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文祕 >會議發言稿 >

大港區經濟社會發展展望

大港區經濟社會發展展望

今今天研討的題目是“大港區經濟社會發展展望”,我想從四個方面來展開:一是當前國際國內的經濟形勢;二是大港區經濟社會發展態勢;三是大港區加快經濟社會發展的舉措;四是大港區經濟社會發展的展望。

大港區經濟社會發展展望

一、當前國際國內經濟形勢

(一)國際經濟形勢

1、世界經濟出現良好的復甦勢頭。在過去幾年中,世界經濟相繼受到諸多消極因素的影響,進入了持續的低迷期。2001年和2002年,世界經濟分別增長了2.4%和3%;以美國為代表的世界主要經濟體全面陷入衰退之中。但是從2003年下半年,世界經濟開始復甦,2003年世界經濟增長率回升到3.2%,預計今年世界經濟將進一步復甦,據國際貨幣資金組織預測,今年世界經濟增長率有望達到4.5%。

資料:(1)美國經濟出現強勁回升勢頭。美國經濟佔世界經濟總量的29%。去年第二季度以來,美國經濟出現復甦跡象,各大主要經濟指標持續走強,經濟增長速度高於先前預測水平,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近期調高了對今年美國和世界經濟增長的預測。預計美國今年的經濟增長為4.6%,比原先的預測高了0.7個百分點。

(2)歐洲經濟有望回升。去年前兩個季度,歐洲經濟全面惡化,德國、法國、意大利等相繼出現了負增長。去年第三季度德國經濟開始好轉,2003年全年歐元區經濟增長率僅為0.5%。與美國相比,歐洲經濟復甦比較緩慢,預計今年經濟增長率達到2%。

(3)日本經濟出現明顯好轉。日本經濟佔世界經濟總量的15左右。2002年、2003年日本經濟持續兩年實現增長,2003年增長率達到2%。日本經濟的增長主要是由於出口的增長,特別是對中國出口的增長。由於日本經濟結構問題還相當嚴重,預計今年的經濟增長將有所下降,增長率回落到1.4%左右。

(4)亞洲經濟成為世界亮點。除日本之外的亞洲國家和地區2003年經濟增長達到6.3%,超出世界經濟平均增速3個百分點以上。今年預計仍將保持這樣的增長速度。

2、當前國際資本流動的新特點。世界經濟的持續復甦,國際資本流動也更加活躍,並呈現以下五個方面的特點。

一是短期投機性資本活躍,資本流動的速度加快,流動週期縮短;

二是高技術資本剩餘增加,跨國公司資本向外擴張的要求增加;

三是資本流入的技術用途(對傳統產業技術改造和對新興產業投資)增加,也就是技術資本投資擴張加快;

四是在外商直接投資流入中,併購資本流入份額增加,股權投資規模擴大,但在前期快速增長後會面臨短期調整;

五是流入發達國家的資本有所減少,更多國際資本正在加快流向發展中國家(包括中國、俄羅斯、印度和越南等)和地區;從區域分佈上看,國際資本流入亞洲地區的數量正在逐漸增加,主要是那些市場容量和潛在需求比較大的經濟體。

從國際資本流動的結構變化看,未來幾年國際資本有可能增加對發展中經濟和發展中地區流動,特別是向那些正在採取較大開放政策措施的國家和地區流動。

因此,從總體上看,今後國際資本流動對發展中經濟更為有利,中國資本市場發展面臨新機遇。“入世”後的中國經濟充滿活力,投資和貿易環境快速改善,投資回報率明顯高於一些發達國家,甚至高於美國,這會促使越來越多的投資商到這個地方來投資、做貿易。

最近兩年外商直接投資增長加速,充分説明外商看好中國這個市場。據商務部統計,2003年全國新批設立外商投資企業4.1萬家,比去年增長 20.22%;合同外資金額1150.70億美元,同比增長 39.03%;實際使用外資金額535億美元,同比增長 1.44%。截止到2003年12月底,全國累計批准設立外商投資企業46.53萬個,合同外資金額9431.30億美元,實際使用外資金額5014.71億美元。

(二)國內經濟形勢

1、宏觀經濟形勢持續向好。自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以來,中國宏觀經濟運行一直面臨着增長動力不足的困難。經過多年的努力,從2002年下半年開始,一些有利於經濟快速增長的條件逐步成熟起來,內需特別是投資需求,逐步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強大動力。去年第一季度的gdp增長率高達9.9%,預示着新的一輪宏觀經濟持續高速增長時期的到來。雖然遭到了“非典”的嚴重襲擊,去年全年經濟增長率仍然達到9.1%,gdp總量達到11萬億元,佔世界經濟總量的4%,排在世界第6位。我國經濟之所以保持較快增長,主要原因有幾個方面:

(1)我國經濟正處於一個高速增長期。權威機構研究表明,目前我國經濟發展正面臨少有的“三大週期”重疊。一是中國製造----國際投資與出口週期,進一步促進加工工業的快速發展。二是城市化---投資與消費週期,以工業化、城市化、現代化催生的投資動力將不斷拉動國民經濟增長。三是新興消費品---消費週期,以汽車、住房、通訊產品為主導的一批新興產業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三大週期重疊,同時作用於我國經濟,必然會推動整個國民經濟步入高速增長期,而且這種增長是市場自身驅動形成的具有長期的持續性。

(2)我國的經濟發展空間仍然很大。從經濟總量上看,我國經濟總量雖然排在世界第6位,但人均gdp僅為1000美元,在世界排位是140位左右。從產業結構方面看,發達國家第三產業在gdp中所佔的比重較高,美國在70%以上,英法德日等國均在60%以上,而我國只有33%左右,增長空間較大。

(3)市場活力對經濟的推動會進一步增強。經濟增長的動力機制出現轉型,形成了政府主導與市場活力共同推動的新格局。民間投資將明顯加快,住房、汽車、通訊、旅遊等消費熱點將持續升温。

(4)經濟增長的體制條件進一步改善。隨着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全會精神的逐步落實,改革將邁出新的實質性步伐,非公經濟將煥發更大生機。

(5)加入世貿組織的積極作用會進一步顯現。我國入世將從摸索期進入適應期,與國際經濟融合、接軌的步伐加快,從而加速世界製造業中心向中國的轉移。

所以説在今後幾年,我國經濟保持較高的增長速度是可能的。

2、中國吸引外資正進入一個新階段

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我國政府按國際規則修改一系列法規,為外資更好地進入中國提供了方便。最近商務部將出台八項投資新政策措施:

一是健全吸收外資法律法規體系,保持吸收外資政策的統一性,提高政策透明度。二是正確引導外資投向,優化外資投資結構。三是鼓勵外商投資高新技術產業和開展技術創新。四是有步驟推進服務業對外開放。五是積極吸收外資參與中國國有企業改組改造。六是繼續落實鼓勵外商投資中西部的政策。七是積極鼓勵外商投資企業擴大出口,發展國內配套產業。八是積極探索以購併方式吸收外資、拓寬外商投資的方式。

要求達到外資與國內經濟發展實現“四個結合”。即:(1)吸收外資與調整經濟結構、促進產業優化升級、提高企業效益相結合;(2)與建立和完善市場經濟體制、增強企業國際競爭力相結合;(3)與擴大出口、發展開放型經濟相結合;(4)與促進地區經濟協調發展、實施西部大開發相結合。

目前,外資已經在中國經濟中發揮着舉足輕重的作用。有數據顯示,2002年,在全球投資鋭減的情況下,中國實際利用外資527億美元,居全球首位。2003年繼續在受“非典”疫情影響的情況下,實際利用外資仍然達到535億元,保持世界第一的位置。

據統計,目前在我國投產的外資企業達23萬家,外資企業出口佔全國出口總額的54%,在出口最多的機電和高新技術兩大行業中,外資出口比例分別高達68%和85%。

另有數據表明,目前外資企業的工業增加值佔全國的27%,產值佔29%。中國吸引外資税收佔工商税收總額的百分之20.5%,是所有税收中增長最快的。

外資企業也為中國2300萬人提供了就業崗位。可以説,外資企業是中國經濟的一個重要支柱,今後,這一支柱的比重還要更大,領域還要更廣,形式還要更多樣。近年來跨國企業在華設立了四百多家研發中心,產業鏈逐漸向國內延伸,產業聚集效應正在形成。

(三)天津市經濟發展狀況

1、經濟增長速度加快,但總量規模仍然較小。2003年,在國際形勢複雜多變、非典疫情衝擊、市場競爭激烈的情況下,我市經濟取得顯著成績。2003年,全市國內生產總值完成2386.94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4.5%。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25874元,摺合3126美元,圓滿完成“三步走”戰略第一步目標。天津市gdp增幅比北京高4個百分點,比上海高3個百分點。但是總量僅為北京的2/3,為上海的1/3;財政收入450億元,比北京少142億元,相當於上海的1/6。工業增勢強勁,重工業成為拉動工業增長的主動力。2003年工業完成增加值1027.79億元,增長20.1%;完成工業總產值4049.61億元,增長26.1%。工業增長速度高於上海、北京等市。總量與北京持平,相當於上海的1/3。固定資產投資規模明顯擴張。全社會投資1046億元,增長29%,增幅比上年提高13.9個百分點,遠遠超過上海12%、北京18.9%的增幅。但投資總額為北京的1/2,上海的2/5。

2、外向型經濟成為拉動天津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利用外資保持較高增幅。全年累計新批三資企業941家,增長15.3%;合同外資金額35.13億美元,增長74.3%;實際到位16.33億美元,增長62.9%。製造業招商引資占主導地位,合同外資額21.54億美元,增長94.7%,佔全部合同外資額的61.3%。服務業利用外資保持較快增長,合同外資額13.28億美元,增長48.6%。來自日本、意大利、新加坡、德國、英國、香港等國家和地區的合同外資額分別增長1~4.5倍。外商企業增資踴躍,全市增資企業達到382家,增資總額10.95億美元,其中外方增資額9.23億美元。

與北京、上海相比,利用外資的增幅大大高於北京和上海,但是在利用外資規模上仍然有較大差距。合同利用外資額超過北京、但只相當於上海的1/3,實際利用外資額,與北京低5億美元,相當於上海的2/7。

3、濱海新區的地位更加突出。經過近10年的建設和發展,濱海新區已成為全市最大的經濟增長點,積聚了強大的發展後勁。全年濱海新區國內生產總值完成970億元,增長20%,佔全市的40%。實現工業總產值2133.21億元,增長30.3%;完成固定資產投資464.08億元,增長65.2%,佔全市的45%;外貿出口89.87億美元,增長24.8%,佔全市外貿出口的62.5%;合同外資金額24.46億美元,增長58.2%,佔全市合同外資額的69.6%。天津開發區綜合指標在全國開發區排名第一,天津保税區四項主要指標名列全國保税區之冠。天津港的發展尤為迅速,港口吞吐量達到1.62億噸,增長25.4%,其中集裝箱吞吐量301.5萬標準箱,增長25.2%。

4、2004年全市經濟發展將進一步加快。2004年是我市實施“三步走”戰略第二步的起始之年,發展速度將更快。主要原因是:

一是2003年我市圓滿實現了“三步走”戰略的第一步目標。國際經驗表明,當一個國家或地區人均gdp達到3000美元以上,經濟和社會發展將進入一個新的持續、快速增長階段,工業化進程將明顯提速,產業結構將進一步優化,消費結構將進一步升級,居民生活水平開始進入富裕型階段。

二是五大戰略舉措已全面啟動,隨着各項建設的全面展開,對經濟增長的巨大促進作用會繼續顯現。以汽車、信息通信產品和住房等為代表的新一輪消費熱點已經形成,對經濟發展正產生強大的推動作用。

三是新一輪對外開發的高潮已經來臨。我市作為環渤海地區的經濟中心,具有良好的區位優勢和對外開放的基礎,濱海新區開發的龍頭地位已經形成,港口的集散功能、開發區的加工製造功能、保税區的自由貿易功能都將得到充分發揮。市裏正在制定我市加快開放型經濟發展的意見,根據意見精神,我市到2007年直接利用外資將保持年均30%的增長速度,外貿出口保持年均50%的增長速度。

綜合以上分析,根據當前經濟運行的基本態勢,預計2004年我市經濟將繼續保持較快增長。

二、大港區經濟社會發展態勢

近幾來,大港區委、區政府緊緊圍繞“三步走”戰略目標,突出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實現了國民經濟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各項社會事業取得全面進步。

(一)綜合經濟實力明顯增強

全區國民經濟整體上保持持續、快速、穩健的運行態勢。2003年全區生產總值實現153.6億元,比2000年增長65%,平均每年增長20%以上。全區人均gdp達到5400美元,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區屬生產總值完成53.2億元,比2000年增長75%,年均增長23%。

工業經濟穩步增長。全區完成工業增加值116.6億元,比上年增長14.4%,完成工業總產值447.9億元,比上年增長15.8%。主要工業產品產量均有較快增長。生產化學纖維25.6萬噸,增長35.2%;乙烯23萬噸,增長8.1%,原油421萬噸,增長6.9%;原油加工量710萬噸,增長10.2%。

固定資產投資快速增長。全區固定資產投資為44.6億元,比上年增長17%。區屬固定資產投資全年完成投資項目211個,投資總額13億元,比上年增長17.1%。

(二)人民生活水平進一步改善

城鄉居民收入提高。農民人均純收入6253元,比上年增加574元,同比增長10.1%;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680元,比上年增加1362元,同比增長12%。全區單位從業人員人均勞動報酬21269元,比上年增加3110元,增長17.13%。

就業和社會保障體系進一步完善。2003年全區新增就業崗位6852個,安置下崗失業人員4675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2.8%。年末全區參加失業保險職工人數4.8萬人,領取失業保險金人數為735人,全年發放失業保險金額達271萬元。養老、醫療保險統籌覆蓋面不斷擴大,參加醫療保險統籌人員7.7萬人,比上年增加3千人,參加社會養老保險統籌人員達14.6萬人。

城鄉居民生活環境質量得到改善。垃圾處理場三期工程、污排管網工程、污水處理廠一期工程建成投入使用。2003年,新建園林綠地39萬平方米,城市綠化覆蓋率達到35.2%,人均公共綠地38.5平方米。城區人均住房使用面積達到23.2平方米。開展農村樓房化和“村村通”工程建設。

(三)外向型經濟逐步成為我區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

利用外資規模不斷擴大。全年新批准外資項目23個,合同利用外資(新口徑下同)9119萬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33.1%;實際利用外資4000萬美元,增長36%。

內聯引資成績顯著。全年引進內聯項目132個,引進外地協議投資額11.8億元,比上年增長1.8倍,實際利用內資額達到5.16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15倍。

外資企業生產形勢很好。全區三資企業工業總產值完成23.3億元,比上年增長64.1%。出口產品銷售收入2.1億美元,比上年增長35.5%。

園區建設再上新水平。大港經濟開發區和石化科技園區是我區招商引資的主要載體。2003年,開發區投入4500多萬元資金,大搞基礎設施建設,全年引進項目35個,其中,天任自行車項目投資達到3000萬美元,高麗線路板和大宇空調分別增資2000萬美元和1000萬美元。石化園區投資3200萬元進行基礎建設,設施配套能力達到“七能一平”,全年引進企業16個,1000萬元以上項目8個。

(四)我區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和差距

我區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很大成績,但也存在着一些問題和差距:

一是經濟總量還不夠大。gdp在全市12個有農業區縣中排在第10位;區級財政收入排在第5位,低於塘沽、津南、西青、北辰。區屬固定資產投資排在第11位,僅高於寧河。實際利用外資排在第7位,在四個郊區、濱海三區中,僅比漢沽高。

二是城鄉發展不平衡。突出表現為城市居民的收入比農村居民收入高出1倍。

三是發展環境還有待於進一步優化。表現了部分執法部門、個別執法人員不能從全區經濟社會發展的大局出發,為投資提供優質高效的服務。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我區經濟社會的加快發展。

(五)我區加快經濟發展的優勢

在看到問題和差距的同時,也應充分看到我區發展的優勢和潛力。看到問題和差距能夠使我們保持清醒的頭腦,瞭解優勢和潛力,能夠使我們樹立加快發展的信心。

一是雄厚的產業優勢。大港區作為全國和天津市重要的石油、石化基地,經過40年的建設,形成雄厚的石化產業優勢。形成從原油開採、油品加工、大型石化裝置建設,到石化下游產品深加工、輔助產品開發,以及倉儲、運輸等相配套的、完整的石油化工產業體系。

二是完備的配套設施。擁有總裝機容量128萬千瓦的大港發電廠和裝機容量20萬千瓦的天津石化自備熱電廠,形成完整電力供應配套網絡。擁有寶坻水、灤河水、地下水、海水淡化四種水源,完全可以保證新建項目的建設及生產用水。燃氣供應充足,陝氣進津儲備庫坐落在工業預留地。環保設施完備,區內雨排、污排體系完整,建設了日處理能力400萬噸的垃圾處理場和日處理能力10萬噸的污水處理廠。

三是豐富的自然資源。大港區油氣資源豐富,已探明石油儲量8.96億噸,天然氣780億立方米,地熱資源面積62平方公里,為發展石油化學工業提供了得天獨厚的資源保障。土地資源豐富, 20-30平方公里國有荒地作為後備用地,為大型項目建設留有充足的發展空間。

四是良好的區位條件。大港區地處環渤海經濟圈,臨近京津大都市,可以充分利用各地的信息、人才、資金,接受產業轉移與協作,具有良好的參與國際分工合作的優勢。

上述優勢,為大港經濟持續健康快速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

三、推進大港經濟社會加快發展的基本舉措

剛才,簡要分析了我區經濟發展面臨的國際、國內形勢,可以説,當前的發展形勢是機遇與挑戰並存,希望和壓力同在。我們必須準確把握新形勢,積極應對新變化,變壓力為動力,變挑戰為機遇,全面加快我區經濟社會發展。我感到,在經濟社會發展方面,應該堅持科學的發展觀,着力抓好外向帶動戰略、工業強區戰略等幾個方面。

(一)樹立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的發展觀

十六屆三中全會提出了“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按照“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的要求推進各項事業的改革和發展。用科學的發展指導我區經濟社會發展實踐,應着力處理好以下幾方面關係。

一是把握好經濟發展速度和運行質量的關係。我區的經濟總量還比較小,我們必須保持較快的發展速度,把區域經濟做大做強,為社會事業進步提供堅實的物質支撐。同時要堅持速度與效益並重,提高運行質量,做到擴張經濟總量與提高經濟質量同步。

二是把握好改革、發展和穩定的關係。要做依靠改革促進發展,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衝破一切妨礙發展的觀念,改變一切束縛發展的做法,革除一切影響發展的體制弊端。同時,在改革中注意維護羣眾的權益,激發羣眾發展經濟的積極性,保持社會和諧穩定,促進改革、發展與穩定的協調統一。

三是把握好統籌發展和重點突破的關係。樹立區域整體發展觀,促進城鄉一體、區廠一體、經濟社會一體的協調發展。堅持以城帶鄉,以工促農,加快農村城市化進程。密切與駐區企業的聯繫,加強區廠協作,促進區域共同繁榮。堅持在統籌中突出重點,在重點工作的把握上,傾注更大的力量,實現以重點工作的突破,帶動全區整體工作全面上水平。

(二)大力實施外向帶動戰略

當今世界是開放的世界,只有開放才能發展。我們必須積極與世界經濟接軌,在更大範圍、更高層次上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隨着發達國家生產經營成本的提高,必然會使勞動密集的產品和產業向發展中國家轉移。當前,中國已成為外商投資的首選。為此,抓住機遇,全面推動外向型戰略十分關鍵。

1、進一步建立全民招商的有效機制。(1)激勵機制。在嚴格落實區委、區政府出台的有關中介獎勵政策的同時,研究設立招商引資專項資金,對那些有特殊貢獻的給予重獎,最大限度地調動全民參與招商的積極性。(2)約束機制。每年我們都給各單位、各部門分解招商引資任務,並納入目標管理,對年度目標管理,應該嚴格考核,獎懲兑現,切實發揮約束機制的促動作用。(3)責任機制。對一些在談項目按照首問負責制的要求,落實到單位和人頭,實行跟蹤服務,特別是一些大項目,從項目的洽談、簽約、建設到投產,提供全程服務。

2、建立較高水平和規模的招商引資載體。目前,有一批大項目即將或有意落户我區。中石化計劃投資180多億元建設80萬噸乙烯和1100萬噸煉油一體化項目,國家發改委已經通過立項,正報國務院批准。神華集團投資160億元,建設4台裝機容量100萬千瓦的特大型發電項目和黃萬鐵路項目,國家發改委正在立項。中油集團在大港建設100萬噸的延遲焦化和200萬噸煉油項目,已經實施,還在爭取上1000萬噸煉油項目。藍星集團53萬噸pta項目,已報國家發改委立項,總投入18億元。大港電廠三期擴建工程計劃投資30億元,建設2台30萬千瓦發電供熱機組,配套建設日處理4萬噸淡水的多級閃蒸海水淡化設施。這些項目的建設,將使我區成為全國資本投入最密集地區之一,也將大大增強區域經濟加快發展的物質基礎。我們應該全力以赴抓好載體建設,規劃好用地,並加快配套基礎設施建設。

大港開發區、石化科技園區和鎮街工業小區都要加快建設步伐。大港開發區在現有的6.5平方公里的基礎上,再擴展2平方公里,達到8.5平方公里,並打造一流的配套投資環境,形成機電、電子、新材料製造、自行車為主導的工業生產體系。石化產業園區要依託大石化、大煉油的產業優勢,着力引進石化下游產品開發、化工、製藥生產企業,形成規模優勢。鎮街工業小區也儘快完善載體,儘快形成規模。

建設微電子新區。最近,區政府與天津開發區微電子工業區就建設微電子新區一事,進行了充分醖釀和反覆論證,初步達成共識。微電子新區規劃面積4平方公里,選址於津港公路西側,大港區中塘鎮境內。計劃3年內完成開發,吸納投資7-8億美元,建成後最終可實現年工業總產值500-600億元人民幣,年税收總額可達7億元人民幣。微電子工業區計劃實施二級開發模式。前期開發建設由新區所在地中塘鎮負責,中塘鎮組建合資實體公司,負責用地審批、徵地和基礎設施建設,達到“七通一平”標準,並定向建設標準廠房。泰達控股集團與大港區港發投資公司共同組建新區開發公司,負責收購建設標準廠房及地產,重點面向日韓電子企業進行定向招商,並集中精力搞好運營管理

3、實施大經貿戰略。既做到“請進來”,還要做到“走出去”。隨着進出口經營權的放開,傳統外貿出口格局已被打破,為我區企業更好地參與國際競爭提供了難得機遇。積極鼓勵出口優勢企業,不斷擴大出口規模,提高國際市場的競爭力和市場份額。積極鼓勵有一定資金實力,有一定科技能力和一定競爭力的企業,走出區門,走出國門,到區外、境外投資辦廠,拓展發展生存空間,謀求更大發展。

(三)大力實施工業強區戰略

工業強區、工業立區是區委、區政府確定的基本發展戰略,應該結合“十一五”計劃的制定,高標準編制我區經濟發展規劃和產業佈局調整規劃,以建設工業六大基地為基礎,全面振興區屬工業,帶動三次產業的全面加快發展,優化經濟結構。

一是建設石化及下游產品開發生產基地。目前,我區石化下游產品開發和利用已形成一定規模,化工行業已成為鄉鎮企業的龍頭行業,化工染料產品國際市場佔有率較高,華孚公司油田化工品生產處於全國領先水平。分別投資8000萬元的利海化工、碳素廠等重點項目正在建設之中,藍星集團投資18億元的53萬噸pta項目,正在申報國家立項。今後,我們打算配合大乙烯、大煉油項目建設,再引進建設一批上下游配套企業,抓住機遇做大做強現有的化工行業,石化製品行業增加值、利税力爭達到全區工業的30%,構建石化及下游產品開發生產基地。

二是建設自行車生產基地。我區目前自行車生產密集化程度比較高,科林自行車公司是一直我區的龍頭企業和利税大户,第二期增資項目即將投產。去年,我們又引進了天任、科力、榮智園等一批自行車生產企業,今年自行車產量預計達到450萬輛,實現銷售收入16億元。所有企業達到設計生產能力後,最終可形成1000萬輛生產能力的全國最大中高檔自行車生產基地。

三是建設頭孢類藥物生產基地。石化園區內正在建設的一批醫藥生產項目,有投資1.86億元的頭孢類及中間體藥物項目、投資9400萬元的南大凱泰製藥、投資2000萬元的兒童製藥等項目,將形成全國最大的頭孢類藥物生產基地,全部項目投達到,預計年銷售收入達到30億元。

四是建成電子電器產品生產基地。電子電器製造是大港開發區的支柱行業,大宇微波爐、大宇空調、高麗線路板、妮斯電子等韓資企業發展較快。去年大宇微波爐、高麗線路板分別增資2000萬美元,擴大生產能力。大宇微波爐今年產量可達350萬台,全部出口,銷售收入可達1.2億美元。大宇空調今年預計產量34萬台,也是全部出口,銷售收入達到4600萬美元。投資1.5億元的普辰電子公司也將投入生產,今年電子電器行業銷售收入達到20億元。

五是建設汽車配件生產基地。汽車配件行業近年來發展較快,我區汽車膠管、汽車玻璃、空氣濾清器、儀表總成、汽車彈簧等汽配產品,具有較強的市場競爭力。鵬翎膠管和大港膠管兩個汽車膠管生產企業去年分別投入2000萬元和2600萬元進行技術改造,增加產品品種,同類產品國內市場佔有率達到50%,部分產品進入德國、美國等汽車配件銷售體系。鵬翎公司今年計劃投資4000萬元,引進國外先進設備,建設二條高標準的生產線。預計今年兩個企業汽車膠管銷售收入達到3億元以上。日本名古屋一家公司在大港開發區投資生產汽車配件,油田運輸公司投資萬元,生產汽車剎車片,兩個項目年內也將投產。

六是金屬製品生產加工基地。金屬製品業是我區傳統強勢行業,五金、制釘等是我區主要出口產品,石化管件、飛龍制管兩個龍頭企業預計今年銷售收入都能達到10億元。金鑫鋁(銅)業、三和制鐵等企業生產規模不斷擴大。今年,我們將加大這一行業的改制、改組力度,整合優化資源結構,進一步做大做強金屬製品業,全年銷售收入力爭突破30億元。

四、大港經濟社會發展展望

按照《“三步走”戰略實施方案》,我區今後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目標是:發揮石油化工基地優勢,壯大石油化工產業,帶動下游產品開發和精細化工發展,延長石化產業鏈;深化企業改革,提升經濟運行質量和水平;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抓好開發區建設;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加速農村工業化和農業產業化步伐,推進農村城市化進程;堅持以人為本,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城市功能。經過幾年努力,實現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努力把大港建設成為現代化水平較高的地區。

(一)經濟更加繁榮

主要經濟發展目標:到2007年區域gdp達到256億元,人均8000美元;區級財政收入7.3億元;實際利用外資1.8億美元;到2010年區域gdp達到388億元,人均10000美元(比全市平均水平高出4000美元);區級財政收入10億元;實際利用外資2.4億美元。

石油化工主體產業優勢突出。到2007年,全區原油加工能力達到2000萬噸(現有原油加工能力800萬噸)、乙烯100萬噸、pta100萬噸、聚酯50萬噸的規模。到2010年,全區原油加工能力達到3500萬噸,乙烯能力增加到150萬噸,重整能力達到400萬噸、px能力增加到160萬噸。

區屬工業規模不斷擴大。到2007年工業總產值260億元,年均增長24%;2010年工業總產值485億元,年均增長23%。建成以園區經濟為主導,主導產業競爭優勢明顯的產業羣。

海洋經濟長足發展。建成全國最大的海水淡化區,專業化程度較高臨海石化物流區和具有特色的海洋休閒旅遊區。

服務業更加發達。傳統商貿餐飲業向高檔次、現代化、多功能的方向發展。教育產業形成規模,2007年在校學生達到3萬人,2010年力爭達到5萬人。

農業基本實現產業化。2007年以前建成冬棗、畜牧養殖農業示範園區,實現產業化經營。

(二)城市環境更加優美

構築快速便捷的交通體系。建成“六橫八縱”的交通網絡,打造對外快速通道。

完善城市載體功能。擴建污水處理廠,在2010年前,擴建到日處理污水10萬噸規模。提高水資源重複利用率,回用污水3萬噸/日。完成垃圾衞生填埋場全部工程,全區垃圾處理率達到100%。

農村基本實現城鎮化。2007年農村城市化率提高到80%,2010年達到90%。

生態環境更加優良。建設環城河、環城路和環城林,使環城河與城區水面相連通。興建沿河公園,建設沿河綠化帶;完善城市森林公園等。區域環境綜合指標達到95%以上,人均公共綠地面積39平方米,全區綠化覆蓋率36%。

(三)人民生活更加富裕

到2007年,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1900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0000元;到2010年,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2200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3000元。

(四)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

社會文明進步。政治昌明廉潔,社會秩序穩定,道德風尚良好,文化繁榮發達,生活方式健康,全民綜合素質和城市文明程度大大提高。

大港區作為濱海新區的重要組成部分,隨着環渤海經濟圈開發開放步伐的加快,已越來越引起國內外的高度關注,我區將迎來難得的歷史性機遇,在推進區域發展中雖然存着諸多困難和不確定因素,但是隻要我們進一步解放思想,勇於抓住機遇,迎接挑戰,紮實工作,我們相信,大港的明天一定會更加美好!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wenmi/huiyi/o7l9v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