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工作心得體會 >

加強農村食品安全綜合監管工作體會

加強農村食品安全綜合監管工作體會

隨着市場經濟的蓬勃發展,農村食品市場日益繁榮活躍起來,各種農村食雜店、小超市、小集貿市場、小加工作坊猶如一夜春風來,促進了農村的經濟繁榮。在極大方便廣大農民羣眾飲食需求的同時,一些不容忽視的食品安全隱患也充分暴露出來,嚴重威脅着農民的身體和生命安全,成為黨和政府以及社會關注的焦點。強化農村食品安全監管工作已成為各級政府

加強農村食品安全綜合監管工作體會

和職能部門刻不容緩任務,就加強農村食品安全監管工作,結合食品藥品監管實際,談幾點粗淺看法。

一、農村食品市場現狀

為進一步摸清農村食品市場現狀,我們利用一個月時間,先後深入我市17個鄉(鎮)和42個行政村進行調研,通過實地走訪和調研,在農村我們發現食品市場仍然存在“三多三少”現象。“三多”:一是“三無”食品多。在農村,商店及小賣部是農民主要生活用品的來源地,這些佔據農村食品流通環節主流的小賣部雖然經營地點不同,但其所售的商品都大同小異。他們的進貨渠道基本是相同的,大都選擇一些價格便宜而且送貨上門的貨,而其中有很多食品是那些在城市中失去市場的劣質、將要過期“三無”食品,尤其是針對兒童消費羣體的桔子水、餅乾、方便麪、棒冰等許多小食品隨處可見。這些食品有的加入色素、防腐劑和甜味劑等添加劑,做工簡單,衞生指標嚴重超標,極大地危害農民的身心健康。二是衞生環境不合格的食品企業多。在農村,農民食品安全意識普遍較差,農村食品企業業主管理意識不強,缺乏必要的衞生改造資金,在經濟效益不景氣的前提下,農村食品企業往往只注重經濟效益,不願投入資金改造食品企業環境,造成農村食品企業衞生環境較差,尤其是小型食品生產加工廠,小食雜店和小餐館衞生環境令人擔憂,這些食品企業由於規模小,市場佔有率低,有的食品企業屬季節性開工開業企業,小食品生產企業生產廠房和居住區不分;食雜店商品、食品混放與生活用品存放不分,小餐飲企業無消毒滅菌設備,居住區與消費區不分,餐飲區和灶房不分;極易使生產、經營和消費的食品產生二次污染,造成新的污染源。三是食品安全知識匱乏的農民多。

在農村,由於受傳統的自給自足生產生活方式影響,除一些必須的生活用品外,農民關注食品安全的並不多,部分農民不瞭解食品安全知識。農村人買食品往往只看重價格,忽略質量,更很少有人考慮食品安全等因素,對買到的食品一般很少有人注意食品的商標、廠名、廠址,甚至生產日期等內容,部分農民抱有“不乾不淨吃了沒病”的心理,即使吃出了問題也很少有人通過法律渠道進行維權,這在一定程度上助長了假劣食品在農村的泛濫。“三少”:一是食品企業從業人員擁有健康證的少。在調研中,我們隨機對農村餐飲企業從業人員進行健康證抽查,發現農村一些餐飲企業從業人員根本拿不出健康證。尤其是直接接觸食品的從業人員健康證也很少,一旦這些人患有傳染病,就餐的農民將成為直接的受害者。制約健康證辦理和發放的主要因素是:農村尤其偏遠山區交通不便,給農民到衞生防疫部門體檢造成不便,加之農村的經濟狀況不好,農民獲得健康證檢查又需一定費用,農民不願意辦證,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農村食品從業人員健康證的辦理。二是職能監管部門監管頻次少。在農村除工商部門在基層有工商所外,衞生部門在農村有兼職的防疫大夫外,其餘的食品安全職能部門在鄉(鎮)級基本沒有人員和機構。在目前監管體制下,多數職能部門由於農村監管成本高等諸多原因,使農村食品市場的監督檢查次數遠遠少於城市的監管次數。三是農村食品安全知識宣傳的少。農村是最大的食品市場,農民是弱勢羣體,農村一旦出現了食品安全事故,後果將十分嚴重。雖然各職能部門結合食品安全專項整治在農村進行了階段性的宣傳,但總體看,農村食品安全宣傳工作的力度較小、覆蓋面不足,還未形成良好的食品安全宣傳氛圍。

二、加強農村食品安全監管的建議

“民以食為天”,目前我國的國情是農民佔多數,農村仍是最大的食品市場,保證農民飲食安全對促進“三農”問題的解決和實現農村的全面奔小康有着重要而現實的意義,是各級政府和職能部門踐行“三個代表”的直接體現,加強農村食品安全監管我們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應整合監管資源,形成長效監管體系。按着國務院關於加強食品安全監管工作《決定》的要求,各級政府對食品安全工作負總則,各職能部門按分段監管的原則監管。這就要求在現行的監管體制下,加強農村食品安全監管應在當地政府的統一領導下,以食品安全協調委員會為指導,在縱向上應建立市、縣、鄉、村層級領導的工作體系,保證食品安全監管政合暢通。在橫上嚮應建立以食品安全協調委員會為平台的各職能部門工作體系,在動態上應建立行業組織、協會、農村食品安全監督員,信息員為補充的監督體系,最大化地利用和整合各方資源,形成縱向齊動、橫向聯動、動態互動的監管網絡,有利於增強監管效能,保證農村食品市場監管到位。

2、應建立“四個模式”,構築農村食品安全監督網絡。質量是食品的生命,要加強食品產品質量監管,在農村食品安全監管上應形成行之有效的監管模式,保證農民飲食安全。一是應推行農村食品安全監管綜合督導考評模式。在農村食品安全監管中,應建立食品安全重點工作的政府督導機制,由各級政府專門機構對食品安全工作跟蹤督辦;建立日常工作部門交流機制,由各職能部門專項推進;建立上門服務機制,對農村食品企業所需的健康證等,可上門體檢、發證,減少農民開支。建立現場推進機制,對農村食品安全存在的突出問題,由食品安全協調委員會組織各職能部門現場指導、規範和推進。建立年終考核機制,對農村食品安全工作,應由上級政府對下級政府和各職能部門工作開展情況進行達標驗收。二是應推行統一規範的管理模式。在農村食品企業規範管理上,可結合農村實際,綜合考慮農村生產力水平,從業人員文化知識,自身素質等因素,簡化農村食品各環節各鏈條管理規範,突出重點規範指標,形成簡潔易懂、操作性強的農村食品企業統一管理規範,便於農村食品企業實現規範管理。三是應推行電子動態監管模式。由於農村食品企業點多、面廣、線長,為降低監管成本、增強行政效能,可充分利用消費者網絡、衞生監督網絡等資源收集農村食品市場信息,倡導各職能部門建立農村食品企業電子監管檔案,整合信息資源,實現互聯互通、動態監管。四是應推行培育基地和現代物流管理模式。農村食品市場混亂的重點環節是流通環節,從源頭抓起,培育基地和推廣現代物流管理是保證農村食品安全的重要舉措,發展綠色食品,推廣國家“綠標”食品企業為龍頭的“公司+基地+農户”模式,培育綠色種植、養殖基地建設有利於規範源頭,保證食品安全。在農村食品流通環節上,應堅持“政策引導、政府推動、部門規範、市場運作”的方針,把城市的現代物流管理方式引入農村,在鄉(鎮)建立連鎖超市,加快農村小型標準化超市改造進程,切實規範農村食品流通秩序。

3、應完善“三個體系”,構築農村食品安全宣傳網絡。針對農民食品安全知識匱乏,農村食品從業人員食品安全管理意識不高等問題,應重點探索農村食品安全宣傳長效機制建設,營造濃厚的農村食品安全監管氛圍。在構建農村食品安全宣傳網絡上,應因地制宜,從宣傳、培訓和活動三個方面協調推進。一是應完善新聞媒體宣傳體系。在宣傳上應建立長效機制,充分發揮新聞媒體的作用,通過開設知識講座,開闢食品安全專欄,專訪的形式全方位、多角度宣傳食品安全法律法規的知識,營造良好的宣傳氛圍。二是應完善長效培訓體系。在農村食品從業人員的培訓上,應堅持邊監管、邊培訓的原則,採取集中辦班為主,各職能部門分散辦班培訓為輔,食品安全協管員、信息員協助培訓為補充的農村食品安全培訓方式,針對農村實際制訂合理的培訓計劃,做到統一培訓培訓、統一師資隊伍、統一培訓教材、統一考試發證。同時,還應積極發揮“兩員”作用,在鄉(鎮)黨委、人大、政府、鄉(鎮)衞生院防疫大夫和學校教師中聘請協管員;在村委會、種植養殖户中選聘信息員,利用“兩員”資源在農村開展動態宣傳。三是應完善有效活動的宣傳體系。在農村宣傳中,應充分利用農村圍牆、鄉(鎮)政府公示板,通過懸掛條幅,刷寫標語,散發宣傳單等形式宣傳,並可針對農閒季節、集中開展食品安全宣傳週活動,聘請專業人員講解食品安全知識,增強農民的食品安全意識。

4、應進一步加強信用體系建設。信用是市場經濟的綠色通行證,也是改善農村食品安全的治本之策。應從體制、機制和法制等方面加快建設和完善食品安全信用制度,建立起政府、行業、社會三者相結合的評價體系。重點落實好信用信息披露制度,應積極推進農村食品企業信用信息庫建設,建立便捷的電話、計算機查詢系統。各職能部門還應在農村選擇示範的食品企業,以點帶面,帶動和推廣食品企業信用體系全面建設。同時,監管部門還應加大監管力度,建立黑名單制度,做到守信激勵、失信懲戒,真正使信用體系建設成為一種有制度保障的資源。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gongzuofanwen/8d98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