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書信 >檢討書 >

小貓釣魚教學反思(通用5篇)

小貓釣魚教學反思(通用5篇)

小貓釣魚教學反思 篇1

《小貓釣魚》是北師大版國小數學一年級上冊8—9頁的內容,本課時的主要內容是0的含義和0 的書寫,教材通過設計“小貓釣魚”的故事情境,展現從無到有的變化過程,讓學生直觀形象地體會到“沒有”可以用0表示,引出0的認識,然後進行0的書寫教學,最後要求學生結合生活實際討論“0”還可以表示什麼。

小貓釣魚教學反思(通用5篇)

對於這節課,我感覺在課堂的導入和新授兩個環節中學生的思維還是很活躍的,參與積極性比較高,對此我有如下幾點啟發。

一、創設學生感興趣的生活情境。

記得一位數學家曾説過:“喜歡和好奇心比什麼都重要。”數學教學活動應該成為喜歡和好奇心的源泉。六七歲的孩子,剛走進學校開始學習文化知識,還沉浸在童話故事的世界裏。腦袋裏想象着小動物們的活動。他們很愛聽大人給他們講一些小動物的故事。故事我是這樣設計的,教學中我創設“小貓釣魚”的故事情境:“一天,多多、樂樂、平平和氣氣,四隻小花貓一起到河邊去釣魚,經過一上午的辛勤垂釣,他們各自揹着自己的勞動成果走在回家的路上,多多很開心,樂樂也很高興,平平也覺得還不錯,可是,氣氣卻是滿臉的不高興,為什麼呢?”這樣以趣導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學生的思維,使學生被有趣的故事所吸引,全身心地投入到故事情節和問題中去,然後出示四隻小貓釣魚的成果,由同學們去數一數他們釣的魚的數量。“0的認識”自然引出。從講故事開頭,創設一種情景,再進行一組富有啟發性的提問來導入新課。故事講完了,孩子們還沉浸在故事裏,開動腦筋為故事裏面的小動物想辦法解決困難,解答問題。小故事營造出了濃郁的課堂學習氣氛。

二、遊戲活動,促進學生鞏固知識,發展能力。

心理學家艾裏康寧關於兒童主導活動發展階段的理論認為,國小一年級的學生正處於遊戲活動類型和學習活動類型期的轉化過程。遊戲活動具有啟真、啟善、啟美的功能,遊戲教學為學生動手、動口、動腦……讓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創設最佳環境。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身心潛能,省時高效地完成學習任務,鍛鍊他們的動手、動口、動腦的能力。讓孩子們在遊戲和活動創設的環境中,掌握和鞏固所學知識。教學中,我設計了用鉛筆進行猜數的遊戲環節,例如:“老師一共有3支鉛筆,教師面向學生,將雙手和鉛筆放到身後,然後用左手向學生出示2枝鉛筆,請學生猜一猜。教師再次將雙手和所有鉛筆藏到身後,然後用左手向學生出示3枝鉛筆,請學生再猜。師:現在老師左手有幾枝鉛筆?(3枝)你們猜猜現在右手有幾枝?(0枝)師:現在老師左手有幾枝鉛筆?(0枝)你們猜猜現在右手有幾枝?(3枝)教師再次將雙手和所有鉛筆藏到身後,然後用左手向學生出示0枝鉛筆,請學生再猜。通過猜數遊戲讓學生進一步體會0作為一個數,表示“沒有”的意思。遊戲中所隱藏的拆、分數的行為,為以後加減法的學習打下了伏筆。同時,猜測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培養了學生的數感。根據課堂教學的需要,適當運用遊戲和活動,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符合國小生好奇、好動,注意力集中時間短的心理特點,能有效地防止課堂教學後期容易產生的注意力分散,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小貓釣魚教學反思 篇2

首先創設“小貓釣魚”的故事情境,以趣導入,設懸引思,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學生的思維。所有學生都被有趣的故事所吸引,全身心地投入到故事情節和教師的問題中去,“0的認識”自然引出。

教師用鉛筆進行猜數遊戲,讓學生進一步體會0作為一個數,表示“沒有”的意思。遊戲中所隱藏的拆、分數的行為,為以後加減法的學習打下了伏筆。同時,猜測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培養了學生的數感。

教學設計採用了2人的小組合作學習。教學本課時,學生剛入學不久,多人小組合作有困難,因此從2人小組合作開始培養合作意識,同時教師通過評價培養學生良好的課堂行為習慣。

在教學“0”的書寫時,教師在學生描紅後,請學生説明寫“0”時的注意事項。學生能夠根據自己描紅時遇到的困難,結合老師先前説過的注意事項,一針見血地提醒其他同學寫“0”時需要注意些什麼。

在“0”的意義教學中,先要求學生獨立思考“你都在哪兒見過0”,為學生提供了獨立思考的空間,然後再通過小組交流使學生體會到“0”的豐富含義。

小組彙報時不允許重複其他小組已經説過的內容,其目的是為了訓練學生養成認真傾聽他人發言的好習慣,也有助於開闊學生的思路,激發學生的積極性,有利於課堂控制。

由於六七歲的兒童無法做到注意力集中40分,因而教學中設計了中場遊戲讓學生恢復體力和精神。

從整節課來説,教學中教師應該採用更多的評價方式,如通過表情(如微笑)、手勢、肢體接觸、小獎品等多種形式表揚或提醒學生,控制課堂。

小貓釣魚教學反思 篇3

《小貓釣魚》是長江藝術版第五冊第三單元的內容。這是一首敍述性的童話歌曲,曲調詼諧幽默,情緒活潑歡快,童趣盎然。生動鮮明的音樂形象,講述了一個富有教益的故事,使他們在音樂聲中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歌曲為大調式,混合拍子,二段體結構。第一樂段的節奏輕快,採用倚音,以及六度的大跳,描繪出一個活潑可愛的小貓形象。第二樂段將節奏拉開,與第一樂段形成對比。結束音的下滑音更為歌曲畫龍點睛,唱後身臨其境、耐人尋味。

在設計時,我抓住音樂形象和音樂情緒作為教學的突破點,由主人公“小貓貓”和“貓媽媽”、朋友、小朋友的不同角度,來引導學生想象、模仿音樂情緒,從而創造音樂形象。因此,我這樣來設計了本課:首先,創設情景,播放學生熟悉的《小貓釣魚》的故事,用簡短的話語引出本課課題,再由“想知道用音樂演、唱的《小貓釣魚》的故事嗎?”快速地引入音樂的聆聽和感受;再由“歌曲中有幾種情緒的變化?在什麼地方?(或在哪個樂句)”一問,帶學生一步步學習歌曲、理解歌曲,為表現歌曲(音樂情緒和形象)打好基礎;在表演時,同樣利用角色,來想象、表演,展現音樂形象和情緒。

在實際的教學實踐中,我在設計的基礎上,對不同的班級,以及根據教學的先後,進行了不同的調整和新的嘗試。在最初的(8)班,我從開始就急着引導學生聆聽學習歌曲,有些忽視了主人公“小貓貓”的情緒、表演,在初次合作表演時,主人公“小貓貓”顯得有些不知所措,或是動作單一,或者是結合歌詞內容做得簡單、機械,缺乏想象。在第二次課上,我將成功的地方保留下來,在初步熟悉歌曲時,引導學生從觀看主人公“小貓貓”的不同角度想象和表現、甚至創新,再結合音樂形象來挖掘語言、運用語言和創設情景“小河邊”。等再到合作表演時,學生的反應有了明顯的好轉,甚至有的同學的表現得很突出,引起了大家的讚揚。最後,提高表演技能上,我在激勵學生評價的基礎上,鼓勵學生,並給以準確簡短的指導。這樣,在之後的幾個班的這一課教學上,同學們表現得越來越好。

在這課學完後,我回頭來想,覺得在音樂課的課堂教學中,有幾點比較重要:一、要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接受水平,設計有效可行的教學環節和方法;二、在實際的教學中,還要根據學生的需要隨時調整;三、要及時到位的評價,並引導學生學會評價,培養審美能力。

小貓釣魚教學反思 篇4

一、以體驗促閲讀

在引導學生體會“我”的心理活動時,我鼓勵學生在有關的句子想一下如果自己就是作者的體會,進而在師生的交流、討論中完善體驗。例如對“‘可是再也不能釣到這麼大的魚了!’我大聲爭辯着,竟然哭出了聲”這句話的理解,學生體會到了難受、傷心、委屈等,這些都是很有見解的體驗。再如引導學生就“我”和“父親”還會説什麼進行想象續説時,鼓勵學生髮表不同的觀點,進行爭論。

二、抓重點詞句,感悟情境

語言文字是進行朗讀訓練的憑藉,是思想感情的載體。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抓住文章的重點語句,讓學生品讀,使學生領會到語言文字的美妙,體會到作者的感受,從而使他們對語言文字產生興趣,萌發朗讀的情感。所以,閲讀教學中,我根據學生對語言文字理解的程度,提出相應的不同層次的朗讀要求,不能讓讀停留在同一層次,也不能提出過高的要求,要由淺及深,逐步提高。

三、聯繫實際,感悟文章

在課文中,學生理解起來最難的是“什麼是誘惑人的‘魚’”。同學通過討論找生活中的實例,比較形象的瞭解了這句話的意思。

四、不足及改進措施

在教學中,也存在不足。一是引導學生朗讀的問題。當學生找出了有關的句子,用怎樣的方式使學生的朗讀質量得以提高?怎樣激發學生朗讀的積極性?如何實現有感情地朗讀這一目標?如何評價朗讀的結果?我對這些問題的認識還很粗淺,有待思考、探索。二是課文中難點的處理問題。三是學生情感的激發問題。

這是一篇能提升人的品格修養的文章,如何讓學生受到一次道德的洗禮,受到一次薰陶和感染,情感上產生一種震撼,這在課堂上顯得薄弱。

小貓釣魚教學反思 篇5

《釣魚的啟示》是一篇比較深奧的課文,對五年級的學生來説,是比較難學的。這篇課文的教學,是為了探索深文淺教的教學方法,即對藴含深刻人文哲理的課文,如何準確把握教學目標、以及如何優選組合教學方法,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和釋化疑點,以使學生比較容易理解課文的思想。

1、確定淺教的教學目標:

⑴ 學段閲讀教學特點是確定如何淺教的主要依據:

第二學段,這時學生的朗讀能力已基本形成,語言發展也初步規範,內部言語的心理機制也開始成熟。因此,應將教學重點放到以默讀、感悟為主要方式的語段訓練上,同時進行言語表達和語感訓練。其中,言語表達主要是指用規範語言簡要概括信息的表達能力,語感訓練則是通過對典型語例的精緻化教學,以課文的思想情感為背景,感悟體驗不同言語表達形式的作用和差異。第二學段仍要加強朗讀教學,但與第一學段不同,主要是通過典型語句的朗讀比較,感悟句段內的語言組合規律,以發展良好的語感心理圖式。

⑵ 文本的重點與難點要根據淺教的原則確定:

文本解讀的重點和難點,不一定就是閲讀教學的重點和難點。《釣魚的啟示》,文章的重點和難點都是“啟示”,而不是釣魚過程中的放魚。但跟第二學段閲讀教學目標,把釣魚過程中“我”的心情變化的語句作為教學的重點,既要求感受體驗,也要求熟讀積累。“啟示”,只作為教學的難點,引導學生理解。

⑶ 學生的心理特徵

美國奧蘇伯爾編著的《教育心理學》指出:“假如讓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學僅僅歸結為一條原理的話,那麼,我 將一言以蔽之曰:影響學習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學習者已經知道了什麼。要探明這一點,並應據此進行教學。”可見,找準學生的學習心理特徵是非常重要的。對第二學段的學生來説,要理解抽象的道德概念是非常困難的。只有聯繫生活,把抽象的概念具體化,才能化難為易,學生才有可能感悟像《釣魚的啟示》這類課文所藴含的哲理。

2、優選組合淺教的教學方法:

⑴ 降低難度層層突破:(逐步提高)

剛開始唱歌時調子起高了,就難以唱下去。教學也是這樣,一開始,把目標定的很高,隨着教學難度的提升會使教學難以進行下去。深奧的課文,目標定得低些,然後逐步提高要求,學生的學習才能比較順利。揭題時,是引導學生關注“釣魚”還是“啟示”,難度是不一樣的。如果一開始就關注“啟示”,抓住“啟示”的語句學習,遵循的是從理性到感性,學生學習會感到困難重重。一開始從“釣魚”入手,體會放掉魚之難和父親教育之嚴肅,再來感悟得到的啟示,遵循的是從感性到理性的教學,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

⑵ 以讀為主、讀中體驗:

對深奧的課文,更要引導學生多讀,在讀中感悟、體驗。教學中讀的引導,有篩選主要信息的默讀,如找出表現“我”的心理變化的語句,父親要“我” 把魚放回湖裏的語句,“我”得到啟示的語句等;有在體驗中的朗讀,如讀“我”的心理變化以及父親態度的語句等。

感悟體驗方法的引導力求符合文本特點。

一是運用整體感受法。課文中父親和“我”的人物形象豐滿、意境悠遠、意象豐富,初讀時引導學生整體感受父親和“我”的形象。

二是角色體驗法。課文對“我”的角色着墨多,形象鮮明;父親的角色着墨雖然不多,但對子女嚴格進行道德教育的形象栩栩如生,教學中引導學生在朗讀與感悟中體驗。

三是想象體驗法。對“我”再次向父親投去乞求的目光,引導學生想象:兒子向父親“乞求”,會怎麼説?四是移情體驗法。父親的“不容爭辯”,引導學生移情體驗:你就是父親,當年兒子投來乞求的目光時,你會不容爭辯地説些什麼?

閲讀的本質是思維,要引導學生學會閲讀,就必須引導學生學會思維。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shuxin/jiantao/nnm49r.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