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書信 >檢討書 >

幼兒園課後活動反思(精選21篇)

幼兒園課後活動反思(精選21篇)

幼兒園課後活動反思 篇1

一、教材分析

幼兒園課後活動反思(精選21篇)

幼兒美術教育是一種創造教育,每個幼兒都有美術創作的潛能。在幼兒的美術作品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一些在成人看到既可笑又可愛的形象。這些都是幼兒從自身經驗出發,經過大膽想象而創造出來的。因此,幼兒美術教育應當鼓勵和指導幼兒以自己的眼光觀察周圍世界,形成有個人特色的藝術表象,並通過大膽想象、手、眼、腦協調的操作,表現自己的體驗,也是感受和創造美的過程地。而美術活動“有趣的小烏龜” 是幼兒非常喜歡的一種小動物。 而且活動正符合了孩子們好大膽想象、好動手操作特點。為幼兒提供充分操作的機會,幼兒通過手、眼、腦的協調活動,用腦去想象、理解、創造,為他們提供了美的體驗和自我展示的舞台。

二、評析

1、分組教學的運用

在分組過程中,老師分成3個小組,每一組的材料都是不一樣的,這樣分層了三個層次,難度也各不相同,讓孩子自由選擇,體現了孩子的主動性和自我需要以及情感支持。活動中老師尊重孩子的選擇,幼兒根據自己的能力選擇,使孩子們積極地投入到活動設計中去。

2、材料的運用

在活動中教師能提供三種不同的材料,讓幼兒能依靠材料特點,通過觀察、摸索來調整怎樣更好的操作、利用。如在用皺紙來做烏龜的背殼中,孩子們充分發揮想象,有的把皺紙編成繩子,一圈一圈的繞上去,有的把皺紙按顏色一圈圈貼在烏龜殼上,還有的做成了一小塊一小塊的殼。發揮了幼兒的創造性。

3、活動的內容設計方面

每個環節都是精心準備與設計的。如第一環節的活動,教師出示製作好的“烏龜”讓幼兒説説它是用什麼材料做成的。激發幼兒製作的興趣。第二環節,教師邊講解制作方法邊完整示範一遍過程。並圓上添畫烏龜的頭和四肢。第三環節,幼兒自己製作,教師巡迴觀察指導。讓幼兒説説它們是用什麼做成的。最後,大家互相欣賞作品,也讓幼兒有了集體完成作品的成功體驗。這樣有趣的自由探索活動是符合中班孩子的年齡特點的,也是適合孩子的最近發展區的。活動中充分發揮了幼兒的自主性,這也體現了新的教育觀。在活動中,孩子的綜合素質得到發展。

三、反思

1、有趣的小烏龜不光體現在單個上的有趣,也可以將幾隻烏龜組合在一起進行創作,這樣將會讓幼兒的想象力更加擴展。

2、結束的講評活動可以讓幼兒來介紹本組的作品,充分發揮幼兒的主人翁意識,與前面的討論活動也相互呼應了。

3、可以多多嘗試一些好的活動形式,既是幼兒感興趣的,又是教師也覺得很好玩的,真正的做到玩中學,從而來總結經驗。

4、教師在活動中的指導較少,對新材料的介紹與操作要點講解不夠。

幼兒園課後活動反思 篇2

一、細節描述:

“1…3…5…1…3…5…”孩子們聽到了這個音樂馬上就從自己的小椅子上站了起來。又是一個音樂響起,孩子們立刻向後轉面朝小椅子站好,接着孩子們根據聽到的不同音樂做起了不同的動作:拿起小椅子、按照音樂活動中的隊伍排好隊,坐在座位上拍手。

二、評價分析:

《親親熱熱在一起》是一首表達孩子和爸爸媽媽美好感情的歌曲,歌詞看上去有些複雜,但是由於之前學了兒歌《敲門》,所以這樣就降低了歌曲的難度,幼兒學起來會容易一些。在幼兒學唱歌曲的同時我還讓幼兒做了一系列配合歌曲的動作,以此來幫助幼兒學習歌曲。小班幼兒的活動帶有明顯的情緒性,他們常常在興趣的驅使下自發地進行多種活動。我在開展小班音樂活動時發現,小班幼兒大都喜歡唱一些熟悉的歌曲,新授課時,他們一般興趣不太高,第二節複習課時,他們由於熟悉了音樂節奏,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就像《親親熱熱在一起》,因為歌詞就是之前學習的兒歌《敲門》,所以幼兒在學習歌曲時就有了興趣)這主要是幼兒在上新授課時,不能完全理解所授課的內容,當然更談不上接受有關信息了。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激發幼兒的興趣,才能上好小班的音樂活動。

三、所思所悟:

根據“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點,我也想了好多激發幼兒興趣的辦法。就像讓幼兒通過表演來激發自己的興趣從而學習音樂。因為幼兒好奇心強,表現欲旺盛。音樂活動能充分滿足幼兒這方面的要求。通過表演,幼兒能體驗到用表情、動作、姿態與他人溝通的樂趣。在感受音樂的過程中,幼兒能作出較積極的外部反應,能從與他人合作的動作表演活動中獲得交往合作的快樂。在音樂活動中,我啟發幼兒用自己的身體動作進行創造性表現,發揮幼兒創編的積極性,在開展音樂活動中儘量採納幼兒的意見和建議,不照搬書上的動作方案,幼兒在創編表演中鍛鍊了自己,增強自信心,獲得了成功感,這有利於幼兒健康人格的培養。

幼兒園課後活動反思 篇3

活動反思:

活動以孩子們喜愛的動畫片“圖圖”的視屏切入,用一種動態的、誇張的形式讓孩子們一下子感受到了生氣時的表情特徵。在孩子觀察與表現生氣表情的環節中,我也能緊扣活動的目標,時刻引導孩子發現圖片中生氣時誇張的地方,如:皺皺的眉頭、冒火的眼睛、豎起的頭髮等,並鼓勵孩子也能用誇張的方式來模仿這些誇張的表情,讓他們體驗到一種誇張後的樂趣。活動中,我能鼓勵孩子大膽地來講述自己生氣的故事,並能根據孩子的回答進行引導,使整個活動能緊緊圍繞目標而展開。

由於一開始我們考慮到要結合主題活動“高高興興”的開展,所以,在活動設計的過程中一直考慮的是如何才能使活動與主題貼合得更近,最後還是決定採用畫畫的形式讓孩子記錄自己生氣的故事,再引導孩子講述。活動中還引導孩子知道生氣是一種正常的情緒及使自己高興起來的方法。通過今天的教研活動,我也發現了一些需要調整或改進的地方。

1.對中班孩子來説一個活動抓兩個點可能更多了,而讓孩子用故事的形式來表現畫面可能太難了。既然孩子對誇張的表情很感興趣,而且活動前面的環節也引導得比較到位,可以重點就讓孩子來畫生氣的誇張表情。

2.我在活動中的引導還過多,比較注重面面俱到,有時可以退位,讓孩子講述的機會再多一些。

認識粗細(數學)

活動要求:認識、比較物體的粗細,懂得“粗細”的比較是相對的。

活動準備:教師演示用的4種不同粗細的物體(小棒、牙籤、蠟筆和水彩筆)

幼兒標作材料人手一份(能力強的為7種不同粗細的物體,能力中等的為5種不向粗細的物體,能力差的為3中不同粗細的物體)(牙籤、小棒、蠟筆、記號筆、水彩筆)

活動過程:

一、認識粗細

1.請幼兒用自己盒內的東西穿木珠

提問:你在玩木珠的過程中發現什麼了?(牙籤、小棒穿進,蠟筆等沒穿進)

2.尋找原即為什麼會這樣?(因為小棒、牙籤細,蠟筆粗)

3.小結:原來東西有粗和細之分。

二、比較粗細

1、出示小棒

師:剛才我們玩了穿木珠的遊戲,有的東西穿進去了,而有的東西沒有穿進,那麼小棒剛剛穿進了,它是粗的還是細的?

(1)若回答細的,則出示牙籤,讓幼兒比較

(2)若回答粗的,則出示蠟筆,讓幼兒比較

那麼這支筆到底是粗還是細。

2.得出結論:一樣東西是無法比較粗細的,要兩樣東西才能比較出租和細。

三、利用粗細不同的物體排序

師:你們盒子裏的東西有粗有細,那麼我們來幫他們排上隊

1.幼兒操作任意排

2.提問

(1)你是怎麼排的?(從粗一細,從細一粗)

(2)你是怎麼排出來的?

3、師生共同小結

(1)先找出最細的,然後找出最粗的,剩下的兩個進行比較、依次排隊。

(2)從盒中先找出最細的,放在第一,然後再在盒中找出最細的,放在第二,反覆運用這個方法依次排隊

4、請幼兒採用互換方法比較一種方法排列。

幼兒園課後活動反思 篇4

昆蟲的世界充滿了生機,充滿了趣味。無論是絢麗多彩的春天,還是驕陽似火的夏天,大自然中隨處可見昆蟲忙碌的身影。面對這一切,成人可能會不屑一顧,而孩子卻會歡呼雀躍,用充滿好奇的眼睛去觀望,用充滿靈性的耳朵去聆聽,大餡餅這個故事發生在有趣的螞蟻家族,藉助這個故事可以讓幼兒對螞蟻的生活習性有更多的瞭解,活動設計來源於幼兒的生活,讓幼兒瞭解螞蟻家族團結合作的搬運過程和有趣的分工情況,體驗團結合作的快樂!在活動過程中以遊戲的形式進行,使整個過程動靜結合,讓幼兒在輕鬆愉快的環境中學習,帶領幼兒用報紙當作大餡餅,學習有力的吆喝聲,體驗團結合作的快樂。

整個教學活動下來,我覺得故事的內容很獨特,裏面的對話工整、有序,闡述的道理明顯、易懂,整個環節把握得比較合理,但同時也帶給我一些啟示。

1、第一環節出示圖片激發幼兒的興趣我沒有引導好,當幼兒回答螞蟻在搬石頭時,我沒有很好引導,導致幼兒以為真的是大石頭。其實我可以引導他們,“這真的是大石頭嗎?”引出這是一片香腸,不是石頭。

2、在講述第三張圖片時,應該重點講述,上課時我有點急,“螞蟻為什麼要吆喝着把大餡餅運回洞?”這個問題我沒有拋出去,導致這張圖片沒有講透,還可以讓孩子學習螞蟻們的吆喝聲“嘿喲,嘿喲”。

3、講述故事時,我一張張地出示,讓孩子一張張地看,一張張地講,讓他們猜測下一張圖片的事情,幼兒不太會猜對,有點難度,其實,可以把圖片一起出示,讓幼兒有一個完整的故事概念。

4、最後環節遊戲《運餡餅》,讓幼兒切身體驗小螞蟻搬運食物的過程,將分工與合作在遊戲中體現出來。遊戲,能使整個過程動靜結合。但是我在遊戲前沒有講清楚遊戲規則,導致孩子都拿着刀,不知怎麼玩了,要是能講一下6人一組,二人當兵蟻,四人當工蟻,那麼他們就清楚了。可能是用了玩具刀的緣故,導致孩子對刀非常感興趣,看起來也有點危險,刀可以不用。《運餡餅》的兒歌一時半會不大可能學會,我想:不要也可以,就讓他們一邊搬大餡餅,一邊吆喝:“嘿喲嘿喲嘿喲嘿喲……”就可以了。

雖然活動已經結束,但留給我的啟示會一直引領我今後的教學工作,相信:只要自己不斷的積累,一定會在教育教學中有所突破與長進的。

幼兒園課後活動反思 篇5

活動目標:

1、體驗人多力量大,同伴之間應該相互合作的情感。

2、能夠根據故事情節模仿各種角色進行故事表演。

活動準備:

老公公、老婆婆、小姑娘、小狗、小貓、小老鼠等手套娃娃若干;蘿蔔胸飾若干;《拔蘿蔔》伴奏音樂

活動過程:

一、導入部分教師出示蘿蔔頭飾,引出故事主題。

教師:看,這是什麼啊?(教師出示蘿蔔頭飾)教師:這個啊是昨天有一個老公公種的一個蘿蔔,老公公每天都給它澆水、施肥,蘿蔔越長越大。後來啊老公公想把蘿蔔拔出來,可是怎麼拔也拔不動,後來發生了什麼事情,你們想不想知道呢?那好,現在啊,老師給你們講一個故事,就是有關這個蘿蔔的故事,小朋友想不想聽?

二、展開部分

(1)教師操作手套娃娃,講述故事,提出問題,引導幼兒正確回答。

教師:老公公蘿蔔呀拔不動,我們看看,老公公會用什麼辦法拔蘿蔔呢?(老婆婆、小姑娘、小黃狗、小花貓、小老鼠)教師:最後蘿蔔拔出來了沒有啊?那是怎麼樣拔出來的呢?有誰一起拔的啊?

教師:這麼多人,人多的力量是不是很大啊?

(2)再次講故事,請個別小朋友用手套娃娃進行故事表演教師:那好,那我們現在也一起來拔拔這個蘿蔔好不好?我請一個小朋友來用手套娃娃表演。

(教師請個別小朋友上來表演,請小朋友試着和老師一起講,主要掌握“來拉,來拉”“‘嗨喲,嗨喲’拔呀拔,還是拔不動”這兩個句子)教師小結:恩,人多的力量真是大啊?那小朋友想想再拔一次這個蘿蔔啊?那好,現在啊,我們大家一起來把這個蘿蔔拔出來!(教師引導全部小朋友一起分角色表演這個故事)

三、結束部分

教師引導全部幼兒一起表演故事。

教師:這麼大的蘿蔔,小朋友們有沒有拔出來啊?蘿蔔拔出來了小朋友們開不開心啊?

四、活動延伸

將手套娃娃放進語言區,幼兒可以在那裏繼續邊用手套娃娃自己表演並講述故事情節。

活動目標:

1、傾聽故事,瞭解故事的主要情節

2、學習簡單的角色對話,豐富詞彙"拉"、"拔"

3、"初步感受"人多力量大"的道理,感受同伴間相互合作的快樂。

活動準備:

1、背景圖及各角色圖片各一張(可粘貼);

2、各角色的掛飾各一張。

3、《拔蘿蔔》教學課件

活動過程:

一、通過提問,激發幼兒聽故事的願望出示蘿蔔的圖片,"小朋友們你們知道蘿蔔是長在什麼地方的?"等待孩子的回答。老師給予肯定回答

二、播放課件,分兩段欣賞故事、

1、帶着問題觀看課件"拔蘿蔔的時候遇到了什麼困難?"播放故事開頭至"拔牙拔,可是他拔不動"請幼兒回答剛才的問題。

2、蘿蔔拔不動怎麼辦呢?你有什麼好辦法嗎?

3、讓我們繼續觀看課件,看看老公公是怎麼做的?請了誰來幫忙?

繼續播放課件至結束

三、利用教具,一邊複述故事一邊提問

1、老公公一個人拔起來蘿蔔了嗎?他找了誰來幫忙呀?(老婆婆)老婆婆是怎麼回答的?

幼兒學老公公和老婆婆的動作

2、老公公和老婆婆兩個人有沒有把蘿蔔拔出來?他們請了誰來幫忙?小姑娘是怎麼回答的?

3、老公公、老婆婆和小姑娘有沒有把蘿蔔拔出來?他們請了誰來幫忙?小黃狗是怎麼回答的?

4、老公公、老婆婆、小姑娘、小黃狗有沒有把蘿蔔拔出來?他們請了誰來幫忙?小黃狗是怎麼叫小花貓來幫忙的呀?小花貓是怎麼回答的?

5、老公公、老婆婆、小姑娘、小黃狗、小花貓有沒有把蘿蔔拔出來?他們請了誰來幫忙?小花貓是怎麼叫小老鼠來幫忙的呀?小老鼠是怎麼回答的?

6、大蘿蔔有沒有拔出來?是被誰拔出來的呀?他們高不高興呀?

7、為什麼老公公一個人拔不動蘿蔔,很多人一起就把蘿蔔拔出來了呢?

四、表演故事

請小朋友表演故事。請一組小朋友們帶上掛飾,設計情景。教師和小朋友一起講述故事,再一次感受作品。

教學反思:

一、目標反思針對我的三條目標,我設計了幾個環節完成目標。

目標1:傾聽故事,瞭解故事的主要情節。我在環節【二】中體現,由於故事較長,我採用分兩段欣賞。

目標2:學習簡單的角色對話,豐富詞彙"拉"、"拔"。這一環節是重點,我用圖片作為更深層的理解,而圖片教具,我用了動感的,可以拉起來的蘿蔔,孩子們看到蘿蔔動了,給故事增添了趣味性。在環節【三】中作為重點理解。

目標3:"初步感受"人多力量大"的道理,感受同伴間相互合作的快樂。這一目標,我在環節【三】的結尾通過提問啟發的方法,讓幼兒自己猜測道理,又通過遊戲,更深刻的感受了樂趣。可以説,三個目標全部完成。

二、提問反思本學期,語言教研組的側重點放在了提問上,所以我在設計每一個問題的時候都經過了深思熟慮,試圖將問題精簡。但是由於故事較長,有個讓我困惑的地方就是:我的第三個環節中,由於故事情節的重複性,我的提問也是不斷的重複,是不是顯得很宂雜?可以更精煉而準確嗎?

三、教學效果反思從整個教學活動的效果來看,孩子是快樂的,活動氣氛也比較輕鬆,但在最後一個環節時,想讓每個孩子參與進遊戲中來,所以請全班孩子來表演遊戲,感覺不是很成功。第一:孩子沒有用故事中的語言對話來進行表演。第二:表演就是要省略旁白的部分,而我在表演的時候,成了第三次講故事,影響了孩子們遊戲看快樂情緒。有待提高。

幼兒園課後活動反思 篇6

我班幼兒對過生日充滿了興趣,提起生日和生日蛋糕他們就有説不完的話題,我就利用孩子這一特點,設計了這一活動。活動的目標是透過為丁越小朋友過生日,讓幼兒瞭解生日的好處,並透過該活動學習分享.我充分思考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興趣愛好,以一份神祕的禮物引入活動,引起幼兒的好奇,再變出一個精美的生日蛋糕,將幼兒的興趣完全調動起來,活動中,我用丁越小朋友的口吻和幼兒交流,以丁越小朋友的身份向幼兒提出問題和要求,對於發言用心、表現較好的幼兒,我會給予用心的肯定與讚賞,並會讓丁越小朋友親小朋友一下做為獎勵,鼓勵幼兒繼續努力。當秩序稍亂時,我會用和丁越小朋友説悄悄話的方式來吸引幼兒的注意,在整個活動中幼兒的情緒都很高。

本次活動是從幼兒的年齡特點出發的,因此,活動時的秩序方面沒有太大的問題,偶爾幼兒也因為急於搶答問題而站起來,或在討論問題時聲音較大而略顯嘈雜,此時我會用輕聲和越越耳語的方式,吸引幼兒的注意力以到達安靜的效果,所以,整個活動進行地較為順利。

過生日是幼兒原本就十分喜歡的,再加上這次是幼兒第一次在幼兒園、也是第一次為其他小朋友過生日,所以,幼兒們對活動更加感興趣,都很用心地投入到活動中去。在互送禮物並祝生日快樂時,大部分幼兒都能夠主動大膽的與他人進行交流。個別較內向的幼兒在教師與其他同伴的鼓勵下也能勇敢的走過去。透過此活動,幼兒懂得了生日的好處,認識到自己長大了,並學會了關心同伴,與同伴分享食物和遊戲的快樂。幼兒的語言表達潛力也得到了提高。整個活動體現了教師引導幼兒用心參與的教育方式,當幼兒的語言表達遇到困難時,對幼兒進行用心的引導和鼓勵,幫忙幼兒樹立自信,學習與人分享。

幼兒園課後活動反思 篇7

幼兒園區域活動是幼兒自我學習、自我發現、自我探索、自我完善的自主性綜合遊戲活動,幼兒在輕鬆愉快、豐富多彩的操作環境裏自由分配角色,增長各方面的社會知識。我園各班級根據實際情況開展了不同的區域活動。我班開設的有:化粧區、人間美味餐廳、美工區、娃娃家、建構區,通過一學期幼兒的操作,對幼兒平時在操作活動中所出現的問題進行以下反思。

1、合理投放活動材料。區域活動中的操作材料必須儘可能豐富多樣,並且符合本區域的操作特點,富有一定的趣味性。操作一段時間之後,還應適時地調整活動材料,應充分地考慮幼兒興趣及個性發展的需要,可以通過與幼兒共同商量,更新材料。此外,活動區的材料還應具有層次性和探索性,還應根據幼兒的個體差異投放不同難度的材料。

2、教師適時合理的指導。教師在教育活動中是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在區域活動中,教師恰到好處的介入是最重要的。在進入區域活動之前,教師應給幼兒講明該區域的活動要求與玩法,並且回憶上次活動中碰到的問題,如何解決的方法。同時,教師應詳細介紹新添置的活動材料,使幼兒能大膽地嘗試新內容。活動中,老師請幼兒根據自己的意願選擇活動區域,成為區域的主人,自由分配角色,自主式、商量式的操作。區域活動中,既考慮到幼兒之間相互交流、共同合作,又要注意彼此之間互不干擾,從而使幼兒能專注投入某一活動,探索問題。活動後老師與幼兒一起交流活動的感受,使其能進一步體驗倒成功得喜悦,同時有針對性的對某一活動內容進行詳細的分析。

3、培養幼兒良好的操作常規。在區域活動中,幼兒養成良好的操作常規非常重要,比如:按照正確的操作方法進行,對操作材料要愛惜,操作完之後應將材料整理好並且歸位。從小教幼兒愛惜物品是一種美德,這樣的話,教師精心準備的材料有一定的操作期限。活動完幼兒習慣性地將材料整理好,提升了幼兒收拾整理物品的能力以及自理能力,幼兒自身獲得一種成就感,同時也減輕了老師的工作量。

通過一學期我班區域活動的開展情況,使我在實踐中不停地摸索總結,我認識到區域活動能讓幼兒學到更多的東西,讓每個幼兒都能主動學習,主動參與。我將繼續擔當幼兒區域活動中的觀察者、指導者、合作者、完善者的角色,讓幼兒自主地操作、快樂地操作,在操作中學到各種知識和本領。

幼兒園課後活動反思 篇8

在《長大了》活動中,當活動進行到仿編兒歌內容時出現了讓我覺得比較棘手的問題,幼兒在仿編兒歌時總是轉不過彎來,總是圍繞自己説,思維受到了限制,而聯想不到自己的東西也會變長變短。我想了想可能是我的引導上出了偏差吧,因為剛開始我只是口頭上簡單地解釋和引導了一下,似乎有點高估了幼兒的抽象思維能力,之後我便用食物和動作進行引導,這時才有一部分孩子反應過來。

從這裏可以很清楚地知道:啟發孩子的思維必須藉助具體事物來進行,採用直觀教具,幫助幼兒積累豐富的表象。同時要調動幼兒的多種感官參與活動。讓幼兒通過視覺觸覺等來認識事物,描述事物。

幼兒園課後活動反思 篇9

手指點畫是一種新的作畫方式,不僅可以提高孩子們的動手操作能力,也能讓孩子們體會到不同作畫方式所帶來的不同樂趣。秋天是個美麗的季節,蘋果是小朋友們經常接觸的水果之一。《手指點畫:秋天的蘋果樹》這節美術課的主要目標是讓學習用手指點畫蘋果,使用不同的方法繪畫出大小不一,疏密不同的蘋果,同時讓幼兒對不同的美術表現形式產生興趣,體驗點畫活動的快樂。

在課前我作了充分的材料準備,如:幼兒操作材料是人手一份畫有蘋果樹的A4紙、紅色顏料每組一份。當我出示範畫的時候,孩子們的注意力全被我吸引了,有的説"這是果樹"還有的説"哇!好漂亮啊!"。整個活動構思我抓住了孩子們的興趣點,使他們能夠積極的參與到活動中來,在本節活動中,我親自示範點畫蘋果,重點講解了點畫蘋果的技巧和做完畫後的注意事項。我發現孩子們的積極性還是蠻高的,畫的也很不錯。

總而言之,每一次活動後總能總結出自己許多的不足之處。如:教案設計方面、過程、教師迴應等都存在着許多問題,看來自己應該在不斷的努力與學習、實踐、反思中錘鍊自我,才能更好的學習如何引導孩子,讓孩子和我一起快樂的成長。

在每一個活動中,只要能讓孩子們處於歡樂之中,能體驗到自己的成就感,這也讓我無比欣慰。我是經常告誡自己:一個活動,不在於教師如何的精彩,而在於孩子在學中的快樂,這樣我也會感到滿足了……

幼兒園課後活動反思 篇10

情景描述:又到了區域活動時間了,幼兒像往常一樣,拿了區域牌,開心地進入自己喜歡的活動區遊戲。而我就在旁邊當一名觀察者,觀察孩子們在區域活動中的表現,瞭解他們在語言、交往方面的表現,並且在孩子們需要的時候,適時得給予一些指導和幫助。

今天和往常一樣,娃娃家還是最受孩子們歡迎的活動區,來這裏的人也最多。毛毛進入娃娃家後拿起玩具手機給媽媽打電話,雯雯進了娃娃家後看見毛毛手中的電話,上前就搶,嘴裏還説着:“我打一個,我打一個。”兩個孩子開始爭搶起來,把那些“小朋友要一塊兒玩、和小朋友商量商量”的話拋在了腦後。我等了一會兒,兩人還是僵持不下,誰也不肯讓,而且看情形,她們馬上就要來告狀了,看來非要我出馬了。於是,我馬上走過去説:“雯雯,毛毛是小妹妹,先讓她打行嗎?”雯雯雖然停止了爭搶,但是仍不甘心地看着毛毛的手機。這樣不行,問題還是沒有解決,我靈機一動,去其他班上又借了一部電話,並大聲説:“鈴……鈴……雯雯快來接電話,媽媽找你。”只見雯雯滿心歡喜地跑去接電話,並和媽媽聊了起來。矛盾化解了,雯雯也投入到愉快的遊戲中去了。看來我這招轉移注意力的辦法還真是有效。

評價反思:

小班幼兒年齡小,常以滿足自己的需要為準與他人交往,且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而發生爭搶,教師可以利用幼兒情緒易轉移這一特點,適時地介入並加以引導,使“糾紛”很快化解。這樣,既保證了遊戲的正常開展,又不影響幼兒的遊戲情緒,真可謂一舉兩得。

幼兒園課後活動反思 篇11

區域活動又開始了,今天我們要求孩子利用不同材料製作小豬,崢崢選來選去拿了一個土豆作為小豬胖胖的身體,可身上什麼也沒有,怎麼辦呢?我就鼓勵他自己想辦法解決。於是,他選了一張黃色的彩紙來做小豬的鼻子等各部位的器官,並貼了兩隻大耳朵、一個大鼻子、又畫了兩隻小眼睛,接着開始做小豬的四隻腳了,可是不知道為什麼,他做着做着就停下來了,想了一會,還是不行,他走到我跟前對我説:“老師,我的小豬為什麼腿都瘸了呀?”我看了一下他們桌子上都有幾個小的土豆、山芋,就對崢崢説:“你去找一找,哪些東西比較小點,能夠做小豬的腿的?”他開始找了一會沒找到,於是動翻翻、西翻翻,突然發現了一小土豆,正好可以做小豬的腿,困難解決了,他又開始做了……不一會,崢崢開心地對我説:“老師,你看這是我做的小豬。”我及時表揚:“你真棒!”

反思:

我覺得在我們各個主題活動的開展中,不斷地在區角活動中增添與主題活動相關的材料,讓孩子隨着主題活動的開展而有東西可操作,有東西可玩,讓孩子自由選擇操作,發揮孩子的自由想象。在孩子遇到問題時,我鼓勵孩子自己想辦法解決,發展孩子自我解決問題的能力。當孩子再一次遇到問題時,我又適當進行引導,還是讓孩子自己解決問題,聰明的孩子一點就通,想到了好辦法。孩子在製作後體驗到了製作的愉快與成功的喜悦。教師及時對孩子進行表揚,更是讓孩子無比的激動與興奮。

幼兒園課後活動反思 篇12

隨着幼兒教育方式的深化,靈活多變的教學方式越來越受廣大幼兒工作者的歡迎,也越來越能在教學過程中體現教育的價值。

在眾多現代靈活的教育中,區域活動成為了一種趨勢,它給予幼兒自由的遊戲空間和自主的遊戲氛圍,是幼兒自我學習,自我發現,自我完善的平台。同時它具有靈活性,能滿足幼兒發展的需要,是實施個別化教育的有效形式。當然在區域活動中,會出現各種的問題。在這兒,我根據自己的一些教學中的感受和心得總結一些常見的問題。

1、活動的規則、環境與目的

所謂“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教學更是如此。在為幼兒營造一個好的區域活動的環境時,作為教育工作者更要制定出幼兒可以理解能夠遵守的區域活動規則,逐步建立起班級區域活動的有序環境。如此,才能達到活動的目的,幼兒才能根據自己的意願選擇活動內容和活動夥伴,主動地進行探索和交往。

2、活動的指導

由於幼兒年齡較小,一些還不能完全的理解,沒有老師正確的引導,很大程度上是達不到幼兒教育的教學成果的。首先,在活動材料的準備上,我們必須觀察幼兒對材料的態度,適時的更新和豐富活動材料,以至於不讓幼兒有枯燥感,增加活動的趣味性,其次,老師在活動中要明白幼兒才是活動的主體,我們只是“綠葉”,活動本來就是幼兒自我發展,自我想象,自我探索的過程,過多的干預反而達不到教學效果。最後,活動中,老師要仔細的觀察,同時進行適度的交流,在點滴中瞭解幼兒的內心。

3、活動的講評

區域活動後的評價,我個人認為十分的重要。在講評中,我們可以從自我的評價和幼兒的評價兩方面出發,進行自我的總結。當然,還有很多的小問題也是我們教學工作者應該注意的,希望在以後的工作中,不斷地總結經驗和教訓,努力提高教學質量.

幼兒園課後活動反思 篇13

上學期是我園準備市示範園檢查的一學期,為了更好的迎接示範園的檢查,聽課安排上我們以觀察教師教育教學組織實施策略為重點,一共聽課並記載了大中小班教師50節教育活動。具體情況是:

一、 每週隨機下班聽課沒有很好的落實時間。

上學期開學初環境檢查中有部分班級的環境創設兒童化、教育性體現不夠,因此全園班級在九月份都重新優化環境,教師們都留在班級創設因此常規聽課安排沒有很好執行。十月份重點指點教師的教育活動,十一月份才進班連續一週的常規活動檢查,使常規聽課活動沒有很好的落實實施。雖然是因為大的檢查活動的關係,但也反映了日常工作安排的條理性和自我要求嚴謹的不足。

二、 具體聽課情況分析

(一) 好的現象

1、 部分教師特別是大班主班教師組織實施活動認真,能仔細分析教材和孩子現狀準備教案,教學中能關注幼兒的學習特點,積極引導幼兒合作、探究學習,幼兒在活動中思維活躍,參與積極。

2、 能充分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促進了教學過程的真正優化。教師們都能根據幼兒園班級配備的電腦、實物展示台、電視機、數碼相機等現代化教學設備,合理的運用於教學中,讓幼兒直觀形象的感知教學內容,使教學活動生動有趣,有效的優化了教學過程。

(二) 不足的表現

1、 教師們在專業上還需進一步學習,提高教材的分析處理能力、組織教學的能力以及師幼互動的能力,加強專業素養。

2、 個別教師活動準備不夠充分,教師方法和手段簡單粗糙,特別是對教材的重難點把握不準,缺乏靈活的教學方法和手段。

2、教學常規無要求或要求不細緻具體,表現在有的教師為不影響教學進程對出現的影響教學秩序的現象視若無睹。

3、部分教師的教育觀、兒童觀還需進一步轉變,具體表現為教學中走教案;教師教授多等現象。

三、自我反思

1、自我診斷:

(1)聽課安排缺乏計劃性和條理性,突擊性聽課或為接待檢查而聽課較多,紮紮實實按聽課制度落實少。

(2)聽課中較多關注教師的教學情況,對幼兒學習狀況關注不夠,也較少專門分析。

(3)聽課後反饋也多從教師執教情況進行分析總結,較少針對教材和幼兒學習現狀幫助教師分析活動實施的得失。

2、改進提高:

(1)端正“聽課”思想,理清聽課含義。蘇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學》對於“聽課”是這樣解釋的:a.幫助教師們改進他們的教育技巧,b.聽他們講課並給予分析,c.研究教育經驗,d.監督作息制度的遵守情況。作為業務園長我們要帶着研究的態度走進教室,走近教師,和教師一起學習、鑽研、提高、成長,讓教師明白我們來聽課主要是幫助她們解決教學問題,而不是檢查監督她們的工作,消除教師的戒備、牴觸情緒,共同搞好教學工作。

(2)加強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引領能力,要多讀書、勤于思考,勤於動筆記錄、分析聽課中發現的問題,在書籍與理論中尋求解決方法,經常進行聽課情況的報告分析,對聽課的分析材料加以綜合,然後有針對性的對教師作專題報告。

(3)作為業務園長我們在完成上級和園長佈置的工作外,一定要理清工作思路,要沉下心來研究教材、研究教師,這是我們的工作性質賦予我們的工作職責。立足幫助教師專業成長的高度,以聽課來幫助教師成長,幫助教師分析他採用的教育方法,給他以實際幫助。

(4)每學期有計劃、有重點的追蹤幾位教師組織的活動,對教師進行診斷,連續聽一個領域或一個主題的活動,在聽課時我們不僅要觀察教師的教育狀況,還應全面記錄幼兒的學習狀態,與教師共同研究教學問題,為教師改進工作質量提出合理化建議。

只要我們落實好聽評課活動,多研究、多探討、多發現、多鑽研、;勤思考、勤歸納、勤梳理、勤總結,我們一定回在這個過程中獲得專業指導力的發展與提高!讓我們從現在做起吧!

幼兒園課後活動反思 篇14

201x年4月1日,在撫寧縣榆關鎮中心幼兒園,幼兒組市級骨幹教師開展了《幼兒園教學評價》學習研討活動。在本次活動中,高靜老師進行了《幼兒園教學評價》專題講座,崔潔老師上了一節大班《梅花》活動課,大家將教學活動評價的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進行了研討。

高靜講座的主要內容:

一、共同學習《綱要》教育評價內容

二、共同學習《綱要》組織與實施中的教學評價內容

三、教學評價理論知識概述

(一)概念辨析:評估、評價、教育評價、教學評價

(二)教學評價的功能:導向功能、反饋功能、激勵功能、管理功能、教育功能

(三)教學評價的類型:診斷性評價、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常模參照評價和標準參照評價;定性評價和定量評價;自我評價和外部評價。

(四)教學評價的原則:1.導向性原則。2.科學性原則。3.公正性原則。4.有效性原則。5.以學為本原則。6.多元化原則。7.教育性原則。

(五)教學評價的過程:1、明確教學評價的問題。2、明確教學評價的目的。3、確立教學評價的指標和標準。根據教學目標確定評價的範圍,列出評價指標,制定評價的標準。4、收集信息。5、分析信息。6、反饋信息。7、調整與改進。

(六)教學評價的發展趨勢

四、幼兒園教學活動的評價

(一)幼兒園教學活動與教學活動評價

(二)教學評價的基本價值取向

(三)當前新課程背景下的課堂教學評價改革呈現出下列一些新的基本趨勢和特點

(四)新課程倡導發展性評價,其基本表現

五、共同學習有代表性的教學評價表

(一)理論專家提出的幼兒園教學評價表

(二)有專家引領並進行實驗的幼兒園教學評價表

(三)園所進行實驗的幼兒園教學評價表

(四)我市區的幼兒園教學評價表

六、共同學習專家文章:幼兒園日常教育活動中教師的反思性評價

崔潔老師的《梅花》活動課

崔潔老師心思細膩、心靈手巧,她的活動課有很多環節讓人深有體會:請幼兒聞花香會提前在假花上噴上香水;請幼兒觀察梅花後將梅花粘貼在衣袖上以免亂放;請幼兒做小魔術師點擊鼠標開出朵朵梅花(課件美觀、易操作);幼兒做好的梅花圖教師準備好裱畫的底版;作品完成了一起合個影留個紀念……

活動課結束後,全體教師針對活動進行了研討活動,大家各抒己見,研討氛圍十分熱烈。由於時間關係活動結束時大家仍有意猶未盡的感覺。

本次活動引我深思的有兩個問題:

第一:深感教師的專業素質對教學評價影響的重要。

新《綱要》充分肯定了幼兒教師在教育、兒童發展中的作用和地位,同時對教師素質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與挑戰。新《綱要》的教育理念與精神的貫徹、實施關鍵在教師。能否對幼兒實施高素質的教育,促進幼兒生動、活潑、主動地發展關鍵在於教師的素質。作為專業教育者,教師的素質首先體現在教師的專業素質上,而教師的專業素質集中體現在實施素質教育的能力上,這也正是當前教師培訓過程中所強調的教師專業化水平的提高和發展的基本方向。通過這次深入學習幼兒園教學評價我深深感到教師對自己專業化的認識與自我提高的意願對於幼教的發展實在是太重要了。

第二:深感教育的不平等現象

當“教育的不平等、不公平”很早出現在耳邊的時候,我沒有太大的感觸,只是想國家大、很多地方窮,應該有一個發展的過程,可是這次活動親歷在撫寧縣榆關鎮中心幼兒園的活動室,我深深體會了什麼是教育的不平等。4月1日,還沒到停止供暖日期的時候,這個幼兒園的活動室已經沒有了暖氣,冰冷透骨了。難道幾天的供暖都做不到嗎?這僅僅是“窮”的問題嗎?

最後的反思:我們,到底可以為幼教做點什麼!?可以為孩子們做點什麼!?

幼兒園課後活動反思 篇15

幼兒園開展區域活動,我為此做足了準備。活動程序在腦子裏過了一遍又一遍,生怕遺漏哪個環節。因為幼兒以直觀形象思維為主,所以我在材料準備上更是花足了心思。特別是在自主遊戲環節,為了避免出現爭搶遊戲材料的情況,我在每個遊戲區角投放了足夠種類、數量的玩具和材料。為了避免幼兒擁擠,我把活動室中所有空間都利用起來了,小書屋、計算區、建構區、體育區、手工紡等區角讓整個活動室都生動起來。充分的準備給了我順利開展半日活動的信心。晨區活動開始了,孩子們看着琳琅滿目的玩具和材料,興趣都十分濃厚,勁頭十足,我樂在心裏。於是,我放手讓幼兒自己去選擇區角進行遊戲。可接下來的情形出乎我的意料。眾多的區角,讓孩子分散開來了,每個區角里最多隻有三五個孩子。看到那麼多玩具和材料,孩子們便拿起玩具自顧自玩了起來,根本顧不上和同伴交流,更別説區角之間的互動了。很多孩子不停地調換着玩具、材料,拿起一個玩具擺弄兩下,再換其他的來玩,始終靜不下心來。看到這種情況,我急忙來到建構區,提醒幼兒,原本以為孩子們會把注意力轉回到遊戲角色中來,誰知孩子們你推我我推你的,誰也不讓着誰,繼續搶着玩具。我看到一些幼兒把區角里的玩具都擺弄了一遍後,開始把目光投向其他區角的新材料上,而語言區、小書屋等幾個新材料較少的區角漸漸遭到了冷落,幾個新材料較多的區角聚集了很多幼兒,於是,材料出現了短缺,我一直想避免的爭搶場面還是出現了。

活動雖然結束了,卻給我帶來了很多思考。在活動前做足了準備,提供了豐富的遊戲材料,是否一定能讓幼兒有規則地開展遊戲呢?從上述案例來看,答案是不一定。於是活動後我想了一個好辦法,要想幼兒不“扎堆”地遊戲,我給每位幼兒都做了一個“進區卡”,又在每個區域粘上了掛鈎,幼兒要想進入區域遊戲必須拿上“進區卡”才能進入自己想玩的區域,一但本區域的掛鈎掛滿了進區卡,你只能去別的區域活動了,這樣幼兒不僅能在自己喜歡的區域活動,也不影響別的幼兒了。

幼兒園課後活動反思 篇16

生活環節是影響孩子一生的發展。幼兒一日生活的養成有助於良好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的發展。由此可見,幼兒一日生活環節中的點滴小事對於孩子來説都是非常有意義的。

在教委領導的組織下,我們一起觀看了視頻中幼兒園裏幼兒的一日生活情景。看後我恍然大悟,原來平時我們給孩子的束縛太多,孩子們的一日生活也可以在有秩序的情況下變得如此豐富多彩,而不是一味的按部就班。

首先展現的是入園好時光。核心理念是要讓幼兒喜歡上幼兒園,來到幼兒園要有一定的安全感,能積極愉悦的參加入園活動。怎樣才能讓幼兒喜歡上幼兒園呢?就是在於老師們平時怎樣和孩子進行溝通教育。視頻中,幼兒來到幼兒園在老師的引領下觀看圖片,看圖片裏的小朋友是怎樣疊衣服、疊口罩、疊圍巾的。之後老師和孩子一邊説兒歌一邊疊衣服,孩子們從中找到了樂趣,而不是單純的去疊衣服。細想我們平時是怎樣做的,我們只是幫助孩子脱下衣服然後代替他們疊好,久而久之就有了依賴。我們的工作量增多,從而覺得工作枯燥、乏味。

趣味點名環節。幼兒每人扮演一種小動物,老師點幼兒的名字,點到的幼兒要説出自己是一種什麼動物,然後模仿該動物的基本特徵。這樣既鍛鍊了幼兒的積極參與的表現能力又鍛鍊了語言表達能力,使得點名環節更生動有趣了。想想我們的點名,平時只是形式,毫無興趣可言。

趣味盥洗。核心理念是懂得盥洗對身體健康的好處,並掌握正確的洗手方法,感受盥洗所帶來的舒適和愉悦的心情。視頻中的幼兒在老師的引導下唱着兒歌輕輕鬆鬆就把小手洗乾淨了。久而久之孩子就在盥洗過程中就把衞生習慣慢慢養成了。在今後我們和幼兒盥洗時也要吸取別人的優點,爭取把好的習慣引領到我們的孩子身上。

温馨用餐。在進餐過程中要保持愉快的心情,喜歡吃多種食物,不挑食。

視頻中的孩子在吃飯時會自己介紹今天的飯菜,説出它們對我們的身體有什麼好處,孩子們吃得很開心。看到這裏想起我們的孩子在吃飯時的種.種,要想有好的改進不去反覆的重複現狀,就要在今後的一日生活中下足功夫,使之眼前一亮。

看了以上的幾個案例,使我真正明白了一日常規並不是只用來約束和管教幼兒的。而是在活動中協助幼兒能更好的融入到集體生活中,讓幼兒能自由的投入、參與、嘗試到日常常規中。活動時要挖掘孩子的亮點,注重孩子的個體差異,使每個孩子都能得到很好的發展。

每個孩子的事都不是小事,老師要耐心的從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幫助他們解決問題。在日常生活中每個孩子的進步都要盡收眼底,給予他們肯定和鼓勵。為孩子能有一個好的日常行為習慣,我們要努力為孩子創造一個安全、愉快、輕鬆的學習環境。

幼兒園課後活動反思 篇17

為期一週的半日活動展示在每個教師的精心準備和認真組織下順利結束了。本次展示活動中,每個班級的教師都根據主題內容進行了教室環境的創設、區域材料的豐富以及各個環節的滲透;每個教師都精心地準備了教學活動、區域活動以及户外活動。現主要針對大班年級組的整體區域情況作一簡單的梳理:

關鍵詞:區角創設

目前每個班級都創設了7—8個區角,主要涉及語言區、益智區、數學區、探索區、美工區、表演區、操作區。每個班級根據自己班級的特色有了着重區域並加以深入。例如:大七班在美工區的基礎上,開設了一個創意無極限的區角,主要讓孩子們進行廢舊材料的再加工,有光盤類、紙盒類、瓶罐類、毛線類等;大四班音樂遊戲較為出色,因此在“大舞台” 裏,孩子們載歌載舞,玩得不亦樂乎。

建議:

每個班級學習型區域偏多,社會角色體驗較少。可適當調整一些區域成為具有一定社會交往性的區角,在社會性交往活動中同時發展專項能力。例如:在超市活動中學習排序、數的知識、加減的運算等相關知識;在設計院中進行粘貼、泥工、剪、撕、構建等多方面的技能。

關鍵詞:區角材料

經過前階段的學習與平行班觀摩活動以後,每個班級都對自己班級的區域材料進行了重整與添置。目前每個班級中材料都較為充分,能夠滿足幼兒的操作需求。我們可以看到許多教師們新添置的材料:

操作類:穿鞋帶、串珠、繞毛線、七巧板、拼圖、棋類、玩鎖、點數、送牛奶、計算闖關、猜名字、拼成語(古詩)、找量詞、詞語開花、編織、找不同…

探索類:放大鏡、萬花筒、沉浮、音樂瓶、神奇的指紋、火箭、吸鐵石、靜電摩擦、溶解、月亮船、燈泡亮了、拆裝玩具、吸水性探索…

建議:

1、 教師投放的材料關注幼兒學習性的材料居多,多為幼兒平面的操作練習,可在遊戲性與趣味性上作思考。

2、 個別材料的投放存在可操作性問題,例如:物體吸水性探索過程中,教師投放的材料為硬海綿、A4紙、棉花(極少),這些材料的吸水性如何?是否可增加幼兒熟悉的大海綿、各類紙(餐巾紙、彩紙等),小毛巾等,並提供操作記錄表,以便於更好的檢驗與經驗分享。

3、關鍵詞:組織情況

每個班級孩子都能根據意願自由選擇區域,並進區有序地選擇材料進行操作,各班區域常規已經基本建立,區域活動組織流程規範。在區域活動之初,教師主要針對上次區角活動的問題、本次區域的重點以及材料作簡單介紹;區域過程中,倆位教師分工明確,有重點區域的跟進式指導,也有全局的巡迴指導;在活動結束後,均有總結以及作品介紹。

建議:

1、個別區角存在盲點,呈現任由幼兒自由發展的局面。例如:閲讀區幾位幼兒自由閲讀,建築角自由搭建等,沒有預設的發展目標。閲讀區可介紹看書要點並記錄所看書面的要點、建築區有本次搭建的主題與突破難點。

2、整體活動仍然存在較為吵鬧的現象,需要長期堅持引導幼兒安靜、有序、自主操作。

幼兒園課後活動反思 篇18

今天中午,陸老師也針對户外活動的情況進行了反饋。陸老師也歸納了三點最突出的問題。

1、準備工作不充分,活動不能順利開展。

2、晚出早歸。到了規定的時間沒有準時出去,還沒有到收的時間,已經收回,孩子真正活動的時間,少之又少。

3、孩子等待時間長。分玩具老師一個個分,分到最後一個,已經過去好長時間。

為了避免以上問題,在以後帶户外活動的時候,要提前準備好需要的材料,不要臨時準備,這樣就很耽誤時間,也不至於手忙腳亂,以至於達不到户外活動的效果。户外活動的時間要保證,幼兒每天的户外活動是兩個小時左右,在幼兒園我們都是有時間規定,每個活動大概多少時間,是有利於幼兒的發展,如果沒有準時出去,又提早的收掉,就根本達不到户外活動的效果,就像陸老師舉得例子,晨間活動7:55分開始8:05結束,幼兒實際活動的時間只有10分鐘,無形中就少了20分鐘,今天的户外活動就沒了意義。

關於孩子的等待時間過長的問題,我在實際操作中也發現了,教師在組織的時候,其實浪費了很多的時間,比如分發玩具需要五分鐘,那分給最後一個幼兒的時候,他也就少了五分鐘的活動時間,對於中大班的幼兒我們完全可以讓他們自己拿,託小班最好能夠和保育員溝通好,不要浪費時間。

通過今天的學習,對於一個新老師來説,收穫很大,讓我重新了認識了户外活動,也對以後我在實際帶班的時候也有很大的幫助。

幼兒園課後活動反思 篇19

本月我們大班組的關注重點是就是關於值日生的活動,而且這次活動也將作為大班組的一次實踐性活動。所以我將生活活動有機的與學習活動結合到了一起。整體來看這次活動還是有價值的,也是有必要的。基本達成了活動目標,把我們小朋友以前對於值日生制度較為淡化的,在這裏強化了一下。比如,天氣預報在沒有老師的提醒下,已經在角落裏冷漠了好長一段時間,通過此次活動,使幼兒又繼續開始關注班級的這項工作。

活動開始,我用一首優美好聽的“值日生歌”導入,受到了小朋友的歡迎,而其中有幾句不適合我們幼兒園小朋友, “先到學校來拔草,再給花兒把水澆”所以將之改動成“喝水杯子擺擺好,再給花兒把水澆”,教育就是這樣的,我們要隨機應變把不適合的改成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在過程中,我用了自己班的小值日生隨機拍了他們的幾個鏡頭,卻發現這些鏡頭幼兒很感興趣,很能抓住幼兒的注意力,從而達到教育目的。而在之後的延伸活動中,我們班將每週選舉一次“每週之星”,這個名稱的選舉得到了幼兒的贊同,大家也都為做上小明星而努力,都積極的參與到了活動中。

而對於這次活動,課前也是做了充分的準備,方案也是經教研組的研討之後形成的,為了這次活動,整個教研組下了不少功夫,在這裏我要説一聲謝謝。

幼兒園課後活動反思 篇20

一、背景:

隨着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區域活動這一活動形式滿足了孩子們不同的發展需要,尊重了孩子們的個別差異,它為孩子們提供了更多的自主活動機會,其潛在的教育價值也不斷被挖掘出來。因此,它越來越被我們老師所重視,成了孩子們在幼兒園生活的一個重要環節。

二、案例:

一天,在區域活動中,我們增加了新的材料——夾東西。根據孩子們不同的能力,我們分別提供了紙團、紅棗和玻璃球,讓孩子們用相同粗細的筷子嘗試從一個碗夾到另一個相同高度的碗中。孩子們對新的材料很感興趣,都想來玩一玩。

這一天,小林最先來到了生活區,他一眼就看到玻璃球還沒有人玩,於是就端出了夾玻璃球這個最高層次玩了起來。在班上,小林的動手能力相對比較弱,他試了好幾次,怎麼也夾不起來。我在邊上看了他約有五六分鐘,看他老是夾不起來,於是就走過去,蹲下來輕輕地對小林説:“小林,你試試夾紙團好嗎?”小林抬頭看看我,搖搖頭説:“不,我就是要玩珠子。”我又勸了他好一會,極力轉移他的注意力,可是一直沒有效果,小林堅持要玩玻璃球。沒辦法,我只能手把手地教他夾,可是還是不行。小林的動作是對了,但手不靈活,用力的方法不對。就這樣,我們夾了好一會兒,小林忽然抬頭對我説:“楊老師,你給我一個調羹吧!調羹我會舀的。”我聽了,心裏咯噔一下,心想:給不給他呢?如果給他調羹,就沒有按要求進行活動,材料提供的目的達不到。而且,給了小林調羹,其他的孩子也會要,這可怎麼辦呢?回頭又一想:現在小林的興趣在玻璃珠上,因此,他不會去考慮換材料,可也與能老是讓小林坐着呀?於是我從櫃子裏找出了一個很小很小的調羹,交給小林。小林拿到調羹就開始勺起來。一開始是一顆一顆地勺,接着就是兩顆兩顆地勺,在勺兩顆的時候,他得意地抬頭看着我説:“楊老師,你看!”

第二天,區域活動開始了,只見小林選擇了第一個層次——夾紙團,慢慢地夾者,他的動作比較準確,夾地很專心。

三、分析與反思:

在開展區域活動的過程中,我們總會發現,孩子們並不會按照他們自己的水平來選擇適合他們活動的材料的,他們往往只是按自己對材料感興趣的程度來選擇。那麼如何引導孩子來選擇適合他們的活動材料,做到既不干預太多,又不錯失任何一個具有教育價值的機會呢?

在這個案例中,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給他調羹對不對?

一開始,當小林選擇最高一個層次時,我們都看的出來,小林並沒有想到自己會不會夾玻璃球,他只是想玩玻璃球。當我極力地想轉移他的注意力時,小林還是在盯着他的玻璃球,這時,小林的注意力、興趣點全被玻璃球吸引了。當小林夾來夾去還是不行時,他嘗試了第一次地自我的調整,對我提出要用調羹的要求。這時,小林經過嘗試已經瞭解到了自己還不會用筷子來夾玻璃球,這個要求自己達不到,但此時他很想玩玻璃球,怎麼辦呢?於是他

想到了自己會用調羹,就向我提出要用調羹的要求。這時是他自己在給自己一個台階下。當時我的內心是十分矛盾的,因為,我的心中的即時目標是固定的。在經過一陣掙扎後,我最終選擇了尊重他,給了小林調羹,滿足了他這時的需要。在隨後的活動中,小林進行了第二次的自我調整,他嘗試用小調羹一次舀兩個玻璃球。並在第二天嘗試了第一個層次的活動。到這時,我的問題解決了。

通過這個案例,我認識到了幾點:

一、目標應隨孩子的需要靈活調整。

有時,我們往往太執着於自己的活動目標,而忽視了孩子自身的需要,順着孩子一些,也許會出現另一番天地。

我們都知道,孩子的學習過程是一個在同化和順應的基礎上的知識、行為的重新建構過程。小林要玩玻璃球,但按老師提供的要求他並不能達到,怎麼辦呢?小林他通過自我的調整,徵求老師的幫助,降低了要求,達到了自己的能力範圍。同時,他也在給自己提出新的要求,提高自己舀的難度,這也是一個自我學習的過程。在第二天,小林自然而然的選擇了適合自己能力的材料進行活動。在這個案例中,正是因為後來我尊重了小林的已有發展水平、能力和經驗學習方式,才使小林得到了成功的喜悦和興趣的滿足,使他第二天又進行了第二次嘗試(第一層次),逐步得到提高。

二、方法應靈活多樣。

在《指南》中説“教育活動的組織與實施過程是教師創造性地開展工作的過程。教師要根據本《指南》,從本地、本園的條件出發,結合本班幼兒的實際情況,制定切實可行的工作計劃並靈活地執行。”當小林在開始活動時,我首先運用了觀察的方法,看看小林是怎樣進行嘗試的,當發現他有困難時,我進行了指導、幫助。一開始,我從預定目標出發,想轉移小林的興趣,但這個困難實在是很大,於是我用了示範的方法進行幫助,但這個效果也不大,最後我支持了小林的要求,先讓他用調羹來舀,從小林原有的能力上逐步進行提高,這樣既保護了小林嘗試的積極性,又提高了小林手的靈活控制能力,這樣和樂而不為呢?

三、介入之前,要學會積極等待。

積極等待是指對消極等待而言,它是指在活動中教師至始至終關注幼兒的活動,當幼兒出現困難時,不是急於介入,而是給予一定的等待時間,讓幼兒通過充分的操作、探索,儘可能自己解決問題。如果小林在我轉移他的興趣時,追隨了我,那麼可能小林的困難就不

存在了,他的興趣將因着一次的活動而告終,值得慶幸的是小林始終堅持了自己的想法,而我也尊重並支持了小林的選擇,這樣才更好地讓小林在自己操作的過程中瞭解了自己的困難,產生了矛盾衝突,從而進行了自我調整,自己來想辦法嘗試解決。

在今後的活動中我們要不斷提高自己觀察、分析的能力,根據每個孩子不同的能力、特點,及時調整目標,進行支持、合作、引導,使每個孩子都得到滿足和成功。

幼兒園課後活動反思 篇21

活動目標:

1、熟悉歌曲,隨樂合拍地做拔蘿蔔動作。

2、掌握角色名稱並創編角色動作。

3、感受與同伴合作遊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拔蘿蔔》的音樂;老公公,老婆婆,小花狗,小花貓,小弟弟,大蘿蔔等頭飾。

活動過程:

一、隨歌曲“我愛我的幼兒園”入場。

二、帶孩子做日常生活模仿動作。

三、欣賞歌曲《拔蘿蔔》,並提問:

1、今天我們來聽一段音樂,聽了猜猜看:音樂裏説了什麼?(拔蘿蔔)

2、誰在拔蘿蔔呀?(老公公、老婆婆、小弟弟、小花貓、小花狗)根據幼兒講述,依次出示圖片

四、分段聽音樂,學動作。

1、我們先聽見誰第一個出來拔蘿蔔?(老公公)老公公是怎麼過來拔蘿蔔的?大家一起學一學!老公公是怎麼拔蘿蔔的?大家一起學一學!蘿蔔拔起來了嗎?(沒有)怎麼辦?(叫老婆婆)怎麼叫老婆婆?(幼兒學)

2、放音樂第一段幼兒做一遍,

3、依次讓幼兒做2、3、4、5、段音樂動作,模仿老婆婆,小弟弟,小花狗,小花貓等角色

4、音樂有老公公,老婆婆,小弟弟,小花狗,小花貓,一共有幾段?(5段)

5、我們連起來學一學,好嗎?(放音樂,幼兒完整表演)

五、教師做老公公,聽音樂完整表演遊戲。

六、再次出示大蘿蔔,提問幼兒還能請哪些動物來拔蘿蔔。

七、幼兒扮演各種動物拔蘿蔔。

八、“寶寶們,讓我們拉着大蘿蔔回教室吧”幼兒在拔蘿蔔的音樂聲中退出活動室。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shuxin/jiantao/zvw30x.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