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學生評語 >日常使用評語 >

國小數學評課優秀評語

國小數學評課優秀評語

評課,是指對課堂教學成敗得失及其原因做中肯的分析和評估,並且能夠從教育理論的高度對課堂上的教育行為作出正確的解釋。以下是小編蒐集整理的國小數學評課優秀評語,歡迎閲讀。

國小數學評課優秀評語
國小數學評課優秀評語一

呈現亮點

1、課堂活動緊密聯繫生活實際,體現了讓學生學習有用的數學知識這一先進的課程理念。

2、嘗試計算、自主探索,主動獲得小數乘小數的算理。

3、貢老師的語言。

我們很容易看到,貢老師的課學生的情緒是飽滿的,上課是積極的,學生的回答發言既探究活動是活躍的,這和老師的語言調動是分不開的。

改進和研討:

1、嘗試計算、自主探索,讓學生主動獲得小數乘小數的算理時,沒有及時地對算理進行總結

2、教學中提到了估算,而在練習時卻忽視了估算的應用

3、前面層次清晰但後面有些混亂,在練習時沒有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去思考。

一句話:

教學是我們的事,教會了是高興的事,會教了是幸福的事!只要肯努力我們都是幸福的人。

國小數學評課優秀評語二

呈現亮點

1、注重學生自主探索,三維目標得到充分體現。

吳老師能夠充分扮演好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的角色,給學生一把在知識的海洋中航行的槳,讓學生積極思考,大膽嘗試,在主動探索中獲取成功喜悦。

2、合作交流於動手實踐相結合,充分獲取數學活動經驗。

課堂語言簡潔明瞭,教態親切自然,能與學生融合在一起,並在整堂課中倡導學生自主發展,自主探究,為學生創造了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吳老師首先以遊戲的形式充分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接着讓學生小組,擲雙色片,添表格.在這個過程中,發揮了小組合作的優勢,讓學生在自己親手實踐與同學的合作中,初步感知規律.然後,全班同學交流。

改進和研討:

1、合作學習的過程還需進一步優化,特別是對合作學習進程中的分工情況、參與率、合作方法等因素還要重點考慮。

2、課堂中各環節過渡不夠自然,教師只顧完成教學內容,而忽視了每個環節之間的過渡和銜接。

3、在學生小組合作的過程中發生了很多問題,學生有了自主活動的權利,他們就顯得異常興奮,説停手還不停,一個勁地在桌上玩,彙報交流時老師特意有規律排列,沒有讓學生自己發現並總結規律。

國小數學評課優秀評語三

首先,本節課教師能根據低年級兒童喜歡小動物的心理特點,創設生動有趣的教學情景貫穿全課,極大地吸引學生參與探索活動。如:以格林童話主人公小熊嗒嘀嗒情景引入分蘋果;以打老鼠遊戲進行鞏固練習等。其次,教師注重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獨立思考,主動探究新知,並結合師生互動小遊戲在學生學得有效又有趣。第三,教師能把新知識化解為幾個梯度逐步展開,把新知識與舊知識緊緊相扣。如,導入環節的學生手中有幾個蘋果圖片有的不足10個,教師追問再拿幾個就10個,以此滲透10的組成,為新知識的探索做好鋪勢,如對10的組成幾種分法也由集體模仿到獨立,嘗試到發現規律,逐步推進,建構數學模型。第四,郭老師注重在課堂上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如,多次指導學生説完整話,培養學生説數學的能力,藉此提升學生數學思維表達能力;多次指導學生注重寫字姿勢,表揚學生聲音響亮,指導正確發音“十”讀“Shí”。

幾點建議:① 在出示幾組10的加減法算式讓學生髮現規律這一環節,教師留給時間思考太少,顯得教師太急燥了。“以生為本”的理念不能得到很好的落實,在這個很有數學探索價值的環節,教師可放手讓學生思考、交流、總結,而不是怕後邊的練習無法全部完成,蜻蜓點水,一帶而過。課堂上有限的40分鐘是應該給學生探索有價值的數學問題,還是完成教師課前預設的每個練習,在課改回歸理性的今天,教師應知道如何選擇。在課堂上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調整教學方案,更是對教師教學機智的考驗,同時也能體現教師是否真正領會新課改理念,是否以理念指導課堂教學。②本課課末有連續5個的練習應用,形式活潑多樣,生動有趣,但因為時間緊迫,教師為了完成全部練習,如似趕場子。練習重要的是應紮實有效,如本末倒置,反而會顯花哨、繁雜。③評價語言較為單一,全課中對學生的回答,教師有8次給予“聲音響亮”的評價。我個人認為,數學課堂上的評價語言除了生動豐富外,要體現數學味,要有針對性,既能激勵又能導向。

國小數學評課優秀評語四

陳丹鳳老師與何立娜老師執教同一課題《搭配中的學問》。下面我就談談聽完這兩堂課後的一些思考。

第一,兩位老師都能創造性使用教材,創設生活問題情境,喚起學生已有經驗,激發學生學習主動性。《標準》中指出:在數學實踐活動中,要從學生身邊的行為、自身活動出發,激發學生對活動的參與熱情和學習興趣,才能使他們體驗到生活中的數學,實現數學的應用價值,同時達到培養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的目的。這兩節課中,兩位老師從設計搭配衣服的情境引入,再到午餐菜式搭配到遊玩線路等一系列與學生熟悉生活情景中,讓學生主動獲取知識,培養了參與意識和探索創新精神。

第二,兩位老師的課堂設計,環節清晰,層次分明。從依靠實物圖片表示到連線表示到符號表示,促進了學生對數學抽象模型的自主建構。相比之下,陳老師設計了以“笑笑一天的活動”為主線的搭配活動,過程更為流暢,思考探索的過程更為連接。

第三,如果説課堂預設的方案凝聚者執教老師背後團隊的集體智慧,那麼對課堂上生成的處理才顯現出一位老師的真功夫。我認為對課堂生成的處理主要有兩方面,一是及時調整教學方案,二是評價。我記得吳正憲老師説過:“課堂上老師怎麼評,學生就怎麼走。”教師好的評價可從激勵學生向更積極主動地探索數學知識,可以提高對數學的興趣和學習數學的信心。但這兩位老師在課堂上評價做得不夠,語言籠統空泛,而且有的學生非常好的發言,教師也棄之不理趕緊拋出下一個問題。如陳老師在課上有這麼一段:老師要求學生用連線表示2件上衣和3件褲子的搭配,請了一名學生A上台板演,這名學生未能按上衣或褲子的順序逐一搭配,出現了混亂。生A歸位後,老師問:哪位同學説説她剛才是怎樣連的?生B回答時把自己的方法説了一遍(有序),師未做任何評價又問:“剛才上台的同學是怎樣連的?”又請生C來回答。顯然生B的發言答非所問,但她連線的方法是很有序的,表述也很清晰,我建議老師可這麼評價:你這樣連線很有序,這樣連不會重複也不會遺漏。要是上台的同學能像你這樣就不會出現那小問題了,下面的同學誰知道台上的同學出現了什麼小問題了。這樣既重申的搭配中應注意的問題,肯定了生B,又含蓄地指出生B回答的並非教師所提問的。等生C指出生A的小問題之後,教師可再次評價生C同學非常用心學習,能關注到其他同學,同時我們也謝謝生C同學,你出現的這個小問題,讓我們更懂得如何有序地搭配。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pingyu/richang/3olk44.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