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心得體會精選 >

同上一堂航天思政課觀後有感(通用17篇)

同上一堂航天思政課觀後有感(通用17篇)

同上一堂航天思政課觀後有感 篇1

古時候,人們總是想把一些探測器送上太空。不過,功能單一,並不能完成人們對太空的探索。於是,人們開始想辦法:怎麼讓人上天!我們這次採用的是“長征二號火箭”和“神舟十二號飛船”組成。

同上一堂航天思政課觀後有感(通用17篇)

上一次太空,要花費很多錢,如果只上去三四個小時又覺得不划算,我們想建一個像酒店一樣能讓宇航員住的地方,就是空間站。

按照計劃,空間站一共由五個部分組成:第一個是“載人飛船”,主要接送宇航員;第二個是“問天實驗艙”,是用來做一些地球上完成不了的實驗;第三個是“夢天實驗艙”,和“問天實驗艙”差不多,也是用來做實驗的;第四個是“天和核心艙”,我們國家的宇航員就是住在這裏面;第五個就是“貨運飛船”,主要是負責運送各種物資的。不過,這個計劃還沒完全完成,現在的空間站只有兩個部分:“天和核心艙”和“運貨飛船”。據説,在20__年的時候,空間站就能補齊了。

傳説有個廣寒宮,是在月球上的,而咱們的空間站是飄在太空裏的。太陽每天都會朝地球放射“能量”,不過我們在地球上曬太陽時,太陽離我們較遠,危險不大。宇航員在太空中曬多了太陽可能會得癌症,所以規定空間站不能高於地球1000千米。科學家們在考慮到經費、實驗效果等各種因素,最終,把空間站定在了離地球400千米的太空。

在地球上,你扔的東西都會掉到地上,這就是牛頓提出的“萬有引力”。如果,我們站在平地上扔東西,就會下落;那要是我們把飛船以非常快的速度“丟”上去,它下落的程度,就和地球的弧度保持一致,那飛船就可以沿着地球飛了。空間站飛得很快,一個半小時就能轉地球一圈。

從古至今,人來想要在地球上看整片天那是不行的。如果從空間站上就看的一清二楚,因為站得高,看得遠。

太空環境下能做一些地球上做不了的實驗,比如説找出一些比手機芯片更緊密的芯片,或是一些環境下能變色的東西。

這次的宇航員上太空主要有幾個小目標:住上三個月左右;調試一下各種設備;做一些不可思議的實驗;出艙看太空和空間站的全貌。

同上一堂航天思政課觀後有感 篇2

我一直有一個夢想,就是飛上天去,飛到外太空去,我想去無限遙遠的銀河系,與千千萬萬的星球交個朋友;我想在遙遠的天際回望給我們光和熱的太陽,哺育我們成長的地球媽媽以及那皎潔秀麗的月亮。

小時候,大人們把我的目光引向浩浩長空、茫茫蒼穹;他們經常給我講宇宙的爆炸論和神祕的黑洞之謎。剛開始看關於宇宙的書籍時,許多字我還不認識,只能憑藉着圖畫來猜測宇宙的浩瀚無疆。

現在,我擁有了航天的夢想,新聞裏總會播出關於宇宙飛船升空的消息,弄得我心癢難耐。可我現在還小,只能抬頭仰望水晶石般透明、瓦藍的天空,想要快快長大,好登上宇宙飛船,讓外太空的景象在我的眼前一覽無餘。

我的心中有兩個未解的謎——宇宙中真的有不明飛行物嗎?不明飛行物中真的有外星人嗎?這兩個謎時時刻刻激勵着我,讓我無法放棄夢想。我希望有朝一日我也能像航天英雄——楊利偉叔叔遨遊太空。

有許多人説我的夢想遙不可及,等我長大了,也許關於不明飛行物和外星人的祕密早已_了;等我長大了,也許我遠遠達不到航天員所要具備的身體條件和心理素質;等我長大了,也許……在這漫長的歲月裏,所有的可能也許會變成不可能,但唯一不變的是我對夢想的堅持和執著,我堅信只要我付出了努力,那麼這個航天夢就一定會變成現實。

同上一堂航天思政課觀後有感 篇3

在舉國上下萬眾一心、眾志成城做好新冠疫情防控工作的特殊時刻,為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優勢轉化為支持防疫鬥爭的強大力量,教育部社科司與人民網聯合組織“全國大學生同上一堂疫情防控思政大課”。

記者從安徽大學獲悉,學校積極利用學校網站、官方微信等新媒體平台及時推送相關通知信息,動員組織全校師生通過“人民網”“學習大國”等渠道積極學習本次思政大課,並暢談認識和體會。

其中,安大法學院20__級本科生團支部更是創新形式,運用釘釘直播平台集體收看全國思政大課,全年級156名同學同時在線觀看,集體討論並點贊互動。同學邊收看直播,邊討論學習感受,形式新穎,參與度高,收效良好。法學院20__級本科生團支部高度重視特殊的思政大課學習,班級組織提前預習,提前掌握思政大課的特殊背景和時代意義,課中同學們邊觀看邊做筆記,保持認真的上課狀態。課後在班級qq羣集體討論上課內容,在“雲”課堂延續學習熱情。

不少老師都認為,這一次思政大課的課程安排很及時。在這疫情發生的特殊時期,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既是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需要,也是提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針對性和親和力的有利契機。馬克思主義學院李奕老師表示:“在面對疫情發生以來的各種消息和聲音時,我們正需要積極引導大學生正確認識當前疫情和疫情防控各項工作。把疫情變教材,將理論聯繫實際,既教會大學生讀有字之書,更要教大學生讀懂中國戰“疫”這本無字之書。”

同上一堂航天思政課觀後有感 篇4

我收看了《全國大學生同上一堂疫情防控思政大課》令我受益匪淺,刻骨銘心。

這次新冠肺炎疫情,讓我想到了一個詞——“多難興邦”。多難興邦一詞出自《左轉》----“或多難以固起土,啟其疆土。或無難以喪其國。失其守宇。”

一個國家是否強大,就要看當國家面臨困難時領導者做出的判斷和指引,困難能讓我們強大,這就是“多難興邦”啊。

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無數國人逆行而上。八十四歲的鐘老,雖年及懸車,仍披掛上陣;

韓紅傾其所有,支援武漢。不僅她們,更有許許多多醫護人員千里迢迢來到武漢,幫助武漢人民一起度過這難關!每一個時代都有不同的英雄,有人在寒冷的冬日裏把整箱的口罩送到警察局,卻轉身離開,有人在戰鬥一線救死扶傷,迎難而上,有人時時刻刻陪在患者身旁,甚至奉獻出了生命,有人獻出了自己的一點點力量,奉獻出了自己的一份愛心。他們亦是英雄。一個字,一盞燈,一份心,一種情。

這次疫情,更讓我熱淚盈眶的一種精神,是“家國”。

不要播我的名字,媽媽看了會擔心,短短的幾個字是一種胸懷,這是出自24歲女孩的一段話語,在得知自己要去支援武漢時,他沒有猶豫,去了離家的遠方,唯一不放心的是在家擔心自己的母親,國是千萬家,正是這些為家人着想的陌生人,彰顯了我們心中的家國情懷。你我作為一名身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大學生的我,也該在此時志願加入道路卡點工作中,國家栽培了我們,我們也應該在國家需要我的時候挺身而出,展現作為一名大學生的使命擔當。

同上一堂航天思政課觀後有感 篇5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有許許多多挺身而出的人。有八十四歲高齡的鐘南山院士,有大學都還沒有畢業的九〇後……他們每一個人都為抗擊疫情付出了很多,有的甚至犧牲了自己的生命。他們不是天使,卻如天使般可愛,他們不是英雄,卻如英雄般偉大,他們是中國人的脊樑。哪有什麼歲月靜好?是有人為我們負重前行。我們作為青少年,理應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我們雖然待在家裏,但是也應該為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付出,因為這是一場全民行動,是一場沒有旁觀者的全民行動。

十天的火神山醫院,十八天的雷神山醫院。多麼驚人的速度,多麼驚人的力量!我們把這種速度稱為中國速度,我們把這種力量稱為中國力量!愛與善良不分階級、不分等級,不分職業。我們身旁除了這些偉大的醫務工作者之外,還有許多默默無聞的人:把辛辛苦苦攢來的一萬多元錢放在公安局的環衞工;努力工作,為了我們更好學習的網課老師;日夜加班生產口罩的工人……他們都在默默的付出。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縱使我們每個人的力量如小流,但彙集起來卻可以成為大江大海,請相信,每個冬天的句號都是春暖花開,讓我們到那時,行走於祖國的大江南北。

同上一堂航天思政課觀後有感 篇6

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疫”,它的發展變化牽動着每一箇中國人民的心。病毒無情人有情,在這場磨難中湧現出一大批感人至深的人,有不畏生死、依然奔赴抗“疫”一線的全國各地醫護人員們,有不畏嚴寒、始終堅守在各主要卡口的警察、交警們,也有着基層可愛他們都在各自的崗位上為着大多數人的安全而付出努力,他們是這一“疫”中最美的樣子。

他們是此“疫”中的“指揮官”,不分晝夜踐行初心。在接到疫情通知的第一時間,他們放棄了春節假期召開村“兩委”班子會議,對疫情相關情況進行通報,立即着手成立新冠肺炎防控領導小組,制定疫情防控方案,安排志願者到村口站崗執勤。無論何時,大喇叭裏都會傳來他們“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風”的細心叮囑,村口執勤隊伍裏總會看見他們在帶頭忙碌,村民的家門口也有他們發放傳單、張貼宣傳海報的身影,甚至在元宵節執勤人員還能收到他們送來得熱乎乎的湯圓、餃子。他們説:“我們要守土有責,守土盡責,積極地投入到疫情防控中來,因為我們是千千萬萬黨員中的一個,我們是基層幹部。”

他們是此“疫”中的“逆行者”,不分年齡值崗執勤。隨着防疫抗疫形勢逐漸變化,外地人員返京人員也逐漸增多,這就增加了人員排查的難度。

他們是此“疫”中的“外賣員”,不分時間有求必應。此次疫情隔斷了許多人回家的路,也讓很多人不得不“宅”在家中。居家觀察最無奈的是缺乏生活必需品,畢竟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這也讓很多人感到焦灼不安。但是大可不必擔心,因為我們有專門的“外賣員”,他們就是村裏的在職黨員。村裏專門為外地返京進行居家觀察的村民建立了微信羣,每天在羣裏上報體温以便觀察,另外只要有蔬菜、糧食、藥品等方面的需要也可以在微信羣裏説一聲,村委會便會安排專人送貨上門,解決了大家的後顧之憂。他們説:“能在這個時候為大家解決問題,是我們應該做的,希望大家都能平安度過此次疫情。”

同上一堂航天思政課觀後有感 篇7

“人生不應該是為了求得安逸,有奉獻才能體現人生的價值,晚年亦復如是。”

這句話是曹曉英醫生的話,這句話讓我記憶深刻,每時每刻都在我的腦海中漂浮……

通過這節思政課,讓我看到了許多戰“疫”英雄和他們那偉大的動作,其中,最讓我感動。雖然我沒有記住這位英雄的名字,但是他那一個簡簡單單的動作,讓我的鼻尖突然之間酸溜溜的——一位病人,疾病突然嚴重,急需插管,可是,插管時醫生的臉就會離病毒非常近,聽起來都有些嚇人!這時,我所説的這位英雄,走上前,雙手向後擺了一下,意思讓其他人離開自己,獨立完成了這項危險的工作。

僅僅是這個簡單的動作,也讓我感受了大愛無疆的感覺。

我還看到了一張張佈滿勒痕的臉;一把把為避免交叉感染而剪了的髮辮;一雙雙被消毒液浸蝕開裂的手;一個個雖然縮在地上暫得休息的身影……這一幅幅畫面像放電影一樣,從我眼前閃過。

一個個白衣天使堅守着崗位,用血肉之軀與那份綿薄之力與死人搶人,用小小的身軀與疫情賽跑。

他們用最美的身影,詮釋了生命的意義!

這些逆行者的背影,他們挺身而出,奮不顧身,不是為了當什麼英雄,擁有英雄稱號。

他們舍小,保大家,甚至捨己為公,是因為他們守土盡責。

我突然想起了梁啟超所寫的《少年中國説》——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於歐洲,則國勝於歐洲;少年雄於地球,則國雄於地球!

同上一堂航天思政課觀後有感 篇8

宇宙探索無止境,太空奏響中華曲。每一次神舟發射總是激動人心,為祖國自豪;每一次太空探索總是鼓舞人心,為時代點贊。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發射圓滿成功,新“太空出差”三人組美麗啟航,我們歡呼。浩瀚蒼穹立新功,太空探索寫華章,中國精彩!

飛天夢瑰麗,樂章總嘹亮。每一次神舟發射都會給我們奏響諸多“首次”交響樂——載人飛船將採用自主快速交會對接的方式,首次徑向停靠空間站;航天員將首次在軌駐留6個月;女航天員將首次進駐中國空間站,航天員王亞平也將會成為中國首位實施出艙活動的女航天員,神舟十三乘組也將包括中國首次出艙的男女航天員;中國人將第一次在太空中過春節;等等。每一個“首次”都是科技探索創新的成果,每一個首次都是中國智慧、中國力量的結晶,正是在這些“首次”中,中國航天事業昂首闊步,中國復興偉業走向成功。

使命很光榮,任務更厚重。每一次太空探索都是壯美事業的偉大音符,是總結,是昇華,是更上層樓的力量凝聚。中國空間站在軌建設分為關鍵技術驗證和建造兩個階段實施,神舟十三號任務是空間站關鍵技術驗證階段的決勝之戰、收官之戰,也是空間站在軌建設過程中承前啟後的關鍵之戰。通過神舟十三號任務,將更加全面地考核工程各系統執行空間站任務的功能性能,以及系統間的匹配性與協調性。神舟十三號任務結束後,還將組織進行全系統綜合評估,滿足要求後轉入空間站建造階段,所以説,其任務意義非凡而深遠。

探索星辰大海,中國征程壯美。新“太空出差”三人組,組合完美,“老中青”結合,抒寫完美中國太空新記錄。一曲《東方紅》響徹寰宇、“兩彈一星”讓世界矚目,“載人航天”揮毫驚鴻之筆。“嫦娥”奔月、“北斗”指路,“天問”問天、“天宮”覽勝,“玉兔”探月、“祝融”探火、“羲和”探日……,從一人一天到三人半年,美麗傳奇,刮目奇蹟。九霄逐夢問天,闊步強國征程。上九天攬月,觀天上宮闕。這是國家和民族的共同記憶,這是共和國發展壯美詩篇。

浩瀚蒼穹立新功,太空探索寫華章。中國載人航天精神偉大,“天和”探索之旅美好。航天員王亞平説,只要敢於有夢、勇於追夢,用智慧和汗水打造自己的夢想飛船,就一定能夠迎來自己夢想的發射時刻,飛向屬於你的浩瀚星空!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説,我們期待除夕守歲時,能夠第一時間聽到我們的同胞來自太空的祝福。行而不輟,未來可期。神舟十三號任務展現中國為載人航天探索這一人類共同事業作出的新努力、新貢獻;中國必然為人類探索宇宙奧祕、和平利用太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積極貢獻。

同上一堂航天思政課觀後有感 篇9

在看完了線上思政課“疫情無情黨有情,強起來的中國是靠山”之後,我的內心受到了深深的觸動。我想我更深刻的認識到我們的院訓“崇德佑民”的含義。在疫情發生後,二附院出征戰士紛紛表示職責所在,使命必達,這份責任感令我敬佩;當江西首批援助湖北醫療隊員火線申請入黨後,我看到了黨的光輝力量;當一名重症患者轉向普通病房後可以瞬間認出照顧她的江西隊長時,我不禁熱淚盈眶,我想這就是做醫生之所求吧;當醫務人員説出拿出全部精力投入救治時,我想這就是醫生的大愛吧;在看到醫生救治病人越來越多時,我不禁為他們感到驕傲。我們的光呀,你們是如此之偉大!是你們給黑夜帶去光亮,致敬最美逆行者!

同上一堂航天思政課觀後有感 篇10

最近我們航天事業頻頻傳來喜報,又成功發射了。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去觀看直播呢?相信看了直播的心中一定是無比激動和自豪。

北京時間_年10月16日,這是一個永載史冊的時間,搭載神舟十三號的載人飛船發射成功。

_年4月24日,中國將“東方紅一號”衞星送入軌道,由此拉開了中國航天的序幕。如今,“北斗”“神舟”“天舟”“嫦娥”“玉兔”“天問”……星辰大海中,中國“星”亮晶晶,中國已由航天大國開始邁向航天強國,當然,我們曾經艱難,曾經受制於人,但有着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精神的中國人民,邁向航天強國的步伐無人可以阻擋,隨着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行任務的實施,在不久的將來,“中國空間站”將會在星辰大海中獨領風騷。

中國航天即將進入新時代,讓我們仰望星空,為中國航天祝福,新時代新徵程再出發,征途漫漫,努力奮鬥,弘揚中國航天精神,把我們偉大的祖國建設得更富強。

同上一堂航天思政課觀後有感 篇11

這是中華人民再一次面對病毒危機:新型冠狀病毒。距離上次20__年非典僅過去17年,剛好降臨在春節之際。

我們在過年,而另一羣人卻在過關,在這病毒肆虐的惴惴不安裏,他們一路上披荊斬棘,無所畏懼。在新型冠狀病毒面前,是他們衝到了一線,是他們,不畏艱難。他們,就是來自各個省市的白衣天使,是抗病毒路上的逆行者。

八十三歲的鐘南山爺爺,本來可以避開病毒的危險,安度晚年,但是他在人民最需要他的時候,站了出來,就跟十七年前,SARS病毒爆發的時候一樣。十七年前,他曾堅定的説:“把病人都送到我這裏來!”這斬釘截鐵的話語,帶給全世界無比的震撼。十七年來,這顆為人民服務的心,始終未改,為人民的安全逆行的志,始終不變。還有許多醫生與護士,在大年三十,當我們吃着團圓飯,闔家歡樂的時候,他們卻義無反顧地離開家人,踏上去武漢的戰場。這些逆行者在醫院戰地中,為人民安全而戰。

這是一次嚴重的危機,作為人類的我們不應該反思?如果疫情無法控制人類將何去何從?如果我們管好自己不貪嘴吃野味會有這等事?不要過分陶醉於我們對自然的勝利,對於每一次這樣的勝利,自然界都報復了我們。

我希望全國人民手拉手攜手共抗此次危機,都好好在自家呆好,不亂跑。武漢小可愛,不要害怕,有祖國在,我們一定可以度過這次危機,很多醫護人員已經放棄了和家人團園的機會奔赴疫場一線,我們更應該相信他們!致敬最美逆行者,敬畏自然,守護生命。是他們用執着和堅守詮釋着“愛的奉獻”,詮釋着“大醫精誠”。我們由衷的向他們致敬。讓我們眾志成城一起戰勝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期待着他們早日歸來闔家團圓,一起走上街頭,繁花與共!

加油武漢!加油白衣天使!加油!中國!!願世間的美好與你們環環相扣。

同上一堂航天思政課觀後有感 篇12

魯迅先生説,“青年所多的是生力,遇見深林,可以闢成平地的,遇見曠野,可以栽種樹木的,遇見沙漠,可以開掘井泉的。”青年一代充滿朝氣,有知識、有力量、有信仰,是國家的未來,民族的希望。所以在當前形勢下青年黨員要承擔更多的責任,站在時代潮頭,奮力開啟初心之旅。

青年當暢遊知識海洋,執着追求真理。古今但凡有大作為者,必是求知若渴、善學有成的。偉大的周總理在少年時代便立下“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志向,他在國外勤工儉學,學成歸來,救國救民,成為一代偉人領袖。放眼現在,無數優秀學子在專業領域刻苦鑽研、攻堅克難,為國家建設增磚添瓦。5G核心技術研發者申怡飛年僅21歲,在年幼時便將“少年強則國強”的精神內涵內化於心,立志刻苦鑽研、學有所成。他幾乎把研究室當宿舍,爭分奪秒、深耕專業,在移動通信領域取得重大突破,極大提高了數據運行速度,研究成果得以應用在5G平台,讓中國智造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奏響了科技強國音。

青年當永葆家國情懷,甘於犧牲奉獻。清朝末期林則徐發出過“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愛國宣言,革命時期毛主席也曾許下“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的豪情壯志,今有為保護國家實驗平台而英勇犧牲的黃羣、宋月才、姜開斌同志,為了保護國家財產和其他同志生命安全,搶救實驗平台,犧牲自我,這種大無畏的犧牲奉獻精神讓我們看到了青年幹部的拳拳赤子之心。類似的英雄事蹟發生在90後青年戰士杜富國身上,同樣讓國人為之動容。他在執行邊境掃雷任務中,面對不明爆炸物,英勇向戰友喊出“你退後,讓我來”,把危險留給自己,致使失去雙目與雙眼,英雄壯舉讓人潸然淚下,展現出當代青年戰士在危險來臨面前愛戰友愛祖國的高尚情懷。

青年當響應時代呼喚,服務人民羣眾。馬克思在中學畢業論文中曾寫道:“如果我們選擇了最能為人類福利而勞動的職業,那麼,重擔就不能把我們壓倒,因為這是為大家而獻身。”堅守初心,發揮黨員模範帶頭作用,積極參與到脱貧攻堅一線工作中來,無畏酷暑寒冬,無懼風雨兼程,即便曬黑了、摔傷了,也一直奔波在街頭巷尾,腳踏實地,堅持到底,帶着使命感責任感,走訪羣眾問冷暖,查漏補缺做工作,深化了對政策方針的認識,積累了羣眾工作經驗。“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未來,我依舊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不負青春,奮鬥不止。

作家冰心有言:“青年人,珍重的描寫罷,時間正翻着書頁,請你着筆!”廣大青年雖身處不同地域,耕耘不同領域,但唯有將個人奮鬥目標與社會發展、國家前途相聯繫,不忘初心,學以致用,心繫家國,奉獻社會,青年的人生價值方能綻放絢麗色彩。願廣大青年不負初心之旅,勇擔使命、砥礪前行,緊跟時代步伐,昂揚鬥志奮力繪就中國夢這幅宏偉藍圖。

同上一堂航天思政課觀後有感 篇13

20__年10月12日4點32分,神舟6號宇宙飛船準確、安全地降落在內蒙古主着陸場,兩位航天員——費浚龍、聶海勝健康出艙。

讓我們為神六的凱旋歸來,為我國載人航天事業的又一次巨大成功表示熱烈的祝賀!20__年10月12日上午9時,隨着發令員一聲“點火”,矗立在酒泉衞星發射中心的長征火箭呼嘯而起,直衝雲天,把兩位航天員費浚龍和聶海勝乘坐的神舟六號飛船送入了預定軌道。今天凌晨,神六飛船在繞地球飛行77圈後,成功返回地面。

這標誌着:我國已成為除俄羅斯、美國外,世界上第三個能夠獨立開展載人航天活動的國家。在瑞雪中成功啟航的神舟六號,體現了中國特色和技術進步。“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雲變古今。”從神五到神六,從“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太空飛行,短短2年間3位中國航天員相繼翱翔太空,中華民族已經奉獻給了世界一個自強不息的奇蹟。這是中國人的驕傲!這是中國人的自豪!“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

詩仙李白的豐富想像而今已變成現實。在這舉國歡慶的日子裏,作為未來的建設者與接班人,除了歡慶、除了敬佩、除了自豪,我們還應該思考些什麼?我想,楊利偉、費浚龍、聶海勝等航天員以及戰鬥在航天一線的科學工作者,他們所表現出的“航天精神”,正是我們每一個人所要學習的。

首先,我們要學習他們那頑強的意志。航天員在做超重耐力實驗時那浮腫變形的臉,呼吸困難時緊咬的牙關,噪音環境下強制入眠,那超常的心理素質,無一不讓人震撼!這是向人類極限能力發出的挑戰。他們應當是我們心中的英雄!其次,我們要學習他們那廣博的知識。作為一名航天員必須經過近乎苛刻的選拔,算得上萬裏挑一。

更難的是,要掌握涉及30門學科的理論知識。沒有刻苦的學習是不可能成功的`。正是七年磨一劍。他們應當是我們學習的楷模!再次,我們還要學習航天員為科學事業獻身的精神。楊利偉曾説:“在飛天的征程上,不僅充滿了艱辛,風險也時刻存在,許多勇士還為此付出了生命。

但是征服太空是航天員的神聖使命。”在耀眼的光環背後,更多的是奉獻和犧牲。所以,他們應當是我們人生的偶像。所以在學習上遇到困難時,或在你暫時還落後於別人時,請你想想這種“航天精神”我相信,你一定會把困難踏在腳下,把勝利握在手中!每當我們遙望夜空,總會引得我們無限神往,何時能到月球上嘗一嘗吳剛捧出的桂花酒?何時能親眼一睹寂寞嫦娥舒廣袖?

而今,希望將變為現實,20__年、20__年或許還要更早,或許那時,你們中的一位會坐在神舟N號上,帶着全中國人的夢想飛向月球。努力吧,學子們,有了航天精神,你一定會一飛沖天!

同上一堂航天思政課觀後有感 篇14

世衞組織訪華專家組組長談到:“中國的抗疫方式是可以複製的,但需要速度、資金、想象力和政治勇氣。”而我認為,抗疫最重要的是那些為整個防控疫情工作做出巨大貢獻的湖北人民;是不辭辛勞,日夜奔波、奮戰在一線的工作人員;是不畏犧牲、堅守崗位的醫護人員;是堅強樂觀、攜手戰勝病毒的患者;是那些日日夜夜,守護人民安全的志願者以及堅定信心,積極配合的中國人們!危難面前,每一代中國人,都在用行動書寫使命和擔當。

在這場戰爭裏,從30後到00後,每一個咬牙堅持的他們,都是最勇敢的戰士!17年前,鍾南山院士是中國抗擊非典肺炎的領軍人物,17年後,84歲高齡的他又一次義無反顧地來到抗擊新冠肺炎的最前線。73歲的李蘭娟院士在2月20日就進入ICU查房,等她脱掉防護裝備,面部的壓痕清晰可見。鄭楊教授是吉林省支援武漢醫療隊伍中年紀最長的一位,年逾60的她駐守在重症療區,她説:“國家有需要,這是我應該做的一件事”。快遞小哥汪勇,他承擔起接送金銀潭醫院醫護人員上下班、搞定醫護出行、就餐問題,他説:“我送的不是快遞,是救命的人啊”!95後朱海秀,在電視台請她在鏡頭前向爸媽報平安時,她害怕自己會哭,拒絕了,她説:“我不想哭,哭花了護目鏡就不能做事了”!00後劉家怡,是方艙醫院的一名護士,才20歲,但她説:“穿上防護服,我就不是個孩子了”!

其實哪有什麼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在替我們負重前行。

做“守護者”,就是擔使命、保安康。當前,疫情仍在蔓延,防控正處於關鍵期。很多醫學專業的師生已經奔赴前線,成為病患者堅強的守護者。危急之時唯有擔當方顯忠誠,讓青春在與肆虐的病毒抗爭中綻放。當我們還沒有掌握相關醫學知識和專業技能阻擊疫情時,保護好自己,不讓關愛我們的人揪心,就是對他人生命安全的負責,就是對一線醫務人員的寬慰,就是在為這場“戰疫”做貢獻。每一位同學都牽繫一個家庭,每一個青年應擔當一份使命,自覺做科學的傳播者、謠言的粉碎者、健康的守護者、家庭的關愛者。每一位同學的平安,每一個家庭的健康,就是平安華夏、健康中國的堅固基石。

同上一堂航天思政課觀後有感 篇15

據瞭解,本次“思政大課”特別邀請艾四林、秦宣、王炳林、馮秀軍4位教授,結合“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4門必修課教學內容,解讀黨中央關於疫情防控的決策部署,分析中國抗疫彰顯的中國共產黨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講述防疫抗疫一線的感人故事。

20__級社會與政治學院本科生顧雪晴表示,這是她第一次上關於疫情防控的思政大課,感覺這種將時事與思政課結合的形式很好,“畢竟我們上思政課學習知識也是為現實生活服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馮秀軍老師關於‘中國青年責任與擔當’的部分,疫情發生以來我們這一代年輕人擔起責任,在抗疫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體現了又一代青年人保家衞國的樣子。”

20__級化學化工學院的本科生張連傑聽完此次特殊的思政課感觸頗多,他表示:“列舉的大量數據和典例讓我們真實具體地感受到這次疫情的危害,讓我們瞭解到一線醫護工作人員的辛苦與不易。我認為這次雲上課的效果非常好,也為我們在疫情時期的學習提供了方法。”他認為,正如馮秀軍教授所説,青年一代應當有自己的責任和擔當。目前,大學生在疫情期間的責任與擔當就是在停課期間不停學,借用網絡上的學習的平台完成自己的學習任務。

同上一堂航天思政課觀後有感 篇16

有這樣一羣人,他們臉上帶着許久難以褪去的壓痕,汗水浸濕頭髮,他們爭分奪秒、夜以繼日地工作。新春團聚之時,他們儘管心繫牽掛着親人,儘管深知要奔赴的是困難重重的最前方,但他們在國家需要之時仍選擇義無反顧地英勇逆行,從不同地域奔赴武漢,穿上統一潔白的防護服,化作最勇敢的白衣天使。他們,是無數奮鬥在最前線的醫護人員。同樣,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也湧現出了一批批抗擊疫情的人民英雄,“逆行者”與病毒鏖戰。習總書記説過:“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他們不顧自身安慰,不分晝夜,是抗疫英雄,是最可愛的人,是我們每個醫學生學習的榜樣!

同上一堂航天思政課觀後有感 篇17

我心中的思政課,也是我所期望的就是讓我們的思政課成為國家精品課程之一。正所謂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育樹,在於建築可造之材,讓才有所用;育人,在於塑造可用之人,讓學生有所長,能所用,而這也是我對我們的思政課給予的要求。

國家對精品課程的定義是具有一流教師隊伍、一流教學內容、一流教學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學管理等特點的示範性課程。但我認為打造精品課程不一定需要一流的教師隊伍和一流的教材,反而應該打破這種界限才能在教學上有所突破,理由有以下幾點

一、打造不是一流教師照樣教出一流課程的概念。

作為大一新生,思政課學習生涯的起點,我很榮幸能夠受教於黃老師,她上課呢有種特別的魅力,可以調動全班同學的情緒,營造一種你問我答、積極發言的熱烈氣氛,富有明顯的節奏感。她在上課前,有時會先給我們講一些生活中剛發生的事情,並讓我們各抒己見,有的時候甚至會引起同學們的激烈辯論,有時會播放一段音樂或者有教育意義的短視頻,有時講個笑話等等。

總之用不同的形式吸引我們,給我們時時刻刻一種好奇、新穎的感覺,讓我們帶着好奇心和探求新知識的慾望進入課堂。此外,在黃老師的課中,熱烈而又輕鬆的氣氛,師生關係融洽、相互尊重、相互信任、暢所欲言,我認為這才是每一個學生所期待的課堂。

讓我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在大一上學期我參加了一個演講比賽,要用到翻頁筆,但我沒有,想到黃老師有,就給她打了個電話,電話接通後,和老師説明來意,但老師説她那個已經借給其他老師了,就在我失望之際,黃老師説她可以替我藉藉其他老師的,但那時已經是午睡時間了,黃老師也回家了,就在我説不用麻煩的時候,老師説她立即來學校幫我借,讓我等她消息,説完就掛了電話。二十幾分鍾後,老師打電話跟我説已經幫我借到了,讓我去辦公室拿。當我來到辦公室時,老師正在梳粧,我才知道,老師為了我的事情臉啥的都顧不得洗就來了,當時真的特別感動,只有不住地説謝謝。我想,黃老師不僅是我學習上的老師,更是我生活裏的導師,在這裏再次向黃老師説聲謝謝您,老師,學生讓您操心了。

同時,我覺得,這才是一流課程的真正含義,共勉共進,師生情厚。

二、不拘泥於教材,打破課本限制。

我在大一的下學期思政課老師是張新剛張老師,他這個人呢一上課就給我一種煥然一新的感覺,打扮青春幹練,上課時那時時刻刻風趣俏皮的格調,無不在調動着學生們的興趣,還有那略顯撇腔的普通話給人一種親切温和的錯覺,沒錯,就是錯覺,因為他在學術上是很嚴格的哦,對我們要求很嚴。

還有就是他那別具特色的講課內容,很容易讓作為學生的我們記憶深刻,很長時間之後還能想起他説的話。每次他都會找一些重點題作業,讓我們製作PPT並上台講課,這樣每一次上台講課之前我都會精心籌劃,自己規劃重難點,有時為僅僅上台的十幾分鍾會在台下準備一星期,更是深刻體會到了老師備課的辛苦。而且,張老師每星期的固定時間都會讓學生去辦公室,悉心指導,幫助學生備課,及時瞭解學生動態。這樣學生全身心投入這門課中,積極參與課堂教學,約束自身,當好導演和聽眾,並在聽課後積極回答老師提問。

讓我印象最深的一節課是我上台講資本主義侵略對中國的影響時,為此我準備了一星期,期間查閲各種論文,甚至在要上台講課的前一天晚上熬夜到兩點,但最讓我興奮的是我備的課和老師所講的重合相似率相當高,後面老師講課時被多次引用,有時還會搶老師的要説的話,導致那堂課老師只能退而其次講詳細內容(本應是老師講大綱,學生就某一事件詳講),雖然很尷尬,但我想這正是對我努力之後的肯定。這節課給我最大的亮點就是打破了傳統的老師教,學生聽的教學模式,有利於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參與競爭、共同合作和刻苦鑽研的意識,活躍課堂氣氛,培養學生聽説讀寫能力,提高學生學習能力。

但是,一個事物不可能是完美無缺的,有優點,必然有缺點。

而在現階段,對於思政課不是專業課的一類學生的我們,很多學生認為思政課對我們的作用無非就是在某一方面對自身的行為習慣和思想觀念進行指導。至於所説的思政課開展的目的在學生學習活動中提升學生成績,沒有效果,只是效果較微,沒有達到預期。其主要原因與現階段高校思政課存在的問題有關。

主要就是學校重視不足,甚至説不給予重視。

思政課主要是培養學生的思想修養,學校重視不足,自然無法調動學生在課上的積極性,可能導致某些學生在學習思政課抱有聽聽就可以了的不良心態。甚至一些高校為節省經費,採取思政課大課教學模式,更有甚者可以一個老師教幾十個班級,導致教師沒有時間批改作業,沒有時間與學生交流,瞭解學生學習動態,沒有時間完善自己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只能一復一日地重複着相同高度水平的教育方式,這樣老師又怎能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呢?

學生在久而久之地學習這一老師上的課之後會不會感到厭倦呢?就像夫妻之間,丈夫面對一個毫無性衝動的妻子時,第一次還會有新鮮感,但第二次,第三次,無數次之後呢,還會有興趣嗎?久而久之,就會有小三的介入了,而我們學生在課上的小三就是開小差了玩手機,説悄悄話,睡覺等等,各種花樣百出,總之是無心聽講了。而經費的縮減也使得教師始終處於一種教學壓抑的狀態和精力高度負荷運轉的狀態,進而影響教學效果。導致現在許多高校年輕教師任教不久就跳槽其他行業等等。

高校思政課要成為精品課程,要的不僅是學生在學習成績上的提高,更要的是學生在生活中通過思政課的引導,挖掘自身潛力解決問題,進一步認清問題實質,進而改變自我,完善自我。我想,這才是高校思政課精品課程要達到的目的,也是我心中的我們的思政課所要達到的境界。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jingxuan/3wkxv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