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讀書心得體會 >

《不抱怨的世界》讀書心得體會中學生觀後(通用18篇)

《不抱怨的世界》讀書心得體會中學生觀後(通用18篇)

《不抱怨的世界》讀書心得體會中學生觀後 篇1

《不抱怨的世界》是一本心靈勵志書,它用一隻手環向我們傳遞了“抱怨不如改變”的生活理念。在美國《時代週刊》與《紐約時報》聯合美國NBC 電視台發起的“影響你一生最重要的一本書”投票中,它僅次於《聖經》。世界首富比爾. 蓋茨在推薦這本書時説:沒有人能拒絕這樣一本書,除非你拒絕所有的書。

《不抱怨的世界》讀書心得體會中學生觀後(通用18篇)

抱怨,其釋義為心中懷有不滿, 責怪導致不滿的源頭。每個人都渴望自己的人生幸福安順,但是每個人都難免要面對很多挫折和不如人意的事。如果當事人不能正確對待這份壓力將之化為動力的話,就會產生不滿,開始抱怨自己時運不濟,遇人不淑。

但是在鮑温的眼中,很多時候我們抱怨環境、抱怨他人,還可能是因為個體缺乏安全感,自我價值不確定,在這種心理背景下,我們需要通過抱怨環境來向外界傳遞自己是受害者的信息,需要通過抱怨他人來表現自己的優秀,需要用抱怨來為自己的缺點、害怕成長和改進找藉口。但是我們不該被前進道路上的荊棘絆倒,我們不該一味退縮,我們不該放棄成長。

生活中的酸甜苦辣鹹,每一味都值得我們去經歷去總結。我們應該勇敢的站出來,對自己説“我能行”。不斷的超越挑戰自己,去享受挑戰自我的過程,去回味此間的心酸,人生沒有一帆風順的可能性,我們每個人都要做好掌舵的準備。隨時隨地的充實自己,學會自我保值,我們就立足於不敗之地。為此我們的重中之重,就是走出不抱怨。

鮑温認為走出不抱怨的四個階段,即無意識的無能,有意識的無能,有意識的有能及無意識的有能。無意識的無能,即是對自己的抱怨(無能)毫無所覺(無意識)的;有意識的無能,是指自己能覺察到自己的抱怨,以及周圍其他人的抱怨;有意識的有能,是指傾向於用沉默來便於自我反思、慎選措辭,以便於説出有價值的話語,而非喋喋不休的抱怨;無意識的有能是指你已經重塑思維模式,習慣於不愛抱怨了,並且不需要意識控制。

紫手環運動的方法很簡單:當參與者發現自己抱怨時,就將手環換到另一隻手上,直到這個手環能持續21 天戴在一隻手上為止。這就時刻提醒着自己記得喊停。這個方法可行,是因為它運用了人類文化特有的宇宙觀,但人們相信某種帶有神奇的力量時,就會努力去執行某種儀式。所以,將某個健康行為賦予神奇的力量或意義時,此健康行為才容易養成習慣。這樣我們的思維模式就被重新塑造。

《不抱怨的世界》想表達的意義是:成功只垂青積極主動的人,只要你敢於擔當,勇於接受挑戰,任何艱難險阻都會變成坦途。任何事情就怕人去“做”,只要你敢於去做,事情就會自然而然地變得順暢了。

之後,你會發現,原來讓自己思慮重重的困難,竟然是小事一樁。優秀的人,都是不抱怨的人。他們總是會把消極的想法從自己內心中掃除殆盡,讓自己的內心充滿陽光、充滿希望。你會發現,人們不但欣賞積極主動的人,還會對其充滿敬佩。因為世界上少有這樣的人,所以,世上也少有成功的人。一句話,庸人是因為自己而平庸的,也是因為不斷抱怨而平庸的。

作為一名公司的行政人員,每天工作中都會遇到各種讓人心煩的瑣碎小事,但件件都是必須面對,例如:招聘不到滿意的員工;在物料申購過程中,供應商不能及時供貨;設施、設備日見老化帶來的突發事件;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不能順利進行等等,我應該不斷的調整自己的心態,減少抱怨,確定自我價值。遇事冷靜沉着,不侷限於眼前的困境,我們該相信自己,付出努力,付出汗水,積極的面對生活中的消極一面,調整心態面對困境,決不抱怨。

《不抱怨的世界》讀書心得體會中學生觀後 篇2

抱怨,是每個人在面對困難和不公平時,最自然的表現,當我們設身處地面對這樣境況的時候,經常會説:“事情都已經這樣了,難道還不允許我抱怨兩句麼?”當我看到這本書名時,我還覺得它和一般的勵志書一樣,用着命令的口吻,像獨裁法西斯一樣的教育讀者,可當我拿到這本書時,我就被它的媒體推薦所吸引:

“這本書寫得既睿智又直指人心,抱怨就是推開自己想要的東西,如果讓這個世界聽見了,就會帶來更多的壞事給你。”

“抱怨是最消耗能量的無益舉動。有時候,我們不僅會針對人、也會針對不同的生活情境表示不滿;如果找不到人傾聽我們的抱怨,我們還會在腦海裏抱怨給自己聽。本書作者提出的神奇“不抱怨”運動,來得恰是時候,它正是我們現代人最需要的。我們可以這樣看:天下只有三種事:我的事,他的事,老天的事。抱怨自己的人,應該試着學習接納自己;抱怨他人的人,應該試着把抱怨轉成請求;抱怨老天的人,請試着用祈禱的方式來訴求你的願望。這樣一來,你的生活會有想象不到的大轉變,你的人生也會更加地美好、圓滿。”

這些看似平淡的話語卻都已經道出在面對困難時少有的人生真諦。當我看完這本書時。感覺所有不抱怨的生活智慧全部囊括在這本書中。人生在世,總會有不如意,會有各種險阻。在巨大的城市生活壓力下,做到不抱怨越來越成為一件很難的事。

然而這本書卻給出了答案。“終此一生,我們都處在各種各樣的關係中,與父母之間、與朋友、與兄弟姐妹、與愛人、與同事或者與某位萍水相逢之人……你決定着關係的路線。是你--不是上帝,不是其他人,不是你的命相,不是命運,不是職業、年齡、種族、教養,也不是你有多少錢--決定了你的關係走向何方。關係現在是,而且將來會一直是,人生的一部分。它是人類最大的難題,本書將告訴你如何在各種關係中,實現愛、平和、喜樂,使人生變得美好而圓滿。”

誠然,我們每天都面臨着事業發展的壓力,同行業者競爭的壓力,生活成本的壓力,似乎我們越來越像一塊海綿,生活喜歡的擠幹我們生命中每一滴精力,每一點夢想,讓我們在它的重壓之下,做着只顧眼前的奴隸。我們每天抱怨着高房價,高油價,高通貨膨脹,讓我們的生活得不到一絲的快樂,覺得生活是暗淡無光,看不到希望。我並不是有意要為這些開脱,也不是為了這些存在即為合理的解釋。而是就像書上這段文字一樣:

“獅子如果能追上羚羊,它就生存,如果它跑不過羚羊,只能餓死。羚羊如果抱怨不公平,那青草--羚羊的“早餐”該向誰抱怨?羚羊還能跑,青草連逃跑的機會都沒有!羚羊要想活下去,只有平時加強訓練,提高奔跑的速度,讓自己跑得更快,即使跑不過獅子,也要比其他羚羊跑得快,只有這樣才能得以生存。”

對現實生活中我們無法改變的事實進行的抱怨是無用的,可以説是在自己的內心繼續強化了潛在的困難。抱怨會消磨你的意志,吃掉的前進的動力,接下來就是要為自己的失敗尋找藉口。永不抱怨的人生態度才是第一位的。我們可以把抱怨的時間和精力來想解決問題的辦法,或者是分散自己的精力,讓自己在另外一個方面有所建樹。就像書評中説的“遇到挫折要從容面對,不抱怨、不放棄……只要繼續努力,就一定會成功”“把壞事當好事辦,人生就只有快樂、沒有抱怨。”

就像書中所説的那樣,給我們自己帶上隱形的紫手環。然後朝着夢想前進。“凡是你所渴望的東西,你都有資格得到,快朝夢想前進吧。不要打壓自己、替自己找藉口,或是假借批評和抱怨,將注意力轉移。你應該要接受不安感來襲,同時在這樣的時刻支持自己。”不抱怨的世界,也告訴我們同樣一個道理,做永遠比説重要。

抱怨的人的心態往往是悲觀的,甚至覺得整個世界都是悲慘世界,停下了前進的腳步。這本書正是傳遞這樣的生活智慧給我們,面對困難的時候,不是對憤世嫉俗的抱怨沒完,也拿不是“吃虧是福”的聊以自慰,而是讓我們行動起來,戴上我們生活中紫色的手環,看見了壓力、不公平和困難不要像往常一樣去抱怨,把精力去尋求解決的最佳方案,“把壞事當成好事去辦”。不抱怨的世界,不抱怨這個世界,自己會真真正正的收穫到好處,真真正正的會在人生上取得成功。

《不抱怨的世界》讀書心得體會中學生觀後 篇3

讀書就是各取所需,正所謂盡信書不如無書。這本書的觀點我並不全然贊同,但是其中有值得汲取的部分。

如果只是為了‘不抱怨’而‘不抱怨’,其實沒多大意義而且很難做到。我們需要認識到,自己才是那個做選擇,採取行動的人,而不是一邊抱怨,一邊保持着令你不滿的現狀。把注意力放在“我為自己的生活和快樂負責”上面,不要把自己當做無助的受害者只知道抱怨,也不要只是因為想做到“不抱怨”所以就忍着。

簡單記錄一下,以下有的是書中觀點,有的是我讀這本書時引發的想法。

1 成長經歷的四個階段(其實對很多事都是通用的):無意識的無能,有意識的無能,有意識的有能,無意識的有能。

2 如果不喜歡一件事,就去改變它,否則就改變自己的態度。

3 關注你想要的,而不是你不想要的。比如長跑時,不要對自己要“不要放棄”,而是説“我能堅持”。(關注和追求你不喜歡的東西的反面)

4 分清這兩者:什麼是陳述事實,什麼是抱怨。一件事可以有兩方面,一是事實本身,二是你對它的感受。先處理你的感受,後處理事情。帶着強烈的感性處理事情不會得到你想要的結果。如果有些事需要糾正,無需剋制,只要確定你只是在陳述事實,而不是隱含着“你竟敢這樣對我”的意思。告訴服務生:湯是冷的,需要熱一下。這是事實。告訴服務生:你竟敢給我端一碗冷的湯?這是抱怨。

5 如果你對某人有意見,直接和他溝通,不要對第三個人抱怨。如果你對某事不滿,直接和可以提供解決方案的人談你的期望。把話語的重心放在你期望什麼,而不是你不滿什麼。

6 你不能改變別人。人們改變是因為他自己想改變。如果你試圖改變一個人,只會讓他更加緊守現有的行為。最好的訓誡就是以身作則。欣賞能激勵人們表現優秀,以獲得更多賞識。如果你希望一個人是淑女,就像對待淑女一樣對她,如果你希望你的孩子如何,就像他已經做到了那樣對他。給予正面的期待,而不是批評。批評會讓人本能地想為自己辯解。

7 請將抱怨冷處理。抱怨可能成為壓垮人際關係的最後一根稻草。如果你説不出什麼好聽話,就乾脆閉上嘴巴。抱怨者可能並不覺得自己在抱怨,但是別人可以清晰地感覺到你在抱怨。抱怨太多招人煩。

8 沒有安全感,質疑自己的重要性,不確定自我價值的人,才會通過吹牛獲取讚賞,通過抱怨獲取同情,或者逃避自己嚮往卻沒有實現的目標。請學會接受不安感的來襲,在這樣的時刻支持自己。

9 沉默是通過無限的橋樑,卻也讓很多人感到不自在。你説的話最好具有建設性,而不是破壞性,否則不如保持沉默。當你説個不停,並不會顯得很睿智,而是説明你無法忍受沉默的局面。

10 有些人是看到現狀,然後問:為什麼會這樣?我則是夢想着未曾出現的景象,然後問:為什麼不是那樣?讓不滿驅策你去勾勒美好的遠景併為之努力。

11 不要把眼前這一刻視作理所當然,這個絕對不會再重現,和心愛之人共度的特別時刻,值得細細品味,好好領會。

12 不要讓消極的人們剝奪了你對理想生活的追尋。不要讓愛抱怨的人影響了你的思想。警惕那種大家競相抱怨自己有多慘的競爭心態。

書的結尾有一句話不錯:

你是個什麼樣的人,將在你的世界裏造成影響力。你自己就是一種祝福。

《不抱怨的世界》讀書心得體會中學生觀後 篇4

《不抱怨的世界》出版於,作者威爾.鮑温是美國一位心靈導師。這本書的內容用一句話概括就是“一箇中心,一項運動,四個階段”。它的中心就是告訴人們要停止抱怨;一項運動就是“不抱怨”運動,也叫紫手環運動,即邀請每位參加者戴上一個特製的紫手環,只要你一察覺自己在抱怨,就將手環換到另一隻手上,以此類推,直到這個手環能持續戴在同一隻手上21天為止。四個階段就是改變人們的抱怨行為需要經歷四個階段,即無意識的無能、有意識的無能、有意識的有能和無意識的有能四個階段。

這本書得到許多名人的推薦和讚譽,如比爾·蓋茨説:沒有人能拒絕這樣一本書,除非你拒絕所有的書;書中也有很多精彩觀點值得我們去品讀和享用。例如,健康的溝通就是直接找那個和你發生問題的人談,而且只跟那個人談,和另一個人談就是抱怨;成功就是從失敗到失敗,也依然熱情不減等等。

讀完這本書後,我覺得自已還是挺有收穫的,下面談幾點感想,既是作為這次讀書的讀後感,也是對自己以後的一種希望和勉勵。

(一)要停止抱怨,做一個胸襟寬廣的人。

李部長説“組工幹部是做人的工作,胸襟寬是必備的政治素養,要做到有苦勞的時候不計較、有疲勞的時候不抱怨”。抱怨其實是一種胸襟不寬的表現,在現實工作和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不可能永遠一帆風順,每個人都有抱怨的理由。但抱怨往往都是無濟於事,遇到不順心的時候,要更多地在自己身上找原因,而不要總是責怪他人。

威爾.鮑温在書中指出:“抱怨是在講述你不要的東西,而不是你要的東西。抱怨會影響人際關係,是最消耗能量的無益運動”。作為一名組工幹部更要學會停止抱怨,培養大度容人、見賢思齊的良好品質;摒棄私心雜念,以平和的心態對待升遷;保持淡泊寧靜,以奉獻的精神回報社會,在工作中追求素質的提升、人格的完善和理想的實現。

(二)要懂得知足,學會感恩,做一個有品德的人。

人的一生其實很短暫,什麼是幸福,我覺得幸福就是一種心態,是相對而言的。財富上的不平等客觀存在,物質的追求也永無止境,所以我們要在比較中學會知足,不要在物質名利上進行盲目攀比,不要為一些小事而斤斤計較。從的美國911到今年泰國政府動亂,再到當前的洪水氾濫、山體滑坡,有多少人面臨着流離失所生離死別,比起他們來,至少我們還活着。當然我們説的這種“知足”不是困難面前的無為或取得一點成績就沾沾自喜停滯不前,而是一種淡然。

感恩是一種做人的態度,一種優良品德。有人説:這個世界值得抱怨的事情實在是太多了,怎麼感恩?其實我們要善於換位思考,要保持良好的心態。把困難當作一種磨練,把挫折當成一種挑戰。

作為一名組工幹部,更應時時將感恩放在心上,感恩做人,感恩做事,我們今天所擁有的一切並非理所當然的,我們的每一次進步都離不開組織的培養、領導的關心、同事的幫助和家人的支持。帶着感恩,我們的心胸會更加坦蕩,工作會更有動力。

(三)要勤奮工作,永不懈怠,做一個有進取心的人。

從學校直接走進機關,兩年的工作讓我深知自己還存在着許許多多的不足之處,每一次的崗位變動都會給我帶來更高的要求和更大的挑戰。組織工作對我來説是一份嶄新而又神聖的工作,組織部門是管幹部、管黨員、管人才的部門,她的特殊性和重要性不言而喻,我為自己能作為一名組工幹部而自豪,同時我也深感組織工作任務重、程序嚴、要求高,很多時候要加班加點,要做大量具體繁雜的事務,而且不能出絲毫差錯。所以對待這份工作我始終心懷敬畏,在以後的工作中,定會好好學習,從各方面嚴格要求自己,努力發揚任勞任怨,淡泊名利的吃苦精神;忠於職守,高度負責的敬業精神;刻苦勤奮,忘我工作的實幹精神和解放思想、勇於創新精神。不斷提高自己的文字寫作能力、思維能力和綜合辦事能力。要通過勤奮工作努力達到“節奏要快、工作要實、標準要高、差錯要無、狀態要好、待人要誠”的工作要求,做一名合格的組工幹部。

(四)要堅持“學哲學,用哲學”,做一個會思考的人。

哲學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無處不在無時不有,讀完這本書後,讓我進一步認識到“學哲學,用哲學”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這本書的作者威爾。鮑温是一名虔誠的__徒,信仰的是上帝,是唯心主義。而我們信仰的是馬克思辯證唯物主義,應該用辯證的唯物的觀點看待問題。

孟子説“盡信書則無書”,亞里士多德也説:“我愛我師,但我更愛真理”。誠然,書中有許多精彩的觀點,對我們的心態調整也有一定的幫助。但我覺得裏面還是有許多值得我們商榷,值得繼續探討的地方。比如書上説“不抱怨就可以改變自己的人生”,認為只要從正面看事物就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這未免把我們的世界和人生過於簡單化了。

馬克思主義哲學告訴我們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對物質有反作用,積極的心態是成功的必要條件,而不是充分條件,一個人要想成功,除了必須擁有良好的心態之外,還需要諸如機遇、努力、人際關係等因素。還有作者在書中強調説優秀的人都不抱怨,我覺得這有點言過其實,從心理學角度來説,其實抱怨對人的心理健康是有好處的,它是人們宣泄情緒、緩解壓力的良好途徑。所以我認為抱怨並不可怕,我們可以偶爾抱怨只是不能慣於抱怨,更加不能將抱怨看成是解決問題的答案。

作為一名年輕的組工幹部遇事要不驕不躁,靜心思考,善於用哲學的觀點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遇事要三思而後行,不斷提高自己的社會鑑別力和洞察力。

《不抱怨的世界》讀書心得體會中學生觀後 篇5

這本書是我朋友推薦的,剛拿到這本書我就想哪個人不抱怨,真有意思,隨手打開作者寫給中國讀者一封信時,有段話是這樣説的:”中國人向來喜歡抱怨,我不會感到絲毫詫異”,這句話把我的倔脾氣又整到了極點,哪個國家的人不愛抱怨,只要是人都會有或多或少的抱怨,偏要説中國人。帶着情緒接着往下看又説道”中國人敢於直面不足,勇於面對挑戰,無論面對的是抱怨傾向抑或其它,他們都會本着單純的意圖,力求改善,中國人改變自我,努力爭取高品質生活的意願是一種真正的動力。

放下手中的書籍,自己何嘗不是抱怨之人,無論工作中,生活中教育子女時都在抱怨,感覺上天對我一個人不公,總是在怨天尤人這種負面的思考中表達自己,事實上如果我們想看到生命中的美好一面,一定也能看的到,關鍵在於我們的眼光放在哪裏?作者威爾鮑温説“當我們決定接納各種人和事物,並從中發現其光明面對,我們會體驗到越來越多的良善與美好,因為我們的關注,將使這樣的期待在生活中實現。”不抱怨的磁場,將引來更多平安和喜樂。

生活中的抱怨也逐漸影響到了我的孩子,小小年紀也在不斷抱怨中尋找答案,卻從未反思自己的錯誤與不足,若想改變生活走出低潮,那就是停止抱怨是重新出發的第一步,和孩子們一起享受,一起改進,當孩子學習不上進時,我們彼此從容面對,分析原因,及時查漏補缺,慢慢的少了一份抱怨,少了一份推卸,多了一份信任,現在我和孩子有個約定,就是相互監督彼此的言行,當言語舉止出現不文明或心態不積極樂觀是及時提醒對方,及時改正。時刻用積極的態度去面對生活中的每一天,慢慢發現不抱怨的生活才是最美的。我始終相信我和孩子只要繼續努力,就算以後人生之路有太多磕磕絆絆,總會走向成功彼岸的那一天。

此刻我想説“認清自己的卑微是你奮進的力量”,不要抱怨工作的艱辛,更別數落同事及家人的不是,只要用心去對待、去感受,盡職盡責做好自己的每一天。活出感恩的生命或許我們的明天更加美麗,這樣的人生將會無怨無悔。

《不抱怨的世界》讀書心得體會中學生觀後 篇6

近日有幸讀到美國史上最偉大的心靈導師之一威爾•鮑温著的《不抱怨的世界》。閲讀之後,發現這本書與以往許多勵志書籍不同,讓人耳目一新,也讓我感慨良久,思緒萬千:

幾乎沒有什麼不能是我們抱怨的對象。生活、工作上不順利時,發發小牢騷、吐吐苦水,似乎是一件理所當然的事。我們喜歡躲在喋喋不休的抱怨後面,從中獲得一種自我膨脹的優越感。我們難以且不情願意識到,所厭惡的種.種問題,譬如身邊人無休止的抱怨,同樣可能存在於自己身上。威爾•鮑温在《不抱怨的世界》一書中不留情面地指出,“我們抱怨,是為了獲取同情心和注意力,以及避免去做我們不敢做的事。

然而這個世界存在“吸引力法則”:你如果大聲喊“痛”,傷害就會出現;如果抱怨,就會遇上更多抱怨的事。書中作者鮑温現身説法,講述自己13歲參加中學舞會,因害怕邀請女生跳舞,轉而抱怨自己太胖,女生是不會接受他的邀請的,從而引發同學們的同情並避開了這件害怕的事。自此他犯上了“抱怨上癮症”,以後的日子,無論是工作上,還是人際關係上的問題,他都歸因於他的體重。 可能我們也曾有類似的經歷。比如,事情失敗了,習慣歸結於他人的不體貼、不配合或不努力,從而逃避責任。這些負面思緒不只成為我們最大的敵人,還影響着別人。

如果我們會抱怨不斷是因為我們為把注意力放在它上面,被它指引着,心被它佔據着。那麼我們要怎樣逃離抱怨的泥潭呢?

依據自身的“抱怨上癮症”療愈經驗,作者總結了走出不抱怨的四個階段:

一、無意識的無能,是指沒有意識到自己在抱怨;

二、有意識的無能,是指能覺察到自己以及周圍其他人的抱怨;

三、有意識的有能,是指傾向於用沉默來便於自我反思、

措辭,以便於説出有價值的話語,而非喋喋不休的抱怨;

四、無意識的有能,是指你已經重塑思維模式,習慣於不愛抱怨了,並且不需要意識控制。

如何推進四個階段的進展,作者建立了一套實踐操作性極強的方法--紫手環運動:

1.將手環戴在一隻手腕上。

2.當你發現自己正在抱怨、講閒話或批評時,就把手環移到另一隻手上。

3.如此交替更換,直到養成連續21天不抱怨、不批評、不講閒話的目標為止。

4.堅持下去。平均的成功時間是4~8個月。

不到一年,全世界就有80個國家、600萬人熱烈參與了這項運動,學習着為自己創造美好的生活,讓這個世界充滿平靜喜樂、活力四射的正面能量。

它實在不是一個能輕易勝任的挑戰,儘管抱怨和評斷如口臭般污染着自己的生活環境,但由於習慣性的東西總是會帶來安全感,我們常常在努力維持不抱怨與落回現狀之間掙扎。但是改變自我的勇氣和不懈地自我覺察共同打造了一把神奇的鑰匙--這把鑰匙,讓我們長久以來封閉着的意識緩緩敞開。在我們忙忙碌碌的生活中,藉助這把鑰匙,我們會自然延伸和深入到生活的諸多層面,喚醒我們渴望已久的改變。

當然,放下抱怨,並不等於在困境面前不作為,或者放棄對社會不公正的言説權。帶有負面情緒的抱怨,恰恰才是不具建設性的消極。而源於生命的熱愛,並由此生髮的感恩、寬容和同情心.

最後我引用書中的一段話:任何人和團隊要成功,就永遠不要抱怨,因為抱怨不如改變,要有接納批評的包容心,以及解決問題的行動力。朋友,試着加入“不抱怨”活動吧!不要匆匆經歷這個過程,這不是賽跑,而是一種過程。從帶着紫手環的那一刻起,你就在改變,你用你的意志在完成一種挑戰,為自己創造心想事成的無怨人生的挑戰。放棄抱怨,相信自己!

《不抱怨的世界》讀書心得體會中學生觀後 篇7

今天我又自以為是地讀起另一本很具有影響的勵志書,《不抱怨的世界》。看到這個書名的時候,就覺得很不可思議,我們真的能做到不抱怨嗎?現實的生活中,實在有太多我們覺得不滿的地方,於是我們總習慣抱怨,有時抱怨成為了我們生活的一部分,就在我看這個本書的時候,我還在抱怨網絡信號怎麼那麼不號,於是我在想既然在看《不抱怨的世界》,我是不是該停止抱怨了呢?換另一個角度想,我能看到這本書也已經很幸運了,網絡信號不好,等一等,過一下很快就可以連上線,然後就可以繼續讀下去了!這樣想我就不再想去抱怨為什麼最近信號老是不好了,發覺不抱怨的方法其實就是改變自己的態度,這招還蠻有用的哦!

抱怨,是每個人在面對困難和不公平時,最自然的表現,當我們設身處地面對這樣境況的時候,經常會説:“事情都已經這樣了,難道還不允許我抱怨兩句麼?”當我看到這本書名時,我還覺得它和一般的勵志書一樣,用着命令的口吻,像獨裁法西斯一樣的教育讀者,可當我拿到這本書時,我就被它的媒體推薦所吸引:

“這本書寫得既睿智又直指人心,抱怨就是推開自己想要的東西,如果讓這個世界聽見了,就會帶來更多的壞事給你。”

“抱怨是最消耗能量的無益舉動。有時候,我們不僅會針對人、也會針對不同的生活情境表示不滿;如果找不到人傾聽我們的抱怨,我們還會在腦海裏抱怨給自己聽。本書作者提出的神奇“不抱怨”運動,來得恰是時候,它正是我們現代人最需要的。我們可以這樣看:天下只有三種事:我的事,他的事,老天的事。抱怨自己的人,應該試着學習接納自己;抱怨他人的人,應該試着把抱怨轉成請求;抱怨老天的人,請試着用祈禱的方式來訴求你的願望。這樣一來,你的生活會有想象不到的大轉變,你的人生也會更加地美好、圓滿。”

這些看似平淡的話語卻都已經道出在面對困難時少有的人生真諦。當我看完這本書時。感覺所有不抱怨的生活智慧全部囊括在這本書中。人生在世,總會有不如意,會有各種險阻。在巨大的城市生活壓力下,做到不抱怨越來越成為一件很難的事。然而這本書卻給出了答案。“終此一生,我們都處在各種各樣的關係中,與父母之間、與朋友、與兄弟姐妹、與愛人、與同事或者與某位萍水相逢之人……你決定着關係的路線。是你——不是上帝,不是其他人,不是你的命相,不是命運,不是職業、年齡、種族、教養,也不是你有多少錢——決定了你的關係走向何方。關係現在是,而且將來會一直是,人生的一部分。它是人類最大的難題,本書將告訴你如何在各種關係中,實現愛、平和、喜樂,使人生變得美好而圓滿。”

誠然,我們每天都面臨着事業發展的壓力,同行業者競爭的壓力,生活成本的壓力,似乎我們越來越像一塊海綿,生活喜歡的擠幹我們生命中每一滴精力,每一點夢想,讓我們在它的重壓之下,做着只顧眼前的奴隸。我們每天抱怨着高房價,高油價,高通貨膨脹,讓我們的生活得不到一絲的快樂,覺得生活是暗淡無光,看不到希望。我並不是有意要為這些開脱,也不是為了這些存在即為合理的解釋。而是就像書上這段文字一樣:

“獅子如果能追上羚羊,它就生存,如果它跑不過羚羊,只能餓死。羚羊如果抱怨不公平,那青草——羚羊的“早餐”該向誰抱怨?羚羊還能跑,青草連逃跑的機會都沒有!羚羊要想活下去,只有平時加強訓練,提高奔跑的速度,讓自己跑得更快,即使跑不過獅子,也要比其他羚羊跑得快,只有這樣才能得以生存。”

對現實生活中我們無法改變的事實進行的抱怨是無用的,可以説是在自己的內心繼續強化了潛在的困難。抱怨會消磨你的意志,吃掉的前進的動力,接下來就是要為自己的失敗尋找藉口。永不抱怨的人生態度才是第一位的。我們可以把抱怨的時間和精力來想解決問題的辦法,或者是分散自己的精力,讓自己在另外一個方面有所建樹。就像書評中説的“遇到挫折要從容面對,不抱怨、不放棄……只要繼續努力,就一定會成功”“把壞事當好事辦,人生就只有快樂、沒有抱怨。”

就像書中所説的那樣,給我們自己帶上隱形的紫手環。然後朝着夢想前進。“凡是你所渴望的東西,你都有資格得到,快朝夢想前進吧。不要打壓自己、替自己找藉口,或是假借批評和抱怨,將注意力轉移。你應該要接受不安感來襲,同時在這樣的時刻支持自己。”不抱怨的世界,也告訴我們同樣一個道理,做永遠比説重要。

抱怨的人的心態往往是悲觀的,甚至覺得整個世界都是悲慘世界,停下了前進的腳步。這本書正是傳遞這樣的生活智慧給我們,面對困難的時候,不是對憤世嫉俗的抱怨沒完,也拿不是“吃虧是福”的聊以自慰,而是讓我們行動起來,戴上我們生活中紫色的手環,看見了壓力、不公平和困難不要像往常一樣去抱怨,把精力去尋求解決的最佳方案,“把壞事當成好事去辦”。不抱怨的世界,不抱怨這個世界,自己會真真正正的收穫到好處,真真正正的會在人生上取得成功。

《不抱怨的世界》讀書心得體會中學生觀後 篇8

屬於卓越的人都不應該抱怨這整個世界。千其萬變,錯綜複雜的事物接二連三發生,往往以不揮手告別的態度,不愛理睬他人的做法,也不是某些人頭腦簡單的問題,是他們對世界產生的一種錯覺。每個人都有特點,相對而言就是有個性,想要去改變一個人在某種立場上的思維,的確很困難。

從人際交往關係和改善溝通來説,人們都存在着一種誤區,要講故事,更要講道理,以和為貴,化干戈為玉帛,在求同存異的前提下達到本質上的相似和相近,都源於結伴而行。

要尊重科學和文化,要有強烈的創新意識,也要了解一下“周雖舊邦,其命維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等歷史典故,你必須要熟讀歷史,這準確的時間需要你來把握住。先秦時期道家學派的創始人、哲人老子,真名李耳談到了處世方略,道出人事進退之術,指出人類歸其與自然共處,合乎社會的規律。也都要遵守社會的規則,達到自信與自覺都來自於傳統文化。

威爾、鮑温是美國深受推崇的心靈導師之一,他本身從實踐的態度出發,邀請每位參加者都戴上紫色手環,只要覺察自己有抱怨情緒,就將紫色手環戴在另一個手上。從正向、反向的思維來看,決定關係的走向,想要看到世界改變,就要你先改變。

“無用之用”、“與時俱化”出自《莊子、人世間篇》,莊周本身對世間一切事物產生了一種美好的嚮往,達到“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江湖”的理想狀態。這也是我們社會所需要提倡的品質。實事求是分析當前形勢,不浮誇自己。

假如我皺眉頭,並不代表我有一定難處,因為我的自信來源於真理。都要以改造自我為目的,既源於實踐,又指導實踐,但是理論的適應性取決於條件的反射性,比喻説某某同志身體不適,也影響了某種時期前進的動力,也不要強加他人所難,即使他能辦到的事,也不要命令他此時幹他不相適宜的工作。

“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説!”這首詞《雨霖鈴》出自北宋詞人柳永之手。他也自稱“奉旨填詞柳三變”,以畢生的精力作詞,其詞特點尤長於抒寫羈旅行役之情,鋪敍刻畫,情景交融,語言通俗,音律諧婉。

此詞牌來源於唐玄宗李隆基執政後期,馬嵬坡兵變,楊玉環貴妃縊死,在平定叛亂之後,唐玄宗北還之路,一路上戚雨瀝瀝,風雨吹打皇鑾的金鈴上。自古以來多情人最傷心的還是離別,更何況又逢這蕭瑟冷落的秋季,怕只有楊柳岸邊,面對淒厲的晨風和黎明的殘月。這一去長年相別,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氣、好風景,也如同虛設的定義一樣。

看懂了文字,就看懂了人生。路過心上的故事,如何才能做更好的自己?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風格,也都是獨一無二的。我們需要相互交往,就是要去欣賞對方的優點,對於彼此之間談吐和言行,要從全方位考慮問題,知人一面不知其心,都得需要注意一下各種處事的方式。

比喻説有的人愛誇大奇談,把不相應的事實誇大,往往弄成了反作用,搞得對方不大自在。也有的人往往愛做表面文章,不切實際,喜歡溜鬚拍馬,總愛抬高自己、表現自己。一切都要從事物的本身來看問題,要正視現實,不要談或者你能該怎麼樣?或者這個詞彙,只能作為你寬恕自己的定義。

我們都要從實際出發,試着接納與你不同性格的人説話。要面對與你不同觀點人的時候,都要停止挑剔和責備,要穩重對待,證實缺陷和不完美,不要害怕與逃避責任。渴望被愛、被接納或被欣賞,這是與生俱來的需求,只要善於接納,那你才懂得欣賞。

藝術起源於生活,英國浪漫主義詩人威廉布萊克,天真過的預示,是別有一番洞天。他教會了我,對我有成見的人千萬不要和我説話。

為現實而爭論是導致失敗的主要原因。如果你和對方發生摩擦,讓你感到憤怒和不滿,那麼你就有義務從壞情緒中解脱出來,讓你卸下武裝,驅散以牙還牙的衝動。容隱他人寬恕自己,因為仇恨越深,作用在你身上消耗的能量就越強,也對自己的身體健康不利。

只有拒絕爭鬥,才不可能受到他人攻擊。一些關係遭遇挫折,是處於關係中的人們為了讓自己的需求得以滿足,總是在相互抱怨。抱怨不但沒有解決任何難題,還會將你困於問題當中,使你沉浸在失意、沮喪中,無法自拔。曾經你也有過許多優秀品質,你要單獨列出你的特長,探索心靈成長空間,是自己的生活變得更加豐富多彩。

你要擁有無盡的可能,也要相信縱橫交錯的人生。人生就是成長的過程,任何關係都提供你成長的機遇。不抱怨的觀點就是你必須挑戰達到光明的最高處,讓光亮點照耀你全身,才能看到挑戰,以實際的行動着手要解決的問題,痊癒你曾有過的創傷。

如果你想吹噓,也要認清你過於自我為中心,如果你想操縱別人,那是因為你內心裏有種無力的感覺,這樣你怎麼能關心和幫助他人呢?比喻某個人很有才華,必須肯定和尊重他,不要產生妒忌的可能想法,這樣就很容易產生誤區。

其實最基本的關係就是自己與自己的關係,需要你反覆重複練習寬恕,感受人羣各式各樣的笑話中釋放出來的温度,一切過錯皆有誤會產生。

在關係中你要學會成長,給予我們很多機會,讓我們擴展對自己、他人的愛與同情。想象是偉大的潛水者,以人心極為本體,臨川四夢,馮小青留下怨仇,為自己畫下肖像,頗為此曲愁腸,一夢而亡的杜麗娘。——這是一個美麗的邂逅,來自於明代戲劇家湯顯祖的《牡丹亭》一書。陳同讀書的批語,後來聽説,她因為情緒失控而去。談則也接着寫姐姐的評語,她也憂鬱地去了。

最後還是大户人家出身的錢益,也接着寫她姐妹們的評語,當我所有證據都沒有采集到或她們翩翩身影來臨之前,已經變成灰燼。所以説經常讀書會提高你的思維反應能力,讀書要讀品味,增加閲讀量,吸收精華,也必須結合作者當時寫書的實際情況來閲讀。

與中立的第三方處理,在矛盾中撇清你所有情緒,事情也不會發展成絕望的窘迫。在矛盾中撇清你所有情緒,秉承良善的意向。相互之間你要掌握分寸,因為何時何地你都是唯一的,不可改變。你要清楚自己的缺陷,也要達到一種自我批評的狀態。

“琴瑟和鳴”是出自春秋戰國時期俞伯牙、鍾子期高山流水覓之音的典故,藉此用以比喻夫妻間情篤和好的故事。唐代詩人元稹的絕句“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也概括了對愛情忠貞不渝深刻的含義。

那是意識的錯覺,是自己的思想感情與某種事物割裂開來的東西,一個人就是社會整體的一部分,天賦畢竟是天賦,不能相提並論。切勿混淆大眾的聽覺,要以自己的視覺為觸點,只有這樣,你具備了所有能力,才會處理人世間各種關係中存在的各種問題。

《不抱怨的世界》讀書心得體會中學生觀後 篇9

一篇篇的翻閲《不抱怨的世界》,感覺這是一本很棒的心靈勵志書。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難免要遭遇很多挫折和失敗或不盡如人意的事情。每當這時,如果我們不能正確對待,產生不滿,引發很多牢騷和抱怨,往往是怨天、怨地、怨命運……那我們就陷入一個自擾的困境,抱怨是最消耗能量的無益舉動,抱怨的受害者還是自己。威爾·鮑温在《不抱怨的世界》一書中不留情面地指出,“我們抱怨,是為了獲取同情心和注意力,以及避免去做我們不敢做的事。”

為什麼會抱怨呢?怨天尤人是一種負面的思考與具殺傷力的表達方式?是人們只看到了生活中缺憾與不完美的一面,當現實與理想有差距時,當事情背離自己的價值觀時,抱怨便應運而生,這也是我們生活的常態,工作、家庭、學習、交通都是抱怨的對象,抱怨就象腳臭,它會傳染,而習慣抱怨的人,就是在向自己的鞋子裏倒水,如何讓自己成為一個不抱怨的人,成為一個快樂的人,那就是凡事要懂得知足、感恩和惜福。

知足常樂做為一句俗語,耳熟能詳,知道滿足,就總是快樂的,而快樂的根本便是惜福,珍惜擁有的一切,心裏手裏全是滿滿的,便騰不出手或心來攫取更奢侈的東西了,也就不會為得不到而抱怨。這才是一種積極的心態,一種智慧的生活態度,人人都懷有一顆如此感恩的心,那麼人生一定會過得堅實而有信心!因為感恩,我們才擁有了一個多彩的社會。

從現在起,做一個積極的人,談論自己想要的事物、而不是抱怨不要的東西。這樣大家都想和你共事或為你工作,而你會締造更高的成就、得到更多的收穫,遠勝過自己夢想所及。“不抱怨”行動只是一把鑰匙而已,在我們忙碌的生活工作中,藉助這鑰匙,開啟我們對生活的不抱怨,用積極的態度去面對,成為一個快樂的人,一個懂得感恩的人,讓我們都擁有一個“純淨無暇”的世界——不抱怨的世界!

《不抱怨的世界》讀書心得體會中學生觀後 篇10

永遠別企圖要求別人,要做的只有改變自己

早已聽聞“紫手環”的魔力,終於有機會體驗一回。但正如《不抱怨的世界》開卷語所説的,“紫手環”只是一種象徵、一種媒介、一種手段,最根本的還是改變自己的內心。或許要真正達到“不抱怨”很難很痛苦,實在這只是尋找內心平靜的一個過程。

《不抱怨的世界》書中多處提到生活中一些我們經常會“抱怨”的細節,我們總是“抱怨”別人怎樣不好,“抱怨”外部環境如何不利,書中所説的,讓我不禁聯想到近期熱播的電視劇《婚姻保衞戰》,該劇導演趙寶剛在被問到“取得婚姻保衞戰勝利、雙贏的祕訣是什麼?”時,他回答:“別企圖要求別人,要做的只有改變自己。”我以為趙導的這句話與“不抱怨”所提倡的精神境界是異曲同工的。俗話説心態決定狀態,只有擺正我們自身的心態,才能發現他人的美。

回想起上大學的時候,總會聽説哪間宿舍又吵架,問其原因,無非是誰不講衞生,誰太晚睡影響到他人。總是一些雞毛蒜皮的事情便會引起一場戰爭。我們宿舍四人也並不是對彼此完全沒有意見,但卻從未發生爭吵,只因我們善於忍耐,善於理解,善於溝通。人與人的相處之道總是如此,得饒人處且饒人。假如你有時間打掃衞生,那麼幫幫人家打掃又如何呢?假如你真的影響到別人,為何不能多站在別人態度將心比心,改變一下自己的作息呢?實在很多事情看起來總是那麼簡單,但不知道為什麼人類總會把他們複雜化。“不抱怨”不就是對別人多多忍耐、理解與溝通,對自己多多省視、要求、改變嗎?

在想想現在的工作,日復一日,有時自己很努力,成效卻很微小,於是我們總會在別人身上尋找原因,某某不配合,指導不正確,對手太強大……等等,總有成千上萬的理由,卻無一條是關於自己的,就算有也是運氣太背之類的。 現在想想,實在我們能“抱怨”的永遠只有自己,只有“抱怨自己”才能轉化為生產力,才能轉化為前進動力,這種“抱怨”於人於己才是有意義的。抱怨別人、抱怨外部都是愚蠢、無濟於事的,這種消極心理更會使自己永遠得不到進步、永遠無法取得成功。

很多時候,我們會感到不快樂,是由於我們要求太多卻無法實現;很多時候,我們會感到很失看,是由於我們總按着自己的設想臆造客觀世界,卻發現事實原來不是所想的。想要快樂實在很輕易,珍惜眼前便可;想要滿足實在很輕易,平常心接受現實便可。

讀《不抱怨世界》,用“紫手環”時刻提醒自己:永遠別企圖要求別人,要做的只有改變自己!

《不抱怨的世界》讀書心得體會中學生觀後 篇11

這幾天讀了一本書《不抱怨的世界》,剛看第一遍覺得很平平。可在細讀了以後,才真正理會了其中的道理。也許有人會説,不抱怨如何讓人發泄,長期不抱怨會不會得病。其實不抱怨是人生的一種境界,是一種放下挫折和不滿去尋找和追求新目標的一種銜接方式。真正的做到不抱怨,再加上努力和拼搏,你的事業會更加成功,你的人生會更加美好。

在現實生活中,在我們渴望尋找人生幸福和快樂之時,我們每個人都難免要遭遇很多挫折和失敗或不盡如人意的事情。每當這時,有些人便不能正確對待,產生不滿,引發很多牢騷和抱怨,往往是怨天、怨地、怨命運、怨同事、怨領導……其實抱怨的最大受害者是自己。抱怨雖然沒有明顯的惡果,但一種心懷感恩、寬容大度的態度卻給我們帶來另外一種人生,如果做到這一點我們的人生會更加快樂。不抱怨需要一個過程,加入“不抱怨”活動,戴上紫手環,讓快樂代替抱怨,關閉那扇抱怨之門。

所謂的抱怨,就是表達哀傷、痛苦或不滿。然而,生命中足以讓我們有理由抱怨的事件,其實寥寥可數。抱怨的人是不快樂的,他永遠只會在不快樂的出發點原地打轉,沒有意識到自己在思維和行為上需要的改變。抱怨是容易的,而停止抱怨,卻需要意志力。要一個人“不抱怨”很難,在生活上遇到任何的不順遂,發發小牢騷、吐吐苦水,似乎是一件理所當然的事。但是別忘了一個重要的理論“吸引力法則”,要知道,當一個人在説些負面和不快樂的事時,就會接收到負面和不快樂的事。當你的嘴巴停止表達負面的思想,你的心靈就會產生其他更快樂的念頭。你的心靈就像一座意念工廠,隨時都在運作,若是負面的想法缺乏市場,工廠就會重建改組,轉而生產快樂的思想。張德芬的話就給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天下只有三種事:我的事,他的事,老天的事。抱怨自己的人,應該試着學習接納自己;抱怨他人的人,應該試着把抱怨轉成請求;抱怨老天的人,請試着用祈禱的方式來訴求你的願望。這樣一來,你的生活會有想象不到的大轉變,你的人生也會更加地美好、圓滿。

細細想想,人生真正值得抱怨的理由真的很少,但人都不想抱怨,可都禁不住的報怨。也許經過了眾多挫折和困苦之後,人們需要更多的抱怨,可是抱怨又有什麼用處,又能解決什麼問題?長期抱怨之後,也許有一天我們會真正成為現代的“祥林嫂”。我們要學會更多的放棄,放棄過去的挫折帶給我們的傷害和痛楚,我們要對未來充滿信心,為自己尋找更多的前進的藉口。

在工作中,我們更應該放棄抱怨。我們常常會抱怨工作環境不好,同事之間不夠和諧,工資不高等等,但當我們放棄抱怨,心懷感恩,用一顆寬容的心投入工作時,你會發現你所期待的一切又已“水到渠成”。過多的抱怨不僅不能解決問題,只能讓你的心情更加不好。學會不抱怨之後,心情會比較開朗,也會有能量去面對生活中的各種難題。

書中不乏至理名言,但我卻深深的記住了一句話:任何人和團隊要成功,就永遠不要抱怨,因為抱怨不如改變,要有接納批評的包容心,以及解決問題的行動力。朋友,試着加入“不抱怨”活動吧!不要匆匆經歷這個過程,這不是賽跑,而是一種過程。從帶着紫手環的那一刻起,你就在改變,你用你的意志在完成一種挑戰,為自己創造心想事成的無怨人生的挑戰。放棄抱怨,相信自己!

《不抱怨的世界》讀書心得體會中學生觀後 篇12

幾乎沒有什麼不能是我們的抱怨對象。本站喜歡躲在喋喋不休的抱怨後面,從中獲得一種自我膨脹的優越感。我們難以且不情願意識到,所厭惡的種.種問題,譬如身邊人無休止的抱怨,同樣存在於自己身上。

威爾·鮑温在《不抱怨的世界》一書中不留情面地指出,“我們抱怨,是為了獲取同情心和注意力,以及避免去做我們不敢做的事。”

許多時候,我們並非意識不到這一點,但就是不願意直面,並且積極做出改變,有時候,隨着心理的慣性,也不知道如何改變。不過,改變不如意的現狀,也是人類的本性,抱怨帶來的消極作用,人們意識到了之後,還是會有改變的慾望自然升起。當改變之光隨着情緒上的牴觸被帶進了生活,就由“有意識的無能”踏入了“有意識的有能”。

我們開始留意自己的言語措辭,以沉默代替抱怨。這實在不是一個能輕易勝任的挑戰,儘管抱怨和評斷如口臭般污染着自己的生活環境,但習慣性的東西總是會帶來安全感,即使是替代式的。我們常常在努力維持不抱怨與落回現狀之間掙扎,改變自我的勇氣、不懈地自我覺察,共同打造了一把神奇的鑰匙--這把鑰匙,讓我們長久以來封閉着的意識緩緩敞開。

對舊有習性的挑戰必然帶來生活層面上的某些變更,鮑温温和而又堅定地指出:在這場把生命導向光明、積極的內在改變中,如果其他東西的確是阻礙,工作,或者朋友都應該考慮放棄。

放下抱怨,這並不等於在困境面前不作為,或者放棄對社會不公正的言説權。帶有負面情緒的抱怨,恰恰才是不具建設性的消極。而源於生命的熱愛,並由此生髮的感恩、寬容和同理心,也不容任何機構以任何名義竊取盜用。

《不抱怨的世界》並非是一部闡釋觀念或解析心理的作品,而是一場“不抱怨運動”的發起、描述、記錄與召喚。正是那些已經改變了全球數百萬生命的事例,展示了抱怨的普遍性,以及相似的蜕變流程。

所有的描述至多隻是路標,真正的開始總是握在你自己手中——如果踐行,如果堅持,已經足夠造成改變的敞開,穿透我們雜亂無章、充滿問題而又缺乏審視的生活。

“不抱怨”只是一把鑰匙而已。在我們忙忙碌碌的生活中,藉助這把鑰匙,我們會自然延伸和深入到生活的諸多層面,喚醒我們渴望已久的改變。

《不抱怨的世界》讀書心得體會中學生觀後 篇13

抱怨在我們日常的工作生活中是一種司空見慣的行為,通過認真閲讀威爾·鮑温的這本《不抱怨的世界》,我感到受益匪淺,認識到“不抱怨”的內涵。書中鮑温牧師説:“我們之所以會抱怨,我們就和我們做任何事情的理由一樣:我們察覺到抱怨會帶來好處。優秀的人都不抱怨。”

一篇篇的翻閲《不抱怨的世界》,這是一本很棒的心靈勵志書。看了這本書後心靈受到很大的觸動,慢慢沉浸在書中世界時,才發現,它其實就是一面心靈的鏡子。裏面並沒有什麼大道理,只是很普通的方式,很普通的事例,來告訴我們一種生活的態度,讓我們更加了解自己。在鏡子裏我們能看到自己的外表是否整潔,我們的臉上是什麼表情,是憤怒還是喜悦……而這本書就是反照內心的鏡子,讓我們看到自己不能外露的內心世界,是樂觀向上的,還是消極低沉的?這些可能在表情上我們沒有表露,但在言語上或多或少有抱怨的產生。當然,有人認為抱怨是一種宣泄,一種情緒的調節方式。沒有看這本書前我也是如此認為:我們把抱怨俗稱“發牢騷”,認為偶爾發發牢騷有助於自己內心平衡的調節,有助於擺脱心靈的陰影,但當我看完這本書後,我才知道原來抱怨是一種流行病,你的抱怨會喚起他人的共鳴,讓抱怨成為一種傳遞的心靈疾病,不但不能找到解決的方法,還可能讓你因為抱怨的快感而升級抱怨的程度,最終又可能導致不可收拾的結果。書中主人公的狗被車撞了後,就差點讓他自己成為了憤怒及抱怨的奴隸,是理智讓主人公在抱怨的行為中停了下來,沒有讓事情更糟糕,而理智就是內心世界對自己行為的理性剖析與理解,而這一切都是“不抱怨”所能給予我們做到的。

在書中我看到了也有很多人和我一樣,突然發現自己是一個有如此多抱怨的人,心中多了些不安,可是書中的一句話讓我頓然醒悟:“誠實面對情緒,安於自己的不安,對發現自己的不足不必驚慌,既然已經產生了,就應該誠實勇敢的面對它;就應該去想辦法結束它,也才能最終安於自己的不安”。書中就是要求我們勇於剖析自己、找出不足、勇於改變自己。由少説到學會沉默,再到安於不會沉默,再到安於不説的狀態,最後就 能真正擁有“不抱怨的世界”。當我們沒有了抱怨,我們的心理就只剩下快樂,當人人都拋棄了抱怨,那這個世界就肯定更加和諧。

最後引用比爾·蓋茨的一句話“人生是不平等的,去接受它吧。請記住,永遠都不要抱怨。”

《不抱怨的世界》讀書心得體會中學生觀後 篇14

美國史上最著名的心靈導師之一威爾-鮑温,發起了一項"不抱怨"運動,邀請每位參加者戴上一個特製的紫手環,只要一察覺自己抱怨,就將手環換到另一隻手上,以此類推,直到這個手環能持續戴在同一隻手上21天為止。不到一年,全世界就有80個國家、600萬人熱烈參與了這項運動,學習為自己創造美好的生活,讓這個世界充滿平靜喜樂、活力四射的正面能量。而你也可以成為其中的一份子,戴上紫手環,接受21天的挑戰,為自己創造心想事成的無怨人生!

這是偶爾在《不抱怨的世界》這本書中看到的,剛看到書名時很不解,我們生存的世界充滿抱怨,但我們也討厭抱怨,“不抱怨的世界”是什麼,從來都離我們很遙遠。抱怨是最消耗能量的無益舉動。有時候,我們的抱怨不僅會針對人、也會針對不同的生活情境,表示我們的不滿。而且如果找不到人傾聽我們的抱怨,我們會在腦海裏抱怨給自己聽。《不抱怨的世界》作者提出的神奇“不抱怨”運動,來的恰是時候,它正是我們現代人最需要的。看完這本書,我覺得天下只有三種事:我的事,他的事,老天的事。抱怨自己的人,應該試着學習接納自己;抱怨他人的人,應該試着把抱怨轉成請求;抱怨老天的人,請試着用祈禱的方式來訴求你的願望。這樣一來,你的生活會有想象不到的大轉變,你的人生也會更加地美好、圓滿。

之前我從沒想過關於生活中的抱怨的問題,沒有仔細思考或想過原因、過程,因為抱怨已成為自己和他人生活中理所當然會出現的現象,沒有人從不抱怨。鮑温認為,我們之所以會抱怨,就和我們做任何事情的理由一樣:我們察覺到抱怨會帶來好處。許多抱怨涉及了從他人身上誘發涉及了從他人身上誘發特定的人際互動反應,例如同情或認可。比如説,人們可能會抱怨自己的身體健康,卻不是因為真的覺得生病,而是‘病人的角色’能讓他們取得附帶的好處,例如他人的同情,或是可以避開反感的事件。 後來看完了才知道抱怨他人的原因之一,是要讓自己在互相較之下,顯得更為優秀。當我指出你的缺點時,就是在暗示我沒有這樣的缺點,所以我比你優秀。説得很有道理啊,抱怨的背後是自誇和吹牛,而沒有安全感、質疑自己的重要性、不確定自我價值的人,才會吹牛和抱怨。我們自覺不配得到想要的東西,缺乏自我肯定,便藉由抱怨把自己想要的東西推開。在我們的抱怨中,我們也對世界傳遞出自己是受害者的訊息,而這麼做,也將會為自己引來更多的加害者。

看了這本書後心靈受到很大的觸動,慢慢沉浸在書中世界時,才發現,它其實就是一面心靈的鏡子。裏面並沒有什麼大道理,只是很普通的方式,很普通的事例,來告訴我們一種生活的態度,讓我們更加了解自己。在鏡子裏我們能看到自己的外表是否整潔,我們的臉上是什麼表情,是憤怒還是喜悦„„而這本書就是反照內心的鏡子,讓我們看到自己不能外露的內心世界,是樂觀向上的,還是消極低沉的?這些可能在表情上我們沒有表露,但在言語上或多或少有抱怨的產生。當然,有人認為抱怨是一種宣泄,一種情緒的調節方式。沒有看這本書前我也是如此認為:我們把抱怨俗稱“發牢騷”,認為偶爾發發牢騷有助於自己內心平衡的調節,有助於擺脱心靈的陰影,但當我看完這本書後,我才知道原來抱怨是一種流行病,你的抱怨會喚起他人的共鳴,讓抱怨成為一種傳遞的心靈疾病,不但不能找到解決的方法,還可能讓你因為抱怨的快感而升級抱怨的程度,最終又可能導致不可收拾的結果。書中主人公的狗被車撞了後,就差點讓他自己成為了憤怒及抱怨的奴隸,是理智讓主人公在抱怨的行為中停了下來,沒有讓事情更糟糕,而理智就是內心世界對自己行為的理性剖析與理解,而這一切都是“不抱怨”所能給予我們做到的。

在書中我看到了也有很多人和我一樣,突然發現自己是一個有如此多抱怨的人,心中多了些不安,可是書中的一句話讓我頓然醒悟:“誠實面對情緒,安於自己的不安,對發現自己的不足不必驚慌,既然已經產生了,就應該誠實勇敢的面對它;就應該去想辦法結束它,也才能最終安於自己的不安”。書中就是要求我們勇於剖析自己、找出不足、勇於改變自己。由少説到學會沉默,再到安於不會沉默,再到安於不説的狀態,最後就能真正擁有“不抱怨的世界”。當我們沒有了抱怨,我們的心理就只剩下快樂,當人人都拋棄了抱怨,那這個世界就肯定更加和諧。

人的一生,必然要工作,要發展自己,每個人都希望實現自己的美好願望和理想,但他需要一輩子的奮鬥才可能得以實現。然而,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難免要遭遇很多挫折和失敗或不盡如人意的事情。每當這時,有些人便不能正確對待,產生不滿,引發很多牢騷和抱怨,往往是怨天、怨地、怨命運、怨同事、怨領導„„

其實抱怨的最大受害者是自己。有的人自認為才華橫溢,卻得不到提升,他們懷疑環境不好,對工作總是抱怨不休,不認為主動完成工作是自己的責任,而將訴苦和抱怨視為理所當然;還有不少人自命清高、眼高手低,他們動輒感到自己的能力沒有得到展示、領導對自己不重視、單位對自己不公平,因而在思想上產生嚴重的牴觸情緒,聰明才智沒有用於思考如何盡善盡美做好工作,而是整日抱怨,把大好的光陰和精力,在怠慢的蹉跎中白白浪費掉了。一個人一旦被抱怨束縛,不盡心盡力,應付工作,在任何單位都是自毀前程。沒有人會因為喋喋不休的抱怨而獲得獎勵和提升,在10個失業者中至少有9個人抱怨原上級或同事的不是,絕少有人能夠認識到,自己之所以失業是失職的後果。

通過讀書,我瞭解到不管是工作還是生活,我們都應該給自己制定一個計劃,並努力嚴格按照計劃行事,這樣既很充實,又能提高效率,讓事情往更好、更積極的方向發展。根據計劃的進展,定期總結自己一段時間以來的得失,客觀看待出現的問題,認識自己的不足,並不斷完善自己以及制定後續計劃。

無論我們工作或休息、認真或懶惰、快樂或悲傷,時間都不捨晝夜地逝去,像流入大海。雖然其他機會還會來,但光陰卻一去不復返。只有把握住今天,我們才能抓住成功。人生總是伴隨着成功與失敗,總是充滿了喜悦和悲傷。與其把時間浪費在抱怨上,不如好好珍惜時間,把握機會,想自己該想的,做自己該做的。這樣我們才能得到快樂,收穫成功。

現在,我也在嘗試着改變自己。我不會再因為抱怨而失去自己的一份好心情,我會學着把精力專注在必要的地方,踏踏實實地去完成自己計劃中的每一個任務。

我相信,一切都來得及,別管那些紛紛擾擾,別讓不開心的事停下了我前進的腳步。我相信自己能掌好舵,讓生命之船駛向勝利的彼岸。

我們之所以抱怨,可能是希望抱怨能衍生出一些益處吧。比如,我們向他人抱怨工作的繁重,可能潛意識裏就希望別人多做一些或者幫助自己分擔一些;我們抱怨自己最近多麼倒黴,可能是希望別人能給自己一些安慰和同情。但是抱怨不能解決任何現實問題,最終只能讓我們深陷抱怨的惡性循環而不能自拔。或者給我們的健康和生活帶來惡劣的影響。我想,沒有人願意和整天抱怨的人生活、工作在一起,因為這樣連自己的生活好像也看上去毫無希望。要想杜絕抱怨,只有勇於面對自己的困境,遇到矛盾的時候,及時地溝通,解決。這同樣需要勇氣。首先要有勇氣承認自己是在抱怨,其次要有勇氣去化解矛盾,改變處境,而不是一味地抱怨。

每個人的人生都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在遇到值得抱怨的事情時,我們也許可以試着不去張口,而是首先理智的思考,然後再去馬上行動,改變處境。我覺得書中一句話説得很對,“我們的想法創造我們的世界,我們的話語又表明了我們的想法。”在很多時候,也許就是我們抱怨的話語改變了我們的世界。我們原本可以輕鬆、積極、樂觀、上進,卻可能因為抱怨而變得痛苦、悲觀、沉重、無所作為。這本《不抱怨的世界》為我打開了消除抱怨的美好生活,那麼從現在就開始改變吧,相信紫手環的力量,相信自己的力量,可以打敗抱怨,創造新世界。

放下抱怨,這並不等於在困境面前不作為,或者放棄對社會不公正的言説權。帶有負面情緒的抱怨,恰恰才是不具建設性的消極。而源於生命的熱愛,並由此生髮的感恩、寬容和同理心,也不容任人以任何名義竊取盜用。

當然我們也希望改變,隨着心理的慣性,也不知道如何改變。不過,改變不如意的現狀,也是人類的本性,抱怨帶來的消極作用,人們意識到了之後,還是會有改變的慾望自然升起。當改變之光隨着情緒上的牴觸被帶進了生活,就由“有意識的無能”踏入了“有意識的有能”。

抱怨是最消耗能量的無益舉動。有時候,我們的抱怨不僅會針對人、也會針對不同的生活情境,表示我們的不滿。而且如果找不到人傾聽我們的抱怨,我們會在腦海裏抱怨給自己聽。《不抱怨的世界》作者提出的神奇“不抱怨”運動,來的恰是時候,它正是我們現代人最需要的。看完這本書,我覺得天下只有三種事:我的事,他的事,老天的事。抱怨自己的人,應該試着學習接納自己;抱怨他人的人,應該試着把抱怨轉成請求;抱怨老天的人,請試着用祈禱的方式來訴求你的願望。這樣一來,你的生活會有想象不到的大轉變,你的人生也會更加地美好、圓滿。

從現在起,做一個積極的人,談論自己想要的事物、而不是抱怨不要的東西。這樣大家都想和你共事或為你工作,而你會締造更高的成就、得到更多的收穫,遠勝過自己夢想所及。給它一點時間,同時仔細觀察,這一切就會發生。

最後引用比爾·蓋茨的一句話“人生是不平等的,去接受它吧。請記住,永遠都不要抱怨。”

《不抱怨的世界》讀書心得體會中學生觀後 篇15

那一年,一個小山村中走出了兩個農民,他們擠上了到上海的火車。火車上,熙熙攘攘天南地北的人都有。有人説“上海繁華是沒錯,但是幹什麼都需要花錢,甚至問路也需要花錢”。其中一個農民憂心忡忡,抱怨説“早知如此,還不如留在小山村,這以後可怎麼生活啊!”另一個農民眼睛亮了起來“上海真是遍地是黃金啊!居然連帶路都能掙錢”,一片憧憬似的躍躍欲試。

多少年以後,眼睛亮起來的農民成為了資產上億的企業家,而那個抱怨的農民成為企業家1200名員工中的普通一員。一種是沒有信心的抱怨,一種是對機會的積極認識,兩種不同的思維境界造成了截然不同的命運成就,原因就是抱怨的對立面上,永遠矗立着一扇窗户,誰打開了那扇窗户,就能改變他的命運。

抱怨的人往往無意識地在發泄和表達不滿,以求獲得自身心理的平衡以及別人的同情心。抱怨是在陳述你不要的東西,而不是你要的東西。那麼從抱怨的對立面的逆向思維衡量,雖然獲得了自身心理的平衡和別人的同情心,但是自己仍然是一個無助的可憐的弱者;抱怨不要的東西的對面,是解決問題的思路和對策,強大的管理工具“問題管理法”會提升你的業績。冷靜的思考後,抱怨往往就是現實中面臨的困難和問題,意識到這一點後,對面的窗户就顯露了出來。

抱怨工作緊張時間不夠,打開對面的窗户你就從時間的奴隸一躍成為自己時間的掌控者;抱怨工作雜亂無序,打開對面的窗户你就從無序忙碌的執行者一躍成為井井有條的事務管理者;抱怨不理想的工作崗位,打開對面的窗户你就從不思上進的工作者一躍成為不斷提升自我的堅定信念命運改變者;抱怨工作的難度,打開對面的窗户你就從無所作為的員工一躍成為攻堅克難的強者;抱怨溝通困難,打開對面的窗户你就從智商高的理性管理者一躍成為情商高的優秀管理者……

抱怨的對面是自身意識形態的改變,意識的改變促成了自身行動的改變,行動的改變創造了事物結果的改變,事物結果的改變將影響到自身命運的改變。如果不喜歡一件事,就改變那件事;如果無力改變,那麼能改變的就是自己的態度。當發覺抱怨無濟於事時,為什麼不嘗試着進行力所能及的改變呢?只要有一絲的變化,那麼原先的結果軌跡將受到影響而變化。

當打開抱怨對面的那扇窗户後,你的思維會插上翅膀自由翱翔,你會融入一個充滿創造和改變的“不抱怨的世界”。

《不抱怨的世界》讀書心得體會中學生觀後 篇16

這個世界有太多的人在抱怨:工作忙了,消費水平漲了,家庭壓力大了,生活環境差了,或是感冒發燒頭疼了,都要抱怨一番,怨天怨地,怨社會不公,怨人心不古,怨金錢至上,怨命如紙薄......似乎藉此可以發泄自己的不滿,並獲得他人的同情。可是抱怨過後,一切照舊,問題該怎麼解決還得怎麼解決。

古代許多仁人志士受到諸多磨難甚至摧殘,仍矢志不逾,卧薪嚐膽,不抱怨,不放棄,直至達成自己的理想。“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明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司馬遷受刑辱著《史記》”。對於物質富裕而精神貧瘠的現代人來説,他們是最好的榜樣。近代史上也不乏這樣的例子,如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徵和八年抗戰,多少革命先烈拋頭顱,灑熱血,為爭取自由和解放,獻出了自己的寶貴生命。在他們的生命歷程中,沒有抱怨,只有勝利的渴望。

我還想引用一個大家都熟悉的故事——“給加西亞的信”。羅文在只知道加西亞將軍的名字而沒有任何聯繫方式、沒有援軍也沒有同伴、也不知道如何尋找的情況下,歷經磨難穿火紛飛危險重重的古巴叢林,最終成功地將信交到加西亞將軍手中。這是一件多麼令人驚訝的事!!換作我們,肯定會發一通疑問或抱怨:“沒有電話和地址我怎麼找到加西亞將軍 ”“漫無目的地穿越古巴叢林那是多麼愚蠢的事!”“我再也堅持不下去了!”......但羅文是一個偉大的信使(這正是他異於常人之處),他沒有任何抱怨,毅然決然地踏上征途、最終完成使命。

在工作中,我們經常遇到各種各樣的的難題和挑戰。在困難面前,我們發出抱怨和不滿的聲音能夠解決問題嗎 不能!那甚至會使問題越來越糟糕!互相抱怨會對身邊的人產生消極影響,形成惡性循環。試想,將抱怨的精力用來思考如何解決問題,不是更好嗎?

孟子曰:“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用一句歌詞來概括,“不經歷風雨,怎麼見彩虹”。人生旅途不可能一帆風順、四通八達,免不了磕磕絆絆。在危機和困難來臨時,我們應該端正態度,不抱怨,不放棄,勇敢接受挑戰。誠如《不抱怨的世界》書中所言,“凡是你所渴望的東西,你都有資格得到,快朝夢想前進吧。不要打壓自己、替自己找藉口,或是假借批評和抱怨,將注意力轉移。你應該要接受不安感來襲,同時在這樣的時刻支持自己。”

《不抱怨的世界》讀書心得體會中學生觀後 篇17

一本書,一種思想,一個行動,加入不抱怨的隊伍。改變愛抱怨的自己,成就不抱怨的世界。

打開書的序幕,就象一股磁場把我吸引住,文中胡志強的太太在受盡千辛萬苦,不停地開刀與復健,飽受身體與精神雙重挑戰的一位女性,最有資格抱怨的人。可她卻沒有怨天尤人,而是堅強地選擇向前看,誠如書中所説,不抱怨的磁場,將引來更多平安喜事,正因為她有了不抱怨的心態,讓她走到哪裏都有來自各方無限美好的祝福,也成就了她開朗豁達的性格和人生觀。從她的身上,見證了不抱怨的正面影響與神奇力量。

書看得越深,不抱怨的含義瞭解的更透徹。由此看來抱怨是最消耗能量的無益舉動。可人為什麼會抱怨?怨天尤人是一種負面的思考與具殺傷力的表達方式?是人們只看到了生活中缺憾與不完美的一面,當現實與理想有差距時,當事情背離自己的價值觀時,抱怨便應運而生,這也是我們生活的常態,工作、家庭、學習、交通都是抱怨的對象,抱怨就象腳臭,它會傳染,而習慣抱怨的人,就是在向自己的鞋子裏倒水,如何讓自己成為一個不抱怨的人,成為一個快樂的人,那就是凡事懂得知足、感恩、惜福。

抱怨會讓我們陷入一種負面的生活、工作態度中,常常在他人身上找缺點,包括最親密的人。的確如此,以前在平常工作中遇到挫折或遭受批評時首先躍入腦海的是由於別人的錯誤造成了今天的局面,而不是先從自身尋找根源。讀此書後讓人幡然醒悟的真言,為什麼有的人會不快樂,為什麼有的人會覺得其他人都對不住自己,這是因為,是在抱怨!是在把人生的不如意,小挫折,怪罪到別人的頭上,是在一相情願地認為並希望別人來為我的人生承擔責任!正如他們所講不快樂過一天,快樂也是過一天,何不快快樂樂的過一天呢?

心理學家説:改變想法就是改變世界。當你開始有意識地避免抱怨的時候,你會在突然之間,發現自己可以接受現實,並開始用一種積極的態度,感恩的心態,嘗試讓自己在這樣的環境中,思考如何繼續向着自己的目標奮進!我們尋求的改變從來無需外求它是發生於我們的內在。

哲學家説過:我們會成為自己想象、思考的東西。而書中也寫道我們的話表明我們的想法,我們的想法又創造了我們的生活。每一刻,你都在用自己最關注的念頭創造人生。所以説改變行為就可以改變自己的人生。當我們醒悟並開始改變自己的時候,我們又驗證了我們的行為的確會影響世界,因為它會影響我們周遭的人們,而且這種影響力會擴散開來。你的態度,也就是你內存思維的外在表現,決定了人們和你之間的關係。因為,當你開始讓自己變得不抱怨,快樂的時候,你會發現你周圍的人也開始變得友好,你們之間重新開始建立信任!

書中講到一位先生為了自己即將過世的太太尋找快樂,在自家周圍樹了一塊如果快樂你就按喇叭的告示牌,每天幾百萬輛藴含快樂的車輛從他家門口經過,這種快樂成了救治他太太的良藥,她躺在房裏,只要聽到喇叭聲,她就覺得很知足,知道自己不是孤單一人,她也享受着全世界的快樂。

生活給予我們挫折的同時,也賜予我們堅強,我們也就有了另一種閲歷,對於熱愛生活的人,看你有沒有一顆知足的心,酸甜苦辣不是生活的追求,但它一定是生活的全部,試着用一顆知足的心來體會,你會發現不一樣的人生,擁有一顆知足的心,就沒有了埋怨、嫉妒、憤憤不平。知足的人並非沒有慾望,只是他們善於剋制自己的慾望而已。

知足常樂做為一句俗語,耳熟能詳,知道滿足,就總是快樂的,而快樂的根本便是惜福,珍惜擁有的一切,心裏手裏全是滿滿的,便騰不出手或心來攫取更奢侈的東西了,也就不會為得不到而抱怨。

書中寫道你會為了最微不足道的小事而感恩,就連以前覺得理所當然的事也不例外活出感恩的生命,而非抱怨的生命,就能發揮這種確保健康的力量是的,對生活懷有一顆感恩之心的人,生命會時時得到滋潤,即使遇到再大的困難,也能熬過去,喜歡抱怨的人,即使是福至將來也會變成禍。曾經看過這樣一段話:活在感恩的世界裏:感激斥責你的人,因為他助長了你的智慧;感激絆倒你的人,因為他強化了你的能力;感激遺棄你的人,因為他教導你應該自立;感激欺騙你的人,因為他增進了你的見識;感激傷害你的人,因為他磨練了你的心志這是一種積極的心態,一種智慧的生活態度,人人都懷有一顆如此感恩的心,那麼人生一定會過得堅實而有信心!因為感恩,我們才擁有了一個多彩的社會。

不抱怨行動只是一把鑰匙而已,在我們忙碌的生活工作中,藉助這鑰匙,開啟我們對生活的不抱怨,用積極的態度去面對,成為一個快樂的人,一個懂得感恩的人,讓我們都擁有一個純淨無暇的世界不抱怨的世界!

《不抱怨的世界》讀書心得體會中學生觀後 篇18

説實話讀完這本《不抱怨的世界》帶給我很大的震撼與啟發。人為什麼會抱怨?什麼樣的人喜歡抱怨呢?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這就話雖然早已被大家所熟悉,但是真正能看開的人卻並不多見。我覺得如果一個人內心充滿了不滿和怨恨的時候,而這個量超過他自己所能控制的時候,那麼你就會聽到來自於他的抱怨聲。人們總會在生活中,工作中以及很多方面或多或少的存在着不滿意和抱怨的心理,有的人會明顯的表現出來,影響自己以及周圍的一些人的情緒或行為,而有的人深埋心底,但是這種行為的人會讓這種抱怨從心裏左右了自身的行為。但是作為豁達的的人來説,其實心裏也往往會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抱怨,甚至連我們自己都不會知道,雖然是一種潛意識的抱怨,但是同樣會有一定程度的影響和左右了我們的思想於行為。

要説成為一個完全不抱怨的人很難,偶爾對生活中發生不順心意和煩心的瑣事發發牢騷不是一件很大的事,屬於正常。但是書中的一句話卻讓我記憶深刻“任何人和團隊要成功,就永遠不要抱怨,因為抱怨不如改變,要有接納批評的包容心,以及解決問題的行動力”

要想不抱怨,我們首先應該改變我們對待事物發生時的想法與看法,然後我們就要開始行動。當你不喜歡這件事的時候,你可以試着去改變它,但是要具有一顆寬容的心和一切結局問題的行動力。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dushu/3wqd9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