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書信 >檢討書 >

幼兒園教學活動的反思(精選17篇)

幼兒園教學活動的反思(精選17篇)

幼兒園教學活動的反思 篇1

反思一:幼兒園大班語言教學反思:《小馬過河》

幼兒園教學活動的反思(精選17篇)

1.營造童話意境激發學習慾望

本節課,我以童話“小馬過河”為背景,組織教學。課一開始我簡單的給學生講述小馬接受任務去磨房,途中遇河,松鼠與老牛的話讓它不敢過河,只好回家問媽媽的故事。在隨後的教學中,緊緊圍繞“小馬過河”這個故事展開教學,從小馬練本領、小馬接受任務遇到大河、小馬想方法過河、到歡慶過河都是在這個情境中進行的,使學生作為故事的主人公參與學習過程,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教師、學生、教學內容融為一個整體。

2.挖掘生命內涵放飛學生心靈

兒童的靈性也就是學生的天性,兒童的世界是一個充滿靈性的世界。兒童天生具有創造力,就看你教師有沒有給他機會。給學生提供更多發展的空間,是我設計本節課的一個重要砝碼。在教學過程中,我在抓住主教材的同時,忽略了次教材,以留給學生更多的創造空間。我想,學生的創造力是無窮的,學生一定會非常喜歡,因為這是他們的自己的方法,這是他們合作的成果,這是他們創造的結晶。

3.巧設學習障礙練就生活本領

平淡無奇固然可使學生學的輕鬆,但往往也會使學生感到乏味。本課根據幼兒特點,巧妙設置了學習的障礙,使學生在新需要與舊水平之間產生衝突,從而更好地學習。因此,在課一開始,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如果你是那匹小馬,你能過河嗎?”這個問題一定會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啟迪他們的思維,他們會利用以有的生活經驗去思考,去實踐,甚至會將問題放到現實生活中去解決。這樣將課堂與生活有機的結合起來,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同時,練就生活的本領。

幼兒園教學活動的反思 篇2

週四我在我班為孩子上了一節《春天來》,本課選自小班第八主題《花兒的世界》,花兒是是春天的象徵,現在正好是春天,通過本課讓幼兒瞭解春天的特徵,本課目標有三條,分別是:

1、知道春天的特徵,樂於表達。

2、學習歌詞,感受四二拍的節奏。

3、參與唱歌活動,大膽為歌曲改編歌詞。

課後覺得本課的第二條目標應加以修改,對於小班的孩子來説學習歌詞並不能完全讓幼兒感受到四二拍的節奏,所以要修改目標的第二條。本課的過程為:

一、經驗分享,瞭解春天的特徵

二、欣賞歌曲、感受四二拍旋律

三、師幼互動,在兒歌中學歌詞

四、學唱歌曲,感受春天的美景

五、大膽改編,嘗試改編歌詞

六、活動延伸,在生活中踏春

對於過程我認為過程一孩子都能説出春天的特徵,比如花兒都開了,小草都綠了,效果很好也充分達成了第一條目標,第二步驟應修改,通過上課認為如果單純的讓孩子欣賞歌曲去感受四二拍的旋律,有些難度,他們對四二拍也沒有任何概念,可以邊拍手邊欣賞,這樣更能體現拍子的節奏。第五步孩子説的都很好也為歌曲改編了歌詞,但是應改編後讓個別幼兒上前展示,這個步驟缺少了幼兒單獨的活動。

在本課中過程和目標基本吻合,在活動過程中應更多的讓幼兒有單獨的自我展現機會,讓他們對本課更加感興趣,在以後的課程中我會更加認真,遵循教案,讓目標過程砸實,給幼兒更多的展示機會,我相信今後的我一定會更加努力把每一節課上好!

幼兒園教學活動的反思 篇3

區域活動反能給予幼兒自由的遊戲空間長自主的遊戲氛圍,是幼兒自我學習,自我發現,自我完善的活動。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幼兒園中班區域活動反思,歡迎閲讀。

我們班的每個孩子都愛玩區域活動,但是由於他們年齡小,生活經驗有限,如果沒有老師正確的引導,區域活動就會成為沒有組織沒有紀律沒有目標的玩!孩子什麼都學不到,而且會養成自由散漫的習慣,因此區域活動時更需要老師的積極引導。開學初我們就商量制定好了本學期活動區的內容,所以各項活動在開展時都比較順利。

近兩個月來,區域活動開展比較好的地方是:

1.活動有目標性

我們把開學初定的特色計劃中關於遊戲、區域活動的目標細化。九月份,我們的活動目的就是讓幼兒熟悉區域,瞭解區域活動。十月份,引導幼兒自主選擇區域活動;活動中不隨便更換自己選擇的區角,逐步培養對活動的堅持性。通過兩個月活動,目標基本達到。

像美工區,九月份到十月中旬我們的重點是玩色,十月份重點是撕紙,十一月份是填色,十二月份重點是線條畫。有目標活動才能順利開展。

2.建立合理必要的活動區規則

有序的環境是幼兒在區域活動中的必不可少的條件。我們通過觀察制定出幼兒可以理解能夠遵守的區域活動規則,多引導、多督促、多讚賞來讓幼兒遵守規則和各種行為,逐步建立起班級區域活動的有序環境。

3.注重講評工作

小班幼兒不能很好的評價自己的行為和能力,也不能很好地表訴自己和其他人在區域中的表現。所以我們很注重區域活動後的評價。我們的評價不僅能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還為幼兒創造了分享經驗的機會。

比較困惑的地方:

材料的投放——區域活動我們都知道投放材料要多,要有層次性,幼兒有充分選擇的餘地。但是小班孩子缺乏自主性,動手能力和生活經驗也比較缺乏,我們在材料的準備上也很有侷限性。在操作時,材料投放過多,孩子就容易分心,而且會影響操作能力,所以在材料的選取、投入方面不能很好地把握。

活動內容——區域活動是體現幼兒自主性、表現幼兒個性的地方。但小班孩子動手能力薄弱,比如印畫、水彩筆、膠水的使用等都需要老師一個一個教會。所以在操作活動時我們選擇的內容比較單一,但是這樣我們覺得更有利於教師觀察幼兒的表現,

培養幼兒的常規。我們考慮在幼兒基本掌握操作工具使用方法後再開展分層活動、幼兒自主選擇活動。

不足的地方:

1.對孩子的觀察還是不夠深入和細緻,特別是針對個別孩子或針對某件事物的觀察。

2.開學初的區域活動還是比較處於老師主導的階段,接下來要考慮怎樣更好地引導幼兒自主地探索學習方法。通過區域活動培養他們的思維活躍。

3.要在幼兒興趣點上不斷生成和改進材料,要考慮幼兒的發展水平提供具有層次性的材料,保證每個幼兒都有機會體驗成功,都能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使幼兒樂於參加區域活動。

幼兒園中班區域活動反思範文2

通過孩子們的介紹、設計,一幅“美麗的家鄉”的圖紙呈現出來了。在建構時孩子們都非常認真,各自都在忙着完成自己的任務,只見邵懷玉小朋友拿着雪花片積木在搭花和亭子,她先用紅色的雪花片做花蕊,並且嘴巴里孩子數“一、二、三、四、五、六,一共用了六片,接着她再用黃色的雪花片來搭花瓣,並且也數好了數。我走過去問:“你為什麼要數個數呢”她説:“這樣,我再搭的時候就可以搭一樣大的花了。”我聽完誇她真會動腦筋。經過這麼一來。邵懷玉小朋友到遊戲結束,一工搭了八朵花,每朵花都進行了合理地顏色搭配,並每朵花都一樣大,放在馬路旁邊看上去很勻稱,非常美麗,所以在點評時,我重點掌握了合理的運用數學知識,會起到更好的效果。

活動後反思:

遊戲法指出:“遊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它和幼兒的學習、勞動等活動不是絕對獨立的,教師必須有意識地把這些活動有機地結合起來,使他們成為相輔相成的教育手段”。這是結構遊戲本身的發展趨勢,也是它進一步完善的保證。在幼兒園,結構遊戲是作為一種獨立的遊戲出現的,但結構遊戲的開展又同時是滲透在其它各類遊戲和各科教學活動中的,它們之間是相輔相成,緊密配合的。

幼兒園的教育、教學活動多應通過遊戲的形式,組織幼兒學習新的知識和技能。因此,作為遊戲活動之一的結構遊戲也應密切配合語言、數學、美術等各學科,互相滲透,互相作用。

幼兒建構遊戲的主題,通常是以教師的語言啟發,故事講述,物體認識,情景渲染等形式烘托產生的。語言、數學教學所形成的知識印象是結構遊戲開展的基礎,而美術的構圖、佈局,計算的空間圖形及數量認識又是結構遊戲得以發展的條件。

各科教學活動為幼兒建築遊戲的順利開展打下了紮實的基礎,反過來,建築遊戲的開展也同時鞏固深化了各科教學。幼兒在裝飾美化遊戲環境和建築物的活動中,必須充分運用美術教學中所學到的造型設計、佈局變化、色彩搭配、整體與局部的正確處理等一系列知識技巧,來提高建築水平,這樣,同時也促進了美術教學的發展。因而,遊戲的開展和教學是對立而又互為統一的。

總之,結合各科教學活動進行建築構造,在利用建築成果進行其它遊戲,不僅提高了孩子的建築興趣,而且促進了孩子的思維和想象的發展,發展了遊戲,使孩子身心各方面得到極大的滿足。

幼兒園教學活動的反思 篇4

户外活動,在我以前的工作中一直是一件非常頭疼的、比較難組織的活動,為了孩子的安全户外活動很少;為了減少教玩具的準備,很少開展。

《玩墊子》,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讓幼兒理解活動規則很重要,同時讓幼兒對探索玩墊子感興趣。活動開始教師以拿墊子當方向盤,邊開汽車邊唱歌進入活動大大激發了幼兒的興趣。在活動的最後環節教師還準備了墊子做成的大火車,幼兒通過開火車的遊戲結束本次活動。

《玩椅子》,活動形式很新穎,幼兒探索創新興趣強。幼兒活動道具貼合幼兒生活,日常生活中幼兒就可一玩,通過不同擺放椅子的方法探索不同的方式和椅子玩耍。活動中唯一缺陷:有部分的動作相對可能安全不是很有保證。而且可能由於活動安排時間過長,到後面基本幼兒已經失去對活動的興趣了。

《趣味玩球》,活動中氛圍很輕鬆,教師營造了一個很温馨、和諧的互動環節整個過程顯得很有趣,比如説剛開始就有一個把球當地雷圍成一個圈,讓幼兒在活動時繞開地雷,然後在讓幼兒説説球還可以怎麼玩…整個過程很流暢。孩子玩的也很投入興致也很高,是我值得學習之處。

而好像她們的一切都是為孩子的成長服務,只要有需要的活動都可以大膽的去搞,也許是她們的一貫的培養,孩子在教師的帶領下,表現得非常出色。也並沒有像我想象中的那樣可怕,孩子自我保護的很好。從而我就想到了:孩子的一切習慣都是在老師的培養下形成的,佔有了就會有收穫,放棄了只能留下遺憾!同時也領略到:他們的户外活動形式多樣、更加豐富。

幼兒園教學活動的反思 篇5

幼兒園開展區域活動,我為此做足了準備。活動程序在腦子裏過了一遍又一遍,生怕遺漏哪個環節。因為幼兒以直觀形象思維為主,所以我在材料準備上更是花足了心思。特別是在自主遊戲環節,為了避免出現爭搶遊戲材料的情況,我在每個遊戲區角投放了足夠種類、數量的玩具和材料。為了避免幼兒擁擠,我把活動室中所有空間都利用起來了,小書屋、計算區、建構區、體育區、手工紡等區角讓整個活動室都生動起來。充分的準備給了我順利開展半日活動的信心。晨區活動開始了,孩子們看着琳琅滿目的玩具和材料,興趣都十分濃厚,勁頭十足,我樂在心裏。於是,我放手讓幼兒自己去選擇區角進行遊戲。可接下來的情形出乎我的意料。眾多的區角,讓孩子分散開來了,每個區角里最多隻有三五個孩子。看到那麼多玩具和材料,孩子們便拿起玩具自顧自玩了起來,根本顧不上和同伴交流,更別説區角之間的互動了。很多孩子不停地調換着玩具、材料,拿起一個玩具擺弄兩下,再換其他的來玩,始終靜不下心來。看到這種情況,我急忙來到建構區,提醒幼兒,原本以為孩子們會把注意力轉回到遊戲角色中來,誰知孩子們你推我我推你的,誰也不讓着誰,繼續搶着玩具。我看到一些幼兒把區角里的玩具都擺弄了一遍後,開始把目光投向其他區角的新材料上,而語言區、小書屋等幾個新材料較少的區角漸漸遭到了冷落,幾個新材料較多的區角聚集了很多幼兒,於是,材料出現了短缺,我一直想避免的爭搶場面還是出現了。

活動雖然結束了,卻給我帶來了很多思考。在活動前做足了準備,提供了豐富的遊戲材料,是否一定能讓幼兒有規則地開展遊戲呢?從上述案例來看,答案是不一定。於是活動後我想了一個好辦法,要想幼兒不“扎堆”地遊戲,我給每位幼兒都做了一個“進區卡”,又在每個區域粘上了掛鈎,幼兒要想進入區域遊戲必須拿上“進區卡”才能進入自己想玩的區域,一但本區域的掛鈎掛滿了進區卡,你只能去別的區域活動了,這樣幼兒不僅能在自己喜歡的區域活動,也不影響別的幼兒了。

幼兒園教學活動的反思 篇6

一、細節描述:

“1…3…5…1…3…5…”孩子們聽到了這個音樂馬上就從自己的小椅子上站了起來。又是一個音樂響起,孩子們立刻向後轉面朝小椅子站好,接着孩子們根據聽到的不同音樂做起了不同的動作:拿起小椅子、按照音樂活動中的隊伍排好隊,坐在座位上拍手。

二、評價分析:

《親親熱熱在一起》是一首表達孩子和爸爸媽媽美好感情的歌曲,歌詞看上去有些複雜,但是由於之前學了兒歌《敲門》,所以這樣就降低了歌曲的難度,幼兒學起來會容易一些。在幼兒學唱歌曲的同時我還讓幼兒做了一系列配合歌曲的動作,以此來幫助幼兒學習歌曲。小班幼兒的活動帶有明顯的情緒性,他們常常在興趣的驅使下自發地進行多種活動。我在開展小班音樂活動時發現,小班幼兒大都喜歡唱一些熟悉的歌曲,新授課時,他們一般興趣不太高,第二節複習課時,他們由於熟悉了音樂節奏,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就像《親親熱熱在一起》,因為歌詞就是之前學習的兒歌《敲門》,所以幼兒在學習歌曲時就有了興趣)這主要是幼兒在上新授課時,不能完全理解所授課的內容,當然更談不上接受有關信息了。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激發幼兒的興趣,才能上好小班的音樂活動。

三、所思所悟:

根據“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點,我也想了好多激發幼兒興趣的辦法。就像讓幼兒通過表演來激發自己的興趣從而學習音樂。因為幼兒好奇心強,表現欲旺盛。音樂活動能充分滿足幼兒這方面的要求。通過表演,幼兒能體驗到用表情、動作、姿態與他人溝通的樂趣。在感受音樂的過程中,幼兒能作出較積極的外部反應,能從與他人合作的動作表演活動中獲得交往合作的快樂。在音樂活動中,我啟發幼兒用自己的身體動作進行創造性表現,發揮幼兒創編的積極性,在開展音樂活動中儘量採納幼兒的意見和建議,不照搬書上的動作方案,幼兒在創編表演中鍛鍊了自己,增強自信心,獲得了成功感,這有利於幼兒健康人格的培養。

幼兒園教學活動的反思 篇7

一、背景:

隨着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區域活動這一活動形式滿足了孩子們不同的發展需要,尊重了孩子們的個別差異,它為孩子們提供了更多的自主活動機會,其潛在的教育價值也不斷被挖掘出來。因此,它越來越被我們老師所重視,成了孩子們在幼兒園生活的一個重要環節。

二、案例:

一天,在區域活動中,我們增加了新的材料——夾東西。根據孩子們不同的能力,我們分別提供了紙團、紅棗和玻璃球,讓孩子們用相同粗細的筷子嘗試從一個碗夾到另一個相同高度的碗中。孩子們對新的材料很感興趣,都想來玩一玩。

這一天,小林最先來到了生活區,他一眼就看到玻璃球還沒有人玩,於是就端出了夾玻璃球這個最高層次玩了起來。在班上,小林的動手能力相對比較弱,他試了好幾次,怎麼也夾不起來。我在邊上看了他約有五六分鐘,看他老是夾不起來,於是就走過去,蹲下來輕輕地對小林説:“小林,你試試夾紙團好嗎?”小林抬頭看看我,搖搖頭説:“不,我就是要玩珠子。”我又勸了他好一會,極力轉移他的注意力,可是一直沒有效果,小林堅持要玩玻璃球。沒辦法,我只能手把手地教他夾,可是還是不行。小林的動作是對了,但手不靈活,用力的方法不對。就這樣,我們夾了好一會兒,小林忽然抬頭對我説:“楊老師,你給我一個調羹吧!調羹我會舀的。”我聽了,心裏咯噔一下,心想:給不給他呢?如果給他調羹,就沒有按要求進行活動,材料提供的目的達不到。而且,給了小林調羹,其他的孩子也會要,這可怎麼辦呢?回頭又一想:現在小林的興趣在玻璃珠上,因此,他不會去考慮換材料,可也與能老是讓小林坐着呀?於是我從櫃子裏找出了一個很小很小的調羹,交給小林。小林拿到調羹就開始勺起來。一開始是一顆一顆地勺,接着就是兩顆兩顆地勺,在勺兩顆的時候,他得意地抬頭看着我説:“楊老師,你看!”

第二天,區域活動開始了,只見小林選擇了第一個層次——夾紙團,慢慢地夾者,他的動作比較準確,夾地很專心。

三、分析與反思:

在開展區域活動的過程中,我們總會發現,孩子們並不會按照他們自己的水平來選擇適合他們活動的材料的,他們往往只是按自己對材料感興趣的程度來選擇。那麼如何引導孩子來選擇適合他們的活動材料,做到既不干預太多,又不錯失任何一個具有教育價值的機會呢?

在這個案例中,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給他調羹對不對?

一開始,當小林選擇最高一個層次時,我們都看的出來,小林並沒有想到自己會不會夾玻璃球,他只是想玩玻璃球。當我極力地想轉移他的注意力時,小林還是在盯着他的玻璃球,這時,小林的注意力、興趣點全被玻璃球吸引了。當小林夾來夾去還是不行時,他嘗試了第一次地自我的調整,對我提出要用調羹的要求。這時,小林經過嘗試已經瞭解到了自己還不會用筷子來夾玻璃球,這個要求自己達不到,但此時他很想玩玻璃球,怎麼辦呢?於是他

想到了自己會用調羹,就向我提出要用調羹的要求。這時是他自己在給自己一個台階下。當時我的內心是十分矛盾的,因為,我的心中的即時目標是固定的。在經過一陣掙扎後,我最終選擇了尊重他,給了小林調羹,滿足了他這時的需要。在隨後的活動中,小林進行了第二次的自我調整,他嘗試用小調羹一次舀兩個玻璃球。並在第二天嘗試了第一個層次的活動。到這時,我的問題解決了。

通過這個案例,我認識到了幾點:

一、目標應隨孩子的需要靈活調整。

有時,我們往往太執着於自己的活動目標,而忽視了孩子自身的需要,順着孩子一些,也許會出現另一番天地。

我們都知道,孩子的學習過程是一個在同化和順應的基礎上的知識、行為的重新建構過程。小林要玩玻璃球,但按老師提供的要求他並不能達到,怎麼辦呢?小林他通過自我的調整,徵求老師的幫助,降低了要求,達到了自己的能力範圍。同時,他也在給自己提出新的要求,提高自己舀的難度,這也是一個自我學習的過程。在第二天,小林自然而然的選擇了適合自己能力的材料進行活動。在這個案例中,正是因為後來我尊重了小林的已有發展水平、能力和經驗學習方式,才使小林得到了成功的喜悦和興趣的滿足,使他第二天又進行了第二次嘗試(第一層次),逐步得到提高。

二、方法應靈活多樣。

在《指南》中説“教育活動的組織與實施過程是教師創造性地開展工作的過程。教師要根據本《指南》,從本地、本園的條件出發,結合本班幼兒的實際情況,制定切實可行的工作計劃並靈活地執行。”當小林在開始活動時,我首先運用了觀察的方法,看看小林是怎樣進行嘗試的,當發現他有困難時,我進行了指導、幫助。一開始,我從預定目標出發,想轉移小林的興趣,但這個困難實在是很大,於是我用了示範的方法進行幫助,但這個效果也不大,最後我支持了小林的要求,先讓他用調羹來舀,從小林原有的能力上逐步進行提高,這樣既保護了小林嘗試的積極性,又提高了小林手的靈活控制能力,這樣和樂而不為呢?

三、介入之前,要學會積極等待。

積極等待是指對消極等待而言,它是指在活動中教師至始至終關注幼兒的活動,當幼兒出現困難時,不是急於介入,而是給予一定的等待時間,讓幼兒通過充分的操作、探索,儘可能自己解決問題。如果小林在我轉移他的興趣時,追隨了我,那麼可能小林的困難就不

存在了,他的興趣將因着一次的活動而告終,值得慶幸的是小林始終堅持了自己的想法,而我也尊重並支持了小林的選擇,這樣才更好地讓小林在自己操作的過程中瞭解了自己的困難,產生了矛盾衝突,從而進行了自我調整,自己來想辦法嘗試解決。

在今後的活動中我們要不斷提高自己觀察、分析的能力,根據每個孩子不同的能力、特點,及時調整目標,進行支持、合作、引導,使每個孩子都得到滿足和成功。

幼兒園教學活動的反思 篇8

我班幼兒對過生日充滿了興趣,提起生日和生日蛋糕他們就有説不完的話題,我就利用孩子這一特點,設計了這一活動。活動的目標是透過為丁越小朋友過生日,讓幼兒瞭解生日的好處,並透過該活動學習分享.我充分思考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興趣愛好,以一份神祕的禮物引入活動,引起幼兒的好奇,再變出一個精美的生日蛋糕,將幼兒的興趣完全調動起來,活動中,我用丁越小朋友的口吻和幼兒交流,以丁越小朋友的身份向幼兒提出問題和要求,對於發言用心、表現較好的幼兒,我會給予用心的肯定與讚賞,並會讓丁越小朋友親小朋友一下做為獎勵,鼓勵幼兒繼續努力。當秩序稍亂時,我會用和丁越小朋友説悄悄話的方式來吸引幼兒的注意,在整個活動中幼兒的情緒都很高。

本次活動是從幼兒的年齡特點出發的,因此,活動時的秩序方面沒有太大的問題,偶爾幼兒也因為急於搶答問題而站起來,或在討論問題時聲音較大而略顯嘈雜,此時我會用輕聲和越越耳語的方式,吸引幼兒的注意力以到達安靜的效果,所以,整個活動進行地較為順利。

過生日是幼兒原本就十分喜歡的,再加上這次是幼兒第一次在幼兒園、也是第一次為其他小朋友過生日,所以,幼兒們對活動更加感興趣,都很用心地投入到活動中去。在互送禮物並祝生日快樂時,大部分幼兒都能夠主動大膽的與他人進行交流。個別較內向的幼兒在教師與其他同伴的鼓勵下也能勇敢的走過去。透過此活動,幼兒懂得了生日的好處,認識到自己長大了,並學會了關心同伴,與同伴分享食物和遊戲的快樂。幼兒的語言表達潛力也得到了提高。整個活動體現了教師引導幼兒用心參與的教育方式,當幼兒的語言表達遇到困難時,對幼兒進行用心的引導和鼓勵,幫忙幼兒樹立自信,學習與人分享。

幼兒園教學活動的反思 篇9

區域遊戲能讓每個孩子都有機會接觸符合自身特點的環境,並用自身特有的方式同化外界,它給予幼兒自由的遊戲空間長自主的遊戲氛圍,是幼兒自我學習,自我發現,自我完善的活動。所以區域活動創設的是一個豐富多彩、多功能、多層次的遊戲活動,它具有自由選擇的條件,它具有靈活性,能滿足幼兒發展的需要,是實施個別化教育的有效形式。因此,區角遊戲是孩子們的最愛。我們班有四個區域:新東小市場、美工吧、益智區和紅樂坊。每當孩子們進入遊戲區,很快就進入了角色。他們有的畫畫、有的開心的編辮子、玩沙漏,賣東西……他們常常將畫好的畫拿給我看,並開心地告訴我他畫的是海底世界;問我買不買她的菜,要買的話可以便宜點賣給我……看着孩子們一個個快樂地玩着,我也很開心。因為在這個環境中,孩子們可以盡情地發揮,盡情地釋放盡情地構思他們的奇思妙想。所以,每當進行區域遊戲活動時,孩子們就會高呼“萬歲”,很快就融入其中,盡情地享受遊戲帶來的快樂。因為在這裏,他們是區角的主人,伴隨他們的是愉悦、快樂、興奮和滿足。培養了他們自我發展的興趣,這也是我們最初的目的。在此過程中,我們能從多方面瞭解孩子,敏鋭地觀察孩子之間的差異。從而因材施教,更有效地開展教育活動孩子。在區角活動中,我們也遇到了許許多多的問題,特反思如下;

1:準備了許多材料,孩子們卻不理會,或操作馬虎,比如我們紅樂坊。出現這種現象,其原因可能是活動本身缺乏趣味性、單調枯燥,操作活動難度大(或過於簡單)。我們嘗試增加活動的趣味性,適時地調整活動材料,除了考慮教育的需要外,幼兒興趣及發展的需要也能忽視,通過與幼兒共同商量,更新豐富材料,讓幼兒感受到自己是區域活動的主人。當然,區域活動的材料還應具有層次性的探索性,材料的投放要顧及到幼兒的個體差異。

2:我們教師可指導不當急於求成,導致孩子失去自主探索的機會,使區角活動喪失了應有的價值。要解決此類現象,首先我們應樹立幼兒是區角活動主體的觀念,只有在自主活動的過程中,幼兒才能充分體驗自身的存在價值,更好地獲得發展。在區角活動中,活動的整個過程主要是一個幼兒自發生成、自由想象,積極創作長大膽表現的過程,要給幼兒留出充分探索、質疑的時間和空間,在活動中給予積極的期望。

通過對幼兒園區域活動的反思,我們知道所謂區角活動,簡單地説就是小組或個別活動,也就是教師根據教育目標,有意識地將整體活動範圍分割成小區活動活動空間,有目的、有計劃地投放材料,幼兒根據自己的意願選擇活動內容和活動夥伴,主動地進行探索和交往。在此過程中,教師應該及時的分析反思,在觀察指導的基礎上,做好觀察記錄長進行理論、實際的分析。在這其中,可以從兩個方面考慮:一是教師自己,環創是否適宜,佈局是否合理;材料提供上是否要做調整;遊戲中的介入行為是否及時、適時,對幼兒的遊戲是否有推動作用。二是幼兒:孩子的興趣在哪裏,遊戲中需要幼兒積累怎樣的經驗,幼兒是否已經具備幼兒在遊戲中的效、合作等達到怎樣的水平,還存在什麼問題,需要怎樣的幫助......有了分析反思,才能體現指導的價值,幫助我們不斷髮現區活動的價值,促進幼兒在自主遊戲中得到進一步發展。同時,我們還可以進一步將主題與區角有機結合,互相滲透,使主題在區角中生成和發展,使區角在主題背景下豐富和深入,體現課程內容的整體性,促進幼兒整體性發展。

幼兒園教學活動的反思 篇10

本課的活動目標是在讓小朋友理解故事內容的基礎上會講故事,知道大人對我們很重要。在活動過程中,我首先為小朋友們介紹一個生氣的小朋友——阿貴,他為什麼不高心呢?由此引起小朋友的注意,使幼兒能有較高的興趣,跟老師一起聽聽這個故事,在導課部分充分調動了小朋友的積極性,使幼兒注意傾聽。

聽完故事後,引導小朋友説出,阿貴為什麼會希望這個世界上沒有大人呢?他的願望是在哪裏實現的?在夢境中阿貴在沒有大人的世界裏遇到了什麼困難?在此部分通過提問的方式使幼兒充分理解故事。能夠大膽來表述故事,進行自由的交流,鍛鍊了小朋友的理解能力、表達能力、交流能力。在練習鞏固的環節,讓小朋友們對阿貴所遇到的困難按順序進一步進行表述,在這裏進行這樣的處理是為了讓小朋友更好的理解故事,訓練小朋友們表達事物的條理性,讓小朋友們進一步理解大人在對自己的重要性。

在授課過程中,沒能更好地、全面地使訓練幼兒的表達能力,如果在此活動中將此部分進一步深化、擴大,幼兒的能力將得到更好的培養。

幼兒園教學活動的反思 篇11

幼兒園區域活動是幼兒自我學習、自我發現、自我探索、自我完善的自主性綜合遊戲活動,幼兒在輕鬆愉快、豐富多彩的操作環境裏自由分配角色,增長各方面的社會知識。我園各班級根據實際情況開展了不同的區域活動。我班開設的有:化粧區、人間美味餐廳、美工區、娃娃家、建構區,通過一學期幼兒的操作,對幼兒平時在操作活動中所出現的問題進行以下反思。

1、合理投放活動材料。區域活動中的操作材料必須儘可能豐富多樣,並且符合本區域的操作特點,富有一定的趣味性。操作一段時間之後,還應適時地調整活動材料,應充分地考慮幼兒興趣及個性發展的需要,可以通過與幼兒共同商量,更新材料。此外,活動區的材料還應具有層次性和探索性,還應根據幼兒的個體差異投放不同難度的材料。

2、教師適時合理的指導。教師在教育活動中是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在區域活動中,教師恰到好處的介入是最重要的。在進入區域活動之前,教師應給幼兒講明該區域的活動要求與玩法,並且回憶上次活動中碰到的問題,如何解決的方法。同時,教師應詳細介紹新添置的活動材料,使幼兒能大膽地嘗試新內容。活動中,老師請幼兒根據自己的意願選擇活動區域,成為區域的主人,自由分配角色,自主式、商量式的操作。區域活動中,既考慮到幼兒之間相互交流、共同合作,又要注意彼此之間互不干擾,從而使幼兒能專注投入某一活動,探索問題。活動後老師與幼兒一起交流活動的感受,使其能進一步體驗倒成功得喜悦,同時有針對性的對某一活動內容進行詳細的分析。

3、培養幼兒良好的操作常規。在區域活動中,幼兒養成良好的操作常規非常重要,比如:按照正確的操作方法進行,對操作材料要愛惜,操作完之後應將材料整理好並且歸位。從小教幼兒愛惜物品是一種美德,這樣的話,教師精心準備的材料有一定的操作期限。活動完幼兒習慣性地將材料整理好,提升了幼兒收拾整理物品的能力以及自理能力,幼兒自身獲得一種成就感,同時也減輕了老師的工作量。

通過一學期我班區域活動的開展情況,使我在實踐中不停地摸索總結,我認識到區域活動能讓幼兒學到更多的東西,讓每個幼兒都能主動學習,主動參與。我將繼續擔當幼兒區域活動中的觀察者、指導者、合作者、完善者的角色,讓幼兒自主地操作、快樂地操作,在操作中學到各種知識和本領。

幼兒園教學活動的反思 篇12

活動反思:

活動以孩子們喜愛的動畫片“圖圖”的視屏切入,用一種動態的、誇張的形式讓孩子們一下子感受到了生氣時的表情特徵。在孩子觀察與表現生氣表情的環節中,我也能緊扣活動的目標,時刻引導孩子發現圖片中生氣時誇張的地方,如:皺皺的眉頭、冒火的眼睛、豎起的頭髮等,並鼓勵孩子也能用誇張的方式來模仿這些誇張的表情,讓他們體驗到一種誇張後的樂趣。活動中,我能鼓勵孩子大膽地來講述自己生氣的故事,並能根據孩子的回答進行引導,使整個活動能緊緊圍繞目標而展開。

由於一開始我們考慮到要結合主題活動“高高興興”的開展,所以,在活動設計的過程中一直考慮的是如何才能使活動與主題貼合得更近,最後還是決定採用畫畫的形式讓孩子記錄自己生氣的故事,再引導孩子講述。活動中還引導孩子知道生氣是一種正常的情緒及使自己高興起來的方法。通過今天的教研活動,我也發現了一些需要調整或改進的地方。

1.對中班孩子來説一個活動抓兩個點可能更多了,而讓孩子用故事的形式來表現畫面可能太難了。既然孩子對誇張的表情很感興趣,而且活動前面的環節也引導得比較到位,可以重點就讓孩子來畫生氣的誇張表情。

2.我在活動中的引導還過多,比較注重面面俱到,有時可以退位,讓孩子講述的機會再多一些。

認識粗細(數學)

活動要求:認識、比較物體的粗細,懂得“粗細”的比較是相對的。

活動準備:教師演示用的4種不同粗細的物體(小棒、牙籤、蠟筆和水彩筆)

幼兒標作材料人手一份(能力強的為7種不同粗細的物體,能力中等的為5種不向粗細的物體,能力差的為3中不同粗細的物體)(牙籤、小棒、蠟筆、記號筆、水彩筆)

活動過程:

一、認識粗細

1.請幼兒用自己盒內的東西穿木珠

提問:你在玩木珠的過程中發現什麼了?(牙籤、小棒穿進,蠟筆等沒穿進)

2.尋找原即為什麼會這樣?(因為小棒、牙籤細,蠟筆粗)

3.小結:原來東西有粗和細之分。

二、比較粗細

1、出示小棒

師:剛才我們玩了穿木珠的遊戲,有的東西穿進去了,而有的東西沒有穿進,那麼小棒剛剛穿進了,它是粗的還是細的?

(1)若回答細的,則出示牙籤,讓幼兒比較

(2)若回答粗的,則出示蠟筆,讓幼兒比較

那麼這支筆到底是粗還是細。

2.得出結論:一樣東西是無法比較粗細的,要兩樣東西才能比較出租和細。

三、利用粗細不同的物體排序

師:你們盒子裏的東西有粗有細,那麼我們來幫他們排上隊

1.幼兒操作任意排

2.提問

(1)你是怎麼排的?(從粗一細,從細一粗)

(2)你是怎麼排出來的?

3、師生共同小結

(1)先找出最細的,然後找出最粗的,剩下的兩個進行比較、依次排隊。

(2)從盒中先找出最細的,放在第一,然後再在盒中找出最細的,放在第二,反覆運用這個方法依次排隊

4、請幼兒採用互換方法比較一種方法排列。

幼兒園教學活動的反思 篇13

隨着幼兒教育方式的深化,靈活多變的教學方式越來越受廣大幼兒工作者的歡迎,也越來越能在教學過程中體現教育的價值。

在眾多現代靈活的教育中,區域活動成為了一種趨勢,它給予幼兒自由的遊戲空間和自主的遊戲氛圍,是幼兒自我學習,自我發現,自我完善的平台。同時它具有靈活性,能滿足幼兒發展的需要,是實施個別化教育的有效形式。當然在區域活動中,會出現各種的問題。在這兒,我根據自己的一些教學中的感受和心得總結一些常見的問題。

1、活動的規則、環境與目的

所謂“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教學更是如此。在為幼兒營造一個好的區域活動的環境時,作為教育工作者更要制定出幼兒可以理解能夠遵守的區域活動規則,逐步建立起班級區域活動的有序環境。如此,才能達到活動的目的,幼兒才能根據自己的意願選擇活動內容和活動夥伴,主動地進行探索和交往。

2、活動的指導

由於幼兒年齡較小,一些還不能完全的理解,沒有老師正確的引導,很大程度上是達不到幼兒教育的教學成果的。首先,在活動材料的準備上,我們必須觀察幼兒對材料的態度,適時的更新和豐富活動材料,以至於不讓幼兒有枯燥感,增加活動的趣味性,其次,老師在活動中要明白幼兒才是活動的主體,我們只是“綠葉”,活動本來就是幼兒自我發展,自我想象,自我探索的過程,過多的干預反而達不到教學效果。最後,活動中,老師要仔細的觀察,同時進行適度的交流,在點滴中瞭解幼兒的內心。

3、活動的講評

區域活動後的評價,我個人認為十分的重要。在講評中,我們可以從自我的評價和幼兒的評價兩方面出發,進行自我的總結。當然,還有很多的小問題也是我們教學工作者應該注意的,希望在以後的工作中,不斷地總結經驗和教訓,努力提高教學質量.

幼兒園教學活動的反思 篇14

最近一段時間,幼兒園舉行了老教師領航課的同課異教活動,由此我有幸觀看了戴衞蘭老師和王秋芬老師的大班社會活動《我會交朋友》。兩位老師都有着豐富的教學經驗,所呈現的活動也有着各自的精彩。

一、活動的背景

三月是我們幼兒園的文明月,文明體現在生活中的各個角落,具體到小朋友來説,就是教育他們語言和行為的文明。同時這一年齡段幼兒的特點:情感的穩定性開始增強,大多數兒童在班上有了相對穩定的好朋友,也願意自己結交新朋友。在結合主題月與年齡特點的基礎上,社會活動《我會交朋友》就是由此產生的。生活中小朋友們更多的是和自己班級的朋友生活在一起,短時間內認識一個新朋友,那是一種嘗試,更是一種挑戰。所以兩位老師的目標裏都有1準確使用禮貌用語,用恰當的方法認識新朋友,2瞭解新朋友,體驗與朋友共同合作的樂趣。在共同合作上兩位老師又各自有側重點不同,戴老師重在於讓幼兒合作完成音樂遊戲,而王老師則是通過共同製作“朋友卡”讓幼兒互相瞭解。

二、活動的過程

兩位老師在教學具的準備上都採用了記錄表,別出心裁的是王老師根據大人的名片把記錄表設計成紅色的愛心,還幫他取了好聽的名字叫“朋友卡”,更能引起小朋友的興趣。

兩節活動的教學過程都比較清晰,先了解,後記錄,最後遊戲。戴老師是由故事引入,王老師則是開門見山,讓幼兒在瞭解、總結了交往的規則後自己嘗試結交朋友,最後和朋友一起遊戲,體驗快樂。值得一提的是兩位老師都突破了班級的界限,戴老師是選擇了四個班級的孩子在一起開展活動,王老師則是在活動過程中讓自己班級的幼兒到其他班級去結交新朋友。另外,王老師有創意的一點在於她先是讓孩子和自己班級的好朋友兩個拉手坐在一起,然後讓兩個人各自又去結交新的朋友。

三、活動的特色

在社會領域的教育中較多的是運用故事、情景表演等形式讓幼兒來體驗一種情感,但是這兩節活動卻沒有,而是通過製作“朋友卡”,完成“記錄表”來感知如何結交朋友。更加直觀、具體,真正實現在活動中感知,在活動中更加深刻地體驗。同時,在兩節活動中體現了語言、社會、藝術等方面的教育價值。注重教學的整合性。語言,説説自己的朋友;藝術,製作“朋友卡”,和朋友完成“三人套圈”遊戲,圍着“朋友樹”唱歌,最終實現社會性發展目標“體驗朋友多的快樂”。

四、活動的遺憾

任何一次教學活動都不可能是完美無缺沒有遺憾的,這兩節活動也是一樣。在聽戴老師的活動時,我就有疑惑,教師是否應該在朋友這個詞前加上個“新”字,讓孩子們更有新鮮感,更有興趣。這個疑惑在王老師的活動裏得到了釋然,王老師提到了“結交新朋友”,而且是別的班級的新朋友,可以感覺出孩子們很興奮,都想嘗試一下。人們常用“點睛之筆”來形容某一樣東西的重要。我覺得這兩節活動缺少的“點睛之筆”就是一句話:文明的行為可以讓我們結交到新朋友,朋友的朋友也是我的新朋友,這樣我們的朋友就會越來越多,到最後,所有的人都變成了好朋友。

幼兒園教學活動的反思 篇15

上學期是我園準備市示範園檢查的一學期,為了更好的迎接示範園的檢查,聽課安排上我們以觀察教師教育教學組織實施策略為重點,一共聽課並記載了大中小班教師50節教育活動。具體情況是:

一、 每週隨機下班聽課沒有很好的落實時間。

上學期開學初環境檢查中有部分班級的環境創設兒童化、教育性體現不夠,因此全園班級在九月份都重新優化環境,教師們都留在班級創設因此常規聽課安排沒有很好執行。十月份重點指點教師的教育活動,十一月份才進班連續一週的常規活動檢查,使常規聽課活動沒有很好的落實實施。雖然是因為大的檢查活動的關係,但也反映了日常工作安排的條理性和自我要求嚴謹的不足。

二、 具體聽課情況分析

(一) 好的現象

1、 部分教師特別是大班主班教師組織實施活動認真,能仔細分析教材和孩子現狀準備教案,教學中能關注幼兒的學習特點,積極引導幼兒合作、探究學習,幼兒在活動中思維活躍,參與積極。

2、 能充分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促進了教學過程的真正優化。教師們都能根據幼兒園班級配備的電腦、實物展示台、電視機、數碼相機等現代化教學設備,合理的運用於教學中,讓幼兒直觀形象的感知教學內容,使教學活動生動有趣,有效的優化了教學過程。

(二) 不足的表現

1、 教師們在專業上還需進一步學習,提高教材的分析處理能力、組織教學的能力以及師幼互動的能力,加強專業素養。

2、 個別教師活動準備不夠充分,教師方法和手段簡單粗糙,特別是對教材的重難點把握不準,缺乏靈活的教學方法和手段。

2、教學常規無要求或要求不細緻具體,表現在有的教師為不影響教學進程對出現的影響教學秩序的現象視若無睹。

3、部分教師的教育觀、兒童觀還需進一步轉變,具體表現為教學中走教案;教師教授多等現象。

三、自我反思

1、自我診斷:

(1)聽課安排缺乏計劃性和條理性,突擊性聽課或為接待檢查而聽課較多,紮紮實實按聽課制度落實少。

(2)聽課中較多關注教師的教學情況,對幼兒學習狀況關注不夠,也較少專門分析。

(3)聽課後反饋也多從教師執教情況進行分析總結,較少針對教材和幼兒學習現狀幫助教師分析活動實施的得失。

2、改進提高:

(1)端正“聽課”思想,理清聽課含義。蘇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學》對於“聽課”是這樣解釋的:a.幫助教師們改進他們的教育技巧,b.聽他們講課並給予分析,c.研究教育經驗,d.監督作息制度的遵守情況。作為業務園長我們要帶着研究的態度走進教室,走近教師,和教師一起學習、鑽研、提高、成長,讓教師明白我們來聽課主要是幫助她們解決教學問題,而不是檢查監督她們的工作,消除教師的戒備、牴觸情緒,共同搞好教學工作。

(2)加強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引領能力,要多讀書、勤于思考,勤於動筆記錄、分析聽課中發現的問題,在書籍與理論中尋求解決方法,經常進行聽課情況的報告分析,對聽課的分析材料加以綜合,然後有針對性的對教師作專題報告。

(3)作為業務園長我們在完成上級和園長佈置的工作外,一定要理清工作思路,要沉下心來研究教材、研究教師,這是我們的工作性質賦予我們的工作職責。立足幫助教師專業成長的高度,以聽課來幫助教師成長,幫助教師分析他採用的教育方法,給他以實際幫助。

(4)每學期有計劃、有重點的追蹤幾位教師組織的活動,對教師進行診斷,連續聽一個領域或一個主題的活動,在聽課時我們不僅要觀察教師的教育狀況,還應全面記錄幼兒的學習狀態,與教師共同研究教學問題,為教師改進工作質量提出合理化建議。

只要我們落實好聽評課活動,多研究、多探討、多發現、多鑽研、;勤思考、勤歸納、勤梳理、勤總結,我們一定回在這個過程中獲得專業指導力的發展與提高!讓我們從現在做起吧!

幼兒園教學活動的反思 篇16

區域活動又開始了,今天我們要求孩子利用不同材料製作小豬,崢崢選來選去拿了一個土豆作為小豬胖胖的身體,可身上什麼也沒有,怎麼辦呢?我就鼓勵他自己想辦法解決。於是,他選了一張黃色的彩紙來做小豬的鼻子等各部位的器官,並貼了兩隻大耳朵、一個大鼻子、又畫了兩隻小眼睛,接着開始做小豬的四隻腳了,可是不知道為什麼,他做着做着就停下來了,想了一會,還是不行,他走到我跟前對我説:“老師,我的小豬為什麼腿都瘸了呀?”我看了一下他們桌子上都有幾個小的土豆、山芋,就對崢崢説:“你去找一找,哪些東西比較小點,能夠做小豬的腿的?”他開始找了一會沒找到,於是動翻翻、西翻翻,突然發現了一小土豆,正好可以做小豬的腿,困難解決了,他又開始做了……不一會,崢崢開心地對我説:“老師,你看這是我做的小豬。”我及時表揚:“你真棒!”

反思:

我覺得在我們各個主題活動的開展中,不斷地在區角活動中增添與主題活動相關的材料,讓孩子隨着主題活動的開展而有東西可操作,有東西可玩,讓孩子自由選擇操作,發揮孩子的自由想象。在孩子遇到問題時,我鼓勵孩子自己想辦法解決,發展孩子自我解決問題的能力。當孩子再一次遇到問題時,我又適當進行引導,還是讓孩子自己解決問題,聰明的孩子一點就通,想到了好辦法。孩子在製作後體驗到了製作的愉快與成功的喜悦。教師及時對孩子進行表揚,更是讓孩子無比的激動與興奮。

幼兒園教學活動的反思 篇17

昆蟲的世界充滿了生機,充滿了趣味。無論是絢麗多彩的春天,還是驕陽似火的夏天,大自然中隨處可見昆蟲忙碌的身影。面對這一切,成人可能會不屑一顧,而孩子卻會歡呼雀躍,用充滿好奇的眼睛去觀望,用充滿靈性的耳朵去聆聽,大餡餅這個故事發生在有趣的螞蟻家族,藉助這個故事可以讓幼兒對螞蟻的生活習性有更多的瞭解,活動設計來源於幼兒的生活,讓幼兒瞭解螞蟻家族團結合作的搬運過程和有趣的分工情況,體驗團結合作的快樂!在活動過程中以遊戲的形式進行,使整個過程動靜結合,讓幼兒在輕鬆愉快的環境中學習,帶領幼兒用報紙當作大餡餅,學習有力的吆喝聲,體驗團結合作的快樂。

整個教學活動下來,我覺得故事的內容很獨特,裏面的對話工整、有序,闡述的道理明顯、易懂,整個環節把握得比較合理,但同時也帶給我一些啟示。

1、第一環節出示圖片激發幼兒的興趣我沒有引導好,當幼兒回答螞蟻在搬石頭時,我沒有很好引導,導致幼兒以為真的是大石頭。其實我可以引導他們,“這真的是大石頭嗎?”引出這是一片香腸,不是石頭。

2、在講述第三張圖片時,應該重點講述,上課時我有點急,“螞蟻為什麼要吆喝着把大餡餅運回洞?”這個問題我沒有拋出去,導致這張圖片沒有講透,還可以讓孩子學習螞蟻們的吆喝聲“嘿喲,嘿喲”。

3、講述故事時,我一張張地出示,讓孩子一張張地看,一張張地講,讓他們猜測下一張圖片的事情,幼兒不太會猜對,有點難度,其實,可以把圖片一起出示,讓幼兒有一個完整的故事概念。

4、最後環節遊戲《運餡餅》,讓幼兒切身體驗小螞蟻搬運食物的過程,將分工與合作在遊戲中體現出來。遊戲,能使整個過程動靜結合。但是我在遊戲前沒有講清楚遊戲規則,導致孩子都拿着刀,不知怎麼玩了,要是能講一下6人一組,二人當兵蟻,四人當工蟻,那麼他們就清楚了。可能是用了玩具刀的緣故,導致孩子對刀非常感興趣,看起來也有點危險,刀可以不用。《運餡餅》的兒歌一時半會不大可能學會,我想:不要也可以,就讓他們一邊搬大餡餅,一邊吆喝:“嘿喲嘿喲嘿喲嘿喲……”就可以了。

雖然活動已經結束,但留給我的啟示會一直引領我今後的教學工作,相信:只要自己不斷的積累,一定會在教育教學中有所突破與長進的。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shuxin/jiantao/g48k3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