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讀書心得體會 >

不抱怨的世界讀書心得(通用19篇)

不抱怨的世界讀書心得(通用19篇)

不抱怨的世界讀書心得 篇1

抱怨,是每個人在面對困難和不公平時,最自然的表現,當我們設身處地面對這樣境況的時候,經常會説:“事情都已經這樣了,難道還不允許我抱怨兩句麼?”當我看到這本書名時,我還覺得它和一般的勵志書一樣,用着命令的口吻,像獨裁法西斯一樣的教育讀者,可當我拿到這本書時,我就被它的媒體推薦所吸引:

不抱怨的世界讀書心得(通用19篇)

“這本書寫得既睿智又直指人心,抱怨就是推開自己想要的東西,如果讓這個世界聽見了,就會帶來更多的壞事給你。”

“抱怨是最消耗能量的無益舉動。有時候,我們不僅會針對人、也會針對不同的生活情境表示不滿;如果找不到人傾聽我們的抱怨,我們還會在腦海裏抱怨給自己聽。本書作者提出的神奇“不抱怨”運動,來得恰是時候,它正是我們現代人最需要的。我們可以這樣看:天下只有三種事:我的事,他的事,老天的事。抱怨自己的人,應該試着學習接納自己;抱怨他人的人,應該試着把抱怨轉成請求;抱怨老天的人,請試着用祈禱的方式來訴求你的願望。這樣一來,你的生活會有想象不到的大轉變,你的人生也會更加地美好、圓滿。”

這些看似平淡的話語卻都已經道出在面對困難時少有的人生真諦。當我看完這本書時。感覺所有不抱怨的生活智慧全部囊括在這本書中。人生在世,總會有不如意,會有各種險阻。在巨大的城市生活壓力下,做到不抱怨越來越成為一件很難的事。然而這本書卻給出了答案。“終此一生,我們都處在各種各樣的關係中,與父母之間、與朋友、與兄弟姐妹、與愛人、與同事或者與某位萍水相逢之人……你決定着關係的路線。是你——不是上帝,不是其他人,不是你的命相,不是命運,不是職業、年齡、種族、教養,也不是你有多少錢——決定了你的關係走向何方。關係現在是,而且將來會一直是,人生的一部分。它是人類最大的難題,本書將告訴你如何在各種關係中,實現愛、平和、喜樂,使人生變得美好而圓滿。”

誠然,我們每天都面臨着事業發展的壓力,同行業者競爭的壓力,生活成本的壓力,似乎我們越來越像一塊海綿,生活喜歡的擠幹我們生命中每一滴精力,每一點夢想,讓我們在它的重壓之下,做着只顧眼前的奴隸。我們每天抱怨着高房價,高油價,高通貨膨脹,讓我們的生活得不到一絲的快樂,覺得生活是暗淡無光,看不到希望。我並不是有意要為這些開脱,也不是為了這些存在即為合理的解釋。而是就像書上這段文字一樣:

“獅子如果能追上羚羊,它就生存,如果它跑不過羚羊,只能餓死。羚羊如果抱怨不公平,那青草——羚羊的“早餐”該向誰抱怨?羚羊還能跑,青草連逃跑的機會都沒有!羚羊要想活下去,只有平時加強訓練,提高奔跑的速度,讓自己跑得更快,即使跑不過獅子,也要比其他羚羊跑得快,只有這樣才能得以生存。”

對現實生活中我們無法改變的事實進行的抱怨是無用的,可以説是在自己的內心繼續強化了潛在的困難。抱怨會消磨你的意志,吃掉的前進的動力,接下來就是要為自己的失敗尋找藉口。永不抱怨的人生態度才是第一位的。我們可以把抱怨的時間和精力來想解決問題的辦法,或者是分散自己的精力,讓自己在另外一個方面有所建樹。就像書評中説的“遇到挫折要從容面對,不抱怨、不放棄……只要繼續努力,就一定會成功”“把壞事當好事辦,人生就只有快樂、沒有抱怨。”

就像書中所説的那樣,給我們自己帶上隱形的紫手環。然後朝着夢想前進。“凡是你所渴望的東西,你都有資格得到,快朝夢想前進吧。不要打壓自己、替自己找藉口,或是假借批評和抱怨,將注意力轉移。你應該要接受不安感來襲,同時在這樣的時刻支持自己。”不抱怨的世界,也告訴我們同樣一個道理,做永遠比説重要。

抱怨的人的心態往往是悲觀的,甚至覺得整個世界都是悲慘世界,停下了前進的腳步。這本書正是傳遞這樣的生活智慧給我們,面對困難的時候,不是對憤世嫉俗的抱怨沒完,也拿不是“吃虧是福”的聊以自慰,而是讓我們行動起來,戴上我們生活中紫色的手環,看見了壓力、不公平和困難不要像往常一樣去抱怨,把精力去尋求解決的最佳方案,“把壞事當成好事去辦”。不抱怨的世界,不抱怨這個世界,自己會真真正正的收穫到好處,真真正正的會在人生上取得成功。

不抱怨的世界讀書心得 篇2

今天一起牀就看了看日期,發現假期已經過了一半,想想自己已經做了什麼,發覺自己看的書少之又少,於是百度一下‘最受歡迎的勵志書’,想看看些勵志的書來鼓鼓氣,振振精神,洗滌洗滌心靈,説白了是讓自己好過一些。當頁面出來的時候,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我曾經讀過的《祕密》,第二本就是我今天讀的《不抱怨的世界》。想想,我居然已經讀過最具有影響力的勵志書,可是隨着歲月的流逝,我幾乎已經忘記我曾經讀過它,忘記它曾經對我的影響,忘記了在我高三那年對我很有影響的'吸引力法則’。雖然我讀過,但我真的沒有真正的讀懂,沒有真正的運用起來,不然怎麼會這麼快就遺忘了它了,而不是時時刻刻運用在現實生活中呢?也許那時候只是急於求成地讀而已,並沒有真正地去細細地品味。

今天我又自以為是地讀起另一本很具有影響的勵志書,《不抱怨的世界》。看到這個書名的時候,就覺得很不可思議,我們真的能做到不抱怨嗎?現實的生活中,實在有太多我們覺得不滿的地方,於是我們總習慣抱怨,有時抱怨成為了我們生活的一部分,就在我看這個本書的時候,我還在抱怨網絡信號怎麼那麼不號,於是我在想既然在看《不抱怨的世界》,我是不是該停止抱怨了呢?換另一個角度想,我能看到這本書也已經很幸運了,網絡信號不好,等一等,過一下很快就可以連上線,然後就可以繼續讀下去了!這樣想我就不再想去抱怨為什麼最近信號老是不好了,發覺不抱怨的方法其實就是改變自己的態度,這招還蠻有用的哦!

不抱怨的世界讀書心得 篇3

抱怨在我們日常的工作生活中是一種司空見慣的行為,通過認真閲讀威爾·鮑温的這本《不抱怨的世界》,我感到受益匪淺,認識到“不抱怨”的內涵。書中鮑温牧師説:“我們之所以會抱怨,我們就和我們做任何事情的理由一樣:我們察覺到抱怨會帶來好處。優秀的人都不抱怨。”

一篇篇的翻閲《不抱怨的世界》,這是一本很棒的心靈勵志書。看了這本書後心靈受到很大的觸動,慢慢沉浸在書中世界時,才發現,它其實就是一面心靈的鏡子。裏面並沒有什麼大道理,只是很普通的方式,很普通的事例,來告訴我們一種生活的態度,讓我們更加了解自己。在鏡子裏我們能看到自己的外表是否整潔,我們的臉上是什麼表情,是憤怒還是喜悦……而這本書就是反照內心的鏡子,讓我們看到自己不能外露的內心世界,是樂觀向上的,還是消極低沉的?這些可能在表情上我們沒有表露,但在言語上或多或少有抱怨的產生。當然,有人認為抱怨是一種宣泄,一種情緒的調節方式。沒有看這本書前我也是如此認為:我們把抱怨俗稱“發牢騷”,認為偶爾發發牢騷有助於自己內心平衡的調節,有助於擺脱心靈的陰影,但當我看完這本書後,我才知道原來抱怨是一種流行病,你的抱怨會喚起他人的共鳴,讓抱怨成為一種傳遞的心靈疾病,不但不能找到解決的方法,還可能讓你因為抱怨的快感而升級抱怨的程度,最終又可能導致不可收拾的結果。書中主人公的狗被車撞了後,就差點讓他自己成為了憤怒及抱怨的奴隸,是理智讓主人公在抱怨的行為中停了下來,沒有讓事情更糟糕,而理智就是內心世界對自己行為的理性剖析與理解,而這一切都是“不抱怨”所能給予我們做到的。

在書中我看到了也有很多人和我一樣,突然發現自己是一個有如此多抱怨的人,心中多了些不安,可是書中的一句話讓我頓然醒悟:“誠實面對情緒,安於自己的不安,對發現自己的不足不必驚慌,既然已經產生了,就應該誠實勇敢的面對它;就應該去想辦法結束它,也才能最終安於自己的不安”。書中就是要求我們勇於剖析自己、找出不足、勇於改變自己。由少説到學會沉默,再到安於不會沉默,再到安於不説的狀態,最後就 能真正擁有“不抱怨的世界”。當我們沒有了抱怨,我們的心理就只剩下快樂,當人人都拋棄了抱怨,那這個世界就肯定更加和諧。

最後引用比爾·蓋茨的一句話“人生是不平等的,去接受它吧。請記住,永遠都不要抱怨。”

不抱怨的世界讀書心得 篇4

威爾·鮑温所寫的一本《不抱怨的世界》,未曾想因此給我帶來了一次極大的心靈震撼和啟發。作為一名安全工作者,無論是在工作中還是在生活當中,我同樣有着自己的些許抱怨。誠然,不抱怨、無怨懟的世界也許只是一個理想中的世界,但它可以讓我們嚮往和憧憬,去完善自身的思想,增益自身的才能。書中深入淺出的論述,也讓我明白了很多道理,受益匪淺。

人們總會在工作中、生活中以及很多方面或多或少的存在着不滿意和抱怨的心理,有的人會很明顯的表現出來,影響到自身的情緒和行為;有的人則深埋心底,卻也同樣為這種心理左右了自身的行為;而對於相對豁達的人來説,其實也往往也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抱怨,甚至不為自己所知道,只是一種潛意識的抱怨,這也同樣一定程度的影響和左右了他們的思想和行為。對天災人禍的抱怨,對貧富差距、生活際遇、工作不順、感情不合等等多方面的抱怨充斥在人們的生活之中。書中提到很多有意無意的抱怨情節也可以證實這一點。要成為一個完全沒有抱怨的人很難,對生活一些不順當、煩心的瑣事發發小牢騷似乎不是一件太大的事情,也很正常。不過,我們卻忽視了一個重要的東西——吸引力法則。要知道,當一個人在説些負面和不快樂的事時,就會接收到負面和不快樂的事;如果多説一些感恩的事,則會為自己引來更多喜樂之事。這樣,你要選擇抱怨還是不抱怨?一本書,一隻手環,改變愛抱怨的你,成就不抱怨的世界。書的開始,鮑温首先教給了我們如何停止抱怨,用“21天效應”的培養方法改變自己的抱怨習慣,這也是改變我們,成就無怨人生的第一步。

抱怨其實是一種胸襟不寬的表現,在現實工作和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不可能永遠一帆風順,每個人都有抱怨的理由。但抱怨往往都是無濟於事,遇到不順心的時候,要更多地在自己身上找原因,而不要總是責怪他人。威爾.鮑温在書中指出:“抱怨是在講述你不要的東西,而不是你要的東西。抱怨會影響人際關係,是最消耗能量的無益運動”。安全是面向酒店的工作,更要學會停止抱怨,培養大度容人、見賢思齊的良好品質;摒棄私心雜念,以平和的心態對待各種事故;保持淡泊寧靜,以奉獻的精神回報酒店,在工作中追求素質的提升、人格的完善和理想的實現。

人的一生其實很短暫,什麼是幸福,我覺得幸福就是一種心態,是相對而言的,財富上的不平等客觀存在,物質的追求也永無止境,所以我們要在比較中學會知足,不要在物質名利上進行盲目攀比,不要為一些小事而斤斤計較,只有覺得知足了才會懂得感恩。感恩是一種做人的態度,一種優良品德。有人説:這個世界值得抱怨的事情實在是太多了,怎麼感恩?其實我們要善於換位思考,要保持良好的心態。把困難當作一種磨練,把挫折當成一種挑戰。作為安全管理人員,不能覺得高高在上,更應時時將感恩放在心上,感恩做人,感恩做事,我今天所擁有的一切並非理所當然的,我們的每一次進步都離不開領導的關心、同事的幫助和家人的支持。帶着感恩,心胸會更加坦蕩,工作會更有動力。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這句話雖然早已為大家所熟知,但真正能“看的開”的人卻並不多見。只要我們以正確的心理去對待,不怨懟,不苦惱。“不如意”也終有可能成為一種財富,一種磨礪,並以此成就我們的人生。《不抱怨的世界》給我們的是一場心靈的洗滌和震撼,對我在生活態度和方向上都起到了相當積極的作用,這即是我對它的解讀。

不抱怨的世界讀書心得 篇5

要一個人“不抱怨”很難,在生活上遇到任何的不順遂,發發小牢騷、吐吐苦水,似乎是一件理所當然的事。但是別忘了一個重要的理論“吸引力法則”,要知道,當一個人在説些負面和不快樂的事時,就會接收到負面和不快樂的事,例如:當女人常抱怨世界上沒有一個好男人的時候,就已經在心裏種下了一個“不相信有好男人”的因,所以即使遇到了好男人,可能也打從心裏懷疑,這樣即使遇到了t,也可能會錯過吧;同理,如果多説一些感恩的事,則會為自己引來更多喜樂之事。這樣,你要選擇抱怨還是不抱怨?

這書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結尾的一句話:你自己就是一種祝福!

很多人每天抱怨東抱怨西,怪物價高、抱怨老闆不加薪。不過,現在有一項“不抱怨運動”正在全球八十個國家推行。很簡單,在手上戴上手環,每次抱怨或指正別人就要換手戴,得連續不抱怨21天才算成功。

有兩件事,我們大多數人都會同意:1.這個世界有太多的抱怨。2.我們過的不是我們想要的生活。然而,形成抱怨的原因是什麼,我們為何會抱怨,我們以為抱怨能帶來什麼好處,抱怨是如何破壞我們的生活,而我們又要怎樣讓自己和周遭的人停止抱怨,為什麼我們過不上我們想要的生活?而這些問題是威爾?鮑温(willbowen)的《不抱怨的世界》一書及他發起的“二十一天不抱怨運動”要回答的。

按照韋氏辭典的定義,抱怨(complaint)有兩重意思:表達哀傷、痛苦或不滿,提出正式的控訴或指責。根據抱怨對象的不同,抱怨還可分成對自己的抱怨和對他人、外界的抱怨。

鮑温認為,我們之所以會抱怨,就和我們做任何事情的理由一樣:我們察覺到抱怨會帶來好處。許多抱怨涉及了從他人身上誘發涉及了從他人身上誘發特定的人際互動反應,例如同情或認可。比如説,人們可能會抱怨自己的身體健康,卻不是因為真的覺得生病,而是‘病人的角色’能讓他們取得附帶的好處,例如他人的同情,或是可以避開反感的事件。作者鮑温現身説法,講述自己13歲參加中學舞會,因害怕邀請女生跳舞,轉而抱怨自己太胖,女生是不會接受他的邀請的,從而引發同學們的同情並避開了這件害怕的事。自此他犯上了“抱怨上癮症”,以後的日子,無論是工作上,還是人際關係上的問題,他都歸因於他的體重。

我們抱怨他人的原因之一,是要讓自己在互相較之下,顯得更為優秀。當我指出你的缺點時,就是在暗示我沒有這樣的缺點,所以我比你優秀。抱怨的背後是自誇和吹牛,而沒有安全感、質疑自己的重要性、不確定自我價值的人,才會吹牛和抱怨。我們自覺不配得到想要的東西,缺乏自我肯定,便藉由抱怨把自己想要的東西推開。在我們的抱怨中,我們也對世界傳遞出自己是受害者的訊息,而這麼做,也將會為自己引來更多的加害者。

讓我們把生命看作是一個連續不斷的選擇過程,在每一個選擇關頭都有前進與倒退的衝突。有時可能會走向防衞、退縮,有時也會向成長邁出一步。而成長包含了走向未知,常常要放棄熟悉的生活方式,結果我們傾向於害怕成長。我們其實是在拒絕、反抗我們的偉大潛能,對這種逃避成長的傾向,馬斯洛命名為“約拿情結”。抱怨是“約拿情結”的體現,它源於自我價值感低落,它是安全的,它屬於低能量層次的對話,不會威脅到彼此;通過抱怨,人們逃避生命的拓展、成長與改進。

依據自身的“抱怨上癮症”療愈經驗,鮑温總結出走出不抱怨的四個階段,即無意識的無能,有意識的無能,有意識的有能及無意識的有能。他認為要成為不抱怨的人,就要歷經每一個階段,一步都不能省卻。你不可能跳過這些階段,直接達到永續的改變。

在“無意識的無能”階段,你對自己的抱怨(無能)毫無所覺(無意識)的。此階段抱怨就好比口臭,當它從別人的嘴裏吐露時,我們會注意到;但從自己的口中發出時,我們卻充耳不聞。

在“有意識的無能”階段,你對自己的抱怨(無能)已能有所察覺(有意識)。你能察覺到周遭及自己的抱怨,你身邊都是一些愛發牢騷、怨聲載道的人,你和你的朋友在一起時討論的主題往往演變成一場抱怨比賽,討論的語調會變成:“這不算什麼,我告訴你

在這個階段,徵求一位“不抱怨的同伴”是非常有用的一件事。找一個也在挑戰不抱怨目標的人,彼此鼓勵,互相打氣。找一個能幫你以積極的態度重塑生活樣貌的人,幫助你去發掘眼前任何情境中的光明面和良善點。不要把眼前這一刻視為理所當然,這一刻是一去不回、永不再現的。

在“有意識的有能”階段,沉默將更經常出現。而沉默比抱怨更有建設性,喋喋不休只是在對你周遭的人們發送一個訊息:你覺得不自在,無法忍受讓沉默來掌控局面。沉默能讓你自省反思、慎選措辭,讓你説出你希望能傳送創造性能量的言論,而不是任由不安使你發出又臭又長的抱怨。覺得抱怨是理所當然的人,哪裏也到不了,只會在同一個不快樂的出發點原地打轉。我們的焦點必須要放在我們希望發生地結果上,而不是我們不要的事情上。如約翰?肯尼迪所言“有些人只是看到當前的現狀,然後問為什麼會這樣?我則是夢想着未曾出現的景象,然後問為什麼不是那樣?”

在“無意識的有能”階段,你已經重塑了自己的思考模式。你已經可以“無意識”(毫無所覺)地達到“有能”(不抱怨)狀態。你會開始為了最微不足道的小事而感恩-----就連以前覺得理所當然的事也不例外。你的態度,也就是你內在思維的外在表現,決定了人們和你之間的關係。一個在辦公室裏散播陽光和喜樂的人,具有黃金般貴重的身價。成為不抱怨的人,將獲得一份最重要的禮物,就是你對他人的影響力。你將活出讓他人效仿的樣子,你將成為領袖,站在最前線開疆拓路,讓其他人追隨。你是人性大洋中的一道漣漪,在世界上引發着迴響。

不抱怨的世界讀書心得 篇6

近期,有幸閲讀了《不抱怨的世界》,作者威爾·鮑温,美國最偉大、尊崇的心靈導師之一;有人説這是非常值得推薦的一本書,它會改變你的命運。零零碎碎的時間看下來,合上書本,記憶中有些許片段,而印象最深的只有三個字:不抱怨。

什麼是抱怨?抱怨是一種負能量的表現方式,是一個人的生活態度的外在體現。人為什麼會抱怨?怨天尤人其實是一種負面思考並具有殺傷力的表達方式,當我們只看到生活中的缺憾與不完美的一面時,當現實與理想有差距時,當事情背離自己的價值觀時,抱怨便應運而生。鮑温認為,我們之所以會抱怨,就和我們做任何事情的理由一樣:我們察覺到抱怨會帶來好處。當我們抱怨時可以獲得別人的同情,可以為自己的失敗找到外在的理由,而非自身的原因,從而從中得到安慰。久而久之,在日常生活中,當我們遇到挫折或者遭受批評時,首先躍入腦海的就是由於別人的錯誤造成了今天的局面,而不是先從自身尋找根源,把人生的不如意,小挫折,都怪罪到別人頭上,一廂情願的認為並希望別人來為我們的人生承擔責任,但是,那些事情並不會因為抱怨而改變,反而,因為抱怨,我們的生活會變得越來越不快樂。

書中也寫道:我們的話表明我們的想法,我們的想法又創造了我們的生活。讀過這本書後,讓人幡然醒悟。改變行為就可以改變自己的人生,當我們醒悟並開始改變自己的時候,我們又驗證了“我們的行為的確會影響世界,因為它會影響我們周圍的人們,而且這種影響力會擴散開來。”因為當你開始讓自己變的不抱怨而又快樂的時候,你會發現周圍的人也開始變得友好,你們之間重新開始建立了信任。

我也知道抱怨無益於事,可是生活中總忍不住會跟着別人附和抱怨,或者主動發泄自己的抱怨。我不知道自己是否能夠做到不抱怨,是否能像書中有些人那樣做到21天不抱怨。但書中傳遞給我的信息,讓我開始反思:既然抱怨不能解決問題,我們何不欣然接受,安然處之呢?

讓我們從自己開始,從“心”開始,改變愛抱怨的習慣,成為一個快樂的人,一個感恩的人,用平和的心態成就一個“不抱怨的世界”!

不抱怨的世界讀書心得 篇7

這本書是我朋友推薦的,剛拿到這本書我就想哪個人不抱怨,真有意思,隨手打開作者寫給中國讀者一封信時,有段話是這樣説的:”中國人向來喜歡抱怨,我不會感到絲毫詫異”,這句話把我的倔脾氣又整到了極點,哪個國家的人不愛抱怨,只要是人都會有或多或少的抱怨,偏要説中國人。帶着情緒接着往下看又説道”中國人敢於直面不足,勇於面對挑戰,無論面對的是抱怨傾向抑或其它,他們都會本着單純的意圖,力求改善,中國人改變自我,努力爭取高品質生活的意願是一種真正的動力。

放下手中的書籍,自己何嘗不是抱怨之人,無論工作中,生活中教育子女時都在抱怨,感覺上天對我一個人不公,總是在怨天尤人這種負面的思考中表達自己,事實上如果我們想看到生命中的美好一面,一定也能看的到,關鍵在於我們的眼光放在哪裏?作者威爾鮑温説“當我們決定接納各種人和事物,並從中發現其光明面對,我們會體驗到越來越多的良善與美好,因為我們的關注,將使這樣的期待在生活中實現。”不抱怨的磁場,將引來更多平安和喜樂。

生活中的抱怨也逐漸影響到了我的孩子,小小年紀也在不斷抱怨中尋找答案,卻從未反思自己的錯誤與不足,若想改變生活走出低潮,那就是停止抱怨是重新出發的第一步,和孩子們一起享受,一起改進,當孩子學習不上進時,我們彼此從容面對,分析原因,及時查漏補缺,慢慢的少了一份抱怨,少了一份推卸,多了一份信任,現在我和孩子有個約定,就是相互監督彼此的言行,當言語舉止出現不文明或心態不積極樂觀是及時提醒對方,及時改正。時刻用積極的態度去面對生活中的每一天,慢慢發現不抱怨的生活才是最美的。我始終相信我和孩子只要繼續努力,就算以後人生之路有太多磕磕絆絆,總會走向成功彼岸的那一天。

此刻我想説“認清自己的卑微是你奮進的力量”,不要抱怨工作的艱辛,更別數落同事及家人的不是,只要用心去對待、去感受,盡職盡責做好自己的每一天。活出感恩的生命或許我們的明天更加美麗,這樣的人生將會無怨無悔。

不抱怨的世界讀書心得 篇8

首先感謝公司組織的這次讀後感交流的活動,讓大家能以此為契機更加深刻的交流在工作和日常生活中好的做法及更加先進的思想。《不抱怨的世界》的作者用若干個小故事利用抱怨這一種普遍存在的行為,從側面再次的提醒了我們,只憑着專業知識及公司規章制度來領導部門是遠遠不夠的,內部關係和內部的環境氛圍也是前提之一。《不抱怨的世界》一書正是用作者親身經歷告誡着我們這一點,下面我就對《不抱怨的世界》一書的讀後感向大家談談我的感想:

一、要想改變別人首先得改變自己

書中反覆提到的一個理念就是要有一個平和的心才能認真客觀的分析出任何事件的真實本質。在實際工作中我們在所難免的都會遇到任務緊、壓力大、幫助別人彌補漏洞或自身犯錯的情況出現,在這一的情況下迫於工作任務壓力很容易出現心煩氣躁的情況從而引起各種摩擦,這時一定要剋制自己不要以抱怨這種形式來説某某人的不是,以此來宣泄和抱怨別人給自己造成的麻煩和舒緩自己心中的壓力。俗話説育人先育己,在部門管理過程中作為一個管理者其實就是下面員工的一個榜樣、一個風向標,我們抱怨別人一句下面的人就會埋怨十句,如果養成了習慣那麼就會有百句、千句,到那個時候我們如果提出工作上的要求或需要改進的地方,同樣我們也會遭到員工的抱怨,因為他們已經養成習慣、抱怨已經成為一種風氣、一個趨勢,他們會認為抱怨會讓他們的工作來得更加輕鬆,這個趨勢的興起也就相當於互幫互助、團結友愛、羣策羣力的消亡。到那時一個部門也不再會有生產效率和對部門的向心力,將成為一盤散沙。這樣的危機感提示了我們管理者應加強自身修養,在工作中運用一些技巧:

1.溝通工作、交流感情時語氣親切、語調柔和、措辭委婉、談吐自然的柔性語言,可以對下屬表達足夠的尊重,從而獲得尊重和自我實現的高層次需求。再有,在處理矛盾和衝突時,真心誠意、心平氣和、商量式的解釋可以達到委婉拒絕和善意規勸的效果,既尊重了別人的自尊心甚至虛榮心,又可有效地化解矛盾,維護團隊的穩定與和諧。

2.和團隊中的每一個人建立朋友關係,積極謀求他們的支持和配合,深入瞭解他們的需求,有針對性地提供必要的幫助。但在我們的朋友關係中一定要切忌拉幫結派,正所謂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這句諺語從反面也警示了我們,當你有意識親近羣體中一個人時,那麼也將會有三個人離你遠去。

3.杜絕情緒管理,在工作中應努力保持積極的情緒,儘量控制自己的情緒,也是創造和諧所必需。始終保持清醒頭腦,保持心理平衡。保持一顆平常心、平等心、平和心,始終做到精神飽滿、笑口常開,努力為每一個員工創造一個寬鬆的環境。

二、深入員工,營造信任和快樂,建立一個和諧的團體,是我們工作中的一部分

沒有抱怨,或正確處理抱怨,才能構建一個和諧的團體。也才能加強團隊的合作,如果一個團隊缺少了協調、配合,任何一個環節產生問題的都會影響整體功能的發揮,可謂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只有大家及時溝通意見,消除分歧和誤會,才能整體作戰,更好的解決問題。

正如書中寫到的幾個關於意識形態的故事,珍的葬禮和如果你快樂,就按喇叭故事中的兩個主人翁都應病魔纏身,中風不久便可康復的珍因為太過於自我的擔心造就了他的去世,令醫生們頗感意外以及快樂提示牌故事中,讓病痛折磨然而快樂去世的女主人。從這個故事中我們可以得到啟發,體會出在一定的空間一定的時間裏氣氛是多麼重要的。員工的積極性靠調動而工作中的快樂、和諧度更能穩定員工情緒,對於一個管理者在實踐的工作中我們都有一種體會,那就是當員工對待工作的態度熱情高漲時能夠創造出更高更加優質的效率。這種效率它與要求趕工或者單純的完成數量上來説更加有效、更加出色,能使我們產品一次合格的機率提高。部門裏的氛圍我們作為最主要的調劑人只有在多溝通多瞭解之後才能真正的扮演起這個調劑人的作用,按照預定的方向循序漸進的發展。試想一下,每個員工都是大社會裏的一員,來到我們小集體裏規章制度遵守是必須的,但他們都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經歷、不同思想,如果當員工出現一般問題的時候我們怎麼辦。肯定得第一時間上前做起教育、疏通思想。如果互相瞭解不深,給員工一種我們高高在上的感覺勢必做工作的難度會大大增加,而在這樣做完工作後員工受到的教育和認識到的錯誤往往是微乎其微的。所以我們在這些事情來臨之前做好我們的感情鋪墊工作,至始問題來臨之時我們才能真正的做到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來調劑部門裏來自於工作上、同事之間的問題和衝突。長期下去整個部門的員工有了凝聚力維繫住良好的內部關係和輕鬆的工作氛圍,從而引發出員工自覺尊規守紀和圍繞部門任務剛好各項工作的良好習慣,成為一個積極、快樂的工作者。

三、把心放開,在制度的框架內能讓自己快樂翱翔

作為公司的一名管理者為部門員工考慮很多甚至於為了保持良好的工作氛圍有所舍取,但我們必定是公司的中流砥柱,是連接高層領導和基層員工的重要橋樑。和公司員工之間,由於任務職責的分工本來就是處於一種管理和被管理相互衝突和矛盾的狀態裏。那麼我們對員工的關心愛護就不能等同於放鬆要求、一味的放任自流,一定要把這種愛護建立在國家的法律法規和公司的規則制度這平台上面。在公司這個大舞台上面難免會出現極個別的員工因個人感____彩的緣故給我們出上道德觀念的難題,影響我們情緒甚至尊嚴。但我們一定要認清管理與被管理者之間的差距和區別,要保持住一個成熟管理人員冷靜,儘量做到大事化小、小事化無。學會體諒員工的一時之錯畢竟他們在平時工作中為了公司發展比我們付出了更多的體力,而我們在管理之中也不是為了爭奪這一時之威。況且有了良好的風氣以後,其實公道自在人心,管理者合理的讓步往往會換得更多的尊敬,然而這種尊敬往往比高姿態、高要求使員工獲得的工作動力大得多。讓我們大家在不斷的完善自我的過程中,踏着正規化管理不斷為公司創造更多財富的道路上成為一個真真正正的快樂工作者吧。

不抱怨的世界讀書心得 篇9

抱怨在我們日常的工作生活中是一種司空見慣的行為,通過認真閲讀威爾·鮑温的這本《不抱怨的世界》,我感到受益匪淺,認識到“不抱怨”的內涵。書中鮑温牧師説:“我們之所以會抱怨,我們就和我們做任何事情的理由一樣:我們察覺到抱怨會帶來好處。優秀的人都不抱怨。”

一篇篇的翻閲《不抱怨的世界》,這是一本很棒的心靈勵志書。看了這本書後心靈受到很大的觸動,慢慢沉浸在書中世界時,才發現,它其實就是一面心靈的鏡子。裏面並沒有什麼大道理,只是很普通的方式,很普通的事例,來告訴我們一種生活的態度,讓我們更加了解自己。在鏡子裏我們能看到自己的外表是否整潔,我們的臉上是什麼表情,是憤怒還是喜悦……而這本書就是反照內心的鏡子,讓我們看到自己不能外露的內心世界,是樂觀向上的,還是消極低沉的?這些可能在表情上我們沒有表露,但在言語上或多或少有抱怨的產生。當然,有人認為抱怨是一種宣泄,一種情緒的調節方式。沒有看這本書前我也是如此認為:我們把抱怨俗稱“發牢騷”,認為偶爾發發牢騷有助於自己內心平衡的調節,有助於擺脱心靈的陰影,但當我看完這本書後,我才知道原來抱怨是一種流行病,你的抱怨會喚起他人的共鳴,讓抱怨成為一種傳遞的心靈疾病,不但不能找到解決的方法,還可能讓你因為抱怨的快感而升級抱怨的程度,最終又可能導致不可收拾的結果。書中主人公的狗被車撞了後,就差點讓他自己成為了憤怒及抱怨的奴隸,是理智讓主人公在抱怨的行為中停了下來,沒有讓事情更糟糕,而理智就是內心世界對自己行為的理性剖析與理解,而這一切都是“不抱怨”所能給予我們做到的。

在書中我看到了也有很多人和我一樣,突然發現自己是一個有如此多抱怨的人,心中多了些不安,可是書中的一句話讓我頓然醒悟:“誠實面對情緒,安於自己的不安,對發現自己的不足不必驚慌,既然已經產生了,就應該誠實勇敢的面對它;就應該去想辦法結束它,也才能最終安於自己的不安”。書中就是要求我們勇於剖析自己、找出不足、勇於改變自己。由少説到學會沉默,再到安於不會沉默,再到安於不説的狀態,最後就能真正擁有“不抱怨的世界”。當我們沒有了抱怨,我們的心理就只剩下快樂,當人人都拋棄了抱怨,那這個世界就肯定更加和諧。

最後引用比爾·蓋茨的一句話“人生是不平等的,去接受它吧。請記住,永遠都不要抱怨。”

不抱怨的世界讀書心得 篇10

一次偶然的機會,我有幸拜讀了威爾·鮑温所寫的一本《不抱怨的世界》,未曾想因此給我帶來了一次極大的心靈震撼和啟發。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這句話雖然早已為大家所熟知,但真正能“看的開”的人卻並不多見。

我們總會在工作中、生活中以及很多方面或多或少的存在着不滿意和抱怨的心理,有的員工會很明顯的表現出來,影響到自身的情緒和行為;有的員工可能深埋心底,卻也同樣為這種心理左右了自身的行為;而對於相對豁達的來説,其實也往往也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抱怨,甚至不為自己所知道,只是一種潛意識的抱怨,這也同樣一定程度的影響和左右了他們的思想和行為。對生產線忙閒不一,分配不勻,上下道不合又或者是設備問題等等多方面的抱怨充斥在員工們的工作生活之中。書中提到很多有意無意的抱怨情節也可以證實這一點。

作為一名基層管理者,無論是在工作中還是在生活當中,我同樣有着自己的些許抱怨。或許不抱怨、無怨的世界也許只是一個理想中的世界,但它可以讓我們嚮往和憧憬,去完善自身的思想,增益自身的才能。書中深入淺出的論述,也讓我明白了很多道理,受益匪淺。書中通過一隻手環向我們傳遞了“抱怨不如改變”的生活理念,手戴紫手環者只要一察覺到自己有抱怨情緒,就將手環換到另一手上,如此反覆,直到手環在一隻手上連續21天為止,21天不抱怨不批評別人,不到一年,你就會慢慢改變,當然這並不是只神奇的手環,只是此時此刻得你心態變了。

下面簡單的談一下我讀了這本書之後的一些想法,也希望以此為大家帶來一些思考,成為自己和大家今後一種生活與工作中的激勵。

一、停止抱怨

要成為一個完全沒有抱怨的人很難,對生活一些不順當、煩心的瑣事發發小牢騷似乎不是一件太大的事情,也很正常。不過,我們卻忽視了一個重要的東西——吸引力法則。要知道,當一個人在説些負面和不快樂的事時,就會接收到負面和不快樂的事,書的開始,鮑温首先教給了我們如何停止抱怨,用“21天效應”的培養方法改變自己的抱怨習慣,這也是改變我們,成就無怨人生的第一步。抱怨行為不僅不能改變實際的惡劣情況,更會增添人們的負面心理,這是一種消耗能量且完全無益的運動。正如仇恨和生氣鬱結是用別人的錯誤在懲罰自己一樣,抱怨又何嘗不是在於事無益的懲罰自己。

二、感恩困苦

更進一步,在書中我學到的第二點,即是學會感恩,這裏的感恩指的不是對我們好的人或事物,而是感恩困難,感恩一切的不順利。“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增益其所不能。”於困境中的我們,或者會覺得困難的難以承受,然而跳脱出來,以一種長遠和凌於其上的目光來看待這一切,一切的苦難和困境未嘗不是一種好事,一種磨礪和挑戰。於困苦過後的自身提升是慢慢培養所不能達到的。“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過於順暢通達的人生,未必是一種好事。無論是生活抑或工作中的不順,當我們不在將眼光着眼於現在所承受的一切,而是以一種長遠和自身完善的目光來看待,那麼我們就已經到了另外一個境界,也較一般人更容易去承受一切困難和理解其意義價值了。

三、成功始於困境

當我們在做到停止抱怨,感恩困境之後,我們就應逐漸懂得“成功始於困境”,這也是我在書中學到的第三點。古語云:“非淡泊無以明智,非寧靜無以致遠”。人唯有在這種沒有抱怨,心緒平穩寧靜的時候,才能有更堅定和更深遠的志向與發展。在困境中擁有平和的心態,在平和的心態中尋求發展,這也達到了我們沒有抱怨的更深一層的意義和作用。完全跳出於一切困難給自己的心境影響,用凌於其上的態度來觀察自身所承受的,以這種平靜狀態去工作和生活,顯然是更能夠做出更加正確的抉擇,逐步實現成功,這也是我們工作中需要努力的方向所在。

其實我們每個人無時無刻都在創造自己的人生,請不要抱怨,心平氣和的看待周圍的一切,不利條件是你一生的財富,而這份財富只有經得起風浪的人才能俘獲,收起抱怨的廢話吧!勇敢迎接挑戰,用積極的心態去面對我們的工作,融入團隊,為我們的風馳願景而努力奮鬥!

不抱怨的世界讀書心得 篇11

屬於卓越的人都不應該抱怨這整個世界。千其萬變,錯綜複雜的事物接二連三發生,往往以不揮手告別的態度,不愛理睬他人的做法,也不是某些人頭腦簡單的問題,是他們對世界產生的一種錯覺。每個人都有特點,相對而言就是有個性,想要去改變一個人在某種立場上的思維,的確很困難。

從人際交往關係和改善溝通來説,人們都存在着一種誤區,要講故事,更要講道理,以和為貴,化干戈為玉帛,在求同存異的前提下達到本質上的相似和相近,都源於結伴而行。

要尊重科學和文化,要有強烈的創新意識,也要了解一下“周雖舊邦,其命維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等歷史典故,你必須要熟讀歷史,這準確的時間需要你來把握住。先秦時期道家學派的創始人、哲人老子,真名李耳談到了處世方略,道出人事進退之術,指出人類歸其與自然共處,合乎社會的規律。也都要遵守社會的規則,達到自信與自覺都來自於傳統文化。

威爾、鮑温是美國深受推崇的心靈導師之一,他本身從實踐的態度出發,邀請每位參加者都戴上紫色手環,只要覺察自己有抱怨情緒,就將紫色手環戴在另一個手上。從正向、反向的思維來看,決定關係的走向,想要看到世界改變,就要你先改變。

“無用之用”、“與時俱化”出自《莊子、人世間篇》,莊周本身對世間一切事物產生了一種美好的嚮往,達到“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江湖”的理想狀態。這也是我們社會所需要提倡的品質。實事求是分析當前形勢,不浮誇自己。

假如我皺眉頭,並不代表我有一定難處,因為我的自信來源於真理。都要以改造自我為目的,既源於實踐,又指導實踐,但是理論的適應性取決於條件的反射性,比喻説某某同志身體不適,也影響了某種時期前進的動力,也不要強加他人所難,即使他能辦到的事,也不要命令他此時幹他不相適宜的工作。

“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説!”這首詞《雨霖鈴》出自北宋詞人柳永之手。他也自稱“奉旨填詞柳三變”,以畢生的精力作詞,其詞特點尤長於抒寫羈旅行役之情,鋪敍刻畫,情景交融,語言通俗,音律諧婉。

此詞牌來源於唐玄宗李隆基執政後期,馬嵬坡兵變,楊玉環貴妃縊死,在平定叛亂之後,唐玄宗北還之路,一路上戚雨瀝瀝,風雨吹打皇鑾的金鈴上。自古以來多情人最傷心的還是離別,更何況又逢這蕭瑟冷落的秋季,怕只有楊柳岸邊,面對淒厲的晨風和黎明的殘月。這一去長年相別,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氣、好風景,也如同虛設的定義一樣。

看懂了文字,就看懂了人生。路過心上的故事,如何才能做更好的自己?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風格,也都是獨一無二的。我們需要相互交往,就是要去欣賞對方的優點,對於彼此之間談吐和言行,要從全方位考慮問題,知人一面不知其心,都得需要注意一下各種處事的方式。

比喻説有的人愛誇大奇談,把不相應的事實誇大,往往弄成了反作用,搞得對方不大自在。也有的人往往愛做表面文章,不切實際,喜歡溜鬚拍馬,總愛抬高自己、表現自己。一切都要從事物的本身來看問題,要正視現實,不要談或者你能該怎麼樣?或者這個詞彙,只能作為你寬恕自己的定義。

我們都要從實際出發,試着接納與你不同性格的人説話。要面對與你不同觀點人的時候,都要停止挑剔和責備,要穩重對待,證實缺陷和不完美,不要害怕與逃避責任。渴望被愛、被接納或被欣賞,這是與生俱來的需求,只要善於接納,那你才懂得欣賞。

藝術起源於生活,英國浪漫主義詩人威廉布萊克,天真過的預示,是別有一番洞天。他教會了我,對我有成見的人千萬不要和我説話。

為現實而爭論是導致失敗的主要原因。如果你和對方發生摩擦,讓你感到憤怒和不滿,那麼你就有義務從壞情緒中解脱出來,讓你卸下武裝,驅散以牙還牙的衝動。容隱他人寬恕自己,因為仇恨越深,作用在你身上消耗的能量就越強,也對自己的身體健康不利。

只有拒絕爭鬥,才不可能受到他人攻擊。一些關係遭遇挫折,是處於關係中的人們為了讓自己的需求得以滿足,總是在相互抱怨。抱怨不但沒有解決任何難題,還會將你困於問題當中,使你沉浸在失意、沮喪中,無法自拔。曾經你也有過許多優秀品質,你要單獨列出你的特長,探索心靈成長空間,是自己的生活變得更加豐富多彩。

你要擁有無盡的可能,也要相信縱橫交錯的人生。人生就是成長的過程,任何關係都提供你成長的機遇。不抱怨的觀點就是你必須挑戰達到光明的最高處,讓光亮點照耀你全身,才能看到挑戰,以實際的行動着手要解決的問題,痊癒你曾有過的創傷。

如果你想吹噓,也要認清你過於自我為中心,如果你想操縱別人,那是因為你內心裏有種無力的感覺,這樣你怎麼能關心和幫助他人呢?比喻某個人很有才華,必須肯定和尊重他,不要產生妒忌的可能想法,這樣就很容易產生誤區。

其實最基本的關係就是自己與自己的關係,需要你反覆重複練習寬恕,感受人羣各式各樣的笑話中釋放出來的温度,一切過錯皆有誤會產生。

在關係中你要學會成長,給予我們很多機會,讓我們擴展對自己、他人的愛與同情。想象是偉大的潛水者,以人心極為本體,臨川四夢,馮小青留下怨仇,為自己畫下肖像,頗為此曲愁腸,一夢而亡的杜麗娘。——這是一個美麗的邂逅,來自於明代戲劇家湯顯祖的《牡丹亭》一書。陳同讀書的批語,後來聽説,她因為情緒失控而去。談則也接着寫姐姐的評語,她也憂鬱地去了。

最後還是大户人家出身的錢益,也接着寫她姐妹們的評語,當我所有證據都沒有采集到或她們翩翩身影來臨之前,已經變成灰燼。所以説經常讀書會提高你的思維反應能力,讀書要讀品味,增加閲讀量,吸收精華,也必須結合作者當時寫書的實際情況來閲讀。

與中立的第三方處理,在矛盾中撇清你所有情緒,事情也不會發展成絕望的窘迫。在矛盾中撇清你所有情緒,秉承良善的意向。相互之間你要掌握分寸,因為何時何地你都是唯一的,不可改變。你要清楚自己的缺陷,也要達到一種自我批評的狀態。

“琴瑟和鳴”是出自春秋戰國時期俞伯牙、鍾子期高山流水覓之音的典故,藉此用以比喻夫妻間情篤和好的故事。唐代詩人元稹的絕句“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也概括了對愛情忠貞不渝深刻的含義。

那是意識的錯覺,是自己的思想感情與某種事物割裂開來的東西,一個人就是社會整體的一部分,天賦畢竟是天賦,不能相提並論。切勿混淆大眾的聽覺,要以自己的視覺為觸點,只有這樣,你具備了所有能力,才會處理人世間各種關係中存在的各種問題。

不抱怨的世界讀書心得 篇12

我始終堅信,讀書使人明智,使人温柔,使人感恩世界。讀《不抱怨的世界》,讓我進一步驗證了我的信條。

如果説中國式的書籍讓我們謙順,那麼外國的書籍讓我們深入內心,去剖析我們的生活,去放大那些我們不曾注意的細節。威爾·鮑温的鼓勵讓我毅然帶上了那個紫色的手環,去改變愛抱怨的我,去成就不抱怨的世界。不知道我為什麼去相信不抱怨的作用,也不知道我何時去堅定的執行它,可我知道是抱怨讓我的電子競賽團隊走向了分散,讓我的朋友與我行同陌路,也讓我深深地自責。我不是一個聖人,甚至是一個非常喜歡抱怨的人,玩遊戲的時候,我會因隊友的不佳表現而抱怨,做項目的時候我會因合作人的失誤而抱怨,在學校會因不符合我習慣的規定而抱怨,這些抱怨像一把把刻刀,在他人的心靈上留下傷痕,永遠留下疤痕,也讓自己處於風口浪尖。

抱怨是最消耗能量的無益舉動。我的失敗讓我在遇見這本書的時候愛不釋手,用3天時間讀完了他,僅用一瞬時間帶上了那個紫色的手環。21天裏,我把手環在左右手上來回調換,也以一種驚異的眼光發現自己竟然如此的愛發牢騷。書裏曾説:如果持續21天手環不換手,不抱怨的習慣就算真正養成。而我的21天卻從未到達,因為我的手環被一個同學試戴之後再也無法安穩地套在我的手上,那時我曾憤怒於他毀壞了我的手環,可轉念一想,讓我們不抱怨的不是手環的束縛,而是自己內心的釋然。

從那時起,我的心中有了手環,也更加能平淡的去看待生活的起起伏伏。不抱怨的世界讓我的生活逐漸遠離了自私,讓我能主動的去感悟生活的美好而容忍不平。放棄你的哀怨,去體驗不抱怨的生活,感謝這本書讓我更加樂觀與積極,也希望大家都能嘗試着去體驗一下自己的21天。人生因不抱怨而精彩。

不抱怨的世界讀書心得 篇13

《不抱怨的世界》是最近走俏的一部勵志書。不過與那些試圖整體重構讀者脾性的同行不同,本書只是希望讓讀者能做到“不抱怨”而已。

作者威爾·鮑温被譽為美國曆史上最着名的心靈導師之一。他發起了一項“不抱怨”運動,邀請每位參加者戴上一個特製的紫手環,只要一察覺自己抱怨,就將手環換到另一隻手上,以此類推,直到這個手環能持續戴在同一隻手上21天為止。按照書中描述,這個過程一般需要4~8個月。順利實現21天“不抱怨”的讀者,基本也就實現了“平和心態”在自己個性中的生根。

這是一幅美好的“圖景”吧。儘管作者興致高昂的表示已有600萬人參與了這項活動,我卻更相信“免費郵寄紫手環”是導致參與人數如此眾多的原因。這是有現實依據的,比如北京清晨免費派送大白菜(限一人一棵)的活動總能吸引上千老年人踴躍排隊。所以,假如這紫手環在工藝裝飾上更為考究的話,吸引6億人填寫申請單也不是難事。

但對於“不抱怨”本身,是有話可講的。人因其出身、財富、機遇等各方面的不同造成後天差異,要想讓自己在明明查看到此種差異的前提下又保持“不抱怨”是很難的。本書為倡導此種理念,開出了一些“誘惑”讀者選擇“不抱怨”的藥方。

“你抱怨的事真有那麼嚴重嗎”一節的要義是“抱怨會讓你失去更多。”這是通過一個男子在試圖追捕肇事逃逸人員過程中的省悟展開的。肇事者撞死了男子的獵狗,男子開車緊追,路上突然想到如果在這樣的飆車過程中受傷甚至不治,給家人帶來的傷害遠勝於狗的死亡。由此“那一刻,我稍微平靜了下來,想起我如果在開車時喪命,對桂兒和莉亞而言,就要比金吉爾受傷更難以平撫了。在我和那個駕駛人的距離慢慢拉近時,我也把車速降到了可以控制的程度。”

“抱怨疾病,是在消滅健康的能量”一節則以“樂觀意念能挽回健康”遊説讀者。雖然當今的科學研究還很難證實這是否具有合理性,但如下一點應該是對的:即便意念一點也不能挽回健康,但它可以使比如絕症患者更為快樂的走完餘生(我們假定積極或消沉狀態下餘生一樣長)。

純粹的“利誘”未必能讓普通人保持恆心,這正是威爾·鮑温引入“紫手環”的原因。“紫手環”並不因為它的“紫色”或“是手環”而具備任何特殊因素,它只是魚線上的遊標而已,起一個提示作用——“只要一察覺自己抱怨,就將手環換到另一隻手上”——你完全可以換成別的什麼,只要它夠醒目且便於脱卸即可。

我並不認為順着聽聞的熱潮而加入“紫手環”活動就能把人帶入“不抱怨”的境界,這正如讓白領學幾天乞丐不會自動養成樸素那樣。“不抱怨”是個人充分內省後達到的心靈狀態,它首先要求具備獨立思考能力,比如上面談及的駕車男子就是例證。

在此之上,它又要求一種繼發的執行能力,否則“不抱怨”的理性光芒馬上會被“忍無可忍”等熱血豪邁給壓下去。不妨從另一角度舉例,很多人在公車上有過讓座的慾望,但最後沒能站起來,因為一種“此舉不合羣”的心理暗示阻礙了讓座行為的開展——越來越多的學生不肯主動舉手也是一樣的原因。克服這種心理恰恰需要“雖千萬人吾往矣”的特立獨行膽識,而這與上述隨大流申領“紫手環”或集體裝乞丐活動完全是南轅北轍。

人為什麼會抱怨,歸根到底是現實與慾望之間存在差距,因此更高層次的“不抱怨”往往都從淡化慾望着手。比如佛説“寂滅”,道家倡導“無為”就是這樣的意思。當人充分肯定現實,不存在強烈慾望時,抱怨又從何談起呢?是故《莊子》説“一以己為馬,一以己為牛。”意思是人家叫我是牛,很好,叫我是馬,也好。人把虛榮的慾望去掉了,就不會在乎別人怎麼説自己。而到了這種境界,也就不會簡單把“唾面自乾”當成懦夫行為了。

本書其實也看到了“紫手環”的單薄,為此向讀者推薦了一組修習“不抱怨”的心靈階梯:1、無意識的無能;2、有意識的無能;3、有意識的有能;4.無意識的有能。結合上面的例子,想讓座而不敢為即處於第二境界。以紫手環或“利誘”導致的“不抱怨”屬於第三境界。而最終的目標肯定是將“不抱怨”內化為一種無意識,或説下意識。要達成這樣的境界,必須從瞭解、剋制、淡化自己的慾望入手——這是很難的,當然我猜如威爾·鮑温先生,一定早能做到對“600萬”信徒的真實進展“不抱怨”了。

不抱怨的世界讀書心得 篇14

抱怨在我們日常的工作生活中是一種司空見慣的行為,通過認真閲讀威爾·鮑温的《不抱怨的世界》,我感到受益匪淺,認識到“不抱怨”的。書中鮑温牧師説:“我們之所以會抱怨,我們就和我們做任何事情的理由一樣:我們察覺到抱怨會帶來好處。優秀的人都不抱怨。”

一篇篇的翻閲《不抱怨的世界》,這是一本很棒的心靈勵志書。看了這本書後心靈受到很大的觸動,慢慢沉浸在書中世界時,才發現,它其實就是一面心靈的鏡子。裏面並沒有什麼大道理,只是很普通的方式,很普通的事例,來告訴我們一種生活的態度,讓我們更加了解自己。在鏡子裏我們能看到自己的外表是否整潔,我們的臉上是什麼表情,是憤怒還是喜悦……而這本書就是反照內心的鏡子,讓我們看到自己不能外露的內心世界,是樂觀向上的,還是消極低沉的?這些可能在表情上我們沒有表露,但在言語上或多或少有抱怨的產生。

當然,有人認為抱怨是一種宣泄,一種情緒的調節方式。沒有看這本書前我也是如此認為:我們把抱怨俗稱“發牢騷”,認為偶爾發發牢騷有助於自己內心平衡的調節,有助於擺脱心靈的陰影,但當我看完這本書後,我才知道原來抱怨是一種流行病,你的抱怨會喚起他人的共鳴,讓抱怨成為一種傳遞的心靈疾病,不但不能找到解決的方法,還可能讓你因為抱怨的快感而升級抱怨的程度,最終又可能導致不可收拾的結果。

書中主人公的狗被車撞了後,就差點讓他自己成為了抱怨的奴隸,是理智讓主人公在抱怨的行為中停了下來,沒有讓事情更糟糕,而理智就是內心世界對自己行為的理性剖析與理解,而這一切都是“不抱怨”所能給予我們做到的。

在書中我看到了也有很多人和我一樣,突然發現自己是一個有如此多抱怨的人,心中多了些不安,可是書中的一句話讓我頓然醒悟:“誠實面對情緒,安於自己的不安,對發現自己的不足不必驚慌,既然已經產生了,就應該誠實勇敢的面對它;就應該去想辦法結束它,也才能最終安於自己的不安”。書中就是要求我們勇於剖析自己、找出不足、勇於改變自己。由少説到學會沉默,再到安於不會沉默,再到安於不説的狀態,最後就能真正擁有“不抱怨的世界”。當我們沒有了抱怨,我們的心理就只剩下快樂,當人人都拋棄了抱怨,那這個世界就肯定更加和諧。

最後引用比爾·蓋茨的一句話“人生是不平等的,去接受它吧。請記住,永遠都不要抱怨。”

不抱怨的世界讀書心得 篇15

總是一些雞毛蒜皮的事情便會引起一場戰爭。我們宿舍四人也並不是對彼此完全沒有意見,但卻從未發生爭吵,只因我們善於忍耐,善於理解,善於溝通。人與人的相處之道總是如此,得饒人處且饒人。假如你有時間打掃衞生,那麼幫幫人家打掃又如何呢?假如你真的影響到別人,為何不能多站在別人態度將心比心,改變一下自己的作息呢?實在很多事情看起來總是那麼簡單,但不知道為什麼人類總會把他們複雜化。“不抱怨”不就是對別人多多忍耐、理解與溝通,對自己多多省視、要求、改變嗎?

在想想現在的工作,日復一日,有時自己很努力,成效卻很微小,於是我們總會在別人身上尋找原因,某某不配合,指導不正確,對手太強大……等等,總有成千上萬的理由,卻無一條是關於自己的,就算有也是運氣太背之類的。 現在想想,實在我們能“抱怨”的永遠只有自己,只有“抱怨自己”才能轉化為生產力,才能轉化為前進動力,這種“抱怨”於人於己才是有意義的。抱怨別人、抱怨外部都是愚蠢、無濟於事的,這種消極心理更會使自己永遠得不到進步、永遠無法取得成功。

很多時候,我們會感到不快樂,是由於我們要求太多卻無法實現;很多時候,我們會感到很失看,是由於我們總按着自己的設想臆造客觀世界,卻發現事實原來不是所想的。想要快樂實在很輕易,珍惜眼前便可;想要滿足實在很輕易,平常心接受現實便可。

讀《不抱怨世界》,用“紫手環”時刻提醒自己:永遠別企圖要求別人,要做的只有改變自己!

不抱怨的世界讀書心得 篇16

書中寫道“你會為了最微不足道的小事而感恩,就連以前覺得理所當然的事也不例外”“活出感恩的生命,而非抱怨的生命,就能發揮這種確保健康的力量”是的,對生活懷有一顆感恩之心的人,生命會時時得到滋潤,即使遇到再大的困難,也能熬過去,喜歡抱怨的人,即使是福至將來也會變成禍。曾經看過這樣一段話:“活在感恩的世界裏:感激斥責你的人,因為他助長了你的智慧;感激絆倒你的人,因為他強化了你的能力;感激遺棄你的人,因為他教導你應該自立;感激欺騙你的人,因為他增進了你的見識;感激傷害你的人,因為他磨練了你的心志……”這是一種積極的心態,一種智慧的生活態度,人人都懷有一顆如此感恩的心,那麼人生一定會過得堅實而有信心!因為感恩,我們才擁有了一個多彩的社會。

“不抱怨”行動只是一把鑰匙而已,在我們忙碌的生活工作中,藉助這鑰匙,開啟我們對生活的不抱怨,用積極的態度去面對,成為一個快樂的人,擁有一個“純淨無暇”的世界——不抱怨的世界!

不抱怨的世界讀書心得 篇17

説實話讀完這本《不抱怨的世界》帶給我很大的震撼與啟發。人為什麼會抱怨?什麼樣的人喜歡抱怨呢?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這就話雖然早已被大家所熟悉,但是真正能看開的人卻並不多見。我覺得如果一個人內心充滿了不滿和怨恨的時候,而這個量超過他自己所能控制的時候,那麼你就會聽到來自於他的抱怨聲。人們總會在生活中,工作中以及很多方面或多或少的存在着不滿意和抱怨的心理,有的人會明顯的表現出來,影響自己以及周圍的一些人的情緒或行為,而有的人深埋心底,但是這種行為的人會讓這種抱怨從心裏左右了自身的行為。但是作為豁達的的人來説,其實心裏也往往會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抱怨,甚至連我們自己都不會知道,雖然是一種潛意識的抱怨,但是同樣會有一定程度的影響和左右了我們的思想於行為。

要説成為一個完全不抱怨的人很難,偶爾對生活中發生不順心意和煩心的瑣事發發牢騷不是一件很大的事,屬於正常。但是書中的一句話卻讓我記憶深刻“任何人和團隊要成功,就永遠不要抱怨,因為抱怨不如改變,要有接納批評的包容心,以及解決問題的行動力”

要想不抱怨,我們首先應該改變我們對待事物發生時的想法與看法,然後我們就要開始行動。當你不喜歡這件事的時候,你可以試着去改變它,但是要具有一顆寬容的心和一切結局問題的行動力。

不抱怨的世界讀書心得 篇18

20__年的7月4日,是我很難忘的一天。那一天我得到了一份珍貴的禮物--紫手環。

紫手環被喻為不抱怨的禮物,書裏説它有着無窮的力量,戴上它我們就已經踏上了成功的道路。多麼神奇啊!我迫不及待地打開了《不抱怨的世界》。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各個名人對書的評價,再往後翻就是序言中胡志強妻子的親身經歷。車禍給她的身體帶來了重大的傷害,而她自己卻選擇了勇敢的面對,她不放棄對生活的希望,她不抱怨,她感恩,她感謝為她搶救、醫療、付出辛勞的天使們,她謝天謝地,感恩自己可以浴火重生。

為什麼,我們總是在不停的抱怨,人都是有慾望的,慾望促動進步,可欲望太大會象氣球吹得太大而破裂。學習了這本書之後才明白以前對生活的抱怨是多麼的無知,我發覺我有了小小的進步。其實所謂的公平和不公平誰也説不清,每個人每天都有不同的不滿足。我喜歡那些不抱怨的人,因為他們心裏往往憋着一股勁,他們知道,抱怨沒有用。抱怨者抱怨的對象往往是上帝、命運之類虛幻的東西,或者是他對之無能為力的人,他抱怨是由於他不能使他們變化。而不抱怨的人則會針對具體的困難做出具體的對策,他憋着的那股勁在背後支撐着他,是他永恆的動力。人越是報怨自己不快樂,自己就會越不快樂,因為我們自己把注意力集中到了不該注意的地方。有些時候我自己總是去計較別人怎麼怎麼樣,而忘記了自己該怎麼怎麼樣。去抱怨別人,其實就是在抱怨自己,因為每個傷害別人的人,他自己本身就是一個受傷者,而且是一個長期的受傷者!其實想想我們真的可以不去抱怨,至少做到不在自己的嘴裏説出去!對於無可改變的事情,不要去抱怨,愉快地接受、勇敢地承擔。是的,不去抱怨,你會擁有解決問題的從容;不去抱怨,你會擁有陽光燦爛的心情;不去抱怨,你會擁有天的廣袤、海的胸懷。

世界經濟不可能永遠箭頭向上,人生不可能總走上坡,情緒也一樣會有高峯和低谷,所以經濟進入蕭條期是常態,心情遭遇低氣壓也是常態。

戴上紫手環,想抱怨的時候,換到另外一隻手上,讓自己停止抱怨。日復一日,你的行為,你的思維都已悄然改變。當你看到有人佩戴紫色手環時,就會知道他正在激勵自己連續21天都不抱怨、不批評、不講閒話。也許要真正做到確實需要一點時間,但我們可以從現在開始努力。

活出感恩的生命,拒絕抱怨的時間。總有一天我會真正活在不抱怨的世界,找到真正屬於我的成功之路。

不抱怨的世界讀書心得 篇19

一篇篇的翻閲《不抱怨的世界》,感覺這是一本很棒的心靈勵志書。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難免要遭遇很多挫折和失敗或不盡如人意的事情。每當這時,如果我們不能正確對待,產生不滿,引發很多牢騷和抱怨,往往是怨天、怨地、怨命運……那我們就陷入一個自擾的困境,抱怨是最消耗能量的無益舉動,抱怨的受害者還是自己。威爾·鮑温在《不抱怨的世界》一書中不留情面地指出,“我們抱怨,是為了獲取同情心和注意力,以及避免去做我們不敢做的事。”

為什麼會抱怨呢?怨天尤人是一種負面的思考與具殺傷力的表達方式?是人們只看到了生活中缺憾與不完美的一面,當現實與理想有差距時,當事情背離自己的價值觀時,抱怨便應運而生,這也是我們生活的常態,工作、家庭、學習、交通都是抱怨的對象,抱怨就象腳臭,它會傳染,而習慣抱怨的人,就是在向自己的鞋子裏倒水,如何讓自己成為一個不抱怨的人,成為一個快樂的人,那就是凡事要懂得知足、感恩和惜福。

知足常樂做為一句俗語,耳熟能詳,知道滿足,就總是快樂的,而快樂的根本便是惜福,珍惜擁有的一切,心裏手裏全是滿滿的,便騰不出手或心來攫取更奢侈的東西了,也就不會為得不到而抱怨。這才是一種積極的心態,一種智慧的生活態度,人人都懷有一顆如此感恩的心,那麼人生一定會過得堅實而有信心!因為感恩,我們才擁有了一個多彩的社會。

從現在起,做一個積極的人,談論自己想要的事物、而不是抱怨不要的東西。這樣大家都想和你共事或為你工作,而你會締造更高的成就、得到更多的收穫,遠勝過自己夢想所及。“不抱怨”行動只是一把鑰匙而已,在我們忙碌的生活工作中,藉助這鑰匙,開啟我們對生活的不抱怨,用積極的態度去面對,成為一個快樂的人,一個懂得感恩的人,讓我們都擁有一個“純淨無暇”的世界——不抱怨的世界!

標籤: 抱怨 讀書 通用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dushu/qwjqeg.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