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讀書心得體會 >

華羅庚的讀書心得(精選5篇)

華羅庚的讀書心得(精選5篇)

華羅庚的讀書心得 篇1

《華羅庚科普著作選》是一部適合中學生閲讀的數學課外讀物,它集合了華羅庚幾十年的數學研究成果的精華。雖然我在讀這本書時,有一些難以理解的知識,或者説是我所學過的知識所不能及的篇章,我都做上了標記,以便今後學習了相關的基礎知識後,能夠重新理解那深奧的理論。

華羅庚的讀書心得(精選5篇)

《從楊輝三角形談起》中最核心的理論便是楊輝三角形基本性質,從中衍生出的二項式定理是非常重要的。而它的兩個特例也讓我大為驚歎(2ª和0的變形)。之後的級數也是圍繞這個定理展開的。 《從祖沖之的圓周率談起》給我留下深刻印象。華羅庚從祖沖之圓周率的約率7/22和密率355/113開始,介紹了輾轉相除法和連分數,由此解釋了約率和密率的由來。奧數老師曾講過用輾轉相除法求出兩數的最大公約數,而華教授能進一步用連分數相加求出原兩數之比的既約分數。從這小小的一點就能反映出華教授的刻苦鑽研精神。之後談到的有關天文和曆法的科普知識,又讓我大開眼界。

《從孫子的“神機妙算”談起》中,我掌握了一種用輾轉相除法解決一類同餘問題,以及用這種方法來解二元一次方程。多項式的輾轉相除法可幫助我們解決多項式的類似問題。

《數學歸納法》中,我沒有過多的心得體會,因為胥老師已經介紹得比較全面了,但我也多學習到了一些解題。

《談談與蜂房結構有關的數學問題》中最讓我長見識的是蜂房底部居然是由三個菱形構成的,其中一致的規律:鈍角等於109°28′,鋭角等於70°32′。蜜蜂計算這一角度比科學家還要準確,真是令人佩服。蜂房結構使得它利用的材料最少,體積最大,更是令人折服。 《天才與鍛鍊》使我懂得了天才不是天生的,而是後天鍛煉出來的結果。

在書的第二部分華教授為我們展現了中國數學史輝煌的一頁,還與我們探討了學習科學的方法,比如:學科學需要熱誠,更需要持久的熱誠;學科學要有雄心,但不能越級而進,更不能鑽牛角尖;學科學要能創造,但也要善於接受已有的成果;自修是能達到學習的目的,毅力和耐心是成功的保證等等。

在書的第三部分華教授講述了數學應用方面的知識,其中令我記憶猶新的是“統籌法”和“優選法”。學會了“統籌法”就能使一件事乃至一項工程,以最高效率完成。學會了“優選法”就能在最少的時間裏選出最佳的方案。

讀完了這本書使我在數學殿堂裏又見到了許多新奇的東西,讓我大開眼界,讓我受益匪淺。雖然這本書我沒有完全讀透,但在以後我掌握了更多的基礎知識後,我一定會將未讀懂的部分再次研讀。

華羅庚的讀書心得 篇2

成功對每個人來説都是一件幸運的事,但不是每一個人都能獲得成功。成功不是路邊的小石子隨處可撿,也不是田間的小草隨意可覓。要成功,需要有一段漫長的路要走,在這期間是要經過許多挫折的。

1930 年的一天,清華大學數學系主任熊慶來,坐在辦公室裏看一本《科學》雜誌。看着看着,不禁拍案叫絕:“這個華羅庚是哪國留學生?”周圍的人搖搖頭,“他是在哪個大學教書的?”人們面面相覷。最後還是一位江蘇籍的教員想了好一會兒,才慢吞吞地説:“我弟弟有個同鄉叫華羅庚,他哪裏教過什麼大學啊!他只念過國中,聽説是在金壇中學當事務員。”

熊慶來驚奇不已,一個國中畢業的人,能寫出這樣高深的數學論文,必是奇才。他當即做出決定,將華羅庚請到清華大學來。 從此,華羅庚就成為清華大學數學系助理員。在這裏,他如魚得水,每天都遊弋在數學的海洋裏,只給自己留下五、六個小時的睡眠時間。説起來讓人很難相信,華羅庚甚至養成了熄燈之後,也能看書的習慣。他當然沒有什麼特異功能,只是頭腦中一種邏輯思維活動。他在燈下拿來一本書,看着題目思考一會兒,然後熄燈躺在牀上,閉目靜思,開始在頭腦中做題。碰到難處,再翻身下牀,打開書看一會兒。就這樣,一本需要十天半個月才能看完的書,他一夜兩夜就看完了。華羅庚被人們看成是不尋常的助理員。 第二年,他的論文開始在國外著名的數學雜誌陸續發表。清華大學破了先例,決定把只有國中學歷的華羅庚提升為助教。 幾年之後,華羅庚被保送到英國劍橋大學留學。可是他不願讀博士學位,只求做個訪問學者。因為做訪問學者可以衝破束縛,同時攻讀七、八門學科。他説:“我到英國,是為了求學問,不是為了得學位的。”

華羅庚沒有拿到博士學位。在劍橋的兩年內,他寫了 20 篇論文。論水平,每一篇都可以拿到一個博士學位。其中一篇關於“塔內問題”的研究,他提出的理論被數學界命名為“華氏定理”。

華羅庚曾説:“科學上沒有平坦的大道,真理的長河中有無數礁石險灘。只有不畏攀登的採藥者,才能登上高峯覓得仙草;只有不怕巨浪的弄潮兒,才能深入水底覓得驪珠。科學上的每一個真理都是在經歷無數次的挫折、失敗之後才得出的。我們要正視挫折,正確對待挫折,只有這樣,才能讓挫折變成我們走向成功的階梯。”

看了華羅庚的故事後,我覺得華羅庚有一種熱愛科學,勤奮學習,不求名利,獻身於他所熱愛的數學研究事業的精神。他拋棄了世人所追求的金錢、名利、地位。我覺得我們要學習他的這種精神和他的這種脱俗的境界。

最後我想説挫折可以戰勝,挫折孕育着成功,而前提是具有堅定的信念和勇往直前的精神。當具備了這些條件之後,挫折就會被你踩在腳下,明天就是撥開浮雲見麗日之時。

華羅庚的讀書心得 篇3

“天才”不是一下子做出來的。華羅庚他既是一位天才,也有了不斷的努力才成為偉大的數學家。

華羅庚的人生並不平坦。他父親40歲才生下他。他從小貪玩、好動,兩條腿比頭腦更靈活。但是他的成績卻不好。所以常常挨給媽媽罵。

國中二年級,他開始用功了。特別在數學課上現出數學的才能。級任老師是他的數學天才的第一發現者。

二十年代中期軍閥混戰,他在上海中華職業學校才學了一年半因為這個混戰沒辦法聽斷功課,代替父親背起生活的纖繩。但是他還是從曼學習的渴望。一個偶然的機會,他從國中時的那位老師手裏借來幾本數學書箱。父親看見兒子這些書反而給他大發脾氣。

他18歲的時候有了兩個喜事。一個是他國中時的那位老師當上校長了。那位校長的幫助他可以就業了。還有另一個喜事他結了婚。

他做工作雖然很小的單位但做得很認真。校長看見他這樣勤奮,聘請他擔任補習班的校員。豈料好景不長,有人認為不滿校長的行動。就打擊了校長。這可憐的校長後來長忿然辭職。

打擊接着打擊這年全縣流行瘟疫。他躺了六個月才起來。他的命運很崎嶇。它變成一個殘疾。他的下身一輩子恢復起來了。

他是一個堅強的人。久病之後,他克服行動的不便,繼續去學校工作。肉體上的殘疾會給人造成心理上的受傷,但是也能激起一個人不甘沉淪的熱忱。

他只想獲得一門學問。他每天傍晚小店關門上板以後坐在昏黃如豆的油燈下一直研究數學。他看過的書越來越多,消化機能一天比一天亢進。

1930年,上海《科學》雜誌上刊登了他的一篇文章。北京清華大學數學系主任熊請看了他的文章叫他來清華大學。清華並沒熱烈擁抱華羅庚。他要求熊慶把高等數學分析。天天只睡了五六個小時只用一年半的時間久攻下數學專業全部課程。他一次寄出去三篇論文,都在國外的刊物上發表了。這對清華大學記錄了榮光的時刻。

從這看來,華羅庚是很堅強的人也是愚直的人。雖然有精神上的打擊,社會上的打擊,但是有這樣性格會克服了所有的打擊。人們都一樣,如果碰到打擊有人會逃避,有人會藏躲。我也是同樣的人。有了困難現象逃走的辦法,沒有想過克服的辦法。因為知道這克服的時間斌不容易,也有可能要很長時間。

很多人都怕這樣的過程,就不容易面對打擊。不過華羅庚在所有的打擊面前振振有詞地解決了。

在生活當中見面了各種各樣的人。但我從來沒看到像華羅庚一樣拘泥的人。對一個方面不斷的熱忱和堅持連貧窮也擋不住他的拘泥的性格。這樣性格會留下在歷史上一篇的故事。

我可能永遠趕不上華羅庚。但是我通過華羅庚學了一個很重要的部分。我是一個膽小鬼。發生了麻煩的是急於逃亡也可能找藉口。看這篇華羅庚的日記可以學習了固執的熱忱。災頂之災的情況也毅然接受的華羅庚!這樣的態度就是我要學習的部分。我只看前面不看後面,不知道我多麼幸福。總是覺得不滿自己的情況,總是追一個夢想。

但是我從今天可以改變不管別人説什麼只有自己堅固的心才會提高自己,有了熱忱會找正道。

華羅庚的讀書心得 篇4

深藍色的封裝,村裏的.老人和孩子圍坐在一位極具親和力的女子身旁,每個人臉上都掛着愜意祥和的笑容,中間大大的“看見”兩個字,署名柴靜。這本講述她本人央視十年曆程的自傳性作品,從20__年進入央視到陳虻之死,十年看見,記錄了她所經歷的真實的十年中不斷犯錯、不斷推翻、不斷疑問、不斷重建的成長經歷,也記錄了一位尖鋭、激進的少女逐漸磨平稜角,温和圓潤,破繭成蝶的過程。

在看這本書前,我沒認真去探究過一件事背後到底包含了多少東西,在這個只看結果不看過程的時代,讓我們失去了太多反思的機會,沒有去深層次的剖析,我們看到的永遠只是表面,對一件事的看法也永遠停留在人云亦云,在這個過程中失去自我,在工作中變得機械化,生活中變得冷漠化,就好像在看到《那個温熱的跳動就是活着》這章中對非典時期的災情采訪時,我看到了在災情面前人的脆弱,頑強,看到了那些不顧生死的醫生、護士,看到了有血有肉的世界,看到了人類最原始的温暖,這種震撼遠不是當時的新聞報道所能體現,也不是未經深入剖析的我們所能體會,未經剖析的背後是我們看不到的真相,顯示的是我們的無知。想想看,在平時的工作學習中,若我們不去反思,不去深層次剖析,我們又能看到什麼,又靠什麼去進步,當我們嘲笑他人無知時,我們自己是否也在被另一些人嘲笑。

在生活中,我們總帶着有色眼鏡去看待一件事,看待一個人,總是想把自己的感情、意識強加在別人身上,這個過程中,我們忘記了什麼是客觀,什麼是多角度看人,看事情。從《看見》中看,柴靜一直給人一種冷靜客觀的感覺,這或許是作為記者必須具備的,但即使是這樣的冷靜,這樣的沒有點綴和修飾的描述,也讓我們感受到其中的酸甜苦辣。在這些故事的描述過程中,她沒有把自己的情感加入其中,她呈現給我們的只是客觀事實,其他所有的一切,由我們自己去塗色。

用《看見》書裏的話來自省:寬容的基礎是理解,你理解嗎?寬容不是道德,而是認識。唯有深刻地認識事物,才能對人和世界的複雜性瞭解和體諒,才有不輕易責難和讚美的思維習慣,永遠與真實站在一起。讓我們從此刻開始,更多的試着去理解周圍的人和事、理解這個世界。

華羅庚的讀書心得 篇5

《百年孤獨》被譽為“再現拉丁美洲歷史社會圖景的鴻篇之著”。它是加西亞·馬爾克斯的代表作,也是拉丁美洲魔幻現實主義文學作品的代表作。讀完,書中病態的孤獨,形形色色的畸形人格,漂浮在我的四周,久而不去。

書中的人物霍·阿·布恩帝亞本是一個勤懇務實、富有創造力的人。但由於他錯誤地對科學和求知痴迷,鍊金術,上帝銅版照片……他完全發了瘋,所以他是個孤獨者。

他的妻子烏蘇拉是個閃爍着母親一切美好品質的婦女。在我看來,她其實就是這個家族的地基。整部書都是她忙碌的身影,這個女人的身上擁有着另一種孤獨感。

我想全書最悲哀的人物莫過於布恩帝亞的次子奧雷良諾了。他發動了無數次的武裝起義,卻都無果。所幸命很大,躲過了埋伏、暗殺以及槍決,頑強地活了下來。但活下來也許才是對他最大的折磨。他痴迷於做小金魚,反覆不停地做,就如同對於鍊金術的痴迷。

書中的人物無不充斥着孤獨感。這也許正是作者想要對我們表達的,這個家族的孤獨性給整個家族帶來了毀滅。同樣,這個沒有感情溝通,缺乏信任和了解的家族也象徵了當時的社會。或許作者正以此書來表達自己對拉美民族共同團結,擺脱孤獨的強烈願望

標籤: 華羅庚 讀書 精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dushu/y7wgn6.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