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讀書心得體會 >

唐詩三百首讀書心得總結(精選26篇)

唐詩三百首讀書心得總結(精選26篇)

唐詩三百首讀書心得總結 篇1

如果説中國是詩的國度,那麼唐詩就是中國詩歌發展史的高峯和瑰寶。唐詩,雖然只有短短的幾行字,卻凝聚着幾代中國人的精神力量。那簡潔而又生動的語言,似乎在向我們訴説着中國曾經的歷史文化。

唐詩三百首讀書心得總結(精選26篇)

《唐詩三百首》是近兩百多年來流傳最為廣泛,風行海內外,歷久不衰的一種唐詩選本。作為展示唐詩精品之作,它具有以下幾個鮮明的特點:

第一、所選的詩體式全面。

五言的古詩、律詩、絕句以及七言的古詩、律詩、絕句、樂府,均分門別類地選取了最具代表性的名篇佳作。

第二、所選詩的作者不勝枚舉。

既有李白、杜甫、王維、白居易、杜牧、柳宗元、劉禹錫、李商隱等“大家”,也有不少王侯、僧侶、歌女,甚至無名氏等“小家”。

第三、所選的詩琅琅上口,易於成誦。

如《遊子吟》(孟郊)、《草》(白居易)、《春曉》(孟浩然)、《靜夜思》(李白)、《江雪》(柳宗元)等。這些詩意境優美,詠吟諧和,上至垂暮老人,下到黃髮孩提,都能張口吟誦幾首這樣的千古絕唱。

第四、所選的詩取材廣泛,不拘一格。

既有描寫自然風光的,如杜甫的《望嶽》;也有展示田園風情的,如孟浩然的《過故人莊》。既有揭露戰爭給人民帶來的深重災難,如杜甫的《兵車行》;也有表達詩人對友人的依依惜別之情,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廣陵》。既有描寫歸家時的複雜心情,如賀知章的《回鄉偶書》;也有描寫君王愛情的悲劇,如白居易的《長恨歌》……從市井風情到邊塞風光,從生活瑣事到國恨家愁,浪漫主義與現實主義,應有盡有。

每一首詩出自不同詩人的筆下,它像海上的照明燈,風雪中的煤炭,時時幫助着我們,温暖着我們;它像老師,不論在學習上還是工作上,時刻教導着我們,激勵着我們。每一首詩都是那樣耐人尋味,每一首詩那樣含義深刻。拿起《唐詩三百首》再次細細品讀,我發現:每一首詩都是一個寓言故事,都在告訴我一個深刻的道理。品讀書中的古詩,能讓一個迷路的人找到光明的路,能讓心靈流浪者重新找到生活的方向。

《唐詩三百首》這本書將唐代詩歌的精華,永遠地留在一代代中國人的心中。這本書為我們奉獻了一本很好的精神食糧,細細品味,受益良多……

唐詩三百首讀書心得總結 篇2

歲月悠悠,唯書獨伴。書,讓世界簡單的人變得豐富;書,讓世界喧囂返璞歸真。在人生漫長而短暫的旅途中,在深沉的行囊裏,在學校課桌裏;家中書桌都會有某個角落屬於自己的愛書!

讀書,已然習慣了在夜間。雖無紅袖添香,也無佳人相伴;不過一盞牀頭小枱燈足矣!寂夜窗前,銀輝灑落;一書相伴,便可祭夢遠去。夜深無人,便吟幾首唐詩驀然上心。燈光下,翻開那本唐詩三百首。這書還是爺爺作禮物贈與我的,説是許多年前買的。看着泛黃的書頁,想必年紀都比我大。翻開扉頁,兩行字亦剛勁飄逸;這想必是爺爺揮毫而作的吧!起初不知爺爺留我一句"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古寒來"是何意。隨着年齡的長大,起發頓悟其中道理——苦盡甘來。

讀書,已然習慣了在夜間。雖無紅袖添香,也無佳人相伴;不過一盞牀頭小枱燈足矣!寂夜窗前,銀輝灑落;一書相伴,便可祭夢遠去。夜深無人,便吟幾首唐詩驀然上心。燈光下,翻開那本唐詩三百首。這書還是爺爺作禮物贈與我的,説是許多年前買的。看着泛黃的書頁,想必年紀都比我大。翻開扉頁,兩行字亦剛勁飄逸;這想必是爺爺揮毫而作的吧!起初不知爺爺留我一句"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古寒來"是何意。隨着年齡的長大,起發頓悟其中道理——苦盡甘來。雖然才十幾歲,卻也歷了不少事,更能體會苦盡甘來的不易與喜悦。

翻來唐詩,獨到愛國詩人陸游的“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是,便被這臨之將死,也念着國家安定的精神而感動不已。在抗日戰爭時期,多少戰士也是浴血沙場臨死也念着驅逐日寇,戰士們不懼死亡換來我們如今的國泰民安,我們不應該珍惜嗎?

翻下一篇,讀到了李白的”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那是何等的豪情壯志,還欲上九重青天將明月摘下。再看看如今,科技發達明月天宮,人類而然涉足。可,由於科技發達,許多學生已然沉淪於科技電子產品繼而荒廢學業。學生本該學習,樹立遠大的目標理想,為人類謀福。可手機這些科技產品極大的消磨了這種豪情壯志,沉溺在虛無的網絡世界。更不用説心懷李白那種上青天將明月取下的氣勢於壯志。時代在進步,社會氣象萬千,風起雲湧,想要站穩腳跟,除了好好讀書,認真學習之外應該就沒什麼辦法了吧!

不過固守死板,也不是什麼好事喲!放下《唐詩三百首》不自覺看了一眼別的書一句:“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寫出來時代改變的必須來早,那邊是創新。有何意義呢?倒不如將書裏的道理實踐起來,讓它們“活起來”,以新的思維面對它,研究它,或許會發現許許多多好玩而新奇的事物,不知不覺不可以創造歷史。以創新的思維去面對,或許就有許許多多意想不到的收穫喲!

書書卷卷,留下不少眷戀,一頁一頁泛黃的紙,一首首古老的詩,教會我不少做人的道理。從愛國,到滿懷豪情壯志的羣號憧憬明天去未來,再以新思維創新事物,這情懷無一不可以流傳古今,書中的黃金屋需要自己找,書中的顏如玉也要自己尋。書中的青燈古佛;書中的竹林亭居;書中的雲霧仙境,無一不令人嚮往。書,給內心留一片淨土!

書如一杯清茶,仔細品;口中的苦澀,舌尖的回甘;也許只有自己明白吧!

唐詩三百首讀書心得總結 篇3

大家都知道:“熟讀當時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可見熟讀唐詩的妙處。我小時後本也讀過一些,現年近四十,重讀唐詩,不禁別有一番感慨。

三百首唐詩,流傳千古,藝術上當然是奇妙無比的了。但與作者的身世對照,卻讓人唏噓不已:除極個別外,絕大多數人都是仕途不順,晚年辭官歸隱,有點甚至窮苦潦倒一生。

於是我就想到一個問題:唐代建功立業的政治家、軍事家數不勝數,怎麼他們就沒有佳作傳世?反之,如李白、杜甫、王維、孟浩然、李商隱等天才橫溢的大詩人,卻空有建功立業之心,而一生坎坷,毫無功業可言呢?大詩人無功業,政治家無佳作,難道這是偶然的嗎?

其實細細想來,也很正常。政治講究務實,---三起三落,最為人稱道的是一個“忍”字。而藝術超凡脱俗,講究超越現實的美。如果成天交際應酬,縱橫捭闔,又哪來藝術的靈感呢?所以縱使有才,當了大官,忙於政務,也少有佳作問世了。這於是才有了江郎才盡的説法。當然極少數人除外,如曹操,---。

於是我進一步想到了教育。俗話説: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但這三百六十行,對人的天賦、氣質、知識、才能的要求是各不相同的,有的甚至大相徑庭。在教育培養的時候,也就要分門別類,因材施教,而不能一刀切。比如現在動不動就要求國小生背唐詩,背經典,好像恨不得人人都能背熟四書五經似的。但是,國小生長大了都去當詩人、都去當學者、都去當隱士嗎?顯然這既不可能,也無必要。

教育這個東西,最忌一刀切、最忌一窩蜂。以前批判傳統文化時,恨不得一腳踢倒在地,還要踏上一隻腳,非要全盤西化不可。現在又要誦讀經典了,就不管三七二十一,恨不得讓學生把汗牛充棟的古書都要吃進肚子裏去似的。其實,即使背得再多,也不大可能超過明清的儒生,因為人傢什麼都不管,一天專門背古書嘛。但是范進和孔乙己不是已經成了反面教材了嗎?可見,不問青紅皂白的一味誦經也非萬能。

唐詩三百首讀書心得總結 篇4

如果説中國是詩的國度,那麼唐詩就是中國詩歌發展史的高峯和瑰寶。唐詩,雖然只有短短的幾行字,卻凝聚着幾代中國人的精神力量。那簡潔而又生動的語言,似乎在向我們訴説着中國曾經的歷史文化。

可以説《唐詩三百首》是近兩百多年來流傳最為廣泛,風行海內外,歷久不衰的一種唐詩選本。作為展示唐詩精品之作,它具有以下幾個鮮明的特點:

第一、所選的詩體式全面。五言的古詩、律詩、絕句以及七言的古詩、律詩、絕句、樂府,均分門別類地選取了最具代表性的名篇佳作。

第二、所選詩的作者不勝枚舉。既有李白、杜甫、王維、白居易、杜牧、柳宗元、劉禹錫、李商隱等“大家”,也有不少王侯、僧侶、歌女,甚至無名氏等“小家”。

第三、所選的詩琅琅上口,易於成誦。如《遊子吟》(孟郊)、《草》(白居易)、《春曉》(孟浩然)、《靜夜思》(李白)、《江雪》(柳宗元)等。這些詩意境優美,詠吟諧和,上至垂暮老人,下到黃髮孩提,都能張口吟誦幾首這樣的千古絕唱。

第四、所選的詩取材廣泛,不拘一格。既有描寫自然風光的,如杜甫的《望嶽》;也有展示田園風情的,如孟浩然的《過故人莊》。既有揭露戰爭給人民帶來的深重災難,如杜甫的《兵車行》;也有表達詩人對友人的依依惜別之情,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廣陵》。既有描寫歸家時的複雜心情,如賀知章的《回鄉偶書》;也有描寫君王愛情的悲劇,如白居易的《長恨歌》……從市井風情到邊塞風光,從生活瑣事到國恨家愁,浪漫主義與現實主義,這本書是應有盡有。

每一首詩出自不同詩人的筆下,它像海上的照明燈,風雪中的煤炭,時時幫助着我們,温暖着我們;它像老師,不論在學習上還是工作上,時刻教導着我們,激勵着我們。每一首詩都是那樣耐人尋味,每一首詩那樣含義深刻。拿起《唐詩三百首》再次細細品讀,我發現:每一首詩都是一個寓言故事,都在告訴我一個深刻的道理。品讀書中的古詩,能讓一個迷路的人找到光明的路,能讓心靈流浪者重新找到生活的方向。

總之,我覺得《唐詩三百首》這本書將唐代詩歌的精華,永遠地留在一代代中國人的心中。我很感謝這本書的編者,為我們奉獻了一本很好的精神食糧。作為一箇中國人,讓我們一起“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吟”吧!

唐詩三百首讀書心得總結 篇5

詩歌存活在每一箇中國人的生命裏。

小時候跟着大人念“牀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那時並不懂得什麼思鄉之情,卻在長大後每每看到這些詩句便記掛起家鄉來。我認為讀詩歌是對中國文化最好的傳承方式,學生時代背過不少詩詞但鮮少能靜下心來好好品味其中的韻味,現在翻開那本《唐詩三百首》看着熟悉的詩句卻彷彿明白了,從前的背誦就是為了此刻心中的瞭然。

林語堂先生曾在《吾國與吾民》中説過一段關於詩歌的話——詩歌通過對大自然的感情,醫治人們心靈的創痛,詩歌通過享受簡樸生活的教育為中國文明保持了聖潔的理想。它時而訴諸浪漫主義,使人們超然在這個辛苦勞作和單調無聊的世界之上,獲得一種感情的昇華;時而又訴諸人們的悲傷、屈從、剋制等感情,通過悲愁的藝術反照來淨化人的心靈。它教會人們靜聽雨打芭蕉的聲音,欣賞村舍炊煙裊裊升起,並與流連於山腰的晚霞融為一體的景色;它教人們對鄉間小路上朵朵雪白的百合要親切,要温柔;它使人們在杜鵑的啼唱中體會到思念遊子之情;它教人們用一種憐愛之心對待採茶女和採桑女、被幽禁被遺棄的戀人、那些兒子遠在天涯海角服役的母親,以及那些飽受戰火創傷的黎民百姓。

林語堂先生的話簡潔精煉的概括了中國人和詩歌之間的關聯,他將詩歌稱作中國人的宗教,甚至幾乎認為如果沒有詩歌中國人就無法存活至今,可見詩歌對於中國人的重要性。

清人蘅塘退士所編選的《唐詩三百首》在如今流傳甚為廣泛,唐詩稱得上是中國詩歌史上最為濃墨重彩的一筆,唐朝的繁榮安定使得一批文人墨客創作了大量佳作得以名留青史,那些流傳至今仍然膾炙人口的詩句最能真切的表達我們中國人的靈魂。

重新品讀這本《唐詩三百首》讓我拾回那些被遺忘的情感。再讀一遍“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想象如奶油般細膩柔滑的酥潤的春雨;再讀一遍“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想象温和的春風輕輕拂過柔軟的柳枝;再讀一遍“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想象明月鬆峯清泉白石的靜謐……詩中還有太多的美好值得我們去細細體味。

人們的步伐總是太匆忙了,閒不下一刻來感受到看看我們周圍的世界,不能像古人那樣細膩的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單調乏味的城市生活讓我們的精神變得麻木,從而埋沒了我們心底那份詩意。不過就像于丹老師説的:人的年歲越是增長,就越需要一種温暖,需要生命年華中的浪漫,讓我們在現實的糾葛之外找到一種掙脱地心引力的力量。

在我們有限的年華里享受無窮的詩意,那麼也就成全了我們自己最美的人生。

唐詩三百首讀書心得總結 篇6

英國的培根曾説過:“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聰慧。”宋代的蘇軾也曾雲:“腹有詩書氣自華。”兩位在文學領域具有重大成就的人都認為,讀詩,可以提升人的智慧與情操。放眼我國五千年的歷史,唐朝的詩歌發展最為昌盛,為後人留下了無數經典之作。

讀到了《唐詩三百首》,我初識的古詩是白居易的《賦得古原草送別》,“醉過方知酒濃”,一讀之下竟欲罷不能,從此,我便沉浸於詩的世界。

最初讀詩,讀的是朗朗上口的語句;再讀詩,便讀出了詩中字詞的斟酌;而後,在外公的指引下,我讀出了詩中或悲或喜的故事。我最愛在清風微拂的傍晚,於柳樹下,讀一首唐詩,或讀李白的豪情,在現實中飲酒放歌;或讀杜甫的雄渾,讓自己多一份憂國憂民;或讀白居易的清揚暢麗,在內心添一份清雅;再或是,讀讀孟浩然的恬靜,品品李商隱的委婉……每當此時,總是心潮澎湃,彷彿自己也是滿腹經綸的儒生,稍不留神就能吐出千古絕句。

我向來垂青富含思想的詩歌,因為它們陪我走過了許多坎坷。人生難免有失意的時候,當我考試不利時,那句“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鼓勵我突破“行路難”的困境;當我與朋友道別時,“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就成為心中的慰藉。詩,融入了我的生活,無論失意得意,無論悲愁歡喜,詩,一直是我不離不棄的知己,是我的精神支柱。

然而,現代社會迅速發展,許多中華文化被取代甚至被遺棄,對外來事物的狂熱追求使越來越多的現代人忘記了中國的古文化,忘記了唐詩,他們寧願生活在虛擬的世界,追逐一些索然無味的事物。曾有一則新聞報導:近六成的人認為中國人崇洋媚外。面對這個結果,我不禁震驚,難道中國文化的內涵不及外國文化嗎?並非如此,相反,中國文化博大精深,那些人之所以崇尚外國文化是因為他們沒有了解中國文化的精粹。試問,如果每個中國人能夠多讀一首唐詩,多一份對詩歌的熱愛,又如何會出現如今的局面。

如今的唐詩不再只是詩,它更是一種精神,一種嚮往,是中華文化的縮影。細讀唐詩,它能給予你智慧;品讀唐詩則可以使其勉勵你,鞭策你,使你前行。在紛繁的今日,不妨覓一個清靜之所,心如止水地捧一本唐詩,來領略其中的感悟。

唐詩三百首讀書心得總結 篇7

輕輕地翻開《唐詩三百首》,和王摩詰一齊暢遊在山水之間,一輪皎潔嬌美的圓月在松枝間穿拂,如水的山間軟泥上縹緲着點點精巧的光斑,如碎碎的寶石鑲嵌在大山的錦緞上,自然而不虛浮,?酒傭?不媚俗。一汪清泉靜靜地流淌,柔柔地穿梭在林間,不時地撞擊在石壁上,蜿蜒成圈圈漣漪,完美詩意地盪漾開來。在溪畔的靜夜中氤氲成心中淡淡的思緒。

思念之情

緩緩翻開《唐詩三百首》,和王勃一齊沉浸在友人的思念之中。“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是他的祝願,“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是他的心聲,“無論去與往,俱是夢中人”是他的思念,那對朋友的思念,那對朋友的不捨,在長河中聚集在一齊,永遠樂會消逝。

人生之挫

靜靜翻開《唐詩三百首》,和李白一齊應對人生挫折。“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是他的挫折,“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是他的感歎,“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是他的信念。那縷堅貞的信念,是他的心中留下了永遠的烙印。

《唐詩三百首》讓我欣賞如此温柔的山水之氣,美哉!

《唐詩三百首》讓我感覺到朋友之間濃濃的友情,幸哉!

《唐詩三百首》讓我體味如此偉大的人生之挫,妙哉!

沏一杯菊花茶,捧着唐詩三百首,窗外有陽光照過窗簾,驀然回首,細細欣賞那温柔的山水之氣,感受那濃濃的思念之情,體味那偉大的人生之挫,倏然,忘記了今夕今日。

我讀《唐詩三百首》,我看人生三千景,我悟世間人世情,我體世間人之挫……

唐詩三百首讀書心得總結 篇8

我一直覺得,古人的情結總是有一種今非昔比的清新,或許他們不會聊QQ ,KTV ,沒有聽過POP 、R&B ……或者僅僅是緣於他們呼吸的沒有一粒化學污染的空氣,徹底地浸染了他們的靈魂。

現代看來,詩人,只是一個稱謂,一種職業,一個不能自食其力只靠口水換錢的行當。海子和顧城更是讓詩人變得愈加癲狂。一説到詩人,現代人大多會掩口而笑,真詩人是裝浪漫,假詩人是裝高雅。而我想,詩人,在古代,只是一種內心的獨白,是他們心事的獨舞。

不得不承認,人生在世,知音難求。大漠晴空輟月,舞刀無影,誰與共享?茫茫人海,遍尋知音者,肝膽相照,生死同行。可是,即使再響亮的呼喚,也只能變為月下寂寞的自斟自飲。天下之大,語言可以成為溝通不同地域不同人的橋樑,但卻不能直達人心。話多的人,必然內心不夠充實,思想不夠深邃。以無休止的語句掩蓋內心的空虛,以侃侃而談彌補心靈上的交流默契的缺乏。作為知音,一個眉頭,一個眸子,一個手勢,都可以轉化為滔滔江水般的傳情達意,何來宂長多餘的言辭?

我們應該慶幸那些古代詩人的知音難求吧。否則,就不會出現這些精煉而又黏稠的詩句了。

《唐詩三百首》開篇,就是擲地有聲的名句,即張九齡的“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雖有哀卻表現的不急不促,淡淡説來而有不盡棖觸的餘音,那種清高,那種孤傲,那種不經意間的淡然,真是讓人拍案叫絕。可誰知,身為唐末宰相的九齡,在政治中寒士與士族較量的時代,要用多少年集聚的散淡和悽楚,才發的出這區區十個字的感歎!

最喜歡的,是李白的《長幹行》,隨着古代女子旖旎瀏亮的吟唱,我們追憶了她年少時清純的愛情,展眉時天然的嬌媚,盼夫時真摯的繾綣,因她的笑容而喜悦,因她的皺眉而心疼。白描和比興的手法與詩本身巧妙地融為一體,不覺突兀,不覺露骨。會想象她踏過深苔時擠出的積水,守望在長風沙時被撩起的長髮,輕輕滑過枯葉的手指,隨風搖曳的芙蓉帳,絲帛上金絲銀線繡成的鷓鴣。想象着她手捧着紅絲硯,花燭下索詩篇,想象她春寒料峭透冰綃,香爐懶去燒……那些動人的場景,現代又有誰能恰心恰意地導演出來?

從《唐詩三百首》領悟到的,既有那些詩人們孤苦愁鬱的淺斟低吟,觸動最深的,還是他們對這篇古老的神州大地的一腔熱愛。書中贊也有,恨更多。然而,他們痛心疾首的憤恨,何嘗又不是愛的表達。愛到至深,方為恨。“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可憐後主還祠廟,日暮聊為樑甫吟”“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一想到老淚縱橫的少陵野老,不可抑止的悲慟,接踵而來。一個文人尚且如此,那麼,有多少縱橫殺場的戰士身披甲胄,手持刀戟,以威震山河的氣勢誓死捍衞家園,以赤血肝膽化為戰場盡頭慘烈的夕陽,緩緩流入附近的那條長河,染紅了中國的大地……

戰場之外,更是有一羣淳樸的文人墨客,把自己的情懷,噴灑在山清水秀的世外桃源。他們看着雲展雲舒,花開花落,温帶特有的鮮明的季風氣候,更是滋潤了他們的生命意識,想到生命對於毀滅的抵抗。於是,他們憐紅惜花,傷春悲秋,一遍遍重複着感時傷逝的節律。中流屹立,凌風憑虛,傲睨世俗中,又謙卑地臣服於自然。就這樣,他們把自己的情懷最大化,隱蔽與深谷,嘯歌于山林,他們依舊是我們心靈的知己。

張中行先生説,詩是寫人“幽微情感”的文字。這種情感,幽深而不生澀,微小而不輕浮。一切細膩,盡在他們的掌控之中。彷彿一粒塵埃,也是含滿了真情的表白。這真應了詩人布萊爾的一句話:“一粒沙中見世界,一朵花裏見天堂。一手掌握無限大,永恆不比片刻長”。而一本薄薄的《唐詩三百首》,覆蓋了多少的塵與沙,記載了多少個永恆的瞬間!

個人本是歲月一芥浮萍,漫漫歷史長河,沒人計較它的過往,它的留停。或許我們的才華情感不及他們,但是我們的心,卻能跟着平平仄仄的節奏,追隨他們的步伐,向他們慢慢靠攏。有人説人生就是一首詩,而《唐詩三百首》,大概就是潛伏在詩中的詩眼吧……

唐詩三百首讀書心得總結 篇9

詩,是十里桃花的繁華,是牽腸掛肚的思念,是保家衞國的豪情;詩,是漂泊中的孤獨無依,是雨夜裏的痛徹心扉,是記憶裏的江山如畫。人説世事如夢,幾度秋涼。昨夜燈火樓台,轉眼人去樓空。遙想當年沙場,難料如今鐵馬冰河只能入夢來。在那些詩詞裏,我目睹了一個個王朝的榮辱興衰,最終被歲月掩埋。眼見了多少遊子的鄉愁,絲縷的縈繞心頭。望少年氣盛,雄心壯志徘徊蒼穹。驀然回首,那些人,那些事,那些詩,經久不衰。偶然憶起,璀璨如初。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油燈下的母親,安詳的坐在那裏。她的手微微顫抖,手中的針線穿梭往來,臉上佈滿了歲月的疲憊,雙鬢明晃晃的發白。年年歲歲,歲歲年年。一針一線,密密麻麻,她把無盡的思念與牽掛縫進衣衫的袖口,心中的念念不捨似燈油慢慢融化,落在地上,好像瀉了一地的月光。母親老了,卻固執的像個孩子。她擔心孩子不能如期歸來,一人默默在故鄉等待。都説母愛如歌,似水柔情,直至今日,才悟得真諦。前些日子,我與母親到樓下散步。我總喜歡走在前面,一轉頭,望見與我齊平的臉,臉上的細紋一如她走過的風花雪月。我放緩步子,直到與母親並肩。昏黃的路燈下,她稀疏的頭髮裏大把的銀絲泛着淡淡的微光。“媽,你有白頭髮了。”我對她悄聲説道。“嗯,我老了啊。”她好像歎了口氣,眼裏像是瀰漫着大霧。我的思緒被拉回很多年前,那時候我的小手還觸不到她的臂彎,母親喜歡彎下腰同我説話。那時候我唯一的心願,便是有朝一日能像父親一樣挽着她的手,走過每一條街頭。我想起兒時總喜歡和母親擠在同一牀被窩裏,身上的冰涼貼近她肌膚的滾燙。她總會半真半假地把我推開,推的遠遠的,直到牀邊。但每個清晨醒來,睜開雙眼,總髮現自己小貓一樣蜷伏在她的懷裏,感受着她鏗鏘的心跳。往事一幕幕湧上心頭,一陣暖流鑽入心底,恍惚間我還是那個咿呀學語的小女孩兒,而她還是青春的模樣。“哪有,你才四十嘛,很年輕啦。”我握住母親的手,沿着街道慢走。只記得我們倆的影子被拉的很長很長,像留不住的時光。

讀詩時,總免不了瞭解詩人。孟郊被稱為“詩囚”,我看完資料,多少有些酸心的。他的一生有太多荊棘坎坷,經歷了多少的風雨。或許人只有到了一定閲歷的時候,細數過往,才懂情深。原來很多人本是我們生命中的路過,哪怕父母,也只是短暫地陪我們半輩子。總會待到別離時,有些路只能一個人走。我們不該把父母的愛當作揮霍,且行且珍惜。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這選自李白的《行路難》。李白一生詩作無數,我卻對這一首情有獨鍾。“如果能重來,我要選李白。創作也能到那麼高端,被那麼多人崇拜。”這是前不久很流行的一首歌曲。我很羨慕李白,傾倒於他出眾的文采,也向往着他的灑脱。“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他的《將進酒》,字字透着瀟灑,句句唱得昂揚。我以為,他本知足常樂之人,飲一杯酒,且忘憂愁。“縱死俠骨香,不慚世上英。”他的《俠客行》,“十步殺一人”的豪情,顛覆了我的看法。但當我讀到《行路難》,心中竟生起了敬意。詩人巧借行路的艱難,暗喻仕途的坎坷。官場的你爭我奪,阿諛欺詐,給予詩人一次又一次的打擊。命運註定不會一帆風順,海上洶湧的波濤就要將他擊垮。但李白的過人之處,便是沒有被無情的命運打倒,仍是”願乘長風破萬里浪“,愈挫愈勇,直至到達理想的彼岸。愛我中華者,必當敬我中華之精神文化也。千年之前,我們祖先輩的他們,面對逆境,咬牙切齒卻也從不輕言放棄,在悲洪似的逆境前掙扎着尋找一絲光明。而多年後的我們,是否延承了此般精神?俄而,我想起了我的班主任俞老師,從一個寸草不生的窮鄉村走出來,走到一個丁點兒大的縣城,一步步打拼,如今來到了省城南京。依稀記得他與我們談及曾經時雙眼的朦朧,一次次雨中的揮淚,一夜夜翻來覆去的難眠,一場場慘敗的考試,世事如此不順人心。也曾幾度消沉,他告訴我們,那些迷茫的日子,孤苦無依,唯有詩詞與書籍作伴,那些苦痛的歲月,是文字陪在他的身邊。而如今的他,上課時信手拈來的幾句詩詞,令人驚歎不已。我們為什麼要讀詩,讀的豈是字句,更是靈魂。正值青春年少的我們,更應學習古人的精神,迎難而上,為了更加美好的明天而奮鬥。終有一日,我們能穿過厚厚的雲層,尋覓到希望的光亮。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要説愛國,歷史上名垂青史的詩人還真是數不勝數,但最令我欽佩的還是詩聖杜甫。還記得第一次接觸他的詩,是在國小。“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那《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據説是他生平第一首快詩。小小年紀的我,還無法理解國之深,只是同他一起“喜欲狂”,也是種別樣的歡欣。不同於詩仙李白的浪漫,現實主義的他倍感深沉。而當我讀到這首《春望》,心中沉沉的一擊,感覺喘不過氣來。國都陷落,城池殘破,雖然山河依舊,但亂草遍地,林木蒼蒼。古時詩人詞人總喜歡寫一字“深”,“庭院深深深幾許”“城春草木深”,這一字,染上了荒涼,沾滿了無奈。淪陷的長安城,昔日的笙歌舞曲早已不見蹤影,一城的繁華轉眼間成了沙石瓦碩。放眼望去,破敗不堪,千里不見人跡,唯有雜草叢生。感傷時事,看到那嬌豔的鮮花,思緒被勾起,憶起曾經,兩行濁淚沾濕了衣裳。許多時日未見家人,思念愈加濃烈,忽聞鳥鳴,心頭一顫,乍然驚起。看那火紅的戰火啊把天空的碧藍鋪成了鮮血的顏色,看那瀰漫的硝煙啊不知何日方休。無言的等待啊只希望送來一封家書,告訴我家裏安好,告訴我妻小平安。年逝,滿頭的白髮像秋末飄零的枯葉,大把大把的往下掉,越來越稀少,簡直連簪子都差不住了。品完詩,心頭空蕩蕩的,卻又像被什麼堵住。千年中華,這片土地上經歷過多少場戰爭,多少家破人亡。那些歲月裏的逃離與漂泊,永遠都無法忘懷。我該慶幸,自己出生在這樣一個和平的年代,一個整日陽光明媚的年代。能在清早醒來時看見爸爸媽媽的臉,能在睡前道一句 “晚安”。讀了那些詩,我突然間覺得自己多幸福。孟子説:“天下之本在於國,國之本在於家,家之本在於身。”身為炎黃子孫,我們該盡己所能,為國家貢獻微薄之力。如今很火的電影《戰狼》,“當你在國外遇到困難時,不要忘記,你的身後還有一個強大的祖國。”朋友圈裏,微博動態裏,都是紛紛的好評。那一刻內心的震撼着實難以言表。但在這之後,真正有所行動的又有誰呢?口説無用,我們該投身於實際行動之中。作為學生的我們,孝親敬長,努力學習,便是愛國。它無需做出驚天動地的大事,卻存在於生活中的點點滴滴。

記得兒時的我,對詩並不感興趣。還不如童話,看公主幾經波折後遇到王子,盼賣火柴的小女孩兒在那個風雪之夜悄然升入天堂。那時候的知識面很單薄,不過停留於”鵝鵝鵝,曲項向天歌。”這般略顯膚淺的詩罷了。也只是單純的記誦,從不試想理解。如今漸漸長大,才發現詩歌不僅僅是詩歌,它可以包含許多許多。詩,可以是一種回憶,就如同默片播放,刻下一寸一寸的舊時光。看前朝,多少風流人物,不盡英雄史詩;論今朝,是否依舊如初?詩,可以是千千萬萬的寄託:羇旅之人借詩詞抒發對故鄉的思念與牽掛;沙場上英勇拼搏的將軍戰士,借詩詞表現自己拳拳的愛國之心和報國之志;多情之人借詩表達對紅顏的斷腸愛戀.......詩,更多的是一種鼎盛文化的象徵,是一個無人能及的巔峯!

如果説中國是詩的國度,那麼唐詩就是中國詩歌發展史的高峯與瑰寶。它的篇幅不長,卻是中華兒女智慧的結晶。字裏行間,凝聚着世世代代中國人的力量。它告訴我們,中華民族歷經千年歷史,風吹雨打,我們悲痛過,我們哭泣過,但我們不曾放棄過!我們理應繼承並將其發揚光大,讓它成為中國恆久不變的經典,永遠地留在中國人心中。

一歌一舞一琵琶,一冬一秋一繁夏,一顰一笑一牽掛,一刀一劍一傷疤,一朝一夕一晚霞,一山一水一人家,一生一世一剎那。待到雙鬢成白霜,在詩裏感歎人生夢一場;待到雙鬢成白霜,回望來路繁華落地落滿傷;待到雙鬢成白霜,煮一壺清茶,看昨夜燈火樓台,待來世滿面紅粧。

唐詩三百首讀書心得總結 篇10

在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中,有這麼一些文字發出它那萬丈光芒。

它就是古詩,是中國文明的見證。

它,雖然只有短短的幾行字,卻凝聚着幾代中國人民的精神力量。

那簡潔而又生動的語言,似乎在向我們訴説着中國曾經的歷史文化。

在這一個特別的寒假裏,我看了一本凝聚着幾代中國人民的精神力量的書叫做《唐詩三百首》。

其中,深深吸引我的是那杜牧的《題烏江亭》。

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

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

這首詩的“烏江亭”指:在今安徽省和縣東北。

楚漢戰爭時,項羽逃到烏江自刎。

“期”指:預料。

“包羞忍恥”指:能忍受失敗、受挫折等羞辱。

“江東”指:江南蘇州一帶。

是項羽起兵的地方。

整首詩的意思是:戰爭勝敗軍事家不好預料,能忍受挫折才是真正君子。

江東子弟有很多人才俊傑,重振旗鼓取得勝利也可未知。

這是一首怎樣的詩呢?o(∩_∩)o…哈哈,這是一首永懷古蹟的詩。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不贊成項羽兵敗後自殺的錯誤做法,認為敢於正視失敗才是男子漢。

作者表明了面對失敗絕不能氣餒的觀點。

在現實生活中,有許多的叔叔阿姨們,因為失業而一步一步地向死亡走去;在成年人們的世界裏,因為失戀而要去死的大哥哥大姐姐簡直是不能屈指可數……其實這都是因為這些人受不了失敗,他們只適合活在成功的世界裏。

人如果不受一點挫折,那他一定不是人個人,不是有句話嗎,失敗乃是成功之母,失敗幾次沒什麼,重要的是看你怎麼從失敗走向勝利的!!

就這麼屈指可數的幾個字(古詩),卻如海上的照明燈,風雪中的煤炭,時時幫助着我們,温暖着我們,這一切,都離不開古詩告訴我們的哲理。

古詩,他並不是啞巴,不論是在學習,還是工作上遇到困難,他都像老師那樣教導着我們,關心着我們,給予我們希望。

每一首詩,都出自不同詩人之手,這些詩人已文明於世,而這些古詩卻不得而知。

它們是那樣的孤獨,被眾人所遺棄,不被眾人所知。

它們也有自己的光彩,也有自己的燦爛。

它們一直在等待着,等待我們的發現。

唐詩三百首讀書心得總結 篇11

唐詩三百首讀後感讀了唐詩三百首後,我感到書裏的詩個個都非常的好。比如有一首詩是這樣寫的:白雲泉白居易天平山上白去泉,去自無心水自閒。

何必奔衝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間!詩意是:天平山白去泉邊是那樣清幽靜謐,天上的白去隨風飄蕩,舒捲自如;山上的泉水淙淙潺潺流,從容自得。我問泉水,你既然在這裏如此閒適,何必要奔向山下,給原本紛擾多事的人間推波助瀾?還有一首詩也很好,是這樣寫的:秋詞二首劉禹錫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去上,便引詩情到碧霄。詩意是:自古以來,人們一到秋天只覺得萬木蕭條,不免感到悲傷。我説秋天比欣欣向榮的春天更好。在秋日晴空中那排騰雲直上的白鶴多麼矯健凌厲,把我們的詩情也帶到藍天上。這首詩衝破了秋天的肅殺之氣,令人精神振奮。我非常喜歡這本書。

唐詩三百首讀書心得總結 篇12

如果説中國是詩的國度,那麼唐詩就是中國詩歌發展史的高峯和瑰寶。雖然只有短短的幾行字,卻凝聚着幾代中國人的精神力量。那簡潔又生動的語言,似乎在向我們訴説着中國曾經的歷史文化。可以説《唐詩三百首》是近兩百多年來流傳最為廣泛,風行海內外,歷久不衰的一種唐詩選本。

書中各種詩體都有,如:五言律詩、絕句、七言詩……在各個詩人筆下出現了一首首名詩,一個個名句。既有李白、杜甫、王維、白居易、李商隱等“大家”,也有不少王侯、僧侶、歌女,甚至無名氏等“小家”。書的取材也十分廣泛,不拘一格。不僅有描寫自然風光的,也有揭露戰爭給人民帶來深重災難的,還有表達詩人對友人依依惜別之情的。既有描寫歸家時的複雜心情,又有描寫君王愛情的悲劇……從市井風情到邊塞風光,從生活瑣事到國恨家仇,浪漫主義與現實主義,這本書是應有盡有。每一首詩的風格都不一樣。

每一首詩出自不同詩人的筆下,它像海上的照明燈,風雪中的煤炭,時時幫助着我們,温暖着我們;他像老師,無論在學習上還是做事上,時刻教導着我們,激勵着我們。每一首詩都是那樣耐人尋味,那樣含義深刻。拿起這本書再次細細品讀,我發現:每一首詩都是一個寓言故事,都在告訴我一個深刻的道理。品讀書中的古詩,能讓一個迷路的人找到光明的路,能讓心靈流浪者重新找到生活的方向。

《唐詩三百首》將唐代詩歌的精華,永遠留在一代代中國人的心中。作為一箇中國人,讓我們一起“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吧!

唐詩三百首讀書心得總結 篇13

假期閒餘,隨手翻閲了一本宋詞。

翻開《宋詞三百首》,則為其中的細膩真摯所吸引,而不能自拔。

詫異於文字的魅力竟可穿越千年不朽,思接千載。

試想穿越千年的風雲變幻,和古人吟詠着同樣的詩歌,感受着同樣的情感,那是何等神奇的事情。

忽然想起一句話“其實時間是靜止的,流動的是我們自己”,似乎有悟。

品讀宋詞,感覺他們真情湧動,真切如一縷縷微風,從古代飄到當今,而且還要繼續飄到未來;它們又象涓涓溪流,在歷史的長河中永不間斷。

心情好的時候,我喜歡讀詞。

喜歡和柳永一起感受“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的真情;喜歡和蘇軾一起“把酒問青天”,感慨“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此事古難全”。

心情不好的時候,我也喜歡讀詞。

柳永的輕輕訴説“多情自古傷離別,更哪堪冷落清秋節”,我深有同感;蘇軾那斷腸的“料得年年斷腸處,明月夜,短松岡”的淒涼滄桑,我聽後,會和他一起憂愁;“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這是李煜的“愁”,彷彿感染了我的“愁”。

讓我也反思是否我有些“為賦新詞強説愁”?但是無論心情好亦或是心情不好,總有兩件事我很喜歡做:一是能感動自己的,再則是能為自己的心靈創造一份感動的。

所以讀細膩的宋詞成了我所喜歡做的事,因為古人飽蘸感情的文章總能拂動心絃。

我喜歡蘇軾,他的豪邁是一種幾番大起大落後的徹悟;我還喜歡李清照,她的詞脱俗而清新,委婉而細膩……每每讀到蘇軾的“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辛棄疾的“把吳鈎看了,欄杆拍遍,無人會,登臨意”,我總會覺得蕩氣迴腸,感慨萬千。

讀到白居易的《琵琶行》時,當讀到“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水下難”,不先求解釋而光看字面,就能體會到琵琶聲的清脆婉轉;讀曹植的《洛神賦》時,單簧管讀到“彷彿兮若輕雲之蔽月,飄飄兮若流風之迴雪”,不用細想這句話的解釋,也同樣能體會到那種輕塵出俏的脱俗;讀辛棄疾的《破陣子醉裏挑燈看劍》,更會被他“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的豪言所折服……

讀古詩在我看來是一種享受。

品宋詞卻是一種心靈的溝通,我真真切切感受到我是在品讀一個人。

我喜歡那種從不知所云到有所領悟的境界。

的確,我鍾愛着宋詞,但也有個小小建議:不要太過於鑽研它們的情感,會讓你走向“林黛玉”呀。

但仍要説:“我愛宋詞!”

唐詩三百首讀書心得總結 篇14

我喜歡讀古詩,讀了《唐詩三百首》,我更加喜歡唐詩了。每首古詩雖然只有短短的幾行字,卻藴涵着許多的道理,它那簡潔又生動的語言,就像是在訴説我們中國曾經的歷史文化。

古詩就好象是我們的老師,教導着我們,引領着我們走向光明。有的古詩教育我們要愛護花草樹木;有的的古詩教育我們要珍惜時間;還有的的古詩要我們做一個堅強的人……雖然這一首首唐詩,年代已久遠,但這些古詩已隨着這些詩人聞名於世了,我們要好好地讀它,讀出唐詩的精彩;讀出唐詩的詩韻;讀出唐詩的理趣。

細細讀着《唐詩三百首》,我發現很多唐詩就是一個伊索寓言,能告訴我們一個深刻的道理。就如《感遇》:“蘭葉春葳蕤,桂華秋皎潔。欣欣此生意,自爾為佳節。誰知林棲者,聞風坐相悦。草木本有心,何求美人折?”這首詩的意思是説蘭花繁盛芬芳在春天,桂花皎潔飄香在秋季,在不同的季節吐露生機,點綴春意,充實春景。林中居者,聞到芳香攀花折枝,散發飄香是它們的天性,不是為了希望別人將其攀折。這首詩告訴我們要愛護花草樹木,在崇尚自然、愛護環境的今天,對我們有很大的啟發作用:要我們愛護我們的地球家園,保護樹木保護環境。還有許許多多的詩,它們都各有不同的情趣。

如《尋隱者不遇》:“松下問童子,言師採藥去,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這首詩只有二十個字,但它卻把作者和童子的三問三答寫的很詳細,很具體……還寫出了作者的心理變化:從充滿希望到失望再到有一絲希望,最後到徹底失望。簡單的文字卻描寫的非常詳實,所以我們在寫作的時候文字要簡潔,但表達要完整。

《唐詩三百首》,寄託了中國人對文明的夢想,作為一個國小生,就要從現在做起,好好讀書,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我們要努力,要奮鬥,這不僅是為祖國也是為我們自己創下的偉大的事業。

唐詩三百首讀書心得總結 篇15

中國是詩歌的王國,五千年的優秀文化熔鑄了不計其數的膾炙人口的詩篇。許多詩流傳千古,哺育了一代代人,是我國極其寶貴的精神財富。讀詩誦詩,既能提高文學素養,又能陶冶精神情操,豐富我們的文化生活。

今年,我利用暑假的時間,讀了《唐詩三百首》這本書,書上記錄了無數詩人的豪情力作。有的簡潔明瞭,讀起來朗朗上口;有的歡快明瞭,讀起來趣味無窮;有的豪邁奔放,讀起來慷慨激昂;有的發人深省,讀起來意味深長……

少年英才,駱賓王,7歲就作出了一首深入人心的詩——《鵝》: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在這首詩中,把鵝的樣子、動作表現得淋漓盡致,鮮豔的色彩使人賞心悦目,聽了這首詩,彷彿自己親眼見到了一羣潔白的天鵝在水中嬉戲、玩耍,湖面泛起陣陣漣漪。這首可不是駱賓王胡編亂造的,是一次泛舟的過程中看到眼前的情景,不由得產生了靈感。這首詩可謂婦孺皆知,也正因為它生動、歡樂才使得它流傳至今。

為什麼一個7歲的孩子能寫出活靈活現的詩?恐怕離不開平時的認真觀察。由此我就想到了我平時上作文課,這也是我最頭疼的。一到作文課,我就開始犯愁了。寫什麼呢?手裏的筆不停地轉,腦袋空空如也,眼睛來回地盯着作文題目,絞盡腦汁寫出來的作文也是平淡無奇、毫無感情,讓人讀了都想睡覺。現在,我每天注意觀察身邊的人和事,留心生活的一點一滴,寫作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到了寫作文的時候,提起筆就可以寫,腦子裏優美的詞語,像泉湧一樣,很快一篇優美的文章就寫出來了。

當我看到碗裏的那一粒粒飽滿的米飯,我便想起了李紳的《憫農》: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小時侯,我吃飯總是吃一半掉一半。爸爸媽媽總對我説:“要珍惜每一粒飯。”不懂事的我認為米那麼多,要珍惜幹嘛!讀了這首詩後,我才恍然大悟,要想收穫一碗米那得付出多少辛苦的汗水啊!每一粒米都是農民勞動的成果,生長在農村的我更能體會這其中的辛酸。

好詩還遠遠不止這些,誦讀這些詩句,就像遨遊在浩瀚的星空裏,每一顆星星都有它獨特的魅力,吸引着人們。

唐詩三百首讀書心得總結 篇16

我的小抽屜中有很多的課外書,它們都是近年來爸爸媽媽給我買的,有精緻包裝的《西遊記》,有故事精彩的《安徒生童話》,也有小夥伴們喜愛的漫畫書,但在這許多的課外書中,有一本包裝樸素,頁面發黃的書,它就像醜小鴨一樣擺在其它美麗的“白天鵝”中,顯得毫無光彩,但它卻是我最珍貴的書,我人生中第一本課外書——《唐詩三百首》。

小時候爸爸教我背了一首唐詩—《古朗月行》,一學會了,所有的家人一聽我那搖頭晃腦背誦的樣子,都豎起大拇指直誇我,那時的心中有種説不出的快感。第二天,到學校後,我就向小朋友們炫耀,看着自己贏得那麼多小朋友那敬佩的目光,以及老師對我的鼓勵,就更加激起我學習唐詩的興趣。

十歲生日時,我什麼都不要,就纏着爸爸給我買本古詩書,爸爸聽後很高興,便到城裏新華書店為我買了一本《唐詩三百首》。接過書時,爸爸語重心長的對我説:“孩子,書是人類最好的營養,書會伴隨你成長,書會使你更充實,這本書也是我對你的期望。”我當時也沒有多想,如獲至寶般直往書屋鑽。

從那以後,《唐詩三百首》就與我結下了不解之緣,它陪伴我度過了無數個日日夜夜。在這無數個日日夜夜中,我不斷的從書中吸吮着營養,充實着自己。

當我徘徊於十字路口之時,迷茫不知所措,它猶如一盞引途的明燈,告訴我“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當我取得優異成績,沾沾自喜時,它猶如沉鳴的古鐘把我敲醒。告訴我“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當我失意落魄,慼慼於挫折時,它猶如母親温暖的手撫過受傷的心靈,告訴我“乘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現在,學校開展“好書伴我行”活動,有很多小朋友都加入到這習唐詩的活動中來,我也一樣,不斷深入地品讀。我要感謝唐詩,因為它已成為我心靈上的一個寄託;也是我生命中的燈塔;更是改變我一生的精神食糧,讓我不斷的從中成長……

唐詩三百首讀書心得總結 篇17

我們中國是一個詩的國度,古典詩歌是我國優秀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古典詩歌猶如燦爛羣星,以其獨具的魅力一向傳承下來。而唐詩無疑是這浩瀚星空中一顆璀璨奪目、閃射異彩的超級明星。

我從很小的時候開始接觸唐詩,有初唐四傑之一駱賓王寫的《詠鵝》生動的描述鵝的情態,給人一種高潔傲岸的感受。還有李白寫的《靜夜思》一個人孤獨的躺在牀上,看着窗外的月色,相思之情油然而生。並且攜有秋的意味,尤其是那一地的疑霜更讓人感受那種孤獨意象在詩人心中與情景融合的碰撞。就是這些短小的唐詩給我的心靈一種獨特的震撼。之後一次偶然的機會看到了一本書《唐詩三百首》

讓我感覺唐詩猶如浩瀚無涯的汪洋大海,若想暢遊其中,自非一般人所能及,若能選其精華,匯為一編,使一般人能據一斑而窺全豹,此書當之無愧。

對於怎樣去學習唐詩,我的感觸是隻作欣賞,而不作具體評價,因為唐詩是我國古代的一種詩歌,它所紮根的歷史時代,社會關係,人物心裏都與現代有着本質性的區別,我們在此刻的環境中很?煙寤岬教剖?的韻味,而我們自身發展的條件也很難對唐詩做出很好的解釋,只能從表層去揭露,但是這不意味着我們不用去學習唐詩,這就要求我們在學習唐詩的時候能夠注意到意境的開拓,自我去尋找創作一種意境,倘若你沒有見過鵝,別人讓你去體會詩中鵝的神態,這是不切實際的,我們作為國小老師,就更就應用事實説話,比如透過多媒體與圖片等等,讓同學們有一個宏觀的概念,這就是一種形象思維的立體感覺。

有的人總會説:我們學習唐詩,又很少用,還不如不去學習,這種觀點是錯誤的,唐詩是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資源,我們學習唐詩的目的首先在於學習,然後就是學以致用,變成融入現代生活的實踐精神。我們要提倡從各個角度去研究唐詩,而不是單一的在學術方面,我們從唐詩中提煉有用的東西,例如你能夠在筆記本封頁上做一個有關於唐詩的圖片,然後去銷售,用唐詩文化能夠滲透到社會生活各個領域,我們的思想要更廣闊,這就是所謂的回憶一落地,變成生產力。

以有涯之身,學而無涯。

唐詩三百首讀書心得總結 篇18

唐朝歷21帝,享國289年,是公認的中國最強盛的時代之一。雄厚的經濟實力、開放的政策、開明的君主、多元的文化帶來了一個詩的王朝。唐詩同宋詞元曲一樣,傳誦至今,其中藴含無數韻味。

我們自小就誦着“牀前明月光”長大,少兒版的《唐詩三百首》被翻了一遍又一遍,那時只是靠着詩的韻腳背誦記憶。再長大些,識的字多了,就開始看註釋,漸漸懂了文字背後或淺或深或悲或喜的情緒。高中時,又進行了系統的學習,那些意象、詩人便映入腦海,我們學會了分析一首初見的詩裏深藏的心緒。

李白在《月下獨酌》裏以月為友,對酒當歌,表達出由孤獨到不孤獨,再由不孤獨到孤獨的一種複雜情感,表面來看,他自得其樂,可是深處卻又無限的淒涼,全詩體現了李白懷才不遇的寂寞和孤傲,在失意中依然曠達樂觀、放浪形骸的豪放個性,你看,他還是那個“鳳歌笑孔丘”的楚狂人。

蘇軾評王維“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王維能詩會畫,詩歌作品中的畫面總是栩栩如生,他在《山居秋暝》中描繪了秋雨初晴後傍晚時分山村的旖旎風光,將空山雨後的秋涼,鬆間明月的光照,石上清泉的流動以及浣女歸來竹林中的笑聲,漁舟穿過荷花的動態和諧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構成了一幅清新秀麗、恬靜優美的山水畫。表現了他寄情山水田園並對隱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滿足心情。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是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名句,意在慰勉友人勿在離別時悲哀,友情深厚,江山難阻。

唐詩不僅記錄詩人的個人生活經歷,也反映當時社會的許多現象。

高適作《燕歌行》以揭露主將驕逸輕敵,不恤士卒,致使戰事失利。全詩氣勢暢達,筆力矯健,氣氛悲壯淋漓。尤其是“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戰士們在揮灑血淚,主將卻仍在帳中觀美人歌舞,叫人如何不氣惱,如何不悲憤。

杜甫作《兵車行》,借征夫對老人的答話,傾訴了人們對戰爭的痛恨,揭露了唐玄宗長期以來的窮兵黷武,連年征戰,給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災難。他的《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則流露念念不忘先帝盛世,慨歎當今衰落之情。

唐詩也極盡展現江南之美,韋莊説“春水碧於天,畫船聽雨眠”,白居易説“亂點碎紅山杏發,平鋪新綠水蘋生”“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杜荀鶴説“水巷小橋多”“夜市賣菱藕,春船載綺羅”。唐詩把江南之美刻畫地淋漓盡致,引得古今無數遊人春日南行,一品江南的婉約秀麗。

唐詩中藴含景之美、情之趣、,古人的智慧情懷濃縮於數字之間。讀詩就像品茶,要細細琢磨,才解其中之味。

唐詩三百首讀書心得總結 篇19

從古至今,歲月的河流帶走了許多文化,但唐詩卻經久不息,直至今日。此刻這個先進的時代,依舊有無數人熱愛唐詩,喜歡讀唐詩。

“唐詩宋詞元曲”乃是中國文化的精髓,我認為,它們能夠被稱得上是“國寶”。

唐代詩人有各種不一樣風格派別,但無論哪一首,都充滿韻味,可能是詩情畫意的江南美景,也可能是粗狂豪邁的塞北風光,可能是想象,可能是感慨,可能是懷念。還可能是敍述一件事情……無論如何,唐代的詩人用簡短的詩代替了現代的長篇大論,卻將詩人的思想引入一個更高的境界。

我十分喜歡一首詩《春江花月夜》、我甚至將它默寫下來貼在牆上: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我最喜歡其中的一句“江天一色無纖層,皎皎空中孤月輪。我眼前立刻出現了一幅美麗的月色圖,其中還帶着淡淡的哀傷。而最後一句話”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使我感覺到詩人那紛亂的離別之情,慢慢隨着殘月的餘暉,佈滿在江邊的樹上。感覺上這首詩彷彿還沒有結束。

同樣,對於李白、王維、孟浩然、王之渙等許多著名詩人的詩篇我也十分喜歡。

正如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王之渙的《涼州詞》也有其富有的韻味。“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這句在我面前勾勒出了一幅塞北與江南完全不一樣的荒涼遙遠的地方,而下一句“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更突出了詩人對邊塞戰士處境的深切關心。我彷彿吹走了幽怨的羌笛聲,又彷彿來到了邊塞的孤城,彷彿看見了那一片蒼山峻嶺。

我認為,唐詩是不可缺的,人們從中能夠感受到古人當時所體會的一切,也會學會到更多,懂得更多,能夠寫出好文章,心胸也會開闊。從古至今,我們可能遺失了許多文化,更需要從頭學習,並將它們牢記。

唐詩三百首讀書心得總結 篇20

從古至今,歲月的河流帶走了許多文化,但唐詩卻經久不息,直至今日。此刻這個先進的時代,依舊有無數人熱愛唐詩,喜歡讀唐詩。

“唐詩宋詞元曲”乃是中國文化的精髓,我認為,它們能夠被稱得上是“國寶”。

唐代詩人有各種不一樣風格派別,但無論哪一首,都充滿韻味,可能是詩情畫意的江南美景,也可能是粗狂豪邁的塞北風光,可能是想象,可能是感慨,可能是懷念。還可能是敍述一件事情……無論如何,唐代的詩人用簡短的詩代替了現代的長篇大論,卻將詩人的思想引入一個更高的境界。

我十分喜歡一首詩《春江花月夜》、我甚至將它默寫下來貼在牆上: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我最喜歡其中的一句“江天一色無纖層,皎皎空中孤月輪。我眼前立刻出現了一幅美麗的月色圖,其中還帶着淡淡的哀傷。而最後一句話”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使我感覺到詩人那紛亂的離別之情,慢慢隨着殘月的餘暉,佈滿在江邊的樹上。感覺上這首詩彷彿還沒有結束。

同樣,對於李白、王維、孟浩然、王之渙等許多著名詩人的詩篇我也十分喜歡。

正如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王之渙的《涼州詞》也有其富有的韻味。“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這句在我面前勾勒出了一幅塞北與江南完全不一樣的荒涼遙遠的地方,而下一句“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更突出了詩人對邊塞戰士處境的深切關心。我彷彿吹走了幽怨的羌笛聲,又彷彿來到了邊塞的孤城,彷彿看見了那一片蒼山峻嶺。

我認為,唐詩是不可缺的,人們從中能夠感受到古人當時所體會的一切,也會學會到更多,懂得更多,能夠寫出好文章,心胸也會開闊。從古至今,我們可能遺失了許多文化,更需要從頭學習,並將它們牢記。

唐詩三百首讀書心得總結 篇21

古詩在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中,發出它萬丈光芒。是中國文明的見證。它,雖然只有短短的幾行字,卻凝聚着幾代中國人發的精神力量。《唐詩三百首》中,那簡潔而又生動的語言,似乎在向我們訴説中國曾經的歷史文化。

就這麼屈指可數的幾個字,如海上的照明燈,照亮了我們,如風雪中的煤炭温暖着我們,這一切,都離不開古詩告訴我們哲理。古詩,他都像老師那樣教導着我們,關心着我們,給予我們希望。每首詩,都出自不同詩人之手,這些人已文明於世,而這些古詩卻不和而知。它們是那樣的孤獨,被眾人所遺棄,不被眾人所知,它們有自己的光彩,也自己的燦爛。它們一直等待着,等待着我們的發現。

每一首詩都是那樣的耐人尋味,每一首詩都是那樣的含義深刻,拿起《唐詩三百首》再去細細品詩,我們會發現,每一首詩都是一個伊索寓言,告訴我們一個深刻的道理。古詩似乎有着讓人起死回生的力量,只要細細的去品讀,這便是一生中最大財富,讓我們一輩子受益。

《唐詩三百首》寄託了中國人對文明的夢想。作為國小生,為了辜負古人的希望,我們要為而奮鬥。不僅是為祖國,也是為我們自己,而努力的學習。

唐詩三百首讀書心得總結 篇22

我們中國是一個詩的國度,古典詩歌是我國優秀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古典詩歌猶如燦爛羣星,以其獨具的魅力一直傳承下來。而唐詩無疑是這浩瀚星空中一顆璀璨奪目、閃射異彩的超級明星。

我從很小的時候開始接觸唐詩,有初唐四傑之一駱賓王寫的《詠鵝》生動的描寫鵝的情態,給人一種高潔傲岸的感受。還有李白寫的《靜夜思》一個人孤獨的躺在牀上,看着窗外的月色,相思之情油然而生。並且攜有秋的意味,尤其是那一地的疑霜更讓人感受那種孤獨意象在詩人心中與情景融合的碰撞。就是這些短小的唐詩給我的心靈一種獨特的震撼。後來一次偶然的機會看到了一本書《唐詩三百首》

讓我感覺唐詩猶如浩瀚無涯的汪洋大海,若想暢遊其中,自非一般人所能及,若能選其精華,匯為一編,使一般人能據一斑而窺全豹,此書當之無愧。

對於怎樣去學習唐詩,我的感觸是隻作欣賞,而不作具體評價,因為唐詩是我國古代的一種詩歌,它所紮根的歷史時代,社會關係,人物心裏都與現代有着本質性的區別,我們在現在的環境中很難體會到唐詩的韻味,而我們自身發展的條件也很難對唐詩做出很好的解釋,只能從表層去揭露,但是這不意味着我們不用去學習唐詩,這就要求我們在學習唐詩的時候能夠注意到意境的開拓,自己去尋找創作一種意境,倘若你沒有見過鵝,別人讓你去體會詩中鵝的神態,這是不切實際的,我們作為國小老師,就更應該用事實説話,比如通過多媒體與圖片等等,讓同學們有一個宏觀的概念,這就是一種形象思維的立體感覺。

有的人總會説:我們學習唐詩,又很少用,還不如不去學習,這種觀點是錯誤的,唐詩是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資源,我們學習唐詩的目的首先在於學習,然後就是學以致用,變成融入現代生活的實踐精神。我們要提倡從各個角度去研究唐詩,而不是單一的在學術方面,我們從唐詩中提煉有用的東西,例如你可以在筆記本封頁上做一個有關於唐詩的圖片,然後去銷售,用唐詩文化可以滲透到社會生活各個領域,我們的思想要更廣闊,這就是所謂的回憶一落地,變成生產力。

唐詩三百首讀書心得總結 篇23

英國的培根曾説過:“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聰慧。”宋代的蘇軾也曾雲:“腹有詩書氣自華。”兩位在文學領域具有重大成就的人都認為,讀詩,能夠提升人的智慧與情操。放眼我國五千年的歷史,唐朝的詩歌發展最為昌盛,為後人留下了無數經典之作。

年少時,寄居在外公家,外公是詩迷,珍藏的詩書舉不勝舉。於是,我便輕易讀到了《唐詩三百首》。我初識的古詩是白居易的《賦得古原草送別》,“醉過方知酒濃”,一讀之下竟欲罷不能,從此,我便沉浸於詩的世界。

最初讀詩,讀的是朗朗上口的語句;再讀詩,便讀出了詩中字詞的斟酌;而後,在外公的指引下,我讀出了詩中或悲或喜的故事。我最愛在清風微拂的傍晚,於柳樹下,讀一首唐詩,或讀李白的豪情,在現實中飲酒放歌;或讀杜甫的雄渾,讓自我多一份憂國憂民;或讀白居易的清揚暢麗,在內心添一份清雅;再或是,讀讀孟浩然的恬靜,品品李商隱的委婉……每當此時,總是心潮澎湃,彷彿自我也是滿腹經綸的儒生,稍不留神就能吐出千古絕句。

我向來垂青富含思想的詩歌,因為它們陪我走過了許多坎坷。人生難免有失意的時候,當我考試不利時,那句“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鼓勵我突破“行路難”的困境;當我與朋友道別時,“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就成為心中的慰藉。詩,融入了我的生活,無論失意得意,無論悲愁歡喜,詩,一向是我不離不棄的知己,是我的精神支柱。

然而,現代社會迅速發展,許多中華文化被代替甚至被遺棄,對外來事物的狂熱追求使越來越多的現代人忘記了中國的古文化,忘記了唐詩,他們寧願生活在虛擬的世界,追逐一些索然無味的事物。曾有一則新聞報導:近六成的人認為中國人崇洋媚外。應對這個結果,我不禁震驚,難道中國文化的內涵不及外國文化嗎?並非如此,相反,中國文化博大精深,那些人之所以崇尚外國文化是因為他們沒有了解中國文化的精粹。試問,如果每個中國人能夠多讀一首唐詩,多一份對詩歌的熱愛,又如何會出現如今的局面。

如今的唐詩不再只是詩,它更是一種精神,一種嚮往,是中華文化的縮影。細讀唐詩,它能給予你智慧;品讀唐詩則能夠使其勉勵你,鞭策你,使你前行。在紛繁的今日,不妨覓一個清靜之所,心如止水地捧一本唐詩,來領略其中的感悟。

唐詩三百首讀書心得總結 篇24

在這個寒假裏,我讀了很多本書,最喜歡的當然是《唐詩三百首》了。他雖然沒有童話書讀起來饒有興趣;沒有科幻書讀起來那樣驚險刺激;沒有歷史書那樣精彩;卻藴含着中國古代詩人的心血和思想感情。

中國是一個詩的國度,唐詩又是中國詩歌史上的一個高峯。有唐一代,優秀詩人大批湧現,超過了中國歷史上任何一個朝代,成為中國詩歌的全盛時期。

唐代的詩人們,如果傷心失意了,會説“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然後哂然一笑,便心情好起來了。如果曾經大受挫折,後來又東山再起,會説:“種桃道士今何在?前度劉郎今又來!”瀟灑豪邁之情溢於言表。如果壓力太大,被人排擠,會説:“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如果看不慣有些人眼高手低,妄自尊大,會説:“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而這些詩句,對於我們今天的人來説,又是多麼適用!正是這古今相通的人性,使得唐詩雖然和我們相隔了一千餘年的距離,卻仍然深深植根於我們心中。讓我們自他們的詩中找到一種寄託,一種鼓勵。

然而,畢竟是相隔了千年的時空距離,是我讀起來,由於語言與時代背景帶來的障礙,總還是會覺得有些語言佶屈聱牙。

唐朝二百八十九年,輝煌的帝國漸行漸遠,在它背後卻留下了李白、杜甫、韓愈、柳宗元、白居易、李商隱、杜牧等一連串如雷貫耳的名字。這些巨匠大師使唐詩迸發出最壯美的光彩,而盛唐氣象,也漸漸成為隱在人們心底的夢想。我因此而相信,即使這個世界在歷經千年的滄海桑田,依然會有像你我一樣為他沉醉,被他啟發。那麼,就讓我們從現在開始,讀唐詩吧!

唐詩三百首讀書心得總結 篇25

讀了宋詞三百首,我知道了許多着名的宋詞家,他們是蘇軾、辛棄疾、陸游、李清照……他們被後人分為婉約派和豪放派。

蘇軾的詞有寫自然風光的,借寫人寫物抒情的,詞風千變萬化。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這首描寫中秋月的詞,朗朗上口,流傳至今,成了千古名篇。

有人評此詞為“天仙化人之筆”。

我最欣賞蘇軾豪放的詞風,在“念奴嬌”《赤壁懷古》中寫到:“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氣勢磅礴,雄渾有力,彷彿讓我們看到了三國時驚心動魄的戰爭場面。

當然,他也有十分温柔的一面,如《江城子》悼念自己亡妻中寫道:“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使人聽起來又心酸又心動。

還有表現壯志凌雲保衞國家的:“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他的好詞數不勝數。

在女詞人中,不能不提李清照。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蓮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描寫的意境優美,讓人過目不忘……“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風住沉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事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都反映他流利顛沛的生活和家愁國愁的無奈。

宋詞中的名作説也説不完。

想學好宋詞,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我們平時要慢慢積累,學會把宋詞運用到學習中,生活中,才能真正領悟宋詞的魅力。

唐詩三百首讀書心得總結 篇26

從小到大,我都十分喜歡讀書,我愛讀書不僅是為了一探“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的奧祕也是由於被書中的優美語句所吸引,總而言之,我就是愛讀書。

小時候,我愛讀童話故事,不!準確的説是聽童話故事,因為我那時還小,所以大字還不實幾個,只能纏着媽媽讓她給我講,我先往着故事中的情節,正義的王子打敗了邪惡的魔鬼,救出了公主,這樣的故事情節我是百聽不厭,我多麼想擁有魔法,長出翅膀,展翅翱翔。慢慢的我上是一年級,我開始愛上了成語故事,因為剛剛學會拼音,所以看成語故事則是大有益處,另外我驚歎於古人的智慧,能將那樣長的故事和人生哲理總結歸納我一個短短的詞語,並且所表達的意思一點也不亞於幾百字的文章,真可為是“簡約而不簡單”啊。後來由於偉人熱潮的橫空出世,我的讀書愛好又傾向於名人故事,亞歷山大從小鋒芒畢露的王者氣概,海倫凱勒身殘而志不殘的堅強意志,孫中山敢於創新革命的愛國精神都曾鼓勵着我,我為他們的精神而折服,到了五年級,由於是國小畢業班,對作文的閲讀當然是少不了的,我從作文書中找出好詞好句,加以運用便成了我的語言,更何況作文書的妙句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龐大文學資源,不管你怎樣的涉取,總是求不完的。

一代一代書的變換,是我一步一步從幼稚到成熟的最好證明,是我成長的印記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dushu/30l0m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