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書信 >檢討書 >

兒歌操場上的教學反思(通用20篇)

兒歌操場上的教學反思(通用20篇)

兒歌操場上的教學反思 篇1

《操場上》這篇課文包括一幅插圖,6個詞語和一首兒歌。詞語為體育活動的名稱,第一排的活動以“手”為主,第二排的活動以“足”為主。這節課要讓學生認識“王、足”以及“打、拔、拍、跳、跑、踢、球、高、步”九個生字。根據教材特點,我把生字分為兩類處理:一類是帶“提手旁”及“足字旁”的有規律可循的生字;一類是字形較為複雜的“球、高、步”,我準備運用不同的方法個個“擊破”。

兒歌操場上的教學反思(通用20篇)

當一幅精美的“操場上”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的彩圖出現在孩子們面前時,他們高興地發出讚歎聲。“小朋友們,你們喜歡操場上的哪些體育活動呢?”孩子們爭先恐後地告訴我,這種情境的創設扣住了孩子們的心。接着,我提出了一個很巧妙的問題:“其中有有些活動和手的關係比較密切,你能找出來嗎?”這樣,“分類”概念的滲透很自然,隨機我又抽出“打、拔、拍”三個字,問:“它們三個字長得有點像,哪像呢?”這些問題為即將進行的學生活動提供了良好的捕墊。隨後讓學生自己開動腦筋想辦法記住這些生字朋友,“一石激起千層浪”,孩子們更加活躍,有的説“‘打’字就像一個姓丁的人抬手打東西。”有的説:“‘拍’中的‘白’字就像一個小皮球,小朋友在用手拍。”還有的説:“‘拔’中右邊的‘一’就像拔河用的繩。”創新思維的火花迸發了!我趁熱打鐵,讓記住字形的孩子做出相應的動作。在遊戲中掌握了字形,理解了字義,豈不“一舉兩得”?在做“拍”的動作時,我親切地説:“請你輕輕地拍拍你的同桌,和他(她)打個招呼,問聲好。”小朋友們高興地和同伴打着招呼,好一幅温馨美好的畫面。

在孩子的精神世界中,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我把“跳高、跑步、踢足球”三個詞並排貼在了一起,問:“小朋友們看老師在幹什麼?你發現了什麼?”孩子們興奮地告訴我,它們都和腳有關,都帶有“足”。“那我們能和這三個字交個朋友嗎?”這樣期待性的語言,又將孩子推向了學習的主體位置。

“球、高、步”沒有規律,字形又比較複雜,但我要讓學生認字並不難,只要肯動腦筋,想辦法和很多字交朋友。

“球”字的教學我採用了擴詞的方法,如“你知道哪些球類?我們住在哪個星球?你還知道哪些星球?”

“高”這個字給了孩子們更大的想象空間,在課堂上又一次地掀起高潮。有的孩子給它編了順口溜:“登高望遠‘高高高’。”有的孩子從字形上分析:“‘高’字的開頭就像一座高樓,兩個‘口’就像窗高爬。”我微笑地聽着,情不自禁地為這些孩子豎起大拇指。這時教師也由“獨奏”轉為“伴奏”,在課堂上發出和諧的音符,使教學開放而靈活。

“步”字出錯率較高,我用擺一擺的方法,用“上、一豎、少”擺成“步”,讓學生用剛才的演示來編一個順口溜:“上字加一豎,少字去一點”這樣的識字水到渠成。

這九個字認得輕鬆,而且學生也掌握了一定的認字方法,教學過程中,我不斷地對孩子們的點滴成功給予充分的鼓勵,使孩子們產生成功感,並積澱起參與的信心,讓課堂湧動着生命的活力。

兒歌操場上的教學反思 篇2

《操場上》是人教版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一年級上冊識字(一)單元的第四課。這課以體育活動為主題,由一幅圖、六個詞語和一首兒歌組成。在把握識字寫字的教學重點的基礎上,還要讓學生從兒歌描繪的課間同學們在操場上活動的情景中,激發其熱愛體育的熱情和強身健體的願望。

新課程致力於構建開放的,富有活力的教材體系,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語文學習方式。因此,在教學中我以“自主、合作、探究”為原則,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的全過程,同時在合作探究中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所以本課第一課時的教學,我將教學重點確定為:一、讓孩子通過六個體育活動的名稱,學習以手為主的“提手旁”生字,和以腳為主的“足字旁”生字及這兩個偏旁。二、在小組合作中,培養孩子的協作精神,激發參加體育鍛煉的興趣。以下我來談談執教本課時的收穫與遺憾。

首先,課前,我播放《課間十分鐘》的音樂,用直觀的視聽效果,為孩子營造輕鬆愉悦的上課心情,然後結合剛剛結束的運動會,用談話的形式,讓孩子談談對參加運動會時的感受。由於結合了孩子的生活實際,所以孩子滔滔不絕,情緒也一下子調動了起來。接着我適時用圖片揭示課題,再引導孩子依據對圖片的感受,引出了本課要學習的有關體育活動名稱的生字,並鼓勵孩子用“有的…...有的……還有的……”進行句式訓練,培養孩子的綜合能力。

導入新課後,在生字教學環節,我充分尊重學生的自主性。讓孩子觀察圖片説出相關的詞語,再自己試着拼讀,隨後 請孩子自己當小老師為全班帶讀,激發了孩子的積極性。為了鞏固孩子對生字的掌握,再次創造語言情境,去掉圖片和拼音,讓學生進行同桌互相讀,指名讀,以及開火車讀等,在多種形式的朗讀詞語中,讓孩子熟練認讀詞語,為識字打下基礎。接着,讓生字單獨出現,鼓勵孩子自己觀察生字的特點,引導孩子通過做相應的動作來發現生字分成兩類:以手為主的“提手旁”生字,和以腳為主的“足字旁”生字,於是孩子在自身的實踐下,對於這兩個偏旁的學習也順其自然地融入其中,而且印象深刻。為了及時檢測孩子的生字認識情況,在識字環節,我不僅採用了組詞,用生字詞説句子,以及出示生字,讓孩子做動作的表演認讀,還讓孩子分小組將偏旁和部件拆分的生字進行重新組合,在小組共同的合作探究組合生字的過程中,孩子對認識生字興趣盎然,而直接的動手實踐,鞏固了孩子對生字的認識,同時培養了孩子的合作探究能力,更讓孩子覺得識字不再是一件枯燥無味的苦差事,反而對識字充滿了期待和興趣。

解決了生字障礙後,我利用視頻朗讀的直觀效果讓孩子初識文本,將平鋪直敍的文本轉化為立體生動的影音呈現,使得孩子對課文產生興趣,拉近孩子和文本的距離,為第二課時做好鋪墊。

最後的寫字環節,我利用課件直觀書寫,讓孩子掌握生字的筆畫筆順後,再發揮他們的主動性,引導觀察寫字時需要注意的地方並進行提醒他人。對生字形成初步印象後我再進行範寫,讓孩子跟隨書空後,再進行描紅書寫,最後的展示的過程中,讓孩子互相評説,看哪裏寫得好,哪裏需要怎麼改正,注重培養孩子的評價能力。而在書寫過程中,我注重提醒孩子注意書寫的正確姿勢,培養孩子良好的書寫習慣。

這節課的授課過程中,我充分發揮孩子的“自主、合作、探究”精神,讓孩子在快樂的學習中,通過與他人的合作,激發孩子的協作熱情,而在實踐的過程中,教學的重點也一一突破,達到本課時的教學目的。當然,教學是一門永遠有缺憾的藝術。雖然有領導和同仁們的熱心幫助,但是在此次的教學中,我還是從遺憾中有所新的領悟和收穫。首先,解題時,應該讓孩子明白課題主要是一種方位詞的運用,而這方面,我太過蜻蜓點水,沒有明確。其次,對於課堂的調控,活躍有餘,文靜不足,導致個別孩子的聽課效果不明顯。再者,此次的授課,對我自身的教學教態,也敲響了警鐘,提醒我教學時語速要有條不紊,而環節也相應要更清晰明瞭。最後,在教學時,不僅要注意對整體的把握,更要注重點和麪的結合,也是我這節課沒有做到位的地位。

總之,通過這節課,我明白了自己自身的更多的不足和需要努力的地方。接下來,我也將更加嚴格要求自我,多向前輩學習,多自我反思,充實自我,以求進步。

兒歌操場上的教學反思 篇3

一,課程資源何其多,但不是所有的材料都可以為課堂所用,在選擇材料時可以遵循以下原則:需要性原則,教育性原則,適應性原則,優先性原則。這樣,我們就可以靈活地在生活中選取語文課所需要的材料,而不僅僅停留在語文教科書上。一段音樂,一個故事,甚至一道數學題,一副畫,都是課程資源。

二,國小階段不一定只遵循寫整篇作文的模式。適當地給學生增加一定的片段練習。在形式上也不一定只拘泥於記敍文,還可以讓學生嘗試寫詩歌,填宋詞。形式多樣化的同時,學生的興趣也日漸濃厚。

三,現代教育更充滿人性美。重視了學生的能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教育中如果沒有了"人",就是毀滅的教育。本課中學生精彩而質樸的靈氣是這堂課上一道道亮麗的風景。

四,因時間關係,本課只能讓學生初步感受排比句的語言魅力。還要靠老師在以後的教學中繼續利用課程資源,增加練習機會,以加深學生對排比句的印象。鞏固學生運用排比句的能力。

兒歌操場上的教學反思 篇4

國小英語第八冊第五課《Lesson 5 A Basketball Game 》的教學重點是名詞player ,team ,game和動詞win及 lose.這節課的難點是如何把這些詞彙用一條主線連接起來。

在這節課的教學設計中,我運用著名籃球________員姚明的個人及球隊和比賽的圖片來展示了三個重點名詞。又通過一場課堂籃球比賽來教授了win和 lose兩個動詞。

在課堂“籃球比賽”中,我在黑板上畫了一個球筐,讓兩隊學生分別投籃,以比分高低來引出win 和lose兩個動詞。在我的想象中,學生們肯定對這節課非常喜歡,印象也會非常深刻,教學效果一定不錯。

但是在實際的課堂教學過程中,我發現學生們似乎更注意比賽的過程,而忽視了比賽的目的,也就是動詞學習。而且個別學生在投籃的時候用力過猛,黑板被震的咚咚作響,有的球幾乎碰到了學生。總之,我覺得這節課不如預先設計的理想。

經過認真的反思,我覺得運用多媒體教學是最直接簡便的教學手段。只要作好課前的準備工作,即準備好有關姚明個人,球隊,比賽的圖片和一場真實的球賽片段,課上只要輕輕的點擊鼠標,這節課的主要教學重點就直觀簡潔地展示給了學生。這要比刀耕火種的傳統課堂教學效果好多了。

通過這節課,我覺得作為一名合格的老師,不僅要有豐富的專業知識,又要有跟得上時代腳步的頭腦和靈活的教學手段。我們有責任也必須讓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順應時代的需要,我們必須讓自己教學能力的翅膀豐滿,有力!

兒歌操場上的教學反思 篇5

《獅子和鹿》是三年級上學期語文第七組課文的一篇略讀課文。通過一隻鹿在遇獅前和遇獅後對自己的角和腿的截然不同的態度,告訴我們一個道理:物各有所長、所短;不要因為它的長處而看不見它的短處,也不要因為它的短處而否定它的長處。不要光圖美麗的外表,更要講實用;美和實用在不通的環境和不同的條件下都各有存在的價值。

按照略讀課文的課時安排,《獅子和鹿》的教學用1課時完成。課上,我就放手讓學生自讀,要求讀準讀通,讀出自已的感受,給了學生足夠的時間讀後,讓學生説説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情。這篇文章的重點是理解指導鹿對自己的腳和腿的前後不同的態度。難點是讀懂課文,體會故事所講述的道理。為了讓學生很好地體會寓意,我先有意識地讓學生找出鹿對它的角和腿前後不同的態度。通過前後對比朗讀,讓學生體會到鹿的思想在悄然發生轉變。多次朗讀“兩隻美麗的角差點兒送了我的命,可四條難可看的腿卻讓我獅口逃生!”這些朗讀訓練,使學生自然而然地走進文本,和文本對話,為下文體會鹿的思想轉變,奠定了基礎。

根據課文中的道理,聯繫生活中的實際例子來講一講。學生各自發表了意見,有的學生説明白了,好看的東西並不一定是有用的,不好看的東西並不是沒有用的。有的學生結合自己生活中的“採蘑菇”事例,總結了“有毒的蘑菇往往是漂亮的”。更有一個同説自已明白了,一個人長得雖然漂亮,但有時並不一定美,要看他的心是不是好的,是不是能為大家做好事。大部分學生都能舉出有代表性的例子,但有少數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比較差,説得過於羅嗦。今後還要加強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

兒歌操場上的教學反思 篇6

我不惜用許多時間向同學們介紹了中國共產黨誕生的經過:“中國共產黨是1921年7月誕生的。當時,全國只有五十多個黨員,有十二個代表參加了在上海舉行的第一次代表大會。在開會過了3天時,由於受到了敵人的注意,為了安全,轉移到嘉興南湖的一隻遊船上繼續舉行了2天的會議,正式成立了中國共產黨。這就是‘七月的星火,南湖的航船’一句的來歷。‘星火’是説火星,火小的意思,可毛澤東説過:‘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當時黨的力量很小很小,比喻為‘星火’非常恰當。而‘航船’即指那隻開會的遊船,又指從此開始,中國革命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乘風破浪,勝利前進。”

學生恍然大悟。從語文的角度來説,也是一個很好的啟示。

有人問:“為什麼黨的生日是7月1日呢?”

“因為當時在延安確定黨的生日時,參加第一次大會的代表只有毛澤東和董必武兩個人在,由於時間長了,兩個人記不準確具體的日期,但確切知道是7月份,於是就確定為7月1日了。後來雖然根據資料考證出開會日期是7月23日,但並沒有改過來,就以7月1日為中國共產黨的誕生紀念日了。”

現在,又回過頭來講題目,“‘中華少年’與‘七月的星火,南湖的航船’有關係嗎?”

在老師指導下,大部分學生明白了:中華少年即可指的是我們新一代的少年兒童,又可指我們的祖國。在歷史的長河中,中國共產黨誕生了幾十年,還是和少年一樣充滿生機。同時説明我們的祖國發展前程光明,一定會蒸蒸日上。

一個問題,竟然引出了這樣一段學習經過。可見教學素材隨時都會出現,如果我們教師用心留意,注意學生的課堂發言和提問,適當加以利用引導,肯定會上出學生歡迎,自己得意的生動之課。

兒歌操場上的教學反思 篇7

一、沒有“提問”但是應該有“問題”,那麼,這個“問題”,除了以話題的形式呈現以為,有沒有其他的呈現方式了呢?

二、在圍繞話題進行説讀活動的時候,如果發現學生説得不夠深入,此刻,老師的“追問”,算不算“提問”?如果算,那麼,這個課型算不算“無提問設計”?

三、在學生説讀活動中,教師的“介入”肯定是需要的,他需要通過藝術的“ 介入”來調控活動方向,來增強活動的厚度。那麼,教師的這種“介入”應該控制在怎樣的一個“度”上,才不至於喧賓奪主,不至於越俎代庖?

整個課堂,學生邊讀邊説,邊説邊讀,學生在文本中來來回回地走,課堂氣氛輕鬆活潑,學生積累豐厚自然。

我覺得,這堂課我的最大的亮點,可能就是:大膽嘗試了課堂教學中的“無提問設計”。

從“提問”的視角來審視我們的語文課堂,教學中有如下幾種情況:一是“碎問”,時時在問,問得密度很大,可以説已經不能稱之為“提問”;二是“多問 ”,問得比較多,“提問”的質量不高;三是“主問”,只提出幾個主要的問題,提問有深度,有牽引性,學生能夠充分地活動起來;最後一種情況,最精妙最有趣,就是“不問”,不使用提問來建構課堂,也不使用提問來組織教學。

兒歌操場上的教學反思 篇8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書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課文的語言、意境、情感,都要在讀中才能領受體悟。

九色鹿的美麗在課文第一、五自然段描寫得比較美,怎樣通過學生的朗讀傳遞一種美的感受呢?我引導學生抓住“潔白如雪”、“九種鮮豔的毛色”等詞進行指導朗讀。

在教學九色鹿痛斥調達的那段話時,好多學生讀不出味來,無法體會九色鹿的切齒之恨,因此我就設計了一些導語:“滴水之恩,當以湧泉相報,何況是救命之恩呀!那調達回報她的究竟是什麼呢?”學生很快答到:“他不但沒有回報他,竟然還出賣了九色鹿!”孩子們情緒一下子激昂起來,感情也就自然流露出來。

除了重視學生的朗讀,在教學過程中,我還多次讓學生進行想象練説:想象調達當時的鄭重起誓;想象九色鹿控訴時的內心憤恨;想象國王聽了之後的內心活動以及國王會如何懲罰調達等,通過角色的置換、想象,讓學生充分感受民間故事所特有的豐富的體驗。

兒歌操場上的教學反思 篇9

得知抽籤的結果是《竹影》,我當時有點茫然,去年教七年級時教過一次,當時是怎麼處理教材的,已記不大清楚了。這次,我再讀教材,只覺文章內容太雜太散,要讓學生感受和了解的情感點太多、知識點過深。

藝術,讓我們成年人都仰之彌高的東西,怎麼讓學生去懂?

三讀教材之時,文章第一人稱“我”突然讓我茅塞頓開,既然文章是從一個孩子的視角和心理去寫的,我何不把這節課也設計成一節帶領孩子們回憶童年、感悟童趣、體驗成長的課!讓孩子們在同伴的遊戲中找趣,在已有的生活體驗中悟理,讓他們也像文中的“我”一樣,在玩中學,在玩中與同伴對話,與“爸爸”對話,也與自己的童年交流,與藝術大師切磋。

因此,我把“賞讀童趣”作為教學的重點,把“瞭解中國畫”作為一個難點,把“感悟成長”作為拓展。在這節課中,我努力從三個“關注”去做。

一是關注現場生成。在賞讀童趣環節中,學生關注的許多點都不在我的預設之中,但我沒有刻意地把學生往我的“圈子”中引,而是把自己也當作學生的同齡人,和他們平等地交流,引導學生賞出文中的童真童趣。如一生找到畫竹影時孩子們説的四句話,認為很有童趣,我除了評點這是一種語言之趣、場面之趣,馬上想到讓這個學生所在的小組四個人進行角色對話,讀出孩子們嘰嘰喳喳議論的味道。在學生讀得不夠出色時,我及時進行了一人表演多個角色的範讀。那一刻,我都覺得成了孩子。

二是關注學生的認知水平。面對深奧的繪畫藝術和大段大段的知識講解,我去粗取精,抓關鍵詞“畫意”,找與之相對應的句子。學生在文中分別找到了“神氣”“一種美的姿態,一種活的神氣”來解釋“畫意”,就已經能證明他們理解了。如果過多解釋,理論性太強,學生也覺枯燥無味,反而成了一節美術鑑賞課。事實證明,當我讓學生在四幅圖中找到中國畫時,他們既找對了,也能説出理論根據,連中國畫的竹與西洋畫的竹的細微差別也沒有説錯,讓我覺得這一環節的設計真的是事半功倍。

三是關注學生體驗。讓學生充分調動自己的童年感受和經驗,如講自己平時的遊戲;對照文中的“爸爸”説自己的生活啟示。關注體驗時又照顧到了個性差異,為學生提供多個體驗角度,如賞析童趣的角度有三種以上,談成長感悟的角度有四種以上。

但我總覺得這節課還沒有發揮好,首先是我個人的素質有侷限,臨場激趣的能力不強,課堂氣氛不活躍;其次是學生的體驗還不充分,如“童趣”賞讀點還可更多一點。如果再上這節課,我會在賞讀童趣這一環節中設計更充分的學生活動,在學生自主探究方面加強學法指導。

兒歌操場上的教學反思 篇10

這篇課文特點鮮明,在教學的過程中,主要練習學生快速閲讀,抓住主要信息,提高學生蒐集篩選信息的能力;但是這一環節我處理的不好,課堂設計不流暢,沒有深入到課文中去,沒有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在上課的開始,由於不少學生可能沒有見到過屏風實物,所以我在上課的時候提供了一些圖片,學生有了直觀印象後,學生對課文內容的學習有比較好的輔助作用。但是選取的畫面不夠清晰和代表性。

儘管提前預習,儘管詞彙不多,但是檢查預習的時候有些學生還是不能很好的掌握,以後要加大對預習的檢查力度。學生的快速閲讀是有了,但是沒有抓住穩重的重要信息,比如重點的詞彙,重點的語句。這方面的訓練要不斷加強,不段實踐。語文課不是學習本節課的內容最重要的是教會學生閲讀學習的方法,以後才能學以致用,才能達到教學的效果。在課堂上閲讀的時間也不夠,語文課應該是書聲朗朗的課堂,只有多讀,學生才能品味其中的含義。

本文作者用生動的語言介紹了屏風的使用功能和裝飾功能,並發表了自己的看法,抒發了對屏風的熱愛之情。但是我在這個過程中沒有讓學生體會到屏風這種古老藝術的魅力。以後要加強語文課堂的藝術性,最起碼要優點語文味。

這堂課的整個教學過程雖然有感知,有體驗,但是線條比較模糊,思路並不清晰以後要增加訓練情趣,聽、説、讀、寫的能力訓練,調動學生課堂的積極性。

兒歌操場上的教學反思 篇11

人教版第十一冊第四單元的主題是“珍惜資源、保護環境”。根據本單元教學目標,我確定《只有一個地球》此課的教學重點是:通過深入文本,聯繫實際明白人類的生存“只有一個地球”這樣一個事實,懂得要珍惜資源,保護地球的生態環境的重要性。

基於本班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農村孩子知識面比較狹窄,他們對宇宙與地球的感性認識很淺顯。學習此課如果沒有對文章的內容有一個很深地瞭解是很難在情感上產生共鳴,學習體會也不會深刻。因此我決定把本課的教學分為兩部分進行:即第一課時重點講地球的可愛,讓學生通過説、看、寫來體會地球的可愛。第二課時主要讓學生了解地球的易破碎。因為只有學生在心裏真正認識到地球的可愛才能激發學生愛護地球、保護地球資源的情感。

教學時,我先用課件出示宇航員在太空拍攝的地球圖片,使學生初步感受地球的可愛。緊接着我讓學生談談對地球的瞭解,然後我讓學生獨立閲讀課文後再談談對地球的瞭解又增加了哪些。其次我引用宇航員的話引出可愛,讓學生圍繞可愛一詞從文中找出描寫地球可愛的語句或段落,指導學生感情朗讀,談體會等。最後我用地球四季圖片激發學生保護地球情感。這樣既讓學生理解了課文內容,又培養了學生自主探究能力、審美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學生熱愛地球、保護地球的情感。

兒歌操場上的教學反思 篇12

這個活動主要是讓孩子們學會比較寬與窄。在設計教案時,我想大班幼兒在數學活動中,已經對數量的多少、物體的大小和區別左右都有一定的學習經驗,在中班下學期也對物體的粗與細有了一定的認識。通過本次活動,讓孩子比一比、排一排、做一做的形式,能進一步掌握物體寬窄的排序。

在設計教案時,為了讓教案變得更能吸引小朋友,我就以“我們班要開毛巾商店”為由,所展開的一系列活動貫穿教學,孩子們在上課過程中也的確聽的很認真。整個活動下來,我覺得也有一些成功之處和不足。

成功之處:

1.教案分析較透,教具準備較充分,整個過程還是比較流暢的。

2.以“開毛巾商店”貫穿整個活動,孩子們的注意力比較集中。

3.讓幼兒用完整的語言表達寬窄,對下面部分的排序活動做好鋪墊。

4.幼兒達成目標程度較高,通過作業,看到大部分幼兒能正確完成作業。

不足之處在於:

1.因為課前沒有讓幼兒對“寬”和“窄”有一定的經驗認識,所以在活動中,用了一部分時間和孩子們一起高清什麼是“寬”,什麼“窄”,導致活動時間超出7分鐘。

2.教具可以做的更精緻一點,讓幼兒在感官上更直接認知。

3.教師對幼兒的作業評價可以用更多的時間,讓孩子更明白自己為什麼做對,為什麼不對。

4.對能力弱的小朋友,可以給予更多的鼓勵。

一堂科學活動,對老師的邏輯思維和口語表達有很多要求的,但老師更要了解自己班中的幼兒,對知識點掌握的程度,比如想這堂課中的“寬”和“窄”,教師可以在活動之前,就和孩子一起明確什麼是“寬”,什麼是“窄”,因為有些孩子知道這兩個字是什麼意思,但是不能很明確的回答到這兩個字,會用“胖”表達“寬”,用“瘦”表示“窄”,我如果在課前能做到事先預知孩子的知識經驗這堂課,就能上的更加清晰,時間上也不會太長了。

兒歌操場上的教學反思 篇13

教材只是一個例子,對學生真實水平的關注才是關鍵。在教學過程中我應該尊重學生的閲讀體驗,以學生為主體設置教學,多給學生品讀的時間,讓學生真正走入作者所創設的意境中去,才能有效的培養學生的主動探索精神與開放的思維。

蘇霍姆林斯基説過:“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自主、合作、創新是我們今天所處的這個時代賦予教育的品格與內涵。它是對傳統教育的一種挑戰,它要求我們關注每個生命質量的提升,關注每個學生的自由全面發展,新時代的教育需要我們重新定位教育的價值追求,從教育方式到學生的學習策略,從師生關係到同伴關係,都需要有助於具有自主、合作、創新精神與品格的人的充分發展。

確立這一新的教育觀念,將有助於我們站在時代的高度來自覺反省、檢討我們以往的教育,有助於我們只爭朝夕地克服應試教育對學生創新精神的壓抑,對創新能力的摧殘,對創新型人格的蔑視,有助於使素質教育的推行有更明確的方向,有助於素質教育的實施落到實處。

確立這一新的教育觀念,將有助於我們站在時代的高度來自覺反省、檢討我們以往的教育,有助於我們只爭朝夕地克服應試教育對學生創新精神的壓抑,對創新能力的摧殘,對創新型人格的蔑視,有助於使素質教育的推行有更明確的方向,有助於素質教育的實施落到實處。

“美經常主觀的,這就需要從理清寫景狀物散文的“物-我關係入手。通過作者所選擇的物象及其特點來考察作者所追求的美的特點,並以此體察作者心靈世界。方法有兩點,一是宏觀上的,要“把握結構、理清思路;一是微觀上的,要“品味語言、領悟感情。

兒歌操場上的教學反思 篇14

在本課的教學中,我選擇了讓學生自主質疑,然後圍繞疑點深入研讀課文,逐字逐句體會、尋找答案,最後熟讀成頌、昇華感情的方式,帶領學生學習課文,既體現語文課的教學特點,又切實有效地進行了思想教育,一舉兩得。本課的重點是讓學生從字裏行間體會醜小鴨的種.種不幸遭遇,進而感受面對不幸的境遇,要有信心,只要樹立信心,戰勝困難,頑強生活,幸福的生活一定會到來,並且能汲取課文的精神力量來鞭策自己的學習。在教學中,力求體現以下幾點:

一、給學生一個“情感的課堂”

在課伊始,理解了課題,簡要學習了生字詞後,我便出示課文最後一段,請學生仔細品讀:“‘新來了一隻天鵝,一隻美麗的天鵝!’孩子們在湖邊叫起來。醜小鴨太高興了,他揚起翅膀,伸長脖子,從心底裏發出快樂的呼喊:‘ 我做夢也沒想到會有這麼幸福的一天!’”初讀之後,學生知道這是醜小鴨變成白天鵝的興奮、喜悦的心情。但深究下去,卻並不只是這麼簡單。醜小鴨為什麼會有那樣的表現,為什麼會發出快樂的呼喊?他究竟懷着怎樣的一種感情呢?是什麼讓醜小鴨如此興奮、喜悦呢?這些問題是打開文章思路的重要環節。於是我引導學生針對這段話提出些什麼問題。學生準確的把握住了問題的關鍵,於是課堂的教學因疑而起,學生的探究熱情開始激發。

二、給學生一個“開放的課堂”

課中,我有意識地設計了這樣一段導語:“我們在知識的海洋裏遨遊時,總會遇上大大小小的風浪,只要我們不怕困難,勇敢地向問題和困難挑戰,就一定能獲得成功。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來解決這些問題,有沒有信心? ”這些話既是鼓勵學生自主學習的熱情,又暗中滲透了本文的精神——戰勝困難、頑強生活。學生在我的鼓勵下便開始分成學習小組自主學習,讀讀、劃劃、想想、議議,積極從課文中尋出問題的答案,為後一環節的交流作準備。

三、給學生一個“交流的課堂”

學生圍繞“醜小鴨為什麼會發出快樂的呼喊?他懷着怎樣的心情?”兩個問題,自己的發現和理解與同學進行交流,在交流中學生將不斷的深入體會醜小鴨所經歷的種.種不幸,而教師就在其中起點撥作用,引導學生更深透的領會文章的內涵,進而產生對醜小鴨以前不幸遭遇的同情,在感情上與醜小鴨發生強烈的共鳴,為下一步的昇華感情、明理導行埋下感情的伏筆。

四、給學生一個“感悟的課堂”

課文學習完了,學生對醜小鴨的境遇已經具有了深深的同情,也為醜小鴨變成了美麗的白天鵝感到高興。這時,我順勢提問:“學了課文,你有什麼收穫?”學生就能很自然地説出要像醜小鴨那樣遇到困難不灰心,勇敢面對困難,這樣才有好的結果。我又進一步引導學生要把課文的精神融進學習領域:“是啊,我們在學習和生活中如果遇到困難,也應該像醜小鴨一樣樹立信心,戰勝困難,頑強生活。願這種精神能激勵我們在知識的海洋裏乘風破浪、勇往直前!”至此,課文學習與德育滲透已圓滿結束,課雖結,情猶存 ……

不過,本課的課堂教學中出現了些許的遺憾,在把握課堂機制上,課堂每一環節再緊湊方面尚需努力。

兒歌操場上的教學反思 篇15

執教了《祖國,我終於回來了》一課後,無論是對教材的內容,還是對作者的感情,以及學生對課文的的學習興趣,我都有了更深的體會。在教學中,我把“讀”貫穿始終,用讀書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讀中求解、讀中悟情、讀中明理、讀中品味。學生們積極參加教學活動,在實踐中獲得知識、形成能力,自始至終都在認真地讀、領悟、體驗、揣摩,從而感悟課文的真諦。

此外,我重視把教學目標轉化為學生的學習目標,精心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情趣。深入地瞭解學生自主研究的情況,並參與研討,建立自主互動的課程學習空間,努力創設新型師生關係。及時、有效地對學生進行課堂評價,對其學習方法及時進行總結與肯定,充分體現了教師的引領作用。在學生充分地彙報後,我又及時地加以總結,同時有效地佈置下一步研究的內容,使學生更好地交流課外收集的信息,提高知識水平。學生不僅可以深入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而且可以領悟到閲讀的過程和方法,從而學會閲讀。同時,一種強烈的正義感、一種民族自豪感、一種對美帝國主義的憤慨之情和作為一個有血有肉的中國人的責任感,也會伴隨着情感的體驗過程油然而生。

兒歌操場上的教學反思 篇16

學生對上學期第五章《電流和電路》的電學知識遺忘得比較多,也就是對基礎知識掌握不紮實。另外,開學第一天難免有些進入不了狀態。

所以,綜上所述,本節課效果不是太好。我應該提前幾天把演示儀器準備好,或者是在上學期末先備課把實驗儀器準備好,而且得有備案,上課前應該事先再把實驗做一次,還要帶電吹風。應該準備一些多調動學生的小實驗,或是小活動。

我先是由閃電高壓放電現象開始引入,這點我覺得有點不夠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我是否可以給個“電壓”這個名詞,讓學生説出生活中哪些地方接觸到“電壓”這個名詞,讓學生自己領導自己,進入 《電壓》的大門,不僅提高學生的主動性,還鍛鍊學生注意觀察生活,體驗生活。

兒歌操場上的教學反思 篇17

本單元的新知點較多A部分的對話句型: This is myfather/mother/brother/sister . 其中就包含了家庭成員類的單詞.需要在授課過程中首先進行講授和操練.對話部分還有Nice to meet you.這個句型也是很重要.雖然是復現第二單元的內容,但是同樣需要在課堂提醒和注意.還有需要學生注意的就是對話中出現的人物,特別是先生Mr.夫人Mrs.小姐Miss這三個詞在詞義上和讀音上的區別.

在教授對話部分時,創設了家庭的情境,讓學生學着介紹自己的家庭或者模仿課本上的對話進行練習,收效很不錯.而且在不斷的練習中,學生很自然的運用所學習的語句,一輪下來,很多學生不但可以掌握句型還可以把課文就背誦下來.

而本單元的單詞是水果類.不少同學在新課之前就可以説出蘋果和香蕉的英文單詞.説明同學們對於此類單詞還是很有興趣的.配合本課的新授單詞我準備了新鮮的水果,五彩斑斕的圖片,很大的吸引了學生們的注意力.教授完畢,課文最後的水果兒歌又給我們提供了操練的材料.

我們在教詞彙的時候,提倡詞不離句,要把詞彙放在句子中操練。但是三年級的詞彙和本單元的句型沒有關係,很難結合起來操練。本單元的D部分遊戲 教學中有一個句型是I can see a/an……/some…….可以用此句型來學習或複習鞏固單詞。另外,我們還可以借用兒歌這種形式,讓詞彙的操練顯得豐富一些。而且,兒歌因為有節奏,所以比較好讀,能提高學生的朗讀興趣。

兒歌操場上的教學反思 篇18

本週上課發現了許多的問題,上託班課程的時候都會以課本為內容,將課本內容變為小故事呈現在小朋友面前,剛開始大家都聽得認真,幾分鐘之後有些小朋友開始注意力不集中,只玩自己手裏的玩物或者打開書看書,不再聽老師講課,直到回答問題時什麼都不知道,回答的也只是和本節課無關的,像其他課老師都會用光盤、課件、實物展示課程內容,會立馬集中幼兒的注意力,會產生強烈的好奇心,小朋友都喜歡看動畫片,所以看到課件就會抓住幼兒的心理,以達到上課的效果。由於大班幼兒入園才兩個多月,一些習慣的培養不到位,再加上孩子的自控能力較差,注意力很容易轉移。

還是我們在教學方面有欠缺,小大班幼兒生活經驗還不豐富,參與活動時注意力很容易分散遊戲是他們最感興趣的一種活動形式,符合幼兒好動的特點,所以今後我會以遊戲為形式上好託班課程,通過幼兒自身的參與、表演、感受與同伴、老師一起玩的快樂,學習知識,不再坐着聽課而是親身參與激發他們的興趣,讓他們全身心的投入到學習中。

兒歌操場上的教學反思 篇19

《古詩詞三首》中其中有兩首《獨坐敬亭山》和《憶江南》已經在平時的古詩詞積累中學過,如何把學過的詩上出點新意來,備課前我深入的思考了一下,本着以誦讀為主,以調動學生經驗背景、引進學習資源為輔,在感悟語言情感、體會詩詞意境中,把握詩文的審美韻味與內涵。同時,在積累語言與情感的基礎上,注重對生命的感悟,展示學生自己對古詩的個性解讀,培養初步的文學作品欣賞能力,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

課上下來,感受頗深:

一、給學生充分的想象空間,就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古詩詞具有語言凝練、意象豐富的特點,而國小生因為生活積累不多,情感體驗有限,在閲讀中獲得的表象往往很籠統、模糊,此時就要讓學生通過語言文字本身的品讀盡情展開想象,通過“猜猜詩人的心情”、“你就是詩人”、“創設情境,想象説話”等,讓學生與古詩詞進行靈性的對話,從古詩詞生動的語言中猜度詩人的心境,進而陶醉在詩詞所描繪的意境之中。如在教學《獨坐敬亭山》時,學生從詩的題眼就看出詩人李白此時心情很是孤獨,還可以從前兩句感受到,尤其是“飛盡”和“獨去”等感受到的。然後我便追問:“那假如你就是詩人,你看到鳥兒們都離你遠去,就連天上的雲也離你而去,此時此刻,你最想説什麼?”一生説:“鳥兒們,你們為什麼都走了,留下 來陪我説説話吧!”還一生説:“雲兒莫走,同我一起聊聊天。”還有一生説:“我本來就很孤獨了,你們為什麼還要離我而去,真讓我傷心呀!”這樣,學生切身體會到詩人孤獨寂寞的心情。當學到後兩句的時候,有學生説:“老師,我覺得李白並不孤獨,因為有敬亭山在陪伴着他。我是從‘兩不厭’感受到的。”“那你覺得李白會把敬亭山當作什麼?”“當作他的最知心的朋友。”“我覺得李白把敬亭山當作自己的親人。”“是呀,既是朋友,又是親人,所以怎麼看也看不夠。那麼李白可能會對敬亭山説些什麼呢?”我追問道,“請拿起筆,你就是李白,你把敬亭山當作什麼,你就對他説説話吧!”幾分鐘過後,有學生説道:“李白説:‘老朋友,謝謝你,在我最孤獨的時候能陪我説説話。’敬亭山好像在説:‘別灰心,我支持你!’”“多好的一對知心朋友呀!”我評價到。又有一生説:“我把敬亭山當作是自己的母親,母親好像在説:‘孩子,別怕,有娘在,要大膽的往前走。’”還有同學説:“我把敬亭山當作朋友,好像説:‘朋友,別泄氣,有我這個朋友在,與你同行。’”透過這一句句想象的話語,我們似乎又感受到李白此時並不孤獨,對詩的意境有了更深的理解。

二、採用多種方法,便於理解詩的意境。

“詩是無形畫,畫是有形詩。”詩情和畫意融為一體。如果把字、詞、句的意思嚼爛了餵給學生,這樣的詩歌教學意象全無,學生也必生煩膩之心。但如果放手讓學生去自學,教師少講或不講,又怕貽誤了某一個知識點。有沒有兩全齊美之策?我想到的是:把簡筆畫引入到古詩課堂教學中。讓學生了解詩意,有感情地朗讀,然後動動手,動動筆,用“畫”激趣,借“畫”入境,以“畫”悟情。

如在教學《望洞庭》和《憶江南》兩首詩時,我主要採用用簡筆畫的形式把你所理解的古詩所描繪的畫面畫出來,請一兩名同學到前邊畫,其餘學生在本子上畫,然後再去評議。如在畫《憶江南》一詩時,有同學畫了一個圓形的江,有的學生就指出,“江”應該是長的,“湖”才是圓的。有的同學只畫出一條江,兩岸的樹木開滿了花,也有同學提出疑議説:“詩句中説得很清楚‘日出江花紅勝火’,江邊的花在太陽出來的時候比火還要紅,所以應該把太陽畫上。”瞧,既能調動學生學詩的積極性,又能將詩句理解得更為深刻。

兒歌操場上的教學反思 篇20

本週我進行了《巴塘連北京》這首歌的教學。這是一首藏族歌曲,同學們對藏族比較熟悉,我首先讓學生説説他們所瞭解的藏族的生活以及藏族的風土人情,同時播放歌曲作為背景,這樣就不知不覺地對本課的歌曲旋律有了一次認識。

在接下來的教學環節中,我讓學生唱唱自己會唱的藏族歌曲,比如《北京的金山上》、《青藏高原》等,在學習當中找找並體會藏族歌曲的音調風格。同時播放了一段藏族舞蹈,還讓學生跟着音樂跳跳藏族舞蹈,從而加深印象。

在聆聽歌曲的範唱、歌曲學習、歌曲處理、歌曲演唱、以及後面的歌曲表演音樂實踐活動時,我都時時貫穿着音樂。使學生在本節課中始終在音樂的氛圍中歌唱、舞蹈、欣賞以及表演,不讓每一個環節脱離音樂。

不足之處:五年級的學生在表演和表現方面有些害羞心理,不像低年級的學生那樣敢於表現自己,因此在組織學生表演時效果不是很理想,以後要採取更好的辦法激發學生的表現能力和慾望。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shuxin/jiantao/y7097p.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