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書信 >檢討書 >

語文我的老師教學反思(精選24篇)

語文我的老師教學反思(精選24篇)

語文我的老師教學反思 篇1

10月17日上午,六年七班的教室裏,正在進行學校耕耘杯的作課活動,我講的題目是《我的老師》。這是一節講讀課,以培養學生的閲讀能力為主要目的,在閲讀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從讀中悟,提高能力素養。

語文我的老師教學反思(精選24篇)

本文是一篇回憶性散文。作者回憶了兒童時代在老師身邊的七件小事,抒發了對老師的熱愛、感激之情,表現了蔡老師温柔、熱愛學生、熱愛教育事業的美好品德。文章以一個兒童的眼睛、兒童的心靈,去觀察老師,去感受老師,跳出一般讚頌老師的窠臼,使文章情意真摯,極富感染力。

良好達到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導入新課的開場白非常關鍵。它有利用營造適宜的課堂氛圍,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使其對學習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使新舊知識自然銜接。設計導語如下:“平凡小事見真情”是我們時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也恰恰是這句話在現代作家魏巍的回憶性散文《我的老師》中妙筆生花。本節課咱們師生共同體會“平凡小事”見“真情”。

《我的老師》共記敍了七件事,前五件事寫得概括,後兩件事寫得具體。前面寫蔡老師的五件事,從面上概括體現老師愛學生,學生愛老師的中心,這五件事是依據作者感情步步加深的順序排列的,感情的分量一件比一件重,對“我”的影響一件比一件深,由表及裏,層層遞進,逐漸把文章推向高潮。後面寫孩子愛老師的兩件事,披露了孩子內心裏對老師的深情,也烘托和反襯了蔡老師對學生的愛。第六件事詳寫,對孩子來説,不知父親死活,又遭同學奚落,這是難以承受的打擊。老師的支持、鼓勵,使“我”感受到温暖,對老師的感情也上升到新的高度:“在一個孩子的眼睛裏,他的老師是多麼慈愛,多麼公平,多麼偉大的人啊。”而詳寫第七件事“夢中尋師”,使孩子對老師的愛達到更高的境界。這七件小事,從課內寫到課外,從校內寫到校外,從平時寫到假期,從學習寫到生活,師生感情步步加深,所選事例豐富多彩,而內容絕無雷同之感。而在兒童時代,那些零碎的、具體的、直觀的材料往往會讓兒童們終身難忘。本文就選取了這樣的符合兒童記憶特點的材料構文,材料選擇很是典型。

作者把自己對蔡老師的濃濃深情藴含在敍述事情過程中的平平實實的字裏行間,通過傳神的細節描寫,將最動人的一瞬清晰地展現在讀者面前,使人物形象豐滿,情感細膩深刻。如“假打真愛”的場面,“從來不”“僅僅有一次”“好像要”“輕輕地敲”這些詞語説明蔡老師即使在生氣的時候也並沒有真打我們的意思,這僅有的一次假裝生氣,寫出了老師的“嚴”與“愛”,也表明了蔡老師最理解小孩子怕打的心理,表現了蔡老師的温柔、熱情、深愛學生的思想感情;“一迎”寫出“我”的本能與調皮;“大夥笑了,她也笑了”中兩個“笑”字表明瞭十分親密、融洽的師生關係。再如假期惜別時的場面,“我默默地站在她的身邊”一句中“默默”兩字寫出孩子與自己喜愛的老師依依惜別的深情,這是孩子送別的動人場面,這是孩子表達依戀的方式,沒有話語只是默默觀察,只希望能在老師身邊多呆一會兒,只希望能多看老師一眼,真是此時無聲勝有聲,無聲的動作,靜態的描寫,濃濃的情意勝過千言萬語。還有“夢中尋師”更表明了學生依戀老師的程度,只有夢境才能滿足“我”的心願。這心理、這感情、這思念是難以用語言表達的,正像作者説的:“一個孩子的純真的心,就是那些在熱戀中的人們也難比啊!”這些傳神、細膩的描寫,無一不讓讀者真切地感受到濃濃的師生之情。

這節課的重點是欣賞文章中的細節,讓學生通過自己尋找細節描寫來深入體會文章中藴涵的深情,基本完成。教師在學生學習過程中是引導者、參與者,努力在作品與學生心靈之間架設起一座溝通的橋樑。但是老問題,一、很難調動全部的學生參與到思考中來,很多學生的惰性,是一種懶與思考的惰性!二、學生無法將自己感受到的東西順利的轉化成語言表達出來。或者體會不深,表達不清。能基本達到要求只有20多個學生而已。還有一半的學生依舊是聽甚至無法參與到課堂中來。

課堂時間把握不好,由於前面的體會語言細節環節不好,後面時間也不夠了,如:讓學生找出蔡老師做的哪些事反映蔡老師的哪些性格特點耽誤時間過長。結果後面的一個給以前老師寫明信片的拓展遷移訓練環節感情調動不夠。看來還是要在課堂氣氛節奏的調控上多下些功夫。不過,和剛接手這個班的時候相比,學生畢竟已經有了體會探究獨立思考習慣,無論是好還是壞。其實課堂中自己最興奮的時候是學生提出了許多好的句子和詞語,是自己也沒有想到的,和學生共同臨時探討是最快樂。這個時候才有點教學相長的意思。

語文我的老師教學反思 篇2

《白楊》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抒情散文,構思巧妙,感情豐富,是語言文字訓練和思想教育的好教材。這篇課文以白楊為明線,表面上寫白楊,實際上寫人,借白楊的特點來比喻支邊者的高尚品格。教學中如何指導學生細讀文本,通過語言文字理解體會文章中的思想感情,所以,在教學中,我抓住文本中重要的環節進行細讀。

第一處是在講解白楊樹生活的環境時,讓學生先找出相應的段落,然後讓學生細讀該文本,在細讀的過程中,抓住文本中的“茫茫”、“渾黃一體”、重點詞來理解大戈壁的環境的惡劣,從而激發學生們對白楊樹的敬佩之情;抓住“沒有山,沒有水,也沒有人煙”這一句話來體現白楊樹在這麼惡劣的環境中生存,它的生命力是多麼頑強;另外從 “高大挺秀”一詞中,讓學生真切的體會到白楊樹的適應力及頑強的生命力是多麼然人敬佩。談完自己的理解之後,讓學生們帶着自己的理解來讀文本,讓學生們將自己的理解通過讀來展現。

第二處文本細讀的設置是在講解爸爸的話時,這一段是本文的重點,也是難點,短短的三句話不但向我們介紹了白楊樹的特點,同時也借白楊表白爸爸的心。在設置細讀的過程中,我讓學生們抓住中點詞句來理解文本,通過上下文的聯繫來理解文本,讓學生們充分的讀,充分的説,再度重感悟,再用朗讀將自己的感悟帶回文本。從哥哥的問題入手,帶着爸爸嚴肅的表情,讓學生一句一句的讀,從段與段的內在聯繫中,挖掘出隱含在語言文字中的真正喻義,進而引導學生從三個“只知道”,推想出三個“不知道”。這樣,由表層到深層,既使學生理解了語言本身包含的一般意義,又理解了它的特定含義,體會父親的話是託物言志,表面上是寫物,實際上是喻人。爸爸自己已經紮根邊疆,獻身邊疆,他也希望自己的子女如小樹一樣成長,經受磨練,成為祖國邊疆的建設者。這樣做,不光激發學生們對白楊樹的崇敬之情,最重要的是讓學生們懂得,爸爸説這些話的用意,那就是爸爸不光在講白楊,還要借白楊來讚美那些遠離優越生活,紮根邊疆,建設邊疆的人。這樣的設計,學生認識了白楊的形象,理解了白楊的特點,體會出白楊的象徵意義(爸爸的心願),本課的教學目的就已基本達到了。

另外,學習文章的最後一個自然段時,我採取的是讓學生質疑,讓學生找一找文本中介紹爸爸表情變化的句子,並讀一讀,在小組中討論每一次表情變化是為了什麼?你從中理解了什麼?這樣做,不光是對文本的一次整體貫穿,最重要的是可以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在讀文本的過程中,只有學生們能大膽的問一問,想一想,才能從對文本細讀,對文本細想,對文本細細的理解。

總之,在教學中,要讓學生充分地去讀,變換形式去讀,教師適時引導去讀,才能真正地讓學生去理解課文,感悟課文。

語文我的老師教學反思 篇3

《白楊》是一篇借物喻人的課文,文章通過一位邊疆建設者在旅途中向子女介紹茫茫戈壁灘上的白楊樹這件事,讚揚了邊疆建設者紮根邊疆,建設邊疆的遠大志向和無私奉獻的精神。文章寓意深刻,耐人尋味。課文以白楊為明線,表面上寫白楊,實際上寫人,借白楊的特點來比喻邊疆建設者的高尚品格。因此,借物喻人就成為本課教學之重點所在。而如何指導學生通過語言文字理解體會文章中的思想感情,懂得借物喻人這一寫法是本課教學目標之一。另外本課的重難點是引導學生理解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並説出自己的見解。即是文中爸爸的話及最後一節的含義,要求學生能結合課文內容和聯繫生活實際發表自己的見解。這是本課的難點,也是本單元的教學目標。

在本課的教學中,我遵循新課程改革教學理念,重視學生學習的過程,注重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學習的精神,使學生養成自己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習慣,具體教學方法如下:

課前讓學生查找資料,對白楊的生長環境(大戈壁)有所瞭解。通過學習課文了解白楊的特點,歸納出白楊的形體特點(高大挺秀、茂盛、大、生命力頑強。)。再通過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讓學生討論解決兩個問題:⑴寫白楊樹的生活環境有何作用?⑵寫白楊樹的特點有何特色?我讓學生與文本對話,和作者交流,與教師商討,向同伴彙報……並使學生懂得,前者寫白楊樹的生活環境是起烘托作用,而寫白楊樹並非直接描寫景物,而是通過人物説的話,間接地寫出白楊的特點。

緊接着我就拋出新問題:白楊樹生活的環境是那麼的惡劣,卻依然高大挺秀,不軟弱,不動搖,有着頑強的生命力。爸爸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只是單純説樹嗎?他還想説明什麼?

通過讀課文,學生明白了父親的話是託物言志。作者表面上是在寫物,實際上是在喻人,是通過對白楊樹的讚美來歌頌紮根邊疆、建設邊疆的建設者,歌頌他們無論在什麼艱苦的條件下都能像白楊那樣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為了加深這個認識,在學生理解的基礎上,讓學生充分讀,充分體驗感悟,讓學生髮表個人獨特的感受。對於課文最後一句話的理解,我沒有機械地照書後要求讓學生説句子含義,而是巧妙地承接上文“父親又陷入了沉思”一句,提出:此時此刻父親看到了什麼,他想些什麼?從而喚起學生豐富的聯想,理解“……幾棵小樹正迎着風沙成長起來”這句話的深刻含義。通過解詞析句,不僅使學生掌握本課託物言志、借物喻人的寫法,也使學生掌握了抓住重點詞句理解內容和思想的方法。

語文我的老師教學反思 篇4

《山谷中的謎底》講述了兩位旅行者看到加拿大魁北克的一個山谷中的奇異景象後得到人生啟發的故事。告訴人們,在逆境和壓力面前,既要勇於抗爭,也要學會退讓、以退為進。是對學生進行閲讀訓練、陶冶性情和培養意志的好教材。在整個教學中,我以“讀”作為貫穿整個教學的主線。注意課外延伸。力求“讀中感悟、導之以行”。努力為學生營造一個寬鬆、民主、探索的空間。在教學中抓住以下兩點:

一、 感悟文本,突出重點

課文第三自然段具體的表現了雪松與積雪抗爭的傲然姿態。“反覆的積,反覆的彎,反覆的落,反覆的彈……不論雪下得多大,雪松始終完好無損”。在教學時,我以讀為主線索,以讀促情,以悟促讀,以自讀、默讀、齊讀以及創設情境的引讀這多種形式的讀,邊讀邊想象,讓學生感受到雪松與積雪抗爭時的情景,使抽象的文字變成具體可感的畫面,讓雪松那頑強抗爭的形象清晰印入學生的腦海中。

二、導之以行,突破難點

文中的啟示比較難懂,也是本課的難點,我通過以下幾條途徑來突破難點:首先誘導學生身臨其境,與旅行者一道感同身受;其次引導學生感悟旅行者的話語,把握重點;然後通過《卧薪嚐膽》這則小故事讓學生具體感悟“先彎曲一下,作出適當的讓步,以求反彈的機會”的含義,並留下鮮明的形象,深刻的印象;最後通過聯繫生活實際,通過課堂延伸體驗啟示,突破難點。

語文我的老師教學反思 篇5

本課是一首充滿童趣、朗朗上口的兒童詩。形象地寫出了世界上的事物都有自己的家,地球是我們共同的家,滲透了熱愛地球就是熱愛自己的家的教育。

由於本課詩歌內容淺顯易懂,學生理解起來比較容易,所以我要求學生通過反覆的朗讀,以“__是__的家”的這個句式説話,並根據學生情況,引導學生試着寫一兩句。從而達到學生熟記成誦並能掌握詩歌句式的目標。

教學本課,我根據《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閲讀教學要重視朗讀的指導,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從本課內容來看,學生對本課文中所提事物都比較瞭解,也比較有興趣,但對最後一句“地球是我們共同的家”的理解還有一定的難度,最後一句是全文的中心句,既是總結,又是昇華。我也是藉助讓學生多讀多體會來突破難點的。

本課結束後,我感覺到,像一年級學生學習這種應背課文時,先可以由老師適當指導理解,然後再讀課文,學生會有更深的感受。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既可以幫助學生理解體會,又能降低學生背誦課文的難度,學生基本上都能當堂背誦。再運用形象直觀的媒體教學手段,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形象感知,加深印象。那麼本課的教學目標就得以很圓滿的完成,重點難點也能輕鬆突破,效果不錯。

本課的設計較為注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主要讓學生自己感悟。在拓展練習説“__是__的家”時,是否應用一些直觀的圖片來幫助學生打開思路,還是應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讓她們積極調動頭腦中的已知,還需要在今後的教學不斷實踐、研究。

語文我的老師教學反思 篇6

這次省實小驗收,我很榮幸地上了一節課,課題是《孫中山破陋習》。這是一個歷史故事,課文以鮮活的文字敍述了孫中山親眼目睹了姐姐被迫纏足的痛苦和母親的疼愛而又無奈的情景,因而在辛亥革命成功後他首先廢除纏足陋習的事。故事中的孫中山、姐姐、媽媽人物個性鮮明,有着各自不同的角色和位置。在指導學生感悟文本中人物個性的教學時,我讓學生默讀課文,找出課文中描寫三個人物的句子,然後讓學生與文本中的人物進行對話和交流,使學生走進文本,閲讀課文。在整篇課文教學中,我運用了以下方式:

1、朗讀感悟:本文主要是孫中山與他媽媽的人物對話,感情真摯動人。在教學中我用了很多時間進行朗讀訓練,再通過讀來表達所體驗的情感,同時對學生的朗讀進行適時合理的評價,激發學生向更高的朗讀目標努力。通過朗讀學生能走進人物的內心世界,能體會媽媽的傷心和無奈,也能瞭解孫中山的心痛和憤怒。

2、説話練習:在本課的教學中,我設計了留白想象的環節,想一想媽媽會做什麼,會説寫什麼,孫中山當時怎麼樣?這説話練習,激發了學生豐富的想象力,使學生能運用學過的語言文字來表情達意。這一練習達到了我預想的目的。

由於在課前做了充分的準備,所以上這節課我是信心百倍。這節課在多媒體課件的輔助下,一環緊扣一環,很順利地結束了。我自認為課上得還不錯,課後,我主動去和領導交流。當領導提出:“你的這節課怎麼沒板書?如果有了板書,學生的感悟會更深。”我驀然回首,發現偌大一塊黑板,竟成了荒蕪的園地,沒有一個字,我楞住了。原以為用了課件,板書就不重要了,而且,我認為讓學生一會兒看投影,一會兒看黑板,一會兒看書,會分散學生的注意力。看來我的想法偏激了。 “一語驚醒夢中人。”領導的話讓我明白了,在這科技發達的今天,板書依然是很重要的。教師板書的過程就是一種展現美的過程,就是讓學生髮現美、欣賞美的過程。這樣的教育過程,現在被現代高科技手段所剝奪,難道不是一種資源的浪費嗎?雖然電腦能顯示規範的字體,可是它不能體現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無論如何,它代替不了我們教師的精美板書。這節課沒有板書的設計,成了我的一大遺憾。不過,我已意識到:我們的課堂還是需要教師精妙的板書,現在需要,將來也一樣需要!

語文我的老師教學反思 篇7

故事中的主人公雖失去了貴重的奔馳汽車卻換回了誠實、守信的崇高品質。孩子們也同樣對這篇課文興趣濃厚。我在課堂上先是提了一個這樣的問題:一般人中彩後的反應是什麼?而父親的反應又是如何呢——父親神情嚴肅。把我趕下車。父親怎麼會有如此反常的舉動呢?這些問題激起學生探究的慾望。他們馬上從課文的第8自然段找到了答案:因為中彩的彩票是父親幫庫伯稍的。我引導學生想象:此時的父親心裏可能在想什麼呢?孩子們想象的都非常好,有的説:我怎麼這麼倒黴,中彩的怎麼不是我那張呢?有的説:這輛車不是我的,我不應該要……

而後,我讓學生看事情的結果是什麼。接下來,又聯繫前面課文中介紹的我的家庭狀況及父親的心願感受父親的偉大。體會母親的話的含義及最後一句話的含義。最後一句話在理解含義前,我先做了一個鋪墊:引導學生思考父親在打電話的那一刻,失去的是什麼,但他又得到了什麼。

學生有了這一步的思考後,對最後一句話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回憶着課堂上學生的表現,我在想:如果在學生理解了第8自然段,知道中彩的是庫伯的彩票後,就讓他們聯繫前面我的家庭狀況及父親的願望體會父親當時是多麼想得到這輛車啊,而且他也試圖將車據為己有。在這樣的矛盾中,父親依然選擇了將車還給庫伯,品質是多麼可貴。學生在這樣的對比中,就會強烈的感受到這一點。這樣的話,理解開頭和結尾這兩句話就很容易了。

語文我的老師教學反思 篇8

語文是學習語言文字的課程,閲讀是學習語言的基本途徑。那麼,如何在語文閲讀教學中進行紮實的語言文字訓練和有效的人文教育?這是擺在我們語文教師面前的嚴峻問題。特別是在低段,從小培養孩子對語言文字的那種天性般的敏感,這是語文的長效益。因此,我在進行本課的教材處理時抓住文字訓練,既便是極小的增長點,也要抓住契機發展學生的言語素養。下面具體談談自己本課的教學和體會。

一、寓有形於無形中,字詞訓練,把書讀“實”

識字是閲讀的基礎,對二年級學生來説更是教學重點,所以字詞的讀音、書寫和理解不容忽視,以突出生字的音形義特點。本課的生字不多,故採用隨文識字的方法肯定會有低耗高效的收益;於是教學第一自然段成了本課的一大重點,因為本課大部分生字藏在第一自然段中,從聽泉水聲讀出疑問到解疑的回答聲中要帶着歡快,我在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把生字的教學貫穿其中,把本段中的生字以紅色字體出現,變孤立的漢字學習為有機的情境整體閲讀,不僅激起了學生閲讀的興趣,還使他們在閲讀的過程中輕鬆掌握讀音並識記;而課文的其它生字則通過開火車朗讀課文的方式將學生的學情與語言文字的訓練重疊起來:讓生觀察插圖找出“瓦罐”;通過對“水塔”的理解再結合課文語境對“天然水塔”進行釋義;本課的“杜鵑花”是學生認知事物中的盲點,因此藉助圖片可以給學生以一種感官的刺激,在這樣的刺激下再適時進行説話訓練:你看到了什麼樣的杜鵑花?……從字音到字形到字義,寓有形於無形之中,學生的學自然水到渠成。另外,我抓住課文的許多優美的詞語為語言實踐的又一切入點,讓學生反覆地讀,在讀中復現、鞏固生字,在讀中讓學生感受特點:數量詞——一股清泉 一座天然水塔;定中短語(怎麼樣的什麼、什麼地方的什麼)陽光燦爛的世界 火紅的杜鵑花等詞;狀中短語(怎麼樣地幹什麼)大口大口地喝水 盡情地歌唱……沒有過多繁瑣地講解與分析,只以讀來貫穿始終,真正做到於無形中積累學生的語言,發展學生的語文素養。

二、從具體到簡練,句羣訓練,把書讀“厚”

這樣一篇美文,如何讓學生在接觸文本的有限時間內體現它原本無限的價值,使學生進行系統的語言時間呢?學生情感的初始狀態是粗線條和淺表層的,教師應及時激活學生感覺擴大的支點,訓練他們對語言文字的敏感度。本課的二到五自然段極其相似,特別是每段的第一句,都道出了泉水所到過的地方,我想這些句子之間既然有密切的聯繫,何不把它們進行一種從複句到單句的轉換,讓學生髮現句與句之間的聯繫,這種滲透句羣的教學也是學好課文的一種方法。於是,在前面兩次的通讀全文後,學生們第三次走進文本,這次的目的是讓學生劃出泉水到過的地方:泉水流進山腰的水池;泉水流過山間的平地;泉水流到山坡的果園裏;泉水穿過靜靜的山谷;細細品讀,作者的遣詞造句別具一格,極有講究,“流進”、“流過”、“流到”、“穿過”四個詞是不可以隨便套用的,各有各的妙處,雖獨立卻又聯繫,是這股潺潺流淌的清泉把它們串在了一起,看似一個個獨立的句子,但我們卻可以利用文本的這些“不確定”和“空白”好好揣摩,於是我讓學生把這四個句子用一句話來表達:一個“和”字連接四句,或用“先 ,接着 ,然後 ,最後 ”四個關聯詞貫穿四句……這樣,將課文規範的語言內化為學生自己的語言,理解簡單與具體的語言概念,從而提升學生的語言素養,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感,真正把書讀“厚”了。

課堂上語言的學習、積累和運用是一個系統工程,本課我“以語言實踐活動為主軸,挖掘語言訓練點,多渠道進行語文實踐活動,引領學生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動的形象,並積累優美的語言”貫穿課文始終。我想,只有深刻領悟了語言教學的真諦,才會在每一節語文上、每一個階段的語文教學中,進行系統的語言時間,學生的語文素養在不知不覺中才能得到長足的發展。

語文我的老師教學反思 篇9

俄國著名作曲家柴可夫斯基説過:“對於我,作曲是一種靈魂的表白。”音樂是一門心靈的藝術,語文教學則是一門塑造心靈的學科,它們共同打動人心靈的東西便 是“情”。語文課堂應該音樂流淌、詩情飛揚的。我們語文教師是“性情中人”,應是“多情善感”的人。課堂上,當我們“四處留情”,到處“抒情”、“煽 情”,用心靈去撥動孩子的心靈時,我們的語文課堂難道不就是一曲動人的樂曲嗎?有感動、有嚮往。在這樣美的語文境界中學語文,學生浸潤其中,何愁語文素養不能提高?何懼健全人格不能養成?

在《父親和鳥》一課的教學中,我精心設計導語,用導語營造一個充滿磁性與感動的“情場”。如,教學伊始,一曲《鳥叫》後,我對學生説:“孩子們,優美的音樂把我們帶入了鳥的天堂,此時,你彷彿看見了什麼?你的小腦瓜中會出現哪些描寫鳥的詞語或詩句呢?”孩子們“舊情復燃”,小嘴中迸出了一個個詞語,一句句詩文,對小鳥的喜愛之情溢於言表。

又如,在領會“這是樹林和鳥最快活的時刻”時,在欣賞了羣鳥圖後,我説:“是啊,此時在我們的眼裏又多了一幅生動的畫面:小鳥們成羣地站在枝頭上,面對着初升的太陽盡情地歌唱。他們在空中時而盤旋,時而低飛,那麼活潑,那麼可愛!你聽,它們掩藏不住內心的喜悦向我們訴説________” 學生 情不自禁地説:“這是樹林和鳥最快活的時刻。”毋庸多言,清晨樹林裏燕穿雀躍、百鳥爭鳴的景象立刻浮現在孩子們的眼前。在本課將近結束時,我又對孩子們説:“孩子們,父親經常來樹林,和這些可愛的小鳥結下了深厚的友誼,他聽懂了鳥語,理解了小鳥的喜怒哀樂,他就是鳥兒的知心朋友。讓我們像父親一樣知鳥、愛鳥,與自然界的小動物和諧相處,做他們的朋友吧!”並在輕快的音樂聲中,出示了一首小詩《告訴你》,此時,孩子們情感激盪,千言萬語化為了動情的朗誦。

教學伊始,我讓孩子們閉上眼睛盡情地欣賞清晨林中小鳥的鳴叫,激發了學生的情感;課中,在理解小鳥和樹林的快樂時,我向孩子們展示了多幅羣鳥圖,並配上樂曲《百鳥朝風》,孩子們激發感情。接着,讓他們自由地説説,清晨的樹林,快活的小鳥,在你的心裏是什麼樣的?此時,他們覺得自己就是林中那快樂的小鳥,時而低旋,時而高飛;本課教學接近尾聲時,我又讓孩子們在音樂聲中朗讀小詩《告訴你》,孩子們的情緒更加激動,動情地朗讀着。

這是一篇感情真摯的課文,應讓學生充分地讀,體會父親對鳥的摯愛。新課程中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和獨特體驗。在讀時讓學生自己體會文中的語氣。讀的形式靈活多樣:自讀、品讀、小組合作讀、分角色朗讀等,通過多種形式的讀,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和朗讀熱情,用聲音觸摸文本,用心靈揣摩文本。

在朗讀過程中,我引導學生讀出情:對小鳥、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讀出形,邊讀邊在頭腦中過電影、畫畫,使小鳥的可愛、小鳥的快樂、父親的情懷在孩子頭腦中活起來;讀出神,悟出語言文字的言外之音。如從“我知道父親這時候也最快活。”“喃喃地説”“深怕驚動小鳥”等詞句和父親的語言中領悟“父親”的愛鳥,從 “我真高興,父親不是獵人。”這一句中領會“我”的愛鳥、護鳥之情。

教學中,我讓學生根據課題學着提問題,將“父親知鳥”、“父親愛鳥”這兩大板塊合二為一,引導學生讀悟結合,談感受。自然引出課文結束:“我真高興,父親不是獵人。”讓學生體會“我”也是一個愛鳥護鳥的人,這樣設計,學生的自主性得到保障,個性得到張揚,課堂詩情飛揚,美麗流淌!

語文我的老師教學反思 篇10

在課的結尾,我通過引用名人在登上長城之後發出的感慨:

美國前總統尼克松:只有一個偉大的民族,才能造出這樣一座偉大的長城。

以色列前總統:設計者太偉大了,長城不愧為世界奇蹟。

俄羅斯前總統葉利欽: 這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工程,在其它地方我從未見過類似的傑作!”

面對這萬里長城你最想説什麼?讓學生進行小練筆。學生寫得還是比較精彩的。

語文課離不開紮紮實實的語言文字的訓練,但在課堂中總感覺語言點有了,如何有層次的訓練,讓學生的語言與情感在一次次地提升中達到高潮,讓教材在解構中在不斷的重組與建構。如在學習“單看這數不清的條石,一塊有兩三千斤重,那時候沒有火車、汽車,沒有起重機,就靠着無數的肩膀無數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這陡峭的山嶺。”我抓住了“單看、數不清、兩三千斤重、沒有……沒有……、無數……無數……、一步一步地 ”等詞讓學生感受長城建築的不容易和勞動人民付出的無數血汗。雖然學生的情感有了,但總感覺讀和悟沒有深入,沒有層次性,感悟的方式還是比較單一的,學生情感的高潮沒有迸發。

語文我的老師教學反思 篇11

《祁黃羊》是一篇歷史故事,講的是祁黃羊讓位薦賢的故事。祁黃羊由於在多年征戰中,腿腳落下毛病,無法擔任“中軍尉”一職,便向晉悼公請辭,推薦他的殺父仇人解狐接替他,但此人重病,不久就不治身亡了。祁再推薦自己的兒子祁午接替他,表現了祁“外舉不避仇,內舉不避親”,做事“出以公心”的崇高品質。

我在教學這篇課文時,就有學生對此提出疑問,世上哪有如此巧事,祁黃羊推薦自己的殺父仇人擔當重任,剛好這個人就去世了,是不是祁故意的呢?他的根本用意在於推薦自己的兒子,而不落人口舌?面對學生的疑問,我頓時愣住,一堂課便草草結束。課後,我向我們吳校長請教,才弄清楚故事的原委。

原來祁黃羊薦賢的故事並非如課文中所寫。祁剛開始推薦解狐擔任另一職位,解狐做得很好,“國人皆稱善”,後來,祁黃羊再推薦祁午接替自己的中軍尉一職,他也做得很好,為百姓所稱頌,從而,祁黃羊薦賢成為千古美談。而我們的課文卻把這兩個故事結合起來了,以至於學生對祁黃羊的人品產生了質疑。

通過這片課文的教學,我知道了,作為一名教師,並不能就教材而論教材,而應該滲透教材、拓展教材。作為一名新教師,我需要努力的方面還有很多。

語文我的老師教學反思 篇12

《一面五星紅旗》寫的是一位中國留學生在國外旅遊遇到危險時,寧願忍受寒冷和飢餓,也不肯用國旗換麪包,最後暈倒在地,贏得外國友人的尊重和友情的故事。“愛國情感”這一主題對於三年級的孩子來説是個虛幻、空洞的詞。如何引導學生感悟文章中的愛國之情,體會世界人民之間的友好情誼,便成了教學要解決的核心問題。在這節課上,我運用我校開展的“形象先行”閲讀法帶領學生研讀文本,反覆品味,深切體會,讀出文中情,讀出文中味,讀出融入孩子自己的情感的文本味來。

(一)創設情境,鋪墊“愛國情”

五星紅旗對於國小生來説,他們並不能真正明白“五星紅旗”所藴涵的沉甸甸的意義,如何讓三年級的孩子來理解這個問題,對孩子們理解文本中的“我”的行為有着極為重要的鋪墊作用。所以課前一開始,我以一首《紅旗飄飄》來引入課文,此段音樂具有很強的感染力的,它能使人迅速達到預設的情景,這首歌對這篇課文的理解應該有很大的幫助,因為他們表達對祖國的熱愛是一致的。學生有了狀態再來學習,那必定會事半功倍。導入課題後,再讓學生兩讀課題:大聲讀、深情讀,使學生的感情迅速升温,為學習課文打下了鋪墊。

(二)自主讀文,感知“愛國情”

語文課堂教學中,孩子是一個獨立的閲讀個體。要關注這一學生學習行為,在初讀文本的教學過程中,給孩子們創造了獨立閲讀的學習空間,鼓勵孩子自主閲讀,讀出文中的愛國情來。然後學生自主獨立讀課文,再充分地交流理解。此時,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便引導學生總結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誰的事讓你最感動?讓學生真切地從旅居海外留學生身上品出了沉甸甸的“國旗情”,感知到“濃濃愛國情”,對留學生油然而生敬佩之情。

語文我的老師教學反思 篇13

從整體課堂效果看,學生演唱的表現力不錯,聲音的控制和協調能力較強,也比較熟練了。抒情和活躍兩種演唱情緒也能明顯地對比出來。但從整節課的分量和時間分配看,有些欠妥。主要原因是複習鞏固階段一開始就離琴唱,導致暴露出了過多的毛病,給我心裏一個暗示:歌曲還沒學會,於是有意識地加重糾錯分量。其實鋼琴一彈,學生馬上跟上來了,不必花太多精力去教唱。因為:

一、從此節課的進程看,離琴唱勢必會影響教學重點的把握,本課時的重點應是處理歌曲,而實際上這節課重點似乎還是糾錯,雖然也及時插入了力度、演唱情緒的把握等等,但分量不夠,學生真正操練的時間不足。

二、從音樂審美角度看,每一次的表現應儘量讓學生有成就感,得到審美的體驗,而不是故意讓他們“出洋相”,特意暴露缺點。完全可以通過欣賞範唱、跟琴唱喚起他們心中已有的音樂經驗,節約複習鞏固時間,把精力放在歌曲處理排練上。

三、離琴唱一般在學會歌曲後,檢驗音準節奏及表現力時可用,或者進行無伴奏合唱時才採用的。此節課此處採用顯然都不合以上條件。半個月前學唱的歌曲,普普通通的自然班,效果顯而易見,真有故意讓他們“出洋相”之嫌。

因此,此處離琴唱的確欠妥當。但是這樣設計,符合本人常態課的風格,我會經常在課堂上搞一些小測試、小研究。像這次,心裏實在很好奇:半個月前學唱的歌曲,到底會在學生心裏留下多少痕跡,會唱成什麼樣呢?結果正如我所料,儘管當時教得比較紮實,但時間老人的威力不可低估,遺忘是學習的勁敵啊。一首再好聽再喜歡的歌曲,沒有經常唱唱,也只會留下支離破碎的痕跡。所以平時經常上一些複習課,舉行班級音樂會十分重要。音樂是不怕重複的,它是情感藝術,每一次唱的感覺都會不一樣。

綜上所述,從這節課的設計初衷看,此處離琴唱並不合適,加大了糾錯的分量,影響教學重點的準確把握,課堂的完整性受影響。從教學研究和滿足我的好奇心方面看,讓他們亂一下也好,況且對他們也無大礙。還能給他們一個感覺:知識技能是很容易遺忘的,只有常温習才能掌握得紮實。( 勵志天下 i123

語文我的老師教學反思 篇14

《囚歌》一詩濃縮着葉挺將軍牢獄生涯的深切體驗,是他對於理想、生命和尊嚴的悲壯思考。今天重温這首詩,學習詩人表現出的堅定信念、凜然正氣、錚錚鐵骨、崇高氣節,具有特別的意義。

為此,教師必須“進入角色”,即把自己變成葉挺。首先要感動自己,才能去感動學生;使他們體會到《囚歌》的情感美。我還要求自己,要用詩一樣的語言去講詩,儘量使自己的語言精煉、形象,充滿激情,以此去感染學生,使他們體會《囚歌》的形象美。一句話,在《囚歌》的教學過程中要體現審美教育。

本詩的教學,成功之處在於,學生在多重朗讀中感受到了英雄的氣概,併為之而感動。在對詩中關鍵詞語的理解,他們能結合看過的影片、讀過的故事較為準確地理解。比如學生談到了“狗”,就是叛徒,走狗,賣友求榮的人。但國小生畢竟還小,他們對過去畢竟知之不多,感之不深;他們對詩歌,特別是抒情的認識一般還停留在感性的階段,這些都是不利的因素。這些我在教學前預想得還不夠,因此課堂上實施時,有困難。

語文我的老師教學反思 篇15

《地球萬歲》這是一首獻給地球的詩,這首詩以昂揚的筆調謳歌了地球對人類無私的奉獻,鞭撻了人類對地球環境的破壞,同時希望人類能永遠擁有地球上美好的一切,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期盼世界和平與自由,保護生態環境,讓地球永遠充滿生機與活力的情感。

根據教材內容,我把學習目標定為:

1、理解地球與人類的密切關係,通過重點句段的品讀,喚起對地球的珍愛、保護意識。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詩歌熱愛和平、熱愛自然保護地球的主題思想。

在教學設計中,我力求體現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這一新的教學思想。教學時,我抓住文中重點詩句:地球把它的一切都給了人類,人類卻做過多少令自己慚愧的事情。引導學生讀課文,説一説地球把什麼都給了人類?人類又做了哪些令自己慚愧的事情?通過地球的無私、博大、親切和人類的無情、殘忍、自私的對比,喚起學生保護地球的意識。當學生在心底產生了珍愛地球的意識之後,我又引導學生朗讀第六小節,並説一説作者希望我們怎樣珍惜人類生存的家園,從而使學生懂得應該怎樣去保護我們共同的家園—地球。學生充分感悟課文之後,我再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生自然就讀的有感情。

反思這節課,還存在着許多不足,具體如下:

1、時間把握不夠準確,致使有的教學環節不得不刪掉。這也是造成對學生的訓練沒有達到預想效果的主要原因。

2、引導還不夠到位,致使學生思維不夠敏捷。問題提出後學生不能很快做出反應,課堂顯得沉悶,學生不夠活躍。我想這也是造成這節課沒有達到預想效果的一個原因。

總之,通過這節課的教學,讓我又一次總結了經驗,受到了教訓,找到了今後努力的方向,我堅信: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語文我的老師教學反思 篇16

課堂中以讀為本,更多地給予學生多種形式的讀書實踐,引導學生讀中合作探究,讀中理解、讀中感悟、讀中想象、讀中積累、讀中運用。讓學生在潛心品讀中體驗快樂之情。並且隨時調整,以學生能接受為標準。教學時讓每個學生讀後都有感悟,而所感悟又不盡相同,則在讀中感悟詞語,在品賞中積累詞語,在想象中激活思維,在理解中積澱情感。豐富了泉水樂於奉獻的美麗代表形象,培養學生的想象思維能力與語言表達能力。 如、鼓勵學生在説話寫話時如何做到用詞準確?課文在寫泉水中特點時,同樣是寫泉水的流淌,先後用了“流進”“流過”“穿過”四個詞語,不但注意了變化,而且用詞準確。(這裏本人將文本知識點“準確運用動詞”結合學生説話、寫話的啟發示引導。怎樣能在使用中提高準確用詞的能力。)

1、平時多讀書,讀報、多留心別人怎樣準確用詞,還可以多記些詞語,到時候回憶起來使

2、平時説話,回答問題時,從自己積累的詞語中選用一些新詞來用。多用不僅可以在使用中學習準確用詞,還可以加強記憶。

3、使用詞語時要多動腦筋,在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詞語中選用最準確。

語文我的老師教學反思 篇17

完成教學的同時利用文本及時、合理地對學生進行人文教育。這種人文教育不是盲目和機械的,教師必須抓住課文獨特的審美價值與情感取向適時進行。

這堂課,我通過課後的小結,及時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引導學生積極地對待人生的理想和努力的追求人生的燦爛;課下的作業不止我鼓勵學生寫出自己父親日常的點點滴滴,目的就是想讓學生聯繫自己的生活體驗來理解自己身邊的親人,也感動於他們為自己的付出。這樣日積月累的進行人文教育,就會在不知不覺中讓學生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薰陶,發展了學生的個性,豐富了學生的精神世界。(新課標指出: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不應把它們當做外在的附加任務。應該注重薰陶感染,潛移默化,把這些內容貫穿於日常的教學過程之中。)

語文我的老師教學反思 篇18

我講授了國小語文一年級上冊第七課《秋姑娘的信》第一課時,課型是講讀課。課後專家給了我很多教學建議,具體如下:

1、缺乏教育機智,課堂出現的新問題抓不住,比如在學習教學目標要求會認的字這一環節中,教師提問學生怎樣記住“摘”這個字時,有一個學生回答“摘”是由提手旁加上一個商字組成的,這是錯誤的,但教師卻沒有察覺到,也沒有及時指出、糾正學生的錯誤。沒有充分關注教學中出現的問題,應加強處理課堂問題的能力。

2、識記生字時,多媒體出示拼音不應出錯,把“秋天”的“天”注音時注成了“tān”,有些字的注音不夠規範,比如“g”注成了“g”, 再如在蘇教版中“朋友”這一詞中“友”讀輕聲,教師教學生讀“朋友”這一詞時,並未指出“友”讀輕聲,也沒有在出示的詞中標出輕聲,這就導致學生再讀課文時讀錯,説明對細節關注的不夠。

3、在出示課題時,就應該把本課要求會認的字“姑娘”和“信”講解一下,沒必要都要在認字的環節一起講,也應該強調“姑娘”的“娘”字在什麼時候讀輕聲,這樣學生在讀課文時就不會讀錯,也為下面認讀生字環節節省了時間,也提高了課堂效率。

4、在通過各種形式識記“綠色通道”的字這一環節中,應把要求會寫的字也加進來,即把“四會字”也加進來,通過各種方式來記憶,“四會字”才是重點,要時刻突出重點。在指導書寫生字這一環節中,如果在教寫字時讓學生組詞,對於國小生來説很可能就把之前學的字怎麼寫很快忘掉了,所以給生字組詞可以拿到識字教學環節,或者由老師送給學生幾個“詞”,幫助學生拓展詞彙量就可以了。

5、在指導學生朗讀課文時,讀文方式要多樣,不要單一,可以指名讀、同桌互相讀、分組朗讀,分男、女生讀,齊讀等,還要分層讀,根據學生個人情況,可以分層朗讀指導。教師如果要讓學生在讀之前聽課文,最好不要放錄音,而是由老師範讀,這樣讓學生近距離感知朗讀,示範效果會更好。

6、不要將前一階段學的拼音丟掉,在識字環節上,要讓孩子藉助拼音來讀,這樣即學會了生字,又複習了拼音。

7、教學寫字時,要把展示環節加上,及時展示寫得好的學生的字,及時鼓勵,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對於《秋姑娘的信》這一課,課前我做了很多準備,自認為很充分了,但是在教學過程中還是不盡如人意,出現了很多問題,現反思如下:

首先,要把知識咬死,不應該出現“硬傷”,如在多媒體出示拼音不應出錯,把“秋天”的“天”注音時注成了“tān”,造成了知識性的錯誤,這説明了自己備課時太過粗心,這樣的錯誤以後絕對不允許出現。

其次,課件製作不夠嚴謹,多媒體出示拼音時,有一部分注音用的是英文形式,如“g”注成了“g”,這樣會給孩子造成誤導,對孩子拼音的鞏固非常不利,今後的教學中要時刻注意。

再次,這一課的教學只注重了每一個環節的展開和完成,並沒有充分關注到學生的學習狀態,沒有發揮學生的主體性。

再次,有些環節安排的不當,比如在出示課題後,就應該強調識字“姑娘”這兩個字,“姑娘”的“娘”字在什麼時候讀輕聲,也應該指出,在識字環節中就沒必要再認識這兩個字了。

對於細節還關注的不夠,課堂教學還很不靈活,按部就班,這些在今後的教學中都應該時刻關注、改進。

在經過專家給我的意見後,我有進一步結合專家的意見對這一課進行了反思:

1、要時刻注意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向一堂課要效率,不要浪費時間。

2、教師要關注每一個細節,設置的問題一定要精。

3、多媒體運用要恰當、實用,運用多媒體有時可以節省時間,提高課堂效率,但並不一定每節課都要使用多媒體。

4、要培養孩子的個性化閲讀,閲讀是孩子的個性化體驗,每一次讀都要有目標,為高年級的與閲讀打基礎。還要關注默讀。

5、要錘鍊自己的語言,語速均勻、語言準確、用詞規範。

6、要及時抓住課堂上生成的問題,注意孩子的閃光點,及時鼓勵。要培養自己的教育機智。

7、講課要充滿激情,一節課要有高潮。

8、教學時要有側重點,尤其是教寫字時,要有趣味性,保護孩子的學習慾望,形式要多樣。

9、一定要關注孩子,注重培養孩子的傾聽能力,同時也要注意傾聽孩子的話。

10、還要繼續向老教師學習,同時自己摸索,這樣才能不斷進步。

語文我的老師教學反思 篇19

根據本文特點,結合新的課程理念,本課在教學時我注重以人為本,以讀為本。採取情境體驗式教學法,引導學生緊緊抓住“搭石,構成家鄉的一道風景。”教學中我主要以兩個方面展開教學:

1、發現感受文中的美

文中有看得見的具體的“美”,也有看不見的心靈的“美”:

急着趕路的老人,發現搭石不穩,及時調整,滿意才肯離去;——勤勞美

行人走搭石,動作協調有致,聲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綽綽,充滿了詩情畫意;——和諧美、自然美

如果兩個人同時過溪,招手禮讓,閒話家常;——謙讓美

要是誰偶遇老人,蹲身下伏,揹負過溪;——尊老美

心靈美、友善美、自然美、團結美、善良美、奉獻美……

美是永恆的主題,教學時採用自讀時想象畫面、自悟時體會情味、交流時暢所欲言的教學思路。學生們自讀、自悟,在尋找美,欣賞美的同時,感悟自然的美,感悟和諧的美,感悟平凡的美!

2、發現感受身邊的美

作者就是從一件很小的事物中發現了美。你現在認為什麼是美?在我們身邊哪裏也可以找到美?”

在教學中,儘管我課前精心備課,努力挖掘教材。但是,整堂課上了下來後,也留下了很多的遺憾:

1、課堂駕馭能力十分欠缺。課堂教學中總是被自己備好的課所牽制,按照自己已有的思路一步步開展教學,對於課上突發的意外情況不能很好地處理與引導。

2、雖然教學中注重了感情朗讀的指導,但是學生的朗讀效果、朗讀的層次感並沒有達到很好的效果,在朗讀指導方法上自己還缺少一些有效地方法。

3、通過教學,我感到自己設計的一些提問過於細碎,總感覺自己在課堂中一個勁地在提問、引導學生回答問題。一節課下來,自己沒少忙乎,可學生的情感總是處於一種很平的狀態。激發學生的情感方面是我這節課很薄弱的一個環節。

4、新課程標準要求注重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教學中,我總是一味地牽着學生學習,大膽放手讓學生學習方面做得很不夠。

5、板書設計也有所欠缺。設計板書時只注重了簡潔,對看不見的美“謙讓美、奉獻美、敬老美”等沒有在板書中凸顯出來。如果能將這一點表現出來,會更好地突破重難點。

6、本課教學中忽視了寫作方法的指導,沒有為“學生寫生活中的美”做好鋪墊。

其實,教學中暴露出得問題還有很多很多。這些都充分説明自己的教學能力、教學技巧、教學機智、把握教材處理教材、組織教學等方面的能力十分欠缺。在今後教學中,我要更加努力學習,總結與反思,使自己取得更大的進步。

語文我的老師教學反思 篇20

《我應該感到自豪才對》是一篇童話故事,講述了小駱駝聽了小紅馬説它長得難看之後很感委屈,在媽媽的教育之下,通過自己沙漠旅行的親身體會,終於明白了自己並不難看,應該感到自豪才對的緣由,揭示了判斷事物必須透過現象看本質、辨證對待的道理。

這篇課文的故事情節比較簡單,教學時我運用圖示導讀,並且通過演一演來加深印象,讓學生感受到小駱駝由委屈到自豪的情感變化。

這篇課文很能引發學生的共鳴,因為絕大部分的學生在不同程度上都有過委屈、自卑,怎樣去克服,怎樣對待別人的嘲笑,這篇童話則起到一個很好的啟發作用。所以,上本課時,我沒有就事論事,而是憑藉課文所提供的語言材料,引導學生豐富、充實課文內容,深化、昇華課文的主題。學完故事後,我就結合課後練習,啟發學生想象:“沙漠旅行後,小駱駝又遇到小紅馬了,他會怎麼説,怎麼做?小紅馬呢?”在討論中,讓學生品悟故事所藴含的道理,並能改變原來不正確的看待問題的方法。

最後,我還引導學生聯繫實際,談談自己以前因什麼原因自卑過,什麼時候又因什麼事讓自己“自豪”?也可以談談自己以前對什麼人、事嘲笑過?學了課文後又有什麼不同的看法?

這樣層層深入,逐步讓學生認識到必須辨證地看待事物,建立正確的審美觀,如果像小紅馬那樣,只看表象,不究實際,那就大錯特錯了。同時也讓學生都能建立自信,抬起頭來面對一切,只有讓自己感到自豪才對。

語文我的老師教學反思 篇21

愛因斯坦的確是一個偉大的人,因為他有着巨大的科學成就,但細細讀過文本我發現,這篇文章並沒有花大量的筆墨來寫愛因斯坦的成就與貢獻,而是着重寫了他與小女孩“相撞”、“相遇”、“相邀”、“相處”的幾個生活片段,通過這些生活片段,我們倒不難看出他的這樣一些品格:友好、謙遜、寬容、坦蕩、和藹、童心、誠懇……當然還有不拘小節。而這些品質,平平常常的人,也會具有啊。褪去了“偉大”光環的愛因斯坦,有血有肉,有情有義,有禮有趣,似乎更能走進孩子們的心呢!“像是從童話故事書裏走出來的”那個人,孩子們怎麼不喜歡呢?

但是,再想想,課本的編寫者精心編寫這篇課文,僅僅是為了讓孩子們去認識一個“怎樣的愛因斯坦”嗎?僅僅是這樣的話,對孩子們來説,他們“精神、情感”層面得到了怎樣的提升呢?學生的認識不能僅僅停留於“感知人物”的層面,而是還應該感知一種處世的態度。

這篇課文語言樸實,抓住了典型的生活細節,着力刻畫出了一個形象鮮明的愛因斯坦,展現了他獨特的人格魅力。課文透過一個12歲的小姑娘的眼睛,讓我們走近了愛因斯坦。課前的學習,學生已經對愛因斯坦這個人物有了一定的瞭解,在這堂課的教學中,我主要是引導他們去品讀愛因斯坦的“偉大”與“平凡”,而這些就體現在課文的那些細節描寫中。因此,教學中,我還有目的地不斷促進學生抓住這些細節進行品讀,引導他們發現並思考。首先,引導學生從愛因斯坦的外貌和衣着的描寫中抓住關鍵詞語認識人物。再通過三次相遇中,愛因斯坦和小女孩語言、動作、神態、心理活動等的描寫讓學生去感悟。在這個過程中,我並不僅僅滿足於學生流於文字表面的膚淺閲讀,而是通過學生的體會,反覆朗讀、表演,聯繫生活實際的思考等,讓他們有的放矢,最後透過語言文字的本身去領悟其精神內涵。在這樣的橫向解讀後,學生的體悟就有了載體,也就更容易體會到愛因斯坦“偉大”與“平凡”的真諦了。

語文我的老師教學反思 篇22

在這一課的設計中我沒有孤立地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而是把它和朗讀結合到了一起。備課時,我發現在這篇課文中幾個標點符號非常值得研究。課文中幾個人物的對話中出現了“?、!、。

”,不同的標點符號表達了人物不同的心情,要想讀出人物的語氣,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就必須要關注這幾個標點符號,同時這也是讀書的一個很重要的方法。所以有了如下的設計:

出示:

“你怎麼不吃呀?”

“真糟糕!離回到家還有好長時間呢!”

師:誰來噹噹維加,讀一讀。

(一生來讀語氣比較平淡)

師:注意標點符號,想一想維加會怎樣説,再請一位同學來讀,讀出語氣。

這樣,在朗讀指導的過程中進行了標點符號的訓練,教給了學生讀書的方法。

另外,我還引導學生轉換角色,使他變成維加或安娜,然後再引導學生去思考,這時維加和安娜是怎樣説的,這樣學生就會把自己當成維加或安娜,把自己放到那個情境中去,自然得就能體會他們的心情和想法。

反思教學過程也出現了一些問題。比如在指導朗讀的過程中感覺有些不到位,在分角色朗讀這一環節上處理不夠好,效果不是很好。在今後的教學中要注意這方面的問題

語文我的老師教學反思 篇23

重視了對語文知識的傳授。作為八年級學生,對於生字詞仍還處在積累階段,如果淡化了字詞,學生的字詞積累就不夠,語文的基礎知識也就不牢。比如“如法炮製”的“炮”和“煨燉”這兩個詞的注音,學生雖然預習了,但不到位,所以就出錯了。作者介紹,它屬於語文的文學常識的內容,瞭解了作者,有利於把握作者的風格,有助於理解文章的情感,同時加大積累後也有助於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這堂課上,我較為巧妙地把二者有機地融於課堂中,使語文知識得到落實。

創造了輕鬆的平等交流的氛圍,活躍了課堂氣氛。在導入部分,通過顯示大量的過年圖片:貼“春”字、貼“福”字、放鞭炮、掛燈籠……熟悉的場景,一下子把學生帶進了對中國傳統節日——春節的回憶,學生的話匣子隨之打開,講過年的情景時津津樂道。歡樂的氛圍隨“圖片”而“潛”入課堂。在品讀細節階段,我都給了學生充分發言的機會,讓他們能夠暢所欲言,發揮學生的自主性、主動性和創造性,鼓勵學生對教材的自我理解、自我解讀,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尊重他們個人的感受和獨特見解。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這個環節中,有一位學生找到了這一句“其實我沒等她説完,早已偷偷把手指頭伸在杯子裏好幾回,已經不知舔了多少個指甲縫的八寶酒了”,但在朗讀的過程中卻把“偷偷”這個詞讀掉了,我不僅沒有批評他,反而就此因勢利導,問“如果把偷偷去掉好嗎,為什麼?”這一問立即調動學生髮言的激情,馬上就有學生給出了滿意的答案。於是我又問“你有過類似的經歷嗎?”再次調動學生的回憶,課堂氣氛因而更加熱烈。

語文我的老師教學反思 篇24

高中語文新教材幾經變動,文本有刪有增,而《祝福》卻始終是保留篇目之一,自然有它獨到的魅力,那麼,如何讓“老”教材煥發新意,也就成為我着力思考的問題。

在《祝福》的講授過程中,除了讓自己的教學理念體現“生本位”這一課改標誌性的理念外,還強化了教學過程的多元性、思維過程的多維性,引導學生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尤其是注意做到把這一創設點延續到了課外,即讓學生以“阿毛”的身份寫一篇反映“母親”不幸遭遇的文章。這樣安排的目的,既能讓學生清晰地、完整地把握小説的情節、明確小説的倒敍手法,還可以鍛鍊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寫作能力,更能讓學生通過角色的置換,進一步調動他們參與閲讀的積極性,激發他們的審美熱情。也許阿毛的存活,會降低文本悲劇性的感染力,但卻能給學生寬廣的空間去想象“母親”——祥林嫂命運的悲慘,同情有如“祥林嫂”般的底層勞動婦女生存的艱難,進而讓他們學着把視角放到自己周圍乃至社會中的弱者身上,獲得較為真實的生活體驗,學會關懷,懂得珍惜。

之所以這樣設計,還源於目前一些學生日益缺失的情感現狀。

比如,在講《包身工》時,讀到包身工們“在離開別人頭部不到一尺的馬桶上很響地小便”;“他們會半裸體地起來開門,拎着褲子爭奪馬桶,將身體稍稍背轉一下就公然在男人面前換衣服”時,有些學生往往會無所顧忌地大笑(個別學生還會竊笑),因為他們覺得笑的理所當然,把課文的悲劇氣氛全給毀了。誠然,由於時空的距離,學生對這段生活的瞭解可能只是止於歷史教材般意義的理解,缺少直覺得生活感受,對此不能一下子走進教材,不能與教者的意圖產生共鳴,也有可理解之處,但不管怎樣,這是一種缺失,一種被割裂了的、被刺痛的缺失。

面對這種情景,教者不可能無動於衷,但憤怒的指責毫無用處,而能奏效的,也許只能是理性的情感疏導。所以,對於此類文章,從教者一定要在關注學生特點和時代特色的基礎上,思索如何施教,如何導學,能讓學生悄然動容,心神慢慢凝重;能使每一種敍述都成為一種沉甸甸的語言,直接觸及他們的心靈,引起他們靈魂的顫動,這應不失為一種哀婉、悽切、厚重的審美指向,這也是我們理應要達到的審美效果。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shuxin/jiantao/mldkw0.html
專題