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書信 >檢討書 >

長恨歌教學反思(通用18篇)

長恨歌教學反思(通用18篇)

長恨歌教學反思 篇1

選擇《長恨歌》進行公開教學,是帶着嘗試的心理。最重要的原因是這篇課文是塊硬骨頭,這篇課文不僅篇幅長,而且難度係數大,常常讓人無從下手,不易把握,令人生畏。

長恨歌教學反思(通用18篇)

我的理想是通過《長恨歌》的教學展示一種空靈、詩意、唯美、厚重的課堂。空靈飄逸,是築於厚重之上的;唯美與詩意建立在實踐創新之上的;浪漫與理想是建立在執着與感動之上的。

這是一節富有想象力的課堂,我充分調動學生生活經驗,進行大量留白,喚醒學生潛意識。一會兒引領學生陷入大家深深的思索,一會兒又通過朗誦讓學生動容,深深地沉浸其中,一會兒一個不經心的問題引起學生多少聯想啊!

這是一節讓學生感動的課堂。用一片雲去推動令一片雲,用一棵樹去撼動另一棵樹。畢竟是1000多年前的詩歌,時過境遷,事過境遷,風流早已被雨打風吹去。還原千年前的悲劇,對千年後的學生來説是非常困難的。我力圖通過知人論世,生命對話,達到對生命意義的終極關懷。

通過“我歌長恨”——“我解長恨”——“我寫長恨”幾個環節的設置,引領學生逐漸深入對《長恨歌》主題,僅僅扣住一個“恨”字。通過楊貴妃之“恨”、李隆基之恨、“白居易”之恨三個角度進行探究,通過多種手法最大可能地把李楊帝王愛情還原成作為常人的愛情,讓學生體會到李楊愛情的堅貞。通過白居易與湘靈的故事讓學生對李楊愛情寄寓了深深的同情,充滿了悲憫情懷。從中也體會到白居易內心矛盾:他既恨李楊浪漫的愛情夭折留下無盡憾恨,也恨荒淫無度自釀苦果,所以我覺得作者感情是複雜的。詩詞教學豐富的情感是通過學生的善感之心表現出來的,所以詩詞課堂應該是培養擁有學生善感之心的天地。

語文課堂永遠是遺憾的課堂。這節課也有不少遺憾,比如對人物形象的分析,教師自己的觀點很強勢,而且也沒有給學生思考的時間,匆匆板書,有貼標籤之嫌。再如,課堂的分析、欣賞有餘,吟誦不足。

長恨歌教學反思 篇2

《長恨歌》是白居易詩作中膾炙人口的名篇,這首詩是他和友人陳鴻、王質夫同遊仙遊寺,有感於唐玄宗、楊貴妃的故事而創作的。

在這首長篇敍事詩裏,作者以精煉的語言,優美的形象,敍事和抒情結合的手法,敍述了唐玄宗、楊貴妃在安史之亂中的愛情悲劇:他們的愛情被自己釀成的叛亂斷送了,正在沒完沒了地吃着這一精神的苦果。唐玄宗、楊貴妃都是歷史上的人物,詩人並不拘泥於歷史,而是藉着歷史的一點影子,根據當時人們的傳説,街坊的歌唱,從中蜕化出一個迴旋曲折、宛轉動人的故事,用迴環往復、纏綿悱惻的藝術形式,描摹、歌詠出來。由於詩中的故事、人物都是藝術化的,是現實中人的複雜真實的再現,所以能夠在歷代讀者的心中漾起陣陣漣漪。

鑑於此,在講解詩歌時,我們首先以誦讀為主。

詩歌是優美而雋永的文學,需要我們用心來體會,而朗讀恰恰能使學生在對文章,特別是詩詞的感悟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味和審美情趣。風格不同的詩詞,朗讀的語音、語調不同,對學生的薰陶也有所不同。俞文豹《吹劍續錄》曾載:“柳郎中(柳永)詞,只好十七、八歲女孩兒,執紅牙板唱‘楊柳岸曉風殘月’。蘇學士(蘇軾)詞,須關西大漢,執鐵板唱‘大江東去’。”這不同的“唱”的情態,正是如今對詩詞的朗讀情態。《長恨歌》突出一個樂極生恨的主題,朗讀這首詩,前面歡快,中間急促,後面低沉哀慼,最後喜中含淚,悲喜參半,這就要求我們同學在誦讀時語調不宜過平。為了能讓學生能更好把握語調,播放朗讀錄音。

其次,在講解詩歌時,我們着重突出三個方面,一是貌之美,一是情之深,一是恨之痛,並在指導過程當中把古今描寫女子的名句引來吟賞一番,並讓學生明白,隨着時代的發展,人們在描寫一個人時已經漸漸懂得抓其神韻了,從《詩經碩人》裏面的“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魏晉唐元一直到雪琴《紅樓夢》中黛玉的描寫,這中間是一個大的跨越。進而啟發學生懂得應該用怎樣的描寫方法來突出其人物個性。

在講解情至深時,主要從事和情兩點來談,事從生前死後找,情從直接間接尋,學生參與熱情很高。

最後,對於千年以來爭議頗多的主旨,我們一句帶過了,千年都沒解決的問題,瞭解就好,為之討論明確答案則就沒有必要了。

反思不足處:

一、預習不夠,學生沒有先結合課下注釋自疏課文,導致理解課文時進度有點慢,下次注意佈置預習。

二、不能充分激發學生的表達興趣。在主題討論環節,學生的表達方面還有待教師的指導和加強。

長恨歌教學反思 篇3

《長恨歌》是白居易詩作中膾炙人口的名篇,這首詩是他和友人陳鴻、王質夫同遊仙遊寺,有感於唐玄宗、楊貴妃的故事而創作的。在這首長篇敍事詩裏,作者以精煉的語言,優美的形象,敍事和抒情結合的手法,敍述了唐玄宗、楊貴妃在安史之亂中的愛情悲劇:他們的愛情被自己釀成的叛亂斷送了,正在沒完沒了地吃着這一精神的苦果。唐玄宗、楊貴妃都是歷史上的人物,詩人並不拘泥於歷史,而是藉着歷史的一點影子,根據當時人們的傳説,街坊的歌唱,從中蜕化出一個迴旋曲折、宛轉動人的故事,用迴環往復、纏綿悱惻的藝術形式,描摹、歌詠出來。由於詩中的故事、人物都是藝術化的,所以能夠在歷代讀者的心中漾起陣陣漣漪。

《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選修教材按照詩歌鑑賞的方法分成了三個單元,每個單元都有“賞析指導”,就這一章的學習重點,介紹相關知識和鑑賞方法。“賞析示例”從該章所提出的學習重點進行實例分析。“自主賞析”,圍繞這一章的學習內容,提供閲讀鑑賞的作品,其設計用意在於啟發引導,指出途徑,激發興趣。

《長恨歌》是第一單元“賞析示例”,除課下注釋外,課後還有詳細的鑑賞説明。怎麼教,從哪個角度切入,教到什麼程度,都是教學應該考慮的問題。筆者最後決定抓住本單元的學習重點“以意逆志,知人論世”,訓練學生對“以意逆志,知人論世”的詩歌鑑賞方法的靈活運用。教學完《長恨歌》後,筆者進行了以下反思:

1、反覆誦讀,加強學生對詩歌的感悟、理解。當代詩人于堅曾説:“一首詩是一個語言的場。”詩歌的教學尤其要注重朗讀,以讀為本,讓學生在反覆的朗讀中不斷加深對詩歌感情、意境、內涵的理解。

2、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體驗和理解,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學會“以意逆志知人論世”。

3、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並注重學生的學習評價。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能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並懂得與他人交流,取長補短,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協作能力。

4、重視對學生的學習評價,除了教師的評價之外,還讓學生開展相互評價,充分地尊重和保護學生學習的自主性、積極性,讓學生在相互合作中學會賞識他人,學會取長補短,博採眾長,從而不斷地完善自我。

長恨歌教學反思 篇4

《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選修教材把詩歌鑑賞當成一個專題來解讀,並且按照詩歌鑑賞地方法把他分成了三個單元,每個單元又有“賞析指導”,就這一章所提出的學習角度,介紹相關知識和鑑賞方法。“賞析示例”,詩歌和散文各舉一篇為例,從該章所提出的學習角度進行分析。“自主賞析”,圍繞這一章的學習內容,提供閲讀鑑賞的作品。其設計用意在於啟發引導,指出途徑,激起興趣。

《長恨歌》出自“賞析示例”一章,除課下注釋外,課後還有詳細的鑑賞説明。怎麼教,從哪個角度切入,教到什麼程度,都成了問題。最後決定抓住本單元的設計要求“以意逆志,知人論世”結合課後對詩歌主旨的分析,運用反證法找出作者這樣分析的原因,同時也訓練學生對“以意逆志,知人論世”的方法的運用。

首先,“知人論世”瞭解白居易其人。他的生平、作品及詩歌主張,主要抓住“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來確定詩歌的主題為諷喻,而不僅僅只談感情。其次,運用“以意逆志”的方法,從字、詞、句着手,抓住第一節中描繪李楊之間愛情的詞彙,與寫一般男女感情的所採取的角度和詞彙進行對比,發現有明顯的諷刺意味。這都與課後的分析不謀而合,使學生對“以意逆志,知人論世”的方法更為信服,對於運用這一方法充滿了信心。

最後,對楊貴妃的形象進行分析,引出“紅顏禍水”的話題,就古今中外被稱為“紅顏禍水”的女人進行探討並提出自己的看法。

總體來説,本課圍繞“以意逆志,知人論世”的方法展開,對詩歌內容進行了深入分析,也有課後的拓展延伸,基本上完成了教學目標,達到教學目的。讓我感到不足的是學生沒有從欣賞的角度來學習這首詩,而是用很理性的眼光,以解答數學題放入方法來鑑賞詩歌,比較死板沉悶,缺乏自己的獨創性,整個教學過程進行得很艱澀、枯燥。針對理科班的這種情況,應該在平時慢慢對他們進行美地薰陶,進課前先播放朗讀帶,看《唐之韻》等相關資料進行鋪墊,創設好情境和氛圍。

長恨歌教學反思 篇5

《長恨歌》這首詩內容比較長,但字詞較為淺顯,學生在認真的預習之後能夠理解字面意思,因此,第一課時除了導入及點撥字詞之外,我把重點放在了概述詩歌內容並劃分結構上,因為長,所以不宜在課堂中全文朗讀(可以利用早讀讓學生朗讀全文),於是先設計了自讀,在學生理解了內容並劃分結構之後,再自由朗讀自己喜歡的詩句,這也更能體現出每個學生的不同個性和愛好。

鑑賞詩歌的重點是以意逆志,即通過對詩局、文辭的準確解讀,窺見作品的意旨、作者的情感。兩個課時的安排這是體現了這一思路。第一課時理解文意,第二課時探討主題。

在教學方法上,我主要運用引導法,引導學生在合作討論中把握詩歌主旨。着力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整個教學設計中,堅持以學生為出發點,面向全體學生,對學生所能理解的點,進行指導點撥,挖掘學生的思維潛力。

不足之處:時間安排上有待實踐,有可能會出現拖堂,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如出現拖堂跡象,一定要及時調整課堂內容,避免拖堂現象發生。

長恨歌教學反思 篇6

《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選修教材把詩歌鑑賞當成一個專題來解讀,並且按照詩歌鑑賞地方法把他分成了三個單元,每個單元又有“賞析指導”,就這一章所提出的學習角度,介紹相關知識和鑑賞方法。“賞析示例”,詩歌和散文各舉一篇為例,從該章所提出的學習角度進行分析。“自主賞析”,圍繞這一章的學習內容,提供閲讀鑑賞的作品。其設計用意在於啟發引導,指出途徑,激起興趣。

《長恨歌》出自“賞析示例”一章,除課下注釋外,課後還有詳細的鑑賞説明。怎麼教,從哪個角度切入,教到什麼程度,都成了問題。最後決定抓住本單元的設計要求“以意逆志,知人論世”結合課後對詩歌主旨的分析,運用反證法找出作者這樣分析的原因,同時也訓練學生對“以意逆志,知人論世”的方法的運用。

首先,“知人論世”瞭解白居易其人。他的生平、作品及詩歌主張,主要抓住“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來確定詩歌的主題為諷喻,而不僅僅只談感情。其次,運用“以意逆志”的方法,從字、詞、句着手,抓住第一節中描繪李楊之間愛情的詞彙,與寫一般男女感情的所採取的角度和詞彙進行對比,發現有明顯的諷刺意味。這都與課後的分析不謀而合,使學生對“以意逆志,知人論世”的方法更為信服,對於運用這一方法充滿了信心。

最後,對楊貴妃的形象進行分析,引出“紅顏禍水”的話題,就古今中外被稱為“紅顏禍水”的女人進行探討並提出自己的看法。

總體來説,本課圍繞“以意逆志,知人論世”的方法展開,對詩歌內容進行了深入分析,也有課後的拓展延伸,基本上完成了教學目標,達到教學目的。讓我感到不足的是學生沒有從欣賞的角度來學習這首詩,而是用很理性的眼光,以解答數學題放入方法來鑑賞詩歌,比較死板沉悶,缺乏自己的獨創性,整個教學過程進行得很艱澀、枯燥。針對理科班的這種情況,應該在平時慢慢對他們進行美地薰陶,進課前先播放朗讀帶,看《唐之韻》等相關資料進行鋪墊,創設好情境和氛圍。

長恨歌教學反思 篇7

今天,我教學了長春版教材四年級上冊的第11板塊的第一課——《永遠的一課》。與學生一起走進文本,感受了文本帶給我們的教育與薰陶、感悟,並深深的感動。我記得美國教育家杜威曾説過:“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教育,就意味着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生活!而我不禁思考:作為語文教師應該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語文課堂?給孩子什麼樣的生活?結合我這節課我覺得,努力從以下方面入手,久之,會有所成就。

一、在情感共鳴中學習語文

蘇姆林斯基説過:“學校裏的學習,不是毫無熱情地把知識從一個頭腦裏裝進另一個頭腦裏,而是師生之間每時每刻都在進行心靈的接觸。”教學當中的“情”猶如教與學雙邊活動的“催化劑”,有了它,學生才會在教師的點撥下進入課文佳境。例如《哈爾威船長》一課,通過介紹對哈爾威船長的捨己救人的高貴品質和他英雄形象,充分表達了他大義凜然的精神,在教學中,為了讓學生與作者在情感上產生共鳴,我設計了一段充滿激情的導語:“你知道什麼是英雄嗎?誰能列舉以為英雄?談一談你對他的認識?”簡短的一句話,開啟了學生感情的閘門,學生紛紛發言。正如“登山則情滿於山,觀海則意溢於海”,在簡單的交流中,學生對英雄的熱愛與熱愛,如涓涓細流源源不斷地流了出來。正是基於對英雄的膜拜,學生才漸漸走進了作者的心靈,與作者產生了強烈的情感共鳴,對理解課文起到了強有力的推動作用。

二、重視情境創設,激發學習興趣。

《新課標》明確指出:教師要通過教學情境的創設,以任務驅動學習,激活學生已有的經驗,指導學生體驗和感悟學習內容。在語文教學中,讓我對這句話有了深刻的體驗。是的,語文教學離不開情境,在課堂上,如何有效地把學生帶入一個有聲、有色、有情、有形的情境世界呢?我覺得不妨從以下幾方面展開

1、讓孩子去“展示自己”。

課堂上,要大膽地讓學生去體驗,去探索,去感悟,去盡情地展示自己!每學習一篇新課文,我都鼓勵學生儘可能地蒐集與課文內容相關的知識,上課時,大家都希望把自己的成果展示給大家,這樣,無論是在課內還是課外,他們都表現得十分積極,而且極大的豐富了知識的儲備量。

2、引領孩子去讀書。

我經常蒐集課外閲讀材料,推薦給學生閲讀。另外,我還結合教材所涉及到的內容,有目的地組織學生開展課外閲讀,使學生儘量領悟不同類型的文章的寫作技巧;同時,鼓勵學生閲讀中外兒童名著,領略書中的精妙所在!我們班還設立了圖書角,更加豐富了學生的課外閲讀。

開展各種讀課文的形式,鼓勵學生從讀中感悟,讀出感情,讀出形象,讀出內心的共鳴。與潛移默化中感受語文,卻不留刀斧之痕。

總之,我期盼着:我的語文課堂會變成孩子們學習知識、放飛夢想的理想舞台。

長恨歌教學反思 篇8

對學習素材感興趣,產生主動學習的願望,是學生主動探索的重要前提。百數表是孩子們第一次接觸,因為之前有了百數圖,教師又告訴大家百數表裏藏着很多的小祕密,這在很大程度上激發了孩子想尋找祕密的好奇心,這些看似單調的數字寶寶,會藏着哪些小祕密呢……這時候的百數表在孩子的眼裏是富有情感,具有活力的東西,激發了學生強烈的探究慾望,誘發了學生參與的意識,使學生想探究。所以孩子們的彙報就很精彩,可以橫着看,豎着看,斜着看,跳着看,思維一下子就活躍了,課堂就更富有生趣。

在學生了解了百數表排列的規律後,出現了不同層次的練習,第一層次直接在百數表裏找缺少的數字,這時候的百數表裏除了缺少的數,其他的數是其全的;第二層次缺少了大部分的數,只給了與要找的數有關聯的;第三層次只標出了百數表的行與列,直接要求孩子們找數;每一個層次的練習,既有孩子們的獨立練習,也有小組的共同努力。探究的過程,必定是一種親身的經歷,就象在解題時,我往往採用先讓孩子在得不到任何提醒的狀態下解題,也許錯誤率很高,但是在經歷錯誤以後,他們就會想尋找正確的方法,尋找就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失敗的體驗為獲取成功奠定了基礎。

此外,還要讓學生會探究。例如,我設計了這樣一個環節,先把剛開始在百數表裏圈好的數,為他們找一找在百數表裏的位置,孩子們很快找到了,接着老師請小朋友觀察,行、列數之間有什麼小祕密,孩子們通過討論、比較發現,行數減一就是數的十位,列就是個位。但是就幾個數而言,是否百數表裏所有的數都有這個規律呢?這個結論僅僅是猜想,正確與否必須通過研究、探索,進行科學驗證。首先得讓孩子有自己的思考:我要驗證什麼?我可以怎樣來驗證?只有讓孩子經歷那種屬於自我的探究與發現過程,才能最大限度地促進他們的發展,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與能力。接着大家一起找了幾個數,發現都有這樣的規律,這時老師出了這樣一題第三行第十列,是哪一個數?有的孩子脱口而出:20。這個答案有孩子提出不同意見:是30。如何驗證。有孩子提議直接看百數表。果然是30。為什麼前面找到的規律不適用了呢?難道找錯了。後來大家一起找了列是10的數,發現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第十列的數都是整十數,所以得出結論,不是找錯了,而是百數表裏的規律要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第一列到第九列之間的數,還有就是第十列的整十數。

至於此,所有的探究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當孩子回顧探究過程,尋找自己的發現,欣賞自己的成果時,臉上都露出了甜甜的笑容,在自主探索後的成功滿足感,體現了愉快學習的理念,同時使學生學會解決問題,養成自主解決問題的習慣,感受到了自主探究的樂趣。

長恨歌教學反思 篇9

教學完《誰的本領大》第二課時,寥寥幾筆匆匆記下了最直接的感受。但總覺得表達的還不夠全面,不夠準確。靜下心來細細思量,又或許是我想表達的東西也並沒有那麼複雜。正如指導孩子學習課文,明白“各有所長”的道理一樣,過程無需太複雜。

拿到一篇課文,教師首先應該思考的是通過這篇課文我應該教給學生什麼或是讓學生獲得什麼,於是在解讀了課文之後,我將教學目標定為如下: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讀課文;2、瞭解感歎號的作用,體會説話人的心情;3、讀懂寓言故事,懂得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本領,要正確看待自己,看待別人。似乎,對於這樣一篇簡單的寓言故事,這樣的目標表述也太過累贅了。對目標再加工,有了這樣的表述:1、分角色朗讀課文,體會人物的內心;2、明白各有所長、各有千秋的道理。或許,修改過後的表述沒有那麼的“圓潤”,但是於我,是更明確了本堂課的目標,簡言之,一讀文二明理。而目標二能夠順利達成,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目標一的達成效果。所以,“讀”成了本堂課的唯一中心目標。

朗讀,是學生在學習課文時理解與表達所需,同時,它又是語文學習的重要目標之一。反思這一課,我在朗讀的形式上,主要採用了自由讀和分角色朗讀的形式。在自由朗讀的過程中,我主要是通過問題來引領。設計一:自由讀1-3小結,思考:(1)第一次比試誰的本領大呢?(2)太陽和風分別有什麼本領呢?設計二:再讀1-3小節,在比試的過程中,他們是怎樣説的呢?在學生朗讀之前,教師主要是強化學生的問題意識,引導學生能夠有目的的去朗讀,提高朗讀的效果。這些並不是深奧的問題,不需要學 生過多的去思考,完全是服務於我的教學目標——“讀”,只要學生認真去讀了,便可以找到答案。分角色朗讀在課堂中是採取小組朗讀的方式進行的。我在小組朗讀之前設計了一個小環節,即“小組彙報角色分工情況”,這主要是強化小組成員的分工意識,也讓小組的朗讀更具方向性。然而,由於我自身教學經驗的缺乏,有些地方還是沒有讀到位,沒有讀“透”。如太陽説:“誰能脱下那孩子的外衣,就算誰的本領大。”孩子們在朗讀中體會到“太陽很自信”“太陽覺得自己肯定會贏”,我也相機出示了“胸有成竹”一詞。此處是課堂教學環節中自然產生的教育契機,教師若能合理利用,就能順勢把課堂學習氛圍催生成“熊熊烈火”,只可惜我在指導朗讀的時候還很不成熟,最後只留下了零星“火苗”,很是遺憾。

等待學生,給予更多思考的時間,讓小組學習不再流於形式。回想以往的公開課上,為了防止拖堂,我在某些教學環節上總是浮光掠影似的走了過場。特別是小組活動,常常是為了活動而活動,它常常是課堂的一個“擺設”。這一次的課堂,我自己也給自己制定了一個目標:給學生充足的時間開展小組學習。小組朗讀時,在我將要喊停的時候,我甚至告訴自己,再等一會,再給學生一點時間。我給了學生“寬裕”的時間,學生也給了我一個大大的驚喜。小組朗讀時,孩子們的朗讀超出了我的預計。在接着的小組表演環節中,孩子們的表現更讓我堅定了自己的決定。足夠的時間,孩子們有了個性閲讀的空間,有了獨立思考的空間,我們的教學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課文最後,“噓,讓我們一起來看書上39頁的插圖,一起來聽聽太陽和風在説些什麼呢?”生一:“太陽説:‘風先生,你真棒。’,風説:‘太陽先生,你也很棒。’”生二:“太陽説:‘風先生,你可真厲害!’,風説:‘太陽先生,你的本領也不小啊!’”……這個時候,教師已不需要過多的表述了,孩子們已然悟出了課文的理。

學文明理,無需太複雜。明確了教學的目標,把更多學習時間留給孩子們,他們的表現,是對課堂最好的評價。

長恨歌教學反思 篇10

1、課前,我已佈置學生複習3B等教材上的業餘愛好類單詞,並通過作業紙讓學生預習本課所需要的新單詞。

2、教學中,以舊引新,用學過的興趣愛好引出生詞,並由生詞引出詞組,再由詞組引出句子,同時讓學生提前感知單詞hobby。

3、新授collect stamps時,用多媒體呈現部分集郵冊和部分類別郵票的放大圖,使新詞組collect stamps直觀易懂,使學生對集郵產生好奇心,對新詞組正真“願讀”,“想讀”,“讀來興趣盎然”,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驗輕鬆和愉快。

4、歌曲“Hobbies”的學唱,既活躍了氣氛,又巧記了單詞。

長恨歌教學反思 篇11

《日月明》一課共有13個生字,其中11個生字是會意字,所編排的韻文也朗朗上口,易讀易記,所以在備課時我最初認為學習會很容易的。但在實際上課時,學生的表現距離我預期的效果有很大差距。細分析,以下幾點值得反思:

首先,因為本課都是一些會意字,在備課時認為學生藉助韻文在讀書過程中就能明白會意字的構字特點,所以對於本課的生字並沒有進行詳細的講解高估了學生的實際水平。

其次,在處理本課生字上與以往相比過於倉促,學生認讀時間短、形式單一,以至於拿出某個生字,還有部分學生不認識。

鑑於以上不足,再來教學這樣的會意字,我會做好以下工作

1、首先結合韻文讓學生明白會意字的構字特點,:以“明”為例,先引導學生了解“日”、“月”所表達的事物,再進一步引導太陽也好,月亮也好,它們都會發光,給人帶來光明,所以這兩個字組合在一起就成了“明”。

2、結合漢字字形“表意”的特點進行教學,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會意字最大的特點就是字形表意,例如:“休”字,一人靠在樹上歇歇腳,就是“休”字。聯繫字義識記和分辨字形這種方法比較簡便,經過一段時間的示範引導,學生就能基本掌握。學生掌握了這種方法,他們就能自主識字,提高識字能力。

3、拓展延伸。漢字是非常有意思的,但對孩子來説,卻是非常抽象的,如何將抽象的字符變得有意思起來,在結合漢字的構字特點、基本規律的同時,增強識記的趣味性是非常有必要的。《日月明》這一課,學完文中的會意字,還可以拓展想一想:自己認識的、熟悉的還有哪些類似的字。如:三口品,三日晶等等。

識字本身是枯燥的,而對於枯燥的事物,人們的情緒總是消極和被動的。如果孩子們一味地被動識字,不僅識字的效率低,而且還在一定程度上束縛了思維的發展。因此,我想一定要在起步階段通過多種途徑來營造識字教學的良好氛圍,充分調動起兒童識字的興趣,不斷激發學生去體驗識字的樂趣,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樂於識字,主動識字。

長恨歌教學反思 篇12

《三隻蝴蝶》這個故事內容淺顯,便於幼兒理解。我設置的活動目標:

1、仔細觀察畫面,瞭解故事內容,學習講述故事中的對話。

2、體會好朋友之間相互關心的美好情感。

活動重點、難點:學習故事中反覆出現的對話與短語,學會關愛同伴之情,可以使口語表達能力、表演能力、想象力都得以發展。

問題:在談話活動中應該注意一下兩點問題:

1.先創設談話情景,引出談話話題。

2.教具和學具的運用,教學具的運用,要使內容而定,並不是多多益善的,特別就語言來説,通過傾聽理解語言,是培養語言能力,發展思維和想象力的重要方式。

問題:在繪本閲讀活動中應主意一下幾方面:

一、抓住幼兒識字少,注意力不容易集中這個特點,教師應該投入更多的感情來讀故事,通過創設情境表演,用生動誇張的手法來呈現故事,用動作神態、輔助語言表演故事。

二、要把握隨機性談話的契機,挖掘幼兒感興趣的熱門話題。

三、要創設多項的互動情景,營造語言交談的氛圍,給幼兒提供一個充足的自由交流的機會。

四、要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培養幼兒的傾聽習慣。

五、要在日常生活中,增加文學作品的欣賞,幼兒對故事有着濃厚的興趣,有些文學作品,放在日常生活中欣賞是更合適的,讓幼兒欣賞作品的生動情感,讓幼兒文學作品中的美好意境和有趣快樂的情節和人物來打動感染幼兒。

長恨歌教學反思 篇13

《將相和》這篇課文是根據司馬遷《史記》中《廉頗藺相如列傳》改寫而成的一篇歷史故事。它以秦趙兩國的矛盾為背景,以藺相如的活動為線索,記敍了“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三個小故事,三個小故事相對獨立且又互相聯繫。

教學時,我先讓學生讀課文,理清層次,找出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理解故事的主要內容;接着重點教學《完璧歸趙》,畫出描寫人物言行的句子,分析人物的性格特點,總結學習方法,最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我注重對學生進行“抓住人物特點”的學習方法指導。藺相如被封為上卿,廉頗很不服氣。我讓學生體會廉頗為什麼不服氣,有個學生説要站在廉頗一邊,他説:“廉頗在戰場上出生入死,拼了命地在對抗敵人,多危險啊!所以廉頗不服氣,我能理解。”被他這麼一説,個別學生一致贊同他的看法,都覺得藺相如不過是憑一張嘴,就爬到廉頗頭上,覺得不公平。於是,我拋出探討的問題:“藺相如是不是真的靠一張嘴,沒什麼能耐?説説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了藺相如並不僅僅靠一張嘴,他是有能耐的。”學生通過學習討論,找出句子説明藺相如並不僅僅靠一張嘴,他是有能耐的。如“……我指給您看”這是有謀。“我的腦袋和璧就就一塊兒撞碎在這柱子上。”這是有勇。“我就跟你拼了”這是捨身救主。“秦王被逼得沒法,只好為趙王擊缶。”這體現了不畏權勢。

當我問到課文中你更喜歡誰的時候,很多學生説喜歡兩個人,並且能細緻地説明喜歡的理由,特別是説藺相如的,把人物的性格特點説得很全面、很到位。比如有:政治眼光長遠,懂得權衡利弊,不與廉頗爭執,心胸寬廣,機智勇敢,一心為國,維護國家尊嚴。而説廉頗的基本是英勇善戰和勇於認錯。

通過學習,學生對兩個人物的形象有了基本認識,但是要想真正領悟品質還需要一個內化的過程。為此,我大膽地請同學自編、自演課本劇,學生可以從中選擇一個故事或一個角色進行表演,本課的課本劇表演有進步 ,孩子們能夠把人物的特點表現出來。比如藺相如説話時的理直氣壯和廉頗的不服氣和後悔、慚愧都能奶好地表現出來。

通過演課本劇,學生們對人物性格的感受越來越真切,但同時也會對廉頗這一人物形象的認識產生偏差。所以我最後安排了小練筆“廉頗深夜靜思”。孩子們的思考過程,其實就是廉頗認識轉變的過程。練筆之後,廉頗的形象也在學生們的腦海中樹立起來了。此時,他們明白了:藺相如也好,廉頗也好,他們的偉大就在於以國家的利益為重。

長恨歌教學反思 篇14

《倔強的小紅軍》這篇課文記敍了陳賡同志回憶的一件往事:在二萬五千里長徵過草地時,一位小紅軍在忍受飢餓和疲憊,因不想拖累別人,所以拒絕陳賡同志的幫助,最後犧牲的故事。作者滿懷深情地讚揚小紅軍堅強勇敢,寧願自己捱餓受苦,也不拖累別人的優秀品質,也讚揚了陳賡同志關心戰士的美德。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通過理解小紅軍和陳賡的動作、神情、語言的描寫,瞭解小紅軍和陳賡的品質及其情感。我在學生閲讀課外相關材料及初讀課文之後,就課文內容提出他們自己不懂的問題;隨後又引導他們在小組合作學習中解決較簡單的問題,並歸納。在充分體會到小紅軍及陳賡同志都極度飢餓、虛弱、疲憊後,我引導學生對“陳賡終於被這個小鬼説服了,他騎上馬,朝前走去。”這句話進行思考:這句話可以換個説法嗎?其中“終於”能否捨去?從哪裏看出“説服”與“被説服”都是那麼不容易,從中你體會到了什麼?學生們圍繞這些問題深入地進行了閲讀、歸納、討論、想象。學生們圍繞着自己提出的重點問題(小紅軍為什麼要“騙”陳賡?陳賡全明白了什麼?)進一步品讀課文,合作探究,從而實現個性化的閲讀。

學生們從陳賡“要求”小紅軍騎上馬,到“命令”小紅軍騎一段,再到跟小紅軍“商量”一起走,最後到無可奈何地“付之以行動”,從身上取出一小包青稞面地給小紅軍,感悟到了陳賡對小紅軍的關懷和愛護;從小紅軍倔強地拒絕,説自己“體力強”、“等同伴”、“乾糧多”,感受到小紅軍對首長的愛戴,一心為他人着想的優良品質。圍繞一個“終於”的探究,學生在品讀陳賡與小紅軍一而再、再而三的説服對方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被紅軍戰士患難相助、生死與共的精神所感動。“陳賡對得起還是對不起這個小兄弟”這一難點也巧妙地解決了。明白了小紅軍在急需幫助的情況下,為了不拖累別人而拒絕了陳賡的幫助,心中對小紅軍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然後引導學生大膽地評價小紅軍是一個怎樣的人,並敢於發表自己的獨特見解,進而使學生的心中深深刻印上小紅軍的光輝形象。

長恨歌教學反思 篇15

根據低年級孩子特有的年齡特點及他們愛思考,樂於探索新鮮事物的特點。喜歡看到直觀的圖片和動畫等我在引入課題時,為了引發學生的好奇心,首先給他們出示了一個有趣的謎語。這則謎語比較簡短簡單,所以讓他們自己讀讀謎語猜一猜。學生的學習情緒一下被調動了起來。如教學本課時,當孩子們爭先恐後地回答出每種小動物的叫聲後,我讓學生學者小動物的樣子熱情的和蜘蛛打招呼,孩子們的興趣一下子被激發起來了。一個個都在學各種小動物的叫聲。“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自覺學習語文的不竭動力。孔子説:“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可見,激發學習情趣是語文教學的最高境界,教師應不失

時機的點燃學生的興趣之火,變學生被動消極的“要我學”為熱情主動的“我要學”,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為了讓學生在課堂中識記生字寶寶,教師就必須在課前精心備課。在這課的教學中為了讓學生記住“絞絲旁”我特意用醒目的紅筆進行板書。並且讓學生跟着我一筆一劃地書寫。使學生在視覺上得到強烈的刺激,同時通過書空字讓學生有了一個動手實踐的過程。從而達到牢牢識記該部首的目的。

課堂是藝術,藝術需要我們的智慧,智慧來源於豐富的教學經驗。在今後的教學中應注重積累自己的經驗,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長恨歌教學反思 篇16

1、作為一個語文教師,我覺得我缺少一定的語文素養。

上課之前,我每天不斷的練習朗讀,但是這次課上下來,我認識到自己的朗讀還是不夠到位,作為語文教師,我認為範讀十分重要,在這方面我還需做更多的努力。其它的教師的語言表達我也比較欠缺。

2、缺乏作為教師的教學機智。

在朗讀過程中,有幾個孩子的朗讀很投入,如:一個小女孩面帶微笑的在朗讀,從那專注的眼神看得出很陶醉,但我沒能及時地給與評價,忽略了關注學生的內心發展。

由於我第一次做評優課的緊張心態,在指導朗讀時不夠顧及全體學生,在每個環節過渡時過於急躁,對文本的朗讀砸得不夠實,沒能達到預想的效果。也沒能更好的調動起孩子們的積極性,將詩歌讀透,這點讓我感到很遺憾。

這首詩給學生打開了一扇童真的世界,本課的教學目的是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讓孩子們感受詩歌的韻味美、詩人的豐富想象,受到美與情感的薰陶,激發孩子們讀詩的興趣,享受美好的兒童詩的潤澤,體會童年的快樂,更加的熱愛生活。由於我個人多方面的不足,對課堂的把握上還有所欠缺,因此造成本課結束的早了些。

另外,小練筆的操作本打算有時間就在課上進行,沒有時間就留在課後。課下我經過思考,認為應設計在課堂上進行效果會更好,做到“趁熱打鐵”,但操之過急的我加上駕馭課堂能力的欠缺,沒能有效的實施此環節,這是本節課另一個遺憾的地方。

長恨歌教學反思 篇17

1、反思整個教學過程,自認為本次課全面完成了教學任務,實現了教學目標。教學中充分調動了各種積極因素,創設出了學生樂學的氛圍。學生們在學習中,表現出了強烈參與欲,學得積極主動,動手機會多。整個教學過程體現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也是實施新課標的一次成功體驗。

2、兒童天性好動,他們的認知活動多以興趣和好奇為載體。只要我們在教學中迎合了學生的學習特點,就會使學生視學習為樂趣。皮亞傑説得好: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賴於興趣。實踐證明,學習興趣越濃,注意力就越集中,觀察就越仔細,思維就越積極,反應就越靈敏,記憶就越深刻,學習質量就越高。因此,我在教學中,儘量創造生動活潑、輕鬆愉快的課堂環境和氣氛,通過每個學生親身對學具的操作體驗,以及對精心製作的課件動畫展示的領悟和共鳴,讓學生在玩中學、在樂中學,享受到成功的快樂,提高了學習效果,發現了其中的科學規律。

3、用足用好教材,並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變靜態為動態,變局部為整體,真正發揮教材的導向功能。使學生在觀察活動中,積累科學活動經驗;在探討水的特點及性質的過程中,發展空間觀念;在判斷、辨認活動中,發展科學思考。

4、“試一試、想一想”的探究和探討放手讓學生活動。開放的活動讓學生經歷觀察—想象—操作—推理—驗證的過程,小組實驗討論的探討給了學生極大的發散性思維空間,培養了學生的空間觀念,也為今後學習枚舉作了伏筆。學生在活動中真實地感受到科學探究和合作學習的無窮樂趣。

長恨歌教學反思 篇18

這是一篇抒情的寫景物的文章,作者通過對荷花細緻的描寫,體現了荷花的美麗。在教學中我聞荷花、看荷花、贊荷花、變荷花又回到看荷花這樣的思路來進行教學,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對文章的脈絡有一個清晰的瞭解。

1、抓住重點詞來體味——重點詞“冒”

《荷花》這篇文章非常適合閲讀,並且學生可以利用這篇文章進行仿寫,其中有許多好詞佳句,適合學生積累,運用到作文中去。

例如描寫荷葉的句子:荷葉挨挨擠擠的,像一個個碧綠的大圓盤。單單一句話就寫出了荷葉的三個特點——多、綠、圓。描寫荷花姿態的句子更多了。如何讓學生有感情地體會,就是要抓住這些重點詞句進行分析,體會,對其中的重點詞語進行品讀,研討。在這段話中,雖然有許多好詞佳句,但是畢竟一堂課的時間有限,我們也不能眉毛、鼻子一把抓,必須有詳有略,所以,在這段話中,我重點抓住了“冒”字,讓學生來體會這個字用得真好!一開始,我提了這樣一個問題:在這段話中,那個詞語或那個字你覺得用得特別好?學生一下子找到了“冒”這個字。接着我問:怎麼樣的長出來才叫冒呢?在我的預設之中,學生應該會非常活躍,答案也會豐富多彩,例如:高興地長出來,迫不及待地長出來……但是另我沒想到的是,學生眼睛瞪得大大的,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學生都沒什麼反應,一看這個情形,我也傻了,我再怎麼預設,也沒想到學生會是這樣的反應。因此,我只能換一個問題:荷花冒出來是想幹什麼呢?這下,學生好像一下子找到了方向,有的説因為她想看看外面的世界,迫不及待地長出來了,有的説她想要呼吸一下外面的新鮮空氣,快速地長出來了,還有的説她想要和青蛙,小燕子來打招呼,很高興地長了出來……沒想到,問題一更改,學生的思維一下子活躍起來了,而且感受到了“冒”字用的好處!由此可見,教師的提問至關重要,好的提問方式可以激發學生的思維,更好的體會句子中重點詞把握。

2、學習第二自然段,用“有的……有的……有的……”的形式,來仿寫其他的花。為了達到這個目標,我先讓學生熟讀課文,並且歸納出荷花的三種姿態,學生很快就總結出來了,一種是才開,一種是全開了,還有一種是花骨朵兒,接着,我讓學生看着板書,把荷花的三種姿態進行復述,學生因為有了剛才熟讀的基礎,現在又有板書的提醒,讓他們複述下來輕而易舉,這樣既體會到了荷花的三種姿態,而且學生在課堂上就積累了好詞佳句,課後背誦課文時就比較輕鬆了。最後,我讓學生進行想象,除了這三種姿態,還會有哪些姿態?有的説昂首挺胸,像士兵,有的説低頭不語,像害羞的小姑娘……經過這樣的訓練,學生對於寫其他的花都有了一定的基礎。所以在課後佈置作業時,我把學生分為三類,如果自己有能力,可以自己選擇其中的一種花,用自己的話來介紹;如果有一點困難,可以採用大家剛才討論過的,如果還是不會寫,可以利用荷花這一課中的第三自然段。這樣的方式學生比較容易接受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shuxin/jiantao/nneox0.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