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書信 >檢討書 >

一株紫丁香反思總結(精選17篇)

一株紫丁香反思總結(精選17篇)

一株紫丁香反思總結 篇1

上完課後,我覺得自己的教學流程比較清楚,生字教學、説話、朗讀、拓展等環節也都具備,學生上課也很積極投入,課堂氣氛較好,但是經過自己的一番反思,我覺得這堂課的最大失敗就是朗讀指導不夠自然不夠深入,有些浮躁、表演的意味。而《一株紫丁香》這篇課文,最大的特點是意境優美感人,如果閲讀中只停留在表面、誇張的朗讀上,那教學真可謂蒼白無力。下面就從以下幾方面作簡單分析:

一株紫丁香反思總結(精選17篇)

一、對教材的把握不夠深入。

二、對學生的認知水平不夠了解。

在我們班,學生的閲讀水平和自覺性差距較大,好的學生不用老師點撥,自己就能理解課文,並把它讀好。而有的學生則是“舉步維艱”處處受阻。這次上課時,為了體現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我將2-5小節放手讓學生自讀自悟。朗讀彙報時,我也只是做了鼓勵性評價,和適當的煽情。

這節課我對學生認知水平不夠理解,低估了或高估他們的朗讀能力,所以朗讀才顯得流於形式。我想以後備課的時候我還得再多備備學生。

三、對教學的設計不夠創新。

由於第一次接觸詩歌的教學,我備課時就順着原來的教學模式進行設計,一路走過來,雖然各個環節、各個流程清楚整齊,但總覺得少了點什麼。

備好一節課需要短期與長期的準備,需要對文本、對學生要有深度的鑽研、創新的理念,還需要儲備更多的相關知識和語言準備,只有這樣才可能在課堂裏遊刃有餘,揮灑自如,才能更好地實現課堂的精彩生成。這些是我在以後教學中應注意的。

一株紫丁香反思總結 篇2

一、創造性地處理教材

《語文課程標準》中倡導: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由被動的接受學習轉變為主動的探究,使學生獲取探究的樂趣,從而培養學生主動探究的意識。在這一教學片段中,我調整了自己的角色和行為,變知識的闡述者為學生髮展的引導者,從學生的學習角度上去設計教學,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探索去獲取知識,使學生最終通過自己的朗讀、思考和感悟,瞭解和認識了“紫丁香”。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個個是成功者,人人都體驗到了成功的樂趣。

二、精心設計“台階”,促使學生自主學習

實施自主學習,是國小語文教學改革發展的必然趨勢。自主學習從一定意義上説,就是指學生在教師創設的學習情境中,經過積極主動的認知活動及合作學習,獲得主動發展的過程。國小生受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的制約,他們的自主學習需要教師鋪設一定的“台階”,在教師的輔助下完成學習目標。上述教學片段中,教師為幫助學生完成學習目標,創設了“台階”,營造了氛圍,通過教師的有效指點,學生完全自主地進行了學習,課堂上也因此充滿了活力與生機。學生的發言很踴躍。

三、集思廣益,取長補短。

在教案ABC中,都各自存在着他的優點和缺點。我吸取了教案A的第二點,教案B的1,2兩點,再綜合三則教案,自備了教案D,操作時,比較容易操作,課堂反映良好。

一株紫丁香反思總結 篇3

這篇課文是一首活潑清新的小詩,讀後大家一定覺得心裏很甜很甜。這樣的詩情畫意,在滋潤着我們的心。這熾熱的童心,將激勵着我們把這綠葉和花香的情意,化成無盡的關愛送給天真可愛的孩子們。這株紫丁香,不僅是孩子們送給老師的一份珍貴的禮物,更是一首值得老師久久吟誦的師生情意的頌歌。

文章以兒童的口吻,淺顯的文字,表達了濃濃的師生情。文章雖然是從兒童的角度寫,但教師的形象也躍然紙上:為工作而疲倦,時時把學生掛牽,夜深了,還在寫教案。我覺得最重要的是要讓學生體會本課中學生對老師的愛,老師對學生的愛這樣互融的情感,不知我們班的孩子們能否體會呢

上課了,我深情的範讀了課文,讓孩子們説説感受。讓學生感受到在這篇課文中有一種美好的情感。現在不能體會,等到課文學好後,你們一定能體會。

接下來,我引導孩子細讀課文。第一節,我用動作表演的方法,來引導孩子理解"踮",為什麼要踮腳走路感受孩子的細心。第2,3,4節我先請學生自己讀通讀順,深入感受老師工作的辛苦和學生對老師的感恩。第5節,我提了一個問題,老師會做一個怎樣又香又甜的夢學生回答"老師的夢裏會有一大片紫丁香。老師會夢見自己班的學生個個考100分。老師會夢見學生個個上課認真聽講,作業認真完成。這是我連忙反問:這些美夢會實現嗎孩子們大聲回答,會的!小宇的回答更讓我激動。老師會夢見學生一起送一首歌給她,每個學生會送一束紫丁香給她。這時,我猛然想起教師節,那個甜蜜的早晨,我們班的孩子唱了一首歌送給我,那麼,就讓我成為課文中這個幸福的老師,於是,在孩子們認真的有感情的朗讀中,我又一次被深深感動了。

最後,我再問:現在,你們體會到課前老師的提問,這種美好的感情了嗎僅僅是老師對學生的愛嗎全班學生都大聲説,不是。這是一種美好的師生情,老師愛學生,學生愛老師。並且拓展到平時的生活中,讓學生理解在生活中也應該時時帶着這種感恩的心去對待每一個關心和愛護自己的人。

本節課的成功在於我並沒有違背孩子的情感發展曲線,當孩子沒有象預設時同時體會師生互融的情感時,我不急於一時,等到學完課文後,再次感受,學生回答得很棒。欣賞這句話"鳥兒已經飛過,天空了無痕跡。"雖然不能如此高明,但希望能與他貼近。

一株紫丁香反思總結 篇4

課後,針對這一節課,多名老師和教研室的蘇老師坐在一起進行了交流和針對語文課給我們提出了寶貴的意見和指導。對課堂上一些優點進行鼓勵,但同時也指出了一些不足之處,本着教師應不斷學習,進步,提高自己教學水平的目的,我認為做好每一節課的教學反思是很有必要的,下面就是我這一節課的教學反思;

關於閲讀教學,二年級上冊的具體要求是:繼續學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使孩子們在閲讀中,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瞭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美,對感興趣的人和事物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並樂於與人交流。同時,閲讀教學反對教學內容的複雜,過程的煩瑣,將課文分析得太透,太深。

雖然在本課的設計中,考慮到了低段閲讀教學要求的各個方面。但是每個人的審美、看法不同,非常感謝各位老師們也給我提出了中肯的意見和建議,我會非常虛心的接受,在以後的教學道路上不斷的進步,創新,改善,吸取老師們的優點,儘量將每一節課都講到盡善盡美,讓學生們快樂的學習,做到高效的課堂。

一株紫丁香反思總結 篇5

1、激趣導入,我用一首《每當我走過老師窗前》讓學生聽一聽這首歌是描寫誰的?學生一下就能聽出來,我有用一幅紫丁香的圖片問學生“這兒有人送給老師的一份禮物,你知道它是什麼花嗎?”來引出課題。只是歌曲當時我用手機播放,沒想到聲音太小,我隨着小聲唱,這個環節沒有預料好,下次在課前要做好課前準備。

2、教授生字部分,蘇老師提出讓學生來組詞很好,能夠擴大學生的詞彙量,“甜”字,的教授很特別,有新意,學生能記住,只是教授生字的時間上稍有些短。

3、重視學生讀的指導,並且是有層次的讀,6次讀文,從正確地讀、流利地讀,到有感情地讀,從學生讀,教師讀,學生評讀,同桌讀,開火車讀等教學手段。在讀中感悟、理解,受到情感的薰陶。這節課在讀上還是比較充分的。

一株紫丁香反思總結 篇6

教授中我用啟發性的問題去引導學生學習理解課文,並感受課文的中心思想,例“同學們説説,為什麼學生要給學生送這一份特殊的禮物呢?”主要通過這個問題來學習2——4自然段,但是學生太小,回答得不太準確,在課堂上遇到這種冷場局面的時候對學生的引導和應變經驗還不夠。

拓展和昇華課文的中心情感,最後總結全文,學生體會到文中學生們對老師的尊敬和愛戴。向學生提出問題,“文中的學生用給老師栽一株紫丁香來表達對老師的愛,那麼,你想用什麼方式表達呢?”學生的回答五花八門“守紀律、積極打掃衞生、聽老師話、按時完成作業......”進行總結“對,同學們,只要你們學好本領,健康快樂的成長,就是給老師最好的禮物”最後的拓展部分,還是做得不錯

一株紫丁香反思總結 篇7

學生不管是完成作品還是思考問題,總是希望得到教師的肯定。作為教師首先要對學生積極參與的態度表示讚賞,然後對具體的作品要做具體的分析,做出科學、合理的評價。這樣既保護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又能幫助他們提高思考分析與實踐能力。合理的評價可以建立起學生對老師的信任感,同時也傳遞給學生一種信息——公正、公平的評價方法。評價的方式可以是多種的,可以採用學生自評或互評,再結合教師的點評,最後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來確立正確的審美理念。比如在素描課中,大部分學生剛開始作出來的作品看起來實在不怎樣,但我首先對學生的學習熱情大加鼓勵,然後對不同的作品分別給予分析與有選擇性的建議,而避免具體教他們怎麼做,教師用意見或建議的方式更善於發掘學生的潛力,這樣使學生總能保持着自信的學習態度。

3、傾聽心聲,教學相長

現代教學論指出:教學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統一,這種統一的實質就是師生之間的互動,即相互之間交流、溝通及共同發展。通常在上課結束時,我會抽出幾分鐘時間,讓學生相互之間來暢所欲言。學生可以談自己對相互之間的作品的看法;可以討論如何改進等等具體想法。師生間交流對教學的想法,學生會覺得老師的備課中有自己的思路,帶着“這是我的課”的想法,更積極的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還因為得到教師的尊重而增強自信心和對教師的親近感。作為教師則從中得到了課堂的反饋信息,得以改進自己的教學。

一株紫丁香反思總結 篇8

本課是一篇略讀課文。本組課文的單元教學目標是瞭解課文表現出來的不同地區、不同民族的民風民俗,體會作者是怎樣寫出民俗特點。新疆的和田地區和維吾爾少數民族對於我們的學生來説不太熟悉,課前佈置學生在預習新課的同時,自己查找資料,做一份有關新疆維吾爾族的手抄報,讓學生能儘可能多地對新疆有所瞭解。課前十分鐘,請學生欣賞了視頻《我們新疆好地方》,感受新疆的美,給學生以直觀的印象。本堂課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及教學環節的設計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達到了預期的目的,突破了課文的難點。

通過本節課的教學,我感到自己在這以下幾方面做得比較好:

一、抓住本文的重點句段進行學習,是我教學這篇文章的一大特點。如:畫出能夠反應和田維吾爾人性格或精神的語句;最能集中反應和田維吾爾人性格的是哪一句?圍繞着“豁達樂觀的和田維吾爾人,縱使生活再苦,感覺還是甜的。”這個中心句來展開學習,引導學生分析理解課文,感受和田維吾爾人的風俗習慣及豁達樂觀的性格特徵。最後又迴歸到課文最後一段:“豁達樂觀的和田維吾爾人,縱使生活再苦,感覺還是甜的。”感受和田維吾爾人的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整節課的教學比較有條理,容量也比較大。學生對課文理解得也比較透徹。

二、總結全文,體會寫法。在教學中我主要側重於對文章的整體把握和寫法指導,結合課文的具體內容進行寫法指導。在課後讓學生再次整體感知課文,理解中心句,作者是怎樣向我們介紹地域風情和民族風俗的,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

三、從重點詞語入手來理解句子。對一些詞語的理解,指導學生運用了多種方法:聯繫課文註釋,結合插圖,聯繫上下文等方法。

遺憾的是,在時間的把握上,還做得不夠,有些前鬆後緊。因為是略讀課文,有些地方還可以講得更簡練一些。留給學生更充分的朗讀時間,讓學生再次在讀中品味和田維吾爾族的獨特風俗習慣。在朗讀指導方面還應該進一步地加強。還有待於更合理地安排教學時間,以便給學生更多的鍛鍊機會,培養其各種能力。

一株紫丁香反思總結 篇9

這節課時間安排上應更有條理,本節課前面在文本內容的理解上花費時間較多,以致於後面內容有些快,前鬆後緊。而我原本還想抓住文章重點進行講解,特別從課文第5自然段:寫外觀特徵,抓住色彩壯麗的特點。如:金黃色、青藍點金、貼金彩畫、金鎖窗。第6自然段:寫內部裝飾,抓住龍的姿態特點。如:蟠龍、金龍、雙龍戲珠、單龍飛舞、行龍、坐龍、升龍、降龍。第7自然段:寫建築位置,抓住象徵皇權的特點。而實際上因時間關係,沒有很好的引導好。

我會在今後的教學中注意克服以上的缺點,多和同科老師交流,更充分地備課,使授課內容更利於學生學習能力和成績的提高。

一株紫丁香反思總結 篇10

《難忘的一課》是一篇講讀課文,本單元的訓練重點就是讓學生了解中國歷史,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

在導入的教學環節中,由於特定的歷史與現實存在天然的溝壑,學生一時難以走進課文、進入主題。因此,我首先通過讓學生欣賞中國台灣美麗的風光,瞭解中國台灣有關歷史,其目的是為了彌補他們對中國台灣感知的不足,同時調動學生的感情,為全文的學習定下一個感情的基調。

在隨後的自學悟情教學中,我緊緊圍繞“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這一貫穿全文的主線,深入領悟情感,展開聽、説、讀、寫的訓練。“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分別在課文的三個不同的場景中反覆出現,形成課文思想感情的主旋律,挈領全文。初讀整體感知課文時,這句話已經給大家留下了比較深刻的印象。在學生看來,讀這句話只要儘量讀出感情就行了,而實際上這句話每次出現時讀法是不同的。我安排學生先讀,然後激疑,形成懸念,有利於激發學生探究的慾望,有利於引導學生潛心會文,披文入情。讀議動情,抓住“怎麼讀——為什麼——悟真情”這三個主要環節,理解感悟。最後總結釋情,結合當前情況,進一步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本堂課,我開展了各種形式的朗讀。讀,使孩子們感受到了中國台灣師生那嚴肅認真、富有感情、火熱而真摯的心;讀,讓孩子們明白了中國台灣人民對祖國的深深而濃郁的愛;讀,更讓孩子體驗到了中國台灣與祖國之間永遠也割捨不斷的親情;讀,還讓孩子們的那顆純樸的愛國之心沸騰了!這樣的讀,給語文增添了無窮的魅力;這樣的讀,讓語文課承載了生命的湧動;這樣的讀,使語文課昇華了厚重的精神。

再回眸整節課,我還有些遺憾:上課的時間拖延了。主要原因就是雖把注意力都放到了對學生感情的激發上了,卻又沒把握好學生的感情的發展的程度,以至於沒有見好就收,耽誤了時間。這其實也折射了自己的不足;教學藝術缺乏“自然”,缺乏堅實的思想支撐。作為老教師應該有自己的思想,應該具備超越教材、超越課堂的智慧和魄力,應該學會大膽取捨。

一株紫丁香反思總結 篇11

詩的內容雖然簡單,但字裏行間卻充滿了兒童一顆愽大而純真的心,是培養學生關愛他人,關愛生活,關愛環境的好教材。它從獨特的兒童視角展開,富有深厚的情感積澱,具有強烈的感染力。這一課我設計用兩個課時完成。

一位外國作家説過:“每個兒童都是一名詩人。”對這句話我深有同感,兒童極具想象力和創造力。在他們的心靈裏,有着赤子般的真情,有着天馬行空般的奇思妙想,有着成人遙不可及的奇幻。他們在詩歌創作方面具備天資。所以在學習這篇詩歌的時候,我嘗試讓孩子們進行這方面的練習。通過設問:“假如你有一枝馬良的神筆,你還想幹些什麼呢?”來練習用詩歌中的格式説話。孩子們的回答也非常精彩:假如我有一枝/馬良的神筆/我要給藍藍的天空/再畫一個地球/讓越來越多的人們/有寬敞的環境/假如我有一枝/馬良的神筆/我要給失學的/孩子畫一座美麗的學校/讓孩子們能快樂地上學……

“我要給……”這句話的練習也同樣有實效:

如:我要給失學的孩子買一本又好看又實用的書。

我要給親愛的媽媽倒一杯不冷也不燙的開水。

我要給沒有頭髮的人們畫上又黑又亮的頭髮。

一株紫丁香反思總結 篇12

《花的勇氣》選自馮冀才的散文《維也納春天的三個畫面》。課文生動描寫了作者在維也納尋花的經過以及由此產生的心理感受,從只見綠地不見花的失望,見到花兒藏身於草下時的吃驚,到離開前仍不見花兒冒出來時的遺憾,再到看見花的原野時的驚奇,最後被花兒的氣魄所震撼。作者在愛花----尋花---盼花----看話的過程中,被小小的花兒傲風斗雨的精神所感染,閃現出思想的火花,生命的意義就是勇氣。

在整個教學中,我突出運用了合作探究方法進行學習。因為在學習當中,他們能更加體會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

孩子們在按照我的教學思路,很有秩序地在進行學習。沒想到,這次上課出現了一段小小的插曲,但卻是無比珍貴的動人旋律。

一株紫丁香反思總結 篇13

本節課的內容雖然與學生實際相去甚遠,但只要理念先進,引導得法, 同樣也能使學生受益不少,本節課在以下幾個方面是做了一些有益的探 索:

一、 學生為主體的學習意識的突出。本節課的閲讀中絕大多數的資料收 集、感悟體驗、品味表達、聯想反思都是由學生來完成的,老師只是起 一個主持人的作用。充分體現了新課標對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意識的尊 重。

二、 注重學習方式的引領與學習技能的訓練。新課標的新理念之一就是 教會學生終生學習的方法與技能。在課堂上在教師的引導下學好幾首詞 並不難,難的就是學生能否獨立地正確地去理解其它一些詞或文章,所 以方法與技能就是教給學生核心的東西,本節課的基本出發點就正是基 於此。

三、 注重反思避免閲讀中的“唯主題論”。在具體的詞的閲讀中,教師着 眼於詞本身所反映出來的各種理解因素與情境,鼓勵學生暢所欲言,發 表不同意見,並支持學生進行討論與探究。這正是新課標中關於閲讀體 驗要求的具體展現。

一株紫丁香反思總結 篇14

在學習課文生字時,我跟以往一樣,用比一比,賽一賽的方式讓學生先複習生字詞,學生的自尊心強,好勝心更強。利用學生的這些特點引導他們自主學習字詞,發現規律,讓他們充分感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低年級學生的記憶特點是記得快,忘得也快。學生熟記生字,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重複。但是多次重複,學生容易產生厭倦情緒,所以重複中必須有所變化,這樣才能有效地提高識字教學的質量。

在朗讀課文時,我讓學生同桌討論,自行解決問題,“學而不思則罔”,質疑是思維的火化,利用問題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探究能力。在啟發學生領悟朗讀的語氣時,我隨機出現問題,讓學生揣摩不同身份人物的心情來朗讀,可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提高朗讀水平。當學生提出“老師和張爺爺為什麼會發出會心的微笑”時,在交流、朗讀的過程引導孩子練習説話:老師和張爺爺看到了……看到了……看到了…… 説話的訓練,一是有助於檢查學生對內容的理解,二是可以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

學生感悟課文後,我密切聯繫學生生活實際,迴歸學生的日常生活世界,讓學生説説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有沒有隨便扔“失物”,在校園或公共場所有沒有看到別人亂扔“失物”,讓孩子們回憶在上次的春遊中,自己是怎麼做的,並且在讀文感悟中讓學生矯正自己的不良行為,明白自己該怎麼做,從而培養學生愛護環境衞生的良好習慣。

通過學習課文,同學們不但學到了新的知識,也感悟到了亂扔垃圾的不對,愛護環境衞生的可貴。但教學中也存在不足,沒有成功地突破難點。本課的難點在於對張爺爺的話、行為及微笑的理解由於認知能尚淺,絕大多數學生對“丟東西”的理解只停留在字面上。在以後的教學中,應有意地引導學生更深入地理解。

一株紫丁香反思總結 篇15

“打電話”是一節綜合實踐活動課的教學資料,本節課研究的是一個很搞笑的數學問題,其情境是打電話儘快通知15名學生參加演出。本節課的重點是讓學生在解決問題中學習選取最優化的思想。

在教學前估計到學生探索“打電話儘快通知15人”的方案比較困難,因此採取分層遞進的方法,先讓學生探索“打電話儘快通知7人”的方案,進而探索“打電話儘快通知15人”的方案。這樣處理教材,分散了難點,也貼合數學歸納的思想和方法。

本節課將探究“怎樣打電話最省”的過程作了較大的鋪陳,教學中有意讓學生不斷經歷試誤的過程,讓每個學生基於自己的生活經驗與認識設計不同的方案,於是,從方案一的“逐個通知”,到方案二的分組通知,最後逐步優化到“所有人不空閒”,讓學生充分體會了解決問題方法的多樣性與優化的思想。

在發現規律的教學環節中,我透過圖示引導學生有序思維。第一分鐘時,有幾人打電話?打完電話後共有多少人(那裏包括教師)明白這個消息?第二分鐘呢?第三分鐘呢?透過“層層剝筍”,規律一步步明晰,道理不説自明。

另外,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同的學生採用不同的圖、式等方式來表達解決問題的方案與結果,彰顯了學生獨特的思維方式與解決策略,同時也有利於符號感的培養以及建模思想的滲透。因此,儘管此環節的教學時間大大增加,但是,這一學習材料的教育價值也得到了充分的挖掘與拓展。

教學中的不足之處:

1、有一小部分學生沒有很好地進行思考與自己動腦去找到最優的方法,而是比較被動地去聽別人的分析與辦法。

2、還是就應大膽地放手給學生,老師講得少一些。讓學生多進行歸納總結

一株紫丁香反思總結 篇16

上課伊始,我們一起研讀課題,抓關鍵字眼——色彩入手整體感知,把握文章主要內容:從秋林與建築兩個方面來描寫北京色彩的壯麗而輝煌。進而研讀描寫秋林的段落,發現在描寫北京樹葉時,作者按照地點轉換的方式。在作者的帶領下,我們“從機場進入市區”,感受着“千百種色彩紛繁而又和諧”帶來的“又驚又喜”,隨後“漫遊天壇”欣賞了銀杏樹葉的曼妙,最後“攀登香山”探訪黃櫨樹的紅葉。且行且欣賞。滿目的色彩令人歎為觀止!“深深淺淺的黃,閃閃爍爍的金,團團簇簇的紅”,“金黃、橘紅、曙紅、猩紅、赭石……”“幾乎沒有兩片樹葉是同色的,就是同一片葉子,也往往是柑黃中滲透着桃紅,丹紅中凝結着玫瑰紫……”抓住省略號,在理解的基礎上,放飛想象。“在那殘留枝頭和鋪滿地上的紅葉中,還有哪些我所想象不到的層次?”“同一片葉子,還會有什麼樣的色彩?”此處的補白是對自己想象的描摹,是對北京輝煌色彩的補充。孩子們在補白中,觀察詞語的構成,在補白中尋找詞彙,調動多種感官,架起文本與生活的聯繫。學習關注點不僅在於發現它“寫了什麼”,還嘗試體驗“怎麼去寫”,“省略號”成為學生放飛想象的練兵場。

有了對“秋林”部分的幫扶,在學習“建築”這一部分時放手孩子自學。孩子們有了更多的發現,領略了“歷史建築”與“現代建築”迥然不同的風格,同時找到了貫穿其中的過渡句——“它們畢竟都已成為歷史,我更喜歡的是近年來拔地而起的新樓宇和那些縱橫飛揚的立交橋”,轉而將目光投向新樓宇,和作者一起“不斷從街道兩旁飛馳的樓羣中尋找”北京的色彩。

一株紫丁香反思總結 篇17

學生理解起來較為困難,如果我能結合詩人創作的時代講解可能會好一點。翻開歷史的畫卷,我們不難發現,古代男兒志在四方,隻身一人出門遠遊那是常有的事情,比如杜甫,在入長安前,大概二十歲時,進行了兩次長期的漫遊,過的是登山涉水、高歌遊獵的浪漫生活;再如李白也是二十歲時,隻身出川,開始了將近十年的遍遊天下的旅行生涯。他們大凡有感,隨手成文,所以我們在今天可以看到很多優美的關於的遊記散文或詩詞,而這些作品,有不少是作者隻身一人,也可以説是是孤獨時,審視自己,與自己或與天地自然間對話的成果。例如,蘇軾在《赤壁賦》中,提到的蘇子與客,其實是蘇子與自己的對話。現在的學生也許是被保護得太好了,也許是太忙了,難得出門,即使出門,或是家長老師護送,或是三五結伴成羣,到到遊人如織的所謂旅遊聖地溜達一圈,很難有與自然直接對話的機會,就算有機會,也未必能靜心與自然對話。所以很難有作者的情感體驗。

張若虛隻身一人,在良辰美景前,面對着蒼茫宇宙,人顯得多麼的渺小。但“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這或許是作者經過一番思索之後的所得吧,也是這首詩能成為經典的原因之一。春江花月,良辰美景,美不勝收;作為萬物靈長的人,生命雖短暫,但各有精彩,同樣是一種美;而作為人類最美好的情感相思,雖然難免苦澀,但有值得牽掛的人,同時又被人牽掛着,這又何嘗不是一種美。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shuxin/jiantao/erkqzd.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