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書信 >檢討書 >

《小露珠》課後反思總結(精選22篇)

《小露珠》課後反思總結(精選22篇)

《小露珠》課後反思總結 篇1

《小露珠》是蘇教版語文第五冊一篇優美的童話。寫了小露珠由形成到消失的過程以及小動物和植物對小露珠的喜愛,讚揚了小露珠的美麗、可愛以及大自然的和諧、融洽。本文融科學知識、優美語言、思想啟迪於一體,有利於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的美好情操。本文語言精當優美,生動形象,是學生學習語言的範例,要通過學習使學生不僅感受小露珠的可愛,更要感悟作者是怎樣用語言來表現小露珠的可愛的,因此我根據教材的特色,立足教材,設計了以下教學環節。

《小露珠》課後反思總結(精選22篇)

1.品味作者遣詞造句的準確性

通過扮演小青蛙、小蟋蟀、小蝴蝶與小露珠打招呼,輔助以聲情並茂的圖片,提煉出青蛙的“蹦”、小蟋蟀的“爬”、蝴蝶的“落”,隨之引導學生能否用別的詞替換其中的動詞。因為學生日常生活中很清楚以上動物的生活習性,學生立即回答出不能替換的理由,進而也就明白了作者遣詞造句的準確性,並指導學生在以後的習作中加以運用。

2.充分利用學生資源,展開想象、引起感情上的共鳴喜歡小露珠,願意跟小露珠打招呼?指導學生用自己的語言來跟小露珠打招呼,表達對小露珠的讚美。

3.抓住關鍵詞句,品讀課文。

課文的第六自然段寫小露珠美化、滋潤了植物。教學時,抓住“格外精神”這個詞以及相應的中心句子,讓學生由句子感悟到植物為什麼喜歡小露珠。還有抓住“金黃的向日葵,碧綠的白楊樹,紫紅的喇叭花,還有數不盡的鮮花嫩草,都像俊俏的小姑娘戴上了美麗的珠寶”等詞句進行對比練習,品味作者遣詞造句的技巧。

在教學第2——5自然段時,最後我設計了這樣的問題:除了文中這三種小動物,大自然中還有哪些小動物

《小露珠》課後反思總結 篇2

《小露珠》是蘇教版語文第五冊一篇優美的童話。表現了小露珠外表美麗,心靈美麗,她在美化、滋潤萬物的同時蒸發,犧牲了自己。讚揚了小露珠無私奉獻、無怨無悔的高尚品質。本文融科學知識、優美語言、思想啟迪於一體,有利於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的美好情操。語言準確、生動形象,為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提供了很好的憑藉。

我緊扣教學目標、佈置學生預習、抓住教學重難點,採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將情境教學法貫穿教學始終,並輔以重點詞語突破,圖文結合,反覆誦讀等方法,完成本課教學。

在上課開始,首先提出研究主題:為什麼大家都喜歡小露珠?使學生把握研究主題,激發探究問題的熱情。再利用多媒體課件將小露珠形成這一抽象的過程展示給學生看,讓學生聆聽美的聲音,欣賞美的畫面,感受美的形象,打開了學生想象的“閘門”,使學生對露珠形成了表象,具有了感性的體驗,以圖促背,陶醉在課文所描述的情境中,激起學生強烈地閲讀課文的願望,為學習全文創設良好的意境。

創設生活化的言語實踐情境。引導學生打開生活積累的“倉庫”,喚起學生的生活經驗,展開豐富多彩的想象,讓學生根據自己平常的生活經驗,演一演小露珠和小動物們打招呼的情景,把語言交際和理解課文內容自然地融合在了一起。讓學生在實踐中感悟語言、積累語言、運用語言,從而提高學生的語言表現力,使學生真正體悟身邊之美,領悟到身邊世界的可愛與親切。

結合課文內容展開聯想。安排説話練習,想象植物們怎樣自己美麗的身姿?思考小露珠快要消失了,為什麼還在笑?想象小露珠當時的想法。意在培養學生的思維、想象、創造能力,發展學生的語言,體會植物對小露珠的依戀之情。引領學生在感受文章語言美的同時,深入地領悟文本的情境之美、人情之美、精神之美,使學生的思想沉浸、陶冶在文本的思想、情感之中。

但是課堂中還是存在一些問題,如我的語言缺乏感染力,沒能很好的調動學生的情感,沒能讓他們的情緒被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感染,另外組織學生表演時,在學生的評價之後還應該讓學生再次表演,讓學生真正理解課文。

《小露珠》課後反思總結 篇3

《數星星的孩子》是人教版第四冊第八組中的課文,翻開書,精美的插圖早已吸引住了我們的眼球,再美美地讀着課文,恍惚間自己彷彿回到了兒時,也像文中的張衡一樣,偎依在老人的懷裏,與天上的星星一齊眨着眼睛,聆聽着星星和星星的對話……

似乎一切都本該這麼美,但怎樣讓學生感悟出這種美,又很自然的被情緒帶入文本呢?一件孩童都做過的遊戲,又怎樣讓學生更深刻的體會出,張衡與之不同的耐心、恆心、細心呢?

這就需要我更深的研究文本,找出一條切實可行的捷徑來。還記得這樣的格言:“聽到的,過眼煙雲;看見的,銘記在心;做過的,刻骨銘心。”這就是有效性的課堂,這就是我本課努力實現的: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有效統一。

在讀的訓練中,我則按照“自讀課文,感知內容;導讀課文,加深理解;仿讀課文,體會感情;讀讀課文、激發興趣”的程序進行,使這幾個環節互相聯繫、互相依存,由此構成了講讀課文第一課時的宏觀整體。這節課,我還通過範讀、齊讀、朗讀、分段讀、小聲自由讀、聽錄音讀、指名讀、分組讀、重點句段反覆讀、男女同學對比讀等十多種讀的形式,使學生參與讀書的機會在十五次以上,真正收到了以讀代講、以讀促思、以讀助講、以讀悟情的效果。

《小露珠》課後反思總結 篇4

上完了《送東陽馬生序》,感想頗多。讓我真切體會到,只有做了,才會認真的思考,才會有真正的收穫。

應該説,這堂課還是按照我原先的設想完成了教學內容和教學任務,也突出了我預設的重難點,但在抓住兩個特點方面,對文章特點還把握得不夠,對一些教學細節的處理上還有做得不夠好。如在文章多種表達方式的運用和細節描寫及對比的表現手法沒有體現出來。

自認為具體存在以下的問題:

1、文章特點還沒有分析到位。

在本節課中,計劃是要體現出文體特點和文章特點來上的,但在實際的操作中只注重了文體的特點,即根據文言文的教學特點,而將這篇文章的特點沒有體現出來。這篇文章至少有以下兩個特點:一是多種表達方式的運用。選文以記敍為主,筆法簡潔,但有些地方適當的加以渲染和描繪給文章增添了文采,使文章更加具體生動。同時也有議論和抒情;二是文章細節描寫的對比手法的運用。文中將自己的生活和同捨生的豪華穿戴形成鮮明對比。這些細節的描寫,給人印象深刻。不僅渲染了當時求學的種種苦況,也反襯出作者的樸素與艱苦和其求學精神的頑強。這些都是很好的教學資源,對學生考試的指導意義也很大,可惜在教學中將之忽略了。

2、學生在課堂上表現不夠活躍。

這也是我一直困惑的問題。很多同行都有這樣的感歎:學生越是到了高年級,越是不愛在課堂上發言了。我們都有這樣一個共識:七年級課堂熱熱鬧鬧,九年級課堂靜悄悄。但如果課堂上沒有學生的發言,總像缺少了點什麼。這學期一開始,在九(1)班上課,學生也不怎麼發言,我總是不厭其煩地啟發、鼓勵。還有一點效果。後來到九(4)班上課,學生可以説是啟而不發,他們似乎煉就金剛不壞之身,刀槍不入。僅管如此,我還是應該好好反思自身的問題,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方面還要加強學習。比如在八年級聽吳老師的課時,課堂氣氛就非常活躍,九(1)班吳老師上公開課的時候,學生的表現比在開學之初就要活躍多了,這些都是值得我學習的。

《小露珠》課後反思總結 篇5

在進行成長過程這一活動前,我佈置學生課前和爸爸媽媽一起回憶:你幾個月長出了第一顆牙齒?幾個月會坐?幾個月會爬?幾個月會走?幾個月會説話?幾歲可以自己吃飯?幾歲上幼兒園?幾歲上一年級?還有你成長中各個階段發生的有趣的事。孩子們參與的熱情很高,紛紛把自己小時候的趣事講給其他同學聽,把自己的照片展示給同學們看,課堂氣氛非常活躍。我在孩子們的歡笑中及時引導,要感謝父母為我們記錄這些美好的瞬間。通過交流讓學生深深感受到,我們成長中的每一個腳印,都給予了父母、家人的愛。

在學生由衷的發出內心感慨後,讓學生小組討論:想一想,我們的生命僅僅只是屬於我們自己嗎?通過孩子們的交流彙報他們體會到從初生時的嗷嗷啼哭,到張開小嘴牙牙學語,從歪歪扭扭的小腳印,到成為一名國小生,其中凝聚了家人多少的關愛與付出。他們感悟到自己的生命凝結着許多人的心血和汗水,承載着許多人的愛和期望,懂得生命不僅僅屬於自己,要珍愛生命,善待生命,心懷感恩。

《小露珠》課後反思總結 篇6

jqx與ü相拼省寫ü上的兩點的拼音規則是拼音教學中的一難點。一是容易忘記省寫ü上的兩點;二是不知為什麼要省寫ü上的兩點;三是學會了省寫規則後,又將其它聲母(如:n、l)與ü相拼時也去掉ü上兩點;四是省掉兩點後又將ü讀成u,造成拼讀錯誤。要突破這一難點,我是這樣進行教學的.

在完成了複習,認讀,書寫字母jq x後,板書下面內容:

板書完畢之後指名讓學生説出它們的意思。(j與i相拼組成ji……j與ü相拼組成jü……),這時有些細心的學生就發現問題了:

“老師,你右邊的寫錯了。”我故作吃驚狀:“是嗎?”然後作短暫沉默。見老師不言語,部分學生就議論開了。此時,學生大概會有這樣幾種心理狀況。1.我都看出來錯了,老師還不知道。(得意)2.你是老師,還寫錯。看你怎麼辦?(看笑話)3.也許老師沒錯,但為什麼要這樣寫呢?

我認為,不論是哪一種心理,對吸引學生注意力,啟發學生思維,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都是十分有利的。

《小露珠》課後反思總結 篇7

對這篇課文深層次的理解,主要是靠了學生的智慧,但是如果老師在課堂教學中“不為學生的智慧和潛力的發揮創造條件,不為不同的學生進行選擇提供可能”的話,那課堂上的“個人智慧”和“集體智慧”就無從體現了。我總是先給學生一些時間看書預習、獨立思考,再激發他們相互糾正、相互討論、相互評價,他們就會有話可説,並且從中學到一些自己沒思考的東西,他們互相學習到的東西比從老師那裏學到的東西要來得深刻。還能改變學生期待老師最後給個正確答案的傳統思維,形成這樣的意識:哦,這些答案都是我們想出來的,並不難呀!

新基礎教育理論的學生觀是:把學生看作年齡雖小但同樣具有主觀能動性、有可能參與教育活動的人,是學習活動中不可替代的主體。我會在以後的教學實踐中時刻關注這一點,做好反思工作,一步一個腳印做下去。

《小露珠》課後反思總結 篇8

《母親的純淨水》這篇課文,圍繞“純淨水”事件講述了一位母親在發現孩子對“窮”與“富”的思想認識有偏差時,對孩子進行正確引導和教育的過程。如何把握課文的德育資源,又要上出語文課的味道呢?結合我參加的比較課題組的研究課題,我把比較的方法運用到課堂教學中。

小女孩心情的變化是貫穿全文的一條主線。每逢體育課的時候,小女孩都會拿着母親的純淨水,可是她前後的心情卻是不同的。開始心裏隱隱不安,可還是為那瓶純淨水而高興;一次體育課後,她知道了自己喝的一直都是涼白開,心裏充滿了委屈和酸楚;聽了母親的看法後,她很沉靜了。

小 女孩的心情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變化呢?上課伊始,就讓學生找出文中描寫女孩心裏變化的語句,並提煉出相關詞語。引領學生整體讀書,整合教材,走進了小女孩的 內心世界。先後三種情境下的心情不同,作者的筆墨也不同。“雖隱隱不安,還是為那瓶純淨水高興”我採用填空的形式讓學生在把自己的理解談出來。然後結合朗 讀,把感受讀出來。

一次體育課,情況發生了變化,小女孩感到很尷尬,充滿了委屈和酸楚是這部分中重點讀懂的內容,因為它是“關鍵”——它 是母親那段含義深刻的話的緣起,也是讀懂母親的話的鋪墊,也必然是理解課題和結尾的基礎。 “這瓶普通的水,曾經在她的心中代表着貧富之分,是時髦與落後的差別,可見當初的她認為窮是那麼丟臉。恰恰在此時,母親的一番話,改變了她對窮的認識。” 過渡到母親的話,引導學生重點理解母親的話。在瞭解了母親的意思後,小女孩沉靜了。小女孩心情的變化,實際就是她對“窮”的認識和看法的一種轉變。教學 中,在引領學生感受小女孩心情變化的同時,也在引領着學生品味小女孩的情感和思想。

《小露珠》課後反思總結 篇9

作為一名教師,應該傾聽學生的想法,善於採擷集體智慧來豐富和完善自己的知識,提高教學質量。本課時有不少學生髮言,他們雖然不一定説得最好,但其中不乏精彩的地方:比如自主質疑時有學生就問了“斯科特等人為什麼要去探險”、“他們可以不死嗎”、“他們的悲是因為他們死得悲壯嗎”、“他們的偉大是因為他們面對死亡很坦然”……,在一節課上學生能夠有着這麼多出乎人意料的發言,應該説學生的思路是打開了,思想情感已經進入了課文情節,效果不錯,同時也完成了生與文本的對話。

教學過程應該是一個教師——學生——文本的對話過程,所以學生活動尤為重要。本課時,我採取了學生同桌2人討論、前後四人討論由一中心發言人發言的討論,同時讓學生單獨有感情的朗讀、男女生比賽讀、全般齊讀等朗讀方式增強課堂氣氛。活動中學生基本能夠作到自主學習、自主探討、自主討論併發言,聲音洪亮,情感較為豐富。

個別學生表達能力有待提高,在對“用一句話概括文章內容”時,有學生在我的指導下仍然不能夠表述完整,對記敍要素也存在不怎麼理解的情況;自主活動討論時也有少數學生無所事事,存在不願意動腦筋、拿別人現成答案的現象;做筆記的習慣還沒怎麼養成。這一切都還有待進一步強化訓練。

《小露珠》課後反思總結 篇10

本節課成功之處在於:在文本探究中,不斷質疑為什麼採用這種説明順序,怎樣採用這種順序。學生在深入探究中明白必須根據説對象來確定最合適的説明順序。在空間順序説明時注意確定立足點和準確的方位詞。在有了清晰的認識之後,進行説話訓練,學生比較容易學會。

在確定探究方向時,注意學生的主動性,學生在充分走進文本之後,思維活躍,主動質疑,老師整合問題,確定有價值的探究問題。

不足之處:文章5-8節是課文重點,沒有很好的自然的安排,體會重點突出,詳略得當。學生對為什麼把太和殿作為重點介紹,由於課前學生資料查閲不夠,閲讀文本不夠深入,討論之後依然沒有到位的答案。另外學生在説話訓中立足點過渡不自然,沒有準確使用方位詞。

《小露珠》課後反思總結 篇11

《北京的色彩》北京,一個充滿了神祕色彩的城市,在每一位炎黃子孫心目中都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獨闢蹊徑,從“北京的色彩”這個獨特的視角描繪了北京的美好,激起我們內心深處的感動。

教學中,我特別注重了這兩點:

1、讀中感悟,與作者愉悦的心境一道品讀,想象畫面,體會北京之美和作者被“征服”的驚喜。

2、抓重點詞語和描寫色彩的詞語中體會北京的特點如:作者欣賞到“綠色”時“又驚又喜”的感覺。作者“驚”的是居然在綠色中又呈現出“千百種奇妙的色彩”,一連串“AABB”式的詞語(“深深淺淺”“閃閃爍爍”“團團簇簇”)點綴在句子中,語言顯得靚麗;作者“喜”的是北京的色彩雖紛繁但又十分“和諧”。濃墨重彩地描繪了香山紅葉的色彩,金黃、橘紅、曙紅、猩紅、赭石…… 北京城中“古蹟”與“現代建築”兩種不同風格對立而又和諧的美。“黑灰色”的長城“凝重而又冷峻”,“硃砂色”的故宮“深沉而又威嚴”。新樓宇和立交橋色彩的“熱烈明快”之美。

《小露珠》課後反思總結 篇12

夜已很晚了,我也很疲憊了,但我還是不想就這樣睡下,拿起筆,記下我今天的教學所得,想想,我有一種甜甜的感覺.

今天我和同學們一起學習了略讀課文《別餓壞了這匹馬》,這篇課文是我們通過集體備課後我按照要求上的一節課。教師完全放手,整節課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其實這種説法和做法大綱一直是這樣要求的,但是真正做到的人卻不多。課前我總結了前一篇課文的學習方法,然後對學生説假如你是一名老師,你要讓學生弄懂哪些問題。怎麼才能讓他們弄懂。

首先讓學生自主學習課文,然後分小組交流,在交流的過程中,讓小組相互提問解答,把不能解答的問題由小組長寫在紙上,然後集體來討論。前面幾個環節學生的積極性很高,討論的也很激烈,自己解決了不少問題。看着學生在書上的批註,我感到很滿意。可出現的問題是在集體討論上,一個學生提出了不解的問題,有同學幫他解答,在這個過程中,我充當了不光榮的“第三者”橫擦一腳,學生的鼻子又被我牽着走。學生回答後,我又引着他們回答,沒有真正的放開,沒能達到集體備課時要求的個目標,效果。

課後,我們年級組的成員在一起討論、反思,他們告訴我,我的引導要讓學生來問答,學生問,學生答,讓他們思考,交流,甚至是爭辯,最後得出結論。而不是我去引導問答,我就缺少了這樣一個一問一答個過程,所以課堂少了那麼一點光環。是啊,這樣的課堂才真正是學生的課堂,才真正的是自然生成的課堂,充分發揮了互助小組的作用,讓學生學會合作.雖有遺憾,但也有讓我感到得意之處。在課文的最後,我認為進行小練筆的時機已經到了,我接着學生的話,讓學生續寫了一個場景,引:小作者扭頭衝了出來,偎在殘疾青年輪椅邊,他沒有哭,他在想_______,______。“情動”而“辭發”,在短短五分鐘內,學生髮自內心的話語非常非常的感人,當場讓幾位學生讀了他的小筆,集體幫他們修改,效果很好。

夜已深了,我打了個哈欠,睡吧!明天要用十二分熱情迎接如花的笑臉。

《小露珠》課後反思總結 篇13

一位老師告訴我,每一節課後都問問自己,學生從這節課學到了什麼?説實話,很多時候我不敢問自己這個問題,因為無法面對良心的拷問。《信客》之後,我不得不問自己對學生的給予,結果汗顏不已,因為我無法給出一個令自己滿意的説法。也許除了語言的薰陶、形象的積累之外,那節課我給予學生的真的寥寥!

於是我為自己追加了一個問題:《信客》的賽課令我學到了什麼?概括説來只消兩個字:震驚!為了一節比賽課,我會查那麼多資料,進行那麼多的嘗試,不妨回頭看看日常的語文教學,不外乎就是看看文章,讀讀參考,想想技巧,之後便欣然登場了……有多少節課留下過遺憾我已經説不清了,現在想來除了震驚也只有震驚了!

課堂評價語應該充滿詩意。本案例中,課堂評價語單一,“很好”“太好”重複出現,使得課堂缺乏詩意。作者是用詩意典雅的語言來構築質樸風雅的人生,如果教師的課堂評價語也充滿詩意,那麼實際上是在強調一種詩意的人生,引導學生髮現美,感受美,這也正是語文人文性和審美性的具體體現。

《小露珠》課後反思總結 篇14

在珍珠泉的處理上,我引導學生去品讀文章的語言文字,抓住“湧”“忽聚忽散,忽斷忽續,忽急忽緩”等關鍵詞,讓學生想象體會珍珠泉的美麗和神奇,再通過朗讀表現出來。我覺得非常好。學生沒有見過珍珠泉,我們就必須藉助文本描寫引導學生想象,讓語文的學習有更廣闊的空間。在教學中,我對泉水的特點,特別是像“湧”“匯注”“噴吐”“冒”這些詞的把握不夠。在以後的教學中可以這樣處理:學習珍珠泉和趵突泉時,引導學生想象。

然後放手讓學生作小導遊自學五龍潭和黑虎泉。由於課文對這兩種泉的描寫很簡單,文字也很平白,因此可以引導學生對文本進行開發。自學前先引導學生找出寫泉水特點的句子,抓住其中的“匯注”“噴吐”進行理解;然後結合圖片讓學生觀察;再引導學生進行想象(可以從泉水的名稱、樣子等方面展開想象),緊接着就可以讓學生選擇其一撰寫導遊詞,最後再進行導遊的介紹活動。這樣學生主動地鑽入了書本,深入地挖掘文本,咬文嚼字,發揮想象,提高表達能力,使課堂更具語文味。

《小露珠》課後反思總結 篇15

《趙州橋》這篇説明性的課文,向我們介紹了趙州橋的雄偉、堅固和美觀。短短的幾百字,不但寫明瞭趙州橋的位置,設計者,建造年代,更重要的是,把趙州橋的外形特點清楚地展現在人們眼前;然後講這樣設計的好處,並對其設計的美觀加以描繪,使人們彷彿身臨其境,感受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幹。本文第2、3自然段是重點。

這堂課上完,我認為成功之處有:

1、設計課件務實。我在設計製作課件時,首先明確該課件應達到什麼目標,解決教學中的什麼問題力求美觀實用,讓孩子形象直觀地感受。

2、教學環節設計合理,思路清晰。開課伊始,我出示課題後,首先出示學習目標,然後圍繞學習目標設計學習方法指導,力求完成每一個學習目標。在教學中,我首先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學生依據學習指導默讀課文,並用“----”畫出描寫趙州橋特點的詞語:雄偉、堅固、美觀,從而直奔重點段,並完成第一個學習目標。然後讓學生再次默讀課文,思考從哪些句子可以體會出趙州橋雄偉、堅固,同時學習數字表達的方法和怎樣圍繞一個意思寫一段話,並進行朗讀訓練,讀出趙州橋的雄偉,完成第二個學習目標。接着讓學生小聲讀課文,畫出描寫趙州橋美觀的句子,以不同形式讀課文,並要求學生背誦有關段落,以達到積累語言的目的,同時學習過渡段表達方法,完成第三個學習目標。為了突出學習重點,一、四自然段以讀代講。

3、學習目標明確,且具有可操作性。圍繞課文學習重、難點,我從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方面,設計了以下三個學習目標:

(1)瞭解趙州橋的特點,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體會我國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幹,增強民族自豪感。

(3)積累語言。學習怎樣圍繞一個意思寫一段話,。

4、重視朗讀指導,培養學生的語感

閲讀是現在讀文教學中的一個主旋律,本課教學中,我也把朗讀擺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強調“從讀中感悟”。要想讓學生真正理解一篇課文的內容和它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光靠教師在講台上一句一句的講解是起不到多大的效果的。所以要想學生理解得徹底,一個重要的手段便是讀。在指導朗讀第二、三小節時,通過找重點詞句,使學生體會到趙州橋的雄偉和美觀,並讓學生通過各種形式的讀表現出來。進一步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當然,本課還有許多遺憾之處。如:整堂課上下來感覺,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師生配合不夠默契,沒能讓讓每一位孩子真正地動起來。

《小露珠》課後反思總結 篇16

太陽的運動和影子的變化,對孩子們來説,太習以為常了。即使是一年級的學生也不陌生,但正是這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重複變化,卻往往被學生忽視。一方面,學生對宇宙萬物懷着與生俱有的,強烈的好奇心,另一方面,他們對自然界的運動和變化缺乏足夠的重視。因此,本課的教學就是讓學生通過豐富多彩的探究活動,讓孩子們真切感覺到太陽和影子永無止境地有規律運動和變化,認識到太陽的(視)運動與影子之間的關係,感悟到司空見慣的現象中往往包含着值得我們探究的科學道理,意識到科學探究,永無止境。

首先,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本課採用學生喜歡的探究活動的方式,如畫物體的影子、踩影子等。在教學過程中,注重課內外相結合,課內觀察與中長期觀察相結合,學生觀測記錄與研討相結合,意在讓學生“建構”,自己掌握科學學習的方法,自己發現科學現象的規律。本課的主要活動有:畫物體的影子、踩影子,做日影儀測影子,連續觀察記錄一天中太陽在天空中的位置以及日影儀中的影子,並在實驗室內模擬這些運動變化。通過這些活動,學生享受成功的喜悦,交流分享自己同他人的發現,建立對宇宙的情感,從而點燃探究宇宙的熱情。

其次,教師把孩子們帶到操場上,帶到陽光下,讓他們親身經歷畫陽光下物體的影子,觀察影子的特點,預測影子在陽光下的變化,再通過玩踩影子的遊戲,讓孩子們在陽光下追逐,會讓他們感受到影子給他們帶來的樂趣。並且通過影子游戲思考影子的形成原因、特點,讓學生將活動中的感悟認識在自己的頭腦中進行歸納整理。

《小露珠》課後反思總結 篇17

本首詩歌的教學我精心分析了教材和學生思維特點設計了教學環節,力求按照新課改的指導思想安排教學程序。本篇文章內容屬於人生哲理詩,相對七年級的學生來説較為難懂,主要是引導學生明白:在面對人生選擇時應該慎重,不能隨波逐流,要做出自己的選擇。

我在教學中吸取以前教學的經驗教訓,首先在導入上改變了以往的思路。我先給學生講述了一個“走路”的故事,如果你行進在路上正好遇到了岔路口,你該怎樣走?你必須得選擇一條,當你選擇了一條在走的過程中遇到了磨難,你有什麼想法?學生答:“會想到自己選錯了道路,會特別留戀另一條未選擇的路。會調轉頭重新選擇”然後,我又講道:“有兩條道路,一條平順,一條充滿荊棘,你會選擇哪條?”學生答:“充滿荊棘的,因為他充滿了挑戰,可以磨練自我。”接着我就給與他們的回答以肯定,順勢引入今天的課文,“其實人生道路的選擇未必不是這樣,一旦選擇絕無回頭的機會,因為時間已經過去。

所以選擇時要慎重。人生道路也是不平坦的,風雨會不期而至,你必須勇敢的面對。而且你的人生道路只有你能做主,不能隨波逐流。”其次我沒有去講解,而是讓他們去一遍遍朗讀,在朗讀中感悟主題思想,學生能在朗誦中體味詩中所藴涵的感情。第三,我讓他們展開討論,人生道路如何選擇?引導他們開始能對於人生會有更多的思考,能思考怎樣選擇自己的人生道路,能思考如何面對人生的艱難困苦,進而正確的選擇和把握自己的人生之路。

最後,我結合上一首詩歌《假如生活會欺騙了你》設計了一個問題,抓住兩首詩的主旨寫一段人生的哲理:學生很容易就寫出來了。“在成長的道路上,陽光時時灑滿你的心田,但風雨也可能不期而至。假如你覺得生活欺騙了你,你將如何面對?詩人普希金給了我們的叮嚀和囑咐。不要悲傷,不要心急,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會過去,相信美好的未來在向我們招手。人生的道路不止一條,長長的一生中,我們有時不得不遭遇選擇的尷尬和困惑。我們要慎重的做出自己的選擇,因為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路就在腳下。”這些環節的設置,真正落實了三維目標。

這節課的成功源於對教材文本和學生的精心分析,所以我認為:離開學情的教學是沒有目的的,離開文本的教學是盲目隨意的。

《小露珠》課後反思總結 篇18

經過緊張激烈的一番準備,《慈母情深》終於結束了,心中也鬆了一口氣。説緊張是因為我的大腦一直處於緊張的狀態,想找到一個準確的切入點,讓學生從帝王高的學習,由表及裏的理解。説激烈是因為我們百利語文團隊在磨課的過程中,每個人都談自己的想法,大家研究着,討論着……課後回想着,思索着,感受頗多。

1、朗讀指導

朗讀的重要我在這裏勿需多言,沒了朗讀的課堂算不得真正的語文課,這節課我比較滿意的就是朗讀的指導。本節課具有指導性的朗讀有兩處:一處是母子的對話,一處是別人阻止母親給錢的句子。先説阻止母親給錢的句子“大姐,別給!沒你這麼當媽的!供他們吃,供他們穿,供他們上學,還供他們看閒書哇!……”學生讀第一遍一定很平淡,我引導讀出前面的提示語“旁邊一個女人停止踏縫紉機,向母親探過身,喊”,一個“喊”字給了學生提示。此時學生的“喊”也是停留在淺層次的喊,並沒有喊出情感,(上課時沒有想到啊)學生只有明白這個女人為什麼態度這樣堅決的時候,對喊才能明白,讀出感情也就水到渠成了。對於母子的對話,教師先是誤讀,把孩子的語氣讀得理直氣壯,學生馬上判定老師讀法的錯誤,又對文字的內容和標點符號重新考慮,從而知道怎樣來讀,也體會到孩子此時內心的矛盾。

2、聯繫上下文理解句子

本文需要理解與感悟的句子很多,而且每個句子都值得一説,真是不捨得放棄哪一個。如果不捨,一節課是絕對完成不了的,可是舍哪個 ?留哪個?經過語文團隊的討論,把能夠與前後文聯繫到一起的句子留下,就是“背直起來了,我的母親。轉過身來了,我的母親。骯髒的毛茸茸的褐色的口罩上方,眼神兒疲竭的我熟悉的一雙眼睛吃驚地望着我,我的母親的眼睛…… ”和“母親卻已將錢塞在我手心裏了,大聲回答那個女人:‘誰叫我們是當媽的啊!我挺高興他愛看書的’!” 前一句能夠把母親的工作環境和家庭條件的艱苦聯繫到一起體會,感受母親為兒子,為一家人生活的操勞。後一句能夠把母子的對話和女人的阻止聯繫到一起來感受母親對兒子的懂得,感受慈母情深。

3、教學的起點

本節課的設計還有明顯的牽的痕跡,這也是我思想一直鬥爭的地方。怎樣的切入才是從學生的實際切入?才能讓學生由表及裏,“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學習呢?閲讀與閲讀教學是完全不一樣的,閲讀時任何一個讀者都可以做的事情,而閲讀教學卻是教師該做的事情。如果教師只是閲讀,那對學生就缺乏閲讀指導層面的東西。我的思想還在鬥爭着,我也還在鬥爭着……

《小露珠》課後反思總結 篇19

我先整理一下,在這幾節顛三倒四的授課中比較成功的地方:和學生一起分析研讀了內部矛盾逐漸加深的過程:楊志和軍健之間一開始軍健內心不滿——向老都管抱怨——向楊志抱怨——鞭打失去作用——公開抵制,最終不和調和楊志的威信喪失殆盡。

又分析了楊志和虞候、老都管之間的矛盾:楊志的不敬導致老都管囿忍耐——不滿不公開——不滿公開化

此時,學生急的了不得提出了各種方案可以避免這樣的事情發生,我就順勢引導學生為什麼楊志要打軍健斥虞候駁老都管。最後我們歸納出楊志要保持在這個隊伍中的絕對權威,唯有這樣才有可能是個團結的隊伍,才有可能獲得成功。可惜楊志用錯了方法,非打即罵簡單粗暴的管理方式讓楊志這個本身因是遭死的犯人不得人心而最終被完全孤立。

分析到這,學生對內部矛盾已經瞭解的比較深入。

不過這是也出現了一個小插曲:一個學生説古代軍健主要有兩類一類是犯了死罪的犯人,還有一類我沒聽清,所以這種人就該打,不打是不幹活的,這個我備課的時候沒有涉及也沒敢妄加評論。

其餘的感覺都講的比較亂,東一耙子西一掃帚的,不過好在都講完了。

在吳用智取上主要對比解決的楊志如何小心提防,八位英雄如何巧設計謀,最後總結了一下智用天時、致用地利、致用人和、致用計謀。這篇文章就草草收尾了。

和歸園田居主人感覺的一樣,整篇文章用了四節課,一直沉浸在某個段中出不來,缺少整體閲讀。

《小露珠》課後反思總結 篇20

今天的上午我上完了胡適的《我的母親》,教後反思這兩節課,我覺得還是收穫多。

收穫一:收穫了學生學習語文的高漲熱情。我從沒有體驗過孩子們人人激情參與的語文課,就是後幾名的從不舉手的同學,現在的語文課上不但屢屢舉手而且是滿臉興奮地搶着舉手,希望我點他們的名字。我真恨一堂課就45分鐘,不能給每個同學一個展示的機會。不過我的公平原則就是一節課不叫一個同學兩遍,這也算是不公平中的公平吧。

收穫二:以後必須深備課。自主預習的八項任務,教會了學生查閲資料了。以前孩子們是張着口等着老師“喂”,現在孩子們不但自己“吃”,而且想把自己吃後的幸福和快樂與大家一塊分享。好幾個同學都能講講胡適的故事,我都很吃驚的。這讓我認識到以後必須深備課備好課。

收穫三:學生學會語文思維了。這不但表現在孩子們的欣賞字詞句段上,更表現在孩子們的“三問同學”上。上節課,還能聽出有些同學是“明知故問”,而這節課卻是“虛心請教”的問。比如,王蒙蒙問的為什麼“我的笨筆寫不出一萬分之一二”而不是“一萬分之一”。這個問題已提出,同學們都笑了,但是全班沒有一個同學能回答得了。自然是我出馬了,可是這樣調動了全體同學的注意力,也啟發他們主動思考問題。再如,趙琦問的“在這廣漠的人海里獨自混了二十多年……”中為什麼説自己“混”呢?所問的第一個同學沒有回答對,然後多半的同學舉起了手,搶答這個問題。第二個同學回答對了,同學們都高興地笑了。這樣的課堂是思維的課堂是表達的課堂也是幸福的課堂,還是師生其樂融融的課堂。為自己這學期改變教學方式而高興,也為孩子們成為真正的課堂主人而慶幸!

《小露珠》課後反思總結 篇21

這是略讀課文,在沒有任何預習的情況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我就“穿針引線”

1、整體把握:三個海豚救人的事例、來源,跟以前的説明文有點不一樣,學“事例”時抓“救人特點”,學“來源”抓住“照料的天性”來咬文嚼字、嚼引號,避免了過碎的分析,避免了串講

2、兩個問題:當孩子們問到兩個非核心問題“鯊魚為什麼怕海豚?一海里是多少公里?”時,見他們興趣盎然,急須知道答案時,我賣了個關子。

不足:未讓學生根據標題質疑、猜測內容或體裁,可製造矛盾,激發其興趣。《海豚救人》一看標題便易猜到可能寫什麼?“怎樣救人”應是多數同學的問題,這對於讓學生區分這部分內容在全文中作用及懂得舉例子方法都很幫助,同時學生帶着閲讀期待讀文時,很容易從文中抓住海豚救人的特點——主動救人、集體行動、托出水面、護送到安全地帶。

《小露珠》課後反思總結 篇22

本學期學過許多豐富多彩的文章,如:描寫祖國的山水、反映母子、子孫之間的親情介紹科技成就的等等。但學生對《第一場雪》這篇課文印象比較深刻,學生對“瑞雪”有了形象的認識,也受到了作者喜悦心情的感染,喜歡上了這場大雪。但對作者產生這種喜悦心情的深層原因,學生還不理解。我便巧用寫作背景,通過滿懷激情的介紹,盡力縮短學生與課文的時、空距離。例如,“瑞雪兆豐年”這個詞語比較抽象,它概括了許多事物及其之間的聯繫。講到這裏,我便着重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對“豐年”的景象加以描繪,使學生在腦子裏產生一幅豐年圖。再適時地用課件出示一幅豐碩的《小麥圖》,豐收的喜悦便自然充盈於懷。在這樣的基礎上,提問眼下的“瑞雪”為什麼會“兆”(預示)來年是“豐年”呢?和“冬天麥蓋三層被,來年枕着饅頭睡”並把它們聯繫起來,解釋其中的道理,這內容從表達情感上講,是對這場雪的直接讚美,同時對課文的時代背景加以探究,“共鳴”就容易產生了。

“嗬!……”這句話生動形象,包含着的雪大、雪美、人歡的景象,我就引導學生回顧領會這句話,從而使一幅活靈活現的雪景圖呈現在學生面前,再配以課件展示,與作者同步的喜悦之情自然會使學生情不自禁想表達自己的感想,此時適時安排其擴句,讓其暢快表述,在鍛鍊了其口頭表達能力的同時,再進一步體會作者此時此刻喜悦的心情和為什麼會產生這種喜悦心情就有基礎了。 這樣,就是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通過創設情境,見作者之所見,聞作者之所聞;巧用背景,思作者之所思,感作者之所感。啟發他們形成與作者比較貼近的思想感情,從而便引起了與作者情感上的“共鳴”。這樣的教學,不僅有利於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理解掌握,而且有利於學生正確的認識、正確的信念、正確的道德的形成。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shuxin/jiantao/pmeq4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