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心得體會精選 >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心得體會範文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心得體會範文

中央電視台2019年2月8日晚播出感動中國2019年度人物頒獎典禮。獲得2019年感動中國十大年度人物榮譽的分別是:為中國航天事業做出突出貢獻的科學家孫家棟、三進火海捨己救人的王鋒、在大山深處教書育人36年的支月英、耶魯大學畢業後回國紮根農村的秦玥飛、訓練中壯烈犧牲的艦載機飛行員張超、在平凡崗位上創造非凡業績的電焊工李萬軍、讓眾多患者挺直脊樑的好醫生樑益建、紅絲帶學校創辦人郭小平、量子通訊的領跑者潘建偉、焦裕祿式的好乾部阿布列林·阿不列孜。此外,還向中國女排表達了特別緻敬。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心得體會範文
2019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心得體會範文一

一年一度的“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頒獎晚會昨晚落下了帷幕。這十位平凡之人的不平凡之事,讓我們感動,令我們震撼,一個個感人的事蹟敲擊着我們心靈最深和最柔軟處,發出動人的感動之聲。

世界上核潛艇總設計師,親自下水做深潛試驗的第一人的“中國核潛艇之父”黃旭華,甘心做沉默的砥柱;高齡孤寡“五保”老人劉盛蘭,殘年風燭,拖着病弱的身軀,拾荒助學子,高貴的心靈在人間寫下大愛;只為風雪之夜一次生死相托,守住誓言的陳俊貴;帶領村民致富,甘做老百姓貼心人的段愛平;35年培育出產量高的油菜品種的沈昌健;為了讓雅魯藏布江邊、喜馬拉雅山腳下的門巴族孩子有學上的格桑德吉;20年來堅持每週出診6天的百歲仁醫胡佩蘭;為孩子留學費耗時3年繡出《清明上河圖》的絕症母親姚厚芝;在輪椅上度過青春,卻固執地相信善良,絲毫不悔的方俊明;從青春歲月到耄耋之年,一生追隨革命、愛情和信仰,輾轉於戰場、田野、課堂的龔全珍……

獲得殊榮的,大多數都是普通人。可以説,沒有人是為了今天的獎台而選擇自己獨特的生活。他們在不知不覺中,做出了不平凡的舉動,只是因為忠於自己的內心,緣於愛。

生活中從來就不缺乏感動,只不過是在繁忙的學習生活之中,我們疲於張開發現美的眼睛。在我們身邊,在我們眼前,就在處理中心,處處都有令人感動的人和事。有默默奉獻、踏實嚴謹的老前輩,也有積極進取、鑽研努力的年輕人,有關懷體恤員工的領導、也有相互關愛的同事,無論是精誠合作,永不言敗的團隊精神,還是拔得頭籌,閃耀着獨特的個人魅力,在一點一滴中都流淌着感動,撞擊着我們的心靈。張開眼睛,去發現身邊小細節中隱藏的,被忽略的感動吧!

愛需要傳承。感動不只是一場晚會的激情,一次剎那間心靈的温暖,它需要落實到具體行動。詩人曾經説過:看一眼鳥兒的飛翔,就可以減輕心靈的重壓,能激活潛藏在內心的某種渴望。感動,是我們內心被打開時的那一道優美的弧線。

看到那些人面對信仰和追求的義無反顧和淳樸,我們幾度眼淚汪汪。或許對今天習慣於功利也擅長於鑽營的我們大多數來説,他們很傻。的確,他們傻的讓我們為他們價值觀的單一感到不可思議(尤其文化多元的當下),因為我們習慣於對社會發牢騷、對他人無盡抱怨、也常常在對國家的指手畫腳中和麪對社會事件時那犀利的言辭中尋找存在感。

其實,你有沒有想過(也包括我自己在內),就在你唾沫橫飛地做個憤青的時候,就在你以為世界都欠你的而你將所有的怨憤化為對社會的抱怨的時候,而有些人卻在為改善這個世界而努力,不單為了自己,更多的是為了將來的那些熟悉的和陌生的你我他,哪怕力量微小,但仍在堅守……所以,請不要抱怨了,美好的社會不會因為袖手旁觀而變好,它需要我們指出不滿的同時還更需要我們行動,請相信好的建議和有聲的監督遲早會生根發芽、茁壯成長。

請不要將一味犀利的批判當成自己獲得存在感的工具,真的,那隻能獲得一時的口舌之快,我相信,在被吹捧和被轉發的虛榮心得到滿足之後,你也只能徒留一地無聊和滿心的空虛。而真正的高興,唯有發自內心的喜悦才給得起,接受和付出都是喜悦的來源,但付出後的喜悦更持久(想想自己獻過愛心和做志願者的經歷吧)。請相信,文明和道德也是可以“裝”出來的,裝得久了就是你的習慣,也會內化為你的氣質和品行,如果整個社會也跟着我們一起裝的話,那它們最終會成為一個民族的品質和精神!所以,請相信那些美好吧,相信它們,你和我也會變得更加美好!還有,請在可能的時候,做個理想主義者吧,既為我們自己也為了身邊的人。

做個理想主義者,首先對自己而言,證明我們是活着的,更重要的是我們還有繼續活下去和將會活得更好的希望和期待。其次對身邊的人而言,遠離現實和功利的我們會帶給他們更多陽光的生活態度;當然也會讓擔心我們的人兒夢裏不再有囈語,能睡個安詳踏實的覺……如果我們還沒有那樣博大的胸襟,也沒有高尚的奉獻精神,請你(當然也有我)不要氣餒,真的,並不是每個人都要那麼高尚,也並不是每個人都有能力高尚,但是,在積極的道德和消極的道德里面,如果我們沒有能力和精力踐行積極的道德,那麼我們可以先從消極的道德開始,選擇不傷害、不破壞、不賤踏。所以,請做個温暖的人吧,你温暖,身邊的人就温暖,世界也會有温暖!這個社會需要理想主義者,也需要可敬的傻瓜,有些事兒從相反的角度看,會是另一種結果,有些傻瓜就是忠誠和毅力的代言人不是嗎?

2019年央視感動中國人物頒獎典禮觀後感二:

工匠精神鑄就高超技藝,

三十載風雨磨練鐵的意志。

懷揣滿腔的熱忱,用雙手托起患者低垂的頭,

樑益建,男,主任醫師,骨科碩士、神經病學博士、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骨科主任。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骨科醫生,1986年畢業於成都中醫藥大學,入圍2019年感動中國年度人物候選人之一。他被稱之為神醫,參與“駝背”手術3000多例,親自主刀挽救上千個極重度脊柱畸形患者的生命,是國內首屈一指的極重度脊柱畸形矯正專家。他也是患者心目中的"脊柱側彎的男天使"

醫者仁心,大愛無疆

平庸的醫者,是醫人,是盡力為病人減輕痛苦。

而大醫精誠,是急病人之所急,痛病人之所痛。

大醫精誠,止於至善。他以心為燈,願作患者的守護天使。平庸的醫者,是醫人,是盡力為病人減輕痛苦。而大醫精誠,是急病人之所急,痛病人之所痛。多少個日夜為病人之痛而輾轉反側彷彿痛在他心。多少里路途為病人之急而奔波勞累彷彿急在他身。

他,是無數個駝背患者的築夢者,給予他們端正的脊樑與逐夢的希望。

醫生,是一個多麼令人敬佩的職業。你們是感動的支點,曾經艱難險阻,仍對生命負責,你們讓這個行業更純潔。

“只有愛心能促使你去做一個更好的醫生”

作為該專業的醫者,樑益建是病人公認的“善人”。為了讓患者儘快得到治療,他除了經常向醫院申請減免患者就治費用外,還常常幫助拿不出錢來的患者籌錢。

對於樑醫生而言,醫生不僅僅是一種職業,更是一種治好更多人的信仰。他讓患者重生,挺直脊樑直面夢想。

他是我們的驕傲

他是那麼的善良,是那麼的謙和

得知樑益建入圍“感動中國”2019年度人物候選人名單後,護士長陳瀾第一時間就把消息發佈到了科室微信羣和個人朋友圈。“這是樑主任的榮譽,也是醫務工作者共同的榮譽。”陳瀾的聲音裏透着笑。

這幾天,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可謂“全體動員”,“不只是我們科室,普外、腦外、神經內等科室的主任、護士長,都在轉發樑主任入圍的消息,發動身邊人投票。”不過,樑益建本人依舊是查房、調支架、做手術,沒有什麼變化,“他從沒提過自己入圍的事情。”

這幾天,有108人的“天自己的朋友圈裏。”作為“天線寶寶”的音樂老師,龍音音從羣裏得知消息後,毫不猶豫地點開鏈接投了票,“樑主任確實做了很了不起的事,我應該向他學習。”

市民説:這位醫生有醫術更有醫德

市民張燕説:“自己有位朋友是脊柱畸形患者,他渴求擁有和正常人一樣的身高,四處求醫但屢屢碰壁,即便有醫院願意收治,治療費也是一筆不小的數目。”

眼見着這位朋友艱難的求醫過程,張燕非常理解脊柱畸形患者內心經受的煎熬。“那是一種渴望治癒,又不得不放棄治療機會的矛盾心理。當我把關於樑醫生的報道講給這位朋友聽時,30歲的小夥子流淚了。”張燕説,自己雖然與樑醫生素不相識,但被他想方設法救助病人的事蹟深深打動了。

他帶給我們的領悟

在醫患關係如此緊張的今天,是樑益建醫生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值得尊敬的醫者的仁心。我們為他而感動,更希望醫生與患者之間能夠更加的和諧友愛。醫生自是希望患者能夠好起來的,他們每天或許會因為能力不足而自責內疚,不得不去面對死亡。似乎看上去已經麻木了,可表面上的冷漠並不代表他們的心就這樣熄滅了。他們仍然堅持着,為醫學事業更進一步而奉獻着自己,甚至是到了生命盡頭卻又義無反顧地將自己的遺體捐獻出去以供醫學研究。

2019年央視感動中國人物頒獎典禮觀後感三:

電焊槍發出的刺眼藍光暈染着飄散的煙塵,已獲得“中華技能大獎”以及多項發明創新獎項的李萬君,如今依然手握焊槍活躍在生產一線,以精湛技能打造最安全可靠的中國製造高速列車。這位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自從拿起焊槍到現在,始終不懈地兢兢業業、孜孜以求。

工人勞模懷抱熱愛與執着

1987年8月,19歲的李萬君職高畢業,被分配到長春客車廠電焊車間水箱工段。焊槍噴射着2300度的烈焰,瞬間將鋼鐵融化。焊工們在炎熱的盛夏焊着客車上供水的水箱、制動的風缸,車間裏火星四濺,煙霧瀰漫;聲音刺耳,味道嗆鼻。

披掛着厚重的帆布工作服,扣着封閉的焊帽,李萬君和工友們在煙熏火燎中淬鍊意志。一年後,當初和他一起入廠的28個夥伴,25個離了職。李萬君留了下來。師傅們都説這孩子黏人,問問題問得太細。廠裏要求每人每月焊100個水箱,他總會多焊20個;廠裏兩年發一套工作服,可他一年得磨破四五套。

入廠第二年,李萬君在車間技能比賽中奪冠。1997年,他首次代表長客公司參加長春市焊工大賽,雖然是最年輕的選手,三種焊法、三個焊件、三個第一輕鬆收入囊中。此後,經常與不同單位焊接高手切磋的李萬君技藝越來越高,並順利考取了碳鋼、不鏽鋼焊接等6項國際焊工(技師)資格證書,成為全能型焊工。20米外,只要聽到焊接聲,李萬君就能判斷出電流電壓的大小、焊縫的寬窄、焊接質量如何,絕無差錯。

很快,李萬君小有名氣了,廠裏的尖端活、關鍵活都找他。有一年,工廠水管凍裂了,水一直嘩嘩地流,生產無法正常進行。可修理的時候,帶壓焊接一焊就噗噗冒氣兒,經驗豐富的老師傅也沒了主意。車間主任找來了李萬君。他仔細觀察,反覆琢磨,在裂口處焊上了一個帶螺紋的管座,讓氣體從中排出,解決了難題。

直到今天,李萬君還是常常提起當年廠裏流行的一句順口溜,“遠看像逃難的,近看像要飯的,仔細一看是水箱工段的”。李萬君説,焊工是非常苦非常累的工作,只有感興趣才能熱愛,熱愛才能敬業,才能豁出去,讓技術在手中昇華。

首席技師傳承技能與精神

在短短6年時間裏,中國高鐵完成了時速250公里、350公里、380公里的“三級跳”。高速度需要高技能人才隊伍支撐,李萬君主動請纓,傳技能,教絕活。2019年,長春市焊工比賽的前三名都出自李萬君門下。多名徒弟崗位成才,成為技師、高級技師和操作師,在高鐵生產中挑起大梁。

2019年,長客公司引進德國西門子時速350公里高速動車組技術,但與之相匹配的大量高技能工人卻一時難求。德國人提供的轉向架焊接試驗片,只有李萬君一人能焊出來。為了新項目,公司成立了新產品車間,抽調高素質人員,還從技校招來了400多名學生讓李萬君培訓,要求短時間內迅速形成生產能力。

德國的工藝標準是全新的,李萬君從頭學起,常常徹夜不眠,思考如何將複雜的工藝操作過程分解成具體的步驟教給學員。那時候李萬君上廁所都一路小跑,生了病就用藥頂着,體重掉了20多斤。最終,400多名學員全部提前半年考取了國際焊工資格證書。德國西門子的焊接權威布魯諾豎起了大拇指説:“李,你創造了奇蹟!”

現在,這些經過李萬君培訓的員工已成為時速380公里動車組的生產主力,也使長客公司焊接技術整體水平和歐洲西門子實現同步。“李萬君國家技能大師工作室”成立了,這裏既是傳承技術的培訓站,也是解決企業生產難題的攻關站。不僅培訓企業內部和吉林省內其他企業的焊工,李萬君還赴新疆阿勒泰地區對400多名技術工人進行培訓,把自己的技能變成社會財富。

“我的技能傳給企業和社會才更有價值。”李萬君説,大國工匠就應該把本事總結出來,把技能傳承下去,把創新開展起來,為中國夢提速。

大國工匠追求極致與創新

2019年,作為全國鐵路第六次大提速的主力車型,時速250公里動車組在長客公司試製生產。列車轉向架橫樑與側樑間的接觸環口,是承載整車約50噸重量的關鍵受力點,按常規焊法焊接段數多,接頭易出現不熔合的缺陷,質量無法保證,一時間成為阻礙生產的攔路虎。

“能否一槍把這個環口焊下來呢?”李萬君提出這個想法,來自阿爾斯通的法國專家認為不可能。經過1個月的反覆鑽研摸索,李萬君總結出“構架環口焊接七步操作法”,一槍焊完整個環口。這連最先進的焊接機械手也無法完成的操作,讓倨傲的法國專家也對中國工人豎起了大拇指。

中國高鐵搭載着中國夢提速,而高速度更要有高質量做保證,李萬君在質量管理創新上大顯身手。“原來我們生產的列車時速80公里,只要焊結實就行,外面的焊碴都不用清理。”李萬君説,現在時速300公里的高鐵,掉一個焊渣都可能造成重大事故,所有焊件必須表裏如一、沒有瑕疵,每一個焊件都得是藝術品。

為了做到這一點,李萬君編輯了圖文並茂的《焊接典型質量問題彙編》,制定了《轉向架鉚焊工標準操作手冊》,提煉出《焊接藝術化標準》,讓嚴謹的製造態度成為焊工標準規範的操作習慣。他隨時發現生產上的問題,創新工藝填補了我國氬弧焊焊接轉向架環口等方面的空白,以高超技能和實踐經驗完善大國製造。

2019年以來,李萬君帶頭完成國家發明專利21項,革新70多項,重大技術創新10多項,取得五小成果150多項,獲獎104項。在打造中國高鐵金名片的路上,大國工匠李萬君們堅定前行。

2019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蹟及頒獎詞(十大人物名單)

孫家棟

星斗煥文章

孫家棟,87歲,是中國第一枚導彈、第一顆人造地球衞星、第一顆遙感探測衞星、第一顆返回式衞星的技術負責人、總設計師,是中國通信衞星、氣象衞星、資源探測衞星、北斗導航衞星等第二代應用衞星的工程總師,是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兩彈一星”功勛科學家。

他的一生與中國航天的多個第一密切相連,他領導下所發射的衞星奇蹟般地佔整個中國航天飛行器的三分之一。2019年,他獲得中國國家最高科技獎。

急國家之所急,想國家之所想,一切從國家的需要出發,孫家棟親歷、見證、參加、領導了中國航天從起步到目前為止的全部過程。

面對孫家棟,《感動中國》推選委員杜玉波説“東方紅”響徹環宇,“嫦娥號”長袖善舞,仰望星空,我們不能忘記這位為祖國默默耕耘的航天人。

頒獎辭

少年勤學,青年擔綱,你是國家的棟樑。導彈、衞星,嫦娥,北斗。滿天星斗璀璨,寫下你的傳奇。年過古稀未伏櫪,猶向蒼穹寄深情。

王鋒

忠義感乾坤

王鋒,38歲,河南省南陽市方城縣廣陽鎮古城村人。

2019年5月18日凌晨,南陽市卧龍區西華村一棟民宅突發大火,濃煙迅速吞沒了整棟樓房。租住在一樓的王鋒發現火情後,義無反顧地三次衝入火場救人,20多位鄰居無一傷亡。第三次從火場出來時,王鋒快被燒成了“炭人”,渾身都是黑的,神智已不清醒。從住處到臨近的張衡路口,大約五六十米的距離,一路上都留下了他血染的腳印。

王鋒的傷情牽動着千萬人的心,短短六天時間,收到社會各界捐款兩百多萬元。10月1日下午,王鋒突發肺栓塞,全力搶救無效離世。

妻子潘品最瞭解丈夫的品性,她知道在王鋒沉默的外表下有着堅毅的力量,她説,“他這樣做,我一點都不奇怪,他平時就是這樣的人,他要不這樣就不是他了。”

△王峯生前照

△王峯的妻子潘品

頒獎辭

面對千度的烈焰,沒有猶豫,沒有退縮,用生命助人火海逃生。小巷中帶血的腳印,刻下你的無私和無畏,高貴的靈魂浴火涅槃,在人們的心中永生。

支月英

芳蘭振蕙葉

支月英,江西省宜春市奉新縣澡下鎮白洋教學點教師。

1980年,江西省奉新縣邊遠山村教師奇缺,時年只有十九歲的南昌市進賢縣姑娘支月英不顧家人反對,遠離家鄉,隻身來到離家兩百多公里,離鄉鎮45公里,海拔近千米且道路不通的泥洋國小,成了一名深山女教師。

36年來支月英堅守在偏遠的山村講台,從“支姐姐”到“支媽媽”,帶出了1000多名孩子,教育了大山深處的兩代人。

“有的人説我是傻子,説我特傻,我是這樣想的,山裏需要我這樣的傻子。”支月英如是説。

面對支月英,《感動中國》推選委員于丹説,在日新月異的時代裏,選擇堅守不容易,她的不言之教,已經讓學生看見了什麼是良知和操守。

頒獎辭

你跋涉了許多路,總是圍繞着大山;吃了很多苦,但給孩子們的都是甜。堅守才有希望,這是你的信念。三十六年,絢爛了兩代人的童年,花白了你的麻花辮。

秦玥飛

君子通大道

秦玥飛,美國耶魯大學經濟學和政治學專業的高材生,現任湖南省衡山縣福田鋪鄉白雲村大學生村官、黑土麥田公益(Serve for China)聯合發起人。大學畢業時,秦玥飛選擇回到祖國農村服務,至今已是第六個年頭。

2019年,秦玥飛到衡山縣賀家鄉任大學生村官,為當地改善水利灌溉系統,硬化道路、安裝路燈,修建現代化敬老院,為鄉村師生配備平板電腦開展信息化教學……2019年被評為央視“最美村官”,立個人一等功一次。

2019年服務期滿,秦玥飛認為“輸血”並非最可持續的鄉村發展模式,放棄提拔機會,轉至白雲村續任大學生村官,用“造血”建設鄉村。他帶領村民創辦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山茶油產業,通過創業創新為當地創造可持續發展動力。

為吸引更多優秀人才服務鄉村,秦玥飛與耶魯中國同學發起了“黑土麥田公益”項目,招募支持優秀畢業生到國家級貧困縣從事精準扶貧和創業創新。2019年,吸引了30名來自北大、清華、耶魯、加州等名校的“鄉村創客”,服務於15個國家級貧困村。

秦玥飛説,“我必須得了解我自己國家的最普通的老百姓,他們的生活當中有什麼樣的酸甜苦辣,用自己的所學、所長去改變,讓自己的國家變得更好。”

頒獎辭

在殿堂和田壟之間,你選擇後者,腳踏泥濘,俯首躬行,在荊棘和貧窮中拓荒。灑下的汗水,是青春,埋下的種子,叫理想。守在悉心耕耘的大地,靜待收穫的時節。

張超

浩氣展虹霓

張超,30歲,海軍某艦載航空兵部隊正營職中隊長,一級飛行員。

2019年4月27日,張超在駕駛艦載戰鬥機進行陸基模擬着艦接地時,突發電傳故障,危機關頭,他果斷處置,盡最大努力保住戰機,推杆無效、被迫跳傘,墜地受重傷,經搶救無效壯烈犧牲。

張超是“海空衞士”王偉生前所在部隊優秀的三代機飛行員,全團6名“尖刀”隊員中最年輕的一員,曾數十次帶彈緊急起飛驅離外軍飛機。

事故發生後,張超在送往醫院的過程中,團長張葉一直陪在他身邊,清楚記得張超説的最後一句話:“團長,我還能不能飛”。

張超走了,留下剛剛滿兩歲的女兒和妻子,帶着深深的遺憾走了,再有半個月就要着艦飛行了,這一直是他最大的心願。

面對張超,《感動中國》推選委員時文潮説,我們必須牢記每一位軍人的犧牲,都是在為國家換來更多的安寧和幸福。

△張超生前照

△張超的妻子張亞

頒獎辭

那四點四秒,祖國失去了優秀的兒子。你循着英雄的傳奇而來,向着大海的方向去,降落,你對準航母的跑道,再次起飛,你是戰友的航標。

李萬君

器成天下走

為了在外國對我國高鐵技術封鎖面前實現“技術突圍”,中車長客股份公司高級技師李萬君憑着一股不服輸的鑽勁兒、韌勁兒,一次又一次地試驗,取得了一批重要的核心試製數據,積極參與填補國內空白的幾十種高速車、鐵路客車、城鐵車轉向架焊接規範及操作方法,先後進行技術攻關100餘項。2019年被中組部授予“全國優秀共產黨員”榮譽稱號。

如今,中車長春軌道客車股份有限公司的轉向架年產量超過9000個,比龐巴迪、西門子和阿爾斯通等世界三大軌道車輛製造巨頭的總和還多。

每次來到車站,站到自己親手打造的高鐵列車前,李萬君總有一種説不出的自豪,中國的高鐵從無到有,再到衝出國門走向世界,這中間凝聚着、傳承着中國工人樸素的匠人精神,而今天李萬君最想做的就是把這種光榮和精神傳承給更多的人。

他説,“把每一條焊縫焊好,把手中的產品,在我們用技術,用技能不斷的昇華,最後達到極致,變成藝術品,我認為這就是工匠。”

頒獎辭

你是兄弟,是老師,是院士,是這個時代的中流砥柱。表裏如一,堅固耐壓,鬼斧神工,在平凡中非凡,在盡頭處超越,這是你的人生,也是你的傑作。

樑益建

推誠結仁愛

樑益建,四川省成都市三醫院骨科主任,多年前自美國紐約州立大學醫學博士畢業後,婉言謝絕美國醫院高薪聘請,毅然回國,參與“駝背”手術3000多例,親自主刀挽救上千個極重度脊柱畸形患者的生命,成為國內首屈一指的極重度脊柱畸形矯正專家。

近可能的為患者着想,是樑益建的工作守則。到醫院求治的病人,很多經濟條件都不好。為了讓患者儘快得到治療,他處處為病人節省費用外,還常常為經濟困難的患者捐錢,四處化緣。碰到有錢的朋友,他會直接開口尋求幫助,甚至嘗試過在茶館募捐。

2019年,樑醫生在涼山州木裏縣遇到一個年輕患者劉仁富,當時即給他許諾,“你等着,我幫你找到錢就回來接你。” 一年後,樑益建驅車7小時,去木裏縣接劉仁富,為他實施了手術。

為了給這些貧困患者贏得更穩定的求助渠道,樑益建博士團隊從2019年開始與公益基金合作。據不完全統計,目前獲得幫助的患者接近200位,金額近500萬元。

看到他治好的病人站起來時,樑益建如此形容自己的心情,“我感到非常幸福,他們成了一個正常的人,中國人就少了一個殘疾人。”

面對樑益建,《感動中國》推選委員陸小華説,患者在被治癒的過程中,能夠收穫到一份尊嚴,這樣的醫生功德無量。

△樑益建與被他治癒的兩位患者

頒獎辭

自謙小醫生,卻站上醫學的巔峯,四處奔走募集善良,打開那些被摺疊的人生;你用兩根支架矯正患者的脊柱,一根是妙手,一根是仁心。

郭小平

暖帶入春風

山西臨汾紅絲帶學校,目前有33名學生,都是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其中有一半孩子失去了雙親。這樣的學校,全國只此一家。郭小平是這所特殊學校的校長,也是創始人。

2019年,山西省臨汾第三人民醫院院長郭小平看到艾滋病區的幾個孩子到了上學年齡卻沒法上學,便和同事一起辦起了“愛心小課堂”,在社會各界的幫助和支持下,2019年9月1日,臨汾紅絲帶學校正式掛牌成立,2019年學校被列入正式國民教育序列。艾滋病感染兒童在這裏接受治療的同時,也能安心接受與正常孩子一樣的教育。

多年來,郭小平創建紅絲帶學校一事,在社會上也受到不少爭議,但他一直在艱難中努力堅持。2019年,郭小平做出決定,辭去臨汾市傳染病院、第三人民醫院和中醫院這三家醫院的院長職務,只擔任臨汾紅絲帶學校校長。

郭小平説,“我應該把精力集中到這。好多人迷惑,醫院院長不當,跑這幹這,好像不可理解。換一個院長其他人也能做,但是這個學校的校長不是換一個校長就能做成了,因為這些孩子認人,就認我這個人,不是認這個位置。”他最大的願望就是,隨着社會進步,艾滋病患兒終究會到正常的學校去上學。

頒獎辭

瘦弱的孩子需要關愛,這間病房改成的教室,是温暖的避難所。你用十二年艱辛,呵護孩子,也融化人心,郭校長,你是風雨中張開羽翼的強者。

阿布列林

澄清有片心

阿布列林·阿布列孜,維吾爾族,哈密司法系統出了名的黑臉包公,他在哈密市檢察院和法院工作了31年,辦理了近千件案件,經他審理的案件,沒有發生過一次改判、錯判,樁樁是無可辯駁的鐵案,人稱“鐵案法官”。

31年來,阿布列林經歷了死亡的威脅,説情者的糖衣炮彈,親戚們的怨恨,數十年如一日,他恪守着職業準則,用生命去捍衞法律的尊嚴。

阿布列林為何有堅如磐石的意志?因為他心中有個榜樣——焦裕祿。1968年,阿布列林曾經在途徑河南時訪問蘭考焦裕祿故居,這次蘭考之行影響了他一生。

阿布列林退休以後,依舊不忘初心,常去哈密最大的惠康園社區,為百姓做免費的法律諮詢,幫素不相識的人們解決實際困難。

阿布列林説,“在這40多年當中,我可以説盡自己最大的努力,不管是年輕的時候也好,老的時候也好,能做的工作,我都滿腔熱情地去做,我自己可以説,我是焦裕祿的好學生。”

頒獎辭

在細碎的時光中守望使命,以奮鬥的精神擁抱生活。執法無私,立身有責;恪盡職守,勤勉為公。在這片土地上,紅柳凝聚水土,你滋潤心靈。

潘建偉

曙色滿東方

20年前,奧地利,一位26歲的中國學生,面對導師的提問“你的夢想是什麼”,他回答,“我要在中國建一個世界一流的量子物理實驗室”。這個學生的名字叫潘建偉。

2019年8月16日凌晨,中國量子衞星“墨子號”在酒泉衞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它是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衞星,標誌着目前中國在量子通信領域已經領跑世界。這個項目的首席科學家正是潘建偉。

量子通信,是目前理論上唯一被證明無條件安全的通信手段。量子衞星的發射,意味着中國量子保密通信技術成功了一半。

設計要求快速飛行的量子衞星能被地面的光學天線精準跟隨,這相當於在一萬米高空的飛機上往地面的一個儲蓄罐裏投硬幣,還必須保證每個硬幣都能夠扔到儲蓄罐中。類似這樣的技術難題都被潘建偉及他的團隊一個個攻克。

長期從事研究,潘建偉對量子通信等研究有創新性貢獻,他有關實現量子隱形傳態的研究成果入選美國《科學》雜誌“年度十大科技進展”,並同倫琴發現X射線、愛因斯坦建立相對論等影響世界的重大研究成果一起被《自然》雜誌選為“百年物理學21篇經典論文”。

頒獎辭

嗅每一片落葉的味道,對世界保持着孩童般的好奇。只是和科學糾纏,保持與名利的距離。站在世界的最前排,和宇宙對話,以先賢的名義,做前無古人的事業。

特別緻敬:中國女排 為國著功成

在里約奧運賽場逆轉戰勝東道主巴西之前,幾乎沒有人看好這支中國女排,面對全場噓聲和不可一世的對手,女排姑娘們眾志成城,一場場拼,一分分磕,終於力克強敵,時隔2019年重奪奧運冠軍!

國歌奏響,國旗升起那一刻,無數國人淚奔……女排精神,再次征服世界,激勵億萬中國人!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頒獎盛典已然成為了國人一年一度洗滌思想糟粕,淨化心靈深處的隆重儀式。年復一年用深入骨髓的震撼感動着我們。開學初系裏再次組織了集體觀看,並號召大家擬寫心得,由於個人原因,經請示沒有在集中時段完成此項任務,但感動卻時刻儲藏在心中。

此刻,並不想用回顧事蹟的方式去祭奠那份感動,也不想用歌頌與讚揚的形式去傳承那份感動。而是想談談今年的感動帶給我的啟示。從首屆感動中國人物頒獎至今,震撼一直是這隆重儀式的主旋律,全力付出與不求回報成為了旋律中最重要的音符。走到今天,XX年的感動讓我更直接的感受到了堅韌的力量,堅持的必要,希望的重要。如果説堅韌貫穿了所有感動人物的事蹟,堅持則成為堅韌的具體表現,希望就伴隨着主旋演繹着屬於XX年的美妙音樂。

朱老關注的是未來,胡忠夫婦關注着孤兒們的命運,吳老考慮的是病人的負擔,劉偉的活着就值得慶祝,楊老改造的荒山,阿里木的羊肉串助學,張平宜對麻風病兒的關懷,孟佩傑與養母的“相依為命”,吳菊萍的偉大母愛,以劉金國為代表的臨危不亂,白老的感人義舉。無不傳遞着可貴的希望,無論是給予別人的,給予自己的,亦或是別人給予的,希望都是支撐我們前行的必須動力。也正是因為希望的存在,堅韌得以無限延伸,堅持得以繼續。不平凡的人們成就大事離不開希望,平凡的人們維持生計也離不開希望。今天的感動帶給我們的不僅僅是感動,也不是簡單的震撼,而是如何尋找我們自己的希望,探究我們能否給大家帶來希望,思考別人的希望是否也能成為我們的希望。

當然,在我們感受震撼,體會感動,尋覓希望時,我們也應該期盼着朱老的事業後繼有人;吳老藴含精湛技藝與真情的手術刀有更多的人接過;楊老改造的荒山無人破壞;更多的能人義士加入到白老、胡忠夫婦、阿里木、張平宜的隊伍之中;親情的維繫永不弱化,大愛的感召永不退化;公僕們的正氣長存,領導者能成為部下“赴湯蹈火”的軍旗與永不退縮的防火牆;無臂琴師能鞭策所有懶惰且懦弱的正常人。

期望的實現需要每個個體的付出,感動如僅成為一時的淚水。陽光也只能成為過眼雲煙。

今天,我觀看了“2019年度感動中國人物頒獎盛典”。我看了之後,心裏深受感動。

在今年的感動中國人物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吳錦泉。

2019年8月9日,吳錦泉收聽廣播時得知甘肅舟曲發生特大泥石流災害,將磨刀掙來的硬幣湊上1000元錢送給紅十字會捐給災區。2019年4月20日,四川雅安發生7.0級地震,吳錦泉得知此消息後,將兩年來走街串巷替人磨刀掙下的1966.2元辛苦錢,通過紅十字會捐給災區。自2019年汶川地震之後,累計捐款37000多元錢。吳錦泉,江蘇省南通市港閘區五星村一名普通村民,如今年過八旬,僅靠磨刀為生,生活並不富裕,老兩口還住在三間破舊的瓦房裏,但他關心社會,為村裏修橋補路,去福利院看望孤兒,將自己的辛苦錢毫無保留地捐獻出來。

我看完後,心裏有説不出的感動,以及對這些偉大人物的敬佩。如果沒有這些默默為社會奉獻的人,如果沒有這些捨己為人的人,如果沒有這些不求自身幸福,只求他人幸福的人,我們的社會將沒有了生機,沒有了希望。這些偉大的人,我敬佩你們!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jingxuan/0o7zq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