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書信 >檢討書 >

國小教育教學反思(精選17篇)

國小教育教學反思(精選17篇)

國小教育教學反思 篇1

小孩子隨着年齡的增長,閲歷、情感和思想都在發展,因而,我們的造句、習作、閲讀理解的指導也得跟上去。一個四年級的學生,造句還是照搬二、三年級的句子。這個孩子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太深,作業和考試只求穩妥、只關心得分。因為她怕錯,怕丟分,怕老師和家長批評,而不敢去想。久而久之,將失去表達力、思考力和生活觀察力。長大了,還能幹什麼?!

國小教育教學反思(精選17篇)

如何讓學生進入講讀課文狀態?採取師生對話式講讀課文,即,或跟着老師的話題走,或跟着學生的話題走。嚴格要求“有話跟我説,説給大家聽。不準私下説話。”這樣,師生的心靈才能碰撞出火花,教學才可進入狀態。吵雜、喧鬧不是好課堂,一言堂也不是好課堂。

中國教育管理是行政式運作,不是靠表彰來鼓勵老師工作,就是靠文件和檢查來督促老師工作。背離了以人為本的教育本質。 教學論文的一般構成:提出觀點,簡述理論,常用方法,教學案例(這一項是最重要的,要靠自己平時收集)。這樣的文章,讓讀者明確主旨,懂得道理,掌握方法,看得懂你是如何教學的。

其實,國小完全可以採用新課標來教學。老師們不敢這樣做是有各種原因的。學校每學期都要進行均分排隊,老師們只能分分必爭,不敢放開手腳抓素質、打基礎。我們的教學形成了天天圍繞試題轉,學一節考一節,差什麼補什麼,考什麼背什麼。 素質教學需要老師情感和思想的投入,要付出極大的精力,是複雜、長遠的工程。而應試教學精力和時間投入少、形式單一:講題目、做題目,背答案。教育方式很簡單,那就是罵、打、罰。老年教師固守着“師道尊嚴”,年輕教師是在題海中長大的,新課標的真正實施還任重道遠。 我們的老師要改變教育觀念,堅守職業道德,勇於犧牲眼前的利益,敢於同舊體制作鬥爭。為了拯救孩子,振興民族。我們老師不下地獄,誰下地獄。 國小是為了孩子未來的發展而教學,不是為了分數而教學。

國小教育教學反思 篇2

朗讀是任何一門語言課都非常重視培養的一種能力,它是任何一個沒有語言障礙的人都應具備的一種能力,一堂沒有琅琅讀書聲的語文課無疑是充滿遺憾的,因此,培養學生通過朗讀形成一定的語感一直是我們語文教師課堂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在這一節語文課的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用自豪、讚美的感情來朗讀是理解課文內容的關鍵。剛開始,我用提問的形式問學生:“那些民族國小的同學們是懷着怎樣的心情去學校的?我們應該用怎樣的感情來讀?”由於學生的生活閲歷較淺,加上生活區域與時空和課文所寫的內容有差距,因此對課文所寫內容沒有多少感受,所以朗讀起來感情並沒有真正表達出來。

如何引導呢?看到一名學生帶來的一套白族服裝,我靈機一動,馬上在她耳邊耳語了一番,請她套上這套服裝。當她再次出現在全班同學面前時,立刻傳來一片讚歎聲,我看到,自豪與喜悦也漾在了她的臉上。我馬上提議:“你能用現在的心情來朗讀課文的片斷嗎?”她有了新的朗讀體會,果然讀得聲情並茂。接着,我又讓在坐的全體同學用剛才發自內心的讚歎體驗來朗讀課文,他們也讀得入情入境。由此我感悟到,指導朗讀,除了可以創設一種情境,再現教材的有關形象,引導學生理解教材所描寫的事物,激發學生和作者產生情感的共鳴,能讀出文章的意境外,還可以巧用學生的體驗,進行移情朗讀,使學生受到情感薰陶,享受審美的樂趣,從而培養語感。

國小教育教學反思 篇3

課堂教學情境是具有一定情感氛圍的課堂教學活動。即在課堂教學活動中。為了達到既定的目的,從教學需要出發製造或創設的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場景或氛圍。

一、聯繫生活,創設情境

國小數學的教學內容絕大多數可以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找準每一節教材內容與學生生活實際的“切入點”可讓學生產生一種熟悉感、親切感。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如:教學11—20各數的認識時,我創設了這樣的生活情境:“你幫爸爸、媽媽買過東西嗎?想買一本標價是11元的書,你準備怎樣付錢?想怎樣簡便地把錢付清又不用營業員找錢,你有好辦法嗎?然後請代表説説看。”這樣藉助學生的生活經驗,將日常買東西付款的方法再現,讓他們議一議,説一説初步建立十進制的體會1個十和1個一合起來是11。這樣聯繫學生生活實例進行教學就會感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進而喜歡數學。

二、加強直觀,創設情境

有位名人曾經説過:“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主體性,精心設計知識的呈現形式,營造良好的研究氛圍,讓學生置身於一種探索問題的情境中,以激發學生的創新潛能和實踐能力,為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打下基礎。

例如,教學“圓的周長”時,當學生弄清周長的含義後,我首先出示了一個用鐵絲圍成的圓,讓學生自己動腦求出圓的周長,學生髮現只有把鐵絲剪斷、拉直就可以測量圓的周長,即“化曲為直”的計算方法;接着我又讓學生計算手中硬紙片圓的周長,他們有的沿圓的一週貼上透明膠帶,有的用繞線的方法,還有的把圓滾動一週又可以測出圓的周長;然後指着黑板上畫的圓,問:“你們能求出它的周長嗎?”“有”,我啟發説:“早在一千多年前我國數學家祖沖之就發現了,我相信同學們經過研究後一定也會成為當代的祖沖之。”同學們研究的興趣一下子被激活了,紛紛投入到探索研究之中。

三、利用多媒體,創設情境

有位教育家曾經説過:故事是兒童的第一需要。因此,教師的教學要根據兒童的心理特徵,發揮多媒體的優勢,創設情境。教師可根據教學內容編制一些生動有趣的故事,藉助多媒體通過圖像的形色、聲光的動態感知,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慾望,引導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學習。如在教學“分數的意義”時,教師運用三維動畫技術,以童話故事的形式導入新課:孫悟空拿着一把米尺問豬八戒:“你能用這量出我的金箍棒多長嗎?”豬八戒拿起米尺邊量邊數:一米、二米、三米……量到第四米時,豬八戒犯難了,剩下的不足一米怎麼表示呢?此時教師暫關機,利用常規教學手段,指名一生用米尺量一量黑板的長度,讓其他同學人人動手,用直尺量一量桌面的長度,都會遇到豬八戒遇到的問題:不夠一米或不夠一尺的長度該怎樣表示?使學生認識到生活實際中確實存在着這些問題,怎麼辦?以引起急於解決的懸念,激勵學生的問題意識,鼓勵學生進行推測和猜想,讓學生通過實踐自己去拓展數的範圍。此時教師認真設置問題,組織學生廣泛討論自己的見解,同時教師要耐心聽取學生的看法,保護、引導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討論之後,教師邊評價小結邊開機,畫面上出現孫悟空指着豬八戒的腦袋説:這就要用到分數。你想知道什麼叫分數嗎?這樣藉助多媒體教學手段,創設了教學情境,激起學生的求知慾望和創新意識。

總之,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創設情境促使學生積極參與活動,有更多機會表現自我,課堂上要多給一點時間和空間,儘量讓學生多説、多想、多做、多讓學生有充分表現自己的機會,體驗和享受成功的快樂。

國小教育教學反思 篇4

《牛和鵝》是北師大版語文五年級下冊“角度”單元中的一篇主體課文。課文記敍作者在回家的路上被鵝追趕,後來在金奎叔的幫助下趕走了鵝,再不怕鵝的故事。文章故事性強,是一篇語言生動、童趣十足、又藴含一定哲理的文章。尤其是描寫“我”被鵝追趕這一部分時,作者將鵝的神氣十足、膽大妄為,以及“我”的狼狽不堪、慌忙逃竄通過對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的細緻刻畫,通過對鵝的動作的傳神描寫活靈活現地展現在讀者面前。

最後,告訴我們看待周圍的事物,如果從不同的角度出發就會得到不同的結果。第二課時在處理重點詞句的引導方面,我抓住“掙脱”“連飛帶跳”“落”等詞語讓讓學生感受鵝的害怕以及“飛快”“提”“握住”等詞語感受金奎叔對鵝的不害怕,並採用多形式的朗讀內化詞語加深體會。另外在設計中能始終圍繞文本思想內涵組織教學,語文人文性特點落實到實處。

國小教育教學反思 篇5

一、科學教師要認真抓好備課環節

俗話説“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上好任何一門課都必須得做好充分的課前準備,備課對於科學課來説尤其重要。因為科學課這一門課程決定了我們不可能僅憑一本課本、一支粉筆就上好一堂課,因此抓好備課環節是上好一堂科學課的重要前提,我認為科學課的備課應從以下幾個環節入手:

1、從全局入手,讀通整冊教材。

要上好科學實驗課,首先就得通讀整冊科學教材,對整冊教材所需材料進行整體性的研究,列出清單,有步驟、分階段地進行材料準備,才能在準備具體的某一課時得心應手。而如果一課課臨時去準備材料,就難免會發生措手不及的情況,影響科學課的教學。就一冊教材來説,每一冊教學參考書上都有主要材料清單,上面列出了本學期要用的主要材料。因此,在開學初就應該去認真看一看,做到心中有數,是非常有必要的。

2、要熟悉本單元的教學內容

科學教師要想比較輕鬆的上好科學課,除了通讀整冊教材之外,還要更加細心的去鑽研本單元的教學內容,因為教師只有熟悉了本單元的教材之後,教師才能在準備實驗材料的時候,事先知道本單元哪些材料使用的頻率高,哪些材料可以順便一次性準備好,哪些材料實驗儀器室裏已經有了,哪些材料需要自制,哪些材料需要購買,哪些材料學生能夠自己準備這樣提前心中有數,教師在準備材料時才能得心應手,輕鬆自如,從而節省時間,提高效率。

3、教師提前動手做實驗

科學課中的每項實驗,在讓學生動手實驗之前,教師應該提前做一做。這樣就能明白這個實驗哪些地方學生容易出錯,哪些現象不夠明顯,哪一項器材要換,哪一種方法需要改進。教師課前做好實驗,才能更有針對性的指導學生,才能預防各種失敗和事故,防止教學中的失誤。再者,科學課堂不像語文對一首詩歌或一篇課文的理解,每個人可以有自己不同的看法,但不會出現什麼危險,而科學課中有些試驗卻不同,如果科學老師不認真備課,不事先做一做課堂上要求學生做的試驗,就不能發現實驗過程中的危險,就沒法給學生講解試驗注意事項,如果課堂上試驗出現了危險又沒法及時有效的處理,那麻煩就大了。因此,上科學課要求科學老師更加認真、嚴肅地備課。

二、精心組織課堂教學

1、設計好導課環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堂課精彩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要想提高科

學課的教學效率,就必須想辦法從一開始就把學生的注意力,把學生的思維集中到教學中來,這就要求老師們要想盡辦法設計好精彩的導課環節,導課有很多的方法,要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選擇不同的方法,而且每一種方法也不是萬能的。

2、科學教師要掌握好實驗課教學的各個環節。

國小科學課中的實驗教學,無論是操作實驗,還是觀察實驗,雖然沒有科學家所做的科學實驗那樣複雜和規範,其目的也正是讓學生像科學家那樣,用科學實驗的方法,去探索、認識自然界的事物的性質和規律,從而能動地改造自然。這就是一種科學能力,一種科學素養,但是現在我們的科學教學由於為了應付考試,老師們往往只注重教給學生實驗的方法,滿足於學生看到實驗現象為目的,忽視培養學生科學探究能力的培養。至於為什麼這樣做?還能怎麼做?想得不多。學生作為實驗主體,不能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所以科學實驗課教學,如果我們都嚴格的遵照“提出問題——猜測結論——設計實驗方案——實驗驗證——得出結論”這五個環節進行教學,我想課堂教學效果一定會有明顯提高的。

3、科學實驗教學要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實驗習慣

①、培養學生學會傾聽的習慣。

科學課上學生除了自己要積極發言以外,不僅要學會傾聽老師説的每一字,每一句,也要善於傾聽別的同學的發言,也許在別人的發言中,只有善於傾聽的學生才能從比人那裏獲取更多自己不知道的知識。

②、培養學生善於思考的習慣。

不管是上觀察課還是動手操作實驗課,都要培養學生愛動腦筋愛思考的習慣,俗話説“雙手越用越巧,大腦越用越靈。”只有這樣學生學的知識才紮實,對所學的知識才能真正的理解,才不至於囫圇吞棗,課堂效率也才會高。

③、加強小組合作學習的習慣養成。

我們的科學課堂的教學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小組合作的成效如何。但現在的很多課堂的小組合作流於形式,表面上熱熱鬧鬧的討論,實際上卻不知道是不是在討論課堂問題,所以我們在採取小組合作的方式教學時一定要做到分工明確,有記錄員、材料員、組長、監督員、彙報員、操作員等,安排得井然有序,這樣教學效率才會得到提高。

④、注重對學生課外實驗習慣的養成

科學課有些實驗是不可能在課堂上短短的40分鐘內能完成的,種鳳仙花、養蠶等等,這些實驗需要的時間都很長,不可能在課堂上完成,所以只能佈置給學生課外完成,於是就會出現一些學生不做或者即便做了效果也不理想,這就要求教師要加強對學生課外實驗的檢查與指導,逐步培養學生良好的課外實驗的習慣。

總之,我們只有在教學工作中多多反思,總結髮揚教學的成功經驗,改正彌補教學中的缺點與不足,只有不斷進步,不斷完善,經常寫好教學反思,以寫促思,以思促教。長期積累,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收穫。

國小教育教學反思 篇6

詩人泰戈爾説過:"花的事業是甜蜜的,果的事業是珍貴的,讓我們做葉的事業吧,因為葉總是謙遜的垂着她的綠蔭的。"教育事業就是葉的事業,每一名教師就是一片綠葉,孕育着祖國的花朵。

"不管在哪個崗位,不管何時何地,不管付出多少艱辛,只要是有利於教育發展的事情,有利於學生成長的事情,我都會全心全意去做,力求盡善盡美。"這是資陽區教育局王小平的座右銘,也是她真實的工作寫照。王小平,1991年畢業於長沙師範學校,通過自考獲得湖南師大國小教學專業專科文憑和湖南師大教育管理專業本科文憑。

王小平的工作生涯分為兩段。她做了22年國小數學老師兼班主任,從20__年至今,她負責資陽區教育局綜合文字工作和教育宣傳工作。

自考不僅僅是為了文憑更是為了專業成長

"我師範學的是學前教育,但是畢業分配到了國小。雖然教育方法是相通的,但專業不同,內容不同,教育的重點也不同。"王小平説。為了更好地促進自己的專業成長,她用兩年半的時間通過了湖南師大國小教育專業18門專科課程的考試。

記得當時要考一門政治經濟學,全班100多人,最終只有9人通過。王小平就是其中的一個"幸運兒"。其實説"幸運兒"也不全對,她是憑着對知識的孜孜追求,對教育的深深愛戀,對每一門科目都想學到極致。大學語文這門課,王小平將書中的幾十首詩詞背得滾瓜爛熟,每一篇文言文都做了細緻地分析,做了大量的筆記。高等數學這門課,內容比較深奧,而王小平由於沒上高中(上的師範),有些知識點並不瞭解,學起來也很吃力。王小平"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在親戚那借了三年的高中數學課本,全部自學了一遍,再看《高等數學》時,頓時茅塞頓開。

"我在國小一直教數學,看了高中的數學課本,又學了《高等數學》,對於我的數學教學非常有幫助。"王小平説,雖然很多人認為國小數學和高中數學聯繫不大,但她卻認為,國小打下良好的基礎,才能讓高中學起來容易自如。比如教《立體幾何》這個內容時,她儘可能地採用直觀教學法,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讓學生多拼、多擺、多組合,讓學生讓立體圖形的三維有了深入的理解,對於高中立體幾何的空間想象能力起到了奠基的作用,她班上的孩子進入初高中後,紛紛感歎:"立體幾何一點都不難,我們王老師早讓我們自己搭建過這些圖形。"

"萬丈高樓平地起。"王小平認為,在進行了自考專科的學習後,教育規律內在的聯繫她比以前看得更清楚,也對她的專業發展起到了很好地啟迪作用。她所帶班級在資陽區教學質量水平測試中多次榮獲第一名。她培養的學生也不負眾望,紛紛考取了益陽當地的名校,有的還被長沙"四大名校"錄取。

"自考本科,對我來説更是一次飛躍"

嚐到甜頭的王小平一發不可收拾。雖然她身兼數職,既是數學老師,又是班主任,還是學校文學社社長和宣傳員。分身無術的她卻有着更強烈的求知慾,緊接着,她又報考了湖南師大教育管理本科的自學考試。

如果不是對知識的強烈渴望,如果不是對教育的孜孜追求,其實王小平早就不必再費心費腦地去進行自考的本科學習,專科文憑足以勝任教學。"自考本科,對我本身來説,更是一次飛躍,對我的知識積累和沉澱很有用,讓我對教育的真諦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王小平説。

王小平又開始了一次與自己的賽跑。那一年,只有3個月的準備時間,她報考了6門學科。白天上班教學兼班主任,抽空備課後,還要到教室內巡查,晚上不學到12點絕不睡覺,整個一連軸轉。記得有一門功課《教育測量與評估》,一同自考的同學們都反應特別難,抓不到重點。王小平也感到有些吃力,但她"柔情女子有顆漢子心",鐵了心,抱着自考書本一遍又一遍地啃了下來。當時的同學要麼説"聽不懂算了,直接掛了",要麼投機取巧做以前的試卷想着押題。"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最終,功夫不負有心人,王小平又一次憑藉實力拿下了這門課。

教育即生長。大量的閲讀開闊了她的視野,大學的知識滌盪了她的胸懷。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她率先試行以學生為主的"合作討論式"數學教學教學模式,打破教師講、學生聽的"一言堂"教學陳規,把大量的時間和空間還給學生,學生提問,疑難師生共同討論,課餘時間學生自己安排,真正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她一邊鑽研理論,總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寫出了大量的教育教學論文。教學效果非常顯著,多次得到上級主管部門的高度評價。她執教的《軸對稱圖形》一課獲省級一等獎,《循環小數》一課獲市級一等獎。她獨立撰寫論文《數學課堂中的人文與創造美》一文獲國家級一等獎、省級二等獎並發表在《教育與學習》雜誌上,《張弛有度--論新課改下數學課堂中的節奏美》一文獲國家級教育科研成果一等獎,並發表在《現代教育改革與發展》雜誌上,一大批論文、教學反思、教育隨筆也見諸於報刊、雜誌上。

"王小平悟性好,進入工作狀態特別快"

20__年,由於工作的需要,王小平擔任資陽區教育系統綜合文字和教育宣傳工作。

"王小平悟性好,進入工作狀態特別快。"資陽區教育局的領導對王小平進行了首肯,讚賞有加。

兩年多的時間裏,她奔走在全區的校園裏,認真記錄資陽教育發展的每一個重要腳步,努力挖掘教育的新亮點,推介新典型,新經驗,新做法,全力做好教育的宣傳報道工作,將本區品牌學校創建工作、推進課程改革、推進經典教育工作的經驗和做法及時報道出去,在國家級、省級、市級、區級各類媒體上發表教育深度報道、新聞通訊稿近600篇。

她獨立撰寫的《村子裏終於也有了好學校》一文發表在《中國教育報》頭版倒頭條上,此文榮獲益陽市20__年度教育新聞好新聞優秀作品一等獎,人民網、中國青年網等全國多家媒體轉載。《力堵管湧,三位教師徹夜未眠》發表在《中國教育報》頭版。撰寫的《資陽區中國小推行經典教育》一文發表在《湖南日報》頭版頭條。撰寫的《讓山村學校也成為師生快樂的殿堂》榮獲"20__年湖南省身邊的好學校"作品獎,《山坳裏的白髮孩子王》榮獲湖南省"20__年我身邊的好老師優秀作品獎"。撰寫的近萬字的深度報道《一次滿格的充電》發表在《湖南教育》雜誌上。近三年來在新華網、光明網、《科教新報》、《湖南教育》、湖南教育網、湖南教育新聞網等國家級、省市區各級各類媒體上發表多篇教育正面新聞。她本人被評為益陽市教育系統優秀通訊員、資陽區優秀通訊員、資陽區宣傳文化先進個人。

國小教育教學反思 篇7

《生活日用品的聯想》是一節綜合實踐課,本課引導學生認識生活日用品因為用途不同而造型各異,從而引起學生對他們產生豐富的聯想。學生在此課中可自由選擇表現形式,從學生的作業看,大體分為兩大部分:一是繪畫表現,二是裝飾製作。在教學中我重點進行兩方面的指導,第一,在觀察同一物品時,可以調換不同的方向和位置進行觀察,因觀察角度不同會產生不同的聯想;第二,同一物品從同一角度觀察,也會產生不同的聯想。課堂中也出現了一個有意思的現象,由於日用品的範圍很廣,少數學生一時很難確定自己的表現對象,後來我就帶學生把日用品進行了簡單的分類,幫助學生確定表現對象。

《飛天》是國小美術第九冊的教學內容。由於學生對什麼是石窟缺乏感性認識,對飛天的藝術特點不瞭解,因此在教學中我利用多媒體課件和發動學生課前蒐集大量的圖片資料,儘量的讓學生觀察、體驗和感悟。在直觀觀察的基礎上,教師帶學生具體分析飛天人物的動態特徵,學生還提到了春晚上的飛天舞蹈,我也讓幾個學生在集體面前嘗試着模仿幾個飛天的動態,學生的興趣濃厚。在學生動手實踐的過程中,教師要加強個別輔導,及時解決學生作畫中出現的問題。

《色彩的色相》是一節瞭解色彩的色相知識的課程。通過欣賞生活中色相的呈現以及各類藝術作品中色相的利用,學生能夠科學的認識、理解色彩現象,豐富對色彩的感受,提高對色彩的感知能力和運用表現能力。在教學中發現,學生喜歡色彩也認識這些色彩,但是他們沒有很理性的去分析這些色彩的色相。如為什麼喜慶的時候要用紅色?綠色和蘭色有給我們什麼樣的視覺感受?白色和黑色呢?讓學生分析研究色彩,恰當的運用這些色彩來幫助我們營造畫面的意境和情調,表達創作的主題思想。

《色彩的明度》是在前一課的基礎上,有對色彩的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通過本課學習瞭解“明度”的概念,能夠識別基本顏色的明度變化,能利用水粉工具及明度變化表現一幅作品。在學生作畫的過程中,有的學生在用不同明度表現作品時,一時不知如何畫起,出現心中沒有形象,不知畫什麼,怎樣設計等問題,這時教師給予適當引導,啟發學生拿出課前準備的資料,受到啟發後繼續作畫。

《民藝術家齊白石》是五年級的教學內容,本課將通過學習齊的作品及其人其事,使學生初步理解中國畫特有的表現形式和特點,體驗畫家的人格魅力,從而提高對中國畫的藝術審美能力,陶冶情操,增強學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在本課教學中,我採用學生自主學習的方式,將齊白石作品的欣賞環節交給學生來自己主持和介紹。每一小組重點分析一幅作品,在小組交流討論後,小組推選一位同學為大家介紹,然後小組其他同學再給予補充,最後教師根據學生的介紹情況,給予適當的補充。以這種形式上欣賞課,學生的積極性很高,教學效果較好。

植物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許多學生的家裏都有植物,因此《植物寫生》一課很受學生的喜愛。本課的目的是通過植物寫生,引導學生學習精細的觀察物象的方法,通過植物線描寫生,練習寫生的技法。在教學中,很多學生感到如何表現植物的空間層次關係,在作畫時無從下筆,針對這一問題,我在課堂中詳細示範,並請幾位繪畫能力棒的學生介紹自己的方法。從學生的作業質量來看,教學效果不錯。

《二十世紀的藝術大師馬蒂斯》是一節美術欣賞課,在本課中,我繼續採用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模式,分小組課前蒐集馬蒂斯的相關資料及作品介紹,課堂中組內進行資料彙總交流,然後各小組推選一名同學進行彙報,全班同學分別給每個小組進行評價。學生的課前準備充分,小組彙報時發言踴躍,看來學生是很喜歡做課堂的主人的,今後的教學應多提供給學生這樣的機會。

《橙色的畫》的教學意圖是通過聯繫生活實際和動手調配顏色,認識橙色的色相,瞭解橙色是黃色和紅色調配而成的。在教學中,我誘導學生自己去調配橙色。在調配橙色的過程中,問題就出來了。有的學生調的顏色很紅,有的學生調的顏色很黃,在教師的的指導下,學生通過反覆的實踐,學生認識到:1,等量的紅色和黃色才能調出橙色。2,調色過程中紅色比黃色越多,調出是顏色越發紅,顏色越深;黃色比紅色越多,調出的顏色就越發黃,顏色就越淺。

《吉祥圖案》一我國民間美術中的吉祥圖案為基礎,使學生了解它的形式和題材是多樣的,並且藴涵着豐富的寓意和美好的祝福。學生在課前進行充分的蒐集,帶來了剪紙、繪畫、工藝品等多種形式的資料準備。課堂中,教師結合教材進行了簡單的介紹,再出示一些吉祥圖案,讓學生討論猜測一下,都藴涵着怎樣的美好祝福,在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後,在以小組為單位,互相欣賞同學們帶來的各種工藝品,以豐富學生的視野。最後,小組探討如何製作吉祥圖案。在這節課中,我最大限度的讓學生去動手動腦,去探知創造。

《認識身邊的樹》通過實際的觀察,學生所畫出的大樹也是不同的,有的學生表現的是粗糙的樹幹,有的同學表現是是偉岸挺拔的樹的身姿,有的學生畫的是豐滿婆娑的葉子。本課讓學生到户外去實際的觀察樹,所以學生在繪畫中不僅興趣濃厚,而且通過觀察,也很好的表現了不同的樹之間的區別

《四季的色彩》是美術第七冊的教學內容。本課教學我採用學生自學的方式完成四張圖片下的問題卡片,再進行小組內的交流,以拓展其思路。課前教師讓學生蒐集四季的圖片,在課堂中學生互相欣賞、交流,從畫面色彩、構圖、表現方法等方面觀察分析作品,從多方面認識四季,感受四季的色彩。在學生創作表現四季的色彩時,能準確的表現四季不同的色彩特徵,但近、中、遠景色彩的變化表現不夠。

《生活中的暖色》是讓學生了解生活中暖色,初步掌握暖色基本知識,並能根據觀察或回憶表現生活中以暖色為主的現象。教學中通過對比觀察《紅色的房間》和《尼斯的英格蘭散步大道》,組織學生積極討論,體會冷暖色給人的不同感受。在創作時啟發學生採用多種方法、多種表現形式去創作表現,如油水分離、點彩、油畫棒、水彩筆、彩色鉛筆、水粉等,在表現暖色的畫時提醒學生注意冷暖色的搭配使用,有少數學生出現冷色使用過多和乾脆不用冷色的情況,教師注意給予適度的指導。

《生活中的冷色》是一節色彩基礎知識課,旨在培養學生感受和認識色彩,能辨別冷暖色調並感受冷色美感,提高學畫色彩畫的興趣及表現技能。為了更好的調動學生的興趣,我準備了大量的冷色圖片,充分利用圖片、畫家學生作品等。通過圖片、作品對比,聯繫學生的實際生活中進行講解舉例。

國小教育教學反思 篇8

這是我到新學校上的第一篇課文。課前我做了充分的準備,打算拿出我的看家本領,上一堂精彩的語文課,給孩子們留下一個好印象。

上課伊始,在引入課題之後,我就利用新學校新設備,在電視上投影出了各民族人民的有關圖片,讓學生仔細觀察圖片上少數民族人民的特點,孩子們普遍都非常感興趣,尤其是對於他們的服飾,印象更為深刻。與此同時,我讓孩子們念念這些少數民族的名稱,在認識這些民族的同時,也為隨後開展的深入理解文本鋪墊了基礎。

在學習文本時,我讓孩子們找找民族國小與我們在讀的國小有哪些不一樣的地方,讀讀找找。用“這是一所的國小。”的句式來展開教學。有學生説這是一所團結的國小,從“有傣族的,有景頗族的,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還有漢族的。大家穿戴不同,語言不同,來到學校,都成了好朋友。”“上課了,不同民族的國小生,在同一間教室裏學習。”等語句中可以體會到。有學生説這是一所美麗的國小。從“那鮮豔的民族服裝,把學校打扮得更加絢麗多彩。古老的銅鐘,掛在大青樹粗壯的枝幹上。鳳尾竹的影子,在潔白的粉牆上搖晃……”等句子中體會到的。還有的學生説這是一所快樂的國小。從“同學們向在校園裏歡唱的小鳥打招呼,向敬愛的老師問好,向高高飄揚的國旗敬禮。下課了,大家在大青樹下跳孔雀舞、摔跤、做遊戲,招引來許多小鳥,連松鼠、山狸也趕來看熱鬧。”中讀懂的。

課文中並沒有寫孩子們是怎樣上課的,課文中為什麼要寫到小動物,我抓住這一點,讓學生用自己的話來説説民族國小的同學們上課時的情景。孩子們各抒己見,十分踴躍,有的説:“他們聽得目不轉睛。”有的説:“他們積極舉手發言,還受到了老師的表揚。”有的説:“他們把課文讀得又整齊又動聽。吸引了許多小動物”……

整堂課總體感覺教學環節還是比較清晰的,重點也挺突出。一些教學設計比較符合孩子的年齡特點,很能抓住他們的注意力。但是在教學過程中,我的提問語言、過渡語言、激勵語言還需細心斟酌。這樣,才能在課堂上調動起每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他們在課堂上快樂地學有所得!

國小教育教學反思 篇9

在英語的教學過程中,學習的環境是非常重要的。除了教室要整潔、優美之外,教師要營造一個輕鬆而又愉快的學習環境,教師以平等、誠摯、友善的態度對待每一位學生,有助於培養學生的自尊心。教師全面關心學生,不僅關心他們的智力發展,而且還關心他們的思想道德和生活習慣,將有助於學生的全面的發展,良好的師生關係能使教師瞭解學生,發現他們的特點,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對學生來説,他們就會主動接近教師,擁有自我表現的衝動和慾望。

也縮短了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使整個課堂的學習氣氛濃烈。在學習My family 這課時,我在導入部分則用了歌曲“Boy and girl”.讓學生一開始就對學習產生興趣,沒有壓卷感,自然而然學起來就輕鬆很多了。

國小教育教學反思 篇10

一、情景設置與信息反饋:

我這一學期教授的是三年級學生體育課,從這一學期的工作中,有許多值得推廣和總結的地方,但也有許多困惑與反思。在國小階段的教學時如何提高教學效率,克服學生在上課時的隨意性是我本學期抓的最好的地方。首先要抓住學生的好奇心,學生都對體育課有着濃厚的興趣,但大多數為直接興趣,作為體育教師應如何加以引導,讓學生在玩中學,在玩中充分享受體育學習的樂趣,體驗獲得成功與進步的快樂。例如:在投擲教學上很多學生都很喜歡,但按照口令一遍一遍得被動的接受,學生就會感到厭煩,沒有發揮和自主激情。當第一隊練習時,後三隊的學生就有思想走神,不聽指揮,甚至還有打鬧的現象,紀律、隊形就不能保障。再有教學中的教法單一,沒有創新,作法千篇一律就象走形式似的,時間久了從學生的表情、行為就能看出來。針對這種現象,我們只有不斷的學習新思想,新理念,掌握新信息,不斷的改善和發展自己的教學觀念,形成新的教育觀;改革教育模式從而活躍課堂情景。並且,在教材上進行處理從多層次、多角度引導和鼓勵學生,從不同角度的探求新問題,在教學中的各個環節中穿插利用,形式靈活多樣。中學生喜歡形、色、較為鮮明的刺激,有好玩、好動、精神不易集中的特性,在教學中我就利用他們的特點,通過投輕物、打活動目標、各種球類比賽、小組討論研究,或者是分組教學,比賽與練習相結合,看誰投得遠,投得準,以便提高同學門的積極興趣。

二、 引入趣味因素,激發興趣,提高課堂效果。

同事還要以活躍課堂氣氛,刺激學生潛在的天分用來加強學生練習效果,保證練習密度,達到鍛鍊身體陶冶情操的目的。學生在音樂的伴奏下,翩翩起舞精神振奮,陶冶在課堂之中。同時也培養了學生們的節奏感和韻律感。

國小教材中游戲佔了很打比例,利用遊戲教學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首先,要從遊戲的規則下手,在遊戲中模仿修改,從而逐步過度到學生自己學會創編遊戲,來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在平時教學中我也有許多困惑的地方,在小組長的組織能力的培養上,不能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是對體育教學一個很大不利的問題。上體育課不光是體育老師的事,需要小組長的協作,才能起到團隊的作用。改正措施是:調動小組長積極興趣,培養和樹立他們在班中的威信。經常與小組長進行交流,讓他們得到老師的信任,讓他們給其他同學作示範,幫助老師進行組織教學。留給小組長自主的空間,發揮小組長的聰明才智,有效的幫助老師搞好教育教學工作。

三、改革創新發揮學生的想象:

在平時的教學中怎樣給學生留有創造的空間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課題。在假期裏我反覆的學習新的理論思想,閲讀優秀教師的文章,學習他們的新理念,找出適合我們教育教學的方法進行充實自己。通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我發現:讓學生自己去親身嘗試,動手去研究是發揮想象的最好的途徑,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例如:在運球接力遊戲時,要求學生一次搬三個球,至於學生怎樣搬,由學生自己決定。這樣,給了學生一個創造的空間,並且讓學生分小組研究,發揮小組長的組織帶頭作用,用集體的力量去探索。遊戲開始,我看到有的學生把兩個球夾在腋下用腳踢着一個球跑的;還有一下抱起三個球的,還有三個球一個一個往前滾的;五花八門,各式各樣。

如此種.種方法把想象留給學生,讓他們去創造,去想象發揮學生的那一份純真的天性。

總之,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集體的智慧是無限的,我們體育教師要善於總結和反思,耐心的教導學生,調動他們的積極性,發揮同學們的想象,開發他們的創造力,迎接與開創他們的未來。

國小教育教學反思 篇11

《英語課程標準》中指出: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目標是以學生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的發展為基礎,培養學生英語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倡導任務型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感知、體驗、實踐、參與和合作等方式,實現任務的目標,感受成功。在學習過程中進行情感和策略調整,以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促進語言實際運用能力的提高。

通過對《課標》的學習和理解,以及對學生和本課教材的分析,教師在What does the weather report say?一課的教學活動時,注意突出了以下幾點:

1、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

在本課教學中,首先教師讓每名學生根據所提供的詞組和天氣,使用I am going to …if it is … this Sunday.句型選擇自己要做的事情。然後學生分組討論,使用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this Sunday? I am going to … if it’s going to…. Shall we go together.等句型改變並制定計劃。之後結合天氣情況,使用Shall we go to…? What does weather report say? 等句型再次修改計劃。最後結合天氣預報制訂下週日程表。

這一系列的活動為學生們創造了設計自己感興趣活動的條件,他們在活動中以“主人”的身份去思考、討論、調查、交流、合作,自主地完成了“制訂日程表”的任務。

2、通過任務型交際活動培養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

本課中,教師設計了“制訂日程表”這一目的明確的教學任務,並把完成任務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學生根據個人喜好、組內交流、結合天氣條件等不斷修改、完善自己的日程表。在邀請別人共渡週末時,邀請者與被邀請者的計劃必然有衝突,而事先約好的計劃也可能由於天氣的情況而改變。學生需 要用語言來交際、完成任務,本課需複習、鞏固、掌握的有關“天氣、邀請、打算做某事”等交際用語就自然地融入其中。這樣就符合了《課標》中 “活動要能夠促使學生獲取、處理和使用信息,用英語與他人交流、發展用英語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此外任務教學不能僅限於課堂內,因此教師還要求學生在課下繼續完成制訂“下週日程表”的任務,將任務教學延伸到課堂以外的學習和生活之中。

3、大“任務”為主,小“活動”為輔。

任務型教學作為教法中重要的一種,不是唯一的。因此,教師還設計了一些其他活動輔助教學。猜單詞活動就是一例。教師沒有使用直接出示單詞卡,全班認讀的老方法複習單詞,而是四個學生一組,將單詞寫在紙片上並放在信封中,進行競猜遊戲。有意識地激發了學生們已有的學習經驗,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學生的小組活動,教師把學生間的水平差異作為一種有利的學習資源,引導學生互相幫助,真正實現了小組活動的交際功能。

4、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拓寬學生學習和運用英語的渠道。 

現代教育技術,尤其是多媒體技術與網絡計算機交互學習技術對學生自主學習有着重要的促進作用。在本課中,我使用課件光點的閃爍幫助學生直觀地學習了詞組eastern outskirt;通過錄像呈現課文,有助於學生對課文的理解;通過上網查閲天氣情況,則充分地利用了網絡資源,幫助學生掌握通過現代科學手段解決生活中問題的方法,引導學生從多種渠道獲取信息。

5、重利用現有的資源,鼓勵學生綜合運用語言。

本課是海淀區國小英語研究課現場實錄,現場聽課的老師有100多人。教學的最後環節原本是學生邀請自己的好朋友以完成制定計劃表的任務。但是隨着教學內容的展開,我突然產生了瞬間靈感,讓學生下去邀請在座的老師。這是一個很難得的實踐機會。學生在和教師們對話的時候就是一個綜合運用語言的過程,同時對於學生能否敢於開口説英語是個很好的鍛鍊。

總之,落實新《課標》是國小教育面向新世紀的發展方向,也是當前教育改革的主要內容。我們每一位教師必須要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在教學中充分發揮自己的主導作用,精心研究教法,優化學法。

此外,本課也存在着許多的不足。如:教師和學生間的交流還不夠深入;教師指導性語言過多,有時打斷學生的發言。更重要的是教師要努力提高自己在英語語言方面的水平,全面鍛鍊自己多方面的應變能力,做到授課時不慌不亂,沉着穩重。

國小教育教學反思 篇12

新課實施改革的目的是讓學生變“苦學”為“樂學”,在於倡導“以人為本,德育第一”的素質教育,切實培養學生的能力。國小語文實施課改幾年來,廣大教師投身課改,融入課改,傳播了新的教育理念;學生也多了思考的空間和實踐的機會,個性得到一定程度的張揚,能力有了一定的發展。課改使國小語文出現了許多新氣象,可謂好評如潮,褒揚眾多。但如果我們冷靜面對,認真思考,難道真的就很完美,沒有瑕疵,這確實是一個值的深思的問題。

首先,課堂教學與考試內容的問題。課堂是課改的主戰場。國小語文課改的目的之一是讓國小生“減負”,擺脱“題海戰術”。可是,在片面追求升學率的今天,考試排名壓力是教師一塊很大的心病。學校與學校的比較往往是升學率的較量,學校中班與班的比較也是如此。有的老師為了應付六年級的升學考試緊張的連覺都睡不好。老師也意識到素質教育的重要性,要考試,要評比,沒有辦法。要命的是:考試往往不是考學生的能力,而是考學生的熟練程度。在此情況下,為避免學生考不好引起家長埋怨、學校領導不滿和社會誤解,不少教師在“課改”的背後,仍偷偷地採用傳統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原本要一個學期學完的東西,一定要在4個月內學完,然後大量做練習題,陷入“題海戰術”裏。一方面,教師起早貪黑,廢寢忘食,一天到晚泡在學校裏,幾乎沒有多少屬於自己的時間;另一方面,學生機械、重複的訓練,變成了學習機器。説實話,這的確對考試很有用。但對學生,不僅增加了學業負擔,而且不利於創新能力的培養;對教師,也是一種折磨,我曾去聽一位優秀教師的報告會,她動情地説:“我是依靠透支健康來獲得事業成功的。”課改幾年了,這種話還從一名優秀教師的口裏説出來,我不禁感慨萬千。無奈!新課程改革非常注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這需要教師給予其充分的關注和充足的發展空間,實際的情況是老師忙於日常的教學根本沒有時間和精力去鑽研教學,為了擠時間鑽研教學,有的教師常常熬夜,有的年輕人甚至不敢要孩子,實在沒有時間和精力。在這種情況下,小班化教學是與其相適應的教學組織形式。

其次,教學方式的問題。《語文課程標準》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給課改提供了科學、有效的解決之道。可是,在課堂教學中,有的教師在“自主”方面犯了“隨意性”,上課時讓學生自己看書,一看到底,喜歡怎麼讀就怎麼讀,沒有要求,沒有指導,或者是指導不力,要求不明確;表面上尊重學生自主學習的權利,實際上學生能力根本沒有得到培養,純粹是放任自流。有的教師為了合作而合作,大大小小的問題都讓學生合作討論,給人感覺學生很“忙”,課堂異常“活躍”。我們不禁要問,有的問題很淺顯,答案直白得一眼就能看出來,還需要合作探究嗎?如果個人效率比集體學習還高,為什麼非要合作不可?我還看到一些教師為了讓學生合作,把一句完整優美的語句拆開讓三個學生合作讀,這樣怎麼能培養出學生的語感呢?還有,國小課改慣用的一種教學模式是“表揚式”,學生誰回答對了,教師就讓大家邊鼓掌邊叫:“好,好,你真棒!”想以此來激勵學生。在這種氛圍中長大的學生又有多少抗挫折的能力,特別今天金貴的獨生子女,我們不得不憂慮。

也許有人會説,課改是一個創新的活動與過程,是教育領域中一場深刻的變革,出現一些問題是在所難免的,何必去吹毛求疵、以偏概全呢!正是因為希望課改能更完善、更能促進教學的全面發展,才更要找出它缺點。反思課改歷程,尋找癥結所在,有益於課改的未來。

因此,除了考試製度、評價體系等必須改革外,教育工作者還得在緊張的工作中靜下心來,想一想,總結經驗教訓,提高反思能力;看一看,開闊觀察視野,豐富思考角度。只有這樣,國小語文課改才有新起色、新突破,才會一路好走。

國小教育教學反思 篇13

根據國小生的年齡特點,教師要認清6歲孩子所具有的天性。有些國小一年級體育教學存在模式古板、成人化色彩濃,或教學直奔主題,引不起一年級孩子的興趣等問題。用遊戲引導,貫穿教學可避

免以上缺陷,較好的完成國小一年級教學。

根據我多年教學經驗與實踐,使我認為要改變這一現狀,上好國小一年級體育課,教師要有童心,知道孩子們心裏在想些什麼,要説孩子們感興趣的話題,如最近上演的《成龍歷險記》,孩子們就很感興趣,注意力就很快抓住了。這時因勢利導,富趣味於教學,孩子們有了偶像就有了動力,學習體育運動能保證身體健康強壯,長大了才能成為成龍式的人物。一方面實現教學目標,完成學習任務,另一方面也培養了學生熱愛體育活動的習慣,為終身體育鍛煉思想打下基礎。

玩中完成隊列和廣播操教學任務。一提到隊列就會想到軍隊,孩子們也很嚮往當一名軍人,一兩節課孩子們還好哄,時間長了就不行了。我就根據體育教材的內容,根據具體情況,結合遊戲進行教學,效果就比較理想。比如,教材中的隊形內容集合、解散、立正、稍息,通過快快集合的遊戲,培養了學生的組織紀律性。這個遊戲比誰最聽指揮。重複幾次,每次提出一個要求,學生們很自然的理解了集合、解散的含義,學會了立正、稍息的站姿,並能根據教師一定的口令做出規範的動作。也能很快的站成 方形、圓形為今後的教學打下了基礎。

有快快集合遊戲為基礎,教師指揮學生就易如反掌了,在此基礎上用做高人和矮人的遊戲,高人和矮人在遊戲中互相襯托,方形、圓形等不同的隊形圖案依次變化着展現在學生眼前大家覺得既新鮮又興奮。抓住時機,教師進行廣播操教學,利用分組輪做法,使每個學生能夠都有展現的機會,欣賞隊形和廣播操的美感,享受親自參與創造美的收穫和成功的興奮,相互提高促進學習體育的興趣。使學生的認識到集體的力量,熱愛集體,把心貼近集體。這樣,枯燥無味的隊列隊形教材和廣播操教學合二為一的完成了,經過遊戲化處理,活了起來,變得有情趣多了。孩子們也喜歡體育課了。

國小教育教學反思 篇14

在通過體育健康課的準備過程中,讓我深深感受到國小體育教學存在的一些問題。特別是國小低年級的教學中,客觀地存在着體育教學成人化的傾向,學習的內容不夠豐富,學生的主體作用尚不能真正發揮。體育老師總是按照教學大綱的要求,按部就班的進行授課,使學生學得太苦。從而導致了學生喜歡體育活動而不喜歡體育課的狀況。無論在傳統的體育教學中,還是在“增強體質為中心”都沒有從根本上擺脱體育傳統教學的模式。傳統體育教學中,我們重視的是讓學生模仿教師的動作,忽略了給學生髮揮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的機會。

傳統的體育教學都是按照事先設定的教案程序順次實施。學生在課堂上的任何個人表現是由教師設定的,甚至任何隊列調動均要在教師規定的教學範圍內展開,並且美其名曰“無規矩不成方圓”。這些表現是否出自學生的內心需要?學生的主體地位如何體現?針對存在的這些實際問題,我認為要從以下幾個方面改進;

1、教師要通過發揮教材、場地、器材和課堂氣氛的作用,創造“動起來”的情景,在課程設置與教學形式上大膽創新,使體育課向着有趣、輕鬆、自由、娛樂身心的方向發展;增強了學生對體育活動的興趣,促使了學生積極自願地參加體育活動,瞭解健康生活的知識和技能,養成終身體育的習慣。

2、我們根據教與學的雙邊活動特點,把教學中一般應遵循的認識規律,動作技能形成規律,生理技能活動規律,青少年生長髮育規律融為一體。我們可以按“動起來——樂起來——想起來——自我展現起來”來設計課的進程。

3、教師即興示範調動學生動起來。以各種簡便易行的隊形變換,多種多樣。積極性激發學習信心的趣味練習,使學生身體充分活動,使其心理上得到滿足,使之練習情緒高漲。

4、活躍身心。以有節奏的,帶有聲響的個人的,雙人的集體協調一致的各種操練習,既保持活躍情緒,又有適當調整負荷,準備進入主要階段。

國小生參與體育活動的內驅力來自於他們的好奇、好動的心理以及對體育運動的熱情和渴望,在教學中教師應採用生動活潑、富有情趣的活動方式,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把他們對體育運動的渴望淋漓盡致的表現在身體的活動中,從而豐富他們的想象力、創造力,喚起他們的競爭意識。

國小生神經活動中第一信號系統活動占主導地位,第二信號系統正在發展。神經系統的興奮和抑制過程發展不均衡,興奮過程佔優勢並容易擴散,發生“泛化”現象,表現為活潑好動,但注意力不集中;模仿力較強,容易建立條件反射,學習和掌握動作性,但動作技術的準確性較差,容易發生錯誤和多餘動作。針對他們的神經系統的生長髮育的這些特點,我們在教學中應採取相應的措施和選擇合理的方法。

國小生注意力不易集中,完成動作的能力存在差異,教學中不能採用機械、呆板、枯燥單一的模式。國小生活潑好動的特點,決定了我們在體育教學中對學生要求不易太嚴,規定不易過死,允許他們在課堂上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

這才是真正的快樂體育,只能這樣才能真正展示學生的個性,極大的提高國小生參加體育運動的熱情。在這一方面,有的教師往往只注意課的常規、規範、紀律嚴明,以至規定太多,要求太嚴太死,甚至出現罰、訓的教學現象。如此對國小生的個性發展就會產生很大的負面影響。而現在有的教師仍在國小體育教學中過分強調動作的具體細微,使國小體育教學帶有“技術化”、“成人化”的痕跡,不考慮國小生動作準確性差、協調性差等客觀因素,強迫學生完成“力不能及”的動作,嚴重影響了學生練習的積極性,妨礙了學生個性的發展。

在國小體育教學中,兒童情緒高漲,全身心的投入到體育活動中,以他們自己的方式參加體育活動,常常會出現一些差錯或者少數學生有“出格”的表現。這些都在情理之中。這些教師只要加以適當的指導就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個別學生還有“出格”表現時,教師應及時、善意的提醒,讓學生進行心理上的自我調整,逐步提高他們的自控能力。在8—12歲期間,少年兒童的認知能力、自控能力、社會合作能力和自我評價能力都在增強,但仍然很不成熟,往往會出現以自我為中心,過分相信自己,甚至出現與羣體對立的情緒。教師的適當引導,實際上是給學生一個正確的認識自我、評價自我的機會,從而提高學生的自控能力,增強學生的社會合作能力。

充分發展少年兒童的個性,是創新教育中國小教師的重要職責。我們不能僅僅注意國小體育教學的生物功能,更要發揮它的社會功能,使少年兒童得到充分發展。

國小教育教學反思 篇15

《可愛的草塘》教學反思

《可愛的草塘》一課編排意圖:一是繼續訓練用比較快的速度閲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二是抓住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而體會作者思想感情的變化是本文的教學重點。根據教材的編排意圖及特點,在教學時,對重點的突破訓練較到位,能按作者思想感情的變化形成思路,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從課文中尋找關於作者情感變化的句子。讓學生邊讀邊思,從中體會作者情感的變化是由呆膩——驚喜——讚歎——愛戀。這一變化過程的根本原因是作者對北大荒、對草塘的認識逐漸加深,對草塘的愛也逐漸加深而產生的。這樣引導,使學生感悟到作者的表達順序。

在進行借景敍情方法訓練時,從“我愛北大荒”這一中心出發,讓學生找出課文中幾處對景色描寫的語段。通過品味、揣摩,體會各自所表達的情感,以及他們之間的聯繫,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這樣處理教材有利於知識類化、系統化,也便於在“訓”的過程中扶、放結合,給學生遷移運用的機會,以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至於對景色描寫的語段的訓練,側重對草塘美景的訓練,忽視了草塘風光奇特的指導。通過反思,頗有感受。要引導學生從學習草塘美景這一部分內容中得出的學習方法,遷移到學習草塘風光奇特這部分內容上來,實現學法遷移。這一環節沒有實施深感遺憾。

最後對朗讀指導訓練不夠,應如何指導朗讀呢?通過反思,朗讀草塘美景用驚喜、愉快、讚美的感情去讀,整個段落語氣要輕柔。朗讀時,還要引導學生去體會想象,在頭腦中浮現畫面與作者一起進入“這草塘真美啊”的情境中。小河奇特這一部分,應用讚美、驚喜、戀戀不捨的語氣讀出作者對北大荒的喜愛之情,特別文中描寫小河的排比句朗讀時,要指導學生從停頓、重音、節奏三方面把握好。

《林海》教學反思

《林海》這篇文章選自老舍訪問內蒙的遊記《內蒙風光》,作者以細膩的筆觸描繪了大興安嶺的美麗風光,作者一次次產生親切與舒服之感,抒發了對祖國美麗河山的熱愛,讚美了大興安嶺在祖國經濟建設和政治穩定方面起到的巨大作用和所做的貢獻。

我在教學本課,首先抓住了文中作者的情感主線——親切與舒服,步步深入激發學生與作者產生情感的共鳴,最後使學生達到情感的昇華,整個教學過程中感到比較成功之處有:

1、抓文章中作者情感。

引導學生有感情朗讀,讓學生在文中找出作者多次出現的“親切、舒服”,通過圖片和影像反覆有感情朗讀,讓學生與作者產生同樣的情感,從而讚美了大興安嶺在祖國經濟建設和政治穩定方面起到的巨大作用和所做的貢獻。

2,在教學中體現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在整體感知中“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朗讀方法,在小組讀,然後全班讀,抽學生進行評價,然後再反覆讀”在讀中體會文章思想感情。給學生充分的自由度,體現了學生的自主性,也體現了新的學習方式,在這段學習過程中學生表現得積極踴躍,討論熱烈,學習效果良好,課程氣氛比較活躍,學生真正地都動起來了。

3,角色表演。

教學過程的最後一個環節,也就是角色表演時,讓“學生以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表達對林海的愛”這一設計充分體現了學生的自主性,頓時課堂活躍起來,朗誦詩的、寫詩的、唱歌的、畫畫的、……將課堂的氣氛推向了高潮。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也有不足之處,例如:學生對大興安嶺的美景瞭解不夠,在加上學生的朗讀水平還不高,對朗讀的指導還需加強,以情動人的“品讀”還不夠,大膽放手的“自讀”,讀寫結合的“創讀”等還不夠,在資料彙報方面,許多學生家庭沒電腦,可查文字資料或圖片資料有限,不能讓學生對興安嶺有更多的瞭解。

國小教育教學反思 篇16

美術是一門特別的學科,它能讓學生學到繪畫與製作的本領;能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發揮學生在各個方面的才華;能使學生感受美、體驗美。今天的美術課不再是以前那樣,教師在黑板上畫,學生就在作業本上畫;素質教育已進入美術教學,在課堂中以發展學生為本,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在作業過程中,更注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探究,讓學生學得輕鬆,學得快樂。美術課堂就好像一個樂園,讓學生樂在其中。

1、課前備課要認真全面:

美術課的準備內容廣泛,課前要仔細的鑽研教材,根據學生的興趣、能力,聯繫實際設計教案,最關鍵的是,要預設一些有啟發性的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問題。為了讓學生得到更直觀的視覺感受,教師要根據教材內容準備好教具,沒有現成的需要自己親手製作。為了達到預期效果,教師還要查閲有關資料。

2、課堂教學要注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課堂教學是重點,很多問題都值得深入探討。有些類型的美術課往往不需要孩子規規矩矩端端正正地作業,比如一些手工課,需要幾個兒童合作完成,小朋友湊在一起難免會各抒己見,不會像成人那樣有剋制力,這樣勢必造成紀律不好。還有一些繪畫課為了更好地調動孩子的積極性,加入了遊戲、舞蹈等活潑的形式,課堂也會顯得雜亂,問題是這樣形式上的“亂”並非無效。國外的老師在上美術課不需要孩子坐得端端正正,他們給孩子足夠的空間創作,可以畫在桌子上,可以“亂塗亂畫”。德國紐倫堡丟勒中學的謝爾先生曾説,在丟勒中學,學生作畫時可以戴耳機聽音樂,邊聽自己喜歡的音樂邊作畫。我想這在國內肯定是禁止的。學校要求課堂必須有秩序,但一味的整齊往往會抹殺孩子的個性,限制孩子的創造性。怎樣兼顧呢?那要求教師在組織教學上的收放自如,既不放縱,也不壓制。例如:可以採用開放的教學內容。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走向自然、走向社會,投身於五彩繽紛、五光十色的校外生活,把公園、田野、村莊等作為學習美術的大課堂,在大自然中學美術,感受生活中的紅、黃、藍。三、要重視作業的評價

3、要引導學生獨立思考,發揮自己的個性:

有時候,大人在看孩子的畫時,往往搖頭説:“畫的是什麼呀,亂七八糟!”殊不知,兒童繪畫貴在無序、天然童真,去雕飾的浪漫稚拙,而且個性鮮明,想象力豐富。有的孩子喜歡色彩,有的孩子畫畫喜歡用線條。還有的孩子只喜歡畫抽象的形狀。所以對於兒童畫的批改、評價應該有多重的標準,要善於發現兒童畫中閃光的東西。

4 、作業評價不要以鼓勵為主:

所以我認為:在評價作業時,可以採用開放的評價標準。我認為“老師肯定——學生滿足,樹立自信心、自尊感——需要學習——再肯定、再滿足——渴望學習更新的有難度的東西。”美術教學評價是美術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科學全面的美術教學評價不僅幫助教師掌握學生心智及創造力的成長情況,及時給予學生啟發和幫助;而且使教師明確學生表現自我時的需要並給與激勵和支持。

國小教育教學反思 篇17

現行的語文課教學模式有兩種,一種是“知識理解型”的教學模式,一種是“思維訓練型”的教學模式。前者教師致力於讓學生理解語文完整的知識系統,一般按照“解題——釋詞——分段——歸納中心思想和寫作方法——練習”的程序教學。運用這種模式的教師強調語文課程的工具性,而忽視了語文課程的人文性。只讓學生理解語文工具的知識,而忽視培養他們運用這種工具的能力。後者教師致力於發展學生的智力,一般按照“閲讀課文——教師提問——學生討論——教師總結”的程序教學。運用這種模式的教師則強調語文課程的發展性,而比較忽視語文的工具性。只重視發展學生的智力,而不重視發展學生的情感、意志、性格和良好的個性品質。

以上兩種模式儘管有不同的教學理念和不同的教學活動結構,但它們也有兩大共同點,一、是前者教師“一講到底”,後者教師“一問到底”。教學活動都以教師為主體,而不以學生為主體。二、是教學活動都以理解為重點,前者是理解課文的知識內容,後者是通過理解課文發展學生智力。兩者都是重理解,輕感悟;重分析,輕運用。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衡量語文閲讀教學模式是否科學,是否合理的標準:1、是否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2、在教學中是否體現語文的實踐性和綜合性(知識與能力、情感與態度、過程與方法的綜合)3、是否重視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導向,重視語文課程的人文性;4、是否正確處理基本素養與創新能力的關係,即正確處理基礎性與創造性的關係;5、是否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語文學習規律,選擇教學策略,即要遵循發展性原理,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引導學生識字、寫字、學漢語拼音、理解字、詞、句、段的意思,和閲讀、寫作、口語交際和進行綜合性學習。我認為閲讀教學應注意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活動中,掌握語文工具的知識和學會運用這種工具的能力,並重點培養感受、理解、欣賞、評價、運用能力,發展學生的情感、意志、性格和良好的個性品質。因此我覺得現行國小語文閲讀教學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閲讀課教學方式的轉變

傳統的閲讀課教學,是學生被動、單一接受的學習過程,是教師向學生灌輸和填充的教學過程,把學生當做一個個可以裝許多知識的瓶子,通過反覆操練即可掌握技巧的人,而完全忽視和抹煞了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主觀能動性。學生無法形成健康的個性,更不要説形成末來社會所必需的各種能力。

閲讀教學應積極倡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師應組織、指導學生學會合作學習。

例如我在教《刷子李》這一課時,嘗試採取小組討論合作學習的方式,把全班學生分成9個小組,每個小組6個成員組成:一個成績較好的學生,兩個成績一般的學生和一個成績較差的學生,桌椅也跟着進行調整。在小組討論中我提出了各小組要解決的四個問題:(1、刷子李的絕活是什麼?2、課文是從幾方面來寫刷子李的絕活?3、找一找徒弟曹小三的態度變化?4、把你覺得寫得好的內容多讀一讀,並體會這樣寫的好處。)學生明確了學習的目標,大家踴躍加入到小組的合作學習中,積極地進行討論,各抒已見,合作解決問題。我也加入到他們的討論中,並適當的點拔,引導他們所討論的問題。當學生討論結束後,我讓各小組派代表來向老師彙報自學的情況,鼓勵他們大膽發表自已的意見和看法。並給予及時的肯定和表揚,適時進行指點、幫助。在討論彙報中,有的還提出了學習中不明白的問題,也有的對問題的不同看法進行激烈的爭論,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學生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學生學會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及學會團體協作的能力。學生的學習不再是沉悶,被動的了。而樂於去學,主動、積極地參與到學習中。“在合作中學會學習,在學習中學會合作”因此我覺得教師在閲讀教學中可運用多種多樣行之有效的閲讀教學方式來達到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

二、創設開放而有活力的閲讀教學

課堂教學是語文教學的主渠道,但我們也要充分運用課外的學習資源,適時適量地引導學生走出課堂,跨出校門,走向社會,靠近自然,讓他們在廣闊的天地裏學習語文,增長才幹,學會做人。

三、注意閲讀教學中人文內涵的滲透

語文學科是人文學科,人文學科的價值在於使學生在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提高精神境界、文化品位、審美情趣等方面受到薰陶感染。因此在教學中注意人文性的滲透。如在教孟郊寫的《遊子吟》這一課,讓學生理解詩句的含義後,我讓學生談談學了這首詩後的感受?並説説你們的母親又是如何?你將來想怎樣報答母親的養育之恩?學生暢所欲言,紛紛説出各自母親是如何對自已無微不致的關懷,將來要如何去報答母愛。我聽了後,感到很高興,及時地加以肯定和表揚,並對學生提出期望,希望同學長大以後能夠真正懂得去孝敬父母。在教學中讓學生懂得父母養育我們的艱辛,懂得了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又如《落花生》這課是一篇人文內涵十分豐富的課文,在教學中讓學生進行討論做人的道理。在學習中領會了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要像花生一樣做有用的人,對社會有用有貢獻的人。在教學中滲透了人文內涵,培養了學生正確的人生價值取向。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shuxin/jiantao/gw3wnr.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