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讀書心得體會 >

弟子規個人閲讀體會及心得2022(通用5篇)

弟子規個人閲讀體會及心得2022(通用5篇)

弟子規個人閲讀體會及心得2022 篇1

學了《弟子規》之後我明白了不少道理,面對它我有一種相見恨晚的感覺,其中的“入則孝”、“出則悌”、“謹”、“信”、“泛愛眾”、“親仁”、“餘力學文”組成了一個完整的道德系統,其核心是做人的“道”和“德”,就是通常説的“道德”。在學習《弟子規》的同時我也反覆拜讀了蔡禮旭老師的《幸福美滿的人生》這一寶書,越讀越感到它的確是人生智慧處世寶典。蔡老師的“道”是超越時空的大自然運行法則。“德”是教導人類如何順從大自然的法則,不違背做人的原則。其精髓是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這五倫關係。它教我們如何修身,按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次第,不修身就不可能齊家、治國、平天下。

弟子規個人閲讀體會及心得2022(通用5篇)

中國是具有五千年燦爛文化的文明古國,知恩圖報,尊老愛幼,待人誠懇……這些優良的傳統從古至今都為人所熟知,翻開《弟子規》一讀,就彷彿置身於文明當中,置身於做人的理論大道當中。

百善孝為先。行孝是為人子的本分,但我往往注重以大行而實孝,卻不曾注重細小。而《弟子規》恰恰就告訴我們行孝必須從細小入手,要做到孝心常在,而非一時之念想。

“恩欲報,怨欲忘,抱怨短,報恩長。”這些足以讓我心悦誠服,古人云:“受人滴水之恩,當以湧泉相報。”《弟子規》讓我們知道感恩。感恩給我們生命的人、感恩給我們知識的人、感恩給我們衣食的人、感恩給我們住所的人、感恩曾經批評過我們的人。將別人的愛永記於心,把別人的美德汲取。完善自己,感動別人。

弟子規個人閲讀體會及心得2022 篇2

幼兒園的時候我就接觸過弟子規,那時候只是老師讓背一背,而沒有深刻地理解。近些天,我看了傳統教育,對弟子規又有了新的理解與體會。

《弟子規》具體列舉出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學應有的禮儀與規範,特別講求家庭教育與生活教育。承載了古人先賢對於人在社會中為人處事的標準:孝順、友悌、嚴謹、誠信、愛心、仁義和好學。

首孝弟,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這是對弟子規的總述。

入則孝,這是弟子規對我們的第一個要求。百善孝為先,行孝是為人子的本分。聖賢教導我們,要從內心深愛、感恩我們的父母,讓我懂得了該如何孝敬父母。“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這句話的意思是説父母親叫你的時候,要立即答應,不能遲緩;父母親讓你做事情的時候,要馬上去做,不能拖延偷懶。出則悌,是聖賢教導我們,要友愛兄弟姐妹,多照顧幫助兄弟姐妹,對長輩要尊敬,其次出外要友愛朋友以及一切和我們身邊相處的人。泛愛眾,其實就是要與他人和睦相處,團結一致。在現實生活中處處以恭敬、謙卑為原則,做到不自私自利。

通過這段時間學習《弟子規》,使我感觸很深,樹立了自己正確的人生觀,明確了做人的本分。在生活中孝敬友愛、慎言慎行、誠信仁愛,並身體力行,加強自己的道德素質修養。

弟子規個人閲讀體會及心得2022 篇3

最近,我讀了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滸傳》,讀完後,我被梁山好漢的正義凜然和他們情同手足的義氣所深深感動。

這部書圍繞“起義”這一線索,表現了一羣不堪暴政欺壓的好漢們,聚義梁山泊,直至招安而失敗的全過程,從這部經典的農民起義小説中,反應了作者施耐庵對朝廷黑暗和掌權者昏庸的強烈的不滿和憤慨。

《水滸傳》中塑造了多位形象鮮明的好漢,比如一身正氣,視死如歸的魯智深,他豪爽粗狂卻不失風度;待人誠懇、正氣凜然的宋江和盧俊義;勇猛異常的關勝等,幾乎沒人能與之匹敵;吳用和公孫勝的計謀與智識也令人驚歎,像這樣性格的鮮明人物還有許多。

在這一百零八位好漢中,我對花和尚魯智深印象頗深。為什麼他叫花和尚呢?因為他身上紋了許多紋身,他還特別喜好喝酒,但是這只是表面,實際上他是一位重情義、重義氣、充滿正義感的英雄。雖然性格豪爽粗獷,卻富有智慧,而且膽大心細。在打死鎮關西后,他不慌不忙不像別人殺了人就跑,而是指着鎮關西罵“你詐死,別以為灑家不知,等會兒灑家再與你理會”,然後從容不迫地離開;放走金老漢時還拿條板凳坐了兩個時辰,估摸人走遠了他才走,這充分體現了他的智慧和膽大心細;在史進去打抱不平被抓後,魯智深暴跳如雷,拎起禪杖就要去殺知府,卻被識破,又被抓了起來,面對審問時,他又充滿正氣地説:“我就是來救人的,既然被抓,無須多問,只殺便是!”

這充滿氣概的言語讓我為之傾倒。他的正義和捨己救人的品質值得我學習。

弟子規個人閲讀體會及心得2022 篇4

第一次讀它,大概是國小三年級的時候。開頭結尾以及大部分情節都已經模糊,腦海中只剩下小王子在星球中旅行的那一段。浩瀚宇宙,渺渺星空,小王子將自己的小小星球以及三座火山拋在身後,在一個個星球中流轉。

趴在桌上喝酒的醉漢、只擁有一隻老鼠的國王、不斷脱帽致意的愛虛榮的人、不停點燈熄燈的守燈人……當時的我雖隱約察覺每一個行星上的人有所喻指,但我的注意力全然不在於此。我被這一個個古怪卻又神奇的人吸引,深深折服於聖埃克絮佩裏的想象力之中,渴望着自己能夠踏上一個人的旅程,看看這個大千世界,遇到些萬分奇特的人。

現在回想,可能此生的意義便在於此吧,當時的我便已經如此近地觸碰過,倒是越長大經歷得越多,想得越多,越是看不清。

第二次讀它,是九年級的時候,正是萬分苦痛的青春期,空虛感與孤獨感無可抑制地從內心湧現,卻又找不到任何的出口可以向外宣泄,於是,情緒只能在我的內心不斷堆積,壓得我難以透氣。正是這個時候,我在各種機緣巧合下重拾了它。從頭到尾、仔仔細細閲讀了兩遍後,卻只把那片沙漠以及那一顆612星的插圖刻在了心中。

在這兒,小王子從天而降,也正是在這裏,“他像一棵樹那樣慢慢地倒下來,由於沙子,甚至沒有發出響聲”。遠離人煙的沙漠,曾經有一個有着小麥顏色的頭髮的王子,他穿越了星際而來;遠離人跡的沙漠,曾經有一個思念着自己的玫瑰的小王子,擺脱軀殼歸去。地球上萬物亙古不變,與之相比,我們每一個個體以此為佈景,用有限的時間去尋找自己心中的獨一無二,與這個世界建立聯繫,讓這個世界於我們產生意義,因此歡笑流淚,隨即一瞬,帶着留戀消逝,了無痕跡。

弟子規個人閲讀體會及心得2022 篇5

餘華的這本《活着》被幾個朋友推薦過了,不知道我是出於偏見還是什麼,總覺得這本書大抵描寫的也是五六十年代農村的故事,就像《白鹿原》,這類書大多稱之為名作,但我好像就是一個單純喜歡讀故事的人,喜歡高潮迭起、迂迴曲折,對這類太深刻的作品反而是不大感冒的。

和朋友聊起讀書,這本《活着》再次被提及,我想是應該看看了,從下載下來到讀完,兩天時間,像着了迷似的,越讀越被深深的打動,越是停不下來。

一個人的一生裝進了一本僅僅幾百頁的書,沒有對人物心理濃墨重彩的渲染,只是簡單的敍述。講的人娓娓道來,平靜的敍述,聽的人心裏卻波瀾起伏,久久不能平靜,這大概就是餘華的高明之處吧!

福貴,又富又貴,多好的名字啊,這也是他的父母對他的期望,光宗耀祖、又富又貴,可他的一生卻是潦倒窮困、厄運相隨。年少輕狂,仗着家裏吃喝嫖賭,等到輸光家產,父母離世才幡然醒悟,但覺悟、改變並沒有阻止厄運的腳步,在那個年代生活本就難以為繼,兒子、妻子、女兒、女婿、外孫又相繼離世,只剩下他孤零零的活着,他親手埋葬了自己所有的親人,與一頭老牛為伴,書中有一句話説的很好,活着不是為外在的事物而活着,而是為活着本身而活着,活着,對福貴而言只是一種生活狀態,他的心經歷太多苦難,已變得波瀾不驚,看透人生的磨難,才豁然開朗,才能夠平靜的敍述那些常人難以承受的苦難,才能日出而作日落而歸安靜的度過人生的黃昏。

福貴的故事能夠打動人不是因為命運給了他接二連三的打擊,而是那種經歷苦難、看破人生後的豁然開朗,親人離世、白髮人送黑髮人這樣的故事並不離奇,但卻是異常痛苦的,當親人相繼離開後,福貴大可以一死了之結束這悲劇痛苦的人生,可他沒有,他選擇接受,好好的活着,種種地、唱唱歌、和老牛説説話,他困苦的一生讓人感慨,但他平靜的講述才真的讓人心疼,真的打動人!

現實生活的無情與殘忍,遠比我們想象的要寬廣,而活着,縱容要承受眾多難以接受的痛苦,卻依然要堅韌、頑強,這大概就是生命的力量,活着的意義罷!

PS:有的酒越品越香,有的書越讀越深刻,看來以後讀書得沉下去。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dushu/l3jld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