合自己的體會,用淺顯易懂的語言生動地描繪出來,同時給出了很多解決方法。不但具有可讀性、指導性更具有很強地可操作性,為我們在解決教育子女的難題時提供了學習的範例。尹老師的書,震撼我的心靈,使我產生了幾點深切的感受,改變了我的觀念和做法:

一、“不考100分”

尹老師在《不考100分》一文中寫道:“正因為我特別渴望孩子取得好成績,我才絕不向她要分數。”

讀了這句話,我深有感觸。我的兒子(潤澤)只比姐姐家的兒子(嘉政)大一天,可是兩人無論從外貌、性格還是談吐各方面都是迥然不同。哥哥潤澤活潑開朗,天性調皮貪玩,單純幼稚,不拘小節。弟弟嘉政性格穩重,懂事成熟。

在上一年級時,為了便於孩子的全面發展,結交更多的夥伴;同時考慮到孩子的差異,每次考試成績 總會有高低之分,為了避免比較,產生自卑心理,傷害自尊心。因此將兩個孩子分別安排在一班和二班。即使如此,雖然兩人成績都很優秀,但因為同一年級,使用試卷基本相同,所以不可避免地在考試中總能比出高低上下。哥哥常常比弟弟少考幾分。談到兄弟倆的學習,潤澤漸漸顯得有些自卑,不自信了,而且情緒低落。現在家裏很少聽到他大喊大叫的聲音了,星期天總是一個人在書房裏做手工,搭積木,玩玩具,再也不喜歡出去玩耍,更不去弟弟家玩了。小小年紀如此成熟懂事,是我教子有方?還是讓他受到了傷害?經過與他談心,才知道他不願意聽到大人們談論他的成績,更不願意與弟弟的成績相比較。我猛然醒悟:大人們在聊天時無意中對兄弟倆的成績進行了一次次的比較,對他產生了多麼大的壓力。他總是生活在弟弟的陰影中,因此逐漸變得壓抑,內向。大人們雖然嘴上表示不在乎孩子考多少分,可還是想方設法將孩子與他人進行比較,甚至想知道孩子在班級、年級的排名,好像只有這樣做才是真正在關心孩子的成長,才盡到了家長的責任。卻不知道,這樣的做法恰恰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打擊了孩子的自信心,無意中深深地傷害了孩子。

是的 “分數”能反映“成績”,但並不完全代表成績。只有當家長關注知識的本身,關注孩子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時,才不會僅僅看重分數。考得不好,正好可以發現自己學得不紮實、理解不透的地方,經過努力可以彌補不足,有所進步。一味地追求分數,只會將孩子變成考試的機器,分數的奴隸,只會激起孩子的反感,引起孩子的牴觸情緒,對孩子的成長真是有害無益。

一位稱職的家長,應該學會關注孩子的的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應從不同的角度評價孩子,發現孩子的優點,肯定他的成績。只有這樣,孩子才能自信、快樂、健康地成長。

二、“獨立自主成長”

作者在書中談到女兒圓圓9歲時單獨乘坐17個小時的火車從煙台到北京的事例,讓我驚歎。九歲的小女孩獨立遠行,是我想都不敢想的事情。我很欽佩尹老師的豁達、睿智,使圓圓有了獨立出遠門的難得經歷,對圓圓來説是一次難得的鍛鍊機會。到後來圓圓獨自去青島甚至週末逛街樂不思蜀,她的媽媽都持支持的態度,正是這樣的信任與豁達才培養出這樣自主自立的女兒。我小時候一直到上師範學校,都沒有出過遠門,每次逛街都需要父母的陪伴。而現在自己有了孩子,更是對他呵護有加,生怕磕着碰着。同時因為自己曾經在高速公路上出過一次車禍,所以心有餘悸,每天小心翼翼,像母雞護小雞似的牽着他,總擔心馬路上來來往往的車輛碰着孩子,一直到孩子上國小依然不敢讓他獨自過馬路。瞭解了尹老師的做法,看到了圓圓的獨立、自主、自信,我深有感觸。現在我終於敢放手讓孩子獨自上學,並且自己過馬路,看到他過馬路時專注地觀察左右車輛時,我由衷地感到欣慰。如果我早一天放手,孩子會比現在更加自信、自強。

如何教育子女,是一個值得我們終生去學習研究的課題。如果我們真正地愛孩子,那就從改變自己的教育觀念做起,從加強自身的學習做起。我想只有更多的學習,不斷地提高才是我當下要走的教育之路。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jingxuan/mz8xm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