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書信 >檢討書 >

《一面五星紅旗》語文教師反思(精選24篇)

《一面五星紅旗》語文教師反思(精選24篇)

《一面五星紅旗》語文教師反思 篇1

教學本篇課文,我們要引導學生學習關心世界大事,培養熱愛和平的感情。在把握了單元教學目標,就不難把本課的思想內涵定位於”一個熱愛祖國的人,無論走到哪裏,都會得到人們的尊重。這個思想內涵的把握很重要,因為它決定着教材內容的取捨,教學內容的分割,教學重難點的把握。這樣,教學設計是有方向的。

《一面五星紅旗》語文教師反思(精選24篇)

這是一篇人文性很強的文章,那麼語文課在把握這個內涵時必須通過語言這一載體實施,只有這樣,工具性才能得到體現。所以設計時,我才求突出四個特點:

一、 設計主線,重在人物感悟,不在於情節,主要抓兩個點進行教學。一是我的愛國情誼,二是麪包店老闆的態度轉變。在自由朗讀課文4到12自然段後,以一個大問題引領學生進一步思考:”究竟我是怎麼做的?勾畫出我的行為的句子,研讀體會,感悟是我的愛國情感促進老闆態度的轉變,而老闆的態度轉變又襯托了我的愛國情感。

二、咬文嚼字。本文的一個很大的特點,就是中國留學生不説一個字,也沒直接寫我的心理活動,而是通過我的表情和動作來表達內心的情感。如”猶豫”、”凝望”“趔趔趄趄”等,這些無言的動作實際上更為有力的表現出我的深沉的愛國之心。在這些重點詞語的理解上,嘗試採用尋找一個角度,串起一組詞語,激活課文與生活的聯繫,讓學生在一個個具體的語文不幸中理解詞語,從而更好的把握人物的內心。

三、朗讀指導。課文很長,主要幾個情感強烈的點來指導,而不是面面俱倒。如老闆前後態度變化的句子,如描寫我心理活動的句子。指導時突出層次感與理解的深度推進。

四、感悟説話。泡泡裏的問題是“這時候,你想對面包店老闆説什麼?”我沒有直接用這問題,而是換了“這時候,你想對這個中國留學生説什麼?”這個問題較之老闆個説的話來比較直接,孩子更容易説起,説好了此處的説話,對老闆説什麼就容易多了.孩子有的説:“我真佩服你,你真是一個愛國的人.”“你愛國旗,愛國家,維護我們祖國的尊嚴,我真欣賞你.”“你捍衞了祖國的尊嚴,真是一個愛國的人!我要向你學習.”這是明説的,他用了個“捍衞”這詞,真讓我表揚了他一番,把這詞語寫在黑板上.呵,閲讀面廣的孩子就是會用詞.”我太感動了,你不顧自己肚子多餓,還是堅持維護祖國尊嚴,真令人敬佩呀!”......孩子説了很多,説完了,我才用書上的泡泡問題“你想對面包店的老闆説什麼?”此時孩子們就能夠説出來”中國留學生的行為令人敬佩,而你的行為也是,你幫助了一個需要幫助的中國人,我也佩服你.”“我欣賞你,麪包店老闆,因為你幫助了一個急需幫助的中國人.” “老闆,謝謝你!你幫助了一個這麼愛國的人,説明你也非常愛國,值得我們敬佩!” “老闆,謝謝你!你是一個善良的、充滿愛心的人,你救了一個愛護國旗連生命都不顧的人,值得!”“我想你肯定是非常敬佩那個留學生才救他的吧!”……

《一面五星紅旗》語文教師反思 篇2

《一面五星紅旗》寫的是一位中國留學生在國外旅遊遇到危險時,寧願忍受寒冷和飢餓,也不肯用國旗換麪包,最後暈倒在地,贏得外國友人的尊重和友情的故事。“愛國情感”這一主題對於三年級的孩子來説是個虛幻、空洞的詞。如何引導學生感悟文章中的愛國之情,體會世界人民之間的友好情誼,便成了教學要解決的核心問題。在這節課上,我運用我校開展的“形象先行”閲讀法帶領學生研讀文本,反覆品味,深切體會,讀出文中情,讀出文中味,讀出融入孩子自己的情感的文本味來。

(一)創設情境,鋪墊“愛國情”

五星紅旗對於國小生來説,他們並不能真正明白“五星紅旗”所藴涵的沉甸甸的意義,如何讓三年級的孩子來理解這個問題,對孩子們理解文本中的“我”的行為有着極為重要的鋪墊作用。所以課前一開始,我以一首《紅旗飄飄》來引入課文,此段音樂具有很強的感染力的,它能使人迅速達到預設的情景,這首歌對這篇課文的理解應該有很大的幫助,因為他們表達對祖國的熱愛是一致的。學生有了狀態再來學習,那必定會事半功倍。導入課題後,再讓學生兩讀課題:大聲讀、深情讀,使學生的感情迅速升温,為學習課文打下了鋪墊。

(二)自主讀文,感知“愛國情”

語文課堂教學中,孩子是一個獨立的閲讀個體。要關注這一學生學習行為,在初讀文本的教學過程中,給孩子們創造了獨立閲讀的學習空間,鼓勵孩子自主閲讀,讀出文中的愛國情來。然後學生自主獨立讀課文,再充分地交流理解。此時,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便引導學生總結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誰的事讓你最感動?讓學生真切地從旅居海外留學生身上品出了沉甸甸的“國旗情”,感知到“濃濃愛國情”,對留學生油然而生敬佩之情。

《一面五星紅旗》語文教師反思 篇3

教學本篇課文,我們要引導學生學習關心世界大事,培養熱愛和平的感情。在把握了單元教學目標,就不難把本課的思想內涵定位於”一個熱愛祖國的人,無論走到哪裏,都會得到人們的尊重。這個思想內涵的把握很重要,因為它決定着教材內容的取捨,教學內容的分割,教學重難點的把握。這樣,教學設計是有方向的。

這是一篇人文性很強的文章,那麼語文課在把握這個內涵時必須通過語言這一載體實施,只有這樣,工具性才能得到體現。所以設計時,我才求突出四個特點:

一、 設計主線,重在人物感悟,不在於情節,主要抓兩個點進行教學。一是我的愛國情誼,二是麪包店老闆的態度轉變。在自由朗讀課文4到12自然段後,以一個大問題引領學生進一步思考:”究竟我是怎麼做的?勾畫出我的行為的句子,研讀體會,感悟是我的愛國情感促進老闆態度的轉變,而老闆的態度轉變又襯托了我的愛國情感。

二、咬文嚼字。本文的一個很大的特點,就是中國留學生不説一個字,也沒直接寫我的心理活動,而是通過我的表情和動作來表達內心的情感。如”猶豫”、”凝望”“趔趔趄趄”等,這些無言的動作實際上更為有力的表現出我的深沉的愛國之心。在這些重點詞語的理解上,嘗試採用尋找一個角度,串起一組詞語,激活課文與生活的聯繫,讓學生在一個個具體的語文不幸中理解詞語,從而更好的把握人物的內心。

三、朗讀指導。課文很長,主要幾個情感強烈的點來指導,而不是面面俱倒。如老闆前後態度變化的句子,如描寫我心理活動的句子。指導時突出層次感與理解的深度推進。

四、感悟説話。泡泡裏的問題是“這時候,你想對面包店老闆説什麼?”我沒有直接用這問題,而是換了“這時候,你想對這個中國留學生説什麼?”這個問題較之老闆個説的話來比較直接,孩子更容易説起,説好了此處的説話,對老闆説什麼就容易多了.孩子有的説:“我真佩服你,你真是一個愛國的人.”“你愛國旗,愛國家,維護我們祖國的尊嚴,我真欣賞你.”“你捍衞了祖國的尊嚴,真是一個愛國的人!我要向你學習.”這是明説的,他用了個“捍衞”這詞,真讓我表揚了他一番,把這詞語寫在黑板上.呵,閲讀面廣的孩子就是會用詞.”我太感動了,你不顧自己肚子多餓,還是堅持維護祖國尊嚴,真令人敬佩呀!”......孩子説了很多,説完了,我才用書上的泡泡問題“你想對面包店的老闆説什麼?”此時孩子們就能夠説出來”中國留學生的行為令人敬佩,而你的行為也是,你幫助了一個需要幫助的中國人,我也佩服你.”“我欣賞你,麪包店老闆,因為你幫助了一個急需幫助的中國人.” “老闆,謝謝你!你幫助了一個這麼愛國的人,説明你也非常愛國,值得我們敬佩!” “老闆,謝謝你!你是一個善良的、充滿愛心的人,你救了一個愛護國旗連生命都不顧的人,值得!”“我想你肯定是非常敬佩那個留學生才救他的吧!”……

《一面五星紅旗》語文教師反思 篇4

“愛國情感”對於三年級的孩子來説是個虛幻、空洞的詞。如何引導學生感悟文章中的愛國情,便成了教學要解決的核心問題。我在教學中重點引導學生研讀重點詞句,如:“我猶豫了一下,把國旗慢慢解下來,再展開。這面做工精緻的五星紅旗,經過河水的沖洗,依然那麼鮮豔。”“我愣了一下,然後久久地凝視着手中的國旗。”“我搖搖頭,吃力地穿上大衣,拿着鮮豔的國旗,趔趔趄趄地向外走。”讓學生反覆研讀這些句子,在這些語句中感悟愛國情,體驗愛國情,把愛國之情融入到紮紮實實的語言實踐中。沒有的語言實踐,熱愛祖國的説教自然成了“空中樓閣”。而語言實踐就是要帶領學生研讀文本,反覆品味,切己體察,讀出文中情,讀出文中味,讀出融入孩子自己的情感的文本味來。

如在指導學生感悟“我搖搖頭,吃力地穿上大衣,拿着鮮豔的國旗,趔趔趄趄地向外走去。“等重點句子時,呈現典型的三個層次:讀出理解——説出感受——再讀體驗情感。首先學生自由讀重點段落,勾畫出表示”我“動作的詞句,自讀、自悟、自得;再讓學生默讀體會,説説自己對句中哪些詞有特別的感受?引導學生理解、感悟“吃力、趔趔趄趄”,從中品出了留學生身上沉甸甸的愛國情意;接着,再給予學生閲讀的空間,讓學生帶着自己感悟到的文中情,自由感情讀重點語句,讀出自己的內心真實的情感體驗來,切實地體驗到留學生身上濃厚的愛國情思。在這一學習過程中,學生得到了“言”,感受到重點語句中每個字詞裏所藴含的“愛國情”; “我”的愛國情與孩子生活中的感性的愛國情融為了一體,使學生的情感價值觀得到淨化與昇華。

《一面五星紅旗》語文教師反思 篇5

《囚歌》一詩濃縮着葉挺將軍牢獄生涯的深切體驗,是他對生命、自由和尊嚴之辯證關係的悲壯與思考,字字重千斤,句句有分量。開始我利用多媒體讓學生對革命先烈產生崇敬之情,接着提出質疑,讓小組討論交流體會兩個“自由”的不同,引導學生與文本進行充分對話,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最後引導學生觀察圖片,運用聯想和想象,體會詩人堅貞不屈,視死如歸的革命氣節。

因此,學生讀出了詩人的悲壯,慷慨。整個課堂學生意味深長,情緒高漲,把自己當成葉挺,體會到了詩歌的意境。

“沒有完美的課堂。”這節課還有一些遺憾,課堂評價語言單一,沒有很好地評價學生,語速較快,影響學生的理解。這節課引導學生較多,以後要在課堂有扶有放,真正把課堂還給學生。

在以後的工作中,我要不斷反思自己,總結經驗,真正體現課堂中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的主導作用。

《一面五星紅旗》語文教師反思 篇6

而聞一多先生的精神也是學生需要學習的。

因此,本節課的高潮部分在觸摸人物靈魂,感知人物精神內涵。這一教學設想起到了人文素養教育作用。也是本節課最成功之處。是本節課的最大的亮點之一。

其次,採取老師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方式,學生真正成為了課堂的主人。這可從實際的教學中,學生投入的熱情程度和解答問題的質量上得到了明證。在第一大塊引導的教學過程中,我注重了對某些詞語的品味、某些語段的反覆朗讀,讓學生加深理解、體會、感悟。這在教學實際中也充分得到了體現,但在引導學生討論作為卓越的學者第二大塊上,朗讀不夠充分,品味的時間較匆促。這是這堂課中的一個小小的遺憾。因為這篇課文語言是詩化的語言,而這詩化的語言又特別集中在這一部分,實際上我在備課的當下和課堂的實際操作上,我已經注意到了這一特點,並作了詳細的朗讀文本、體驗語言情思的教學設計,也付諸於實踐;但實際操作上由於時間關係而漠視了有些語言的咀嚼和品味。是的,應該多朗讀、多品味,通過語言走入文本,感受作者的情思和聞先生的思想,讓學生用自己的認知觸摸文本的情思,用自己的思想去碰撞文本的思想,用自己的心靈傾聽聞先生的吶喊。這在以後的教學中應該進一步加強的。

再次,在導入新課時,我也是十分注意。

由於,我們班的孩子還是第一次看到這麼多的老師 來聽課,心裏或多或少有些緊張。於是我採用鼓勵的方 式進入教學,效果較好。(導入語:今天,有這麼老師來我們班做客,對同學對老師來説,真是一件幸福的事。讓我們以熱烈的掌聲歡迎各位老師的到來,同時,也把這掌聲送給自己,希望這節課老師和同學們能共同交流,共同成長)。不足之處:

(一)難點沒有突出。

在理解比較這一過程中,即討論作為前期卓越學者的説和做和作為後期大勇革命家的説和做有什麼異同點。這是這課堂的難點,解決它,就可以達到加深學生對課文主題和內容的理解,拓寬學生思維的廣度和深度。但我在實際的課堂上也忽視了一個小細節,每能強化一個學生的思維閃光點。這是這堂課上的一個較大的遺憾。

(二)缺少對關鍵詞語的鑑賞與朗讀訓練

語文教學的根在聽説讀寫,是聽説讀寫之內的挖掘與創新,而不是遊離於聽説讀寫,花樣翻新。語文課不能缺少朗朗的讀書聲,不能看不到對語言文字的揣摩品味,不能缺少對優美精彩文段的欣賞和必要的獨到的分析見解。

(三)板書不工整,需注意。

同時,由於教學內容比較多,我用一節課去完成,顯得有點倉促,學生的思考時間不夠,所以在回答問題時就不夠主動積極,只有那些基本功比較好的學生能大膽回答及發言。最明顯的就是在:“品味精彩句段”,就是聞一多先生作為學者詩人,在搞文化學術這方面的説和做的態度,這個環節上顯得有些倉促,不少學生沒有多少時間思考,從而未能發言,這是一個缺憾。

再有語文課少不了品讀、感悟、玩味、思考、探究。語文課的“心動”比“形動”更為重要在合作學習中如果不能充分發揮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表面上看熱熱鬧鬧,實質上流於形式,收效甚微。

總之,在今後的教學中,一定會根據學生的實際需要,更靈活的處理授課內容。使學生在有限時間內有最大的收穫。同時,自己也要反思教學中出現的問題。多注意,多揣摩,多推敲,多實踐。力爭每天都有一個台階的進步了,加油!

《一面五星紅旗》語文教師反思 篇7

《我應該感到自豪才對》是一篇童話故事,講述了小駱駝聽了小紅馬説他長得難看之後深感委屈,後來跟媽媽到沙漠旅行,明白了駝峯、腳掌、睫毛在沙漠裏的特殊用處的故事。告訴學生判斷事物的美醜,不能只看外表,要看其有沒有用處。

書中安排了一道作業:沙漠旅行結束了,小駱駝又見到了那匹小紅馬,他會怎麼説,怎麼做?在學生即興的表演中,“小駱駝”將“小紅馬”帶到沙漠,“旅行”結束了,“小駱駝”們趾高氣昂豪情萬丈,而“小紅馬”面紅耳赤、垂頭喪氣。

所有孩子感情的天平都傾斜到了小駱駝身上。顯然,課題“我應該感到自豪才對”是從小駱駝的角度來説的,但難道小紅馬就是一個一無是處、可憐自卑的陪襯者嗎?當然不是。

於是我變換了自己的角色“同學們,我就是文中的小紅馬.聽了你們這些小駱駝的介紹,我很是自卑,我怎 麼就沒有兩個肉疙瘩,沒有雙層睫毛呢?我的蹄子怎麼硬邦邦的呢?” 

這個問題如拋入油鍋的水,瞬間炸開了.一個學生説:“小紅馬,駱駝是沙漠之舟,但在平原上你厲害.”“小紅馬”眼睛一亮∶“是嗎!”又一個學生説:“在古代,你可全世界共同的交通工具。”“小紅馬,‘一馬當先、馬到成功、老馬識途’這成語都是誇的你們馬家族啊!”......

“小紅馬”欣喜萬分:“啊,看來我也應該感到自豪才對。哪你們呢?”孩子們爭先恐後地説出了自己的閃光點。最終一致得出:我們都應該感到自豪才對。

一位教育家説:“在每個孩子心中最神祕的一角,都有一根獨特的琴絃,撥動它就會發出特有的音響。要使孩子的心同你講的話發生共鳴,你自身需要同孩子的心靈對準音調。”而要達到這一境界,問題和情境則是關鍵。當小紅馬的弱者形象叩擊學生的心靈時,“我有什麼值得自豪的?”這個問題引發了學生的思考:不同的對象有不同的價值,小駱駝、小紅馬、你我他都有值得引以為自豪的地方。這不僅僅是在教語文,更是在塑造健全的人格。

《一面五星紅旗》語文教師反思 篇8

一、審讀題目促思維

在學生預習課文,掌握字詞的基礎上教師進行講讀分析,先板書“瀘定橋”三字,設問:

瀘定橋架在什麼地方?它是座什麼樣的橋?紅軍為什麼要奪瀘定橋?

利用上述問題促進學生思維,並小結:為了取得長征的勝利,紅軍必須用“飛”一樣的速度跟敵人搶時間,同時必須從敵人手中把瀘定橋“奪”過來。

二、板書要點助理解

理解作者思路和課文的段落層次是閲讀的基本要求。本文緊扣課題中的“飛奪”展開故事情節,圍繞“飛奪”依次講了“為什麼飛奪”“怎樣飛奪”“飛奪的結果”。教學時根據課文敍述的先後順序,要求學生通讀全文,瞭解“奪橋”戰鬥發生的起因、發展、高潮和結果,並引導學生質疑。

學生帶着問題再讀課文,同時教師予以講解指導。講讀課文時從“時間緊”“路途遠”“敵我雙方賽跑”三個方面弄懂“搶時間”這部分的內容,從“橋險峻”“敵猖狂”“紅軍勇”三方面弄清“攻天險”這部分的內容,同時根據學生的回答逐一板書,藉助板書,藉助板書幫助學生理清課文線索,理解課文內容。

三、精讀重點悟中心

“飛奪”二字是課文中的重點詞語,也是對課文中“搶時間”“攻天險”這兩個重點段落的高度概括,同時最能體現紅軍戰士不畏艱險、勇往直前、頑強戰鬥、不怕犧牲的革命精神。因此在教學時要緊扣重點段落、解難釋疑,幫助學生領悟課文中心。

教學“搶時間”一段,先要求學生明確“搶時間”的原因和要求。其次要求學生了解紅四團行軍途中所遇到的困難,“冒雨行軍”一段啟發學生展開想象,回想當時當地的情景,以加深對紅軍戰士崇高品德的認識。同時設置如下思考題:紅軍在行軍途中遇到哪些困難?是怎樣克服的?大雨澆滅了火把,敵人宿營了,紅軍為什麼還繼續前進,這説明了什麼?

因此領悟紅軍不畏艱險,勇往直前的精神風貌。

“攻天險”一段,具體要求學生理解紅軍攻奪瀘定橋的經過,指導學生按照:發起總攻→二十二位英雄冒着炮火前進→三連戰士邊前進邊鋪橋→勇士們穿過熊熊烈火→消滅守橋的敵軍這一過程進行創造性複述,從而體會紅軍戰士頑強戰鬥、不怕犧牲的崇高品德。使學生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從而達到領悟文章中心的目的。

《一面五星紅旗》語文教師反思 篇9

《我選我》這一課中,“我選我”,是三個多麼簡單的三個字。但是,説出這句話,是需要勇氣的。特別是國小生。“我選我”的意義,遠遠超過了選勞動委員這件事本身。學了這一課,學生要懂得對自己有信心,懂得用適當的方式展示和表現自我,懂得應當為別人服務。

下面我就這篇課文的幾個教學環節進行反思:

一、識字教學

識字過程在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要創造豐富的教學情境,充分利用學生的經驗,學用結合,促進識字能力的提高。識字教學中發現,孩子的積極性很高,總能想出很多方法來記字形,比如:加偏旁、還偏旁、換部件、猜謎語等等(儘管部分學生想出的方法不太合理)。

二、寫字教學

寫字教學時,我嘗試了以前沒使用過的教學方法,就是寫字教學分散在識字環節中,比如,在認識“寧、室、切”時,就讓學生書空,熟悉它們的筆畫筆順,但是感覺不如整個寫字環節中的寫字教學來得深刻。因為在寫字指導時,我們可以更專業地出示田字格,讓孩子觀察,然後,在田字格中書寫。這樣就不會使識字教學中斷變成寫字,然後,又要讓孩子從寫字狀態轉移到識字認讀上。

所以,我覺得還是把寫字指導相對獨立出來。寫字教學時,我在面向全體的同時,還注意關注個體,特別是對平時寫字較差的,和插班的學生進行個別指導。同時,由於有很多孩子寫字不注意姿勢,我特別關注學生寫字姿勢。我想,以後能不能採用這個方法:儲蓄積累。只要整節課都注意保持正確的書寫姿勢,就用加星,獎勵鉛筆等措施,希望在短時間內糾正孩子的坐姿,以利於今後的保持與儘早形成習慣。

三、理解課文

班級選班幹部是一件孩子們都關心的事,學生易於將課文與生活實際聯繫起來,會使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更容易。但是自己選自己的事情卻並不多見。教學中在學生朗讀感悟的同時,要培養學生做事有自信,學會正確的自我表現,更主要的是要有一顆為別人服務的心。我採用靈活多樣,生動有趣的朗讀形式,使學生讀熟課文,體會情感,感悟語言的優美。誇誇我自己,讓同學正視自己的優點。提高孩子的自信心。身為班幹部,或者是承包了某項任務的同學,你準備怎樣為班級、為同學服務?這個問題具有全面性,因為每個同學都有自己的責任和義務,有的擦黑板,有的擦窗台,有的負責關燈等,讓孩子樹立服務觀念,學會為他人服務。這是今天被家長服務慣了的孩子缺少的意識。

《一面五星紅旗》語文教師反思 篇10

一是用比較法。課文首先拿鯨和人們熟悉的象作比較,使我們形象地瞭解到,鯨比象還要“大得多”。接着,用翔實的數字來説明鯨的體重,以此來説明鯨“大”。然後,又以我國捕獲的一頭鯨為例,再次列舉具體數字,具體生動地説明鯨的確很大。在教學時,為了體現這樣的寫法的妙處,我讓學生進行課文原句和不使用這樣的説明方法的句子的比較,從而體會這樣的説明方法使讀着更加容易理解,生動地感受到作者要描寫的事物。

二是用畫圖法。作者在介紹鯨的呼吸時,用“花園裏的噴泉”來比喻鯨呼吸時噴出來的氣形成的水柱,這種打比方的方法,使説明更清楚,也更形象,便於讀者理解。為了讓學生感悟,請他們畫出鯨呼吸的樣子,然後加以辨別是須鯨還是齒鯨,還用自己的語言來進行描述,也體會到這樣説明方法的好處。

三是想象法。作者在課文中多出運用了列數字這種説明方法,通過這樣的數字,可以讓學生很形象、明確地知道了鯨的大小。我就讓他們想象:大象見到了鯨會説些什麼?有學生説:我以為象很大了,可是與鯨相比,卻天差地別。

但是,在教學説明文中,我還是沒有將説明方法有效地讓學生加以運用,而這也是單元目標中提出的。同時,在自主感悟時,學生的自我感悟也不是很到位,有些孩子的惰性很大,依賴別人將學習成果告訴自己,也沒有新的發現,或者新的體會。

在“鯨的自述”中,由於時間的緊促,展開的也不是很到位。因為學生課外資料查找的不夠,老師也沒有準備太多的課外關於鯨的知識來補充,顯得自述很侷限,不能透過課文,結合課外。

《一面五星紅旗》語文教師反思 篇11

在教學過程中,我設計了“飲春酒——品春酒——釀‘春酒’”三個環節,三個環節層層深入,從讀到賞再到寫,達到昇華。這也得益於餘映潮老師“板塊式教學”思路。

一堂好課猶如一篇好文章,必須條理清晰,有實在內容,有情感發掘。

從時間流程上説,我認為本課做到了循序漸進、層層深入,讓學生在逐步深入的文本挖掘過程中體驗情感,層層推進,發掘意藴。這也得益於環節設計的嚴密性和層次性。實踐了我校語文組“自主推進式”教學模式的運用。

從空間主題上説,在教學活動過程中,有一個貫穿整堂課的活動,那便是學生的“讀”,不論是什麼形式的讀。例如開始的大聲朗讀,中間的細節品讀,都是為了能夠做到深入發掘文本內涵。《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國中學生在閲讀欣賞文學作品學習上,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內涵。這堂課做到了把時間還給學生,讓學生多一些自己對文本的理解閲讀體驗,讓教師少一些花哨的高談闊論,讓課堂的實際效率實現最大化。

《一面五星紅旗》語文教師反思 篇12

在學校倡導的“三環六步”教學理念的指引下,我們組開學階段一般從古詩文單元講起,為的是學生早讀時間多讀多背,多一些時間積累。從去年開始,我在古詩方面結合新課程改革形成自己的教學環節。先學生課前預習,至少讀三遍以上,生字詞過關,搜尋有關作者的資料信息。上課後,我導入新課後,請同學先簡介作者,由於國小學過杜詩,學生立刻介紹了作者。然後我讓一學生朗讀全詩《望嶽》一遍,朗讀前我對朗讀提了具體要求:字音準確,節奏把握正確。學生讀完後,我泛泛而談地點評了一下就進入自己的範讀,結果第一句自己就醜,把岱宗夫如何的“夫”二聲讀成了一聲,幸好我態度謙虛,立刻和學生一起翻閲字典,承認自己的錯誤。第二環節我讓學生自讀詩歌,結合下面的小字註釋疏通全詩,不懂的字詞句把它做好記號,先和小組的同學合作討論解決,解決不了的等下舉手提出來,師生共同解決,學生髮言比較積極踴躍。第三環節則是品讀詩歌,我讓學生自己揣摩詩歌用“我讀懂了這一句”或者“我最喜歡這一句”來説話,談自己的感受和理由。幾分鐘後,我請學生髮言,結果舉手的同學寥寥無幾,我立刻意識到學生參與不夠,必須尋找原因。原來是學生不知如何回答,怎樣説。我當即以一二句為例,幫學生示範了一遍,先有感情地讀“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再從“青”看出山之秀美,從“未了”看出泰山的遼闊無邊。學生之後紛紛發言,先讀再品,課堂氣氛較為活躍。最後我讓學生從題目的角度去引導學生從望的不同角度來理解全詩,並思考詩歌表達了作者什麼感情?由於有了自己的真切感受,學生能夠較好地説出讚美泰山的雄偉氣勢和秀美的景色,透露了詩人遠大的理想抱負。最後在全班齊讀後背誦中結束《望嶽》的教學。

一堂課下來,我很高興學生能在讀中品,能較好發揮小組合作的作用,發言較積極,學生能有更多機會自己説自己談,學生比較歡迎這種課。但自己仍然感覺有許多不足,首先自己沒認真查好字典,想當然地讀,結果鬧了個小笑話,聯想上次教《桃花源記》時自己也讀錯了兩個字的拼音,我深感慚愧,下次絕對不要再自以為是地讀課文,課前聽好專家範讀,有疑問的立即翻閲字典或詞典,不欺騙自己,更是對學生負責。其次問題的設計及引導還需細加錘鍊。對問題的難度和深度應以學生為本,而並非借鑑參考書。這就是所謂的教學相長,不斷學習,師生共同進步吧。

《一面五星紅旗》語文教師反思 篇13

讀課題,把“我為你驕傲”這句話送給小男孩和老奶奶的時候,把課堂推向了高潮,學生們情不自禁地為小男孩和老奶奶感到驕傲。

學完這個故事,讓學生們自己來説説收穫,學生們紛紛學到了小男孩知錯就改的品質和老奶奶寬容待人的品質。這節課就順利完成了。最後我還送給學生六個描寫真實誠信美德的詞語作為拓展。這節課最後在老師的一句“同學們的表現真棒,老師為你們驕傲”中結束了。

課上完了,覺得自己在一次次地推翻自己中有了進步,但是遺憾當然還是有很多。比如説,自己雖然很努力地讓自己的語言情趣化和兒童化,但是還是有很多生硬的地方,還是要不斷地努力。自己在上課過程中,臉上的表情還是太嚴肅,經常忘記要微笑示人,這一點也是日後要謹記的。不過,雖然還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但是我不會泄氣的,我會繼續努力,讓更多的學生愛上我的課堂。

《一面五星紅旗》語文教師反思 篇14

經過幾天緊張的準備,《孔繁森》一課終於上完了,而且取得了比較滿意的效果。但再好的課也會有缺憾,現就我這節課的成功之處和欠缺的地方作如下總結。

一、拉近學生與主人公的距離

孔繁森是80年代的模範人物,他的事蹟對於一個生活在當代的8歲孩子來説是遙遠的,要想讓孩子們理解孔繁森關心人民、為民族團結無私奉獻的高貴品質是學習本課的一個難點。為了讓孩子們對孔繁森有一些瞭解,課前我佈置孩子們收集孔繁森的資料。孩子們找了很多,有孔繁森的簡歷,有他的人生格言,有後人對他的評價,還有關於阿里地區的資料,但沒有人收集關於他的小故事。這是一個欠缺。為此,在課堂上我給孩子們講了孔繁森為挽救一位突發肺病,被濃痰堵住喉嚨的藏族老人,用聽診器的皮管為老人吸痰的故事。然後播放《公僕贊》並配有關孔繁森的影視資料、圖片。這樣,學生對孔繁森就有了一個整體印象和初步認識,為進一步學習課文奠定了良好的感情基礎,創設了濃厚的情感氛圍。

二、引導學生品讀課文語言

《孔繁森》這篇課文,講述了孔繁森收養三個藏族孤兒,並以獻血所得的營養費幫助他們上學讀書的動人故事。如果不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句細細品讀,挖掘句子中藴含的深厚情感,是很難讓人感動的。因此,指導學生朗讀課文,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從中體會感情是學習本文的重點。例如,學習“孔繁森像對待親生兒女一樣撫養三個藏族孤兒”一段時,我聲情並茂地説:“孔繁森在西藏做的許多事情都讓藏胞們感動得流下了熱淚,請你認真讀讀課文的第二自然段,找一找有沒有讓你也感動的句子。”學生帶着要求去讀。交流時,有的學生説:“最讓我感動的是曲尼、曲印和貢桑三個藏族孩子失去了親人,成了孤兒。”這時我問他“讀這句話時,你心裏有什麼感受?”學生説他覺得這三個孩子失去了親人,很可憐。我又提出:“你能不能帶着對這三個孩子的同情去讀好這個句子?”這個句子讀好了,再讓學生去找有沒更讓人感動的地方了?學生會找到“孔繁森就把他們接到自己身邊,像對待親生兒女一樣撫養他們。”這時,我引導學生聯繫生活實際説説爸爸媽媽平時是怎樣疼他、愛他的。學生們很自然就能想到孔繁森怎樣愛這三個孤兒。有的學生還聯繫後文中“你年紀大了,身體又不好”這一句來體會孔繁森對孤兒的愛。此外,到底哪些句子會讓學生感動,一定要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找。例如,有個學生講他感受最深的一個句子是“1992年,拉薩附近發生了大地震”。剛開始,我覺得奇怪,這一句怎麼會打動他呢?讓他説明理由時,他講:“那裏發生了地震,一定會有很多孩子失去親人,成為孤兒。”看,孩子的想象多麼豐富。

三、合理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

語文教學要創設教學情境,營造良好的教學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化繁為簡,化難為易,化抽象為具體,從而提高教學效率。多媒體計算機在這一教學環節中充分顯示出其優勢。但歸根結底,媒體只能起輔助教學作用。它的運用在精不在多,用在恰當的時候,會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假若不注意媒體之間的配合和協調,就會搞的課堂花稍、氣氛活潑,而效果不佳。在講《孔繁森》一文時,幻燈片由最初設計的十張,減至七張,又減為四張,最後只剩下了一張配有孔繁森影視資料、圖片的《公僕贊》。原來我計劃在結課時播放《公僕贊》,想起到深化中心、渲染氣氛的作用。通過試講,感覺效果不好,不如放在開頭,既讓學生了解了孔繁森的事蹟,又營造了氣氛。為學生學文作了很好的鋪墊。

四、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培養國小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國小階段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素質教育要求,應讓學生全員主動參與課堂學習活動,提高學生對學習活動的參與率。培養學生主動參與的習慣,教師就要適時組織有效的學習活動,使學生在課堂活動中主動思考,主動操練,主動交流,激起思維的火花,激發學習興趣,逐步形成主動參與的學習習慣。在上《孔繁森》一課時,課中有個小活動,讓學生通過表演再現孔繁森去醫院獻血的情境。活動時,我只注重指導兩個小演員而忽略了其餘學生,出現了紀律渙散的狀況,在今後的教學中值得注意。

《一面五星紅旗》語文教師反思 篇15

《長相思》是描寫邊塞軍旅途中思鄉寄情的佳作,是一首膾炙人口、情深意長的著名詩詞。一程山水一程歌,一更風雪一更愁。納蘭性德在隨扈東巡、去往山海關途中,寫下了這首思鄉之曲,成就千古名篇。納蘭性德是通過寫景和敍事兩個方面來傾訴自己的心聲的。他在途中遭遇風雪,輾轉難眠。途經一道道山,一條條河,休息時連思念家鄉的夢也被嘈雜的聲音破壞得支離破碎。他抬頭望月,想起家鄉那安寧、祥和的生活,不禁淚花閃閃。

為了更好地體會作者此時的心情,我讓學生想象作者家鄉温馨和諧的畫面。在音樂聲中,我深情誦讀這首詞,學生閉起眼睛,構思着一幅幅別緻幸福的場面。

有的説:“我看見了納蘭性德的家鄉鳥語花香,他們一家人圍坐在一起,聊天,説笑,好不熱鬧。小孩們在巷口玩耍嬉戲,姑娘們坐在門口繡花;放學歸來的孩童放下書包,放起了風箏,有的還把花做成花環戴在了頭上,家鄉一片生氣勃勃。”

有的説:“我看見了晚上月光皎潔,羣星閃爍,作者的親人坐在窗前欣賞着明月,不遠處時時傳來鳥兒唧唧的叫聲,花兒合上那美麗的花瓣,似乎也與作者的親人一樣,靜靜地期待納蘭性德與他們團聚。

我見學生熱情高漲,繼而讓他們在小組內交流,從而更加明確納蘭性德投軍從戎,征戰疆場的心聲。作者為了壯志和理想,忍受着思鄉之苦,飽受着思想的孤獨和寂寞,着山一程,水一程,程程都是——長相思。風一更,雪一更,更更喚醒——長相思。舍小家顧大家,赤子之心全都化作——長相思。

《一面五星紅旗》語文教師反思 篇16

教學中我教態親切,語言柔美。我認為課件設計得很美,板書設計簡練直觀,多而不濫,運用得十分有效,直觀形象。我能用較好的信息素養,增強了低年級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整堂課上的很順,環節清楚,過渡自然,給聽課的老師一種很舒服的感覺,整節課上得有趣。學生的識字,朗讀都很不錯,可見平時對學生的雙基訓練紮實。

但在讓學生上台表演金黃的落葉邀請小夥伴品嚐水果這一環節對課堂教學中收不到太大實效,可省去。將剩餘時間放在最後春天這一自然段的朗讀和説話上。整堂課將更完美。還可多用一些美麗的圖片來指導低年級學生説話。課堂上學生出現問一些本課教學設計以外的問題是一種很好的現象,是要予以保護我可運用教學機智將學生的問題引回到課文中來,為課堂教學增色。

《一面五星紅旗》語文教師反思 篇17

《白楊》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抒情散文,構思巧妙,感情豐富,是語言文字訓練和思想教育的好教材。這篇課文以白楊為明線,表面上寫白楊,實際上寫人,借白楊的特點來比喻支邊者的高尚品格。教學中如何指導學生細讀文本,通過語言文字理解體會文章中的思想感情,所以,在教學中,我抓住文本中重要的環節進行細讀。

第一處是在講解白楊樹生活的環境時,讓學生先找出相應的段落,然後讓學生細讀該文本,在細讀的過程中,抓住文本中的“茫茫”、“渾黃一體”、重點詞來理解大戈壁的環境的惡劣,從而激發學生們對白楊樹的敬佩之情;抓住“沒有山,沒有水,也沒有人煙”這一句話來體現白楊樹在這麼惡劣的環境中生存,它的生命力是多麼頑強;另外從 “高大挺秀”一詞中,讓學生真切的體會到白楊樹的適應力及頑強的生命力是多麼然人敬佩。談完自己的理解之後,讓學生們帶着自己的理解來讀文本,讓學生們將自己的理解通過讀來展現。

第二處文本細讀的設置是在講解爸爸的話時,這一段是本文的重點,也是難點,短短的三句話不但向我們介紹了白楊樹的特點,同時也借白楊表白爸爸的心。在設置細讀的過程中,我讓學生們抓住中點詞句來理解文本,通過上下文的聯繫來理解文本,讓學生們充分的讀,充分的説,再度重感悟,再用朗讀將自己的感悟帶回文本。從哥哥的問題入手,帶着爸爸嚴肅的表情,讓學生一句一句的讀,從段與段的內在聯繫中,挖掘出隱含在語言文字中的真正喻義,進而引導學生從三個“只知道”,推想出三個“不知道”。這樣,由表層到深層,既使學生理解了語言本身包含的一般意義,又理解了它的特定含義,體會父親的話是託物言志,表面上是寫物,實際上是喻人。爸爸自己已經紮根邊疆,獻身邊疆,他也希望自己的子女如小樹一樣成長,經受磨練,成為祖國邊疆的建設者。這樣做,不光激發學生們對白楊樹的崇敬之情,最重要的是讓學生們懂得,爸爸説這些話的用意,那就是爸爸不光在講白楊,還要借白楊來讚美那些遠離優越生活,紮根邊疆,建設邊疆的人。這樣的設計,學生認識了白楊的形象,理解了白楊的特點,體會出白楊的象徵意義(爸爸的心願),本課的教學目的就已基本達到了。

另外,學習文章的最後一個自然段時,我採取的是讓學生質疑,讓學生找一找文本中介紹爸爸表情變化的句子,並讀一讀,在小組中討論每一次表情變化是為了什麼?你從中理解了什麼?這樣做,不光是對文本的一次整體貫穿,最重要的是可以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在讀文本的過程中,只有學生們能大膽的問一問,想一想,才能從對文本細讀,對文本細想,對文本細細的理解。

總之,在教學中,要讓學生充分地去讀,變換形式去讀,教師適時引導去讀,才能真正地讓學生去理解課文,感悟課文。

《一面五星紅旗》語文教師反思 篇18

在講《父親和鳥》這課時我先讓學生們回顧了一下七單元的一些文章,讓他們自主發現這個單元的主題是“愛護環境”,在七單元中識字七是愛護動物的拍手歌,《“紅領巾”真好》中表達了“紅領巾”對小鳥的呵護,《淺水窪裏的小魚》小孩子對小魚的在乎,所以在讀本節課課題,我就説:同學們猜猜父親和鳥的關係?或是父親對鳥兒會怎樣?輕鬆認識到本節課的主旨後,利用一個問題“從哪些描寫中,我們可以看出父親愛鳥”貫穿始末。

我讓學生自由讀課文找出句子畫出來,很多孩子很快找到了句子,我發現大多數孩子能找到“喃喃的,輕手輕腳”這些動詞,體會出父親愛鳥。接着讓同學們反覆讀引導孩子在讀中體會父親愛鳥,因為愛所以才會輕手輕腳,但是大部分同學沒發現父親瞭解鳥也是愛鳥的一種表現,我適當的加以指導,我説:“同學們你們喜歡幹什麼?”他們有的説:玩遊戲、有的説下棋,等等。我就説:“你喜歡這些東西你先得怎麼樣?是不是必須知道它怎麼玩,怎麼操作,瞭解這個東西才能説明自己喜歡。”孩子們一下子明白了父親懂鳥,對鳥的習性瞭如指掌:知道鳥什麼時候最快活,什麼時候最容易被打中,這些也是愛鳥的表現。“焐”這個字我採用演示法來解決,讓同學們做了做“焐”的動作,活躍了氛圍,提起了孩子們繼續學習的積極性。這時我順勢拋出問題:父親這麼懂鳥,如果他是獵人,會有什麼結果?孩子們議論紛紛,有的説父親會打到很多鳥,有的説父親會是好獵人,收穫大大的……我見時機成熟,馬上問:為什麼我真高興,父親不是獵人。孩子們恍然大悟“我”受到父親的感染也很喜歡鳥,我很想保護鳥。這樣層層引導,由潛入深,不漏痕跡地解決問題,突破重點和難點,效果不錯。

總的來説這節課感覺還是比較滿意的,學生們比較輕鬆的就把課文的重點與難點解決了。

《一面五星紅旗》語文教師反思 篇19

母愛”是一個永恆的主題,從古到今人們對於她的謳歌與詮釋從未有過終止。《母雞》,老舍的另一篇佳作,通過描寫對母雞看法的變化,表達了作者對母愛的讚頌之情。在體會作者由討厭到敬佩的情感過程中,緊扣文章的情感主線引導學生把握作者的情感來梳理文章的脈絡,學生的學習目標進一步的被明朗,學便有了針對性。文章的佈局和教材的處理事實上是有異曲同工之趣的:講究有詳又略,詳略得當。講學習感悟作者對母雞的討厭部分時,放在了整個文本的大背景去體驗,這事實上也是作者寫作手法的體現:欲褒先貶、欲揚先抑、欲擒故縱。

故在此環節的處理上無過分的張揚,為體驗後面的主情感“母愛”埋下了伏筆,並進一以貫之。最後讓學生在“品析詞句,體會情感”的學法指導下,在朗讀感悟母雞對雞雛的平凡細節中自然地聯想到生活的場景,層層推進,勾起對“母愛”的回憶,從而揭示出:母親是偉大的,一位母親必定是一位英雄的文本主題。 和諧的課堂氛圍有待進一步的思考,過於沉重的表情抑制了學生思維的火花;由於讓學生回答問題時過於猶豫,延誤了時間顯得有些拖沓;朗讀的指導與訓練要在平時花功夫加以落實。

《一面五星紅旗》語文教師反思 篇20

在這一課的設計中我沒有孤立地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而是把它和朗讀結合到了一起。備課時,我發現在這篇課文中幾個標點符號非常值得研究。課文中幾個人物的對話中出現了“?、!、。

”,不同的標點符號表達了人物不同的心情,要想讀出人物的語氣,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就必須要關注這幾個標點符號,同時這也是讀書的一個很重要的方法。所以有了如下的設計:

出示:

“你怎麼不吃呀?”

“真糟糕!離回到家還有好長時間呢!”

師:誰來噹噹維加,讀一讀。

(一生來讀語氣比較平淡)

師:注意標點符號,想一想維加會怎樣説,再請一位同學來讀,讀出語氣。

這樣,在朗讀指導的過程中進行了標點符號的訓練,教給了學生讀書的方法。

另外,我還引導學生轉換角色,使他變成維加或安娜,然後再引導學生去思考,這時維加和安娜是怎樣説的,這樣學生就會把自己當成維加或安娜,把自己放到那個情境中去,自然得就能體會他們的心情和想法。

反思教學過程也出現了一些問題。比如在指導朗讀的過程中感覺有些不到位,在分角色朗讀這一環節上處理不夠好,效果不是很好。在今後的教學中要注意這方面的問題

《一面五星紅旗》語文教師反思 篇21

新教材的教學給我最大的感觸是教師長期以來高高在上的“傳道、授業、解惑”地位已發生變化,由居高臨下的“權威”轉向了“平等中的領頭羊”。教師不再只是 知識的傳授者和管理者,更是學生髮展的促進者和引導者。在新課程教學中,教師與學生之間是平等的,不再是服從與被服從的關係。學生的學習方式明顯地從傳統 的接受學習向探究學習轉變。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教師的職責是什麼呢?很顯然,教師應當引導學生不斷地提出問題,使學習過程變成學生不斷提出問題、解決問 題的探索過程。

一、多反思,多提議,創設探究氛圍。

比如,在解讀本課時總感覺散文的結構比較鬆散,好像找不到一條主線來 切入教學。後完成了一教時的教學後,又進行了反思重建,發現本文的第18節就是一句中心句,對上文的內容作了小結。於是,在第二節課時作了補救。由此同學 們對於課題中《春天的小雨滴滴滴》中“滴滴滴”的含義有了準確和深入的認識:給森林的演奏,在大地上播種。由此可見對於文本深入的解讀是有效組織課堂的關 鍵。同時我也吸取了其他老師的指導建議,要理線索,瞭解文章的主要內容。引導孩子瞭解到本文的線索是:聽雨——看雨——愛雨。雖然有時師生之間、生生之間 像是在進行一場辯論賽,但靜靜一想,只有在民主、平等、和諧的氣氛裏,學生的思維才可能處於積極主動的活躍狀態,才能把緊張的學習過程轉變成愉快的學習活 動。《課程標準》中提到現代課堂教學中,作為教師應尊重每一個學生,多給他們一些肯定和鼓勵,促使他們生動活潑、主動地學習。因此,現在在我的語文課上, 經常會聽到這樣的語言:“老師,我有個問題。”“______,我對你提個意見。”“我對他有不同的看法,我覺得……。”我呢,經常會説:“你的回答中有一個詞 用得真好!”“你的想法很特別,能向大家説説你是怎麼想的嗎?”“你先等一等,讓別的同學先試一下好嗎?”我深深地感受到生動活潑、積極主動的課堂教學氣 氛具有很強的感染力,它易於造成一種具有感染性的催人奮發向上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從中受到感化和薰陶,從而激發出學習的無限熱情和創造願望,使他們全力以 赴地投入學習,極大提高了對學習活動的積極性。

二、多朗讀,多體驗,培養閲讀能力。

新教材的閲讀教學更重要的是強調學生 “以讀為本”,重視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感,不過分強調逐字逐句的講解分析,而是在朗讀、體驗的基礎上,體會課文的內容和感情,把文本內容內化成為自己的東 西,逐步提高學生的閲讀能力。因此我在閲讀教學中始終堅持引導學生在讀中體會,逐步培養孩子“讀出神,讀出味”的良好閲讀能力,加強感悟,加強體驗,深入 到作者潛意識的層面,理解作品,並且能夠把自己的感情藉助文本和自身的感受表達出來。

在起初的教學中,我發現學生們讀任何一篇文章感情幾 乎都是一樣的,情緒沒有隨文章內容的改變而改變,激動的地方不激動,傷心的地方不傷心,由於沒有用“心”去讀,學生對課文的內容理解不透,對其主題思想體 會不深。我想,要把閲讀課上成真正意義的“讀書課”,多讀是必要的,但是要在多讀基礎上有所提高,使孩子們真正有所感悟、體會才行。所以在教學中,我較注 重教會學生正確的朗讀技巧,培養良好的閲讀習慣。如在朗讀《春天的小雨滴滴滴》時,我要求學生開動腦筋想一想:小雨為什麼會發出各種不同的聲音?經我這樣 一提醒,學生就仔細閲讀,認真思考,他們發現,“叮叮咚咚”是雨打在鐵皮屋頂上發出的清脆的聲音,而“滴滴答答”是因為雨落在樹葉上,

所以聲音比較輕微。 他們就按照自己對課文的理解去練習朗讀,去處理感情,去調整節奏。從而使學生懂得,有時為了理解一個段落,一句話,甚至一個詞語,需要認真閲讀全篇課文來 抓住課文內容上的矛盾處進行深入的思考。另外,在本課的教學中抓住象聲詞讀出輕快的感覺,然後將句子讀順,進而在讀中表達出作者對於雨的喜愛之情。學生之 間的範讀、

評價、賽讀有聲有色,讀的效果也層層明顯。集中的朗讀指導在本文中比較成功。

三、多思索,多質疑,增強問題意識。

在 三年級第二學期教材中有一句鄭板橋的名言“學問二字,須要拆開看,學是學,問是問,今人有學而無問,雖讀萬卷書,只是一條鈍漢爾。”可見古人都十分注重質 疑。但以前的課堂教學中大多是教師問,學生答的模式。一直只注意啟發學生的答題能力,而很少注意對學生提問能力的培養。我們很多教師還熱衷於把學生的疑惑 消滅在萌芽狀態,學生也以無疑為榮。這樣學生不知道如何來提問也就不足為奇了。而新教材非常注重學生質疑問難,我也把培養學生的提問能力作為重點項目加以 訓練。

我鼓勵學生多提問,做一個愛思考的孩子,即使是學這樣一篇感性的散文時,也要求學生提出問題,從而能引發他的思考和提升。

《一面五星紅旗》語文教師反思 篇22

這篇文章真新鮮。可是因為要趕課,所以沒有細講,只是讓學生讀。為了要趕課,把讀書時間都停了下來。哦,不是讀書時間,是調整了一下讀書時間的讀書內容。不再是讀課外書,而是要學生讀沒有學過的課文。我覺得這樣可以加快課堂的進度。那麼只在課堂上講字就可以了。我知道學生消化得不好,可是有什麼辦法了。時間已經不夠了。我沒有耽誤上課呀。有時還建議兩到三課時,我們是一課兩課時上下來的,還是不夠用。而且有的口語交際都拿到了班隊會上進行了。可是現在已經是十二月初了。課時還有不到兩週,可是課還有十課。這怎麼能講得完。為什麼新書這麼多學習內容,我真的不知道別人別的學校別的地方是怎麼進行的/反正我們年年上不完。我一直在想對策,可是目前為止沒有發現什麼好方法。上網發現別的教師也是這樣緊張的。是不是教材有問題,不應該安排這麼多內容。我想,可能是教材只管編教材不管學校還有別的活動吧。/可是一線教師沒有發言權。可是, 為什麼實驗者只能實驗卻沒有發言權呢?那實驗的可操作性從哪來呢?

《一面五星紅旗》語文教師反思 篇23

《孔繁森》一文,通過描述其在援藏工作期間收養孤兒併為孤兒獻血交學費這兩件感人的事蹟,頌揚了孔繁森關心愛護藏族人民,為民族團結無私奉獻的優秀品質。

對於低年級的孩子來説,孔繁森實在是一個距離遠,感覺陌生的人物。為了讓孩子們對孔繁森有一些瞭解,課前我和孩子們上網收集了一些孔繁森的資料。在課堂上播放有關孔繁森的音像資料、圖片。這樣,學生對孔繁森就有了一個整體印象和初步認識,為進一步讀懂、讀透課文打下了良好的感情基礎,創設了濃厚的情感氛圍。

本文的中心句是“孔繁森是一位優秀的援藏幹部。”怎樣才能讓學生準確地理解這句話呢?

我讓孩子們思考:課文圍繞“孔繁森是一位優秀的援藏幹部。”這句話寫了幾件事呢?通過學習,孩子們明白了課文圍繞中心句寫了兩件事:撫養孤兒、獻血供孤兒上學。接着我抓住重點詞句進行教學,孩子們都深深地體會到孔繁森的優秀品質。這樣,通過從中心句找事例,感悟人物品質的方法,不僅培養了孩子的思維能力,而且潛移默化地培養了孩子的習作能力。

然後,同學們在聲情並茂的朗讀中再次體會到孔繁森對漢族和藏族的團結所作的貢獻

本課的另一個重點是理解“請求”和“懇求”,在理解這兩個詞語的時候,我先讓學生們想想孔繁森到醫院會怎麼對醫生説,學生們説:“醫生,我想獻血。”這就叫“請求”,就是提出要求,希望得到滿足。但是醫生因為看見孔繁森年紀大了,身體又不好,沒有同意。於是孔繁森又説:“醫生,求求你,讓我獻血吧,我撫養了三個孤兒,我要讓他們上學讀書,求您答應吧。”……經過他一次有一次的表明自己誠懇的要求,這叫——懇求。説明它的程度比“請求”更深。

《一面五星紅旗》語文教師反思 篇24

《趙州橋》介紹了趙州橋的雄偉、堅固、美觀,讚揚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幹。

在教學過程中,我以“趙州橋不但雄偉堅固,而且美觀”這句過渡句為切入口,引導學生思考:從哪看出趙州橋雄偉,從哪看出堅固?又從哪看出它美觀?

在感受趙州橋十分雄偉時,我以教室為例,趙州橋長50多米,相當於7間教室連在一齊;寬9米多,相當於一間半教室的寬度,引導學生結合生活實際體會雄偉,比較形象。

分析趙州橋的堅固時,我引導學生透過閲讀文本體會李春如何設計趙州橋,他為什麼這樣設計,來體會李春的聰明才智。在課堂上,我做了個試驗,用一張紙做成橋面,兩岸用詞典代替,橋面平直時,紙無法撐住書;橋面呈拱形時,紙則可穩穩地將較重的書撐起。問:這個實驗説明什麼?學生透過觀察體會到:拱形承受的力比平直的狀態承受的力大,趙州橋共有五個拱形,使得趙州橋更為堅固。這個實驗幫忙學生理解了拱形的作用,我還引入了一些資料:1300多年來,趙州橋以前歷過10次洪水,8次地震和多年的戰爭,但至今,它依然穩穩地屹立在?河上,使學生深刻體會到趙州橋實在是太堅固了,引導學生體會趙州橋的的美觀時,我引導學生默讀課文,想象欄板上精美的圖案,讓學生將想象的資料用自我的話來描述,然後出示了圖片幫忙學生再現畫面,讀出體會。讀的形式多樣,先引讀,然後比賽朗讀,最後背誦。

透過分析,學生明白了趙州橋的確表現了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幹,是我國寶貴的歷史遺產。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shuxin/jiantao/7rpj98.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