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文祕 >新聞報道 >

國小語文優秀評課稿範文

國小語文優秀評課稿範文

四堂《小露珠》風格各異。真是,“文如其人,課如其人”。吳慧媛老師優雅動聽,周小麗老師快人快語。葉春紅老師質樸實在,吳瑋娜老師温文婉轉。在對四堂課進行比較欣賞之後,我決定從幾個教學細節入手,來談談我的看法。什麼是教學細節?我認為所謂教學細節就是指課堂教學過程中所發生的很細小的環節或情節,或是一個細小的片段。教學細節形成於教學中,從某一種程度上説是教師教育觀念的一種流露,教學風格的一種表達,教育魅力的一種展現。正是有了這樣靈動的“細節”,我們的課堂才綻放出絢麗的光彩。現在,針對這四堂課中我關注到的幾個細節,提出一些個人見解。

國小語文優秀評課稿範文

細節一:初讀有必要

吳瑋娜老師在教學中直接就進行生字新詞教學,沒有讓學生初讀課文。我想她這麼做可能有三個目的。一是想打破常規,嘗試新教法;二是認為學生課前做過預習,不必再在課上讀;三是教學內容安排的很滿,所以省略了初讀這個環節。我們知道初讀是朗讀教學的第一步,初讀課文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在藉助漢語拼音讀課文的同時,藉助已有的識字方法有效地時進行識字,從而把課文讀通讀順。其最終目地是要讓學生把課文讀文讀通讀順。初讀課文不僅能讓學生鞏固複習生字,還能對課文內容建立“框架結構”的認識,發展語言,訓練學生整體思維,為學生更好的品析詞句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所以説在整體感知和熟悉課文上,初讀是有重大意義的,但是我也認為在一般的家常課上,也有這樣的情況出現,那就是當學生已經充分預習了,已經相當熟悉課文內容的情況下,可以直接省略在課內初讀這個環節,因為意義已經不是很大了。吳瑋娜老師在教學中直接就進行生

字教學,沒有讓學生初讀。但這裏學生對課文還不熟悉,象這類比賽課,學生不可能過早的接觸課文,所以還是應該先進行初讀。而且從學生課堂上表現也可以看出這一點。如果讀的充分了,後面出現學生句子讀不通順、不流利的情況會更少一些。

我最近也在反思,我們的學生在學過課文後,竟然連課文還讀不通,歸根結底就是讀的不夠。特別是公開課,往往是在自讀整體感知及針對一部分字詞學習之後,就進行品詞析句,而有的為了課文的完整呈現,幾乎就學完

了整篇課文。那留給學生的初讀時間就很少了,甚至只是走了這個過場。古人云: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自有其意義所在。我們的一切教學手段都是為學生服務,既然此處是需要的,我們就必須這麼做。

我非常認同江蘇省一位語文教研員孫景華老師的説法,他在一次新課程講座中説道初讀課文的流程,分為:自讀感知、掃除障礙、反覆練讀、試讀反饋。當然這個流程是他總結眾老師教學特色後得出的,是靈活可變的。

1、自讀感知,是學生第一次接觸課文時,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瞭解了課文的大致內容,並且解決課文簡單的生字詞。

2、掃除障礙,是學生對自讀感知過程中遇見不會讀或者讀不準的字、詞、句、段等,進行有針對性的朗讀學習。

3、反覆練讀,使學生在掃除障礙後,一步步讀通、讀準、讀熟課文。有能力同學能理解課文。

4、試讀反饋,能反映出學生讀的怎麼樣,好讓老師對症下藥,使學生有新的提高。

細節二:適時才見效

閲讀教學最重要的就是品讀、品味。從品字、詞、句中入文,入味,出感受。在品讀小動物們説的話時,四位老師都抓住了“閃亮,透明,圓潤”這三個詞,層層深入,讀出了味道。其中兩位老師還抓住了“蹦,爬,落”三個動詞進一步體會用詞的準確性。比如吳慧媛老師在這裏安排了老師當小露珠,找到小動物對話的情境,吳瑋娜老師在這裏採用了讓學生加入聲音和動作來朗讀的方式,極大激發了學生的積極性,但學生卻沒有讀的很到位,有讀的熱情,卻沒讀的感情。我認為在這之前先讓學生把句子讀好,讀懂,再加上動物的聲音和動作,會更精彩一些,學生會讀的更到位。所以説情境的安排要在適當的時候才能見成效。

細節三:背出了實在

葉春紅老師在課非常注重基礎知識的積累,在教學生詞新詞時,她就教的很詳細,並且用了多種方法,從不同角度進行學習,比如:説説雨字頭的字;給“稈”字換偏旁等。在課中還安排了“我會背”這個環節,這個填空式的背誦安排的很巧妙,佔用很少的時間,鞏固了剛學的內容,積累了重點詞語,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真是一舉數得。這一背背出了我們必須簡簡單單教語文,實實在在做學問的真諦。

細節四:評出了精彩

在第二堂課中的寫話訓練中:你有什麼話想對小露珠説嗎?學生寫道:你是為人着想可愛美麗的小露珠。你美麗高貴,真是一顆無比珍貴的小露珠。這兩個學生都説的很不錯,但是老師沒有及時的評價,只是小結了一下説:“我們都愛小露珠。”如果在此時作出評價,也許後面的學生會寫的更好,而且教師設計這個環節的目的性就更強了,而另外一堂課的老師在説話練習時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還有哪些小動物會來打招呼?用課文或自己的話來説一説。學生説:“早哇,

像鑽石那麼晶瑩剔透的小露珠。”飛到花朵上的小蜻蜓説。老師在此時評價:晶瑩剔透説得多好,“飛”字有用的很恰當。老師的評價恰如其分,有真針對性,特別提到了“晶瑩剔透”和“飛”字,後面站起來説的學生也就特別的注意起來,説得很精彩。這份精彩就來源於教師對細節的捕捉及評價。

細節五:ABB惹的禍

在四位老師的教學中,“笑盈盈”這個詞就出現了三種讀法(陰平、本音、輕聲)老師不論是自己在上課時還是聽課中遇到這種ABB形式的詞語,都比較茫然,不清楚這種形式的詞語應該怎麼讀,老是懷疑。“笑盈盈”一般情況下都讀陰平調,但單獨使用的時候可以讀本音。

這種形容詞a+bb的形式為什麼會出現變成一聲的現象呢?根據呂淑湘先生講,這和北京人口語習慣中常把“bb”讀成陰平調有關。既是習慣,就不是規律。這裏聲調的變化,沒有什麼規律可循。因為,有大量的這類形容詞不能變調,還應照讀本音。

ABB式的變調與不變調,分辨起來有些難度,我提供以下一些分辨辦法供大家參考。

一是《現代漢語詞典》裏注為變調形式陰平調的,最好還是讀成陰平調,如:紅彤彤、軟綿綿、沉甸甸、綠油油、毛茸茸、慢騰騰、明晃晃、

二是有些ABB式後面的BB意義比較實,書面性較強,詞典也注為原調,則不要讀為變調形式。如:金燦燦、赤裸裸、亮閃閃、惡狠狠、陰沉沉、睛朗朗、直挺挺、喜洋洋、氣昂昂、紅豔豔、鬆垮垮等。

三是BB本是陰平,不存在變調,則照原調讀就行了,如:亮晶晶、乾巴巴、冷冰冰、水汪汪、香噴噴等。

課堂中的教學細節很多,我們不必也不可能什麼都去解決,只須抓住“關鍵性細節”去突破、生成。失敗的細節給人以啟迪,成功的細節給人以借鑑,我們要記錄、交流教學細節,積少成多,聚沙成塔,建立“細節優勢”,突破“細節難點”,共享教學智慧,讓課堂綻放絢麗的光彩。

國小語文優秀評課稿

各位領導、專家、老師:大家上午好!

實值冬寒赴橫店深感暖意,節臨聖誕品好課倍受啟迪。今天,我們有幸相聚在一起,參與本工作室的送課下鄉、同課異構教研活動,收穫了感動與幸福。在此,我代表工作室全體成員衷心感謝橫店教育總支和橫店國小的領導對這次活動給予的大力支持,為我們提供了學習交流的平台。其次,要感謝向曉鳴、胡建華兩位老師為我們奉獻了兩節精彩的示範課,讓我們如品名茶,清香沁人心脾;如沐春風,倍覺神清氣爽;如臨大海,心胸豁然開朗。在精彩紛呈的課堂上,我們師生的心靈變得更加清靈和敞亮,目光變得更為清澈和深邃,思想變得更為明敏和成熟,人生變得更加充實而多彩。下面分別評一評兩位老師的課。

讓生命的激情在課堂上飛揚

——評胡建華老師執教的《小草的生命》

《小草的生命》是一篇擬人體的童話散文,課文語言優美,形象生動,繪聲繪色地敍述了小草頑強的生長過程,歌頌了小草不畏艱難困苦,蓬勃向上,堅忍不拔的精神和頑強的生命力。胡建華老師立足於學生的發展,以語文素養的提高為出發點,以引領者、合作者的身份帶領學生走進文本,深入到文本的語言之中,真正讓學生感受語言,熟悉語言,理解語言,運用語言。師生在課文的重點,難點之處進行探索,交流互動,利用課文這個“例”,讓學生得意、得言、得法,努力實現“例”的增值。縱觀整節課,亮點紛呈,精彩不斷,突出地表現在以下幾個地方:

1、以學生為主體,努力促進學生的發展,教學理念新。

國小語文課評課稿篇二:國小語文觀摩課評課稿

國小語文觀摩課評課稿

今天上午,觀摩了三位老師的展示課。給我最大的感受是他們的課品如人品,他們的課不是做秀,也沒賣弄,讓人所能感受到的是他們對教育深深的摯愛和對學生真誠的關愛!

首先,範莉莉老師的課給人第一感覺是真實。比如説,導入時的遊戲,“1月1日是什麼節日?10月1日是什麼節日?……”許多學生回答不上來,這可以看出範老師課前沒有跟孩子們説過“悄悄話”,這樣有缺憾的課才是真實的,才是美麗的!我們的公開課不是表演,不是做秀,在這裏範教師的如果能沉着一點,耐心地告知學生,很自然很巧妙地過渡到自己的預設中來,會收到更好的效果。

其次,範老師有深厚的語文基本功。大方、流暢的粉筆字,標準流利的普通話,尤其是聲音甜美。但我們遺憾的是沒有聽到範老師的那帶有童音的動情的範讀,如果範老師不用課件錄音讀,而是自己深情地吟誦,這樣效果會更好。課件上畫面加上動作,干擾了學生對詩歌美麗語言的感受,致使讀完以後,有個小孩説“老師,聲音小了聽不見”。我想,可能是視覺干擾了學生的聽覺吧,再説,對於一年級的學生來説教師的示範引領作用非常重要。

當我們還沉浸在節日的快樂氣氛中,童娟老師為我們送上了《媽媽的賬單》這一課。這節課,對於上課的學生而言,是一種幸福,對於聽課的教師而言,是一次精神的洗禮!在這裏,要感謝童老師,讓所有的學生,所有的聽課老師沉浸於她的情感課堂,同時,心靈為之一震!5月10日,是母親節了,我們為人兒女的,不能以工作繁忙為藉口,應該常回家看看!應該為我們那可親可敬的母親做些什麼?我相信,在師生情感推向高潮的時候,沒有誰不想念自己的媽媽,這正是語文教學人文性的體現,這就是所渭的詩意課堂,詩意語文。

不過,如果童老師的音調再低沉些,語速再緩慢些,能做到語言的抑揚頓挫,這一定會催人淚下的。

當我們的心頭還回蕩着《燭光裏的媽媽》的旋律的時候,季益波校長又為我們送上了精美絕倫的《普羅米修斯》,我認為季老師這節課上得大氣,渾然天成、人課合一。

在這裏,我想借用幾句詩來評價一下季老師的課。

導入——未成曲調先有情

環節——一枝一葉總關情

過渡——嫁於春風不用媒

小結——似曾相識燕歸來

氛圍——山雨欲來風滿樓

這是一節高品味的語文課,課堂上洋溢着濃濃的語文味、有品詞析句、潛心會文的過程、有聽説讀寫的訓練,這就是語文課。同時,課堂上教師的語言如春風化雨,點點滋潤着學生的心田,有巧妙的點撥,由衷的讚美,熱情的鼓勵,頗有大家風範,課堂意境的渲染更是獨具匠心,當學生情感達到高潮的時候,季老師戛然而止,恰到好處,學生意猶未盡,“英雄”的韻律餘音繞樑,三是不絕。

總之,今天的三節觀摩課各有特色,各有千秋,雖然存在一些缺憾,但猶如維納斯並不因為斷臂而影響了她的美麗。今天的三節課也讓我們看到了,我們的語文課堂正走在回家的路上。

今天,我和我校的20位教師在南街國小聽了王淑軍老師執教的《小稻秧脱險記》和趙豔紅老師執教的《開天闢地》兩節閲讀課,收穫頗多。下面簡單談談自己的感受。

這兩位老師教學基本功紮實,能時時刻刻關注學生,關注學生的學習習慣,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教師始終是課堂上的引導者,組織者,始終以學生為主,學生是學習的主人,交給了學生學習方法,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能力。

王淑軍老師執教《小稻秧脱險記》一課時,注重了朗讀和寫字的指導。王老師檢查詞語讀音時,讓不同層次的學生以不同的形式讀,在容易錯的字音上,王老師進行了強調與強化,力爭全體學生都能讀正確,真正做到人人有提高,人人都學會。在檢查朗讀課文時,注重了學生朗讀姿勢與朗讀能力的培養。王老師從細節處着手,讓孩子們掌握讀書的正確姿勢,並教育學生要大聲地、口齒清晰地把文章讀出來,這就是朗讀。同時還培養了學生的陽光、自信,也激發了他們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之情。而且,老師親切的語氣,微笑的面容也給了學生讀好文章的信心。課標指出:各個學段的閲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朗讀是國小階段重要的語文能力訓練。王老師在了無痕跡中達到了這一要求。王老師在指導學生識字寫字時,採用了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讓小組內討論怎樣記住這些字,書寫時應注意什麼,大大提高了學習效率。

聽趙老師在執教《開天闢地》,可以用“行雲流水”一詞來評價。整個教學過程趙老師始終以文本為依託,讓學生藉助多媒體課件在與文本的對話中去感悟盤古偉大的獻身精神。如,教學“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加厚一丈,盤古的身體也跟着長高……這個巍峨的巨人……”兩個自然段時,引導學生觀察他的動作、神態,再讀句子,讀懂了什麼,從哪讀懂的?讓學生再做做盤古把天和地分開時的動作,師此時配樂朗誦,學生在舉臂一分多鐘時的累與盤古的“一萬八千年”形成了強烈的對比,盤古的偉大精神躍於眼簾;緊接着,趙老師趁熱打鐵,讓學生抓住下一段的“精疲力竭”“微笑”感受它的獻身精神。

很感謝兩位老師的辛勤勞動,能帶給我們一些收穫,一些思考。還有幾點建議與大家一起商榷:

1、王淑軍老師在教孩子們寫字時還要留有充足的時間,老師要在孩子們中間巡視指導,在孩子們的本子上寫幾個範字,讓寫的不好的學生零距離地學習臨摹老師的字體,更能拉近師生情感;還可以讓幾個學生到黑板上去寫,調動孩子積極性,讓孩子真正喜歡上寫字。

2、趙老師整體上看學生讀書的時間還太少,感覺像蜻蜓點水。開課伊始,就直接問:盤古是怎樣開天闢地的?標畫有關語句。在學生對整體還沒有意識時,這樣未免太倉促。新課標指出:閲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的過程。對話,是閲讀教學中的一道亮麗景觀。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趙老師像是在牽着學生走,一步一步的,沒有放開,學生在感悟時談的太淺顯,沒有真正觸及心靈。

總之,聽了這兩節課,讓我也反思了自己的語文教學,發現了其中的一些弊端,如:學生讀書時間少,問題意識不濃,想象力不夠,表達能力不強……這都與自己平時課堂上放的不夠有直接的關係。想起葉老曾經的號召,“所有學生要善於使用語文這個工具,為提高整個中華民族的科學文化素質貢獻力量。”所以,對於一節普普通通的語文課,如果落實了該落實的工具性,影響了該影響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就算是“語文課”了,也就有了語文“味”了。期待更多、更有語文味的好課不斷呈現,也希望這樣的活動更多一些。

陽谷第二實驗國小武亞博

《盤古開天地》這篇神話傳説講的是名叫盤古的巨人開天闢地的故事。故事極富想象力,文字敍述生動。課文的脈絡非常清楚,分三個部分,把盤古“用他的整個身體創造了美麗的宇宙"的過程描寫得非常清楚。課文處處充滿了神奇的想象,用生動準確的語言塑造了盤古雄偉、高大的形象,讚美了他為開闢天地而勇於獻身的精神。聽了趙老師的課後,我有以下幾點體會。

一、指導個性朗讀

在朗讀指導“他見周圍一片漆黑,就掄起大斧頭,朝眼前的黑暗猛劈過去。”時,老師先讓學生找到描寫盤古動作的詞,自己做動作,感受掄的力度,再指名讀,學生讀得不理想時,耐心指導,問:“他掄起斧頭時會怎麼想呢?”生答“我一定要劈開。”就這樣引導學生帶着這份決心再讀,體會掄的力量。並通過範讀指導學生重音輕讀。比如:引導學生“輕而清的東西緩緩上升”輕聲讀,“重而濁的東西慢慢下降”重音讀。通過這樣一步步的引導讀,加深了學生對文本的理解,提高了學生的朗讀能力、感悟能力。

二、在表演中體會

讓學生在閲讀中表演,能加深對文本的理解。為了讓學生體會盤古因為每天頭頂着天,用腳使勁蹬着地而累得倒了下去。趙老師邊範讀邊讓學生表演,學生兩腳蹬地,兩手頂着天,當老師讀完,問你們有什麼感覺時,學生都紛紛説累死了。老師馬上過渡説:“你們堅持了幾分鐘就感覺累了,可盤古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堅持着……”,從而讓學生深刻體會到了盤古開天地的艱辛。

三、充分發揮想象

教學時,趙老師扣住重點,在引導學生朗讀的時候,通過引導學生想象,來理解課文內容,如第四自然段盤古倒下後身體發生的巨大變化描寫很具體,她讓學生學習後問:“作者在第四自然段偷偷地把一個想象空間留給了大家,你們發現了嗎?”讓學生從書中省略號引導到讓學生自己想象盤古身體還會發生哪些變化?讓學生想象,同學們説得很生動。

四.重視方法指導

趙老師教學過程中很注重學習方法的指導,時刻提醒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讓他們一邊讀書一邊做批註,無論學生的程度是高還是低,無論學生體會得是深還是淺,他們都在品嚐學習的快樂,他們都在收穫着。

語文課堂是缺憾的藝術。我聽了這節課後,有兩點想法,提出來與大家商榷。

1、藉助媒體教學,固然有它的獨到的優勢,但學生閲讀文本還是要回歸課本中來,近距離接觸,或許效果更好。

2、可適當添加小練筆。

看了羅老師第十二冊第四單元《匆匆》一課的課堂教學實施情況,我深深地地感到,新課程理念已經深入了我校的語文課堂。

下面就這一課的教學談幾點看法與大家共同探討。

一、把握學科特點,體現新課程理念

《匆匆》是朱自清的一篇膾灸人口的散文,閲讀這樣一篇文章,應該是一次很好的心理享受與情感體驗。

羅教師先設計了“談話激情,導入讀書”的環節,這就給這節閲讀課奠定了一個很好的學生閲讀情感上的基礎。而後,在學生讀書過程中,教師設計了幾個學科特點很突出的教與學的“點”。

1、是深入地讀,富個性地悟,開放地談。

深入地讀,是把心放在文章內容裏去讀,體會這篇散文的優美和深刻;是結合自己的人生體驗去讀,讀得有情,有趣。有思考。富個性地悟,是結合每個學生個人經歷,調動這些讀書個體的內心情感體驗去進行讀書感悟;開放性地談,是學生讀書,感悟之後的閲讀互動和交流。可以説,學生在讀書,感悟之後,各抒己見,是很好的互學過程,很多學生的個人感悟在這個過程中得到昇華。

2、是注重讀書中的積累與運用,培養學生語文實踐能力。

《匆匆》這篇散文采取了多種修辭手段,用得精當。學生應認識這些方法在表達上的好處,主動積累好詞、好句、好段,並學習運用所學知識。設計中有這方面的考慮。如學生邊讀邊圈、點、勾、畫,品讀自己喜歡的句子,當堂背誦部分句、段以及運用所學知識的設計。

尤為突出的是學習、積累與運用的緊密結合。學生調用排比、擬人等修辭法,學習作者的表達風格,結合自身對時光流逝,時光寶貴的真實體驗,進行大段的讀後語言訓練,效果很好。

3、是體現了語文課堂教學觀的變化

學習語文,是學生接受語文課程人文性教育,同時提高他們語文實踐能力的過程。這樣,我們就必須樹立讓語文教學由“小課堂”走向“大課堂”的新認識。語文教材是學生學習語言的重要資源,但不是唯一資源。那麼,課堂是學習的重要渠道,但不是唯一渠道。課上,羅教師積極適當地擴展學生的讀書深、廣程度。一方面,教師抓住教學重點訓練項目施教,引導學生讀文,從文中內容想開去,適當延伸;另一方面,教師大膽擴展讀書新領域。課前,教師引導學生廣泛查閲,瞭解朱自清這位現代著名作家的一些情況,課後,引導學生走近作者,讀讀他的《荷塘月色》、《春》、《背影》等文。教學設計中“延讀”一部分想法是很好的。

課堂教學向課外閲讀延伸,課內外閲讀共同促進學生閲讀能力發展,體現了小語文教學觀向大語文教學觀發展的變化。

二、課堂教學清新、自然,學生主動探究、學習有情有趣。

“品讀、賞析,讀中悟情”是這節課重要教學過程。

品讀,教師設計了幾個引導點:一要品讀疊詞和短句的妙用;二要品讀各種修辭法的表達;三要品讀重點句、段。賞析,教師把它融於品讀之中,強調於品讀之後。讀中悟情,是這一教學設計精當之處。一悟作者對虛度時光的無奈與婉惜;二悟舊時代年輕人已有覺醒又為前途不明而彷徨的複雜心情;三悟時間的寶貴,珍惜時間的重要。這樣,學生就讀懂了一篇文章,悟出了一個情,懂得了一個理。

以上教學品讀,賞析的過程,設計清晰、適當。實施教學時從內容到教法到學情,都顯得清新、自然,尤其是學生讀書很動情,饒有興致地讀,主動地探究問題,很好。

三、教學設計問題分析

這篇《匆匆》教學設計可以説是比較規範且有新意。尤其是有教師個性的教學思考。但整體看,教學過程設計部分對學生自讀、自悟的學習過程設計還不夠充分。設計注意教師的引導,重視了學生讀後談理解和感受過程,而學生自讀會產生什麼問題,自悟會有什麼困難,怎樣適時機地指導、幫助他們考慮不多,前面説“學習過程設計不夠”就是這個意思。也許,教者對學生讀書過程和讀後發言,表達之間的輕重關係還需進一步認識。依點評者看,自讀、自悟是根本,是基礎,讀得好才有好的生生交流與互動。那麼,設計時要考慮學生讀書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和困難,並設計適當的指導方法,幫助學生解決困難。這樣的教學設計更重視學生的學,就會更實用。

總之,羅老師的《匆匆》一課的教學充分地體現了新理念,是一堂值得我學習的難得的好課。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wenmi/xinwen/4r3w4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