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教師心得體會 >

媽媽勝過好老師心得(精選19篇)

媽媽勝過好老師心得(精選19篇)

媽媽勝過好老師心得 篇1

假期看了《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本書,當我翻開樸實的扉頁,我就被前言《我們的書中有塊玉時》深深的吸引,被尹建莉老師講的農夫的鋤頭和璞玉的故事所打動。前後一共讀了兩遍,真是值得一看的好書,受益匪淺。

媽媽勝過好老師心得(精選19篇)

每讀完一篇,我都會馬上對照一下我自己,發現我自己原來也在用着鋤頭一樣的工具在雕琢着自己手裏的玉,想想這是多麼可怕的事情。只不過用的次數多少而已。

細讀下去,很多教育觀念使我受益匪淺。

一、書的首頁錢理羣教授評論該書:這是一本有勇氣,有思想,有智慧的書",作者確實勇氣可嘉,既敢直面教育問題,又深入地思考;有獨到的教育觀念,更有教育智慧。對現行教育(包括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中存在的弊端能一針見血地指出來,旗幟鮮明地提出自己的觀點,其中例舉了大量的實例,如"暴力作業""學語文不是學語文課本""可不可以批評老師"等我們有目共睹的教育問題,都進行了批判。讓我們看到的是一位真正有智慧的家長。説實話有些時候我都沒有這樣的勇氣。看完此書我一直在想如果大家都敢於提出自己的理念和想法,大膽創新,也就不會有太多的教育問題了,主要是現在很多家長不敢違背常規,很多是偽心的討好老師,不敢説出自己的真實想法,怕孩子會受到更加重的傷害。我的一個同事有句話很精闢:"一個人如果不穿衣服光着屁股上街,會被認為是瘋子;十幾、二十幾個人如果不穿衣服光着屁股上街,那是藝術表演;所有人都不穿衣服光着屁股上街,那是狂歡!"沒有人原意被人當做瘋子。

二、對閲讀極其重視,該書的很多章節提到早期閲讀的重要性,作者從閲讀的重要性,閲讀的方法,到閲讀給學習帶來的好處,各個方面都闡述的很到位,並且舉了很多的實例。用作者的話説,閲讀是一根"魔杖",被"魔杖"點中的孩子學習能力強。

在45頁讓孩子識字不難這篇中作者説:"我的做法談起來實際上非常簡單,就是從我第一次拿起一本書給她講故事時,就不'講',而是'讀'。即不把故事內容轉化成口語或'兒語',完全按書上文字,一字字給她讀。在對圓圓的教育中,我深深地體會到,把學習生字融匯在日常生活中,建立在大量的閲讀基本上,是非常有效的教育方法。不僅孩子學起來輕鬆,大人實際上也輕鬆,事半功倍。"我慶幸兒子從小形成了閲讀習慣,我更慶幸關於閲讀的很多細節,跟尹老師提出的觀點不謀而合。我給大羽講故事,也是用"讀"的方式,我相信書中優美的文字可以豐富大羽的語言,很少去給大羽講故事,也從來沒有刻意教過大羽認字,更沒有上過任何識字班,尹老師也提出認字和閲讀要結合起來,而不是割裂開來。現在我開始嘗試講故事的時候,用手指着字讀,希望孩子在潛移默化中認字,至少保護孩子對文字的興趣。有時大羽翻開書自己講故事,很多時候他是一邊指着字一邊即興瞎編,當然編的內容都是憑他聽媽媽給他講的內容進行回憶。老師也告訴媽媽:"大羽的語言功底真的很好,他去哪裏玩了,怎麼玩的,回來都會很清楚的給我們講講。"不是自誇,兒子的語言天賦真的很好,有時他説出的話都會讓很多人吃驚,記得今天元旦我們四家帶着孩子一塊去郊外玩,到了目的地停車時,大羽突然來了一句:"王阿姨的水平可真高呀!(王阿姨開車帶我們去的)"頓時大家都樂了。嘿!這孩子什麼時候學會拍馬屁了!回來路上媽媽來例假,加上暈車,肚子、胃和腰都疼,在一個服務區,大家都下車去方便了,大羽和小吳叔叔坐在車上,小趙阿姨和媽媽也下來站車旁透氣,一會大羽喊小趙阿姨,叫小趙阿姨幫他把車前面放的香蕉給他遞一個,小趙阿姨問大羽:"你為什麼不叫你媽媽幫你拿呢?""因為我媽媽胃疼!"看來孩子是真長大了!知道心疼媽媽了!就這樣到了鄭州,大家決定去吃點飯再回家,吃飯時別的小朋友都有媽媽在喂,媽媽問大羽:"媽媽餵你吃吧?""我自己吃,因為媽媽胃疼,肚子疼,我怕你難受,所以我要自己吃。"吃完飯,繼續坐上王阿姨開的車,途中大羽和小朋友一直唱歌,唱了一會後大羽問道:"你們知道我為什麼唱這些歌嗎?"大家異口同聲道:"不知道!為什麼呀?""因為我想讓王阿姨好好高興高興"王阿姨一聽,樂道:"説的我太高興了!看來我下次要多請你吃出來玩幾次呀!"但是我給大羽講完故事,一般會要求他回答幾個問題,考察他究竟有沒有聽懂,現在看來我太急於求成了,閲讀的功能在於"薰陶"而不是"搬運"。眼前可能看不出什麼,但只要他讀得足夠多,豐厚底藴遲早會在孩子身上顯現出來。

三、學習不要"刻苦努力""一個人不可能既討厭一件事,又能把一件事做好。我們常説"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就是説要讓學生愛上某件事,他才能把這個件事做好。因此,我們要做的,是思考如何讓學生對學習有興趣,小心呵護孩子的好奇心,激發孩子的求知慾,讓他們始終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學習為什麼非得是苦的不可?我們都希望孩子喜歡學習,如果把學習做成一顆巧克力,孩子如何能不喜歡;如果把學習做成一顆苦藥,孩子又如何能喜歡?""人最難抗拒的就是"誘惑",最討厭的是"強迫",大人和孩子都一樣。在教育中,想要孩子接受什麼,就去誘惑他;想要他拒絕什麼,就去強迫他。凡達不到目的,做得事與願違的家長,一定是把方法用反了!"尹老師強調要讓孩子們輕鬆學習,千萬不要用學習作為懲罰孩子的手段,引導孩子體會到學習的快樂,把所學的東西應用到生活中去,真正體會學有所用的樂趣。她抓住孩子的心理,大量運用"逆向思維"。針對如何培養良好學習習慣,作者提出了一系列與我們常見的做法截然不同的方法:"不陪"才能培養好習慣;懲罰你,不讓你寫作業;學習不要"刻苦努力";"不考一百分";"考好了不獎勵",這些觀點聽上去令人耳目一新,又令人覺得不可思議,但是細讀之後,你會恍然大悟,你會發現尹老師在向我們講述一個樸素的道理:要做好一件事,先要愛上它。想想我們通常的做法都是多麼愚蠢四、只設"記功簿",不設"記過簿"。

尹老師設了一個"記功簿",記錄孩子成長中外在的一些進步,同時也記下了她內在的進步與成長。每頁只記一件事,畫一朵小小的紅花--算是給孩子的獎勵。這個方法,一些家長和老師也用過,但卻有些小小的不同。有的除了"記功簿"還有"記過薄",想借以加深孩子的記憶,提醒孩子不要再犯同樣的錯,沒想到這樣的結果是,優點會鞏固成為真正的優點,缺點也會鞏固下來,成為總也改不掉的缺點。也有的在設"記功簿"時,過分關注孩子的學習,如作業得了幾星,考試得了幾分,比賽得了幾等獎……,忽視了更為重要的品德的培養。

媽媽勝過好老師心得 篇2

聽辦公室的同事介紹《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一書,於是,我也從網上買了一本,一有空,我便拿出來看看。

這本書的作者尹建麗是一位成功的媽媽,更是一位好老師,她16歲的女兒參加大學聯考,取得了超過當年清華錄取線22分的優異成績,書中,作者用樸實的語言,道出了對孩子的深深温情;用日常生活中的例子,細細講解了對孩子的呵護之法。我能從字裏行間感受到作者女兒從小到大的乖巧懂事、快樂和健康、成熟和自立,感受到女兒所有的一切絕非天生,她的一切成績都來自於這個細心又有智慧的媽媽的教育。

看的時候,我的心情一直起伏不定,給我最大的感受是,原本自己一直認為正確的教育方式,事實上是完全錯誤的,從而大大地貽誤了我們的孩子。在這本書裏,我學會了不少解決具體問題的方法,孩子逆反的時候怎麼辦?怎麼和人交往?前言中説到:“年輕的父母會得到一塊玉,那就是可愛的孩子,多年後的結果卻不一樣,一些人得到了令人滿意的作品,一些人眼瞅着玉石的變化越來越失望。二者的區別,就是後者使用的,常常是鋤頭。”讀完後,我會不知不覺地對照一下自己,發現我自己原來有時也在用“鋤頭”雕琢着自己手裏的玉。書中説“不是所有成為父母的人都會做父母。”所以不是所有成為老師的人都會做老師。教育是一門永遠學不完的功課。作為一名老師,我想只有更多的學習,不斷地提高才是我要走的教育之路。

作者的教育理念讓我耳目一新,看完這本書,我從內心裏感到自己在教育意識上的許多不足之處,甚至是自身的許多不足之處,包括為人處事的各種方面。看來想當一個好媽媽,一個好老師,我有許多要學習的地方。尹老師的很多教育教學方法值得我去學習,就閲讀這一塊而言,作者對閲讀極其重視,閲讀是一根“魔杖”,被“魔杖”點中的孩子學習能力強。讓孩子識字不難這篇中作者説:“我的做法談起來實際上非常簡單,就是從我第一次拿起一本書給她講故事時,就不‘講’,而是‘讀’,即不把故事內容轉化成口語或‘兒語’,完全按書上文字,一字字給她讀。”作者在對女兒的教育中,就是把學習生字融匯在日常生活中,建立在大量的閲讀基本上,是非常有效的教育方法。不僅孩子學起來輕鬆,大人實際上也輕鬆,事半功倍。”在教育中,想要孩子接受什麼,就去誘惑他;想要他排斥什麼,就去強迫他,這是非常有效地一招。

尹老師強調要讓孩子們輕鬆學習,千萬不要用學習作為懲罰孩子的手段,引導孩子體會到學習的快樂,把所學的東西應用到生活中去,真正體會學有所用的樂趣。她抓住孩子的心理,大量運用“逆向思維”。針對如何培養良好學習習慣,作者提出了一系列與我們常見的做法截然不同的方法:“不陪”才能培養好習慣;懲罰你,不讓你寫作業;學習不要“刻苦努力”;“不考一百分”;“考好了不獎勵”,這些觀點看上去令人耳目一新,又令人覺得不可思議,但是細讀之後,就會恍然大悟,就會發現尹老師在向我們講述一個樸素的道理:要做好一件事,先要愛上它。

看完這本書,真的覺得受益匪淺!教育就在我們身邊,每一個細節都可能是教育的最好的契機,關鍵是擁有什麼樣的教育理念,採用什麼樣的教育方法加以引導。讀過這本書,我最大的收穫就是:改變自已比單純地督導孩子更重要!看似不教育的教育比教育的教育更有效!身教永遠大於言教!

媽媽勝過好老師心得 篇3

在孩子的成長之路上,媽媽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為了孩子能夠擁有一個美好的未來,每一位媽媽都要努力成為合格的好媽媽!”其實當看到這些的時候,我第一個是想到是班上的孩子,我該如何去教育他們?如何把他們教育好?其次是我以後的孩子,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一個稱職的媽媽?最後就是我自己。

我想讀完這本書以後應該能從書中悟出我教育學生的方法。雖然我只看了50多頁,但也給了我很大的觸動,其中印象最深的就是第一篇的第3章《有什麼樣的媽媽就有什麼樣的孩子》,它裏面包含了愛笑的媽媽,給孩子播種陽光、積極向上的媽媽,孩子長大錯不了、媽媽脾氣壞,孩子性格暴躁、切莫讓大人的髒話髒了孩子的心靈、別把虛偽傳給孩子、媽媽的風度,決定孩子人生的高度、尊重孩子的意願,不暴力強權、把好心態遺傳給孩子、父母不在孩子面前爭吵、教給孩子看事物的角度、允許孩子“平凡”。

雖然是一本家庭教育的書,但我認為無論是家庭教育還是學校教育,教育都是相通的。書中寫了很多事情再次證明了作為一名教育者只要真正從愛、理解、尊重孩子的立場出發,任何一個智力正常的孩子,都可以被塑造成為優秀的人才。前蘇聯著名教育家馬可連柯曾經講過:“一個家長對自己的要求,一個家長對自己家庭的尊重,一個家長對自己每一行為舉止的注重,就是對子女最首要的,也是最重要的教育方法。”這也説明,父母是孩子最直接、最具體的榜樣。

例如書中提到的家長和老師無意中所犯的一些小錯,日積月累,會慢慢形成一個嚴重困擾孩子的大問題,給孩子帶來深刻痛苦和迷惑,甚至扭曲孩子的心靈,這不是我們的愛心不夠,確實是有些做法不對。這個觀點再次引起了我的反思。我們經常會在孩子學習不認真或犯了錯的時候,會處罰孩子,其實,當我們用這種做法我們可能在那個瞬間取得了勝利,得到了孩子表面的認同,卻在他們內心埋下了厭惡寫字的種子。我們一方面要求孩子認真,一方面又把學習作為懲罰手段用在孩子身上,可想而知,當孩子書寫的時候,想到老師懲罰的情景,不反感才怪呢。

我們常説“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就是説要讓學生愛上某件事,他才能把這個件事做好。因此,我們要做的,是思考如何讓學生對學習有興趣,小心呵護孩子的好奇心,激發孩子的興趣,讓他們始終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看這本書,真的覺得受益匪淺!教育就在身邊,每一個細節都可能是教育的最好契機,關鍵是我們擁有什麼樣的教育理念,採用什麼樣的教育方法加以引導。

最後,我想説:“管孩子,不如愛孩子;教育孩子,不如欣賞孩子。”

媽媽勝過好老師心得 篇4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的作者尹建莉是一位教育專家、教育碩士,從教多年。她熟悉學校教育,對家庭教育有精深的研究。

尹老師把在教育女兒以及她在研究過程中所接觸到的家庭教育的典型小事例,結合自己的體會,用淺顯易懂的語言生動地描繪出來,同時給出了很多解決方法。不但具有可讀性、指導性更具有很強地可操作性,為我們在解決教育子女的難題時提供了學習的範例。尹老師的書,震撼我的心靈,使我產生了幾點深切的感受,改變了我的觀念和做法:

一、“不考100分”

尹老師在《不考100分》一文中寫道:“正因為我特別渴望孩子取得好成績,我才絕不向她要分數。”

讀了這句話,我深有感觸。我的兒子(潤澤)只比姐姐家的兒子(嘉政)大一天,可是兩人無論從外貌、性格還是談吐各方面都是迥然不同。哥哥潤澤活潑開朗,天性調皮貪玩,單純幼稚,不拘小節。弟弟嘉政性格穩重,懂事成熟。

在上一年級時,為了便於孩子的全面發展,結交更多的夥伴;同時考慮到孩子的差異,每次考試成績 總會有高低之分,為了避免比較,產生自卑心理,傷害自尊心。因此將兩個孩子分別安排在一班和二班。即使如此,雖然兩人成績都很優秀,但因為同一年級,使用試卷基本相同,所以不可避免地在考試中總能比出高低上下。哥哥常常比弟弟少考幾分。談到兄弟倆的學習,潤澤漸漸顯得有些自卑,不自信了,而且情緒低落。現在家裏很少聽到他大喊大叫的聲音了,星期天總是一個人在書房裏做手工,搭積木,玩玩具,再也不喜歡出去玩耍,更不去弟弟家玩了。小小年紀如此成熟懂事,是我教子有方?還是讓他受到了傷害?經過與他談心,才知道他不願意聽到大人們談論他的成績,更不願意與弟弟的成績相比較。我猛然醒悟:大人們在聊天時無意中對兄弟倆的成績進行了一次次的比較,對他產生了多麼大的壓力。他總是生活在弟弟的陰影中,因此逐漸變得壓抑,內向。大人們雖然嘴上表示不在乎孩子考多少分,可還是想方設法將孩子與他人進行比較,甚至想知道孩子在班級、年級的排名,好像只有這樣做才是真正在關心孩子的成長,才盡到了家長的責任。卻不知道,這樣的做法恰恰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打擊了孩子的自信心,無意中深深地傷害了孩子。

是的 “分數”能反映“成績”,但並不完全代表成績。只有當家長關注知識的本身,關注孩子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時,才不會僅僅看重分數。考得不好,正好可以發現自己學得不紮實、理解不透的地方,經過努力可以彌補不足,有所進步。一味地追求分數,只會將孩子變成考試的機器,分數的奴隸,只會激起孩子的反感,引起孩子的牴觸情緒,對孩子的成長真是有害無益。

一位稱職的家長,應該學會關注孩子的的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應從不同的角度評價孩子,發現孩子的優點,肯定他的成績。只有這樣,孩子才能自信、快樂、健康地成長。

二、“獨立自主成長”

作者在書中談到女兒圓圓9歲時單獨乘坐17個小時的火車從煙台到北京的事例,讓我驚歎。九歲的小女孩獨立遠行,是我想都不敢想的事情。我很欽佩尹老師的豁達、睿智,使圓圓有了獨立出遠門的難得經歷,對圓圓來説是一次難得的鍛鍊機會。到後來圓圓獨自去青島甚至週末逛街樂不思蜀,她的媽媽都持支持的態度,正是這樣的信任與豁達才培養出這樣自主自立的女兒。我小時候一直到上師範學校,都沒有出過遠門,每次逛街都需要父母的陪伴。而現在自己有了孩子,更是對他呵護有加,生怕磕着碰着。同時因為自己曾經在高速公路上出過一次車禍,所以心有餘悸,每天小心翼翼,像母雞護小雞似的牽着他,總擔心馬路上來來往往的車輛碰着孩子,一直到孩子上國小依然不敢讓他獨自過馬路。瞭解了尹老師的做法,看到了圓圓的獨立、自主、自信,我深有感觸。現在我終於敢放手讓孩子獨自上學,並且自己過馬路,看到他過馬路時專注地觀察左右車輛時,我由衷地感到欣慰。如果我早一天放手,孩子會比現在更加自信、自強。

如何教育子女,是一個值得我們終生去學習研究的課題。如果我們真正地愛孩子,那就從改變自己的教育觀念做起,從加強自身的學習做起。我想只有更多的學習,不斷地提高才是我當下要走的教育之路。

媽媽勝過好老師心得 篇5

聽辦公室的同事介紹《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一書,於是,我也從網上買了一本,一有空,我便拿出來看看。

這本書的作者尹建麗是一位成功的媽媽,更是一位好老師,她16歲的女兒參加大學聯考,取得了超過當年清華錄取線22分的優異成績,書中,作者用樸實的語言,道出了對孩子的深深温情;用日常生活中的例子,細細講解了對孩子的呵護之法。我能從字裏行間感受到作者女兒從小到大的乖巧懂事、快樂和健康、成熟和自立,感受到女兒所有的一切絕非天生,她的一切成績都來自於這個細心又有智慧的媽媽的教育。

看的時候,我的心情一直起伏不定,給我最大的感受是,原本自己一直認為正確的教育方式,事實上是完全錯誤的,從而大大地貽誤了我們的孩子。在這本書裏,我學會了不少解決具體問題的方法,孩子逆反的時候怎麼辦?怎麼和人交往?前言中説到:“年輕的父母會得到一塊玉,那就是可愛的孩子,多年後的結果卻不一樣,一些人得到了令人滿意的作品,一些人眼瞅着玉石的變化越來越失望。二者的區別,就是後者使用的,常常是鋤頭。”讀完後,我會不知不覺地對照一下自己,發現我自己原來有時也在用“鋤頭”雕琢着自己手裏的玉。書中説“不是所有成為父母的人都會做父母。”所以不是所有成為老師的人都會做老師。教育是一門永遠學不完的功課。作為一名老師,我想只有更多的學習,不斷地提高才是我要走的教育之路。

作者的教育理念讓我耳目一新,看完這本書,我從內心裏感到自己在教育意識上的許多不足之處,甚至是自身的許多不足之處,包括為人處事的各種方面。看來想當一個好媽媽,一個好老師,我有許多要學習的地方。尹老師的很多教育教學方法值得我去學習,就閲讀這一塊而言,作者對閲讀極其重視,閲讀是一根“魔杖”,被“魔杖”點中的孩子學習能力強。讓孩子識字不難這篇中作者説:“我的做法談起來實際上非常簡單,就是從我第一次拿起一本書給她講故事時,就不‘講’,而是‘讀’,即不把故事內容轉化成口語或‘兒語’,完全按書上文字,一字字給她讀。”作者在對女兒的教育中,就是把學習生字融匯在日常生活中,建立在大量的閲讀基本上,是非常有效的教育方法。不僅孩子學起來輕鬆,大人實際上也輕鬆,事半功倍。”在教育中,想要孩子接受什麼,就去誘惑他;想要他排斥什麼,就去強迫他,這是非常有效地一招。

尹老師強調要讓孩子們輕鬆學習,千萬不要用學習作為懲罰孩子的手段,引導孩子體會到學習的快樂,把所學的東西應用到生活中去,真正體會學有所用的樂趣。她抓住孩子的心理,大量運用“逆向思維”。針對如何培養良好學習習慣,作者提出了一系列與我們常見的做法截然不同的方法:“不陪”才能培養好習慣;懲罰你,不讓你寫作業;學習不要“刻苦努力”;“不考一百分”;“考好了不獎勵”,這些觀點看上去令人耳目一新,又令人覺得不可思議,但是細讀之後,就會恍然大悟,就會發現尹老師在向我們講述一個樸素的道理:要做好一件事,先要愛上它。

看完這本書,真的覺得受益匪淺!教育就在我們身邊,每一個細節都可能是教育的最好的契機,關鍵是擁有什麼樣的教育理念,採用什麼樣的教育方法加以引導。讀過這本書,我最大的收穫就是:改變自已比單純地督導孩子更重要!看似不教育的教育比教育的教育更有效!身教永遠大於言教!

媽媽勝過好老師心得 篇6

第一次看完了《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忍不住又翻閲了一次。無論是以媽媽的角度還是老師的角度閲讀這本書,都受益匪淺。

“媽媽是朋友,媽媽是老師,媽媽是孩子的引路人,媽媽教育方法的差別,常常影響孩子的一生。”——這就是這本書的引。一開始之所以被這本書吸引,有一大部分原因在於看到了這個引。前言有一段話也很吸引人:年輕的父母也得到一塊玉——可愛的孩子——多年後的結果卻是,一些人得到了令人滿意的作品,一些人眼瞅這玉石的變化越來越失望。二者的區別,就是後者使用的,常常是鋤頭。

每讀完一篇,我都會馬上對照一下我自己,發現我自己原來也在用着鋤頭一樣的工具在雕琢着自己手裏的玉,想想這是多麼可怕的事情。只不過用的次數多少而已。

有幾個章節我更是看到了一個教育專家的教子方法,例如:不寫暴力作業、學習不要刻苦努力、替孩子寫作業等等,這在一般人看來簡直是亂套的東西,在教育專家的筆下卻是那麼的自然合理。不得不讓我佩服真正的教育的力量不是強硬而是方法。

另外作者十分重視閲讀習慣的培養,書的第二章幾乎都在講早期閲讀的,從閲讀的重要性,閲讀的方法,到閲讀給學習帶來的好處,闡述得很詳細,並且舉了很多的實例。用作者的話説,閲讀是一根“魔杖”,被“魔杖”點中的孩子學習能力強。

書中的很多做法是作者在長期的教育實踐中總結的方法和經驗,因此具備可操作性。並且,作者對現行的教育弊病做了大膽的批評,觀點鮮明。對於讀者有很強的指導作用。例如在如何培養良好學習習慣的過程中,作者提出了一系列與我們家長常見的做法皆然相背的逆向思維:“不陪”才能培養好習慣;懲罰你,不讓你寫作業;學習不要“刻苦努力”;“不考一百分”;“考好了不獎勵”,這些觀點聽上去令人耳目一新,又覺得不可思議。細細揣摩後,才有一種醍醐灌頂,茅塞頓開的頓悟。

媽媽勝過好老師心得 篇7

讀了《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本書後,給我留下影像最深的是兩個字:閲讀。

書中提到“閲讀是智慧的水分和陽光。” “那些除了教科書什麼也不閲讀的學生,他們在課堂上掌握的知識就非常膚淺。” “如果沒有閲讀墊底,年級越高越會顯出力不從心。” “語文底藴的缺失也會影響專業學習,因為自己的思維寬度和廣度比起那些博覽羣書的人總是有很大侷限性。”這幾句話我深有感觸:因為我從小在農村長大,在上師範之前除了語文課本外,從沒見過任何讀物,也不知道這個世界會有什麼名著之類的讀物。上師範後明顯感到自己語文底藴的不足。我非常羨慕和敬佩那些滿腹經綸、才華橫溢的同學。但不管我怎麼狂補,最終還是不如他們。因此,我就很注重對我女兒閲讀這方面的培養。從我女兒會聽懂語言開始,我就買了很多童話故事的光盤,一有空我就放給她聽。當我女兒會説話時我就教她一些朗朗上口的兒歌和五言古詩,如:板凳板凳歪歪……等等,除此之外我還開始買書,最早買一頁就一行字的那種很簡單的故事書,色彩很鮮豔,情節也簡單,而且不容易撕壞。女兒很喜歡聽我讀,而且經常是我邊讀她邊看,漸漸地她就能記住故事,哪怕我講錯一個字,她也能立刻糾正。讀小班的時候,我就開始給她讀《格林童話》。她最喜歡裏面的《白雪公主》,每次拿起書,必須先要讀完《白雪公主》。久而久之,她竟然能把《白雪公主》學我的樣邊指邊讀一字不漏地讀出來。當時我感到很欣慰。

書中提到的邊走樓梯邊數數,我也和作者一樣做到了。不過那時我純屬是為了減輕自己的“負擔”,而並不是有意滲透數數。因為我家住五樓,當她會走路的時候,上下樓梯都要我抱,我實在有些抱不懂,我就靈機一動跟女兒説:“我們一起玩一個遊戲數樓梯好嗎?”女兒一聽是遊戲就欣然同意了。我女兒覺得這個遊戲也好玩,我們就經常邊走樓梯邊數。居然這對她的數數也幫了很大的忙。

書中提到不陪孩子寫作業,“不陪”才給孩子留下了讓習慣在內心生長的空間;學習不要刻苦努力,要讓孩子覺得學習是一種很有樂趣的事情;不追求100分和考好了不獎勵(學習一定不能功利)。這一點我們家也做到了。從一年級開始,因為我女兒的識字量也比較大,題目她都能讀懂。因此,我女兒寫作業,我和我老公是從來不陪的。我們還規定她無論如何作業必須在一小時左右完成(除複習外),質量還要保證。假如她碰到不會做的題目,我們也不會輕易告訴她,要看題目的難易,難的稍作提醒,易的叫她再想,意在培養她獨立思考的習慣。考了100分也從沒物質鼓勵,讓她明白學習是她的義務,是她必須要完成的一件事,並且做一件事一定要把她做得最好——也就是考100分是理所當然的。沒考100分説明你還沒把事情做得最好。當然考得不理想了,我會和她一起尋找錯題的原因,幫她查漏補缺。

書中其他的一些做法,有的我沒有做過,有的比較實用,我正在學。但不是刻意去做。生活是自然狀態,教育孩子也應該是自然狀態的。作為父母,我們創造了一個孩子,不僅有責任讓她長大,更應讓她有質量的生活,更應教會她做人。

以上是我讀了《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本書後的點滴感受及一些膚淺的看法。與家長們共勉。

媽媽勝過好老師心得 篇8

聽辦公室的同事介紹《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一書,於是,我也從網上買了一本,一有空,我便拿出來看看。

這本書的作者尹建麗是一位成功的媽媽,更是一位好老師,她16歲的女兒參加大學聯考,取得了超過當年清華錄取線22分的優異成績,書中,作者用樸實的語言,道出了對孩子的深深温情;用日常生活中的例子,細細講解了對孩子的呵護之法。我能從字裏行間感受到作者女兒從小到大的乖巧懂事、快樂和健康、成熟和自立,感受到女兒所有的一切絕非天生,她的一切成績都來自於這個細心又有智慧的媽媽的教育。

看的時候,我的心情一直起伏不定,給我最大的感受是,原本自己一直認為正確的教育方式,事實上是完全錯誤的,從而大大地貽誤了我們的孩子。在這本書裏,我學會了不少解決具體問題的方法,孩子逆反的時候怎麼辦?怎麼和人交往?前言中説到:“年輕的父母會得到一塊玉,那就是可愛的孩子,多年後的結果卻不一樣,一些人得到了令人滿意的作品,一些人眼瞅着玉石的變化越來越失望。二者的區別,就是後者使用的,常常是鋤頭。”讀完後,我會不知不覺地對照一下自己,發現我自己原來有時也在用“鋤頭”雕琢着自己手裏的玉。書中説“不是所有成為父母的人都會做父母。”所以不是所有成為老師的人都會做老師。教育是一門永遠學不完的功課。作為一名老師,我想只有更多的學習,不斷地提高才是我要走的教育之路。

作者的教育理念讓我耳目一新,看完這本書,我從內心裏感到自己在教育意識上的許多不足之處,甚至是自身的許多不足之處,包括為人處事的各種方面。看來想當一個好媽媽,一個好老師,我有許多要學習的地方。尹老師的很多教育教學方法值得我去學習,就閲讀這一塊而言,作者對閲讀極其重視,閲讀是一根“魔杖”,被“魔杖”點中的孩子學習能力強。讓孩子識字不難這篇中作者説:“我的做法談起來實際上非常簡單,就是從我第一次拿起一本書給她講故事時,就不‘講’,而是‘讀’,即不把故事內容轉化成口語或‘兒語’,完全按書上文字,一字字給她讀。”作者在對女兒的教育中,就是把學習生字融匯在日常生活中,建立在大量的閲讀基本上,是非常有效的教育方法。不僅孩子學起來輕鬆,大人實際上也輕鬆,事半功倍。”在教育中,想要孩子接受什麼,就去誘惑他;想要他排斥什麼,就去強迫他,這是非常有效地一招。

尹老師強調要讓孩子們輕鬆學習,千萬不要用學習作為懲罰孩子的手段,引導孩子體會到學習的快樂,把所學的東西應用到生活中去,真正體會學有所用的樂趣。她抓住孩子的心理,大量運用“逆向思維”。針對如何培養良好學習習慣,作者提出了一系列與我們常見的做法截然不同的方法:“不陪”才能培養好習慣;懲罰你,不讓你寫作業;學習不要“刻苦努力”;“不考一百分”;“考好了不獎勵”,這些觀點看上去令人耳目一新,又令人覺得不可思議,但是細讀之後,就會恍然大悟,就會發現尹老師在向我們講述一個樸素的道理:要做好一件事,先要愛上它。

看完這本書,真的覺得受益匪淺!教育就在我們身邊,每一個細節都可能是教育的最好的契機,關鍵是擁有什麼樣的教育理念,採用什麼樣的教育方法加以引導。讀過這本書,我最大的收穫就是:改變自已比單純地督導孩子更重要!看似不教育的教育比教育的教育更有效!身教永遠大於言教!

媽媽勝過好老師心得 篇9

假期看了《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本書,當我翻開樸實的扉頁,我就被前言《我們的書中有塊玉時》深深的吸引,被尹建莉老師講的農夫的鋤頭和璞玉的故事所打動。前後一共讀了兩遍,真是值得一看的好書,受益匪淺。

每讀完一篇,我都會馬上對照一下我自己,發現我自己原來也在用着鋤頭一樣的工具在雕琢着自己手裏的玉,想想這是多麼可怕的事情。只不過用的次數多少而已。

細讀下去,很多教育觀念使我受益匪淺。

一、書的首頁錢理羣教授評論該書:這是一本有勇氣,有思想,有智慧的書",作者確實勇氣可嘉,既敢直面教育問題,又深入地思考;有獨到的教育觀念,更有教育智慧。對現行教育(包括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中存在的弊端能一針見血地指出來,旗幟鮮明地提出自己的觀點,其中例舉了大量的實例,如"暴力作業""學語文不是學語文課本""可不可以批評老師"等我們有目共睹的教育問題,都進行了批判。讓我們看到的是一位真正有智慧的家長。説實話有些時候我都沒有這樣的勇氣。看完此書我一直在想如果大家都敢於提出自己的理念和想法,大膽創新,也就不會有太多的教育問題了,主要是現在很多家長不敢違背常規,很多是偽心的討好老師,不敢説出自己的真實想法,怕孩子會受到更加重的傷害。我的一個同事有句話很精闢:"一個人如果不穿衣服光着屁股上街,會被認為是瘋子;十幾、二十幾個人如果不穿衣服光着屁股上街,那是藝術表演;所有人都不穿衣服光着屁股上街,那是狂歡!"沒有人原意被人當做瘋子。

二、對閲讀極其重視,該書的很多章節提到早期閲讀的重要性,作者從閲讀的重要性,閲讀的方法,到閲讀給學習帶來的好處,各個方面都闡述的很到位,並且舉了很多的實例。用作者的話説,閲讀是一根"魔杖",被"魔杖"點中的孩子學習能力強。

在45頁讓孩子識字不難這篇中作者説:"我的做法談起來實際上非常簡單,就是從我第一次拿起一本書給她講故事時,就不'講',而是'讀'。即不把故事內容轉化成口語或'兒語',完全按書上文字,一字字給她讀。在對圓圓的教育中,我深深地體會到,把學習生字融匯在日常生活中,建立在大量的閲讀基本上,是非常有效的教育方法。不僅孩子學起來輕鬆,大人實際上也輕鬆,事半功倍。"我慶幸兒子從小形成了閲讀習慣,我更慶幸關於閲讀的很多細節,跟尹老師提出的觀點不謀而合。我給大羽講故事,也是用"讀"的方式,我相信書中優美的文字可以豐富大羽的語言,很少去給大羽講故事,也從來沒有刻意教過大羽認字,更沒有上過任何識字班,尹老師也提出認字和閲讀要結合起來,而不是割裂開來。現在我開始嘗試講故事的時候,用手指着字讀,希望孩子在潛移默化中認字,至少保護孩子對文字的興趣。有時大羽翻開書自己講故事,很多時候他是一邊指着字一邊即興瞎編,當然編的內容都是憑他聽媽媽給他講的內容進行回憶。老師也告訴媽媽:"大羽的語言功底真的很好,他去哪裏玩了,怎麼玩的,回來都會很清楚的給我們講講。"不是自誇,兒子的語言天賦真的很好,有時他説出的話都會讓很多人吃驚,記得今天元旦我們四家帶着孩子一塊去郊外玩,到了目的地停車時,大羽突然來了一句:"王阿姨的水平可真高呀!(王阿姨開車帶我們去的)"頓時大家都樂了。嘿!這孩子什麼時候學會拍馬屁了!回來路上媽媽來例假,加上暈車,肚子、胃和腰都疼,在一個服務區,大家都下車去方便了,大羽和小吳叔叔坐在車上,小趙阿姨和媽媽也下來站車旁透氣,一會大羽喊小趙阿姨,叫小趙阿姨幫他把車前面放的香蕉給他遞一個,小趙阿姨問大羽:"你為什麼不叫你媽媽幫你拿呢?""因為我媽媽胃疼!"看來孩子是真長大了!知道心疼媽媽了!就這樣到了鄭州,大家決定去吃點飯再回家,吃飯時別的小朋友都有媽媽在喂,媽媽問大羽:"媽媽餵你吃吧?""我自己吃,因為媽媽胃疼,肚子疼,我怕你難受,所以我要自己吃。"吃完飯,繼續坐上王阿姨開的車,途中大羽和小朋友一直唱歌,唱了一會後大羽問道:"你們知道我為什麼唱這些歌嗎?"大家異口同聲道:"不知道!為什麼呀?""因為我想讓王阿姨好好高興高興"王阿姨一聽,樂道:"説的我太高興了!看來我下次要多請你吃出來玩幾次呀!"但是我給大羽講完故事,一般會要求他回答幾個問題,考察他究竟有沒有聽懂,現在看來我太急於求成了,閲讀的功能在於"薰陶"而不是"搬運"。眼前可能看不出什麼,但只要他讀得足夠多,豐厚底藴遲早會在孩子身上顯現出來。

三、學習不要"刻苦努力""一個人不可能既討厭一件事,又能把一件事做好。我們常説"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就是説要讓學生愛上某件事,他才能把這個件事做好。因此,我們要做的,是思考如何讓學生對學習有興趣,小心呵護孩子的好奇心,激發孩子的求知慾,讓他們始終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學習為什麼非得是苦的不可?我們都希望孩子喜歡學習,如果把學習做成一顆巧克力,孩子如何能不喜歡;如果把學習做成一顆苦藥,孩子又如何能喜歡?""人最難抗拒的就是"誘惑",最討厭的是"強迫",大人和孩子都一樣。在教育中,想要孩子接受什麼,就去誘惑他;想要他拒絕什麼,就去強迫他。凡達不到目的,做得事與願違的家長,一定是把方法用反了!"尹老師強調要讓孩子們輕鬆學習,千萬不要用學習作為懲罰孩子的手段,引導孩子體會到學習的快樂,把所學的東西應用到生活中去,真正體會學有所用的樂趣。她抓住孩子的心理,大量運用"逆向思維"。針對如何培養良好學習習慣,作者提出了一系列與我們常見的做法截然不同的方法:"不陪"才能培養好習慣;懲罰你,不讓你寫作業;學習不要"刻苦努力";"不考一百分";"考好了不獎勵",這些觀點聽上去令人耳目一新,又令人覺得不可思議,但是細讀之後,你會恍然大悟,你會發現尹老師在向我們講述一個樸素的道理:要做好一件事,先要愛上它。想想我們通常的做法都是多麼愚蠢四、只設"記功簿",不設"記過簿"。

尹老師設了一個"記功簿",記錄孩子成長中外在的一些進步,同時也記下了她內在的進步與成長。每頁只記一件事,畫一朵小小的紅花--算是給孩子的獎勵。這個方法,一些家長和老師也用過,但卻有些小小的不同。有的除了"記功簿"還有"記過薄",想借以加深孩子的記憶,提醒孩子不要再犯同樣的錯,沒想到這樣的結果是,優點會鞏固成為真正的優點,缺點也會鞏固下來,成為總也改不掉的缺點。也有的在設"記功簿"時,過分關注孩子的學習,如作業得了幾星,考試得了幾分,比賽得了幾等獎……,忽視了更為重要的品德的培養。

媽媽勝過好老師心得 篇10

其實我一直認為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影響是很深刻的,但我並不瞭解。讀了《好媽媽勝過好老師》,我才對家庭教育有了一定的認識。看書時我也常常聯想起我的侄女,想到她的行為。

比如打針這件事,記得一次侄女肚子一直疼,我和媽媽就帶她去了醫院,醫生看過後説要抽血檢驗,侄女一聽就害怕了。雖然我們一直安慰她打針不痛的很快的,但她依然拼命反抗。或許是因為家裏人常常説如果她不乖,就帶她去打針,以至於讓她產生了根深蒂固的思想:打針很痛的。或許家裏人的行為應當避免,我們也應當以温柔的方式告訴她打針是怎麼一回事。

而最讓我感同身受的是書中所提到閲讀的重要性。我從小到大讀的書不多,雖然偶爾心血來潮會買書看,但並沒有閲讀的習慣。雖然閲讀的目的不是為了應付考試作文,但我發現,沒有一定的閲讀量,作文真的寫不好。我每次作文都寫不好,或許就是因為思想和言語不夠豐富。而如今電視和電腦觸手可及,每次家裏人沒時間管侄女時,就會讓她去看電視玩電腦,從沒想過讓她看看書或做一些更有意義的事。我們全家人都應該反思吧,怎樣才是對孩子最好的。

當然我們不可能照搬書中的方法,但我們應當去學習,去體會,去做。 希望更多的人能通過這本書學到對待孩子的正確方法吧。

媽媽勝過好老師心得 篇11

其實我一直認為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影響是很深刻的,但我並不瞭解。讀了《好媽媽勝過好老師》,我才對家庭教育有了一定的認識。看書時我也常常聯想起我的侄女,想到她的行為。

比如打針這件事,記得一次侄女肚子一直疼,我和媽媽就帶她去了醫院,醫生看過後説要抽血檢驗,侄女一聽就害怕了。雖然我們一直安慰她打針不痛的很快的,但她依然拼命反抗。或許是因為家裏人常常説如果她不乖,就帶她去打針,以至於讓她產生了根深蒂固的思想:打針很痛的。或許家裏人的行為應當避免,我們也應當以温柔的方式告訴她打針是怎麼一回事。

而最讓我感同身受的是書中所提到閲讀的重要性。我從小到大讀的書不多,雖然偶爾心血來潮會買書看,但並沒有閲讀的習慣。雖然閲讀的目的不是為了應付考試作文,但我發現,沒有一定的閲讀量,作文真的寫不好。我每次作文都寫不好,或許就是因為思想和言語不夠豐富。而如今電視和電腦觸手可及,每次家裏人沒時間管侄女時,就會讓她去看電視玩電腦,從沒想過讓她看看書或做一些更有意義的事。我們全家人都應該反思吧,怎樣才是對孩子最好的。

當然我們不可能照搬書中的方法,但我們應當去學習,去體會,去做。 希望更多的人能通過這本書學到對待孩子的正確方法吧。

媽媽勝過好老師心得 篇12

聽辦公室的同事介紹《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一書,於是,我也從網上買了一本,一有空,我便拿出來看看。

這本書的作者尹建麗是一位成功的媽媽,更是一位好老師,她16歲的女兒參加大學聯考,取得了超過當年清華錄取線22分的優異成績,書中,作者用樸實的語言,道出了對孩子的深深温情;用日常生活中的例子,細細講解了對孩子的呵護之法。我能從字裏行間感受到作者女兒從小到大的乖巧懂事、快樂和健康、成熟和自立,感受到女兒所有的一切絕非天生,她的一切成績都來自於這個細心又有智慧的媽媽的教育。

看的時候,我的心情一直起伏不定,給我最大的感受是,原本自己一直認為正確的教育方式,事實上是完全錯誤的,從而大大地貽誤了我們的孩子。在這本書裏,我學會了不少解決具體問題的方法,孩子逆反的時候怎麼辦?怎麼和人交往?前言中説到:“年輕的父母會得到一塊玉,那就是可愛的孩子,多年後的結果卻不一樣,一些人得到了令人滿意的作品,一些人眼瞅着玉石的變化越來越失望。二者的區別,就是後者使用的,常常是鋤頭。”讀完後,我會不知不覺地對照一下自己,發現我自己原來有時也在用“鋤頭”雕琢着自己手裏的玉。書中説“不是所有成為父母的人都會做父母。”所以不是所有成為老師的人都會做老師。教育是一門永遠學不完的功課。作為一名老師,我想只有更多的學習,不斷地提高才是我要走的教育之路。

作者的教育理念讓我耳目一新,看完這本書,我從內心裏感到自己在教育意識上的許多不足之處,甚至是自身的許多不足之處,包括為人處事的各種方面。看來想當一個好媽媽,一個好老師,我有許多要學習的地方。尹老師的很多教育教學方法值得我去學習,就閲讀這一塊而言,作者對閲讀極其重視,閲讀是一根“魔杖”,被“魔杖”點中的孩子學習能力強。讓孩子識字不難這篇中作者説:“我的做法談起來實際上非常簡單,就是從我第一次拿起一本書給她講故事時,就不‘講’,而是‘讀’,即不把故事內容轉化成口語或‘兒語’,完全按書上文字,一字字給她讀。”作者在對女兒的教育中,就是把學習生字融匯在日常生活中,建立在大量的閲讀基本上,是非常有效的教育方法。不僅孩子學起來輕鬆,大人實際上也輕鬆,事半功倍。”在教育中,想要孩子接受什麼,就去誘惑他;想要他排斥什麼,就去強迫他,這是非常有效地一招。

尹老師強調要讓孩子們輕鬆學習,千萬不要用學習作為懲罰孩子的手段,引導孩子體會到學習的快樂,把所學的東西應用到生活中去,真正體會學有所用的樂趣。她抓住孩子的心理,大量運用“逆向思維”。針對如何培養良好學習習慣,作者提出了一系列與我們常見的做法截然不同的方法:“不陪”才能培養好習慣;懲罰你,不讓你寫作業;學習不要“刻苦努力”;“不考一百分”;“考好了不獎勵”,這些觀點看上去令人耳目一新,又令人覺得不可思議,但是細讀之後,就會恍然大悟,就會發現尹老師在向我們講述一個樸素的道理:要做好一件事,先要愛上它。

看完這本書,真的覺得受益匪淺!教育就在我們身邊,每一個細節都可能是教育的最好的契機,關鍵是擁有什麼樣的教育理念,採用什麼樣的教育方法加以引導。讀過這本書,我最大的收穫就是:改變自已比單純地督導孩子更重要!看似不教育的教育比教育的教育更有效!身教永遠大於言教!

媽媽勝過好老師心得 篇13

有一次在逛書店的時候看到《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本書,覺得這是一本優秀的教育書籍,於是就一口氣買下來。看着看着,時常被其中短文中的通篇貫穿的育兒智慧所打動,也常常陷入我兒時經歷的各式各樣有利或是有害的“老式教育”中。每篇短文都值得家長和老師所深思和反省,它顛覆了許多根深蒂固的教育理念。做教師後,又重新將此書讀了一遍,感到自己受益匪淺。該書序中寫到,真正的教育、真正的大愛,是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所謂大愛無痕。不是刻意去喊,去説的,也不是刻意去做的。讀過之後覺得不但對自己如何做好一個母親有幫助,對自己如何教育好學生也有很大的幫助。

尹老師強調要讓孩子們輕鬆學習,千萬不要用學習作為懲罰孩子的手段,引導孩子體會到學習的快樂,把所學的東西應用到生活中去,真正體會學有所用的樂趣。她抓住孩子的心理,大量運用“逆向思維”的方法,提出了一系列與我們常見的做法截然不同的方法——“不陪”才能培養好習慣;懲罰你,不讓你寫作業;學習不要“刻苦努力”;不考一百分;考好了不獎勵……這些觀點聽上去令人耳目一新,又有點令人覺得不可思議,但是細讀之後,你會恍然大悟,你會發現尹老師在向我們講述一個樸素的道理:要讓孩子做好一件事,先讓孩子愛上它。

當我讀到“如果把學習做成一顆酒心巧克力,孩子如何能不喜歡;如果把學習做成一顆牛黃解毒丸,孩子又如何會喜歡?”時,我不禁想到了我自己,我覺得自己正是那種把學習做成了“牛黃解毒丸”的一類人。“你這孩子挺聰明的,就是在學習上不用心,不刻苦。”這是我説得最多,而家長們又最容易接受的理由。我一直以來也是這樣認為的,並以此來教育我的學生和我的孩子,從不以為有什麼問題。可是大部分學生還是不愛學習,不願意刻苦付出。這是哪出了問題呢?尹老師的書讓我找到答案。她説:“學習為什麼非得是苦的不可?我們都希望孩子喜歡學習,如果把學習做成一顆酒心巧克力,孩子如何能不喜歡;如果把學習做成一顆牛黃解毒丸,孩子又如何能喜歡?”我們為了讓學生的學習成績理想,往往不遺餘力的對他們進行教育,教育他們學習是如何如何重要,告訴他們不學習對自己的將來會有什麼樣的影響。這樣教育的結果是一學期下來,老師累的筋疲力盡,學生學得疲憊不堪,成績還不一定理想。那我們為什麼不能把學習做成一顆酒心巧克力呢?為什麼不能在學生的學習興趣上多下些功夫呢?如果像尹老師説的把學習當成一種遊戲,像“開小賣部”、“當小老師”,學生又如何能不喜歡呢?

這本書中,園園媽媽對孩子的每一件小事都是非常用心,字裏行間都流露着她對女兒的理解和尊重,更是懂得用一個個巧妙的方法來促進女兒的成長。當讀到這些內容的時候,便開始反思我在平時在對待學生教育的錯誤行為時,多以發火、批評、懲罰等方式來處理、對待,常惹得學生哭鼻子。讀過之後我才深深意識到,這樣的做法既傷害了孩子幼小的心靈,又打擊了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和學習興趣。我為自己那麼急躁的情緒而感到愧對孩子,深深的自責。孩子是屬於社會的,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是自己的主人,無論在生活中還是在學習上都是如此,與其硬逼着孩子去幹,不如換個方法讓孩子自己主動去幹,家長可以以做遊戲的方式來激發孩子做事的興趣!這樣會容易得多!

“在教育中,想要孩子接受什麼,就去誘惑他;想要他排斥什麼,就去強迫他——這是非常有效的一招。凡達不到目的,做得事與願違的家長,一定是把方法用反了。如果你想讓孩子喜歡課外閲讀,就千萬不要直接要求他‘讀書去’,也不要總拿他愛不愛讀書這事當話題來聊,更不要用閲讀的事來教訓他。”對此,我深有同感。在兒子讀書方面,我從來都是隨他所願,他什麼時候想讀了,自己拿書來讀,如果不想讀,你讓他做他也不願做,當然很多的時候由於孩子的天性,兒子不會自己自覺的進行讀書,這個時候,我總是在一邊自己拿起一本書來讀,小孩子的模仿性很強,當他看到你在讀書時,她也會自覺地進行閲讀,當孩子不喜歡讀書的時候,我會盡量和兒子做他喜歡的遊戲,如《開商店》、《奧特曼與怪獸》。

看這本書,真的覺得受益匪淺!教育就在身邊,每一個細節都可能是教育的最好的契機,關鍵是你擁有什麼樣的教育理念,採用什麼樣的教育方法加以引導。讓我們記住她的一句話吧!孩子不是為了“長大”或“成功”、“成才”活着,孩子首先是為了“童年”而活着。教育不應該有功利性,愛孩子才要施教,施教應該溶於濃濃的愛中,正確的教育方法是一把精美的刻刀;錯誤的教育方法就是一柄鋤頭,我想今後我應該把手中的“鋤頭”換成刻刀,力爭做一個好媽媽和一個好老師。

媽媽勝過好老師心得 篇14

孩子漸漸地長大,面對生活中如何與孩子相處?如何教育孩子?如何開發孩子的智商?……我心中充滿迷惘、困惑,猶如那個得到“玉”的農夫一樣,想把他雕成一件精美的作品,可手裏卻只有“鋤頭”?

偶然的機會,我辦了圖書館的借書卡,重拾起書本,愛上了在書的海洋中遨遊的快樂;也戀上了在微博中發表自己的一些學習、工作及育兒心得。記得,培根説過:“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在讀了《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本書後,我的心不再迷茫;不再困惑:正確的教育理念則如同一把萬能鑰匙,可以打開不同的鎖結。

其實,該書的作者既是好媽媽又是好老師,寫本書意在溝通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因有感於家庭教育的被忽視與不得法,而取名為“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是一本有勇氣、有思想、有智慧的書,是難得的書,是難得的家教讀本,既敢直面教育問題,又深入地思考;有獨到的教育觀念,更有教育智慧,最重要的還有無所不在的愛心。

父母之愛都深如大海,但有質量差別。決定質量高低的,不是父母的學歷、收入、地位等,而是對孩子的理解程度和對細節的處理水平。很多家長在面對自己的孩子時,更多的是無節制的愛或者可以説是自私無知的愛。孩子在成長中會遇到不少讓他們感到困難和懼怕的事,家長的職責是幫助孩子克服恐懼心理,讓孩子以積極平和的心態面對這些事情,把痛苦降到最低。

就説打針這件事,很多孩子在打針時,家長會説,“寶寶,打針不痛。”等針打好,孩子痛了,哭了。父母或爺爺、奶奶馬上又轉移事件的責任,“阿姨壞,幫我寶寶打針,害寶寶痛了。”或者是孩子在“拼命地”反抗,兩、三個大人也在用全力地摁住他,留在人們腦海裏的是久久不去的“歇斯底里地哭喊聲”……前一個孩子面對善變的家長和事件,小小的不諳世事的他應該更多的是迷惑了吧!而後一個孩子可以想象恐懼到了什麼程度,也可以想象打針這件“小事”給孩子帶來多麼大的心理折磨。孩子的忍耐力其實是驚人的,只要不嚇着他們,給出一個合適的心理預期,他們多半能夠接受一些似乎很困難的事情。作為父母,我們要很耐心、很坦然地告訴孩子,“寶寶你生病了,現在護士阿姨要給你打針治病。”同時也告訴孩子“打針有一點點痛,就象螞蟻咬了一口或寶寶摔了一屁墩兒。”或許,在我們和孩子解釋很多之後,打針時他還會哭,但他知道為什麼要打針,而且對打針所帶來的痛苦也將有自己的心理準備。

西方有句諺語:“地獄之路有時是好的意圖鋪起來的”。其實生活中,我們很容易就做到了幫孩子幹這幹那,但對孩子“袖手旁觀”,那可真叫做一種“煎熬”。經常看他那笨拙的樣子,我恨不得衝過去三下五除二幫他弄個服服帖帖的,在品讀《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之後,很多時候我都忍住了。我不能剝奪孩子自己動手的機會!為此,我可沒少受批評。記得,在兒子走路還不是很穩的時候,家裏的樓梯已經爬上爬下,很靈活了。一次老公的同學看到兒子在爬樓梯,我在“袖手旁觀”,很受不了,邊衝過去抱起兒子,邊温和地批評:“你這美國式教育真讓人受不了。”那時兒子爬樓梯已經很好了,即使他摔一下,樓梯周圍都是木頭的,也出不了什麼大問題,而且那也不完全是壞事情呀!他還可以積攢經念教訓,在可以犯的錯誤面前,為什麼不給一點機會?人生中,還有很多不可以犯的錯誤呢!那處處呵護中長大的他又該如何去判斷?!

在書中,我知道了:無論家長們多麼愛自己的孩子,如果經常向孩子提出“聽話”要求,並總是要求孩子服從自己,那麼他骨子裏就是個權威主義者。這樣的人幾乎從不懷疑自己對孩子提出要求的正確性和不容否定性,他潛意識中從未和孩子真正平等過。但在孩子眼中,他們只不過是些“不聽話”的家長。有一次和我兒子同學的媽媽閒聊,她表揚我兒子“活潑可愛、性格好”,問我平時怎麼培養的。我脱口而出:“平時面對孩子時,儘量要有好脾氣、有耐心,這樣孩子遇到什麼事情時也不會脾氣很躁了。……”她立馬打斷我説,“我不象你,每天上班,就休息時帶一下,能有好脾氣。每天24小時都帶她,厭煩極了。”説完,抱起正在畫畫的女兒吻了又吻,搞得孩子莫名其妙。是啊,相比而言,我還有很多工作上的煩惱呢!但那都不是不好好帶孩子的理由。作為家長,你自己都沒有好脾氣、好心態,那你教育的孩子——他的“活潑可愛、性格好”又從何而來呢?!

昨晚學着書上給孩子建立了一本“記功簿”,先生要給“記過”,我沒讓。本子上如此記錄:今天傍晚,卡卡自己穿衣、穿褲、穿鞋子,獨立完成。真開心!今天晚上,卡卡獨立完成奧特曼拼圖。很棒!讀着自己的“記功簿”,小傢伙很開心,玩拼圖更專注更獨立了,沒象以前那樣遇到一丁點困難就喊媽媽。我也輕鬆很多哦!

原來我只看到優秀孩子與不優秀孩子之間的差別,但品讀了《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本書之後,才發現這差別是教育孩子的父母之間差別——把孩子是精心教育大?還是養活大?!媽媽是朋友;媽媽是老師;媽媽是孩子的引路人,媽媽教育方法的差別常常影響孩子的一生。擁有了《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把金鑰匙,我就能開啟教育孩子的神聖殿堂,並將我的孩子精心教育成人!

媽媽勝過好老師心得 篇15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的作者尹建莉是一位教育專家、教育碩士,從教多年。她熟悉學校教育,對家庭教育有精深的研究。

尹老師把在教育女兒以及她在研究過程中所接觸到的家庭教育的典型小事例,結合自己的體會,用淺顯易懂的語言生動地描繪出來,同時給出了很多解決方法。不但具有可讀性、指導性更具有很強地可操作性,為我們在解決教育子女的難題時提供了學習的範例。尹老師的書,震撼我的心靈,使我產生了幾點深切的感受,改變了我的觀念和做法:

一、“不考100分”

尹老師在《不考100分》一文中寫道:“正因為我特別渴望孩子取得好成績,我才絕不向她要分數。”

讀了這句話,我深有感觸。我的兒子(潤澤)只比姐姐家的兒子(嘉政)大一天,可是兩人無論從外貌、性格還是談吐各方面都是迥然不同。哥哥潤澤活潑開朗,天性調皮貪玩,單純幼稚,不拘小節。弟弟嘉政性格穩重,懂事成熟。

在上一年級時,為了便於孩子的全面發展,結交更多的夥伴;同時考慮到孩子的差異,每次考試成績 總會有高低之分,為了避免比較,產生自卑心理,傷害自尊心。因此將兩個孩子分別安排在一班和二班。即使如此,雖然兩人成績都很優秀,但因為同一年級,使用試卷基本相同,所以不可避免地在考試中總能比出高低上下。哥哥常常比弟弟少考幾分。談到兄弟倆的學習,潤澤漸漸顯得有些自卑,不自信了,而且情緒低落。現在家裏很少聽到他大喊大叫的聲音了,星期天總是一個人在書房裏做手工,搭積木,玩玩具,再也不喜歡出去玩耍,更不去弟弟家玩了。小小年紀如此成熟懂事,是我教子有方?還是讓他受到了傷害?經過與他談心,才知道他不願意聽到大人們談論他的成績,更不願意與弟弟的成績相比較。我猛然醒悟:大人們在聊天時無意中對兄弟倆的成績進行了一次次的比較,對他產生了多麼大的壓力。他總是生活在弟弟的陰影中,因此逐漸變得壓抑,內向。大人們雖然嘴上表示不在乎孩子考多少分,可還是想方設法將孩子與他人進行比較,甚至想知道孩子在班級、年級的排名,好像只有這樣做才是真正在關心孩子的成長,才盡到了家長的責任。卻不知道,這樣的做法恰恰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打擊了孩子的自信心,無意中深深地傷害了孩子。

是的 “分數”能反映“成績”,但並不完全代表成績。只有當家長關注知識的本身,關注孩子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時,才不會僅僅看重分數。考得不好,正好可以發現自己學得不紮實、理解不透的地方,經過努力可以彌補不足,有所進步。一味地追求分數,只會將孩子變成考試的機器,分數的奴隸,只會激起孩子的反感,引起孩子的牴觸情緒,對孩子的成長真是有害無益。

一位稱職的家長,應該學會關注孩子的的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應從不同的角度評價孩子,發現孩子的優點,肯定他的成績。只有這樣,孩子才能自信、快樂、健康地成長。

二、“獨立自主成長”

作者在書中談到女兒圓圓9歲時單獨乘坐17個小時的火車從煙台到北京的事例,讓我驚歎。九歲的小女孩獨立遠行,是我想都不敢想的事情。我很欽佩尹老師的豁達、睿智,使圓圓有了獨立出遠門的難得經歷,對圓圓來説是一次難得的鍛鍊機會。到後來圓圓獨自去青島甚至週末逛街樂不思蜀,她的媽媽都持支持的態度,正是這樣的信任與豁達才培養出這樣自主自立的女兒。我小時候一直到上師範學校,都沒有出過遠門,每次逛街都需要父母的陪伴。而現在自己有了孩子,更是對他呵護有加,生怕磕着碰着。同時因為自己曾經在高速公路上出過一次車禍,所以心有餘悸,每天小心翼翼,像母雞護小雞似的牽着他,總擔心馬路上來來往往的車輛碰着孩子,一直到孩子上國小依然不敢讓他獨自過馬路。瞭解了尹老師的做法,看到了圓圓的獨立、自主、自信,我深有感觸。現在我終於敢放手讓孩子獨自上學,並且自己過馬路,看到他過馬路時專注地觀察左右車輛時,我由衷地感到欣慰。如果我早一天放手,孩子會比現在更加自信、自強。

如何教育子女,是一個值得我們終生去學習研究的課題。如果我們真正地愛孩子,那就從改變自己的教育觀念做起,從加強自身的學習做起。我想只有更多的學習,不斷地提高才是我當下要走的教育之路。

媽媽勝過好老師心得 篇16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本書,感覺真是寫得好,使我受益多多。

作者尹建莉,是一位從事教育工作20xx年的老師,她也是一位成功的媽媽,培養了一位出色的女兒,因此這本書可以説是作者從事教育工作,以及身為人母教育女兒的過程中總結出的經驗之談,同時這又是一本非常專業的教育書,書中的觀點與事例緊密結合,闡述得有理有據,又提供了大量切實可行的教子辦法。此外作者的文筆也頗為人稱道,不枯燥,讓人有一口氣全部讀完的衝動。

真正的教育,是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是大愛無痕。不是刻意去喊,去説的,也不是刻意去做的。作者也是秉承這一宗旨來教育孩子的,把生活中的孩子的一切事都按照這去做,確實不容易,能夠做到大愛無痕地愛孩子,才是一個成功的母親。

書中作者的一些觀點我也十分贊同,永遠尊重孩子,不使用暴力;教孩子有同情心,愛心,誠實,同時自己要以身作則;給孩子充分的自由,不要管得太多太細,關心孩子,但不要監督孩子;發現孩子的優點,淡化孩子的缺點,孩子會越來越好;讓孩子愛上閲讀,愛上學習,要有方法,要保護孩子學習的興趣;和孩子一起端正學習態度,只關心學了多少,不關心考了多少。

我最感興趣的就是如何培養孩子的閲讀習慣的問題,作者認為閲讀是需要誘惑的。在教育中,想要孩子接受什麼,就去誘惑他;想要他排斥什麼,就去強迫他,這是非常有效的一招。讓孩子本身對閲讀有興趣,從閲讀中得到快樂。我想學校的閲覽室的工作也是要達到讓學生品味閲讀本身的興趣,這樣,我們的孩子就會愛上閲讀。

在對書的選擇上,作者提出,不看“有用”的書。不看“有用”的書,是在選擇中要以孩子的興趣為核心要素,不以大人所謂的“有用”為選擇標準。反思與對照我們在學生的讀書活動中,也給學生推薦了一些書,有文學名著、詩詞等。這可能是從老師的角度來選擇的,範圍比較狹窄,對學生興趣的培養是不利的。我們學校有20xx多名學生,他們閲讀的興趣一定是豐富多彩的,天文、地理、動物、植物、軍事、人文等,在這些方面,應該更放開。交給學生更大的選擇的自由與權力,讓學生讀自己喜歡的書,相信喜歡閲讀的學生一定會更多,閲讀的興趣也一定會更濃厚。

媽媽勝過好老師心得 篇17

有一次在逛書店的時候看到《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本書,覺得這是一本優秀的教育書籍,於是就一口氣買下來。看着看着,時常被其中短文中的通篇貫穿的育兒智慧所打動,也常常陷入我兒時經歷的各式各樣有利或是有害的“老式教育”中。每篇短文都值得家長和老師所深思和反省,它顛覆了許多根深蒂固的教育理念。做教師後,又重新將此書讀了一遍,感到自己受益匪淺。該書序中寫到,真正的教育、真正的大愛,是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所謂大愛無痕。不是刻意去喊,去説的,也不是刻意去做的。讀過之後覺得不但對自己如何做好一個母親有幫助,對自己如何教育好學生也有很大的幫助。

尹老師強調要讓孩子們輕鬆學習,千萬不要用學習作為懲罰孩子的手段,引導孩子體會到學習的快樂,把所學的東西應用到生活中去,真正體會學有所用的樂趣。她抓住孩子的心理,大量運用“逆向思維”的方法,提出了一系列與我們常見的做法截然不同的方法——“不陪”才能培養好習慣;懲罰你,不讓你寫作業;學習不要“刻苦努力”;不考一百分;考好了不獎勵……這些觀點聽上去令人耳目一新,又有點令人覺得不可思議,但是細讀之後,你會恍然大悟,你會發現尹老師在向我們講述一個樸素的道理:要讓孩子做好一件事,先讓孩子愛上它。

當我讀到“如果把學習做成一顆酒心巧克力,孩子如何能不喜歡;如果把學習做成一顆牛黃解毒丸,孩子又如何會喜歡?”時,我不禁想到了我自己,我覺得自己正是那種把學習做成了“牛黃解毒丸”的一類人。“你這孩子挺聰明的,就是在學習上不用心,不刻苦。”這是我説得最多,而家長們又最容易接受的理由。我一直以來也是這樣認為的,並以此來教育我的學生和我的孩子,從不以為有什麼問題。可是大部分學生還是不愛學習,不願意刻苦付出。這是哪出了問題呢?尹老師的書讓我找到答案。她説:“學習為什麼非得是苦的不可?我們都希望孩子喜歡學習,如果把學習做成一顆酒心巧克力,孩子如何能不喜歡;如果把學習做成一顆牛黃解毒丸,孩子又如何能喜歡?”我們為了讓學生的學習成績理想,往往不遺餘力的對他們進行教育,教育他們學習是如何如何重要,告訴他們不學習對自己的將來會有什麼樣的影響。這樣教育的結果是一學期下來,老師累的筋疲力盡,學生學得疲憊不堪,成績還不一定理想。那我們為什麼不能把學習做成一顆酒心巧克力呢?為什麼不能在學生的學習興趣上多下些功夫呢?如果像尹老師説的把學習當成一種遊戲,像“開小賣部”、“當小老師”,學生又如何能不喜歡呢?

這本書中,園園媽媽對孩子的每一件小事都是非常用心,字裏行間都流露着她對女兒的理解和尊重,更是懂得用一個個巧妙的方法來促進女兒的成長。當讀到這些內容的時候,便開始反思我在平時在對待學生教育的錯誤行為時,多以發火、批評、懲罰等方式來處理、對待,常惹得學生哭鼻子。讀過之後我才深深意識到,這樣的做法既傷害了孩子幼小的心靈,又打擊了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和學習興趣。我為自己那麼急躁的情緒而感到愧對孩子,深深的自責。孩子是屬於社會的,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是自己的主人,無論在生活中還是在學習上都是如此,與其硬逼着孩子去幹,不如換個方法讓孩子自己主動去幹,家長可以以做遊戲的方式來激發孩子做事的興趣!這樣會容易得多!

“在教育中,想要孩子接受什麼,就去誘惑他;想要他排斥什麼,就去強迫他——這是非常有效的一招。凡達不到目的,做得事與願違的家長,一定是把方法用反了。如果你想讓孩子喜歡課外閲讀,就千萬不要直接要求他‘讀書去’,也不要總拿他愛不愛讀書這事當話題來聊,更不要用閲讀的事來教訓他。”對此,我深有同感。在兒子讀書方面,我從來都是隨他所願,他什麼時候想讀了,自己拿書來讀,如果不想讀,你讓他做他也不願做,當然很多的時候由於孩子的天性,兒子不會自己自覺的進行讀書,這個時候,我總是在一邊自己拿起一本書來讀,小孩子的模仿性很強,當他看到你在讀書時,她也會自覺地進行閲讀,當孩子不喜歡讀書的時候,我會盡量和兒子做他喜歡的遊戲,如《開商店》、《奧特曼與怪獸》。

看這本書,真的覺得受益匪淺!教育就在身邊,每一個細節都可能是教育的最好的契機,關鍵是你擁有什麼樣的教育理念,採用什麼樣的教育方法加以引導。讓我們記住她的一句話吧!孩子不是為了“長大”或“成功”、“成才”活着,孩子首先是為了“童年”而活着。教育不應該有功利性,愛孩子才要施教,施教應該溶於濃濃的愛中,正確的教育方法是一把精美的刻刀;錯誤的教育方法就是一柄鋤頭,我想今後我應該把手中的“鋤頭”換成刻刀,力爭做一個好媽媽和一個好老師。

媽媽勝過好老師心得 篇18

假期看了《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本書,當我翻開樸實的扉頁,我就被前言《我們的書中有塊玉時》深深的吸引,被尹建莉老師講的農夫的鋤頭和璞玉的故事所打動。前後一共讀了兩遍,真是值得一看的好書,受益匪淺。

每讀完一篇,我都會馬上對照一下我自己,發現我自己原來也在用着鋤頭一樣的工具在雕琢着自己手裏的玉,想想這是多麼可怕的事情。只不過用的次數多少而已。

細讀下去,很多教育觀念使我受益匪淺。

一、書的首頁錢理羣教授評論該書:這是一本有勇氣,有思想,有智慧的書",作者確實勇氣可嘉,既敢直面教育問題,又深入地思考;有獨到的教育觀念,更有教育智慧。對現行教育(包括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中存在的弊端能一針見血地指出來,旗幟鮮明地提出自己的觀點,其中例舉了大量的實例,如"暴力作業""學語文不是學語文課本""可不可以批評老師"等我們有目共睹的教育問題,都進行了批判。讓我們看到的是一位真正有智慧的家長。説實話有些時候我都沒有這樣的勇氣。看完此書我一直在想如果大家都敢於提出自己的理念和想法,大膽創新,也就不會有太多的教育問題了,主要是現在很多家長不敢違背常規,很多是偽心的討好老師,不敢説出自己的真實想法,怕孩子會受到更加重的傷害。我的一個同事有句話很精闢:"一個人如果不穿衣服光着屁股上街,會被認為是瘋子;十幾、二十幾個人如果不穿衣服光着屁股上街,那是藝術表演;所有人都不穿衣服光着屁股上街,那是狂歡!"沒有人原意被人當做瘋子。

二、對閲讀極其重視,該書的很多章節提到早期閲讀的重要性,作者從閲讀的重要性,閲讀的方法,到閲讀給學習帶來的好處,各個方面都闡述的很到位,並且舉了很多的實例。用作者的話説,閲讀是一根"魔杖",被"魔杖"點中的孩子學習能力強。

在45頁讓孩子識字不難這篇中作者説:"我的做法談起來實際上非常簡單,就是從我第一次拿起一本書給她講故事時,就不'講',而是'讀'。即不把故事內容轉化成口語或'兒語',完全按書上文字,一字字給她讀。在對圓圓的教育中,我深深地體會到,把學習生字融匯在日常生活中,建立在大量的閲讀基本上,是非常有效的教育方法。不僅孩子學起來輕鬆,大人實際上也輕鬆,事半功倍。"我慶幸兒子從小形成了閲讀習慣,我更慶幸關於閲讀的很多細節,跟尹老師提出的觀點不謀而合。我給大羽講故事,也是用"讀"的方式,我相信書中優美的文字可以豐富大羽的語言,很少去給大羽講故事,也從來沒有刻意教過大羽認字,更沒有上過任何識字班,尹老師也提出認字和閲讀要結合起來,而不是割裂開來。現在我開始嘗試講故事的時候,用手指着字讀,希望孩子在潛移默化中認字,至少保護孩子對文字的興趣。有時大羽翻開書自己講故事,很多時候他是一邊指着字一邊即興瞎編,當然編的內容都是憑他聽媽媽給他講的內容進行回憶。老師也告訴媽媽:"大羽的語言功底真的很好,他去哪裏玩了,怎麼玩的,回來都會很清楚的給我們講講。"不是自誇,兒子的語言天賦真的很好,有時他説出的話都會讓很多人吃驚,記得今天元旦我們四家帶着孩子一塊去郊外玩,到了目的地停車時,大羽突然來了一句:"王阿姨的水平可真高呀!(王阿姨開車帶我們去的)"頓時大家都樂了。嘿!這孩子什麼時候學會拍馬屁了!回來路上媽媽來例假,加上暈車,肚子、胃和腰都疼,在一個服務區,大家都下車去方便了,大羽和小吳叔叔坐在車上,小趙阿姨和媽媽也下來站車旁透氣,一會大羽喊小趙阿姨,叫小趙阿姨幫他把車前面放的香蕉給他遞一個,小趙阿姨問大羽:"你為什麼不叫你媽媽幫你拿呢?""因為我媽媽胃疼!"看來孩子是真長大了!知道心疼媽媽了!就這樣到了鄭州,大家決定去吃點飯再回家,吃飯時別的小朋友都有媽媽在喂,媽媽問大羽:"媽媽餵你吃吧?""我自己吃,因為媽媽胃疼,肚子疼,我怕你難受,所以我要自己吃。"吃完飯,繼續坐上王阿姨開的車,途中大羽和小朋友一直唱歌,唱了一會後大羽問道:"你們知道我為什麼唱這些歌嗎?"大家異口同聲道:"不知道!為什麼呀?""因為我想讓王阿姨好好高興高興"王阿姨一聽,樂道:"説的我太高興了!看來我下次要多請你吃出來玩幾次呀!"但是我給大羽講完故事,一般會要求他回答幾個問題,考察他究竟有沒有聽懂,現在看來我太急於求成了,閲讀的功能在於"薰陶"而不是"搬運"。眼前可能看不出什麼,但只要他讀得足夠多,豐厚底藴遲早會在孩子身上顯現出來。

三、學習不要"刻苦努力""一個人不可能既討厭一件事,又能把一件事做好。我們常説"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就是説要讓學生愛上某件事,他才能把這個件事做好。因此,我們要做的,是思考如何讓學生對學習有興趣,小心呵護孩子的好奇心,激發孩子的求知慾,讓他們始終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學習為什麼非得是苦的不可?我們都希望孩子喜歡學習,如果把學習做成一顆巧克力,孩子如何能不喜歡;如果把學習做成一顆苦藥,孩子又如何能喜歡?""人最難抗拒的就是"誘惑",最討厭的是"強迫",大人和孩子都一樣。在教育中,想要孩子接受什麼,就去誘惑他;想要他拒絕什麼,就去強迫他。凡達不到目的,做得事與願違的家長,一定是把方法用反了!"尹老師強調要讓孩子們輕鬆學習,千萬不要用學習作為懲罰孩子的手段,引導孩子體會到學習的快樂,把所學的東西應用到生活中去,真正體會學有所用的樂趣。她抓住孩子的心理,大量運用"逆向思維"。針對如何培養良好學習習慣,作者提出了一系列與我們常見的做法截然不同的方法:"不陪"才能培養好習慣;懲罰你,不讓你寫作業;學習不要"刻苦努力";"不考一百分";"考好了不獎勵",這些觀點聽上去令人耳目一新,又令人覺得不可思議,但是細讀之後,你會恍然大悟,你會發現尹老師在向我們講述一個樸素的道理:要做好一件事,先要愛上它。想想我們通常的做法都是多麼愚蠢四、只設"記功簿",不設"記過簿"。

尹老師設了一個"記功簿",記錄孩子成長中外在的一些進步,同時也記下了她內在的進步與成長。每頁只記一件事,畫一朵小小的紅花--算是給孩子的獎勵。這個方法,一些家長和老師也用過,但卻有些小小的不同。有的除了"記功簿"還有"記過薄",想借以加深孩子的記憶,提醒孩子不要再犯同樣的錯,沒想到這樣的結果是,優點會鞏固成為真正的優點,缺點也會鞏固下來,成為總也改不掉的缺點。也有的在設"記功簿"時,過分關注孩子的學習,如作業得了幾星,考試得了幾分,比賽得了幾等獎……,忽視了更為重要的品德的培養。

媽媽勝過好老師心得 篇19

有一次在逛書店的時候看到《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本書,覺得這是一本優秀的教育書籍,於是就一口氣買下來。看着看着,時常被其中短文中的通篇貫穿的育兒智慧所打動,也常常陷入我兒時經歷的各式各樣有利或是有害的“老式教育”中。每篇短文都值得家長和老師所深思和反省,它顛覆了許多根深蒂固的教育理念。做教師後,又重新將此書讀了一遍,感到自己受益匪淺。該書序中寫到,真正的教育、真正的大愛,是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所謂大愛無痕。不是刻意去喊,去説的,也不是刻意去做的。讀過之後覺得不但對自己如何做好一個母親有幫助,對自己如何教育好學生也有很大的幫助。

尹老師強調要讓孩子們輕鬆學習,千萬不要用學習作為懲罰孩子的手段,引導孩子體會到學習的快樂,把所學的東西應用到生活中去,真正體會學有所用的樂趣。她抓住孩子的心理,大量運用“逆向思維”的方法,提出了一系列與我們常見的做法截然不同的方法——“不陪”才能培養好習慣;懲罰你,不讓你寫作業;學習不要“刻苦努力”;不考一百分;考好了不獎勵……這些觀點聽上去令人耳目一新,又有點令人覺得不可思議,但是細讀之後,你會恍然大悟,你會發現尹老師在向我們講述一個樸素的道理:要讓孩子做好一件事,先讓孩子愛上它。

當我讀到“如果把學習做成一顆酒心巧克力,孩子如何能不喜歡;如果把學習做成一顆牛黃解毒丸,孩子又如何會喜歡?”時,我不禁想到了我自己,我覺得自己正是那種把學習做成了“牛黃解毒丸”的一類人。“你這孩子挺聰明的,就是在學習上不用心,不刻苦。”這是我説得最多,而家長們又最容易接受的理由。我一直以來也是這樣認為的,並以此來教育我的學生和我的孩子,從不以為有什麼問題。可是大部分學生還是不愛學習,不願意刻苦付出。這是哪出了問題呢?尹老師的書讓我找到答案。她説:“學習為什麼非得是苦的不可?我們都希望孩子喜歡學習,如果把學習做成一顆酒心巧克力,孩子如何能不喜歡;如果把學習做成一顆牛黃解毒丸,孩子又如何能喜歡?”我們為了讓學生的學習成績理想,往往不遺餘力的對他們進行教育,教育他們學習是如何如何重要,告訴他們不學習對自己的將來會有什麼樣的影響。這樣教育的結果是一學期下來,老師累的筋疲力盡,學生學得疲憊不堪,成績還不一定理想。那我們為什麼不能把學習做成一顆酒心巧克力呢?為什麼不能在學生的學習興趣上多下些功夫呢?如果像尹老師説的把學習當成一種遊戲,像“開小賣部”、“當小老師”,學生又如何能不喜歡呢?

這本書中,園園媽媽對孩子的每一件小事都是非常用心,字裏行間都流露着她對女兒的理解和尊重,更是懂得用一個個巧妙的方法來促進女兒的成長。當讀到這些內容的時候,便開始反思我在平時在對待學生教育的錯誤行為時,多以發火、批評、懲罰等方式來處理、對待,常惹得學生哭鼻子。讀過之後我才深深意識到,這樣的做法既傷害了孩子幼小的心靈,又打擊了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和學習興趣。我為自己那麼急躁的情緒而感到愧對孩子,深深的自責。孩子是屬於社會的,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是自己的主人,無論在生活中還是在學習上都是如此,與其硬逼着孩子去幹,不如換個方法讓孩子自己主動去幹,家長可以以做遊戲的方式來激發孩子做事的興趣!這樣會容易得多!

“在教育中,想要孩子接受什麼,就去誘惑他;想要他排斥什麼,就去強迫他——這是非常有效的一招。凡達不到目的,做得事與願違的家長,一定是把方法用反了。如果你想讓孩子喜歡課外閲讀,就千萬不要直接要求他‘讀書去’,也不要總拿他愛不愛讀書這事當話題來聊,更不要用閲讀的事來教訓他。”對此,我深有同感。在兒子讀書方面,我從來都是隨他所願,他什麼時候想讀了,自己拿書來讀,如果不想讀,你讓他做他也不願做,當然很多的時候由於孩子的天性,兒子不會自己自覺的進行讀書,這個時候,我總是在一邊自己拿起一本書來讀,小孩子的模仿性很強,當他看到你在讀書時,她也會自覺地進行閲讀,當孩子不喜歡讀書的時候,我會盡量和兒子做他喜歡的遊戲,如《開商店》、《奧特曼與怪獸》。

看這本書,真的覺得受益匪淺!教育就在身邊,每一個細節都可能是教育的最好的契機,關鍵是你擁有什麼樣的教育理念,採用什麼樣的教育方法加以引導。讓我們記住她的一句話吧!孩子不是為了“長大”或“成功”、“成才”活着,孩子首先是為了“童年”而活着。教育不應該有功利性,愛孩子才要施教,施教應該溶於濃濃的愛中,正確的教育方法是一把精美的刻刀;錯誤的教育方法就是一柄鋤頭,我想今後我應該把手中的“鋤頭”換成刻刀,力爭做一個好媽媽和一個好老師。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jiaoshi/poe9k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