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書信 >檢討書 >

國小英語教育反思(精選15篇)

國小英語教育反思(精選15篇)

國小英語教育反思 篇1

國小英語是一門特殊的語言學科,要掌握好這門語言,不但要有習得這門語言的自然環境,而且要結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及語言的社會性等特點進行教學。在長期的國小英語課堂教學實踐中,我創設寬鬆的課堂環境,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恰當運用信息技術,有效激發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提高了他們運用英語的能力。

國小英語教育反思(精選15篇)

在英語教學課堂中,我經過聽課,記錄,對自己的短期的教學經驗,做一個有感而發的反思。

追求英語課堂的假繁榮,忽視了英語課堂的本質——讓學生得到發展。 豐富多彩的活動只是圍繞着教材轉,俗話説,“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的確,如今的很多國小英語課堂,尤其是公開課,花樣兒繁多,多媒體被廣泛應用於課堂,顯示了教師一定的設計水平和教學水平。但是,一堂課後,總沒有回味無窮的感覺,倒是想説:真累,總算完了。

縱觀這些課堂,活動雖一個接着一個,看似很豐富。而稍作思索,便會發現這麼多活動只是在圍繞着5、6個詞彙或是3、4個字母打轉。再看各個活動,毫無聯繫,相對獨立,整體性不強,其目的只是為了反覆地操練字母或詞彙。5、6個詞彙(國小課本中出現的都是比較常用熟悉的),其要求不是四會,只是聽、説與認讀,這些對於三年級的學生來説並不難。

真正理解“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的內涵,琢磨教法,使學生體會和享受精神上學英語所帶來的快樂,發自內心的成功與快樂。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不容置疑。作為國小生的啟蒙英語老師,我們有責任有義務培養學生的興趣,這個興趣應該是具有持久性的、積極向上的特點的。而物質刺激的方法對任何人都適用,甚至是寵物,其所產生的興趣只是短暫的,比較低級的。因此,老師應該從國小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出發,精心設計教法,把英語課與活動課相融合,讓學生在活動中快快樂樂學英語。同時,教師可根據國小生好勝心強的特點,開展適當的競爭性遊戲,通過小組競賽的形式,採取加減分數、搶得紅五星等多種方法,使學生在競爭活動中獲得成功所帶來的滿足感、成就感。而且,這類活動還能增強學生的團結協作意識,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

對答如流的英語對話一直處於無信息傳遞的假交際上。

英語課上,教師指着書問:“What’s this?”學生齊聲回答:“It’s a book.”教師表示讚許之後,又指着遠處的門問:“What’s that?”小手爭先恐後地舉起來了。這是複習環節的一個片斷。這樣的現象在國小英語課堂上已是不足為奇。二組對話有個明顯的共同點:沒有信息差,明知故問,屬於假交際,對學生大腦的刺激不但起不了什麼作用,反而會限制思維的發展。

英語是一門語言,語言是交流思想、傳遞信息的工具,和思維密切相關。在實際生活中,假交際現象存在得太少了。作為學習的一個過程,機械性操練儘管少不了,但在教師的潛意識裏,幾乎沒有機械性操練與實踐性操練,交際、準交際與假交際的概念區別,是否有信息差對他所組織的教學活動的實施沒起多大作用,長此以往,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就會受到影響。

不管是多是少,有人舉手就好——不注重學生的參與面。

國小英語開設的校際間的條件有所差異,主要表現為班額的大小。小班化英語教學為先進的有能力的學校所看好。但對大多數學校來説,大班額還是個比較現實的特點。而一個專職的國小英語教師要負責的有近二百個學生,甚至更多。在英語課堂上,一方面教師感到力不從心;另一方面兩極分化已有所體現。對此,教師採取的態度是:不管是多是少,是壞是好,有人舉手就是好。這種不積極的態度將導致兩極分化更加明顯,這樣就有悖於英語課程標準所提出的要求。

《英語課程標準》提出教師要具備的第一個基本理念是:面向全體學生,注重素質教育。課程特別強調要關注每個學生的情感,讓每個學生得到發展。作為教師,一定要轉變教學觀念,關心愛護所教的每個學生,尤其關注後進生,不管是什麼類型的課,教師應默默地承諾:讓每個學生得到均等的機會,讓他們不斷地發展。

我堅信:只要人人都對國小英語課堂教學充滿希望,積極求索,認真反思,國小英語課堂教學必將綻放出絢麗多彩的花朵!

國小英語教育反思 篇2

走進了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國小語文教學,在這一過程中,我真切地看到了自己成長的軌跡,真切地感受到了一位位充滿活力的優秀教師,一節節撞擊着智慧火花的語文課堂。主體意識,創新意識感人深思,“三維整合”耳濡目染。我以個人體會談談小語教學的一點反思,與各位同仁共勉!

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語文課堂?

(一)給學生一個“情感的課堂”。

1、一個語文教師應該讓學生覺得極富“激情”。在語文課中,如何體現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其基點就在於“情感”。一個沒有激情的教師,如何能調動學生的情感,能讓學生充滿熱情地學習?展現給學生一個“充滿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過每一段“燃燒的歲月”!

2、尊重“需要”,注重“激趣”。

通過多種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或直觀演示、或旁徵博引、或巧設懸念……激發他們的閲讀慾望和動機,創造“我要學”“我想學”的積極教學氣氛。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在教學《做操》這篇課文時,我用一張畫了太陽的圖片貼到黑板上,讓孩子們站起來,面向太陽,跟我一起一邊做動作,一邊讀課文。當做完一遍,我又把圖片拿到教室的另一個地方貼上,讓孩子們繼續跟着我做。反覆幾次,孩子們個個興趣盎然,有的跑到我的跟前和我一起説,一起背,有的手舞足蹈,背得開心極了。當你看見孩子們學得快樂極了,玩得開心極了,你會幸福無比,感到教學的真正樂趣其實就在這裏。“激趣”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教學過程也就“變苦為樂”。

3、教學活動中要注重置師生於課文、作者、情景之中,也就是“溶情”。

“登山則情滿於山,觀海則意溢於海”,教學當中的“情”猶如教與學雙邊活動的“催化劑”,有了它,學生才會在教師的點撥下進入課文佳境。

(二)給學生一個“交流的課堂”。

以前的語文課堂,學生只是可憐的傾聽者,談不上和誰去“交流”。我們要還給學生一個“交流”的課堂,實現“文本對話”、“師生交流”和“生生交流”。

(三)給學生一個“開放的課堂”。

1、讓孩子去“展示自己”。

“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告訴,更多的是學生的一種體驗、探究和感悟”。

給孩子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課堂是什麼啊?課堂是激情燃燒的動感地帶,是他們求知、創造、展示自我、體驗成功的平台。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地方。學生的潛力是無限的,關鍵在於教師是否給了學生足夠大的平台。孩子的創造力有時簡直是我們難以想象的:我在教學《烏鴉喝水》時,接觸到了兩組形近字,“鳥”和“烏”,“喝”和“渴”。這一直以來都是教學的難點,教師讓孩子們自己思考,竟得出了這樣的答案:對於“烏”的理解:“烏”表示黑色;“烏”比“鳥”少一點,是因為烏鴉全身都是黑的,以致於我們看不到它的眼睛了。

對於“喝、渴”的區別,學生這樣説:“喝水”要用口喝,而且必須把嘴張大(形象説明“口”的字形),所以是口字旁;“渴”是因為口渴了特別想喝水,而想喝水並不一定要張大嘴巴,所以是三點水旁。

2、注重實踐,多方面實踐感悟語言。

葉聖陶先生曾説過:教材無非是例子。那麼,利用好例子教給學生學習方法之後,接下來的應該是大量的實踐,只有在實踐中,學生的能力才能不斷鞏固、提高。基於這個思想,我經常蒐集課外閲讀材料,推薦給學生閲讀。在教學《墨梅》後,引領學生閲讀背誦了《竹石》、《馬》、《青松》等十餘首古詩,使學生們瞭解到了更多有關於借物言志方面古詩,而且無形中又積累了許多古代詩歌。另外,將《安徒生童話》、《唐詩三百首》、《格林童話》等書籍推薦給他們閲讀,使其領悟書中的精妙所在!總之,教師要做一個牧羊人,把可愛的孩子們引領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盡情享受!教師讓學生通過“説”和“讀”把感情表達出來,課堂在這激烈的情感碰撞中進入高潮。

3、在生活中學語文。

“讓語文走進生活,在生活中學習語文”。一直以來,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語文,使孩子們深切地感受到:語文離他們很近很近。這樣,孩子們便會更加自信、更加主動地去學習。“在生活中識字”的教學實驗就很好的證明了這一點。大街上、電視上、車廂裏…… 到處都成了孩子們識字的地方。抓住生活的點點滴滴,眼裏有資源,心裏有教育,課程資源就無處不在。

(四)給學生一個“感悟的課堂”。

1、把人家的情感變成自己的情感。

比如《桂林山水》描寫的是“南國風光”,如何讓學生去體驗作者熱愛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的山山水水的情感呢?通過圖片、錄像資料展示美麗榕樹,而後,引導學生把自己美麗的家鄉介紹給大家。孩子們充滿着自豪感,飽含着對家鄉無比的熱愛之情讚美着……這樣,孩子們自然就感悟到了作者的情感,同時也將自己深深地感動。

2、把人家的語言變成自己的語言。

3、把別人的文章當參謀,把自己的人生當軍事。

每一篇文章都有值得我們和學生共同去感悟的地方,而每一個人的所得是不盡相同的。我們要引導學生在學習、感悟他人的美妙篇章時,不忘時時聯繫自己,感悟自己,感悟人生,“把別人的文章當參謀,把自己的人生當軍事”!

我力求每一節語文課都能陪伴孩子們度過一段幸福快樂的時光!

國小英語教育反思 篇3

《生活中的冷色》是一節色彩基礎知識課,旨在培養學生感受和認識色彩,能辨別冷暖色調並感受冷色美感,提高學畫色彩畫的興趣及表現技能。為了更好的調動學生的興趣,我準備了大量的冷色圖片,充分利用圖片、畫家學生作品等。通過圖片、作品對比,聯繫學生的實際生活中進行講解舉例。

課程主線主要依序為:色彩測試、色相環(冷暖對比)、冷色認知(名稱、感受)、瞭解畫家筆中的冷色(凡高運用色彩抒發情緒)、看書觀察研究(點染技法)、教師示範及方法步驟、學生作業、師生評價、課堂小結。在教學中,圖片色彩知識測試,使學生感受生活中離不開冷色,觀察認讀顏料盒中冷色的名稱、擠冷色的顏料以及看圖回答生活中的冷色給人的感受,使學生對冷色的知識得到加強。其後的畫家與學生作品的賞析,融匯冷色的情感與表現。讓學生在欣賞與回答問題中,使學生真正參與到學習中來,體現學生是課堂的主體。通過教師示範,有效解決了色彩點染的基本表現方法。本節課收到了課前預期的教學效果,學生的觀察、欣賞、評價、研究、色彩知識的運用及色彩表現的感覺均得到進一步訓練和提高。

《杯子的設計》是五年級的美術課,課前讓學生蒐集準備各種杯子,教師精心製作了教學課件。本課教師採用遊戲闖關的形式,有杯子知識比一比、杯子設計想一想、杯子創作賽一賽、神奇之杯賞一賞四個闖關過程,學生對於闖關極感興趣。教學中,先從欣賞觀察多種杯子入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欣賞各種杯子,讓學生對杯子有詳細的瞭解。在學生充分了解杯子後,組織學生討論杯子設計的問題,本課的重點是讓學生了解杯子設計需要考慮的幾個方面:合理性、科學性、美觀性、功能性。學生設計的杯子多種多樣,教學效果較好。但是在本節課中,教師留給學生自由創作的時間還是感覺少了點,少數學生沒有完成作業。深深感到在美術課堂中,要留給學生充足的創作實踐時間,而一節課的時間就那麼40分鐘,這就要求教師在美術課的講授過程中,一定要反覆推敲,把握住重難點,掌控好課堂節奏。

《給藝術插上科學的翅膀》本節課屬於“欣賞評述”領域,通過觀察欣賞、分析討論,培養學生的美術綜合能力。通過本課教學,啟發學生善於從科學的不同視角發現美、欣賞美,激發學生興趣。引導學生從生活中汲取美。認識感受科學給藝術帶來的方便快捷,及科學對藝術的影響力。使學生了解藝術與科學在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從而培養學生熱愛藝術、熱愛科學的情感。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在探索中學生學會設計和完成題目,最後體會到學習的樂趣。

《雕塑之美》一課是通過對中外不同風格的雕塑作品的欣賞,使學生初步瞭解雕塑藝術的語言、特點、分類和材料等,瞭解雕塑的審美特點。學習分析和鑑賞雕塑作品的基本方法,能用歷史的、藝術的眼光去看待各具美感的雕塑藝術。本課通過對雕塑的“造型”、“材料”、“表現手法”、“內涵”四個方面展開欣賞,採用小組合作討論欣賞的形式,讓學生學得輕鬆、學得快樂,不僅能讓學生學到雕塑的知識,也培養了學生的綜合能力,使學生由衷地熱愛美術的學習,讓學生樂在其中。

《花鳥畫》是繼上一節國畫課之後,進一步讓學生學習和研究畫家繪製的花鳥畫作品,加深對中國花鳥畫的認識,學習和分析畫家用筆、用墨和用色的技法,在臨摹的基礎上添加和創作一副花鳥畫。讓每位學生去仔細品味浩如煙海的藝術精品,認真感受每位畫家緣物寄情的思想感情,從而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增強民族自豪感。在這節課中,教師的演示作用很重要,這樣可以讓學生很直觀的瞭解繪畫技巧和繪畫方法,但是應該注意的是不能把學生教“死”了,沒有創造性。應該是讓學生在學習基本的繪畫技法後,鼓勵學生大膽的創作,從中體會一下中國畫藝術的博大精深,瞭解中國畫的情趣。

國小英語教育反思 篇4

現在我們流行這樣一種説法:一節課老師最多講15分鐘,剩下的要麼是開展活動,要麼就是讓學生自學。《 新目標英語 》中每單元至少有兩篇閲讀材料,我們現在一般都採用閲讀教學法,通過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來獲得知識,強調自學與合作學習。那麼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到底要不要講?究竟應該怎樣講?

葉聖陶先生曾説過:講當然是必要的,問題可能在如何看待講和怎樣講。可見教師並不是不能講,而是要“精要地講”。再説,只讓學生暢抒己見而沒有教師精當的講授和適時的點撥,學生的思維不可能深入;只讓學生想象體驗而沒有教師開啟智慧的引導,學生的創新精神很難得到培養;只讓學生誦讀感悟而沒有教師的品詞析句,學生的學習勢必缺少深度和廣度。因此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促進者,必須從教育規律和學生實際出發,精心設計好自己的“講解點”。那麼,在何時精要地講呢?

1、自讀之前啟發講:即在學生自主閲讀之前,簡明扼要地揭示閲讀要求和重點。

2、重點地方着重講:對材料中的重點、難點和關鍵之處,在學生自讀、自悟的基礎上進行重點講解,該挖掘處必挖掘,該品味,該講深講透的地方必須講深講透。

3、疑難問題明確講:當學生在材料理解上遇到疑難時教師要鮮明地講,從而為學生解難釋疑,讓學生正確理解、領悟材料內容。

4、合作中提示講:當學生在合作學習中不能抓住要點進行有效合作時,教師要進行提示性講解,以使合作有效、深入。 5、總結時補充講:在總結一節課、一篇材料的閲讀情況時,在學生概括、總結的基礎上,教師要及時進行補充,以進一步進行提煉和歸納,從而使總結更加完整、準確。

國小英語教育反思 篇5

教完了《鄧小平爺爺植樹》這篇課文,反思整節課的教學,我認為自己能夠以學生為主體,比較充分地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滿意之處有以下兩點:

一 歌曲引入,瞭解人物,創設情境

1、播放大家熟悉的歌曲《春天的故事》,讓學生説説歌曲中的老人是誰,讓學生了解多少就説多少。

2、讓學生讀着課文,清晰地感覺鄧小平爺爺用行動實踐着他説的話,你看,81歲高齡的他“額頭已經佈滿汗珠,仍不肯休息”“他挑選了一棵茁壯的柏樹苗,小心地移入樹坑,又揮鍬填了幾鍬土…..”那份認真,那份執着,讓人感到不僅僅是在栽樹,而是在播下一個心願,在精心地描繪美好的未來。

二 讓學生抓關鍵詞句進行品讀

1、我們一起來讀“只見他手握鐵鍬,興致勃勃地挖着樹坑,額頭上已經佈滿汗珠,仍不肯休息。”讓學生抓住“興致勃勃”“ 佈滿汗珠,仍不肯休息”進行理解和體會,讓學生説説從這些詞中體會到了什麼。

2、“他站在幾步之外仔細看看,覺得不很直,連聲説:“不行,不行!又走上前把樹苗扶正。”讓學生抓住“仔細”“ 連聲”等詞進行品讀,這樣學生不但瞭解文中的內容,還走進了萬象更新的春天。

三 不足之處

這篇課文難度較大,再加上自己的教學經驗還不夠豐富,探索不夠深入,學生對課文內容理解不夠透徹,我將它做為一個新的起點,不斷改進,更上一層樓。

國小英語教育反思 篇6

國小英語教學是英語教學的初級階段,這一階段的教學效果,直接影響學生中學階段的學習,所以國小英語基礎教育至關重要。那麼怎樣才能提高國小英語的效果呢?要根據兒童的心理特點,選擇適合國小生口味的教學方式方法。實踐證明,注入情感、激發學生熱情,培養創新精神、發揮交際能力,培養創新能力和德育、智育相互滲透,完善教學過程是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

一、在英語教學過程中,老師如果總是盯住學生的弱點錯誤,而不對他們的成功作出正確的評價,就會壓抑學生那些朦朧的、零碎的、不成形的思想,從而阻礙了創造性的發展。因此,教師必須正確對待“異想天開”,採用恰當的評價方式,注意客觀、公正、熱情、誠懇的態度,滿足他們成功的需要,調動積極性。在實踐中,我注意做到兩點:

(1)注意評價的鼓勵性

面對精彩的回答,我們要捨得"掌聲"。但在對學生進行恰當的表揚的基礎上,也應注意否定學生錯誤的方法。教師課堂上經常採用的一句“No,Youarewrong.”常常使回答的學生積極性一落千丈,甚至挫傷了他的自尊心,這樣不利於學生髮揮創造性,不如把它換成善意的話,如“Idon’tthinkso.”“Pleasethinkitover.”“Maybeyou’reright.”“Really?”它們聽起來委婉含蓄,不但使學生容易接受,而且增強了他們的自信心。

(2)注意評價的層次性不同程度的學生,我設以不同程度的要求,並分層次評價要求。優等生往往給予高要求的評價,希望他們不滿足於現狀,更上一層樓;而後進生往往給予肯定、鼓勵的評價,增加他們的自信心,尊重他們的自尊心。教師要把期望帶給學生,尊重、理解、寬容地對待學生,相信他們會取得進步,獲得成功。給予積極的評價,才能保持他們的積極性,使他們做到"勤思",創造力才能得以繼續的發展。

二、激發學生熱情,培養創新能力

20世紀90年代以來,國際外語教育研究界提出,當前,外語教學法正處於轉變之中,其特點是在教師的直接教授與同伴及小組活動之間尋求平衡。外語畢竟不是我們的母語,如果不注重培養學生熱情,往往會使學生覺得寸步難行,從而使學生產生畏難情緒。教師應充分利用國小英語教材內容淺顯易懂,貼近生活,富有情趣的特點,創設課堂學習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在熱烈興奮、輕鬆自由的課堂氛圍中,在自由地教與學的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通過改變教師“滿堂灌”、學生被動接受的單一的教學信息傳遞方式,有講有練,精講精練;有動有靜,動靜結合;有起伏、有節奏,使課堂上充滿生機、挑戰與激情。促成情感互動、師生互動的局面。“互動”指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師生認知互動、師生情感互動、師生實踐性活動的互動等,形成多維互動關係,充分體現了老師的主導作用及學生的主體地位。在實施共同創設的各種情景中,開展豐富多彩的語言實踐活動。我們可以藉助角色模擬,展現對話情景。例如:在教學國小英語第一冊第時,我讓學生分別扮演Lishan、Helen、Alice、Tom上台自由發揮即興表演對話,通過動作、神情及語言,生動形象地呈現教學內容、使較長的對話在輕鬆、活潑的氣氛中學會了。又如:在教學鋼筆、鉛筆、橡皮擦、卷筆刀、尺子、鉛筆盒的一些單詞時,教師可準備相關實物放在一個“百寶箱”盒子裏,然後一邊神祕地出示,一邊説:“Look,Whatisthis,doyouknow?”同學們興致盎然,紛紛爭着回答,教師趁機教學單詞,使學生在玩中輕鬆學會了單詞。智慧的創造,靈感的激發,成功的喜悦,常常給人心靈以巨大的震撼,在師生的生命長河中,留下永不消逝的痕跡。

三、發揮交際能力,培養創新能力

國小英語教材給教師以充分自由的發揮空間,它貼近生活,我們在學習中要注重實踐、體驗、感悟、內化、創新的過程,充分調動主觀能動性,利用課餘生活,設計實踐活動,讓學生的英語技能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真正發揮英語的交際功能,提高語言能力,培養創新能力。在英語教學中,我注意多角度、全方位地圍繞教學內容,設計各種教學形式與方法,發展學生創造力。因為具有創造力的人,對外界的感知比其他人要敏鋭得多,他們的顯著特點是在於其發現問題的能力,而不僅是解決問題的能力,正如曾獲諾貝爾獎的奧.聖潔爾吉醫生説的,他們具有“見人之所皆見,思人之所未思”的品質,創造便從此開始。比如:國小四年級課本中一句“Ihaveapencil.”教師可拓展來,列出相似的句子:eabag.

再配以相應的實物,經過觀察,同學們明白了“Ihavea”的意思是“我有一個”

在課外,老師儘量多和學生在一起,使自己能真正地貼近學生。平時常啟發、引導學生用簡單的英語交流,並且帶頭用外語表達。如:一個單元結束後,我要給學生獎勵,這時候就説:“Hereyouare!”這時候學生自然會説:“Thankyou!”並帶以動作,當相互見面時問聲:“Howareyou?”當放學回家時道聲:“Bye—Bye!”等等,相互用英語對話。即使在家中,也鼓勵學生常用英語來鍛鍊聽説能力。這樣,孩子們運用語言的積極性特別高,若能多給孩子們創造一些機會,有意識地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就能激發他們更大的學習熱情,豐富充分了語言實踐活動,培養了外語交際能力。例如:在教學風箏、氣球的句子後,請學生們課後準備學具,互相利用句子交談。同學們興趣盎然,儼然像個小老外似地對着話。“Ihaveakite.”“Ihaveaballoon.”“Metoo!Look!”通過課外實物練習,學生們學到的是活的語言,就像搭積木一樣,把學到的有限的語彙靈活地進行搭配組合,表達出豐富的意思,所以,孩子們對英語學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們愛説英語,敢説英語,初步具備了一定的英語表達能力。教學內容緊連生活,課堂延伸到課外,激發了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學習興趣,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

國小英語教育反思 篇7

《草船借箭》這篇課文是根據我國著名古典歷史小説《三國演義》中有關“草船借箭”的情節改寫的。草船借箭的故事發生在東漢末年,曹操、劉備、孫權各據一方。當時曹操剛剛打敗劉備,又派兵進攻孫權,於是劉備和孫權聯合起來抵抗曹操。劉備派諸葛亮到孫權那裏幫忙作戰。諸這篇課文是根據我國著名古典歷史小説《三國演義》中有關“草船借箭”的情節改寫的。草船借箭的故事發生在東漢末年,曹操、劉備、孫權各據一方。當時曹操剛剛打敗劉備,又派兵進攻孫權,於是劉備和孫權聯合起來抵抗曹操。劉備派諸葛亮到孫權那裏幫忙作戰。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就是在孫、劉聯合抗曹的時候發生的。課文寫周瑜由於妒忌諸葛亮的才幹,要諸葛亮在十天內造好十萬支箭,以此陷害他。諸葛亮同周瑜鬥智,用妙計向曹操“借箭”,挫敗了周瑜的暗算,表現了諸葛亮有膽有識、足智多謀、才智超羣。諸葛亮,是文中着力讚美的人物,周瑜稱其“神機妙算”。引導學生領悟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和感受其他人物形象是本課教學的重點。那麼怎樣來去欣賞和感受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呢?教學時,我讓學生走入文本,在學生充分閲讀、熟悉課文資料的基礎上,借課文中周瑜的話概括出諸葛亮的特點。在教學中,我主要抓裝神機妙算”這個詞來引導學生體會諸葛亮的機智過人。我主要從諸葛亮知天時,曉地理,識人心,三個方面展開。先是讓學生自我找一找,哪些句子能夠體現諸葛亮的神機妙算。之後引導學生把前後相聯繫的句子對應起來看,聯繫上下文,體會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首先,課前我要求學生根據自學提示在預習課文時,把與中心有關的幾個問題歸納好,然後講讀課文時學生帶着這些問題認真讀書,邊讀、邊思、邊議,把問題的解答進行歸類,從而看出諸葛亮知天時,曉地理,識人心,在草船借箭的全過程中神機妙算,才智出眾。學生準確地把握住中心,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

為落實生本課堂,教學時我還深刻領會教材,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課堂中我利用自學提示教學,小組合作研讀人物對話,體會人物內心、感知人物形象;在學生彙報到經過三天之後的漫天大霧,體會到了諸葛亮的神機妙算時,我讓學生探究,這場大霧,諸葛亮和魯肅都看到了,請大家説説看魯肅看到這場大霧會是一種怎樣的心境。那麼,諸葛亮看到這場大霧又會是一種怎樣的心境呢?從而進一步體會諸葛亮的神機妙算與魯肅的老實忠厚。體會周瑜的妒才陰險與諸葛亮的機智、胸有成竹。學生在小組內交流的時候,議論紛紛,每個人都有自我的觀點。經過細細地品讀體味,一個活生生的知天時、懂地利、識人心的大智大勇的諸葛亮躍然紙上。此時,學生不但對曹操這一人物形象更加了解,並且深化了諸葛亮神機妙算的認識。我在引導學生總結了本課無論是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周瑜的妒才陰險,還是魯肅的仁厚守信,曹操的謹慎多疑,我們都是從文章對人物的語言描述中體會到這一寫作方法後,這也是《三國演義》刻畫人物一個很重要的方法。經過語言,能幫忙我們更深入地體會人物的內心。

總之,本文的教學,我力爭培養學生的自主閲讀,自主感悟的語文綜合素養,並抓住一個主要問題,適時引導學生感悟隱藏其中的深刻,使學生對課文資料的理解更透徹,對人物形象的把握更準確。可是教師引導的還是過多,個別學生的口頭表達聲音過小,應當鼓勵學生大膽表達。日後教學應注重學生在朗讀、説話中語文本事的培養。僅有這樣才能給學生足夠自主空間,才能更加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總之,自我要學習的地方還很多,在今後的工作中要進取進取,精益求精。

國小英語教育反思 篇8

語言教學要“固根求本”,語言能力的獲得非靠紮實的訓練不可,不能讓虛假的繁榮掩蓋語言學習的缺位。在本節課教學設計裏,我讓人文陽光充盈語言訓練。在本節課的設計中,我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回憶已積累的與所要理解語言相關的文本,喚醒相關的文字儲備,給學生提供思考的背景,為學生理解的深入提供觸類旁通的可能。如在引導學生體會“遙知兄弟登高出,,便插茱萸稍一人”這句詩的時候,我設計了這樣的説話訓練“我曾經____,也曾經____,也曾經____兄弟們歡聚在一起,多麼令人高興啊”這樣的練習是有別於傳統的訓練的,它是人文性和工具性和諧統一的。又如我讓學生體會過節家人在一起團聚的幸福,讓學生給“人們扶老攜幼,興高采烈地去登高遊玩。”中的“興高采烈”換個詞,再來讀句子。這其實就是在組織學生學習語言,積累語言,激活學生的語言意識,積累學生的語言庫存,積澱學生的語言圖式,這正符合田本娜教授講的,積累語言的訓練要具有語文性,要在課文學習時自然而然地“旁逸斜出”。

上完之後,我感覺課堂沒有瑣碎的分析固然很好,但學生學得是否紮實有效,我應該進行深刻反思。如果我在學完課文後設置一個“反饋練習”,適時調控自己的教學方向,始終把學生“學”得如何放在第一位,那一定能讓更多學生學得有效,也能讓自己的課堂更有深度。最後還要把詩文再完整清楚地結合理解一下,這才是完整的課堂。

國小英語教育反思 篇9

我們都知道國小階段是國小生跨入英語王國的第一步,他們可能會感到新奇有趣,愛英語可能會超過語文、數學等其他科目。為此,教師要探求正確的方法,因勢利導,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正確引導,不能使孩子們失去學習英語的興趣,要儘可能的開展愉快教學,有屬於自己的方法和技巧。

俗話説,“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節課,學生愛不愛上,關鍵看它能否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過程中,老師應該安排一些興趣活動。如:唱歌、遊戲、繞口令等,運用這些靈活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樂中學”又在“學中樂”。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成功總是結伴而行的。那麼教師就應該在教育中運用好表現——成功——快樂三部曲法,調動學生的情緒,讓他們在很“high”的氣氛既學到了知識又娛樂了心情。

用簡潔、明快、風趣的言語創造輕鬆愉快的課堂。課堂上,教師精力充沛,情緒飽滿,講課時面帶微笑,對學生熱情而有耐心。學生答對時,老師記得常説“erful”如果學生説錯了,老師要説“'tworry.”學生覺得很難表達而想放棄時,教師會鼓勵説“tryyourbest.”所以學生回答問題時就無後顧之憂,課堂發言會積極踴躍。

多鼓勵學生。成年人在工作和生活中需要領導的鼓勵,上司的欣賞,更何況是未成年的國小生,教師對學生的表揚能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學生的心裏發展過程中將會逐步轉化為學習的動力,產生意想不到的學習效果。鼓勵和表揚的方式有很多,對單個回答問題好的學生,我會説“verygood”,“itisright”。或者是全體學生為某個學生答對了問題而集體鼓掌或齊聲説“right”,“great”等。

通過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來保持學生的情緒。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能夠刺激學生,使之處於興奮狀態,也能保持良好的學習情緒。例如,在學習“cat,dog,dragon”等動物單詞時,我讓學生在讀完單詞後,做一個有關動物的動作,在讀完cat後,我自己會做一個“喵”的動作,學生看了,情緒高漲,全都開始模仿,也很快記住了cat這個單詞,學習dog這個單詞時,我也利用這一種方法,做了一個“汪汪”的動作,學生聽了樂不可支,學起來很高興,記起來自然也輕鬆多了;還有,在講授頭部各器官時,我讓學生動起手來,做起了“touchyoureyes,touchyournose”的遊戲,在遊戲中孩子們很快掌握了各個器官的英文單詞,並能很快的脱口而出這些單詞。

模擬語言情境,再現真實生活樂趣。國小英語新課程理念之一就是體現真實動態原則,形成用英語參加綜合運用活動的興趣。傳統教育只注重照本宣科,學了十幾年英語,面對用英語進行生產勞動實踐卻顯得茫然無助,。這種怪圈現象就是忽視了“學以致用”這一學習目的,以至於造就了眾多的高分低能的“人才”。

知識來源於生活,只有將知識融入到生活中,才不會死讀書,讀死書。生活是五彩繽紛的,取材於生活的課堂活動更富有鮮活氣息。如:打電話、買東西、看電影、過生日、上班、上學、爬山、游泳、逛超市等等。學生在任務活動中交流學習,從而學會如何在實際生活中去運用,培養了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

平時,我鼓動學生收看cctv10“希望英語”節目。聽不懂沒關係,重要的讓他們培養對英語的興趣,從心底裏發出一種渴望學習英語的意念。現在,我的學生一提到跟英語相關的內容就興致盎然,有的孩子放學回家以後就連即使聽不懂的“cctv9”也喜歡看,第二天還把聽懂的學習英語單詞和猜到的意思興致勃勃告訴我,學習英語已巍然成風。

這些教學靈感和心得的獲得很多都來自我可愛的孩子們,在這兒説一聲“謝謝!”。英語教學是一個常學常新的課題。每一次上課,都會有新的問題,新的收穫,新的心得體會,這些都會督促我們去找出問題的關鍵所在,不斷地探索出新的教學方法。只有自己不斷的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才能進步,這樣我的學生們也會多多受益。

國小英語教育反思 篇10

《可愛的草塘》教學反思

《可愛的草塘》一課編排意圖:一是繼續訓練用比較快的速度閲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二是抓住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而體會作者思想感情的變化是本文的教學重點。根據教材的編排意圖及特點,在教學時,對重點的突破訓練較到位,能按作者思想感情的變化形成思路,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從課文中尋找關於作者情感變化的句子。讓學生邊讀邊思,從中體會作者情感的變化是由呆膩——驚喜——讚歎——愛戀。這一變化過程的根本原因是作者對北大荒、對草塘的認識逐漸加深,對草塘的愛也逐漸加深而產生的。這樣引導,使學生感悟到作者的表達順序。

在進行借景敍情方法訓練時,從“我愛北大荒”這一中心出發,讓學生找出課文中幾處對景色描寫的語段。通過品味、揣摩,體會各自所表達的情感,以及他們之間的聯繫,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這樣處理教材有利於知識類化、系統化,也便於在“訓”的過程中扶、放結合,給學生遷移運用的機會,以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至於對景色描寫的語段的訓練,側重對草塘美景的訓練,忽視了草塘風光奇特的指導。通過反思,頗有感受。要引導學生從學習草塘美景這一部分內容中得出的學習方法,遷移到學習草塘風光奇特這部分內容上來,實現學法遷移。這一環節沒有實施深感遺憾。

最後對朗讀指導訓練不夠,應如何指導朗讀呢?通過反思,朗讀草塘美景用驚喜、愉快、讚美的感情去讀,整個段落語氣要輕柔。朗讀時,還要引導學生去體會想象,在頭腦中浮現畫面與作者一起進入“這草塘真美啊”的情境中。小河奇特這一部分,應用讚美、驚喜、戀戀不捨的語氣讀出作者對北大荒的喜愛之情,特別文中描寫小河的排比句朗讀時,要指導學生從停頓、重音、節奏三方面把握好。

《林海》教學反思

《林海》這篇文章選自老舍訪問內蒙的遊記《內蒙風光》,作者以細膩的筆觸描繪了大興安嶺的美麗風光,作者一次次產生親切與舒服之感,抒發了對祖國美麗河山的熱愛,讚美了大興安嶺在祖國經濟建設和政治穩定方面起到的巨大作用和所做的貢獻。

我在教學本課,首先抓住了文中作者的情感主線——親切與舒服,步步深入激發學生與作者產生情感的共鳴,最後使學生達到情感的昇華,整個教學過程中感到比較成功之處有:

1、抓文章中作者情感。

引導學生有感情朗讀,讓學生在文中找出作者多次出現的“親切、舒服”,通過圖片和影像反覆有感情朗讀,讓學生與作者產生同樣的情感,從而讚美了大興安嶺在祖國經濟建設和政治穩定方面起到的巨大作用和所做的貢獻。

2,在教學中體現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在整體感知中“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朗讀方法,在小組讀,然後全班讀,抽學生進行評價,然後再反覆讀”在讀中體會文章思想感情。給學生充分的自由度,體現了學生的自主性,也體現了新的學習方式,在這段學習過程中學生表現得積極踴躍,討論熱烈,學習效果良好,課程氣氛比較活躍,學生真正地都動起來了。

3,角色表演。

教學過程的最後一個環節,也就是角色表演時,讓“學生以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表達對林海的愛”這一設計充分體現了學生的自主性,頓時課堂活躍起來,朗誦詩的、寫詩的、唱歌的、畫畫的、……將課堂的氣氛推向了高潮。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也有不足之處,例如:學生對大興安嶺的美景瞭解不夠,在加上學生的朗讀水平還不高,對朗讀的指導還需加強,以情動人的“品讀”還不夠,大膽放手的“自讀”,讀寫結合的“創讀”等還不夠,在資料彙報方面,許多學生家庭沒電腦,可查文字資料或圖片資料有限,不能讓學生對興安嶺有更多的瞭解。

國小英語教育反思 篇11

走進了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國小語文教學,在這一過程中,我真切地看到了自己成長的軌跡,真切地感受到了一位位充滿活力的優秀教師,一節節撞擊着智慧火花的語文課堂。主體意識,創新意識感人深思,“三維整合”耳濡目染。我曾興奮地説,新課程真好。新課改在萬州已有兩歲了,如果現在談到新課程改革還僅僅是“新課程真好”,那課改在萬州就值得思考了。可喜的是,在萬州區教科所的引領下,在各級教研室的組織實施中,我們許多教師已經開始理性地看待新課程改革,開始用批評與反思賦予萬州教研以新的生機,構建教學以真的精彩。我謹以個人體會談談小語教學的一點反思,與各位同仁共勉!

反思一: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語文課堂?

記得在課程改革開始的時候,很多教師、家長這樣説:“課程改革雖是一個實驗的過程,但它卻關係着千千萬萬個孩子一生的命運!”教育家杜威先生説過:“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教育,就意味着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生活!”我以為:“教師在乎什麼,學生就發展什麼.”

1、一個語文教師應該讓學生覺得極富“激情” 在語文課中,如何體現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其基點就在於“情感”。一個沒有激情的教師,如何能調動學生的情感,能讓學生充滿熱情地學習?展現給學生一個“充滿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過每一段“燃燒的歲月”!

2、尊重“需要”,注重“激趣”。

通過多種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或直觀演示、或旁徵博引、或巧設懸念……激發他們的閲讀慾望和動機,創造“我要學”“我想學”的積極教學氣氛。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在教學《只有一個地球》這篇課文時,我找來銀河、天體、宇宙的圖片和資料與學生一同欣賞,當浩瀚的宇宙呈現在孩子們眼前的時候,我是那樣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他們渴求的眼神!他們太想了解銀河、瞭解宇宙了!我扣之心絃地提出:“你們想問銀河些什麼呢?你還想説些什麼?”孩子們個個興趣盎然,躍躍欲試。“激趣”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教學過程也就“變苦為樂”。

3、教學活動中要注重置師生於課文、作者、情景之中,也就是“溶情”。

“登山則情滿於山,觀海則意溢於海”,教學當中的“情”猶如教與學雙邊活動的“催化劑”,有了它,學生才會在教師的點撥下進入課文佳境。

國小英語教育反思 篇12

“每逢佳節倍思親”可以説是《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詩的靈魂,教學中,我扣住 “思親”引導學生讀文,扣住“思親”引導學生品詞、品句、品讀,使他們的情感與作者產生共鳴。抓住“15歲”和“已經兩年了” 引導學生感受王維年幼離家身為異鄉客的那種孤獨;抓“倍”這個字,引導學生從“王維看着家家户户歡度重陽節的情景,更加思念家鄉的親人”這句話,扣住“更加”一詞,理解“倍”字,初步感受王維無法和家長團聚的遺憾以及對親人深深的思念;通過“如今天各一方,不能相會”和文中那個省略號,去感受王維無法和家人團聚的遺憾以及對親人深深的思念,將“文意”與“詩境”對應起來,引導學生披文入境,自讀自悟,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入境”“妙悟”,昇華內心的情感。精美的語言和古人質樸的情懷在孩子們的心中積澱起來,陶冶其性情,提升其文化素養。中國的文化是非常豐厚的,要讓我們的孩子覺得語文有吸引力的,那首先應該設計好教學語言。

整堂課,我的語言也儘可能體現語文味,以此來吸引學生。通過詩文結合,並充分、熟練地利用多媒體這一教學平台,引領學生出入於古詩詞與現代文兩個不同的文化殿堂,同時努力創設情境,讓學生充分誦讀,如:播放一首《思鄉曲》,我進行示範讀,感染學生,誘發學生的情感,引生入境。再引導學生把自己假想成某一興趣的角色,“現在,你就是王維,又會怎樣吟誦這首詩呢?”這樣,伴着《思鄉曲》,學生有着很強的角色表演熱情,加上有學文時豐富的情感積澱,學生的動情誦讀水到渠成,朗讀成了他們表達情感的內心需要,從而使學生一步步品出了詩韻。

國小英語教育反思 篇13

每一個生活在科學技術高速發展時代的人,從小就明顯地感受到了科學技術所帶來的種種影響。因此,從小就必須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科學素養,通過科學教育使學生逐步領會科學的本質,樂於探究,熱愛科學,並樹立社會責任感;學會用科學的思維方式解決自身學習、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問題。

在國小階段,兒童對周圍世界有着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他們樂於動手操作具體形象的物體,這一時期是培養科學興趣、體驗科學過程、發展科學精神的重要時期。

國小科學課程是以培養科學素養為宗旨的科學啟蒙課程。科學素養的形成是長期的,早期的科學教育將對一個人科學素養的形成具有決定性的作用。承擔科學啟蒙任務的這門課程,將細心呵護兒童與生俱來的好奇心,培養他們對科學的興趣和求知慾,引領他們學習與周圍世界有關的科學知識,幫助他們體驗科學活動的過程和方法,使他們瞭解科學、技術與社會的關係,樂於與人合作,與環境和諧相處,為後繼的科學學習、為其他學科的學習、為終身學習和全面發展打下基礎。學習這門課程,有利於國小生形成科學的認知方式和科學的自然觀,並將豐富他們的童年生活,發展他們的個性,開發他們的創造潛能。現將自己在教學中的一點反思談一下。

一、鼓勵學生敢問。

我認為教師首先應從教育觀念上更新,採取更適合學生髮揮主體性的教學模式,雖然《科學》這門課對於學生來説有的內容學生易懂也愛學,可有的離他們很遠他們不懂就不愛學.這就要我們為學生營造一種和諧的寬鬆氣氛,讓學生敢想敢問敢於表達的真情實感。使學生感到教師與學生平等相處,一起探索,研究。若學生提出的問題與教學內容相差甚遠或問題提不到要害處,教師要先給予積極鼓勵,讚揚他敢於提問的勇氣,而後再給予點撥和啟發,讓他們帶着成就感體面地坐下。

其次,要消除學生的心理障礙,解放思想,放下包袱,鼓勵學生敢問,愛問。教師要使學生認識到學會質疑的重要性。我們可以通過愛迪生“我能孵出小雞來嗎”、牛頓“蘋果為什麼往地上掉”等具體事例,教育學生學習科學家善於思索探究的思維品質,使學生懂得“疑而能問,已知知識大半”、“思維自疑問和驚奇開始”的道理。還要告訴學生,課堂提問不是老師的專利或某些學生的專利,每個人都可以提問,也只有在大家互相質疑的過程中,自己的思維才能得到發展。

二、引導學生會問。

學生不會提問,是因為他們不知從哪入手,不知提什麼樣的問題。起始階段,教師應注意通過示範提問,向學生展示發現問題的思維過程,使學生受到啟迪,有法可循。當然,在示範提問的基礎上,教師還應注意啟發引導,讓學生嘗試提問,由易到難逐步上升。

1、從課題上質疑

教材中許多課文的課題都有畫龍點睛的作用。引導學生針對課題提出問題,既有利於探究和理解,又能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如我在教學《我的大樹》這課時,經課前準備,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針對校園內幾棵大樹設計了一個觀察活動的體驗學習過程。學生站在大樹前,我看到了什麼?學生以樹基觀察到樹冠,交流信息從幾條到幾十條。以不同的部位,不同的季節大樹的生長狀態都是不同的,新葉為什麼是帶有黃色(新綠)樹木有沒有生長的敵人?樹枝為什麼越長越粗?有學生提及樹也有呼吸,樹是從哪裏吸收水份的?吸到的水分又到哪裏去了?……觀察使學生獲得了聯想又產生了疑問,其實正是疑問使學生獲得了知識。直觀大樹,學生有了樹幹圍圓的長度概念,繼而產生了對直徑的要求。大概是讓學生的實際觀察昇華為理性的知識。樹葉不同顏色、形狀大小富有吸引力,學生比較全面知道一張完整的樹葉構成是由幾個部分組成。並在課外觀察小卡片上記錄,起到拓展知識的目的。

學生帶着問題產生好奇,走進文本。

2、從課題的重點,難點處質疑

對課題重點、難點的質疑,既有利於學生深入探究本課主題,同時,也有助於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圍繞這一課題進行教學。

3、從矛盾之處質疑

有些課文中有看似矛盾之處,那正是編者匠心獨具所在。從而悟出道理,提高認識。

4、探究小組之間的合作是否有效

有關小組活動的設計,在分工明確、目的確定的基礎上,首先考慮學生思維的深度,再考慮活動的頻率,絕不能高形式而丟掉本質內涵。

古人曾説:“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變首先就是反思,只有在不斷反思過程中才能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作為科學老師,應時刻把自己放在學生的角度,從全新的視覺來看待每一節課,才能給學生提供一個好的體驗,探究的過程,從而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國小英語教育反思 篇14

反思整個教學過程,較好地體現了以下幾個方面。1.學生的學習興趣濃厚,思維活躍。童話故事是國小生比較喜歡的,它能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學生在觀察情境圖時,看到小刺蝟扎走了許多果子,他們情不自禁地哈哈大笑起來,融入到了情境中,講出了非常有趣的故事,提出有價值的數學問題。在學生注意力下降、身體疲勞時,我設計富有童趣的練習題,又一次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全體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中來,並把加減運算的學習和解決問題結合起來,使學生進一步體會所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繫。2.讓學生在自主探索中求得發展。在教學中,我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從學生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為他們提供交流各自想法的機會,通過交流讓學生自主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法。比如在練習1中“用你喜歡的方法算”;在解決“乘車”問題時,學生從多個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充分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人。3.關注數學的人文價值。課堂不僅是學科知識傳遞的殿堂,更是人性培育的聖殿。“教學永遠具有教育性”,在教學中我充分挖掘素材,對學生進行團結友愛、互幫互助、懂禮貌的品德教育。

國小英語教育反思 篇15

期會考試以來,一直有一些課堂教育的困惑。專職英語教師如何實現課堂的高效,如何提大學聯考試成績?經過反思和學習,我得到以下結論。

一、努力培養學生持久的學習興趣,而不是“玩”來培養學生持久的興趣

國小英語教學是要重視培養興趣,但單靠唱歌遊戲不能培養學生持久的興趣。新鮮勁兒一過,孩子們就會厭倦。所以,唱歌遊戲應該作為國小生學習英語語言知識、技能的一些手段,而不是培養興趣的手段。我們可以採用多種手段幫助國小生在記憶力強的時期多記單詞,多學習語言規則,並儘可能多創造模仿的機會,提高學生的語音和語調。在英語學習中,聽、説、讀、寫、譯五種能力是可以互補的。真正做到聽説先行,讀寫跟上。光聽説不讀寫,很難收到高效。只靠模仿不培養學習能力,也難減輕學習負擔。所以國小生還是應當認真進行語言學習。

二、英語應用能力需要相應的詞彙。

而目前在國小的低年級的英語教學中,不要求學生掌握詞彙,而只要求學生能根據提示或圖片説出該單詞,其本質無非是要學生們死記硬背,鸚鵡學舌。由於國小生們沒有相應的讀音規則訓練,不熟悉詞彙的拼寫規則,單詞的音、形、意三者不能有效的結合在一起,因而導致了單詞記憶的困難,併成了國小生學英語的困難。

三、注重培養同學哪些良好的學習習慣呢?

1、堅持早讀的習慣

早上是記憶力的時間。因此早上起牀後,應大聲地朗讀半小時左右的英語。有條件的,可在老師指導下進行,效果會更好。

2、做好課前準備的習慣

上課前把課堂上要用的東西如教科書、練習本、筆、紙等放在桌上一定的地方。預備鈴響就恬靜下來,收心唱唱英文歌,營造學習英文的氛圍。同學在課堂上怎樣站,怎樣坐,怎樣回答問題等都應作具體的要求,尤其對於初學英語的同學。

3、認真聽錄音的習慣

學習英語是從“聽”起步的,“聽”是“説”的前提。只有聽得清,聽得懂,才幹説得準,説得好。聽錄音時要堅持恬靜、集中精力,認真聽示範發音,聽清後再開口模仿。跟讀時要注意模仿其語音語調和語氣。

4、通過各種方式積極學習英語的習慣

為了激發興趣,培養習慣,應鼓勵同學通過各種方式積極學習英語。如看英語動畫片,收看兒童英語節目,蒐集生活中和媒體上使用的英語,嘗試看英語課外讀物,積極參與英語課外興趣小組的活動,在課內外活動中儘量用英語來交流(必要時還可藉助手勢、表情等體態語來進行交流),等等。

5、與家長談論自身學習的習慣

經常與家長談論自身的英語學習,一方面可以進行情感交流,加強溝通。另一方面也可隨時讓他們瞭解自身的英語學習狀況,達到檢查和監督自身學習的目的,迫使自身認真學好英語,從而增強自身的成績感,進一步樹立學好英語的自信心。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shuxin/jiantao/l8wd8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