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書信 >檢討書 >

哈爾威船長的教學反思(精選18篇)

哈爾威船長的教學反思(精選18篇)

哈爾威船長的教學反思 篇1

《船長》講述的是一個動人的故事:1870年3月17日的夜晚,由於“瑪麗”號巨輪的突然撞擊,“諾曼底”號輪船的船身被撞開了一個大口子,船上的乘客無不驚惶失措,爭相逃命,在這萬分危急的時刻,船長哈爾威挺身而出,沉着鎮定地指揮全體人員有條不紊地撤離,而自己卻以身殉職,與輪船一起沉入大海,歌頌了哈爾威船長忠於職守,捨己救人的崇高精神。

哈爾威船長的教學反思(精選18篇)

在教學這篇課文時,我試着抓住重點,把能夠展現船長風采的部分,尤其是他的語言和行為,反覆朗讀,認真體會,感悟理解。

第二自然段正面描寫了船長組織自救工作的經過。船長下達了四次命令。教學中,重點引導學生學習第一和第二次命令。在學習第一次命令時,我就讓學生進行了三讀。這三讀各有目的各有側重,層層深入,由表及裏,在讀中品文,在讀中感悟。一讀理解“吼”,為什麼吼?怎樣吼?二讀品句,説説從句子中體會出哈爾威是位怎樣的船長?三讀傳情,把自己對船長的敬仰之情通過朗讀傳達出來。

第二次命令是船長與機械師、大副對話中的一句,必須將它們視為一個整體,讓學生反覆朗讀才能理解。首先我讓學生找出了第二次命令,指名朗讀,由此發問:“船長為什麼要下達這個命令?”學生在片刻的思考之後,聯繫上文得出了這樣的答案:原來第一次命令沒有收效,人羣簡直像瘋了似的,亂得不可開交。我又抓住“不可開交”一詞,讓學生想象當時亂的程度,讀出亂的場面,但不是齊讀,各自按自己的理解讀,不求齊,只求亂。再讀讀第二道命令,説説船長究竟會不會開槍?學生毫不猶豫地齊聲回答:“不會。”“為什麼呢?”我立刻追問。學生説:“因為前面寫道船長必須把六十人救出去,救人是船長的職責,他是不會讓一個船員死亡的。他這麼做只是嚇唬一下男人們。”我追問:“如果真的有人要搶在前面呢?”有學生説:“我認為如果有人真的敢走在女人前面,船長也可能會開槍打死他的。因為這樣才能保證絕大多數乘客的安全。這樣後面的男人才不會擁擠。”不一會兒,又有學生髮言了,他説:“我覺得船長還是不會這樣做的。這樣的命令起的是威懾作用,這是一個很有智慧的船長。”另外抓住“20分鐘”,讓學生知道這實際上穩定了大家的情緒:大家享有了知情權,就不會為逃生而拼命擁擠,只要有序撤離,大家的生命都有保障。通過朗讀、討論,船長的形象變得更加高大起來,學生也由此認識了一位始終忠於職守、捨己救人的船長。感悟到此,也還是不夠的。我又繼續引導學生分角色閲讀船長與機械師、大副的對話。讓學生體會到:情況危急,語速應急促;命令是威嚴的,語調應凝重有力;討論是點睛之筆,應讀得稍慢、莊重。學生帶着自己的感悟去讀對話,自然就讀得到位,讀出味來了。船長在這一過程中的“忠於職守”的高大形象就光彩照人了,

隨後有感情地朗讀第二十五自然段,讓學生進一步回味船長在組織自救過程中的“指揮”、“控制”、“領導”,對哈爾威船長的欽佩之情油然而生了。

哈爾威船長的教學反思 篇2

《船長》講述的是一個動人的故事:1870年3月17日的夜晚,由於“瑪麗”號巨輪的突然撞擊,“諾曼底”號輪船的船身被撞開了一個大口子,船上的乘客無不驚惶失措,爭相逃命,在這萬分危急的時刻,船長哈爾威挺身而出,沉着鎮定地指揮全體人員有條不紊地撤離,而自己卻以身殉職,與輪船一起沉入大海,歌頌了哈爾威船長忠於職守,捨己救人的崇高精神。

在教學這篇課文時,我試着抓住重點,把能夠展現船長風采的部分,尤其是他的語言和行為,反覆朗讀,認真體會,感悟理解。

第二自然段正面描寫了船長組織自救工作的經過。船長下達了四次命令。教學中,重點引導學生學習第一和第二次命令。在學習第一次命令時,我就讓學生進行了三讀。這三讀各有目的各有側重,層層深入,由表及裏,在讀中品文,在讀中感悟。一讀理解“吼”,為什麼吼?怎樣吼?二讀品句,説説從句子中體會出哈爾威是位怎樣的船長?三讀傳情,把自己對船長的敬仰之情通過朗讀傳達出來。

第二次命令是船長與機械師、大副對話中的一句,必須將它們視為一個整體,讓學生反覆朗讀才能理解。首先我讓學生找出了第二次命令,指名朗讀,由此發問:“船長為什麼要下達這個命令?”學生在片刻的思考之後,聯繫上文得出了這樣的答案:原來第一次命令沒有收效,人羣簡直像瘋了似的,亂得不可開交。我又抓住“不可開交”一詞,讓學生想象當時亂的程度,讀出亂的場面,但不是齊讀,各自按自己的理解讀,不求齊,只求亂。再讀讀第二道命令,説説船長究竟會不會開槍?學生毫不猶豫地齊聲回答:“不會。”“為什麼呢?”我立刻追問。學生説:“因為前面寫道船長必須把六十人救出去,救人是船長的職責,他是不會讓一個船員死亡的。他這麼做只是嚇唬一下男人們。”我追問:“如果真的有人要搶在前面呢?”有學生説:“我認為如果有人真的敢走在女人前面,船長也可能會開槍打死他的。因為這樣才能保證絕大多數乘客的安全。這樣後面的男人才不會擁擠。”不一會兒,又有學生髮言了,他説:“我覺得船長還是不會這樣做的。這樣的命令起的是威懾作用,這是一個很有智慧的船長。”另外抓住“20分鐘”,讓學生知道這實際上穩定了大家的情緒:大家享有了知情權,就不會為逃生而拼命擁擠,只要有序撤離,大家的生命都有保障。通過朗讀、討論,船長的形象變得更加高大起來,學生也由此認識了一位始終忠於職守、捨己救人的船長。感悟到此,也還是不夠的。我又繼續引導學生分角色閲讀船長與機械師、大副的對話。讓學生體會到:情況危急,語速應急促;命令是威嚴的,語調應凝重有力;討論是點睛之筆,應讀得稍慢、莊重。學生帶着自己的感悟去讀對話,自然就讀得到位,讀出味來了。船長在這一過程中的“忠於職守”的高大形象就光彩照人了,

隨後有感情地朗讀第二十五自然段,讓學生進一步回味船長在組織自救過程中的“指揮”、“控制”、“領導”,對哈爾威船長的欽佩之情油然而生了。

哈爾威船長的教學反思 篇3

課文講述了哈爾威船長在他的“諾曼底”號被 “瑪麗”號巨輪撞開一個大口子,情況萬分危急之際指揮全船人展開自救工作,最後以身殉職的事。文章高度讚揚了哈爾威船長忠於職守,捨己救人的偉大精神。

這篇課文篇幅比較長,在有限的四十分鐘課堂內,如何引導學生把這麼長的課文學透呢?

我引領學生抓住“四道命令”、“一段對話”、“三個場景”、“一箇中心”去學習這篇課文,感覺效果不錯,在有限的時間內,較好地完成了學習任務。

首先,在第一課時,我已讓學生充分去朗讀課文,達到正確、流利的朗讀要求,並對課文內容比較瞭解,還讓學生在課文中畫出這些要點。第二課時,我就緊緊圍繞這些要點展開引領學習。

一、“四道命令”

1.“大家安靜!注意聽命令!把救生艇放下去,婦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員斷後,必須把六十人全都救出去!”(其實船上一共有六十一人,他把自己給忘了。)通過反覆誦讀、品味。學生感受到哈爾威船長在危難之際忠於職守、捨己救人的崇高精神,同時,從他的命令中還能感受到哈爾威船長以身作則、臨危不亂的可貴品質和幫助弱者的人道主義精神。主人公的特點躍然紙上。

2.“哪個男人敢走在女人的前面,你就開槍打死他!”。這是一道威嚴的命令,一方面體現了哈爾威船長同情、保護弱者的人道主義精神,另一方面也表現了哈爾威船長行事果斷,雷厲風行的作風。在當時那種混亂不堪的情況之下,發出這樣的一道命令,既震懾了一些自私自利之徒,更感動了絕大多數的人,起到了立竿見影的效果,充分體現了哈爾威船長是一位指揮有方的優秀船長。

3.“快救克萊芒!”(克萊芒是個見習水手,他還不過是個孩子。)這道命令不僅折射出哈爾威船長的人性之美,反映了他在如此危急時刻,仍一心想着他人,也照應了上文的“他把每件事和每個人都考慮到了”這句話。真不愧是大家之作。

4.“動作再快點!”正是哈爾威船長關心每一個人的體現,是他在與死神搶時間搶速度。

二、“一段對話”

通過多元朗讀,同學們感受到了船長的臨危不亂、處變不驚、細緻入微、堅決果敢、指揮有方,這是一段簡短有力的對話,更是一段傳神的對話。

三、“三個場景”

1.課文第二自然段所描寫的船上混亂不堪的場景。這一場景的描寫,一方面反映了當時船上形勢之危急,災難之嚴重。另一方面,船上人們爭相逃命的情景也與哈爾威船長忠於職守、沉着鎮定地指揮救援工作的形象形成了強烈的對比,彰顯了哈爾威船長的高大形象。

2.課文第二十五自然段對哈爾威船長指揮救援工作場景的描寫。他沉着鎮定地指揮着全船人展開自救工作。以身作則,領導者全體船員幫助乘客脱險。還有力地控制着整個船上的局面。危難之際,忙而不亂。這真是一位指揮若定、叱吒風雲的船長!

3.課文第二十九自然段對哈爾威船長以身殉職場景的描寫。這一場景的描寫,向我們展示了哈爾威船長視死如歸的高大形象。同時,我們也彷彿看到了哈爾威船長那種視“諾曼底”號為自己的生命,誓與輪船共存亡的英雄氣概。這真是一位頂天立地、有情有義的船長!

四、“一箇中心”

課文最後一個自然段高度讚揚了哈爾威船長偉大的一生,給文章畫上了一個完美的句號。“哈爾威船長一生都要求自己忠於職守,履行做人之道。面對死亡,他又一次運用了成為一名英雄的權利。”“又一次”説明有許多次,可見,每當危險來臨之時,哈爾威船長都是這麼做的。“英雄的權利”不是為自己名垂千古的權利,更不是為自己謀取利益的權利,而是每當危險、災難來臨之時,把生的希望讓給別人,把死亡的危險留給自己的權利。哈爾威船長無愧於英雄的稱號。

實踐證明,只要我們老師敢於真正放手讓學生去自主學習,適當引導、點撥,學生也能把文章學透、學好。

哈爾威船長的教學反思 篇4

蘇教版國小語文第十一冊第七課《船長》,是法國浪漫主義大作家雨果的一篇短篇小説。課文講述了哈爾威船長在他的“諾曼底”號被 “瑪麗”號巨輪撞開一個大口子,情況萬分危急之際指揮全船人展開自救工作,最後以身殉職的事。文章高度讚揚了哈爾威船長忠於職守,捨己救人的偉大精神。

這篇課文篇幅比較長,在有限的四十分鐘課堂內,如何引導學生把這麼長的課文學透呢?

我引領學生抓住“四道命令”、“一段對話”、“三個場景”、“一箇中心”去學習這篇課文,感覺效果不錯,在有限的時間內,較好地完成了學習任務。

首先,在第一課時,我已讓學生充分去朗讀課文,達到正確、流利的朗讀要求,並對課文內容比較瞭解,還讓學生在課文中畫出這些要點。第二課時,我就緊緊圍繞這些要點展開引領學習。

一、“四道命令”

1.“大家安靜!注意聽命令!把救生艇放下去,婦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員斷後,必須把六十人全都救出去!”(其實船上一共有六十一人,他把自己給忘了。)通過反覆誦讀、品味。學生感受到哈爾威船長在危難之際忠於職守、捨己救人的崇高精神,同時,從他的命令中還能感受到哈爾威船長以身作則、臨危不亂的可貴品質和幫助弱者的人道主義精神。主人公的特點躍然紙上。

2.“哪個男人敢走在女人的前面,你就開槍打死他!”。這是一道威嚴的命令,一方面體現了哈爾威船長同情、保護弱者的人道主義精神,另一方面也表現了哈爾威船長行事果斷,雷厲風行的作風。在當時那種混亂不堪的情況之下,發出這樣的一道命令,既震懾了一些自私自利之徒,更感動了絕大多數的人,起到了立竿見影的效果,充分體現了哈爾威船長是一位指揮有方的優秀船長。

3.“快救克萊芒!”(克萊芒是個見習水手,他還不過是個孩子。)這道命令不僅折射出哈爾威船長的人性之美,反映了他在如此危急時刻,仍一心想着他人,也照應了上文的“他把每件事和每個人都考慮到了”這句話。真不愧是大家之作。

4.“動作再快點!”正是哈爾威船長關心每一個人的體現,是他在與死神搶時間搶速度。

二、“一段對話”

通過多元朗讀,同學們感受到了船長的臨危不亂、處變不驚、細緻入微、堅決果敢、指揮有方,這是一段簡短有力的對話,更是一段傳神的對話。

三、“三個場景”

1.課文第二自然段所描寫的船上混亂不堪的場景。這一場景的描寫,一方面反映了當時船上形勢之危急,災難之嚴重。另一方面,船上人們爭相逃命的情景也與哈爾威船長忠於職守、沉着鎮定地指揮救援工作的形象形成了強烈的對比,彰顯了哈爾威船長的高大形象。

2.課文第二十五自然段對哈爾威船長指揮救援工作場景的描寫。他沉着鎮定地指揮着全船人展開自救工作。以身作則,領導者全體船員幫助乘客脱險。還有力地控制着整個船上的局面。危難之際,忙而不亂。這真是一位指揮若定、叱吒風雲的船長!

3.課文第二十九自然段對哈爾威船長以身殉職場景的描寫。這一場景的描寫,向我們展示了哈爾威船長視死如歸的高大形象。同時,我們也彷彿看到了哈爾威船長那種視“諾曼底”號為自己的生命,誓與輪船共存亡的英雄氣概。這真是一位頂天立地、有情有義的船長!

四、“一箇中心”

課文最後一個自然段高度讚揚了哈爾威船長偉大的一生,給文章畫上了一個完美的句號。“哈爾威船長一生都要求自己忠於職守,履行做人之道。面對死亡,他又一次運用了成為一名英雄的權利。”“又一次”説明有許多次,可見,每當危險來臨之時,哈爾威船長都是這麼做的。“英雄的權利”不是為自己名垂千古的權利,更不是為自己謀取利益的權利,而是每當危險、災難來臨之時,把生的希望讓給別人,把死亡的危險留給自己的權利。哈爾威船長無愧於英雄的稱號。

實踐證明,只要我們老師敢於真正放手讓學生去自主學習,適當引導、點撥,學生也能把文章學透、學好。

哈爾威船長的教學反思 篇5

蘇教版國小語文第十一冊第七課《船長》,是法國浪漫主義大作家雨果的一篇短篇小説。課文講述了哈爾威船長在他的“諾曼底”號被 “瑪麗”號巨輪撞開一個大口子,情況萬分危急之際指揮全船人展開自救工作,最後以身殉職的事。文章高度讚揚了哈爾威船長忠於職守,捨己救人的偉大精神。

這篇課文篇幅比較長,在有限的四十分鐘課堂內,如何引導學生把這麼長的課文學透呢?

我引領學生抓住“四道命令”、“一段對話”、“三個場景”、“一箇中心”去學習這篇課文,感覺效果不錯,在有限的時間內,較好地完成了學習任務。

首先,在第一課時,我已讓學生充分去朗讀課文,達到正確、流利的朗讀要求,並對課文內容比較瞭解,還讓學生在課文中畫出這些要點。第二課時,我就緊緊圍繞這些要點展開引領學習。

一、“四道命令”

1.“大家安靜!注意聽命令!把救生艇放下去,婦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員斷後,必須把六十人全都救出去!”(其實船上一共有六十一人,他把自己給忘了。)通過反覆誦讀、品味。學生感受到哈爾威船長在危難之際忠於職守、捨己救人的崇高精神,同時,從他的命令中還能感受到哈爾威船長以身作則、臨危不亂的可貴品質和幫助弱者的人道主義精神。主人公的特點躍然紙上。

2.“哪個男人敢走在女人的前面,你就開槍打死他!”。這是一道威嚴的命令,一方面體現了哈爾威船長同情、保護弱者的人道主義精神,另一方面也表現了哈爾威船長行事果斷,雷厲風行的作風。在當時那種混亂不堪的情況之下,發出這樣的一道命令,既震懾了一些自私自利之徒,更感動了絕大多數的人,起到了立竿見影的效果,充分體現了哈爾威船長是一位指揮有方的優秀船長。

3.“快救克萊芒!”(克萊芒是個見習水手,他還不過是個孩子。)這道命令不僅折射出哈爾威船長的人性之美,反映了他在如此危急時刻,仍一心想着他人,也照應了上文的“他把每件事和每個人都考慮到了”這句話。真不愧是大家之作。

4.“動作再快點!”正是哈爾威船長關心每一個人的體現,是他在與死神搶時間搶速度。

二、“一段對話”

通過多元朗讀,同學們感受到了船長的臨危不亂、處變不驚、細緻入微、堅決果敢、指揮有方,這是一段簡短有力的對話,更是一段傳神的對話。

三、“三個場景”

1.課文第二自然段所描寫的船上混亂不堪的場景。這一場景的描寫,一方面反映了當時船上形勢之危急,災難之嚴重。另一方面,船上人們爭相逃命的情景也與哈爾威船長忠於職守、沉着鎮定地指揮救援工作的形象形成了強烈的對比,彰顯了哈爾威船長的高大形象。

2.課文第二十五自然段對哈爾威船長指揮救援工作場景的描寫。他沉着鎮定地指揮着全船人展開自救工作。以身作則,領導者全體船員幫助乘客脱險。還有力地控制着整個船上的局面。危難之際,忙而不亂。這真是一位指揮若定、叱吒風雲的船長!

3.課文第二十九自然段對哈爾威船長以身殉職場景的描寫。這一場景的描寫,向我們展示了哈爾威船長視死如歸的高大形象。同時,我們也彷彿看到了哈爾威船長那種視“諾曼底”號為自己的生命,誓與輪船共存亡的英雄氣概。這真是一位頂天立地、有情有義的船長!

四、“一箇中心”

課文最後一個自然段高度讚揚了哈爾威船長偉大的一生,給文章畫上了一個完美的句號。“哈爾威船長一生都要求自己忠於職守,履行做人之道。面對死亡,他又一次運用了成為一名英雄的權利。”“又一次”説明有許多次,可見,每當危險來臨之時,哈爾威船長都是這麼做的。“英雄的權利”不是為自己名垂千古的權利,更不是為自己謀取利益的權利,而是每當危險、災難來臨之時,把生的希望讓給別人,把死亡的危險留給自己的權利。哈爾威船長無愧於英雄的稱號。

實踐證明,只要我們老師敢於真正放手讓學生去自主學習,適當引導、點撥,學生也能把文章學透、學好。

哈爾威船長的教學反思 篇6

課文講述了哈爾威船長在他的“諾曼底”號被 “瑪麗”號巨輪撞開一個大口子,情況萬分危急之際指揮全船人展開自救工作,最後以身殉職的事。文章高度讚揚了哈爾威船長忠於職守,捨己救人的偉大精神。

這篇課文篇幅比較長,在有限的四十分鐘課堂內,如何引導學生把這麼長的課文學透呢?

我引領學生抓住“四道命令”、“一段對話”、“三個場景”、“一箇中心”去學習這篇課文,感覺效果不錯,在有限的時間內,較好地完成了學習任務。

首先,在第一課時,我已讓學生充分去朗讀課文,達到正確、流利的朗讀要求,並對課文內容比較瞭解,還讓學生在課文中畫出這些要點。第二課時,我就緊緊圍繞這些要點展開引領學習。

一、“四道命令”

1.“大家安靜!注意聽命令!把救生艇放下去,婦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員斷後,必須把六十人全都救出去!”(其實船上一共有六十一人,他把自己給忘了。)通過反覆誦讀、品味。學生感受到哈爾威船長在危難之際忠於職守、捨己救人的崇高精神,同時,從他的命令中還能感受到哈爾威船長以身作則、臨危不亂的可貴品質和幫助弱者的人道主義精神。主人公的特點躍然紙上。

2.“哪個男人敢走在女人的前面,你就開槍打死他!”。這是一道威嚴的命令,一方面體現了哈爾威船長同情、保護弱者的人道主義精神,另一方面也表現了哈爾威船長行事果斷,雷厲風行的作風。在當時那種混亂不堪的情況之下,發出這樣的一道命令,既震懾了一些自私自利之徒,更感動了絕大多數的人,起到了立竿見影的效果,充分體現了哈爾威船長是一位指揮有方的優秀船長。

3.“快救克萊芒!”(克萊芒是個見習水手,他還不過是個孩子。)這道命令不僅折射出哈爾威船長的人性之美,反映了他在如此危急時刻,仍一心想着他人,也照應了上文的“他把每件事和每個人都考慮到了”這句話。真不愧是大家之作。

4.“動作再快點!”正是哈爾威船長關心每一個人的體現,是他在與死神搶時間搶速度。

二、“一段對話”

通過多元朗讀,同學們感受到了船長的臨危不亂、處變不驚、細緻入微、堅決果敢、指揮有方,這是一段簡短有力的對話,更是一段傳神的對話。

三、“三個場景”

1.課文第二自然段所描寫的船上混亂不堪的場景。這一場景的描寫,一方面反映了當時船上形勢之危急,災難之嚴重。另一方面,船上人們爭相逃命的情景也與哈爾威船長忠於職守、沉着鎮定地指揮救援工作的形象形成了強烈的對比,彰顯了哈爾威船長的高大形象。

2.課文第二十五自然段對哈爾威船長指揮救援工作場景的描寫。他沉着鎮定地指揮着全船人展開自救工作。以身作則,領導者全體船員幫助乘客脱險。還有力地控制着整個船上的局面。危難之際,忙而不亂。這真是一位指揮若定、叱吒風雲的船長!

3.課文第二十九自然段對哈爾威船長以身殉職場景的描寫。這一場景的描寫,向我們展示了哈爾威船長視死如歸的高大形象。同時,我們也彷彿看到了哈爾威船長那種視“諾曼底”號為自己的生命,誓與輪船共存亡的英雄氣概。這真是一位頂天立地、有情有義的船長!

四、“一箇中心”

課文最後一個自然段高度讚揚了哈爾威船長偉大的一生,給文章畫上了一個完美的句號。“哈爾威船長一生都要求自己忠於職守,履行做人之道。面對死亡,他又一次運用了成為一名英雄的權利。”“又一次”説明有許多次,可見,每當危險來臨之時,哈爾威船長都是這麼做的。“英雄的權利”不是為自己名垂千古的權利,更不是為自己謀取利益的權利,而是每當危險、災難來臨之時,把生的希望讓給別人,把死亡的危險留給自己的權利。哈爾威船長無愧於英雄的稱號。

實踐證明,只要我們老師敢於真正放手讓學生去自主學習,適當引導、點撥,學生也能把文章學透、學好。

哈爾威船長的教學反思 篇7

在本節課的授課中,我感覺以下幾點比較滿意:

1、課件教學中在探索圓和圓的位置關係、探索兩圓相切時的對稱性、探索兩圓相切時圓心距d和兩圓半徑R和r的數量關係時多次運用flash動畫展示,給學生以直觀感受,便於學生理解,同時,增加上課的生動性。

2、授課方式採用分組教學,對課程內容提出問題後先要學生在小組內動手交流並整理所獲得的信息內容,然後在課堂上展示組內成果,從而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3、對練習題的設計由淺入深、層層遞進,突出本節課的重點、突破了難點。

4、授課中貫穿了觀察、猜想、驗證等過程,使學生經歷了知識的探索過程,“過程與方法”的目標落實比較好。

但在本節課中還存在許多不足之處,主要在以下幾方面:

1、在學生分組活動中,個別學生不能參與進來,今後教學應該多加關注學困生。

2、教學語言應該注意更加規範。

3、在學生回答問題時,不應該只關注回答結果,也應該關注學生所表現出來的態度,用恰當的語言給予肯定和鼓勵,使不同層次的學生獲得不同的成功體驗,從而增強自信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4、本節課應該再加大練習量,進一步落實“知識與技能”的目標。

本次課初備時,我校全體數學教師在一起研討,楊玉芬老師對我的授課過程中,學生作品展示提出很好的建議:在沒有實物投影的情況下,讓學生通過粘貼可以解決這一問題。申衞青教師對我的授課程序進行調節指導。李秀捧老師對學生的探討問題進行進一步設計……

初備方案發佈於網上,又得到教研員王老師、風帆郝老師、列電張老師、我校楊老師、馬坊楊老師等多位老師的指導點評,我又在此基礎上對方案進一步加工。

授課後,各位教師直述己見,讓我認識到自己需要繼續努力.

通過這次活動,使我更注意到學生的活動和參與情況,給學生充分的時間,把主動權交給學生,自己只是課程的設計者,在授課時適時引導,使盡可能多的學生真正參與進來,可以採取小組之間競爭評比打分以提高學生的注意力、合作交流、積極發言等各方面的參與情況。當學生回答問題後,無論回答的結果如何,要進行不同程度的關注:對回答結果清晰、正確者給予鼓勵;對回答不準確或不正確者,在其他學生糾正的同時也要給予積極參與、回答問題積極方面的鼓勵,使不同層次的同學都體會成功的喜悦、參與的必要。

在問題的設計上,一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問題,問題難度由淺入深、層層遞進,既要有梯度又要給學生留有思考的空間。二要考慮到題量的適度,加大練習量,更好地落實知識與技能目標。

在授課時,更要注重數學語言的規範運用,加強學習,進一步充實自己的教學經驗。

哈爾威船長的教學反思 篇8

這是一篇精讀課文,描寫了翠鳥的外形、活動和居住的特點,表達了作者對翠鳥的喜愛之情。抓住事物的特點來寫,是本課值得學習的地方。作者在介紹翠鳥的外形時,抓住顏色鮮豔,身材小巧玲瓏的特點,寫了翠鳥的爪子、羽毛、眼睛和嘴;在介紹翠鳥的活動特點時,抓住“一動不動”地“等待”,“貼着水面疾飛”,表現了它的機靈和動作敏捷。作者的觀察順序和描述方法:關於翠鳥羽毛的顏色,自上而下分別寫了頭部、背部、腹部的不同色彩;關於翠鳥捉魚,是按照注視、等待、叼魚、飛走的捉魚經過進行描述的。

模仿是兒童的天性。國小生不僅需要模仿,而且善於模仿。這是因為國小生受知識、經驗、情感等因素的侷限,他們以形象思維占主導地位。可以説國小生的最初學習是從模仿開始的。中年級學生初學作文更是如此。葉聖陶曾經説過:“課文就是最好的範文。”所以國小作文可以從模仿起步的。本課在對翠鳥外形描寫的這一段話就是一個讀寫訓練最佳結合點,是練習寫作的好材料。全段圍繞“鮮豔”一詞,分別從頭部、背部、腹部具體描寫。在讓學生真正理解這個片斷後,我要求他們嘗試模仿這段話介紹鳥的外形。學生在這一環節表現還是不錯的。

哈爾威船長的教學反思 篇9

《北京的春節》是老舍先生的作品,介紹了北京的春節習俗。文章語言簡潔通俗,描寫細膩生動,結構清晰。針對本課的教學實際,結合老師們的評課,覺得教學效果不佳,留下太多的遺憾。

縱觀《北京的春節》這堂課,我終於感覺自己錯了,一直指導學生詳略得當,可自己的課堂卻略而不略,詳而不詳,該舍的不捨,該抓的抓不牢,方法單一,學生學起來也索然無味。總感覺課文的每個方面都要學生掌握到,重點句子、表達方法、語言特色等等,不捨得撇開,就講解,結果卻適得其反。一堂課下來,重點沒突出,難點更不能突破。可見,教師在教學的時候更要抓住文章的詳略,運用多而有效的方法,讓自己的教學過程實而有效。在以後的教學中,應該對學生放手,更要對自己放手,該舍的一定要舍,該詳的一定要落實到位。

感悟老舍淳樸、風趣、通俗的語言程度不夠。老舍先生的語言是很有風格的,對作者語言的體會應該結合具體的語句和語境來感悟,本課的感悟程度還不夠,不能達到學生積累語言的目的。如果教學中能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暢談過年的感受,課堂氣氛可能比較熱烈、濃厚。在今後的授課中,我應該學會把握教材,課上適當的放和收。

教學是門遺憾的藝術,每一節課都有值得反思的地方。我想,一名教師只有在一次次的反思中才會不斷成長起來。

哈爾威船長的教學反思 篇10

這篇課文介紹了我國西北部敦煌莫高窟的彩塑、壁畫和曾經藏有大量文物的藏金洞,讚揚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本文結構清晰,敍述具體,文字淺顯。本課的教學對象是五年級學生,他們已掌握了一點讀書方法和學習方法,如:抓關鍵詞理解課文內容,讀中感知,讀中悟情,讀中領悟寫作法等。預習時,學生已經認識了生字,通讀了課文,並在再通讀課文的基礎上,又讓學生默讀了課文,整體感知:課文主要介紹了莫高窟的什麼?引導學生認真、紮實地經歷“初讀”的過程。再加上將利用圖片文字資源,學生的興趣更加濃厚,學生的思維頓時活躍了起來,想象力較豐富,但思維的深刻性、語言的表達上有所欠缺。因此,本節課的教學以學生充分自主探究為主,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引導學生感悟,質疑,探究,在實踐中學習。

課文重點介紹了敦煌莫高窟的彩塑、壁畫和曾藏有數萬件珍貴文物的藏經洞,把莫高窟這一舉世聞名的藝術寶庫生動展示在我們面前。在文本對話的教學過程中,我重點進行了以下語言文字訓練:

(一)、訓練學生的概括能力

我首先回顧了一下這一單元前面的幾篇課文,接着引入新課:今天我們一起去祖國西北部的敦煌市遊覽舉世聞名的莫高窟。緊接着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如果老師要去莫高窟參觀,作為小導遊的你會為老師推薦哪些景點呢?學生很容易找出了課文重點介紹了的敦煌莫高窟的三方面:彩塑、壁畫和藏經洞。這樣文章的結構就很清晰了。在概括段意時我主要教學生採用兩種概括方法:

1、用課文中的語句來概括。

2、 借用課文中的關鍵詞,用自己的語言來概括。

當然,這兩種方法應在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初讀感知”的過程中巧妙地滲透。如,先讓學生用“課文中的一句話來概括”,然後再進行第二步。這樣既鞏固了第一種學法,又適當提高了要求,滲透了第二種學法。以後在歸納段意時,學生自然就會運用這兩種方法,使概括段意的訓練紮實、到位、有效。可惜的是,我雖然讓學生練説了,卻沒有抓住時機在黑板上簡單寫一寫,也是這一課的一個遺憾。

(二)、訓練學生讀寫能力

讀寫結合一直是我們語文課堂的一個目標。這篇課文中有個很好的訓練點:

“有的……;有的……;有的……;有的……;有的……”

我設計的要求是:如果飛天來到我們身邊,她會做些什麼?

我的設計意圖是想貼近學生現實,學生能更有體會,寫得更好,可是實施下來卻不如人意。課後聽課老師給了很多建議,我也反思了很多。這個問題的提出首先限制了學生的自由,其次學生針對自己的生活:凝神思考、追逐打鬧……缺乏一些美感;其次問題設計要求不明確,學生更多關注的是句式:“有的……;有的……”,而忽視了文中四字詞語的美。

綜觀本次教學過程,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通過聽説讀寫等方式學習了課文內容,但學習得還不夠深入,學生的各方面能力沒有得到真正的提高。課文第二、三、四自然段結構是相似的,我在引導學生學習了第二自然段後總結了學法,提出自學步驟,讓學生自學討論,在交流時我再作適當地引導。但是自主合作的步驟出示了,但要求還不明確、清晰。其次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語言文字的工具性體現得不夠。課堂上的朗讀激發不起他們的朗讀激情,學生讀得比較乏味。而這時我非但沒能用慷慨的語言激發學生的讀書積極性,反而被他們的情緒所感染,每一次的指名朗讀都是草草收兵。就算是飛天的那部分積累語言,學生也會背了,但感情地激發還不到位。這節課還是有很多遺憾。

總之,語文課無論怎樣都不能忘了語言文字的訓練,要上出語文味,適時預設訓練重點,不斷提高語文課的教學效率。

哈爾威船長的教學反思 篇11

1噸的重量是非常抽象的。如何讓學生準確感知1噸的重量,一向是教師們冥思苦想的一個問題。而引導學生建立1噸重的質量觀念恰恰是本節課的重點。於是我重視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學習和理解數學、聯繫生活在體驗中學習數學。

在教學中我首先讓學生回憶複習以前學過的重量單位:克和千克。接着讓學生開展互相背一背的實踐活動,讓學生根據平均體重25千克,估估大約多少個同學合起來的體重是1噸,問:全班同學合起來的體重夠1噸了嗎?讓學生充分感受、估計、想象和整理,在探索中體驗,在體驗中理解,進而對1噸的概念有更深刻的認識,提高了學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這部分教材通過學生喜聞樂見的卡通故事,引出關於噸的話題, 抓住學生“童心”激發學習興趣,使每個學生情緒高昂,在一種輕鬆愉悦的學習氛圍中主動積極地參加到學習的過程中。圍繞“能同時過橋嗎” 在解決的過程中自然地引出“噸”的概念、噸和千克的關係。在學生掌握了噸和千克的關係後再讓學生回頭解決一下主題圖中提出的問題。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建立1噸的質量觀念。除了教材上的例子以外,還可以説説其他的例子,如學生説鋼鐵的重量,汽車的載重量都以噸為單位等等。也學生想想1噸大米有多少(每袋25千克),讓學生藉助熟悉的物體的體積來建立1噸的質量觀念。學生在認識了噸之後,利用新知幫助小動物過橋,學生顯得尤其興奮,也體驗到幫助他人的樂趣。

哈爾威船長的教學反思 篇12

《金子》是一篇藴含哲理的文章,彼得·弗雷特在淘金無望、準備離去時,發現雨後土地上長出了小草,從中受到啟發,便留下來種花,終於實現了自己的夢想。我們從彼得的身上可以挖掘出很多“金子”,所以我想以文本為載體,以朗讀為橋樑,以合作為踏板,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地位為宗旨,積極主動地挖掘課堂中的閃光點,讓孩子在語文課上也能不斷找到屬於自己的“真金”。 新課標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強調凸顯學生的感悟,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在課堂教學中,我從以下幾點出發,帶領孩子尋找“金子”:

一、抓關鍵詞句,悟人物品質

在課文學習過程中,我先指導學生自學第一自然段,告訴他們體會人物的形象,首先要找到有關描寫人物的句子,然後在句子中去尋找能表現人物品質的詞語,反覆閲讀和揣摩。學生通過“蜂擁而至”一下子就能感受到淘金者的數量之多,“一無所獲”則能感受到他們失落的心情。通過對淘金者的分析指導,對於彼得的講解就容易多了,孩子們根據關鍵的詞句,逐漸從課文中感受到彼得不僅勤勞,而且還是個充滿智慧,執着堅持的人。

二、手腦並用,會讀會思

學習課文,不能單純地看和説,也要讓學生動動筆,學會多種學習方法。在課文第二段的教學中,我出示自學要求,讓學生用直線、波浪線和括號的方式找出彼得的所見所思和所為,於是大家馬上動筆開始尋找課文中的句子,然後很積極地來進行交流,根據他們的回答,再逐一分析。而且這種動筆的地方往往要求學生通過默讀方式進行,這有利於學生靜下心來思考問題。其餘地方我則通過自由讀,指名讀和賽讀等方式進行學習。

三、小組學習,錦上添“話”

為了有效利用課堂教學時間,在課前我先讓學生合作完成“前置性作業”,在課堂學習過半後,讓他們再小組討論和修改,這時他們對課文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對於彼得的辛勞也有了同感,所以對彼得的“全部精力”付出有了更多見解。有的小組寫彼得起早貪黑地培育花苗,暴風雨來臨還為花苗搭起帳篷,夜幕降臨時還在辛苦勞作等等。這些文字為尋找“真金”真是錦上添“話”呀。

四、拓展延伸,挖掘“真金”

根據對課文的整體把握基礎上,孩子們知道了彼得的“真金”不是那含金量高的金子,而是成功的祕訣,想要獲得財富需要通過自己辛勤地付出。於是我讓他們把自己的夢想比作金子,問他們的金子在哪裏,是如何找到自己的真金。他們有的説“我的金子在舞台上,我要堅持不懈地練習,就能找到真金。”有的説“我的金子在教室裏,我要努力讀書,就能找到真金。”是啊,在不知不覺中,他們已經發現了自己的“金子”,並且潛意識中有為“金子”奮鬥的信念,真為他們高興!

但是這節課中仍然有不足之處,就是開頭的時候,老師的牽引太多,抓得太緊,沒有放手,所以以後教學中要注意,讓學生自主學習,要放寬心去讓他們去學。本文對三年級的孩子來説,內涵比較豐富,道理比較深刻,因而需要我們教師巧妙設計,深入淺出地帶領學生完成一趟精神之旅。所以我想自己以後還有很多地方需要改進。

哈爾威船長的教學反思 篇13

這學期,我們學校開展了青年教師研討課比賽活動。我執教的《懶惰的智慧》獲得了一等獎。這節課之所以能得到各位評委老師的認可,究其原因就是在我們全體語文教研組老師的不斷的反思中打磨出來的。

《懶惰的智慧》是一篇議論文,作者求異思維成了整篇文章的一個亮點。怎樣讓學生理解求異思維並能簡單的運用,是我這節課的重難點。為了突破這個重難點,我設計了一個比較閲讀的環節。第一次試講後,教學效果並不理想。黃瑩老師就組織語文組老師對這節課進行討論,發現比較閲讀增加了課堂的知識容量,而學生的接受能力有限,學生在老師的牽引下被動的接受知識,課堂效果當然不好。於是我們決定刪去比較閲讀的環節,直接從“懶惰”的含義入手來引出求異思維的概念。第二次試講,果然比第一次要好。但學生在運用求異思維的環節中出現了新的問題,有的學生並不理解思維訓練題的意思。於是我們對教學設計進行了第二次修改。

針對學生的知識結構和水平,我們降低了思維訓練題的難度,選擇學生生活中有話可説的話題進行訓練,比如:知足常樂,名師出高徒等。在不斷的反思中,我們找到了理想的教學流程,並享受了教學的樂趣。

哈爾威船長的教學反思 篇14

《大自然的語言》是北師大版國小語文第六冊第九單元“觀察與發現”主題單元下的第一篇文章。它是一首文字淺顯,文筆優美的知識性詩歌,從一些最為常見的現象入手為我們介紹了大自然語言的奧祕。詩歌具體介紹了7種大自然的語言:白雲高飄預示晴天,螞蟻搬家要下雨;蝌蚪游泳春天到,大雁南飛秋天到,魚鱗的圓圈,樹的年輪都是“一圈一歲”,“三葉蟲”推測地質,又可分為表示天氣變化、季度變換、推測年齡、推測地質四個板塊。其中表示“三葉蟲”這個小節是學生難於理解的,是本詩歌的難點。

一、創設情景,激發興趣。

為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課堂上利用課件演示:公.......打鳴、電閃雷鳴、小溪奔流的景象,師問:你看到了什麼?知道了什麼?學生回答後,師敍:這些都是自然現象,也是大自然特有的語言。在大自然中,這樣的語言還有很多。很自然的把學生帶進大自然的課堂,吸引學生主動地去了解大自然的語言。

二、充分朗讀,注重感悟。

課上,我毫不吝嗇的在課堂上給了學生15分鐘的自由朗讀時間,並按照我的預設教學程序和學生進行了心靈的對話與交流。引導學生通過對重點字、詞、句的理解,感悟大自然語言的神奇,採用分板塊教學的方法。我把2-8小節分成三個板塊,第一步:通過讀、説、議學習2、3小節,瞭解學習方法。第二步:通過默讀説説讀懂了什麼,大家一起學習4、5小節。第三步:自己學習6-8小節,再交流收穫。學生的知識生成都來源於在讀懂課文,讀好課文的基礎上。讀書是根本,沒有讀,就沒有感悟和理解,就沒有語感的生成、情感的薰陶、語言的積累和運用。

三、利用課件,解決難點。

第八小節“三葉蟲”化石推測地質是難點,這種漫長的地殼演變學生缺乏感性認識。因此,我採用讓學生先自讀全節,再質疑。然後我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和生動的講解相結合,讓學生對地殼的演變有感性認識,從而達到產生探索大自然的興趣。

四、整合資料,仿寫詩歌。

如何讓國小生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親身經歷的用恰當的語言文字表達出來,這就要使他們不僅有東西寫,還要有辦法寫,有文字寫。這就必須有一個讓學生作文練習的過程。“仿寫是學習作文的第一道關口”。但仿寫並非簡單的模仿和抄襲。因此,對於中年級學生來説是有困難的,這就要求老師對他們進行具體的指導,否則,學生們將會無從仿起。教學時,我引導學生細讀第4、5節詩歌,體會反問句:“……不就像……”,在品讀的過程中,學生髮現這兩節的語言形式相同,再引導學生運用這樣的句式以“大自然的語言”為內容進行仿寫。在仿寫之前,指導學生先説説“你還知道哪些大自然的語言?在哪裏發現的?”,先説後寫,“説”是為“寫”作鋪墊。學生動筆時有了台階,“仿寫”成了這堂課的亮點。如:“你看那天空的溝溝雲,不就是大自然的預言:大自然在告訴我們,雨兒將要來臨。”

語文,要走在語文的道路上,讓學生在朗讀、品詞賞句的基礎上感受語文魅力。

哈爾威船長的教學反思 篇15

傳統的詩詞教學教師的講授有餘,學生的活動不足;理解、分析內容和含義等邏輯思維有餘,而體味、感悟意境等形象思維不足。教學這首《沁園春雪》時,我想嘗試改變這兩點。

首先是設計、組織形式多樣的有吸引力的學生活動,調動學生的興趣,營造主動學習的氛圍,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在課堂上動起來。

“三分詩七分讀”,詩詞教學必須將朗讀活動貫徹到課堂始終,這堂課我運用了聽範讀、自由讀、齊讀、個別讀、糾正讀、模仿讀、分角色輪讀和評價自己及他人的朗讀、設計朗讀等多種方式,引導學生真正學會讀書,讀出詞味,也教會學生學習詩詞重要方法——誦讀法。在讀中欣賞、領悟詞的語言和意境,用讀表現詞的韻味和作者的思想感情,表達自己的理解和感悟。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述詩詞的意境,很好得發揮了學生的閲讀自主性,且能讓學生深入詩歌內部有切身的體會。請學生介紹詞中涉及的歷史人物,緊緊圍繞詞的內容義有所延伸,既調動了一部分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備,使他們產生成就感,又勾起了其餘學生獲取未知的探究欲和課外拓展知識面的興趣。

其次是少點零敲碎打的分析,多一些整體的品味、感悟。新課標培養學生“具有一定語言感受能力”、“初步具有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等要求都是從這一角度提出的。一開始的聽範讀和自由讀都是整體感知,促使學生通過薰陶感染和朗讀實踐去感受整首詞完整的音美、形美和意美。賞析的環節也是着眼整首詞,引導學生品味詞的準確、精練、富於形象性。感受貼切、傳神、情感充沛的語言魅力,發展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感受詞人的情懷。

總之,在詩詞教學中就是要培養學生閲讀和欣賞詩歌的能力,使之能領略詩情畫意,感受其意境美;通過反覆吟誦,聯想品味,既提高欣賞能力,也感受詩人抒發的強烈情感,同時從中受到積極思想的薰陶感染。為實現這些目標,我在這節課中作出了一些努力,可能心太切,教學內容安排較滿,節奏較快,有點走馬觀花。以對話為主體的課堂稍嫌平淡。如果能加入多媒體課件,將聲畫帶進課堂,能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詩歌意境,還能增加課堂的藝術色彩。

哈爾威船長的教學反思 篇16

學生經歷由天平上的具體操作抽象為代數問題的過程,能用等式的性質(天平平衡的道理)列出方程,對於解比較簡單的方程,學生並不陌生。

比如:x+4=7學生能夠很快説出x=3,但是就方程的書寫規範來説,有必要一開始就強化訓練,老師規範的板書,以發揮首次感知先入為主的強勢效應,促進良好的書寫習慣的形成。對於稍複雜的方程要放手讓學生去試一試,這樣就可以使探究式課堂教學進入一個理想的境界。

不難看出,學生經歷了把運算符號“+”看錯成了“-”,又自行改正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學生體驗到了緊張、焦急、期待,成功的感覺,這時的數學學習已進入了學生的內心,併成為學生生命成長的過程,真正落實了《數學課程標準》中“在數學學習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鍛鍊克服困難的意志,建立自信心”的目標,在這個思維過程中,學生獲得了情感體驗和發現錯誤又自己解決問題的機會。老師以人為本,充分尊重學生,也體現在耐心的等待,熱切的期待的教學行為上,老師的教學行為充滿了人文關懷的氣息,微笑的臉龐、期待的眼神、鼓勵的話語,無時無刻不使學生感到這不僅是數學學習的過程,更是一種生命交往的過程,學生有了很安全的心理空間,不然,他怎麼會對老師説“老師,我太緊張了”,這是學生對老師的信任和自己不安的複雜情緒的表現。反思我們的教學行為,如果在課堂中多一些耐心和期待,就會有更多的愛灑向更多的學生,學生的人生歷程中就會多一份信心,多一份勇氣,多一份靈氣。

哈爾威船長的教學反思 篇17

《散步》是一篇歌頌親情的文章,子女對長輩的敬愛、長輩對兒孫的疼愛、濃濃的親情流淌於文章的字裏行間。親情是人間永恆的主題,最能打動人心。本文文本短小,寫身邊小事、訴心中真情,學生們理解起來並無難度。

通過對文本的解讀,結合學生的學情和本單元教學主體,我將文章主旨定位於表現濃濃的親情。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來體會文中的那份濃濃親情,從而激發學生去感悟親情,擁抱親情,珍愛親情,創造親情。培養學生尊老愛幼、珍愛親情、創造親情的情感。另外,通過品味揣摩文本中能體現三代人濃濃親情的語句,體味三代人互相體諒、互相摯愛的樸實純真的親情。

(一)整體感知,共賞親情。

通過集體朗讀、自由朗讀相結合的手法,整體感知文本內容,共同分享文中一家四口的那份濃濃親情。引導學生思考兩個問題:①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本文講述了怎樣一個故事 (歸納時包括時間、地點、人物、事件) 。②以課文為依據,説説你覺得這是一個怎樣的家庭 (提示:可用短語、一句話等形式作答) ?

(二)品讀課文,感悟親情。

目的是引導學生自主品讀課文,賞析語言,談對文中最打動自己心絃的語句感受和體會,感悟一家人的濃濃的親情。重點品讀:文中一家人的濃濃的親情是如何體現的?勾畫出文中飽含濃濃親情的詞語和句子,讀出這份深情,就你感受最深刻的內容談談自己的體會。

(三)合作探究,體驗親情

目的是通過引導學生對主旨句的準確理解,並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歷來體驗親情的美好和珍貴。重點扣住這幾個問題:①在散步過程中“分歧”是怎樣解決的? “我”為什麼感到責任的重大?通過這件事你悟出了什麼道理?②“我”和妻子是如何揹着母親、兒子走過那條小路的?如何理解説“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 ③結合親身經歷談談你體會到的濃濃的親情,並説説如何去呵護這份親情?

(四)敞開心扉,抒寫親情

設計目的是藉助文本激發學生與心靈對話,與生活對話,抒寫自己對親情的理解,啟迪學生主動的去創造親情。設計會考慮到學生的學情和語文基礎的差異,我讓學生採用仿句的形式續寫,能仿寫多少就寫多少,然後交流。①親情是飢餓時的一碗米飯,……②親情是爸爸嚴厲的批評與責罵,……③親情使爸爸常年在外奔波勞碌,……

(五)小結課文,昇華親情

通過這篇文章的學習,讓我們懂得家庭成員之間要互相謙讓,互相體貼,互敬互愛,這樣才能使家庭穩定、幸福!親情是甘甜的乳汁,哺育我們成長;我們離不開親情,讓我們敞開胸懷,伸出雙臂,去感悟親情,去擁抱親情,去珍愛親情,去創造親情!

這堂課我感受最深的就是:學生從“自主品讀課文,賞析語言,談對文中最打動自己心絃的語句感受和體會”,到“結合親身經歷談談你體會到的濃濃的親情,並説説如何去呵護這份親情”,再到 “抒寫自己對親情的理解,啟迪學生主動的去創造親情”,學生讀有所感,讀有所獲,從情感上與作者產生共鳴,並激發創作熱情。我想這樣的課對學生來説還是比較受用的。

作為語文教師,我們都深知上好語文課,解讀文本是根本。閲讀教學過程歸根結底就是老師、學生、文本三者之間的對話的過程。尊重學生的主體意識,鼓勵學生對文本個性化的解讀與思考。

哈爾威船長的教學反思 篇18

這堂課依據了新課程“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努力創設一種輕鬆愉悦,民主和諧,師生交往互動、互惠和對話的教學關係。

七、八歲的孩子一上一年級,就要學習抽象的漢語拼音,是很枯燥乏味的。因此,以“情趣性、遊戲性”為特點,傾心教學情境的設計。如:“變魔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起他們學習的興趣。在學習“ao、ou、iu”的讀音時,充分利用仿真的、現實生活中的背景,看插圖猜讀音,聽錄音讀,嘗試讀(親自體驗),並以學生當“小老師”為主線,讓學生讀好3個新的複韻母。在教學複韻母的四聲時,我大膽地採用“先扶後放”的教學方法,在帶着學生學完ao的標調後,讓學生嘗試ou和iu的標調,讓學生當“小老師”檢查其餘學生對韻母的四聲的掌握情況。這一環節的教學中,既體現了老師導的作用,也充分體現了學生的自主學習和互幫互助互學互評的生生交往。在三拼音教學中,標調後選音節擴詞語進行説話訓練,體現了拼音教學與學生生活實際相聯繫這一特點,也積累了學生的語言。我結合了iu的四聲,把教材有機整合到課中操中,這種有計劃的 行動,在增強趣味時的同時,調節了學生學習的情緒,也鞏固了iu的四聲。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shuxin/jiantao/nmq4x4.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