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黨團相關 >黨委黨建工作 >

黨的創新理論概念

黨的創新理論概念

在新時期,黨的創新理論就是包括鄧小平理論、 三個代表 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在內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3篇黨的創新理論概念範文,歡迎大家閲讀。

黨的創新理論概念

黨的創新理論概念範文一

黨的創新理論成果是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的活水源頭,如何把黨的創新理論學深悟透,保證入腦入心,筆者以為應當學會“八字訣”。

悦“讀”原著。書卷有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關於閲讀“原著”之魅力,一位哲學家曾有經典論述:“如果你真正喜歡哲學,你應該從原著聖殿裏面去找大師本人。”科學理論特別是黨的創新理論,其精髓都集中而準確地凝結在原著之中。學習黨的創新理論的關鍵是把握其理論精髓,在精讀原著的基礎上再進行理論的創新與昇華。因此,理論學習中泛泛瀏覽、隨便翻翻不行,只求字面理解、一知半解也不行,必須逐字逐句摳,逐行逐段悟,原原本本學。實際學習中,有的同志不願翻閲看似枯燥乏味的原著文獻;有的同志沉於各種提煉概括,不願深讀原著,總想吃“現成飯”;有的同志總想走捷徑,只求快速掌握應付考試,等等,這些現象都是學習不紮實、不刻苦,缺乏科學態度的表現,這樣是不可能做到學深悟透的。反之,只有精度深讀細讀,才能準確地把握好精神實質和其所藴含的立場、觀點和方法,進而入心入腦,改造思想。

詳“查”資料。理論學習中,難免會遇到各種“攔路虎”,特別是一些專業名詞。驅除“攔路虎”的最佳方法就是詳細查閲

文史資料。學會查閲資料,就練成了一種大量吸取信息,汲取前人智慧營養的功夫。這種查閲資料、索取信息並進行有效篩選整合的“功力”是理論學習不可或缺的硬功之一。查閲資料的方法途徑很多,關鍵在於靈活綜合運用,可以鑽到圖書館、購書中心翻閲各種文史“大部頭”,也可以進入網絡空間,涉獵各種網絡資料,亦可以向身邊“會説話的資料庫”請教,分享知識。但無論是哪種方法或途徑,都要注意細心甄別、去偽求真,徹底弄明白黨在各個時期創新理論提出的時代背景、實踐基礎、科學內涵、精神實質、歷史地位和重大意義。

深“探”源頭。列寧曾指出:“要真正地認識事物,就必須把握住、研究清楚它的一切方面、一切聯繫和中介。”毋庸置疑,馬克思主義是黨的創新理論的思想源頭。中國共產黨在成立之初,就鄭重地把馬克思主義寫在自己的旗幟上。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為我們黨的理論創新提供了生動鮮活、源源不斷的思想資源、理論基礎和源頭活水。當今,我們深入學習黨的創新理論,就不能丟掉馬克思主義這個思想源泉,就應深入探析這一思想“源頭”。誠然,馬克思主義博大精深,馬克思主義著作卷帙浩繁,要求通讀馬克思主義顯然脱離實際。學習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關鍵是要在精選、精讀、精通上下功夫,即精選精品、精讀經典、精通精髓,通過學習不斷提高馬克思主義的理論素養,提高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細“理”觀點。每遇黨的創新理論提出,中央就會出版相應的觀點解讀和述評。梳理觀點、解讀觀點、理解觀點,是促進理論學習有效“吸收”、深入“消化”的關鍵環節。梳理觀點學,就是要將原著、資料中的重難點、關鍵點、新觀點、新概念、新論斷等統統整理區分,形成從原著到觀點、從觀點到內容、從學習領悟到融入實踐、從豐富實踐到深化理解原著的“學習循環”,即學習→提煉→理解→消化→指導實踐→審視原著的“思想回路”。梳理觀點的真正目的是促進深化理解。梳理,就是將所思所學所感所悟細緻化、條理化。在梳理觀點的過程中,最好採用列出圖表、排列細分的方式, 將繁複廣博的理論觀點進行梳理, 分類分項, 使理論的核心內容變得清晰明瞭,進而,梳理編織好自己的理論知識網絡,促進理解記憶、消化吸收。

精“悟”真理。創新理論是靈魂,思想武裝是根本。只有不斷深化理論武裝,精悟其中藴涵的閃光真理,才能促使自己真正把創新理論作為政治信仰來堅定,作為崇高理想來追求,作為思想武器來掌握。學深悟透黨的創新理論,以理論清醒保證政治堅定是黨的創新理論學習的關鍵所在。在掌握博大精深的創新理論內容的基礎上,聯繫實際加強思考、深入體悟,才能把握黨的創新理論的核心和精髓。毛主席曾深刻闡述科學理論的強大思想威力:理論一旦被人們所掌握,就會成為“羣眾手裏的尖鋭武器”,成為“改造社會、改造世界的物質力量”。誠然,真正掌握其精髓,悟透其真理,把握其實質,領會其要義,唯有通過持之以恆、孜孜不倦的學習領悟,才能不斷充實自己的思想理論“內存”,做黨的創新理論的“明白人”。

多“講”精髓。在學習中把握精髓,在宣講中傳播精髓。多講精髓,就是要在“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的理論宣講氛圍裏,主動積極體驗當“理論專家”,談體會、説收穫、話感受,既能加深對黨的創新理論的理解和感悟,又能促進分享和廣泛傳播。當好創新理論的傳播者,要堅守一個“信”字。這個“信”字包含了對黨無限忠誠的信念,對黨的創新理論的忠誠信仰和不懈追求。要講好黨的創新理論藴涵的真理精髓,還要學會講“羣眾語言”,找準理論與現實的融合點,用“大眾話”把深奧的道理講得通俗化、生動化、實效化,真正把理論講到點子上,説到聽眾的心坎上。

常“温”要義。教育心理學上有個“易感效應”,是説:由於先前的學習已經改變了學習者的知識結構,當再一次遇到這個學習材料時,他就會更容易覺察材料中所包含的潛在意義。這就是“温故知新”的巨大效用。易感效應也告訴我們一個絕好的學習方法:科學的温習知識,就更容易覺察更精細、更微小、更深層次的潛藏知識,多次温習,就能在不知不覺中完成從量到質的巨大飛躍。温習的方法有很多,寫心得、背要點、誦要義都是常見方法。結合創先理論學習的特點規律,在學習鞏固理論要義中,可以選擇採用讀後複述法、反覆記憶法、章節連貫法、間隔記憶法、糾錯整理法、案例結合法等等。學習之美,美在感悟、美在積累、美在温故知新。對黨的創新理論學習,只有日積月累,輪番反覆,“博學之、明辨之、慎思之”,終成碩果,才能最終實現量變到質變的完美轉化昇華。

緊“融”實踐。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將理論學習與工作實踐融合,其實就是一個用理論為實踐做“透視”的過程。題中要義就是運用學習過的教育理論或原理,解析實際工作中的具體問題。物聚於氣,人成於學。一方面理論學習的無盡動力,來自羣眾真信、真學、真用的蓬勃活力,來自對創新理論大眾化、實際化的成功探索;另一方面新興媒體下的圖片、漫畫、數字、影視劇無一不是宣講黨的創新理論的有效載體,起着潛移默化的獨特作用。將理論學習與現實實踐緊密有機融合的渠道很多,關鍵還在於躬身付諸實踐。俗話説:“理論裝在心上,就像翅膀長在身上”。黨的創新理論的力量就在生動的工作實踐中不斷體現,反過來又促進了提升境界、昇華思想。

黨的創新理論概念範文二

我們大家都知道現在這個時代特別強調創新。那麼我們有理論創新、科技創新、教育創新、文化創新,各個領域都存在一個創新問題。對於我們黨的事業發展來説,在各種創新之中,其中理論創新是居於核心地位,理論創新的深度、廣度也決定着其他各個領域的深度和廣度。所以今天我們要重點學習我們中國共產黨的理論創新。

一、黨的理論創新的科學含義

我們首先來看一個問題,就是我們黨的理論創新,什麼是我們黨的理論創新?也就是説,我們黨的理論創新是對什麼進行創新。那麼我們大家知道我們黨的理論創新實際上就是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實際相結合這樣一個過程。也就是説,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過程。過去我們是把馬克思中國化理解成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的具體實際相結合。隨着改革開放的發展,我們與中國的實際相結合又增加了一個內容,就是時代特徵。

我們大家可能會問,馬克思主義來自於德國,我們現在反對西化,反對全盤西化,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對馬克思主義進行創新那是不是西化呢?所以我們在探討中國理論創新的時候,我們首先就應該把這一點弄清楚,關於這個問題有兩點需要注意。

第一,西化是具有特定的內涵,它需要辯證地看待,是要做具體地分析。比如説鄧小平在1992年的南方談話中就講:“計劃和市場不是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的本質區別。資本主義也有計劃,社會主義也有市場。”也就是説市場經濟有一般性,因為它強調的是資源配置,所以我們學習和借鑑市場經濟的經驗,我們國家建立了社會市場經濟啊,當然它不是西化的。也就是説,我們反對全盤西化,但西化是一個特定的概念。西化就是西方資本主義文明中也有人類共同文明的成果。

第二點,為什麼不把馬克思主義看作西化的內容?這就要從馬克思主義當時怎麼傳入中國的情況來看。因為大家知道馬克思主義是在五四前後傳入中國的,但是那個時候馬克思主義是德國的,也就是源自西方。但是它在西方資本主義國家不佔統治地位,也就是説它不是指導思想。也就是説,它不是指導思想不是主流的思想。那麼儘管到今天,馬克思主義在西方國家它也不是主流思想。同時,大部分先進的中國知識分子往往把馬克思主義往中國傳播是通過什麼渠道?當時主要是通過俄羅斯的渠道,後來經過列寧主義這個中介來傳播馬克思主義,所以説馬克思列寧主義啊,我們後來是通過列寧主義。儘管從日本也傳過來一部分馬克思主義,但我們主要傳播過來的是俄國版的馬克思主義。由於馬克思主義不是西方的主流市場,也不是通過正宗的西方渠道接受過來的,因此那個時候對馬克思主義的認識一般都把它同資本主義思想和資本主義的意識形態區別開來。

當時我們講反對全盤西化,普遍都認為這個西化是資本主義的一套政治經濟制度、意識形態和價值觀念,沒有把馬克思主義看作是西化的內容。所以這就是一個歷史形成的,就在當時形成的。也就是説它是特定的歷史條件下形成的,所以後來就形成了一個約定俗成,大家都不願意改了,因為大家都知道。就像我們講的黨的生日,大家都知道現在我們黨的生日是7月1日,實際上黨的創立那一天是不是7月1日?它不是,後來考證了,但是為什麼我們又定為7月1日呢?因為習慣了,所以也就這麼延續了。而且沒有改變還有一個原因。

除了約定俗成還有一個原因,那麼儘管馬克思主義在我們國家現在是指導思想,但是在西方國家目前還不是主流思想,基本上還是過去那種狀況。這是講的是理論創新的第一個問題,我們的理論創新是對馬克思主義進行創新,也就是把馬克思中國化。剛才我們講的原因,為什麼對馬克思中國化,就是理論創新?它為什麼?除了它不是西方主流以外,更重要是馬克思主義是什麼?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馬克思主義揭示了人類社會的發展規律。所以,馬克思主義具有科學性、具有革命性、具有實踐性。

20xx年,xx在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80週年大會上講話中,把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品格用一個什麼詞來概括?“與時俱進”。也就是説與時俱進是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品質,也就是説馬克思主義儘管現在的時代在變化,有的人就會懷疑嗎?馬克思主義按是那個時代產生的,現在我們時代發展這麼快,他怎麼樣能夠知道我們現在的時機,那是因為馬克思主義具有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對中國來説,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與時俱進就形成了兩大理論成果:一個是毛澤東思想;一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一大理論成果

下面我們看第二個問題也就是毛澤東思想。毛澤東思想作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一大理論成果,像我們這個年齡的人來説,對毛澤東思想,我們是從課本上學的,我們沒有親身的經歷和體驗。對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我們就有親身的經驗和體驗了,有感性認識。所以對毛澤東思想你要給真正的弄懂,弄熟、弄透,達到真信、真學、真用。你要真正地學、真正的能夠信,真正的用,這就需要下一番功夫。

毛澤東思想怎麼形成的呢?我們大家都知道,它是在第一次大革命在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末,也就是我們前面所講到的土地革命戰爭,特別是20世紀20xx年代末,我們黨的革命面臨着嚴峻的考驗,所以毛澤東發表了一系列的著作,比如説《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麼能夠存在》、大家都知道《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這個就回答了中國革命的一些基本問題。

抗日戰爭時期是毛澤東思想一個大發展的時期。尤其是37年,毛澤東發表了《實踐論》、《矛盾論》,以及後來的《新民主主義論》,這樣一些重要的著作對中國革命在一些基本問題進行了進一步深入系統地探討。

黨的中國共產黨召開的第七次代表大會,對毛澤東思想進行了第一次全面完整地概括,並把它載入黨的章程,所以七大黨章是這樣説的:“毛澤東思想,就是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與中國革命的實踐之統一的思想,就是中國的共產主義,中國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共產黨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與中國革命的實踐之統一的思想——毛澤東思想,作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導方針,反對任何教條主義的或經驗主義的偏向。”也就是説到黨的七大毛澤東思想就形成了一個體系。

毛澤東思想這樣一個體系包括哪些內容?1981年召開的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通過的《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對此進行了概括。那麼毛澤東思想是一個博大精深,具有豐富的內涵。在這一方面毛澤東以獨創性的理論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列寧主義。

根據歷史文件的決議,主要是毛澤東思想的科學體系包括兩大塊,第一塊就是具體內容,具體內容包括6個方面:一是新民主主義革命。大家知道毛澤東思想主要是解決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問題。當然後來它也解決了社會主義改造理論,同時對社會主義建設也進行了探索,但主要的還是解決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問題。

我們大家可能會問,民主主義革命主要是資產階級領導的,為什麼中國的民主主義革命由共產黨領導,為什麼又在民主主義革命這個詞之前先加上一個“新”,這個我們一定要搞清楚。

在中國,我們的民主主義革命原來也是由資產階級領導的。我們大家都知道,資產階級改良派有了維新運動,資產階級革命派,孫中山有了辛亥革命。

由於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特殊國情,決定了中國的民主資產階級一方面具有革命性,一方面具有妥協性,所以它的革命就帶有不徹底性。中國民主資產階級的特點決定了它無法完成民主主義革命的任務,這樣,這個任務就交給了中國的無產階級及其政黨。

所以,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民主主義革命前面加了一個“新”,這個“新”表明它不是資產階級領導的,而是無產階級領導的,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當然,中國共產黨最主要的任務是什麼?是在中國實行社會主義革命,建立社會主義制度,所以我們大家這樣就理解了,所以中國革命是兩步走,所以當時有爭論,二次革命論,這個是錯誤的。

中國革命是兩步走,第一步是完成民主主義革命,建立新中國;第二步是完成社會主義革命,就是我們後來的社會主義改造,我們要建立社會主義。這兩步之間是一個相互聯繫的過程而不是割裂的過程,它不是割裂的,所以你把這一點搞清楚了你就對中國新民主主義弄清楚了,你也就基本上把握了毛澤東思想。

第二是關於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的建設。社會主義革命也就是我們的社會主義改造,社會主義的建設這個我們在前面已經説了。

三是關於革命軍隊的建設和軍事戰略,由於新民主主義革命主題是革命,革命就得有什麼?就得有戰爭。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毛澤東同志系統地解決了以農民為主要成分的革命軍隊如何建設成為一支無產階級性質的、具有嚴格紀律的、同人民羣眾保持親密聯繫的新型人民軍隊的問題。

四是關於政策和策略。毛澤東同志精闢地論證了革命鬥爭中政策和策略問題的極端重要性,指出政策和策略是黨的生命,是革命政黨一切實際行動的出發點和歸宿,必須根據政治形勢、階級關係和實際情況及其變化制定黨的政策,把原則性和靈活性結合起來。這一點我們大家可能有深刻的印象,我們在具體工作中我們經常説原則的堅定性和策略的靈活性,對它具有方法的意義。

五是關於思想的工作和文化的工作。

六是關於黨的建設。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為了在一個農民和其他小資產階級占人口大多數的國家,建設一個具有廣大羣眾性的、馬克思主義的無產階級政黨,是極其艱鉅的任務。毛澤東把這樣一個艱鉅的任務稱為黨的偉大工程,它是我們社會搞改造工程是相配合。毛澤東的建黨學説成功地解決了這個問題。毛澤東特別注重從思想上建黨,其中黨員不斷要在組織上入黨而且要在思想上入黨,經常注意以無產階級思想改造和克服非無產階級思想。這是第一個板塊的內容,就是6個具體方面。

第二個板塊是屬於對這6個方面的再概括,哲學抽象,也就是的毛澤東思想的活的靈魂。現在我們一般不是叫活的靈魂,我們現在説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什麼?它的精髓,現在我們一般不説活的靈魂,當時概括得叫活的靈魂,但意思是一樣的。“毛澤東思想的活的靈魂,是貫串於上述各個組成部分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它們有三個基本方面,即實事求是,羣眾路線,獨立自主”。

毛澤東把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運用於無產階級政黨的全部工作,在中國革命的長期艱苦鬥爭中,形成了具有中國共產黨人特色的執行立場、觀念和方法,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列寧主義。他們不僅表現毛澤東的全部科學著作中,也表現在中國共產黨人的革命活動中。

我們大家知道實事求是,是馬克思主義精髓。我們日常行為中是不是沒有指導。我們經常説“你這個人講話要實事求是”。我們的幹部考核,我們各方面都要説要實事求是。

羣眾路線,那麼我們在現實活動當中羣眾路線對我們影響也很大。我們經常會説,一個幹部考核我們説你要有羣眾基礎,要有民意,西方國家喜歡用“民意”這個詞,我們國家比較喜歡用什麼?“羣眾基礎”這個詞。怎麼建立羣眾基礎按?當然你要走羣體基礎。

第三個獨立自主。這個我們理解起來可能有點困難,為什麼我們中國革命要獨立自主?按理説我們聯合別人不是就會更強大嗎?我們一般意識上説人多力量大,中國革命當時具有特殊的國情,也就是我們一再強調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我們沒有獨立自主,就不可能有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這就是我們説的毛澤東思想。

那麼我們大家可能還會問,毛澤東思想是指導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以及社會的建設的理論。這個時代都過去了,毛澤東思想有沒有過時?我們在大上學的時候都會問這個問題,有的老師給我們講的比較清楚。有的老師講的時候可能聽一遍我們還不太理解,為什麼?因為這個問題比較難?實際上從我剛才對毛澤東思想科學內涵的兩個層次來理解,我們就是比較好理解了。

從具體內容,有的內容現在是過時了,比如説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內容,那我們現在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新民主主義革命當然沒有指導意義。當然,有的具體內容之間也有意義,比如説政策和策略。當然,社會主義建設也需要政策和策略,比如説軍隊建設,比如説黨的建設。

更為重要的是第二個層次,毛澤東思想的活的靈魂,是對馬克思主義根本立場、觀點、方法的發展,它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具 有一般原理性,當然對我們現在仍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所以我們從兩個角度來理解,毛澤東思想的當代價值,它就回答了為什麼沒有過時,為什麼我們黨仍然堅持以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這兩個還是我們的黨的指導思想。

三、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二大理論成果

我們接着來看第三個問題,也就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二大理論成果,也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形成和發展過程,也是我逐漸記事的時候了,就是這個過程我真的有切身的感受。小的時候就是聽説但沒有學習,到後來讀大學、讀研究生的時候還專門研究這個問題,所以比較清楚。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怎麼形成的?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體制的內容中我們就可以看出來,它的內容是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等一系列重大戰略指導思想。也就是説中國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不是由單一的理論構成的,它具有豐富的內涵。

鄧小平理論,從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開始形成,1997年黨的xx大,把鄧小平同志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概括為鄧小平理論。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對十三屆四中全會以後,我國現代化建設的經驗的理論總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既是對20xx年經驗的總結,又不僅僅是對20xx年經驗的總結,因為它從唯物史觀對我們黨的

20xx年黨的xx大以來,我們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戰略指導思想,最突出的有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創新型國家、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和諧世界、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加強黨的先進性建設等一系列重要戰略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等一系列重大戰略思想就構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主要內容。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這個概念的形成是黨的xx大的貢獻。xx大為什麼要把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概括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呢?這是我們需要了解的,不是簡單地把三個關係一加、一拼湊,它有着科學的依據。

一、它們同屬於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第二次理論飛躍的成果。我們大家都知道,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這些理論創新成果雖然內容上各有側重,也各具特色。但是,從理論立論基礎看,都是立足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一基本國情;從理論形成的時代背景看,都是在和平發展的時代主題下;從理論的實踐基礎看,都是在改革開放和社會現代化建設的偉大實踐中形成;從理論的主題看,都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從理論的目標看,都是為了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目標;從理論的精髓看,都是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

第二點,它們是一脈相承而又與時俱進的理論成果。那為什麼這麼説?因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內在的各個理論和各個部分不是分散的、孤立的,而相互連貫、相互連接、不斷髮展的,它們是一個整體,具有繼承性與創新性的特點。所以由於這兩個方面我們把它概括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也就是説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不僅僅是我們從字面、從字數上看,比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等一系列重大戰略指導思想更加簡潔、更重要的是它更加科學。

這樣的概括它有什麼樣的優點?這樣的科學有什麼樣的優點?有這麼幾點。

第一,它體現了理論體系的整體性。分別來看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都是一個具體的科學理論。但是因為他們是一個整體,概括起來整體給人的印象就更加清晰、更加科學,以便於廣大人民羣眾去認識、去把握和運用。

第二點,它體現了理論體系稱謂的本源性。也就是説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它的命名是以什麼來命名的?是以它的主要內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一主題。所以我們一看到這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這個名稱,我們就知道它是講什麼內容的。它是關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那麼在黨的十二大報告的開幕詞中鄧小平就提出了,走自己的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思想。此後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我們把它簡化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樣就有了目前這樣一個規範的表述。

第三點,它體現了理論發展的開放性。儘管我們沒有把它概括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時候。比如鄧小平理論也是發展的,發展到什麼?發展到“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也是發展的,發展到科學發展觀。但是我們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來表達,它更能夠體現理論發展的開放性。因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一個很長的歷史階段。在這段很長的理論階段中會不斷產生新情況、新問題、新矛盾,從而呈現一個個階段性特徵。隨着中國特色事業的發展,也會與時俱進,理論創新的成果也會越來越多。

第四點它體現了理論表述的簡明性。我們大家都知道用理論要比較簡潔。鄧小平在1992年南方談話中就講到學了要管用,你要搞得非常複雜就不便於廣大人民羣眾去掌握,所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表述就非常簡明,所以便於廣大人民羣眾把這種精神變為物質的力量。

第五點也是最後一點,它體現了改革開放以來取得一切成績和進步的根源性。

那麼改革開放以來,就像黨的xx大報告中講到的一樣,中國人民的面貌、社會主義中國的面貌、中國共產黨的面貌發生了歷史性變化。

那麼這個歷史性變化最根本的原因是什麼?所以黨的xx大報告對此的回答,xx大報告指出,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取得一切成績和進步的根本原因,歸結起來就是:開闢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最根本的就是要堅持這條道路和這個理論體系。這一段話就講的非常清楚。

那麼既然中國特色理論體系概括既科學又有特點,那麼我們想問,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它到底有什麼用?它是什麼樣的歷史定位?

第一點就是它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這是相對於毛澤東思想來説的。他進一步回答了什麼是社會主義?建設什麼樣的黨啊?怎樣建設黨?實現什麼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的基本問題?這個就是它的第一個定位。

第二個定位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創新體系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的重要組成部分。剛才我們已經講了,中國特色偉大旗幟包括中國特色道路和中國特色理論體系,我們比較好理解。

第三個定位就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行動綱領。儘管毛澤東思想仍具有當代意義,永遠都不過時,但是能夠指導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發展中國特色的行動綱領恰恰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在當前特別是要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

為什麼這麼説?為什麼當前要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

這是因為科學發展觀,是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總結我國發展實踐,借鑑國外發展經驗,適應新的發展要求提出來的。

這是因為科學發展觀,第一要務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這是因為科學發展觀,是對黨的三代中央領導集體關於發展的重要思想的繼承和發展,是馬克思主義關於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是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的科學理論,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指導方針,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和貫徹的重大戰略思想。這就是我們要講的第三個問題,就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三大理論成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講完了兩大理論成果,我們或許就會問,這兩大成果是什麼關係呢?也就是我們接下來又要講的第四個問題。

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與毛澤東思想的關係

正確認識和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與毛澤東思想的關係。

那麼,我們過去曾經説鄧小平理論始於毛成於鄧,始於毛什麼意思?始於毛澤東、成於鄧,成於鄧小平。我們現在把毛澤東關於社會主義建設的思想放在毛澤東思想裏面,我們把改革開放以來的成果概括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所以人們就會問,這不是不是割裂了這兩大理論成果的關係?對此我們就要看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與毛澤東思想,它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兩大理論成果,它既是一脈相承而又是與時俱進的。也就是我們前面所説的馬克思主義具有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也需要與時俱進。所以有人形象地比喻把這兩大理論成果比作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接力,就像奧運賽場上我們跑賽跑的接力賽,一棒接一棒,當然我們大家可以看出如果一個人遞棒子,你沒有遞好他也會失誤,如果你遞好前面人沒有接好他也會失誤,所以它是繼承與創新,他們的銜接關係。毛澤東思想特別是毛澤東思想裏面關於社會主義建設的思想,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提供了理論淵源。

正如鄧小平所講的,“從許多方面來説,現在我們還是把毛澤東同志已經提出、但是沒有做的事情做起來,把他反對錯了的改正過來,把他沒有做好的事情做好。今後相當長的時期,還是做這件事。當然,我們也有發展,而且還要繼續發展”。我覺得鄧小平這句話就把毛澤東思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關係説得非常清楚。

黨的創新理論概念範文三

中國共產黨是一個一貫重視理論指導和勇於進行理論創新的黨。可以説,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就是一部馬克思主義理論創新的歷史。在創新理論的指導下,黨領導人民取得了革命、建設的一個又一個勝利。

一、建黨以來黨的理論創新曆程

(一)毛澤東思想是黨的理論創新的第一大成果

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的運用和發展,它是在我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中,在總結我國革命和建設正反兩方面歷史經驗的基礎之上,逐步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領導集體,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原理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結合起來,系統地闡述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基本理論,成功開闢了以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最終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

(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黨的理論創新的第二大理論成果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緊緊圍繞社會主義建設的重大問題不斷進行探索,大力推進理論創新,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二次歷史性飛躍,形成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1.鄧小平理論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以鄧小平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圍繞“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個首要的基本的理論問題,第一次比較系統地初步回答了中國社會主義的發展道路、發展階段、根本任務、發展動力、外部條件、政治保證、戰略步驟、領導力量和依靠力量、祖國統一等一系列基本問題,開創了社會主義建設的新局面。鄧小平理論是毛澤東思想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的繼承和發展,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展的新階段。

2.“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豐富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國際國內形勢風雲變幻。以xx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高瞻遠矚,創立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緊密結合新的實踐,把治黨和治國、執政和為民結合起來,在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各個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的科學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在鄧小平理論的基礎上,進一步回答了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問題,創造性地回答了建設什麼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問題,是對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的繼承和發展。

3.科學發展觀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最新成果。新時期新階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面臨着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也面對着發展中的新問題新矛盾。xx大以來,以xx為的黨中央,緊緊抓住實現什麼樣的發展、怎樣發展這個基本問題,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出發,立足於國內外形勢的發展變化,不斷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先後提出了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創新型國家、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以及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建設和諧世界等一系列重大戰略思想。這些思想是對黨的三代中央領導集體關於發展的重要思想的繼承與發展,是馬克思主義關於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和貫徹的重大戰略思想。

二、正確認識黨的理論創新

(一)準確把握黨的創新理論產生的歷史背景和時代背景

筆者認為有兩個方面需要強調:

1、我們應該從我黨對“三個規律”特別是共產黨執政規律和社會主義建設規律認識史的角度去思考黨的創新理論產生的歷史背景,這樣我們才能深刻理解90多年來黨的理論的繼承性。

早在社會主義建設初期,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中央第一代領導集體就開始反思蘇聯模式,並試圖探索自己的道路;以鄧小平同志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開創了改革開放的偉大事業,認真思考和探索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個根本問題,提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以xx同志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繼續改革開放,並探索在長期執政條件下建設什麼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問題,提出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xx大以來以xx為的黨中央面對實現什麼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的嚴峻問題,提出了科學發展觀等一系列戰略構想。通過歷史回顧,我們發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程與我黨對“三個規律”的認識進程是一致的。

2、我們應該從分析“三情”的時代特徵入手,深入理解中央領導集體進行理論創新的實踐依據。

如對xx大以來新的中央領導集體理論創新的實踐依據的理解:從黨中央的一系列文件看,中央理論創新最重要的時代背景是特殊的國情,即“我國進入改革發展的關鍵時期,經濟體制深刻變革,社會結構深刻變動,利益格局深刻調整,思想觀念深刻變化。這種空前的社會變革給我國發展進步帶來巨大活力,也必然帶來這樣那樣的矛盾和問題” 解決這些矛盾和問題,迫切需要我們用新的理念來思考改革、發展的問題,樹立新的科學的發展觀。

與國情直接聯繫的是黨情,我們經常用“兩個轉變”來概括黨情的變化,即從領導人民為奪取全國政權而奮鬥的黨,成為領導人民掌握全國政權並長期執政的黨;從受到外部封鎖,在計劃經濟條件下領導國家建設的黨,成為在對外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領導國家建設的黨。但是我們在分析這兩個轉變時對兩個問題要給予足夠的關注:一是這兩個轉變與國情的聯繫,二是黨的領導層和黨員的代際變化帶來的影響。否則由於我黨沒有及時完成角色的轉變而使得一些發展問題的解決比較滯後。關於第二個問題,我們過去比較關注新一代領導人如何取得人民羣眾的支持,其實,黨員代際變化對黨的建設影響最大的是不同代際黨員思想狀況的不同。例如,老一代的同志受過比較系統的革命傳統教育,理想信念相對來説比較堅定,而新一代的同志在這些方面可能比較欠缺。這就迫切需要党進行理論創新,以增強理論的説服力和吸引力。

再説世情,一般我們概括世情多用全球化、信息化、多極化等宏觀概念,但是,我們不僅要從長遠趨勢和整個世界的角度看待世情,還要尤其關注中國同世界關係的變化。由於近年來中國經濟實力和國際地位發生深刻變化,“當代中國同世界的關係發生了歷史性變化”。我們不僅要密切關注世界發展對中國的發展可能帶來的影響,更要注意中國快速發展可能給世界的發展帶來的深刻影響,統籌、協調好自身發展同世界發展之間的關係。

(二)用創新的理念理解創新理論的內容

黨的創新理論是一個龐大的體系,包括許多概念和觀點,要正確理解,就需要我們跳出長期以來形成的一些固有觀念和思維定勢,用創新的理論來思考創新理論的基本觀點和基本概念。

以統籌城鄉發展為例,在工業化和後工業化時代,農村的經濟發展無論在總量上還是在勞動生產率上都落後於城市,這在發達國家也不少見;由於人口聚集度較低,在鄉村發展第三產業和公共服務設施的難度要大於城市,而效益要低於城市;同時,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農村人口還會在人口總數中保持較大比例,農村人均佔有的經濟資源數量也會低於城市。根據到20xx年實現全面小康社會的要求,屆時城鄉居民的收入比是2.25∶1,雖然與現在相比有所縮小,但仍屬於世界上極少數城鄉收入比超過2∶1的國家之一。這應該怎樣理解?這需要我們突破僅從經濟上分析發展水平的舊思路,還要從教育、衞生、社會保障水平、居民享受社會發展成果的便利性等方面來判斷髮展差距。假如我們可以用20xx年左右的時間使城鄉居民享受到基本相同的社會保障水平和公共服務水平,那麼,城鄉居民的實際收入比就會降到2∶1以下,再考慮到其他因素,城鄉的發展水平和生活水平差距就會大大縮小。

(三)評價黨的理論創新的根本標準

黨的理論創新不同於學術創新。不能完全套用學術創新的標準來評價和衡量黨的理論創新。黨的理論是直接用於指導社會主義實踐的,它與社會主義實踐緊密相連,息息相關。因此,評價黨的理論創新要看理論本身的發展,更要看理論的發展是否達到了對於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社會主義發展規律和共產黨執政規律認識的深化,以及由此而來的對於實踐所產生的新的推動。即評價黨的理論創新最根本的是看新產生的理論,是否適應了新的實踐的需要,是否推動和開闢了新的實踐。

時代在發展,形勢在變化,中國共產黨要不斷鞏固自己的執政地位,緊跟世界發展進步的潮流,就要始終堅持理論創新。只有做到既要用時代發展的要求審視自己,又要以改革的精神加強和完善自己;既要堅持向西方學習,又要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既要牢記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又要保持艱苦奮鬥的作風;既要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推進理論創新相統一 ,又要堅持黨的優良傳統和弘揚時代精神相統一 ,才能使中國共產黨成為始終站在時代前列帶領人民團結奮進充滿創新精神的堅強領導核心。

標籤: 創新 理論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angguan/dangwei/nxk9z4.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