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心得體會精選 >

2022感動中國人物葉連平心得體會範文(精選14篇)

2022感動中國人物葉連平心得體會範文(精選14篇)

2022感動中國人物葉連平心得體會範文 篇1

報告會上,葉連平先進事蹟宣講團成員居平樹以“手捧一顆心來,不帶半顆草去”為主題講述了葉連平退休後開辦關愛留守兒童之家,免費為留守兒童補課,自費組織留守兒童外出參觀學習,成立“葉連平獎學金”等感人事蹟;胡玲玲以“葉老師,您是天上的星星”為主題講述了葉連平幾十年來將自己的一切時間、精力、金錢、愛心都奉獻給教育,奉獻給孩子的故事;王康以一個曾經在葉連平家“白吃白住”三年的學生角度敍述了葉連平對他的無私關愛。

2022感動中國人物葉連平心得體會範文(精選14篇)

“榮譽是什麼?對我是鞭策,是繼續前進的動力”葉連平老師以這樣一問一答開始了報告。他説要珍惜時間,把主要精力放在給孩子們上課上。他介紹了在留守兒童之家為三、五、六、八年級四個年級學生免費補課,並分類備課、分時上課的情況;他堅信教師能讓學生記住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會場上他激動地讀起學生寄來的教師節祝福語。葉連平老師談了參加第七屆全國道德模範表彰大會的心得體會,並介紹了其他全國道德模範的先進事蹟,他謙虛地認為自己與其他全國道德模範還有差距,要努力學習,繼續奮鬥。葉連平老師始終以一個共產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並希望能夠成為一名合格的共產黨員。

和縣教育局黨委書記、局長陳為根主持會議,他希望全縣教育工作者要認真學習葉連平同志堅守初心、矢志不渝的崇高理想,大愛無疆、無私奉獻的美好品質,清廉自守、克己奉公的高尚情操。要以葉連平同志為標尺,尋找差距,強化意識,規範行為,轉變作風,為和縣教育事業持續和諧發展做出新的貢獻。

2022感動中國人物葉連平心得體會範文 篇2

1920xx年,葉連平出生于山東青島。1940年隨父親到上海進光夏中學讀國中。18歲時,他隨父親到南京進入到美國大使館做勤雜工。“我的英語底子就是在美國大使館打雜時磨出來的。”在大使館工作的三年零六個月裏,葉連平認識了司徒雷登、巴特沃斯,“也見過宋子文、孫科、白崇禧等公眾人物,還跟宋美齡握過手。”1949年後,葉連平同幾位居民合夥開辦了夜校,開始做掃盲工作,後來在江蘇南京的琅琊路國小一直工作到1955年。1965年,葉連平輾轉來到安徽和縣。1978年,因為人員調動,卜陳學校一個畢業班連續一個月沒有人上課。有人推薦了葉連平,已經50歲的他重回熱愛的講台。國中不能組織晚自習,他就把40個孩子按照自然村分成五個組,打着煤油燈,一個星期到村裏五天輔導孩子學習。他帶的第一屆畢業班,11人考上中專,比另一個班多9個。發現孩子們成績下滑,他就會上門家訪。

1991年,63歲的葉連平退休了。那天,葉連平捧着教材、參考書,還有兩個省下的黑板擦,交到教導處,久久沒有走出來,“趴在桌子上哭得不像樣”,他捨不得那三尺講台,不願意離開他的學生。

退休後,他幾乎一天沒歇,附近國小有老師請假,都找他代課,短則幾天,長則三年,哪有需要,喊一聲就去了。“我失去的太多了,怕來不及補償。整整20xx年啊。現在就想拼命幹,能補一點是一點。”

長期的教學中,葉連平獨創了“四步教學法”。“葉老師的授課方法,一般在黑板上分成四塊,即病句、辨析、新單詞、語法。”程雨秋今年讀九年級,六年級時,她來這裏補過英語。

程雨秋父親早逝,母親打工。今年9月,葉連平讓程雨秋在他家裏吃午飯。“我剛開始覺得很尷尬,但時間久了覺得葉老師就像爺爺一樣,我也就自然了一些。到現在,我開始有了家的感覺。”程雨秋告訴記者,“我六年級的時候,英語很差,經常不及格。媽媽把我送到葉老師的英語補習班來補課,因為葉老師從來不收任何費用。今年我九年級了,英語考了139分。”

到卜陳村工作生活40年,連同退休後的20xx年來,葉連平教過的學生有1000多名,村民們對他都有着説不出的喜愛和尊敬。57歲的村民曹法銀一家三代都是葉連平的學生,“葉老師一毛錢都沒收過。有時候我們感覺不過意,把家裏雞下的蛋給他,他都不肯收。”

曾有人問葉連平,為什麼退休了不好好享福?“我這樣就非常幸福。只要和孩子們在一起,我就是享福,都忘記頭上有多少白髮了。”葉連平説。

2022感動中國人物葉連平心得體會範文 篇3

葉連平,男,漢族,1920xx年9月出生,中共黨員,高中學歷,河北滄州人,安徽省和縣卜陳學校退休教師。自1978年從教,到1989年退休,再到鮐背之年,91歲高齡的葉連平始終堅守在三尺講台,為鄉村學生燃燒了40多年,被鄉親們譽為餘熱生輝的“鄉村燭光”。他堅持為學生義務輔導,20xx年自費開辦家庭課堂“留守未成年人之家”,輔導學生1000餘名,不僅花完了退休金,也用光了家裏所有積蓄。20xx年設立“葉連平獎學金”,在社會各方的支持下,已連續發放了7次,共發放10萬多元,獎勵資助了132個孩子。榮獲全國德育教育先進個人、中國好人、安徽省優秀共產黨員、安徽省五一勞動獎章、安徽省優秀教師等稱號。

“葉爺爺就是我們的親爺爺”

農村學校英語教學條件差,葉連平看在眼裏,記在心上。於是,一個大膽的念頭在他心頭縈繞。20xx年,他自掏腰包在自己家裏開設留守兒童之家,從此他30平方米的老屋成了孩子們幸福的家。

這些留守兒童來自周邊村莊,父母大多在外做生意,都由爺爺奶奶在家看護,可他們沒有文化,對功課幫不上一點忙。於是這些孩子一放學總愛往他家跑,喜歡在葉連平家做作業,有些不懂的問題可以隨時問他,他都耐心地一一解答。?很快,留守兒童之家的孩子從最初的幾個發展到現在的三五十個。不少孩子英語成績很差。因為年輕時曾在美國駐華大使館做過勤雜工,英語很好,於是葉連平決定每逢雙休日和寒暑假義務為孩子輔導英語。這一輔導就是十九年,他分文不收,連用電、用水、稿紙、圖書等相關學習資料,都由葉老師自掏腰包購買。

每次上課,孩子們少則三四十人,多則六七十人。他們中,有的是留守兒童,有的家離得很遠,為方便孩子學習,葉連平就讓他們免費食宿在自己家裏。江明月和妹妹都是留守兒童,家庭經濟又很拮据,葉連平就主動把她接到自己的留守兒童之家,不僅免費補課,而且免費提供吃住。在葉連平的精心輔導下,江明月20xx年被南京理工大學錄取。此後不久,葉連平又將江明月的妹妹江敏接到家中,為她免費“開小灶”補課並提供食宿。兩年後,江敏考上了和縣重點高中。姐妹倆每每談起這些經歷都很激動:“葉爺爺就是我們的親爺爺。”

“該花的錢絕不小氣”

6年前,鎮政府出錢把葉連平家對門的學校倉庫改建成兩間教室,一間供他上課,一間作為圖書室,這裏儼然成了孩子們的樂園。

為了讓“小樹”茁壯成長,葉連平不光教書,還要育人。他經常帶孩子們外出參觀,開闊視野。周邊的省科技館、名人館、博物院、南京日軍大屠殺紀念館等處都留下了葉連平和孩子們的足跡。為了把節省的錢用到孩子身上,葉老師異常節儉。他的家還是三十多年的老房子,沒有裝潢、沒有衞生間、沒有一件值錢的東西;他至今仍穿着破舊的襯衣和帶有補丁的褲子。老伴不理解,抱怨説家裏的煤爐漏氣封不緊,買個新的20塊錢不到都不給買。他説,該花的錢絕不小氣,不該花的,一分錢都不能花。

留守兒童每次外出,參觀經費全由葉連平來出。多年來,他義務辦學購買桌椅文具,孩子們在他家吃、用、住,組織學生外出參觀,省吃儉用資助困難學生,零零碎碎花了近30萬元。

為了孩子們學習,他把從牙縫裏擠出的錢,20xx年成立了葉連平獎學金基金,獎勵優秀學生,資助困難學生。到目前為止,他已捐款7萬元,不僅花完了退休金,也用光了家裏所有積蓄。在社會各方的支持下,已連續發放了7次,共發放10萬多元,獎勵資助了132個孩子。

“最放不下的就是孩子”

5年前,葉連平在一次家訪中被電瓶車撞倒,他的身體越來越差,還患有嚴重的白內障,因擔心手術失敗再也不能站上講台,就一直將就着。一天半夜,一不小心跌倒在地上,昏迷不醒,一查竟是腦出血加腦膜炎。本來住院需幾個月,但住院第四天他就急着出院。“孩子們需要我,我必須回家。”醫生拗不過他,讓他在一張自願提前出院的證明上籤了字,才肯放人。出院時,葉連平的頭上還纏着紗布,傷口縫合線還沒拆,根本不能走路。孩子們看到佝僂着背,滿頭銀髮的老師頭上扎着繃帶,眼角上留着手術後的傷疤,忍不住放聲大哭。老人卻笑着説,不要哭,老師不是回來了嗎!

“我再不幹恐怕沒時間了”

他把一週的輔導時間排得滿滿當當:週末兩天上課,週一、週二改作業,週三印講義、上書法課,週四、週五備課、家訪,一天忙到晚,像個陀螺團團轉。

有人勸他不能再這麼勞累,身體吃不消。他説:“我再不幹恐怕沒時間了。”他感歎自己“在和時間賽跑”。

也有人問他:為什麼退休不好好享清福?他笑言:“我已享清福,而且非常幸福。這樣的工作比休息強多了!”

葉連平沒有孩子,但他幫助過的學生都是他的孩子。學生滿堂,桃李遍天下,是他最大的心願。

“不管生命還有多長,我都會沿着當前的路一直走下去。和孩子們在一起,我就忘記頭上有多少白髮了。”當地人提到葉連平,無不敬佩,贊他為“鄉村永不熄滅的燭光”。對此,葉連平笑着説:“我充其量不過是個螢火蟲。”

2022感動中國人物葉連平心得體會範文 篇4

秋天的早晨,烏江上薄霧漸漸散去,太陽升起,位於江邊的安徽省和縣烏江鎮卜陳村也醒了過來。伴隨着鳥鳴啾啾,村裏的留守兒童未成年人之家傳出琅琅的讀書聲,91歲的葉連平老師開始了一天的工作。

站在講台上,葉連平操着流利的英語給孩子們輔導。雖然已經到了鮐背之年,他説起話來仍然語調鏗鏘,條理分明。

“哎呀,從早上起牀就開始批改作業,到現在只批改了兩個班級,時間不夠用呀!”葉連平老師見到記者一行,連連感歎自己“在和時間賽跑”。

從20xx年開始,他創辦的“留守兒童之家”堅持了20xx年,培養了1000多名學生,其中700多名是留守兒童。

多年來,葉連平先後獲得“全國德育教育先進個人”“中國好人”“安徽省優秀共產黨員”“安徽省五一勞動獎章”等榮譽。

2022感動中國人物葉連平心得體會範文 篇5

10月23日,借出差的機會,上海楷麓實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常久明趕回卜陳村,看望自己的國中老師葉連平。

“您身體恢復得怎麼樣了?”常久明知道,兩個多月前,葉連平騎自行車買菜路上遭遇交通意外事故受傷,“等您身體恢復些,我接您去上海休息幾天。”

1983年,國中生常久明學習成績很好,但因為家境貧寒,父母想讓他輟學學縫紉。常久明把即將輟學的事報告了葉連平,葉連平沉默着沒有説話。那天傍晚,正在棉花地裏幫父母幹農活的常久明,看到遠處一個身影步履蹣跚地走過來。“葉老師怎麼來了?”常久明和父母都大吃一驚,常久明趕緊躲了起來。

常久明的家距離學校有5公里,都是土路,且要翻山過河,當時正值汛期。葉連平最終沒有説服常久明的父母。夜色籠罩着田野,躲在暗處的常久明看着葉老師漸去漸遠的落寞身影,淚流滿面。

“儘管我後來還是沒能繼續讀書,但能成為葉老師的學生,是我一輩子的幸運。”懷着一顆感恩的心,在上海拼出一片天地的常久明,如今每年都資助葉連平獎學金基金。

20xx年7月,已經退休20xx年的葉連平看到村裏的留守兒童越來越多,作業無人輔導,尤其英語基礎普遍薄弱,便將自家的一間房屋騰了出來,擺上桌子和一塊小黑板,義務給孩子們輔導功課。鄰居居鵬程回憶説:“剛開始時只當是葉老師退休後閒不下來,找點精神寄託,可沒想到,這個輔導班一辦就是這麼多年。”

看到學生越來越多,當地政府把村裏的倉庫改造成一間教室、一間小圖書館,掛上“留守兒童之家”的牌匾,託付給了葉老師。現在來這裏上課的學生有165人,有卜陳村的,還有鄰近幾個村的,甚至還有和縣縣城以及南京江浦等地的留守孩子。

葉連平根據孩子英語水平分成啟蒙、初級、中級、高級四個班,週六週日四個半天分別給孩子補習英語,寒假大約三天上一次課。

江明月現在南京市一所大學讀研究生。她讀七年級的時候,英語、數學等功課跟不上。她和妹妹江敏都是留守兒童,家庭很困難。葉連平就主動把她接到自己家裏,不僅免費補課,而且免費提供吃住。20xx年,江明月考上南京理工大學,葉老師又把她的妹妹接來補課。回想起這些,這姐妹倆激動地説:“葉爺爺就是我們的親爺爺。”

自費創辦“留守兒童之家”以來,孩子們在他家免費吃用住、自掏腰包組織孩子外出參觀、資助貧困學生,花在上面的錢,少説也有30萬元。

有人把葉連平比喻為永不熄滅的燭光,他不認同。他説:“我沒有燭光那麼明亮,我充其量就是一隻螢火蟲,只要能夠照亮孩子們念好書,我就是快樂的。”

2022感動中國人物葉連平心得體會範文 篇6

説起中國女排,人們大多會聯想到“女排精神”這個詞。女排精神是中國女子排球隊頑強奮鬥、團結協作、勇攀高峯等精神品格的總概括。中國女排從崢嶸歲月中走來,從1981年到1986年,創下世界排球史上第一個“五連冠”,成為一代中國人的集體回憶。也正是從那段時期開始,“女排精神”為人們口口相傳,成為耳熟能詳的體育價值符號。

在改革開放初期的篳路藍縷年代,競技體育尤其是大球項目的崛起,無疑具有強烈的象徵意義。人們帶着貧困與飢餓的回憶,相信體育興則國興,體育強則國強,賽場上的榮譽就是國家榮譽的最好體現。女排精神的廣為傳頌,宣誓着中華民族崛起的能力與信心。女排姑娘不拋棄、不放棄的精神,被視為艱苦奮鬥的標杆和座右銘,激勵着各行各業的勞動者建功立業,踐行“團結起來,振興中華”的使命。

然而,中國女排並不是賽場上永遠的霸主,這支隊伍同樣經歷過低谷,遭遇過慘痛的失敗。隨着郎平一代的名將相繼退役,中國女排面臨青黃不接。在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上,中國女排只獲得第七名。在那段屢戰屢敗的時期,中國女排備受質疑和冷落,人們懷疑那個曾經的女排精神能否重現光芒。

在賽場上,被記住的總是勝利者。然而,失敗者從困頓中走出來的孤膽,更是一種震撼人心的倔強。陳忠和來了,這位被稱為“最好的陪打、最好的副手”的主教練,大膽起用新人,帶領中國女排走出低谷;郎平回來了,在中國三大球項目普遍低迷之際,女排姑娘打出了一場又一場翻身仗。如今,中國女排以嶄新的姿態迴歸世界頂尖行列。在我國大球項目萎靡不振的當下,人們無不感慨:幸好,我們還有中國女排。

但是,我們不能將女排的崛起歸結於一個人的功績。正如郎平曾經説的,女排精神是一種團隊精神,是遇到困難永不放棄。競技體育的魅力就在於不可預測性,即便在中國女排整體實力的巔峯時期,誰也不能言之鑿鑿地説,這支隊伍可以戰勝所有對手。是全體隊員互相彌補、團結一致、緊密協作的精氣神,甚至以置之死地而後生的堅忍,拿下了一場又一場比賽的勝利。

時至今日,站在新時代的歷史起點,中國社會不再需要一場比賽的勝利來證明自己。競技體育也走上了職業化的發展道路,人們能夠以更平常的心態看待競技場上的得失。然而,人們並沒有遺忘“女排精神”,沒有遺忘女排隊員在賽場的汗水與吶喊。偉大的精神總是歷久彌新的,毫無疑問,女排精神正具有那種跨越時代的力量。

不管在哪個時代,愛崗敬業,認真履行職責,都是應當嘉許的品格。對於女排姑娘來説,打好球就是自己的工作,朝着勝利拼搏就是自己的初心。體育環境和體育潮流可以變,但運動員對待體育的人氣和韌勁不能變。現實中,也有一些運動員面對誘惑,迷失了本心,在賽場上患得患失,喪失了對職業應有的尊重。女排精神屹立不倒,就在於教練員、運動員對職業的一份專注。

女排精神不是吹出來的,而是奮鬥出來的。這一代的年輕人從小成長在物質寬裕的年代,也許體會不到前輩創業者的辛酸與苦楚。然而,行百里者半九十,如果在登山路上的“快活三裏”處懈怠,就有可能失去攀至頂峯的衝勁兒。女排姑娘如此,所有在各自崗位上建功立業、追求卓越的年輕人也是如此。弘揚女排精神,就是鼓勵踏實付出,把美好的願景轉化為激昂的奮鬥。

當代青年思想價值多元,個性鮮明,這當然是時代進步的標誌。可是,只有讓個人奮鬥與國家的發展與進步同頻共振,才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共同追求。有人説,面對來自生活的困難和打擊,一個人應該像一支隊伍,孤膽向前;其實,一支隊伍更要像一個人,各個器官協調一致,才能步履堅定,篤定從容。女排精神,彷彿我們時代的註腳,引領人們在團結的征程上齊心協力。

女排精神在傳承中閃耀。女排精神也在時代發展中迸發新的旋律。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女排精神歷久彌新,是通過一場場硬仗打出來、拼出來的,是在日復一日的訓練中磨礪出來的。感受女排精神帶給我們的熱血沸騰,表達對女排姑娘的敬意,離不開拼搏的原點,也離不開對時代共同價值的守護和踐行。

2022感動中國人物葉連平心得體會範文 篇7

連日來,一個英雄的故事在雲貴大地廣為傳頌:南部戰區陸軍雲南掃雷大隊中士杜富國,在邊境掃雷行動中面對複雜雷場中的不明爆炸物,對戰友喊出“你退後,讓我來”,在進一步查明情況時突遇爆炸,英勇負傷,失去雙手和雙眼,同組戰友安然無恙。

為人民掃除雷患,為戰友血染雷場。杜富國英勇負傷後,軍地領導機關和醫療機構全力進行搶救。經多級醫療機構接力營救和精心治療,目前杜富國已脱離生命危險。

英雄,流血顯本色,壯舉定乾坤。入伍以來,杜富國先後獲得嘉獎2次,被表彰為“優秀士兵”“優秀士官”各1次,榮立一等功1次。20xx年10月11日下午,在雲南省麻栗坡縣老山西側壩子雷場掃雷時,杜富國面對半露出地面的加重手榴彈,對同組的戰友吶喊一聲:“你退後,讓我來。”在進一步查明情況時突遇爆炸,他下意識地倒向戰友一側……。他用驚天一擋書寫了“四有”新時代革命軍人的鐵血榮光。

認準了路,並堅定地走下去,必將成就一番事業。面對危險“讓我來”,髒活累活“我先來”,開闢通道“跟我來”,遇到困難“有我在”。入伍8年,在杜富國這個年輕戰士的身上體現了一種崇高的愛,體現了一種精神。這種愛,是支撐杜富國克服難以想象的困難,做出令人敬佩的奇蹟的愛;這種精神,是把愛國、愛軍隊和愛人民統一起來的崇高精神。杜富國以自己的一腔熱血真切詮釋了勇於獻身使命的奉獻情懷。在他和他的戰友們身上,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不怕苦、不怕死、不怕虧的“老山精神”得到了集中體現,不怕千難萬險、不惜傷殘犧牲、不計個人得失、掃除雷障為人民的“掃雷精神”得到了弘揚。一身男兒血,滿腔報國志。這是杜富國靈魂深處最珍貴的品質,值得我們學習和發揚。我們欣喜地看到,無數杜富國式的優秀共產黨員,為了祖國和人民的需要,一腔熱血報效疆場,奉獻在雲嶺大地。無數熱血青年響應祖國的召喚,紛紛選擇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紮下根去。他們在鮮豔的戰旗上續寫着我們的榮光。

2022感動中國人物葉連平心得體會範文 篇8

湖南省教育廳廳長肖國安了解到周秀芳老師的支教事蹟後非常感動:“她奔走在山區進行支教活動,地方教育部門起初並不是很瞭解情況,隨着她的影響越來越大,愛心力量源源不斷地湧向山區,我們感謝她為山區孩子付出的愛心。”肖國安認為,教育事業尤其需要社會力量來支持和推動,周秀芳老師的舉動調動了漵浦當地社會各界對教育的熱情,推動了山區教育事業的發展。

漵浦縣教育局黨委書記、局長嚴安民表示,3年來,周老師、孫院長走遍了漵浦的邊遠山區,卻從來沒去過漵浦的景區;他們積極聯繫資金,現場考察選址,來回的交通食宿費用卻從來沒來報銷過。“在一次對淘金坪鄉國小教學點進行選址時,周老師沒有通知任何人,自己從縣城汽車站坐上中巴車,顛簸了40多分鐘趕到淘金坪學校,與校方聯繫後,她連口水都沒喝又趕到村裏,爬陡坡、鑽草叢,這份勁頭連年輕人都比不上。”

漵浦縣領導: 漵浦人民永遠把周老師當親人

懷化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漵浦縣委書記蒙漢説,周老師從寧波鄞州繁華的都市來到漵浦邊遠的農村,牽線搭橋,捐資助學,把像“山果”一樣的貧困學生當成自己的孩子一樣關愛,給予温暖,引人向善向上,這份情誼深似海,這種精神比金貴。我們要向周老師學習,不忘初心,不丟本色,彙集更多的社會力量推進脱貧攻堅,讓像“山果”一樣的貧困學生個個臉上綻放出幸福笑容。周老師把漵浦人民當親人,漵浦人民永遠把周老師當親人!

漵浦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楊必軍説,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再次提出了“東西扶貧協作”,周秀芳老師就是一個很好的典範。周老師從東部寧波而來,到湘西漵浦愛心支教,開展教育幫扶,組建愛心團隊,幫助漵浦貧困山區修建希望國小,事蹟感人肺腑,感動湖南。

2022感動中國人物葉連平心得體會範文 篇9

國女排主教練郎平曾説:“女排精神不是贏得冠軍,而是有時候知道不會贏,也竭盡全力。是你一路雖走得搖搖晃晃,但站起來抖抖身上的塵土,依舊眼中堅定。只要你打不死我,我就和你咬到底。希望女排的經歷給國人帶來正能量。” 女排精神是中國女排頑強戰鬥、勇敢拼搏精神的總概括。 紮紮實實,勤學苦練,無所畏懼,頑強拼搏,同甘共苦,團結戰鬥,刻苦鑽研,勇攀高峯。 這,就是女排精神!女排姑娘們就是憑藉着這股精神,頑強戰鬥、勇敢拼搏,在國際賽場上一次次為國爭光,為人民建功!

榮譽,是拼出來的

中國女排,是中國各體育團隊中成績突出的體育團隊之一。上世紀八十年代,中國女排曾經驚豔世界。女排球隊曾為中國獲得“三大球”中的首個世界盃冠軍,並一舉獲得五連冠的輝煌戰績。女排精神成為了一個時代的象徵。

而這一系列榮譽的背後,是女排姑娘們汗與淚的付出。那時的中國“一窮二白”,女排姑娘們訓練時沒有完善的訓練器械,甚至連像樣的訓練場都沒有。她們唯一能做的,就是拼。 基礎設施不好,訓練更似“玩命”。主教練袁偉民站在高台上,把一筐球不間斷地扣向對面,女排姑娘以最快速度飛身救球,一個滾翻後立刻爬起來接下一個球。她們在地上摸爬滾打,摔得遍體鱗傷,咬着牙含着淚繼續訓練。 在上世紀80年代,一枚金牌的意義,早已超出了體育的範疇。中國女排在賽場內外團結拼搏、永不言棄的身影,讓更多國人看到,“我們中國人行!完全有能力達到甚至超過世界一流水平!” 話題速寫從世界盃冠軍到世錦賽冠軍、從奧運冠軍到亞錦賽冠軍……中國女排以頑強戰鬥、勇敢拼搏的精神創造奇蹟、銘刻歷史。在當時百廢待興的中國,中國女排成為中國人的模範和驕傲,更是中國在20世紀80年代騰飛的象徵。

2022感動中國人物葉連平心得體會範文 篇10

“感動你我,感動中國,這世界有愛才永恆……!”這一首炙膾人心的歌曲在下午放學時再次迴盪在我的耳邊,不禁令我想起了在星期天晚上所播放的感動中國看完這一部影片後,不禁令我充滿無遐的聯想,在我的心中有着千絲萬縷的感想與體會。

還記得獲獎的人分別有:勇於救助生命的魏青剛、堅持助學的叢飛、勇於為國奉獻的黃伯雲、為人們降服務的李春燕、自強自立的洪戰輝、信守承諾的陳健、殘疾而不自卑邰麗華、為國鞠躬盡瘁的楊業功、郵遞員楷模的王順友、為國奉獻的航天員費俊龍、聶海勝,還有青藏鐵路的建設者們……他們的事蹟帶給人們感人至深的心靈衝擊,展示了中華民族樸素而真摯的人性之美。

保家衞國,為國家鞠躬盡瘁的楊業功讓我受益匪淺,儘管他已經離開了我們,到達了遙遠的天堂,但他的事蹟與他那光輝英勇的形像將會永遠烙印我的心中,永不遺忘,他是中國軍人的楷模,他為了工作廢寢忘餐,為了工作日夜奔波,為了工作而勞心勞力,他對國家的心血比他的家庭重要多得很,就連在逝世的前一刻,他仍然惦記他的工作,惦記着他曾經無私奉獻過的國家,他是人性中一束束光輝,令我們有這樣的一個司令而自豪。在短短的兩個小時內,足以令我心靈受到強烈的震撼,這是一個最美好的時光,令我的心海如巨浪般澎湃,滔滔不絕,一直在我的耳邊迴盪着,迴盪着……

在這此獲獎者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殘疾藝術家邰麗華,邰麗華2歲時因高燒而成了聾啞人,失去了一個美好的童年,在我們局外人看來是很悲慘,但邰麗華卻度過了這些難關,從不幸的沉淵到藝術的頂峯。她每天辛苦地練習,強迫自己去練,付出了比別人多幾十倍的努力與心血來完成自己理想,她以實際的行動與相對的能力打破了人們對她的可憐與同情,讓羣眾對她刮目相看,向他們證明了殘疾人的能力,展現了儘管有缺陷的生命的蓬勃,顯示出一種高尚的品質,向我們表達出了心靈至美與震撼,讓我們感受到了沒有語言的美與魅力,散發出從失中刺眼,令人崇敬的光輝。

2022感動中國人物葉連平心得體會範文 篇11

女排精神,是中國女排奪得“五連冠”之後的經驗總結。女排精神的基本,可概括為無私奉獻精神,團結協作精神,艱苦創業精神,永不言敗精神。女排精神,很好地詮釋了“為國爭光、無私奉獻、科學求實、遵紀守法、團結協作、頑強拼搏”的中華體育精神。女排精神之所以備受推崇,最重要的是不畏強敵、奮力拼搏,這比“五連冠”本身鼓舞人心。從某種意義上講,女排精神不僅成為體育領域的品牌意志,更被強烈地昇華為民族面貌的代名詞,演化成引領社會文化的時代符號。從郎平的燦爛笑容裏,我們看到了新時代的女排精神。眾所周知,在30多年的時間裏,中國女排經歷輝煌、低谷和重生。重振女排精神,比衞冕世界盃更為重要。新一代中國女排的首要任務,不是急於出成績,而是用女排精神激勵隊員刻苦訓練,用女排精神凝聚力量,用女排精神創新先進技術,這才是中國女排重振雄風的動人力量。對於全社會而言,傳承和創新女排精神,是對中國女排最好的褒揚。為女排精神注入新的,喚起億萬國人的精氣神,在面向未來的進程中,展現出強大的中國精神,凝聚起磅礴的中國力量。

2022感動中國人物葉連平心得體會範文 篇12

開始,內地員工都有點怕這位香港來的“資本家”。不過,慢慢地,大家發現這位“資本家”並不可怕,後來好些人都跟伍淑清成了朋友。員工們都很愛護這個企業,生產出的每份食品都能達到國際標準。很多人30多年來一直跟着伍淑清共同打拼,相當一批女職工,從剛來時的一個小丫頭,到現在都快退休了。但員工們都知道有個香港的老闆“伍小姐”。

與其他老式的國營工廠有所不同,國營廠的工人們手頭的“標配”常常是一個印有“抓革命促生產”或“工業學大慶”字樣的、500毫升以上的搪瓷缸,而航食的工人們走出廚房車間時,公司裏則為他們配備了可以供應熱水的飲水機,旁邊放着一摞錐形的一次性紙杯,員工可以隨時取用,十分衞生,也很方便。那時候起,在航食上班就開始打考勤卡了。每個人幾點來幾點走,卡上都記着一清二楚。工人們覺得,過去在香港電影裏看到的場景突然出現在自己的生活中,有點驚訝,也有不理解,但也慢慢培養了守時間、講紀律的好習慣,再也不用靠班組長的吆喝去管理工人的考勤了。每逢遇到追加投資、擴大生產等重大問題,伍淑青都會拿出詳細的方案和充分的理由,一樁樁一件件都具有説服力,這讓北京航食人印象比較深刻。

1988年、20__年,京港雙方又分別續簽了15年的二期合同、20年的三期合同。從1980年到1987年,從1987年到20__年,再從20__年到20__年,美心和民航局分三個階段的合作,合作期限和投資規模不斷提升,而美心的股份份額卻按照一開始的承諾不斷減少,做企業和做人一樣,講誠信、講規則是最起碼的職業底線。北京航食副總經理汪峻峯認為,公司始終營利、在重大問題上沒有分歧,是合資雙方持續合作的堅實基礎。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1998年年底,中國共批准中外合資經營企業19萬餘家。進入上世紀九十年代後,合資企業在三資企業中的比例已呈下降趨勢。中外雙方在政治制度、文化背景、經營管理理念的差異,逐漸凸顯。但在北京航食,京港雙方的合作一直順暢穩定。

2022感動中國人物葉連平心得體會範文 篇13

黃文秀用其短短一生,向廣大黨員、幹部展示了一名共產黨員對黨忠誠、心繫羣眾、忘我工作、無私奉獻的優秀品質。毫無疑問,黃文秀是廣大黨員、幹部時刻看齊的榜樣。

做黃文秀式的人民公僕,從她身上汲取前行的動力,就要以她為標杆,具有平常時候看得出來、關鍵時刻站得出來、危急關頭豁得出來的責任與擔當。黨員幹部要在其位謀其政盡其責,以擔當詮釋忠誠、以擔當體現作為。

做黃文秀式的人民公僕,學一學她“團結人”的領導藝術。帶領88户418名貧困羣眾脱貧,全村貧困發生率下降20%以上。同時,注重以誠待人、以情動人、以心交人,讓身邊人變“要我幹”為“我要幹”。

做黃文秀式的人民公僕,要像她一樣不忘初心,自覺為民造福。作為一名黨員幹部,始終把羣眾裝在心裏,事事想着羣眾。奉獻是黨員幹部最神聖的職責,黨員幹部就要始終心繫羣眾,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

偉大時代呼喚偉大精神,崇高事業需要榜樣引領。領導幹部怎麼幹?擺在面前的榜樣就是黃文秀。社會主義是幹出來的,好日子也是幹出來的。幹部幹事,應該以“為民”為初心,以“自律”為內省,以“實幹”為要求,把黨和人民事業當做矢志不渝的追求,以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履職盡責、擔當作為,踏踏實實在基層撲下身子幹實事,不辱使命,不負重託,創先爭優,創造出無愧時代的輝煌業績。

  感動中國人物故事觀後感作文【5】

黃文秀的生命定格在了30週歲。6月16日晚,這位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樂業縣百坭村的第一書記,在驅車探查暴雨災情時,所乘車輛被山洪捲走,不幸遇難。

20__年3月,黃文秀主動請纓到百坭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當時的百坭村,472户中還有103户未脱貧,貧困發生率達23%。

在黃文秀服務百坭村的1年多裏,她幫助百坭村發展電商,將當地的砂糖桔等土特產遠銷全國各地;她為百坭村申請通屯的路燈項目,讓村民走夜路不用再打手電筒;她挨家挨户走訪全村建檔立卡户,清晰地記錄每一户的致貧原因。

這名來自百色市田陽縣農村的姑娘家境十分困難,20__年,她從北京師範大學碩士畢業後,選擇當一名定向選調生,回到廣西基層時,她家剛剛脱貧。

在百坭村的駐村宿舍,記者看到黃文秀曾居住過的10平方米左右的房間內,除了牀鋪,僅有簡易書架和電腦桌,桌上放着她下村時戴的草帽,書架上擺着兩本她的駐村日記。這一年多來,黃文秀在駐村日記裏記錄着她對百姓脱貧致富的期盼,也記錄着她的每一步成長。

“從3月26日到現在,一共67天,我是我們村脱貧攻堅工作的第一責任人,我還不夠勇敢。”

“20__年7月26日,我們村產業園的牌子一直在努力中,5個致富帶頭人也在培養中。每天都很辛苦,但心裏很快樂。”

“20__年8月15日,我發現我的方言進步了,可以和貧困户完整用桂柳話交流了。”

百坭村村民班統茂曾是一名貧困户,在黃文秀的幫扶下,他成了村裏的致富帶頭人。他告訴記者,百坭村那用屯種有300畝砂糖桔,之前因為疏於管理,產量一直上不去。黃文秀到村後,組織力量統一管護,20__年,那用屯砂糖桔產量大增,從20__年的年產6萬斤增長到20__年的50多萬斤。黃文秀又幫村民聯繫客商,並向上級部門爭取財政專項扶貧資金,把村路修好以解決運輸問題。20__年,共有8户人家的那用屯,有6户靠砂糖桔年收入達到10萬元以上。

黃文秀來到百坭村1年後,當地有88户實現脱貧,貧困發生率降至2.7%。村集體經濟收入達6.4萬元,百坭村被評為20__年度“鄉風文明”紅旗村。

6月22日上午,前來送別黃文秀的親友和羣眾將百色市殯儀館的告別大廳擠得滿滿當當。在鮮花翠柏中,黃文秀的骨灰盒上覆蓋着一面鮮紅的中國共產黨黨旗。告別大廳中央懸掛着黃文秀的遺像,照片中她笑容燦爛。

2022感動中國人物葉連平心得體會範文 篇14

一個準則:只要祖國需要彭士祿的父親是共產黨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彭湃。3歲母親犧牲,4歲父親就義,童年兩次被國民黨抓進監獄,先後輾轉被送到20多户百姓家裏寄養;14歲參加革命,成為一名抗日小戰士;1940年被送抵延安,一邊參加勞動,一邊刻苦學習。如此特殊的成長經歷,讓彭士祿對國家和人民的感情無比深厚。彭士祿説:“我雖姓彭,但心中永遠姓‘百家姓’。”1956年,在蘇聯學習化工機械即將畢業時,彭士祿迎來了人生的轉折點。當時中央決定選派一批優秀的留學生改行學習原子能專業。面對願不願意改行的問題,年輕的彭士祿堅定地回答:“當然願意,只要祖國需要。”從此,他的人生就與祖國的核動力事業結下了不解之緣。“只要祖國需要”,成為他一生的行為準則。從第一代核潛艇,到大亞灣核電站,再到秦山二期核電站,無不傾注了他的汗水和心血。核潛艇陸上模式堆提升功率試驗期間,他把被子搬進廠房,24小時連軸轉,以便隨時發現、分析試驗中出現的各種情況,當場解決問題。核潛艇繫泊試驗和航行試驗時,他隨艇出海,臨行前,對妻子説:“放心,這次一定能成功,我有信心。萬一餵了王八,你也別哭。”49歲那年,他在工作中突發急性胃穿孔,胃部切除了四分之三,但他不到一個月就出了院,又開始超負荷工作起來。不居功、不求名、不逐利,彭士祿將畢生智慧都傾注於科技報國上;奮鬥不息、躬耕不止的精神,無時無刻不澎湃着信仰的力量。“也許因是屬牛的吧,非常敬仰‘孺子牛’的犟勁精神,不做則已,一做到底。活着能熱愛祖國,忠於祖國,為祖國的富強而獻身,足矣!

”彭士祿這樣説。兩件大事:造核潛艇、建核電站“我一輩子只做了兩件事:一是造核潛艇,一是建核電站。”彭士祿表示。核潛艇被認為是捍衞國家核心利益的殺手鐗。上世紀50年代,美國、蘇聯等先後擁有了核潛艇。1958年,中國研製核潛艇工程啟動。曾經,人們寄希望蘇聯給予核潛艇研製技術援助,但蘇聯沒有答應。彭士祿受命主持潛艇核動力裝置的論證和主要設備的前期開發。當時,只有幾張模糊不清的外國核潛艇照片加上一個玩具模型——我國在核潛艇建造方面所掌握的知識近乎為零。沒有核潛艇資料,就參考國外核電站搞理論研究、方案設計;缺乏核專業人才,就邊研究邊打造人才隊伍;為了驗證一個參數,他們常常三班倒,夜以繼日地連算好幾天……作為技術總負責人,彭士祿被人們稱為“彭拍板”“彭大膽”。他説,凡事有七分把握就“拍”了,餘下三分通過實踐去解決。“科技人員最珍惜時間,時間是生命,是效益,是財富。有些問題只有趕快定下來,通過實踐再看看,錯了就改,改得越快越好,這比無休止的爭論要高效得多。”他説。採用什麼堆型?建不建陸上模式堆?面對一系列的尖鋭爭論,彭士祿力主建設陸上模式堆,進行核動力裝置的各種性能試驗。雖然這比直接建核潛艇要額外付出巨大的經濟代價,但這樣能進行科學驗證,充分釋放風險,確保核潛艇研製一次成功。這一思路最終被採納,併成為確保我國核潛艇順利研製的關鍵一環。中國人創造了世界核潛艇史上罕見的速度。1974年8月1日,中國第一艘核潛艇被命名為“長征一號”,正式列入海軍戰鬥序列。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擁有核潛艇的國家。讓核能服務於社會、實現和平運用核能,是彭士祿等核動力專家的心願。上世紀80年代,國家決定引進國外技術設備,建造內地大型商用核電站項目。彭士祿擔任總指揮,又全身心地撲到核電站的籌備和建設中去。他提出大亞灣核電站的投資、進度、質量三大控制,為大亞灣核電站的上馬打下了良好基礎。在秦山二期核電站籌建時,彭士祿提出光靠外國不是辦法,向中央領導建議“要‘以我為主,中外合作’建設核電站”。“後來就確定搞60萬千瓦,自力更生、以我為主來設計建設秦山二期核電站。”彭士祿説,“一定要把技術掌握在自己手裏!”三個心願:永遠心繫祖國核事業發展“幹驚天動地事,做隱姓埋名人”。彭士祿這個名字,和他從事的工作一樣,一度都是國家的最高機密。直到幾十年後,隱姓埋名30年的彭士祿,才作為中國核潛艇第一任總設計師走進人們的視野。有人稱彭士祿為“中國核潛艇之父”,他堅決不同意。“對我來説這是貪天之功,我不接受!”彭士祿説,“我充其量就是核潛艇上的一顆螺絲釘。”20__年,彭士祿獲何樑何利基金最高獎——“科學與技術成就獎”,卻毅然將全部獎金捐獻出來,作為人才獎勵基金,獎勵在核動力領域取得重要創新成就的年輕人。女兒彭潔跟父親開玩笑:“你獲獎得了這麼多的獎金,給我點多好。”彭士祿跟孩子説,這個錢也不是自己的,而是國家的。自己是吃“百家飯”長大的,這一生都要盡全力回饋祖國。晚年的彭士祿説,他有三個心願——一是盼望祖國早日擁有更加強大的核潛艇力量;二是盼望祖國早日成為核電強國;三是盼望祖國早日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早日圓了老百姓過上幸福生活的中國夢!這三個心願中,“祖國”是貫穿其中的關鍵詞。從自主成功研製原子彈、氫彈、核潛艇,到建設秦山、大亞灣等一批先進核電站,再到自主研發三代核電華龍一號……幾十年來,我國核事業從無到有,從弱到強,背後是以彭士祿為代表的一大批核工業人的無私奉獻。20__年1月15日,中國核工業創建65週年。已經95歲的彭士祿念念不忘的還是國家的核事業。“我們核工業必須做大做強,新一代的核工業人,要努力加油幹,你們是最棒的。”後輩應繼傳星火,不負先賢望白頭。在老一輩核工業人耕耘、開荒的大路上,中國核事業正繼續澎湃前行。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jingxuan/6zqqj0.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