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讀書心得體會 >

《離騷》的讀書心得體會(精選5篇)

《離騷》的讀書心得體會(精選5篇)

《離騷》的讀書心得體會 篇1

《離騷》在詩歌藝術表現手法上有很大開創,其中之一就是比興手法的發展。

《離騷》的讀書心得體會(精選5篇)

比興手法在《詩經》中還是單純的觸物起興,而在《離騷》中則形成了一個寄寓深遠,綿邈優美的香草美人美意象羣。

《離騷》是一篇具有濃郁的浪漫主義氣息的高度藝術性的抒情傑作,它奠定了中國詩歌史上浪漫主義傳統的基石,被後世視為浪漫主義的源頭。受楚地巫文化傳統的影響,屈原憑藉其自由奔放的想象力,以其波詭雲譎、變化莫測的神來之筆,將神話傳説中的雲龍鳳鳥、神女天帝,自然界中的香草佳木與現世人間的坎坷際遇糅合錯綜在一起,在幻想與現實的交融中,創造了一個奇偉瑰麗,迷離繽紛,高遠玄邈的藝術世界。

“寧溘死一流亡兮,餘不忍為此態也。”這句是我最難忘的一句。這裏沒有華麗的詞藻,但卻在字裏行間充分的透露出作者希望報效祖國,為國家效力的熱衷這情。

是啊,也許屈原那熱血沸騰的心我們終生無法親身體驗,可我相信,就如他所説的:“我不能和今人志同道合,但卻心甘情願沐浴彭咸的遺輝。”好一幅幽美恬靜的水墨畫卷,好一種看破世俗,紅塵的浩蕩之氣,好一位用生命來鑄成宏偉詩篇的屈原。

浪漫幻境中的求索既是屈原內心衝突、苦悶的象徵,也是他堅貞執着的頑強人格的展現。對國家真摯深沉的愛和對自我高潔人格的堅持,使屈原始終堅守理想,生死以之,最終以死殉志。而由其心血凝成的《離騷》,也因此塑造了一個光照千古的不朽人格,千百年來一直影響着中華民族精神和人格的形成。

屈原一心要興國圖強,實現美政,但卻蒙冤被譖,眼看自己被楚王疏遠,排擠出政治舞台,滿腔的愛國抱負即將化為泡影,心中充滿了無比的憂愁、悲苦和憤慨,發憤以抒情,於是便有了《離騷》這篇震古爍今的不朽詩篇。

讀好《離騷》,你會發現,自己整個心靈都受到了淨化還有對情感的昇華,沒錯,面對生活,人生的道路,我們都要持有自己的原則,屈原有“芳與澤其雜糅兮,唯玿質其猶未兮”一説,哪麼我們又何嘗不可有自己的看法與堅持!讀好《離騷》雖沒有完全理解,但是,我卻知道了為何它是一部中國文學史上的奇珍瑰寶--它是一部感動人們,激發人們,有強烈藝術魅力。

《離騷》的讀書心得體會 篇2

讀了三遍《離騷》,總體的感覺是這是一部充滿幻想和浪漫主義的神話詩篇。雖然看參考書中對第一段的“餘”有非常多的考證,也由此而推測了屈原的名、字和出生年月,但我總認為《離騷》中的“我”並不是屈原的“本我”。換句話説,《離騷》在我看來不是抒情詩,而是一部詩歌體裁的小説,屈原塑造了一個能代表自己意志的“我”的神話形象,來駕馭自己夢想中的神話世界。屈原把這個“我”極度地完美化了,不僅是從人格、外貌、家世,甚至連出生年月也是寅年寅月寅日,這個“我”的一切都完美無缺,高貴正統。這也許正是屈原內心自我的完美形象,但如果以此來推斷屈原本人,我便總是懷疑其真實性。

讀《離騷》,經常會有些語句讓人深有感觸甚至被推為至理名言。像“豈餘身之憚殃兮,恐皇輿之敗績”、“老冉冉其將至兮,恐脩名之不立”、“常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等等。這些語句表現了屈原的懷才不遇、憂國憂民、捨生取義以及對國家的忠貞不渝,這不僅僅是屈原的意志品質,更是千百年來一代代的正直的知識分子的精神和境遇。屈原是他們的代表,他們的楷模,更是他們的精神領袖。

《離騷》中我最為欣賞的一句是“鷙鳥之不羣兮,自前世而固然”,這句和其它句相比寫得格外倔強而有氣勢,不再是那種“怨而不怒”的含蓄的表白,而是近乎於吶喊的對黑暗現實的鄙夷。與其它讓後世極為推崇的名句相比,這句更像是屈原內心深處的獨白,是他高傲不羈不落世俗的真實寫照。

《離騷》中的神話場景寫得格外精彩。從“駟玉虯以桀鷖兮”到“蜷局顧而不行”,讀來頗有《夢遊天姥吟留別》中飄飄然之感。其中出現了大量的神話人物和事物,“我”的形象也並不是一個普普通通的人,文中的“我”芰荷為衣,芙蓉為裳,高冠岌岌,長佩陸離;朝引木蘭之墜露,夕殘秋菊之落英;飲馬於咸池,總轡於扶桑;駟玉虯以桀鷖,溘埃風而上徵;前望舒使先驅,後飛廉使奔屬。從這些形容看來這無疑是一個神的形象,至少也是一個具有神的力量之人。此人能夠在人神間進行溝通,既能夠駕馭神物,也能聚集賢才。但這樣一個神通廣大的能人卻被小人讒言所害,卻被朝野上下所拋棄,卻只全心全意地為了一個楚懷王而高丘求女、上下求索,唯恐“皇輿敗績”。

這樣就造成了我讀《離騷》後有了很大的心理落差,甚至覺得屈原有點兒眼高手低,為了如此完美的形象,他完全可以給他更高的追求和理想。而且如果《離騷》中的“餘”真的代表了屈原對自己的認識,那也會覺得寫得太過了,讓人想起:“水至清則無魚”這句話。同時也聯想到,屈原最終自盡也可能同他的這種自我認知程度過高有關自己對自己的認識卻得不到別人的認同,這也許才是屈原痛苦的根源,絕望的理由。

帶着些許遺憾去談談我對《離騷》的看法吧,因為還沒讀完,讀懂了就更少了......

屈原,是個偉大的人,也是個悲劇性人物。他具有中國文人的典型性格,具有這種性格的文人心情多為不快,結局也多為悲慘。也不知道用“悲慘”一過不過分。他的孤獨,無奈,清高,敏感,也是中國曆代文人所共有的,這些就註定了他們的命運是坎坷的。他是忠臣,這是公認的,有人説他是愚忠,説他的死不值......但我要説的是,他的死更是一種精神!這種精神在中國曆代文人身上也多有體現。我們看待屈原的死我想應該從當時的社會背景去看,屈原在面對自己君王“不可理喻”,那麼多的“小人”,自己的“懷才不遇”等等,他的內心上的壓力是可想而知的,對他來説,死可能是作好的解脱。當然,我們對他的忠深表怨憤,我連《離騷》都沒讀透,又怎能讀懂屈原的內心世界呢?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激勵着多少現代人奮發向前,也是我的座右銘。他的執着,不羈,讓我欽佩!他的不容世俗,讓我驚歎!他就像是一座無法逾越的高峯矗立在我的面前,一座永遠也無法翻越的山峯.....

《離騷》在中華民族文學發展星光燦爛的銀河裏足以和《詩經》媲美,它就像一顆流星劃破夜空,綻放出獨有的光芒!它具有鮮明的浪漫主義色彩,可以説,屈原是位浪漫主義詩人,純潔高大的詩人。

通過這篇富有個性的詩篇,我們看到了一個充滿愛國激情,具有崇高政治理想和峻潔人格的莊嚴而偉大的詩人形象!我想,從《離騷》中去認識屈原的人格才是重要的。

《離騷》的讀書心得體會 篇3

這是一個關於愛情的故事。我曾讀過很多書,其中《包法利夫人》給我留下了最深的印象。查爾斯的父母讓他退了學,並叫他學醫。

隨後,查爾斯在多特成為了一名醫生,娶了一個名叫迪耶普的有錢的寡婦。因為迪耶普是一個醜陋的老女人,她一直試圖控制家庭的一切。她總是抱怨她的一切,問查爾斯要一個劑量的藥物和一點愛,查爾斯根本不愛她。事實上,當他去醫治魯奧先生時,他便愛上了老魯奧的女兒,一個名叫艾瑪的年輕女子。迪耶普去世後,查爾斯就與艾瑪結了婚。現在,艾瑪成了包法利夫人。

如果艾瑪就像迪耶普一樣,是一個平常的女人,我認為,查爾斯也許能和她永遠快樂地生活在一起。然而,事實上,艾瑪是一個美麗的,年輕的,受過良好教育的女子。在她心目中,她的丈夫應該是英俊,機智,有風度,具有吸引力的。

在她的眼裏,丈夫查爾斯並不是一位完美的丈夫。所以當我們知道艾瑪最後成了魯道夫和列昂的情婦時,我們並沒有感到萬分詫異。但可悲的是,魯道夫並不是她真正的愛人,列昂也不是。因為購買東西又借了一大筆錢,包法利夫人必須支付八千弗朗西絲。然而,她支付不了這麼大一筆錢,所以她向魯道夫和列昂尋求幫助。但是他們根本不愛艾瑪,只把她當成生活的調味料,沒有一個人願意幫助她。故事的結局非常悲慘,艾瑪對生活感到絕望,對愛情心死,最後選擇了自殺。艾瑪死後,查爾斯也出人意料地猝死了。他們的小女兒,伯特,被送往cotton-mill謀生。

當你遇到一個非常愛你,但你卻對他(她)沒有感覺時,你會選擇和他(她)在一起嗎?或當你愛的人不愛你時,你會將他(她)栓在自己身邊嗎?這就是我想和你討論的,當我讀這本小説後。當然,不同的人對於這個問題肯定會有不同的回答。有一種觀點是:如果你喜歡一個人,勇敢追求,即使她或他不愛你,死磨硬泡,直到她或他答應和你在一起。另一種觀點是,既然你愛的人不愛你,那麼就放棄吧,看着我們所愛的人能夠幸福,不就已經足夠了嗎?我們無法判斷哪個是正確的,但我偏愛後者,如果你追求的人對你就是不感興趣,無論你做什麼,都不可能會贏得他(她)的心吧。就比如你自己遇上一個很愛你的人,但你一點也不愛他,無論他(她)對你有多好,你也很難會愛上他(她)。

在中國歷史上,男人的社會地位要高於女人。有些男人會迫使自己心愛的女人和他們結婚。很不幸的是,這些女人沒有權利説“不”。我不認為這樣的婚姻會是幸福的。他們都不會感到快樂。中國有句古語:強扭的瓜不甜。事實上,如果你讀過《包法利夫人》,你就會知道,是查爾斯選擇了艾瑪做他的妻子。艾瑪的父親-老魯奧也對查爾斯能夠娶他的女兒感到十分的滿意,因為艾瑪太聰明,不適合做農活。艾瑪並沒有深入瞭解過查爾斯,便糊里糊塗的嫁給了他。因此他們的悲劇結局從開始就這樣註定了。

愛情是一個永恆的話題。很多人畢生都在尋找自己的真愛。但它不是一件簡單的事,遇到一個你愛並愛你的人,是很難很難的。最後,我想説的是,也許只有你經歷過了,才會知道你真正想要的是什麼吧。

《離騷》的讀書心得體會 篇4

目前,我們國家的企業普遍認為“提高產品的質量會增加成本”,認為提高產品的質量必然會降低生產效率,從而增加單位產品的成本。那麼產品質量與利潤真的不能成正比麼?

在分析上述疑惑時,我們首先要明確什麼是質量。在本書中指出質量是為滿足客户(消費者)明確需求和默認需求的產品需求。以我們公司的印刷品來説,客户的明確要求就是印刷的顏色、版面正確,默認需求就是我們的產品要滿足客户的一切生產要求、不能影響客户生產效率。

其次我們要知道利潤從什麼地方來,影響利潤的因素有哪些方面。利潤=銷售-成本。在銷售額一定的前提下,只有降低成本,才能提高產品的利潤。生產成本可以劃分為直接成本和間接成本兩項。直接成本主要是材料成本、人工成本、設備成本;間接成本主要是運輸成本、工人福利待遇、售前及售後費用等等。而其中的售後費用大部分可以歸納為產品的質量費用。

在本書的第八章《質量經濟性和質量管理》中明確了質量和利潤並不是完全對立的。在保證產品質量的前提下,我們可以找到一個質量和利潤的平衡點,並努力降低產品的運輸、設備、生產等費用。而不是一味的為提高生產效率而犧牲產品質量。從我們印刷部來講,顯性成本就是塗料、油墨、天然氣及各類輔料的原材料車本,工人工資、待遇等的人工成本,提貨、送貨的運輸成本。隱形成本則有返工、返修、廢品、不良品及客户投訴的費用。一味的降低顯性成本,尤其是是原材料成本,就會增加產品的隱形成本。,比如:前幾天我們生產殺蟲小騎士600罐,素鐵原材料廠家質量不穩定,鐵的幅寬邊大小不一導致報廢30張鐵,並影響車間生產0.5小時,當然這30張鐵可以找原材料廠家索賠,但是產品存在的隱形風險確實我們所不能把握的。因此,我們在陳本控制方面,應該減少不必要的浪費、降低返工返修的次數、提高產品的良品率,而不能一味的降低原材料成本。

在本書的第九章《六西格瑪管理和精益生產》中,我着重讀了關於精益生產的有關內容。精益生產是由日本豐田公司提出的,其背景就是自身需求不足、技術落後、資金短缺,特點就是多品種、小批量、高效益、低消耗。其中“精”即少而精、不投入多餘的生產要素,“益”指有收益性。精益生產認為在任何企業都存在品質、成本、週期這三個生產要素,它要達到的目標是提高品質、降低成本、縮短週期。對我們印刷品來講、印刷一般屬於大批量、多批次生產,我們可以從“益”上下工夫,所接生產單必須有利潤,並在生產中盡一切手段降低成本、提高品質、縮短生產週期,從而達到精益生產。

以上就是我讀這本書的體會,對於書中所羅列的全面質量管理、設計成本管理等內容也有所得,但我卻覺得第八九章卻是我們所欠缺的。

《離騷》的讀書心得體會 篇5

“明朝起起伏伏三百多年,多少不老傳説譜寫成章?”這個由漢人建立的最後一個政權——明朝,在作者‘當年明月’的筆下,淋漓盡致地展現在《明朝那些事兒》當中,使人讀了不僅感歎歷史的滄海桑田,統治者的智慧和艱辛,亂世之徒的陰險狡猾,更讚歎作者的妙筆生花。

這是迄今為止唯一全本白話文講述明朝真實歷史的大型史學讀本,記敍了從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出生並通過不懈努力建立明朝,至崇禎皇帝殉國的三百年精彩傳奇歷史,描述了那時期朝廷裏、軍事上、平民百姓生活中的故事。

通過這本書,我清晰地瞭解了明朝的歷史,也體會到各個優秀君主、將領、首輔給我所帶來的震撼,更是對所有奸臣深惡痛絕。我感慨明太祖朱元璋對工作的兢兢業業;我也讚美大將常遇春的勇猛精進;我欣賞朱棣對帝王之位的執着,也佩服他治理國家的諸多錦囊妙計;我喜歡明英宗朱祁鎮在經歷“北獵”後仍有重回朝廷奪政權的勇氣,也對其妻子孝莊皇后的不離不棄深受感動;我不解朱翊鈞深居宮中不理朝政的原因,痛恨着官宦魏忠賢被重用卻貪婪奸詐不知悔改的作為;最後也對崇禎皇帝拼盡全力試圖力挽狂瀾卻也無奈亡國感到惋惜。

都説明朝是一個神奇的朝代,卻也是一個複雜、混亂的朝代,其中多少人在歲月的沖刷,時間的飛逝中開始變得見異思遷;多少人從簡簡單單的一片忠心變得虛偽圓滑,唯利是圖;又有多少人為了金錢與權利而喪失人性,泯滅了基本的良知;當然,在這亂世之中,仍可以看見一羣這樣的身影,他們不畏流言蜚語,也經歷痛苦變得遍體鱗傷,卻堅決與黑暗抗爭到底,有追求,有信念,選擇了正義,堅持了理想。

所以從這本書中,我飽覽明朝的傳奇與精彩,去細品作者想傳達的那句話“學會在亂世中不忘初心,成為一個正直無私的人”。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dushu/wrlw0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