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讀書心得體會 >

高中生《不抱怨的世界》讀書心得體會文章(精選28篇)

高中生《不抱怨的世界》讀書心得體會文章(精選28篇)

高中生《不抱怨的世界》讀書心得體會文章 篇1

當我拿到這本書時,我的心裏在想這可能又是一本講大道理的書。帶着懷疑的心我開始了看書之旅,也在自己手上帶起了紫手環,心裏卻怎麼也不肯相信這樣對自己有何有用之處……

高中生《不抱怨的世界》讀書心得體會文章(精選28篇)

但當我慢慢沉浸在書中世界時,才突然發現,這其實就是一面心靈的鏡子。裏面並沒有什麼大道理,只是用很普通的方式;很普通的事例,來告訴我們一種生活的態度。讓我們更加了解自己,在鏡子裏我們能看到自己的外表是否整潔,我們的臉上是什麼表情,是憤怒還是難過……而這本書裏的就是返照內心的鏡子,讓我們看到自己不能外露的內心世界:是樂觀向上的,還是消極低沉的?這些可能在表情上我們沒有表露,但在言語上或多或少有抱怨的產生。當然,有人認為抱怨是一種宣泄;一種情緒的調節方式。沒有看這本書前我也是如此認為:我們把抱怨俗稱“發牢騷”,認為偶爾發發牢騷有助於自己內心平衡的調節,有助於擺脱心靈的陰影。但當我看完這本書後,我才知道原來抱怨是一種流行病,你的抱怨會喚起他人的共鳴,讓抱怨成為一種傳遞的心靈疾病,不但不能找到解決的方法,還可能讓你因為抱怨的快感而升級抱怨的程度,最終又可能導致不可收拾的結果。書中主人公的狗被車撞了後,就差點讓他自己成為了憤怒及抱怨的奴隸,是理智讓主人公在抱怨的行動中停了下來,沒有讓事情更糟。而理智就是內心世界對自己行為的理性剖析與理解,而這一切都是“不抱怨”所能給與我們做到的。

紫手環在我的手上來回互換,這讓我很不安我從來沒有想到我的內心有如此多的抱怨,如此多的不滿。我對自己的情緒好像根本沒有自制力,我非常恐懼的面對這個結果,我改怎麼辦?但在書中我看到了也有很多的人和我一樣,突然發現自己是一個有如此多抱怨的人的那種不安的心情,可是書中的一句話卻讓我頓然醒悟“誠實面對情緒,安於自己的不安”,對,發現自己的不足,不必驚慌,既然已經產生了,就應該誠實、勇敢的面對它;就應該去想辦法結局它;也才能最終“安於自己的不安”。書裏就是要求我們勇於剖析自己、找出不足、勇於改變自己。既然喜歡抱怨,那也就想辦法讓他悶在心裏不能説出來“在還沒有説出口之前,就逮住那些話語”這樣“你的紫手環已經從讓你發現自己正在抱怨的工具,變成你的話語在説出之前要穿越的過濾器”。有少説到學會沉默,再到安於不説的狀態,最後就能真正擁有“不抱怨的世界”.

當我們沒有了抱怨,我們的心靈就只剩下快樂;當人人都拋棄了抱怨,那這個世界就肯定更加和諧。我不想太多,從自己做起、從今天開始,讓自己也可以有“不抱怨的世界”,最後引用比爾蓋茨的一句話“人生是不平等的,去接受他吧。請記住,永遠都不要抱怨!”

高中生《不抱怨的世界》讀書心得體會文章 篇2

美國史上最著名的心靈導師之一威爾-鮑温,發起了一項"不抱怨"運動,邀請每位參加者戴上一個特製的紫手環,只要一察覺自己抱怨,就將手環換到另一隻手上,以此類推,直到這個手環能持續戴在同一隻手上21天為止。不到一年,全世界就有80個國家、600萬人熱烈參與了這項運動,學習為自己創造美好的生活,讓這個世界充滿平靜喜樂、活力四射的正面能量。而你也可以成為其中的一份子,戴上紫手環,接受21天的挑戰,為自己創造心想事成的無怨人生!

這是偶爾在《不抱怨的世界》這本書中看到的,剛看到書名時很不解,我們生存的世界充滿抱怨,但我們也討厭抱怨,“不抱怨的世界”是什麼,從來都離我們很遙遠。抱怨是最消耗能量的無益舉動。有時候,我們的抱怨不僅會針對人、也會針對不同的生活情境,表示我們的不滿。而且如果找不到人傾聽我們的抱怨,我們會在腦海裏抱怨給自己聽。《不抱怨的世界》作者提出的神奇“不抱怨”運動,來的恰是時候,它正是我們現代人最需要的。看完這本書,我覺得天下只有三種事:我的事,他的事,老天的事。抱怨自己的人,應該試着學習接納自己;抱怨他人的人,應該試着把抱怨轉成請求;抱怨老天的人,請試着用祈禱的方式來訴求你的願望。這樣一來,你的生活會有想象不到的大轉變,你的人生也會更加地美好、圓滿。

之前我從沒想過關於生活中的抱怨的問題,沒有仔細思考或想過原因、過程,因為抱怨已成為自己和他人生活中理所當然會出現的現象,沒有人從不抱怨。鮑温認為,我們之所以會抱怨,就和我們做任何事情的理由一樣:我們察覺到抱怨會帶來好處。許多抱怨涉及了從他人身上誘發涉及了從他人身上誘發特定的人際互動反應,例如同情或認可。比如説,人們可能會抱怨自己的身體健康,卻不是因為真的覺得生病,而是‘病人的角色’能讓他們取得附帶的好處,例如他人的同情,或是可以避開反感的事件。 後來看完了才知道抱怨他人的原因之一,是要讓自己在互相較之下,顯得更為優秀。當我指出你的缺點時,就是在暗示我沒有這樣的缺點,所以我比你優秀。説得很有道理啊,抱怨的背後是自誇和吹牛,而沒有安全感、質疑自己的重要性、不確定自我價值的人,才會吹牛和抱怨。我們自覺不配得到想要的東西,缺乏自我肯定,便藉由抱怨把自己想要的東西推開。在我們的抱怨中,我們也對世界傳遞出自己是受害者的訊息,而這麼做,也將會為自己引來更多的加害者。

看了這本書後心靈受到很大的觸動,慢慢沉浸在書中世界時,才發現,它其實就是一面心靈的鏡子。裏面並沒有什麼大道理,只是很普通的方式,很普通的事例,來告訴我們一種生活的態度,讓我們更加了解自己。在鏡子裏我們能看到自己的外表是否整潔,我們的臉上是什麼表情,是憤怒還是喜悦„„而這本書就是反照內心的鏡子,讓我們看到自己不能外露的內心世界,是樂觀向上的,還是消極低沉的?這些可能在表情上我們沒有表露,但在言語上或多或少有抱怨的產生。當然,有人認為抱怨是一種宣泄,一種情緒的調節方式。沒有看這本書前我也是如此認為:我們把抱怨俗稱“發牢騷”,認為偶爾發發牢騷有助於自己內心平衡的調節,有助於擺脱心靈的陰影,但當我看完這本書後,我才知道原來抱怨是一種流行病,你的抱怨會喚起他人的共鳴,讓抱怨成為一種傳遞的心靈疾病,不但不能找到解決的方法,還可

能讓你因為抱怨的快感而升級抱怨的程度,最終又可能導致不可收拾的結果。書中主人公的狗被車撞了後,就差點讓他自己成為了憤怒及抱怨的奴隸,是理智讓主人公在抱怨的行為中停了下來,沒有讓事情更糟糕,而理智就是內心世界對自己行為的理性剖析與理解,而這一切都是“不抱怨”所能給予我們做到的。

在書中我看到了也有很多人和我一樣,突然發現自己是一個有如此多抱怨的人,心中多了些不安,可是書中的一句話讓我頓然醒悟:“誠實面對情緒,安於自己的不安,對發現自己的不足不必驚慌,既然已經產生了,就應該誠實勇敢的面對它;就應該去想辦法結束它,也才能最終安於自己的不安”。書中就是要求我們勇於剖析自己、找出不足、勇於改變自己。由少説到學會沉默,再到安於不會沉默,再到安於不説的狀態,最後就能真正擁有“不抱怨的世界”。當我們沒有了抱怨,我們的心理就只剩下快樂,當人人都拋棄了抱怨,那這個世界就肯定更加和諧。

人的一生,必然要工作,要發展自己,每個人都希望實現自己的美好願望和理想,但他需要一輩子的奮鬥才可能得以實現。然而,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難免要遭遇很多挫折和失敗或不盡如人意的事情。每當這時,有些人便不能正確對待,產生不滿,引發很多牢騷和抱怨,往往是怨天、怨地、怨命運、怨同事、怨領導„„

其實抱怨的最大受害者是自己。有的人自認為才華橫溢,卻得不到提升,他們懷疑環境不好,對工作總是抱怨不休,不認為主動完成工作是自己的責任,而將訴苦和抱怨視為理所當然;還有不少人自命清高、眼高手低,他們動輒感到自己的能力沒有得到展示、領導對自己不重視、單位對自己不公平,因而在思想上產生嚴重的牴觸情緒,聰明才智沒有用於思考如何盡善盡美做好工作,而是整日抱怨,把大好的光陰和精力,在怠慢的蹉跎中白白浪費掉了。一個人一旦被抱怨束縛,不盡心盡力,應付工作,在任何單位都是自毀前程。沒有人會因為喋喋不休的抱怨而獲得獎勵和提升,在10個失業者中至少有9個人抱怨原上級或同事的不是,絕少有人能夠認識到,自己之所以失業是失職的後果。

通過讀書,我瞭解到不管是工作還是生活,我們都應該給自己制定一個計劃,並努力嚴格按照計劃行事,這樣既很充實,又能提高效率,讓事情往更好、更積極的方向發展。根據計劃的進展,定期總結自己一段時間以來的得失,客觀看待出現的問題,認識自己的不足,並不斷完善自己以及制定後續計劃。

無論我們工作或休息、認真或懶惰、快樂或悲傷,時間都不捨晝夜地逝去,像流入大海。雖然其他機會還會來,但光陰卻一去不復返。只有把握住今天,我們才能抓住成功。人生總是伴隨着成功與失敗,總是充滿了喜悦和悲傷。與其把時間浪費在抱怨上,不如好好珍惜時間,把握機會,想自己該想的,做自己該做的。這樣我們才能得到快樂,收穫成功。

現在,我也在嘗試着改變自己。我不會再因為抱怨而失去自己的一份好心情,我會學着把精力專注在必要的地方,踏踏實實地去完成自己計劃中的每一個任務。

我相信,一切都來得及,別管那些紛紛擾擾,別讓不開心的事停下了我前進的腳步。我相信自己能掌好舵,讓生命之船駛向勝利的彼岸。

我們之所以抱怨,可能是希望抱怨能衍生出一些益處吧。比如,我們向他人抱怨工作的繁重,可能潛意識裏就希望別人多做一些或者幫助自己分擔一些;我們抱怨自己最近多麼倒黴,可能是希望別人能給自己一些安慰和同情。但是抱怨不能解決任何現實問題,最終只能讓我們深陷抱怨的惡性循環而不能自拔。或者給我們的健康和生活帶來惡劣的影響。我想,沒有人願意和整天抱怨的人生活、工作在一起,因為這樣連自己的生活好像也看上去毫無希望。要想杜絕抱怨,只有勇於面對自己的困境,遇到矛盾的時候,及時地溝通,解決。這同樣需要勇氣。首先要有勇氣承認自己是在抱怨,其次要有勇氣去化解矛盾,改變處境,而不是一味地抱怨。

每個人的人生都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在遇到值得抱怨的事情時,我們也許可以試着不去張口,而是首先理智的思考,然後再去馬上行動,改變處境。我覺得書中一句話説得很對,“我們的想法創造我們的世界,我們的話語又表明了我們的想法。”在很多時候,也許就是我們抱怨的話語改變了我們的世界。我們原本可以輕鬆、積極、樂觀、上進,卻可能因為抱怨而變得痛苦、悲觀、沉重、無所作為。這本《不抱怨的世界》為我打開了消除抱怨的美好生活,那麼從現在就開始改變吧,相信紫手環的力量,相信自己的力量,可以打敗抱怨,創造新世界。

放下抱怨,這並不等於在困境面前不作為,或者放棄對社會不公正的言説權。帶有負面情緒的抱怨,恰恰才是不具建設性的消極。而源於生命的熱愛,並由此生髮的感恩、寬容和同理心,也不容任人以任何名義竊取盜用。

當然我們也希望改變,隨着心理的慣性,也不知道如何改變。不過,改變不如意的現狀,也是人類的本性,抱怨帶來的消極作用,人們意識到了之後,還是會有改變的慾望自然升起。當改變之光隨着情緒上的牴觸被帶進了生活,就由“有意識的無能”踏入了“有意識的有能”。

抱怨是最消耗能量的無益舉動。有時候,我們的抱怨不僅會針對人、也會針對不同的生活情境,表示我們的不滿。而且如果找不到人傾聽我們的抱怨,我們會在腦海裏抱怨給自己聽。《不抱怨的世界》作者提出的神奇“不抱怨”運動,來的恰是時候,它正是我們現代人最需要的。看完這本書,我覺得天下只有三種事:我的事,他的事,老天的事。抱怨自己的人,應該試着學習接納自己;抱怨他人的人,應該試着把抱怨轉成請求;抱怨老天的人,請試着用祈禱的方式來訴求你的願望。這樣一來,你的生活會有想象不到的大轉變,你的人生也會更加地美好、圓滿。

從現在起,做一個積極的人,談論自己想要的事物、而不是抱怨不要的東西。這樣大家都想和你共事或為你工作,而你會締造更高的成就、得到更多的收穫,遠勝過自己夢想所及。給它一點時間,同時仔細觀察,這一切就會發生。

最後引用比爾·蓋茨的一句話“人生是不平等的,去接受它吧。請記住,永遠都不要抱怨。”

高中生《不抱怨的世界》讀書心得體會文章 篇3

寒假期間,我拿到了《不抱怨的世界》這本書,我迫不及待地讀了起來,發現抱怨是如此糟糕的一件事情,而最糟糕的是我們常常深陷抱怨之中而不自覺,久而久之,讓其成為了我們的一種習慣,以及看待事情的一種心態,在“抱怨的輪迴”中,喪失了積極、樂觀、上進的心。慶幸的是,在這本書中,作者還向我們耐心地講述了抱怨的原因是什麼,抱怨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什麼,怎樣才能讓自己停止抱怨的輪迴,怎樣才能讓周圍的人停止抱怨,怎樣才能做一個積極、樂觀的工作者,做一個快樂的自己。這些都讓我受益匪淺。

在細讀了以後,真正理會了其中的道理。也許有人會説,不抱怨如何讓人發泄,長期不抱怨會不會得病。其實不抱怨是人生的一種境界,是一種放下挫折和不滿去尋找和追求新目標的一種銜接方式。真正的做到不抱怨,再加上努力和拼搏,你的事業會更加成功,你的人生會更加美好。

在現實生活中,在我們渴望尋找人生幸福和快樂之時,我們每個人都難免要遭遇很多挫折和失敗或不盡如人意的事情。每當這時,有些人便不能正確對待,產生不滿,引發很多牢騷和抱怨,往往是怨天、怨地、怨命運、怨同事、怨領導…… 其實抱怨的最大受害者是自己。抱怨雖然沒有明顯的惡果,但一種心懷感恩、寬容大度的態度卻給我們帶來另外一種人生,如果做到這一點我們的人生會更加快樂。不抱怨需要一個過程,加入“不抱怨”活動,戴上紫手環,讓快樂代替抱怨,關閉那扇抱怨之門。

細細想想,人生真正值得抱怨的理由真的很少,但人都不想抱怨,可都禁不住的報怨。也許經過了眾多挫折和困苦之後,人們需要更多的抱怨,可是抱怨又有什麼用處,又能解決什麼問題?長期抱怨之後,也許有一天我們會真正成為現代的“祥林嫂”。我們要學會更多的放棄,放棄過去的挫折帶給我們的傷害和痛楚,我們要對未來充滿信心,為自己尋找更多的前進的藉口。

在工作中,我們更應該放棄抱怨。我們常常會抱怨工作環境不好,同事之間不夠和諧,工資不高等等,但當我們放棄抱怨,心懷感恩,用一顆寬容的心投入工作時,你會發現你所期待的一切又已“水到渠成”。過多的抱怨不僅不能解決問題,只能讓你的心情更加不好。學會不抱怨之後,心情會比較開朗,也會有能量去面對生活中的各種難題。

書中不乏至理名言,但我卻深深的記住了一句話:任何人和團隊要成功,就永遠不要抱怨,因為抱怨不如改變,要有接納批評的包容心,以及解決問題的行動力。朋友,試着加入“不抱怨”活動吧!不要匆匆經歷這個過程,這不是賽跑,而是一種過程。從帶着紫手環的那一刻起,你就在改變,你用你的意志在完成一種挑戰,為自己創造心想事成的無怨人生的挑戰。放棄抱怨,相信自己!

書中寫道“你會為了最微不足道的小事而感恩,就連以前覺得理所當然的事也不例外”“活出感恩的生命,而非抱怨的生命,就能發揮這種確保健康的力量”是的,對生活懷有一顆感恩之心的人,生命會時時得到滋潤,即使遇到再大的困難,也能熬過去,喜歡抱怨的人,即使是福至將來也會變成禍。曾經看過這樣一段話:“活在感恩的世界裏:感激斥責你的人,因為他助長了你的智慧;感激絆倒你的人,因為他強化了你的能力;感激遺棄你的人,因為他教導你應該自立;感激欺騙你的人,因為他增進了你的見識;感激傷害你的人,因為他磨練了你的心志……”這是一種積極的心態,一種智慧的生活態度,人人都懷有一顆如此感恩的心,那麼人生一定會過得堅實而有信心!因為感恩,我們才擁有了一個多彩的社會。

“不抱怨”行動只是一把鑰匙而已,在我們忙碌的生活工作中,藉助這鑰匙,開啟我們對生活的不抱怨,用積極的態度去面對,成為一個快樂的人,一個懂得感恩的人,讓我們都擁有一個“純淨無暇”的世界——不抱怨的世界!

每個人的人生都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在遇到值得抱怨的事情時,我們也許可以試着不去張口,而是首先理智的思考,然後再去馬上行動,改變處境。我覺得書中一句話説得很對,“我們的想法創造我們的世界,我們的話語又表明了我們的想法。”在很多時候,也許就是我們抱怨的話語改變了我們的世界。我們原本可以輕鬆、積極、樂觀、上進,卻可能因為抱怨而變得痛苦、悲觀、沉重、無所作為。這本《不抱怨的世界》為我打開了消除抱怨的美好生活,那麼從現在就開始改變吧,相信紫手環的力量,相信自己的力量,可以打敗抱怨,創造新世界。

高中生《不抱怨的世界》讀書心得體會文章 篇4

一開始很多時候自己抱怨完了才發現自己又抱怨了,甚至想要説個夠不想停下來,但是隨着時間的推移,發現自己確實抱怨的越來越少了,每天的心情也都好了很多。

慢慢的發現很多以前不覺得是抱怨的事其實也是在抱怨,比如我常常會問別人“為什麼”,我媽做菜做鹹了我會不停的問為什麼,或者問很多人你為什麼要這樣做(我認為沒有理由的或者是不好的事),意識到這些問題以後我才發現,原來常常把自己困在抱怨裏影響了別人,因為這樣的情況常常是鬧得不歡而散。

而當我發現我這些問題並且試着避免了以後,我和身邊的朋友、同事和家人相處得越來越融洽了,看客户也越來越親切了,也發現有越來越多的客户都對我也很好,我想這就是不抱怨的力量吧。

高中生《不抱怨的世界》讀書心得體會文章 篇5

大概是在國慶節前夕的時候,單位為我們每位員工都準備了一本叫《不抱怨的世界》的書。首先在此感謝領導對我們的關懷。但我相信,在國慶節期間用心看過這本書的人屈指可數。不幸的是,儘管在這寥寥無幾的,用心看過這本書的人羣之中,我始終無法尋覓到自己的蹤跡。但這並不能促使我到網絡上“百度一下”《不抱怨的世界》讀後感的想法,因為那些都是別人的想法,不是我自己的想法。而我並不是在完成任務,我只是在這個期間無法靜下心來品味這本書的格調。但我相信這是一本不錯的書,只是這個時代太過浮躁,所以我喜歡在一個人的時候關在房間裏靜靜的看着每一本書的字裏行間,然後大腦跟着節奏快速變換每一個章節的畫面。

記得在06年的夏天,那時候的我還在服役,一個人獨守兩座空營房,那就是我的世界真正沒有抱怨的世界,有的只是寂寞。後來我喜歡上了看書,起初是完全出於無聊,但後來慢慢發現看書是最廉價的享受,但從中得到的卻是今後生活中最受用的財富。因為我認為一個人生存在這個無處不抱怨的世界中,理所當然的必須具備強大的內心及和諧的思想,因為這些東西沒有貴賤之分,是真正的平等。

記得第一次完完全全出於志願去看完的一本書叫《懂得選擇 捨得放棄》,主體是以一些小故事,一些名言名句來講述一些簡單易懂的事情。我喜歡這種類型的讀物。因為把簡單複雜化,那就是真的簡單了,但要把複雜簡單化卻是一件很難的事情。這裏就可以説到“抱怨”這個詞彙了。就像上面説的,這個世界抱怨無處不在,只看如何對待。正確的抱怨不斷推進着整個社會的進步,簡單點來説,從前人們的交通工具只有馬匹,後來有思想的人就開始抱怨這種交通工具太慢,所以有了現在的汽車,而且搞不好汽車的製造者就是當初那些抱怨者行列中的一員,唯一的區別在於他們去製造了當初抱怨為何沒有的事物。但隨着社會的步伐逐漸加快,抱怨變成了生活的習慣,而習慣這東西是一種很自然的表達,無論對錯,一觸即發。所以有的人抱怨生活如此不易,但私底下都在想盡一切辦法買三套房了,有的人抱怨你看我家房子多破爛啊,才5 6百個平方,而且馬上要被房開商徵佔了,其實心裏早有打算了那就是“媽的,不拆一還二,孫子才搬”。這就是典型的得了便宜還賣乖的表現,因為孫子都喊外婆叫作媽了。

所以抱怨不一定都是錯的,但錯誤的抱怨那就一定是不對的。就好比不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要求加工資的員工不是好員工,但經常要求加工資的員工那就一定不是好員工。我相信很多人看到這裏會説我是在拍馬屁,在領導面前歌功頌德,但是對不起,我當那是你發脾氣的權利,但是我也有把你的想法當空氣的權利。因為我只是在表達我自己的想法,這不是讀後感,這是一篇關於“抱怨的方向感”的自我敍述,無論表達的方式正確與否,但唯一能確定的是,這是我的東西,你無法搜索,更無法複製。

高中生《不抱怨的世界》讀書心得體會文章 篇6

我始終堅信,讀書使人明智,使人温柔,使人感恩世界。讀《不抱怨的世界》,讓我進一步驗證了我的信條。

如果説中國式的書籍讓我們謙順,那麼外國的書籍讓我們深入內心,去剖析我們的生活,去放大那些我們不曾注意的細節。威爾·鮑温的鼓勵讓我毅然帶上了那個紫色的手環,去改變愛抱怨的我,去成就不抱怨的世界。不知道我為什麼去相信不抱怨的作用,也不知道我何時去堅定的執行它,可我知道是抱怨讓我的電子競賽團隊走向了分散,讓我的朋友與我行同陌路,也讓我深深地自責。我不是一個聖人,甚至是一個非常喜歡抱怨的人,玩遊戲的時候,我會因隊友的不佳表現而抱怨,做項目的時候我會因合作人的失誤而抱怨,在學校會因不符合我習慣的規定而抱怨,這些抱怨像一把把刻刀,在他人的心靈上留下傷痕,永遠留下疤痕,也讓自己處於風口浪尖。

抱怨是最消耗能量的無益舉動。我的失敗讓我在遇見這本書的時候愛不釋手,用3天時間讀完了他,僅用一瞬時間帶上了那個紫色的手環。21天裏,我把手環在左右手上來回調換,也以一種驚異的眼光發現自己竟然如此的愛發牢騷。書裏曾説:如果持續21天手環不換手,不抱怨的習慣就算真正養成。而我的21天卻從未到達,因為我的手環被一個同學試戴之後再也無法安穩地套在我的手上,那時我曾憤怒於他毀壞了我的手環,可轉念一想,讓我們不抱怨的不是手環的束縛,而是自己內心的釋然。

從那時起,我的心中有了手環,也更加能平淡的去看待生活的起起伏伏。不抱怨的世界讓我的生活逐漸遠離了自私,讓我能主動的去感悟生活的美好而容忍不平。放棄你的哀怨,去體驗不抱怨的生活,感謝這本書讓我更加樂觀與積極,也希望大家都能嘗試着去體驗一下自己的21天。人生因不抱怨而精彩。

不抱怨的世界的讀書筆記到這裏就結束了,你從中得到了什麼啟發呢?

高中生《不抱怨的世界》讀書心得體會文章 篇7

在兩個月前就拿到了這本 書, 只是一直沒有好好閲讀, 直到 最近, 我才靜下心來認真翻閲了一 遍, 深感受益匪淺。事實上, 我一 直對勵志書籍或者成功學書籍抱以 不屑的態度, 因為它們絕大多數都 是“空談”, 內容無非是眾多例子+ 説教, 不具有一定的操作性, 往往 起不到實際效果。起初以為這本書 也是如此, 但是真正閲讀之後, 才 發現這本書強過很多勵志書籍, 給 我耳目一新的感覺。與其他勵志書 籍相比, 我認為這本書最為突出的 特點有兩方面: 第一, 作者對人們 抱怨的原因、行為表現做了非常深 刻的詮釋, 分析非常到位; 第二, 最難能可貴的是, 書中一直在推崇 一個叫“紫手環” 21 天不抱怨活 動, 説將手環戴在手腕上, 發現自 己在抱怨、講閒話或批評時, 就把 手環移到另一隻手, 重新開始, 堅 持下去, 達到連續二十一天不換 手, 不抱怨的目標。這可以使讀者 “身體力行”。可以説整本書都貫穿 了科學的心理學思想, 無論是作者 對抱怨行為的分析還是這套操作方 法, 尤其是後者, 其本質上就是一 種認知行為療法, 其步驟、方式、 時間都藴含大量的心理學原理在裏 面。我認為這是迄今為止我讀過的 最好的勵志書籍之一。

下面就自己的一些淺見與朋友 們分享: 一、關於抱怨行為的心理分析 在這本書的作者鮑温看來, 很 多時候我們抱怨環境、抱怨他人, 還可能是因為個體缺乏安全感, 自 我價值不確定, 在這種心理背景 下, 我們需要通過抱怨環境來向外 界傳遞自己是受害者的信息, 需要 通過抱怨他人來表現自己的優秀, 需要用抱怨來為自己的缺點、害怕 成長和改進找藉口。對此我深有體 會, 近兩年來, 應該説我一直處於 情緒起伏大的時期, 在生活上, 剛 剛結婚的我對於兩個人、乃至兩個 家庭的生活, 還只是適應、摸索性 階段; 在工作上, 頻繁變動使我越 來越缺乏安全感, 越來越找不到自 己的價值。因此我抱怨, 我不斷地 向別人述説自己不得志的緣由, 不 斷地抱怨環境的不公、抱怨他人的 自私。最終, 自己變成了祥林嫂, 現實情況卻沒有一點改善, 甚至更 加糟糕。讀了這本書後, 我認識到 生命是一個連續不斷的選擇過程, 在每一個選擇關頭都有前進與倒退 的衝突。有時可能會走向防衞、退 縮, 有時也會向成長邁出一步。而 成長包含了走向未知, 常常要放棄 熟悉的生活方式, 結果我們傾向於 害怕成長, 害怕因為成長而付出種 種代價。 二、關於抱怨的行為改變 鮑温認為走出抱怨的四個階 段, 即無意識的無能, 有意識的無 能, 有意識的有能及無意識的有 能。無意識的無能, 即是對自己的 抱怨即無能, 毫無所覺即無意識 的; 有意識的無能, 是指自己能覺 察到自己的抱怨, 以及周圍其他人 的抱怨; 有意識的有能, 是指傾向 於用沉默來便於自我反思、慎選措 辭, 以便於説出有價值的話語, 而 非喋喋不休的抱怨; 無意識的有能 是指你已經重塑思維模式, 習慣於 不愛抱怨了, 並且不需要意識控 制。

鮑温提出的四個階段是對“改 變抱怨行為” 整個流程的理論描 述, 而紫手環運動則是一種矯正行 為的具體方法,二者結合使用,簡直 可以説完美的認知行為療法! 結合 二者, 我個人覺得 改變抱怨行為的整個流程可以這樣 直白地描述: 最初, 你是一個慣於 抱怨的人, 每天喋喋不休地抱怨並 且自己毫無察覺(無意識的無能); 終於有一天, 你發現那些受夠了你 抱怨的朋友都遠離了你, 你身邊聚 集的全是和你一樣愛抱怨有意識的 無能的人; 你發現抱怨不僅沒有改 變你的現狀還變本加厲, 你想改 變, 因此, 你開始有意識地控制自 己不抱怨, 可以採用紫手環運動, 開始用沉默來給自己思考的機會, 便於説出有能量的話而非無意義的 抱怨; 經過一段時間, 你抱怨減少 了, 心態平和了, 行為積極了, 你 得到很多來自於環境的正向反饋, 例如: 表揚、成功等, 這些鼓勵、 強化使你不斷地選擇不抱怨。久而 久之, 你遇到不順心已經習慣於不 抱怨, 正如人們走路不由自主地邁 出步子一樣, 完全不需要意識控 制, 即無意識的無能, 如此你整個 思維模式已經被重新塑造。

這本書對我的工作幫助很大, 讓我明白到應適當的調整自己的心 態, 減少抱怨, 努力地接納自己、 確定自我價值。遇事多從自己身上 尋找問題, 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緒, 在任何時刻都要努力保持積極良好 的心態。馬雲説過: “不抱怨的態 度是人生的第一態度”, 非常有道 理。我不能將眼光只着眼於眼前的 困境, 而是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到未 來, 看到我漫長的生命歷程。因 為, 在漫長的生命中, 眼前的困境 僅僅是滄海一粟而已, 我相信自己 會有很多機會來改變的。正如書中 所説: “停止抱怨, 你就已經在通 往你想要的生活的路上了”。

雖然 這條路還很長很遠, 還需要我付出 無法想象的努力和代價, 但是既然 做了選擇就應該積極地走下去, 勇 敢地面對前進道路中的各種不確 定, 面對生活中的問題, 讓自己有 “能量” 去解決它。

高中生《不抱怨的世界》讀書心得體會文章 篇8

想想看,如果世界上有兩個區域:一個區域聽不到抱怨、沒有批評、沒有閒話;另一個區域充滿着抱怨、批評和閒話。必定要二選一的話,你會想搬到哪個區域去寓居?

我們當然會取捨前者,由於在八卦滿天飛的事實世界中,我們正須要一個“不抱怨的世界”!

要一個人“不抱怨”很難,在生涯上遇到任何的不順遂,發發小怨言、吐吐苦水,彷彿是一件理所當然的事。然而別忘了一個主要的實踐“吸引力法令”,要曉得,當一個人在説些負面跟不快樂的事時,就會接受到負面和不快樂的事,例如:當女人常抱怨世界上不一個好男人的時候,就已經在心裏種下了一個“不信任有好男人”的因,所以即便碰到了好男人,可能也打從心裏猜忌,這樣即使遇到了t,也可能會錯過吧;同理,假如多説一些感恩的事,則會為本人引來更多喜樂之事。這樣,你要抉擇抱怨仍是不抱怨?

俄國有一句老俗諺:“想要掃除全世界,就從打掃你家的門前階開始。”可是當你決議開始不抱怨,你周遭的人仍抱怨不休時該怎麼辦?這時千萬不要想去改變他們,因為一個人唯有發自心坎想改變時才會改變,在被逼迫的狀況下可能只會得到反後果。要抑止周遭人的抱怨,套句甘地説的話:“我們必須活出想要讓其別人效法的樣子。”當有人認同你時,天然會追隨你的腳步前進。

抱怨之前,先想想:

如果我們對自己坦誠,就會發現性命中足以讓我們合法抱怨(抒發哀傷、苦楚或不滿)的事件,實在寥寥可數。我們的抱怨多半都只是一堆“聽覺傳染”,有害於幸福與圓滿。

抱怨就比如口臭。當它從別人的嘴裏流露時,我們就會留神到;但從自己的口中發出時,我們卻能充耳不聞。當事情不太對勁,而你説了:“當然會這樣?!”或是“豈非你不知道嗎?”你就是在傳遞這樣的訊息:你在等候壞事的來臨。這個世界聞聲了,就會帶來更多壞事給你。如果你想去改變別人或扭轉形式,這就是抱怨。如果你生機所有有別於現況,這就是抱怨,而不僅是陳説事實。

那些感到抱怨是天經地義的人,哪裏也到不了,只會在統一個不快活的起點原地打轉。我們的焦點必需要放在咱們願望產生的成果上,而不是我們不要的事件。

當你的嘴巴結束表白負面的思惟,你的'心靈就會發生其他更快樂的動機。你的心靈就像一座意念工廠,隨時都在運作,若是負面的主意缺少市場,工廠就會重建改選,轉而出產快樂的思維。

美國密蘇里州堪薩斯市教會會同盟的主任牧師威爾?鮑温,就是“活出了讓其餘人效法的樣子”,當他在推進“不抱怨的世界”這個活動時,應用了一個代表演變、轉變的紫色小手環的力氣,很快的在短短兩年間,就取得寰球80個國度、600萬人熱鬧響應。他是怎麼開端這個故事的?

20__年夏天,當威爾?鮑温牧師在為教會的“夏日讀書俱樂部”找一個可搭配的“小玩意”時,他心血來潮,激勵與會人士一起把一個手環戴在手上,邀請大家盡力做到持續二十一天都不抱怨、不批駁、不講閒話,一發明自己在抱怨,就立即換手從新開始。剛開始,鮑温牧師不停地把手環從一手換到另一手,幾乎要累壞了,才察覺這切實不是一個簡略的義務,在將近一個月之後,他能夠一連三天不抱怨,最後他終於實現二十一天的挑釁。他的勝利,就像一顆投入水中的石子,激發了漣漪,教友們失掉了勉勵,並將這個漣漪擴散出去。

最近這個“不抱怨的世界”運動跟着《不抱怨的世界》一書來到了中國,當你看到有人佩戴紫色手環時,就會知道他正在鼓勵自己連續二十一天都不抱怨、不批評、不講閒話。想要一起發明好運吸引力,解脱抱怨惡權勢嗎?歡送參加“不抱怨的世界”運動,一起迎接一個更美妙的生活型態──一個“不抱怨的世界”!

高中生《不抱怨的世界》讀書心得體會文章 篇9

20__年的7月4日,是我很難忘的一天。那一天我得到了一份珍貴的禮物--紫手環。

紫手環被喻為不抱怨的禮物,書裏説它有着無窮的力量,戴上它我們就已經踏上了成功的道路。多麼神奇啊!我迫不及待地打開了《不抱怨的世界》。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各個名人對書的評價,再往後翻就是序言中胡志強妻子的親身經歷。車禍給她的身體帶來了重大的傷害,而她自己卻選擇了勇敢的面對,她不放棄對生活的希望,她不抱怨,她感恩,她感謝為她搶救、醫療、付出辛勞的天使們,她謝天謝地,感恩自己可以浴火重生。

為什麼,我們總是在不停的抱怨,人都是有慾望的,慾望促動進步,可欲望太大會象氣球吹得太大而破裂。學習了這本書之後才明白以前對生活的抱怨是多麼的無知,我發覺我有了小小的進步。其實所謂的公平和不公平誰也説不清,每個人每天都有不同的不滿足。我喜歡那些不抱怨的人,因為他們心裏往往憋着一股勁,他們知道,抱怨沒有用。抱怨者抱怨的對象往往是上帝、命運之類虛幻的東西,或者是他對之無能為力的人,他抱怨是由於他不能使他們變化。而不抱怨的人則會針對具體的困難做出具體的對策,他憋着的那股勁在背後支撐着他,是他永恆的動力。人越是報怨自己不快樂,自己就會越不快樂,因為我們自己把注意力集中到了不該注意的地方。有些時候我自己總是去計較別人怎麼怎麼樣,而忘記了自己該怎麼怎麼樣。去抱怨別人,其實就是在抱怨自己,因為每個傷害別人的人,他自己本身就是一個受傷者,而且是一個長期的受傷者!其實想想我們真的可以不去抱怨,至少做到不在自己的嘴裏説出去!對於無可改變的事情,不要去抱怨,愉快地接受、勇敢地承擔。是的,不去抱怨,你會擁有解決問題的從容;不去抱怨,你會擁有陽光燦爛的心情;不去抱怨,你會擁有天的廣袤、海的胸懷。

世界經濟不可能永遠箭頭向上,人生不可能總走上坡,情緒也一樣會有高峯和低谷,所以經濟進入蕭條期是常態,心情遭遇低氣壓也是常態。

戴上紫手環,想抱怨的時候,換到另外一隻手上,讓自己停止抱怨。日復一日,你的行為,你的思維都已悄然改變。當你看到有人佩戴紫色手環時,就會知道他正在激勵自己連續21天都不抱怨、不批評、不講閒話。也許要真正做到確實需要一點時間,但我們可以從現在開始努力。

活出感恩的生命,拒絕抱怨的時間。總有一天我會真正活在不抱怨的世界,找到真正屬於我的成功之路。

高中生《不抱怨的世界》讀書心得體會文章 篇10

首先感謝公司組織的這次讀後感交流的活動,讓大家能以此為契機更加深刻的交流在工作和日常生活中好的做法及更加先進的思想。《不抱怨的世界》的作者用若干個小故事利用抱怨這一種普遍存在的行為,從側面再次的提醒了我們,只憑着專業知識及公司規章制度來領導部門是遠遠不夠的,內部關係和內部的環境氛圍也是前提之一。《不抱怨的世界》一書正是用作者親身經歷告誡着我們這一點,下面我就對《不抱怨的世界》一書的讀後感向大家談談我的感想:

一、要想改變別人首先得改變自己

書中反覆提到的一個理念就是要有一個平和的心才能認真客觀的分析出任何事件的真實本質。在實際工作中我們在所難免的都會遇到任務緊、壓力大、幫助別人彌補漏洞或自身犯錯的情況出現,在這一的情況下迫於工作任務壓力很容易出現心煩氣躁的情況從而引起各種摩擦,這時一定要剋制自己不要以抱怨這種形式來説某某人的不是,以此來宣泄和抱怨別人給自己造成的麻煩和舒緩自己心中的壓力。俗話説育人先育己,在部門管理過程中作為一個管理者其實就是下面員工的一個榜樣、一個風向標,我們抱怨別人一句下面的人就會埋怨十句,如果養成了習慣那麼就會有百句、千句,到那個時候我們如果提出工作上的要求或需要改進的地方,同樣我們也會遭到員工的抱怨,因為他們已經養成習慣、抱怨已經成為一種風氣、一個趨勢,他們會認為抱怨會讓他們的工作來得更加輕鬆,這個趨勢的興起也就相當於互幫互助、團結友愛、羣策羣力的消亡。到那時一個部門也不再會有生產效率和對部門的向心力,將成為一盤散沙。這樣的危機感提示了我們管理者應加強自身修養,在工作中運用一些技巧:

1.溝通工作、交流感情時語氣親切、語調柔和、措辭委婉、談吐自然的柔性語言,可以對下屬表達足夠的尊重,從而獲得尊重和自我實現的高層次需求。再有,在處理矛盾和衝突時,真心誠意、心平氣和、商量式的解釋可以達到委婉拒絕和善意規勸的效果,既尊重了別人的自尊心甚至虛榮心,又可有效地化解矛盾,維護團隊的穩定與和諧。

2.和團隊中的每一個人建立朋友關係,積極謀求他們的支持和配合,深入瞭解他們的需求,有針對性地提供必要的幫助。但在我們的朋友關係中一定要切忌拉幫結派,正所謂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這句諺語從反面也警示了我們,當你有意識親近羣體中一個人時,那麼也將會有三個人離你遠去。

3.杜絕情緒管理,在工作中應努力保持積極的情緒,儘量控制自己的情緒,也是創造和諧所必需。始終保持清醒頭腦,保持心理平衡。保持一顆平常心、平等心、平和心,始終做到精神飽滿、笑口常開,努力為每一個員工創造一個寬鬆的環境。

二、深入員工,營造信任和快樂,建立一個和諧的團體,是我們工作中的一部分

沒有抱怨,或正確處理抱怨,才能構建一個和諧的團體。也才能加強團隊的合作,如果一個團隊缺少了協調、配合,任何一個環節產生問題的都會影響整體功能的發揮,可謂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只有大家及時溝通意見,消除分歧和誤會,才能整體作戰,更好的解決問題。

正如書中寫到的幾個關於意識形態的故事,珍的葬禮和如果你快樂,就按喇叭故事中的兩個主人翁都應病魔纏身,中風不久便可康復的珍因為太過於自我的擔心造就了他的去世,令醫生們頗感意外以及快樂提示牌故事中,讓病痛折磨然而快樂去世的女主人。從這個故事中我們可以得到啟發,體會出在一定的空間一定的時間裏氣氛是多麼重要的。員工的積極性靠調動而工作中的快樂、和諧度更能穩定員工情緒,對於一個管理者在實踐的工作中我們都有一種體會,那就是當員工對待工作的態度熱情高漲時能夠創造出更高更加優質的效率。這種效率它與要求趕工或者單純的完成數量上來説更加有效、更加出色,能使我們產品一次合格的機率提高。部門裏的氛圍我們作為最主要的調劑人只有在多溝通多瞭解之後才能真正的扮演起這個調劑人的作用,按照預定的方向循序漸進的發展。試想一下,每個員工都是大社會裏的一員,來到我們小集體裏規章制度遵守是必須的,但他們都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經歷、不同思想,如果當員工出現一般問題的時候我們怎麼辦。肯定得第一時間上前做起教育、疏通思想。如果互相瞭解不深,給員工一種我們高高在上的感覺勢必做工作的難度會大大增加,而在這樣做完工作後員工受到的教育和認識到的錯誤往往是微乎其微的。所以我們在這些事情來臨之前做好我們的感情鋪墊工作,至始問題來臨之時我們才能真正的做到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來調劑部門裏來自於工作上、同事之間的問題和衝突。長期下去整個部門的員工有了凝聚力維繫住良好的內部關係和輕鬆的工作氛圍,從而引發出員工自覺尊規守紀和圍繞部門任務剛好各項工作的良好習慣,成為一個積極、快樂的工作者。

三、把心放開,在制度的框架內能讓自己快樂翱翔

作為公司的一名管理者為部門員工考慮很多甚至於為了保持良好的工作氛圍有所舍取,但我們必定是公司的中流砥柱,是連接高層領導和基層員工的重要橋樑。和公司員工之間,由於任務職責的分工本來就是處於一種管理和被管理相互衝突和矛盾的狀態裏。那麼我們對員工的關心愛護就不能等同於放鬆要求、一味的放任自流,一定要把這種愛護建立在國家的法律法規和公司的規則制度這平台上面。在公司這個大舞台上面難免會出現極個別的員工因個人感____彩的緣故給我們出上道德觀念的難題,影響我們情緒甚至尊嚴。但我們一定要認清管理與被管理者之間的差距和區別,要保持住一個成熟管理人員冷靜,儘量做到大事化小、小事化無。學會體諒員工的一時之錯畢竟他們在平時工作中為了公司發展比我們付出了更多的體力,而我們在管理之中也不是為了爭奪這一時之威。況且有了良好的風氣以後,其實公道自在人心,管理者合理的讓步往往會換得更多的尊敬,然而這種尊敬往往比高姿態、高要求使員工獲得的工作動力大得多。讓我們大家在不斷的完善自我的過程中,踏着正規化管理不斷為公司創造更多財富的道路上成為一個真真正正的快樂工作者吧。

高中生《不抱怨的世界》讀書心得體會文章 篇11

這個世界有太多人在抱怨,工作太忙,任務多,壓力大,消費高,家庭壓力大,生活環境差,PM2.5,或是感冒發燒,陰天下雨,都要抱怨一番,怨天怨地,怨社會不公,怨人心不古,怨命不好,似乎藉此發泄自己的不滿,並獲得他人的同情,抱怨不僅僅發生在某個人身上,也不單單是一個國家的人,抱怨似乎已成為一個全球性的問題。

本書不是心靈雞湯,而是教你直面這個天天在發生的問題,讓你意識到自己原來也不知不覺地在抱怨,原來身邊的人都或多或少在抱怨。書中推行的紫手環行動,是為了幫助你自己認識到你在不知不覺中的抱怨,抱怨的頻率,每次抱怨都把紫手環換到另外一隻手上,換的過程意識到自己是在抱怨,從而逐漸降低抱怨頻率。

要消除抱怨,首先看看什麼是抱怨?人為什麼會抱怨?

向可以幫助你改善環境的人提出意見,就不是抱怨;如果你是對着自己或其他無關之人責難或悲歎當前的狀況,那就是抱怨。抱怨就是把焦點放在我們不想要的東西上頭,所談論的是負面的,出錯的事情;如果抱怨天氣熱,天氣會熱得讓你無法平靜下來;如果抱怨工作多,你會感覺工作永遠也做不完;如果大聲喊“痛”,傷害就會出現,如果抱怨,就會遇上更多想要抱怨的事。我們把注意力放在什麼上頭,那個東西就會擴大。這是行動上的“吸引力法則”。

很多人抱怨自己的身體健康,卻不是因為真的生病,而是“病人的角色”讓他們取得附帶的好處,例如他人的同情或是可以避開不想做的事件,如上學,上班。

書中提到“心身症”這個名詞,心身症主要是患者的心理運作過程,而非生理因素所引發。很多疾病是病人自己創造的,根據醫生估計,有百分之六七十的疾病,都是患者“自以為生病”造成的結果,醫生的三分之一的時間,都是在診療這樣的病人-他們生病的原因其實都有其心理根源。報告顯示,有一半的癌症病人是被告知自己得了癌症後嚇死的。醫生如果告訴病人,有一種藥很可能治癒他們的疾病,這種藥對這些病人發揮的功效,就要比使用了相同藥方,卻沒有收到這項訊息的病人大了許多。

抱怨有用麼?當你抱怨天氣太熱,太冷,空氣太差,天氣就會如你所願了麼?

當你抱怨健康問題時,丟出負面的説詞,讓你的身體聽見,這種負面的説詞反而會烙下印記,而你的想法也會將這股能力導入體內,引發更多的健康挑戰,所以抱怨疾病並不會縮短生病的時間,也不會降低疾病的嚴重性,反而可能是企圖用汽油來滅火。抱怨健康的人沒有變得更健康。不滿只是開端,卻不能成為結果。當你抱怨某種狀況,或許可以吸引其他人跟着你嘀咕,抱怨,卻發揮不了多少作用。

抱怨的結果是什麼?抱怨是人的惰性的反應,當一個人抱怨時也就代表他放棄主動改變現狀,放棄了在這個競爭激烈,弱肉強食的社會中拼搏的信念。抱怨不但不能解決問題,還將人們困於問題當中,使得他們沉浸在失意,沮喪中,無力自拔。越抱怨,越不滿,心情越差,生活質量越差。

抱怨不止發生在個體當中,抱怨還會傳染,這種負面情緒傳遞給別人,還會影響他人的情緒。健康的溝通是:直接找那個和你發生問題的人談,而且只跟那個人談。和另一個人談就是抱怨,這會形成三角問題,也會繼續製造問題,而不能解決問題。不要剋制壓抑,不要悶在心理,只要確定你是在陳述事實,而不是讓你話隱含着“你竟敢這樣對我?”等負面意義就好。

所以當你處於集體當中的時候,首先要停止自己抱怨,其次要遠離抱怨的人,不讓負能量附身,如果你夠mental strong,試着影響他人吧,瞭解抱怨的原因,帶他們遠離抱怨的深淵。幫助他人的最好方法,就是過着不抱怨的生活,成為不抱怨的榜樣。

在此我要分享我的親身感受①學習正確的表達抱怨;②學會表達抱怨後,再試着中斷自己的抱怨;③享受輕盈的心靈。 所以紫手環其實只是一個精神力量的載體,它本身承載着控制自我情緒的魔力,從而警示帶着紫手環的人拒絕抱怨、拒絕負面情緒,其實最終是否能不抱怨還是要靠我們自己。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如果我們帶着紫手環,不一定就能拒絕抱怨,其實我們自己才是真正的“紫手環”,只要我們願意、只要我們想不抱怨,我們才可能真正的做到不抱怨。終結抱怨、改變一生。生活中我們要感恩,我可以走路,我有可愛的家庭,有好朋友,好工作。我必須要把精力重新投注在感恩上。活出感恩的生命,而非抱怨的生命,就能發揮這種確保健康的力量。

人生是不公平的,習慣去接受它吧。請記住,永遠都不要抱怨!

高中生《不抱怨的世界》讀書心得體會文章 篇12

當我拿到這本書時,的心裏在想這可能又是一本講大道理的書。帶着懷疑的心我開始了看書之旅,也在自己手上帶起了紫手環,心裏卻怎麼也不肯相信這樣對自己有何有用之處。

但當我慢慢沉浸在書中世界時,才突然發現,這其實就是一面心靈的鏡子。裏面並沒有什麼大道理,只是用很普通的方式;很普通的事例,來告訴我們一種生活的態度。讓我們更加了解自己,在鏡子裏我們能看到自己的外表是否整潔,我們的臉上是什麼表情,是憤怒還是難過……而這本書裏的就是返照內心的鏡子,讓我們看到自己不能外露的內心世界:是樂觀向上的,還是消極低沉的?這些可能在表情上我們沒有表露,但在言語上或多或少有抱怨的產生。當然,有人認為抱怨是一種宣泄;一種情緒的調節方式。沒有看這本書前我也是如此認為:我們把抱怨俗稱“發牢騷”,認為偶爾發發牢騷有助於自己內心平衡的調節,有助於擺脱心靈的陰影。

但當我看完這本書後,我才知道原來抱怨是一種流行病,你的抱怨會喚起他人的共鳴,讓抱怨成為一種傳遞的心靈疾病,不但不能找到解決的方法,還可能讓你因為抱怨的快感而升級抱怨的程度,最終又可能導致不可收拾的結果。書中主人公的狗被車撞了後,就差點讓他自己成為了憤怒及抱怨的奴隸,是理智讓主人公在抱怨的行動中停了下來,沒有讓事情更糟。而理智就是內心世界對自己行為的理性剖析與理解,而這一切都是“不抱怨”所能給予我們做到的。

紫手環在我的手上來回互換,這讓我很不安,我從來沒有想到我的內心有如此多的抱怨,如此多的不滿。我對自己的情緒好像根本沒有自制力,我非常恐懼的面對這個結果,我改怎麼辦?但在書中我看到了也有很多的人和我一樣,突然發現自己是一個有如此多抱怨的人的那種不安的心情,可是書中的一句話卻讓我頓然醒悟“誠實面對情緒,安於自己的不安”,對,發現自己的不足,不必驚慌,既然已經產生了,就應該誠實、勇敢的面對它;就應該去想辦法結局它;也才能最終“安於自己的不安”。書裏就是要求我們勇於剖析自己、找出不足、勇於改變自己。既然喜歡抱怨,那也就想辦法讓他悶在心裏不能説出來“在還沒有説出口之前,就逮住那些話語”這樣“你的紫手環已經從讓你發現自己正在抱怨的工具,變成你的話語在説出之前要穿越的過濾器”。有少説到學會沉默,再到安於不説的狀態,最後就能真正擁有“不抱怨的世界”。

當我們沒有了抱怨,我們的心靈就只剩下快樂;當人人都拋棄了抱怨,那這個世界就肯定更加和諧。我不想太多,從自己做起、從今天開始,讓自己也可以有“不抱怨的世界”,最後引用比爾蓋茨的一句話“人生是不平等的,去接受他吧。請記住,永遠都不要抱怨!”

高中生《不抱怨的世界》讀書心得體會文章 篇13

讀書伴我成長、學習使人進步、知識改變命運。

書籍是人類寶貴的精神財富,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讀書是人類獲取文化精華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徑,是人們認識社會和改造世界必要的學習方式。大量事實證明,有計劃、有目的、堅持不懈的學習教育理論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師的教育智慧與教育水平,閲讀教育著作已經成為許多優秀教師迅速成長的有效方法與途徑。教師的職責是“教書育人”,這種特殊的職業就決定了教師必須把讀書作為一生中的頭等大事,每一位教師成為“讀書人”是一種職業召喚,一種義務,一種責任,因此營造書香校園,教師必須成為學生讀書的楷模。

我院召開了全院教師讀書動員大會,明確提出目標:創建學習型組織,營造書香校園;打造學習型教師,提升教師素質。大會由院長做了動員報告,增加了教師的讀書動力和熱情。隨後,宣傳部在全院各系部進行了精心的佈置,在教師閲覽室粘貼了“勤乃傳道之本,博乃解惑之源”的鼓勵標語。為了充實圖書館藏書,學院在書店新購買6000餘元教育名家的專著和專業書籍。這些活動,在全校師生中掀起了讀書新高潮。隨着我院宣傳部積極響應學院發起的關於“書香園.讀書勵志”活動後,我在空閒時間裏經常去書店打發時間,無意間看到威爾·鮑温的《不抱怨的世界》,隨意翻看了幾頁,覺得還不錯就買了下來。

認認真真把這本書看完之後,感觸頗多。作者在書中詳細介紹了這個極富創意的“不抱怨”活動,也籍着許多故事與建議、提醒、循序漸進地分析、探索我們內心深處真正的聲音與渴望。而我也在這些故事的影響下決定參與到這個影響着全世界的運動。

我們的話表明了我們的想法,我們的想法又創造了我們的生活。我們是自己命運的主人,靈魂的統帥,唯一能為你的幸福和人生負責的人,就是自己。

怎麼樣才能做到不抱怨呢,進而改變自己的人生呢?書上寫了有四個步驟——無意識的無能、有意識的無能、有意識的有能、無意識的有能。簡單的理解就是;最初你是一個習慣於抱怨的人,每天喋喋不休的抱怨並且自己毫無察覺(無意識的無能)終於有一天,你發現那些受夠了你抱怨的朋友都遠離了你,你身邊聚集的都是和你一樣的愛抱怨的人(有意識的無能);你發現抱怨不僅沒有改變你的現狀還變本加厲,你想改變,你開始有意識的控制自己不抱怨,開始用沉默來給自己思考的機會,經過一段時間,你的抱怨少了,心態平和了,行為積極了,你得到了很多來自於環境的正面反饋,這些鼓勵使得你不斷強化的選擇不抱怨,慢慢的,形成了不抱怨的習慣,此時不需要意識的控制(無意識的有能)。

威爾·鮑温在書中指出,“我們抱怨,是為了獲取同情心和注意力,以及避免去做我們不敢做的事。”

我們知道了抱怨的目的,為什麼不直接解決存在問題,以致沒什麼讓我們抱怨的,我們該怎麼去解決自己的抱怨和麪對別人向我們的抱怨呢?怎樣讓我們的生活更快樂,更有意義呢?

以前,我總在抱怨,抱怨教師工作的艱辛,抱怨身體不適,抱怨生活的壓力等等,一切的不順心的事都會放在心上,掛在嘴邊,為了什麼,只博同情和理解?抱怨過後,發現這些不但不能改變我的處境,而且還傳染着周圍的人,也影響了別人的情緒。看了這本書後,我覺得我不應該去抱怨,而是應該去解決問題。當我開始在心裏開始關注這件事後,我開始有意識的去注意我的言語,説話前經常會考慮我是不是在抱怨,有沒有在抱怨,儘量注意自己的言行,一段時間後,發覺,自己原來有這麼多的事情想去抱怨,我慢慢開始調整自己的心態,減少抱怨,努力的接納自己、確定自我的價值。遇事多從自己身上找原因,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緒,在任何時候都保持積極良好的心態。漸漸的感受到它慢慢的在改變我的生活。

我是一名教師同時又是班主任,經常與學生打交道,並有不少學生向我抱怨,對待學生的抱怨,我先去理解他,設身處地的考慮他的感受,儘自己努力給學生關愛,並在適當的時候告訴他其實抱怨只是情緒的發泄,要重新對自己定位,儘快適應學生的角色,要有好的心態,保持樂觀的情緒對今後學習工作的重要性。並正確的引導他,在學生眼裏,教師能夠與他們平起平坐,他們的心理也就獲得了一種平衡,這樣的教師最能受到學生的敬重。學生樂意與我走近,常把心裏話告訴我,向我訴説煩惱,向我傾訴困難,我因此常和學生交流,這不能不説是一筆最寶貴的財富。

馬雲説過“不抱怨的態度是人生的第一態度”,我要以這樣的態度去努力工作,去熱愛我的生活和關愛每個學生,因為生活是面鏡子,當你投給她燦爛的笑時,她會回你一個更燦爛的笑容。在校園大力開展讀書活動之際,當校園真正成為書香校園的時候,當我們真正意識到“為新世紀培養讀書人”這一教育的社會責任的時候,我們的學校教育面貌就一定會發生根本性的變化。最後,希望大家做個快樂的讀書人,過好與書相伴的每一天。

高中生《不抱怨的世界》讀書心得體會文章 篇14

抱怨會扭曲、削弱,有時甚至會破壞那些對我們的幸福安寧至關重要的關係。當我們開始抱怨時,就會忽略對方曾吸引我們的品格,轉而把注意力集中在對方的缺陷上面。

我妻子桂兒曾就職於一家公司,她辦公室的女員工們每月都要舉行聚會,用她們的話説,是在實施一種“羣體療法”。所謂的“羣體療法”,就是在附近找家墨西哥餐館,喝上幾杯瑪格麗特,然後藉着酒勁,大聲地抱怨形形色色的男人們。主題只有一個——男人都是狗。不用説,這些女人都沒能和某個男人維持快樂、持久的關係。

現在,你可能會想,她們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抱怨,是因為和男人間的關係有些不盡如人意。她們只注意到了關係中的消極面,女人相互間的“同情”,只會將問題誇大。在花了一晚上去抱怨生活中的“狗男人”之後,這些女人回到家裏,禁不住就會把那個正坐在La-Z-Boy(一個沙發品牌)沙發上的男人看作一條“老黃狗”。她們的預期,都建立在頭腦中的偏見上,認為男人就是狗,而這些女人的丈夫或男朋友們,也會感覺到她們的不滿,真的會像她們預期的那樣(有時比預期的更糟糕)對待她們。

我曾認識過一位非常有名的牧師,他跟我説:“要是不用與人打交道,牧師還是個很棒的職業。”和別人打交道,可能會是一種充滿了痛苦和悲傷的鬥爭,但也可以不是這樣。法國傑出的哲學家、劇作家薩特曾説過一句很經典的話,那就是——他人即地獄。這句話雖有些悲觀,但薩特卻因此為大家熟知。他在晚年時,曾作過如此解釋:“大家都以為,我想用這句話説明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都是有害的,如地獄一般,人們都在勾心鬥角。其實,我想傳遞的是一種完全不同的觀念,如果你同他人的關係遭到歪曲和損害,那麼他人就會變成,也只能變成生活在地獄裏的人。”

你能夠糾正所有扭曲的關係,將其置於一個更穩固的基礎之上,你有這個能力。只要你能接受新的觀念,並願意用這些觀念去創造新的經歷,就可以做到這一點。

如果你已準備好,要把那些地獄般的關係變成和諧的關係,把互相侮辱的關係變成一種“不抱怨的關係”,那麼,就從現在開始吧!

ps:抱怨會把我們的注意力集中到對方的缺陷上,無論是愛人亦或是朋友,亦或是自己的工作。這就是強大的吸引力法則。要改要改一定要改掉這個壞習慣。

高中生《不抱怨的世界》讀書心得體會文章 篇15

《不抱怨的世界》,剛看第一遍覺得很平平。可在細讀了以後,才真正理會了其中的道理。也許有人會説,不抱怨如何讓人發泄,長期不抱怨會不會得病。其實不抱怨是人生的一種境界,是一種放下挫折和不滿去尋找和追求新目標的一種銜接方式。真正的做到不抱怨,再加上努力和拼搏,你的事業會更加成功,你的人生會更加美好。

在現實生活中,在我們渴望尋找人生幸福和快樂之時,我們每個人都難免要遭遇很多挫折和失敗或不盡如人意的事情。每當這時,有些人便不能正確對待,產生不滿,引發很多牢騷和抱怨,往往是怨天、怨地、怨命運、怨同事、怨領導…… 其實抱怨的最大受害者是自己。抱怨雖然沒有明顯的惡果,但一種心懷感恩、寬容大度的態度卻給我們帶來另外一種人生,如果做到這一點我們的人生會更加快樂。不抱怨需要一個過程,加入“不抱怨”活動,戴上紫手環,讓快樂代替抱怨,關閉那扇抱怨之門。

細細想想,人生真正值得抱怨的理由真的很少,但人都不想抱怨,可都禁不住的報怨。也許經過了眾多挫折和困苦之後,人們需要更多的抱怨,可是抱怨又有什麼用處,又能解決什麼問題?長期抱怨之後,也許有一天我們會真正成為現代的“祥林嫂”。我們要學會更多的放棄,放棄過去的挫折帶給我們的傷害和痛楚,我們要對未來充滿信心,為自己尋找更多的前進的藉口。

在工作中,我們更應該放棄抱怨。我們常常會抱怨工作環境不好,同事之間不夠和諧,工資不高等等,但當我們放棄抱怨,心懷感恩,用一顆寬容的心投入工作時,你會發現你所期待的一切又已“水到渠成”。過多的抱怨不僅不能解決問題,只能讓你的心情更加不好。學會不抱怨之後,心情會比較開朗,也會有能量去面對生活中的各種難題。

書中不乏至理名言,但我卻深深的記住了一句話:任何人和團隊要成功,就永遠不要抱怨,因為抱怨不如改變,要有接納批評的包容心,以及解決問題的行動力。朋友,試着加入“不抱怨”活動吧!不要匆匆經歷這個過程,這不是賽跑,而是一種過程。從帶着紫手環的那一刻起,你就在改變,你用你的意志在完成一種挑戰,為自己創造心想事成的無怨人生的挑戰。放棄抱怨,相信自己!

改變抱怨行為的整個流程可以是這個樣子的:最初,你是一個慣於抱怨的人,每天喋喋不休地抱怨並且自己毫無察覺;終於有一天,你發現那些受夠了你抱怨的朋友都遠離了你,你身邊聚集的全是和你一樣愛抱怨的人;你發現抱怨不僅沒有改變你的現狀還變本加厲,你想改變,因此,你開始有意識地控制自己不抱怨,開始用沉默來給自己思考的機會,便於説出有能量的話而非無意義的抱怨;經過一段時間,你抱怨減少了,心態平和了,行為積極了,你得到很多來自於環境的正向反饋(表揚、成功等),這些鼓勵、強化你不斷地選擇不抱怨。久而久之,你遇到不順心已經習慣於不抱怨,正如人們走路不由自主地邁出步子一樣,完全不需要意識控制,如此你整個思維模式已經被重新塑造。

總的來説,這本書給我的觸動很大,尤其是在情緒控制和心態調整方面。但也有不認同之處,如“不抱怨就可以改變自己的人生,不抱怨就可以讓自己的事業出現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難道我只要改變愛抱怨的行為,就能改變困境、擁有光明未來嗎?這未免把世界和人生過於簡單化了。不可否認,改變心態後我們的確可以感受到很多正面的東西,比如“眼前的境況其實也沒有那麼糟糕”,“其實還有很多機會可以成功的”,“其實我已經得到很多了”,等等。這種改變僅僅是改變自己來順應困窘的環境,心裏舒暢了環境卻一點沒變化,成功怎麼可能來?因此,在擁有良好心態的基礎上我們也努力去改變環境、去嘗試各種努力,這樣成功才會不期而至。還有就是作者在書中強調説優秀的人都不抱怨,我覺得有點言過其實。從心理學角度來説,抱怨對心理健康是非常有好處的,因為它是人們宣泄情緒、宣泄壓力的良好途徑。因此,抱怨並不可怕,我們可以偶爾抱怨只是不能慣於抱怨,更加不能將抱怨看成問題的答案。因此,一個人要想成功,除了必須擁有良好的心態之外,還需要很多因素,比如個人的努力、人際關係等等。我應該調整自己的心態,減少抱怨,努力地接納自己、確定自我價值。遇事多從自己身上尋找問題,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緒,在任何時刻都要努力保持積極良好的心態。“停止抱怨,你就已經在通往你想要的生活的路上了。”雖然這條路還很長很遠,還需要我付出努力和艱辛,但是既然做了選擇就應該積極地走下去,勇敢地面對未來的各種不確定,相信生活會更美好。

高中生《不抱怨的世界》讀書心得體會文章 篇16

近來,董事長給我們推薦了美國心靈導師威爾·鮑温的最新力作《不抱怨的世界》,本人有幸先閲為快。該書確實值得我們認真學習和領會,相信會讓各位受益匪淺,甚至使你的命運得以改善,享受到工作和人生的快樂!

人的一生,必然要工作,要發展自己,每個人都希望實現自己的美好願望和理想,但他需要一輩子的奮鬥才可能得以實現。然而,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難免要遭遇很多挫折和失敗或不盡如人意的事情。每當這時,有些人便不能正確對待,產生不滿,引發很多牢騷和抱怨,往往是怨天、怨地、怨命運、怨同事、怨領導……

其實抱怨的最大受害者是自己。有的人自認為才華橫溢,卻得不到提升,他們懷疑環境不好,對工作總是抱怨不休,不認為主動完成工作是自己的責任,而將訴苦和抱怨視為理所當然;還有不少人自命清高、眼高手低,他們動輒感到自己的能力沒有得到展示、領導對自己不重視、單位對自己不公平,因而在思想上產生嚴重的牴觸情緒,聰明才智沒有用於思考如何盡善盡美做好工作,而是整日抱怨,把大好的光陰和精力,在怠慢的蹉跎中白白浪費掉了。一個人一旦被抱怨束縛,不盡心盡力,應付工作,在任何單位都是自毀前程。沒有人會因為喋喋不休的抱怨而獲得獎勵和提升,在10個失業者中至少有9個人抱怨原上級或同事的不是,絕少有人能夠認識到,自己之所以失業是失職的後果。

袁輝是一名汽車修理工,從開始就抱怨“太髒、太累”,討厭這份工作,因此便偷懶耍滑,應付師傅。轉眼幾年過去,當時與他一同進廠的兩個工友,各自憑着精湛的手藝,或被公司送進大學進修,或另謀高就。獨有袁輝,仍舊在抱怨中做他討厭的修理工。抱怨的結果當然不會得到更多的重視和提拔,不會得到更好的待遇。不抱怨是一種最起碼的道德。

如果你選擇了在某個單位工作,就應該做到在其位、盡其責、謀其政,全身心地投入到具體工作中去,堅持對你所承擔的事情竭盡全力、主動負責。這樣你會得到極大的鍛鍊和成長,當你真正有了責任感,有了全面的工作能力,相信你一定會得到發展。

一個單位、一個企業、一個領導,他們都會重視人才,選拔人才。每個人無論職位高低,都應當把自己的聰明才智在工作中充分展現出來。當你通過勤奮努力取得了成績、做出了貢獻的時候,也就是你受到肯定和重用、體現個人價值、享受工作快樂的時候。

付出終有回報,無怨方能無悔。這也是我一生工作中的實踐體會吧!

高中生《不抱怨的世界》讀書心得體會文章 篇17

《不抱怨的世界》的確是一本能夠給人以氣力的勵志書籍。與其他勵志書籍誇大“明確的目標”遠大的理想“不同,它誇大的是一種平和的心態。失敗的原因千千萬萬,成功的例子卻總那麼相似,無疑都是堅強的意志和勇往直前的信念,或許,心態是堅持這些意志和信念的基礎。不抱怨,才能成就美美人生。

《不抱怨的世界》之所以如此受人歡迎,乃至膜拜,便是由於書中的例子都是我們身邊經常碰到的活生生的例子,引起了我們讀者的共叫,書中的例子總能讓我們聯想到自己,深進淺出,從自己的角度往領悟出一定的人生哲理。

例如,看這本書的時候,我就想起了那部讓我流了無數眼淚的電影――《唐山大地震》,23秒,32年,改變兩個女人的一生。設想,假如方登能放下對母親的“仇恨“,不抱怨這段不愉快的童年記憶,是否她的人生是另一番景象?但那肯定會改變她母親的一生,她母親可以離開唐山,跟隨兒子享受富裕的生活,抑或另嫁,組成美滿家庭。方登就是放不下,無法停止抱怨,帶着仇恨過了不愉快的32年,到最後原諒母親的那一刻,兩人相跪而泣時,可以想象,她內心是何等的開釋和解脱。不抱怨了,才能發現,值得珍惜和享受的事情很多很多。

還有另一部感動了無數人的電影――《山楂樹之戀》。電影之所以感動人心,引人落淚,除了那段革命時期青澀純真的愛情讓人羨慕,而最後結局的不圓滿讓人心生不忍之外,更感動我的是,“老三“面對疾病的那份從容樂觀。即使罹患白血病,他並不抱怨老天待他的不公,也沒有意志消沉,萎靡不振,而是促使他往調查與他一起工作的人都得白血病的原因,面對深愛卻無法一起的”靜秋“,他也沒有抱怨,而是”我不能等你到25歲了,而是等你一輩子“,默默地守護。這麼美麗的誓言怎能不讓人動容?如此寬廣的心靈如何能不讓人感動?正是由於老三的”不抱怨“,才成就了這麼一段美麗的愛情故事。

藝術來源於生活,電影雖是虛構,但總能讓我們重新反省生活。生活中總會有這麼些人,即使經濟困難、身患重症,依然笑臉滿面,樂觀生活;但也總有一些人,即使家財萬貫、身體健康,卻總是悶悶不樂,鬱鬱寡歡。二者一對比,“不抱怨“的精神顯得如此重要。有時不得不感慨,人的一生除了必須擁有幾張人壽保單外,還須有一個健康的心態。只有經常感恩、不抱怨,才可能快樂地生活,擁有無憾的人生。

《不抱怨的世界》所提倡的精神不在於你是否帶着紫手環,而在於你是否能真的擁有一個闊達平和的心境,是否能真的擁有一個樂觀開朗的心態。放下所有的不滿、失看吧,不抱怨了,心裏的包袱就會隨之卸下了,生活自然便會過得輕鬆有趣。或者這個過程很難,但一起為之努力吧,相信會有收穫的!

高中生《不抱怨的世界》讀書心得體會文章 篇18

一直以來不是很喜歡讀外國作家的書,一來記不住人名,二來總覺語言生澀,所以內心總是有意地規避。初看《不抱怨的世界》是抱着完成任務的心態,另外書名也還算小有吸引力。習慣看書前瞭解一下作者及他人對本書的評價:威爾·鮑温,美國最偉大、最受尊崇的心靈導師之一;有人説這是非常值得推薦的一本書,它會改變你的命運。

零零碎碎的時間看下來,還是不太習慣外國人的表達方式,所以記憶中只有些許片段,而印象最深的只有三個字:不抱怨。

曾幾何時,我們這個社會充滿了抱怨,大到對社會對體制的怨言,小到對家庭對自己的不滿,太多的抱怨充斥於耳。有神經科學家和心理學家對一些面臨各種刺激(包括長時間的抱怨)之人,進行大腦活動分析研究後發現,大腦的工作方式就像肌肉,如果讓它聽到太多的負面信息,很可能導致當事者也會按照消極方式行事,更糟糕的是長時間暴露在抱怨的環境中,還會使人變得愚蠢和麻木。

抱怨是最消耗能量的無益舉動。想想也是,抱怨能解決什麼問題?只會徒增自己的煩惱,還破壞別人的心情。記得正看此書時,可巧女兒來電,抱怨連天:牙疼,朋友不解人意,論文,演講各種任務壓力重重。聽着女兒連珠炮似的抱怨,我的心情瞬間糟到了極點,既有擔心,又有無以言喻的焦躁,不知該怎麼安慰她。這時,我就在想,當我們像這樣不停地抱怨時,帶給別人的恐怕同樣是煩悶、不安、躁動,這對別人真的是一種傷害。

百般的勸慰之後,我隨手拍下書的封面《不抱怨的世界》發給女兒,同時告訴她“在你所抱怨的每件事後面,應該都有值得你感謝的地方”,女兒無語,過後也許自悟發給我一張笑臉。

其實每個人都會向別人傾訴自己的不滿,傾訴有時也未必不是一種釋懷。只要我們不把抱怨裝得太深。

我也知道抱怨無益於事,可是生活中總忍不住會跟着別人附和抱怨,或者主動發泄自己的抱怨。我不知道自己是否能夠做到不抱怨,是否能像書中有些人那樣做到21天不抱怨。但書中傳遞給我的信息,讓我開始反思:既然抱怨不能解決問題,我們何不欣然接受,安然處之呢?

書中有這樣一句話“你如果大聲喊‘痛’,傷害就會出現;你如果抱怨,就會遇上更多要抱怨的事。”就像我們接受負面的東西多了,情緒、心情會隨之消沉,壓抑。正如我們現在倡導的遠離負能量,傳播正能量。

那麼如何讓自己做到不抱怨呢?

我覺得最關鍵的是調整自己的心態,心態決定態度,態度決定行動:改變自己説的話,不要再抱怨;改變自己的思維,當你想為自己的抱怨辯解時,先捫心自問,這次的經歷是否真的那麼糟?讓你抱怨的實際原因真的很嚴重嗎?然後下定決心,實踐不抱怨的承諾。

我們可以好好表達自己的期盼,而不需要用抱怨現狀來獲取想要的結果。只要將我們的渴望和可以提供解決方案的人談,我們就會縮短等待的時間,那麼我們的需求就會最大限度地被滿足,也就會更快樂。

我們要認真看待所有微不足道的小事,並時時感恩。當我們決定接納各種人事物,並從中發現其光明面時,我們就會體驗到越來越多的良善和美好。

我們無法改變別人,但我們只要從自己開始,從“心”開始,對自己説“與其在抱怨中苦熬,不如把祝福送給自己”。在不抱怨中感受生活的快樂。

高中生《不抱怨的世界》讀書心得體會文章 篇19

這本《不抱怨的世界》最初吸引我的是書中描述的“紫手環”的遊戲。這是由美國著名的心靈導師威爾·鮑温發起的一場“不抱怨”運動,每一位參加運動者戴上一個特製的紫手環,只要一察覺自己抱怨,就將手環換到另一隻手上,以此類推,直到這個手環能夠持續地戴在同一隻手上21天。

我也為自己製作了一個手環,戴在了右手上,我發現,哪怕讓這個手環在我的右手上持續一天都很難。早晨上班,我抱怨業務繁雜;飯後和同事聊天,抱怨起這個反覆無常的天氣。最後,又説到了讓人氣憤的房價和社會上讓人氣憤的現象。只是在中午休息這一段時間內,我的手環就在左右手之間換了好幾次。我驚訝,自己原來已經深陷在抱怨之中而不自覺。

我迫不及待地讀起了這本《不抱怨的世界》,發現抱怨是如此糟糕的一件事情,而最糟糕的是我們常常深陷抱怨之中而不自覺,久而久之,讓其成為了我們的一種習慣,以及看待事情的一種心態,在“抱怨的輪迴”中,喪失了積極、樂觀、上進的心。慶幸的是,在這本書中,作者還向我們耐心地講述了抱怨的原因是什麼,抱怨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什麼,怎樣才能讓自己停止抱怨的輪迴,怎樣才能讓周圍的人停止抱怨,怎樣才能做一個積極、樂觀的工作者,做一個快樂的自己。這些都讓我受益匪淺。

不錯,我們之所以抱怨,可能是希望抱怨能衍生出一些益處吧。比如,我們向他人抱怨工作的繁重,可能潛意識裏就希望別人多做一些或者幫助自己分擔一些;我們抱怨自己最近多麼倒黴,可能是希望別人能給自己一些安慰和同情。但是抱怨不能解決任何現實問題,最終只能讓我們深陷抱怨的惡性循環而不能自拔。或者給我們的健康和生活帶來惡劣的影響。我想,沒有人願意和整天抱怨的人生活、工作在一起,因為這樣連自己的生活好像也看上去毫無希望。要想杜絕抱怨,只有勇於面對自己的困境,遇到矛盾的時候,及時地溝通,解決。這同樣需要勇氣。首先要有勇氣承認自己是在抱怨,其次要有勇氣去化解矛盾,改變處境,而不是一味地抱怨。

每個人的人生都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在遇到值得抱怨的事情時,我們也許可以試着不去張口,而是首先理智的思考,然後再去馬上行動,改變處境。我覺得書中一句話説得很對,“我們的想法創造我們的世界,我們的話語又表明了我們的想法。”在很多時候,也許就是我們抱怨的話語改變了我們的世界。我們原本可以輕鬆、積極、樂觀、上進,卻可能因為抱怨而變得痛苦、悲觀、沉重、無所作為。這本《不抱怨的世界》為我打開了消除抱怨的美好生活,那麼從現在就開始改變吧,相信紫手環的力量,相信自己的力量,可以打敗抱怨,創造新世界。

高中生《不抱怨的世界》讀書心得體會文章 篇20

要一個人“不抱怨”很難,在生活上遇到任何的不順遂,發發小牢騷、吐吐苦水,似乎是一件理所當然的事。但是別忘了一個重要的理論“吸引力法則”,要知道,當一個人在説些負面和不快樂的事時,就會接收到負面和不快樂的事,例如:當女人常抱怨世界上沒有一個好男人的時候,就已經在心裏種下了一個“不相信有好男人”的因,所以即使遇到了好男人,可能也打從心裏懷疑,這樣即使遇到了t,也可能會錯過吧;同理,如果多説一些感恩的事,則會為自己引來更多喜樂之事。這樣,你要選擇抱怨還是不抱怨?

這書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結尾的一句話:你自己就是一種祝福!

很多人每天抱怨東抱怨西,怪物價高、抱怨老闆不加薪。不過,現在有一項“不抱怨運動”正在全球八十個國家推行。很簡單,在手上戴上手環,每次抱怨或指正別人就要換手戴,得連續不抱怨21天才算成功。

有兩件事,我們大多數人都會同意:1.這個世界有太多的抱怨。2.我們過的不是我們想要的生活。然而,形成抱怨的原因是什麼,我們為何會抱怨,我們以為抱怨能帶來什麼好處,抱怨是如何破壞我們的生活,而我們又要怎樣讓自己和周遭的人停止抱怨,為什麼我們過不上我們想要的生活?而這些問題是威爾;鮑温(willbowen)的《不抱怨的世界》一書及他發起的“二十一天不抱怨運動”要回答的。

按照韋氏辭典的定義,抱怨(complaint)有兩重意思:表達哀傷、痛苦或不滿,提出正式的控訴或指責。根據抱怨對象的不同,抱怨還可分成對自己的抱怨和對他人、外界的抱怨。

鮑温認為,我們之所以會抱怨,就和我們做任何事情的理由一樣:我們察覺到抱怨會帶來好處。許多抱怨涉及了從他人身上誘發涉及了從他人身上誘發特定的人際互動反應,例如同情或認可。比如説,人們可能會抱怨自己的身體健康,卻不是因為真的覺得生病,而是‘病人的角色’能讓他們取得附帶的好處,例如他人的同情,或是可以避開反感的事件。作者鮑温現身説法,講述自己13歲參加中學舞會,因害怕邀請女生跳舞,轉而抱怨自己太胖,女生是不會接受他的邀請的,從而引發同學們的同情並避開了這件害怕的事。自此他犯上了“抱怨上癮症”,以後的日子,無論是工作上,還是人際關係上的問題,他都歸因於他的體重。

我們抱怨他人的原因之一,是要讓自己在互相較之下,顯得更為優秀。當我指出你的缺點時,就是在暗示我沒有這樣的缺點,所以我比你優秀。抱怨的背後是自誇和吹牛,而沒有安全感、質疑自己的重要性、不確定自我價值的人,才會吹牛和抱怨。我們自覺不配得到想要的東西,缺乏自我肯定,便藉由抱怨把自己想要的東西推開。在我們的抱怨中,我們也對世界傳遞出自己是受害者的訊息,而這麼做,也將會為自己引來更多的加害者。

讓我們把生命看作是一個連續不斷的選擇過程,在每一個選擇關頭都有前進與倒退的衝突。有時可能會走向防衞、退縮,有時也會向成長邁出一步。而成長包含了走向未知,常常要放棄熟悉的生活方式,結果我們傾向於害怕成長。我們其實是在拒絕、反抗我們的偉大潛能,對這種逃避成長的傾向,馬斯洛命名為“約拿情結”。抱怨是“約拿情結”的體現,它源於自我價值感低落,它是安全的,它屬於低能量層次的對話,不會威脅到彼此;通過抱怨,人們逃避生命的拓展、成長與改進。

高中生《不抱怨的世界》讀書心得體會文章 篇21

一次偶然的機會,我有幸拜讀了威爾·鮑温所寫的一本《不抱怨的世界》,未曾想因此給我帶來了一次極大的心靈震撼和啟發。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這句話雖然早已為大家所熟知,但真正能“看的開”的人卻並不多見。

我們總會在工作中、生活中以及很多方面或多或少的存在着不滿意和抱怨的心理,有的員工會很明顯的表現出來,影響到自身的情緒和行為;有的員工可能深埋心底,卻也同樣為這種心理左右了自身的行為;而對於相對豁達的來説,其實也往往也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抱怨,甚至不為自己所知道,只是一種潛意識的抱怨,這也同樣一定程度的影響和左右了他們的思想和行為。對生產線忙閒不一,分配不勻,上下道不合又或者是設備問題等等多方面的抱怨充斥在員工們的工作生活之中。書中提到很多有意無意的抱怨情節也可以證實這一點。

作為一名基層管理者,無論是在工作中還是在生活當中,我同樣有着自己的些許抱怨。或許不抱怨、無怨的世界也許只是一個理想中的世界,但它可以讓我們嚮往和憧憬,去完善自身的思想,增益自身的才能。書中深入淺出的論述,也讓我明白了很多道理,受益匪淺。書中通過一隻手環向我們傳遞了“抱怨不如改變”的生活理念,手戴紫手環者只要一察覺到自己有抱怨情緒,就將手環換到另一手上,如此反覆,直到手環在一隻手上連續21天為止,21天不抱怨不批評別人,不到一年,你就會慢慢改變,當然這並不是只神奇的手環,只是此時此刻得你心態變了。

下面簡單的談一下我讀了這本書之後的一些想法,也希望以此為大家帶來一些思考,成為自己和大家今後一種生活與工作中的激勵。

一、停止抱怨

要成為一個完全沒有抱怨的人很難,對生活一些不順當、煩心的瑣事發發小牢騷似乎不是一件太大的事情,也很正常。不過,我們卻忽視了一個重要的東西——吸引力法則。要知道,當一個人在説些負面和不快樂的事時,就會接收到負面和不快樂的事,書的開始,鮑温首先教給了我們如何停止抱怨,用“21天效應”的培養方法改變自己的抱怨習慣,這也是改變我們,成就無怨人生的第一步。抱怨行為不僅不能改變實際的惡劣情況,更會增添人們的負面心理,這是一種消耗能量且完全無益的運動。正如仇恨和生氣鬱結是用別人的錯誤在懲罰自己一樣,抱怨又何嘗不是在於事無益的懲罰自己。

二、感恩困苦

更進一步,在書中我學到的第二點,即是學會感恩,這裏的感恩指的不是對我們好的人或事物,而是感恩困難,感恩一切的不順利。“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增益其所不能。”於困境中的我們,或者會覺得困難的難以承受,然而跳脱出來,以一種長遠和凌於其上的目光來看待這一切,一切的苦難和困境未嘗不是一種好事,一種磨礪和挑戰。於困苦過後的自身提升是慢慢培養所不能達到的。“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過於順暢通達的人生,未必是一種好事。無論是生活抑或工作中的不順,當我們不在將眼光着眼於現在所承受的一切,而是以一種長遠和自身完善的目光來看待,那麼我們就已經到了另外一個境界,也較一般人更容易去承受一切困難和理解其意義價值了。

三、成功始於困境

當我們在做到停止抱怨,感恩困境之後,我們就應逐漸懂得“成功始於困境”,這也是我在書中學到的第三點。古語云:“非淡泊無以明智,非寧靜無以致遠”。人唯有在這種沒有抱怨,心緒平穩寧靜的時候,才能有更堅定和更深遠的志向與發展。在困境中擁有平和的心態,在平和的心態中尋求發展,這也達到了我們沒有抱怨的更深一層的意義和作用。完全跳出於一切困難給自己的心境影響,用凌於其上的態度來觀察自身所承受的,以這種平靜狀態去工作和生活,顯然是更能夠做出更加正確的抉擇,逐步實現成功,這也是我們工作中需要努力的方向所在。

其實我們每個人無時無刻都在創造自己的人生,請不要抱怨,心平氣和的看待周圍的一切,不利條件是你一生的財富,而這份財富只有經得起風浪的人才能俘獲,收起抱怨的廢話吧!勇敢迎接挑戰,用積極的心態去面對我們的工作,融入團隊,為我們的風馳願景而努力奮鬥!

高中生《不抱怨的世界》讀書心得體會文章 篇22

這個月偶然接觸到《不抱怨的世界》這本書,抱着隨意的態度翻了幾頁,被書中的幾句震撼到了,便一發不可收拾的讀下去。

“如果不喜歡一件事,就改變那件事;如果無法改變,就改變自己的態度。不要抱怨。”,“任何個人和團隊要想成功,就永遠不要抱怨,因為抱怨不如改變,要有接納批評的包容心,以及解決問題的行動力”——這個《不抱怨的世界》中比較經典的兩句。

人生不如意十常八九,在現實生活中不可能所有的事情都一帆風順。當不如意的事情發生時,有些人常常開始抱怨,“工作太忙了”,“物價水平太高了”,“生活環境差了”……。可是抱怨過後又能怎麼樣呢,不但對要解決的問題沒有一點幫助,而且還把負面情緒傳給別人或者整個團隊。

依稀記得國中讀到過的一篇文章——《為學一首示子侄》。裏面有一段描述兩個和尚(一貧一富)想到南海朝聖的故事。有錢的和尚總是抱怨這,抱怨那。還嘲笑沒錢的和尚説:“我這麼多年來,想要買船到南海都沒有成功,你沒有錢憑什麼能成功”

沒錢的和尚回答説“我只要一個缽就能夠化緣到南海”。到了第二年,沒錢的和尚卻成功從南海回來了。而有錢的和尚卻沒有成功到南海去。

這就是不抱怨的力量,遇到問題不要抱怨,抱怨對解決問題沒有幫助。遇到問題要冷靜,不要被自己的情緒所控制,腳踏實地的想辦法去解決,勇敢的面對,而不是通過抱怨來為自己找藉口。

高中生《不抱怨的世界》讀書心得體會文章 篇23

最近讀了一本《不抱怨的世界》,感覺很不錯,今天想與大家分享。

我們每個人都有抱怨,很多抱怨聲也常在我們耳邊此起彼伏。從我個人角度來講,我認為抱怨是一種舒緩內心煩躁的方式。比如我們經常説有了朋友我們就可以向他們傾訴煩惱、憂愁。抱怨是人之常情,所以我們就會抱怨來抱怨去。一時的抱怨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抱怨有時會形成一種習慣,這時抱怨的危害就很大了。首先我們的抱怨會使我們身邊的人活在一種負能量的環境裏,破壞大家的心情,這樣我們生活的地方就會變成一個陰沉的抱怨世界,這樣的環境,會導致每天的心情下滑,工作效率下降。

然後,無休止地埋怨對自己本身就是一種傷害。當抱怨成為一種習慣,人會很容易發現生活中負面的東西,加以放大,甚至身邊人一個眼神、一句話都可以讓他浮想聯翩,進而感慨自己生存艱難。傾訴得越發聲情並茂,也就越發使情緒“黑雲壓城城欲摧”,越來越焦慮。

另外,書中説,我們抱怨的主因之一,就是要讓自己在相較之下,顯得更為優秀。“至少我不像某某某那麼糟。”當我指出你的缺點時,就是在暗示我沒有這樣的缺點,所以我比你優秀。很多時候抱怨就是自誇。可是沒有人喜歡自誇的人,這樣的行為會使更多的人遠離我們。

抱怨的危害很大,可有時真的分不清什麼時候是抱怨,什麼時候是事實。其實,事實與抱怨最大的區別就是,對於事實我們只想陳述,不想改變;而抱怨卻是我們很想改變的事實。比如我其實一直很想把《不抱怨的世界》的讀後感寫下來分享給更多的人。有人問我今天下午幹什麼了,我會説我今天寫了一下午《不抱怨的世界》的讀後感,這時我就是在陳述一件事實,因為做這件事讓我很快樂;而如果我並不想寫這篇讀後感,我認為它耽誤了我一下午的時間,也許並沒有人問我今天下午幹什麼了,我就對某個人説我今天寫了一下午《不抱怨的世界》的讀後感,這時我就是在抱怨,因為我想改變這種狀況。

也許這時大家會產生一個問題,如果我真的認為寫這篇讀後感耽誤了我一下午時間,那我該怎麼辦?其實很簡單,在沒有人問我的時候,就不與人提起這件事;在有人問我的時候,只是説我寫了讀後感,而不加上它耽誤了時間之類的,這時,我就沒有抱怨。而我的內心,也不必總想着,“唉呀,這讀後感真煩人,我的一下午時間又沒了。”既然已經過去了,我可以想想接下來的時間我該如何利用,該如何將也許耽擱了的事情彌補上。

書中介紹了一種改變抱怨習慣的方法,在手腕上帶一隻紫色手鐲,每當我們發現我們抱怨了,就換一隻手戴,有意識地去控制讓自己不抱怨,不吐槽。因為這樣我們就可以意識到自己做錯了,時間長了就可以大大減少抱怨的次數,直至21天不抱怨。

人改變一個習慣總是要經歷四個過程,無意識的無能,有意識的無能,有意識的有能,無意識的有能。如果我們將改變抱怨付諸行動,並堅持下來,會發現最後我們會很難產生抱怨的想法,每天將變得十分陽光、快樂,如此生活豈不是你我正想要的?所以,只要人人都減少一些怨,世界將變成不抱怨的世界。你,準備好了嗎?

高中生《不抱怨的世界》讀書心得體會文章 篇24

《不抱怨的世界》,當我聽到這個名字,就知道它一定是一本關於調整心態方面的書。看了此書,收穫非常大。

當自己慢慢沉浸在書中時,才突然發現,這其實就是一面心靈的鏡子。裏面並沒有什麼大道理,只是用很普通的方式;很普通的事例,來告訴我們一種簡單生活的態度。讓我們更加了解自己。

沒有看這本書前我會經常“發牢騷”,認為發發牢騷有助於自己內心平衡的調節,有助於擺脱各種煩惱。但當我看完這本書後,我才知道原來自己是多麼的愚蠢和幼稚,這樣不但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還可能讓你因為抱怨的而的遭到別人的誤解,最終又可能導致不可收拾的結果。

當手環在自己手上來回互換時,我從未意識到自己有如此多的抱怨,如此多的不滿。我好像根本沒有自制力,好像自己就是一個經常發牢騷和抱怨的人,但在書中我看到了也有很多的人和我一樣,突然發現自己是一個有如此多抱怨的人的那種不安的心情,可是書中的一句話卻讓我頓然醒悟“誠實面對情緒,安於自己的不安”,對,發現自己的不足,不必驚慌,既然已經產生了,就應該誠實、勇敢的面對它;就應該去想辦法結局它;也才能最終“安於自己的不安”。書裏就是要求我們勇於剖析自己、找出不足、勇於改變自己。既然喜歡抱怨,那也就想辦法讓他悶在心裏不能説出來“在還沒有説出口之前,就逮住那些話語”這樣“你的紫手環已經從讓你發現自己正在抱怨的工具,變成你的話語在説出之前要穿越的過濾器”。有少説到學會沉默,再到安於不説的狀態,最後就能真正擁有“不抱怨的世界”。

工作在培根是幸福的,因為這裏不僅僅是實現自我價值的地方,更是我成長的搖籃,在這裏工作的十多年裏,早已把培根當作是自己的家,而我也深知培根早已真切的接納了我這個孩子。而我,此時已經長大,也懂得了家的重要,那麼,在自己的家中工作生活的我又為何要用抱怨來回報它呢?

我謹記:永遠都不要抱怨!

高中生《不抱怨的世界》讀書心得體會文章 篇25

《不抱怨的世界》是一本心靈勵志書,它用一隻手環向我們傳遞了“抱怨不如改變”的生活理念。在美國《時代週刊》與《紐約時報》聯合美國NBC 電視台發起的“影響你一生最重要的一本書”投票中,它僅次於《聖經》。世界首富比爾. 蓋茨在推薦這本書時説:沒有人能拒絕這樣一本書,除非你拒絕所有的書。

抱怨,其釋義為心中懷有不滿, 責怪導致不滿的源頭。每個人都渴望自己的人生幸福安順,但是每個人都難免要面對很多挫折和不如人意的事。如果當事人不能正確對待這份壓力將之化為動力的話,就會產生不滿,開始抱怨自己時運不濟,遇人不淑。

但是在鮑温的眼中,很多時候我們抱怨環境、抱怨他人,還可能是因為個體缺乏安全感,自我價值不確定,在這種心理背景下,我們需要通過抱怨環境來向外界傳遞自己是受害者的信息,需要通過抱怨他人來表現自己的優秀,需要用抱怨來為自己的缺點、害怕成長和改進找藉口。但是我們不該被前進道路上的荊棘絆倒,我們不該一味退縮,我們不該放棄成長。

生活中的酸甜苦辣鹹,每一味都值得我們去經歷去總結。我們應該勇敢的站出來,對自己説“我能行”。不斷的超越挑戰自己,去享受挑戰自我的過程,去回味此間的心酸,人生沒有一帆風順的可能性,我們每個人都要做好掌舵的準備。隨時隨地的充實自己,學會自我保值,我們就立足於不敗之地。為此我們的重中之重,就是走出不抱怨。

鮑温認為走出不抱怨的四個階段,即無意識的無能,有意識的無能,有意識的有能及無意識的有能。無意識的無能,即是對自己的抱怨(無能)毫無所覺(無意識)的;有意識的無能,是指自己能覺察到自己的抱怨,以及周圍其他人的抱怨;有意識的有能,是指傾向於用沉默來便於自我反思、慎選措辭,以便於説出有價值的話語,而非喋喋不休的抱怨;無意識的有能是指你已經重塑思維模式,習慣於不愛抱怨了,並且不需要意識控制。

紫手環運動的方法很簡單:當參與者發現自己抱怨時,就將手環換到另一隻手上,直到這個手環能持續21 天戴在一隻手上為止。這就時刻提醒着自己記得喊停。這個方法可行,是因為它運用了人類文化特有的宇宙觀,但人們相信某種帶有神奇的力量時,就會努力去執行某種儀式。所以,將某個健康行為賦予神奇的力量或意義時,此健康行為才容易養成習慣。這樣我們的思維模式就被重新塑造。

《不抱怨的世界》想表達的意義是:成功只垂青積極主動的人,只要你敢於擔當,勇於接受挑戰,任何艱難險阻都會變成坦途。任何事情就怕人去“做”,只要你敢於去做,事情就會自然而然地變得順暢了。

之後,你會發現,原來讓自己思慮重重的困難,竟然是小事一樁。優秀的人,都是不抱怨的人。他們總是會把消極的想法從自己內心中掃除殆盡,讓自己的內心充滿陽光、充滿希望。你會發現,人們不但欣賞積極主動的人,還會對其充滿敬佩。因為世界上少有這樣的人,所以,世上也少有成功的人。一句話,庸人是因為自己而平庸的,也是因為不斷抱怨而平庸的。

作為一名公司的行政人員,每天工作中都會遇到各種讓人心煩的瑣碎小事,但件件都是必須面對,例如:招聘不到滿意的員工;在物料申購過程中,供應商不能及時供貨;設施、設備日見老化帶來的突發事件;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不能順利進行等等,我應該不斷的調整自己的心態,減少抱怨,確定自我價值。遇事冷靜沉着,不侷限於眼前的困境,我們該相信自己,付出努力,付出汗水,積極的面對生活中的消極一面,調整心態面對困境,決不抱怨。

高中生《不抱怨的世界》讀書心得體會文章 篇26

讀了《不抱怨的世界》,我感覺到這不只是一本心靈讀本,更像是一本工具書。它不只是從理論上闡述了抱怨的負面影響,還提供了一個非常實用又操作簡單的方法,來解決“怎樣可以不抱怨”這個問題。

我也是因此帶上了隨書贈送的紫手環,發現我自己的抱怨實在太多了,常常在上班的時候抱怨“又沒睡好”,常常在下班的時候抱怨“累死了”,抱怨客户填單“又”不完整,開車的時候抱怨出租車不講規矩,抱怨紅燈太久等等,這都是我之前從沒有意識到的。有人説生活就像一面鏡子,你對它笑它就會對你笑,你對它皺眉,它就會對你皺眉。

常常在抱怨之後發現自己心情也跟着糟糕了起來,抱怨確實給我帶來了不少負面的影響。但仔細想想,我們平時抱怨的事都是些小事,再回頭想想,根本就不值得因此不高興,而抱怨以後像是把不開心的事放大了好幾倍,讓自己又回味一遍,也讓身邊的人也跟着受到了負面的影響。

本來我只是好奇,抱着試試看的態度,發現了這些自己平時不會注意到的言語舉動,自己也大吃一驚,於是就跟着書裏的方法自己嘗試了一下。

高中生《不抱怨的世界》讀書心得體會文章 篇27

《不抱怨的世界》開卷語所説的,“紫手環”只是一種象徵、一種媒介、一種手段,最根本的還是改變自己的內心。或許要真正達到“不抱怨”很難很痛苦,實在這只是尋找內心平靜的一個過程。

《不抱怨的世界》書中多處提到生活中一些我們經常會“抱怨”的細節,我們總是“抱怨”別人怎樣不好,“抱怨”外部環境如何不利,書中所説的,讓我不禁聯想到近期熱播的電視劇《婚姻保衞戰》,該劇導演趙寶剛在被問到“取得婚姻保衞戰勝利、雙贏的祕訣是什麼?”時,他回答:“別企圖要求別人,要做的只有改變自己。”我以為趙導的這句話與“不抱怨”所提倡的精神境界是異曲同工的。俗話説心態決定狀態,只有擺正我們自身的心態,才能發現他人的美。

回想起上大學的時候,總會聽説哪間宿舍又吵架,問其原因,無非是誰不講衞生,誰太晚睡影響到他人。總是一些雞毛蒜皮的事情便會引起一場戰爭。我們宿舍四人也並不是對彼此完全沒有意見,但卻從未發生爭吵,只因我們善於忍耐,善於理解,善於溝通。人與人的相處之道總是如此,得饒人處且饒人。假如你有時間打掃衞生,那麼幫幫人家打掃又如何呢?假如你真的影響到別人,為何不能多站在別人態度將心比心,改變一下自己的作息呢?實在很多事情看起來總是那麼簡單,但不知道為什麼人類總會把他們複雜化。“不抱怨”不就是對別人多多忍耐、理解與溝通,對自己多多省視、要求、改變嗎?

在想想現在的工作,日復一日,有時自己很努力,成效卻很微小,於是我們總會在別人身上尋找原因,某某不配合,指導不正確,對手太強大……等等,總有成千上萬的理由,卻無一條是關於自己的,就算有也是運氣太背之類的。現在想想,實在我們能“抱怨”的永遠只有自己,只有“抱怨自己”才能轉化為生產力,才能轉化為前進動力,這種“抱怨”於人於己才是有意義的。抱怨別人、抱怨外部都是愚蠢、無濟於事的,這種消極心理更會使自己永遠得不到進步、永遠無法取得成功。

很多時候,我們會感到不快樂,是由於我們要求太多卻無法實現;很多時候,我們會感到很失看,是由於我們總按着自己的設想臆造客觀世界,卻發現事實原來不是所想的。想要快樂實在很輕易,珍惜眼前便可;想要滿足實在很輕易,平常心接受現實便可。

讀《不抱怨世界》,用“紫手環”時刻提醒自己:永遠別企圖要求別人,要做的只有改變自己!

高中生《不抱怨的世界》讀書心得體會文章 篇28

説實話讀完這本《不抱怨的世界》帶給我很大的震撼與啟發。人為什麼會抱怨?什麼樣的人喜歡抱怨呢?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這就話雖然早已被大家所熟悉,但是真正能看開的人卻並不多見。我覺得如果一個人內心充滿了不滿和怨恨的時候,而這個量超過他自己所能控制的時候,那麼你就會聽到來自於他的抱怨聲。人們總會在生活中,工作中以及很多方面或多或少的存在着不滿意和抱怨的心理,有的人會明顯的表現出來,影響自己以及周圍的一些人的情緒或行為,而有的人深埋心底,但是這種行為的人會讓這種抱怨從心裏左右了自身的行為。但是作為豁達的的人來説,其實心裏也往往會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抱怨,甚至連我們自己都不會知道,雖然是一種潛意識的抱怨,但是同樣會有一定程度的影響和左右了我們的思想於行為。

要説成為一個完全不抱怨的人很難,偶爾對生活中發生不順心意和煩心的瑣事發發牢騷不是一件很大的事,屬於正常。但是書中的一句話卻讓我記憶深刻“任何人和團隊要成功,就永遠不要抱怨,因為抱怨不如改變,要有接納批評的包容心,以及解決問題的行動力”

要想不抱怨,我們首先應該改變我們對待事物發生時的想法與看法,然後我們就要開始行動。當你不喜歡這件事的時候,你可以試着去改變它,但是要具有一顆寬容的心和一切結局問題的行動力。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dushu/3v7yj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