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書信 >檢討書 >

濫竽充數的教學反思(精選24篇)

濫竽充數的教學反思(精選24篇)

濫竽充數的教學反思 篇1

《濫竽充數》是一篇成語故事,寫的是戰國時期齊宣王喜歡聽許多人在一起吹竽.南郭先生不會吹,也混在裏面充數.後來齊緡王繼位,喜歡一個一個地吹竽給他聽,南郭先生混不下去了,只好逃走了.這個故事比喻沒有真才實學的人混在行家裏面充數.

濫竽充數的教學反思(精選24篇)

在上這課時,首先從課題入手,理解"濫"和"竽"的意思.接着就探究;"南郭先生為什麼能濫竽充數呢 "讓學生自己找出有關句子讀一讀,懂得了他之所以能矇混過關,有兩點,一是齊宣王喜歡聽很多人一起吹;二是南郭先生裝得像.後來南郭先生混不下去了的原因也由學生從文章中找出答案.新課改倡導自主學習,我們要讓學生有一個自主學習的平台,為他們提供一個自主學習的空間.

成語故事的教學不只是停留在瞭解故事內容上,更重要是通過內容懂得故事要揭示的含義.這個環節我沒有直接把含義告訴學生,而是先提出一些問題讓他們思考,再層層深入,把故事的含義突顯出來;"沒有真才實學的人混在行家裏面充數.讓學生有一個思索,探究的過程.

濫竽充數的教學反思 篇2

寓言是一種短小簡煉但又寓意深刻的文學體裁。它的特點:篇幅短小, 語言通俗,有一定的教育意義。《濫竽充數》就是一則寓言故事,告訴大家:沒有真才實學,靠欺騙假冒過日子是長不了的。在教學設計上我注重課堂練筆,以想象為點,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課伊始我以《濫竽充數》的動畫資料入手,為學生創設了學習的情境,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並引導他們大膽的對這則寓言故事進行質疑問難,以小組合作的形式自主學習,解決疑難問題,並尋找文中創新點,讓學生進行大膽、合理的想象,不失時機地進行課堂練筆,從而加深對寓意的理解。促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創造性練筆,訓練他們的想象力。

(一)以想象為點,進行課堂練筆

本文內容雖短,但如能仔細去推敲,就能發現文中有許多處細節餘味無窮,留給學生極大的想象空間。我根據教材設計了四個環節讓學生去想象,讓他們的思維自由馳騁,舒展個性。

想象一:南郭先生是如何在吹竽隊裏充數的?

學生根據書中的描寫想象南郭先生鼓着腮幫,捂着竽眼兒,裝腔作勢吹竽的樣子,並進行表演。設計這樣的教學環節主要使學生身臨其境,進一步加深對課文內容和主人公的深入瞭解。

想象二:當南郭先生知道齊湣王聽竽的特點後,他是怎麼想?怎麼做的?

這一環節的想象主要是針對人物心理活動和動作的描述,讓學生通過

文中的內容,從不同角度來揣摩南郭先生當時的心理,引導學生對寓言寓意的理解。沒有真才實學,靠矇混欺騙是不行的。

(二)從故事的結局入手,進行課外延伸

依據原文,進行創造性的續寫,對於發展學生的創造性、合理性思維,培養寫作興趣,提高寫作水平都有很大的幫助。學完這篇文章,學生們的心中對南郭先生這種不學無術、招搖撞騙深感厭惡。南郭先生是韓非子創造的一個藝術形象,當南郭先生逃離皇宮後,他以後的生活會怎樣呢?他的命運又會是如何呢?我請同學們以《南郭先生下崗後》為題,寫一篇短文。這是最後一個教學環節的設計,是對全文的一個延續,也是由課內向課外的延伸,學生可以選擇不同的角度進行思考,所説或所寫的素材非常廣泛,留給了學生思考的空間,和創作的慾望。

現在語文教學中課堂練筆日益受重視,這也是閲讀教學改革的必然,它所強調的綜合性、實踐性、創造性等正代表着語文教學改革的方向。我們教師如能充分挖掘教材所藴含的創新教育素材,把握好課堂練筆時機,鼓勵、啟發、誘導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渴望用新思路、新方法、新途徑,超常規地解決問題的態度和意願,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就一定能開闢課堂練筆的新天地!

濫竽充數的教學反思 篇3

鄂教版教材四年級下學期第7課《寓言兩則》包括《濫竽充數》和《畫蛇添足》這兩則寓言,我選擇了《濫竽充數》這則寓言,它講的是戰國時候,不會吹竽的南郭先生假裝會吹,混在齊宣王的樂隊裏騙取報酬,齊湣王繼位後他怕敗露,只好偷偷逃走,像南郭先生這樣不學無術,靠矇騙混飯吃的人騙得了一時,騙不了一世,假的就是假的,最終逃不過實踐的檢驗而被揭穿偽裝。這個故事諷刺了沒有真本領,混再行家裏充數的人。告訴我們想要成功,唯一的辦法就是勤奮學習,只有練就一身過硬的本領,才能經受得住一切考驗。抓住重點詞句,理解兩則寓言的寓意是這篇課文的教學重點也是教學難點。

教學本課前,我佈置學生蒐集一些寓言故事來讀一讀,在第一個環節導入中讓學生回憶過去的或者讀過的寓言故事進行交流,拓寬知識面,激發學生求知的慾望。充分感知寓言形象是理解、揭示寓言的基礎和前提,因此,在第二個環節初讀課文時,我讓學生充分地、自由地閲讀課文,對自己沒有讀懂的地方做上記號並再全班提出讓學生勇於發表自己的想法和看法。教學此環節時,我將學生質疑的問題進行歸納小結,最後落腳再三個問題上:南郭先生是怎樣在樂隊裏混的?為什麼能混過一次又一次而不被人發現呢?後來他為什麼要偷偷地逃走呢?整篇課文的學習就圍繞這三個問題展開。根據學習要求,再讓學生充分、自由地閲讀課文,並在有收穫的基礎上到小組中進行交流,然後抓住由這三個問題引出的重點句子和詞語理解課文。如“每逢吹竽,他也鼓着腮幫,捂着竽眼兒,裝腔作勢,混在隊伍裏充數。”為了讓學生深刻領悟到南郭先生那不會裝會的醜態,我用老師的朗讀給學生創設了一個想象的空間,讓學生充分大膽地發揮自己的現象,把自己腦海裏浮現出的南郭顯示描述出來,然後讀出來,這樣將文本語言轉化為形象畫面,課堂效果非常不錯。再理解“講排場”一詞時,我讓學生聯繫上下文,找出“排場”再這裏是指三百人吹竽的大場面;再理解“濫”字時我又用了選擇字義的方法讓學生理解,這些不同形式地理解詞語的方法都是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讓學生具有學習的能力,並且注意訓練學生用概括、簡練的語言敍述和回答問題,不要複述課文,體現了教學的文本性和工具性,也充分體現了“授人魚,不如授人漁也。”

整節課我覺得用創設情景的方法引導學生理解、想象感悟寓言小非常好,學生能夠大膽發揮想象,積極融入到課文的學習中去,非常積極踴躍地發表自己的意見,學習積極性很高。但是,在對學生的回答進行評價時,我覺得還不夠理想,老師的語言顯得比較貧乏,缺乏對學生指導性的評價,這也是我今後努力的目標。

這節課上完後,受到了劉主任和老師們的一致好評,安家都説是一節成功的課,都誇我肯積極鑽研教材,備課本、備學生,但是我明白,這節課不僅僅是我自己刻苦鑽研的結果,它包含了許多老師的無私的幫助和指導,特別是董老師,上課之前,我一直壓力很大,董老師一再鼓勵我説:“不要受別人的影響,自己又自己的風格,相信你一定能上好!”董老師耐心地,一句一句地教我怎麼説過渡語,怎麼評價學生的回答……聽完試教後,董老師又鼓勵我説:“上得不錯,下次一定會上得更好!”然後又逐字逐句地給我分析、講解、修改,反覆錘鍊,正是又了董老師細心地指導和鼓勵,我才能夠比較成功地上好這節課。再以後的工作中,我要把這種鑽研精神放再每一節課上,認真上好每一節課,爭取百尺竿頭,更上一層樓。

濫竽充數的教學反思 篇4

《基因突變和基因重組》的教學目標為:1.舉例説明基因突變的特徵和原因;2.簡述基因重組的概念含義和意義;3.簡述基因工程的概念含義和最基本工具;4.舉例説出生物變異在育種上的應用。其中,前三點內容是B級要求,而最後一點內容是C級要求。

在教學過程中,藉助表格形式,將三種可遺傳變異的概念、類型、特點、意義等進行了比較複習,既區分清楚了三種可遺傳變異,也節約了複習時間。

在複習基因突變時,向學生補充了真核生物基因結構、原核生物基因結構以及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轉錄翻譯過程的區別,這些知識的補充有利於幫助學生全面理解“基因發生突變後,生物的性狀不一定改變”的原因。從學生反饋來看,補充知識所起的作用是很明顯的。

由於基因工程內容在選修3教材中是重點知識,所以在本節課中只是簡單複習了基因工程的原理、操作工具和四步操作流程,主要是要讓學生理解,基因工程實質上也是一種基因重組形式。

同樣藉助表格形式,將雜交育種、誘變育種、單倍體育種、多倍體育種、基因工程育種和細胞工程育種等方法的原理、方法、優點、缺點進行了比較複習,並結合典型實例的分析幫助學生深入理解這些育種方法。最後,利用例題4和基礎題6對學生的複習情況進行了檢查,可以發現學生對於多種育種方法的綜合考察能夠很好地分析作答。

濫竽充數的教學反思 篇5

《鮮花和星星》是國小語文第二冊中的一首兒童詩。全詩共分兩部分,分別描寫地上的鮮花多和天上的星星多,體現了兒童生活的情趣以及孩子對身邊事物和美好大自然的關愛與嚮往。全詩情景交融,語言優美。在教學中,我重在引導學生通過朗讀去體會詩歌的意境,想象詩歌所描繪的美好畫面。

首先,我注重學生的心理需求。揭題前,我設計了兩則謎語。因為一年級的孩子,對謎語興趣較濃,以謎語的方式導入課題,讓學生興趣盎然,從而有更高的熱情投入到課文的學習。

其次,創設情境,誘發興趣。對於低年級的學生來説,要喚醒激勵他們學習語文的興趣,所以我創設一個充滿活力的生活化的課堂教學環境,一是利用多媒體課件,給學生展示美麗的畫面;二是讓孩子們把自己畫的鮮花和星星貼在草地和夜空中。

濫竽充數的教學反思 篇6

教學重點是把握主要內容,弄清建設者們是如何克服困難的,並從中受到感染。課前佈置的查找資料任務完成得較好,學生們很積極地蒐集了有關青藏鐵路的資料,彙報交流的時候也興致勃勃,講起來滔滔不絕,由於時間關係,課上交流不是很多,只能讓他們課後再互相傳閲資料,增長見識。從他們彙報情況可以知道,學生選取有用信息的能力還是有待加強。一節課下來,要解決的問題主要有三個:課文的主要內容;修鐵路遇到的困難;鐵路的重要意義。在教學時,我主要是這麼做的:

一、以韓紅的《天路》導入,激發興趣

二、抓住行文線索,體會人物精神

“把鐵路修到拉薩去!”這句話是課文的題目,又在文中反覆出現,是作者行文的線索。在教學時,先找出文中介紹“青藏鐵路”的句子,然後引出我外國人的評價和句子“把鐵路修到拉薩去,確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然後讓學生在整體感知課文的基礎上,説説從課文哪些地方感受到把鐵路修到拉薩去的不簡單,不容易。學生在默讀課文的過程中找到了阻礙築路大軍前進的困難所在,並紛紛聯繫實際發表自己的看法。

“那麼,這些困難,我們的建設者們又是怎樣克服的呢?請從文中找出答案,並談談你的體會。”這個問題較好回答,學生能輕鬆得從第6、9自然段中獲取答案,並且抓住文中關鍵的詞語,如“晝夜、反覆、徹夜通明、廢寢忘食、夜以繼日”等,感受建設者充滿智慧,不畏困難、堅持不懈的精神。

濫竽充數的教學反思 篇7

本節課在對教材認真鑽研後決定將教科書的7、1節分3課時學習,這一安排是合理的、明智的。第一課時解決電荷即靜電部分內容,對科學課和電工課學習的相關知識做一回顧,為電流學習做好鋪墊。本節公開課為教科書7、1節的第二課時主要講述電流,明確電流的產生、方向、大小。第3課時學習電壓。電流表、電壓表的使用在後續可是學習。

本節課的不足之處:1、電流表的使用,學生在科學課、電工課上都已經使用過了,但是遺忘率較高,教師估計不足。本節課不應該安排學生實驗:用電流表測電流。造成課堂時間比較緊張,有些學生手忙腳亂,連電路也連接不好更不用説測電流。甚至有些學生已經忘記了電流表怎樣使用。2、學生鞏固、練習這一環節訓練還不到位。由於安排了實驗,學生對本節課電荷量、電流的公式的訓練只是草草收場。

本節課的成功之處在於:1、“電流形成”的視頻材料選擇的較好。電荷這種微觀粒子人們是無法看到的,再好的實驗也不能出電荷極其運動。利用多媒體模擬電荷及其運動,向學生展示電流的形成過程,使得抽象的物理知識變的具體想形象,更以與學生理解電流現象。2、趣味小實驗利用的比較好,同時引起了師生的興趣。這個實驗不僅由新奇的實驗現象能引起學生的興趣與注意,更重要的是能突出做這個小實驗的目的:電流是有方向的。3、電流這個物理量引入的較好。既然在教學中把電流與水流進行了類比,那麼就乾脆通過比較水流的大小來比較電流的大小,使學生進行知識與方法的遷移。並且利用量筒接水的活動,使學生自然的得出電流這一物理量的定義,即體現了控制變量法,又利用了比值定義法。

濫竽充數的教學反思 篇8

這節課為了體現課程標準改革精神,主要圍繞課程標準的三個維度目標進行設計,全面考慮了學生在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接受的教育,培養了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教案體現了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以生為本”的課改思想。

2、積極實施教學評價,提高了學生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習習慣。

3、創設的詩歌學習情景,增強感悟。

4、合理引導學生質疑,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5、注重對詩歌進行感悟教學,將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融為一體。

本次學習活動前後,結合課標,我進行了認真深入的思考。下面是我的一點心得體會。

1.語文學習的過程,其實就是一個學習資源整合的過程。語文學習,應充分挖掘教學資源,活動的設計應體現語文課標學習的“開放性”特點。組織學生進行以“鄉愁”為主題的綜合性學習活動,則是挖掘了更為廣泛的教學資源,使課堂真正成為語文學習的窗口。

2.語文學習的過程,其實就是引導學生獵獲信息的過程,——這是信息整合的前提。上網、讀書看報、看電影電視可以獲取信息,與人交談也是獲得信息的一種方法。

作為一個語文老師,應有“放眼宇宙,吞吐日月”的氣度與胸懷,這是語文課標“資源整合”提出的要求。我想,這也應是我以後教學與人生努力的方向。

濫竽充數的教學反思 篇9

《一隻貝》是著名作家賈平凹的一篇寓意深刻的哲理散文,也是語文S版四年級上冊語文第一單元的一篇課文。這篇課文寫的是海里的貝被海浪送到岸邊,只剩下美麗的貝殼,被孩子們撿起。有一隻普通的貝,因為一粒沙子鑽進體內,使它的殼失去光澤,逐漸破爛,被孩子們踢飛,裏面卻藏着一顆閃亮的大珍珠。

課文內容寓意深刻,是極好的對學生思想教育的範本。但因為內容對四年級的孩子來説有點難度,所以在備課時,我極力想尋找一個能讓孩子們快速理解的切入點,我思考了以下幾個問題如何突破:1、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2、如何體會這隻貝的可憐與可敬?3、作者想借這隻貝表達什麼?把這幾個問題作為教學重點,分兩課時引導學生理解課文。

第一課時,考慮到學情,又想讓孩子們一下子進入文本,我採用以前在三年級學過的《在金色的沙灘上》一文導入。“孩子們,三年級學習的《在金色的沙灘上》,至今,課文中描寫的那美麗的景色,那善良的小姑娘、那漂亮的貝殼還深深印在我的心裏。”隨即,大屏幕上出現各種美麗的貝殼。學生們發出讚歎之情。我接着説:“貝殼是貝類的榮耀,也是貝類的價值所在。今天,我們學習的課文,講述的就是一隻貝的故事。”考慮到學生的初讀課文的難度大,我就做深情地範讀,要求學生認真聽,並畫出生字詞語。我入情地朗讀着,孩子們靜靜地聽着,他們分明已經被這個故事深深感染,讀完後,孩子們還沉浸在故事中。“朗讀是個人情感的流露,也代表着個人對課文的理解,老師的的朗讀是老師對課文的理解。希望同學們在通過字詞關後,也能讀出自己對這篇課文的理解。”孩子們的情感被激發出來了,學習字詞的熱情空前高漲。在自由讀的環節,我發現每個孩子都在很認真,很投入地讀。在默讀環節,讓他們思考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孩子們都提到了第九自然段“這是一粒沙子鑽進貝里,貝用血和肉磨製成的,這是一隻可憐的貝,也是一隻可敬的貝。”於是我引導學生積累了本段,大多數孩子都把這個段落背下來了。這節課,學生們之所以投入,也許是我的範讀打動了孩子的心靈,也許是得當的表揚激發了他們的興趣,總之,孩子們表現特別好。

第二課時,在充分朗讀的基礎上,我更多的是引導學生們來“悟”。我以一個問題引發學生的思考:這是一隻可憐的貝,也是一隻可敬的貝,它可憐在哪兒?又可敬在哪兒?默讀課文,在觸動你心靈的詞語或句子旁邊標註上自己的閲讀感受。學生們的發言讓我感受到了他們理解的深度。他們爭先恐後舉手發言,個個談到可憐之處深情朗讀,可敬之處的崇高敬意,讓我不得不表揚我的學生。

我想,孩子們都是潛力無窮的,之所以有時候在課堂上死氣沉沉,不願發言,是因為我們老師沒有真正走進學生的心靈,沒有把他們內心深處的對知識、情感的渴求挖掘出來,我們在備課中,真的要用心思考。

濫竽充數的教學反思 篇10

今天我上了第六組的第一篇課文《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本組單元目標也主要是感受名人成長的故事,因此,這篇文章最主要的任務應是感受少年周恩來偉大的志向與開闊的胸懷。《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圍繞周恩來立下“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這個志向的原因是什麼展開故事,作者以陳述事實的語氣,滿懷對周恩來的敬愛之情,通過人物的對話,帶領我們真實而具體地走進了一個有理想有志氣的中國少年的內心世界,感受到了一個偉大人物從小就有不同凡響的心聲。《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整篇課文教學,在本課時我主要是圍繞“中華不振”這部分組織學習。具體注重以下幾個方面:

1、遵循閲讀規律,整體解讀文本。

本篇課文從內容上看,涉及很多方面,諸如:瀋陽的繁華、熱鬧;街道上燈紅酒綠;伯父的擔心與提醒;周恩來的不解與困惑;中國婦女的悲慘遭遇;周恩來的思考;周恩來令魏校長為之一振的胸懷和報負。這些看似沒有聯繫的場景與事件背後卻有着一條內在的隱線,即:中華不振。這一切都是對“中華不振”的最好註解。研透“中華不振”又是學習“中華要振”的基礎,研透了“中華不振”,學習“中華要振”就能水到渠成。因此,在教學中,我遵循閲讀的規律,以讀為本,從整體感知入手。通過“有一個詞語和“中華崛起”的意思正好相反,請同學們到課文中去找一找。”引導學生抓住了“中華不振”這個詞,最後又讓學生再讀課文,自讀自悟,劃出反映中華不振的詞句,並説説從這些詞句哪些方面看出“中華不振”。學生們的回答是精彩紛呈的,他們把課文中每一個能看出“中華不振”的句子都找出來了。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學生已經走進文本,對“中華不振”有了較深刻的思考。這樣的教學,從整體感知的初讀到自讀自悟的再讀;根據不同要求採用了不同讀的方式,既關注了讀的層次,又給學生提供了充分感知文本的讀的時間。

2、深入重點研讀,進行語文實踐。

對這麼多的內容,我不面面俱到,四面出擊,而是引領學生進行聚焦,重點引導學生研讀了伯父的話和中國婦女受到洋人欺凌卻得不到中國巡警的保護這兩部分內容。特別是中國婦女受到洋人欺凌卻得不到中國巡警的保護這件事,是本文的重點,它暴露了當時社會的黑暗,人民生活的痛苦,而這一切都是因為“中華不振”。這樣處理,點線面結合,既有線上的“序”,面上的“廣”,也有點上的“深”。

在導讀“那是外國租界地,惹出麻煩就糟了,沒處説理去!”這一句時,讓學生通過讀悟,體會伯父的複雜心情,引導學生讀出了“無奈”,讀出了“擔心”,讀出了“憤怒”,讀出了“沉重”……這些感悟雖然不同,但都源於“中華不振”,這樣的導讀,極大地豐富了學生的情感體驗。

另外在研讀“這個婦女的親人被洋人的汽車軋死了,她原指望中國的巡警局能給她撐腰,懲處這個洋人。誰知中國巡警不但不懲處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訓斥了一通。圍觀的中國人都緊握着拳頭。但是,在外國租界裏,誰又敢怎麼樣呢?”這個重點時,更是運用導語創境的手段:“這位婦女的親人可能是他相依為命的丈夫——,這位婦女的親人可能是他白髮蒼蒼的母親——,這位婦女的親人如果也是你的親人——。”其次,還引導學生關注語言,如在讀悟時,把“原指望,誰知,不但不,反而”,這幾個字加粗後,讓學生再去讀讀,有什麼不同。把讀與語言形式、內容、情感的感悟結合起來。

一節課下來,我滿懷激情,學生情緒時高時低,故而在課堂節奏的把握還不夠,另外,感覺自己有些急躁,以至打斷學生的思維。個人語言反饋有待加強。

濫竽充數的教學反思 篇11

《長征》已經成為世界軍事史上的一大奇蹟,不管從哪個角度説,我們不能忘記那段歷史,也不能讓學生忘記那段歷史。現在,也有好多歷史家研究長征,更客觀地評估長征,有好多作家拿起筆,重新寫起長征。長征對於中國人來説,早已經不是簡單的歷史事件了。從我們讀書時,課本從國小到高中,甚至到大學,都有這一素材。寫這一思考,我用“紅軍+長征”在百度中搜索,搜索到217000條信息,這足以説明長征是一門課程,是一門中國人要學的課程。蘇教版在三年級下冊首次將“長征”引到教材,旨在引領學生讀長征,研究着長征。

對於三年級學生來説,“長征”的事,按我們的一般認識來看學生們並不陌生,因為這方面的電視劇、電影、書等還是非常多的。但現在孩子因為喜歡遊戲,喜歡卡通,喜歡動畫[題外話:中國還沒有創造出一部動畫式長征大劇],因為“長征”是成人的世界,也許沒有更多的信息走進孩子的大腦,瞭解了孩子已有的知識經驗,瞭解了孩子的實際情況,就能把這篇文章的本質呈現與學生了。這也是,我們在教學之前所要研究的。

“菩薩兵”這篇長征小故事,給予學生的是什麼?一是讓學生知道朱德(我問過三年級的老師,一個班38人,有37個人不知道朱德,1個人説的也是所問非所答);二是引領學生知道那時的藏民是如何生活的(課文寫的不是很詳細,學生閲讀後也能夠粗略地知道一點)(那時的藏民還是農奴制);三是軍民魚水情是怎麼建立起來的;四是這篇文章以《菩薩兵》為題,“菩薩”一詞要讓學生理解,我們不要把菩薩一詞理解成迷信,引導學生明白這是一種信仰,“菩薩”是佛教用語。指修行到了一定程度,地位僅次於佛的人,這也是菩薩一詞的本義。是藏族同胞對這支部隊的稱呼。而在這一課中其意思還有着“心地慈善的人”的意思。這同樣也是藏族同胞對這支部隊的稱呼。另外還有“兵”這個詞的理解。教學中,我們不能把落腳點只放在朱總司令上,這篇文章不是單單歌頌朱總司令的,而是歌頌朱總司令這支隊伍的。我們要讓學生明白,長征不是一個人的事,而是羣體的事。最後一個自然段:“他們説:‘幾時見過菩薩一樣的司令,菩薩一樣的兵呀!’”,雖然意思有多層,但關鍵還是要讓學生明白,這個團隊的力量改變了藏族同胞的認識。

為什麼要開動員會呢?對於這個問題,我也思考着。在研究長征史上,人們不會忘記許多會議的,每一種會議都有着一定的目的。為次動員會為什麼開?一是紅軍戰士不理解藏族同胞,説明這個會議要開;二是藏族同胞不理解紅軍,這個會議要開;三是行動起來才能讓藏族同胞理解;四是並不是所有軍人都能夠統一的,開動員會是統一認識;五是春耕時候,不搶種不行,這是硬任務,也是一次命令性的大會……所以,在思考這個動員會時,我感覺到,在課堂上,我們應該引導學生在閲讀中思考這次動員會,因為這個會非常有意思,值得研究。沒有這個會,熱火朝天地幹是難以出現的。

這篇文章傳遞的信息非常多,僅僅靠課文的理解,肯定是不夠的,因為對於孩子來説,這裏的未知數太多了,因此,用這一課引領學生讀讀長征方面的書,還是可行的。學生如果能主動去讀了,長征就不會那麼抽象了!

濫竽充數的教學反思 篇12

《我們的田野》原是組歌《夏天旅行歌》中的第三首,由於它的音樂形象鮮明,旋律優美動聽,易於上口,多年來廣為流傳,成為一首獨立的兒童抒情性合唱歌曲。歌詞精彩,富有詩意旋律優美、動聽,襯托出了祖國江山多嬌的美麗畫卷。

在教學中, 我讓學生先了解歌詞的內容,感受詩歌描述的美景,通過朗誦指導學生深入理解歌詞含義。然後再欣賞旋律,首先感受情緒。在流動的旋律上反過來再次感受歌詞的含義,體驗這首歌曲所表達的對祖國山山水水的熱愛和對大自然的讚美。學生的學習效果很好。因為“唱”是學生把音樂的音響轉化成自己內部音響後再外化出來的一個必要步驟,使學生通過“聽”的活動將自己頭腦中所建立的印象保持、再現和加強的過程。通過正確的“唱”再現了“聽”的信號。學生在演唱中將會結合自己所學的知識,在接受歌曲感性刺激的同時誘發情感上的反映,從而加深對歌曲作品的理解,這樣能提高歌曲的教學效率,培養學生獨立學習的能力。

濫竽充數的教學反思 篇13

一學期即將過去,可以説緊張忙碌而收穫多多,尤其是碰上精英中學的全面改革,面對這一機遇,充滿着挑戰。

本學期我擔任兩個文科班的數學課,9班**班,10班潛能班,由於兩個班的程度不同,給我的數學教學工作帶來了相當大的壓力。

10班潛能班基礎很差,最好的學生總分才300多,數學平均成績30多分,又因為是文科班很多同學一點基礎都沒有,對於這樣的班級我主要抓基礎。9班**班程度比較好,但是層次也不均衡,好的500多分,差的300多分。由於學生的整體情況不一樣,同一班級的學生,層次差別也較大,給教學帶來很大的難度,對於這種情況我從整體上把握教學目標,又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出具體要求,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區別對待,這樣,對課前預習、課堂訓練、課後作業的佈置和課後的輔導的內容也就因人而異,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在課堂提問上也分層次,基礎題一般由學生來做,以增強他們的信心,提高學習的興趣,對能力較強的學生要把知識點擴展開來,充分挖掘他們的潛力,提高他們邏輯思維能力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課後作業的佈置,既有全體學生的必做題也有針對較強能力的學生的思考題,在課後對學生的輔導的內容也因人而異,讓所有的學生都能有所收穫,使不同層次的學生的能力都能得到提高。

第一次月考雖然成績不是很好,但10班在三個潛能班中是第二,而其他科都是最後,這多少讓我感到這一段時間心血沒有白費。考下來後,張蓓跟我説:“老師,你知道嗎?以前考試第二卷我都不做,這次考試我做了,二卷考了20多分。”我知道20分不是很高,但對於她來説已經是很大的進步了,張蓓屬於那種聰明不愛學習的主,在接他們的一個月來我發現她有潛力就經常找她談話,上課讓她回答問題,她終於有了進步。李澤勝原來也不學習,自從開立體幾何後他才開始學習,因為這部分知識與前面沒有什麼聯繫,他學的很認真,這次月考二卷拿了42分,我感到很意外,因為**班二卷40分以上的學生就不是很多,從這一點我發現只要我努力,只要學生學是可以出現奇蹟的。

月考之後學生的狀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有一部分學生雖然原來不學但作業還交,考完試後作業出現了不交的現象,催催就交一次,不催就不交。上課的狀態也不如從前,有幾個學生原來還跟着學,現在不學了,像趙陽,杜曉雨,張冉冉還有符豪。經過一個月的努力成績還是不是很好,他們疲憊了,想放棄。有一次跟學生談話,他們説真的他們也很想學,但是真的是學不會,還有我的脾氣不太好,經常喊他們,還有數學課太枯燥了,沒有意思。以前我是很寬容的對學生,很少發脾氣,現在在9班我也很少發脾氣,但是他們班的學生真的有時候我感到很生氣,不學習不聽課還説話。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狀態呢,我從自身找原因了嗎?為什麼在9班我就可以擁有一顆樂觀的心態呢?為什麼在9班我就可以快樂寬容的對待每一個學生呢?也許在內心深處我對他們的要求太高了,他們是學困生,我應該寬容,還應該賞識。渴望賞識是人性中最可愛的弱點。那天晚輔導孫思宇突然想補課,我給她補了一節內容,她學的很快,還獨立把作業完成了,她告訴我這是她第一次沒有抄作業。聽到她的話我不知道是該感到高興還是悲哀,這就是我可愛的學生。

反思自己的工作後我在不斷地改變自己,努力使自己成為快樂的教師樂觀的教師,為了讓自己成為學生喜歡的老師,我做了以下努力。一是拜師。學問有先後,術業有專攻,我經常向老教師請教,聽課,並不斷地反思。二是閲讀。教師曾經是“讀書人”,可一旦做了教師之後,卻少有人還在延續讀書的習慣。原來還有時間去圖書館看書,可改革之後時間很緊張就沒有時間去了,我就借書看。除了讀書之外,我還看一些 “教育電影”、“教育電視”和“教育錄像”等。三是走進學生的心靈。對尖子生時時關注,不斷鼓勵。對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更要多給一點熱愛、多一點鼓勵、多一點微笑。關愛學生,激起學習激情。熱愛學生,走近學生,哪怕是一句簡單的鼓勵的話,都能激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進而激活學習數學的思維。 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師生關係有了很大改善,但是還有一部分學生的學習數學的興趣無法激起。這將是我下學期要抓的重點。

在兩個班的教學中,我認為最重要的是抓落實。“落實就是成績”,學生的落實在教師教學的最後一個環節,也是最出成績的一環。因此,我特別抓好了一下幾點:

1、書面作業狠抓質量和規範,注重培養學生的滿分意識,關注細節與過程;

2、導學案提前預習,上課檢查,以提高課堂效率;

3、《基礎訓練》和《導學練》採取不定期抽查的方式,督促學生及時跟上教學進度;

4、單元測試及時批改,及時整理錯題訂正本。

5、加強尖子生的數學弱科輔導工作,保證尖子生羣體的實力;

6、注重基礎知識的訓練。理解教材中例題的典型作用,對教材中的練習題,不但要會做,還要深刻理解在解決問題時題目所體現的數學思維方法。

總之,本學期我教學態度認真,任勞任怨,不早退、不遲到,能認真落實學校對備、教、批、輔、各教學環節的規定,努力向課堂要質量。當然在工作中還有很多的不足之處,比如在管理學生這方面需要我不斷地學習,還有在課改上也需要我努力學習跟上形勢,讓自己的課真正地受學生喜歡。在教學中的教訓我要牢記並保證不再犯同樣的錯誤,今後我會繼續努力學習,積極實踐,勤於積累,爭取不斷地超越自己。

濫竽充數的教學反思 篇14

《陳太丘與友期》是一篇很多人都熟悉的名篇。它講述了七歲兒童陳元方的故事,表現了陳元方的明白事理和落落大方,同時也告誡人們,做人要講信用,為人要方正。文中人物形象鮮明,對話描寫簡潔明瞭。學生從語言表達上,思想上均會有較大的收穫,該文的教學能啟迪學生心智,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也不失是一篇好文章。

我在設計本文時,重點採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閲讀方法,主要分成五板塊進行:

一、動口朗讀感知內容,通過朗讀要求學生讀準字音、節奏,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二、動心細讀互説譯文,要求學生在自讀中既要動口又要動心,並結合註釋和工具書想一想每個句子的意思,然後以句子為單位,小組內互譯課文。老師抽查學習效果並作點撥。

三、動情精讀,析説文句。要求學生再讀課文。此時的朗讀,要求是動情,要讀出課文的輕重緩急,並充分表達自己的情感。學生思考並互動交流發言。(以下內容為課堂實錄,個別內容有改動)

學生1:“期日中,過中不至”這句話寫出了不守信用的人是客人,而不是陳太丘。也説明了陳太丘是一個不守信用的人。

學生2:“陳太丘與友期行”交待了人物和事件,可謂開門見山。

學生3:“太丘捨去,去後乃至”寫出了客人發怒的原因。

學生4“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客人得知陳太丘已離開後。他不僅不反省自己的過失,反而怒責陳太丘.語言也顯得太粗俗.

學生5:“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陳元方針鋒相對,指出了客人失約是“無信”,義正辭嚴,逼得對方無言可答。

學生6:也是這一次,它形象地寫出了陳元方作為一個七歲兒童的聰明與理智,讓鬚眉汗顏。

學生7:元方入門不顧”寫出了陳元方率真的個性。

學生8:這一句有人説表現了陳元方無理。我不這樣認為,如果陳元方與客人寒暄,接受客人的道歉,則不符合一個七歲兒童的心理性格,責備他無禮,則不合情理,畢竟陳元方還是一個七歲的兒童,怎能求全責備呢?(全班鼓掌)

┉┉

四、動容品讀,拓展延伸。要求再讀課文,此時的朗讀要求動容,要進入情景要讀得有表情。老師點撥:陳元方七歲就能懂禮識義,讀完這篇文章後,你從中懂得了什麼道理?試結合你的生活實際,説説你的感悟。(以下內容為課堂實錄,部分有改動)

學生1:讀了《陳太丘與友期》,我感到最深的是學會了尊重別人。對別人不尊重,就是對自己不尊重。

學生2:學了這篇課文,我最深的感悟是:拋棄誠信的人,人們也會拋棄你。

學生3:我認為陳太丘的朋友在七歲的孩子面前罵人,是對小孩子的不尊重。這使我聯想到現在社會中,也有些大人在小孩子面前肆意辱罵,認為是對的。這值得大人們深思啊!(全班熱烈鼓掌)

學生4:墨子説過:“言必信,行必果”,古人尚且如此,我們今人更應該講誠信,否則,失去的不僅僅是朋友的尊重,更是我們做人的根本——誠信。

學生5:今天,我們有些同學犯些錯誤,答應要改正,過了一段時間卻又犯了,這能説他誠信、守約嗎?我們難道不也應該深思嗎?

五、讀背課文,教師小結。

完成了《陳太丘與友期》的教學,反省自己的得失,我覺得有以下幾個方面值得研究:

(一)古文教學一定要讓學生反覆朗讀。

只有讓學生通過大量的朗讀練習,學生才能逐步掌握文章的語言、節奏、句式,進而體會到文章的內容及藴涵的道理,並通過説的形式表現出來。這不僅鍛鍊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而且學生在談自己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時也會受到情感薰陶,並獲得思維的啟迪,從而享受審美是樂趣。這也充分體現了新課程標準對閲讀的要求。

(二)相信學生,把課堂還給學生。

學生對內容的把握和分析如此深刻,拓展訓練時,學生還引經據典,這是我在準備這堂課時沒有想到的,當時我還設想一些引導學生思考的過渡問題,在這裏都沒有用上,學生是表現應該説很精彩,使我順利地完成了教學任務。這使我感到在今天的教學中要大膽放手學生去想去做。

(三)文言文教學,也要注意對學生品德的培養。

由於本文淺顯易懂,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學生較易把握,因此我在教學設計中有意加重了對學生道德情操的培養,將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導向向貫穿於整個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受到潛移默化,從而達到潤物細無聲的佳境。

(四)自主合作探究是學習方式貫穿整個課堂,有較大積極意義

傳統的教育方式可謂吃力不討好,本文的教學使我進一步加深了對這種學習方式的理解。否則,課堂不可能如此活躍,學生解題以及思想上的閃光點也不可能讓我們捕捉到,更説不上發揚了。特別是學生求異思維的能力了。記得在課堂上有一名同學認為客人以認錯,陳元方就應當原諒他,而他居然“入門而不顧”,弄得客人尷尬之極,無地自容,這難道是有理。當時有些同學就在下面笑,這時,我並沒有批評他,而是認為他講得有道理,且想法不落俗套,並鼓勵大家用掌聲歡迎。他後來也有很精彩的發言。

濫竽充數的教學反思 篇15

《楊修之死》是一篇自讀課文,內容看上去比較簡單。但是通過認真研究課文,我發現它很值得一教。有助於訓練學生的複述、概括、分析、寫作等能力。本次教學設計和教學實施過程基本上實現了自己的預定教學目標。現將收穫總結如下:

一、可繼續發揚的優點:

1、教學設計要勇於打破常規。

《楊修之死》是白話小説。一般情況下,我們會按照小説的三要素,即環境、人物、情節的格式來教學。在實際授課過程中,我竭力避免這種傳統教學思路。而是選擇本文的焦點問題,也是學生最感興趣的話題——楊修的死因,來大做文章。將古往今來學者們的觀點引入,讓學生分小組展開討論,激發學生的思維。這樣既打破常規按部就班分析小説情節、人物形象的做法,又增添了課堂的學術氣息,拓展了課堂教學內容,更最重要的是訓練學生思維,學會如何根據文本分析問題,學會提取有效信息,尋找依據,支撐自己的觀點。在互相切磋中,掌握本文的重點,學習小説的方法。

2、情境教學

複述課文主要情節,既是對學生轉換角度複述能力的考察,也是創設情境。在討論的過程中,我也含蓄地運用了這個教學方法。這就是部分聽課老師所説的演義法。情境教學能夠把學生帶入課文意境中去,在滲透情感體驗的同時,激發其思維。情境為教與學都增添了趣味性,使教學內容變得通俗易懂。

3、精心設計導語

好的開頭等於成功一半。教學導語要能夠給學生新鮮感,引起他們學習的慾望,調動學習的積極性。本次教學我從生活案例入手,增強課文時代感的同時,引起他們思考楊修之死。從一開始就將學生的注意力緊緊抓住,在以下的環節中層層推進,挖掘課文的深度。

二、今後教學需要改進的地方

1、認真研究學生

認真研究教法的同時,更要深入全面地研究學習對象。制定的目標,設定的導引問題難度要適當。對學情要做到心中有數。

2、提高設問技巧

提問是一種藝術。要根據不同能力、性格的學生要隨機應變設定不同的提問方法。對於高難度的問題,要設置台階,引導學生一步步攀登到制高點。不同教學環節間,過渡處需要巧妙設計,自然轉換。

3、控制教學節奏

一張一弛,文武之道。把握每一個教學環節的時間,注意教學節奏要做到張弛有度。好的教學課堂如同聽藝術家演奏一曲優美動聽的音樂。

4、加強板書訓練

美麗實用的板書會為教學錦上添花。本次教學板書有些凌亂。既不美觀,又不利於學生掌握教學內容。教師應該以身作則,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有利於導引學生。

總之,這次教學實踐暴露了許多問題,收穫多多,為我以後教學指引了奮鬥目標。

濫竽充數的教學反思 篇16

一個學期即將結束,我回顧了自己在本學期裏所做的工作,認真反思,總結積累經驗,希望能取得更大的進步。

我是一名語文教師,更是一位班主任,不僅要抓好自身的教學工作,更要肩負起班級的管理和學生的教育工作。

社會、家庭把一個個天真活潑,充滿朝氣的孩子送到學校,交給我們老師,這是對我們當教師的多大信任啊,那麼我們就應該懂得如何去愛我們的教育事業,乃至於愛我們眼前的每一位學生。有了對教育事業的愛,有了對班級、對學生的愛,才能憑着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深入、細緻地開展工作,用恰當、靈活的工作方法教育好、培養好學生,尤其是後進生。

工作中,我虛心向他人學習,努力積累教育教學經驗。經常閲讀教育教學雜誌報刊,學習《新課標》,積極參加校本培訓,認真備課,教法力求靈活有實效,讓學生自主性地參與學習,培養他們創新意識、探究精神。在上好課的同時,細緻地批閲作業,並幫助學生及時訂正。課外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進行輔導。

讓學生學好文化課的同時,我努力培養學生能力,想方設法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班級的管理與建設中。與學生合作是班主任工作的重點。《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教師是一個決策者,而不再是一個執行者。”對於班級管理,我們不能“一手包辦”,也不能“放任自流”,而應建立以學生為主體、全員參與,以教師為主導、協助管理的合作關係,建立一套自律的班級管理模式。通過民主、自主的競選後,在班幹部上崗前,要作好崗前培訓,使他們明確自己的職責和工作範圍,以及要達到的目的(或效果)。學生在工作中總會表現出稚嫩的一面,需要老師去指導、去組織。因此,在班幹部日常管理中,對出現的問題要及時處理解決。同時,通過每週的班會和其它渠道,對班級現狀瞭如指掌,做到活而不亂、嚴而有度,並根據實際情況做出下一步決策。

柏拉圖説:“教育者的品質為教育成功的因素。”身教重於言教。我努力從小事抓起,讓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低年級兒童缺少自主意識,教室裏有時粉筆掉地上或地上出現果殼紙屑,很多學生都不會自覺地去撿,於是我就以身示範,自己撿、自己掃。學生看到後,紛紛跑來幫忙,我就趁機表揚、引導,讓他們意識到維持環境的潔淨是大家的責任,是大家的光榮。以後,學生都能很自覺地保持教室的潔淨。

班主任的工作是瑣碎的,卻更需要耐心和細心。我熱愛每一位學生,他們和我是平等的,我尊重他們,也努力地去了解他們。平常課前課後,儘量到學生當中去,和他們聊天,聽學生反映,觀察學生的精神狀態和情緒變化。誰進步了,給予表揚和勉勵;誰退步了,給予點醒和鞭策;誰生病了,給予關心和愛護;誰有困難,給予幫助和安慰。讓學生親近自己,使自己成為他們的朋友。在工作中,我發現與學生交談,特別是進行思想教育時,需要把握學生心理,運用一定的談話技巧。這一點受自身年齡、教學經驗影響,我還稍嫌稚嫩。因此,我正潛心研讀相關的心理學和教育教學資料,學習他人寶貴經驗,努力使自己做得更好。

孩子就如同一張白紙,上面的五彩斑斕總是慢慢積累,現在的底色將註定其基礎色調。紅則愈紅,黑則愈黑。而我希望我帶給學生的的一片晴空、綠地、清水......這些最純潔、最美麗的畫面擺在我面前時,我會更加努力地邁好每一步。

半期教學反思篇四

半期考試結束了,半學期以來,可能由於自己的原因,在教學中發現學生主要存在如下問題:

一.學生學習習慣普遍較差,開學之初就強調做好課前三分鐘,上數學課必須將課本、作業本、筆記本、草稿紙等放在桌上,整理錯題集,反覆強調後,能真正堅持的學生為數甚少,

二.多次強調不能使用計算器(教材要求可使用的除外),出於目前大學聯考不能攜帶計算器考慮,大學聯考對數學考察的數學能力之一就是基本運算能力。同時為了學生提升自己的運算能力,避免出現離開計算器思維就受阻的現象。用心良苦,學生不領情。

三.基礎知識普遍不紮實,運算能力弱,過度依賴計算器,對數字不敏感。基本技能較弱,比如通分,去絕對值,去根號,提取公因式,配方,常用公式的記憶方面等方面都存在較多問題。

四.依賴性過強,獨立思考能力較弱,不喜歡自己動手,上課不喜歡做筆記,聽講也不是很認真,經常開小差,總認為聽懂就行了,不去歸納總結方法,加之課後沒有及時複習鞏固所學知識,做作業時問題很多,抄襲現象比較嚴重。遇到相對較為複雜的題目,一般都在觀望,不會主動去思考,不會去嘗試,總想讓老師代勞,給出最終結果。其實很多數學題是需要邊做邊思考,很多是在做題過程中不經意間才會才思泉湧。

五.抄襲作業現象比較突出。苦口婆心,但是收效甚微。

當然學生有其諸多可愛之處,我是本着提高為目的,上面羅列的都是他們的不足之處。作為教師,我覺得針對現狀,需要做好以下方面:結合學生實際,認真備課,講解例題習題一定要透徹,宜慢不宜快;多鼓勵學生,提高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語言最好能風趣幽默;多結合實際讓他們明白數學是有用的,具體的,而非抽象的,枯燥的;給學生解疑時,態度一定要和藹,因為很多學生在國中階段得不到老師的重視,心理上對老師有一定的陰影;要多從方法、習慣和學習行為上加以指導,個人認為養成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最重要的;做題宜精不宜濫;對抄襲作業的現象,應該採取一些措施加以杜絕,否則學風的建設就是一句空話。

半期後準備做好以下工作:

一、 讀好課本,學會研究

有些“自我感覺良好”的學生,常輕視課本中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學習與訓練,經常是知道怎麼做就算了,而不去認真演算書寫,但對難題很感興趣,以顯示自己的“水平”,好高騖遠,重“量”輕“質”,陷入題海,到正規作業或考試中不是演算出錯就是中途“卡殼” 。因此,同學們應從高一開始,增強自己從課本入手進行研究的意識。可以把每條定理、每道例題都當作習題,認真地重證、重解,並適當加些批註,特別是通過對典型例題的講解分析,最後要抽象出解決這類問題的數學思想和方法,並做好書面的解題後的反思,總結出解題的一般規律和特殊規律,以便推廣和靈活運用,

另外,學生要儘可能獨立解題,因為求解過程,也是培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一個過程,同時更是一個研究過程。

二、記好筆記,注重課堂

首先,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好的聽課習慣是很重要的。當然聽是主要的,聽能使注意力集中,要把老師講的關鍵性部分聽懂、聽會。聽的時候注意思考、分析問題。如果只是光聽不記,或光記不聽必然顧此失彼,不能很好地掌握所學的知識,因此應適當地有目的性的記好筆記,領會課上老師的思路和方法,才能真正理解所學的知識。有選擇性的記筆記有利於自己複習鞏固所學知識。

其次,要提高數學能力,當然是通過課堂來提高,要充分利用好課堂這塊陣地,學習數學的過程是活的,老師教學的對象也是活的,都在隨着教學過程的發展而變化,尤其是當老師注重能力教學的時候,教材是反映不出來的。數學能力是隨着知識的發生而同時形成的,無論是形成一個概念,掌握一條法則,會做一個習題,都應該從不同的能力角度來培養和提高。課堂上通過老師的教學,理解所學內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弄清與前後知識的聯繫等,只有把握住教材,才能掌握學習的主動。 再次,如果數學課沒有一定的速度,那是一種無效學習。慢騰騰的學習是訓練不出思維速度,訓練不出思維的敏捷性,是培養不出數學能力的,這就要求在數學學習中一定要有節奏,這樣久而久之,思維的敏捷性和數學能力會逐步提高。

最後,在數學課堂中,老師一般少不了提問與板演,有時還伴隨着問題討論,因此可以聽到許多的信息,這些問題是很有價值的。對於那些典型問題,帶有普遍性的問題都必須及時解決,不能把問題的結症遺留下來,甚至沉澱下來,有價值的問題要及時抓住,遺留問題要有針對性地補,注重實效。

三、做好作業,講究規範

在課堂、課外練習中培養良好的作業習慣也很有必要.在作業中不但做得整齊、清潔,培養一種美感,還要有條理,這是培養邏輯能力的一條有效途徑,必須獨立完成。同時可以培養一種獨立思考和解題正確的責任感。在作業時要提倡效率,應該十分鐘完成的作業,不拖到半小時完成,疲疲憊憊的作業習慣使思維鬆散、精力不集中,這對培養數學能力是有害而無益的。抓數學學習習慣必須從高一年級主動抓起,無論從年齡增長的心理特徵上講,還是從學習的不同階段的要求上講都應該進行學習習慣的培養。

四、做好反思,把握規律

一個人不斷接受新知識,不斷遭遇挫折產生疑問,不斷地總結,才有不斷地提高。“會總結的同學,他的能力就會提高,挫折經驗是成功的基石。”學習要經常總結規律,目的就是為了更一步的發展。通過與老師、同學平時的接觸交流,逐步總結出一般性的學習步驟,它包括:制定計劃、課前自學、專心上課、及時複習、獨立作業、解決疑難、系統小結和課外學習幾個方面,簡單概括為四個環節(預習、上課、整理、作業)和一個步驟(複習總結)。每一個環節都有較深刻的內容,帶有較強的目的性、針對性,要落實到位。堅持“兩先兩後一小結”(先預習後聽課,先複習後做作業,寫好每個單元的總結)的學習習慣。

五、練好悟性,提升能力 學習要注重反思,練好悟性。老師上課一般都要講清知識的來龍去脈,剖析概念的內涵外延,分析重點難點,突出思想方法,而一部分同學上課沒能專心聽課,對要點沒聽到或聽不全,筆記記了一大本,問題也有一大堆,課後又不能及時鞏固、總結、尋找知識間的聯繫,只是忙於趕做作業,亂套題型,對概念、法則、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機械模仿,死記硬背,也有的晚上加班加點,白天無精打采,或是上課根本不聽,自己另搞一套,結果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數學學科擔負着培養運算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空間想象力以及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重任,它的特點是具有高度的抽象性、邏輯性與廣泛的適用性,對能力的要求較高。數學能力只有在數學思想方法不斷地運用反思中才能培養和提高。數學內容的鉅變和學習方法的落後,在學習高中數學的過程中,肯定會遇到不少困難和問題,同學們要有克服困難的勇氣和信心,勝不驕,敗不餒,千萬不能讓問題堆積如山,形成惡性循環,而是要在老師的引導下,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培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就是最好的悟性。

總之,同學們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勤奮的學習態度,科學的學習方法,充分發揮自身的主體作用,不僅學會,而且會學,只有這樣,才能達到事半功倍,進一步學好數學,希望我們能夠一起努力把數學學好。

濫竽充數的教學反思 篇17

《女媧補天》是三年級第八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是一個流傳於千古的神話故事。講的是古時候女禍為了拯救處於水深火熱中的人們,冒着生命危險補天的故事。讚揚了女媧的勇敢、善良的品質;不怕危險、甘於奉獻的精神。

一、成功之處,體驗欣喜

1、條理清楚,目標明確。

在教學本課時,我運用的是永威的“先學後教,當堂訓練”的模式進行教學。先出示本節課的整體目標,讓學生先明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然後出示自學指導(一)、自學指導 (二)、讓學生圍繞這兩個自學指導進行自主學習。

2、挖掘空白,引導想象:

課文的文字淺顯易懂,表現人物精神的關鍵語言文字也是不難理解的,如“幾天幾夜、終於、冒着生命危險、找啊找啊”等詞並不深奧,如何從淺顯的文字中挖掘出深刻的情感來,確實需要利用想象挖掘文本的空白點,如我設計的補白想象有 “你能想象女媧會冒着怎樣的生命危險?”“你能想象女媧都在哪些地方找過五彩石?”以此來將文本再創造,以充實內容,使人物形象飽滿。

我在教學文章的第一自然段時,講到女媧為什麼要補天,讓學生先找出相關的語句,從文字中去體會當時人們處在水深火熱之中,然後再配上比較悲傷的音樂加上朗讀,讓學生有一種身臨其景的感受,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在教學中,我為學生推薦一本課外閲讀拓展的書,使其學以致用。只有這樣,學生自學的能力才能循序漸進,學生閲讀的自信心會日益增強,積累量會日漸豐厚。然後我在延伸到現實生活中也有像女媧這種甘於奉獻的人,你會想到誰呢?以此來達到思想教育。

二、遺憾之處,改進措施。

1、整節課我讓學生讀得少:第一自然段中描寫天塌下一大塊後是什麼情景,應該讓學生從讀中去體會,我也讓學生讀了,(齊讀自讀)但是讀得不到位,沒有讀出難過的心情;在指導學生朗讀女媧找五彩石和補天的幾句重點句時,沒有給足夠的時間讓學生談感受,沒有給充足的時間讓學生體驗讀的樂趣,在讀中感悟,沒有欣賞讀的過程,整堂課下來,課顯得過於疏鬆。

2、缺少老師範讀:三年級的學生開始讀書時並不能讀出感情,大多數都是唱讀,這就需要老師的指導,所以老師的範讀是必不可少的,本節課特別是配樂朗讀和女媧找石、煉石時,老師如果範讀,那學生一定會加深對課文的理解,並能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3、小組合作流於形式:在學習自學指導(二)時,我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學習,但合作的效果不好。學生也是圍在一塊了,但他們並沒有對問題進行討論,彙報時還是自己的觀點,沒有達到合作交流的目的。

4、時間把握不當:整節課在時間上的設計有欠缺,第一自然段用的時間比較多,其實讓學生讀出當時人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就行了。在設計女媧為人們做了幾件事這個問題時有點難,以至於在這上面用的時間比較長,到後來也不敢讓學生多讀了,所以在最後環節當堂訓練中時間不夠用了,只能倉促結束,沒有達到預期的目標。

最後,我想説“語文很重要,它不僅是我們每個人學習,生活的工具,而且還負載着豐富的情感,深厚的思想和人類綿綿不絕的文明,語文學習對形成一個人的品格,一個人的底藴,培養一個人對社會的責任和今後終身教育的能力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所以我們應該為自己是一名語文教師而驕傲!

濫竽充數的教學反思 篇18

《電腦住宅》是一篇略讀課文。課文介紹了一棟實驗性綜合電腦住宅的有關情況。它位於日本東京市中心,建築面積370多平方米,內部安裝有100多台電腦,設計師是東京大學教授阪村健。課文表現了電腦的神奇和它給人們帶來的快捷、方便、安全和舒適,使我們體會到迅猛發展的科學技術給人們帶來的便利,喚起學生對美好未來的憧憬和對科學技術的探索與追求。

教學本課時,我先讓學生按照課文前的閲讀提示獨立閲讀課文。在學生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的基礎上,再引導學生邊默讀邊思考:課文介紹了電腦住宅中的哪些設施?那裏的電腦有什麼功能?是怎樣工作的?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呈現學習成果。如,填寫表格,將電腦住宅的具體設施、如何工作、有何功能等內容以表格的形式展示出來;或按照課文的講述順序畫出電子住宅的示意圖,根據自己的想象將抽象的語言轉化為形象的畫面。

濫竽充數的教學反思 篇19

《我的舞台》是我國著名的編劇、導演、作家 吳祖光先生與著名評劇演員新鳳霞的女兒── 吳霜女士(即文中的“霜霜”)發表在《收穫》雜誌 1991 年第 3 期上的一篇回憶錄。文章以“我”的口吻,娓娓敍述了“我”在“藝術和生活”舞台上成長的故事,讀後令人倍感親切,深受啟發。本課語言風趣而又充滿童稚,描寫細緻而又生動,要體現的是艱辛,而筆下卻處處流露着樂觀。

在自己實際教學後,對課文有了更深的理解,對自己的教學也有了更多的審視和思考,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感受。

一、長文短教:

一本厚厚的書,只有將它越讀越薄後,才算是讀透了,讀進去了,讀懂了。那麼一篇文章也是這樣,這篇文章比較長。一篇長課文只有通過反覆的讀,每讀一遍提煉一下,濃縮一點,這樣在反覆讀後,也就將一篇長文讀成短文了,或者是濃縮成了一段話、一句話、幾個詞了,才算是真真讀懂了。

教學《我的舞台》這一課時,在設計上就是採用圍繞一個問題“舞台在哪裏”來通過反覆的朗讀去讀懂文章,體驗情感。在每次讀的時,給予具體的要求,逐漸濃縮,讓條理逐漸清晰,中心逐漸明確出來。

如在第一遍接觸課文時,設計掃讀課文,畫出課文圍繞那句話寫的?明確作者的寫作目的,即找出表達中心的句子。同時找出前後呼應的句子,感受文章的結構,非常清晰。

第二遍快速自由讀時,尋找課文寫了舞台都在哪裏?通過交流,理清課文條理,提高概括內容的能力。

第三遍默讀時,深入感悟思想含義,找出課文中最吸引你的句子,感悟作者的內心世界。

如學生抓住她隨母親演出時,擠在厚厚的幕布後面,憋悶得滿頭是汗等詞語體會出她對舞台的熱愛和對評劇的濃厚興趣,以及母親對藝術孜孜不倦的追求的感染後的執着追求。在此適當點撥孩子聯繫前文感受首先母親就非常熱愛評劇藝術。

再就是結合她六歲時的拜師學藝的刻苦練習,特別是動作的細緻描寫,奶奶的側面描寫,感悟她對藝術的堅定信念,以及她踏實做人的品格。

這樣一個問題的牽引,通過朗讀和體驗由課文表面內容到內涵思想上的逐漸深入理解,使課上得實在。

二、注重體驗:

本文的描寫處處體現了作者對藝術的熱愛和執著。於是,體驗作者的情感就顯得尤為重要。

在朗讀中,注重引導孩子交流不同的描寫帶給你的內心體驗是課堂上我用心想要引領孩子的地方。如描寫呀呀學語的我在小牀上模仿母親演戲,學生感受到了字裏行間流露的童趣,重要的是要試着去感受一個小孩子對藝術的樸實的愛。

新鳳霞對藝術的熱愛對學生的內心產生了很大的衝擊力,這是在自己朗讀中沒有體驗到的——此時安排學生了解新鳳霞的資料,並欣賞《劉巧兒》片斷,使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內心的體驗也更為強烈。

最後請學生談學習後的啟發、收穫,昇華思想情感,認識到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不經一番徹骨寒,哪來梅花撲鼻香,梅花香自苦寒來,在藝術的道路上,沒有平坦的陽關道,必須付出艱辛和心血的道理。

三、不足之處:

儘管在課前我們經過了認真地思索和設計,但是從整個課堂上看還存在不少問題,這就需要在以後的教學中繼續實踐、提高。

1 、堅持培養學生課前用心讀書、思考的習慣。課堂上學生的思考、朗讀存在很大的差異,為數不少的孩子不會用心預習。

2 、在課堂上我還是引導得有些多,孩子交流得也很多,而朗讀——讓大家感受到你的體驗的練習還是偏少,在今後應以朗讀為主,學生的自主體驗為主,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

3 、課堂時間安排有些擠,最後的交流啟發和回顧摘記沒有完成,課堂生成的東西太多,應該適當取捨。

4 、語言文字的訓練不夠,四字詞語的練習,細節描寫的積累等。

附:介紹一則小知識,夏天蜂蜜會變質嗎?

蜂蜜不會變質,蜂蜜放在陰涼、乾燥的地方,每次蜂蜜倒完以後,要把瓶蓋擰緊就行了

蜂蜜是一種天然的抑菌劑,優質蜂蜜在室温下放置數年也不會腐敗,表明它的防腐作用極強。前提是不能參雜水分!但是不是絕對的,被酵母苗污染,可使蜂蜜發酵變質,表面出現泡沫。

1,還沒有從蜂巢中取出來的蜂蜜不會變質,因為細菌侵染不了蜜蜂巢體,巢裏的温度很高,恆温是32或33度,那麼多的小生命在呼吸, 濕度也比較大,很多微生物不能夠繁殖,蜂蜜是不會變質的。

2,儲藏中的蜂蜜只會“糖化”,不會變質。蜂蜜中含有葡萄糖、果糖、蛋白質、酶、維生素(В2、В6、РР 等等)和多種礦物質。新鮮的原汁蜂蜜呈粘稠透明狀,時間久了就開始結晶和變硬;因此,不論是從口味、還是從營養的角度來看應選用加工過的蜂蜜。

要判斷蜂蜜是否加工過,可以把勺子放進去攪拌,然後拿起來觀察,原蜜會從勺子上淌下來,而經過加工的蜂蜜則會象膠條一樣粘貼在勺子上。蜂蜜時間久了自然會“糖化”,但不會因此變質,這種稠化只説明蜂蜜質量好。

蜂蜜的色澤也是多種多樣的,從亮黃(洋槐色)到深棕色(蕎麥色)不等,有的呈綠色;蜂蜜的色澤、口味和芳香隨採集的時間和地點的變化而不同。大致説來,色澤深暗的蜂蜜裏所含的鐵、銅等礦物質要比其它的高出幾倍。

濫竽充數的教學反思 篇20

通過這一課的教學,我進一步明白,重難點的貫徹,並非一個結果,而更應關注實施的具體過程。對於《福樓拜家的星期天》第一課時,我設計教學時的初衷是把握住“怎樣抓住人物特點來刻畫”以及“根據人物形象分析人物性格”這兩個重點,分組研讀,着重分析文中三個主要人物形象的刻畫,並通過解讀人物形象來分析人物各自的特點。但由於前半節課在導入、常規性知識疏通以及朗讀等方面花了較多時間,再加上本篇課文中人物的語言描寫跟以往學生所接觸的有所不同,找起來有些難以吃準,影響了教學進度。

最主要的問題在於,我在分析人物形象的刻畫時,將學生的思維框在“外貌” 、“語言”、“行動”三個圈內,學生被動地對這三個圈加以填充。試想,假如事先不給定這一思維定勢,令學生在“抓住特色刻畫人物”這一大框架下,通過自主尋找或組內交流,將尋找到的信息自行歸類,這就可以更加充分地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和自主尋找、歸納有效信息的能力,進而體現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濫竽充數的教學反思 篇21

本文的語言平和,作者態度誠懇,採用對話教學不失為一種明智的選擇,這種對話並非師生間一問一答,而是師生間各自向對方和精神敞開和彼此接納,師生可以多角度、有創意地閲讀,拓展思路,激發獨特的感受,抓住關鍵提問,提出有價值的問題是一種真正意義上的精神平等與溝通。例如對文章最後一段的理解:“王靜安在《人間詞話》中説:‘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須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的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靜安先生第一境寫的是預期。第二境寫的是勤奮。第三境寫的是成功。其中沒有寫天資和機遇。我不敢説,這是他的疏漏,因為寫的角度不同。但是,我認為,補上天資與機遇,似更為全面。我希望,大家都能拿出“衣帶漸寬終不悔”的精神來從事做學問或幹事業,這是成功的必由之路。” 我提問,從文中看作者似乎並不是很贊同靜安先生的話,為什麼還引用?所謂“角度不同”是什麼意思?學生經過討論得出結論:作者不僅很贊同靜安先生的觀點,而且更強調拿出“衣帶漸寬終不悔”的精神來從事做學問或幹事業,這是成功的必由之路。作者之所以説補上天資和機遇是體現了先生對學生的人文關懷,長者對孩子的諄諄教誨,和科學求實研究態度。

通過學習本文,我感到我們應當充分相信學生,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在這個舞台上盡情的表演,塑造充滿靈性充滿智慧的祖國棟樑的形象。教師應當具有藝術家的氣質,給學生思考的空間,想像的空間,自由發揮的空間。這應當是每一位教師一生追求的境界吧。

濫竽充數的教學反思 篇22

《長恨歌》是白居易詩作中膾炙人口的名篇,這首詩是他和友人陳鴻、王質夫同遊仙遊寺,有感於唐玄宗、楊貴妃的故事而創作的。

在這首長篇敍事詩裏,作者以精煉的語言,優美的形象,敍事和抒情結合的手法,敍述了唐玄宗、楊貴妃在安史之亂中的愛情悲劇:他們的愛情被自己釀成的叛亂斷送了,正在沒完沒了地吃着這一精神的苦果。唐玄宗、楊貴妃都是歷史上的人物,詩人並不拘泥於歷史,而是藉着歷史的一點影子,根據當時人們的傳説,街坊的歌唱,從中蜕化出一個迴旋曲折、宛轉動人的故事,用迴環往復、纏綿悱惻的藝術形式,描摹、歌詠出來。由於詩中的故事、人物都是藝術化的,是現實中人的複雜真實的再現,所以能夠在歷代讀者的心中漾起陣陣漣漪。

鑑於此,在講解詩歌時,我們首先以誦讀為主。

詩歌是優美而雋永的文學,需要我們用心來體會,而朗讀恰恰能使學生在對文章,特別是詩詞的感悟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味和審美情趣。風格不同的詩詞,朗讀的語音、語調不同,對學生的薰陶也有所不同。俞文豹《吹劍續錄》曾載:“柳郎中(柳永)詞,只好十七、八歲女孩兒,執紅牙板唱‘楊柳岸曉風殘月’。蘇學士(蘇軾)詞,須關西大漢,執鐵板唱‘大江東去’。”這不同的“唱”的情態,正是如今對詩詞的朗讀情態。《長恨歌》突出一個樂極生恨的主題,朗讀這首詩,前面歡快,中間急促,後面低沉哀慼,最後喜中含淚,悲喜參半,這就要求我們同學在誦讀時語調不宜過平。為了能讓學生能更好把握語調,播放朗讀錄音。

其次,在講解詩歌時,我們着重突出三個方面,一是貌之美,一是情之深,一是恨之痛,並在指導過程當中把古今描寫女子的名句引來吟賞一番,並讓學生明白,隨着時代的發展,人們在描寫一個人時已經漸漸懂得抓其神韻了,從《詩經碩人》裏面的“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魏晉唐元一直到雪琴《紅樓夢》中黛玉的描寫,這中間是一個大的跨越。進而啟發學生懂得應該用怎樣的描寫方法來突出其人物個性。

在講解情至深時,主要從事和情兩點來談,事從生前死後找,情從直接間接尋,學生參與熱情很高。

最後,對於千年以來爭議頗多的主旨,我們一句帶過了,千年都沒解決的問題,瞭解就好,為之討論明確答案則就沒有必要了。

反思不足處:

一、預習不夠,學生沒有先結合課下注釋自疏課文,導致理解課文時進度有點慢,下次注意佈置預習。

二、不能充分激發學生的表達興趣。在主題討論環節,學生的表達方面還有待教師的指導和加強。

濫竽充數的教學反思 篇23

古文教學離不開預習,沒有學生主動的閲讀和預習,古文的學習往往就是囫圇吞棗。在教學過程中,我會按照自己的安排,認真督促學生預習。

而預習的方式就是通過自主預習和小組合作討論相結合。在每個人自己獨立閲讀思考的基礎上,再把不明白的問題向小組長或者組內同學提出,大家商量解決。上課的時候,我只把需要強調的文學常識提示以後,就讓孩子們自己閲讀,可以讀給自己聽,也可以讀給他人聽,再把一些字、詞打上記號,去看註解或查閲工具書,主動解決。然後再參與到小組中去,進行上面的活動。

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如果小組內還不能解決的,就每個組派人到黑板上板書出來,向老師提問。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活動的空間很大,思考的餘地很多,老師所給的時間要足夠,不要慌着去收攏他們,讓他們自由的發揮優勢,發揚合作學習的精神。結果,很多問題都是大家能夠解決的,只有少數問題,比如《岳陽樓記》中幾個句子的朗讀節奏和幾個過渡句的翻譯向老師提了問。這樣的方式理解的東西,才能真正裝進他們的頭腦裏去,才能真正消化和理解。

濫竽充數的教學反思 篇24

本課屬於綜合探索領域,內容關注學生的興趣又富有時代特點,反映了美術教材內容體現傳統與時代的關係,開闊了學生的眼界和思路,更將實現科學教育在美術教學中的滲透.這課的主要教學目標是讓學生了解機器人的種類、功能、造型等相關知識,學習表現機器人的多種方法。啟發學生對科學技術發展的關注,激發學生熱愛科學的熱情,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

本課設為兩課時.第一課時為繪畫表現.通過本節課的講授,我覺得能夠達到預想的教學目的,學生在教學過程中,能夠通過多媒體教學瞭解機器人,並且充分的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生能夠積極主動思考,展開想象並在較短的時間內完成用繪畫形式表現的機器人造型與功能.

導入部分我設計了一個用不同幾何圖形拼貼機器人的遊戲,這一環節的設計既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能 為解決學生在造型時作好鋪墊。在介紹什麼是機器人的時候給學生們播放了 一段錄象片,使學生更加了解機器人,為設計做好知識準備.

為了突出重點,,我分析並將收集得大量關於機器人的圖片和資料進行歸類,充分課本中貼近學生生活中的機器人重點欣賞將種類歸為:助人、娛樂、奇幻的.並適時引導學生展開想象.接着從外形上啟發學生的造型表現.讓學生們瞭解機器人的造型不僅有人的形象,還有車型,動物型,幾何體型等等。在這一環節中,我始終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主動發現.學生在思考、回答中學習得非常認真而且感興趣,達到了預想的教學效果。

解決學生創作的難點時,採用的幾何框架起稿,定好結構,再與學生互動中進行個性的添加.重點是師範動作及服裝等的設計.這個環節中,學生大多有自己的想法了,教師要注意幫助學生如何來組織畫面,從動作,外形等方面實現設想.示範不必完成,卻可以展示課前準備的完整稿範畫,讓學生提升畫面整體的把握能力.

反思本節課也有幾點不足,第一,我在教授與欣賞圖片和了解相關知識的過程中佔用的時間有時會過長,遇到學生過分的積極就不會把控好,在設計問題的時候應該更好地規範和要求,做到靜問精答,爭取留足時間給學生創想的天地.第二要在示範前就講明黑板示範只有一邊,畫過就會擦去.並明確要求創作時不許臨摹.這樣學生才會積極動腦,展現自己的創意.最後在評價時充分考慮到學生的評價能力,可以多評幾個獎,如:最佳造型獎、最新創意獎.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shuxin/jiantao/dvkep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