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文祕 >會議發言稿 >

觀察感悟表達  優化作文教學大綱

觀察感悟表達  優化作文教學大綱

作文教學歷來是語文教學中的薄弱環節,教師普遍感到學生的寫作水平不高,只要一提起作文,教師歎氣,學生頭疼,這一現象與當前培養創造型人才的教育目標有着很大的差距。學生的作文質量長期得不到提高與沒有抓住作文教學的關鍵有着根本的聯繫。

觀察感悟表達  優化作文教學大綱

作文是學生認識水平和語言文字表達能力的綜合體現,因此,在作文教學時應重視培養學生觀察認識事物的能力、感悟寫作方法能力的和語言表達的能力。

就目前學生實際的寫作能力而言,是不容樂觀的。因此,我對國小階段的作文教學作了以下幾方面的探索:

一 觀察

觀察是學生了解周圍事物的主要技能,也是積累作文素材最基本的方法之一。葉聖陶先生早就指出:“要敍述事物,必須認識它們,瞭解它們,這惟有下功夫去觀察。”可見觀察對於學生寫作文的重要性。因此,作為教師要在觀察內容、觀察方式等方面對學生進行具體的指導。

(一)豐富學生觀察的內容。

生活是豐富多彩的,這一切都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寫作材料,而學生往往是不注意觀察的,對於這些現象他們就是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針對學生的這一特點,我就從拓展學生的觀察範圍着手,引導他們以極大的熱情投身到生活中去進行觀察。這樣,每個學生就有豐富的思維內容,就能產生寫作的熱情,就能寫出內容具體實在、有真情實感的文章。因此,我就利用班隊活動、遊玩、家庭生活、校園環境等發生在學生身邊的事例來訓練學生的觀察。要求學生有定向性地觀察人、觀察物、觀察景。例如,結合“學雷鋒”活動,啟發學生自覺為班級、為學校、為身邊的人做好事,來獻上自己的一份愛心。活動中,班上出現了不少的好人好事:植物角多了一盆花,衞生角多了肥皂、擦布,牆上壞了的字畫有人補好了……這一“讓我也獻上一份愛”的活動不但培養了學生熱愛集體、熱愛生活的好品質,而且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寫作內容。由於學生是有親身的體驗,又留意地觀察了自己身邊的事,因此,在寫作時,活動中一幕幕動人的情景就成了寫作的素材,活動中自己的深切感受就自然而然地流露在作品之中。

(二)教給學生觀察方法。

指導學生觀察,幫助學生懂得並學會觀察的方法:

1.觀察時要有目的。

生活中可以觀察的景物人事,千千萬萬,隨時隨地都有。如果每一景、每一物、每一人、每一事都去觀察,這樣既不可能,又沒必要。因此,我就要求學生按照一定的目的去選擇觀察一定的景、物、人、事。

例如,在指導寫《我愛秋天的__________》一文時,我就讓學生選擇能反映秋天特徵的公園、校園、田野去觀察。

有位學生是這樣描寫秋天景色的:

“秋天到了, 天空中,成羣的大雁排着整齊的隊伍向南方飛去;果園裏,黃澄澄的梨掛滿了枝頭;花園裏,千姿百態的菊花竟相開放;一陣秋風過後,一片片樹葉慢慢地飄落下來,把整個街道都鋪滿了,像鋪了一條黃色的地毯……”

2.觀察時要有順序。

在觀察時,要按從上到下,從左到右,從遠到近,從整體到局部等順序。

例如,我在指導學生寫《頂氣球》一文時,我就要求學生注意觀察球賽的場面。觀察時,可以從中央看到兩面,也可以從前看到後,要按方位順序觀察。經過這樣地觀察,下筆時,就能做到有序。

有位學生是這樣描寫球賽場面的:

“球場設在教室中央,一根長繩攔腰橫穿教室,西邊是男隊,他們脱了外衣,身穿毛線衣,個個摩拳擦掌。東邊是女隊,巾幗不讓鬚眉,她們也正做着準備運動。觀眾坐成“u”字形,彼此議論紛紛,等待着一場精彩的比賽。”

3.觀察時要注意對比。

在觀察時,要採用對比的方法來區分異同,從而抓住事物的特點。

例如,我在指導《硬幣六兄弟》這一習作時,就要求學生先觀察“六兄弟”的外形、顏色、花紋、出廠年月,然後把相同點歸類,把不同點區分清楚,最後用擬人的手法來表述這些硬幣的特點。

有一位學生在習作中是這樣進行對比的:

“硬幣‘六兄弟’全是圓身體,老大是胖子,老二是瘦子,老六是小不點兒,真是形態各異。老三到老六,四個兄弟渾身是銀,雪白雪白,銀光閃閃。老二全身是金的,在陽光下金光燦燦。老大是銀灰色,全身熠熠發光,十分美麗。”

4. 觀察時要注意動態變化。

觀察時,對象一般是靜態的,但有時會遇到動態的,相比之下觀察動態的對象難度就增加了。學生遇到這種情況,就會手足無措,因此,我在日常的觀察訓練過程中不斷地加強這一方面的訓練,有目的,有步驟地實施由慢到快的訓練,逐步提高要求。

例如,我設計了《看泡茶》這一動態觀察訓練。我為學生列出觀察提綱:先看泡茶前,茶葉的靜態,後看開水衝時茶葉的動態,最後看茶葉靜止下來後的形態。

有位學生在觀察之後是這樣描寫的:

“老師把沸水倒入杯中,頓時像地震一樣,茶葉都驚醒了,像一羣受驚的小魚,上竄下跳,速度之快,令人讚歎。等水面漸漸地平靜下來,密密麻麻的浮在水面上的茶葉便慢慢地下落,如雪花、如秋葉、如金魚,悠悠自得,從容不迫。”

5.觀察時要注意細節。

觀察人物細緻的動作、神態表情、事物細小的變化……這均屬於細節觀察。因為動作幅度很小,給學生的觀察帶來了難度。因此,我在日常的觀察訓練中引導學生觀察一些生活中有價值的細節,為寫作積累素材。

例如,我佈置學生寫作《扳手腕》這一習作時,我先指導學生把扳手腕比賽分為相持、發展、決勝三個階段,注重觀察手腕的動作以及周圍觀眾的各種表情。

有一位學生是這樣描寫當時情景的:

“李明不愧是“大力士”,只見他咬緊牙關,臉漲得通紅,眼睛瞪得大大的,沒過多久,只見他的手就向他正手方向傾斜。沈凡也不甘落後,只見他也漲紅了臉,雙眼死死地盯着自己的手,堅持着不肯讓對方壓下去。雙方就這樣你不讓我,我不讓你地僵持着,雙方都想把對方的手扳在桌面上。只見緊握的手在微微地顫抖,一時難分高低。在一旁觀戰的同學不停地在為雙方吶喊助戰。”

6.觀察時要學會想象和聯想。

學生通過觀察,在頭腦中留下了事物的表象。在此基礎上,對他們進行想象和聯想的訓練,使其能掌握“由此及彼、由表及裏”的思路,深化對事物的認識,從而起到提煉主題,深化主題的作用。

(1)續尾,學生的創造萌芽。

所謂“續尾”,指要求學生順着課文結尾的故事情節,進行想象性續寫的訓練。例如學習了《杏仁熟了》一文之後,我就讓學生續寫第二年杏仁熟了的時候,奶奶和“我”是如何招待小夥伴們的,通過這樣的寫作訓練,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到了“有酒大家喝才香,有果子大家吃才甜”的道理。又如在教學《狐狸和烏鴉》一文之後,我就以《烏鴉丟肉之後》為題,讓學生展開想象,進行續寫。由於這一題材充滿童趣,學生的思維非常活躍,有的寫到“烏鴉知道自己上了當,心中很後悔,恨自己愛聽奉承的話,它想:哼!我一定要想辦法教訓狐狸。”有的寫到“烏鴉見狐狸把肉叼進洞,它想出了一條妙計,高聲説:“狐狸,那塊肉是有毒的,千萬不能吃呀!”狐狸一聽以為真的有毒,就把肉丟出了洞,烏鴉很快就飛過去又把那塊肉叼了回來。”從學生的作文中,體現了學生的想象是海闊天空的,從中孕育着創造的萌芽。

(2)娛樂想象,讓學生“展翅高飛”

幾乎所有的娛樂活動,都能使學生身心愉快,浮想聯翩。在作文教學過程中,儘可能的創設情景,將學生置身於遊戲中,調動起學生最大的積極性。例如要讓學生寫一篇有關上海變化的文章,面對這樣枯燥的題材,學生各個愁眉苦臉,無從下手。於是,我就在教室裏吹肥皂泡,結果,無數只閃爍着金色光芒的小泡泡在教室裏飄浮着,有幾隻迎着燦爛的陽光飄出了窗外,學生們頓感到十分的新奇和有趣。這時,我就應時利導,讓學生把自己想象成一隻肥皂泡,飄出窗外去旅行,寫出行程中的所見所聞,寫出上海這一國際大都市日新月異的發展和變化,學生的想象之門打開了,大家欣然動筆。

二 感悟

感悟即感受、領悟。

(一) 閲讀教學,感悟寫作技巧。

閲讀教學是作文教學的基礎。葉聖陶説:“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練習閲讀和寫作技巧。”因此,在閲讀教學中要滲透作文指導,要根據教材特點,精心選擇讀寫結合點,給學生提供有效借鑑的對象和創造的依據,及時讓學生進行模仿和創造性運用練習。從而使學生在運用語言時做到有源之水、有本之木,這樣效果才會顯著。

1.指導運用新學的詞語、句式練習説話、寫話。

在閲讀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在學會了詞句之後,到不同的語言環境中去應用,通過應用來感悟詞句,從而加深認識,鞏固記憶。

例如,在教學《參觀人民大會堂》一課時,學生在理解“眼花繚亂”一詞的意思之後,我就作進一步地指導:讓學生回憶一下,他們有過的眼花繚亂的時候。學生在理解詞義的基礎上就會作出各種各樣的表述。

有的學生説:“商店裏的商品很多,看得我眼花繚亂。”

有的學生説:“世紀公園舉辦的蝴蝶標本展覽會,那裏的蝴蝶標本可真多,每一個標本都很漂亮,我和爸爸、媽媽看得眼花繚亂。”

有的學生説:“我和爺爺到人民廣場放風箏,天上的風箏多極了!我看得眼花繚亂。”

還有的學生説:“每年秋天,植物園都要舉辦菊展。美麗的菊花被聰明的叔叔、阿姨擺成各種各樣的造型,我看得眼花繚亂。”

學生之所以能滔滔不絕地説,就是因為教師給學生提供了進行模仿和創造性運用的“例子”,學生有例可仿,加上教師的適當點撥,就能逐漸克服畏難心理,大膽地進行説寫練習。

2.指導模仿學到的段落結構、篇章結構,練習説話、寫話。

在閲讀教學中,閲讀課文中會出現連續、並列、總分總、先概括後具體等不同的結構段。在閲讀教學時,我就有計劃地安排學生循序漸進地練習。

例如:在教學《富饒的西沙羣島》的第三自然段時,由於這節是屬於並列結構的段式。它是從海里、海灘、海島三個不同方面介紹了海底的物產豐富。通過教學,學生懂得了在同時介紹事物的幾個方面的時候,可採用並列結構段。由此,我就指導學生練習寫《校園一角》、《美麗的花園》等片斷,讓學生在具體的寫作實踐中加深對這種結構段的認識。

在這篇課文中還出現了總分的結構段,在指導學生在仿寫時,我就出示總述部分,讓學生圍繞總述句,寫分述部分。例:

(1)奶奶養了一隻可愛的小刺蝟。( )。

(2)課間十分鐘真是豐富多彩啊!( )。

(二) 例文學習,感悟寫作方法。

在作文教學中,例文是學生的感受對象。在學習例文時,我採用“個人自學,小組討論,集體交流”的方法來指導學生學會作者是如何用詞造句,如何構思文章,如何表達思想感情。

學習例文是學生感悟寫作方法的催化劑,寫作前,藉助例文,來設計有關的問題,訓練學生如何審題、立意、選材、結構等方面。在這一過程中,以中下等學生的水平來定位,使每個學生掌握簡單的記敍文的基本寫法。之後,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結合例文,分步設計題目,讓不同的學生隨着對例文的討論、學習的深入,感悟出不同的寫作方法,學會寫作,提高寫作層次。

例如,我佈置學生寫一篇狀物文章《橘子》時,先放手讓學生自學例文《一隻西瓜》,再指導學生找出文章中寫得好的句子,然後組織學生分組討論,説説這些遣詞造句的妙處,最後讓他們通過朗讀,來悟出寫法。在學習例文之後,讓學生通過摸、聞、看、嘗橘子的手段,來整體地感知橘子的大小、形狀、顏色、滋味。學生邊看邊説,再把幾方面連起來説,在説的同時,邊交流邊評講,最後寫下來。整堂課學生學得積極主動,習作寫得具體、形象、富有個性。

有一位學生在習作中這樣寫到:

“我仔細觀察:橘子的表面很光滑,橘子皮的顏色是紅裏帶黃的,形狀呈扁圓。

我把橘子剝開,發現一瓣瓣橘子圓圓地圍成一團,一共有十一瓣,一瓣橘子就像一輪新月,上面佈滿了又細又長的白絲。

我剝開一瓣橘子,它的皮薄得幾乎一觸即破,果肉黃色,晶瑩多汁,裏面有兩粒圓滾滾的像魚眼一樣的核。

我把橘子放進嘴裏,真是甜如蜜。”

在這一過程中,讓每一個學生髮表自己的見解,這樣學生就能逐步分層感悟出寫作方法。通過大家的交流,同學們各抒己見,博採眾長,既提高了自己的鑑別與欣賞的能力,又培養了對照自己,來寫文章的能力。

這一過程是內化的過程,所謂內化,是指學生通過對例文地討論,不斷感悟,而形成的語言材料的積累和語感經驗的積澱。而語言材料的積累和語感經驗的積澱,又有賴於對例文地理解純熟程度,熟則能悟,悟則能化。

(三) 批改評賞,感悟寫作意境。

在學生完成習作之後,按傳統的習慣是老師批改,學生等待老師的成績評定。這樣,一篇習作只是某一學生與教師之間的單項交流,學生缺乏參與,更談不上思維和能力的訓練,學生的寫作興趣是可想而知的。因此,我就給每一個學生創造交流作文的機會,來鍛鍊他們的評判、審定能力,讓他們在讀、評、議、改的過程中,強化練習,能舉一反三,拓展視野,從而達到“寫一篇,學多篇,吸收多篇”的效果。

1.集體評議。

我先閲覽一遍學生的習作,將有代表性的習作打印好給學生人手一份,讓學生在讀讀、劃劃、改改、寫寫之後,發表自己的看法,由此,引出討論、評議,從而比較優劣。這樣無論是作者、評者在邊看邊議中,互相學習,學會了如何寫好作文,如何把寫作知識運用到具體的語言文字中,使他們從中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從中受益。

2.互相批改。

在學生互批時,我針對習作的內容,利用學習小組的形式來分組互相批改。這樣既激發、引導學生展開討論,又培養了學生良好的思維能力與積極的個性心理品質。

根據不同的寫作內容的需要,把小組的組成分為三種:

第一種是“異質分組”即四人一組中,一人寫作水平較好,兩人水平中等,一人水平較差。其目的是在批改過程中讓水平較好的學生帶動中等水平的學生,幫助水平較差的學生,從而共同完成學習任務。如:在批改、評議這篇文章的中心是否明確時,水平好的一人率先根據習作的要求把握了中心,提出自己的見解,然後指導、幫助其他三位組員對不正確的內容加以修改,使這組中的每一個成員都能順利地把握文章的中心。

第二種是“同質分組”即四人一組中每個學生的寫作水平相近。由於小組中學生的水平相近,相互之間的配合會非常默契。如:在評議交流自己喜歡的小節時,由於大家都是站在同一起跑線上,每個小組成員都能積極參與到討論之中:那些方面是充分肯定的稱讚;那些語句需要修改;那些不必的修辭需要刪除……每一個人都積極思考,反覆推敲,每一個人都想乘此機會顯示一下自己的才華。這樣,相互學習,各有促進,既調動了每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增強了每個學生的自信心。

第三種是“自由組合”即學生自己尋找合作伙伴,組成最佳搭檔來完成學習任務。如:在作文批改時,請學生走出座位找自己學習的好夥伴,互相討論交流在寫作批改時的意見,由於合作伙伴是自己尋找的,在討論中就特別的投入,個個一本正經,像個小老師,批改時十二分的仔細,寫的評語頗有水平,一分為二地指出對方的優缺點,還以鼓勵為主,並給打上了一個確切的成績。在此過程中,批改雙方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交流反饋,從而促動了他們主動學習的潛在意識。

三 表達

表達分為口頭表達和書面表達。國小語文大綱指出:作文教學應該按從説到寫的順序,由易到難,由簡單到複雜,循序漸進,逐步提高。作文教學是“先説後寫”、“先述後作”,口頭表達是為書面寫作設置的一個鋪墊。因此,口頭表達和書面表達應同時抓,不可偏廢。

(一) 玩説寫相結合

孩子總歸是孩子,玩是他們的天性。在指導寫作時,教師要精心安排玩的過程,豐富玩的內容,要讓他們痛痛快快、高高興興玩的同時,學會説,學會寫,使他們玩得有所得,説得有所序,寫得有所感。

例如,春遊時帶學生去參觀東方明珠電視塔,利用排隊等電梯的時間,讓學生手拉手把東方明珠電視塔的塔柱圍起來,看看它到底有多粗,來增強他們的感性認識。

事後,在課堂上,讓他們來説一説,那天玩後的感受,之後讓他們把感受寫下來。有位學生寫了一篇以《擁抱巨人》為題的日記,他是這樣寫的:

“一天,我們全班學生一起去參觀東方明珠電視塔。剛走近電視塔,我們就被東方明珠粗大的柱子吸引住了。電視塔的柱子真粗啊!多麼像大象的腿,有力地支撐着整個塔樓。

這時,老師提議説:“小朋友,你們手拉手圍成一個圓圈,把柱子圍起來。”大家一聽,都樂了,連聲説好,我們全都伸開雙臂,手拉着手,圍成一圈把柱子抱住了,一數,哈,一共要25個小朋友才能把柱子圍起來呢!東方明珠真是頂天立地的巨人啊!”

(二) 做説寫相結合。

組織學生參與到為進行作文訓練而特意安排的活動中,讓學生親身經歷,直接感受,接着讓學生把心裏的想法用一段話説出來,在説的基礎上,把説的內容用文字寫下來。通過這樣的訓練,既使學生在做的過程中,產生自己的思想,產生作文的素材;在説的過程中,展示自己的思維,把內部的語言轉化為外部的語言;又在寫的過程中,進行第二次的轉化,把口頭語言轉化為書面語言,這樣學生的寫作能力就得到了切實的提高。

例如,班級中有一位同學因搬家而轉學了,他非常想念相處了幾年的老師和同學而常常獨自流淚,他媽媽來告知之後,我就讓學生一起出主意想辦法,在課堂上,讓每一個學生都説説自己的想法,經過大家的討論,最後決定把掛在班中的一串五顏六色的風鈴送給他,並在每個風鈴上貼上每個同學寫給他的一句話,讓他看到風鈴就能想起老師和同學,聽到風鈴聲就好似與同學親熱地交談。事後,我讓學生把這件事寫下來。並要求用上“風鈴啊風鈴,我願你( );願你( );願你( )。這樣一組句式作為結尾。由於學生自己親自參與,有着深切的感受,落筆時,個個展開了想象的翅膀,表達了自己對同學的深深的情、真摯的愛。通過這次習作,學生不但寫出了自己的真情實感,而且使學生明白了作文材料就在我們自己的身邊;就在我們自己的生活之中。通過自己的“做、説、寫”使學生明白了生活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寫作源泉。

心理學告訴我們,動機是人們做好一件事情的內在動力。成功的動機能激發人們的奮鬥精神。國小生學好作文也需要有一種以取得成功為目的的動機。以往學生作文,讀者只有一個,那就是老師,目的也只有一個,那就是一個分數。這樣的作文,實在無法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更談不上發展學生作文的個性,因此,我就為學生提供了多方面展示自己作文才能的天地。利用板報、牆報等宣傳陣地開闢專欄,介紹新作,佳作。這樣既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寫作熱情,又有助於學生學習和借鑑別人的寫作經驗;利用校廣播台,介紹作品,通過廣播,擴大影響,促使學生寫出更多更好的作品;組織學生參加校、區、市的各種作文競賽,使學生在你追我趕的競賽中,不斷提高寫作水平。通過這一系列的實踐,學生的觀察能力有了提高,學生的説話、寫作能力也隨之“水漲船高”。於是,在班內出現了由學生自發創辦的“文苑”;出現了一批取材於身邊,情趣十足的優秀作文,真正做到了“言人之慾言,發人之未發”。

在這一作文教學研究實踐過程中,實驗對象找了我任教的年級組裏屬於較差的班級作為試點班,中等的一個班作為對照班。通過實踐,試點班的學習成績躍入全年級第一,在五年級畢業考時語文成績80分以上有22人,作文部分的得分率最高的也是這個班。大量的實踐和事實證明,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主要途徑是課堂教學。在課堂上,引導學生通過觀察來積累寫作素材,從而明確有什麼可寫;引導學生通過感悟來懂得如何取材、如何立意、如何遣詞造句、如何謀篇;引導學生通過表達來提高寫作水平。這樣,作文教學也就得以了優化。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wenmi/huiyi/xqm3n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