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教師心得體會 >

媽媽勝過好老師心得體會(通用21篇)

媽媽勝過好老師心得體會(通用21篇)

媽媽勝過好老師心得體會 篇1

聽辦公室的同事介紹《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一書,於是,我也從網上買了一本,一有空,我便拿出來看看。

媽媽勝過好老師心得體會(通用21篇)

這本書的作者尹建麗是一位成功的媽媽,更是一位好老師,她16歲的女兒參加大學聯考,取得了超過當年清華錄取線22分的優異成績,書中,作者用樸實的語言,道出了對孩子的深深温情;用日常生活中的例子,細細講解了對孩子的呵護之法。我能從字裏行間感受到作者女兒從小到大的乖巧懂事、快樂和健康、成熟和自立,感受到女兒所有的一切絕非天生,她的一切成績都來自於這個細心又有智慧的媽媽的教育。

看的時候,我的心情一直起伏不定,給我最大的感受是,原本自己一直認為正確的教育方式,事實上是完全錯誤的,從而大大地貽誤了我們的孩子。在這本書裏,我學會了不少解決具體問題的方法,孩子逆反的時候怎麼辦?怎麼和人交往?前言中説到:“年輕的父母會得到一塊玉,那就是可愛的孩子,多年後的結果卻不一樣,一些人得到了令人滿意的作品,一些人眼瞅着玉石的變化越來越失望。二者的區別,就是後者使用的,常常是鋤頭。”讀完後,我會不知不覺地對照一下自己,發現我自己原來有時也在用“鋤頭”雕琢着自己手裏的玉。書中説“不是所有成為父母的人都會做父母。”所以不是所有成為老師的人都會做老師。教育是一門永遠學不完的功課。作為一名老師,我想只有更多的學習,不斷地提高才是我要走的教育之路。

作者的教育理念讓我耳目一新,看完這本書,我從內心裏感到自己在教育意識上的許多不足之處,甚至是自身的許多不足之處,包括為人處事的各種方面。看來想當一個好媽媽,一個好老師,我有許多要學習的地方。尹老師的很多教育教學方法值得我去學習,就閲讀這一塊而言,作者對閲讀極其重視,閲讀是一根“魔杖”,被“魔杖”點中的孩子學習能力強。讓孩子識字不難這篇中作者説:“我的做法談起來實際上非常簡單,就是從我第一次拿起一本書給她講故事時,就不‘講’,而是‘讀’,即不把故事內容轉化成口語或‘兒語’,完全按書上文字,一字字給她讀。”作者在對女兒的教育中,就是把學習生字融匯在日常生活中,建立在大量的閲讀基本上,是非常有效的教育方法。不僅孩子學起來輕鬆,大人實際上也輕鬆,事半功倍。”在教育中,想要孩子接受什麼,就去誘惑他;想要他排斥什麼,就去強迫他,這是非常有效地一招。

尹老師強調要讓孩子們輕鬆學習,千萬不要用學習作為懲罰孩子的手段,引導孩子體會到學習的快樂,把所學的東西應用到生活中去,真正體會學有所用的樂趣。她抓住孩子的心理,大量運用“逆向思維”。針對如何培養良好學習習慣,作者提出了一系列與我們常見的做法截然不同的方法:“不陪”才能培養好習慣;懲罰你,不讓你寫作業;學習不要“刻苦努力”;“不考一百分”;“考好了不獎勵”,這些觀點看上去令人耳目一新,又令人覺得不可思議,但是細讀之後,就會恍然大悟,就會發現尹老師在向我們講述一個樸素的道理:要做好一件事,先要愛上它。

看完這本書,真的覺得受益匪淺!教育就在我們身邊,每一個細節都可能是教育的最好的契機,關鍵是擁有什麼樣的教育理念,採用什麼樣的教育方法加以引導。讀過這本書,我最大的收穫就是:改變自已比單純地督導孩子更重要!看似不教育的教育比教育的教育更有效!身教永遠大於言教!

媽媽勝過好老師心得體會 篇2

“媽媽是朋友,媽媽是老師,媽媽是孩子的引路人,媽媽教育方法的差別,常常影響孩子的一生。”這是《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封面上的一段話,正是這幾句話以及書的名字,使我翻開了這本書。當手捧起《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一書時,身為人母又身為人師的我,被書中的內容深深的吸引和打動。將全書通讀一遍以後,我發現原來教育就在自己的身邊,生活中的每一個細節都可能是教育的最好的契機,關鍵是你擁有什麼樣的教育理念,採用什麼樣的教育方法加以引導。

本書的作者尹建莉是一位教育專家,曾經做過老師,同時她也是一位成功的媽媽,培養了一位出色的女兒,她用自己20xx年的教子經驗向我們娓娓道來了教育的最好境界——有心無痕。作者從愛、學習、品格、習慣、家教小事、教育誤區等多個方面向我們講述了家庭教育原則,內容通俗易懂,操作性強,有獨到的教育觀念,更有教育智慧,讓我深受啟發。其中給我印象深刻的有以下幾點:

一、要擁有良好的心態

作為一位母親也好,教師也好要擁有良好的心態,孩子心理才能得到健康成長。當我們在一次又一次的抱怨孩子不懂事、不聽話、總是在犯錯誤,永遠達不到自己理想的時候,我們願不願意反思自己的教育行為,我們願不願意向孩子承認或向自己承認錯誤。如果我們沒有這種勇氣或不願做出這種反思,我們就不要奢望我們的孩子會有所改觀。書中説:“打孩子是一種陋習和惡習。一個用武力征服兒童的成人,無論財富多麼豐厚,地位多麼顯赫,學問多麼高深,打人的理由多麼充足,都是智慧不足的表現。這一瞬間,你以為自己強大而正義,其實是缺少理智,恃強凌弱;你在弱小的孩子面前心理全部失守,只能從體力上給自己找平衡——在愛的名義下施暴,此時此刻你的行為如此粗野,不過是個穿西裝的野人。”作為母親或教師,自己的行為表率,直接影響孩子的行為。只有自己自律,孩子才能律己自控;只有自己單純,孩子才能善良無暇;只有自己堅韌,孩子才能不畏艱險;只有自己上進,孩子才能努力向上……正如著名學者北京大學教授錢理羣所説的“這是一本有勇氣、有思想、有智慧的書……有獨到的教育觀念,更有教育智慧,最重要的還有無所不在的愛心。”

二、讓學習成為輕鬆的事

尹老師強調孩子要輕鬆學習,千萬不要用學習作為懲罰孩子的手段,要正確引導孩子體會學習的快樂,把所學的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真正體會學有所用的樂趣。尹老師抓住孩子的心理,運用“逆向思維”的方法,提出了一系列與我們常見的做法截然不同的方法——“不陪”才能培養好習慣;懲罰你,就不讓你寫作業;學習不要“刻苦努力”;不寫暴力作業;不考一百分;考好了不獎勵……這一系列在我們一般人看來簡直是亂套的東西,但在教育專家的筆下卻是那麼的自然合理。細讀之後,我們才恍然大悟,發現尹老師在向我們講述一個樸素的道理:要讓孩子做好一件事,先讓孩子愛上它。在學校、在家長眼中,學習卻是最重要的,學習不好就被貼上了“不可愛”“差生”的標籤。尹老師的書給了我們一個新觀點,她説:“學習為什麼非得刻苦?”我們常説“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就是説要讓學生愛上某件事,他才能把這個件事做好。因此,我們要做的是思考如何讓孩子對學習有興趣,小心呵護孩子的好奇心,激發孩子的求知慾,讓他們始終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三、留給孩子多一些時間

一個好母親,需要不斷地去關注、瞭解自己的孩子;一個好老師也需要用一顆真心善待每一個學生。現代家庭教育中存在一個問題,父母可以為孩子付出生命,卻不肯為孩子付出時間和心思。雖然和孩子生活在一起,但心裏卻只裝着工作和社交,僅僅拿出所剩無幾的精力和時間來分配給孩子。把養育孩子的責任掛在嘴上,讓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承擔着無形的壓力,為孩子今後生命中留下心理的影響,給他的生命留下一個病灶,同時也給整個家庭帶來好多麻煩。

這讓我留下深深的思考:作為雙重角色的教育工作者更應用睿智去解讀好身邊的每一位孩子的成長髮展。“兒童是一個完美地獨立存在的世界,他幼小身體裏深藏着無限蓬勃的活力,他在生命的成長中有一種自我塑造、自我成形的表達潛力。他們並非整天無憂無慮,他們經常會有自己的心思和困惑,甚至痛苦和悲傷”。作為家長和老師要善於觀察他們,從細節中發現問題,正確引導孩子。

書中説“不是所有成為父母的人都會做父母。”那麼也不是所有成為老師的人都會做老師。教育是一門永遠學不完的功課。作為一名老師,我越來越感覺自己的力不從心。我想只有更多的學習,不斷地提高才是我當下要走的教育之路。

媽媽勝過好老師心得體會 篇3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的作者尹建莉是一位教育專家、教育碩士,從教多年。她熟悉學校教育,對家庭教育有精深的研究。

尹老師把在教育女兒以及她在研究過程中所接觸到的家庭教育的典型小事例,結合自己的體會,用淺顯易懂的語言生動地描繪出來,同時給出了很多解決方法。不但具有可讀性、指導性更具有很強地可操作性,為我們在解決教育子女的難題時提供了學習的範例。尹老師的書,震撼我的心靈,使我產生了幾點深切的感受,改變了我的觀念和做法:

一、“不考100分”

尹老師在《不考100分》一文中寫道:“正因為我特別渴望孩子取得好成績,我才絕不向她要分數。”

讀了這句話,我深有感觸。我的兒子(潤澤)只比姐姐家的兒子(嘉政)大一天,可是兩人無論從外貌、性格還是談吐各方面都是迥然不同。哥哥潤澤活潑開朗,天性調皮貪玩,單純幼稚,不拘小節。弟弟嘉政性格穩重,懂事成熟。

在上一年級時,為了便於孩子的全面發展,結交更多的夥伴;同時考慮到孩子的差異,每次考試成績 總會有高低之分,為了避免比較,產生自卑心理,傷害自尊心。因此將兩個孩子分別安排在一班和二班。即使如此,雖然兩人成績都很優秀,但因為同一年級,使用試卷基本相同,所以不可避免地在考試中總能比出高低上下。哥哥常常比弟弟少考幾分。談到兄弟倆的學習,潤澤漸漸顯得有些自卑,不自信了,而且情緒低落。現在家裏很少聽到他大喊大叫的聲音了,星期天總是一個人在書房裏做手工,搭積木,玩玩具,再也不喜歡出去玩耍,更不去弟弟家玩了。小小年紀如此成熟懂事,是我教子有方?還是讓他受到了傷害?經過與他談心,才知道他不願意聽到大人們談論他的成績,更不願意與弟弟的成績相比較。我猛然醒悟:大人們在聊天時無意中對兄弟倆的成績進行了一次次的比較,對他產生了多麼大的壓力。他總是生活在弟弟的陰影中,因此逐漸變得壓抑,內向。大人們雖然嘴上表示不在乎孩子考多少分,可還是想方設法將孩子與他人進行比較,甚至想知道孩子在班級、年級的排名,好像只有這樣做才是真正在關心孩子的成長,才盡到了家長的責任。卻不知道,這樣的做法恰恰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打擊了孩子的自信心,無意中深深地傷害了孩子。

是的 “分數”能反映“成績”,但並不完全代表成績。只有當家長關注知識的本身,關注孩子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時,才不會僅僅看重分數。考得不好,正好可以發現自己學得不紮實、理解不透的地方,經過努力可以彌補不足,有所進步。一味地追求分數,只會將孩子變成考試的機器,分數的奴隸,只會激起孩子的反感,引起孩子的牴觸情緒,對孩子的成長真是有害無益。

一位稱職的家長,應該學會關注孩子的的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應從不同的角度評價孩子,發現孩子的優點,肯定他的成績。只有這樣,孩子才能自信、快樂、健康地成長。

二、“獨立自主成長”

作者在書中談到女兒圓圓9歲時單獨乘坐17個小時的火車從煙台到北京的事例,讓我驚歎。九歲的小女孩獨立遠行,是我想都不敢想的事情。我很欽佩尹老師的豁達、睿智,使圓圓有了獨立出遠門的難得經歷,對圓圓來説是一次難得的鍛鍊機會。到後來圓圓獨自去青島甚至週末逛街樂不思蜀,她的媽媽都持支持的態度,正是這樣的信任與豁達才培養出這樣自主自立的女兒。我小時候一直到上師範學校,都沒有出過遠門,每次逛街都需要父母的陪伴。而現在自己有了孩子,更是對他呵護有加,生怕磕着碰着。同時因為自己曾經在高速公路上出過一次車禍,所以心有餘悸,每天小心翼翼,像母雞護小雞似的牽着他,總擔心馬路上來來往往的車輛碰着孩子,一直到孩子上國小依然不敢讓他獨自過馬路。瞭解了尹老師的做法,看到了圓圓的獨立、自主、自信,我深有感觸。現在我終於敢放手讓孩子獨自上學,並且自己過馬路,看到他過馬路時專注地觀察左右車輛時,我由衷地感到欣慰。如果我早一天放手,孩子會比現在更加自信、自強。

如何教育子女,是一個值得我們終生去學習研究的課題。如果我們真正地愛孩子,那就從改變自己的教育觀念做起,從加強自身的學習做起。我想只有更多的學習,不斷地提高才是我當下要走的教育之路。

媽媽勝過好老師心得體會 篇4

第一次看完了《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忍不住又翻閲了一次。無論是以媽媽的角度還是老師的角度閲讀這本書,都受益匪淺。

“媽媽是朋友,媽媽是老師,媽媽是孩子的引路人,媽媽教育方法的差別,常常影響孩子的一生。”——這就是這本書的引。一開始之所以被這本書吸引,有一大部分原因在於看到了這個引。前言有一段話也很吸引人:年輕的父母也得到一塊玉——可愛的孩子——多年後的結果卻是,一些人得到了令人滿意的作品,一些人眼瞅這玉石的變化越來越失望。二者的區別,就是後者使用的,常常是鋤頭。

每讀完一篇,我都會馬上對照一下我自己,發現我自己原來也在用着鋤頭一樣的工具在雕琢着自己手裏的玉,想想這是多麼可怕的事情。只不過用的次數多少而已。

有幾個章節我更是看到了一個教育專家的教子方法,例如:不寫暴力作業、學習不要刻苦努力、替孩子寫作業等等,這在一般人看來簡直是亂套的東西,在教育專家的筆下卻是那麼的自然合理。不得不讓我佩服真正的教育的力量不是強硬而是方法。

另外作者十分重視閲讀習慣的培養,書的第二章幾乎都在講早期閲讀的,從閲讀的重要性,閲讀的方法,到閲讀給學習帶來的好處,闡述得很詳細,並且舉了很多的實例。用作者的話説,閲讀是一根“魔杖”,被“魔杖”點中的孩子學習能力強。

書中的很多做法是作者在長期的教育實踐中總結的方法和經驗,因此具備可操作性。並且,作者對現行的教育弊病做了大膽的批評,觀點鮮明。對於讀者有很強的指導作用。例如在如何培養良好學習習慣的過程中,作者提出了一系列與我們家長常見的做法皆然相背的逆向思維:“不陪”才能培養好習慣;懲罰你,不讓你寫作業;學習不要“刻苦努力”;“不考一百分”;“考好了不獎勵”,這些觀點聽上去令人耳目一新,又覺得不可思議。細細揣摩後,才有一種醍醐灌頂,茅塞頓開的頓悟。

媽媽勝過好老師心得體會 篇5

有一次在逛書店的時候看到《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本書,覺得這是一本優秀的教育書籍,於是就一口氣買下來。看着看着,時常被其中短文中的通篇貫穿的育兒智慧所打動,也常常陷入我兒時經歷的各式各樣有利或是有害的“老式教育”中。每篇短文都值得家長和老師所深思和反省,它顛覆了許多根深蒂固的教育理念。做教師後,又重新將此書讀了一遍,感到自己受益匪淺。該書序中寫到,真正的教育、真正的大愛,是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所謂大愛無痕。不是刻意去喊,去説的,也不是刻意去做的。讀過之後覺得不但對自己如何做好一個母親有幫助,對自己如何教育好學生也有很大的幫助。

尹老師強調要讓孩子們輕鬆學習,千萬不要用學習作為懲罰孩子的手段,引導孩子體會到學習的快樂,把所學的東西應用到生活中去,真正體會學有所用的樂趣。她抓住孩子的心理,大量運用“逆向思維”的方法,提出了一系列與我們常見的做法截然不同的方法——“不陪”才能培養好習慣;懲罰你,不讓你寫作業;學習不要“刻苦努力”;不考一百分;考好了不獎勵……這些觀點聽上去令人耳目一新,又有點令人覺得不可思議,但是細讀之後,你會恍然大悟,你會發現尹老師在向我們講述一個樸素的道理:要讓孩子做好一件事,先讓孩子愛上它。

當我讀到“如果把學習做成一顆酒心巧克力,孩子如何能不喜歡;如果把學習做成一顆牛黃解毒丸,孩子又如何會喜歡?”時,我不禁想到了我自己,我覺得自己正是那種把學習做成了“牛黃解毒丸”的一類人。“你這孩子挺聰明的,就是在學習上不用心,不刻苦。”這是我説得最多,而家長們又最容易接受的理由。我一直以來也是這樣認為的,並以此來教育我的學生和我的孩子,從不以為有什麼問題。可是大部分學生還是不愛學習,不願意刻苦付出。這是哪出了問題呢?尹老師的書讓我找到答案。她説:“學習為什麼非得是苦的不可?我們都希望孩子喜歡學習,如果把學習做成一顆酒心巧克力,孩子如何能不喜歡;如果把學習做成一顆牛黃解毒丸,孩子又如何能喜歡?”我們為了讓學生的學習成績理想,往往不遺餘力的對他們進行教育,教育他們學習是如何如何重要,告訴他們不學習對自己的將來會有什麼樣的影響。這樣教育的結果是一學期下來,老師累的筋疲力盡,學生學得疲憊不堪,成績還不一定理想。那我們為什麼不能把學習做成一顆酒心巧克力呢?為什麼不能在學生的學習興趣上多下些功夫呢?如果像尹老師説的把學習當成一種遊戲,像“開小賣部”、“當小老師”,學生又如何能不喜歡呢?

這本書中,園園媽媽對孩子的每一件小事都是非常用心,字裏行間都流露着她對女兒的理解和尊重,更是懂得用一個個巧妙的方法來促進女兒的成長。當讀到這些內容的時候,便開始反思我在平時在對待學生教育的錯誤行為時,多以發火、批評、懲罰等方式來處理、對待,常惹得學生哭鼻子。讀過之後我才深深意識到,這樣的做法既傷害了孩子幼小的心靈,又打擊了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和學習興趣。我為自己那麼急躁的情緒而感到愧對孩子,深深的自責。孩子是屬於社會的,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是自己的主人,無論在生活中還是在學習上都是如此,與其硬逼着孩子去幹,不如換個方法讓孩子自己主動去幹,家長可以以做遊戲的方式來激發孩子做事的興趣!這樣會容易得多!

“在教育中,想要孩子接受什麼,就去誘惑他;想要他排斥什麼,就去強迫他——這是非常有效的一招。凡達不到目的,做得事與願違的家長,一定是把方法用反了。如果你想讓孩子喜歡課外閲讀,就千萬不要直接要求他‘讀書去’,也不要總拿他愛不愛讀書這事當話題來聊,更不要用閲讀的事來教訓他。”對此,我深有同感。在兒子讀書方面,我從來都是隨他所願,他什麼時候想讀了,自己拿書來讀,如果不想讀,你讓他做他也不願做,當然很多的時候由於孩子的天性,兒子不會自己自覺的進行讀書,這個時候,我總是在一邊自己拿起一本書來讀,小孩子的模仿性很強,當他看到你在讀書時,她也會自覺地進行閲讀,當孩子不喜歡讀書的時候,我會盡量和兒子做他喜歡的遊戲,如《開商店》、《奧特曼與怪獸》。

看這本書,真的覺得受益匪淺!教育就在身邊,每一個細節都可能是教育的最好的契機,關鍵是你擁有什麼樣的教育理念,採用什麼樣的教育方法加以引導。讓我們記住她的一句話吧!孩子不是為了“長大”或“成功”、“成才”活着,孩子首先是為了“童年”而活着。教育不應該有功利性,愛孩子才要施教,施教應該溶於濃濃的愛中,正確的教育方法是一把精美的刻刀;錯誤的教育方法就是一柄鋤頭,我想今後我應該把手中的“鋤頭”換成刻刀,力爭做一個好媽媽和一個好老師。

媽媽勝過好老師心得體會 篇6

前些日子讀完了這本書,還是像前面説的那樣,讀完之後印象不是很深刻,只記住一些對我來説有些感觸的地方。

一、不要強迫孩子,孩子雖然小但也有自己的思想,也像大人一樣也有自己的悲喜,所以有時不要按照大人的意志強迫孩子,這點主要針對那些不愛吃飯的孩子,他不吃可能是不餓也可能是食慾不振,這頓不吃下頓餓了自然是吃了,有時我就愛罰他吃飯,不吃時硬逼着吃,主要針對的是我的孩子,但是自從看完之後我不在強迫了。餓了就吃,不餓就不吃,反正是餓不死呀。

二、順孩子的天性。首先認清自己的孩子是什麼樣的孩子,根據孩子的天性自覺的去培養,而不是硬逼迫孩子做些不想做的事情,孩子不是科學家的料,咱們即使拿菜刀非的讓他成為那樣的人結果只是兩敗俱傷。現在的孩子對父母多少有些不滿,甚至出現很多殺父母的現象,很大程度上就是父母沒照顧孩子的感受,沒關注孩子的真正需求,只是等到不可遏制時,對孩子拳腳相向,大聲呵斥,這令矛盾更加激化了,相信每個孩子都可以轉化只是咱們還沒找到真正的方法,沒摸清孩子的軟肋,每個孩子都有其各自的發展軌道,只要讓孩子走向正道,在孩子面前表現出咱們大人的真善美,潛移默化之下,孩子也不會走向歪道德。

在家庭教育中,我比較重視孩子的天性,小孩子我認為也不可能犯多大的錯誤,有了錯誤我讓他自己總結這件事情的壞處和影響,他有時表達的不夠完整我再加以深化,時間長了,有必要的時候就進行而不是大聲的呵斥,就如昨晚孩子要看動畫片,不到9點我困了,他還很有興趣,我喊了幾聲,他沒反應,我知道肯定入迷了,所以就沒再叫,我迷迷糊糊睡着了,他很自覺地關好電視和電燈(開關夠不到,他就踩在凳子上)很自覺地睡覺了,這前後也就10分鐘左右,如果説我要硬喊他或是強迫時,肯定會鬧得不愉快。可能在這種教育下,孩子有個個性,不好管,但我認為只要孩子發展的大方向對,這樣可以養成他的獨立性格,更好的處理自己的事情。但也有可能會溺愛孩子吧。

三、告訴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要做好。學習就是自己的事情,別人代替不了,我經常給我們班的學生説,如果老師替你寫作業,你能會了,你能上上大學,我情願替你,但這樣你能會嗎?學生自然也知道答案。我經常鼓動學生説你考試的目標是什麼,此時不論是好學生還是不好的學生,此時的答案是一致的就是優,我會説光靠老師喊有用嗎,要靠誰?靠自己。學習就是自己的義務就像老師來給你們上課一樣。

總之要順其孩子的天性發展而不是事事緊逼,否則會形成一種老鼠見到貓的架勢。

媽媽勝過好老師心得體會 篇7

孩子漸漸地長大,面對生活中如何與孩子相處?如何教育孩子?如何開發孩子的智商?……我心中充滿迷惘、困惑,猶如那個得到“玉”的農夫一樣,想把他雕成一件精美的作品,可手裏卻只有“鋤頭”?

偶然的機會,我辦了圖書館的借書卡,重拾起書本,愛上了在書的海洋中遨遊的快樂;也戀上了在微博中發表自己的一些學習、工作及育兒心得。記得,培根説過:“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在讀了《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本書後,我的心不再迷茫;不再困惑:正確的教育理念則如同一把萬能鑰匙,可以打開不同的鎖結。

其實,該書的作者既是好媽媽又是好老師,寫本書意在溝通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因有感於家庭教育的被忽視與不得法,而取名為“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是一本有勇氣、有思想、有智慧的書,是難得的書,是難得的家教讀本,既敢直面教育問題,又深入地思考;有獨到的教育觀念,更有教育智慧,最重要的還有無所不在的愛心。

父母之愛都深如大海,但有質量差別。決定質量高低的,不是父母的學歷、收入、地位等,而是對孩子的理解程度和對細節的處理水平。很多家長在面對自己的孩子時,更多的是無節制的愛或者可以説是自私無知的愛。孩子在成長中會遇到不少讓他們感到困難和懼怕的事,家長的職責是幫助孩子克服恐懼心理,讓孩子以積極平和的心態面對這些事情,把痛苦降到最低。

就説打針這件事,很多孩子在打針時,家長會説,“寶寶,打針不痛。”等針打好,孩子痛了,哭了。父母或爺爺、奶奶馬上又轉移事件的責任,“阿姨壞,幫我寶寶打針,害寶寶痛了。”或者是孩子在“拼命地”反抗,兩、三個大人也在用全力地摁住他,留在人們腦海裏的是久久不去的“歇斯底里地哭喊聲”……前一個孩子面對善變的家長和事件,小小的不諳世事的他應該更多的是迷惑了吧!而後一個孩子可以想象恐懼到了什麼程度,也可以想象打針這件“小事”給孩子帶來多麼大的心理折磨。孩子的忍耐力其實是驚人的,只要不嚇着他們,給出一個合適的心理預期,他們多半能夠接受一些似乎很困難的事情。作為父母,我們要很耐心、很坦然地告訴孩子,“寶寶你生病了,現在護士阿姨要給你打針治病。”同時也告訴孩子“打針有一點點痛,就象螞蟻咬了一口或寶寶摔了一屁墩兒。”或許,在我們和孩子解釋很多之後,打針時他還會哭,但他知道為什麼要打針,而且對打針所帶來的痛苦也將有自己的心理準備。

西方有句諺語:“地獄之路有時是好的意圖鋪起來的”。其實生活中,我們很容易就做到了幫孩子幹這幹那,但對孩子“袖手旁觀”,那可真叫做一種“煎熬”。經常看他那笨拙的樣子,我恨不得衝過去三下五除二幫他弄個服服帖帖的,在品讀《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之後,很多時候我都忍住了。我不能剝奪孩子自己動手的機會!為此,我可沒少受批評。記得,在兒子走路還不是很穩的時候,家裏的樓梯已經爬上爬下,很靈活了。一次老公的同學看到兒子在爬樓梯,我在“袖手旁觀”,很受不了,邊衝過去抱起兒子,邊温和地批評:“你這美國式教育真讓人受不了。”那時兒子爬樓梯已經很好了,即使他摔一下,樓梯周圍都是木頭的,也出不了什麼大問題,而且那也不完全是壞事情呀!他還可以積攢經念教訓,在可以犯的錯誤面前,為什麼不給一點機會?人生中,還有很多不可以犯的錯誤呢!那處處呵護中長大的他又該如何去判斷?!

在書中,我知道了:無論家長們多麼愛自己的孩子,如果經常向孩子提出“聽話”要求,並總是要求孩子服從自己,那麼他骨子裏就是個權威主義者。這樣的人幾乎從不懷疑自己對孩子提出要求的正確性和不容否定性,他潛意識中從未和孩子真正平等過。但在孩子眼中,他們只不過是些“不聽話”的家長。有一次和我兒子同學的媽媽閒聊,她表揚我兒子“活潑可愛、性格好”,問我平時怎麼培養的。我脱口而出:“平時面對孩子時,儘量要有好脾氣、有耐心,這樣孩子遇到什麼事情時也不會脾氣很躁了。……”她立馬打斷我説,“我不象你,每天上班,就休息時帶一下,能有好脾氣。每天24小時都帶她,厭煩極了。”説完,抱起正在畫畫的女兒吻了又吻,搞得孩子莫名其妙。是啊,相比而言,我還有很多工作上的煩惱呢!但那都不是不好好帶孩子的理由。作為家長,你自己都沒有好脾氣、好心態,那你教育的孩子——他的“活潑可愛、性格好”又從何而來呢?!

昨晚學着書上給孩子建立了一本“記功簿”,先生要給“記過”,我沒讓。本子上如此記錄:今天傍晚,卡卡自己穿衣、穿褲、穿鞋子,獨立完成。真開心!今天晚上,卡卡獨立完成奧特曼拼圖。很棒!讀着自己的“記功簿”,小傢伙很開心,玩拼圖更專注更獨立了,沒象以前那樣遇到一丁點困難就喊媽媽。我也輕鬆很多哦!

原來我只看到優秀孩子與不優秀孩子之間的差別,但品讀了《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本書之後,才發現這差別是教育孩子的父母之間差別——把孩子是精心教育大?還是養活大?!媽媽是朋友;媽媽是老師;媽媽是孩子的引路人,媽媽教育方法的差別常常影響孩子的一生。擁有了《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把金鑰匙,我就能開啟教育孩子的神聖殿堂,並將我的孩子精心教育成人!

媽媽勝過好老師心得體會 篇8

有一次在逛書店的時候看到《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本書,覺得這是一本優秀的教育書籍,於是就一口氣買下來。看着看着,時常被其中短文中的通篇貫穿的育兒智慧所打動,也常常陷入我兒時經歷的各式各樣有利或是有害的“老式教育”中。每篇短文都值得家長和老師所深思和反省,它顛覆了許多根深蒂固的教育理念。做教師後,又重新將此書讀了一遍,感到自己受益匪淺。該書序中寫到,真正的教育、真正的大愛,是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所謂大愛無痕。不是刻意去喊,去説的,也不是刻意去做的。讀過之後覺得不但對自己如何做好一個母親有幫助,對自己如何教育好學生也有很大的幫助。

尹老師強調要讓孩子們輕鬆學習,千萬不要用學習作為懲罰孩子的手段,引導孩子體會到學習的快樂,把所學的東西應用到生活中去,真正體會學有所用的樂趣。她抓住孩子的心理,大量運用“逆向思維”的方法,提出了一系列與我們常見的做法截然不同的方法——“不陪”才能培養好習慣;懲罰你,不讓你寫作業;學習不要“刻苦努力”;不考一百分;考好了不獎勵……這些觀點聽上去令人耳目一新,又有點令人覺得不可思議,但是細讀之後,你會恍然大悟,你會發現尹老師在向我們講述一個樸素的道理:要讓孩子做好一件事,先讓孩子愛上它。

當我讀到“如果把學習做成一顆酒心巧克力,孩子如何能不喜歡;如果把學習做成一顆牛黃解毒丸,孩子又如何會喜歡?”時,我不禁想到了我自己,我覺得自己正是那種把學習做成了“牛黃解毒丸”的一類人。“你這孩子挺聰明的,就是在學習上不用心,不刻苦。”這是我説得最多,而家長們又最容易接受的理由。我一直以來也是這樣認為的,並以此來教育我的學生和我的孩子,從不以為有什麼問題。可是大部分學生還是不愛學習,不願意刻苦付出。這是哪出了問題呢?尹老師的書讓我找到答案。她説:“學習為什麼非得是苦的不可?我們都希望孩子喜歡學習,如果把學習做成一顆酒心巧克力,孩子如何能不喜歡;如果把學習做成一顆牛黃解毒丸,孩子又如何能喜歡?”我們為了讓學生的學習成績理想,往往不遺餘力的對他們進行教育,教育他們學習是如何如何重要,告訴他們不學習對自己的將來會有什麼樣的影響。這樣教育的結果是一學期下來,老師累的筋疲力盡,學生學得疲憊不堪,成績還不一定理想。那我們為什麼不能把學習做成一顆酒心巧克力呢?為什麼不能在學生的學習興趣上多下些功夫呢?如果像尹老師説的把學習當成一種遊戲,像“開小賣部”、“當小老師”,學生又如何能不喜歡呢?

這本書中,園園媽媽對孩子的每一件小事都是非常用心,字裏行間都流露着她對女兒的理解和尊重,更是懂得用一個個巧妙的方法來促進女兒的成長。當讀到這些內容的時候,便開始反思我在平時在對待學生教育的錯誤行為時,多以發火、批評、懲罰等方式來處理、對待,常惹得學生哭鼻子。讀過之後我才深深意識到,這樣的做法既傷害了孩子幼小的心靈,又打擊了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和學習興趣。我為自己那麼急躁的情緒而感到愧對孩子,深深的自責。孩子是屬於社會的,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是自己的主人,無論在生活中還是在學習上都是如此,與其硬逼着孩子去幹,不如換個方法讓孩子自己主動去幹,家長可以以做遊戲的方式來激發孩子做事的興趣!這樣會容易得多!

“在教育中,想要孩子接受什麼,就去誘惑他;想要他排斥什麼,就去強迫他——這是非常有效的一招。凡達不到目的,做得事與願違的家長,一定是把方法用反了。如果你想讓孩子喜歡課外閲讀,就千萬不要直接要求他‘讀書去’,也不要總拿他愛不愛讀書這事當話題來聊,更不要用閲讀的事來教訓他。”對此,我深有同感。在兒子讀書方面,我從來都是隨他所願,他什麼時候想讀了,自己拿書來讀,如果不想讀,你讓他做他也不願做,當然很多的時候由於孩子的天性,兒子不會自己自覺的進行讀書,這個時候,我總是在一邊自己拿起一本書來讀,小孩子的模仿性很強,當他看到你在讀書時,她也會自覺地進行閲讀,當孩子不喜歡讀書的時候,我會盡量和兒子做他喜歡的遊戲,如《開商店》、《奧特曼與怪獸》。

看這本書,真的覺得受益匪淺!教育就在身邊,每一個細節都可能是教育的最好的契機,關鍵是你擁有什麼樣的教育理念,採用什麼樣的教育方法加以引導。讓我們記住她的一句話吧!孩子不是為了“長大”或“成功”、“成才”活着,孩子首先是為了“童年”而活着。教育不應該有功利性,愛孩子才要施教,施教應該溶於濃濃的愛中,正確的教育方法是一把精美的刻刀;錯誤的教育方法就是一柄鋤頭,我想今後我應該把手中的“鋤頭”換成刻刀,力爭做一個好媽媽和一個好老師。

媽媽勝過好老師心得體會 篇9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本書,感覺真是寫得好,使我受益多多。

作者尹建莉,是一位從事教育工作20xx年的老師,她也是一位成功的媽媽,培養了一位出色的女兒,因此這本書可以説是作者從事教育工作,以及身為人母教育女兒的過程中總結出的經驗之談,同時這又是一本非常專業的教育書,書中的觀點與事例緊密結合,闡述得有理有據,又提供了大量切實可行的教子辦法。此外作者的文筆也頗為人稱道,不枯燥,讓人有一口氣全部讀完的衝動。

真正的教育,是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是大愛無痕。不是刻意去喊,去説的,也不是刻意去做的。作者也是秉承這一宗旨來教育孩子的,把生活中的孩子的一切事都按照這去做,確實不容易,能夠做到大愛無痕地愛孩子,才是一個成功的母親。

書中作者的一些觀點我也十分贊同,永遠尊重孩子,不使用暴力;教孩子有同情心,愛心,誠實,同時自己要以身作則;給孩子充分的自由,不要管得太多太細,關心孩子,但不要監督孩子;發現孩子的優點,淡化孩子的缺點,孩子會越來越好;讓孩子愛上閲讀,愛上學習,要有方法,要保護孩子學習的興趣;和孩子一起端正學習態度,只關心學了多少,不關心考了多少。

我最感興趣的就是如何培養孩子的閲讀習慣的問題,作者認為閲讀是需要誘惑的。在教育中,想要孩子接受什麼,就去誘惑他;想要他排斥什麼,就去強迫他,這是非常有效的一招。讓孩子本身對閲讀有興趣,從閲讀中得到快樂。我想學校的閲覽室的工作也是要達到讓學生品味閲讀本身的興趣,這樣,我們的孩子就會愛上閲讀。

在對書的選擇上,作者提出,不看“有用”的書。不看“有用”的書,是在選擇中要以孩子的興趣為核心要素,不以大人所謂的“有用”為選擇標準。反思與對照我們在學生的讀書活動中,也給學生推薦了一些書,有文學名著、詩詞等。這可能是從老師的角度來選擇的,範圍比較狹窄,對學生興趣的培養是不利的。我們學校有20xx多名學生,他們閲讀的興趣一定是豐富多彩的,天文、地理、動物、植物、軍事、人文等,在這些方面,應該更放開。交給學生更大的選擇的自由與權力,讓學生讀自己喜歡的書,相信喜歡閲讀的學生一定會更多,閲讀的興趣也一定會更濃厚。

媽媽勝過好老師心得體會 篇10

孩子漸漸地長大,面對生活中如何與孩子相處?如何教育孩子?如何開發孩子的智商?……我心中充滿迷惘、困惑,猶如那個得到“玉”的農夫一樣,想把他雕成一件精美的作品,可手裏卻只有“鋤頭”?

偶然的機會,我辦了圖書館的借書卡,重拾起書本,愛上了在書的海洋中遨遊的快樂;也戀上了在微博中發表自己的一些學習、工作及育兒心得。記得,培根説過:“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在讀了《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本書後,我的心不再迷茫;不再困惑:正確的教育理念則如同一把萬能鑰匙,可以打開不同的鎖結。

其實,該書的作者既是好媽媽又是好老師,寫本書意在溝通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因有感於家庭教育的被忽視與不得法,而取名為“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是一本有勇氣、有思想、有智慧的書,是難得的書,是難得的家教讀本,既敢直面教育問題,又深入地思考;有獨到的教育觀念,更有教育智慧,最重要的還有無所不在的愛心。

父母之愛都深如大海,但有質量差別。決定質量高低的,不是父母的學歷、收入、地位等,而是對孩子的理解程度和對細節的處理水平。很多家長在面對自己的孩子時,更多的是無節制的愛或者可以説是自私無知的愛。孩子在成長中會遇到不少讓他們感到困難和懼怕的事,家長的職責是幫助孩子克服恐懼心理,讓孩子以積極平和的心態面對這些事情,把痛苦降到最低。

就説打針這件事,很多孩子在打針時,家長會説,“寶寶,打針不痛。”等針打好,孩子痛了,哭了。父母或爺爺、奶奶馬上又轉移事件的責任,“阿姨壞,幫我寶寶打針,害寶寶痛了。”或者是孩子在“拼命地”反抗,兩、三個大人也在用全力地摁住他,留在人們腦海裏的是久久不去的“歇斯底里地哭喊聲”……前一個孩子面對善變的家長和事件,小小的不諳世事的他應該更多的是迷惑了吧!而後一個孩子可以想象恐懼到了什麼程度,也可以想象打針這件“小事”給孩子帶來多麼大的心理折磨。孩子的忍耐力其實是驚人的,只要不嚇着他們,給出一個合適的心理預期,他們多半能夠接受一些似乎很困難的事情。作為父母,我們要很耐心、很坦然地告訴孩子,“寶寶你生病了,現在護士阿姨要給你打針治病。”同時也告訴孩子“打針有一點點痛,就象螞蟻咬了一口或寶寶摔了一屁墩兒。”或許,在我們和孩子解釋很多之後,打針時他還會哭,但他知道為什麼要打針,而且對打針所帶來的痛苦也將有自己的心理準備。

西方有句諺語:“地獄之路有時是好的意圖鋪起來的”。其實生活中,我們很容易就做到了幫孩子幹這幹那,但對孩子“袖手旁觀”,那可真叫做一種“煎熬”。經常看他那笨拙的樣子,我恨不得衝過去三下五除二幫他弄個服服帖帖的,在品讀《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之後,很多時候我都忍住了。我不能剝奪孩子自己動手的機會!為此,我可沒少受批評。記得,在兒子走路還不是很穩的時候,家裏的樓梯已經爬上爬下,很靈活了。一次老公的同學看到兒子在爬樓梯,我在“袖手旁觀”,很受不了,邊衝過去抱起兒子,邊温和地批評:“你這美國式教育真讓人受不了。”那時兒子爬樓梯已經很好了,即使他摔一下,樓梯周圍都是木頭的,也出不了什麼大問題,而且那也不完全是壞事情呀!他還可以積攢經念教訓,在可以犯的錯誤面前,為什麼不給一點機會?人生中,還有很多不可以犯的錯誤呢!那處處呵護中長大的他又該如何去判斷?!

在書中,我知道了:無論家長們多麼愛自己的孩子,如果經常向孩子提出“聽話”要求,並總是要求孩子服從自己,那麼他骨子裏就是個權威主義者。這樣的人幾乎從不懷疑自己對孩子提出要求的正確性和不容否定性,他潛意識中從未和孩子真正平等過。但在孩子眼中,他們只不過是些“不聽話”的家長。有一次和我兒子同學的媽媽閒聊,她表揚我兒子“活潑可愛、性格好”,問我平時怎麼培養的。我脱口而出:“平時面對孩子時,儘量要有好脾氣、有耐心,這樣孩子遇到什麼事情時也不會脾氣很躁了。……”她立馬打斷我説,“我不象你,每天上班,就休息時帶一下,能有好脾氣。每天24小時都帶她,厭煩極了。”説完,抱起正在畫畫的女兒吻了又吻,搞得孩子莫名其妙。是啊,相比而言,我還有很多工作上的煩惱呢!但那都不是不好好帶孩子的理由。作為家長,你自己都沒有好脾氣、好心態,那你教育的孩子——他的“活潑可愛、性格好”又從何而來呢?!

昨晚學着書上給孩子建立了一本“記功簿”,先生要給“記過”,我沒讓。本子上如此記錄:今天傍晚,卡卡自己穿衣、穿褲、穿鞋子,獨立完成。真開心!今天晚上,卡卡獨立完成奧特曼拼圖。很棒!讀着自己的“記功簿”,小傢伙很開心,玩拼圖更專注更獨立了,沒象以前那樣遇到一丁點困難就喊媽媽。我也輕鬆很多哦!

原來我只看到優秀孩子與不優秀孩子之間的差別,但品讀了《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本書之後,才發現這差別是教育孩子的父母之間差別——把孩子是精心教育大?還是養活大?!媽媽是朋友;媽媽是老師;媽媽是孩子的引路人,媽媽教育方法的差別常常影響孩子的一生。擁有了《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把金鑰匙,我就能開啟教育孩子的神聖殿堂,並將我的孩子精心教育成人!

媽媽勝過好老師心得體會 篇11

讀了《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本書後,給我留下影像最深的是兩個字:閲讀。

書中提到“閲讀是智慧的水分和陽光。” “那些除了教科書什麼也不閲讀的學生,他們在課堂上掌握的知識就非常膚淺。” “如果沒有閲讀墊底,年級越高越會顯出力不從心。” “語文底藴的缺失也會影響專業學習,因為自己的思維寬度和廣度比起那些博覽羣書的人總是有很大侷限性。”這幾句話我深有感觸:因為我從小在農村長大,在上師範之前除了語文課本外,從沒見過任何讀物,也不知道這個世界會有什麼名著之類的讀物。上師範後明顯感到自己語文底藴的不足。我非常羨慕和敬佩那些滿腹經綸、才華橫溢的同學。但不管我怎麼狂補,最終還是不如他們。因此,我就很注重對我女兒閲讀這方面的培養。從我女兒會聽懂語言開始,我就買了很多童話故事的光盤,一有空我就放給她聽。當我女兒會説話時我就教她一些朗朗上口的兒歌和五言古詩,如:板凳板凳歪歪……等等,除此之外我還開始買書,最早買一頁就一行字的那種很簡單的故事書,色彩很鮮豔,情節也簡單,而且不容易撕壞。女兒很喜歡聽我讀,而且經常是我邊讀她邊看,漸漸地她就能記住故事,哪怕我講錯一個字,她也能立刻糾正。讀小班的時候,我就開始給她讀《格林童話》。她最喜歡裏面的《白雪公主》,每次拿起書,必須先要讀完《白雪公主》。久而久之,她竟然能把《白雪公主》學我的樣邊指邊讀一字不漏地讀出來。當時我感到很欣慰。

書中提到的邊走樓梯邊數數,我也和作者一樣做到了。不過那時我純屬是為了減輕自己的“負擔”,而並不是有意滲透數數。因為我家住五樓,當她會走路的時候,上下樓梯都要我抱,我實在有些抱不懂,我就靈機一動跟女兒説:“我們一起玩一個遊戲數樓梯好嗎?”女兒一聽是遊戲就欣然同意了。我女兒覺得這個遊戲也好玩,我們就經常邊走樓梯邊數。居然這對她的數數也幫了很大的忙。

書中提到不陪孩子寫作業,“不陪”才給孩子留下了讓習慣在內心生長的空間;學習不要刻苦努力,要讓孩子覺得學習是一種很有樂趣的事情;不追求100分和考好了不獎勵(學習一定不能功利)。這一點我們家也做到了。從一年級開始,因為我女兒的識字量也比較大,題目她都能讀懂。因此,我女兒寫作業,我和我老公是從來不陪的。我們還規定她無論如何作業必須在一小時左右完成(除複習外),質量還要保證。假如她碰到不會做的題目,我們也不會輕易告訴她,要看題目的難易,難的稍作提醒,易的叫她再想,意在培養她獨立思考的習慣。考了100分也從沒物質鼓勵,讓她明白學習是她的義務,是她必須要完成的一件事,並且做一件事一定要把她做得最好——也就是考100分是理所當然的。沒考100分説明你還沒把事情做得最好。當然考得不理想了,我會和她一起尋找錯題的原因,幫她查漏補缺。

書中其他的一些做法,有的我沒有做過,有的比較實用,我正在學。但不是刻意去做。生活是自然狀態,教育孩子也應該是自然狀態的。作為父母,我們創造了一個孩子,不僅有責任讓她長大,更應讓她有質量的生活,更應教會她做人。

以上是我讀了《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本書後的點滴感受及一些膚淺的看法。與家長們共勉。

媽媽勝過好老師心得體會 篇12

其實我一直認為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影響是很深刻的,但我並不瞭解。讀了《好媽媽勝過好老師》,我才對家庭教育有了一定的認識。看書時我也常常聯想起我的侄女,想到她的行為。

比如打針這件事,記得一次侄女肚子一直疼,我和媽媽就帶她去了醫院,醫生看過後説要抽血檢驗,侄女一聽就害怕了。雖然我們一直安慰她打針不痛的很快的,但她依然拼命反抗。或許是因為家裏人常常説如果她不乖,就帶她去打針,以至於讓她產生了根深蒂固的思想:打針很痛的。或許家裏人的行為應當避免,我們也應當以温柔的方式告訴她打針是怎麼一回事。

而最讓我感同身受的是書中所提到閲讀的重要性。我從小到大讀的書不多,雖然偶爾心血來潮會買書看,但並沒有閲讀的習慣。雖然閲讀的目的不是為了應付考試作文,但我發現,沒有一定的閲讀量,作文真的寫不好。我每次作文都寫不好,或許就是因為思想和言語不夠豐富。而如今電視和電腦觸手可及,每次家裏人沒時間管侄女時,就會讓她去看電視玩電腦,從沒想過讓她看看書或做一些更有意義的事。我們全家人都應該反思吧,怎樣才是對孩子最好的。

當然我們不可能照搬書中的方法,但我們應當去學習,去體會,去做。 希望更多的人能通過這本書學到對待孩子的正確方法吧。

媽媽勝過好老師心得體會 篇13

有一次在逛書店的時候看到《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本書,覺得這是一本優秀的教育書籍,於是就一口氣買下來。看着看着,時常被其中短文中的通篇貫穿的育兒智慧所打動,也常常陷入我兒時經歷的各式各樣有利或是有害的“老式教育”中。每篇短文都值得家長和老師所深思和反省,它顛覆了許多根深蒂固的教育理念。做教師後,又重新將此書讀了一遍,感到自己受益匪淺。該書序中寫到,真正的教育、真正的大愛,是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所謂大愛無痕。不是刻意去喊,去説的,也不是刻意去做的。讀過之後覺得不但對自己如何做好一個母親有幫助,對自己如何教育好學生也有很大的幫助。

尹老師強調要讓孩子們輕鬆學習,千萬不要用學習作為懲罰孩子的手段,引導孩子體會到學習的快樂,把所學的東西應用到生活中去,真正體會學有所用的樂趣。她抓住孩子的心理,大量運用“逆向思維”的方法,提出了一系列與我們常見的做法截然不同的方法——“不陪”才能培養好習慣;懲罰你,不讓你寫作業;學習不要“刻苦努力”;不考一百分;考好了不獎勵……這些觀點聽上去令人耳目一新,又有點令人覺得不可思議,但是細讀之後,你會恍然大悟,你會發現尹老師在向我們講述一個樸素的道理:要讓孩子做好一件事,先讓孩子愛上它。

當我讀到“如果把學習做成一顆酒心巧克力,孩子如何能不喜歡;如果把學習做成一顆牛黃解毒丸,孩子又如何會喜歡?”時,我不禁想到了我自己,我覺得自己正是那種把學習做成了“牛黃解毒丸”的一類人。“你這孩子挺聰明的,就是在學習上不用心,不刻苦。”這是我説得最多,而家長們又最容易接受的理由。我一直以來也是這樣認為的,並以此來教育我的學生和我的孩子,從不以為有什麼問題。可是大部分學生還是不愛學習,不願意刻苦付出。這是哪出了問題呢?尹老師的書讓我找到答案。她説:“學習為什麼非得是苦的不可?我們都希望孩子喜歡學習,如果把學習做成一顆酒心巧克力,孩子如何能不喜歡;如果把學習做成一顆牛黃解毒丸,孩子又如何能喜歡?”我們為了讓學生的學習成績理想,往往不遺餘力的對他們進行教育,教育他們學習是如何如何重要,告訴他們不學習對自己的將來會有什麼樣的影響。這樣教育的結果是一學期下來,老師累的筋疲力盡,學生學得疲憊不堪,成績還不一定理想。那我們為什麼不能把學習做成一顆酒心巧克力呢?為什麼不能在學生的學習興趣上多下些功夫呢?如果像尹老師説的把學習當成一種遊戲,像“開小賣部”、“當小老師”,學生又如何能不喜歡呢?

這本書中,園園媽媽對孩子的每一件小事都是非常用心,字裏行間都流露着她對女兒的理解和尊重,更是懂得用一個個巧妙的方法來促進女兒的成長。當讀到這些內容的時候,便開始反思我在平時在對待學生教育的錯誤行為時,多以發火、批評、懲罰等方式來處理、對待,常惹得學生哭鼻子。讀過之後我才深深意識到,這樣的做法既傷害了孩子幼小的心靈,又打擊了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和學習興趣。我為自己那麼急躁的情緒而感到愧對孩子,深深的自責。孩子是屬於社會的,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是自己的主人,無論在生活中還是在學習上都是如此,與其硬逼着孩子去幹,不如換個方法讓孩子自己主動去幹,家長可以以做遊戲的方式來激發孩子做事的興趣!這樣會容易得多!

“在教育中,想要孩子接受什麼,就去誘惑他;想要他排斥什麼,就去強迫他——這是非常有效的一招。凡達不到目的,做得事與願違的家長,一定是把方法用反了。如果你想讓孩子喜歡課外閲讀,就千萬不要直接要求他‘讀書去’,也不要總拿他愛不愛讀書這事當話題來聊,更不要用閲讀的事來教訓他。”對此,我深有同感。在兒子讀書方面,我從來都是隨他所願,他什麼時候想讀了,自己拿書來讀,如果不想讀,你讓他做他也不願做,當然很多的時候由於孩子的天性,兒子不會自己自覺的進行讀書,這個時候,我總是在一邊自己拿起一本書來讀,小孩子的模仿性很強,當他看到你在讀書時,她也會自覺地進行閲讀,當孩子不喜歡讀書的時候,我會盡量和兒子做他喜歡的遊戲,如《開商店》、《奧特曼與怪獸》。

看這本書,真的覺得受益匪淺!教育就在身邊,每一個細節都可能是教育的最好的契機,關鍵是你擁有什麼樣的教育理念,採用什麼樣的教育方法加以引導。讓我們記住她的一句話吧!孩子不是為了“長大”或“成功”、“成才”活着,孩子首先是為了“童年”而活着。教育不應該有功利性,愛孩子才要施教,施教應該溶於濃濃的愛中,正確的教育方法是一把精美的刻刀;錯誤的教育方法就是一柄鋤頭,我想今後我應該把手中的“鋤頭”換成刻刀,力爭做一個好媽媽和一個好老師。

媽媽勝過好老師心得體會 篇14

讀了《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本書後,給我留下影像最深的是兩個字:閲讀。

書中提到“閲讀是智慧的水分和陽光。” “那些除了教科書什麼也不閲讀的學生,他們在課堂上掌握的知識就非常膚淺。” “如果沒有閲讀墊底,年級越高越會顯出力不從心。” “語文底藴的缺失也會影響專業學習,因為自己的思維寬度和廣度比起那些博覽羣書的人總是有很大侷限性。”這幾句話我深有感觸:因為我從小在農村長大,在上師範之前除了語文課本外,從沒見過任何讀物,也不知道這個世界會有什麼名著之類的讀物。上師範後明顯感到自己語文底藴的不足。我非常羨慕和敬佩那些滿腹經綸、才華橫溢的同學。但不管我怎麼狂補,最終還是不如他們。因此,我就很注重對我女兒閲讀這方面的培養。從我女兒會聽懂語言開始,我就買了很多童話故事的光盤,一有空我就放給她聽。當我女兒會説話時我就教她一些朗朗上口的兒歌和五言古詩,如:板凳板凳歪歪……等等,除此之外我還開始買書,最早買一頁就一行字的那種很簡單的故事書,色彩很鮮豔,情節也簡單,而且不容易撕壞。女兒很喜歡聽我讀,而且經常是我邊讀她邊看,漸漸地她就能記住故事,哪怕我講錯一個字,她也能立刻糾正。讀小班的時候,我就開始給她讀《格林童話》。她最喜歡裏面的《白雪公主》,每次拿起書,必須先要讀完《白雪公主》。久而久之,她竟然能把《白雪公主》學我的樣邊指邊讀一字不漏地讀出來。當時我感到很欣慰。

書中提到的邊走樓梯邊數數,我也和作者一樣做到了。不過那時我純屬是為了減輕自己的“負擔”,而並不是有意滲透數數。因為我家住五樓,當她會走路的時候,上下樓梯都要我抱,我實在有些抱不懂,我就靈機一動跟女兒説:“我們一起玩一個遊戲數樓梯好嗎?”女兒一聽是遊戲就欣然同意了。我女兒覺得這個遊戲也好玩,我們就經常邊走樓梯邊數。居然這對她的數數也幫了很大的忙。

書中提到不陪孩子寫作業,“不陪”才給孩子留下了讓習慣在內心生長的空間;學習不要刻苦努力,要讓孩子覺得學習是一種很有樂趣的事情;不追求100分和考好了不獎勵(學習一定不能功利)。這一點我們家也做到了。從一年級開始,因為我女兒的識字量也比較大,題目她都能讀懂。因此,我女兒寫作業,我和我老公是從來不陪的。我們還規定她無論如何作業必須在一小時左右完成(除複習外),質量還要保證。假如她碰到不會做的題目,我們也不會輕易告訴她,要看題目的難易,難的稍作提醒,易的叫她再想,意在培養她獨立思考的習慣。考了100分也從沒物質鼓勵,讓她明白學習是她的義務,是她必須要完成的一件事,並且做一件事一定要把她做得最好——也就是考100分是理所當然的。沒考100分説明你還沒把事情做得最好。當然考得不理想了,我會和她一起尋找錯題的原因,幫她查漏補缺。

書中其他的一些做法,有的我沒有做過,有的比較實用,我正在學。但不是刻意去做。生活是自然狀態,教育孩子也應該是自然狀態的。作為父母,我們創造了一個孩子,不僅有責任讓她長大,更應讓她有質量的生活,更應教會她做人。

以上是我讀了《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本書後的點滴感受及一些膚淺的看法。與家長們共勉。

媽媽勝過好老師心得體會 篇15

教師的職業是神聖的,擔負着培養、教育下一代人的艱鉅繁重的任務。師德是教師最重要的素質,是教師的靈魂。師德決定了教師對學生的熱愛和對事業的忠誠,直接影響着學生們的成長,高尚而富有魅力的師德就是一部教科書,就是一股強大的精神力量,對學生的影響是耳濡目染的、潛移默化的、受益終生的。

朱小曼曾説:“離開感情層面,不能鑄造人的精神世界。”是教育,首先應該是温暖的,是充滿情感和愛的事業。多年的教育實踐,使我堅信:師德愛為先。因為愛學生,才會平等對待每個學生,不用言語行動傷害學生;因為愛學生,才會理解學生,善於與學生溝通;才會信賴學生,相信每個學生通過教育都能夠成才。教師只有愛得深,才能更認真、更耐心、更細心地對學生進行教育。“愛”源於高尚的師德,“愛”意味着無私的奉獻。

教師的愛可以體現在方方面面,下面我把教育學生做的點點滴滴做以小結,與大家分享:

一、身教勝於言教

孔子説:“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國小教師在學生心目中有着崇高的地位,教師的一言一行都在有意無意地影響着學生,學生就像老師的影子一樣無時無刻不伴隨着老師。教師的身教常常比言教還能起到作用。

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對他們的精神世界起着無聲無息的作用,就好比一絲春雨“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因此,教師一定要用自己的模範作用,為學生樹起前進的旗幟,指明前進的方向,點燃他們心中的火種。教師不僅要有做人的威望,人格的力量,令學生所敬佩,還要以的思想境界,精神狀況和行為表現,積極地影響教育學生,使他們健康成長。

教師是學生心目中的一面旗幟,是學生學習和效仿的榜樣。因此,教師的行為舉止,對於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至關重要。在日常的學校生活中,我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要求學生做到的,我必須自己先做到。升旗儀式開始了,我會鄭重地站在隊伍前面,目送國旗徐徐升起;與家長和老師交流時我的言談也要表現得得體大方;要求學生愛護環境衞生,看到地上有紙,我會彎腰主動撿起;學生有困難,我也會主動伸出援助之手……在孩子們的眼裏,教師是完美無缺的榜樣,教師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凡是要求學生做到的,教師首先做到,這對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形成起了很好的促進作用。

二、注重對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

習慣就是指經過反覆練習、實踐,逐步養成的不需本人意志努力和旁人提示、監督的生活方式和行為。習慣是一種省時、省力的自然動作,良好的習慣是行為的層次。

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都知道,要從小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然而由於多年來始終沒有擺脱應試教育的束縛,教師們大多潛心研究的是知識的傳授,關注的是學生的分數,學生良好習慣的培養,也只是講着重要,幹這次要,忙時就不要了。我們經常會看到這樣的現象,教師為學生作業中寫錯的某些內容、上課時回答問題不準確而大聲斥責,卻很少看到一些學生的壞習慣會引起教師那樣高度重視,幫助加以糾正。知識的理解可以隨着年齡的增長、認知水平的提高逐漸被接受。一個人一旦形成了不良習慣,沒有十倍百倍力量,很難加以改變,不良的習慣將會鑄成人生中的大錯。

媽媽勝過好老師心得體會 篇16

教師的天職是育人,肩負着民族興衰的重任,被廣泛譽為園丁、春蠶、蠟燭、人梯、靈魂工程師、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怎樣才能不辜負這些美稱呢?我認為關鍵是心中要有“愛”。我國現代教育家夏沔尊曾説:“教育之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能稱其為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是的,要成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心中必須要有愛。

首先,要愛學生。

每一位學生都是祖國的花朵、建設祖國的棟樑,因此我們要把每一位學生都看作是愛迪生、愛恩斯坦……。用愛心、關心、責任心、寬容心、細心去培育他們。高爾基説過:“誰愛孩子,孩子就愛誰,只有愛孩子的人才會教育孩子。”的確,愛是一種情感交流,只有把熾熱的愛通過一言一行傳給學生時,才會激起學生對老師情感的回報,從而樂於接受你所給予的一切。所以要成為一名受學生愛戴的老師,先決條件是要愛學生,只有心中有“愛”,才會無微不至地關心學生的健康成長;才會竭盡全力地去教育好學生。蘇聯著名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傾注了20xx年的愛,終將一名有偷竊習慣的學生培養成了一名成功的農莊主席,可謂愛的偉大!

其次,要愛學習。

教育是一項“灌溉”事業,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必須是一條有源頭的河流。所以要成為一名受學生敬佩的老師,一定都要熱愛學習,不斷學習,樹立終生學習的理念。學習新的教育理念,是使自己的教育取得成功的法寶;學習新的教學方法,力爭使自己的教學與時俱進,成為一種發展着的教學藝術;學習專業知識,使自己擁有豐富的知識積累和廣闊的智力背景。只有愛學習的老師,才會在教學中保持創造的激情與活力,不斷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質量,成為學生傾心,學校放心,家長開心的名師。

再次,要愛自己所從事的事業。

教育是一項事業,我們要愛自己所從事的事業,而不要僅僅把它當作一種職業,更不能只當作是一個謀生的飯碗。職業與事業的不同層次在於職業只讓我們生存,而事業才能讓我們自己、國家、社會發展。因此要成為一名對學生終生產生積極影響的老師,必須把教育當作一項事業作一生不懈的追求,把教育好學生放在首位,不為權力、地位、名譽、金錢和其他物質利益所動搖,每一天都充滿激情,勇於開拓,敢於追求,讓三尺講台綻放出世界上最美最燦爛的花朵。教師生活雖然艱苦,但我看到學生獲得優異成績後欣喜的笑容,看到一屆屆的學生正成人成才,我感到無比快樂!

我們既然選擇了教師,就註定一生都要傾注“愛”。只要不吝惜揮灑愛的教師,才會成為受學生愛戴的老師;才會成為受學生敬佩的老師;才會成為受學生感激的老師。國家教育周部長曾説:“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師愛就是教師的靈魂”。我,一介書生,深有同感。

媽媽勝過好老師心得體會 篇17

我們選擇了教育事業,就要對自己的選擇無怨無悔,不計名利,積極進取,努力創新。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應該立志從走上三尺講台的那一天起,就把自己的一切毫不保留地交給教育事業,積極進取,立足本職,努力工作。

作為教師我們要不斷地更新自己的知識,不斷提高自身素質,不斷完善自己。今天的時代已經是知識經濟的時代,學習的時代。科學技術日新月異,教育學、心理學也有了很大的發展,對學生的成長規律也有了新的認識。教師只有不斷地更新和拓寬自己的知識領域,在工作中不斷地研究教材,研究學生,反思自己的行為,才能適應時代的要求,適應教育新形勢和需要。

二、熱愛學生

要當一名好教師,一方面我們要熱愛教育這一職業,另一方面我們要熱愛學生,這一條最重要。好的教師必須有愛的情感、愛的行為和愛的藝術。愛是一種信任,愛是一種尊重,愛是一種鞭策,愛是一種激情,愛更是一種能觸及靈魂、動人心魄的教育過程。教師的“愛”是真誠的。教師要真情對待學生,關心愛護學生。要建立良好的師生情感聯繫,教師必須真情付出,關心愛護每一個學生,公平地對待學生,做到一視同仁。教師的“愛”是公正的。公正是學生信賴教師的基礎,學生最希望教師對所有學生一視同仁,不厚此薄彼。教師的“愛”是嚴格的。嚴師出高徒。愛學生就要愛中有嚴,嚴中有愛,嚴中有度,真正地做到寬嚴相濟。教師的“愛”需要尊重學生的人格和創造精神,與他們平等相處,用教師的信任與關切激發他們的求知慾和創造力。

三、紮實的專業功底和淵博的學識是一名優秀教師的關鍵。“要給學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

,但在科技發展迅猛的今天,我要説僅僅有一桶誰是遠遠不夠的,我們要時刻充實自己。教師如果不具備廣博的學識見聞,學生問你問題你竟不曾聽説過,反而要向學生“取經”

,這可大大折損了教師的威望和形象。具備了足夠的知識,加上紮實的專業技能,這才能將自己掌握的知識傳授給學生,並能在教學中主次分明,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從而做到深入淺出,收放自如,遊刃有如,保證教學質量。對於一個教師的最高評價莫過於學生在課堂上求知若渴,讚賞和佩服的眼光了!

媽媽勝過好老師心得體會 篇18

每天下班回到家,我不會忘記的第一件事便是打開電腦,登陸上這網絡研修的樂園——國培網。這是我第一次接觸國培,通過網絡與這麼多同行進行交流,我感受到一種親切,一種温暖。在這裏我們思索與領悟教育的意義和樂趣,收穫着自我的成長和完善,每天都過得那麼充實。通過這次學習,讓我感受最深的是:做一個好老師真的不容易。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遇上一位好老師,每一位當老師的人也都希望自己能夠成為一名好老師。那麼,怎樣才能算得上一名好老師呢?

一個好老師首先應該是個好人。即對學生問寒問暖,愛生如子。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做到對待學生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都能做到對學生體貼入微、無微不至地予以關懷。然而,這恰恰又是作為一名老師的基本要求。來自家庭的温暖固不必説,生活在其中的任何一個學生都有享不盡的温馨、温情、温暖。其實,學校對於學生來説更是一個大家庭,其中的老師便是這個家庭的家長。汶川地震中,湧現出無數捨己為人的優秀教師譚千秋,用自己的鮮血和生命,向人們詮釋了什麼是師德高尚,什麼叫大愛無言。捨己救學生的“最美女教師張麗莉”的壯舉令我感動至今,張麗莉的英雄舉動就是最典型的愛生如子的體現。

張麗莉老師對學生無微不至的關懷,正是日常工作中時時以學生為重,處處以師德要求自己,才會有生死時刻的自然之舉。她締造了一種別樣的美麗,一種擁有豐富內涵的美麗,一種真正而永恆的美麗!正如葉瀾教授所言“教育是直麪人的生命、提高人的生命、為了人的生命質量而進行的社會活動,是以人為本的社會中最體現生命關懷的一種事業”。教育不僅將完善生命,教育自身也將因此而富有生命。從這些英雄老師的身上,我深深感受到,自己要做的還有很多、很多……我想,諸如此類,才真正稱得上第一層次的老師——好人。

其次,一個好老師應該是能人。説到此,不由想起了流傳千古的一句話:“師者,傳道授益解惑也。”一個好老師應該是一個勤學好問、博學多才的人。做一個好老師,他們的文化底藴要豐厚,才能在教育教學中游刃有餘,才能贏得學生的尊敬和信賴,學生才會佩服信服,才能在學生中樹立崇高的威望。學生對他的教誨才能心服口服。著名教育人士説過,“要給學生一碗水,自己必須有長流水。”要使自己水流不竭,就要經常使源頭有水。博覽、勤學才會使自己的源頭的水充足。能達到這樣的境界,絕非一朝一夕之功,必須窮其一生,不懈努力,不斷積澱,方有可能。做老師還得專心、專一,要集中全部的精力,鑽研業務、開展研究、夯實基礎、研深學問。

最後,一個好老師還應是個有理念的人。即能夠為學生提供指引,提供真正的服務。要達到這個層次,僅有淵博的知識遠遠不夠,更多的是自身的修煉。要在為學生傳授知識、培養能力的同時,更加註重對學生品德的修煉;不僅看重學生知識的積累,而且更加看重今後乃至一生做人品格和做事態度的鍛造;不僅給學生講授單純的知識,更加註重把知識與生活融會貫通;不僅對學生有學習道路上的指導,更有對其人生目標、人生道路上的引領。能按照教育方針,按照課程設置,按照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去施教,使學生的身心相得益彰,健康發展。

通過學習讓我感觸很深,從中學會了許多,覺得要當好一名老師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無論有多難,好老師的三個層次都應該成為我們終身不懈的追求!只要認真去做,用心去想,那麼自然就會有所收穫。著名教育家呂型偉先生説:“教育是事業,其意義在於奉獻;教育是科學,其價值在於求真;教育是藝術,其生命在於創新。”多精闢的論述啊!我覺得,以此標準作參照,能做到這幾點的老師才是好老師。“以天心點燃燭光,引導人類走向光明”,這句話道出了為人師表的神聖和職責。我將以一顆愛心點亮孩子們純潔、高尚的心靈,和孩子們一起編織鮮亮的七彩夢,爭做孩子們心中的好老師!

媽媽勝過好老師心得體會 篇19

20__年7月4日,今天聆聽了江蘇省特級教師陳老師的講座。他曾經是我們東吳外國語師範學校的校長,聽他的講座有些親切感。他的講座沿襲了一貫的幽默風格,從拉家常式的開篇到圍繞“江蘇”、“國小”、“英語教師”這三個詞彙進行鍼對教師職業榮譽感的宣講。他分析了我們蘇州英語教學的未來,同時對我們這些從事國小英語教育工作的老師寄予厚望。他結合“皮格馬利翁效應”、“北太效應”、預防“馬太效應”三大規律,歸納出:外語學習需要有聲記憶、美感吸引、文化吸引、信心鼓勵、構造機會、重複訓練、綱舉目張以及立體工程。在特級教師細膩而貼切的詮釋中,我們瞭解到了國小低年級英語教師在教學中還需要從更多方面努力改進和提高。以下是自己的一些隨感。

一、為孩子創設平等條件

對於低年級的孩子來説,國小英語教師是啟蒙老師。如果孩子們處在同一起跑線上,教師要有足夠的耐心和責任感為他們服務。如果孩子之間存在差異性,就需要我們耐心引導,擔負起責任,認真組織好課堂教學,鼓勵他們積極參與英語課堂活動,關注孩子的進步和成長,記錄並及時鼓勵,與其他教育工作者一起合作有效提高教育教學的效率。利用家校聯繫,多溝通、多交流。利用家校合力,把我們的英語教學提高一個層次。

二、增強自身的責任感

我們是孩子的第一任英語教師,對於他們學習英語的積極性來説,我們負有重大的責任。我們應該努力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良好的學習習慣,以滿腔的熱情來開展教育教學活動,像斯霞老師那樣為了孩子的無怨無悔地從事國小教育。為了一切孩子,為了孩子的一切,一切為了孩子,讓教師崇高的責任心為我們的教育教學護航。

三、不斷提升自我素質

教材在不斷變化,更新,而我們的教學也要不斷適應社會的進步和發展。在這個瞬息萬變的社會中,教師需要不斷地提高自身的素質,以便更好地為教學服務。在語音方面不斷訓練,保持良好的語音語調。提高個人的技能,通過簡筆畫、遊戲組織能力輔助英語教學。關注生活,聯繫實際,提高綜合運用英語的能力。學科專業方面要加強讓學生了解的相關信息,譬如楊梅等。教中學,學中教,讓我們的教學不斷完美,不斷更新。

總之,國小英語教師越來越受到社會、學校的關注,我們需要投入更多的熱情到英語教育教學工作中去。同時學習更多心理學、教育學的理論知識,並應用於教學實踐活動,使我們的教學更加符合孩子的年齡特徵,更適合整個社會的發展。

媽媽勝過好老師心得體會 篇20

做一個幸福的老師?真好!是啊,做一個幸福的老師,想必是我們每個當老師的可望不可及的一個奢侈的想法吧?我們幸福嗎?從沒感覺得到。相反,有的只是痛苦,生氣,這是每天的感覺。 今天聽了陶老師的課,才知道原來是“我們自找苦吃”因為我們對孩子的要求太完美了,一心希望他們按照我的要求來做,要是有一點點的做不到,我們就會非常的生氣。通過陶老師的講座,我們才找出癥結,找出了為什麼孩子們不能按照我的要求來完成呢?因為我們缺少愛。我們感覺很愛孩子啊。可是,孩子還是沒有感覺得到我們的愛。陶老師説:我們要一心向善。善良乃人之立身之本。孔子説:仁者愛人,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

二要寬容大度,宇宙浩渺無涯,人之生存期間,特別是與人相識相處,是一種天地機緣。是的,我們不能對學生要求太苛刻,孩子畢竟是孩子。我們大人尚可犯錯,何況孩子呢?三要愛到極致。愛需要教師對學生傾注相當的熱情,對其各方面給予關注,愛將教學中存在的師生的“我”與“你”的關係,變成了“我們”的關係。而我們的愛就還沒有達到這個水平,所以就還沒有愛出個結果來。和諧的師生關係,是促進學生學習的強勁動力。愛生是衡量一個教師師德水平的一把基本尺子。愛是一門藝術,能愛是一個層面,善愛則是另一個層面。

作為教師,因此,教師要做到能愛、善愛。要愛學生成長過程中的每一微小“閃光點”,要愛他們具有極大的可塑性。要愛他們在教育過程中的主體能動性;要愛他們成長過程中孕育出來才一串串教育勞動成果。“愛”要以愛動其心,以嚴導其行;“愛”要以理解、尊重、信任為基礎;“愛”要一視同仁,持之以恆;“愛”要面向全體學生。“金鳳凰”固然可愛,而“醜小鴨”更需要陽光,多給他們一份愛心,一聲讚美,一個微笑,少一些説教。要多和他們談心,幫助他們查找“後進”的原因,真正做到對症下藥,在學習上和生活細節上關心他們。

其次,要優化我們的情緒。我們的情緒尤其的重要。作為老師,抱怨情緒傳染是非常可怕的。我們的情緒直接影響着學生的情緒。有什麼樣的情緒就直接決定了你什麼樣的態度,情緒不好就處處想發脾氣,就動不動想生氣。可以説是沒事也想找事。而要是有好的情緒呢,心胸就寬闊,該生氣也不生氣了。生氣不但傷身,還影響和學生之間的感情。所以,我們要學習樂而忘憂的孔子。每天都帶着好的情緒去課堂,這樣也能感染學生,學生也就快快樂樂的學習。 做到這點,那麼我們馬上就要成為幸福的老師了。

最後,就是要充滿自信。人腦潛能是無限的。孟子説:人皆可以為堯舜。他舉了三毛和愛因斯坦的例子來説明任何一個孩子都是聰明的,不能盲目的下結論,你真笨,你就是傻子等。這些被成為教育忌語是不能隨便説的。説你行你就行。老師不要貶低學生,更不能辱罵學生。而尊重學生,平等對待學生,關愛學生是師生和諧相處的重要前提。 總之,聽了陶老師的這一課讓我真是受益匪淺。陶老師的和藹可親,幽默詼諧的語言深深的觸動了我的心靈,讓我感受到了一個教育大家的魅力!

媽媽勝過好老師心得體會 篇21

我們選擇了教育事業,就要積極進取,努力創新。作為教師我們要不斷地更新自己的知識,不斷提高自身素質,不斷完善自己。今天的時代已經是知識經濟的時代,學習的時代。科學技術日新月異,教育學、心理學也有了很大的發展,對學生的成長規律也有了新的認識。教師只有不斷地更新和拓寬自己的知識領域,在工作中不斷地研究教材,研究學生,反思自己的行為,才能適應時代的要求,適應教育新形勢和需要。

一、要快樂

在教學實踐中,有時也許因為壓力而感到煩惱,但是我想我們還是應該做一名快樂的教師。因為只有快樂,才能始終保持一種激情,只有快樂,才能將心中的温暖與歡樂播撒。成長必須經歷痛的里程,但痛並快樂着更是一種成長。

二、熱愛學生

好的教師必須有愛的情感、愛的行為和愛的藝術。愛是一種信任,愛是一種尊重,愛是一種鞭策,愛是一種激情,愛更是一種能觸及靈魂、動人心魄的教育過程。教師的“愛”是真誠的。教師要真情對待學生,關心愛護學生。要建立良好的師生情感聯繫,教師必須真情付出,關心愛護每一個學生,公平地對待學生,做到一視同仁。教師的“愛”是公正的。公正是學生信賴教師的基礎,學生最希望教師對所有學生一視同仁,不厚此薄彼。教師的“愛”是嚴格的。嚴師出高徒。愛學生就要愛中有嚴,嚴中有愛,嚴中有度,真正地做到寬嚴相濟。教師的“愛”需要尊重學生的人格和創造精神,與他們平等相處,用教師的信任與關切激發他們的求知慾和創造力。

三、要有紮實的專業功底和淵博的學識

教師要時刻充實自己的專業知識。教師如果不具備廣博的學識見聞,學生問你問題你竟不曾聽説過,反而要向學生“取經”,這可大大折損了教師的威望和形象。具備了足夠的知識,加上紮實的專業技能,這才能將自己掌握的知識傳授給學生,並能在教學中主次分明,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從而做到深入淺出,收放自如,遊刃有如,保證教學質量。對於一個教師的最高評價莫過於學生在課堂上求知若渴,讚賞和佩服的眼光了!

四、要有創新精神

創新是教育的靈魂,沒有創新就沒有現代教育。所以做一名教師必須具有創新精神。為此,在教學實踐中應大膽突破,敢於向傳統挑戰,提出自己獨特的教學理念與方法,從而培養其積極進取、敢於創新的心理品質,以適應教育改革新形式的需要。

總之,老師只要本着一顆心,去愛自己的學生,愛自己的崗位,愛自己的專業,敢於去創新,做個在平凡的崗上有追求的老師,向學生捧獻真誠的心,和學生情感交流,心靈碰撞,一定能成為一名優秀合格的老師。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jiaoshi/yz68o6.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