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書信 >檢討書 >

數學數軸教學反思(精選22篇)

數學數軸教學反思(精選22篇)

數學數軸教學反思 篇1

本節課,當學習用數軸上的點表示有理數時,應讓學生瞭解任何一個有理數都可用數軸上的點表示,但數軸上點所表示的數並非都是有理數。學生不但要知道數軸上 給定的點表示的數,還要能把給定的數用實心點表示在數軸上。然後結合4和-4在數軸上的表示引到相反數的概念及在數軸上反映出的幾何性質。注意相反數概念 中的“只有”兩字及對於零的特殊規定。在整個數軸的教學中始終注重數與形的結合教學,在最後設置了一個實際問題,如:老師從學校出發,騎車向東走了3千米 到達小聰家,繼續向東走了1.5千米到達小明家,最後向西走了8.5千米到達小穎家. 你能用數軸表示小聰家、小明家、小穎家以及學校的位置嗎?你能説出小穎家在學校的什麼位置嗎?

數學數軸教學反思(精選22篇)

本課之所以這樣設計,理由是:(1)從教學目標看,數軸是數形結合的典範,也是數形結合思想的初次出現,抽象性較高,同時它也是重中之重的概念,所以老師 必須提供足夠生動的背景,使學生獲得比較深刻的感性認識。(2)從教學藝術的需要看,運用生動活潑的場景可以使學生集中注意力,激起學生濃厚的興趣,愉快 地進入課堂教學的最佳狀態。在這種教學情景中,學生理解最深刻,記憶最牢靠。特別要強調的是:深刻的感性認識是學生在理解、記憶、應用等思維活動過程中的 強有力的支撐點。(3)在動態的演示與多種情況的歸納,有利於提高學生動態解決問題的意識,建立運動的觀點,同進也有利提高學生的數學建模能力。(4)一 些感性認識的建立,也有利學生學習下一節“絕對值”的概念,起承上啟下的作用。

數學數軸教學反思 篇2

完成《數軸》這節課的教學,反思整個教學過程,我覺得自己有幾點還是很欣慰的,比如:

1、能較好的把握住了本節應讓學生掌握的內容:一、通過與温度計的類比認識數軸,會用數軸上的點表示有理數;二、藉助數軸瞭解相反數的概念,知道互為相反數的一對數在數軸上的位置關係。學生上完本節課後,相信對於以上兩點應能靈活掌握。

2、教學過程中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其主動參與到課堂中。比如:情境引入中,由學生模仿温度計,自己設計出能表示有理數的圖形,後教師幫助總結得出數軸的形狀及概念,此過程就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讓其明白數學可來源於實際,以後也許對身邊的事物就會多留意,會去多一層的探索,培養創新意識;其次,為了調節課堂的活躍氣氛,還專門設計了一個遊戲和一系列搶答題,遊戲為:請一列同學所在直線為數軸,任一同學為原點,定好正方向,請其他同學分別説出此列同學代表的數及相反數。這一環節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使課堂變得異常活躍,降低了學生的疲勞感,輕鬆完成了知識的鞏固。再者,在作業的選擇上,我也花了一定的心思,選擇由易到難,層層遞進,也結合了部分第一章的所學知識展開,較為理想。最後,本節課我向學生較好的滲透了“數形結合”的數學思想,為將來數學的學習奠定好基礎。

另不足之處也不少,如:在數軸的圖形與概念介紹前應讓學生將其模仿温度計設計的數軸展示在黑板上,讓同學們自己總結,就更為完美了;在介紹相反數的概念時,竟將“0”的相反數是“0”忘記強調了。

我覺得本節課的教學讓我再次發覺:學生的潛能是無窮的,我們應多放手、多創造機會讓其充分發揮其主體。

數學數軸教學反思 篇3

一.在問題的引入上,新課標規定應從實際情景入手,並且使學生能夠對問題產生強烈的求知慾:

1.數軸是數形轉化、結合的重要媒介,情境設計的原型來源於生活實際,學生易於體驗和接受,讓學生通過觀察、思考和自己動手操作、經歷和體驗數軸的形成過 程,加深對數軸概念的理解,同時培養學生的抽象和概括能力,也體出了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到抽象概括的認識規律。利用温度計引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 性。

2.教學過程突出了情竟到抽象到概括的主線,教學方法體了特殊到一般,數形結合的數學思想方法。

二、在問題的探索上:

我採用了師生互動,通過師生雙邊活動產生一種動態效果,使學生在充滿好奇心的狀態下,在老師提供的情景下,在具有較多的時間和空間的條件下,親身參加探索 發現,主動的獲取知識和技能。但在整個的實施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問題,比如:在概念的得出上學生的總結出現了一些問題,我再處理時由於怕時間不夠充裕所以學 生出現的問題我給做出瞭解答,其實這裏應由學生自己來解決,這樣對學生能力的提高非常有幫助。

三、習題的配備:

整個習題的配備大致是按從易到難的順序排列的,面向全體學生,採用多種形式,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所得,並且採用循序漸進的方。在講解完例題後,讓學生互 相提問,以促使學生積極踴躍的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創造一種輕鬆的學習氛圍。但我總體感覺習題的量不夠充足,學生的練習機會較少。

四.不足之處:

學生通過學習掌握了畫數軸時原點的位置和單位長度可以實際情況來確定,但由於受課本練習冊數軸圖形的影響,有部分學生認為只有向右的方向才能作為數軸的正 方向,遇到向其它方向為正方向數軸圖形就認為它不是數軸了。這有待在今後的教學中改進教學方法使學生加深對這方面的理解。

數學數軸教學反思 篇4

今年我又留級了,重新回到了教五年級。第一週過得很快,很充實,每一天都是打武術那樣----無停手。轉眼間,學生基本學完小數乘法了,回頭反思總結如下:

在以往的實際學情中,有大部分學生都會算小數乘法,明白當成整數計算,然後點上小數點,但對於為什麼要這麼算,豎式的寫法還很模糊,以往教這部分知識時學生會出現以下問題,學生直接寫得數,有些計算三位小數乘一位小數在列豎式算第一步就點小數點了,學生列豎式計算不用尺子劃線,,算出積後,劃去了0再數因數共有幾位小數,點上小數點,也有大多數學生列豎式時,受小數加、減法的影響,居然對齊了小數點,而不是因數的末位對齊,有部分不懂數數位,很多學生算5.23×50時,不懂得處理50中的0,乾脆忽略了,錯漏百出。

本以為小數乘法只需要看成整數乘法的計算,然後處理好小數點就行了,其實真正操作起來,並不那麼容易,千萬不能忽視,今年我是這樣處理的:這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小數乘法,教材安排了複習積變化的規律,透過例1,讓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掌握小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之後安排了一些練習鞏固。教學小數乘整數時,我抓好了以下幾點:

1、突出積變化的規律

在教材中積變化的規律是複習,我在教學中卻將當它是新知,引導學生髮現規律,體驗發現的樂趣。充分理解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擴大(縮小)多少倍,積就會擴大(縮小)相同的倍數。引導學生直接運用這個規律計算出0.3×2,

同時運用小數乘整數的好處進行驗證,感受規律的正確性。

2、突出口算。

教材中沒有安排小數乘整數的口算,而實際在口算中由於數目比較小,計算結果能夠比較快速的反饋,易於檢驗學生計算的正確與否,同時能夠幫忙學生理清計算小數乘整數的計算思路,所以在計算中我增加了小數乘整數的口算練習,讓學生説出自己的想法,同時用小數乘整數的好處檢驗方法的正確性,讓所有的學生都明白計算小數乘整數能夠看成整數的計算。

3、突出豎式的書寫格式。

有了前應對算理的理解,當遇到用豎式計算3.85×59時,學生不再感到困難,但要他們説出為什麼這麼寫,部分孩子還是不能理解,所以我抓住小數點為什麼不對齊了引導學生思考,我們已經將3.85擴大100倍,計算的是385乘59了,所以根據整數乘法的計算方法計算,而不是小數乘法了,最後還得將積縮小100倍。

4、突出小數的位數的變化。

小數位數的變化是本節課的一個難點,因此我為這個安排了兩個練習,一個是推算小數的位數,二是決定小數的位數,在決定小數的位數後選取了兩題讓學生計算,認識到並不是積的小數的位數和因數的小數位數都是一樣的。在課的結尾還安排了頭腦風暴,填寫×=4.8,讓學生體會積的小數位數和因數的小數位數之間的關係。

到教小數乘小數時,學生就容易多了,實行了知識的遷移,我收集了歷屆的一些學生的錯豎式,全部板書在黑板上,讓學生當醫生先在小組內討論,再彙報。在週五我就進行了小測,發現學生學習的效果好多了,但一部分學生因為整數乘法還但是關,影響了小數乘法的計算,有待下週進行查漏補缺。

數學數軸教學反思 篇5

行動研究

行動研究是提高教師教育教學此文轉自斐斐課件園能力的有效途徑。如“合作討論”是新課程倡導的重要的學習理念,然而,在實際教學中,我們看到的往往是一種“形式化”的討論。“如何使討論有序又有效地展開”即是我們應該研究的問題。問題確定以後,我們就可以圍繞這一問題廣泛地收集有關的文獻資料,在此基礎上提出假設,制定出解決這一問題的行動方案,展開研究活動,並根據研究的實際需要對研究方案作出必要的調整,最後撰寫出研究報告。這樣,通過一系列的行動研究,不斷反思,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教學水平必將有很大的提高。

教學診斷

“課堂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而科學、有效的教學診斷可以幫助我們減少遺憾。教師不妨從教學問題的研究入手,挖掘隱藏在其背後的教學理念方面的種.種問題。教師可以通過自我反省與小組“頭腦風暴”的方法,收集各種教學“病歷”,然後歸類分析,找出典型“病歷”,並對“病理”進行分析,重點討論影響教學有效性的各種教學觀念,最後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

交流對話

教師間充分的對話交流,無論對羣體的發展還是對個體的成長都是十分有益的。如一位教師在教學“平均分”時,設計了學生熟悉的一些生活情境:分桃子、分魚、分餅乾、分蘋果等。在交流對話時有的教師提出,僅僅圍繞“吃”展開教學似乎有侷限,事實上,在生活中我們還有很多東西要進行分配,可以適當擴展教學設計面。這樣開放性的討論能夠促進教師更有效地進行反思,促進教師把實踐經驗上升為理論。

案例研究

在課堂教學案例研究中,教師首先要了解當前教學的大背景,在此基礎上,通過閲讀、課堂觀察、調查和訪談等收集典型的教學案例,然後對案例作多角度、全方位的解讀。教師既可以對課堂教學行為作出技術分析,也可以圍繞案例中體現的教學策略、教學理念進行研討,還可以就其中涉及的教學理論問題進行闡釋。如一位教師在讓學生進行分數應用題的綜合訓練時出了這樣一道題:一套課桌椅的價格是48元,其中椅子的價格是課桌價格的5/7,椅子的價格是多少?學生在教師的啟發引導下,用多種方法算出了椅子的價格為20元。正當教師準備小結時,有學生提出椅子的價格可能是10元、5元……這時,教師不耐煩地用“別瞎猜”打斷了學生的思路。課後學生説,假如一張桌子配兩張椅子或三四張椅子,那麼,椅子的價格就不一定是20元了。通過對這一典型案例的剖析以及對照案例檢查自身的教學行為,教師們認識到,雖然我們天天都在喊“關注學生的發展”,但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卻常常我行我素,很少考慮學生的需要,很少根據學生反饋的信息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

觀摩分析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教師應多觀摩其他教師的課,並與他們進行對話交流。在觀摩中,教師應分析其他教師是怎樣組織課堂教學的,他們為什麼這樣組織課堂教學;我上這一課時,是如何組織課堂教學的;我的課堂教學環節和教學效果與他們相比,有什麼不同,有什麼相同;從他們的教學中我受到了哪些啟發;如果我遇到偶發事件,會如何處理……通過這樣的反思分析,從他人的教學中得到啟發,得到教益。

總結記錄

一節課結束或一天的教學任務完成後,我們應該靜下心來細細想想:這節課總體設計是否恰當,教學環節是否合理,講授內如一位教師在讓學生進行分數應用題的綜合訓練時出了這樣一道題:一套課桌椅的價格是48元,其容是否清晰,教學手段的運用是否充分,重點、難點是否突出;今天我有哪些行為是正確的,哪些做得還不夠好,哪些地方需要調整、改進;學生的積極性是否調動起來了,學生學得是否愉快,我教得是否愉快,還有什麼困惑等。把這些想清楚,作一總結,然後記錄下來,這樣就為今後的教學提供了可資借鑑的經驗。經過長期積累,我們必將獲得一筆寶貴的教學財富。

數學數軸教學反思 篇6

四上開學第一單元的資料是四則運算。

加減法、乘除法的好處和各部分間的關係,看似很簡單,在一、二、三年級都有所接觸,比如:低年級-6=8,就是利用減法的關係求被減數。教學中我也是透過具體的算式引導學生分析加減乘除各部分之間的關係,並且注重學生運用算式中的名稱回答問題,培養數學語言的表達潛力。其中有餘數的除法各部分的關係,我採取小組探究的形式,引導學生透過一道有餘數除法的算式題,去發現有餘數除法各部分之間的關係,學生們互相交流,得出結論。混合運算這部分知識教學過程就像雪蓮老師那樣,從無括號到有小括號到有中括號,引導學生先觀察運算順序,再進行計算。而且上課時板書了孩子們出現的多種書寫格式,逐一進行辨析。練習中仍發現很多孩子對於混合運算的書寫格式沒能掌握,錯誤百出。我進行了逐一指導,兩節課後稍有好轉。看來對於一些新的數學知識孩子們需要必須的時光循序漸進地掌握。就如同講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豎式時,豎式的步驟和格式,很多孩子也經歷了這樣一個過程。

所以,我想説,當我們講完一個數學知識點後,不要急於讓所有孩子立刻掌握,允許孩子有一個緩衝理解的時光。

加減法、乘除法的好處和各部分間的關係,看似很簡單,在一、二、三年級都有所接觸,比如:低年級-6=8,就是利用減法的關係求被減數。教學中我也是透過具體的算式引導學生分析加減乘除各部分之間的關係,並且注重學生運用算式中的名稱回答問題,培養數學語言的表達潛力。其中有餘數的除法各部分的關係,我採取小組探究的形式,引導學生透過一道有餘數除法的算式題,去發現有餘數除法各部分之間的關係,學生們互相交流,得出結論。混合運算這部分知識教學過程就像雪蓮老師那樣,從無括號到有小括號到有中括號,引導學生先觀察運算順序,再進行計算。而且上課時板書了孩子們出現的多種書寫格式,逐一進行辨析。練習中仍發現很多孩子對於混合運算的書寫格式沒能掌握,錯誤百出。我進行了逐一指導,兩節課後稍有好轉。看來對於一些新的數學知識孩子們需要必須的時光循序漸進地掌握。就如同講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豎式時,豎式的步驟和格式,很多孩子也經歷了這樣一個過程。

所以,我想説,當我們講完一個數學知識點後,不要急於讓所有孩子立刻掌握,允許孩子有一個緩衝理解的時光。

數學數軸教學反思 篇7

本課的教學,我根據乘法口訣的生成規律,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理解、思考,進一步體會乘法含義。通過讓學生找表中的規律、找記憶口訣的規律,讓學生交流想法、師生對口令、師生遊戲、生生遊戲等多種活動,從多層面上記憶、應用7的乘法口訣,給了學生充分的自主學習活動空間,激發了學生主體學習的熱情,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得以提高,增強了合作學習的意識。在這節課中存在着不足,例如在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過程中,我應將學生所發現條件內容簡單板書,避免其他學生在進行分析時,記不清數據和題意;還應多為學生提供應用和實踐的機會,鼓勵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尋找、解決數學問題,還需進一步的培養學生“用數學”的情感和態度,以增加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

要上出一節好的數學課,真的不容易,我也信奉這句話:功在課前,利在課中。我也是努力這樣做的。

數學數軸教學反思 篇8

對於“8和9的認識”,教材在編排上和前面的“6和7的認識”基本一樣,不過比“6和7的認識”的要求稍微高一些。我在教學“8和9的認識”時,是按照數數、認識數字、數的順序、比較相鄰兩個數之間的大小、序數、寫數,這樣的思路進行設計的。

一、充分運用主題圖,用好教材

對於8、9的認識,學生的腦子裏並非一片空白,在日常生活中學生們或多或少已經接觸過8和9,對8和9已經有了一些的認識,只是還沒有足夠的機會用語言表述出來,因此我充分運用主題圖,給學生提供可供數數的豐富的資源,讓學生數一數,説一説校園主題圖中數量是8和9的物體,當學生説出,黑板上有8個大字“熱愛自然,保護環境”時,我抓住時機,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

二、動手操作,自主探究,不失時機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在認識了8和9之後,我安排了擺一擺、畫一畫,這個環節,首先,讓學生從學具盒裏數出8個、9個學具,在以往教學“6和7的認識”時,都是要求用數的小棒擺出自己喜歡的圖形,而對於8和9的認識,教材只要求擺出8個圓形,9個三角形,因此我設計了畫一畫,讓學生畫出自己喜歡的圖形來表示8和9,學生參與面廣,積極性也很高,使每一個學生真真切切地領會8,9的基數含義。在教學比較大小時,我出示 “點子圖”,我讓學生自己觀察,自己數,然後讓他們説説自己是怎麼數的?學生在數的過程中不僅會一個一個地數,兩個兩個地數,而且還會聯繫左右圖來數。讓學生體會到自己探索的樂趣,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在數完點子圖後,我讓學生從這三個數中隨便選擇兩個,用以前學過的符號來表示它們的大小。給學生提供了較大的比較空間,學生思維的靈活性也得到了很好的培養。

三.注重學生的個人知識和直接經驗

我在教學主題圖後,讓學生找一找,説一説生活中數量是8或9的物體。可以將課堂教學空間延伸到課外,使每一個學生真真切切地領會8,9的基數含義。同時讓學生説一説,強化學生的感知,也暴露了學生的思維過程,構建自然數和被數物體間的關係,培養學生用數進行信息交流,也可以培養低年級學生 “説”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

本節課的不足之處:

1、對學生的評價不夠果斷與準確;

2、教學語言還不是很貼近兒童,態度也有生硬之處;

3、學生參與活動時,教師的組織指揮不到位,沒能準確地掌握“度”。

4、前後環節有重複,起伏不是很大,還不能充分體現“扶”→“放”的做法。

總之,本節課之後,我反思:如果我們能從學生熟悉的生活環境入手,為學生創設生動有趣,喜聞樂見,符合兒童特點的學習環境,就可以清除數學與生活之間的屏障,讓學生在生活中找到數學原型,感受到數學的價值,更重要是發展學生智力與技能,使數學學科的學習與生活融為一體。

數學數軸教學反思 篇9

為了更好地完成本節課的教學目標,這節課我在以下幾個方面做了努力:

(1)、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努力把自己的角色轉變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學生理解性學習和主動性學習,使學生在活生生的情境中,通過觀察、變換、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多種形式使學生真正地理解所學知識,並對所學知識進行梳理。

(2)、注重《整理和複習》課的條理性、系統性在上課初,首先採取提問的形式讓學生回憶本單元所學的知識,使學生很快的進入教學情景當中。教學中的知識安排上層層遞進;在應用上,既重視發揮課本習題的導向作用,面向全體學生,掌握基本知識,形成基本技能,又注意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注重補充習題的生活性,習題與生活緊密聯繫,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生活中處處存在着數學。不足之處:在操作過程中難免會有一些處理不當的地方。如對學生的評價語言不夠到位,沒有起到激勵的作用,因而課堂氣氛不是特別活躍,我會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不斷改進,爭取更大的進步。在上過分數乘法後,才知道有多少得失..

數學數軸教學反思 篇10

緊張有序的高二教學工作已經結束了,經受了磨礪和考驗的我,在各個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尤其是學科知識的理解和業務水平方面更有了進步,這都離不開學校領導和同組的有經驗的老師的支持和幫忙。

“學高為師,身正為範”,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最重要的是教書育人,而要做好教學工作就務必具備精湛的專業水平和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

這一年來我認真鑽研數學中的每一個知識點,精心設計每一節課,虛心向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請教,同時用心主動的學習老教師的實際教學方法,與此同時,我努力做好教學的各個環節,做好學生的課後輔導工作,注意學生的心理素質的提高。儘管我在教學中留意謹慎,但還是留下了一些遺憾。

為了以後更好提高教學效果。經過一番深思,我個人覺得高二數學教學,就應作到夯實“三基”,理順知識網絡。因為大學聯考命題是以課本知識為載體,全面考查潛力,所以,促進學生對基本知識、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的鞏固掌握相當關鍵。我從中得到的教學反思如下:

一、教學定位要合理化,重基礎知識、基本方法和基本思想

透過一年來的高二的數學教學,以及對會考試題及市統測的研究分析發現,數學考查的多是中等題型,佔據總分的百分之八十之多,所以我認為,對於大多數的學生作好這部分題是至關重要的。我的做法是:加大獨立解題和考場心理的模擬訓練,這是我們能夠進一步改善的地方,可大大提高整體的數學成績。與此同時,又要有針對性地提高程度較好的學生,先從思想認識和學習方法上加以指導,提高拔尖人才,這樣把一些偏、難、怪的資料減少一些,在平時考試中,個性注意對試題整體的把握,指導學生的整體學習思想。

二、教師指導好學生對教材的合理利用

數學考試考查點“萬變不離教材”,許多的試題就來源於教材的例題和習題,提高學生對教材的重視的同時,關鍵做好學生的學習指導工作,對於教材的改造和加工至關重要,先整體把握全教材的章節,再細化具體的資料,用聯想的方式,對於詳略的處理交代清楚,使學生在自己的頭腦中構建知識體系,理解解題思想和知識方法的本質聯繫,提高實際運用潛力十分重要。

三、理解知識網絡,構建認識體系

各知識模塊之間不是孤立的,我們要引導學生髮現知識之間的銜接點,有的在概念外延上相連,有的在應用上相通等。這樣,就能夠把已有知識連成一個完整的體系,在解決問題時便會左右逢源,如魚得水。

事實上,在知識點的交匯處命題,在試題中已十分普遍。因此,在教學中,選用練習時,不宜太難,以基礎題訓練為主,否則就會挫傷學生的信心;也不應過重,不利於對知識的理性歸納。由於L1學生的數學基礎普遍較好,複習時節奏與速度不宜太慢,但儘量給予補缺補漏的時間。本人在這方面不足之處:W6複習、練習過於綜合,有必須難度,因此收效不好

四、高度重視新課程新增資料的複習。

新課程新增資料:簡易邏輯、平面向量、線形規劃、概率、是大綱修訂和考試改革的亮點,在大學聯考都有涉及。現行教學狀況與過去相比,教學時間比較緊張,複習時間相對短,新增資料考察要求逐年提高,分值也不斷加大,如向量已經成為分析和解決問題不可缺少的工具。

在新課程試題中,有些題目屬於新教材和舊教材的結合部,在大學聯考命題中採用新舊結合的方法。例如函數的單調性問題既能夠用導數解決也能夠用定義解決。立體幾何問題的處理既能夠用傳統方法也能夠用向量方法。只有重視和加強新增資料的複習,才能緊跟教改和大學聯考改革的步伐,提高學生的認知潛力和思維潛力。

五、明確考試資料和考試要求,把握好複習方向和明確重難點

我結合自身的狀況,工作中,我首先在進行復習資料的時候,先把《新課程標準》精讀一遍,平時通讀爭取做到心中有數,同時經常請教本組有經驗的老師學習好的經驗,其次我總是努力多聽本組老師的課,這樣最有利於把握一節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掌握難點的突破方法,及時反思並結合自己學生的狀況做為教學中的指導,再次我爭取把近幾年的全國的大學聯考試題做一遍,認真研究,從知識、方法和思想上入手。透過實踐證明效果很好,能夠在今後的教學中得到應用。

六、把握教材,注重通性通法的教學、做好學習方法的指導工作

近幾年大學聯考數學試題堅持新題不難、難題不怪的命題方向,強調“注意通性通法,淡化特殊技巧”。就是説大學聯考最重視的是具有普遍好處的方法和相關的知識。儘管複習時間緊張,但我們仍然要注意迴歸課本。迴歸課本,不是要強記題型、死背結論,而是要抓綱悟本,對着課本目錄回憶和梳理知識,把重點放在掌握例題涵蓋的知識及解題方法上,選取一些針對性極強的題目進行強化訓練,這樣複習才有實效。

學生的心理素質極其重要,以平和的心態參加考試,以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解答試題,培養鍥而不捨的精神。考試是一門學問,大學聯考要想取得好成績,不僅僅取決於紮實的基礎知識、熟練的基本技能和過硬的解題潛力,而且取決於臨場的發揮。我們要把平常的考試看成是積累考試經驗的重要途徑,把平時考試當做大學聯考,從心理調節、時間分配、節奏的掌握以及整個考試的運籌諸方面不斷調試,逐步適應。

教師自己還要思考一個問題,就是針對學生存在的問題如何調整複習策略,使複習更有重點、有針對性。

數學數軸教學反思 篇11

本節課上後個人感覺還有很多細節問題沒有處理好,雖然同事們都給予了肯定,但我個人還是不太滿意的。下面作出自我反思:

1、本節課拖堂5分鐘,主要原因有二:

首先可能是教學內容較多,在新課中就有許多練習,整體上時間已經比較緊湊了。

第二,在兩個環節上個人認為還處理不當,導致時間浪費過多。一是學生收集的信息中有一個關於8和9的小故事,這在試教時是沒有的,因為兩個班學生收集的信息不同。我覺得這個題材不錯,於是在課堂上給學生讀了一下,也浪費了1分鐘時間,雖然感覺這能吸引學生的興趣,但在時間如此緊湊的前提下,也只能放在課後讓學生去了解。另外,在處理8和9的序數意義時,我怕讀題太費時間,但結果學生由於識字量有限,對這一題解決得並不理想,也許讀一讀題目,效果會好很多,畢竟這是一年級的學生。由於我對低段教學經驗不足,總是忽略這個問題,這是今後應十分重視的問題。

2、8和9的書寫環節應該調整在揭題之後。

這是吳老師給我提的第一個建議,我發現其實這個問題很明顯,但自己之前卻沒有考慮到,而只是一味地照本宣科,看到課本上的順序是這麼安排的,就這麼死板地去教,可見自己處理教材上還應考慮得更周全些。

吳老師的建議讓我覺得豁然開朗,比如在理解8、9的基數和序數意義時,我是通過數花朵一題來完成的,但由於沒有讀題,學生反饋情況不太理想,吳老師建議我讓學生現場站一站,如請從左數第8個學生站起來,請從右數8個學生站起來。這樣的方法既直觀又生動,可以有效幫助學生理解“幾和第幾”,從而突破難點。遺憾的是我只能將吳老師的建議帶回我平時的課堂深化下去,感謝的是有這麼多專家及同事給出中肯的建議,讓我學到更多!包括黃校長,親臨我的試教,悉心指導;還有吳老師的諄諄指導,總是讓我受益匪淺,而面對這所有的一切,我只有更快地改正自己的不足!

個人覺得自己此次準備倉促,也暴露出了自己在教學上的許多不足之處,比如設計上,還沒有特別創意的設計。又如以往對於教研課,我都至少試教2次,而本次只教了1次,所以也足以看出自己的功底還不夠,以後應朝着“精教”的方向去努力。另外,本節課我都採用保護環境這個主題,後面的練習設計也都在“花”上下功夫,但給人的感覺卻有些視覺疲勞,可見我的情境沒有連貫好。藉着此次機會給自己提出一個忠告:不要忽視每一節課,不要因為這是一節普通的教研課而不夠重視,我需要的是初上講台時的那種執着和不懈的努力。不要給自己找任何的藉口,正視不足,不斷改之,方為上策!

數學數軸教學反思 篇12

新課程標準指出:“在課堂教學中要堅持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的手,腦,口都動起來,以小組為單位,合作探究,引導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從實際的教學情況來看,學生的積極性很高,潛能也被充分的挖掘和調動,但隨之而來的困惑也較多.

一、從教材的內容編排看

新教材改變了傳統的教學大綱對教學內容的輕能力重知識的要求,出現了許多新的教育思想把教材的內容分解成一個一個的小步子,一會兒幾何知識,一會兒代數知識,好比一台機器,把所有的零件放在學生的面前,作為教師就是要讓學生自己去探究如何組裝機器.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通過半個多學期的教學實踐探究,使我清楚地認識到,必須要改變以往的以教師為中心,學生機械模仿教師的解題過程,死記硬背,這種方法已在教台站不着腳。同時,新教材還有獨特的一面,那就是緊密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使枯燥的數學變得有趣了,變的學生好容易理解了,這樣不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感受到數學的趣味和作用,體驗到數學的魅力。

二、從教學的方面看

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幫助者,學習情境的設計者和信息資源的採集者,好比"機器零件"供應商,要從講台上的"獨奏者"轉變到後台的"伴奏者"。教師必須要認真地鑽研教材,找準教材的重點與難點,處理好教材,學生,教師的關係.尋找相關數學資源,圖片,實物模型,創造和平共處的學習環境,有利於培養學生用數學的眼光來看待現實生活,體會現實生活也離不開數學。增強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與決心。如商品中的打折銷售,對於學生來説,買賣服裝是生活中最平常的事,但其中的數學知識學生知道的還不是很多,只要教師收集的資料準備真實有效,學生的會很感興趣用數學的知識去解答這些問題,但在數學的教學中教師要時刻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教師在上課時儘量做到讓平時不愛説話的學生髮表意見,做到多鼓勵,少批評,同學之間少指責,使他們不再沉默。

三、教學中的困惑

1、在教學中,教師注重採用小組合作交流,共同學習,但在此過程中,好的學生能積極討論,發言,學到了很多知識,發展了他們的能力,但對於哪些調皮學生來説,討論簡直是一種放鬆.什麼都沒有學到,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兩極分化日趨嚴重,作為教師十分頭疼,如何解決呢 還有待探索和研究。

2、閲讀教學是中學數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主要任務是培養學生的數學閲讀能力和良好的閲讀習慣,教給學生閲讀的方法,激發學生的閲讀興趣.但在新課程的實驗教材的教學中我們是不知所措。

3、新課程評價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不僅僅關注學生的知識和技能的獲得情況,更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方法以及相應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方面的發展。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出適合時代發展需要的身心健康,有知識,有能力,有紀律的創新型人才.但面臨畢業的學生們也不知會考會怎樣改革評價方式,這也是我們作為一線教師的困惑。

數學數軸教學反思 篇13

教師的真正本領,主要不在於講授知識,而在於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喚起學生的求知慾望,讓他們興趣盎然地參與到教學全過程中來,經過自己的思維活動和動手操作獲得知識。新一輪課程改革很重要的一個方面是改變學生的學習狀態,在教學中更重要的是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以及情感、態度、價值觀、能力等方面的發展。就學習數學而言,學生一旦"學會",享受到教學活動的成功喜悦,便會強化學習動機,從而更喜歡數學。因此,教學設計要促使學生的情感和興趣始終處於最佳狀態,從而保證施教活動的有效性和預見性。

新課程提倡學生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提出問題、理解問題,並能綜合應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解決問題,發展應用意識。隨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形成,股票、利息、保險、有獎儲蓄、分期付款等經濟方面的數學問題,已日漸成為人們的常識,因此,數學教學不能視而不見,不管實際應用,這樣恐怕就太不合時宜了。

學生學知識是為了用知識。但長期的應試教育使大多數學生不知道為什麼學數學,學數學有什麼用。因此在教學時,我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心理特徵,密切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精心創設情境,讓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運用數學知識,切實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如在"代數式"這節課中,由上節課的一個習題引入,帶領學生一起探究得出一個規律5n+2,由此引出代數式的概念。在舉例時,老師指出,"其實,代數式不僅在數學中有用,而且在現實生活中也大量存在。下面,老師説幾個事實,誰能用代數式表示出來。這些式子除了老師剛才説的事實外,還能表示其他的意思嗎?"學生們開始活躍起來,一位學生舉起了手,"一本書p元,6p可以表示6本書價值多少錢",受到啟發,每個學生都在生活中找實例,大家從這節課中都能深深感受到"人人學有用的數學"的新理念。經常這樣訓練,使學生深刻地認識到數學對於我們的生活有多麼重要,學數學的價值有多大,從而激發了他們學好數學的強烈慾望,變"學數學"為"用數學"。

合作探究會給學生帶來成功的愉悦。例:"統計圖的選擇"教學設計和教學中,要求學生以4人小組為單位,調查、瞭解生活中各行各業、各學科中應用的各種統計圖,調查、收集你生活中最感興趣的一件事情的有關數據,必須通過實際調查收集數據,保證數據來源的準確。學生或通過報刊、電視廣播等媒體,或對他們感興趣的問題展開調查採訪或查閲資料,經歷蒐集數據的過程,蒐集的統計圖豐富多彩,內容涉及各行各業。學生從中能體會統計圖在社會生活中的實際意義,培養善於觀察生活、樂於探索研究的學習品質及與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識。

在學生上網查詢,精心設計、指導下,成功地進行了"我是小小設計師"的課堂活動:這節課是以七年級數學上冊第26頁3題的作業為課題內容設計的一節課,以圓、多邊形設計一幅圖,並説明你想表現什麼。事先由老師將課題內容佈置給學生。由兩位學生作為這節課的主持人,其他學生將自己的作品展示出來,並説明自己的創意。最後,老師作為特約指導,對學生的幾何圖形圖案設計及創意、發言等進行總結,學生再自己進行小結、反思。整節課學生體驗了圖形來自生活、服務於生活的現代數學觀,較好地體現了學生主動探究、交流、學會學習的有效學習方式,同時這也是跨學科綜合學習的一種嘗試。

在新課程的實施過程中,我們欣喜地看到傳統的接受式教學模式已被生動活潑的數學活動所取代。課堂活起來了,學生動起來了:敢想、敢問、敢説、敢做、敢爭論,充滿着求知慾和表現欲。

數學數軸教學反思 篇14

1。根據新課程概念:“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本節課的設計遵循了這一理念,注意通過摺紙等豐富多彩的活動激發學生學習本課的積極性,注意讓學生動手操作實踐,在操作中進行自主探索和師生、生生互動交流,從而使學生能很好地掌握角平分線的性質。並獲得用摺紙這樣的操作發現法探究圖形性質的活動經驗。

2。在本節課的教材內容處理上,既注意了教材是最基本的課程資源,它是滿足所有七年級學生最基本的知識內容,又注意了我校學生的實際情況。因此,本節課突出了課程資源的開發,即對原有例題作了補充(如例2),又增加了反饋練習活動,讓學生在議練活動中學會運用角平平分線性質解決問題,同時還進行了思維拓展,這樣充分體現了讓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基本理念。

3。本節課在教法上採用了“探究——發現”教學模式,這是基於本節課的知識內容,有實踐背景,適用於讓學生動手操作探究,因此本節課在教學活動設計中,注意突出學生活動,設置了四個活動:①動手活動:通過動手度量、摺紙等活動,探索角平分線的性質;②表述活動:用文字語言、圖形語言、符合語言表述角平分線性質,並互動説理證明;③應用活動:角平分線的性質的認識及應用;④拓展活動:結合本節課的知識,對線段的軸對稱性進行探索。

4。教材中只給出了角平分線性質的文字語言敍述,並沒有給出符號語言的表述,由於我校的學生在第二章、第五章學習時,已經接觸了符號語言的敍述,並且能夠進行簡單的説理。因此在這裏,教師引導學生將文字語言結合圖形語言轉化為符號語言,並且對性質進行了説理,同時在對性質説理以及例1的解答中,教師都給出了規範的證明過程,這樣既符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又為後面學習證明(一)、(二)、(三)打下基礎。

5。評價方式根據新課程的評價理念,教學中教師關注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是否積極參與教學活動,是否能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説理,是否能運用所學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並注意在教學過程中給予學生適當的評價和鼓勵。(華東師大版教材七年級(下)第十章第三節“等腰三角形”第一課時)成功之處:我用一句話來説明本節課中我的成功之處,那就是:“仰望星空,腳踏實地”。達爾文説過:“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於方法的知識”,本節課我圍繞“方法比知識更重要”這一教學價值觀,緊扣“方法”二字進行突破;使學生從知識技能到思想方法上都得到培養;讓學生在帶着問題自讀教材中學會閲讀;在小組活動中學會知識的探索和歸納;在一題多解中訓練發散思維,從而使能力目標得以達成,也使本節課的教學難點得以突破。

為了真正讓學習知識落到實處,我又在每得出一個知識點後及時給出專項練習題強化訓練;再分別以A、B、C三個水平層次進行分層練習,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所收穫,使知識目標順利達成,也使學生真正掌握了本節課的教學重點。不足之處:反思本節課的教學過程,我認為有兩個地方需要改進,第一個地方是等腰三角形“三線合一”性質的文字語言轉化為符號語言的教學,是本節課的教學難點。上課時我發現基礎較差的同學不太容易理解,反思之後我覺得:如果老師先把第一個性質的符號語言轉化示範出來,再以填空的形式由學生嘗試完成後兩個性質的轉化可能效果會更好,教學難點更容易突破。第二個地方是小組合作環節,讓學生通過分組活動摺紙探索等腰三角形的性質時,主要還是優等生控制着整個局面,成績較差的學生就只是看和做助手的份。如果我改成每個小組都定成績較差的那個學生為發言人,使他們有表現的機會,然後成績較好的一名學生為補充發言人,及時補充和完善小組得到的結論,可能更能調動全體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因此教師只有不斷地在反思中消除遺憾,才能不斷地改進、完善教學,不斷地提高教學水平。仰望星空,它是那樣的遼闊而深邃:教學教育的真理,讓我苦苦地思考,“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數學數軸教學反思 篇15

《圓柱的表面積》這節課是我從教以來上的第一節市級公開課,若干年後改用蘇教版教材,又在市級六年級新教材培訓時上了這節課。“圓柱的表面積”是學生學習的難點。難點在於:理解難,圓柱的側面是一個曲面,探索側面積的計算過程,有一個“化曲為直”的過程;易混淆,在計算圓柱的表面積時涉及到圓柱的側面積、底面積以及圓的周長與面積等概念,學生容易混淆;計算難,無論是圓的周長和麪積計算中都涉及圓周率。這學期再一次教學圓柱的表面積,我深入鑽研教材,並對以往的教學經驗進行了整理,注重了知識的系統化教學,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一化曲為直溝通聯繫。

課前佈置預習作業,找一貼有商標紙的椰子汁罐,沿高剪開你有什麼發現,然後給罐的上下底面剪兩個底面給貼上。課上由一張長方形紙捲成圓柱,平面到立體,而後由圓柱展開成一個長方形,立體到平面。滲透了“化直為曲”“化曲為直”的思想。學生碰到圓柱側面積問題時自然能運用,交流時,説沿着側面上的一條高剪開,把側面展開,成為一個長方形。讓學生觀察後説出:展開後的長方形與圓柱側面積的關係。兩者面積相等,長方形的長等於圓柱的底面周長,長方形的寬等於圓柱的高,因為長方形的面積=長×寬,所以圓柱的側面積=底面周長×高。通過“展”、“圍”的幾次操作,讓學生切實建立這兩者之間的聯繫。

二“生活課堂”建立表象

本節課中,現實生活問題的解決,根據學生原有的知識結構,從實際出發,給學生充分的思考時間,對問題進行獨立探索嘗試、同桌討論交流,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維過程,圓柱體的側面積就推導出來了。 創建“生活課堂”,就要讓學生在自然真實的主體活動中去“實踐”數學、在實踐中探索,在“實踐”中發現。實踐使我們體會到,創建“生活課堂”應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調動學生的生活積累,幫助他們架設並構建新的平台,讓學生髮現數學問題,並激勵學生在實踐中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提高學生整體素質,個性得以發展。

數學數軸教學反思 篇16

《用比例知識解決問題》是本單元最後一部分知識,是學習了正比例和反比例關係後的實踐應用。本節課,在教學中教師力求通過知識的遷移,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讓學生藉助函數關係間變量的對應規律,正確判斷兩種相關聯的量之間的依存關係,根據它們的正、反比例關係,列出相應的比例式,解決問題。

在實際教學中,我把握本節課的重點,採用開放式的教學方法,將課堂的主動權放手學生,讓學生在自己探索、獨立嘗試、同桌交流、質疑辨析、對比歸納、概括小結、拓展延伸中輕鬆,高效地完成了教學任務,反思本節課的成功之處,我有以下三點感悟:

一、課堂永遠是無法完全預設的

本節課,課前的複習按照預期的設計順利完成。當我出示例5後,學生默讀題目,獨立分析後,我鼓勵學生自主探索,獨立嘗試解決問題,不到1分鐘,同學們的小手就此起彼伏地浮現在桌面上,個個躍躍欲試,當2名學生將自己的思索展現在黑板上時,我不禁一驚,這兩位學生竟然用了不同的解題方法,除了以前學過的歸一、歸總法,又出現了今天的新課方法,按我預先設計的方案,學生用以前的方法解決後,我將會出示一個自學提示,引導學生按步驟,按思路來用比例解決,學生會順理成章地理解題意,學會用比例解決。沒想到學生自己就能列出正確的比例,我順勢請板演的同學到黑板前講一講自己的思考,真沒想到,這個孩子講得頭頭是道,把我的“活”兒搶了。同學們聽了她的講解,頓時茅塞大開,把我連續出示的兩個基本練習做得漂漂亮亮。

課後我反思這個環節,異常感慨,本來以為絲絲相扣的自學提示,會讓學生在老師無形的指揮下,理解正比例應用題的思考方法,沒想到一個不到1分鐘的獨立嘗試,就讓學生破解了我的預設,而後我的順勢相邀——請學生講解,卻讓課程呈現了更為燦爛的一幕。課堂永遠是無法預設的,當出現與預設不相符的狀況時,教師一定要會調控,得當的調節能讓課堂更加精彩。

二、錯誤點就是生成點

在進行變式練習時,同學們爭先恐後地上講台展示,馬小賀同學出現的錯誤給課堂帶來了新的生成,我們習慣應用“總價÷數量=單價”,當單價一定時,可以列成正比例式,而馬小賀同學卻將等式的左邊寫成“數量÷總價”,班內同學議論紛紛,我借勢引導學生,抓住正比例關係的對應量對等的要點,使一個比例式拓展成了兩個,讓學生明白了,兩個變量之間的對應規律和依存關係。課堂中無意的錯誤點,生成了新的知識點,讓學廣開世面,更深層次地理解最簡單的函數知識。

三、真實的課堂,回生阻道

我喜歡真實的課堂,這節課,課前我一點兒都沒有提示前面的知識。課堂上,當提問正比例和反比例關係時,很多學生都有些生疏,對量與量之間的變化規律有些陌生,經過老師提示後,學生們才回想起前面的概念,這部分所用的時間比預先多用了1分鐘左右,雖然是大約1分鐘的時間,卻給我敲響了警鐘,知識一定要常温常故,儘量避免學生的回生,更要防止知識的斷層。

反思這節課,給我帶來了很多啟示,一位好的數學老師必須具備全面、科學調控課堂的能力,及時抓住課堂的生成點,適時點撥,拓展延伸。與此同時,教師還不能忽視知識的前後聯繫,不能讓知識擱淺,做好做實日常工作,讓數學思想、數學方法、數學知識紮根學生心中。

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落實還不夠紮實。這是本堂課呈現的一對矛盾,恐怕也帶有一定的普遍性。

數學數軸教學反思 篇17

用比例解決問題這部分內容是在學過比例的意義和性質,成正、反比例的量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這是比和比例知識的綜合運用。教材首先説明應用正、反比例的知識可以解決一些實際問題。由於把用比例解應用題歸結為這樣的四步,學生在解題時按照這樣的四步也許是不會錯的,但實際上用比例解應用題時,有的也不必一定要按照這樣的四步,儘可能簡單的列出算式,可以用多種方法列出比例式的題就出不來好效果了。學生的思維訓練做不到靈活開放了。更不用説通過練習提高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品質了。

通過對這節課的總結,我意識到教師的教要以學生的發展為基準,把學生的學放到主要地位上來,真正的做到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

數學數軸教學反思 篇18

本節課我採用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方式,共同找出有理數乘法的規律,並學會如何利用利用乘法法則正確進行有理數乘法運算。在教學實施中我比較注重過程教學,引導學生探索、歸納,真正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也注意到去培養學生的分析歸納能力和團結協作能力。

教學過程中,我首先對照國小乘法的意義和負有理數的意義,以複習數軸鞏固舊知識,為新知識的鋪墊;利用講故事和學生配合表演的形式進行情景引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迅速進入角色,提高本節課的教學效率;結合故事中的小動物的位置及在一條直線上運動的實例,得出不同情況下兩個有理數相乘的結果,進而由學生觀察、思考、討論、歸納出兩個有理數相乘的乘法法則;以小組競賽的形式,活躍課堂氣氛,鞏固知識點並突破符號的確定這個難點,讓學生牢記同號得正、異號得負,特別是兩負數相乘,積為正;通過自主學習和具體例子學會如何具體正確運用法則進行計算,利用課堂作業當堂反饋學習效果,以課堂小結和適當的課後作業,強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初步培養學生的自我評價能力。

根據同學們課堂上的表現和課堂作業的反饋,這一節課還是成功的。首先,在故事和學生配合表演的情境下,學生的學習興趣濃厚,參與度高,利用形象的式子,思考探索,交流討論,很快歸納出了有理數乘法的法則;其次,課堂氣氛活躍,在小組比賽的過程中,同學們團結協作,很快的學會了如何去確定兩數相乘的符號,突破了難點;再次,很好的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學生基本上在理解有理數乘法法則的基礎上能正確利用法則解決問題,掌握了本節課的重點。

不足之處,是時間把握得不夠好,課本上的例題在學生自學之後,沒有再重複講解以加深學生的印象。不過,在點評課堂作業的時候,規範的講解了兩題計算題,也足以讓學生理解和掌握解題過程了。

我以後爭取在這方面進行加強。

數學數軸教學反思 篇19

開學一個多月了,xx月xx日進行了七年級數學月考,考試批閲後,感覺無論是教室教學效果還是學生的學習成績都不容樂觀。尤其是在本次月考考試中,暴露出學生對計算題掌握不牢,練習不夠,運用知識點十分不熟練,思維缺乏想象潛力和創造性。為了尋找差距,彌補不足,現對這次考試總結如下:

一、試卷分析:

1、從整體上看,本次試題難度適中,貼合學生的認知水平。試題注重基礎計算,資料緊密聯繫生活實際,有利於考察數學基礎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有利於教學方式和學法的引導和培養。

2、不足之處是:(1)計算但是關,六道計算題錯誤率高,有理數的加、減、乘、除的法則掌握不夠牢固,個性是對計算的方法缺乏靈活性:(2)不會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缺乏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潛力,缺乏靈活性:(3)不能夠認真審題。(4)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潛力不足。

二、原因分析:結合平時上課學生的表現與作業,發現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存在以下幾個誤區。

1、思想認識不夠。

相信學生的潛力,而忽視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和解題的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直接導致在教室教學過程中沒有很好的結合學生的實際狀況進行備課,忽視了部分基礎知識不夠紮實的學生,造成其學習困難增加,進而逐步喪失了學習數學的興趣,為後面的繼續教學增添了很大的困難。

2、備課過程中準備不足,沒有充分認識到知識點的難度和學生的實際狀況。

透過調閲部分中等生的考試試卷,發現中等生在答題的過程中,知識點混淆不清,解題思路混亂,不能抓住問題的關鍵。

3、對部分成績較好的學生的監管力度不夠,放鬆了對他們的學習要求。

本次考試不僅僅中等生的成績下滑,部分中等學生勉強及格甚至不及格。究其原因是對該部分學生在課後的學習和練習的過程中,沒有過多的去關注,未能及時發現他們存在的問題並給以指正,導致其產生驕傲自滿的情緒,學習也不如以往認真,作業也馬虎了事,最終成績出現重大危機。

三、改善措施:

1、提高教室教學效率。

根據年級學生的年齡和思維特點,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設計生動搞笑、直觀形象的教學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理解和認識知識。

2、重視知識的獲得過程。

任何一類新知的學習都要力爭在第一遍教學中讓學生透過操作、實踐、探索等活動充分地感知,使他們在經歷和體驗知識的產生和構成過程中,獲取知識、構成潛力。另外,教室上教師應為學生留下思考的時間。好的教室教學應當是富於思考的,學生應當有更多的思考餘地。學習的效果最終取決於學生是否真正參與到學習活動中,是否主動主動地思考,而教師的職責更多的是為學生帶給思考的機會,為學生留有思考的時間和空間。

3、關注學生中的弱勢羣體。

做好後進生的補差工作要從“以人為本”的角度出發,堅持“補心”與補課相結合,與學生多溝通,消除他們的心理障礙;幫忙他們構成優良的學習習慣;加強方法指導;嚴格要求學生,從最基礎的知識抓起;根據學生差異,進行分層教學;努力使每位學生在原有基礎上得到最大限度的發展。

總之,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要以學生為重點,重在引導學生學會學習,讓學生能樂學、愛學、好學,採取有針對性的補救措施,提高學生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加強對學生課後學習和練習的監管和督促力度,加強學生分析問題的潛力,培養其創新思維潛力,為今後的學習教學打好基礎。

數學數軸教學反思 篇20

在教學分數、小數、百分數互化時,由於百分數轉化為分數是最簡單的,而且容易掌握。教學時,我就在複習的基礎上先進行教學。

把17%、40%、12.5%化成分數。你準備怎樣去解答呢?由於百分數與分數的聯繫,學生很容易想到把百分數化成分數的方法.我們學會了把百分數轉化為分數,怎樣能把分數轉化為百分數呢?當學生的思維興奮、熱情高漲時,就需要有個更高“果實”讓學生去“摘”,從而讓學生保持思維開啟的活躍狀態,而這個既簡單又複雜的問題正好能達到這個效果。

因為有一個好問題,學生獲得了對問題和探索目標的初步感悟,對問題的解決心理處於“憤、悱”狀態,而教師又從台前走到幕後,把課堂、時間和空間、表現機會全部還給了學生,為學生進行研究探索和提出創造性見解提供了機會和展示的舞台。而且通過先易後難,幫助學生樹立了克服困難的信心,使對問題的探索和解決成為學生自己的需要,這正是教學成功的關鍵所在。

數學數軸教學反思 篇21

我身為第一線的科任老師,從課改理念的學習,到深入課堂進行課改實驗,我從中受益匪淺,能夠説在數學教學中有得也有失。下面我從得與失兩方面來進行一下高二年級的教學反思如下:

一、要有明確的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分為三大領域,即認知領域、情感領域和動作技能領域。因此,在備課時要圍繞這些目標選取教學的策略、方法和媒體,把資料進行必要的重組。備課時要依據教材,但又不拘泥於教材,靈活運用教材。

二、要能突出重點、化解難點

每一堂課都要有教學重點,而整堂的教學都是圍繞着教學重點來逐步展開的。為了讓學生明確本堂課的重點、難點,教師在上課開始時,能夠在黑板的一角將這些資料簡短地寫出來,以便引起學生的重視。講授重點資料,是整堂課的教學高潮。教師要透過聲音、手勢、板書等的變化或應用模型、投影儀等直觀教具,刺激學生的大腦,使學生能夠興奮起來,適當地還能夠插入與此類知識有關的笑話。

三、根據具體資料,選取恰當的教學方法

每一堂課都有規定的教學任務和目標要求。所謂“教學有法,但無定法”,教師要能隨着教學資料的變化,教學對象的變化,靈活應用教學方法。數學教學的方法很多,對於新授課,我們往往採用講授法來向學生傳授新知識,也能夠結合課堂資料,靈活採用談話、讀書指導、作業、練習等多種教學方法。

四、關愛學生,及時鼓勵

高中新課程的宗旨是着眼於學生的發展。對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要及時加以總結,適當給予鼓勵,並處理好課堂的偶發事件,及時調整課堂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隨時瞭解學的對所講資料的掌握狀況。有時,對於基礎差的學生,能夠對他們多提問,讓他們有較多的鍛鍊機會,同時教師根據學生的表現,及時進行鼓勵,培養他們的自信心,讓他們能熱愛數學,學習數學。

五、切實重視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

眾所周知,近年來數學試題的新穎性、靈活性越來越強,不少師生把主要精力放在難度較大的綜合題上,認為只有透過解決難題才能培養潛力,因而相對地忽視了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教學。教學中急急忙忙把公式、定理推證拿出來,或草草講一道例題就透過超多的題目來訓練學生。如果教師在教學中過於粗疏或學生在學習中對基本知識不求甚解,都會導致在考試中決定錯誤。

總之,在新課程背景下的數學課堂教學中,要提高學生在課堂45分鐘的學習效率,要提高教學質量,我們就就應多思考、多準備,充分做到用教材、備學生、備教法,提高自身的教學機智,發揮自身的主導作用。

數學數軸教學反思 篇22

隨着時光的流逝,我和八年級學生又度過了半個學期的光陰。在這段日子裏我有過喜悦,也有過困惑;有收穫,也有失敗。期會考試也結束了,我所帶的兩個班,學生考得不太理想。作為三年級數學老師的我也在不斷反思,為什麼學生的成績考得不高。面對那一張張稚嫩的小臉我覺得更多反醒的應該是自己。結合本次期會考試,我做以下幾點分析:

一、學生方面

1、學生在讀題時不夠認真仔細,甚至有漏題現象,;據監考老師反映,學生拿到試卷後,不是東張西望,就是做小動作,也不認真讀題審題,做完後也不認真檢查。所以説學生獨立做題的能力有待加強。

2、學生們理解能力不強;特別表現在綜合應用上。做題是一知半解。不夠全面。

3、學生對成績對知識的掌握缺乏必要的責任感,很多同學無所謂,當時講能明白,過了幾天又忘了。

4、相當一部分的同學基礎知識不紮實,不過關。這次考試中有幾個學生甚至連加、減、乘、除四則運算都不過關。就因為對所學知識掌握不紮實、不牢固,導致做起題來丟三落四的,錯誤百出。還有部分學生中存在着思維不夠靈活,在運用所學知識方面不夠靈活,題目稍微“轉了個彎”,就解答不出來;另外,由於做題不夠小心謹慎,也容易失分。而失分的原因多在於做題馬虎,不細心,把數字看錯或漏寫。這裏面也包括一些優生。

原因分析:

1、對於農村學生來説,有的父母長期在外面打工,孩子的生活和學習無法得到父母的照顧和指導,成了留守兒童。這些學生在家學習上無人指導和監督,就變得自由散慢,學習無自主性。

2、部分學生上課不認真聽講,平時作業也不認真,根本沒有把心思放在學習上。

3、學生的成績提不高,還在於很多學生對於數學的學習興趣不夠,不能自覺、自主地學習。遇到不懂的問題,也不聞不問,得過且過。甚至有些學生,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哪些知識不懂,整天迷迷糊糊的。學生的學習興趣非常重要,很多學生對於學習沒興趣,上課也不能專心聽講,課後又不能自主學習,成績就無法提高了。再者,根據家訪所瞭解到的情況,很多學生在家裏的學習不自覺,相當一部分的學生回到家裏只是完成當天的作業而已,談不上預習、複習。

二、教師方面

當然,學生考的成績不理想,作為任課教師的我,也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1、挖掘教材不夠深,知識的滲透度不高,學生對知識掌握的不夠牢固;教學目標不明確,課堂隨意性較大;教學重點不突出,抓不住規律性的東西,知識交代不到位。

2、教學中設計的練習題的類型太少;練習設計不科學,沒有層次性,練習效率低下。

3、對學生的學習和作業習慣,要求不夠嚴格。

4、對後進生的耐心輔導不夠。

5、對學生每節課所學知識點鞏固的不夠及時。

三、採取的措施

面對上述存在的問題,為了能更好地完成本學期的教學任務,在以後的教學中,將採取以下措施:

1、及時調整教學方法,做到一步一個腳印的教學。

2、針對學困生,讓他們知道自己為什麼差,差在什麼地方,同時,找出他們身上的閃光點,讓他們鼓起勇氣,奮勇爭先,力爭趕上中等學生;優秀生,讓他們平時不僅要管好自己,使自己天天向上,還要經常幫助學困生。開展“一幫一”教學的活動,讓每一個成績優秀的學生都與成績較差的學生交朋友,互為小老師,互幫互助,共同進步和提高。

3、營造寬鬆民主的學習環境,讓所有學生產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夯實基礎,日日進步,相信苦盡甘來的道理。

4、加強課堂常規管理,提高課堂效率。三年級是國小階段重要的轉折期,學習習慣的養成至關重要。所以要重點抓學生的習慣養成,比如書寫習慣、聽課習慣、及時訂正錯題習慣、傾聽習慣、思考習慣等等。這些習慣的養成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教師耐心的指正與督促,並且要至始至終的堅持。包括學生的坐姿、傾聽、舉手發言、尊重別人等方面。使整個班級富有朝氣和向上的學習氛圍;當教師和同學在發言時要學會傾聽,自己不但要會思考,更要傾聽別人的意見和見解,只有學會了傾聽,才會使自己更會思考,思考的更加完整;數學課要學會思考,只有學會了思考,才能學數學,有了自己的思考後還要會發表,向別人闡述自己的想法;尊重別人,當別人在發言的時候,不允許插嘴打斷別人的思路,即使別人説錯了或者自己有更好的方法,也要在別人講完後方可發表,這是對別人的尊重。只有把課堂常規管理抓好了,才能有效地提高我們的課堂效率。

5、關注學生良好的考試習慣的養成。首先讓學生放鬆緊張的心理,在試卷發下來以後,先整體瀏覽一下試卷,看看題型和題量,做到心中有數。考試時做到專注、投入。還應教給學生檢驗的方法,對於不同的題型有不同的檢驗方法,這些在平時就應教給學生。每次考完試以後,讓學生做試卷分析和辨析。

6、家校同步,孩子進步。加強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聯繫,適當教給家長一些正確的指導孩子學習的方法。經常與家長保持聯繫,取得家長的配合。

以上是對這次期會考試的反思。在下半學期裏,我將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主,培養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在今後的教學過程(本文來自優秀教育資源網斐.斐.課.件.園)中,對學生及時跟蹤輔導,因材施教。同時,虛心向其他教師請教,學習經驗,爭取下半學期把成績提高上去。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shuxin/jiantao/j9j864.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