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文祕 >祕書基礎 >

溝通技巧講座輔導材料

溝通技巧講座輔導材料

一,什麼叫溝通

溝通技巧講座輔導材料

溝通即是人與人間的信息傳遞和信息反饋

二,溝通按形式分為兩大類:

語言溝通(包括文字溝通)和肢體溝通

平時的所有言談,包括公眾演講、工作彙報、指令下達、個人談心、羣體閒談和書信來往等,都叫語言溝通;平時所有行為上的與人交流,包括活動競技、握手攬肩等身體的接觸,都叫肢體溝通。

三,溝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決策性方案的形成是集體思維統一的結果。

而事實上,所有決策的形成肯定存在意見上的分歧。而當按該決策去實施時出現了危害團隊的事,於是就有不同的聲音會出現,同時對成功與失敗的結果態度不一,總希望功勞是自己的,而失敗的責任是別人的。

舉例:三大戰役之一——遼瀋戰役,可以説是一場“民主戰爭”史詩。

蔣介石和東北國軍的高級將領間的不和諧、意見的不統一,從而舉棋不定,貽誤戰機。

蔣衞矛盾之一(戰略部署上):在1948年3月,衞立煌作為東北“剿共”的總司令,調配第八兵團司令周福成、第九兵團司令廖耀湘率領的共30萬駐守瀋陽外圍的本溪、撫順、鐵嶺等作為防禦中樞,東北“剿共”副司令鄭洞國的第一兵團10萬軍隊駐守長春,牽制東野的兵力,剿共副司令範漢傑第六兵團15萬駐守義縣到秦皇島沿線的防禦,重點防禦錦州、錦西的防線,確保與關內的聯繫。蔣結石要求衞部把瀋陽的主力撤到錦州,與京津的傅作義部隊配合,進可直取東北,退可撤至關內。而衞則要孤守瀋陽、長春、錦州三大據點。到9月2日的遼瀋戰役已經打響了,蔣、衞兩人還在討論該不該打通遼錦線而爭論不休。

毛林矛盾之二(戰略部署上):毛澤東的軍委在西柏坡村,東野總司令林彪、副總司令羅榮桓、政委劉亞樓是前線的總指揮。毛澤東首先提出先打錦州,對國軍實行“關門打狗”的策略,切斷東北國軍與關內傅部的內外夾擊,攔截東北衞部的內撤。而林彪認為部隊從長春出發到錦州,路途遙遠,重型設備攜帶不便,影響戰鬥力。同時又擔心傅部隨時會增援北上,受兩面夾擊。林主張部分隊伍先打長春,主力南下。沒想到,長春二個月都沒打下來,於是決定按毛澤東為首的軍委的決策,揮師南下,打錦州和錦西一帶。

蔣衞矛盾之三(錦州會戰上):48年9月初,在錦州之戰打響時,錦州的範漢傑電告南京,東北情況危急,要求增援。蔣要求衞從瀋陽出兵支援,結果遭到衞的拒絕。

9月底,蔣派顧祝同參謀總長帶指令直接到瀋陽監督衞執行向沈錦線支援的命令,結果是衞跟顧繼續在吵架。

9月29日,在東野完成對錦州、義縣的包圍以後,蔣因忙着解圍山東濟南的會戰,抽不出兵力解圍東北的事,他又急忙電告衞解救錦州之圍,而衞認為錦州的圍困應該由關內的軍隊幫忙解決,再次違抗蔣的命令。

1948年10月1日,東野消滅了盧浚泉的一個師,佔領了義縣。

毛林矛盾之四(錦州之戰):1948年10月2日,蔣親自飛到瀋陽,組建了由廖耀湘指揮的“西進兵團”,形成對錦州的東西夾擊。這個時候,林彪感覺到形勢的不妙,覺得錦州如果不馬上攻克,將會受到瀋陽、葫蘆島、錦西國軍的夾擊。10月3日,林彪、羅榮桓、劉亞樓三人磋商下決心攻打錦州。這個時候軍委才舒了一口氣。1948年10月15日,攻下錦州城,殲滅敵軍10萬餘,活捉剿共副總司令範漢傑和盧浚泉軍長。

1948年10月21日,長春的鄭洞國率部起義,長春解放。

蔣衞矛盾之五(遼西會戰):在錦州失守後,蔣在北平召集傅作義、杜聿明、衞立煌開會。蔣要求衞率廖部的西進兵團向錦州進攻,而衞則認為,既然錦州已經失守,如果繼續進攻會被東野消滅,所以又拒絕蔣的指令,準備死守瀋陽。而杜聿明則認為,要求先對軍隊進行整編,不急在現在就打。但蔣強制要求杜直接到東北督軍攻克錦州。

毛林矛盾之六(遼西之戰):毛澤東為首的軍委認為,在錦州會戰勝利以後,最怕廖部會從營口逃跑,所以下步打錦西、葫蘆島最有利。而林彪則認為,就在遼西錦、沈間跟廖軍周旋,只要不讓他撤退到營口,他退到那裏就打到那裏,後來軍委就同意了林彪的意見,10月28日,取得遼西戰役的勝利,活捉兵團司令廖耀湘。

蔣衞矛盾之七(瀋陽會戰):遼西戰役以後,把國軍打得已經無法進行編制。蔣一方面還想救廖部,所以出海軍到營口。另一方面還想死守瀋陽,叫杜親自到瀋陽跟衞議談守軍事宜。但這時的衞已經無心守城,一直在埋怨蔣不聽他守城的建議,還説,我在胸前劃個十字他都不信,現在守能嗎?衞見大勢已去,就逃離瀋陽,守城之事交給周福成。

毛林矛盾之八:因為遼西戰役時,東野的部隊在不斷的滲透和穿插,編制也大亂,軍委要求東野不需重新編制,就打瀋陽的一個目標,乘勝追擊。而林彪則認為如果不編制,可能會造成隊伍的疏散而影響攻城的組織。當林彪看到一堆的黃豆後,也就當機立斷:亂就亂吧,讓所有部隊不用集結,朝瀋陽一個目標進發。

11月2日,瀋陽也被東野攻陷,遼瀋戰役結束。歷時52天。衞到南京以後就被蔣軟禁在家裏。

2,意見的不統一是有主、客觀原因的

從客觀上講,因為每個人的思維方式都不同,所以對事物的認知都不同,其對決策的形成及處理事情的方式也就不同。

舉例:十五世紀時的波蘭天文學家提出了“日心説”摧毀了當時羅馬教會代表們的關於“宇宙有限”的神論。十五世紀末十六世紀初,才有意大利探海家哥倫布四次橫渡大西洋的經歷。才有十六世紀初葡萄牙航海家麥哲倫的環航地球的成功。人來不但證實了地球是圓的,同時證明地球的表面大部分是海洋,而且地球所有的海洋是連接的完整的海域。

從主觀上講,在一個團體裏共處的人良莠不齊,相互間的不信任和不合作是最正常的現象,爭功諉過是普遍存在的問題,甚至有些人為了維護或牟取利益會採取暴力式的工作方式。

舉例:經過抗日戰爭以後的很多公產黨員和國民黨的地下活動人員因為串聯得比較熱切,所以到解放戰爭的時候,很多的地下黨員還保持着跟國民黨情報人員的聯繫。很容易會產生叛變的現象。這個時候的地下黨人員也都保持着謹慎的關係。擔心昨天還是共產黨員的人今天就成了國民黨間諜分子。

一個團體裏出現管理糾紛和利害衝突,那是在缺乏協調管理機制的情況下躲避不了的結果。

3,溝通的必然性

所以任何的一個團體,在先梳理好工作流程和指定崗位職責的基礎上,再通過溝通的渠道,才能把團體裏複雜的認識達成一個共識。因此,任何一個團隊中相互間的有效溝通就顯得非常的緊要。

四,溝通,不是本能,是能力

相對於國外,我們中國孩子都不大會説話。有些是語無倫次、有些是詞不達意、有些是偏離主題、有些是有論無據等等,達不到説話的真正意圖和目的。這有多方面的原因,歸納起來不外乎三大因素:

1,歷史文化的原因

是我們中國傳統的封建文化遺留下來的痼疾,一直延續到現在。在封建社會的時候,一直提倡“三綱”、“五常”(三綱是“君為臣綱,夫為妻綱,父為子綱”;五常是“仁、義、禮、智、信”);要求女性“三從四德”(三從是“未嫁從父、既嫁從夫、夫死從子”;四德是“德、容、言、工”)。歷史的本身就限制了孩子的魄力。

舉例:未婚嫁的女人不能下樓;不能與陌生的男人説話;古代女人與現代人在喝酒形式上的差異等等。

2,文化基礎的問題

中國文化的底藴太薄弱,很多人接觸的知識面不廣,素質不高,所以底氣就不足,就不知道在大眾場合應該説什麼能突出主題、怎麼説能有説服力。

舉例:議論文跟記敍文上的差別。有人説話是針對某個主題而展開討論(理性的行為),而有些人卻總是拿某件事做文章(感性上的認知)。前者是以點來解決面的問題,後者是以點來解決點的問題。

3,融通的被限制。

父母不喜歡孩子參與大人的談話;地位高不喜歡地位低的參與談話;公眾場合不提供普通的平民談話,等等,都約束了大眾孩子的發展。在國外,孩子的自由性就比較強。

舉例():台灣朋友兩姐妹廚房間的對話

五,溝通的目的

1,是控制

是控制成員的行為,通過溝通讓成員的行為按正常的軌道走

舉例:蘇州吳宮喜來登酒店荷蘭人荷恩天對酒店的管理態度。

2,是激勵

是主管要融洽的串接員工間的關係,激勵員工努力的工作。

舉例:艾森豪威爾跟一個士兵的談話

3,是表達

溝通是為了表達情感,把自己的情感通過溝通的橋樑傳遞給對方

舉例一,安利公司每月都有一次例會,在例會上都要找一個月業績最高的和月業績最差的人進行交流對比。

舉例二,意大利西西利島的黑手黨(mafia)有十大戒律,從這十條戒律就能反應出黑手黨幫會也是個很會分享情感的家族。

(1)外人不允許直接接觸幫會的人,必須經中間人介紹

(2)不允許竊視朋友的妻子

(3)不允許跟警察在一起

(4)不允許去酒吧、夜總會

(5)隨叫隨到,即使你妻子在生孩子

(6)完成任務要堅決

(7)在家裏妻子是權威,絕對尊重妻子

(8)不許撒謊

(9)不許有偷竊行為

(10)近親中有警察的、近親中有不誠實的、近親中有行為不軌不守道德的,不準入黨

4,是流通

溝通是為了流通信息,讓信息傳接甚至得到補充。

舉例:日本是個最團結的民族,對信息的流通非常的重視。每個主管或員工在辭職時,都要做份自己在該崗位工作的備忘錄,移交給下一任。同時在交接期,都要象母雞帶小雞樣呵護下任人到信任該職務為止。絕對不允許信息斷裂。

標籤: 輔導材料 講座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wenmi/mishu/7pz8g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