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心得體會精選 >

天宮課堂第二課觀後感心得體會(通用17篇)

天宮課堂第二課觀後感心得體會(通用17篇)

天宮課堂第二課觀後感心得體會 篇1

人類航天史將記下這樣一個瞬間,20__年9月27日16時41分00秒,航天員翟志剛身穿中國研製的飛天”艙外服,從七號載人飛船進入太空。這是中國空間技術發展的一個重大跨越。

天宮課堂第二課觀後感心得體會(通用17篇)

這是中國人第一次在浩瀚太空印上自己的足跡。從這一刻起--中國,成為繼美,俄之後世界的三個實現太空行走的國家。這是中國人民攀登世界科技高峯的又一偉大壯舉。

三度金秋,三度飛天,三度突破。中國載人航天事業不斷創造新的輝煌。

從“嫦娥奔月”的傳説到明代萬户乘坐47支火箭開始人類首次飛向太空的包裝嘗試,再到現代楊利偉獨自一人造訪“天空”,到費俊龍,聶海勝攜手巡天歸來,到翟志剛出艙漫步,中國航天人把一系列超越夢想的飛躍,標記在了太空之上,成員從一到多人,飛行時間從一天到多天,航天員活動範圍從艙內到艙外......

翟志剛留在太空上的一小步,是中華民族歷史性的一步。

--這歷史性的一步,所顯示的是中華民族改革開放積蓄的雄厚實力。

綜合國力的大步跨越,托起了中國載人航天的大步跨越,從高安全,高可靠性的運載火箭到現代化的載人航天發射場,從遍佈陸,海,空的航天測控網到先進的立體搜救系統......決定神舟一步一步跨越的這一切,無不源自於改革開放所積蓄的巨大經濟和科技力量。

儘管在太空探索的許多領域,中國還處在蹣跚學步階段,但堅定地邁出了第一步,一定能夠邁出堅實的第二步,第三步。因為,中國航天擁有一支能夠站在世界科技前沿,勇於開拓創新的高素質人才隊伍;在騰飛的火箭中,加註了一個煥發青春的民族的雄心壯志和動力之源。

天宮課堂第二課觀後感心得體會 篇2

“因熱愛而執着,因夢想而堅持”,這是執行神舟十三號飛行任務的航天員王亞平的一番話。每一次針對空間站任務的水下訓練,體能消耗都相當於跑一次“全馬”,累到手抖得連筷子都拿不穩,但他們累並快樂着。每次離心機訓練都要最多承受8個G的過載,臉部會變形、胸部會因受壓而呼吸困難,但航天員大隊成立20多年來,從未有人按下“暫停按鈕”。這種身體可以“過載”,信仰和精神永遠“輕裝上陣”的狀態,詮釋的是一種信念、一種意志。革命樂觀主義精神、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在今天的中國航天人身上穿越時空、力透紙背,煥發出震撼人心、攝人心魄的強大力量。

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在精神上有怎樣的海拔,就能攀登怎樣的高度。雖然我們不能同神舟十三號的航天員一樣把足跡留在浩瀚蒼穹,但我們可以在新的長征路上,大力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在祖國建設的各行各業甘做“孺子牛”、勇做“拓荒牛”、常做“老黃牛”,不斷以愛國精神、載人航天精神鑄魂補鈣、淬鍊成鋼,始終保持“越是艱險越向前”闖勁和“風雨無阻向前進”的韌勁,不斷開創新的歷史偉業、標註新的精神海拔!

天宮課堂第二課觀後感心得體會 篇3

偉大的事業孕育了偉大的精神。新一代航天人在攀登科技高峯的偉大征程中,以特有的崇高境界,頑強的意志和傑出的智慧,鑄就了載人航天精神。這就是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精神。這些精神永遠值得我們去學習。

生活上刻苦精神永遠美好。人生之路不可能是永遠平坦的。每個人,總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困難和挫折。我們必須要在挫折和困難中奮起。這就需要有刻苦的精神,特別能戰鬥和特別能幹的精神了。“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學習上刻苦精神永遠美好!

團結就是力量,是治國之本,更是治校之本。試想,一個集體,如果內部不團結,還出現分歧的話,那這個集體會強大嗎?不止這樣,一些有圖搞破壞的人,在這個時候大力進攻,那損失更是不堪設想。

科學與人文並舉。從小,這一句老話就不斷地在我們的.耳邊迴響: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但是,真正落實到的,又有多少人呢?友人認為,只要學會做人和文化知識就可以了,不用在學什麼科學了。先進的科學技術,對一個強大的國家來説,是必不可少的。身為祖國的“花朵”的我們,不但要做到科學與人文並舉,還要做到規範與個性共存!

天宮課堂第二課觀後感心得體會 篇4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在我的心裏也有一個夢想,它深深地埋藏着一顆孕育着我理想的種子,在我心底生根、發芽。

我的夢想是當一名宇航員,當一名像楊利偉這樣的宇航員,自從有了這個夢想,我便越發的喜歡飛向太空的新聞和火箭,由其是喜歡其中的火箭,就這樣,火箭讓我發現了這顆埋藏已久的理想之種。

上了五年級之後,漸漸地領會了火箭的魅力,下課,我仔細得研究火箭的資料,當我知道其中火箭的好多奧祕,我明白了要努力上學,要抓住細節,才能讀好書。從那以後,我便每次都要努力讀書,抓住學習的技巧,讓我的夢一定實現。課下,我看課外書,去積累他人的精華,讓我的中國夢飛天夢更有可能成功,加油。

在我觀察中,我發現,我最喜歡的火箭又有新的了,由其是神舟10號,最吸引我的眼球是電視上那所描述的令我感到驚奇、陌生而又新鮮的火箭世界。因為火箭能把我帶進一個我從未來過的太空世界,一切都讓我感到像是走進了外星王國。想象未來的故事,想象太空裏那一個個星員,想象我是主人的權力,這些幻想便接二連三變成了。

偶然,我又在圖書館中看到了火箭系列和太空系列的書,我喜歡上了這兩本書,並讓我想當一個楊利偉一樣的宇航員。太空,讓我喜愛火箭,火箭讓我感覺出,好的文章讓我讀到了火箭和太空的神奇,總之,在我心底,有一個當宇航員的理想之種!我的航天夢中國夢,我一定要實現我的飛天夢。

天宮課堂第二課觀後感心得體會 篇5

(石強)20__年的春天,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在這場戰疫裏,我們看到了許許多多戰疫英雄,無時無刻不被這些英雄的故事感動着,在20__年5月18日10點,全省國小、國中、高中、高等學校約390萬名學生和30萬教師齊聚雲端,同上一堂“時代新人説——對話戰疫英雄”的思政大課。

這次線上思政課主題鮮明,貼近生活,題材生動,在呈現方式上,發揮我省多種新聞媒體的優勢和作用,採取“互聯網+德育”模式,增加了德育的有效供給,既是推動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難得契機,也是創新思政課教學方法的大膽嘗試,是構建我省大中小德育一體化,整合校內校外、線上線下德育資源,增強德育針對性和實效性的有效探索和實踐。

45分鐘的一堂思政課,雖然時間短暫,但是,大中國小生們通過與抗疫英雄的“隔空”對話,在傾聽我省白衣天使冒死逆行的故事中,激發了強烈的時代使命擔當責任感,立志好好學習,奮進向上,做祖國需要的好少年、好青年,增強了愛黨愛國愛人民愛社會主義思想情感。

還記得跨年的時候,大家橦憬着20__的美好。卻不想武漢生病了,祖國媽媽説武漢弟弟要在自己的房間養病,也為了不讓其他的兄弟姐妹被傳染進行了封城隔離,我只聽説這種病叫新型冠狀病毒肺炎。

病毒起源於一隻小小的蝙蝠,使得武漢整體被感染。漸漸地全國上下都得了同一種病,白衣天使們立即奔赴前線,跟病魔展開了鬥爭。他們大年三十回不了家,日日夜夜跟死神搶人,研究藥物甚至還要為禍亂民心的謠言較量。武漢這個調皮的孩子讓祖國媽媽和兄弟姐妹們擔心了,不過我們一定會幫武漢弟弟擺脱病魔的,武漢弟弟要好好養病,在春暖花開之時我們與你歡聚。

作為一名大學生,我們要做的就是一定要在家裏做好防護措施,勤洗手,多通風,拒絕野味,不給國家添麻煩。

天宮課堂第二課觀後感心得體會 篇6

新年伊始,在中華大地喜迎春節闔家團圓之際,突發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引起了全國的關注與震撼!

疫情無情,人間有愛。你們放棄與家人團聚,堅守崗位,衝在疫情最前沿,守護每個人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許多打動人心的故事在這個戰場上湧現。為了國人的安危,你們拋開一切顧慮,冒着自己被感染的危險,逆行在這個沒有硝煙的戰場上,和看不見摸不着的“敵人”作殊死搏鬥!

我從報紙上看到,兩名女年輕護士臉頰上,額頭上,總是被口罩、防護鏡、頭套壓出深紅色的印痕,看起來有些不好看,但在我心中是最美麗的“壓痕粧”!你們這種捨己救人、不謀私利的高貴品質深深教育了我!

我從網絡上得知,武漢金銀潭醫院一線醫護夫婦,老公是主治醫生,老婆是護士,雖然隔着一層樓,但幾乎很少能見面。這種捨棄小家、顧全大家的高貴品質深深打動了我!

我從電視上知道,你們科研人員不分晝夜加班加點研製疫苗,為早日攻克疫情而不懈努力。你們這種鋭意進取、迎難而上的高貴品質深深激勵了我!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這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全國各族人民自發捐錢捐物,將一線緊缺物資及時運到抗擊疫情前線,請你們放心,全國人民眾志成城、萬眾一心,和你們永遠在一起,一定會打贏這場抗擊疫情的阻擊戰!

我要向你們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和最誠摯的問候:“叔叔、阿姨們,你們辛苦了!”祝願你們工作順利,身體健康,早日歸來!

作為我們少年兒童,一定會不出門,勤洗手,戴口罩,養成良好的防控疫情習慣,保護好自己,不給國家添亂!今後,我們要好好學習,奮發向上,砥礪前行,做社會主義建設的接班人,將來和你們一樣為祖國作貢獻!

天宮課堂第二課觀後感心得體會 篇7

就目前情勢來講,中國經濟已進入新常態,宏觀上三期疊加,微觀上結構性失衡,中國經濟面對的下行壓力進一步增大,同時又面臨水漲船高的通脹風險,中等收入陷阱問題更加嚴峻。而新冠肺炎起着催化劑的作用,使上述問題更加嚴重。

與20__非典類似,第三產業首當其衝。第三產業佔比越大,受到的衝擊和恢復的難度就會越高,例如餐飲、酒店、旅遊業,疫情期間絕大部分看跌。同時交通、旅遊、院線、銀行均會有不同程度的看跌。可以預料的是疫情結束後,上述產業會有一輪報復性回升,但疫情並不僅僅是影響了民眾的消費選擇,更是影響了消費信心。一輪迴升是疫情壓抑消費的結果,但回升過後大概率將再次下跌,民眾的消費信心需要很長的時間來恢復。有看跌,但也有看漲,電商在疫情期間成績喜人,物流快遞水漲船高。特別是線上教育平台異軍突起,例如釘釘甚至已被日本採納。

儘管企業困難加劇,宏觀經濟層面面臨的挑戰更加嚴峻,但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趨勢不會改變。疫情做出了提示,當下最緊要的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貫徹五大新發展理念,建立現代化經濟體系。鞏固實體經濟根基,否則虛擬經濟只能是空中樓閣。為了打好脱貧攻堅戰,實現全面小康,建設現代化新中國,我們需要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保證既要積極有為,又要靈活穩健。

不同行業的人都應堅守崗位,主動減少外出降低傳染風險,積極參與志願助力防疫工作,正如魯迅所説:“能做事的做事,能發聲的發聲,有一份熱,發一分光。”正是這千千萬微茫的星火,淬鍊出中國的鋼鐵雄心。

天宮課堂第二課觀後感心得體會 篇8

太空授課刷新了科普教育及物理教學的固有模式,具有直觀性、生動性和啟發性。這種基於太空探索實踐之上的遠程教學,是一種珍貴的教育資源。通過衞星直播、教育部網站回放,或是以課件形式供反覆教學,優質的教育資源讓舉國學生共享,亦是民生改善的一種形式。

事實上,探索太空給予人類的回報已經深入我們的生活。我們用的GPS定位系統、太陽能屋頂,吃的方便麪、蔬菜包,穿的運動鞋等,都是在人類探索太空的實踐中發明或研製出來的。因為孜孜不倦的太空探索,我們研發出救災和氣象監測衞星技術,獲得了更加優質的作物品種,發明燃料電池獲得了清潔高效的能源,通過衞星傳輸進行移動通話告別了“通訊基本靠吼”的閉塞……太空探索不斷改變着人類的生活方式。

更重要的是,隨着太空探索的深入和創新能力的提高,太空資源、航空技術將更好地為社會服務,社會民生的高度會得到有效的拓展:每一次航天發射的成功、每一次太空探索的實現,都會拓寬、深化人類對宇宙的認知,拓展人類的思維與活動半徑,為改善人們的衣食住行用提供更多可能。

天宮課堂第二課觀後感心得體會 篇9

航天事業向來是一個國家追求創新發展的生動縮影。上世紀90年代以來,從發射載人飛船將航天員送入太空,到太空出艙、發射空間實驗室,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如今已走到第三步,即“建造空間站,解決有較大規模的、長期有人照料的空間應用問題”。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未來擔負着發射空間站艙段的重要使命,首飛意義重大,關係到載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戰略目標能否實現。面對新冠肺炎疫情不利影響,航天人克服重重困難,打贏了這場硬仗、關鍵仗,增添了完成後續任務的強大信心。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的騰空而起,是中國建設航天強國和世界科技強國取得的成就,也讓人們再一次看到不懼風險挑戰、勇於突破、敢於登攀的強大精神力量。

推開空間站時代大門,中國航天展現了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的信心。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發射時間提前公佈,最終火箭一秒不差地實現“零窗口”發射。從神舟九號、神舟十號到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幾次任務都將發射時間提前宣佈並精準到分,充分顯露出了航天人的自信。自信的底氣來自於神舟一號飛船發射以來載人航天的16戰16捷,也源自於在系統最複雜、安全要求的載人航天工程中,質量第一、安全至上的意識始終得到貫徹和堅持。自信既是靠“十年磨一劍”的千錘百煉,更是靠登攀不止、挑戰未知的求知若渴。發射成功後,文昌航天發射場大廳屏幕上打出這樣一行字:敢於戰勝一切艱難險阻,勇於攀登航天科技高峯。奮鬥是對奮鬥者的獎勵,中國航天劍指浩瀚蒼穹,“長征”永遠在路上。

探索浩瀚宇宙,發展航天事業,建設航天強國,是我們不懈追求的航天夢。從_年前第一顆人造地球衞星“東方紅一號”開啟太空時代,到今天空間站時代大幕徐徐展開,中國航天再次踏上了新徵程。空間站是極其複雜、極具挑戰性的一步跨越,但巨大收穫也將無可比擬,能夠加快中國乃至人類探索、開發、利用宇宙的步伐。空間站和航天技術的飛躍,也能推動航天成果更廣更深地造福社會發展和人們生活。作為近地空間的一個創舉,空間站的建造將為進一步實現載人探月、火星探測等更長遠目標鋪下基石,成為航天報國和科技強國建設的一個標誌性創新實踐。

以老一代航天人為榜樣,新時代的航天工作者大力弘揚“兩彈一星”精神,敢於戰勝一切艱難險阻,勇於攀登航天科技高峯,必能跨越星辰大海,實現更非凡的成就。

天宮課堂第二課觀後感心得體會 篇10

“天宮課堂”第一課定於12月9日下午15:40開始,神舟十三號乘組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將在中國空間站進行太空授課。中央廣播電視總枱將進行全程現場直播。

本次太空授課活動將採取天地互動方式進行,在中國科技館設置地面主課堂,在廣西南寧、四川汶川、香港、澳門設置地面分課堂。屆時3名航天員將在軌介紹展示中國空間站工作生活場景,演示微重力環境下細胞學實驗、物體運動、液體表面張力等現象,並與地面課堂進行實時交流,傳播載人航天知識,激發廣大青少年對科學的興趣。

此次太空授課活動由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聯合教育部、科技部、中國科協、中央廣播電視總枱共同主辦。中央廣播電視總枱將進行全程現場直播。

授課活動將採取天地互動方式進行,在中國科技館設置地面主課堂,在廣西南寧、四川汶川、香港、澳門設置地面分課堂。屆時3名航天員將在軌介紹展示中國空間站工作生活場景,演示微重力環境下細胞學實驗、物體運動、液體表面張力等現象,並與地面課堂進行實時交流,傳播載人航天知識,激發廣大青少年對科學的興趣。

八年前,在距地球三百公里外的天宮一號中,航天員王亞平為第一屆“太空班”帶來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太空授課活動。如今,中國人自己的空間站將迎來首次太空授課。首先,“課程表”全新升級!三名航天員將演示更多微重力條件下的物理、化學現象。

天宮課堂第二課觀後感心得體會 篇11

張宇寧

通過這次太空授課活動,讓我看到了很多的科學奧祕。原來在太空艙裏宇航員一天中可以看到16次日出。在太空中物體處於失重狀態,所以宇航員在太空中睡覺必須要綁睡袋,和地球上一樣睡覺也會做夢。太空站離地球這麼遙遠,宇航員還可以跟家人打視頻電話,真是太有意思了。這些有趣的科學奧祕讓我更多的瞭解了航天知識,同時也激發了我對探索宇宙的好奇心。

天宮課堂第二課觀後感心得體會 篇12

我一直以為非典永遠都是一個歷史上的一個災難,這樣的災難或許可怕,但離我們很遙遠;直到這次的肺炎病毒我才意識到災難隨時會發生。這次肺炎病毒的傳播速度以及對人體的破壞程度不下於非典。所有人都閉門不出,口罩變成了稀缺物資。這個時候我才切實體會到原來病毒如此可怕且近在身邊。生離死別並不是一句玩笑話,我們生命中最珍貴的東西,或許是身邊親人的笑顏,是小孩子打鬧嬉笑聲,它平凡而又無價。

一個醫生死去了,在為患者治療時,不幸感染。這次病毒有多可怕大家都知道,但即便如此仍然有千千萬萬的護士、醫生、醫學工作者自願地奔走在病毒肆虐的魔掌下,這些人難道沒有父母需要贍養,沒有子女需要照顧,沒有親人朋友在牽掛着他們嗎?他們也只是和我們一樣的普通人,有着簡單的快樂,對未來充滿嚮往,疾病發生前他們也只是陪伴在親人身邊的普通人。但是在關鍵時刻,他們毅然決然地站出來,扛下了這份責任。他們放下了自己的家庭,給全國人民一個承諾,一個疾病很快就會過去的承諾。

我們的現世安穩很多時候就是這樣許許多多個普通人在承擔着,一個醫生死去了,或許一個孩子就失去了父親,一對老人就失去了孩子,他的妻子再也無法等到丈夫下班。這些人要用至親的死亡來支援國難。我想這就是大義,這樣的人就是中國脊樑。

許多微信網友在捐款,其他國家也支援了我們物資,陸陸續續許多身在異國的醫學工作者趕回武漢。天南海北各個角落,許多藉藉無名的人獻上了自己的一封愛心。國家與人民,集體與個人,我從未如此清晰地體會到原來他們之間有這樣深刻的聯繫。那些異地的捐贈者、志願者、醫學工作者都是我們血濃於水的同胞。

在這之前我從來不知道生命可以如此脆弱也可以如此偉大,脆弱的是我們的肉體凡胎,偉大的是那些肉體凡胎中不屈的靈魂,是我們心中對於愛的守護,對於生命底線的堅守。

我不知道你是誰,

但你卻牽掛着我們的安危,

姑且讓我叫你一聲白衣天使

我不知道你來自何方

但我知道你在醫院中守護着自己的家園

那麼允許我叫你一聲守護者

我們的親人都有一個名字

叫做中華兒女

你的家人也在白色戰線之外記掛你

我們永遠都會感謝你

唯有白衣可以體現靈魂的純淨、聖潔與偉大

這是生命的高度

天宮課堂第二課觀後感心得體會 篇13

12月9日,我校於今日下午在老師的組織下,同學們坐在教室,通過多媒體觀看“天宮課堂”第一課,“天宮課堂”第一課在中國空間展開講,天宮課堂令我們體會到了探索的樂趣,感知宇宙奧祕,天地之間進行互動。

“天宮課堂”開講,太空真奇妙,講述了中國航天員在空間站的衣食住行,並向我們詳細介紹了航天服的內部設計以及功能,企鵝服的功能是對降肌肉萎縮,心血管功能下降。接着講述了細胞生物學夜光服展示失重條件下細胞生長髮育研究,詳細講解了心肌細胞,細胞在太空中很神奇,熒光顯微鏡下跳動,並且一閃一閃的十分震撼,成片的心肌細胞做着收縮運動。

到了同學提問的環節,他們提出的問題也是各有特色,第一位同學向空間站中的葉光富老師,王亞平老師提問,“在空間站裏,可以像在地面上一樣自由行走嗎?”王亞平老師為我們做出瞭解答,因為空間站中沒有重力的幫助,所以空間站中的人無法像人在地面上一樣的行走。他們總是飄來飄去的,並且在旋轉的過程中,上半身向右轉,下半身會向左轉,上半身向左轉,下半身會向右轉,吹氣等動作在空間站並不能令其轉身,這是葉光富老師向我們展示的,但手臂大幅度轉動時,可以令其轉身。第二位同學向王亞平老師提問,“在空間站中的生活用水可以循環使用嗎?”王亞平老師向我們作出瞭解答,由於他們用的是處理過的生水,所以不能循環利用。並且水在地面上有浮力作用,把乒乓球放在水杯裏向下按,乒乓球會不斷的浮出水面,但是在空間站乒乓球並沒有浮出水面,而是在被按壓後沉在水底,王亞平老師向我們解釋,那是因為在空間站中浮力幾乎消失。

水膜實驗是王亞平老師和葉光富老師共同進行完成的,這個實驗使王亞平老師和女兒共同做的花太空綻開了。接着,王亞平老師向水膜中注水,形成一個大水球,通過水球觀看,王亞平老師是一個倒立的像,那是凸透鏡成像形成的。隨後,葉光富老師將水球中的小氣泡抽走,並向水球中注射了一個大氣泡,通過水球觀看,王亞平老師可以看到一正一反兩個像。王亞平老師藉此向我們提問,“為什麼會有一正一反兩個像?那是因為水球被氣泡分成了兩部分。”王亞平老師,葉光富老師還進行了泡騰片實驗,畫面十分壯觀。後面有廣西南寧,澳門,四川汶川,北京等幾位同學,向葉光富老師和王亞平老師提問了各有特色的問題,葉光富老師和王亞平老師也為他們一一解答了他們提出的問題。

最後,有三位同學説出了他們的感受,第一位同學感覺透鏡成像十分震撼;第二位同學提出,在空間站想要轉身的時候,用扇子扇一扇應該也可以轉身;第三位同學道出航天員老師們在空間站要克服重重困難,身負重任的他們是多麼的艱難,並且希望自己以後也像航天員老師們一樣偉大。

就此,中國空間站首站太空授課成功完成。

我的理想是藍色的,但在這上面增加了一抹亮眼的紅色,那是國旗的顏色。我把藍色穿在身上,把紅色繡在胸口。

天宮課堂第二課觀後感心得體會 篇14

“誰人攬月呈金榜,我等摘星上玉宮。”

此次的天宮課堂讓我們身臨其境地體會了一回當宇航員的感覺,其中他們的日常生活和科學小實驗都讓人感覺到太空的奇妙之處以及它的浩瀚無垠。

此次的課堂讓我受益匪淺,讓我們看到了祖國的繁榮昌盛,也讓航天夢種在心中發芽,在太空中遨遊。

天宮課堂第二課觀後感心得體會 篇15

願春暖花開之時,我們能共同見證櫻花的盛開。

——題記

在萬眾期待的20__虎年的鐘聲響起之際,於20__年12月,一個由新型冠狀病毒引起的肺炎侵入了中國。使沉浸在新年歡樂氣氛之中的我們猝不及防。

《英雄之城》用科學的態度和平實的語言,客觀講述中國有力有效防控疫情“魔鬼”的真相和事實,留下那些最真實、最生動、最温暖、最有力量的故事。

面對這場疫戰,年輕的醫護人員用他們並不厚實的肩膀擋在前方,用口罩磨破的鼻樑頂住了生死一線的瘋狂。84歲的老人鍾南山院士領銜200多名專家迎戰疫情,給大家傳授相關知識,這無疑是給全國人民吃了一顆定心丸。

這兩天看新聞,發現很多人,很多組織都在給武漢捐贈食物、口罩、防護服等重要的物資。捐贈物資上都寫着“湖北人加油,祝早日戰勝疫情,”“眾志成城,抗擊病毒,武漢加油,湖北加油,”等温暖的祝福語。

每一個逆行者,都是中國的英雄,不論是含着眼淚剃光頭的女醫護人員,還是不留姓名捐贈物資的親愛的陌生人,也有瞞着家人偷偷支援武漢的不歸人,所有的平凡英雄,值得我們所有人致敬,正是因為有了你們,中國才有今天。向你們致敬的同時,也希望你們保重,儘管每天只能休息四五個小時,也不要累垮自己的身體,聽到醫護人員太累死亡的消息比確診人數的增加更讓我們痛心,你們從來不是孤身在戰鬥,中華兒女的心永遠寄於你們,所以請一定要保重自己的身體,救治別人的同時也要關愛自己,你們的家人還在等着你們回去。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牽動着全國14億國人的心,對疫情防控,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親自指揮,親自部署,多次召開會議,作出重要指示。相信在總書記的領導下,中國人民眾志成城,定會戰勝疫情的!

“Stay withyou,等待着日出,不想説多累多辛苦,總有人會知足。”這是林俊杰和孫燕姿用歌聲表達了愛,希望奮戰在疫情防控的一線醫護人員能聽到這份特殊的音樂的鼓舞。

武漢,別怕。全中國都在等你痊癒,我們相約武漢,一起吃一碗正宗的熱乎乎的熱乾麪。

待凜冬離去,雪融草青,相信,一定會有新的温暖延續。

天宮課堂第二課觀後感心得體會 篇16

通過宇航員王亞平老師對太空的介紹,我覺得水在太空中真是有趣極了!

因為失重,重力向上,把水倒出來會變成一個個漂浮在空中的水球,所以宇航員喝水必須用專門的袋子,可不能像我們在地球上一樣,拿個杯子倒上一杯水,就可以痛快地飲用了。

還從王亞平老師的介紹裏我還知道了他們在太空中一天一共能看到16次日出,因為他們每90分鐘就會繞行地球一圈,其次,因為失重,人在太空中血液向上流,所以每個宇航員的臉看起來都是很浮腫的,同時我也能感覺到了他們在太空中生活的各種不便。

天宮課堂第二課觀後感心得體會 篇17

神舟出征傳遞實幹拼搏之力。星辰大海不會自己向我們走來,也不會主動面向我們變得越來越廣闊,必須有我們自己去開闢、去拓展。廣大航天工作者培育和發揚的“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載人航天精神,是“兩彈一星”精神的延續和發展。邁向星辰大海的每一步,都有中國航天人踩下的堅實腳印。站在“兩個一百年”的歷史交匯點,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征途漫漫,惟有奮鬥,亦呼喚我們靠實幹拼搏,向着星辰大海前行。

神舟出征煥發開拓創新之力。“探索浩瀚宇宙,發展航天事業,建設航天強國,是我們不懈追求的航天夢。”逐夢之路絕非一馬平川,而正是一代代中國航天人堅定不移開拓創新,不斷_“卡脖子”問題,勇於走向科技“無人區”,推動了中國航天科技的持續進步,奇蹟迭出。有鑑於此,我們更應清醒地認識到,實現夢想必然要始終洋溢革故鼎新、一往無前的勇氣,善於創造、善於創新的鋭氣。只有敢破敢立、敢闖敢試,才能跨越前行路上的“雪山”“草地”,征服前進途中的“婁山關”“臘子口”。

回首來時路,艱辛而輝煌;展望未來景,任重而道遠。神舟出征激盪邁向星辰大海的更強勁的力量,而我們的任何事業、任何夢想,也同樣期待着我們以理想信念之力、實幹拼搏之力、開拓創新之力,不斷開啟更為廣闊的星辰大海。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jingxuan/j3po7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